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3732A - 双布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布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3732A
CN101223732A CNA2005800510130A CN200580051013A CN101223732A CN 101223732 A CN101223732 A CN 101223732A CN A2005800510130 A CNA2005800510130 A CN A2005800510130A CN 200580051013 A CN200580051013 A CN 200580051013A CN 101223732 A CN101223732 A CN 101223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unit
connector
function
additional func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510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3732B (zh
Inventor
山本政博
上野武史
大木一史
米山研一
滨口秀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009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02001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009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02034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009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1044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009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01894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5/02419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7007430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223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3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3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37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2Home appliances
    • Y04S20/246Home appliances the system involving the remote operation of lamps or lighting equipment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具有功能单元的易互换性的双布线系统。门装置安装于结构的墙壁表面,并连接到先前安装在结构中的电力线和信息线两者。当与门装置连接时,功能单元提供供应来自电力线的电力的功能、输出来自信息线的信息的功能以及将信息输入到信息线的功能至少之一。功能单元具有由电力连接器和信息信号连接器组成的模块连接器,所述模块连接器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门装置的由电力端口和信息信号端口组成的模块端口。为了进一步改善功能扩展性,可以将附加功能单元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功能单元。

Description

双布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布线系统,该双布线系统可以用于通过安装在结构中的电力线和信号线来供应电力以及输入和输出信息。
背景技术
由于因特网的普及,要求确保可以在诸如一般住宅和办公建筑的建筑结构中的许多位置访问信息网络。例如,日本特开平11-187154公开了一种多媒体布线系统,该多媒体布线系统包括:配电板,用于以集中控制的方式控制安装在结构中的电力线和各种信号线;以及多媒体插座板,安装在室内墙壁表面中,并通过电力线和信号线连接到配电板。例如,多媒体插座板包括用于将商用电力供应给电器的电源插座,用于接收诸如地面波广播、卫星广播和有线电视的广播节目的插座,以及用于模拟和数字线的模块化插孔,所述模拟和数字线用于因特网和电话通信。通过使用该多媒体布线系统,增强了多媒体产品的便利性,从而在信息社会中获得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然而,上述多媒体插座板通常安装在墙壁表面中,并连接到建筑结构的建筑工程之下的电力线和信号线。这意味着多媒体插座板的功能在建筑工程施工时确定。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结束之后,难以将新的功能添加到多媒体插座板或者将现有多媒体插座板的部分功能换成其他功能。另外,当将现有多媒体插座板换成其他多媒体板时,需要进行维修工作。然而,进行这样的维修工作对普通用户来说并不容易,并且维修工作的成本变成用户的负担。
因此,从易互换性和功能扩展性的观点来看,传统多媒体插座板仍然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首要考虑是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功能扩展性和易互换性的双布线系统。
即,本发明的双布线系统包括:门装置,安装于结构的墙壁表面,并连接到安装在所述结构中的电力线和信息线两者;以及功能单元,用于当与所述门装置连接时,提供供应来自所述电力线的电力的功能、输出来自所述信息线的信息的功能以及将信息输入到所述信息线的功能至少之一。所述门装置和所述功能单元具有一对模块端口和模块连接器,所述模块端口和所述模块连接器以可拆卸的方式相互连接,以同时实现将所述电力从所述门装置供应到所述功能单元和在所述门装置与所述功能单元之间进行信号传送。例如,优选地,所述模块连接器和所述模块端口具有一对电力连接器和电力端口以及一对信息信号连接器和信息信号端口,所述电力连接器和所述电力端口以可拆卸的方式相互连接,以将所述电力从所述门装置供应到所述功能单元,所述信息信号连接器和所述信息信号端口以可拆卸的方式相互连接,以在所述门装置和所述功能单元之间进行信号传送。
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通过模块连接器和模块端口之间的连接来同时获得从门装置到功能单元的电力供应以及门装置和功能单元之间的信息信号的双向通信两者,所以普通用户可以容易地将已经连接到门装置的功能单元换成其他功能单元,而无需进行费力的维修工作。另外,当多个门装置安装在结构中的许多位置处的墙壁表面中时,各个门装置可以在具有诸如插座、开关、传感器、控制器、监视器和扬声器的各种功能的多个功能单元之间共用。因此,功能单元的布局的增大的自由度提供舒适和便利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以上双布线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功能单元具有供电单元和收发单元至少之一,所述供电单元用于利用电磁耦合,将通过所述模块连接器和所述模块端口之间的连接所提供的所述电力供应给电器,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将通过所述模块连接器和所述模块端口之间的连接所提供的信息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输出所述光信号,以及用于将从外部提供的光信号转换为信息信号,并通过所述门装置将所述信息信号传送到所述信息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利用电磁和光耦合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电力传送和/或信号传送,所以可以最小化电力和/或电信号的传送损耗,并使功能单元可靠地运行。
另外,优选地,本发明的双布线系统还包括附加功能单元,所述附加功能单元用于当通过所述功能单元与所述门装置连接时,提供供应来自所述电力线的电力的功能、输出来自所述信息线的信息的功能以及将信息输入到所述信息线的功能至少之一,所述功能单元和所述附加功能单元具有一对电力连接器和电力端口以及/或者一对信息信号连接器和信息信号端口,所述电力连接器和所述电力端口以可拆卸的方式相互连接,以将所述电力从所述功能单元供应到所述附加功能单元,所述信息信号连接器和所述信息信号端口以可拆卸的方式相互连接,以在所述功能单元和所述附加功能单元之间进行信号传送。在这种情况下,尤其优选地,所述电力连接器用于当与所述电力端口连接时,利用电磁耦合将所述电力从所述功能单元供应到所述附加功能单元,所述信息信号连接器用于当与所述信息信号端口连接时,利用光耦合来在所述功能单元和所述附加功能单元之间进行信号传送。附加功能单元的使用进一步增强双布线系统中的功能扩展性。
此外,优选地,本发明的双布线系统还包括用于以机械的方式将所述附加功能单元连接到所述功能单元的连接装置。例如,所述连接装置被形成为具有:诸如细长突起和槽的接合部分,所述接合部分形成在所述功能单元和所述附加功能单元中的每个上;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所述接合部分并进行所述功能单元和所述附加功能单元之间的机械连接,使得所述连接件的一部分接合到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接合部分,所述连接件的剩余部分接合到所述附加功能单元的所述接合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改善电力供应以及功能单元和附加功能单元之间的信息信号的双向通信的可靠性,并且防止附加功能单元从功能单元意外掉落。
参考附图,通过以下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特征及其产生的优势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双布线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双布线系统的门装置和功能单元的示意电路图;
图3A是功能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门装置的模块端口的平面图;
图4是(从后面观察到的)功能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另一种功能单元的示意电路图;
图6是示出用于双布线系统的附加功能单元的内部结构的示意电路图;
图7A和7B是连接到功能单元的附加功能单元的前后立体图;
图8是连接到功能单元的附加功能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将门装置固定到开关盒的附接板的平面图;
图10A是示出如何将附加功能单元连接到功能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0B是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11A和11B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附加功能单元的正面和侧面图,图11C是示出如何使用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12A和12B是附加功能单元的其他例子的正面图;
图13A和13B是示出如何进行根据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附加功能单元之间的连接的立体图;以及
图14A到14C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三变形例的附加功能单元的正面和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以下优选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双布线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布线系统包括:供电线L1和信息线L2,安装在建筑结构中,并通过配电板1连接到商用电源AC和因特网网络NT;开关盒2,嵌入在建筑结构中的许多位置处的墙壁表面中;门装置3,安装在开关盒中,并连接到供电线L1和信息线L2;以及多个功能单元4,当与门装置3中的一个连接时,均具有提供供应来自供电线L1的电力的功能、输出来自信息线L2的信息的功能以及将信息输入到信息线L2中的功能至少之一的能力。在本说明书中,墙壁并不仅限于在邻近房间之间形成的侧墙。即,墙壁包括建筑结构的外墙和内墙,并且内墙包括侧墙、天花板和地板。在图1中,“MB”表示主干断路器,“BB”表示分支断路器,“GW”表示网关(例如,路由器或内置集线器)。
如图2所示,每个门装置3在它的后表面处具有连接到供电线L1和信息线L2的端子(30a、32a)以及总线布线端子(30b、32b),并且在它的前表面处具有模块端口34,所述模块端口34包括用于供应电力的电力端口34a以及用于访问信息线的信息信号端口34b。例如,如图3B所示,电力端口34a和信息信号端口34b中的每个都以大致为矩形的形状构成,使得它们彼此平行布置。如随后所描述的,模块端口34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功能单元4的模块连接器42。模块端口34可以在门装置3的侧面处形成,使得功能单元4在沿着墙壁表面(与墙壁表面基本平行)的方向上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门装置3。
关于门装置3,电力端口34a和信息信号端口34b之间的距离、电力端口34a和信息信号端口34b中的每个的端子布置以及模块端口34的形状是标准化的(规格化的),以使各个门装置3在功能单元4之间可共用。换而言之,由于门装置3的模块端口34被形成为彼此相同,所以具有可与模块端口34连接的模块连接器42的功能单元4可以通用于双布线系统中的所有门装置3。因此,连接到一个门装置3的功能单元4可以通过模块端口34和模块连接器42之间的简单的连接和断开操作,来与另一个功能单元4互换,而无需进行维修工作。因此,本发明的双布线系统在功能单元4的易互换性上是优越的。
本实施例的功能单元4具有如图2所示的电路部件,并且如图3A所示,在它的后表面中具有模块连接器42。模块连接器42包括电力连接器42a和信息信号连接器42b。例如,如图4所示,电力连接器42a和信息信号连接器42b中的每个都以大致为矩形的形状构成,使得它们彼此平行布置。通过将功能单元4的模块连接器42连接到门装置3的模块端口34,可以将电力连接器42a和信息信号连接器42b同时连接到电力端口34a和信息信号端口34b。
在本实施例中,模块端口34还具有诸如围绕电力端口34a和信息信号端口34b延伸的环状壁或环状槽的引导部分35。该引导部分35被形成为可接合到诸如在功能单元4的后表面上形成的模块连接器42的环状壁的接合部分45。由于通过将接合部分45简单地接合到引导部分,电力连接器42a和信息信号连接器42b同时连接到电力端口34a和信息信号端口34b,所以可以改善功能单元4的可更换性。模块端口34和模块连接器42可以由母和公连接器形成。
根据功能单元4的种类,通过门装置3提供给功能单元4的电力以及功能单元4和信息线L2之间的信息信号的双向通信用于不同目的。例如,当功能单元4连接到安装在靠近天花板的较高位置处的墙壁表面中的门装置3时,它优选地具有接纳照明设备的带钧插头的插座功能,诸如运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监视摄像机的安全功能,或者诸如扬声器的声音功能。另外,当功能单元4连接到安装在用户可以容易地操作功能单元4的中间高度处的墙壁表面中的门装置3时,它优选地具有开启/关闭照明设备的开关功能、用于诸如空调设备的电器的控制功能或者诸如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功能。另外,当功能单元4连接到安装在靠近地板的较低位置处的墙壁表面中的门装置3时,它优选地具有接纳诸如电真空吸尘器的电器的插头的插座功能、诸如扬声器的声音功能或者脚灯功能。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功能单元4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功能单元4设置有AC/AC转换器60、DC电源部61、收发部62、E/O转换器63、O/E转换器65和功能部67。AC/AC转换器60将商用AC电压转换成频率增大的较低的AC电压,并将该较低的AC电压施加到围绕芯70缠绕的线圈72。DC电源部61从通过对该较低的AC电压进行整流和平滑而获得的稳定的DC电压,生成内部电路部件的工作电压。收发部62发送和接收信息信号,以使得能够通过信息线L2进行双向通信。E/O转换器63将从信息线L2接收到的信息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通过发光器件(LED)64来输出该光信号。另一方面,O/E转换器65通过光接收器件(PD)66接收从外部,例如,随后所描述的附加功能单元5提供的光信号,并将所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信息信号,以将它传送到收发部62。功能部67提供功能单元4的上述功能。在图2的情况下,功能部67由电源插座形成。
在功能单元4具有诸如传感器或控制器的其他功能部67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收发部62和功能部67之间形成处理部68和I/O接口69。处理部68具有如下功能:对由收发部62接收到的信息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以通过I/O接口69将处理后的信号传送到功能部67;以及接收从功能部67提供的数据信号,以作为信息信号输出。从DC电源部61供应驱动收发部62、处理部68和功能部67所需的电力。当使用用于将商用AC电压转换成所需的DC电压的AC/DC转换器来代替AC/AC转换器60时,可以省略DC电源部61。
当功能部67由开关形成时,将通过操作开关而获得的操作数据通过I/O接口69传送到处理部68。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收发部62传送到例如红外遥控器(未示出),从而通过接收从红外遥控器发射的遥控信号,来开启/关闭要控制的电器。另外,当功能部67由传感器形成时,将由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作为信息信号传送到信息线L2,然后,通过所需的通信器告知用户。当功能部67由扬声器形成时,从扬声器输出通过信息线L2作为信息信号所提供的声音数据。当功能部67由监视摄像机形成时,对由监视摄像机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编码,然后,作为信息信号输出。此外,当功能部67由监视器形成时,对通过信息线L2提供的图像数据进行解码,然后,在监视器上进行显示。当功能部67简单地由电源插座形成时,如上所述,可以省略处理部68和I/O接口69。因此,由于具有各种功能部67的功能单元4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在双布线系统中使用,所以可以显著提高功能单元4的布局的自由度。
功能单元4中的围绕芯70缠绕的线圈72用作用于以非接触的方式将电力从功能单元4供应到附加功能单元5的供电装置。即,功能单元的围绕芯70缠绕的线圈72提供用作变压器的初级端的电磁耦合部分。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附加功能单元5具有由围绕芯80缠绕的线圈82组成的、用作变压器的次级端的电磁耦和部分。因此,通过在功能单元4和附加功能单元5之间形成电磁耦合,来在附加功能单元5的线圈82中感应出低AC电压,以实现将电力从功能单元4供应到附加功能单元5。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AC/AC转换器60获得频率高于商用AC电压的低AC电压,所以可以缩小用作变压器的电磁耦合部分的尺寸。
另外,功能单元4的E/O转换器63的发光器件(LED)64用于以非接触的方式将光信号作为信息信号传送到附加功能单元5。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所示,在附加功能单元5中设置光接收器件(PD)86,使得当附加功能单元5连接到功能单元4时,功能单元4的发光器件64与附加功能单元5的光接收器件86处于面对面的关系。类似地,为了将光信号作为信息信号从附加功能单元5传送到功能单元4,附加功能单元5具有发光器件(LED)84,所述发光器件84被设置成当附加功能单元5连接到功能单元4时,与功能单元4的光接收元件(PD)66处于面对面的关系。因此,功能单元4和附加功能单元5中的每个都具有作为光耦合部分的一对E/O转换器(63、83)和O/E转换器(65、85),以使得在它们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信号的双向通信。
如图3A和4所示,优选地将用于电力供应的电磁耦合部分X以及用于信息信号的双向通信的光耦合部分Y以彼此间隔开所需距离的方式设置在功能单元4的侧表面处。另外,如图6所示,在附加功能单元5的两侧中的每侧处形成一对电磁耦合部分X和光耦合部分Y。即,在附加功能单元5的一侧(例如,左侧)处形成的光耦合部分Y1包括位于上侧的光接收器件86和位于下侧的发光器件84,而在附加功能单元5的相对侧(例如,右侧)处形成的光耦合部分Y2包括位于上侧的发光器件94和位于下侧的光接收器件96。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多个附加功能单元5串联地连接到功能单元4时,也可以确保附加功能单元5之间以及功能单元4和附加功能单元5之间的信息信号的双向通信。还优选地将透光盖附接到各个光耦合部分(Y、Y1、Y2),以保护光学器件。如图6所示,附加功能单元5还具有用于实现供电以及邻近附加功能单元5之间的信息信号的双向通信的电路部件。但是,由于它们与功能单元4中所使用的电路部件基本相同,所以省略相同电路部件的重复说明。
如图3A所示,当在功能单元4的前表面(即,具有模块连接器42的后表面的相对表面)处形成功能部67(例如,电源插座),并且在功能单元4的侧表面处形成一对电磁耦合部分X和光耦合部分Y时,附加功能单元5可以沿着墙壁表面(即,与墙壁表面平行)连接到功能单元4。因此,可以改善双布线系统中的功能扩展性,而不会破坏内部空间的美观。另外,门装置3可以固定到开关盒2,使得门装置3的一部分从墙壁表面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在门装置3的突出部分的侧面处形成模块端口34,使得功能单元4和附加功能单元5可以沿着墙壁表面布置。
以下介绍连接到功能单元的附加功能单元的例子。在图7A和7B中,功能单元4具有作为功能部67的用于照明设备的带钧插头的特殊插座。连接到功能单元的附加功能单元具有发射红外远程信号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将在用户操作具有作为功能部的控制器的其他功能单元时获得的操作数据通过信息线L2传送到图7A的附加功能单元5,从而向诸如空调设备的电器的红外信号接收部分发射红外远程信号。在图7A中,附图标记58表示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到附加功能单元5的侧面,以在不使用时保护电磁耦合部分X和光耦合部分Y的保护盖。另外,当功能单元4具有电源插座时,继电器或半导体开关可以连接到电源插座的电路,使得当根据从其他功能单元传送的控制信号操作继电器或半导体开关时,可以取消电源插座的功能。
在图8中,第一到第三附加功能单元(5A、5B、5C)连接到功能单元4。在这种情况下,功能单元4具有作为功能部67的通用电源插座。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功能单元4的第一附加功能单元5A具有作为功能部的用于开启/关闭空调设备的开关。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第一附加功能单元5A的第二附加功能单元5B具有作为功能部的空调设备的控制器。另外,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第二附加功能单元5B的第三附加功能单元5C具有作为功能部的内部通信系统的主要单元。
第一附加单元5A设置有:运行按钮B1;停止按钮B2;以及CPU部,用于根据这些按钮的操作来制作数据,并将所制作的数据通过I/O接口传送到处理部。该附加功能单元优选地用于操作照明设备。第二附加功能单元5B设置有:用于空调设备的温度设置拨盘51;LCD(液晶显示)监视器52,用于显示设置温度;计时器开关53,用于使空调设备运行期望时间段;以及CPU部,用于根据温度设置拨盘51的操作和计时器开关53的操作来制作操作数据,将操作数据通过I/O接口传送到处理部,以及制作要在LCD监视器52上显示的数据。
第三附加功能单元5C设置有:音量控制按钮B3;扬声器54;模式切换器55,用于在扬声器54的发送器功能和接收器功能之间进行切换;LCD屏幕56,用于显示由放置在入口处的TV摄像机拍摄的图像;解除按钮B4,用于解除门锁;以及CPU部,具有用于扬声器54的声音处理功能,用于LCD屏幕56的图像处理功能,以及根据解除按钮B4和模式切换器55的操作来制作操作数据,并将所制作的操作数据通过I/O接口传送到处理部的功能。附加功能单元5的功能部并不仅限于以上例子。例如,可以形成用于电动剃须刀、电动牙刷、移动电话和便携式音频播放器的电池充电器,作为功能部。另外,具有内部通信系统的送受话器功能的附加功能单元5可以连接到安装在入口处的外墙表面中的功能单元4。
在以上说明中,门装置3是直接固定到开关盒2的。如果需要,则例如如图9所示,可以通过附接板75将门装置3固定到开关盒2。在这种情况下,在附接板75的两侧处形成的钩形件接合到门装置3之后,通过使用安装螺钉将带有门装置3的附接板75固定到开关盒2。可选地,可以通过使用专用夹将门装置3直接固定在墙壁表面中,而无需使用开关盒2。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将模块连接器42连接到开关盒2中的门装置3的模块端口34,然后,通过使用安装螺钉将功能单元4的壳体10固定到开关盒2,最后,将插座盖11和装饰盖12安装到壳体10的前表面,来将功能单元4附接到墙壁表面。因此,普通用户可以容易地完成功能单元4的互换操作,而无需进行维修工作。
如图10A所示,附加功能单元5可以附接到功能单元4。即,首先从功能单元4取下装饰盖1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插座盖11是相对装饰盖12单独形成的,所以在附加功能单元5的连接和断开操作期间,插座盖11可以保护诸如电源插座的功能部67,以避免意外破损。在将附加功能单元5布置在功能单元4的侧表面上,使得附加功能单元5的电磁耦合部分X和光耦合部分Y与功能单元4的电磁耦合部分X和光耦合部分Y处于面对面的关系之后,通过使用连接件90将附加功能单元5以机械的方式耦合到功能单元4。功能单元4和附加功能单元5中的每个的壳体(10、20)在它的上下端部具有水平引导轨(14、24)。附图标记15表示在引导轨14的纵向的大致中心位置处形成的止动壁。另一方面,如图10B所示,连接件90具有槽92,引导轨(14、24)可以配合在所述槽92中。
如图10A所示,在引导轨14配合在槽92中的情况下,连接件90进行滑动,直至连接件90接触止动壁15。结果,连接件90以连接件的约一半长度接合到功能单元4。另一方面,连接件90还以与以上类似的方式,以连接件的剩余长度接合到附加功能单元5。因此,在上下端部两处都完成连接件90和功能单元4之间以及连接件90和附加功能单元5之间的接合之后,将装饰盖(12、22)附接到功能单元和附加功能单元的前表面。由于连接件90保持在功能单元4和附加功能单元5的装饰盖(12、22)和壳体(10、20)之间,所以可以防止连接件90的意外掉落,并获得它们之间的稳定机械连接,而不会破坏它们的美观。
以下是用于获得功能单元4和附加功能单元5之间或者附加功能单元5之间的稳定机械连接的装置的变形例。
如图11A到11C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附加功能单元5在它的两侧具有一对公和母连接器(25、27),所述公和母连接器中的每个都包括电磁耦合部分X和光耦合部分Y。例如,公连接器25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在功能单元4处形成的母连接器,母连接器27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在另一个附加功能单元5上形成的公连接器。另外,该附加功能单元5具有水平槽26,横截面与槽26类似的连接件90A可以配合在所述水平槽26中。如图10B的连接件90的情况一样,连接件90A的一端以连接件的约一半长度插入到附加功能单元5的槽26中,并且同样,连接件90A的另一端以连接件的剩余一半长度插入到在邻近的功能单元4或另一个附加功能单元5处形成的槽中,以提供它们之间的稳定机械连接。
在该变形例中,由于槽26具有大致为梯形的截面,该截面被构成为使得在附加功能单元5的后表面处形成的开口与梯形截面的窄边相对应,所以可以防止连接件90A从槽26掉落,而无需使用装饰盖。另外,用户可以通过附加功能单元5的后表面的开口接触连接件90A,可以容易地进行连接件90A在槽26中的滑动。槽的形状并不仅限于梯形截面,只要不能从在附加功能单元5的后表面处形成的开口取下连接件90A。
如图12A所示,可以仅电磁耦合部分X由母和公连接器形成。为了确保附加功能单元5的功能扩展性,当在附加功能单元的一侧设置公连接器时,在该附加功能单元的另一侧设置母连接器。可选地,如图12B所示,电磁耦合部分X和光耦合部分Y中的每个都由以拱形凹口和突起构成的母和公连接器形成。因此,当母和公连接器的使用提供邻近附加功能单元之间的准确安置时,相应地,改善了电力供应以及信息信号的输入和输出的可靠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如图13A所示,优选地,在附加功能单元5的上下端部的每处都具有带有接合槽23的锥形端21,并且连接件90B被构成为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锥形端21,并在它的一端具有钩形件93,所述钩形件93可以配合在接合槽23中。在这种情况下,在将连接件90B配合到附加功能单元的上下端的每处的锥形端21之后,如图13A中的箭头所示,使连接件90B向邻近附加功能单元滑动。结果,如图13B所示,可以通过使用该连接件90B,来获得邻近附加功能单元5之间的稳定机械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三变形例,如图14A到14C所示,优选地,在附加功能单元5的上下端部的每处都具有用于容纳连接件90C的凹部28,以及在它到附加功能单元5的壳体20的一端处以枢轴的方式所支撑的遮盖件16。连接件90C具有槽92C,在凹部28中形成的引导轨24C可以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所述槽92C中。在这种情况下,在打开遮盖件16,以接触连接件90C之后,如图10A的情况一样,使连接件沿着引导轨24C滑动。最后,关闭该盖,以获得邻近附加功能单元5之间的稳定机械连接。另外,由于连接件90C一直容纳在凹部28中,所以无需担心连接件的丢失。
作为在本发明的双布线系统中可使用的信息信号传送方法,可以使用基带传送和宽带传送中的一种。另外,协议不仅限于某种具体的协议。例如,可以根据JT-H232包来发送和接收声音和视觉信息信号,以在基本单元和内部通信系统的送受话器之间进行双向通信。在控制系统中,还优选地使用可以根据操作数据以1∶1或1∶N的控制比进行控制的组播或单播的路由协议。可选地,优选地,门装置之间所使用的协议与连接到门装置的功能单元中所使用的协议不同,并在门装置处进行协议转换。
如图1所示,由于具有各种功能的功能单元4具有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各个门装置3的共用模块连接器42,并且可以通过模块端口34和模块连接器42之间的连接来同时获得从门装置3到功能单元4的供电以及门装置3和功能单元4之间的信息信号的双向通信两者,所以普通用户可以容易地将已经连接到一个门装置3的功能单元4与另一个功能单元互换,而无需进行费力的维修工作。另外,当沿着墙壁表面将至少一个附加功能单元5连接到功能单元4时,可以进一步改善功能扩展性,而不会破坏内部空间的美观。因此,本发明的双布线系统能够提供舒适和便利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满足信息社会中用户的需求。

Claims (9)

1.一种双布线系统,包括:
门装置,安装于结构的墙壁表面,并连接到安装在所述结构中的电力线和信息线两者;以及
功能单元,用于当与所述门装置连接时,提供供应来自所述电力线的电力的功能、输出来自所述信息线的信息的功能以及将信息输入到所述信息线的功能至少之一,
其中,所述门装置和所述功能单元具有一对模块端口和模块连接器,所述模块端口和所述模块连接器以可拆卸的方式相互连接,以同时实现将所述电力从所述门装置供应到所述功能单元和在所述门装置与所述功能单元之间进行信号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连接器和所述模块端口具有一对电力连接器和电力端口以及一对信息信号连接器和信息信号端口,所述电力连接器和所述电力端口以可拆卸的方式相互连接,以将所述电力从所述门装置供应到所述功能单元,所述信息信号连接器和所述信息信号端口以可拆卸的方式相互连接,以在所述门装置和所述功能单元之间进行信号传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端口在所述门装置的侧面形成,使得所述功能单元在沿着所述墙壁表面的方向上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所述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包括收发单元,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将通过所述模块连接器和所述模块端口之间的连接所提供的信息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输出所述光信号,以及用于将从外部提供的光信号转换为信息信号,并通过所述门装置将所述信息信号传送到所述信息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用于利用电磁耦合,将通过所述模块连接器和所述模块端口之间的连接所提供的所述电力供应给电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加功能单元,用于当通过所述功能单元与所述门装置连接时,提供供应来自所述电力线的电力的功能、输出来自所述信息线的信息的功能以及将信息输入到所述信息线的功能至少之一,其中,所述功能单元和所述附加功能单元具有一对电力连接器和电力端口以及一对信息信号连接器和信息信号端口中的至少一对,所述电力连接器和所述电力端口以可拆卸的方式相互连接,以将所述电力从所述功能单元供应到所述附加功能单元,所述信息信号连接器和所述信息信号端口以可拆卸的方式相互连接,以在所述功能单元和所述附加功能单元之间进行信号传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连接器用于当与所述电力端口连接时,利用电磁耦合将所述电力从所述功能单元供应到所述附加功能单元,所述信息信号连接器用于当与所述信息信号端口连接时,利用光耦合来在所述功能单元和所述附加功能单元之间进行信号传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装置,用于以机械的方式将所述附加功能单元连接到所述功能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接合部分,所述接合部分形成在所述功能单元和所述附加功能单元中的每个上;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所述接合部分并进行所述功能单元和所述附加功能单元之间的机械连接,使得所述连接件的一部分接合到所述功能单元的所述接合部分,所述连接件的剩余部分接合到所述附加功能单元的所述接合部分。
CN2005800510130A 2005-07-08 2005-12-22 双布线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37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00992A JP2007020015A (ja) 2005-07-08 2005-07-08 機能装置
JP2005200991A JP2007020349A (ja) 2005-07-08 2005-07-08 ゲート装置
JP200993/2005 2005-07-08
JP200994/2005 2005-07-08
JP200992/2005 2005-07-08
JP2005200994A JP4710447B2 (ja) 2005-07-08 2005-07-08 配線システム
JP200990/2005 2005-07-08
JP200991/2005 2005-07-08
JP2005200990A JP2007020014A (ja) 2005-07-08 2005-07-08 配線システム
JP2005200993A JP2007018941A (ja) 2005-07-08 2005-07-08 機能モジュール
PCT/JP2005/024198 WO2007007430A1 (en) 2005-07-08 2005-12-22 Dual wiring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3732A true CN101223732A (zh) 2008-07-16
CN101223732B CN101223732B (zh) 2010-05-12

Family

ID=37756747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510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4697C (zh) 2005-07-08 2005-12-22 用于双布线系统的基本单元
CN2005800510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4696C (zh) 2005-07-08 2005-12-22 用于双布线系统的功能单元
CN20058005101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3732B (zh) 2005-07-08 2005-12-22 双布线系统
CN2005800510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4695C (zh) 2005-07-08 2005-12-22 双布线系统
CNA2005800510200A Pending CN101223814A (zh) 2005-07-08 2005-12-27 双布线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510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4697C (zh) 2005-07-08 2005-12-22 用于双布线系统的基本单元
CN2005800510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4696C (zh) 2005-07-08 2005-12-22 用于双布线系统的功能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510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4695C (zh) 2005-07-08 2005-12-22 双布线系统
CNA2005800510200A Pending CN101223814A (zh) 2005-07-08 2005-12-27 双布线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020014A (zh)
CN (5) CN10059469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2539B (zh) * 2014-04-03 2016-10-01 翼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力線網路裝置及電力線網路通訊套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27696A1 (en) * 2008-12-05 2011-09-22 Kazuhiko Miyata Operation system
FR2941570B1 (fr) * 2009-01-26 2011-02-18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Interface de commande d'effecteurs et recepteur de commande basse puissance destine a ladite interface
JP5687126B2 (ja) * 2011-04-28 2015-03-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ンセント装置、給電状態監視装置、及び通電制御システム
US10847174B2 (en) * 2017-12-20 2020-11-24 Hubbell Incorporated Voice responsive in-wall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86142B1 (fr) * 1992-01-14 1994-04-22 Mavil Combinaison de troncons successifs de chemin de cables en matiere plastique et de moyen d'assemblage desdits troncons, et procede pour la mise en óoeuvre de cette combinaison.
DE29504491U1 (de) * 1995-03-16 1995-06-01 Merten Gmbh & Co Kg Geb Installationsgerät für die Gebäudesystemtechnik
DE19544027C2 (de) * 1995-11-25 1999-01-07 Bernward Dr Zimmermann Bussystem, insbesondere zur elektrischen Installation
CA2192704C (en) * 1995-12-11 2005-11-01 Norman R. Byrne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assembly
AT413621B (de) * 1998-12-22 2006-04-15 Faller Josef Optischer datenrepeater mit netzspeisung in kombinierter bauweise mit einer netzsteckdose
CN1553590A (zh) * 2003-11-14 2004-12-08 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电力线布线单元系统及其布线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2539B (zh) * 2014-04-03 2016-10-01 翼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力線網路裝置及電力線網路通訊套組
US9537534B2 (en) 2014-04-03 2017-01-03 Aeon Matrix Inc. Power line ethernet adaptor and power line ethernet communication k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94695C (zh) 2010-03-17
CN101223732B (zh) 2010-05-12
CN101223814A (zh) 2008-07-16
CN101223735A (zh) 2008-07-16
CN100594696C (zh) 2010-03-17
JP2007020014A (ja) 2007-01-25
CN101223734A (zh) 2008-07-16
CN101223733A (zh) 2008-07-16
CN100594697C (zh) 201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11445B2 (ja) デュアル配線システム用機能ユニット
EP228657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plified interconnection and control of audio components of an home automation system
CN101223732B (zh) 双布线系统
JP4925252B2 (ja) 機能装置
JP2007020015A (ja) 機能装置
JP4784423B2 (ja) 電話システム
JP4710447B2 (ja) 配線システム
JP2007174413A (ja)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