CN101232110A - 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2110A
CN101232110A CNA2007100872861A CN200710087286A CN101232110A CN 101232110 A CN101232110 A CN 101232110A CN A2007100872861 A CNA2007100872861 A CN A2007100872861A CN 200710087286 A CN200710087286 A CN 200710087286A CN 101232110 A CN101232110 A CN 101232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voltage
charging
charge
critical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72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2110B (zh
Inventor
张立元
秦真
李海
罗光
毕广春
杜佳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08728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32110B/zh
Priority to PCT/CN2007/070619 priority patent/WO200809234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232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2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2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21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充电方法,采用恒流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采用电压为充电临界电压的恒压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充电电流达到充电截止电流时结束恒压充电,并将电池置于开路静置状态。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池充电装置,该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单元、检测单元、电池、充放电控制单元;各器件彼此配合以采用恒流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采用电压为充电临界电压的恒压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充电电流达到充电截止电流时结束恒压充电,并将电池置于开路静置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均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并提高电池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锂电池采用恒流恒压充电方式,当完成充电时则对电池进行浮充电,具体的充电原理如图1所示。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充电原理示意图。由图1可见,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先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当充电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并转而进行恒压充电;当完成恒压充电时,应用浮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浮充电。在此之后,电池有可能会进入放电过程,接着可能进行新一轮的恒流恒压充电,并且在完成恒压充电时再次应用浮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浮充电。
由以上所述可见,目前的锂电池充电方法使得充电电压会长时间处于充电限制电压,在浮充电时又会使充电电压长时间处于浮充电电压。然而,基于锂电池的特性,充电限制电压通常是锂电池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压,长时间处于充电限制电压势必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并影响电池安全性;并且,长时间浮充电极易造成锂电池过充,同样会明显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严重影响电池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并提高电池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充电装置,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并提高电池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充电方法,该方法包括:
采用恒流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小于充电限制电压的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采用电压为充电临界电压的恒压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充电电流达到充电截止电流时结束恒压充电,并将电池置于开路静置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池充电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中央处理单元、电池、充放电控制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还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单元相连;
其中,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将充电临界电压和电池工作参数发送给充放电控制单元;
所述充放电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充电临界电压和所述电池工作参数为所述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在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并采用电压为充电临界电压的恒压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在结束恒压充电时将电池置于开路静置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使得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不会长时间处于较高的电压,这能明显减轻电池中电极材料的劣化;因而使电池的使用寿命明显延长,电池安全性进而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充电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结构及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对电池实现“四遥”的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蓄电池组模块管理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个蓄电池组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包括:采用恒流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小于充电限制电压的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采用电压为充电临界电压的恒压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充电电流达到充电截止电流时结束恒压充电,并将电池置于开路静置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充电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中央处理单元、电池、充放电控制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还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单元相连;其中,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将充电临界电压和电池工作参数发送给充放电控制单元;所述充放电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充电临界电压和所述电池工作参数为所述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在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并采用电压为充电临界电压的恒压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在结束恒压充电时将电池置于开路静置状态。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锂电池,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类型的电池。再有,在实际应用中,电池蓄电池组通常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单体电池组合而成,可以将电池蓄电池组和单体电池统称为电池;并且,由于充电的基本实体通常为单体电池,所以在未特殊指明的情况下以下所称电池通常指单体电池。
在为电池进行充电之前,需要先确定为电池充电时所应用的充电临界电压,并且该充电临界电压应小于充电限制电压。具体而言,可以获得电池当前的电流、电压等电池工作参数,并根据获得的上述电池工作参数计算出充电临界电压。目前常用的正极材料LiFePO4类与正极材料非LiFePO4类的充电临界电压通常是不同的,如:正极材料LiFePO4类的充电临界电压可以为3.550V或3.450V,正极材料非LiFePO4类的充电临界电压可以为4.100V或4.000V。
需要说明的是:正极材料LiFePO4类锂电池是指正极材料为LiFePO4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非LiFePO4类锂电池则是指除正极材料为LiFePO4以外的锂离子电池。目前比较常用的正极材料有Li-Ni-Mn-Co(三元体系)、Li-Ni-Mn-Co-X(类四元体系)、改性LiMn2O4、改性LiCoO2等。
当确定了单体电池的充电临界电压时,则可以确定整个电池蓄电池组的充电临界电压,具体的确定方法为:用单体电池的充电临界电压乘以整个电池蓄电池组所串联的单体电池数量,将乘得的结果作为整个电池蓄电池组的充电临界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方式为恒流恒压充电,但具体的充电过程与现有技术有所不同。在充电过程中,需要先采用恒流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采用电压为充电临界电压的恒压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充电电流达到充电截止电流时结束恒压充电,将电池置于开路静置状态。
具体而言,用恒流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时的充电电流,可以用现有技术予以确定。并且,针对串联于电池蓄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应用目前常见的均衡充电控制方式;其中,不同正极材料电芯均衡充电的设定值分别遵从业界现有的均衡充电设定值。
在恒流充电过程中,需要对电池的电压及电流进行检测(可实时性或周期性检测),以确保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并在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这里所说的电池端电压通常指单体电池的端电压,当单体电池的端电压达到该单体电池的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针对该单体电池的恒流充电;当所述电池端电压指整个电池蓄电池组的端电压时,则需要在整个电池蓄电池组的端电压达到该电池蓄电池组的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针对该电池蓄电池组的恒流充电。
在恒压充电过程中,仍需要对电池的电压及电流进行检测(可实时性或周期性检测),以确保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当电池端电压指单体电池的端电压时,确保应用单体电池的充电临界电压对该单体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当电池端电压指整个电池蓄电池组的端电压时,确保应用电池蓄电池组的充电临界电压对该电池蓄电池组进行恒压充电);另外,还需要在电池的电流达到充电截止电流(一般等于0.01C3)时结束恒压充电。
在结束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后,不进行现有技术所应用的浮充电操作,而是将电池置于开路静置状态。在此之后,电池有可能自放电或向外供电;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电池具有任意电压值(如:电压值降到满额电压的90%、85%甚至10%以下)时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恒流恒压方式对电池进行下一轮充电操作。
图2可以直观地表现出以上所述的充电过程,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原理示意图。图2中,T1和T3过程包含了恒流充电过程和恒压充电过程(电压呈曲线上升的过程为恒流充电过程,电压保持水平的过程为恒压充电过程);其中,T1为电池对外放电后的充电过程,T3为电池自放电后的充电过程。另外,T2为将电池置于开路静置状态后电池的自放电过程,T4为电池的对外放电过程。
由图2可见,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先采用恒流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采用电压为充电临界电压的恒压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充电电流达到充电截止电流时结束恒压充电,将电池置于开路静置状态。并且,可以在电池具有任意电压值时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恒流恒压方式对电池进行下一轮充电操作。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设置充电底限,并且只有在电池电压低于该充电底限时才对电池进行所述的下一轮充电操作。
基于以上描述,可以总结出如图3所示流程图。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流程图,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0:确定为电池充电时小于充电限制电压的充电临界电压。
步骤320:采用恒流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
步骤330:采用电压为充电临界电压的恒压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充电电流达到充电截止电流时结束恒压充电。
步骤340:将电池置于开路静置状态。
由以上所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充电方法应用比目前的充电限制电压小的充电临界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并且,完成充电时也不再对电池进行浮充电,而是将电池置于开路静置状态。显然,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不会长时间处于较高的电压,这能明显减轻电池中电极材料的劣化;因而使电池的使用寿命明显延长,电池安全性进而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为了进一步保证电池安全性,还可以对前述的电池电压、电流以外的电池工作参数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重新计算充电临界电压、充电截止电流的值,并用计算得到的充电临界电压、充电截止电流的值更新以前的充电临界电压、充电截止电流的值;当然,也可以将计算得到的充电临界电压、充电截止电流的值用于对电池进行的最初一次充电。
具体而言,上述检测可能包含以下内容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
对电池内阻的检测、对电池工作的外界环境温度的检测、对管理电池充电的各器件温度的检测、电池温度的检测等。
再有,还可以对与电池充电相关的各传感器、保护芯片、关键电路、关键器件进行功能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各器件的工作状态,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器件和功能衰退器件并予以更新。
另外,还可以针对电池实现“四遥”功能。所述“四遥”是目前常被提及的对电池实现遥信、遥控、遥测、遥调。
上述的电池充电、检测、监测、“四遥”等过程都可由图4所示的装置实现。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结构及原理示意图。图4中,蓄电池组418与充放电控制单元419相连,中央处理单元421分别与充放电控制单元419、上位机460(中央处理单元421通常通过通信接口422与上位机460相连)相连;蓄电池组418通过检测单元与中央处理单元421相连。所述检测单元通常包括电流检测单元414和电压检测单元415;当然,所述检测单元还可以包括内阻检测单元416、环境温度检测单元411、电池管理系统(BMS)温度检测单元412、电池组温度检测单元413等,甚至进一步包括关键器件自诊断单元417。
以上所述器件通常被统称为BMS,这些器件一般都被设置在同一块单板上(当然也可以设置于不同的单板上)。在BMS以外,还可以设置分别与充放电控制单元419相连的能量提供单元430、负载440,该能量提供单元430与上位机460通常通过通信接口450相连,上位机460还可以进一步与中心机房470相连。
在实际应用中,各检测单元可实现相应的检测及上报功能,如:
环境温度检测单元411用于检测电池工作的外界环境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上报给中央处理单元421。
BMS温度检测单元412用于检测BMS单板上不同位置的最高、最低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上报给中央处理单元421。
电池组温度检测单元413用于检测蓄电池组不同位置的最高、最低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上报给中央处理单元421。
电流检测单元414和电压检测单元415分别用于检测蓄电池组及其所包含的单体电池的电流、电压,并分别将检测到的电流、电压上报给中央处理单元421。
内阻检测单元416用于实现蓄电池组内阻的检测与计算,并将检测及计算结果上报给中央处理单元421。
关键器件自诊断单元417用于监测与电池充电相关的各传感器、保护芯片、关键电路、关键器件进行功能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上报给中央处理单元421。
中央处理单元421一般由单片机、智能充电控制芯片等实现,可根据应用场景编制软件程序,能够收集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池工作参数,并根据收集到的电池工作参数确定充电临界电压、充电截止电流等,进而根据确定的充电临界电压、充电截止电流控制充放电控制单元419为蓄电池组418充电。比如:中央处理单元421将电池工作参数以及确定好的充电临界电压、充电截止电流发送给充放电控制单元419,由充放电控制单元419根据收到的电池工作参数、充电临界电压、充电截止电流为蓄电池组418进行图3所示的充电操作。
另外,中央处理单元421还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根据来自BMS温度检测单元412的检测结果确定BMS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并在必要时对BMS进行过温保护;根据来自电池组温度检测单元413的检测结果判断蓄电池组418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并在必要时对蓄电池组418进行过温保护;根据来自电流检测单元414和电压检测单元415判断蓄电池组418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以及是否过压、欠压、过流等,并在必要时对蓄电池组418进行过压、欠压、过流保护;根据来自内阻检测单元416的检测结果确定蓄电池组418的剩余使用寿命。
中央处理单元421可以将来自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通过通信接口422发送给上位机460,还可以将自身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得到的判断结果上报给上位机460;另外,能量提供单元430也可以将自身的供电情况上报给上位机460。上位机460可以将来自中央处理单元421的判断结果和来自能量提供单元430的供电情况以在线检测的方式上报给中心机房470。中心机房470可以根据自身逻辑生成新的充电临界电压、充电截止电流,并将生成的充电临界电压、充电截止电流发送给中央处理单元421,使中央处理单元421将该充电临界电压、充电截止电流发送给充放电控制单元419,由充放电控制单元419根据收到的充电临界电压、充电截止电流为蓄电池组418进行图3所示的充电操作。
上述的通信接口422和通信接口450可以以RS232/422/485接口、干接点、Can bus等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中心机房470还能通过上位机460对电池实现“四遥”功能,其原理如图5所示。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对电池实现“四遥”的原理图。图5中,中心机房470通过业务线(如双绞线、光纤等)和上位机460相连,上位机460可以通过中央处理单元421(见图4)获取蓄电池组418的状态量、环境量和告警量,并将获取的信息上报给中心机房470。这样,中心机房470就能针对蓄电池组418进行本地或远程在线检测和控制,以对蓄电池组418的状态量、环境量和告警量进行有效检测和控制。
所述状态量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充放电状态、容量、电压、电流等。
所述环境量包括但不限于:电池温度、环境温度、BMS温度、单体电池温度等。
所述告警量包括但不限于:极性反接告警、电池充电过压告警、电池欠压告警、电池放电电流告警、电池充电电流告警、电池高温告警、电池环境高温告警、电池容量过低告警、电池温度传感器失效告警、电池电压传感器失效告警、电池电流传感器失效告警、单体电池高温告警、单体电池充电过压告警、单体电池放电欠压告警、单体电池充电过流告警、单体电池放电过流告警等。
显然,上述的状态量、环境量和告警量的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前述的电池工作参数。
以上所述的电池充电、检测、监测以及“四遥”等管理操作,可以不仅针对单一的一组蓄电池组模块进行,而是针对多个蓄电池组模块进行。为了方便描述,可以将所述含有BMS的蓄电池组称为蓄电池组模块。针对多组蓄电池组模块所进行的管理操作的原理如图6所示。
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蓄电池组模块管理原理图。图6中的蓄电池组模块相比较前述的蓄电池组模块而言,多了一个连接于中央处理单元421与通信接口422之间的通信自主识别单元,该通信自主识别单元用于对各单组的蓄电池组进行识别,并基于正确的识别支持自身所在的蓄电池组模块中的中央处理单元与上位机460之间的通信。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不在每个蓄电池组模块中均设置通信自主识别单元,而是只设置一个由所有蓄电池组模块所共用的通信自主识别单元(为了加以区别,可以将每个蓄电池组模块中均设置的通信自主识别单元称为独享通信自主识别单元,而将由所有蓄电池组模块所共用的通信自主识别单元称为共用通信自主识别单元),由该共用通信自主识别单元对各单组的蓄电池组进行识别,并基于正确的识别支持各个蓄电池组模块中的中央处理单元与上位机460之间的通信。
可见,各单组蓄电池组的环境量、状态量、告警等均可通过通信自主识别单元被上报给上位机460,来自上位机460的反馈也可以通过通信自主识别单元被发送给蓄电池组模块中的中央处理单元。
各个蓄电池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由图6体现,更具体的还可以由图7体现。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个蓄电池组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7中,各蓄电池组模块之间彼此并联;并且,各蓄电池组模块分别与负载440并联,还分别与能量提供单元430并联,所有蓄电池组模块还通过通信接口实现串联。
在实际应用中,上位机460可以根据汇总后的整体及各单体蓄电池组的状态量调整充电时所需的电流。上位机460还可以根据汇总后的整体及各单体蓄电池组的环境量、保护及告警量,实施告警及最后一级冗余保护(如达到一定告警级别时切断能量输入等)。另外,当某个蓄电池组模块出现故障时,还可以由为该蓄电池组模块服务的通信自述识别单元向上位机460发送故障告警;当然,某个蓄电池组模块内部的通信故障并不会影响通信自述识别单元向上位机460传输其它正常工作的蓄电池组模块模块的相关参数。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均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并提高电池安全性。

Claims (20)

1.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采用恒流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小于充电限制电压的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采用电压为充电临界电压的恒压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充电电流达到充电截止电流时结束恒压充电,并将电池置于开路静置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临界电压的确定方法为:
获得包含电池当前电流、电压在内的电池工作参数,并根据获得的所述电池工作参数计算出所述充电临界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工作参数进一步包括:
电池内阻、电池工作的外界环境温度、管理电池充电的各器件温度、电池温度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根据电池工作参数重新确定为电池充电时小于充电限制电压的充电临界电压,并用新确定的充电临界电压更新原来的充电临界电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端电压是单体电池的端电压,或者是串联有单体电池的整个电池蓄电池组的端电压;所述电池蓄电池组的端电压为:所述单体电池的充电临界电压乘以整个电池蓄电池组中所串联的单体电池数量所得的结果;
当所述电池端电压是单体电池的端电压时,所述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的方法为:
当单体电池的端电压达到该单体电池的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针对该单体电池的恒流充电;
当所述电池端电压是所述电池蓄电池组的端电压时,所述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的方法为:
当整个电池蓄电池组的端电压达到该电池蓄电池组的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针对该电池蓄电池组的恒流充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临界电压是单体电池的充电临界电压,或者是串联有单体电池的整个电池蓄电池组的充电临界电压;
当所述充电临界电压是单体电池的充电临界电压时,所述采用电压为充电临界电压的恒压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的方法为:
应用单体电池的充电临界电压对该单体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当所述充电临界电压是所述电池蓄电池组的充电临界电压时,所述采用电压为充电临界电压的恒压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的方法为:
应用电池蓄电池组的充电临界电压对该电池蓄电池组进行恒压充电。
7.如权利要求1、2、3、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的电压低于设置的充电底限时,重新执行以下操作:
采用恒流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采用电压为充电临界电压的恒压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当充电电流达到充电截止电流时结束恒压充电,并将电池置于开路静置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检测电池的状态量、环境量和告警量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上报检测结果;根据上报的检测结果,对电池进行本地或远程在线控制。
9.如权利要求1、2、3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是单组的电池蓄电池组,或是多组的电池蓄电池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电池蓄电池组中的各组电池蓄电池组分别与负载、能量提供单元并联,所有电池蓄电池组还通过通信接口实现串联。
11.一种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中央处理单元、电池、充放电控制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还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单元相连;
其中,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将充电临界电压和电池工作参数发送给充放电控制单元;
所述充放电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充电临界电压和所述电池工作参数为所述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在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临界电压时结束恒流充电,并采用电压为充电临界电压的恒压充电方式为电池充电,在结束恒压充电时将电池置于开路静置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进一步与检测单元相连;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池工作参数,并将检测到的电池工作参数发送给中央处理单元;
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获得的所述电池工作参数计算出充电临界电压,并将该充电临界电压和所述电池工作参数发送给充放电控制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流检测单元和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和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的电流、电压,并分别将检测到的电流、电压上报给所述中央处理单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进一步包括温度检测单元、内阻检测单元和关键器件自诊断单元;
其中,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与所述电池充电相关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上报给所述中央处理单元;
所述内阻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电池的内阻进行检测与计算,并将检测及计算结果上报给所述中央处理单元;
所述关键器件自诊断单元,用于对与所述电池充电相关的各传感器、保护芯片、关键电路、关键器件进行功能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上报给所述中央处理单元。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进一步与上位机相连,该上位机与中心机房相连;
其中,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将电池状态量、环境量、告警量上报给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用于将收到的电池状态量、环境量、告警量上报给所述中心机房;
所述中心机房,用于根据收到的电池状态量、环境量、告警量对电池进行本地或远程在线控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是通过通信接口与所述上位机相连的。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是多组的电池蓄电池组,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所述上位机之间进一步连接有通信自主识别单元;所述通信自主识别单元,用于对各单组的电池蓄电池组进行识别,并基于正确的识别支持自身所服务的电池蓄电池组中的中央处理单元与所述上位机之间的通信。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自主识别单元包含服务于各电池蓄电池组的各独享通信自主识别单元;或者,所述通信自主识别单元是为所有电池蓄电池组服务的唯一一个共用通信自主识别单元。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电池蓄电池组中的各组电池蓄电池组分别与负载、能量提供单元并联,所有电池蓄电池组还通过通信接口实现串联。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由单片机或智能充电控制芯片实现。
CN2007100872861A 2007-01-25 2007-03-21 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21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872861A CN101232110B (zh) 2007-01-25 2007-03-21 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
PCT/CN2007/070619 WO2008092343A1 (en) 2007-01-25 2007-09-04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00393.6 2007-01-25
CN200710000393 2007-01-25
CN2007100872861A CN101232110B (zh) 2007-01-25 2007-03-21 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2110A true CN101232110A (zh) 2008-07-30
CN101232110B CN101232110B (zh) 2010-05-26

Family

ID=39898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728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2110B (zh) 2007-01-25 2007-03-21 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32110B (zh)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2878A (zh) * 2010-05-11 2010-10-27 江苏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提高锰酸锂锂离子电池系统耐浮充能力的方法
CN102136612A (zh) * 2010-12-31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102315676A (zh) * 2009-08-07 2012-01-11 北京新能瑞泰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蓄电池组充电管理系统
WO2012071809A1 (zh) * 2010-11-29 2012-06-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充电的检测方法及充电检测装置
CN102545307A (zh) * 2010-10-13 2012-07-04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蓄电池控制装置以及用于辅助供电的方法和系统
CN102903976A (zh) * 2012-09-27 2013-01-30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充电过程soc修正方法
CN104065141A (zh) * 2014-07-04 2014-09-24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规模电池管理系统
CN104215910A (zh) * 2014-08-13 2014-12-17 钱亚琴 用于锂离子电池组的检测及诊断方法
CN105162181A (zh) * 2015-07-01 2015-12-16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
CN105591431A (zh) * 2015-12-31 2016-05-1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5591427A (zh) * 2015-11-20 2016-05-18 芜湖锐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过流保护模块
CN106059110A (zh) * 2016-07-27 2016-10-26 东南大学 一种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CN106208223A (zh) * 2016-08-10 2016-12-07 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流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09075404A (zh) * 2016-04-28 2018-12-21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系统、和电力储存装置
CN109774535A (zh) * 2018-12-29 2019-05-21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用于充电站对电动车充电的计算机远程控制方法
CN111033872A (zh) * 2019-04-18 2020-04-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
CN111211367A (zh) * 2020-01-13 2020-05-29 珠海冠宇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长寿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快速充电方法
CN111355222A (zh) * 2018-12-21 2020-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板、电池和终端设备
CN112086699A (zh) * 2020-09-07 2020-12-15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方法及其装置和用途
CN112386169A (zh) * 2019-08-19 2021-02-23 深圳市宝乐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清洁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58150A (zh) * 2020-02-12 2021-08-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89078A (zh) * 2021-05-24 2021-10-08 广西电力线路器材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能量在线估计的智能终端能耗管控装置及方法
CN114825511A (zh) * 2022-03-24 2022-07-29 广州先觉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监控系统的充放电均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82259Y (zh) * 2001-02-28 2002-03-13 孙尚传 锂电池充电、供电控制器
JP4019734B2 (ja) * 2001-03-28 2007-12-12 株式会社ジーエス・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二次電池の運用方法及び二次電池装置
JP3886389B2 (ja) * 2002-02-07 2007-02-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池パック充電装置および充電方法

Cited B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5676A (zh) * 2009-08-07 2012-01-11 北京新能瑞泰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蓄电池组充电管理系统
CN101872878A (zh) * 2010-05-11 2010-10-27 江苏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提高锰酸锂锂离子电池系统耐浮充能力的方法
CN102545307A (zh) * 2010-10-13 2012-07-04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蓄电池控制装置以及用于辅助供电的方法和系统
WO2012071809A1 (zh) * 2010-11-29 2012-06-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充电的检测方法及充电检测装置
CN102136612A (zh) * 2010-12-31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102136612B (zh) * 2010-12-31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102903976A (zh) * 2012-09-27 2013-01-30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充电过程soc修正方法
CN102903976B (zh) * 2012-09-27 2015-09-09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充电过程soc修正方法
CN104065141A (zh) * 2014-07-04 2014-09-24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规模电池管理系统
CN104215910A (zh) * 2014-08-13 2014-12-17 钱亚琴 用于锂离子电池组的检测及诊断方法
CN105162181A (zh) * 2015-07-01 2015-12-16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
CN105591427A (zh) * 2015-11-20 2016-05-18 芜湖锐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过流保护模块
CN105591431B (zh) * 2015-12-31 2019-04-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5591431A (zh) * 2015-12-31 2016-05-1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9075404A (zh) * 2016-04-28 2018-12-21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系统、和电力储存装置
CN106059110A (zh) * 2016-07-27 2016-10-26 东南大学 一种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CN106208223A (zh) * 2016-08-10 2016-12-07 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流充电方法及装置
US11962143B2 (en) 2018-12-21 2024-04-16 Honor Device Co., Ltd.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battery protection board, battery,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355222A (zh) * 2018-12-21 2020-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板、电池和终端设备
CN111355222B (zh) * 2018-12-21 2021-05-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板、电池和终端设备
CN109774535A (zh) * 2018-12-29 2019-05-21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用于充电站对电动车充电的计算机远程控制方法
CN111033872B (zh) * 2019-04-18 2023-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
CN111033872A (zh) * 2019-04-18 2020-04-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
WO2020211026A1 (zh) * 2019-04-18 2020-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
US11735941B2 (en) 2019-04-18 2023-08-2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harging method and charging device
CN112386169A (zh) * 2019-08-19 2021-02-23 深圳市宝乐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清洁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11367A (zh) * 2020-01-13 2020-05-29 珠海冠宇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长寿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快速充电方法
CN113258150B (zh) * 2020-02-12 2022-11-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58150A (zh) * 2020-02-12 2021-08-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86699B (zh) * 2020-09-07 2022-02-15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方法及其装置和用途
CN112086699A (zh) * 2020-09-07 2020-12-15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方法及其装置和用途
CN113489078A (zh) * 2021-05-24 2021-10-08 广西电力线路器材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能量在线估计的智能终端能耗管控装置及方法
CN114825511A (zh) * 2022-03-24 2022-07-29 广州先觉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监控系统的充放电均衡装置
CN114825511B (zh) * 2022-03-24 2023-01-31 广州先觉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监控系统的充放电均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2110B (zh) 201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2110B (zh) 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
JP6880365B2 (ja) 制御装置
CN103311965B (zh) 并联电池组充放电智能管理装置和方法
CN102969756B (zh) 具有自检修功能的智能蓄电池组及其连接电路
CN104638718A (zh) 一种电动车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和方法
WO2018113270A1 (zh) 自动导引运输车的电池模组管理方法、装置
CN204376464U (zh) 一种电动车电池智能管理系统
CN105553030A (zh) 一种锂电池不间断电源管理系统
CN104157918A (zh) 一种蓄电池冗余重配组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49988B (zh) 一种车辆蓄电池在线监测装置及自适应充电方法
CN202455122U (zh) 并联电池组充放电智能管理装置
CN112467822A (zh) 一种电池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KR20200009203A (ko) 무정전 전원 장치의 배터리 보호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2737001A (zh) 磷酸铁锂电池自救系统和方法
KR101795446B1 (ko) 무정전 전원 장치의 배터리 보호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6685012B (zh) 锂电池充电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JP6288096B2 (ja) 蓄電池システム
CN110957799A (zh) Ups与锂电池并机系统
CN117239937B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5556784A (zh) 蓄电池系统
CN102709979B (zh) 集成动力电池自主控制系统
CN103311966A (zh) 应用于并联电池组的电池自适应控制装置和方法
CN202330669U (zh) 一种锂电池智能在线监测系统
CN111384751A (zh) 一种锂电池组充放电管理系统
KR101439233B1 (ko) 보조 전원을 구비한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