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8924B - 降低宽带设备和窄带干扰源之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降低宽带设备和窄带干扰源之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8924B
CN101208924B CN2006800233518A CN200680023351A CN101208924B CN 101208924 B CN101208924 B CN 101208924B CN 2006800233518 A CN2006800233518 A CN 2006800233518A CN 200680023351 A CN200680023351 A CN 200680023351A CN 101208924 B CN101208924 B CN 101208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equipment
interference
equipment
auxiliary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233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8924A (zh
Inventor
弗里德伯特·贝伦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Original Assignee
STMicroelectronics S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Microelectronics SRL filed Critical STMicroelectronics SRL
Publication of CN101208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8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8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8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27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 H04B1/1036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with automatic suppression of narrow band noise or interference, e.g. by using tuneable notch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6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impulse radio
    • H04B1/71632Signal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降低由宽带设备对窄带设备产生的干扰的方法包括主干扰降低模式(MIRM),该方法在所述宽带设备内执行并包括检测由所述窄带设备执行的发射和/或接收(40),根据所述检测步骤确定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子载波组(41),所述子载波具有干扰窄带设备的频率,确定相应于由所述干扰子载波组的所述干扰子载波所携带信息的比特(42),并且处理所述已确定比特以使得所述已处理比特映射为参考码元(43),所述参考码元具有等于或接近于零的幅度。

Description

降低宽带设备和窄带干扰源之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讯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不同的无线通讯装置之间的干扰的处理。
背景技术
本发明非限定性地应用于根据超宽带(UWB)标准工作的设备,所述超宽带标准基于称为MBOA(多频带OFDM联盟)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它可以产生针对WIMAX设备的干扰,WIMAX设备为固定无线设备(微波存取全球互通)。该WIMAX设备例如工作于中心频率3.5GHz处并且带宽为20MHz,而MBOA系统的频带处于3.1和5.0GHz之间。
基于像MBOA标准的OFDM和UWB技术的无线个人区域网络将会直接干扰接近该宽带设备的窄带干扰信号。目前,在基于OFDM(MBOA)的UMB标准中还尚未实现专门的干扰降低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数字调制方法,其中信号被分成若干处于不同频率的窄带信道(子载波)。为了避免带内频谱干扰,WO 2005/006698(INTEL)提出了删余(puncture),即移除所选择的子载波。更确切地说,考虑到信道状态信息,该删余是在OFDM调制之后在发送器中进行的,而反删余是在OFDM解调之前在接收器中完成的。由于删余一些子载波,必将减小将被转换为OFDM码元的编码数据块的大小。因此,不但必须考虑该数据块的尺寸减小而修改UWB设备的MAC(“媒介访问控制”)实体的软件,而且该接收器需要知道实际使用的删余方案,例如通过从发送装置向接受装置传输控制信息,这会导致在传输装置和接受装置之间的有效数据的传输中断。
本发明旨在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在不需要对宽带设备的控制层,比如MAC层进行任何修改,并且不需要任何空中的额外通讯开销的情况下,使得针对带内受损设备的干扰最小化。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允许在实施本发明的设备和不实施本发明的设备之间进行通讯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从而提出了一种用于降低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之间的干扰的方法,所述主设备例如是UWB MBOA设备,其适配用于在子载波上发送信息,所述子载波具有属于主频带的频率,所述主频带被分解为若干个不同的相互间隔的子带,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例如是WIMAX设备,其适配用于发射和/或接受处于辅助频带内的信息,所述辅助频带比一个所述子带窄并且包括在所述一个子带之内。由所述主设备在所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息从码元发出,所述码元根据调制映射方案由已删余比特流的映射获得。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所述方法包括主干扰降低模式,用于降低由所述主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产生的干扰。所述主干扰降低模式在所述主设备的内部执行并且包括:
-检测由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执行的发射和/或接收,
-根据所述检测步骤确定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子载波组,所述子载波具有干扰所述辅助频带的频率,
-确定所述已删余流的比特,所述已删余流相应于由所述组的所述干扰子载波所携带的信息,以及
-处理所述已确定比特,以使得所述被处理的比特映射为具有等于或接近于零的幅度的参考码元。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附加干扰降低方式,其用于降低所述主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之间的干扰。所述附加干扰降低模式在所述主设备的内部执行并且包括:
-检测由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执行的发射和/或接收,
-从所述检测步骤中确定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子载波组,所述子载波具有干扰所述辅助频带的频率,以及
-以选定的频率使包括所述子载波组的所述主频带的至少一个子带进行偏移。
因此,在对这样的参考码元进行OFDM调制后,相应的子载波没有或几乎没有被调制。换言之,没有或几乎没有能量在该子载波上传输,从而由于该干扰子载波已被陷波或几乎被陷波,干扰即使没有消除也会最小化。
然而,数据块的尺寸和MAC层的软件没有修改。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子载波陷波会导致传输信息的损失。换言之,站在接收装置的角度,接收器会认为他没有接收到任何信息或者他接收到了高级别的噪音。因此,OFDM解调以及解映射之后,相应的软比特将具有非常低的可靠性,从而导致需要在解码步骤期间进行适当的校正。
此外,不必通知接收端。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方法认为是一种盲目或不可见的子载波陷波方法。
举例来说,20MHz的窄带载波,可为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例如WIMAX设备)的辅助频带的宽度,其对应于MBOA设备的被使用UWB频谱的仅仅1.3%,并且例如对应于5或7个子载波的干扰子载波组。这导致丢失少量传输信息,但并不会影响设备的性能。
更一般地讲,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辅助频带的宽度越大,被陷波的干扰子载波的数目越大并且对通讯性能的影响越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依据所需要的通讯性能,决定本发明是否可以应用于给定的窄带干扰源。
然而,带宽小于主带宽(主设备的带宽)的5%到10%的窄带干扰源完美地适用于本发明的该方面。
所述参考码元最好在一组分别具有不同幅度的若干参考码元内选择,每个幅度等于或接近于零。例如,参考码元或中性(neutral)码元可以在一组、例如四个值当中选择。因此,相应的子载波能够被控制在它们的传输功率内。参考码元的最小值会完全地陷波载波,而较大的值只会减弱有关的子载波。这样做,仍然可以传输被取消的信息的某一部分,并且因此通讯性能获得稍许改善。此外,选择具有接近于零值但不等于零值的参考码元会使得装置的射频级的实现比具有零值的参考码元的装置更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已确定比特的处理步骤包括将控制指示关联到每个已确定比特,并且将与所述控制指示相关联的比特映射为所述参考码元。
例如,所述处理步骤包括将控制比特关联到所述删余流的每一比特,所述控制比特具有相应于所述控制指示的第一逻辑值、或第二逻辑值。采用所述调制映射方案,将与具有所述第二逻辑值的控制比特相关联的比特映射为它们相应的码元,而将与具有所述第一逻辑值的控制比特相关联的比特映射为所述参考码元。
除了宽带设备对窄带干扰源产生干扰,还有由窄带干扰源在宽带设备中产生的带内干扰,尽管它并不重要。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于是还可能使由窄带干扰源对宽带设备产生的该干扰最小化。
更确切地说,根据该实施例,其中所述主设备也适配于接收由所述子载波携带的信息并且执行接收处理,所述接收处理包括从已接收信息中确定已接收码元并且解映射所述已接收码元以提供软比特(每一软比特具有表示相应比特的逻辑值的估算的符号,和表示所述估算的置信度的幅度)的删余流,所述方法还包括辅助干扰降低模式,用于降低由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窄带设备)对所述主设备产生的干扰。所述辅助干扰降低模式在所述主设备内执行,并且包括使用中性软比特替换相应于在所述干扰子载波上所接收信息的软比特,所述中性软比特的幅度等于零。
因而,该中性软比特将会被认为具有非常低的可靠性,这将考虑到解码步骤中。来自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干扰于是被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主干扰降低模式的检测步骤包括分析信道状态信息,以及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检测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该信道状态信息可以例如由信道估算器提供,所述信道估算器通常整合在无线电设备中。
然而,检测步骤最好还包括通过使用一组已存储干扰信息检查所述运行检测,所述干扰信息分别与一组若干不同的辅助设备相关联。
换言之,为了优化根据本发明的陷波处理,潜在的受损设备(辅助设备)的频谱特性可以考虑到比特的定义过程中,所述比特被映射为参考码元。通常,在主设备的相应传输频带中,只有有限数量的可能设备可以假定为受损设备。这些设备(例如WIMAX设备)被很好地定义,并且所使用的带宽和潜在载波频率是众所周知的。通过使用这些信息,可以更为容易地定义基于信道状态信息而被陷波的子载波。通过使用该后验知识,可以预定义并且容易地建立陷波组。例如,可以为带宽为20MHz的WIMAX设备定义具有5或7个子载波的子载波组。于是,对频域信道状态信息的要求可以放宽。
主干扰降低模式最好包括定期地检查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情况,并且如果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不再可检测,则停止所述不再可检测辅助设备相关的主干扰降低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变化实施例,主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一起整合在单个无线通讯装置中。这样,采用该实施例,就可以在单个无线通讯装置,例如单个移动终端中进行两个不同的空中接口的同步运行,同时,相互间的干扰即使没有消除也被最小化。
采用该配置变化实施例,所述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子载波组具有干扰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所述辅助频带的频率的标示最好存储于所述装置内,并且所述主干扰降低模式的检测步骤最好包括从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接收表示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运行或非运行的辅助控制信息,以使得所述主干扰降低模式只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运行期间执行。
若干不同的辅助设备可以分别适配于发射和/或接收若干不同辅助频带内的信息,每个辅助频带窄于所述主频带并且包括在所述主频带之内。在此情况下,所述主干扰降低模式可以针对所述若干不同辅助设备中的至少一些进行。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会对所述频率偏移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使得在偏移之后,偏移的部分还保持在所述主频带的界限内,同时与主频带的非偏移部分相适应。
例如,频率偏移至少等于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辅助频带的宽度。
就本发明的陷波变化实施例而言,附加干扰降低模式(偏移变化实施例)的所述检测步骤例如包括分析信道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检测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并且最好包括通过使用一组已存储干扰信息检查所述运行检测,所述已存储干扰信息分别与一组若干不同的辅助设备相关联。
所述附加干扰降低模式还可以包括定期检查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情况,并且如果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不再可检测,则停止与所述不再可检测辅助设备相关的附加干扰降低模式。
当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和所述主设备全部一起整合在单个无线电通信装置中时,就主干扰降低模式而言,附加干扰降低模式的检测步骤最好包括从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接收表示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或非运行的附加控制信息,以使得所述附加干扰降低模式只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期间执行。
根据辅助频带在主频带内的位置,可以选择主干扰降低模式(陷波模式)或附加干扰降低模式(偏移模式)之一。
还可以对同一台辅助设备执行主干扰降低模式和附加干扰降低模式。例如,对主频带的一部分(例如子频带)进行偏移可以消除由某些子载波所携带的干扰,而在偏移步骤之后,仍然对处于所述主频带内的剩余干扰子载波进行陷波选项。
还可以对不同辅助设备分别执行主干扰降低模式和附加干扰降低模式。
主设备可以属于多载波超宽带通讯系统,例如但不仅仅是OFDM超宽带通讯系统。
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可以属于固定无线系统(FWA,固定无线存取),如WIMAX系统。然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也可能属于由移动无线电标准等定义的移动无线电系统,如UMTS、GSM、CDMA、EDGE、超IMT-2000系统或者是固定卫星系统(FSS),如果移动无线电系统或卫星系统的频带处于主设备的主频带之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无线通讯装置,所述无线通讯装置包含具有主传输链的主设备,所述主传输链包括:
-删余装置,用于发送已删余的比特流,
-映射装置,用于根据调制映射方案从所述已删余比特流发送码元,
-传输级,用于在子载波上传输从所述码元发出的信息,所述子载波具有属于主频带的频率,所述主频带被分解为若干个不同的相互间隔的子带。
所述主设备还包括主干扰降低装置,其用于降低由所述主设备对至少一个辅助设备所产生的干扰,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适配于发射和/或接收辅助频带内的信息,所述辅助频带比一个所述子带窄并且包括在所述一个子带内。
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包括:
-主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由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执行的发射和/或接收,
-主控制单元,其连接于主检测装置,用于确定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子载波组,所述子载波具有干扰所述辅助频带的频率,并用于确定所述删余流的比特,所述删余流相应于由所述子载波组的所述干扰子载波携带的信息,以及
-主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所述已确定比特,以使得所述映射装置适配于将所述被处理比特映射为幅度等于或接近于零的参考码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变化实施例,装置还包括附加干扰降低装置,所述附加干扰降低装置用于降低在所述主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之间的干扰,所述附加干扰降低装置包括:
-附加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由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执行的发射和/或接收,
-附加控制单元,其连接到所述附加检测装置,所述附加控制单元用于确定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子载波组,所述子载波具有干扰所述辅助频带的频率,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以选定的频率,使所述主频带的至少一个子带发生偏移,所述主频带包括所述子载波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处理单元适配于关联控制指示到每个已确定比特,并且所述映射装置适配于将与所述控制指示相关联的比特映射为所述参考码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处理单元适配于关联控制比特到每一个所述删余流的比特,所述控制比特具有相应于所述控制指示的第一逻辑值,或第二逻辑值,并且映射装置适合于根据所述调制映射方案,将与具有所述第二逻辑值的控制比特相关联的比特映射为它们相应的码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设备还包括接收链,所述接收链包括:
-接收级,其用于接收由所述子载波所携带的信息并且从所述已接收信息发送所接收的码元。
-解映射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案解映射所接收的码元,并且发送软比特的删余流,每个软比特位具有表示相应比特的逻辑值的估算的符号以及表示所述判断的置信度的幅度。
所述主设备还包括辅助干扰降低装置,其用于降低由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对所述主设备产生的干扰,所述辅助干扰降低装置包括辅助处理单元,用于将相应于在所述干扰子载波上所接收信息的软比特替换为中性软比特,所述中性软比特的幅度等于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信道估算单元,其适配于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并且所述主检测装置包括主分析装置,其用于分析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并且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检测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
所述装置还可以包含主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组干扰信息,所述一组干扰信息分别与一组若干不同的辅助设备关联,所述装置还包括主检查装置,用于通过使用所述存储的一组干扰信息检查所述运行检测。
所述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含主管理单元,其适配于管理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的运行,并且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进一步适配于定期检查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并且如果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不再可检测,所述主管理单元适配于停止与所述不再可检测辅助设备相关的干扰降低。
所述装置可以将所述主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整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装置还可以包含主管理单元,其适配于管理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的运行,以及辅助存储装置,其用于存储所述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子载波组具有干扰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所述辅助频带的频率的标示。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包括辅助控制装置,用于发送表示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或非运行的辅助控制信息,以使得所述主管理单元适配于只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期间允许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的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若干不同的辅助设备分别适配于在若干不同的辅助频带内发射和/或接收信息,每个辅助频带比所述主频带窄并且包括在所述主频带内,并且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适配于降低由所述主设备对至少某些所述若干不同的辅助设备产生的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信道估算单元,其适配于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并且所述附加检测装置包括附加分析装置,其用于分析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并且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检测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辅助存储装置被提供用于存储一组干扰信息,所述一组干扰信息分别与一组若干不同的辅助设备关联,并且附加检查装置可以通过使用所述已存储的一组干扰信息检查所述运行检测。附加管理单元被提供用于管理所述附加干扰降低装置的运行。所述附加干扰降低装置还可以适配于定期检查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情况,并且如果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不再可检测,则所述附加管理单元适配于停止与所述不再可检测辅助设备相关的干扰降低。
当所述主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整合在单个无线通讯装置中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包括附加管理单元,适配于管理所述附加干扰降低装置的运行,以及辅助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子载波组具有干扰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所述辅助频带的频率的标示。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包括辅助控制装置,用于发送表示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或非运行的辅助控制信息,以使得所述附加管理单元适配于只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期间允许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的运行。
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和附加干扰降低装置均可以分别适配于对同一台辅助设备或对不同的辅助设备执行它们各自的干扰降低。主检测装置和附加检测装置两者可以相同,主控制单元和附加控制单元两者也可以相同。
附图说明
通过研究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说明,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性,但这些实施例和附图不是用来限制,在附图中: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讯装置的内部协议结构,
-图2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
-图3更加详尽地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讯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4至7图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流程图,
-图8更加详尽地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的另一部分,
-图9图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流程图,
-图10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讯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1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1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以及
-图13和14图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相关的其他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公开了一个无线通讯装置WAP的例子,所述装置属于非协调通讯系统,比如WLAN(无线局域网)或者WPAN(无线个人区域网)。
该无线装置WAP例如属于基于OFDM的超宽带通讯系统。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例子,并且可以更普遍地应用于载波无须正交的通用多载波(GMC)系统。
WPAN MAC协议具有的分布特征是没有中央协调终端或者基站来分配介质存取。但是,和移动无线电终端相比,WPAN收发器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以分配传输缝隙和格式。通讯资源的分配是一个分布的过程。超帧中的特定时隙的分配可以从一个超帧到下一个进行修改。控制实体是通讯终端的WPAN-MAC层。分配基于所请求的数据速率和所传输的服务类型。此外,在分配过程中考虑了可用资源。MAC层要求基于这些约束预留特定的时隙或者多个时隙。这些约束可以被分解为本地约束,如发送或者接收的数据速率,以及网络宽带约束,如已有的缝隙预留。
分布式WPAN-MAC的一个例子是MBOA MAC。
所提出的MBOA MAC标准草案基于UWB技术,并且计划用于3.1GHz到10.7GHz之间的频带。采用该标准的第一个实施方案工作于3.1GHz和5.0GHz之间的频率范围。
无线装置WAP包括主设备MDVC,其包括基于OFDM的连接于UWB应用模块MBLC和空中信道之间的UWB通讯接口MCINT。
该通讯接口MCINT包括UWB MAC层,该UWB MAC层由时钟信号MCLK定时,并且连接于PHY层和UWB应用模块MBLC。
想要更加详细地知道通讯接口MCINT的MAC层和PHY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查阅2005年1月1.0版的MBOA PHY层技术说明书,以及2004年10月0v7版的MBOA MAC层技术说明书。
MAC层具体管理UWB数据流的发射/接收,并且通过软件整合在控制处理器中。
从图2中可以看出,用于主设备MDVC工作(传输和/或接受)的主频带处于3.1GHz和4.9GHz之间。此外,主频带被分为三个子带SB1、SB2和SB3,被称为跳变子带,它们互相间隔。更确切地说,在主频带的下限(3.1GHz)和第一个子带SB1的开头之间存在一个100MHz的保护间隔,第三个子带SB3的末端和主频带的上限(4.9GHz)之间也是如此。
此外,两个相邻的子带被50MHz的保护间隔分隔开来。
在传输过程中子带的分配是根据预定的跳跃顺序进行的。
在图2的上部,窄带设备(辅助设备)XDVC假定工作于包含在第二个子带内的辅助频带。该辅助频带的宽度为20MHz。
与基于如MBOA标准的技术的UWB设备相比,该XDVC设备可以认为是窄带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基于UWB主设备MDVC的传输链的控制,窄带设备所使用的频率不用于UWB信号的传输,下面将作更加详尽的描述。不使用在跳跃子带2中的相应子载波,即,所述相应子载波被陷波,以使得由主UWB设备MDVC对辅助设备XDVC产生的干扰即使不能消除,也会被大大降低。
因为窄带设备仅使用UWB频谱的非常小的一部分用于传输,可以在不严重影响UWB设备MDVC的通讯性能的情况下进行子载波陷波。
为了降低使用该陷波处理而产生的这些干扰,无线通讯装置WAP的主设备MDVC包括与主设备的传输链TXCH协同工作的主干扰降低装置MIFRM(图3)。
在惯用的方式中,传输链TXCH包括外部传输块OUTX,其包括编码器CC,比如卷积编码器,其从源编码装置接收数据并且向删余装置PM发送比特流,所述删余装置PM发送已删余的比特流。
传输链TXCH的另一个惯用装置是交叉装置ILM,其后跟有映射装置MPM,所述映射装置MPM根据调制映射方案将比特映射为码元,所述调制映射方案取决于所使用的调制的类型,比如BPSK调制或者更一般的QAM调制。然后,码元被发送到OFDM调制器OFM,在此处进行IFFT处理,目的是将每个码元和子载波关联起来并形成OFDM码元。每个子载波根据对应的码元的值进行调制。
OFDM码元在经天线ANT传输到空中之前,在惯用的射频级RF进行处理。
映射装置MPM以及OFDM调制器OFM属于传输级的内部传输块INTX。
图3所描述的主干扰降低装置MIFRM的工作原理将参考该图3予以描述,还参考图4以及图5-7描述了主干扰降低模式MIRM。
传统的信道估算单元CHST发送处于频域中的信道状态信息。例如,该信道状态信息是信道的脉冲响应,并且比如包含某些频率处的能量峰值。主检测装置DTM包括主分析装置AM,用于分析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并且检测辅助设备XDVC的运行(图4的步骤40)。
尽管不是强制的,由信道状态信息的分析步骤51(图5)所检测的WIMAX的最终运行状态最好由与主存储装置MM连接的主检查装置MCKM检查(图5的步骤52)。
这些主存储装置MM包含一组已存储干扰信息,具体说是和辅助设备XDVC相关的干扰信息。
实际上,在主设备的相应主传输带中,只有有限数量的可能设备可被假定为受损设备。这些辅助设备被很好地定义,并因此所使用的带宽和潜在载波频率是众所周知的。这些信息存储于主存储装置中。
通过使用该后验知识,可以预定义并且容易地建立陷波组。
连接于主检测装置的主控单元MCU能够例如通过分析信道状态信息而确定一组干扰子载波。并且,这些干扰子载波可以根据检查运行的结果予以验证,所述检查运行由主检查装置MCKM根据主存储装置MM的内容执行。
更确切地举例来说,如果由主控制单元MCU通过使用主检测装置ADTM所给出的信息而确定的干扰子载波组与预存的干扰频率相对应,那么,由主检测装置给出的信息就极有可能实际上对应于被很好定义的辅助设备,而不是对应于例如空中信道中的噪音。
于是,主控制单元MCU将确定已删余比特流的比特,所述删余比特流相应于由所述子载波组的所述干扰子载波所携带的信息。
事实上,对于给定的传输方式,子载波和交叉结构上的码元映射是标准固定值参数。因此,它可以存为固定值而不必重新计算。换言之,在已删余比特流的比特与OFDM码元中的子载波之间存在一对一映射(一对一对应)。
因此,相应于被陷波的干扰子载波的已确定比特在主处理单元MPU中被处理,所述主处理单元MPU连接到主控制单元MCU并且还连接在主删余装置PM和交叉装置ILM之间。
更确切地说,处理步骤43(在确定步骤42之后执行)包括将具有第一逻辑值(例如值1)的控制比特cbt关联到每个已确定比特,并且将具有第二逻辑值(例如值0)控制比特cbt关联到每个其它的比特(图7的步骤70以及71)。
交叉之后,比特根据所选择的调制被映射为码元。与具有第二逻辑值的控制比特相关联的比特根据调制映射方案被映射为它们相应的码元(图7的步骤73)。
在确定步骤42期间所确定的比特被映射为参考码元(图4的步骤44和图7的步骤73),所述比特与具有第一个逻辑值的控制比特相关联。
该参考码元具有等于或接近于零的幅度。
OFDM调制之后,每个子载波根据相应码元的值进行调制。因而,如果参考码元具有等于或接近于零的幅度,那么没有或几乎没有信息由该子载波传输。换言之,与该子载波相关联的能量将为零或几乎为零。于是,该子载波实际上被陷波,并且在主设备和辅助设备之间没有干扰发生。
可以选择一组可能的参考码元,例如四个参考码元,而不是仅仅使用一个参考码元。相应的子载波因此能够被控制在它们的传输功率内。最小值会完全地使载波陷波,而较大的值只会减弱有关的子载波。这样做,一部分已取消信息可被传输,并且因此通讯性能可获得稍许改善。例如,参考码元的最高值可以是正常码元(相应于所选择调制的惯用码元)的最小幅度的某个百分比(例如到2%)。
具体地,为了改善主设备的运行,最好定期检查辅助设备XDVC的运行(图6的步骤61)。如果辅助设备不再可检测(步骤62),则停止主干扰降低模式(步骤63)。
在这方面,无线通讯装置WAP还包括主管理单元MMU,适配于管理主干扰降低装置MIFRM的运行并最终停止它们的运行。
主干扰降低装置MIFRM可以例如在主设备的PHY层实现。主管理单元MMU也可以在PHY层实现,不过该主管理单元也可能在MAC层由软件实现。
一般而言,主干扰降低装置的主控制单元、主检查装置、检测装置和主处理单元可以由控制处理器内的软件和/或硬件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所要处理的比特流的块大小是一定的,无论是否经过处理步骤43。因此,在后面的处理单元(交叉器、映射器和OFDM调制器)中无须做重大变化。
此外,在有用数据的传输中不必进行交互以通知接收器,并且不需要改变MAC层协议。
MBOA标准只需要在物理层PHY做微小的改变。
使用本发明的该方面的设备可以与不使用本发明的该方面的设备通讯。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方法具有向后兼容性,从而可以保证顺利地引入该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方法可以容易地与其它消除技术相结合,所述消除技术例如是功率控制和自适应子载波装载。
只有干扰受损设备的UWB设备才可以工作于陷波方式。例如,在WIMAX系统中,家用设备是唯一可以看到来自于家中的UWB设备的干扰的WIMAX设备。位于基站的上行链路接收器离UWB设备太远,以至于看不到任何由所述设备所产生的干扰。因此不需要在全部UWB跳频网络(piconet)中陷波相应的子载波,而只需要在接近于潜在受损接收器的设备的地方进行陷波。所有其它设备的通讯性能完全不受影响。
如图8所描述的,无线通讯装置WAP的主设备MDVC还包含接收链RXCH,所述接收链RXCH包括接收级,用于接收由子载波所携带的信息并从所述已接收信息发送所接收的码元。接收级具体包括连接到天线ANT的射频级RF,所述天线ANT后跟有OFDM解调器DOFM(FFT处理)。
接收链还包含解映射装置DMPM,用于根据调制方案解映射所接收码元并将已删余软比特流发送给去交叉装置DILM。
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例如对数似然比LLR的软比特,具有代表相应比特的逻辑值(0或1)的估算的符号以及代表所述估算的置信度的幅度。因而,软比特理论上可以具有包含在-∞和+∞之间的值,所述软比特在若干硬比特上编码。并且,幅度越大,估算的置信度就越高。
主设备还包括辅助干扰降低装置AUXIFRM,用于降低由辅助设备对主设备产生的干扰。
如图8所描述,辅助干扰降低装置AUXIFRM包括辅助处理单元XCU,其用于将相应于在所述干扰子载波上所接收信息的软比特替换为中性软比特,所述中性软比特具有等于零的幅度。
图9更详细地描述了该工作原理,对辅助干扰降低模式XIRM的主要步骤进行了描述。
更确切地说,在接收由干扰子载波所携带的信息之后(步骤90),执行OFDM解调(步骤91)。然后,所接收码元被解映射(步骤92)并且相应软比特被替换为中性软比特(步骤93)。
于是,在反删余装置DPM中进行反删余之后,比特在解码器DCC中被解码。并且,中性软比特被认为是噪音或具有极低可靠性的信息。因而,这些数据在解码过程中得到纠正。因此,由辅助设备产生的干扰即使不会消除也被最小化。
如图10所示,无线通讯装置可以将主设备MDVC和辅助设备XDVC整合。
在这种情况下,辅助设备XDVC的MAC层能够向主管理单元提供辅助控制信息XCLI,其中所述主管理单元包含在主设备MDVC的MAC层,所述辅助控制信息XCLI表示辅助设备的运行或非运行,从而所述主管理单元适配于只在所述辅助设备的运行期间允许主干扰降低装置的运行。
此外,不再需要分析信道状态信息。事实上,干扰子载波组对辅助设备来说是熟知的并且预存在主设备的主存储装置中。
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案允许例如WIMAX或移动无线电和WPANUWB空中接口在单个移动终端中同时工作。相互间的干扰即便不会消除也会被最小化。共址WPAN设备的频域协同传输和接收不会影响整个WPAN网络。从属WPAN空中接口的协调传输和接收会导致所能达到的数据速率最大值和/或链路可靠性有所减少。这可能导致链路作用范围的减小。
还存在另一个降低在主设备和辅助设备之间产生的干扰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基于频率偏移,现在参考图11至14对此进行详细解释。
更确切地说,在图11所描述的实例中,通过移动在频率域上略低的两个较低频带而改变跳跃子带的载波频率,就可以控制干扰降低。
实际上,窄带干扰器XDVC处于第二子带SB2的末端附近。于是,通过将子带SB1向低频偏移100MHz,并且将子带SB2向低频偏移150MHz,窄带干扰器XDVC处于子带SB2和子带SB3之间。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考虑MBOA跳跃子带的保护间隔而选择频率偏移。
如图12所示,为了完成该受控频率偏移,无线通讯装置WAP的主设备MDVC包括附加干扰降低装置ADIFRM,其用于降低主设备和辅助设备之间的干扰。应当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变换实施例,频率偏移即便没有消除,也可以使得主设备MDVC对辅助设备XDVC产生的干扰以及辅助设备XDVC对主设备MDVC产生的干扰最小化。
就主干扰降低装置而言,附加干扰降低装置ADIFRM包括附加检测装置ADTM,其用于检测辅助设备执行的发射和/或接收。附加控制单元ADCU被提供用于确定干扰子载波组,并且用于以选定的频率偏移使至少一部分所述主频带发生偏移,所述主频带包括所述子载波组。
并且该频率偏移例如是通过控制混合器的变换频率获得的,所述混合器包含在射频级RF中。
由附加干扰降低装置实现的附加干扰降低模式AD1RM在图13和14中示出。更确切地说,在检测WIMAX设备的运行(步骤130)之后,干扰子载波被确定(步骤131)并且频带被偏移(步骤132),例如是子带偏移140(图14)。
当然,有必要向UWB网络中与所述主设备有通讯联系的所有设备标明该频率偏移。这例如可以通过向这些设备发送控制信息实现。该控制信息例如可以由主设备的MAC层通过控制信道发送。
此外,就主干扰降低装置而言,附加干扰降低装置ADIFRM还包含附加分析装置ADAM,其用于分析由信道估算器所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附加检查装置ADCKM,其用于通过使用预存在辅助存储装置ADMM中的有关干扰源的信息,检查辅助设备的运行的最终检测。
此外,辅助存储管理单位ADMU管理附加干扰降低装置ADIFRM的运行,并且特别地当辅助设备不再可检测时停止其运行。
在一个最优实施例中,主检测装置和附加检测装置两者可以相同,主控制单元和附加控制单元以及主管理单元和附加管理单元,两者分别也可以相同。
子带偏移不会减少空中可用资源。不需要降低数据速率。因而不会发生通讯性能损失。
当然,主干扰降低模式(陷波模式)和附加干扰降低模式(偏移模式)可以针对同一台辅助设备执行。特别在当窄带干扰源距子带的末端足够远时的情况下,单靠频率偏移不足以消除所有的干扰子载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主干扰降低模式使剩余的子载波发生陷波。
尽管本发明所描述的辅助设备是WIMAX设备,该辅助设备可属于由移动无线电标准所定义的移动无线电系统,比如GSM、UMTS、CDMA、EDGE或者未来的正在开发中的超IMT-2000系统。辅助设备可以为固定卫星服务(FSS)设备或者通用固定无线电存取设备(FWA)。
对于和UWB主设备配合的UMTS移动无线电设备,发送UMTS设备的运行指示的辅助控制设备可以和众所周知的UMTS设备的实体L2和L3整合或者连接起来(一般说来,这对于配置是有效的。UWB设备可以和WIMAX终端、卫星终端或者其它移动无线电终端相配合)。

Claims (50)

1.一种用于降低主设备(MDVC)和至少一个辅助设备(XDVC)之间干扰的方法,所述主设备(MDVC)适配于在具有属于主频带的频率的子载波上传输信息,所述主频带被分解为若干个不同的相互间隔的子带,所述信息根据调制映射方案通过已删余比特流的映射所获得的码元发出,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XDVC)适配于在辅助频带内发射和/或接收信息,所述辅助频带窄于一个所述子带并且包括在所述一个子带内,所述方法包括主干扰降低模式(MIRM),用于降低由所述主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产生的干扰,所述主干扰降低模式(MIRM)在所述主设备内部执行并且包括:
检测(40)由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执行的发射和/或接收,
从所述检测步骤确定(41)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子载波组,所述子载波具有干扰所述辅助频带的频率,
确定(42)与由所述子载波组的所述干扰子载波携带的信息相应的所述删余流的比特,
处理(43)所述已确定比特以使得所述被处理的比特映射为参考码元,所述参考码元具有等于或接近于零的幅度,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附加干扰降低模式(ADIRM),所述附加干扰降低模式用于降低所述主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之间的干扰,所述附加干扰降低模式在所述主设备内执行,并且包括:
检测(130)由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执行的发射和/或接收,
根据所述检测步骤确定(131)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子载波组,所述子载波具有干扰所述辅助频带的频率,并且
以选定的频率偏移使得包括所述子载波组的所述主频带的至少一个子带发生偏移(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考码元在一组分别具有不同幅度的若干参考码元内选择,每个幅度等于或接近于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已确定比特的所述处理步骤(43)包括将控制指示关联(70)到每个已确定比特,并且其中与所述控制指示相关联的比特映射为所述参考码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步骤包括将控制比特(cbt)关联(70,71)到所述删余流的每一个比特,所述控制比特(cbt)具有相应于所述控制指示的第一逻辑值,或第二逻辑值,根据所述调制映射方案将与具有所述第二逻辑值的控制比特相关联的比特映射(73)为它们相应的码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设备也适配于接收由所述子载波携带的信息并且执行接收处理,所述接收处理包括从已接收信息中确定已接收码元,并且解映射所述已接收码元以提供软比特的删余流,每个软比特具有代表相应比特的逻辑值的估算的符号和表示所述估算的置信度的量度,
所述方法还包括辅助干扰降低模式(XIRM),用于降低由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对所述主设备产生的干扰,所述辅助干扰降低模式在所述主设备内完成,并包括使用中性软比特替换(93)相应于在所述干扰子载波上所接收的信息的软比特,所述中性软比特具有等于零的幅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主干扰降低模式的所述检测步骤(40)包括分析(51)信道状态信息,并且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检测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步骤(40)还包括通过使用一组已存储干扰信息检查(52)所述运行检测,所述已存储干扰信息分别与一组若干不同的辅助设备相关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干扰降低模式包括定期检查(61)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并且如果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不再可检测,则停止(63)与所述不再可检测辅助设备相关的所述干扰降低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设备(MDVC)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XDVC)一起整合在单个无线通讯装置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所述子载波组具有干扰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所述辅助频带的频率的标示存储于所述装置内,并且主干扰降低模式的所述检测步骤包括从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接收表示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运行或非运行的辅助控制信息(XCLT),以使得只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期间执行所述主干扰降低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若干不同的辅助设备分别适配于发射和/或接收处于若干不同辅助频带内的信息,每个辅助频带比所述主频带窄并且包括在所述主频带内,并且其中,对至少某些所述若干不同的辅助设备执行所述主干扰降低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频率偏移至少等于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所述辅助频带的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附加干扰降低模式的所述检测步骤包括分析信道状态信息,并且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检测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步骤还包括通过使用一组已存储干扰信息检查所述运行检测,所述已存储干扰信息分别与一组若干不同的辅助设备相关联。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附加干扰降低模式包括定期检查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并且如果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不再可检测,则停止与所述不再可检测辅助设备相关的所述干扰降低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所述子载波组具有干扰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所述辅助频带的频率的标示存储于所述装置内,并且附加干扰降低模式的所述检测步骤包括从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接收表示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或非运行的附加控制信息,以使得只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期间执行所述附加干扰降低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同一台辅助设备执行主干扰降低模式和附加干扰降低模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不同的辅助设备分别执行主干扰降低模式和附加干扰降低模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主设备属于多载波超宽带通讯系统。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主设备属于OFDM超宽带通讯系统。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属于固定无线存取系统或者属于以移动无线电标准定义的移动无线电系统。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固定无线存取系统为WIMAX系统。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无线电系统为GSM、UMTS、CDMA、EDGE。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属于固定卫星服务系统。
25.一种无线通讯装置,包括具有主传输链(TXCH)的主设备,所述主传输链(TXCH)包括:
删余装置(PM),其用于发送删余比特流;
映射装置(MPM),其用于根据调制方案从所述已删余比特流发送码元;
传输级(INTX,RF),其用于在具有属于主频带的频率的子载波上传输从所述码元发出的信息,所述主频带被分解为若干个不同的相互间隔的子带,
所述主设备还具有主干扰降低装置(MIFRM),其用于降低由所述主设备对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产生的干扰,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适配于发射和/或接收处于辅助频带内的信息,所述辅助频带比一个所述子带窄并包括在所述一个子带内,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MIFRM)包括:
主检测装置(DTM),其用于检测由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执行的发射和/或接收,
主控制单元(MCU),其连接于所述主检测装置,用于确定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子载波组,所述子载波具有干扰所述辅助频带的频率,并且用于确定所述删余流的比特,所述删余流相应于由所述子载波组的所述干扰子载波携带的信息,以及
主处理单元(MPU),其用于处理所述已确定比特以使得所述映射装置适配于将所述已处理比特映射为参考码元,所述参考码元具有等于或接近于零的幅度,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附加干扰降低装置(ADIFRM),其用于降低所述主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之间的干扰,所述附加干扰降低装置包括:
附加检测装置(ADTM),其用于检测由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执行的发射和/或接收,
连接到所述附加检测装置的附加控制单元(ADCU),其用于确定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子载波组,所述子载波具有干扰所述辅助频带的频率,并且用于以选定的频率偏移使得包括所述子载波组的所述主频带的至少一个子带发生偏移。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映射装置适配于将所处理的比特映射为所述参考码元,所述参考码元属于一组具有不同幅度的若干参考码元,每个幅度等于或接近于零。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主处理单元(MPU)适配于将控制指示关联到每个已确定比特,并且其中所述映射装置(MPM)适配于将与所述控制指示相关联的比特映射为所述参考码元。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主处理单元(MPU)适配于将控制比特(cbt)关联到所述删余流的每一个比特,所述控制比特(cbt)具有相应于所述控制指示的第一逻辑值,或第二逻辑值,并且其中映射装置(MPM)适配于根据所述调制方案将与具有所述第二逻辑值的控制比特相关联的比特映射为它们相应的码元。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主设备(MDVC)还包含:
接收链(RXCH),所述接收链(RXCH)包括:接收级(RF,DOFM),其用于接收由所述子载波携带的信息并且从所述接收的信息发送所接收的码元;解映射装置(DMPM),其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案解映射所接收码元并提供软比特的删余流,每个软比特具有表示相应比特的逻辑值的估算的符号和表示所述估算的置信度的幅度,
所述主设备还包括辅助干扰降低装置(AUXIFRM),其用于降低由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对所述主设备产生的干扰,所述辅助干扰降低装置包括辅助处理单元(XCU),其用于使用中性软比特替换相应于在所述干扰子载波上所接收的信息的软比特,所述中性软比特具有等于零的幅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适配于提供信道状态信息的信道估算单元(CHST),其中,所述主检测装置(DTM)包括主分析装置(AM),其用于分析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并且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检测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主存储装置(MM),其用于存储一组干扰信息,所述一组干扰信息分别与一组若干不同的辅助设备关联,以及
主检查装置(MCKM),其用于通过使用所述已存储的一组干扰信息检查所述运行检测。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主管理单元(MMU),其适配于管理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的运行,其中,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进一步适配于定期检查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并且如果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不再可检测,所述主管理单元(MMU)适配于停止与所述不再可检测辅助设备的干扰降低。
3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将所述主设备(MDVC)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XDVC)整合在一起。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主管理单元(MMU),其适配于管理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的运行,以及
辅助存储装置,其用于存储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所述子载波组具有干扰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所述辅助频带的频率的指示,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包括附加控制装置(MAC),其用于提供表示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或非运行的辅助控制信息,以使得所述主管理单元适配于只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期间允许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的运行。
35.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若干不同的辅助设备分别适配于发射和/或传输处于若干不同辅助频带内的信息,每个辅助频带比所述主频带窄并且包括在所述主频带内,并且其中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适配于降低由所述主设备对至少某些所述若干不同辅助设备产生的干扰。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频率偏移至少等于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所述辅助频带的宽度。
3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适配于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信道估算单元(CHST),其中,所述附加检测装置(ADTM)包括附加分析装置(ADAM),其用于分析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并且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检测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附加存储装置(ADMM),其用于存储一组干扰信息,所述一组干扰信息分别与一组若干不同的辅助设备关联,以及
附加检查装置(ADCKM),其用于通过使用所述已存储的一组干扰信息检查所述运行检测。
3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附加管理单元(ADMU),其适配于管理所述附加干扰降低装置的运行,其中,所述附加干扰降低装置进一步适配于定期检查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并且如果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不再可检测,所述附加管理单元适配于停止与所述不再可检测辅助设备的干扰降低。
40.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包括:
附加管理单元(ADMU),其适配于管理所述附加干扰降低装置的运行,以及
辅助存储装置,其用于存储具有至少一个子载波的所述子载波组具有干扰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所述辅助频带的频率的指示,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包括附加控制装置(MAC),其用于发送表示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或非运行的辅助控制信息,以使得所述附加管理单元(ADMU)适配于只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的运行期间允许所述附加干扰降低装置的运行。
4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和附加干扰降低装置均适配于对同一台辅助设备执行它们各自的干扰降低。
4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主干扰降低装置和附加干扰降低装置适配于对不同的辅助设备执行它们各自的干扰降低。
4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主检测装置和附加检测装置两者相同,主控制单元和附加控制单元两者相同。
44.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主设备(MDVC)属于多载波超宽带通讯系统。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中,主设备属于OFDM超宽带通讯系统。
46.根据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装置,其中,主设备的物理层(PHY)和每个干扰降低装置整合在一起。
4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XDVC)属于固定无线存取系统或者属于以移动无线电标准定义的移动无线电系统。
4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无线存取系统为WIMAX系统。
4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无线电系统为GSM、UMTS、CDMA、EDGE。
5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设备(XDVC)属于固定卫星服务系统。
CN2006800233518A 2005-06-30 2006-06-26 降低宽带设备和窄带干扰源之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208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5014159A EP1739908A1 (en) 2005-06-30 2005-06-3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interferences between a wide band device and a narrow band interferer
EP05014159.7 2005-06-30
PCT/EP2006/006127 WO2007003297A1 (en) 2005-06-30 2006-06-2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interferences between a wide band device and a narrow band interfer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8924A CN101208924A (zh) 2008-06-25
CN101208924B true CN101208924B (zh) 2011-11-23

Family

ID=35385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33518A Active CN101208924B (zh) 2005-06-30 2006-06-26 降低宽带设备和窄带干扰源之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38495B2 (zh)
EP (2) EP1739908A1 (zh)
CN (1) CN101208924B (zh)
DE (1) DE602006019426D1 (zh)
WO (1) WO20070032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39908A1 (en) * 2005-06-30 2007-01-03 STMicro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interferences between a wide band device and a narrow band interferer
CN101594166B (zh) * 2008-05-31 2012-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短距离无线网络中消除信号中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EP2338261A2 (en) * 2008-09-15 2011-06-2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a wideband signal with narrowband interference
US9319889B2 (en) 2008-09-15 2016-04-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a wideband signal with narrowband interference
FR2954658B1 (fr) 2009-12-16 2012-09-28 Eads Defence & Security Sys Procede de gestion du fonctionnement d'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large bande et d'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bande etroite deployes dans une meme bande de frequence
CN102412865B (zh) * 2011-08-24 2016-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扩频通信系统中窄带干扰抑制方法、装置和接收机
CN102300318B (zh) * 2011-09-29 2015-05-20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理层干扰信息的多信道分配优化方法
TWI465050B (zh) * 2012-12-19 2014-12-11 Ind Tech Res Inst 載波聚合接收裝置與發射裝置及收發裝置
EP2989839A4 (en) * 2013-04-22 2016-10-05 Empire Technology Dev Llc RESOLUTION OF SPECTRAL ALLOCATION CONFLICTS IN MOBILE NETWORKS
US9787333B2 (en) * 2013-09-13 2017-10-10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Subcarrier power reallocation
CN106413138B (zh) * 2016-09-30 2019-07-19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映射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838870B2 (en) * 2018-08-30 2023-12-0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CN109996290A (zh) * 2019-04-15 2019-07-09 深圳森格瑞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高带宽wlan的设备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8632A (en) * 1990-03-30 1996-01-30 National Transcommunications Limite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a hostile interference environment
WO2005006698A1 (en) * 2003-06-27 2005-01-20 Intel Corporation Subcarrier punctur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9606A (en) * 1988-06-06 1989-11-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DTV recording apparatus
US5287180A (en) * 1991-02-04 1994-02-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odulator/demodulater for compatible 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system
US5758275A (en) * 1995-09-29 1998-05-2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adaptation for a notch filter
US6510147B1 (en) * 1997-07-15 2003-01-21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rthogonally overlaying variable chip rate spread spectrum signals
US6084919A (en) * 1998-01-30 2000-07-04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unit having spectral adaptability
US5955992A (en) * 1998-02-12 1999-09-21 Shattil; Steve J. Frequency-shifted feedback cavity used as a phased array antenna controller and carrier interference multiple access spread-spectrum transmitter
US6490314B1 (en) * 1998-09-23 2002-12-03 Ericsson Inc. Method for overlay of narrowband and wide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574266B1 (en) * 1999-06-25 2003-06-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ase-station-assisted terminal-to-terminal connection setup
US20020085641A1 (en) * 2000-12-29 2002-07-04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averag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20155811A1 (en) * 2001-04-18 2002-10-24 Jerry Prismanta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ng RF transmissions to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certain interferences
KR100377928B1 (ko) * 2001-05-11 2003-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단말기에 장착된 근거리 무선 통신장치에서의신호간섭 제거방법 및 장치
US7342973B2 (en) * 2001-09-26 2008-03-11 General Atomic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ng multi-band ultra-wideband signaling to interference sources
US6570527B1 (en) * 2001-09-28 2003-05-27 Arraycomm, Inc. Calibration of differential frequency-dependent characteristics of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788948B2 (en) * 2001-09-28 2004-09-07 Arraycomm, Inc. Frequency dependent calibration of a wideband radio system using narrowband channels
AU2003294204A1 (en) * 2002-02-20 2004-05-04 General Atomic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fer using 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frequency scheme with additional modulation
US6760362B2 (en) * 2002-03-15 2004-07-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pilot filter bandwidth estimation
US7450604B2 (en) * 2002-04-20 2008-11-11 Conexant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circuit connections over local area networks with frequency selective impairments
US7171161B2 (en) * 2002-07-30 2007-01-30 Cogni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assifying signals using timing templates, power templates and other techniques
US6952594B2 (en) * 2002-11-22 2005-10-04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Dual-mode RF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554965B2 (en) * 2003-05-21 2009-06-30 Broadcom Corporation UWB (Ultra Wide Band) waveform design to minimize narrowband interference
US7245879B2 (en) * 2003-08-08 2007-07-17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to perform intelligent transmit power control with subcarrier puncturing
US7440510B2 (en) * 2003-09-15 2008-10-21 Intel Corporation Multicarrier transmitter, multicarrier receiver,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multiple spatial signal streams
US7305056B2 (en) * 2003-11-18 2007-12-04 Ibiquity Digital Corporation Coherent tracking for FM in-band on-channel receivers
JP2005260860A (ja) * 2004-03-15 2005-09-22 Motorola Inc 狭帯域干渉抑制装置
US20060014506A1 (en) * 2004-07-19 2006-01-19 Haartsen Jacobus C Dynamic carrier selection and link adaptation in fading environments
US7769115B2 (en) * 2004-10-01 2010-08-03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Noncoherent ultra-wideband (UWB) demodulation
EP1739908A1 (en) * 2005-06-30 2007-01-03 STMicro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interferences between a wide band device and a narrow band interferer
KR20080074866A (ko) * 2005-11-07 2008-08-13 톰슨 라이센싱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동적 주파수 선택을 위한 장치 및방법
US7944995B2 (en) * 2005-11-14 2011-05-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Variable bandwidth receiver
GB2440776B (en) * 2006-08-11 2008-07-16 Toshiba Res Europ Ltd Dynamic optimisation of block transmissions for interference avoidance
EP2015462A1 (en) * 2007-06-04 2009-01-14 STMicroelectronics N.V. Beamforming in UWB with dynamic frequency assignment in a distributed network
GB2453148B (en) * 2007-09-27 2009-08-19 Toshiba Res Europ Ltd Interference avoidance
KR100931299B1 (ko) * 2007-12-10 2009-12-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의 통신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8632A (en) * 1990-03-30 1996-01-30 National Transcommunications Limite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a hostile interference environment
WO2005006698A1 (en) * 2003-06-27 2005-01-20 Intel Corporation Subcarrier punctur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eydari, P..A study of low-power ultra wideband radio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s.《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2005 IEEE》.2005,第2卷758-76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38495B2 (en) 2012-08-07
CN101208924A (zh) 2008-06-25
WO2007003297A1 (en) 2007-01-11
DE602006019426D1 (de) 2011-02-17
US20080205491A1 (en) 2008-08-28
EP1897312A1 (en) 2008-03-12
EP1739908A1 (en) 2007-01-03
EP1897312B1 (en) 201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8924B (zh) 降低宽带设备和窄带干扰源之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89848B (zh) 降低宽带设备和干扰所述宽带设备的窄带设备之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US8774728B2 (en)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operation of a wireless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s with a potential victim device
KR101110418B1 (ko) 다중-대역 ofdm 시스템에 있어서 데이터 톤들의 가드톤들상으로의 맵핑
US869961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7652979B2 (en) Cognitive ultrawideban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N101238696B (zh) 具有增强频率编码的多载波调制
US7054296B1 (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including techniques of universal frequency translation
US2005018031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igh data rate multi-channel WLAN architecture
JP2007258904A (ja) 無線通信装置
US20150146809A1 (en) Nc-ofdm for a cognitive radio
CN101594333A (zh) Mb-ofdm系统的daa工作模式下阻断模拟信号传输带的方法和装置
Zhang et al. Polyphase filter bank based multi‐band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Bora et al. Digi-FH-OFDM: An all-digital wideband frequency-hopped OFDM system
KR20090093353A (ko) 초광대역 신호의 간섭 회피 방법 및 초광대역 단말기
KR100892859B1 (ko) 초광대역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논블라인드 방식에 의한 희생원검출방법
Tomioka et al. A Proposal of High-Flexibility Short-Range Cognitive Radio System
Heskamp et al. A Proof-of-concept demonstrator for Cognitive Radi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8

Address after: Geneva, Switzerland

Patentee after: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Address before: Holland, Bahrain

Patentee before: STMICROELECTRONICS N.V.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