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6345A - 具有互补同色光源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互补同色光源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6345A
CN101206345A CNA2007101953442A CN200710195344A CN101206345A CN 101206345 A CN101206345 A CN 101206345A CN A2007101953442 A CNA2007101953442 A CN A2007101953442A CN 200710195344 A CN200710195344 A CN 200710195344A CN 101206345 A CN101206345 A CN 1012063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lourity
light source
backlight module
territ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53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2787C (zh
Inventor
张亚衔
林裕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B20071019534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62787C/zh
Publication of CN101206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6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27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278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使用色度互补同色光源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模块包含光学膜片组及多个光源组。每一光源组具有至少一第一光源以及至少一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产生第一色度光,而第二光源则产生第二色度光。第一色度光与第二色度光于光源组与光学膜片组间的空间混合后射入光学膜片组的入光面。第一色度光与第二色度光分别具有一色度光谱,且两者的色度光谱同属于第一色光域。在此第一色光域中,第一色度光的光谱分布位于较偏向于第二色光域的位置,而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则位于较偏向第三色光域的位置。

Description

具有互补同色光源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使用色度互补同色光源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及使用显示面板的面板显示装置已渐渐成为各类显示装置的主流。例如各式面板显示屏、家用的平面电视、个人计算机及膝上型计算机的平板型监视器、行动电话及数字相机的显示屏等,均为大量使用显示面板的产品。特别是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的市场需求大幅成长,为配合液晶显示装置在功能上及外观上的要求,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背光模块设计也日趋多元化。
以直下式的背光模块为例,发光二极管元件已被大量使用作为提供光线的来源。如图1a所示,背光模块的底板10上设置有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30作为背光光源。发光二极管元件30均匀分布于底板10上,并朝远离底板10的方向发光。一般而言,背光模块较常使用白光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光源。然而受到荧光粉涂布工艺控制能力的限制,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成品容易发生度或颜色不均匀的现象。如图1b所示,同一工艺制造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于色度空间所形成的光谱分布通常以带状的方式呈现,其一端较接近于黄光范围,而另一端则较接近于蓝光范围。为达到色度均匀的要求,一般会选择使用具有同一色度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例如选择光谱落入范围50的白光发光二极管。若使用此一方式,则同一批的产品中光谱分布在范围50外部分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则无法使用,造成成本提高。
为解决此一问题,也有部分设计使用特别的导光板或封装体,以解决各个发光二极管颜色不均的问题。然而此一方式往往会降低光源的发光效率、影响亮度,且同时使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可降低整体的成本。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使可使用的光源色度范围增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包含光学膜片组及多个光源组。光学膜片组上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且光源组的设置位置对应于光学膜片组的入光面。每一光源组具有至少一第一光源以及至少一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产生第一色度光,而第二光源则产生第二色度光。第一色度光与第二色度光于光源组与光学膜片组间的空间混合以形成调合的光线,此调合的光线于混合后射入光学膜片组的入光面。
第一色度光与第二色度光分别具有一色度光谱,且两者的色度光谱同属于第一色光域。在此第一色光域中,第一色度光的光谱分布位于较偏向于第二色光域的位置,而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则位于较偏向第三色光域的位置。第一色度光与第二色度光均为属于第一色光域的同色光,但分别具有不同的色度,因此在同一色光域中具有不同的光谱分布位置,且第一色度光的光谱于第一色光域中的分布位置较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位置靠近于第二色光域。
而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形成多个光源组,每一光源组包含至少一第一光源及至少一第二光源;以及设置多个光源组对应于光学膜片组的入光面,使第一色度光与第二色度光混合并入射于光学膜片组的入光面。此外,制造方法还可包含:于单一工艺制造多个白光发光二极管元件;挑选部分白光发光二极管元件为第一光源;以及挑选部分白光发光二极管元件为第二光源。
采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可降低整体的成本,并能够使可使用的光源色度范围增加。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传统使用发光二极管的直下式背光光源;
图1b为传统背光模块中使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色度光谱;
图2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于色度空间中实施例的光谱分布范围;
图4为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于色度空间中光谱分布范围的另一实施例;
图5为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侧视图;
图6a为光源组的排列实施例示意图;
图6b为光源组排列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光源组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使用封装体的光源组实施例示意图;
图9及图10为背光模块制造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光学膜片组
110:入光面
130:出光面
300:光源组
310:第一光源
320:第二光源
330:目标色度光源
350:封装体
410:第一色度光光谱分布
420:第二色度光光谱分布
430:目标光谱
50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以较佳实施例而言,此背光模块供液晶显示装置使用。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此背光模块也可供计算机键盘、行动电话按键、广告牌及其它需要平面光源的装置使用。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一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也可包含单色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液晶显示装置泛指使用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包含家用的液晶电视、个人计算机及膝上型计算机的液晶监视器、行动电话及数字相机的液晶显示屏等。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包含光学膜片组100及多个光源组300。光学膜片组100包含一或多片的片状或板状的光学元件,例如导光板、偏光片或增亮片等。光学膜片组100上具有入光面110及出光面130。以直下式入光的背光模块而言,如图2所示,入光面110与出光面130分别位于光学膜片组100相对的顶面及底面。然而,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例如侧光式的背光模块中,入光面110则有可能形成于光学膜片组100的侧边,再将光线均匀导引至形成于顶面的出光面130上。
光源组300的设置位置对应于光学膜片组100的入光面110。例如在图2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实施例中,光源组300即设置于光学膜片组100的下方,以对应位于光学膜片组100底面的入光面110。然而在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光源组300则可设置于光学膜片组100的侧边。在此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含底板500。底板500设置平行于光学膜片组100,并位于光学膜片组100下方。光源组300设置于底板500上,并朝向光学膜片组100发光,以形成直下式背光模块。
每一光源组300具有至少一第一光源310以及至少一第二光源320。在此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光源310与第二光源320分别为一发光二极管;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光源310与第二光源320也可为发光芯片或其它光源。第一光源310产生第一色度光,而第二光源320则产生第二色度光。第一色度光与第二色度光于光源组300与光学膜片组100间的空间混合以形成调合的光线,此调合的光线于混合后射入光学膜片组100的入光面110。
第一色度光与第二色度光分别具有一色度光谱,且两者的色度光谱同属于第一色光域。在此第一色光域中,第一色度光的光谱分布位于较偏向于第二色光域的位置,而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则位于较偏向第三色光域的位置。换言之,第一色光域、第二色光域及第三色光域分别为不同色的色光所形成的光域,其在色度空间中的涵盖范围均不相同,例如白光、黄光及蓝光分别在色度空间占有不同的分布范围。第一色度光与第二色度光均为属于第一色光域的同色光,但分别具有不同的色度,因此在同一色光域中具有不同的光谱分布位置,且第一色度光的光谱于第一色光域中的分布位置较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位置靠近于第二色光域。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第一色光域为白光光域,因此第一色度光及第二色度光均属于白光。以CIE1931色度空间而言,第一色光域所形成的白光光域较佳介于(0.23,0.21)、(0.32,0.31)、(0.23,0.31)与(0.32,0.21)所围区域内。此外范围较佳为一四边形,然而并不以四边形为限。换言之,第一色度光及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410、420均位于上述坐标所围成的范围内。在此实施例中,主要以CIE1931色度空间的坐标说明各个光域或光谱的范围;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使用其它色度空间或可对应换算单位度量表示各个光域或光谱的范围。
在此实施例中,第二色光域较佳为黄光光域,而第三色光域为蓝光光域。在CIE1931的色度空间中,黄光光域的分布位于白光光域的右上方,而蓝光光域的分布则位于白光光域的左下方。因此,第一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10较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20靠近第一色光域内的右上角。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色光域中包含一目标光谱430所涵盖的区域。第一色度光及第二色度光于混合后所形成的光线也具有一光谱,此一光谱即落入目标光谱430的涵盖范围内。如图3所示,目标光谱430较接近于第一色光域的中心位置。第一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10位于目标光谱430的右上方,且较接近于黄光光域的范围;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20位于目标光谱430的左下方,且较接近于蓝光光域的范围。此外,以CIE1931色度空间而言,目标光谱430的范围较佳在(0.225,0.205)、(0.315,0.305)、(0.225,0.305)与(0.315,0.205)所围区域内;然而在部分实施例中,更可将目标光谱的范围限制在(0.288,0.263)、(0.296,0.276)、(0.291,0.288)与(0.283,0.272)所围区域内,以求得更佳的色度均匀性。此外范围较佳为一四边形,然而并不以四边形为限。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目标光谱430与第一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10在CIE1931色度空间上的差值在(0.036,0.056)至(-0.036,-0.056)之间。在较佳实施例中,此一差值更可缩小至(0.018,0.028)至(-0.018,-0.028)之间,或进一步缩至(0.01,0.014)至(-0.01,-0.014),以求得较好的光线混合效果。此处所言的差值,较佳指目标光谱430的中心位置至第一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10的中心位置距离。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此一差值也可为目标光谱430与第一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10中相对位置相同的边界距离,例如两者的底边距离。同样地,目标光谱430与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20在CIE1931色度空间上的差值也可在(0.036,0.056)至(-0.036,-0.056)之间。在较佳实施例中,此一差值更可缩小至(0.018,0.028)至(-0.018,-0.028)之间,或进一步缩至(0.01,0.014)至(-0.01,-0.014),以求得较好的光线混合效果。
如图3所示,第一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10、目标光谱430及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20的分布范围具有连续性。换言之,第一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10、目标光谱430及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20为同一带状分布光谱中的不同区段。在较佳实施例中,当第一光源310、第二光源320及具有目标光谱430的目标色度光源为同批制造时,可能因工艺精度上的误差而使具有的光谱分布呈现此一带状光谱分布的状况。此外,当第一光源310与第二光源320均为使用相同荧光粉成份及配比的发光二极管,且两者的荧光粉浓度不同时,也可能使第一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10及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20的分布偏离目标光谱430。此时以光谱偏离的第一光源310与第二光源320组合,也可产生出具有目标光谱430的光线。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10、目标光谱430及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420也可分属于不同带状分布的光谱范围中。每一带状分布的光谱范围均由同一批制造或具有相同荧光粉的光源所量测产生;因此不同带状分布光谱可由不同批制造或具有不同荧光粉成份及配比的光源量测产生。如图4所示,目标光谱430所在的带状分布光谱范围介于第一色度光光谱范围410及第二色度光光谱范围420所在的带状分布光谱范围之间;此时第一色度光与第二色度光混合后也可生成具有目标光谱430的光线。
如图5所示,背光模块包含与光学膜片组100入光面110平行的底板500,光源组300则设置于底板500上。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光源310与第二光源320并排设置,且两者的间距较佳不少于4mm。为求较佳的光线混合效果,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光源310所发出的第一色度光于光学膜片组100入光面110上的照射范围均与第二色度光于光学膜片组100入光面110上的照射范围重迭。如图5所示,第一光源310于入光面110上的照射范围被同组的第二光源320及相邻组中的第二光源320发出的光线所覆盖。因此在射入入光面110的光线中,所有的第一色度光均得以与第二色度光进行混合。以较佳实施例而言,为使光线能适当地混合,当相邻的光源组300的间距D大于15mm时,光源组300至光学膜片组100入光面110的距离T与相邻光源组300间距D的比值需大于0.4。此一比值较佳也可限制于接近1.5。
如图6a所示,光源组300呈阵列分布于底板500上。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此一阵列也可错位成类似蜂巢状的排列,或以其它形式排列。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每一光源组300中的第一光源310及第二光源320均呈同向的左右排列,且每一第一光源310或第二光源320与相邻的光源均有相同的间距。然而在图6b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一光源组300中的第一光源310及第二光源320也可具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图6b所示,第一光源310相对于第二光源320具有一联机方向X,换言之,第一光源310与第二光源320于此联机方向X上对齐。每一光源组300的联机方向X均相对于相邻光源组300的联机方向X旋一角度,此一角度较佳为90度。此外,相邻光源组300的联机方向X可均朝同一方向旋转,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联机方向X的旋转方向可不具规则性。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除第一光源310及第二光源320外,光源组300中还包含有目标色度光源330。目标色度光源330产生的光线即为目标色度光,其光谱即落入前述的目标光谱中。目标色度光源330、第一光源310及第二光源320的光线相互混合以产生混合光线供入射于光学膜片组100,混合光线的光谱范围也落在目标光谱中。在此实施例中,目标色度光源330与第一光源310、第二光源320呈三角排列;此三角排列可为正三角排列、等腰三角排列或其它三角排列。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目标色度光源330也可与第一光源310、第二光源320平行并列,或以其它方式排列。此外,如图7所示,每一光源组300中目标色度光源330与第一光源310、第二光源320的三角排列与相邻光源组300中的三角排列相差一旋转角度。此一旋转角度较佳为90度,但也可为30度、60度或其它不同角度。
图8所示为光源组300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光源组300另包含有封装体350。第一光源310与第二光源320均为发光二极管芯片,并共同封装于封装体350内。如图8所示,封装体350较佳为一封装腔,形成第一光源310与第二光源320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分别容纳于此封装腔中。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封装体350也可直接形成为棱镜体,而将形成第一光源310与第二光源320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装于其中。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制造方法包含步骤910,形成多个光源组,每一光源组包含至少一第一光源及至少一第二光源。如前所述,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分别产生第一色度光及第二色度光,且第一色度光的光谱与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同属于第一色光域。在第一色光域内,第一色度光源产生的光线色度偏向第二色光域,第二色度光源产生的光线色度偏向第三色光域。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色光域为白光光域,第二色光域为黄光光域,而第三色光域则为蓝光光域。以CIE1931色度空间而言,第一色光域所形成的白光光域较佳介于(0.25,0.23)、(0.32,0.31)、(0.32,0.31)与(0.25,0.31)所围区域内。
在较佳实施例中,此步骤还包含于第一色光域中设定一目标光谱所涵盖的区域,并使第一色度光及第二色度光于混合后所形成光线的光谱落入目标光谱的涵盖范围内。以CIE1931色度空间而言,目标光谱的范围较佳在(0.225,0.205)、(0.315,0.305)、(0.225,0.305)与(0.315,0.205)所围区域内;然而在部分实施例中,还可将目标光谱的范围限制在(0.288,0.263)、(0.296,0.276)、(0.291,0.288)与(0.283,0.272)所围区域内,以求得更佳的色度均匀性。此外,目标光谱与第一色度光或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在CIE1931色度空间上的差值在(0.036,0.056)至(-0.036,-0.056)之间。在较佳实施例中,此一差值更可缩小至(0.018,0.028)至(-0.018,-0.028)之间,或进一步缩至(0.01,0.014)至(-0.01,-0.014),以求得较好的光线混合效果。此处所言的差值,较佳指目标光谱的中心位置至第一色度光或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范围的中心位置距离。
以较佳实施例而言,将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相邻设置于背光模块的底板上,以形成光源组。此时可于每一光源组中增设目标色度光源与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配合。目标色度光源发出光线的光谱即落入目标光谱的范围中。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光源组另包含有封装体,而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均为发光二极管芯片。因此本步骤包含将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共同封装于封装体内。
步骤930包含设置多个光源组对应于光学膜片组的入光面,使第一色度光与第二色度光混合并入射于光学膜片组的入光面。光学膜片组包含一或多片的片状或板状的光学元件,例如导光板、偏光片或增亮片等。以直下式的背光模块而言,光学膜片组的入光面即为下表面;而以侧光式的背光模块而言,入光面即为侧端面。
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更可包含步骤1010、步骤1030及步骤1050。步骤1010包含于单一工艺制造多个白光发光二极管元件。换言之,此多个白光发光二极管元件为同批生产的产品。在较佳实施例中,此多个白光发光二极管元件中所含的荧光粉具有相同的成份或配比,但浓度则可能因工艺精度差异而有所不同。
步骤1030包含挑选部分白光发光二极管元件为第一光源;步骤1050则包含挑选部分白光发光二极管元件为第二光源。由于同一工艺所生产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元件所含的荧光粉浓度会有差异,因此所发出的光线色度会于色度空间形成带状的分布。在此实施例中,于此带状分布中挑选光线色度较偏向两端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元件作为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当混合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后,即可产生色度落于带状分布较中间部分的光线。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7)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学膜片组,具有一入光面;以及
多个光源组,对应该光学膜片组的该入光面设置,其中每一该光源组包含:
至少一第一光源,产生一第一色度光;以及
至少一第二光源,产生一第二色度光,该第一色度光与该第二色度光相互混合并入射该入光面;其中该第一色度光的光谱与该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同属一第一色光域,且该第一色度光的光谱偏向一第二色光域,该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偏向一第三色光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色度光及该第二色度光分别为一白光,该第一色光域为一白光光域,且其在CIE1931色度空间中的范围在(0.23,0.21)、(0.32,0.31)、(0.32,0.21)与(0.23,0.31)所围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色光域为一黄光光域,该第三色光域为一蓝光光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二光源具有相同的一荧光粉,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二光源中的该荧光粉浓度相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色光域中具有一目标光谱,该第一色度光及该第二色度光混合后的光谱落入该目标光谱中,该第一色度光及该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与该目标光谱在CIE1931色度空间中的差值在(0.036,0.056)至(-0.036,-0.05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色度光及该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与该目标光谱在CIE1931色度空间中的差值在(0.018,0.028)至(-0.018,-0.028)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色度光及该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与该目标光谱在CIE1931色度空间中的差值在(0.01,0.014)至(-0.01,-0.01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目标光谱在CIE1931色度空间中的范围在(0.225,0.205)、(0.315,0.305)、(0.225,0.305)与(0.315,0.205)所围区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目标光谱在CIE1931色度空间中的范围在(0.288,0.263)、(0.296,0.276)、(0.291,0.288)与(0.283,0.272)所围区域内。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组包含一目标色度光源产生一目标色度光,该目标色度光落入该目标光谱中,该目标色度光、该第一色度光与该第二色度光相互混合并入射该光学膜片的该入光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组还包含一封装体,该第一光源包含一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该第二光源包含一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该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共同封装于该封装体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底板与该光学膜片组的该入光面平行;该些光源组设置于该底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当相邻该光源组的间距大于15mm时,该光源组至该光学膜片的距离与相邻该光源组间距的比值需大于0.4。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光源组呈阵列分布于该底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组中的该第一光源相对该第二光源具有一联机方向,每一光源组的该联机方向相对相邻该光源组的该联机方向旋转一角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组包含一目标色度光源产生一目标色度光,该目标色度光源、该第一光源及该第二光源呈三角排列,该目标色度光、该第一色度光与该第二色度光相互混合并入射该光学膜片的该入光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色度光源发出的该第一色度光于该光学膜片上的一照射范围为同一该光源组中的该第二色度光源及相邻该光源组中的该第二色度光源所发出的该第二色度光于该光学膜片上的一照射范围所覆盖。
18.一种背光模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形成多个光源组;每一光源组包含:
至少一第一光源,产生一第一色度光;以及
至少一第二光源,产生一第二色度光,该第一色度光的光谱与该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同属一第一色光域,该第一色度光源产生的光线色度偏向一第二色光域,该第二色度光源产生的光线色度偏向一第三色光域;以及
设置该多个光源组对应于一光学膜片组的一入光面,使该第一色度光与该第二色度光相互混合并入射该光学膜片组的该入光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于单一工艺制造多个白光发光二极管元件;以及
挑选部分该些白光发光二极管元件为该第一光源;以及
挑选部分该些白光发光二极管元件为该第二光源。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组形成步骤进一步包含设定该第一色光域为一白光光域,且其在CIE1931色度空间中的范围在(0.23,0.21)、(0.32,0.31)、(0.23,0.31)与(0.32,0.21)所围区域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组形成步骤进一步包含于该第一色光域中设定一目标光谱,使该第一色度光及该第二色度光混合后的光谱落入该目标光谱中,该第一色度光及该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与该目标光谱在CIE1931色度空间中的差值在(0.036,0.056)至(-0.036,-0.056)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组形成步骤进一步包含设定该第一色度光及该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与该目标光谱在CIE1931色度空间中的差值在(0.018,0.028)至(-0.018,-0.028)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组形成步骤进一步包含设定该第一色度光及该第二色度光的光谱分布与该目标光谱在CIE1931色度空间中的差值在(0.01,0.014)至(-0.01,-0.014)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组形成步骤进一步包含设定该目标光谱在CIE1931色度空间中的范围在(0.225,0.205)、(0.315,0.305)、(0.225,0.305)与(0.315,0.205)所围区域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组形成步骤进一步包含设定该目标光谱在CIE1931色度空间中的范围在(0.288,0.263)、(0.296,0.276)、(0.291,0.288)与(0.283,0.272)所围区域内。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组形成步骤进一步包含设置一目标色度光源产生一目标色度光,该目标色度光落入该目标光谱中。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组形成步骤进一步包含封装该第一光源及该第二光源于一封装体内。
CNB2007101953442A 2007-12-13 2007-12-13 具有互补同色光源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056278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953442A CN100562787C (zh) 2007-12-13 2007-12-13 具有互补同色光源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953442A CN100562787C (zh) 2007-12-13 2007-12-13 具有互补同色光源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6345A true CN101206345A (zh) 2008-06-25
CN100562787C CN100562787C (zh) 2009-11-25

Family

ID=39566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953442A Active CN100562787C (zh) 2007-12-13 2007-12-13 具有互补同色光源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62787C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6415A (zh) * 2010-03-08 2010-08-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装置、显示器及背光模块
CN102072439A (zh) * 2010-11-05 2011-05-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以及背光装置
CN102269390A (zh) * 2010-06-04 2011-12-07 北京吉乐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的设计方法
CN102803821A (zh) * 2009-06-15 2012-11-28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803822A (zh) * 2009-06-15 2012-11-28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8469543B2 (en) 2008-09-15 2013-06-25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with mixed-light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3143160A1 (zh) * 2012-03-30 2013-10-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及背光模块
CN105319769A (zh) * 2014-07-04 2016-02-10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597738A (zh) * 2016-12-09 2017-04-2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其显示装置
US20170139275A1 (en) * 2015-06-19 2017-05-18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backlight having the same
CN111326612A (zh) * 2018-12-17 2020-06-23 台湾爱司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混搭不同等级led芯片的布局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540734A (zh) * 2020-05-08 2020-08-14 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CN111989538A (zh) * 2018-05-24 2020-11-24 株式会社Lg化学 无损测量用于燃料电池的三层的增强氢离子交换膜的厚度的方法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69543B2 (en) 2008-09-15 2013-06-25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with mixed-light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976316B2 (en) 2009-06-15 2015-03-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2803821A (zh) * 2009-06-15 2012-11-28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803822A (zh) * 2009-06-15 2012-11-28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1806415A (zh) * 2010-03-08 2010-08-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装置、显示器及背光模块
CN102269390A (zh) * 2010-06-04 2011-12-07 北京吉乐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的设计方法
CN102269390B (zh) * 2010-06-04 2013-04-03 北京吉乐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的设计方法
CN102072439B (zh) * 2010-11-05 2012-11-2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以及背光装置
CN102072439A (zh) * 2010-11-05 2011-05-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以及背光装置
WO2012058829A1 (zh) * 2010-11-05 2012-05-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以及背光装置
WO2013143160A1 (zh) * 2012-03-30 2013-10-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及背光模块
US10261236B2 (en) 2014-07-04 2019-04-16 Japan Display Inc. Area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5319769A (zh) * 2014-07-04 2016-02-10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70139275A1 (en) * 2015-06-19 2017-05-18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backlight having the same
US10437100B2 (en) * 2015-06-19 2019-10-08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backlight having the same
CN106597738A (zh) * 2016-12-09 2017-04-2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其显示装置
CN111989538A (zh) * 2018-05-24 2020-11-24 株式会社Lg化学 无损测量用于燃料电池的三层的增强氢离子交换膜的厚度的方法
CN111326612A (zh) * 2018-12-17 2020-06-23 台湾爱司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混搭不同等级led芯片的布局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540734A (zh) * 2020-05-08 2020-08-14 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CN111540734B (zh) * 2020-05-08 2021-08-24 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62787C (zh) 2009-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2787C (zh) 具有互补同色光源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US7950814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ing complementary light sources having the same color
CN101529321B (zh) 照明系统和显示设备
CN202001954U (zh) 提升色彩饱和度与辉度及白平衡表现的显示器背光源结构
CN101405646A (zh) 用于背光的具有荧光体片的白光led
CN100587567C (zh) 一种led背光模块
CN103299441A (zh)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4141896B (zh) 光源模块
TW200837454A (en) Display device
CN100454590C (zh) 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模组及背光系统
CN101493598B (zh) 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光线色彩调变方法
WO2019062290A1 (zh) 发光装置及其发光光谱的调节方法、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91396B (zh) 液晶显示器件
CN106772761A (zh) 一种高色域侧入式led背光模组
CN104793397B (zh) 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614351A (zh) Led背光源及其驱动方法
CN105700235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431479A (zh) 背光源及背光源的制造方法
CN105372873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8000439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1363577B (zh) 使用混光光源模块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77275A (zh) 高色彩表现的显示装置
US8469543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mixed-light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982953A (zh) 一种调节显示器白平衡的方法及一种液晶显示器
CN107219683A (zh) 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和背光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