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9182A - 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9182A
CN101219182A CNA2008100195894A CN200810019589A CN101219182A CN 101219182 A CN101219182 A CN 101219182A CN A2008100195894 A CNA2008100195894 A CN A2008100195894A CN 200810019589 A CN200810019589 A CN 200810019589A CN 101219182 A CN101219182 A CN 101219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hours
thin film
liuwei dihuang
oligosaccha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195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凤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81001958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191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19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91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属中药技术领域。它是在完全保留了传统六味地黄制剂古方所含有的有效成分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提取浓缩工艺充分提取,高度浓缩,采用现代化的固体分散技术制成的滴丸剂。具有溶散性能好、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小、药物稳定性好及制备简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六味地黄滴丸的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肾,主要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消渴等症状。但因其有效成份丹皮酚有特殊的气味,给患者服用带来了不便。再者,因滴丸制备时所用的冷却液二甲基硅油不能100%的脱干净,滴丸表面呈油状、发亮,给患者造成不舒服的错觉。
为解决这些缺陷,我们拟采用目前医药行业成熟的薄膜包衣的技术以改善这些缺陷,从而使六味地黄滴丸能更广泛的适用于不同的患者。薄膜衣滴丸技术适用于含液体药物,以及主药体积或有刺激性的药物,采用滴丸剂型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减少刺激性,掩盖不良气味。随着我国中药生产工艺的提高,大量中成药物采用了滴丸剂型。
低聚糖又称寡糖,主要包括:低聚乳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帕拉金糖、低聚龙胆糖、大豆低聚糖、棉籽糖、野芝麻四糖等。主要存在于人乳、大豆、棉籽、桉树、甜菜、龙胆属植物根及淀粉的酶水解物中。低聚糖是一种保健作用主要有:(1)改善人体内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双歧杆菌和其它有益菌的增殖,经代谢产生有机酸使肠内pH值降低,抑制肠内沙门氏菌和腐败菌的生长,调节胃肠功能,抑制肠内腐败物质,改变大便性状,防治便秘,并增加维生素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2)低聚糖类似水溶性植物纤维,能改善血脂代谢,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3)低聚糖属非胰岛素所依赖,不会使血糖升高,适合于高血糖人群和糖尿病人食用;(4)由于难被唾液酶和小肠消化酶水解,发热量很低,很少转化为脂肪;(5)不被龋齿菌形成基质,也没有凝结菌体作用,可防龋齿。因此,低聚糖作为一种食物配料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乳酸菌饮料、双歧杆菌酸奶、谷物食品和保健食品中,尤其是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的食品中。在保健食品系列中,也有单独以低聚糖为原料而制成的口服液,直接用来调节肠道菌群、润肠通便、调节血脂、调节免疫等。将滴丸的基质改由聚乙二醇(PEG)4000-6000改为低聚糖,因为PEG在欧洲的部分国家作为药品辅料没有使用。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没有经过系统评价。低聚糖作为一种辅料已广泛使用。而其用在作为补益类的六味地黄滴丸等中药上,没有PEG导致服用者腹泻有关的副作用。同时可促进胃肠道的有益菌的平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它是在完全保留了传统六味地黄制剂古方所含有的有效成分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提取浓缩工艺充分提取,高度浓缩,采用现代化的固体分散技术制成的滴丸剂。具有溶散性能好、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小、药物稳定性好及制备简便等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处方:
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制法:
A、牡丹皮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8小时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B、山茱萸用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备用;
C、熟地黄、山药、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A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50℃热测)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与步骤B山茱萸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到无醇味,备用;
D、茯苓加水煮沸后,于80℃温浸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与步骤C备用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热测)的稠膏,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牡丹皮挥发油和基质,滴制成粒,包衣,即得。
所述基质为低聚糖、甘油或明胶中的一种,或低聚糖、甘油和水按下述重量份混合物:低聚糖0.3-2.0份,甘油0.05-0.5份,水0.01-0.5份;其提取物与基质的重量比为1∶1.4;
所述包衣的包衣液浓度为10.0%,流量为1.0-1.5g/min/Kg,温度45-50℃’。
料温为95℃,冷却温度为15~20℃,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滴制温度为60℃,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提供的生产工艺简单、易行,得到的药品进一步浓缩、精练,药效更加集中、突出,药力更加明显。按照特定的提取工艺制成稠膏或干粉,再加入一定比例的低聚糖等基质混合均匀,将混合物料加热置入滴丸机中,以适当的速度,滴入冷凝液中制成。其溶散性能好、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小、药物稳定性好及制备简便,且服用体积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发明药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
处方:
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制法:
A、牡丹皮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8小时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B、山茱萸用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备用;
C、熟地黄、山药、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50℃热测)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与上述山茱萸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到无醇味,备用;
D、茯苓加水煮沸后,于80℃温浸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与上述备用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热测)的稠膏,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牡丹皮挥发油、甘油、低聚糖,滴制成1000粒,包衣,即得。
注:其提取物与低聚糖、甘油重量之比为1∶1.5∶0.1,料温为95℃,冷却温度为15~20℃,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滴制温度为60℃,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
包衣条件:包衣液浓度为10.0%,流量为1.0-1.5g/min/Kg,温度45-50℃’
实施例2
处方:
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制法:
A、牡丹皮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8小时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B、山茱萸用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备用;
C、熟地黄、山药、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50℃热测)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与上述山茱萸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到无醇味,备用;
D、茯苓加水煮沸后,于80℃温浸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与上述备用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热测)的稠膏,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牡丹皮挥发油、低聚糖,滴制成1000粒,包衣,即得。
注:其提取物与低聚糖重量之比为1∶1.8∶,料温为95℃,冷却温度为15~20℃,冷却剂为液体石蜡,,滴制温度为60℃,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
包衣条件:包衣液浓度为10.0%,流量为1.0-1.5g/min/Kg,温度45-50℃’
实施例3
处方:
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制法:
A、牡丹皮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8小时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B、山茱萸用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备用;
C、熟地黄、山药、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50℃热测)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与上述山茱萸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到无醇味,备用;
D、茯苓加水煮沸后,于80℃温浸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与上述备用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热测)的稠膏,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牡丹皮挥发油、PEG6000,滴制成1000粒,包衣,即得。
注:其提取物与低聚糖重量之比为1∶1.98,料温为85℃,冷却温度为15~17℃,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滴制温度为60℃,滴管口径为1.21-2.5毫米。
包衣条件:包衣液浓度为12.0%,流量为2.0-2.5g/min/Kg,温度50-55℃’。
试验例
以下通过试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临床治疗患者100例,其中女性80名,男性20名,年龄20-40岁40例,40岁以上60例。
2、中医诊断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部分患者四肢无力、盗汗、阴虚。
3、治疗方法
药物:每10丸重0.6g六味地黄滴丸。
服用方法:每日2次,一次30丸。早晚各一次。
治疗时间:根据病情定,一般服用半个月-2个月。
4、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观察2个月健康状况稳定。
有效:症状有明显减轻。
无效:服用后无效,没有任何改善作用。
5、治疗结果:
显效:80例;
有效:15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95%。

Claims (5)

1.一种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以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六味和基质制成,各原料的重量份为:熟地黄160份、山茱萸(制)80份、牡丹皮60份、山药80份、茯苓60份、泽泻60份;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
A、将牡丹皮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8小时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备用;
B、将山茱萸用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得山茱萸提取液,备用;
C、将熟地黄、山药、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与步骤A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的清膏,放置冷却,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与步骤B的山茱萸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到无醇味,备用;
D、将茯苓加水煮沸后,于80℃温浸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与步骤C备用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牡丹皮挥发油及基质,滴制成粒,包衣,即得;
所述基质为低聚糖、甘油或明胶中的一种,或低聚糖、甘油和水按下述重量份混合物:低聚糖0.3-2.0份,甘油0.05-0.5份,水0.01-0.5份;其提取物与基质的重量比为1∶1.4;
所述包衣的包衣液浓度为10.0%,流量为1.0-1.5g/min/Kg,温度45-5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质低聚糖分子量300~2000,由2~10个单糖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由下述重量份的材料组成:低聚糖0.3-2.0、明胶0.05-0.5、水0.01-0.5。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料温70-95℃、冷却剂为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或植物油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冷却剂温度0-30℃,在40-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料温95℃、冷却剂温度15-20℃,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滴制温度为60℃,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
CNA2008100195894A 2008-01-23 2008-01-23 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2191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195894A CN101219182A (zh) 2008-01-23 2008-01-23 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195894A CN101219182A (zh) 2008-01-23 2008-01-23 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9182A true CN101219182A (zh) 2008-07-16

Family

ID=39629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195894A Pending CN101219182A (zh) 2008-01-23 2008-01-23 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1918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7712A (zh) * 2012-06-28 2012-10-17 江苏颐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六味地黄滴丸
CN109464566A (zh) * 2018-11-26 2019-03-15 江西省药明扬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制剂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7712A (zh) * 2012-06-28 2012-10-17 江苏颐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六味地黄滴丸
CN109464566A (zh) * 2018-11-26 2019-03-15 江西省药明扬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制剂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2462B (zh) 一种泡腾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918830B (zh) 一种暖茶饮料
CN106860853A (zh) 一类分型管理脂肪的食疗养生制剂
CN101632769A (zh) 一种调节血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3567A (zh) 一种诺丽果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939506B (zh) 降糖降脂降压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87900A (zh) 一种调节血脂、血压及血糖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479691A (zh) 降脂保肝中药组合物
CN103734767B (zh) 一种保健食品
CN102349950B (zh) 一种食品、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427720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高浓度溶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5193B (zh) 具有促进肠推进作用的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9182A (zh) 薄膜包衣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
CN100548333C (zh) 一种具有改善睡眠功能的保健茶
CN103893593B (zh) 具有清热解毒、抗炎和增强免疫力作用的药物组合物
CN102784215B (zh) 一种雪梨止咳糖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62928C (zh) 一种复方微米铁皮枫斗滋阴降糖抗疲劳豆奶片制备方法
CN107441332A (zh) 辅助调节内分泌代谢并抗癌防癌的人参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0488546C (zh) 降糖降脂降压、改善微循环及免疫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9996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1827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1773B (zh) 一种枇杷肉提炼成枇杷膏及其制备方法
US9808499B2 (en) Oriental medicine compositions marked as SEC 22 and SEC 33 for improving children's underweight, low growth and depressed respiratory organ
CN108379500A (zh) 一种养肝解酒醒酒防口臭的麦苗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263580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