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3702A - 同步检测电路和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同步检测电路和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3702A
CN101223702A CNA2006800256172A CN200680025617A CN101223702A CN 101223702 A CN101223702 A CN 101223702A CN A2006800256172 A CNA2006800256172 A CN A2006800256172A CN 200680025617 A CN200680025617 A CN 200680025617A CN 101223702 A CN101223702 A CN 101223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ignal processing
digital signal
synchronous detec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56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3702B (zh
Inventor
宫野谦太郎
安倍克明
松冈昭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23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3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3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3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3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 H04B1/406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with more than one transmission mode, e.g. analog and digital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73Synchronisation aspects
    • H04B1/7075Synchronisation aspects with code phase acqui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4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H04L7/041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using special codes as synchronising signal
    • H04L7/042Detectors therefor, e.g. correlators, state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6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using measurement of signal travel time
    • H04W56/007Open loop measurement
    • H04W56/0075Open loop measurement based on arrival time vs. expected arrival time
    • H04W56/0085Open loop measurement based on arrival time vs. expected arrival time detecting a given structure in th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于多个无线通信方式,具有同步检测单元(121)等。从第1A/D单元(112)和第2A/D单元(113)输出的数字信号被同步检测单元(121)合成。同步检测单元(121)在合成数字信号时,进行各个数字信号的采样频率的变换等。在同步检测单元(121),通过对合成后的数字信号进行多次与各个无线通信方式对应的相关运算,进行对多个无线通信方式的同步的定时检测。因此,能够提供小型、省电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

Description

同步检测电路和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多个无线通信方式对应的同步检测电路和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与多个无线通信方式对应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例如公开于特开2003-134569号公报。
如图21所示,以往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第1蜂窝无线机1701、第2蜂窝无线机1702和控制单元1703。通常,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在以第1蜂窝无线机1701或第2蜂窝无线机1702的任何一方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时,都需要随时检查可否以另一方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所以具有两个无线通信方式的无线机。但是,也会增加相当于无线机增加部分的消耗功率。为了解决这种功率消耗,以往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通过控制单元1703控制对第1蜂窝无线机1701和第2蜂窝无线机1702的电源的接通和切断等,从而实现消耗功率的降低。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控制单元被共享,但为了对应多个无线通信方式而具有多个无线机。因此,在以往的结构中有以下课题:如果无线机的数目较多,则电路规模增大,而且即使由控制单元控制无线机的电源的接通和切断,消耗功率也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同步检测电路包括:第1变换单元,调整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接收信号的采样频率;第2变换单元,调整第2无线通信方式的接收信号的采样频率;加法单元,合成从第1变换单元和第2变换单元输出的数字信号;延迟单元,存储来自该加法单元的合成信号;第1同步检测单元,由该延迟单元中所存储的合成信号,进行对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接收信号的同步的定时检测;以及第2同步检测单元,由该延迟单元中所存储的合成信号,进行对第2无线通信方式的接收信号的同步的定时检测。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对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共用延迟单元,所以可以实现小型的同步检测电路和消耗功率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通过互相关型的运算而进行同步的定时检测的同步检测单元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通过互相关型的运算而进行同步的定时检测的同步检测单元的另一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通过自相关型的运算而进行同步的定时检测的同步检测单元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具有比特移位(bitshift)型速率变换单元的同步检测单元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具有时分型速率变换单元的同步检测单元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具有A/D单元直接控制型速率变换单元的同步检测单元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同步检测单元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加权系数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同步检测单元的另一结构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同步检测单元的另一其他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同步检测单元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前置码信号的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对延迟单元的输出信号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同步检测单元的另一结构的方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切换对延迟单元的输出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区域判定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区域判定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以往的多模式无线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标号说明
100、400、500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
110第1RF接收单元
111第2RF接收单元
112第1A/D单元
113第2A/D单元
121、321同步检测单元
130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
131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
120、140、320、520控制单元
422区域判断单元
523开关
530基带信号处理单元(软件信号处理单元)
1211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第1同步检测单元)
1212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第2同步检测单元)
1213延迟单元
1214加法单元
1215第1速率变换单元(第1变换单元)
1216第2速率变换单元(第2变换单元)
1217第1比特移位单元
1218第2比特移位单元
1219第1固定延迟单元
1220第2固定延迟单元
1221第1平均化单元
1222第2平均化单元
1230加权系数调整单元
12111、12121加权系数
12112、12122、12114、12124乘法单元
12113、12123加法单元
1501、1502开关
1701、1702蜂窝无线机
1703控制单元
2217滤波器
3215第1缓冲单元(第1变换单元)
3216第2缓冲单元(第2变换单元)
3217第3缓冲单元(复本存储单元)
3218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结构的方框图。
在图1中,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具有:第1RF接收单元110;第2RF接收单元111;第1A/D单元112;第2A/D单元113;同步检测单元121;作为第1信号处理单元的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以及作为第2信号处理单元的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
第1RF接收单元110和第1A/D单元112及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处理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第1无线系统的无线频率信号,第2RF接收单元111和第2A/D单元113及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处理第2无线通信方式的第2无线系统的无线频率信号。
第1RF接收单元110将从天线输入的第1无线系统的无线频率信号变换为中频的模拟信号而输出到第1A/D单元112,第1A/D单元112将输入的所述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而输出到同步检测单元121和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
第2RF接收单元111将从天线输入的第2无线系统的无线频率信号变换为中频的模拟信号而输出到第2A/D单元113,第2A/D单元113将输入的所述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而输出到同步检测单元121和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
同步检测单元121连接到第1A/D单元112和第2A/D单元113,在被输入了从第1A/D单元112输出的第1无线系统的数字信号和从第2A/D单元113输出的第2无线系统的数字信号时,对于第1无线系统的数字信号和第2无线系统的数字信号的两信号进行同步的定时检测。
例如,同步检测单元121在无线通信方式为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方式的情况下,具有检测用于除去保护间隔的定时的功能,在为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方式的情况下,具有检测为了进行解扩所需的码元、时隙、帧的定时的功能。同步检测单元121检测出的对于两个无线通信方式的定时被分别输出到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和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
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对于从第1A/D单元112输入的数字信号,基于从同步检测单元121输入的定时而进行解调处理等的数字信号处理。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对于从第2A/D单元113输入的数字信号,基于从同步检测单元121输入的定时而进行解调处理等的数字信号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第1无线系统利用作为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IEEE802.11a方式,第2无线系统利用作为第2无线通信方式的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方式的情况。
同步检测单元121在IEEE802.11a方式的情况下使用前置码信号对同步的定时进行检测,在W-CDMA方式的情况下使用扩频码对同步的定时进行检测。由于与IEEE802.11a方式的基本的采样频率相当的样本率(sample rate)为20[M样本/秒],与W-CDMA方式的基本的采样频率相当的码片率(chiprate)为3.84[M样本/秒],所以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在以IEEE802.11a方式进行通信的情况和以W-CDMA方式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同步检测单元121中所输入的数字信号的采样频率不同。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利用互相关型的运算而进行同步定时检测的同步检测单元121的结构的方框图。同步检测单元121具有:作为第1变换单元的第1速率变换单元1215,对通过第1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采样频率进行变换并输出数字信号;作为第2变换单元的第2速率变换单元1216,对通过第2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采样频率进行变换并输出数字信号;加法单元1214,将由第1速率变换单元1215和第2速率变换单元1216从接收信号变换了采样频率所得的数字信号进行合成;延迟单元1213,将多个延迟元件(在图中,表示为‘D’)级联连接而构成,延迟元件存储并延迟从加法单元1214输出的合成信号;作为第1同步检测单元的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从延迟单元1213中存储的延迟过的合成信号,进行对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接收信号的同步的定时检测;以及作为第2同步检测单元的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从延迟单元1213中存储的延迟过的合成信号,进行对第2无线通信方式的接收信号的同步的定时检测。再有,由图中‘D’表示的多个延迟元件构成的延迟单元1213被相互地级联连接。但是,由于为多个,所以为了简便,在图中仅表示一部分。在以下的附图中,延迟单元1213也同样表示。
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具有:多个乘法器组成的乘法单元12112;以及加法单元12113。乘法单元12112将加权系数12111(在图中表示为b0、b1、...、bM-1(M为正整数))和延迟单元1213中存储的并且与加权系数12111对应的多个数字信号相乘。然后,将这些乘法运算的结果输出到加法单元12113,加法单元12113的加法结果被输出到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进行用于检测对这样的第1无线系统的同步的定时的相关运算。再有,在第1无线系统利用IEEE802.11a方式的情况下,作为加权系数12111,使用IEEE802.11a方式的前置码信号。
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具有:多个乘法器组成的乘法单元12122;以及加法单元12123。乘法单元12122将加权系数12121(在图中表示为a0、a1、...、aM-1、...、aN-1(M、N为正整数))和延迟单元1213中存储的并且与加权系数12121对应的多个数字信号相乘。然后,将这些乘法运算的结果输出到加法单元12123,加法单元12123的加法结果被输出到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进行用于检测对这样的第2无线系统的同步的定时的相关运算。再有,在第2无线系统利用W-CDMA方式的情况下,作为加权系数12121,使用W-CDMA方式的扩频码。加权系数12111和12121作为抽头系数可以预先准备,也可以从存储器等读出来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第1无线系统利用IEEE802.11a方式,第2无线系统利用W-CDMA方式,所以第1速率变换单元1215和第2速率变换单元1216将采样频率以两方式的样本率或码片率的各自整数倍并且最小的相同采样频率480[MHz]进行过采样后输出到加法单元1214。即,第1速率变换单元1215对输入的IEEE802.11a方式的数字信号进行24倍过采样后输出,第2速率变换单元1216对输入的W-CDMA方式的数字信号进行125倍过采样后输出。
加法单元1214将这两个数字信号合成后输出到延迟单元1213。在图2那样构成的情况下,同步检测单元121对合成信号的全部样本进行相关运算。即,在延迟单元1213中,被输入各自无线通信方式的过采样后的数字信号。然后,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使用对IEEE802.11a方式的前置码信号进行了24倍过采样的信号作为加权系数12111。而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使用对W-CDMA方式的扩频码进行了125倍过采样的信号作为加权系数12121。
此时,由于加权系数12111在相当于过采样数的连续24次为相同的值,所以b0~b23、b24~b47、...、b24×K~b24×(K+1)-1(K为正整数)是各自相同的值,由于加权系数12121在相当于过采样数的连续125次为相同的值,所以a0~a124、a125~a249、...、a125×L~a125×(L+1)-1(L为正整数)也是各自相同的值。例如,在IEEE802.11a方式的前置码信号为320[样本],W-CDMA方式用的扩频码为256[码片]的情况下,加权系数12111和乘法单元12112需要7680(320×24)个,加权系数12121和乘法单元12122需要32000(256×125)个。此外,延迟单元1213需要在两个方式中加权系数和乘法单元的需要数较大一方的个数部分的32000个延迟元件。
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和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也可以是图3那样构成。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利用互相关型的运算进行同步定时检测的同步检测单元121的另一结构的方框图。
下面,论述图3的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和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与图2不同的方面。
在图2中,在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中,被并行地输入来自加法单元1214输出的没有延迟的信号,以及来自延迟单元1213的全部延迟元件输出的信号。此外,在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中,被并行地输入来自加法单元1214输出的没有延迟的信号,以及不全是来自延迟单元1213的多个延迟元件而是来自级联地连接的必要级数为止的延迟元件输出的各个信号。
相对于此,在图3中,对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没有改变不延迟向延迟单元1213的来自加法单元1214输出的信号,被直接输入。但是,没有被输入来自延迟单元1213的全部延迟元件输出的信号,而跳过某个规定的延迟元件的个数,即在延迟元件的级数中从不连续的延迟元件的输出中被并行地输入信号。
此外,在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中,没有改变不延迟向延迟单元1213的来自加法单元1214输出的信号,被直接输入。但是,不是从延迟单元1213的全部多个延迟元件,而是从级联地连接所需的必要级数为止的延迟元件输出,跳过一般与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中的规定的个数不同的规定的延迟元件的个数,信号被并行地输入。因此,加权系数12111和12121在图中分别表示为b0、b1、...、bM’-1、a0、a1、...、aN’-1(M’、N’为正整数)。
如图3那样,在构成各自的无线系统的同步检测单元1211和1212时,同步检测单元121不对全部的样本进行相关运算,而仅进行在同步的定时检测上必要的样本部分的相关运算。由此,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比,可削减加权系数12111、加权系数12121、乘法单元12112和乘法单元12122的数目。例如,在IEEE802.11a方式的前置码信号为320[样本],W-CDMA方式用的扩频码为256[码片]的情况下,延迟单元1213与图2的情况同样需要32000个。但是,加权系数12111和乘法单元12112对延迟单元1213的每24个延迟元件配置320个即可。同样地,加权系数12121和乘法单元12122对延迟单元1213的每125个延迟元件配置256个即可。
此外,图2和图3表示了在同步的定时检测上进行互相关型的运算的结构,但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进行自相关型的运算的结构。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利用自相关型的运算进行同步定时检测的同步检测单元121的结构的方框图。图4中所示的结构与图2和图3的结构不同在于,乘法单元12114、12124分别将通过第1固定延迟单元1219、第2固定延迟单元1220延迟了一定期间的数字信号和通过加法单元1214进行了合成的数字信号相乘并进行相关(数量积)运算。再有,一定期间相当于在各个同步检测单元中,与相关检测所使用的各个无线系统用的已知信号的重复周期对应的时间,一般地,各个一定期间是相互不同的期间。此外,在具备用于在相关(数量积)运算后经过规定的期间进行平均化处理的第1平均化单元1221和第2平均化单元1222方面,也与图2和图3的结构不同。再有,进行平均化处理的规定的期间,与相当于相关检测所使用的各个无线系统用的已知信号的重复周期的时间相对应,一般地,各个规定的期间是相互不同的期间。
在图4中,第1固定延迟单元1219使从第1速率变换单元1215输出的数字信号延迟预先决定的一定期间后输出。第2固定延迟单元1220使从第2速率变换单元1216输出的数字信号延迟预先决定的一定期间后输出。在本实施方式1,第1无线系统利用IEEE802.11a方式,第2无线系统利用W-CDMA方式,所以由第1固定延迟单元1219和第2固定延迟单元1220所延迟的时间被预先决定。例如,在IEEE802.11a方式的前置码信号为320[样本],W-CDMA方式用的扩频码为256[码片]的情况下,使第1固定延迟单元1219延迟7680样本部分,使第2固定延迟单元1220延迟32000码片部分。
通过乘法单元12114将由第1固定延迟单元1219延迟了一定期间的数字信号和从加法单元1214输出的数字信号相乘后,在第1平均化单元1221中,经过某个期间进行平均化处理,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进行用于检测对第1无线系统的同步的定时的自相关运算。
通过乘法单元12124将由第2固定延迟单元1220延迟了一定期间的数字信号和从加法单元1214输出的数字信号相乘后,在第2平均化单元1222中,经过某个期间进行平均化处理,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进行用于检测对第2无线系统的同步的定时的自相关运算。利用图4那样地构成,与图2和图3的结构相比,同步的定时检测的精度下降,但能够减少乘法单元的数目,所以可以缩小同步检测单元121的电路规模。再有,如上述那样,在图4中乘法单元12114和乘法单元12124的输出,需要在某个规定的区间进行平均化处理,但可以是各自的输出被输入到图1的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和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后,在内部进行平均化处理运算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即使两个平均化单元1221和1222作为不需要的结构也能够实现。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具有比特移位型速率变换单元的同步检测单元121的结构的方框图。图5是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还具有第1比特移位单元1217和第2比特移位单元1218的图。第1比特移位单元1217和第2比特移位单元1218将所输入的数字信号的比特进行移位后输出。例如,在第1无线系统的数字信号对用于32比特运算准备比特宽度,第2无线系统的数字信号对用于16比特运算准备比特宽度的情况下,通过第2比特移位单元1218将数字信号移位16比特,加法单元1214、乘法单元12112、乘法单元12122可用32比特进行运算。这样,同步检测单元121是还具有作为比特移位单元的第1比特移位单元1217和第2比特移位单元1218的同步检测单元,比特移位单元合并由作为第1同步检测单元的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和作为第2同步检测单元的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进行运算的比特数。
由此,在第1无线系统的数字信号和第2无线系统的数字信号之间的比特宽度不同的情况下,同步检测单元121也可以正确地检测同步定时。但是,需要预先以相同的比特宽度准备加权系数12111和加权系数12121。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同步检测单元121,具有在图2至图5所示的加法单元1214中将第1无线系统的数字信号和第2无线系统的数字信号进行合成,并同时进行对两个无线系统的同步的定时检测的结构。这样,在将数字信号进行合成时,各个无线系统的数字信号相互地成为噪声分量,但各个无线系统的例如用于同步检测的前置码信号、扩频码等的已知信号与其他无线系统的接收信号的相关一般较低,所以可进行同步的定时检测。
由此,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还通过具有与第1、第2无线系统不同的无线系统的RF接收单元、A/D单元、以及基带信号处理单元,能够应对将三个以上的无线通信方式的数字信号进行合成而实现各个无线通信系统的同步检测。作为其他的方法,如等候接收时等某个无线系统中没有进行通信等那样,在通信为暂停状态,时间上有余量的情况下,也可以按时分方式进行对第1无线系统和第2无线系统的同步的定时检测。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具有时分型速率变换单元的同步检测单元121的结构的方框图。图6与图2的不同方面是,具有控制是否同时进行同步定时检测的控制单元120,还具有作为开关的开关1501和开关1502,用于切换从作为第1变换单元的第1速率变换单元1215和作为第2变换单元的第2速率变换单元1216向加法单元1214的输入。而且,在进行通信的第1无线通信方式或第2无线通信方式处于暂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对开关1501和开关1502进行控制,可按时分方式进行处于暂停状态的第1无线通信方式或第2无线通信方式的同步的定时检测。此外,利用由控制单元120控制的开关1501和开关1502,还可一边将来自第1速率变换单元1215和第2速率变换单元1216的输出进行合成并同时地输出,一边按时分方式分别输出到延迟单元1213。这样,通过按时分方式输出,在一方的无线系统没有进行通信时,没有对于另一方的无线系统的噪声分量,所以可进行精度更高的同步的定时检测。
而且,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具有对从A/D单元输出的数字信号的采样频率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140的结构。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具有A/D单元直接控制型速率变换单元的同步检测单元121的结构的方框图。图7与图2的不同方面是,取代将对作为各个A/D单元输出的数字信号由各自的速率变换单元控制采样频率,控制单元140直接控制第1A/D单元112和第2A/D单元113并进行采样频率变换,所以不需要在图2所示的同步检测单元121的结构中必需的第1速率变换单元1215和第2速率变换单元1216。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1,第1无线系统和第2无线系统利用IEEE802.11a方式和W-CDMA方式,但不限于此。此外,也没有特别限定两个无线通信方式的样本率或码片率。此外,速率变换单元可以是进行零插入的速率变换单元、内插滤波器、以线性插补、零次保持等方式构成。而且,图5、图6、图7与图2同样是对全部样本进行相关运算的结构,但也可以与图3同样为在同步的定时检测上进行相当于必要的样本部分的相关运算的结构,或与图4同样地进行自相关的结构。
再有,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特征是,作为第1同步检测单元的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和作为第2同步检测单元的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进行的同步的定时检测基于采样频率,基于对每个第1无线通信方式或第2无线通信方式预先规定的固有的代码、即加权系数,以及延迟单元1213中存储的数字信号的合成信号之间的相关运算结果。因此,即使是双方的无线通信方式的合成信号,也可以进行同步的定时检测。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对于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共享用于同步的定时检测的延迟单元,所以可以削减本发明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电路规模,同时可以降低消耗功率。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使采样频率成为不同的无线通信方式的样本率或码片率的各自整数倍并且为最小的相同采样频率,而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第1无线系统和第2无线系统各自的样本率或码片率之中,将较大一方的整数倍作为采样频率。再有,本实施方式2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设第1无线系统利用IEEE802.11a方式,第2无线系统利用W-CDMA方式。因此,例如采样频率成为将相当于样本率较大一方的第1无线系统的IEEE802.11a方式的20[M样本/秒]的样本率扩大了4倍的80[MHz]。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同步检测单元121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8中,在同步检测单元121中具有加权系数调整单元1230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
加权系数调整单元1230在采样频率不是自身的样本率的整数倍的情况下,调整加权系数的重复次数,以便调整其尾数。具体地说,就加权系数12111而言,使用将IEEE802.11a方式的前置码信号进行了4倍过采样所得的信号,加权系数12121使用将W-CDMA方式的扩频码进行了约21(≈80/3.84)倍过采样所得的信号。
即,加权系数12111的各个要素,由于在要素号码增加的方向上连续四次成为相同的值,所以b0~b3、b4~b7、...、b4×K~b4×(K+1)-1(K为正整数)分别为相同值。另一方面,加权系数12121的各个要素,由于过采样的速率80/3.84不是整数,所以在要素号码增加的方向上连续20次或21次成为相同值。即,a0~a19、a20~a40、a41~a61、...、aX~aX+19、aX+20~aX+40、...、aY~aY+20(X、Y为正整数)分别为相同值。加权系数调整单元1230管理该重复次数,并进行调整,以将第2系统的加权系数进行平均从而连续80/3.84次。例如,在IEEE802.11a方式的前置码信号为320[样本],W-CDMA方式用的扩频码为256[码片]的情况下,加权系数12111和乘法单元12112需要1280(=320×4)个,加权系数12121和乘法单元12122需要5333(≈256×80/3.84)个。此外,延迟单元1213根据数较大的一方而需要5333个。
图9是表示这种情况下的加权系数12121的重复状况的图。这里,为了搜寻良好的分断的数字,例如若计算对6码片部分所需的加权系数的个数时,则为6×80/3.84=125。此外,由于256=6×42+4,所以从相当于6码片的125和相当于剩余4码片部分的83,可以计算为5333=125×42+83。而且可以为125=(20+21+21+21+21+21)。此外,可以为83=(20+21+21+21)。即,通过在全部加权系数之中用5250(=125×42)个加权系数来表现252(=6×42)[码片]的扩频码,进而用剩余的83个加权系数来表现4[码片]的扩频码,从而构成为表现256[码片]的扩频码。
再有,如上述那样,在相当于每1码片的系数的样本数的个数由20或21构成的情况下,并不在意将20[样本/码片]或21[样本/码片]如何配置。上述情况毕竟只是一结构例子,不限于此。
此外,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和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图3同样地构成。这种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同样,对于全部的样本,不进行相关运算,而仅对同步的定时检测上必需的样本部分进行相关运算。由此,可以削减加权系数12111、加权系数12121、乘法单元12112和乘法单元12122的数目。例如,在IEEE802.11a方式的前置码信号为320[样本],W-CDMA方式用的扩频码为256[码片]的情况下,延迟单元1213与图8的情况同样需要5333个。但是,加权系数12111和乘法单元12112对每4个延迟单元1213配置320个即可。同样地,加权系数12121和乘法单元12122对每20个或21个延迟单元1213配置256个即可。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2中,第2A/D单元113(在图8中,未图示)的采样频率和第2速率变换单元1216的采样频率没有整数倍的关系,所以在第2速率变换单元1216的输出中产生不需要的频率分量。因此,如图10所示,在第2速率变换单元1216和加法单元1214之间,也可以插入滤波器2217,以对第2速率变换单元1216的输出除去不需要的频率分量。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同步检测单元121的另一结构的方框图。根据该结构,可进行减轻了不需要的频率分量影响的相关运算。此外,为了除去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也可以由内插滤波器和抽取滤波器的组合而构成第1和第2速率变换单元。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第1无线系统和第2无线系统利用了IEEE802.11a方式和W-CDMA方式,但不限于此,此外,也没有特别在意速率变换单元的结构。可以构成为如图5所示具有数字信号的比特移位功能的比特移位型的速率变换单元,如图6所示具有切换对加法单元的输入的功能的时分型速率变换单元,如图7所示具有控制数字信号的采样频率的功能的A/D单元直接控制型速率变换单元。
而且,在多个无线系统的样本率之中,也可以不是以最大的样本率或码片率的整数倍来设定采样频率,而是以最大的样本率或码片率以外的样本率或码片率的整数倍、并且比最大的样本率或码片率更大来设定采样频率。此外,也可以将最大的样本率或码片率直接作为采样频率。这种情况下,如图11所示,可以省略第1速率变换单元1215。
例如,在IEEE802.11a方式的前置码信号为320[样本],W-CDMA方式用的扩频码为256[码片]的情况下,加权系数12111和乘法单元12112需要320个,加权系数12121和乘法单元12122需要1333(=256×20/3.84)个。此外,延迟单元1213根据数较大的一方而需要1333个。这种情况下的加权系数12121利用与图9中进行过说明的方法相同的考虑方法,通过在全部加权系数之中以1250(=125×10)个表现240(=24×10)[码片]的扩频码,进而用剩余83个加权系数表现16[码片]的扩频码,从而构成为表现256[码片]的扩频码。这里,例如可以将125=19×5+5×6,而且83=13×5+3×6那样各自的一块系数用5[样本/码片]、或6[样本/码片]来表现。
再有,如上述那样,在相当于每一码片的系数的样本数的个数由5或6构成的情况下,并不在意将5[样本/码片]或6[样本/码片]如何配置。上述情况毕竟只是一结构例子,不限于此。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由于可以对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共享用于同步的定时检测的延迟单元,所以可以进一步削减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电路规模,同时进一步降低消耗功率。
(实施方式3)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同步检测单元321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2的同步检测单元321与图2所示的同步检测单元121的不同方面是,取代图2的作为第1变换单元的第1速率变换单元1215和作为第2变换单元的第2速率变换单元1216,具有作为第1变换单元的第1缓冲单元3215和作为第2变换单元的第2缓冲单元3216,以及具有用于指示向第1缓冲单元和第2缓冲单元输出的控制单元320。
控制单元320在产生了需要进行同步的定时检测的情况下,对第1缓冲单元3215和第2缓冲单元3216输出控制信号,以使其输出在第1缓冲单元3215和第2缓冲单元3216中所存储的数字信号。
第1缓冲单元3215基于从控制单元320输入的控制信号,输出同步的定时检测完成为止所存储的数字信号,同时存储从第1A/D单元112(在图12中,未图示)输入的数字信号。第2缓冲单元3216基于从控制单元320输入的控制信号,输出同步的定时检测完成为止所存储的数字信号,同时存储从第2A/D单元113(在图12中,未图示)输入的数字信号。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3中,假设第1缓冲单元3215和第2缓冲单元3216的时钟是共同的,以相同定时进行动作。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假设第1无线系统利用IEEE802.11a方式,第2无线系统利用W-CDMA方式。这种情况下,如图13所示,IEEE802.11a方式的前置码信号由10个短码元(SS0、...、SS9=16×10[样本])、长码元用的保护间隔、以及2个长码元(LS0、LS1=64×2[样本])构成。同步的定时检测上所需的延迟单元1213的个数根据使用同步检测用的前置码信号之中的哪个码元而决定。如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中进行的那样,可以使用全部的前置码信号(320样本),例如也可以仅使用前置码信号中的一个长码元,这种情况下,为64个。
此外,由于W-CDMA方式的扩频码的码长度(时间方向的码的重复长度)为256,所以同步的定时检测上所需的延迟单元1213的个数为256个。在本实施方式3中,同步的定时检测上所需的延迟单元1213的延迟元件的数目,在第1无线系统和第2无线系统所需的延迟单元的延迟元件的个数中,与较多的一方相等,所以同步检测单元321由256个延迟元件组成的延迟单元1213、64个要素组成的加权系数12111和64个乘法器组成的乘法单元12112、256个要素组成的加权系数12121和256个乘法器组成的乘法单元12122构成。
即,本实施方式3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形成如下结构,作为第1变换单元的第1缓冲单元3215和作为第2变换单元的第2缓冲单元3216是存储数字信号的缓冲器,根据延迟单元1213的数目而调整定时,并输出所存储的数字信号。
IEEE802.11a方式的样本率为20[M样本/秒],W-CDMA方式的码片率为3.84[M码片/秒]。因此,在第1缓冲单元3215和第2缓冲单元3216以相同定时输出各自存储的数字信号时,从第2缓冲单元3216输出的数字信号与从第1缓冲单元3215输出的数字信号相比,没有进行过采样的样本数(码片数)少。因此,控制单元320对第2缓冲单元3216进行控制,以使从第2缓冲单元3216输出的数字信号呈现突发状。
例如,可进行这样的控制,在将与延迟单元1213的延迟元件的数目相同的256[码片]的数字信号连续输出后,直至256[码片]的数字信号被存储在第2缓冲单元3216中为止,使输出停止一定期间。这种情况下,在W-CDMA方式的256[码片]以0.0000667(≈256/3.84M)[秒]被存储在第2缓冲单元3216中的期间,IEEE802.11a方式的1333(≈20M×256/3.84M)[样本]被输入到第1缓冲单元3215中。
对于上述内容,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对延迟单元的输出信号的图。在图14中,横轴向右方向表示经过时间。此外,在图14的上段表示从第1缓冲单元3215输出的信号xs,在下段表示从第2缓冲单元3216输出的信号ys。如图所示,按x0、x1333、x2666、x4000、...从第1缓冲单元3215被输出的每1333、1333、1334[样本]的定时,进行从第2缓冲单元3216连续的256[码片]信号ys被突发状地输出的控制。即,每隔第1缓冲单元3215的输出的突发输出ts1,第2缓冲单元3216的输出的突发输出ts2被重复。
再有,在上述例子中,由于(20M×256/3.84M)×3=4000,所以在将相当于256码片的时间以三周期作为一循环考虑后,进行4000=1333+1333+1334的分配,但分配的方法不限于此。
可是,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在对于被突发状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相关运算时,在被突发状输出的256码片的两端附近,即开始突发状输出的附近、或结束突发状输出的附近有同步的定时的情况下,难以进行正确的同步的定时检测。其理由是,在用于获得相关的某个区间中进行平均化处理,所以在突发状输出两端附近平均化处理会中断的可能性高。
因此,如图15所示,为了保存从第2缓冲单元3216输出的数字信号的复本,设置作为复本存储单元的第3缓冲单元3217和切换从第2缓冲单元3216和第3缓冲单元3217向加法单元1214的输出的开关3218,在从第2缓冲单元3216当前时刻突发状地输出了256码片后的输出其后的256码片的数字信号之前,从第3缓冲单元3217输出所存储的复本。通过这样构成,可进行正确的同步的定时检测。
图16是表示此时的利用控制单元320对开关3218进行操作,通过加法单元1214对延迟单元1213的输出的切换定时的图,是示意地表示了控制单元320对开关3218进行控制,从而切换对加法单元1214的输出的状况的图。
在图16中,横轴向右方向表示经过时间。此外,上段表示第2缓冲单元3216的输出信号20的状况,而中段和下段分别表示来自第3缓冲单元3217的输出信号31、32的状况。
首先,控制单元320对开关3218进行控制,以在时间(t0~t1)中从第2缓冲单元3216输出数字信号22,并被输出到加法单元1214。此外,控制单元320与此同时控制第3缓冲单元3217,以使数字信号22也被存储在第3缓冲单元3217中。
接着,控制单元320在从第2缓冲单元3216没有输出数字信号的时间(t1~t2)中,不进行特别具体的控制。
接着,控制单元320在接近从第2缓冲单元3216输出数字信号33的时刻(t3)时,以时刻t3以前的时刻t2的定时从第3缓冲单元3217输出数字信号22的复本。然后,在从第3缓冲单元3217输出数字信号22的复本的时间(t2~t3)中,控制单元320对开关3218进行控制,以使来自第3缓冲单元3217的数字信号22的复本被输出到加法单元1214。
接着,在从第2缓冲单元3216输出数字信号33的时间(t3~t4)中,控制单元320对开关3218进行控制,以从第2缓冲单元3216输出数字信号33,并被输出到加法单元1214。此外,控制单元320与此同时控制第3缓冲单元3217,以使数字信号33也被存储在第3缓冲单元3217中。通过重复进行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某个时间被突发状输出的数字信号与前一个被突发状输出的数字信号连续,通过加法单元1214而被输出到延迟单元1213。
再有,第3缓冲单元3217中所存储的复本,如上述那样,不需要是全部256码片的,仅存储可检测位于从第2缓冲单元3216输出的数字信号两端附近的同步的定时信号的数据量的复本即可。例如,如图16的下段所示,使控制单元320动作,以使第3缓冲单元的输出信号32按在时刻t3以前并且在时刻t2以后的时刻的t21的定时,从第3缓冲单元3217向加法单元1214输出数字信号22的一部分。通过这样动作,不将全部256码片作为复本存储并输出,就可获得正确的同步定时。
再有,在上述说明的两种情况中,对加法单元1214的信号输出连续的时间,在图16的中段所示的第3缓冲单元的输出信号31的情况下,相当于时刻t2~时刻t4,在下段所示的第3缓冲单元的输出信号32的情况下,相当于时刻t21~时刻t4
而且,也可以构成为在第2缓冲单元3216中内置第3缓冲单元3217的功能,并连续输出数字信号22的复本和数字信号33。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3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特征是,还具有作为复本存储单元的第3缓冲单元3217,其存储与由作为第2变换单元的第2缓冲单元3216存储的全部数字信号、或来自终端的一部分数字信号相同的数字信号,在从第2变换单元开始输出数字信号前,复本存储单元结束上次存储的数字信号的输出。由此,可以对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共享延迟单元1213,可进行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小型和低消耗功率化。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3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可以仅在有必要性时以较低的采样频率进行同步的定时检测,采样过的接收信号的两端也可以进行校正而进行同步的定时检测,所以可进行精度高的定时检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无线系统和第2无线系统利用了IEEE802.11a方式和W-CDMA方式,但不限于此。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对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共享用于同步的定时检测的延迟单元,所以可削减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电路规模。
此外,本实施方式3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特征是,第1变换单元和第2变换单元是存储接收信号的缓冲器,根据延迟单元1213的数目调整定时,并输出所存储的数字信号。由此,可以对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共享延迟单元1213,仅在有必要性时以较低的采样频率进行同步的定时检测。因此,本实施方式3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与实施方式1比较,能以较低的采样频率进行同步的定时检测,所以可实现更低的消耗功率。
(实施方式4)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400的结构的方框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4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400除了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结构以外,还具有区域判断单元422。
区域判断单元422在从同步检测单元121输入的相关运算结果的峰值超过规定的阈值时判定为在可进行通信区域内,在未超过时判定为在可进行通信区域外。此外,区域判断单元422基于对第1无线系统和第2无线系统的判定结果而向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和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输出电源的接通/关断(ON/OFF)信号。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400的通信区域判定处理动作的流程图。使用图18的流程图,以下说明图17所示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400的动作。
首先,区域判断单元422基于由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算出的相关运算的结果,判定是否在第1无线系统中可进行通信的区域内(步骤S401)。在判定为不在区域内时(S401为“否”),由于不是可在第1无线系统中进行通信的状态,所以区域判断单元422将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的电源关断(步骤S407),并进至步骤S403。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处于可进行通信的区域内时(S401为“是”),由于在第1无线系统中为可进行通信的状态,所以区域判断单元422确认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的电源状态(步骤S402)。然后,如果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的电源为接通(ON)(S402为“是”),则进至步骤S403。但是,如果为关断(OFF)(S402为“否”),则区域判断单元422将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的电源接通(ON)(步骤S405),进至步骤S403。
接着,区域判断单元422基于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算出的相关运算的结果,判定是否在第2无线系统中可进行通信的区域内(步骤S403)。在判定为不在区域内时(S403为“否”),由于不是可在第2无线系统中进行通信的状态,所以区域判断单元422将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的电源关断(OFF)(步骤S408),结束通信区域判定处理。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处于可进行通信的区域内时(S403为“是”),由于在第2无线系统中是可进行通信的状态,所以区域判断单元422确认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的电源状态(步骤S404)。然后,如果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的电源为接通(ON)(S404为“是”),则结束通信区域判定处理。但是,如果为关断(OFF)(S404为“否”),则区域判断单元422将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的电源接通(ON)(步骤S406),并结束通信区域判定处理。
再有,通信区域判定处理可以不必从第1无线系统的区域判定进行实施,也可以从是否在第2无线系统的区域内的判定处理开始。此外,区域判定不限于相关运算结果的峰值的阈值判定,只要是使用相关运算结果的峰值和噪声电平(level)之差等相关运算结果的区域判定就可以。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400具有:作为第1信号处理单元的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根据来自作为第1同步检测单元的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的同步定时对来自第1A/D单元112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作为第2信号处理单元的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根据来自作为第2同步检测单元的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的同步定时对来自第2A/D单元113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以及区域判断单元422,区域判断单元422使用从同步检测单元121输出的相关运算结果判定可否进行对无线系统的通信。然后,在区域判断单元422判定为不可无线通信时,切断对被判定为不可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方式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的第1信号处理单元或第2信号处理单元的电源。由此,由于仅与可进行通信的无线系统对应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动作,所以本实施方式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400可进一步降低消耗功率。
(实施方式5)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500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9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500与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4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400的不同是,取代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和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而具有作为软件信号处理单元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还具有开关523和控制单元520。此外,来自区域判断单元422的判定结果被输出到控制单元520,也与实施方式4不同。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是实现利用硬件的通用的信号处理和利用软件的各个通信方式固有的功能处理的处理单元。在本实施方式5中,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可应对IEEE802.11a方式和W-CDMA方式,通过控制单元520,对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的功能和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的功能进行切换。
开关523是切换来自第1A/D单元112和第2A/D单元113的数字信号的输入的开关,由控制单元520控制。即,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具有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的功能时,控制单元520对开关523进行设定,以将第1A/D单元112的输出信号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而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具有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的功能时,切换为将第2A/D单元113的输出信号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
控制单元520基于区域判断单元422的判定结果,对开关523和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进行控制,如果判定结果为仅在第1无线系统中是可进行通信的状态,则对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进行指示,以将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与第1无线系统对应。
此外,如果判定结果为仅在第2无线系统中是可进行通信的状态,则控制单元520对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进行指示,以将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与第2无线系统对应。在判定结果为双方的无线系统中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或者在双方的无线系统中不能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20根据预先决定的优先级,决定是对应于第1无线系统,还是对应于第2无线系统。
此外,在双方的无线系统中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或者在双方的无线系统中不能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可通过比较由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算出的相关运算的结果和由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算出的相关运算的结果而进行判断。例如,有比较各个相关运算结果的峰值之值的方法,或比较各个相关运算结果的峰值和噪声电平之差的方法等。
此外,在双方的无线系统中不能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在第1无线系统和第2无线系统中,也可以将覆盖区域宽、或接收灵敏度良好等作为条件来决定。此外,在双方的无线系统中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通信费用便宜、或者消耗功率少等作为条件。而且,还有由使用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用户进行选择的方法。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区域判定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使用图20的流程图,以下说明图19所示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500的动作。
首先,区域判断单元422基于由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算出的相关运算的结果,判定是否在第1无线系统中可进行通信的区域内(步骤S501)。
在判定为没有在区域内时(S501为“否”),基于由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算出的相关运算的结果,判定是否在第2无线系统中可进行通信的区域内(步骤S505)。在判定为没有在区域内时(S505为“否”),进至步骤S503。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在可进行通信的区域内时(S505为“是”),由于仅在第2无线系统可进行通信的区域中,所以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与第2无线系统对应(步骤S506),结束通信区域判定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501中,在判定为在第1无线系统中可进行通信的区域内时(S501为“是”),也基于由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算出的相关运算的结果,判定是否在第2无线系统中可进行通信的区域内(步骤S502)。在判定为在区域内时(S502为“是”),进至步骤S503。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不在可进行通信的区域内时(S502为“否”),由于在仅第1无线系统可进行通信的区域,所以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与第1无线系统对应(步骤S504),结束通信区域判定处理。
由于有在第1无线系统和第2无线系统中可进行通信,还是在哪个无线系统中都不能进行通信的状态,所以控制单元520根据规定的优先级,决定是否对应第1无线系统(步骤S503)。在决定为对应于第1无线系统时(S503为“是”),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03与第1无线系统对应(步骤S504),结束通信区域判定处理。另一方面,在决定为不对应于第1无线系统时(S503为“否”),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与第2无线系统对应(步骤S506),结束通信区域判定处理。
再有,通信区域判定处理可以不必从第1无线系统的区域判定进行实施,也可以从是否在第2无线系统的区域内的判定处理开始。
此外,在将实施方式5的区域判定处理适用实施方式4的图17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400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以下控制:在S506中取代将图19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与第2无线系统对应,将图17的第1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0的电源关断(OFF),在S504中,同样地取代将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与第1无线系统对应,将第2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31的电源关断。
此外,同步检测单元121可进行对于三个以上的无线系统的同步的定时检测,所以同步检测单元121通过使用在对于第1无线系统和第2无线系统以外的无线系统的同步的定时检测中所使用的加权系数进行相关运算,区域判断单元422可进行多个无线系统的通信区域判定。然后,通过使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可对应于三个以上的无线系统,本发明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500可对应于三个以上的无线系统。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500的特征是,具有作为软件信号处理单元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它以规定的条件切换进行包含了第1信号处理和第2信号处理的任何一个的处理,第1信号处理将来自第1A/D单元112的数字信号根据来自作为第1同步检测单元的第1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1的同步定时进行解调,第2信号处理将来自第2A/D单元113的数字信号根据来自作为第2同步检测单元的第2无线系统用同步检测单元1212的同步定时进行解调,该软件信号处理单元进行与区域判断单元422判定为可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对应的第1信号处理和第2信号处理的任何一个的信号处理。此外,具有以下特征:通过比较第1同步检测单元和第2同步检测单元的相关运算结果,决定软件信号处理单元的信号处理为第1信号处理和第2信号处理的其中一个。
由此,对于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共享用于同步的定时检测的延迟单元,同时没有多个基带信号处理单元530,所以本实施方式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500可以削减电路规模,同时可降低消耗功率。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那样,由于本发明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节省电力,所以在同步检测电路和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上是有用的。

Claims (11)

1.一种同步检测电路,包括:
第1变换单元,将通过第1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采样频率进行变换并输出第1数字信号;
第2变换单元,将通过第2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采样频率进行变换并输出第2数字信号;
加法单元,合成所述第1数字信号和所述第2数字信号;
延迟单元,延迟从所述加法单元输出的合成信号;
第1同步检测单元,由所述延迟后的合成信号进行对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接收信号的同步的定时检测;以及
第2同步检测单元,由所述延迟后的合成信号进行对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的接收信号的同步的定时检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检测电路,其中,还具有:
开关,切换从所述第1变换单元和所述第2变换单元对所述加法单元的输入,
在没有以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或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时,
通过控制所述开关而以时分方式进行同步的定时检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检测电路,其中,所述第1变换单元和所述第2变换单元根据第1无线通信方式和第2无线通信方式而分别存储接收信号,将变换后的第1数字信号和第2数字信号根据所述延迟单元的数目而分别调整定时并输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检测电路,其中,还具有:
复本存储单元,存储与所述第2变换单元所存储的全部第2数字信号、或来自终端的一部分数字信号相同的数字信号,
在开始从所述第2变换单元向所述加法单元输出第2数字信号之前,所述复本存储单元结束向所述加法单元输出上次存储的第2数字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检测电路,其中,所述第1同步检测单元和所述第2同步检测单元进行的同步的定时检测基于所述采样频率,并基于对每个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或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预先规定的固有的系数和所述延迟后的数字信号的所述合成信号之间的相关运算结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检测电路,其中,还具有:比特移位单元,合并由所述第1同步检测单元和所述第2同步检测单元运算的比特数。
7.一种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使用了权利要求1至6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同步检测电路。
8.一种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使用了还具有基于所述相关运算结果而判定可否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判断单元的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步检测电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具有:
第1信号处理单元,将所述第1数字信号根据来自所述第1同步检测单元的同步定时进行解调;以及
第2信号处理单元,将所述第2数字信号根据来自所述第2同步检测单元的同步定时进行解调,
在所述区域判断单元判定为不可进行无线通信时,切断对判定为不可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方式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的所述第1信号处理单元或所述第2信号处理单元的电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具有:
软件信号处理单元,将包含第1信号处理和第2信号处理的任何一方的处理按规定的条件切换进行,所述第1信号处理将所述第1数字信号根据来自所述第1同步检测单元的同步定时进行解调,所述第2信号处理将所述第2数字信号根据来自所述第2同步检测单元的同步定时进行解调,
所述软件信号处理单元进行与所述区域判断单元判定为可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对应的所述第1信号处理和所述第2信号处理的任何一方的信号处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其中,通过比较所述第1同步检测单元和所述第2同步检测单元的相关运算结果,所述软件信号处理单元的信号处理被决定为所述第1信号处理和所述第2信号处理的任何一方。
CN2006800256172A 2005-07-19 2006-07-19 同步检测电路和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 Active CN1012237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08106 2005-07-19
JP208106/2005 2005-07-19
JP2006192449A JP4720658B2 (ja) 2005-07-19 2006-07-13 同期検出回路およびマルチモード無線通信装置
JP192449/2006 2006-07-13
PCT/JP2006/314236 WO2007010923A1 (ja) 2005-07-19 2006-07-19 同期検出回路およびマルチモード無線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3702A true CN101223702A (zh) 2008-07-16
CN101223702B CN101223702B (zh) 2011-12-28

Family

ID=37668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56172A Active CN101223702B (zh) 2005-07-19 2006-07-19 同步检测电路和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07591B2 (zh)
JP (1) JP4720658B2 (zh)
CN (1) CN101223702B (zh)
WO (1) WO200701092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1121A (zh) * 2011-05-11 2012-11-14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多网络操作的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
CN103518330A (zh) * 2011-05-13 2014-01-15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多网络操作的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器
CN104335674A (zh) * 2013-03-07 2015-02-0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式的判定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3001B2 (ja) 2007-06-15 2010-03-17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176706B2 (ja) * 2007-09-12 2013-04-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携帯端末装置、情報通信方法、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で実行されるプログラム。
US9319177B2 (en) 2011-05-11 2016-04-19 Intel Deutschland Gmbh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TW201310953A (zh) * 2011-08-19 2013-03-0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無線接收裝置及其處理方法
JP5591270B2 (ja) * 2012-03-22 2014-09-1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の可否を判定する判定装置及び判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6653A (en) 1992-06-05 1995-03-07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Cellular telephone signalling circuit operable with different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s
US5903618A (en) * 1995-07-18 1999-05-11 Casio Computer Co., Ltd. Multimod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09200569A (ja) * 1996-01-17 1997-07-31 Sony Corp フレームシンクロナイザー
US6289064B1 (en) * 1996-03-07 2001-09-11 Matsushita Communication Industrial Co., Ltd. Synchronization equipment
JPH10215289A (ja) * 1996-06-04 1998-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同期装置
JP3576913B2 (ja) * 2000-02-10 2004-10-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ル拡散復調器
JP2003134569A (ja) 2001-10-29 2003-05-09 Yozan Inc デュアルモード端末装置およびセルサーチ方法
GB2406482B (en) 2002-03-12 2005-08-17 Toshiba Res Europ Ltd Alternative radio system monitoring
GB2393611B8 (en) * 2002-09-26 2006-05-11 Qualcomm Inc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frequency errors associated with an inter-system scan
KR100546318B1 (ko) 2003-02-22 2006-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서로 다른 통신모드를 지원하는 듀얼 모드 모뎀의 통합 셀탐색기
EP1592245A1 (en) * 2004-04-27 2005-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aptive generat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JP4031003B2 (ja) * 2005-03-03 2008-01-09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微弱電力によるスペクトル拡散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高周波無線機
JP4261578B2 (ja) * 2006-12-27 2009-04-30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1121A (zh) * 2011-05-11 2012-11-14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多网络操作的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
CN103518330A (zh) * 2011-05-13 2014-01-15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多网络操作的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器
CN103518330B (zh) * 2011-05-13 2016-08-17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多网络操作的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器
CN104335674A (zh) * 2013-03-07 2015-02-0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式的判定方法
CN104335674B (zh) * 2013-03-07 2019-03-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式的判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03516A1 (en) 2009-04-23
CN101223702B (zh) 2011-12-28
JP4720658B2 (ja) 2011-07-13
JP2007053741A (ja) 2007-03-01
WO2007010923A1 (ja) 2007-01-25
US7907591B2 (en) 2011-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3702B (zh) 同步检测电路和多模式无线通信装置
US5715276A (en) Symbol-matched filter having a low silicon and power requirement
JP4724747B2 (ja) Cdma受信装置及びcdma受信方法
AU4251400A (en) Programmable matched filter searcher
EP1381169B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ath search
JP3412689B2 (ja) 携帯電話機
US7003022B2 (en) Matched filter and receiver for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118567A (ja) マッチドフィルタおよび同期方法
KR100320419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셀탐색장치및방법
KR100359924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경로 탐색 방법 및 장치
JP4080914B2 (ja) W−cdma通信方式における同期保持装置および同期保持方法
US767596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assing parameters to rake receiver
EP1280283B1 (en) Rake receiver
EP1160976B1 (en) Noncyclic digital filter and radio reception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filter
CN1141812C (zh) 可配置w-cdma时隙同步匹配滤波器装置
KR100480072B1 (ko) 다중 경로 탐색기
JP2001094475A (ja) デジタルマッチトフィルタ
EP1234383A2 (en) Code detection circuit and code detection method
JP2002141830A (ja) マッチトフィルタ
GB2358773A (en)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space divers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2344353A (ja)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用スライディングコリレータ
JP2003078450A (ja) 相関検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