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1885B - 放电灯 - Google Patents
放电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21885B CN101221885B CN2008100028961A CN200810002896A CN101221885B CN 101221885 B CN101221885 B CN 101221885B CN 2008100028961 A CN2008100028961 A CN 2008100028961A CN 200810002896 A CN200810002896 A CN 200810002896A CN 101221885 B CN101221885 B CN 1012218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er electrode
- lamp
- luminous tube
- lateral margin
- protuber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ssels And Coating Film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电灯,该放电灯具有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端部的照度比中央部高的配光特性,并且可以抑制配光特性随时间的变化。包括:发光管,其在内壁面上形成荧光体层,并且封入有放电气体;和一对外部电极,其在发光管的外周面上沿发光管的管轴方向延伸地设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外部电极构成为,在管轴方向上以单位长度划分的外部电极的面积在任意位置上划分都是均等的,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一个外部电极和另一个外部电极之间的发光管周向上的间隔距离为,灯端部侧比灯中央部侧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电灯。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传真机、图像扫描仪和复印机等OA机器中的原稿照射装置的放电灯。
背景技术
作为适用于传真机、图像扫描仪和复印机等OA机器中的原稿照射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灯的放电灯,普及有如下构成的放电灯,如以下的图12所示,在发光管内封入稀有气体的同时在发光管的外表面上以规定间隔相对地配置一对外部电极。
图12概要地表示从外部电极侧观察现有的放电灯12时的结构。图13表示图12所示的放电灯12的径向截面。如图12、13所示,放电灯12包括:由两端封闭、管径为4~12mm的直管型玻璃构成的发光管2;在发光管2的内面上形成的荧光体层3;和在发光管2的外周面上,沿发光管2的管轴方向保持规定间隔地相对配置的一对带状的外部电极4、4’,并且,在发光管2的内部空间中封入有例如以氙气为主成分的稀有气体。被封入发光管2的内部空间的气体除氙气以外也可以使用氪、氖和氦,也可以将这些气体以规定比例混合。
放电灯12通过对外部电极4、4’施加高频电压,在发光管2的内部空间中产生氙气的放电,由此向荧光体层3放射紫外线,通过荧光体层3转换的可见光从外部电极4、4’之间的光射出部5射出。这种放电灯12没有使用水银作为发光媒体,因此具有点灯后光量快速亮起,并且对环境的负担小的优点。
尤其是,根据利用缩小光学系统使来自放电灯的放射光照射在原稿上的原稿照射装置,可知:与透镜中央部相比,透过透镜的光根据 余弦四次方定律等在透镜周边部急剧衰减。因此,为了使在原稿上的照度分布均匀,考虑到透镜导致的光衰减,需要使用一种具有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与中央侧相比端部侧的照度高的配光特性的放电灯。
然而,在现有的放电灯中,将发光管的端部的照度提高未必容易,因此在放电灯与透镜之间的光路中插入遮光(shanding)板而减少放电灯的中央部侧的光,使通过透镜后在原稿上的照度分布均匀。而这样,不仅浪费来自放电灯的光,还由于在复印机等OA机器中增加遮光板这种多余的部件,而成为成本上升的原因。
因此,如图12所示,在现有的原稿照射装置用光源中使用如下的放电灯,即具备使端部的宽度比中央部宽的结构的外部电极4,由此具有端部的照度比中央部高的配光特性。
在图12所示的放电灯12中设置的外部电极4为,一个侧缘直线地形成,另一个侧缘形成为,以随着从中央部分向端部延伸而端部的宽度变宽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状,由此,形成中央部的宽度比端部变窄的异型部6。图12所示的放电灯,通过增加流过外部电极4的端部的电流量,而具有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灯端部的照度比灯中央部高的配光特性,因此作为原稿照射装置用光源是优选的。如果将这种放电灯作为原稿照射装置的光源使用,就不需要使用遮光板这种多余的部件,因此可实现成本降低。
但是,在实际地制作图12所示的放电灯12并使其点灯之后,会产生随着点灯时间的流逝,灯端部的照度降低的问题,不能够得到作为原稿照射装置用光源的期望的配光特性。其原因未明但仍可作如下考虑。
即,由于图12所示的放电灯12具有端部的宽度比中央部宽的外部电极4的结构,所以流到外部电极4的端部的电流量变得过大,而灯端部的管壁成为高温状态,由此荧光体层3受到热的影响而劣化。结果,可认为图12所示的放电灯1其通过荧光体层3将紫外线光转换为可见光的功能受损,因此发光管2的端部的照度随时间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20799号公报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电灯,具有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端部的照度比中央部高的配光特性,并且可抑制配光特性随时间的变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放电灯具备:发光管,在内壁面上形成荧光体层,并且封入有放电气体;和一对外部电极,在发光管的外周面上沿发光管的管轴方向延伸地设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外部电极构成为,在管轴方向上以单位长度划分的外部电极的面积在任意位置上划分都是均等的,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一个外部电极和另一个外部电极之间的在发光管周向上的间隔距离为,灯端部侧比灯中央部侧窄,所谓该间隔距离为,在发光管周向上,在一个外部电极的具有凸部组的侧缘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具有凸部组的侧缘接近的情况下,为一个外部电极的侧缘的包络线(K)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侧缘的包络线(K)的间隔距离;在发光管周向上,在一个外部电极的具有凸部组的侧缘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直线状侧缘接近的情况下,为一个外部电极的侧缘的包络线(K)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侧缘的直线状部的间隔距离;在发光管周向上,在一个外部电极的直线状侧缘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直线状侧缘接近的情况下,为一个外部电极的直线状部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直线状部的间隔距离。
并且,本发明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电极为,在至少一个侧缘上具有如下部分:将向发光管周向延伸的多个凸部排列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而形成凸部组,并且连接凸部组的各个顶点而形成的包络线向外部电极的中心轴呈凸状延伸,通过具有该部分,上述外部电极在发光管周向上的宽度不相同,并且,相对于凸部组中的各个凸部位于同一圆周上地形成的多个开口的各个,具有与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各个凸部的面积相等的开口面积。
并且,本发明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电极具有位于灯中央部的中央侧凸部组和位于灯端部的端部侧凸部组,与中央侧凸部组相比,在端部侧凸部组中邻接的凸部之间的间隔距离窄。
并且,本发明的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部电极的各个端部上分别形成有一个切口,并组成为一对切口,该一个切口沿外部电极的中心轴方向延伸,并随着向灯中央部延伸其发光管周向上的宽度逐渐变窄。
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由于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一个外部电极和另一个外部电极之间的发光管的周向的间隔距离为,灯端部侧比灯中央部侧窄,因此可实现灯端部的照度比灯中央部高的配光特性。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由于其构成为在管轴方向上以单位长度划分的电极的面积在任意位置上划分都是均等的,因此流过外部电极端部的电流量比现有的放电灯少,灯端部的管壁不会成为过渡高温状态,可防止荧光体层的劣化。因此,在本发明的放电灯中,具有灯端部的照度比灯中央部高的配光特性,同时也可解决现有的放电灯所具有的如下问题,即、随着荧光体层的劣化灯端部的照度随时间降低,因而得不到期望的配光特性。
并且,在本发明的放电灯中,由于具有如下构成的外部电极,即、在至少一个侧缘上具有:将向发光管的周向延伸的多个凸部排列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而形成凸部组,并且将凸部组的顶点的各个连接而形成的包络线向外部电极的中心轴呈凸状延伸的部分,通过具有该部分,上述外部电极在发光管周向上的宽度不相同,并且,相对于凸部组中的各个凸部位于同一圆周上地形成的多个开口中的每一个,具有与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各个凸部的面积相等的开口面积,因此,可以使在管轴方向上以单位长度划分的外部电极的面积在任意位置上划分都是均等的。
并且,在本发明的放电灯中,由于具有如下构成的外部电极:具有位于灯中央部的中央侧凸部组和位于灯端部的端部侧凸部组,与中央侧凸部组相比,在端部侧凸部组中邻接的凸部之间的间隔距离窄,因此,可实现灯端部侧的照度比灯中央部侧更高的理想的配光特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放电灯的概况、是从一个外部电极侧观察放电灯时的主视图。
图2表示径向剖开图1所示的放电灯时的截面。
图3表示以单位长度划分的电极的面积。
图4表示对比较用灯进行的第1实验的结果。
图5表示对实施例灯进行的第1实验的结果。
图6表示对比较用灯进行的第2实验的结果。
图7表示对实施例灯进行的第2实验的结果。
图8示意地表示在对一对外部电极施加高频电压时在发光管内的空间中形成的放电弧柱的状态。
图9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放电灯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10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放电灯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11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放电灯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12概略地表示从外部电极侧观察现有的放电灯时的结构。
图13表示图12所示的放电灯的径向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放电灯的概略、是从一个外部电极侧观察放电灯时的主视图。图2表示以包含图1所示的A-A’线的平面将放电灯在端部附近径向剖开时的截面图。在图1中为了说明简单仅对一个外部电极4的结构进行说明,并且,对与图12、13相同部分赋予相同符号。此外,以下“管轴”表示发光管的管轴,“灯中央部”表示管轴方向上的中央部,“灯端部”表示管轴方向上的端部。
图1、2所示的本发明的放电灯1具有由截面为圆形的玻璃管构成的直管型发光管2。在发光管2的外表面上如下地配置有带状的一对外部电极4、4’,即沿发光管2的管轴方向延伸,并且在发光管2的周向上保持规定间隔地对置。在一对外部电极4、4’之间形成光射出部5,用于将在发光管2的内部空间产生的光向被照射物射出。在发光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由荧光材料形成的径向截面为圆环状的荧光体层3。另外,也可以通过将径向截面为圆环状的荧光体层3的与光射出部5对应的一部分除去而形成开口(aperture)。
在发光管2的内部封入有例如以氙气为主成分的稀有气体。被封入发光管2的内部空间的气体除氙气以外也可以使用氪、氖和氦等,也可以将这些气体以规定比例混合。
外部电极4在一个侧缘上具有凸部组,该凸部组是由沿发光管的 周向延伸的多个褶状凸部41以大致等间隔排列在管轴方向上而形成的,并且在另一个侧缘上具有直线状部42。外部电极4的一个侧缘为,将相互邻接的多个凸部41的各个和将邻接的凸部41彼此连接的短边部44反复连续,由此形成凹凸状。多个凸部41的各个的全长(发光管的周向)形成为,位于灯中央侧的几个(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为6个)相等,随着从灯中央侧向灯端部侧而逐渐变长。由此,外部电极4构成为,在发光管2的周向上的宽度不同,连接多个凸部41的各个的顶点41a而形成的包络线K,通过向接近电极中心轴L的方向弯曲而向电极中心轴L延伸为凸状。
换言之,本发明的外部电极4构成为,在将连接多个凸部41的各个的顶点41a而形成的包络线K和直线状部42所夹的区域作为电极设置区域时,灯端部的电极设置区域比灯中央部大。因此,在发光管2的外表面上如上所述,灯端部的电极设置区域比灯中央部大,因此一个外部电极4和另一个外部电极4’之间的间隔距离,在灯端部比在灯中央部窄。
另外,在本发明中,对如上所述的发光管周向上的外部电极的宽度、电极中心轴L作如下定义。在不存在凸部41的位置,连接直线状部42和短边部44所得的最短直线的长度为发光管周向上的外部电极的宽度,在存在凸部41的位置,连接直线状部42和凸部41的顶点41a所得的最短直线的长度为发光管周向上的外部电极的宽度。并且,以发光管周向的全长为最长,将通过连接凸部41的顶点41a和直线状部42所得的最短直线的中心、并且与直线状部42平行而引出的直线,作为电极中心轴L。
并且,对于一个外部电极4和另一个外部电极4’之间的发光管周向上的间隔距离如下地定义。
在发光管周向上,在一个外部电极的具有凸部组的侧缘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具有凸部组的侧缘接近的情况下,将一个外部电极的侧缘的上述包络线K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侧缘的上述包络线K之间的间隔距离,作为一个外部电极与另一个外部电极之间的在发光管周向上 的间隔距离。
在发光管周向上,在一个外部电极的具有凸部组的侧缘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直线状侧缘接近的情况下,将一个外部电极的侧缘的上述包络线K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侧缘的直线状部之间的间隔距离,作为一个外部电极与另一个外部电极之间的在发光管周向上的间隔距离。
在发光管周向上,在一个外部电极的直线状侧缘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直线状侧缘接近的情况下,将一个外部电极的直线状部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直线状部之间的间隔距离,作为一个外部电极与另一个外部电极之间的发光管周向的间隔距离。
并且,相对于外部电极4的凸部41的各个、位于同一圆周上地形成的多个开口43的各个,具有与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凸部41的各个的面积相等的开口面积。并且,多个开口43的各个形成为,连接位于离处于同一圆周上的各个凸部41的顶点41a最远的开口缘43a的各个而形成的包络线K’,向接近于电极中心轴L的方向弯曲,从而向电极中心轴L延伸为凸状。
如图3的斜线部分所示,在本发明的外部电极4中,如上所述形成有与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多个凸部41的各个相等的开口面积的多个开口43的各个,因此在发光管2的管轴方向上以单位长度划分的外部电极的面积在任意位置上划分均相等。
这种外部电极4例如通过将Al(铝)、Cu(铜)等金属制的带粘贴在发光管2的外表面上、或者将银胶等导电性涂料涂在发光管2的外表面上来形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放电灯1中,也可以如图1所示地构成一对外部电极4、4’双方,并且,也可以仅将一对外部电极4、4’中的一个如图1所示地构成。并且,也可以与图1所示的结构不同,使其为如下的结构:不使外部电极4(4’)的一个侧缘为直线状,而是在外部电极的两个侧缘上具有由相互邻接的多个凸部41构成的凸部组。
根据这种本发明的放电灯1,具有如下外部电极4、4’的结构, 即连接多个凸部41的各个的顶点41a而形成的包络线K向电极中心轴L延伸为凸状,从而灯端部的电极设置区域比灯中央部大,并且一个外部电极4与另一个外部电极4’之间的间隔距离在灯端部比灯中央部小,因此可实现灯端部的照度比灯中央部高的配光特性。
并且,还具有如下外部电极4、4’的结构,即、在管轴方向上以单位长度划分的外部电极4、4’的面积在任意位置上划分均相等,因此,与现有的放电灯不同,在外部电极4、4’的端部不流经过大的电流,因此灯端部的内壁不成为过渡的高温,设置在发光管2的内壁上的荧光体层3不会劣化。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1,可解决现有的放电灯所具有的如下问题,即、荧光体层由于高温的影响而劣化,因而从放电灯射出的光强度降低。
这里,在本发明的放电灯1中,在管轴方向上以单位长度划分的外部电极4、4’的面积相同,因此与外部电极中央部相比流经外部电极端部的电流的量不会增加,因此认为无法实现上述那样期望的配光特性。但是,在本发明的放电灯1中,如以下的实验结果所示,可实际地得到灯端部的照度比灯中央部高的配光特性。
(实验的说明)
按照图1的结构,制作了具有以下各种规格的2个实施例灯。
发光管2为,外径9.8mm、内径8.7mm、全长368mm。
在发光管2的内部以13.3kPa封入氙气。
荧光体层3为厚度0.05mm的圆环状、由LaPO4Tb构成。
外部电极4、4’的各个由银胶等导电性涂料形成,在电极中心轴方向上的长度为360mm,在发光管周向上的长度最大为9mm、最小为5mm,120个凸部41相互以2mm的等间隔邻接。
120个凸部41的各个为,在发光管周向上的宽度在4mm~1mm的范围内从端部侧向中央部侧按顺序每个0.06mm地逐渐减少,并且位于中央侧的多个的宽度相同。即、各个凸部中的位于最端部的2个的宽度为4mm,中央侧的20个为1mm。并且,各个凸部41的电极中心轴方向上的长度为相同的1mm,面积在4mm2~1mm2的范围内 从端部侧向中央部侧按顺序每个0.06mm2地逐渐减少,中央侧的20个为1mm2。
与设置在外部电极4、4’上的凸部41相同数量的开口43的各个的规格与凸部41的各个一致。
为了将本发明的放电灯的效果与现有放电灯进行比较,制作了2个比较用灯,该2个比较用灯除了外部电极的结构为图12所示的结构以外、分别具有与实施例灯相同的结构和规格。
在第1实验中使实验用灯和比较用灯分别以24W的功率点灯,并测定30分钟后的外部电极表面的温度变化。测定位置为,在外部电极上的管轴方向上的中心部(位置II)、从中心部向一端侧离开150mm的位置(位置I)和从中心部向另一端侧离开150mm的位置(位置III)的合计3个位置。作为参考,位置III为外部电极所连接的供电用端子的附近。在温度测定中使用KEYENCE公司制的IT2-02。在温度测定中也可以使用其他测定设备。其结果表示在图4、5中。
如图4所示,在比较用灯中,在位置II处温度比灯点灯前上升了50.2℃,与此相对在位置I、III处温度比灯点灯前分别上升了55.4℃、54.3℃,在设温度上升的最大值为MAX、最低值为MIN时,MIN/MAX的值为0.906。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灯中,在位置II处温度比灯点灯前上升了52.3℃,在位置I、III处温度比灯点灯前分别上升了53.0℃、53.3℃,MIN/MAX的值为0.981。
因此可得出:根据比较用灯,与外部电极的中央部相比端部局部地温度上升,而根据实施例灯,没有产生局部地温度上升的情况。
在第2实验中,在使实施例灯和比较用灯分别以24W的功率点灯5分钟之后,在光射出方向上距离放电灯8mm的位置,测定从灯的与上述I、II、III对应的位置射出的光的照度。在照度测定中使用美能达公司制的T-10M。也可以在照度测定中使用其他测定设备。其结果表示在图6、7中。在图6、7中表示将点灯之后瞬间的灯中央的照度设为100时的相对照度,点灯之后瞬间的照度用实线表示,使其点灯5分钟后的照度用单点划线表示。
如图6所示,在比较用灯中,从点灯开始经过5分钟后在位置II处照度降低了7.0%、在位置I、III处照度分别降低了10.4%、10.0%,在设照度降低的最大值为MAX、最小值为MIN时,MIN/MAX的值为0.673。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灯中,在位置II处照度降低了8.2%、在位置I、III处照度分别降低了9.5%、9.7%,MIN/MAX的值为0.845。
如此,在比较用灯中,与灯中央部相比灯端部的照度较大地降低,与之相反,在实施例灯中,在灯中央部和灯端部处照度降低的比例大致一致。因此,根据实施例灯,可实现灯端部的照度比灯中央部高的理想的配光特性,并且认为可抑制配光特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此,可认为在实施例灯和比较用灯中,在点灯一定时间后配光特性产生差异的情况为,比较用灯如图4所示,与灯中央部相比,灯的温度在灯端部局部地上升,与之相对,实施用灯如图5所示,在灯中央部和灯端部,温度上升为相同程度。
如以上的实验结果所示,在本发明的放电灯中通过如下结构,即尽管在管轴方向上以单位长度划分的外部电极的面积相同,但是使与灯中央部相比灯端部的电极设置区域变大,外部电极间的在发光管周向上的间隔距离在灯端部比在灯中央部窄,由此可实现灯端部的照度比灯中央部高的配光特性。其原因未明,但由发明人作如下地推测。
图8示意地表示在对一对外部电极施加高频电压时在发光管内的空间所形成的放电弧柱。图8(a)为具有在管轴方向上具有外部电极的放电灯的主视图,该外部电极在发光管周向上的宽度、以及以单位长度划分的面积相同,图8(b)为图8(a)所示的放电灯的周向的展开图,图8(c)为以包含图8(a)的A-A’线的平面沿径向剖开的截面图,表示在发光管内形成的放电弧柱的状态。图8(a’)与图1同样,表示在管轴方向上具有外部电极的放电灯的主视图,该外部电极在发光管周向上的宽度不同但以单位长度划分的面积相同,图8(b’)为图8(a)所示的放电灯的周向的展开图,图8(c’)为以包含图8(a)的B-B’线的平面沿径向剖开的截面图,表示在发光 管内形成的放电弧柱的状态。
另外,在图8(a)、(a’)中,各个放电灯所具有的各个外部电极的面积相同。
根据图8(a)、(b)所示的放电灯,在灯端部处发光管周向的外部电极彼此间的间隔距离较长,因此如图8(c)所示仅在发光管的中央侧附近形成放电弧柱。与之相反,根据图8(a’)、(b’)所示的放电灯,在灯端部处发光管周向的外部电极彼此间的间隔距离较短,因此可认为与图8(a)、(b)所示的方式相比,通过增加接近荧光体层的放电弧柱的比例可使由放电弧柱激发的荧光体层的比例变大,其结果可以认为在发光管内遍布形成放电弧柱。
因此,在本发明的放电灯中,由于具有外部电极间的发光管周向上的间隔距离在灯端部比在灯中央部窄的结构,因此,在发光管内的空间中产生如图8(c)所示的现象,由此,尽管外部电极的面积在管轴方向上相同,但是仍可得到灯端部的照度比灯中央部高的配光特性。
另外,本发明的放电灯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采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图9到图11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放电灯的其他实施方式。为了说明简便,在图9到图11中仅说明一个外部电极4的结构,并且对与图1、2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9所述的放电灯9,除外部电极的结构不同以外,其他是与图1所示的放电灯1相同的结构。该图所示的外部电极4为,在一个侧缘上具有沿发光管周向延伸的多个褶状凸部41排列在管轴方向上而形成的凸部组,并且在另一个侧缘上具备直线状部42。并且,该图所示的外部电极4为,连接多个凸部41的各个的顶点41a而形成的包络线K通过向接近电极中心轴L的方向弯曲而向电极中心轴L延伸为凸状,并且相对于凸部41的各个位于同一圆周上地形成的多个开口43的各个,具有与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凸部41的各个的面积相等的开口面积。因此,该图所示的外部电极4为,在管轴方向上以单位长度划分的电极的面积在任意位置上划分均相等。
该图所示的外部电极4的特征为,属于位于灯中央部的中央侧凸部组46的凸部41之间的间隔距离d1,比属于位于灯端部的各个端部侧凸部组47、48的凸部41之间的间隔距离d2大,如此地形成多个凸部41。
如该图所示,属于中央侧凸部组46、端部侧凸部组47、48的各个的凸部41之间的间隔距离,在各个凸部组46、47和48之中均相同。另外,属于中央侧凸部组46、端部侧凸部组47、48的凸部之间的间隔距离在各个凸部组之间也可以不相同。
根据这种放电灯9,由于在灯端部设置有多个凸部41,因此,在灯端部,发光管周向上的外部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灯中央部相比变窄的区域变大,所以更容易产生上述图8(c’)所示的现象。因此,在放电灯9中,灯端部不会局部地产生高温,并且能够实现更理想的配光特性。
并且,图10所示的放电灯10仅外部电极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放电灯1不同。图10所示的外部电极4为,在一个侧缘上具有沿发光管周向延伸的多个褶状凸部41以大致等间隔排列在管轴方向上而形成的凸部组,并且在另一个侧缘上具备直线状部42。并且,该图所示的外部电极4为,连接多个凸部41的各个的顶点41a而形成的包络线K通过向接近电极中心轴L的方向弯曲而向电极中心轴L延伸为凸状,并且相对于凸部41的各个位于同一圆周上地形成的多个开口43的各个,具有与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凸部41的各个的面积相等的开口面积。因此,该图所示的外部电极4为,在管轴方向上以单位长度划分的电极的面积在任意位置上划分均相同。
该图所示的电极的特征为,连接位于与处于同一圆周上的各个凸部41的顶点41a最接近的位置上的各个开口缘43a而形成的包络线K’,与包络线K相同地向接近电极中心轴L的方向弯曲,从而多个开口43的各个的结构为向电极中心轴L延伸成凸状。通过这种放电灯,灯端部也不会局部产生高温,并且也可以实现理想的配光特性。
并且,图11所示的放电灯11仅外部电极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放 电灯不同。图11所示的外部电极4具备:一个侧缘,由位于灯中央部的直线状部50和倾斜部51、52构成,该倾斜部51、52为与直线状部50的两端接连,随着朝向灯端部,而从电极中心轴L向远离的方向倾斜;以及由直线状部42构成的另一个侧缘。并且,在该图所示的外部电极4的各个的端部上分别形成有一对切口部53、54,该一对切口部53、54具有随着朝向灯中央部,其发光管周向上的宽度逐渐变窄的形状,外部电极4的各个的端部被分成2支状。因此,该图所示的外部电极4在管轴方向上以单位长度划分的电极的面积在任意位置上划分也均相等。
通过这种放电灯11,灯端部也不会局部地产生高温,并且也可以实现理想的配光特性。
Claims (4)
1.一种放电灯,具备:发光管,在内壁面上形成荧光体层,并且封入有放电气体;和一对外部电极,在发光管的外周面上沿发光管的管轴方向延伸地设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外部电极构成为,在管轴方向上以单位长度划分的外部电极的面积在任意位置上划分都是均等的,
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一个外部电极和另一个外部电极之间的发光管周向上的间隔距离为,灯端部侧比灯中央部侧窄,
所谓该间隔距离为,
在发光管周向上,在一个外部电极的具有凸部组的侧缘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具有凸部组的侧缘接近的情况下,为一个外部电极的侧缘的包络线(K)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侧缘的包络线(K)的间隔距离,
在发光管周向上,在一个外部电极的具有凸部组的侧缘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直线状侧缘接近的情况下,为一个外部电极的侧缘的包络线(K)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侧缘的直线状部的间隔距离,
在发光管周向上,在一个外部电极的直线状侧缘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直线状侧缘接近的情况下,为一个外部电极的直线状部与另一个外部电极的直线状部的间隔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部电极为,
在至少一个侧缘上具有如下部分:将向发光管周向延伸的多个凸部排列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而形成凸部组,并且连接凸部组的各个顶点而形成的包络线向外部电极的中心轴呈凸状延伸,通过具有该部分,上述外部电极在发光管周向上的宽度不相同,
并且,相对于凸部组中的各个凸部位于同一圆周上地形成的多个开口中的每一个,具有与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各个凸部的面积相等的开口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部电极具有位于灯中央部的中央侧凸部组和位于灯端部的端部侧凸部组,与中央侧凸部组相比,在端部侧凸部组中邻接的凸部之间的间隔距离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部电极的各个端部上分别形成有一个切口,并组成为一对切口,该一个切口沿外部电极的中心轴方向延伸,并随着向灯中央部延伸其发光管周向上的宽度逐渐变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04079/2007 | 2007-01-12 | ||
JP2007004079A JP4241835B2 (ja) | 2007-01-12 | 2007-01-12 | 放電ランプ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21885A CN101221885A (zh) | 2008-07-16 |
CN101221885B true CN101221885B (zh) | 2011-03-30 |
Family
ID=39631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0289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1885B (zh) | 2007-01-12 | 2008-01-11 | 放电灯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241835B2 (zh) |
CN (1) | CN101221885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9916A (zh) * | 1996-04-30 | 1998-08-05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外部电极型荧光灯及照射单元 |
US6727649B1 (en) * | 1999-11-10 | 2004-04-27 |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oration | Fluorescent lamp, discharge lamp and liquid crystal backlight device incorporating this |
-
2007
- 2007-01-12 JP JP2007004079A patent/JP424183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1-11 CN CN2008100028961A patent/CN10122188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9916A (zh) * | 1996-04-30 | 1998-08-05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外部电极型荧光灯及照射单元 |
US6727649B1 (en) * | 1999-11-10 | 2004-04-27 |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oration | Fluorescent lamp, discharge lamp and liquid crystal backlight device incorporating thi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21885A (zh) | 2008-07-16 |
JP2008171694A (ja) | 2008-07-24 |
JP4241835B2 (ja) | 2009-03-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75971B2 (en) | Arc tube, Discharge lamp,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such arc tube, which enables brighter illuminance | |
EP1152454A1 (en) | Fluorescent lamp, discharge lamp and liquid crystal backlight device incorporating this | |
US6674239B1 (en) | Gas discharge lamp | |
CN100530515C (zh) | 小弧管和低压汞放电灯 | |
US4142125A (en) | Fluorescent discharge lamp with inner hollow tube offset from envelope axis | |
ES2377507T3 (es) | Lámpara que tiene un montaje de encendido | |
CN101221885B (zh) | 放电灯 | |
EP1789993A1 (en) | Mercury-free lamp and lamp apparatus | |
CA2392974A1 (en) |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lamp having a starting aid | |
US6359376B1 (en) | Fluorescent lamp having asymmetric electrodes inside the discharge tube | |
JP4130795B2 (ja) | 発光管、放電ランプ | |
CA2280556A1 (en) | High-pressure discharge lamp and associated illuminating system | |
US20050151477A1 (en) | Light emitting tube low- pressure mercury lamp | |
KR100433193B1 (ko) | 이중관 형광램프 | |
CN101743608A (zh) | 调光特性增强的高强度放电灯 | |
US6731058B1 (en) | Arc path formed in lamp body | |
CN100565780C (zh) | 一种包括荧光灯和扩展装置的组件 | |
JPS6358752A (ja) | アパ−チヤ形希ガス放電灯 | |
CN110349834A (zh) | 准分子灯、光照射装置及臭氧产生装置 | |
CA2145624A1 (en) | Miniature rare gas discharge lamp electrode and method of making | |
CN101996844B (zh) | 高压钠灯 | |
CN201229918Y (zh) | 低压放电灯 | |
CN201877402U (zh) | 一种电极构型 | |
KR101287045B1 (ko) | 무수은 고휘도 가스 방전 램프, 자동차 헤드램프용 무수은 고휘도 가스 방전 램프, 및 아크 방전 이미지의 확산 및 직선화 방법 | |
KR200293820Y1 (ko) | 냉음극방전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