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3598B - 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光线色彩调变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光线色彩调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3598B
CN101493598B CN2009100040347A CN200910004034A CN101493598B CN 101493598 B CN101493598 B CN 101493598B CN 2009100040347 A CN2009100040347 A CN 2009100040347A CN 200910004034 A CN200910004034 A CN 200910004034A CN 101493598 B CN101493598 B CN 1014935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
layer
color
uni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40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3598A (zh
Inventor
洪春长
连水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0040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935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93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3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3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35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光线色彩调变方法。显示装置包含蓝光光源及显示面板,而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基板于朝向蓝光光源的一面上依序形成有色彩调变层、蓝色滤光层及内极化层。色彩调变层包含有多个色彩激发单元,每一色彩激发单元中包含有多个的荧光粉粒子。蓝色滤光层仅允许蓝色光线通过,非蓝色光线则会被蓝色滤光层所吸收。蓝色光线自内极化层、蓝色滤光层而进入色彩激发单元。进入色彩激发单元的蓝色光线激发荧光粉粒子以产生不同色光,其中部分不同色光朝蓝色滤光层方向行进,即为蓝色滤光层所吸收,以降低其影响色彩调变层其他部分颜色表现的可能性,并减少其对液晶层中光学行为的影响。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光线色彩调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使用的光线色彩调变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其使用的光线色彩调变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平面显示装置的生产技术也日趋成熟,例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等,均不断增加产量及更新产品线。由于平面显示装置的应用范围及领域大幅增加,因此对于平面显示装置必需有更佳的显示效果,以符合不同应用产品的需求。换言之,平面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例如亮度及可视角度范围,必需符合更严苛的标准,以符合未来的趋势。
以传统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例,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有背光模块10及液晶面板30。背光模块10中具有白光光源11,并设置于液晶面板30的下方,并产生白色光线入射至液晶面板30。液晶面板30包含有下基板31、上基板33及夹在上、下基板31、33之间的液晶层35。下基板31外侧设有第一极化层51,上基板33的外侧则设有第二极化层52。上基板33的内面另设有彩色滤光层60,由红色滤光单元61、绿色滤光单元63及蓝色滤光单元65排列而成。
当白色光线抵达液晶面板30时,即穿过第一极化层51及下基板31以进入液晶层35;再经由液晶层35扭转振动方向后抵达彩色滤光层60。红色滤光单元61、绿色滤光单元63及蓝色滤光单元65分别仅允许进入光线中特定波长的部分光线通过,而阻挡其他部分的光线,使通过的光线分别具有红色、绿色及蓝色的色彩。最后光线穿过上基板31并由第二极化层52控制向外射出光线的光量。
在此一传统设计中,由于彩色滤光层60会阻挡大部分的光线,例如红色滤光单元61仅会允许红色光线穿过而阻挡其他色光,因此能通过光线在通过彩色滤光层60后光量及亮度会大减弱。此外,在大视角的角度上观看时,亮度的表现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较佳的亮度表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较大的可视角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线色彩调变方法,可提高输出图像的亮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线色彩调变方法,可增加输出图像的可视角度。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含蓝光光源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于蓝光光源上方,以接受蓝光光源发出的蓝色光。显示面板包含显示侧基板、光源侧基板及液晶层。液晶层夹设于显示侧基板及光源侧基板之间。显示侧基板上形成有色彩调变层、蓝色滤光层及内极化层。色彩调变层位于显示侧基板朝向蓝光光源及光源侧基板的内面上,包含有多个色彩激发单元。每一色彩激发单元中包含有多个的荧光粉粒子。当蓝色光线射入色彩激发单元后,荧光粉粒子即会受激发而产生不同于蓝色的其他色光。
蓝色滤光层形成于色彩调变层朝向蓝光光源及液晶层的一面。蓝色滤光层仅允许蓝色光线通过,非蓝色光线则会被蓝色滤光层所吸收。内极化层形成于蓝色滤光层朝向蓝光光源及液晶层的一面。蓝色光线初始自液晶层的方向经内极化层射入蓝色滤光层内;穿过蓝色滤光层的蓝色光线抵达色彩调变层,进入色彩激发单元。进入色彩激发单元的蓝色光线激发荧光粉粒子以产生不同色光,例如红色光线或绿色光线。由于荧光粉粒子受激发时,所产生的光线以辐射方式射出,并无特定方向性。因此所产生的非蓝色光线中,一部分会朝显示侧基板行进,而另一部分则朝蓝色滤光层方向行进。当此部分红色光线及绿色光线抵达蓝色滤光层时,即为蓝色滤光层所吸收,以降低其影响色彩调变层其他部分颜色表现的可能性,并减少其对液晶层中光学行为的影响。
本发明的另一显示装置包含:一光源;以及一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光源上,其中该显示面板包含一光源侧基板,其上形成有一第一极化层;一液晶层,设置于该光源侧基板背向该光源的一侧;一显示侧基板,设置于该光源侧基板背向该光源的一侧,其中该液晶层位于该光源侧基板与该显示侧基板之间;一色彩调变层,形成于该显示侧基板朝向该液晶层的内面,其中该色彩调变层包含多个色彩调变单元,每一色彩调变单元包含多个光散射粒子;以及一第二极化层,形成于该色彩调变层朝向该液晶层的一面;其中,该光源输出的光线经由该第一极化层、该液晶层、该第二极化层而到达该色彩调变层,并经该色彩调变层调变色彩并由该光散射粒子改变行进方向。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显示侧基板的内面上形成色彩调变层;于色彩调变层背向显示侧基板的一面上形成蓝色滤光层;于蓝色滤光层背向色彩调变层的一面上形成内极化层;以及设置蓝光光源以产生蓝色光线。蓝色光线经由内极化层、蓝色滤光层而到达色彩调变层。部分的蓝色光线进入色彩调变层中的色彩激发单元以激发荧光粉粒子产生非蓝色光线;另有部分的蓝色光线则于穿透蓝光单元后向外射出。荧光粉粒子受激发产生的非蓝色光线中,有部分朝背向蓝色滤光层的方向向外射出;而另部分则朝向蓝色滤光层行进,并于抵达蓝色滤光层后为其所吸收。
本发明的一种光线色彩调变方法,供一显示装置使用,包含下列步骤:产生一蓝色光线并穿过一第一极化层、一液晶层及一内极化层;使穿过内极化层的该蓝色光线进一步穿过一蓝色滤光层;使部分穿过该蓝色滤光层的该蓝色光线激发一色彩调变层中多个色彩激发单元内的多个荧光粉粒子,以产生非蓝色光线;以及以该蓝色滤光层吸收部分朝该蓝色滤光层行进的该非蓝色光线。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具有较佳的亮度表现,具有较大的可视角度。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线色彩调变方法,可提高输出图像的亮度,可增加输出图像的可视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光学行为示意图;
图4为蓝光单元中包含有扩散粒子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5为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6为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7为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8为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1光源
103显示面板
110蓝光光源
300显示面板
310显示侧基板
330光源侧基板
350液晶层
371共通电极层
373像素电极层
500色彩调变层
510色彩激发单元
511荧光粉粒子
530红光单元
550绿光单元
570蓝光单元
571扩散粒子
600蓝色滤光层
700内极化层
710第一极化层
720第二极化层
810色彩调变单元
811光散射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使用的光线色彩调变方法。以优选实施例而言,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含一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液晶电视、个人计算机及笔记本计算机的液晶监视器、移动电话及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幕等。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含蓝光光源110及显示面板300。在此实施例中,蓝光光源110由蓝光发光二极管所构成;然而在其他不同实施例中,蓝光光源110也可由其他光源所形成。显示面板300设置于蓝光光源110上方,以接受蓝光光源110发出的蓝色光。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300包含显示侧基板310、光源侧基板330及液晶层350。液晶层350夹设于显示侧基板310及光源侧基板330之间。蓝光光源110发出的光线由光源侧基板330入射于显示面板330,于穿过液晶层350后达到显示侧基板310。
如图2所示,显示侧基板310上形成有色彩调变层500、蓝色滤光层600及内极化层700。色彩调变层500位于显示侧基板310朝向蓝光光源110及光源侧基板330的内面上。色彩调变层500包含有多个色彩激发单元510,每一色彩激发单元510中包含有多个的荧光粉粒子511。当蓝色光线射入色彩激发单元510后,荧光粉粒子511即会受激发而产生不同于蓝色的其他色光。在此实施例中,色彩激发单元510主要分为红光单元530及绿光单元550。红光单元530中包含有多个红光荧光粉粒子,例如包含铕化合物或硫化钙成份的荧光粉;而绿光单元550包含有多个绿光荧光粉粒子,例如含有硅酸盐类、Ba2SiO4或其他成份的荧光粉。红光荧光粉粒子受蓝色光线激发而产生红色光线;绿光荧光粉粒子受蓝色光线激发则产生绿色光线。简言之,蓝色光线于进入红光单元530后转换为红色光线;于进入绿光单元550后则转换为绿色光线。与传统的彩色滤光片相较,由于进入色彩激发单元510的蓝色光线全数转换为红色或绿色光线,而非使用传统彩色滤光片阻挡非红色或绿色光线的方式,因此色彩转换后的光线并不会有光量减少的问题。
如图2所示,色彩调变层500中另包含有多个蓝光单元570。蓝光单元与其他多个色彩激发单元510并列设置,共同组成色彩调变层500。蓝光单元570优选由透光材料所形成,且不会改变蓝色光线的色调;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蓝光单元570也可具有光线调整的性质,例如调整色温、色度或其他光线特性。在此实施例中,蓝光单元570与红光单元530及绿光单元550顺序排列。显示面板300的每一像素中均包含有一红光单元530、一绿光单元550及蓝光单元570;通过液晶层350调整同一像素中三色光单元的出光量,以形成该像素输出的色光。在此实施例中,蓝光单元570允许蓝色光线穿透;换言之,在不考虑损耗的状况下,由蓝光光源110发出的蓝色光线在穿过液晶层350后,即不会被蓝光单元570所阻挡,而全数自蓝光单元570中向外射出。
如图2所示,蓝色滤光层600形成于色彩调变层500朝向蓝光光源110及液晶层350的一面。以光学性质而言,蓝色滤光层600仅允许蓝色光线通过,非蓝色光线则会被蓝色滤光层600所吸收。此一光学性质较佳共同适用于自液晶层350方向进入蓝色滤光层600及自色彩调变层500进入蓝色滤光层600的二相反光线方向上;此外,蓝色光线的通过及非蓝色光线的吸收也不因光线行进的角度而有所不同。在优选实施例中,蓝色滤光层600含有酞青素系颜料(Phthalocyanine)的材料;然而也可由其他的聚合物、单体、溶剂、颜料及光起始剂等所组成。此外,蓝色滤光层600较佳以单次镀膜或沉积方式形成于色彩调变层500上。
以光学行为观之,如图3所示,蓝色光线初始自液晶层350的方向射入蓝色滤光层600内。由于蓝色滤光层600不会阻挡蓝色光线通过,因此蓝色光线于通过蓝色滤光层600后其强度及光量不会受影响。穿过蓝色滤光层600的蓝色光线抵达色彩调变层500,并分别进入色彩激发单元510及蓝光单元570。进入蓝光单元570的蓝色光线即在不改变色彩的状况下向外射出;进入色彩激发单元510的蓝色光线则激发荧光粉粒子511以产生不同色光,例如红光单元530可产生红色光线,而绿光单元550则产生绿色光线。然而,如图3所示,由于荧光粉粒子511受激发时,所产生的光线以辐射方式射出,并无特定方向性。因此所产生的红色光线及绿色光线中,一部分会朝显示侧基板310行进,而另一部分则朝蓝色滤光层600方向行进。当此部分红色光线及绿色光线抵达蓝色滤光层600时,即为蓝色滤光层600所吸收,以降低其影响色彩调变层500其他部分颜色表现的可能性,并减少其对液晶层350中光学行为的影响。
如图2及图3所示,内极化层700形成于蓝色滤光层600朝向蓝光光源110及液晶层350的一面。在此实施例中,光源侧基板330外侧并设有第一极化层710,使液晶层350夹设于内极化层700与第一极化层710之间;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极化层710也可设置于光源侧基板330的内侧。此外,在优选实施例中,内极化层700与第一极化层710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当蓝色光线穿过第一极化层700后,蓝色光线即被偏极化为线性偏振光,故其振动方向会随液晶层350内的液晶分子排列而扭转,再由作为第二层极化层的内极化层700射出;换言之,于液晶层350加上电压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时,即可同时改变蓝色光线的振动方向进而控制可穿出内极化层700的光线量。由于蓝色光线在抵达色彩调变层500后会因色彩激发单元510中荧光粉粒子511而丧失极性,因此内极化层700必需设置于色彩调变层500与液晶层350之间,始能通过改变施加于液晶层350的电压来控制光线的穿透量。
如图2及图3所示,内极化层700朝向液晶层350的一面上形成有一共通电极层371,而光源侧基板330的内面则形成有像素电极层373。通过控制像素电极层373与共通电极层371间的电位差,即可改变其间液晶层350中液晶分子的排列及扭转行为。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蓝光单元570中包含有多个扩散粒子571。扩散粒子571优选于制造蓝光单元570前即掺和于形成蓝光单元570的透光材料中,再以涂布或其他方式制成蓝光单元570。当蓝色光线进入蓝光单元570时,部分蓝色光线会被扩散粒子571反射或改变行进方向,进而增加蓝色光线离开蓝光单元570时的出射角度多样性;换言之,此一设计可维持蓝色光线在大视角方向仍有一定的出光量,进而提升于大视角观看显示装置时蓝色色彩的表现。
此外,由于与蓝光单元570并排设置的色彩激发单元510中均含有荧光粉粒子511,激发荧光粉粒子511以产生的其他色光会有部分被蓝色滤光层600所吸收,故相较于原本入射的蓝色光线而言,实际射出显示装置的其他色光会有光量或强度减少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蓝光单元570中混入扩散粒子571,也可控制蓝色光线的实际出光量,以与其他色光的光量或强度取得平衡。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此一色彩上的调和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来达成,例如控制液晶层的电压以对应分别对应色彩激发单元510及蓝光单元570。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含光源101及设置于光源101上的显示面板103。光源101优选为白光光源,例如白光发光二极管或阴极射线管等;然而在不同元件的配合下,光源101也可采用蓝色光源。显示面板103由显示侧基板310、光源侧基板330及夹设于显示侧基板310及光源侧基板330间的液晶层350所组成。光源侧基板330朝向光源101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极化层710;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极化层710也可设置于光源侧基板330背向光源101的一面。
如图5所示,显示侧基板310朝向光源101的一面上设置有色彩调变层500;色彩调变层500上则形成有第二极化层720。色彩调变层500优选由多个色彩调变单元810排列组成,而每一色彩调变单元810中均包含多个光散射粒子811。在此实施例中,色彩调变单元810由滤光层所形成,例如红光滤光层R、绿光滤光层G及蓝光滤光层B。滤光层允许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而阻挡其他波长的光线,例如红光滤光层仅允许红色光线通过,而阻挡其他色的光线。此外,在此实施例中,设置于滤光层中的光散射粒子811由扩散粒子所形成,供改变穿过滤光层的光线行进方向,以达到增加显示装置于大视角方向的出光量。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色彩调变单元810也可由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色彩激发单元或蓝光单元所形成;而色彩激发单元中所包含的光散射粒子811则可以荧光粉粒子所形成,同样具有使光线散射的效果。
如图5所示,光线由光源101发出,经由第一极化层710、液晶层350及第二极化层720的光量调整后抵达色彩调变层800。色彩调变层800中的红光滤光层R、绿光滤光层G及蓝光滤光层B分别允许抵达光线中的红光、绿光及蓝光通过,并阻挡其他的色光,以向外显示图像。此外,由于色彩调变层800中包含有光散射粒子811,因此向外射出的红光、绿光及蓝光中有部分经光散射粒子811的反射或折射,进而以不同的角度向外射出。因此当以不同视角观看显示装置的图像时,图像色彩及亮度的表现不致差异过大。
图6所示为本发明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如图6所示,步骤1610包含于显示侧基板的内面上形成色彩调变层。在此实施例中,色彩调变层的设置包含形成色彩激发单元及蓝光单元于显示侧基板上。在形成色彩激发单元的过程中,先将荧光粉粒子混合进入色彩激发单元的基材中,再以涂布、印刷、喷墨等方式将混合有荧光粉粒子的基材设置于显示侧基板上,并依不同色光分别排列。蓝光单元可采用与色彩激发单元相同或不同工艺方式形成于显示侧基板上,并与色彩激发单元排列。在优选实施例中,每一蓝光单元与色彩激发单元中的一红光单元及一绿光单元组成为一像素单元。
步骤1630包含于色彩调变层背向显示侧基板的一面上形成蓝色滤光层。蓝色滤光层可被蓝色光线穿透,而阻挡其他颜色的色光。蓝色滤光层600含有酞青素系颜料(Phthalocyanine)的材料;然而也可由其他的聚合物、单体、溶剂、颜料及光起始剂等所组成。此外,蓝色滤光层可以单次镀膜、沉积方式、喷墨工艺、印刷工艺、蚀刻工艺、转写工艺、电着工艺或其他工艺形成于色彩调变层上。
步骤1650包含于蓝色滤光层背向色彩调变层的一面上形成内极化层。内极化层的设置方式可采贴附或直接形成于色彩调变层表面等方法。步骤1670包含设置蓝光光源以产生蓝色光线。蓝光光源优选为蓝色发光二极管,但也可为其他种类产生蓝光的发光元件。由光线色彩调变的角度观之,蓝色光线经由内极化层、蓝色滤光层而到达色彩调变层。部分的蓝色光线进入色彩调变层中的色彩激发单元以激发荧光粉粒子产生非蓝色光线;另有部分的蓝色光线则于穿透蓝光单元后向外射出。荧光粉粒子受激发产生的非蓝色光线中,有部分朝背向蓝色滤光层的方向向外射出;而另部分则朝向蓝色滤光层行进,并于抵达蓝色滤光层后为其所吸收。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1610进一步包含步骤1710:于蓝光单元中加入扩散粒子,以及步骤1730:调整扩散粒子浓度以调和由蓝光单元及由色彩激发单元射出的光线比例。在制成蓝光单元前,优选可先于蓝光单元的基材中掺入扩散粒子;再加掺有扩散粒子的基材以涂布或其他方式于显示侧基板的内面形成蓝光单元。由于蓝光单元中包含的扩散粒子及色彩激发单元中的荧光粉粒子均会导至穿透光量的减少,故可通过调整扩散粒子的浓度来改变穿两者的光线比例。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为达到调整或平衡由蓝光单元或色彩激发单元射出的光线比例的目的,也可通过调整两者对应的液晶旋转设定及电压设定来控制穿过两者的光线。
相较于图7所示的实施例,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1730可调整为步骤1830:调整扩散粒子浓度以改变蓝光单元射出光线的视角。由于进入蓝光单元中的光线于接触扩散粒子后会因折射或反射的缘故改变行进方向,因此相较于原本蓝色光线的入射角度,离开蓝光单元的光线将以较分散的角度出射;换言之,离开蓝光单元的光线具有较均匀的视角分布。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等同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显示装置,包含:
一蓝光光源;以及
一显示面板,设置于该蓝光光源上,其中该显示面板包含:
一显示侧基板;
一色彩调变层,形成于该显示侧基板朝向该蓝光光源的内面,其中该色彩调变层包含多个色彩激发单元,每一色彩激发单元包含多个荧光粉粒子;
一蓝色滤光层,形成于该色彩调变层朝向该蓝光光源的一面;其中,该蓝色滤光层允许蓝色光线通过而吸收非蓝色光线;及
一内极化层,形成于该蓝色滤光层朝向该光源的一面;
其中,该蓝色光源输出的蓝色光线经由该内极化层、该蓝色滤光层到达该色彩调变层,部分所述蓝色光线激发该色彩激发单元的所述多个荧光粉粒子而产生非蓝色光线,部分所述非蓝色光线射向该蓝色滤光层并为其所吸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色彩调变层进一步包含多个蓝光单元与所述多个色彩激发单元并列,该蓝光单元允许该蓝色光线穿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蓝光单元包含多个扩散粒子,供改变该蓝色光线的行进路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色彩激发单元包含多个红光单元及多个绿光单元,该红光单元包含多个红光荧光粉粒子,而该绿光单元包含多个绿光荧光粉粒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蓝色滤光层包含酞青素系颜料。
6.一种显示装置,包含:
一蓝光光源;以及
一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光源上,其中该显示面板包含:
一光源侧基板,其上形成有一第一极化层;
一液晶层,设置于该光源侧基板背向该光源的一侧;
一显示侧基板,设置于该光源侧基板背向该光源的一侧,其中该液晶层位于该光源侧基板与该显示侧基板之间; 
一色彩调变层,形成于该显示侧基板朝向该液晶层的内面,其中该色彩调变层包含多个色彩调变单元,每一色彩调变单元包含多个光散射粒子;以及
一第二极化层,形成于该色彩调变层朝向该液晶层的一面;
其中,该光源输出的光线经由该第一极化层、该液晶层、该第二极化层而到达该色彩调变层,并经该色彩调变层调变色彩并由该光散射粒子改变行进方向;
其中所述多个色彩调变单元包含多个色彩激发单元及多个蓝光单元,所述多个色彩激发单元中的该光散射粒子由多个荧光粉粒子所形成;所述多个蓝光单元中的该光散射粒子由多个扩散粒子所形成;
所述显示装置进一步包含一蓝色滤光层,形成于该色彩调变层及该第二极化层之间;其中,该蓝色滤光层允许蓝色光线通过并吸收非蓝色光线。
7.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于一显示面板的一显示侧基板内面上形成一色彩调变层,其中该色彩调变层包含多个色彩激发单元,每一色彩激发单元包含多个荧光粉粒子;
于该色彩调变层背向该显示侧基板的一面上形成一蓝色滤光层,其中,该蓝色滤光层允许蓝色光线通过而吸收非蓝色光线;
于该蓝色滤光层背向该色彩调变层的一面上形成一内极化层;以及
设置一蓝光光源以产生一蓝色光线;其中所述蓝色光线经由该内极化层、该蓝色滤光层到达该色彩调变层,部分所述蓝色光线激发该色彩激发单元的所述多个荧光粉粒子而产生非蓝色光线,部分所述非蓝色光线射向该蓝色滤光层并为其所吸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色彩调变层设置步骤包含:
于该色彩调变层中形成多个蓝光单元,其中该蓝光单元允许该蓝色光线穿透;以及
调整该蓝光单元中内含的多个扩散粒子浓度以调和经该蓝光单元及经该色彩激发单元射出的光线比例。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色彩调变层设置步骤包含:
于该色彩调变层中形成多个蓝光单元,其中该蓝光单元允许该蓝色光线穿透;以及 
调整该蓝光单元中内含的多个扩散粒子浓度以改变蓝光单元射出光线的视角。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蓝色滤光层形成步骤的工艺方式选自喷墨工艺、印刷工艺、蚀刻工艺、转写工艺、电着工艺其中之一。
11.一种光线色彩调变方法,供一显示装置使用,包含下列步骤:
产生一蓝色光线并穿过一第一极化层、一液晶层及一内极化层;
使穿过内极化层的该蓝色光线进一步穿过一蓝色滤光层;
使部分穿过该蓝色滤光层的所述蓝色光线激发一色彩调变层中多个色彩激发单元内的多个荧光粉粒子,以产生非蓝色光线;以及
以该蓝色滤光层吸收部分朝该蓝色滤光层行进的所述非蓝色光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线色彩调变方法,进一步包含:使部分穿过该蓝色滤光层的所述蓝色光线穿过该色彩调变层中的多个蓝光单元,以向外射出该蓝色光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线色彩调变方法,其中该穿过该蓝光单元步骤包含:于该蓝光单元中设置多个扩散粒子,以改变该蓝色光线的行进方向。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线色彩调变方法,其中该扩散粒子设置步骤包含:调整该扩散粒子浓度以控制该蓝色光线行进方向改变量。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线色彩调变方法,其中该扩散粒子设置步骤包含:调整该扩散粒子浓度以调和经该蓝光单元及经该色彩激发单元射出的光线比例。 
CN2009100040347A 2009-02-09 2009-02-09 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光线色彩调变方法 Active CN1014935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40347A CN101493598B (zh) 2009-02-09 2009-02-09 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光线色彩调变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40347A CN101493598B (zh) 2009-02-09 2009-02-09 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光线色彩调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3598A CN101493598A (zh) 2009-07-29
CN101493598B true CN101493598B (zh) 2010-12-01

Family

ID=40924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40347A Active CN101493598B (zh) 2009-02-09 2009-02-09 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光线色彩调变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935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4824B (zh) * 2012-05-28 2018-04-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839532A (zh) * 2012-11-27 2014-06-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CN103474451A (zh) * 2013-09-12 2013-12-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彩色oled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5717723A (zh) * 2016-04-20 2016-06-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蓝相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42704B (zh) * 2017-02-20 2021-04-09 上海大学 一种超清有机激光显示器
CN109031758A (zh) * 2018-08-14 2018-12-18 深圳扑浪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970479A (zh) * 2019-12-12 2020-04-07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及终端
CN113178435B (zh) * 2021-04-19 2024-01-19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ob封装结构光模块、显示屏及喷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3598A (zh) 2009-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3598B (zh) 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光线色彩调变方法
CN104145210B (zh) 光致发光彩色显示器
CN103842712B (zh) 照明单元、显示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01526687B (zh) 液晶显示器件
CN101405646A (zh) 用于背光的具有荧光体片的白光led
EP1801639A1 (en) LED backlight system for LCD displays
CN102563544A (zh) 量子点技术
CN101349406B (zh) 背光模块
WO2011148674A1 (ja) Led光源、ledバックライト、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tv受信装置
JP3170916U (ja) 色飽和度、輝度及びホワイトバランスの表現を向上させる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光源の改良構造
CN207799291U (zh) 一种高色域发光模组
CN105700230B (zh) 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444150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5629578A (zh) 量子点荧光屏
CN103885242A (zh) 液晶显示器
TWI405005B (zh) 顯示裝置、其製造方法及光線色彩調變方法
CN105759500A (zh) 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
CN101907800A (zh)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CN103293762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模组、背光模块及导光板
CN102705763B (zh) 一种侧光式led动态背光显示装置
CN105759504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9799647A (zh) 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9239976A (zh) 量子点背光模组与量子点液晶显示装置
CN105892148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372873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