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6757B - 光检测装置、光拾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检测装置、光拾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6757B
CN101226757B CN200710003968XA CN200710003968A CN101226757B CN 101226757 B CN101226757 B CN 101226757B CN 200710003968X A CN200710003968X A CN 200710003968XA CN 200710003968 A CN200710003968 A CN 200710003968A CN 101226757 B CN101226757 B CN 1012267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entioned
photodetector
receiving region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039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6757A (zh
Inventor
新藤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Sanyo Electronic Device Sa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0039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267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26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6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6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67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一种光检测装置,在由于激光衍射而产生的0次光、大于等于1次的正的高次衍射光、大于等于1次的负的高次衍射光中,应该在多重光盘媒体的某一个信息面上使用差动像散法使上述0次光对焦,具备:第1光检测器;第2光检测器;第3光检测器,上述第2以及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具有:其他次光接收区域,在上述第2以及第3光检测器的上述其他次光接收区域的一部分上具备:光接收禁止区域。

Description

光检测装置、光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检测装置、光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用于信息的记录/重放的光盘媒体,CD(CompactDisc)、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化视频光盘)等正在普及。对该光盘媒体的信息的记录/重放需要把由物镜聚光的激光的焦点对着相关光盘媒体的信息面正确地对焦。因此,对光盘媒体的信息面进行用于补正在激光的焦点不对焦时的误差的聚焦控制,和进行用于补正在信息面上聚光的光点从规定的光道中心偏离时的误差的跟踪控制。 
并且,在聚焦控制中,例如已知有使用了差动像散法的控制。在采用该差动像散法的聚焦控制中,首先,通过用衍射光栅等使激光衍射,例如发生0次光和±1次光。然后,把0次光和±1次光照射在光盘媒体的信息面上。在信息面上反射后的该0次光和±1次光的反射光由圆柱形透镜等赋予像散。赋予了该像散的0次光和±1次光光的反射光用设置在光检测装置上的3个4分割检测器接收。图7是表示0次光的焦点在光盘媒体的信息面上对焦时的该0次光和±1次光的反射光在4分割光检测器上接收时的光接收图案的图。此外,图8是表示0次光的焦点在光盘媒体的信息面上未对焦时的,把光接收区域A’至L’的对角线作为最大长度的该0次光和±1次光的反射光在4分割光检测器上接收后的光接收图案的图。而且,图7、图8所示的虚线表示0次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单点划线表示+1次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双点划线表示-1次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如图7所示,在0次光的焦点在光盘媒体的信息面上对焦时,0次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 图案变成圆形,相对光接收区域A’至D’均等地接收光。此外,+1次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也同样变成圆形,对于光接收区域I’至L’均等地接收光,-1次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也同样变成圆形,对于光接收区域E’至H’均等地接收光。 
但是,在0次光的焦点未在光盘媒体的信息面上对焦时,0次光和±1次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成为以光接收区域A’至D’、E’至H’、I’至L’的对角线为中心的椭圆形,对于各光接收区域A’至L’未均等地接收光。而后,通过根据此时来自各光接收区域A’至L’的输出,计算{(光接收区域A’的输出+光接收区域C’的输出)-(光接收区域B’的输出+光接收区域D’的输出)}+k[{(光接收区域I’的输出+光接收区域K’的输出)-(光接收区域J’的输出+光接收区域L’的输出)}+{(光接收区域E’的输出+光接收区域G’的输出)-(光接收区域F’的输出+光接收区域H’的输出)}],来生成聚焦错误信号(以下,称为FE信号)(k是0次光的光强度/±1次光的光强度)。而后,根据该FE信号进行聚焦控制,可以使0次光的焦点在光盘媒体的信息面上对焦。 
进而近年来,在光盘媒体上具有2个信息面的2层光盘媒体正在普及。该2层光盘媒体如图9所示,是把形成有第1层的信息面L0的衬底和形成有第2层的信息面L1的衬底通过中间层粘合而成的构造。信息面L0用半透明反射膜构成,反射0次光和±1次光的光量的一部分,使剩下的0次光和±1次光透过。信息面L1由反射膜构成,反射来自信息面L0的0次光和±1次光。而后,对该2层光盘媒体也一样,进行应该把0次光的焦点对焦在各信息面L0、L1上的聚焦控制(参照特开平4-168631号)。 
但是,在2层光盘媒体上,例如在把在信息面L0上对焦的0次光的焦点对焦在信息面L1上时(图9的0次光的状态),如图10所示,有可能在原本应该接收±1次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区域I’、G’上照射0次光的反射光。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对基于4分割光检测器的输出的FE信号有影响。以下参照图11说明对FE信号的影响。图11的细实线表示基于接收了0次光的反射光的4分割光检测器的输出的 0次光FE信号[={(光接收区域A’的输出+光接收区域C’的输出)-(光接收区域B’的输出+光接收区域D’的输出)}]。此外,虚线表示基于接收了+1次光(或者-1次光)的反射光的4分割光检测器的输出的±1次光FE信号[=k{(光接收区域I’的输出+光接收区域K’的输出)-(光接收区域J’的输出+光接收区域L’的输出)}]。此外,粗实线表示基于3个4分割光检测器的输出的FE信号(=上述的式子)。如图11所示,在信息面L0和信息面L1的中间附近,在0次光FE信号中没有发生的S字(单点划线内)在±1次光FE信号中发生。由于发生该S字的±1次光FE信号,在FE信号中也发生S字。特别是当0次光的光强度大于±1次光的光强度的情况下(即,k的值大的情况下),光接收区域I’、G’的输出以高增益放大,S字的发生变得更确实。而后,由于发生该S字,在把在信息面L0上对焦的0次光的焦点对焦在信息面L1上时有可能产生影响(例如,0次光不能正确地在信息面L1上对焦)。而且,在把在信息面L1上对焦的0次光对焦在信息面L0上时,0次光的反射光照射在应该接收±1次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区域J’、H’上,同样,在把在信息面L1上对焦的0次光的焦点对焦在信息面L0上时有可能产生影响。 
此外,在2层光盘媒体中,例如当在信息面L0上0次光的焦点对焦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来自信息面L1的0次光的反射光(以下,称为杂散光)有可能照射在光接收区域A’至L’上。因此,有可能对基于来自信息面L0的0次光的反射光的信号处理有影响(例如,跳动的恶化),和对跟踪控制有影响(例如,在把差动推挽法用于跟踪控制时的,基于±1次光的反射光的信号偏离)。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对多层光盘媒体进行记录/重放时,能够减轻由于来自该多层光盘媒体的反射光而产生的对记录/重放动作的影响的光检测装置、光拾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光检测装置解决上述课题,在由于激光衍射而产生的0 次光、大于等于1次的正的高次衍射光、大于等于1次的负的高次衍射光中,应该在多重光盘媒体的某一个信息面上使用差动像散法使上述0次光对焦,具备:第1光检测器,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该0次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区域;第2光检测器,以规定间隔和上述第1光检测器相邻,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上述正的高次衍射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区域;第3光检测器,以规定间隔和上述第1光检测器相邻,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上述负的高次衍射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区域,其中上述第2以及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具有:其他次光接收区域,在上述0次光的焦点位置从一个信息面朝向另一信息面的情况下,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不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该0次光的反射光,在上述第2以及第3光检测器的上述其他次光接收区域的一部分上具备:光接收禁止区域,禁止来自上述0次光不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该0次光的反射光的接收。 
进而,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光检测装置在由于激光衍射而产生的0次光、大于等于1次的正的高次衍射光、大于等于1次的负的高次衍射光中,应该在多重光盘媒体的某一个信息面上使用差动像散法使上述0次光对焦,具备:第1光检测器,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该0次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区域;第2光检测器,以规定间隔和上述第1光检测器相邻,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上述正的高次衍射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区域;第3光检测器,以规定间隔和上述第1光检测器相邻,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上述负的高次衍射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区域,其中上述第1、第2、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具有:杂散光接收区域,在上述0次光在一个信息面上已对焦时,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不应该对焦的其它信息面的作为该0次光的反射光的杂散光,在上述第1、第2、第3光检测器的上述杂散光接收区域的一部分上具备:光接收禁止区域,禁止上述杂散光的接收。 
此外,光拾取装置具备上述的光检测装置。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可以提供在对多层光盘媒体进行记录/重放时,能够减轻由来自有关多层光盘媒体的反射光引起的对记录/重放动作的影响的光检测装置、光拾取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从附图以及本说明书的记述中可以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全地理解本发明以及优点,参照附图进行以下说明。 
图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检测器的3个4分割光检测器的图。 
图2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检测装置的光拾取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功能方框图。 
图3是表示在从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聚焦转移时,来自另一信息面的0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的图。 
图4是表示在一个信息面上0次光的焦点对焦时的,来自另一信息面的0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的图。 
图5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检测装置的光接收区域A至L的输出生成的FE信号的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单点划线内的放大图。 
图6A是表示在使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检测装置的光接收区域A至D的掩膜宽度变化时的,在该接收区域A至D中接收到的杂散光量的变化的图。 
图6B是表示在使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检测装置的光接收区域E至H的掩膜宽度变化时的,在该接收区域E至H中接收到的杂散光量的变化的图。 
图6C是表示在使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检测装置的光接收区域I至L的掩膜宽度变化时的,在该接收区域I至L中接收到的杂散光量的变化的图。 
图7是表示在信息面上0次光的焦点对焦时的,在3个4分割光检测器中的光接收图案的图。 
图8是表示在信息面上0次光的焦点不对焦时的,3个4分割光检测器中的光接收图案的图。 
图9是表示2层光盘媒体的构成的图。 
图10是表示从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信息面转移聚焦时,来自另一信息面的0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 
图11是表示在2层光盘媒体中的聚焦错误信号的图。 
图12是表示在一个信息面上0次光的焦点已对焦时的,来自另一信息面的0次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情况可以明了。 
===光拾取装置的构成例子=== 
参照图2说明适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检测装置2的光拾取装置1的构成。图2是适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检测装置2的光拾取装置1的整体构成一例的功能方框图。而且,图2所示的光拾取装置1表示是适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检测装置2的一般的光拾取装置,并不限于具有该构成的光拾取装置1。只要是使用差动像散法进行聚焦的光拾取装置,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检测装置2当然就可以适用。 
光拾取装置1具有:半导体激光器3;衍射光栅4;视准透镜5;光束分离器6;反射镜7;物镜8;聚光透镜9;圆柱形透镜10;光检测装置2。 
半导体激光器3例如由对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进行pn接合后的晶体管构成。半导体激光器3通过施加来自激光器驱动电路(未图示)的控制电压,把与光盘媒体11的规格对应的波长的激光(例如,在光盘媒体11是Blu-ray Disc(注册商标)时的波长是400nm~410nm的兰紫色激光)向衍射光栅4射出。 
衍射光栅4把来自半导体激光器3的激光例如衍射为0次光和±1次光(大于等于1次的正的高次衍射光,大于等于1次的负的高次衍射光)射出到视准透镜5。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衍射光栅4作为具 有把0次光和±1次光的光量比例如设置成15∶1的衍射效率的光栅在以下说明。 
视准透镜5把来自衍射光栅4的0次光和±1次光变换为平行光,射出到光束分离器6。 
光束分离器6使来自视准透镜5的0次光和±1次光透过,射出到反射镜7。此外,光束分离器6对从反射镜7射出的,来自光盘媒体11的信息面12(a)、12(b)的0次光和±1次光的反射光(以下,把0次光的反射光称为0次反射光,把+1次光的反射光称为+1次反射光,把-1次光的反射光称为-1次反射光)进行反射,射出到聚光透镜9。 
反射镜7反射来自光束分离器6的0次光和±1次光,射出到物镜8。此外,反射镜7反射来自物镜8的0次反射光和±1次反射光,射出到光束分离器6。 
物镜8因开口限制部(未图示)的作用具有与光盘媒体11的规格相应的数值孔径(例如,在Blu-ray Disc中的数值孔径0.85)。把物镜8组装到具有用于对光盘媒体11的信息面12(a)、12(b)进行聚焦控制、跟踪控制等的聚焦用驱动线圈、跟踪用驱动线圈等的驱动器(未图示)中。而后,物镜8应该把被开口限制部限制的0次光和±1次光的焦点位置对焦在光盘媒体11的信息面12(a)、(b)上,对该0次光和±1次光进行聚光并射出到光盘媒体11上。此外,物镜8伴随从一个信息面12向另一个信息面12对焦用的驱动器的移动(以下,称为聚焦转移)而使0次光和±1次光移动。此外,物镜8把来自光盘媒体11的信息面12(a)、12(b)的0次反射光和±1次光反射光变换为平行光射出到反射镜7。 
聚光透镜9对来自光束分离器6的0次反射光和±1次光反射光进行聚光,射出到圆柱形透镜10。 
圆柱形透镜10是半圆锥形的圆柱形透镜,对来自聚光透镜9的0次反射光和±1次光反射光赋予像散射出到光检测装置2。而后,通过对0次反射光和±1次光反射光赋予像散,在该0次反射光和±1次光 反射光的光检测装置2中的光接收图案如以后说明的那样随着0次光的焦点位置从信息面12(a)、12(b)在光盘媒体11的厚度方向偏离,而从圆形变成椭圆形。 
光盘媒体11是通过中间层16将形成有信息面12(a)的衬底14、形成有信息面12(b)的衬底15粘合而成的构造的2层光盘媒体。信息面12(a)由半透明反射膜构成,反射来自物镜8的0次光和±1次光的光量的例如30%,透过剩余的70%。信息面12(b)由反射膜构成,反射来自信息面12(a)的光量的70%的0次光和±1次光。 
===光检测装置2的构成=== 
参照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的光检测装置2的构成。图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检测装置2的4分割光检测器13(a)(第1光检测器)、13(b)(第2光检测器)、13(c)(第3光检测器)的图。图3是表示在从一个信息面12聚焦转移到另一信息面12时,来自另一信息面12的0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的图。图4是表示在一个信息面12上0次光的焦点对焦时的,来自另一信息面12的0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的图。而且,图1、图3、图4所示的虚线表示0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单点划线表示+1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双点划线表示-1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而且,图1所示的光接收区域A至L的虚线表示在该光接收区域A至L上遮挡以后说明的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光接收禁止区域)15、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光接收禁止区域)17前的形状。 
光检测装置2由4分割光检测器13(a)、13(b)、13(c)构成。4分割光检测器13(a)具有用于接收来自圆柱形透镜10的0次反射光的正方形的光接收区域,该光接收区域由4个光接收区域A至D构成。此外,4分割光检测器13(b)具有用于接收来自圆柱形透镜10的+1次反射光的正方形的光接收区域,该光接收区域由4个光接收区域I至L构成。此外,4分割光检测器13(c)具有用于接收来自圆柱形透镜10的-1次反射光的正方形的光接收区域,该光接收区域由4个光接收区域E至H构成。4分割光检测器13(a)设置在0次 光的焦点在信息面12(a)、12(b)上对焦时的,来自圆柱形透镜10的0次反射光变成最小弥散圆(图1的圆形的虚线)的位置上。4分割光检测器13(b)设置在0次光的焦点在信息面12(a)、12(b)上对焦时的,来自圆柱形透镜10的+1次反射光变成最小弥散圆(图1的圆形的单点划线)的位置上。4分割光检测器13(c)设置在0次光的焦点在信息面12(a)、12(b)上对焦时的,来自圆柱形透镜10的-1次反射光变成最小弥散圆(图1的圆形的双点划线)的位置上。即,分别相邻地设置在根据来自光盘媒体11的该0次反射光和±1次反射光的光路长度和在信息面12(a)、(b)上的0次光的光点和±1次光的光点的间隔唯一确定的位置上以使4分割光检测器13(a)、(b)、(c)如0次反射光和±1次反射光变成最小弥散圆。 
此外,4分割光检测器13(a)的光接收区域A至D因为0次光的焦点从信息面12(a)、12(b)向光盘媒体11的厚度方向偏离,所以相对0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成为椭圆形的方向,进行分割使其分别大致成为45度。即,0次光的焦点相对信息面12(a)、12(b)是散焦时的0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把光接收区域A和C的对角线作为最大长度,变成以该对角线为中心变化的椭圆形状,或者,以光接收区域B和D的对角线为最大长度,变成以该对角线为中心变化的椭圆形状。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说明:0次反射光的光接收部图案在光盘媒体11的厚度方向上,当与0次光的焦点应该对焦的信息面12相比变成更靠近物镜8一侧时,变成向图1左斜方向下降的椭圆形状,当与有关信息面12相比变成更靠近衬底15一侧时,变成向图1右斜方向下降的椭圆形状。 
进而,光接收区域A至D具有在0次光的焦点在一个信息面12上对焦时,接收来自另一信息面12的0次反射光(图4中包围4分割光检测器13(a)、13(b)、13(c)的虚线,以下称为杂散光)的杂散光接收区域16(图4中由光接收区域A至D内的纵线形成的区域)。进而,在光接收区域A至D的杂散光接收区域16的一部分上,具有用于禁止杂散光的接收的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图4中的由光 接收区域A至D内的横线形成的区域)。该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除去来自一个信息面12的0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变化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区域,设置在杂散光接收区域16上。 
其结果,4分割光检测器13(a)的光接收区域A至D由于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的作用,变成图1·13(a)所示的形状。而且,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可以通过对光接收区域A至D内的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也实施为了在4分割光检测器13(a)上形成光接收区域A至D而一般使用的由铝等形成的掩膜来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预先对光接收区域A至D切掉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来实现。如果详细说明,则掩膜或者已切掉的光接收区域A相对包含虚线区域的原来的光接收区域,变成除去了从在X方向上的X1到经由左斜上方的X2的X3为止的区域,和从Y方向中的Y1到经由左斜上方的Y2的Y3为止的区域的形状的区域。此外,光接收区域B变成使光接收区域A顺时针旋转90度的形状的区域,光接收区域C变成使光接收区域A顺时针旋转180度的形状的区域,光接收区域D变成使光接收区域A逆时针旋转90度的形状的区域。 
此外,4分割光检测器13(b)的光接收区域I至L因为0次光的焦点位置从信息面12(a)、12(b)在光盘媒体11的厚度方向偏离,所以相对+1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变成椭圆形状的方向,进行分割使其分别大致成为45度。即,0次光的焦点相对信息面12(a)、12(b)为散焦时的+1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把光接收区域I和K的对角线作为最大长度,变成以该对角线为中心变化的椭圆形状,或者,把光接收区域J和L的对角线作为最大长度,变成以该对角线为中心变化的椭圆形状。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说明,+1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在光盘媒体11的厚度方向上,当与0次光的焦点应该对焦的信息面12相比更靠物镜8一侧的情况下,变成向图1左斜方向下降的椭圆形状,当与该信息面12相比更靠衬底15一侧的情况下,变成向图1右斜方向下降的椭圆形状。 
进而,光接收区域I和J具有:在从一个信息面12向另一信息 面12聚焦转移时,接收来自该另一信息面12的0次反射光的其他次光接收区域14(图3中由光接收区域I、J内的纵线形成的区域)。进而,在该其他光接收区域14的一部分上具有用于禁止来自其他的信息面12的0次反射光的接收的其他光接收禁止区域15(图3中由光接收区域I、J内的横线形成的区域)。该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除去+1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变成圆形和椭圆形的区域,设置在其他次光接收区域14上。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来自其他信息面12的0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因为与在光接收区域I、J内的+1次反射光变化为圆形和椭圆形的区域重叠,所以如图3所示设置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来自另一信息面12的0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当和光接收区域K、L内的+1次反射光变化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区域重合的情况下,在除去有关+1次反射光变化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区域的区域上设置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 
而且,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可以通过对光接收区域I和J内的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也实施为了在4分割光检测器13(b)上形成光接收区域I至L一般使用的采用铝等的掩膜而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预先对光接收区域I、J切掉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来实现。 
进而,光接收区域I至L具有在0次光的焦点在一个信息面12上对焦时,接收来自另一信息面12的杂散光的杂散光接收区域16(图4中的由光接收区域I至L内的纵线形成的区域)。进而,在光接收区域I至L的杂散光接收区域16的一部分上具有用于禁止杂散光的接收的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在图4中由光接收区域I至L内的纵线形成的区域)。该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除去来自有关信息面12的+1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变化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区域,设置在杂散光接收区域16上。 
其结果,4分割光检测器13(b)的光接收区域I至L通过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以及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的作用而变为图1·13(b)所示的形状。而且,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和其他次光接 收禁止区域15一样,可以通过对光接收区域I至L内的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实施采用铝等的掩膜而实现。或者,通过预先对光接收区域I至L切掉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也可以实现。如果详细地说,则掩膜或者已切掉的光接收区域I相对包含虚线区域的原本的光接收区域变成除去从X方向上的X4到经由左斜上方的X5的X6为止的区域、和从Y方向上的Y4到经由左斜上方的Y5的Y6为止的区域的形状的区域。此外,光接收区域J变成使光接收区域顺时针旋转90度的形状的区域,光接收区域K变成使光接收区域顺时针旋转180度的形状的区域,光接收区域L变成使光接收区域I逆时针旋转90度的形状的区域。 
此外,4分割光检测器13(c)的光接收区域E至H因为0次光的焦点位置从信息面12(a)、12(b)在光盘媒体11的厚度方向上偏离,所以相对-1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变成椭圆形状的方向进行分割使其分别大致成为45度。即,0次光的焦点相对信息面12(a)、12(b)是散焦时的-1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把光接收区域E和G的对角线作为最大长度,变成以该对角线为中心变化的椭圆形状,或者,把光接收区域F和H的对角线作为最大长度,变成以该对角线为中心变化的椭圆形状。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以下说明,-1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在光盘媒体11的厚度方向上,当比0次光的焦点应该对焦的信息面12更靠近物镜8一侧的情况下,变成向图1左斜方向下降的椭圆形状,当比该信息面12更靠近衬底15一侧的情况下,变成向图1右斜方向下降的椭圆形状。 
进而,光接收区域G和H具有在从一个信息面12聚焦转移到另一个信息面12时,接收来自该另一信息面12的0次反射光的其他次光接收区域14(图3中的由光接收区域G、H内的纵线形成的区域)。进而,在该其他次光接收区域14的一部分上具有用于禁止来自其他信息面12的0次反射光的接收的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图3中由光接收区域G、H内的横线形成的区域)。该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除去-1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变化为圆形和椭圆形的区域,设置在 其他次光接收区域14上。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来自另一信息面12的0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因为和在光接收区域G、H内的-1次反射光变化为圆形和椭圆形的区域重叠,所以如图3所示设置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来自另一信息面12的0次反射光的光接收图案当和光接收区域E、F内的-1次反射光变化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区域重叠的情况下,在除去该-1次反射光变化为圆形和椭圆形的区域的区域上设置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 
而且,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可以通过对光接收区域G和H内的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也实施为了在4分割光检测器13(c)上形成光接收区域E至H一般使用的采用铝等的掩膜来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预先对光接收区域G、H切掉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来实现。 
进而,光接收区域E至H具有在0次光的焦点已在一个信息面12上对焦时,接收来自另一信息面12的杂散光的杂散光接收区域16(图4中由光接收区域E至H内的纵线形成的区域)。进而,在光接收区域E至H的杂散光接收区域16的一部分上具有用于禁止杂散光的接收的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图4中由光接收区域E至H内的横线形成的区域)。该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除去来自一个信息面12的-1次反射光的接收图案变化为圆形和椭圆形的区域,设置在杂散光接收区域6上。 
其结果,4分割光检测器13(c)的光接收区域E至H由于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以及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的作用变成图1·13(c)所示的形状。而且,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和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一样,可以通过对光接收禁止区域E至H内的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实施采用铝等的掩膜来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预先对光接收区域E至H切掉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来实现。如果详细地说,则掩膜或者已切掉的光接收区域E相对包含虚线区域的原本的光接收区域来说,其形状变成除去了从X方向上的X7到经由左斜上方的X8的X9为止的区域,和从Y方向上的Y7到经由左斜上方的Y8的Y9为止的区域的形状的区域。此外,光接收区域F变成使光接收区域E顺时针旋转90度的形状的区域,光接收区域G变成使光接收区域E顺时针旋转180度的形状的区域,光接收区域H变成使光接收区域E逆时针旋转90度的形状的区域。
===在聚焦转移时的光检测装置2的效果=== 
参照图1、图3、图5说明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检测装置2的聚焦转移时的效果。图5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光检测装置2的光接收区域A至L的输出生成的FE信号的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单点划线内的放大图。 
另外,FE信号根据光接收区域A至H的输出,可以通过对{(光接收区域A的输出+光接收区域C的输出)-(光接收区域B的输出+光接收区域D的输出)}+k[{(光接收区域I的输出+光接收区域K的输出)-(光接收区域J的输出+光接收区域L的输出)}+{(光接收区域E的输出+光接收区域G的输出)-(光接收区域F的输出+光接收区域H的输出)}]进行计算而求得(k是0次光的光强度/±1次光的光强度)。此外,图5所示的实线表示把上述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设置在光接收区域G至J上之前的FE信号。 
如图3所示,通过在光接收区域G至J上设置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0次反射光在该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的范围中,在其他次光接收区域14上不能接收。即,在聚焦转移时的上述FE信号式中的光接收区域G至J的输出变小,FE信号变小。其结果,如图5A、图5B的虚线所示,基于聚光转移时的0次反射光的光接收的S字与实线相比变得平滑。因此,可以减轻在由有关0次反射光引起的聚焦转移时的,由该0次反射光产生的影响。 
===相对杂散光的光检测装置2的效果=== 
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检测装置2针对杂散光的效果。图6A是表示在使光接收区域A至D的掩膜宽度变化时的,在该接收区域A至D上接收到的杂散光量的变化的图。图6B是表示使光接收区域E至H的掩膜宽度变化时的,在该光接收区域E至H上接收到 的杂散光量的变化的图。图6C是表示使光接收区域I至L的掩膜宽度变化时的,在该光接收区域I至L上接收到的杂散光量的变化的图。 
如图4所示,由于在光接收区域A至L上设置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因而杂散光在有关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的范围内,在杂散光接收区域16上不能接收。其结果,如图6A、图6B、图6C所示,减轻在该光接收区域A至L上接收到的杂散光量。因此,可以减轻在一个信息面12上0次光的焦点对焦时的,由来自另一信息面的杂散光的影响。 
如果采用上述实施方式,则可以禁止在0次光的焦点从一个信息面12向另一信息面12转移时,来自另一信息面12的0次反射光照射在4分割光检测器13(b)、13(c)的光接收区域G、H、I、J上时的,0次反射光的一部分照射。其结果,可以减轻在使0次光的焦点从一个信息面12向另一个信息面12转移时的,由差动像散法进行的聚焦控制中,由0次反射光产生的影响。 
进而,通过遮挡其他次光接收区域14,可以容易在光检测装置2中实现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 
此外,通过切掉其他次光接收区域14,可以可靠地在光检测装置2中实现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 
进而,在除去了在4分割光检测器13(b)、13(c)的光接收区域E至H、I至L中的对角线上±1次反射光的照射形状变化的区域之后的区域的一部分上设置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可以不对采用差动像散法的聚焦控制有影响地设置其他次光接收禁止区域15。即,通过采用差动像散法的聚焦控制,在可以把0次光的焦点可靠地对焦在一方或者另一方的信息面上的同时,可以减轻由来自另一信息面12的0次反射光产生的影响。 
此外,可以禁止0次光的焦点在一个信息面12上对焦时,来自另一信息面12的杂散光照射到4分割光检测器13(a)、13(b)、13(c)的光接收区域A至L时的,该杂散光的一部分的照射。其结果,能够减轻在一个信息面12上进行了0次光的焦点的对焦时的,由 在另一信息面12上0次光反射后产生的杂散光的影响。 
进而,通过遮挡杂散光接收区域16,可以容易在光检测装置2中实现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 
此外,通过切掉其他次光接收区域16,可以可靠地在光检测装置2中实现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 
进而,通过在除去了4分割光检测器13(a)、13(b)、13(c)的光接收区域A至L中的0次反射光以及±1次反射光的照射形状变化的区域的区域上设置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可以不对采用差动像散法的聚焦控制有影响地设置杂散光接收禁止区域17。即,通过进行采用差动像散法的聚焦控制,在可以可靠地在一个或者另一个信息面12上进行0次光的聚焦的同时,可以减轻来自另一信息面12的0次反射光产生的影响。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2层光盘媒体即光盘媒体11使用涉及本发明的光检测装置,但并不限于此。即使对于在具有3层或者3层以上的信息面12的多层光盘媒体中的,从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信息面聚焦转移时的0次反射光的接收,也可以适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检测装置。此外,即使对于在一个信息面上0次光对焦时的来自另一信息面的杂散光的接收,也可以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检测装置。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光检测器装置、光拾取装置,但上述说明是用于容易理解本发明的说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要内容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改良,其等价效果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Claims (13)

1.一种光检测装置,
应该在多层光盘媒体的某一个信息面上使用差动像散法使在由于激光衍射而产生的0次光、大于等于1次的正的高次衍射光、大于等于1次的负的高次衍射光中的上述0次光对焦,具备:
第1光检测器,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该0次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区域;
第2光检测器,以规定间隔和上述第1光检测器相邻,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上述正的高次衍射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区域;
第3光检测器,在上述第1光检测器的与上述第2光检测器相反一侧以规定间隔和上述第1光检测器相邻,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上述负的高次衍射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区域,其中
上述第2以及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具有:
其他次光接收区域,在上述0次光的焦点位置从一个信息面朝向另一信息面的情况下,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不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该0次光的反射光,
在上述第2以及第3光检测器的上述其他次光接收区域的一部分上具备:
光接收禁止区域,禁止来自上述0次光不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该0次光的反射光的接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检测装置,
上述光接收禁止区域通过遮挡上述其他次光接收区域的一部分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检测装置,
上述光接收禁止区域通过切掉上述其他次光接收区域的一部分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检测装置,
上述第2以及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的形状是正方形,
把上述第2以及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的对角线作为最大长度,在除去某一区域的区域上设置上述光接收禁止区域,该某一区域是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上述正以及负的高次衍射光的反射光以上述对角线为中心变化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检测装置,
上述第2以及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的形状是正方形,
把上述第2以及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的对角线作为最大长度,在除去某一区域的区域上设置上述光接收禁止区域,该某一区域是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上述正以及负的高次衍射光的反射光以上述对角线为中心变化的区域。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检测装置,
上述第2以及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的形状是正方形,
把上述第2以及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的对角线作为最大长度,在除去某一区域的区域上设置上述光接收禁止区域,该某一区域是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上述正以及负的高次衍射光的反射光以上述对角线为中心变化的区域。
7.一种光检测装置,
应该在多层光盘媒体的某一个信息面上使用差动像散法使在由于激光衍射而产生的0次光、大于等于1次的正的高次衍射光、大于等于1次的负的高次衍射光中的上述0次光对焦,具备:
第1光检测器,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该0次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区域;
第2光检测器,以规定间隔和上述第1光检测器相邻,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上述正的高次衍射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区域;
第3光检测器,在上述第1光检测器的与上述第2光检测器相反一侧以规定间隔和上述第1光检测器相邻,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上述负的高次衍射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区域,其中
上述第1、第2、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具有:
杂散光接收区域,在上述0次光在一个信息面上已对焦时,接收来自上述0次光不应该对焦的其它信息面的作为该0次光的反射光的杂散光,
在上述第1、第2、第3光检测器的上述杂散光接收区域的一部分上具备:
光接收禁止区域,禁止上述杂散光的接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检测装置,
上述光接收禁止区域通过遮挡上述杂散光接收区域的一部分而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检测装置,
上述光接收禁止区域通过切掉上述杂散光接收区域的一部分而形成。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检测装置,
上述第1、第2、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的形状是正方形,
把上述第1、第2、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的对角线作为最大长度,在除去某一区域的区域上设置上述光接收禁止区域,该某一区域是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上述0次光、上述正以及负的高次衍射光的反射光以该对角线为中心变化的区域。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检测装置,
上述第1、第2、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的形状是正方形,
把上述第1、第2、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的对角线作为最大长度,在除去某一区域的区域上设置上述光接收禁止区域,该某一区域是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上述0次光、上述正以及负的高次衍射光的反射光以该对角线为中心变化的区域。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检测装置,
上述第1、第2、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的形状是正方形,
把上述第1、第2、第3光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的对角线作为最大长度,在除去某一区域的区域上设置上述光接收禁止区域,该某一区域是来自上述0次光应该对焦的信息面的上述0次光、上述正以及负的高次衍射光的反射光以该对角线为中心变化的区域。
13.一种光拾取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检测装置。
CN200710003968XA 2007-01-19 2007-01-19 光检测装置、光拾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6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03968XA CN101226757B (zh) 2007-01-19 2007-01-19 光检测装置、光拾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03968XA CN101226757B (zh) 2007-01-19 2007-01-19 光检测装置、光拾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6757A CN101226757A (zh) 2008-07-23
CN101226757B true CN101226757B (zh) 2012-04-25

Family

ID=39858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396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6757B (zh) 2007-01-19 2007-01-19 光检测装置、光拾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2675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5809A (zh) * 2004-06-07 2006-04-05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头、光驱动设备和生成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5809A (zh) * 2004-06-07 2006-04-05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头、光驱动设备和生成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1-94246A 1986.05.13
JP特开2005-203090A 2005.07.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6757A (zh) 2008-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72808A2 (en) Optical pickup
JP3687939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5862118A (en) Optical pickup with an optical system controlled by an actuator with respect to one of the information recording layers
JPWO2005055216A1 (ja) 光学情報再生装置
CN101226757B (zh) 光检测装置、光拾取装置
JPH11344666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
US7639591B2 (en) Photodetector an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JP4505982B2 (ja) 光ヘッド装置、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並びに記録及び/又は再生方法
JP4770685B2 (ja) 光学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KR100914813B1 (ko) 광 픽업 장치의 광학계
JP2007272980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8175925A (ja)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光記録媒体
US20070104070A1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CN102077283B (zh) 光记录介质及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JPH10333025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5235342A (ja) 光学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8054733B2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JP3547286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H09197108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および/または再生用対物レンズ
CN100452195C (zh) 光拾取头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JP4396780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6309858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1084632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波長選択性光学素子および対物レンズ
JP3911475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07042154A (ja) 光記録媒体用対物光学系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1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