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3787B - 具有便于四方位双重功能连接的标记的光纤阵列连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便于四方位双重功能连接的标记的光纤阵列连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3787B
CN101203787B CN2006800193120A CN200680019312A CN101203787B CN 101203787 B CN101203787 B CN 101203787B CN 2006800193120 A CN2006800193120 A CN 2006800193120A CN 200680019312 A CN200680019312 A CN 200680019312A CN 101203787 B CN101203787 B CN 1012037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panel
core unit
port
visable indic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93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3787A (zh
Inventor
J·C·利温斯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AROLINA COMSKOP CO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AROLINA COMSKOP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AROLINA COMSKOP CO filed Critical NORTH CAROLINA COMSKOP CO
Publication of CN101203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3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3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3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71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光纤传输系统的分芯单元,包括:多条光纤;以及具有设置成至少一行的多个端口的面板,每个端口光学连接到相应一条光纤,并且用于接收匹配光纤。该面板包括和端口相关的第一可视标记,用于表示匹配光纤将插入到端口的结构,当该面板处于第一水平方位或者第一垂直方位时,可以容易的读取该第一可视标记,但是当该面板处于和第一水平方位相反的第二水平方位或者和第一垂直方位相反的第二垂直方位时,不容易的读取该第一可视标记。

Description

具有便于四方位双重功能连接的标记的光纤阵列连接系统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05年5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No.60/685,977以及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1/405,181(其基于MBSS Ref:No.9457-43PR2转换成临时申请)的优先权,这些美国专利的整个公开内容在此被结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带状缆线、连接器、适配器和接插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光纤广泛用于传输所有类型的信号,包括通信和数据信号。光纤可以是单模式光纤(通常用于长距离通信),它仅具有一种强传播模式,或者可以是多模式光纤,其中以不同模式传输的光在不同时间到达,导致传输信号的分散。
单模式光纤经光纤对在收发器(也就是,能够传输和接收光信号的装置)之间传输信号。更具体而言,光纤对的一条光纤从第一收发器传输信号到第二收发器,并且光纤对的另一条光纤从第二收发器传输信号到第一收发器。通过这种方式,光信号不是沿不同方向通过相同光纤,从而在两个信号之间发生干涉。
这种成对结构对于组织持久光学连接的两个收发器装置而言非常简单,但是实际上收发器通常都是通过光纤、连接器和接插板的大得多的网络来连接的。例如,普通光学系统包括位于一端的多个收发器、连接到收发器以及安装到接插板上的多路复用适配器的接插线对、连接到经适配器阵列连接到多光纤缆线(每根缆线12根光纤是常规的,并且缆线通常为带状的)的多路复用适配器的分芯单元、经第二适配器阵列连接到缆线相反端的第二分芯单元、以及经接插线对通过另一个多路复用适配器连接到第二分芯单元的对应收发器。因此,很明显,能够在收发器之间的多个装置和缆线之间追踪各条光纤,从而确保各个收发器根据需要连接,这是重要的。
为了确保缆接部件和信号极性的相互匹配度,已经设立多种标准来限定光纤、缆线、适配器和连接器的结构。例如,一种用于连接器阵列的标准TIA-604-5B用于标准化MPO光纤连接器相互匹配度。另一种标准,具有由委员会TR-42.8撰写的附录No.7的TIA568-B.3用于采用连接器和适配器的系统的光纤极性的维持,包括MPO。该附录涉及从一个收发器的传输侧到另一个收发器的接收侧设立光学路径的三种不同方法。称为方法A-C的这些方法用于“连接多个多路复用收发器端口或者用于连接两个并列光学收发器端口...”。利用这些方法构建的系统采用光学缆线、适配器、过渡接插线,它们通常都是部分或者完全专用于其中一种方法。
每种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希望提供适用于这些方法的其它连接方法和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附加连接功能,它简化了光纤系统中的缆线和其它部件的利用。作为第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光纤传输系统的分芯单元。该分芯单元包括:多条光纤;以及具有设置成至少一行的多个端口(通常为键控端口)的面板,每个端口光学连接到相应一条光纤,并且用于接收匹配光纤。该面板包括和端口相关的第一可视标记,用于表示匹配光纤将插入到端口的结构,当该面板处于第一水平方位或者第一垂直方位时,可以容易的读取该第一可视标记,但是当该面板处于和第一水平方位相反的第二水平方位或者和第一垂直方位相反的第二垂直方位时,不容易的读取该第一可视标记。该结构可以简化操作员将分芯单元连接到数据通信系统。
作为第二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收发器;第一和第二分芯单元,其中每个分芯单元包括多条光纤,其中第一分芯单元经第一对光纤接插线光学连接到第一收发器,以及第二分芯单元经第二对光纤接插线光学连接到第二收发器;第一和第二适配器,它们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分芯单元;以及光纤中继缆线。该光纤中继缆线包括:沿纵向延伸且具有第一和第二端的多条大致平行光纤;以及连接到光纤的第一和第二端的终端组件,每个终端组件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适配器。每个第一和第二分芯单元包括设置成至少一行的多个端口,每个端口光学连接到相应一条光纤和相应一条接插线,以及其中每个第一和第二分芯单元包括可视标记,它表示接插线将插入到端口的结构,该可视标记表示第二分芯单元将相对于第一分芯单元光学反转。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带状缆线实施例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1B是图1A的带状缆线的侧视图。
图2是可以结合图1A的带状缆线使用的适配器阵列的透视图。
图3A是用于结合图1A的带状缆线使用的分芯单元实施例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3B是图3A的分芯单元的终端组件的侧视图。
图4A-4D是在四个不同方位示出的图3A和3B的分芯单元的面板的端部图。
图5A是采用图1A的带状缆线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5B是位于图5A的带状缆线一端和分芯单元之间的连接的部分侧视图。
图5C是位于图5A的带状缆线相反端和分芯单元之间的连接的部分侧视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分芯单元的面板的可选实施例的端部图,其中具有沿水平方位的面板。
图6B是沿垂直方位的图6B的面板的端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更加全面地说明本发明,其中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实现为不同形式,并且不限于这里所示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是便于本发明的公开内容透彻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线条、层和区域的厚度被放大以便于清楚示出。
应当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描述成“偶联到”或“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偶联到或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采用中间元件。相反,当一个元件描述成“直接偶联到”或“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这里采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此外,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部”、“上方”、“上部”等等在此用于便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这些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覆盖除图中所示方位之外的、正在使用或操作的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翻转,则所描述的位于其它元件或特征“下面”或“下方”的元件变成位于这些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面”可以覆盖上和下两种方位。该装置可以是其它方位(旋转90度或者位于其它方位),因此可以是这里采用的其它空间相对描述符。
位于简便和/或清楚起见,不再赘述公知的功能或结构。
这里采用的表达“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这里采用的术语仅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这里采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用于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文本中清楚表示数目。还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采用的术语“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是不排除存在其它一个或多个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
除非特别限定,否则这里采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还应当理解的是,例如以通常采用的方向限定的术语应当理解为具有和相关领域文本的含义所一致的含义,而不理解为理想化或过度正式含义,除非在此作出特别限定。
现在,参照附图,在图1A和1B中示出以10表示光纤缆线。该缆线10包括带状体12和位于带状体12一端的终端组件15、15’。这些部件在下面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A和1B,带状体12包括12条光纤14,每条光纤具有芯部和保护包层。该光纤14设置成平行关系,以形成带状体12。传统地,为了清楚起见,将带状体光纤分别标注为光纤1、光纤2等等;在所示带状体12中,光纤1最靠近图1A的顶部边缘,光纤2低于并靠近光纤1,依此类推,其中光纤12是图1中的最底部光纤。和光纤14相关的其它惯例包括色彩等等,它们在TIA/EIA-598“光纤缆线色彩编码”中提出。
典型光纤的结构和组成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在此不需要详细描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纤为单模式光纤。示例性光纤包括德克萨斯州理查森市的
Figure G2006800193120D00051
Solutions公司制造的TeraSPEEDTM光纤。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还可以采用不同结构的缆线。例如,可以采用具有不同数量光纤(6和8个光纤带状体是常用的)的带状体的缆线。以及,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结合采用无带状体结构的光纤缆线,例如德克萨斯州理查森市的
Figure G2006800193120D00052
Solutions公司制造的松管分散缆线。
仍然参照图1A和1B,终端组件15包括套圈22、主体18和罩体16,其中该套圈连接到带状体12,该主体连接到该套圈,而该罩体连接到该主体18。罩体16、主体18和套圈22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公知的,因此不需要在此赘述。
再次参照图1A和1B,套圈22包括接触表面28,该接触表面暴露14到匹配部件中的匹配光纤。该接触表面28略微向上,相对于垂直于光纤14的轴的平面FS成角度α。通常,该角度α为大约5至大约15度;例如,在MPO连接器的TIA-604-5B中指定8度的角度。在其它实施例中,接触表面28可以平行于平面FS。
仍然参照图1A和1B,主体18包括顶表面上的对准键26。该主体18还可以包括主体标记20(如同图1A示意性示出的MPO连接器),它便于操作者识别主体18和套圈20的正确方位以便于安装。在所示实施例中,主体标记20位于平分面BS上和上述光纤1相同的一侧(它垂直平分主体18和套圈22)。该主体标记20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任意可视标记(例如涂料标记),只要它适用于识别终端组件15的正确方位即可。
仍然参照图1A和1B,所示的套圈22包括可选套圈标记24(如同MPO连接器),它便于操作者在对接触表面28进行抛光时识别光纤14和套圈22的正确方位。该套圈标记24位于套圈22上相对于主体标记20的平分面BS的一侧,也就是,和光纤12相同的一侧。操作者将光纤14插入到套圈22,以使得光纤12位于套圈22上和套圈标记24相同的一侧(这和传统光纤插入有所不同)。以及,套圈标记24的位置表示,对光纤14的端部进行抛光的操作者角度将形成接触表面28,以使得它向上略微倾斜或偏向。
再次参照图1A和1B,终端组件15’包括罩体16’、主体18’和套圈22’,它们类似于终端组件15的结构。特别是,键26’向上伸出,并且成角度的接触表面28’向上略微偏向,并且相对于光纤14的轴法线平面成角度ALPHA’,从而它们终止于套圈22’。终端组件15’和终端组件15之间的差距包括:(a)对应于光纤12的带状体12的侧面上主体标记20’的位移;以及(b)对应于光纤1的带状体12的侧面上套圈标记24’的位移。这些位移导致主体标记18、18’位于带状体12的相反侧(也就是,位于平分面BS和键26、26’的相反侧),并且套圈标记24、24’也位于带状体12的相反侧,其中缆线10的每一端的套圈和主体标记位于对应终端组件15、15’的相反侧。
现在回到图2,这里示出以30表示的MPO适配器。适配器30包括穿通其中的开口31。键槽32也穿过适配器30,毗邻开口31,并且用于容纳来自缆线10的键26、26’,以及来自另一个元件例如分芯单元的匹配键。闩锁34略微延伸到开口中,以便接合和固定相应终端组件15、15’。示例性MPO适配器和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其它适配器阵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从而它们的结构和材料在此不再赘述。示例性MPO适配器阵列30在TIA-604-5B中描述,其中对准键示例描述成“键选项k=2”。
现在参照图3A和3B,以36表示的分芯单元包括具有光纤39的带状体部分38、过渡片54、终端组件37、十二个单光纤连接器56a-56l以及多路复用适配器62。该带状体部分38在终端组件37和过渡片54之间延伸;从过渡片54开始,光纤39在插入到相应单光纤连接器56a-56l之前分离或“分芯”成对(每个单光纤连接器56a-56l示出为具有向上偏向的对准键)。光纤39的配对符合反序规则,其中,光纤1和2在靠近光纤12的引入线的过渡片54的侧面成对,光纤3和4靠近光纤1和2成对,依此类推,直到光纤11和12成对。光纤39光学连接到多路复用适配器62,它包括安装在面板100上呈线性阵列102的十二个光学端口101a-101I。
终端组件37包括罩体40、主体42和套圈46,类似于缆线10中所述的部件,不同之处在于,带状体部分38、套圈46、角度抛光和主体42都被传统终接;如同示例性MPO连接器,(a)主体标记44和套圈标记48位于带状体部分38的同一侧且位于和光纤1相同的一侧,以及(b)虽然键50从套圈46开始向上伸出,但是套圈46成角度的接触表面52略微向下偏向。如下所述,接触表面52的该方位使得分芯单元36的终端组件37匹配到缆线10的终端组件15。
该部分分芯单元36的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它包括带状体部分38、过渡片54、终端组件37和单光纤连接器56a-56l。示例性分芯单元包括德克萨斯州理查森市的
Figure G2006800193120D00071
Solutions公司制造的分芯单元。还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也可以采用缺少面板的例如所谓“hydra”单元的分芯单元,并且可以利用非带状体形式的光纤来提到带状体部分38。
现在回到图4A-4D,多路复用适配器62安装到分芯单元36上,以使得图4A-4D所示的其面板100远离过渡片54。多路复用适配器62的十二个键控端口101a-101l接收多路复用接插线64(参见图5A和下面的讨论),并且将它们光学连接到单光纤连接器56a-56l(注意,示出多路复用适配器62在向上偏向时接收单光纤连接器56a-56l的对准键和接插线64)。端口101a-101l设置成使得接收连接到光纤1的单光纤连接器56a的端口101a位于线性阵列102的一端,而接收连接到光纤12的单光纤连接器56l的端口101l位于阵列102的另一端。
可视标记103靠近端口101a-1011的阵列102的端部105a(位于图4A的远左部),该可视标记表示多路复用接插线64的匹配光纤将插入到端口101a-101l的结构。该可视标记103表示可视标记104,该可视标记在该示例中为字母“ALPHA”,它设置在相对于阵列102成大约45度角,其中该字母的初始部分低于该字母的末端部分,并且使文字“正立向上”。该可视标记103还包括可视标记106,该可视标记在该示例中为数字范围“01-12”,它表示将插入到端口101a-101l的光纤的数目和顺序。该可视标记106也设置成相对于阵列102成大约45度角(也就是,基本平行于可视标记104),其中该可视标记106的初始部分低于末端部分,并且使数字“正立向上”。
可视标记107位于阵列102的相反端105b(图4A的远右部),它包括可视标记108,该可视标记在该示例中为字母“BETA”,它设置成大致平行于可视标记104,并且使文字“倒置”。可视标记107还包括可视标记110(在该示例中为数字范围“01-12”),它大致平行于可视标记108,其中使数字“倒置”。
当水平设置面板100时,如图4A所示,其中端部105a位于多路复用适配器62的左侧,每个可视标记104、106都是“正立向上”,以便于操作者读取。可视标记108、110在该方位为“倒置”,因此,操作者更加难以读取。因此,操作者可以容易的理解,在该方位,分芯单元36被连接成“ALPHA”模块。
图4B示出处于垂直方位的面板100,其中阵列102的端部105a位于阵列102的顶部。在该方位,可以看到,可视标记104、106相对于阵列102成45度角度,以使得字母“ALPHA”和数字范围“01-12”的初始部分高于该字母和数字范围的末端部分,但是,可视标记104、106都是“正立向上”,并且可视标记108、110都是“倒置”。在该设置中,可视标记104、106可以被操作者容易的读取,而可视标记108、110不可以被操作者容易的读取。因此,操作者可以容易的理解,在该方位中,分芯单元36为“ALPHA”模块。
图4C示出处于水平方位的面板100,它从图4A所示的方位旋转了180度。在该方位中,可视标记108、110位于阵列102的左侧,并且处于“正立向上”,它可以被操作者容易的读取,而可视标记104、106位于阵列102的右侧,并且处于“倒置”。因此,操作者可以容易的理解,该分芯单元36被连接成“BETA”模块。
图4D示出处于垂直方位的面板100,它从图4B所示的方位旋转了180度。在该方位中,可视标记108、110位于阵列102的顶侧,并且处于“正立向上”,它可以被操作者容易的读取,而可视标记104、106处于“倒置”。因此,操作者可以容易的理解,该分芯单元36被连接成“BETA”模块。
图5A示出数据传输系统60,它采用和上述类型相同结构的缆线10、两个阵列适配器30和两个分芯单元36、36’,但是其中一个分芯单元36为ALPHA模块,而另一个分芯单元36’为BETA模块。该系统60还包括位于系统60的远端的多个收发器66、66’(为了清楚起见在此仅示出两个收发器)。收发器66、66’可以是经光纤网络收发光学数据的任意数量的装置,包括计算机、电话、服务器和路由器。每个收发器66、66’连接到对应对传统TIA/EIA-568-B.3兼容接插线64、64’。收发器66、66’连接到接插线64、64’,以使得每个对准键向上偏向。接插线64、64’(在该示例中它们是多路复用接插线,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单光纤线或者其它多光纤线)转而连接到两个多路复用适配器62、62’之一的端口,它们每个的结构都相同,并且如上所述。每个分芯单元36、36’的单光纤连接器56a-561插入到成对的相应多路复用适配器62、62’,如上所述并且如图5A-5C所示。分芯单元36、36’经阵列适配器30连接到缆线10的终端组件15、15’。
参照图5A,可以看到,中继缆线10包括“绞线”,它导致终端组件15设置成具有向上偏向的对准键26,以及终端组件15’设置成使得对准键26’向下偏向。该“绞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它不需要物理扭绞缆线10,而是可以在它们匹配到相应分芯单元36、36’时简单地表示终端组件15、15’的反向对准方位。该“绞线”还具有反转终端组件15’上缆线10中的光纤14的对准的效果,从而,对准键26’向下延伸,偏向终端组件15’的接触表面28’的一个将会看到接触表面28’的左侧上的光纤12和接触表面28’的正立向上的光纤1。
虽然分芯单元36、36’和所附的多路复用适配器62、62’结构相同,但是它们以光学反转方式连接到终端组件15、15’,以使得它们表示一个“ALPHA”模块和一个“BETA”模块,以便连接到接插线64、64’。如图5A所示,分芯单元36的单光纤连接器56a-56l的所有对准键插入到向上偏向的多路复用适配器62的端口101a-101l中。以及,分芯单元36的光纤1-12按照从左至右的升序对准,以便于一个光纤面向多路复用适配器62的面板100。在该结构中,面板100的可视标记104、106位于面板100的左侧,并且处于“正立向上”,从而表示这将是ALPHA分芯单元。因此,接插线64按照升序插入到端口101a-101l(也就是,光纤1位于远端左侧位置,以匹配分芯单元36的光纤1,而光纤12位于远端右侧位置,以匹配分芯单元36的光纤12),其中它们的对准键向上偏向。
相反,分芯单元36’的单光纤连接器56a’-56l’的所有对准键向下插入到多路复用适配器62’的端口,并且光纤1-12从左至右按照升序对准(从一个面向面板100的有利位置)。和图4C的结构相比,可以看到,分芯缆线模块36的该方位将可视标记108、110定位在面板100的左侧并且处于“正立向上”,从而使得分芯单元36’称为“BETA”模块。因此,接插线64’按照升序插入到端口101a-101l(也就是,光纤1位于远端右侧位置,以匹配分芯单元36’的光纤12,而光纤12位于远端右侧位置,以匹配分芯单元36’的光纤1),其中它们的对准键向下偏向。接插线64’示出为具有端部之间的“绞线”,表示“键上至键上”连接到收发器66’。
可以从图5A和5B中看到,分芯单元36和缆线10的终端组件15、15’之间的连接是“键上至键上”或“键下至键下”,从性能角度将“键下至键下”是优选的。这里所述的结构使得终端组件15、15’的成角度抛光的接触表面28、28’可以匹配到分芯单元36、36’的成角度抛光的接触表面52。这些成角度的接触表面的匹配使得可以通过通常优于不成角度(也就是,平的)接触表面的方式来传输光学数据,并且缆线10的终端体18、18’和分芯单元36的终端体42的“键上至键上”或“键下至键下”方位(参见图5B)也具有这样的功能。注意到,每个终端组件15、15’可以连接到每个分芯单元36、36’,并且仍然可以操作。
可以证实,通过追踪一对连接的收发器66、66’之间的传输路径,该系统60确实提供用于光学信号的正确连接。回到图5A,从收发器66的传输部分Tx开始,发源自那里的光学信号可以通过标注“光纤2”的接插线64传输到多路复用适配器62。该信号然后通过信号光纤连接器56b传输到分芯缆线组件36的光纤2中,它将该信号传送到阵列适配器30。在这一点上,该信号通过终端组件15传输到缆线10的光纤11,它和分芯缆线组件36的光纤2对准。该信号通过光纤11中的缆线10传输到终端组件15’,经第二阵列适配器30,然后进入第二分芯单元36’中,在其中该信号传输到其光纤11。该信号然后在第二分芯单元36’的光纤11中经单光纤连接器56b’、多路复用适配器62’、接插线对64’的光纤11,传输到收发器66’的接收部分Rx。因此,该信号可以从收发器66的传输部分正确地传输到收发器66’的接收部分。
继续参照图5A,并列传输路径可以从收发器66’的传输部分Tx至收发器66的接收部分Rx。更具体而言,该信号从收发器66’的传输部分Tx经接插线对64’的光纤12、多路复用适配器62’传输到第二分芯单元36’的光纤12,其中经过缆线10的光纤12的第二阵列适配器30、第一阵列适配器30,然后进入第一分芯单元36的光纤1,并且经过多路复用适配器62进入接插线对64的光纤1中,以用于传送到收发器66的接收部分Rx。因此,可以看到,该信号可以从收发器66’的传输部分Tx正确地传输到收发器66的接收部分Rx。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缆线10可以构造成使得,并非套圈22、22’的接触表面28向上略微偏向,而是带状体12可以定位成使得接触表面28向下略微偏向,同时键26仍然向上伸出。这种变型可以采用具有接触表面向上略微偏向而键50向上延伸的分芯单元36。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本发明可以采用复合光纤缆线。现在参照图6,这里示出具有面板200的多路复用适配器162。该面板200容纳设置成两行的端口201a-201l和203a-203l的阵列202。在该实施例中,每个端口201a-201l定位成使得它从向下延伸的匹配连接器接收对准键,并且每个端口203a-203l定位成,使得它从向上延伸的匹配连接器接收对准键。该面板200包括可视标记204,它类似于面板100的可视标记104,表示“ALPHA”模块,还包括可视标记206a、206b,它表示端口203a-203l中的光纤1-12按照升序插入,并且端口201a-201l中的光纤13-24按照升序插入。可视标记208、210a、210b位于面板100的相反端,并且类似于面板100的可视标记108、110。可以看到,当该多路复用适配器处于图6的方位,则可视标记204、206a、206b可以容易的读取,并且告知操作者这是ALPHA模块,以及可视标记208、210a、210b更加难以读取。如果面板200从图6的位置顺时针旋转90度,则同样是这样。然而,如果面板200从图6的位置旋转180或270度,则可视标记208、210a、210b可以被操作者更加容易的读取,操作者会理解这是BETA模块。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虽然面板100构造成接收来自一条缆线的12条光纤,以及面板200构造成接收来自2条缆线的24条光纤(每条缆线12条光纤),但是,面板也可以构造成接收任意数量的缆线(例如,四条或八条缆线)。以及,面板可以构造成接收每条缆线的不同数量的光纤,但是偶数条光纤(也就是,成对光纤)是最典型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其它数据通信系统也可以采用具有对准键适配器的本发明的中继缆线。示例性可选系统包括耐震阵列连接器至单光纤分芯单元的系统,取代分芯单元36和36’、多路复用适配器62和62’以及多路复用接插线64和64’,如图5A所示。
上述内容是对本发明的阐述,而用于限制本发明。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会容易理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作出许多变型,而不会实质性脱离本发明的新颖性教义和优点。因此,所有这些变型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其中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来限定。本发明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来限定,其中权利要求的等价物也包括在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光纤传输系统的分芯单元,包括:
多条光纤;
具有设置成至少一行的多个端口的面板,每个端口光学连接到相应一条光纤,并且用于接收匹配光纤;
其中该面板包括与端口相关的第一可视标记,用于表示匹配光纤将插入到端口的结构,当该面板处于第一水平方位或者第一垂直方位时,可以容易读取该第一可视标记,但是当该面板处于从第一水平方位反转180度的第二水平方位或者从第一垂直方位反转180度的第二垂直方位时,不容易读取该第一可视标记;
其中还包括与端口相关的第二可视标记,当该面板处于该第二水平方位或者该第二垂直方位时,可以容易读取该第二可视标记,但是当该面板处于该第一水平方位或者该第一垂直方位时,不容易读取该第二可视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芯单元,其中第一可视标记包括文本,以及其中该文本定位在该面板上,以使得它在该第一水平方位和该第一垂直方位中为正立向上,并且在该第二水平方位和该第二垂直方位中为倒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芯单元,其中第一可视标记相对于由端口的行限定的轴成45度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芯单元,其中第一可视标记包括表示面板方位的文本字母和表示端口中匹配光纤的结构的数字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芯单元,其中该面板包括两行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芯单元,其中第一可视标记包括表示面板方位的文本字母和表示端口中匹配光纤的结构的数字范围,以及其中第二可视标记包括表示面板方位的文本字母和表示端口中匹配光纤的结构的数字范围,以及其中第一和第二可视标记的文本字母不同,而第一和第二可视标记的数字范围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芯单元,还包括连接到光纤的与面板相反的端部的终端组件,该终端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朝向的对准键,以及其中该端口构造成接收具有沿该第一方向朝向的对准键的匹配光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芯单元,其中该终端组件包括套圈,其中光纤终接在该套圈中,该套圈具有相对于光纤限定的平面成倾斜角度的接触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芯单元,其中该面板安装在多路复用适配器上,以及其中该光纤包括安装在面板的端口中的连接器,以及其中该光纤的连接器具有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对准键。
CN2006800193120A 2005-05-31 2006-05-31 具有便于四方位双重功能连接的标记的光纤阵列连接系统 Active CN1012037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8597705P 2005-05-31 2005-05-31
US60/685,977 2005-05-31
US40518106A 2006-04-17 2006-04-17
US11/405,181 2006-04-17
PCT/US2006/020726 WO2006130549A2 (en) 2005-05-31 2006-05-31 Optical fiber array connectivity system with indicia to facilitate connectivity in four orientations for dual functionalit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3787A CN101203787A (zh) 2008-06-18
CN101203787B true CN101203787B (zh) 2010-05-19

Family

ID=37116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93120A Active CN101203787B (zh) 2005-05-31 2006-05-31 具有便于四方位双重功能连接的标记的光纤阵列连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03787B (zh)
DE (1) DE112006001379B4 (zh)
GB (1) GB2440473B (zh)
WO (1) WO200613054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06587B2 (en) * 2010-05-06 2013-03-26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Quad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 (QSFP) adapter module
DE102012020590A1 (de) * 2012-10-22 2014-04-24 Reichle + De-Massari Ag Verbindungsvorrichtung
DE102012020589A1 (de) * 2012-10-22 2014-04-24 Reichle + De-Massari Ag Verbindungsvorrichtung
CN114930215B (zh) * 2020-02-18 2024-04-12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带光连接器的光纤连接构造及模块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11783Y (zh) * 1997-08-27 1999-03-24 王文生 用于光纤配线架配线单元的光纤接续板组件
CN2505858Y (zh) * 2001-10-10 2002-08-14 深圳市日海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光纤接续模块
US6487358B1 (en) * 2001-07-27 2002-11-26 Ciena Corporation Blank module with conduit retai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69273B1 (de) * 1984-06-20 1988-06-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Röntgendiagnostikeinrichtung
SE9704466L (sv) * 1997-12-01 1999-06-0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bindningsorgan för optofibrer
US6845207B2 (en) * 2001-02-12 2005-01-18 Fiber Optic Network Solutions Corp. Optical fiber enclosure system
US7021837B2 (en) * 2001-02-20 2006-04-04 Ngk Insulators, Ltd. Optical interface for 4-channel opto-electronic transmitter-receiver
US6461055B1 (en) * 2001-04-11 2002-10-08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iber optic adapter with attenuator and method
US6692159B2 (en) * 2001-04-14 2004-02-17 E20 Communications, Inc. De-latching mechanisms for fiber optic modules
US6614971B2 (en) * 2001-12-04 2003-09-02 Molex Incorporated Fanout system or apparatus for a fiber optic cable and including a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US6758600B2 (en) * 2002-09-27 2004-07-06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Optical polarity modules and systems
US7123807B2 (en) * 2004-08-25 2006-10-1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Optical networking circuit pac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11783Y (zh) * 1997-08-27 1999-03-24 王文生 用于光纤配线架配线单元的光纤接续板组件
US6487358B1 (en) * 2001-07-27 2002-11-26 Ciena Corporation Blank module with conduit retainer
CN2505858Y (zh) * 2001-10-10 2002-08-14 深圳市日海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光纤接续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06001379T5 (de) 2008-04-10
GB2440473B (en) 2010-04-14
WO2006130549A2 (en) 2006-12-07
GB0721457D0 (en) 2007-12-12
GB2440473A (en) 2008-01-30
WO2006130549A3 (en) 2007-02-01
DE112006001379B4 (de) 2013-10-10
CN101203787A (zh) 2008-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16347B2 (en) Optical fiber array connectivity system with indicia to facilitate connectivity in four orientations for dual functionality
JP4558789B2 (ja) 傾斜研磨されたフェルールと整列キーアダプタを利用した光ファイバアレー接続システム
US9354418B2 (en) Optical fiber array connectivity system for multiple row trunk cables and terminals
US8485737B2 (en) Optical fiber array connectivity system for multiple transceivers and/or multiple trunk cables
CN101107551A (zh) 光学极性模块及系统
US8873967B2 (en)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modules for hybrid electrical-optical networks
US20110274400A1 (en) Quad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 (qsfp) adapter module
CA247775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fiber optic arrays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564721A1 (en) Angle polished multi-fiber connector
CN101203787B (zh) 具有便于四方位双重功能连接的标记的光纤阵列连接系统
US11740410B2 (en) Routing of multicore optical fibers in data networks
US9651755B2 (en) Fiber optic interconnect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23022894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uaranteeing correct polarity of fiber optic connector
CN100443939C (zh) 利用倾斜抛光套管及对准键适配器的光纤阵列连接系统以及用于其的线缆
US20220365292A1 (en) Polarity scheme for multi-fiber connectors with a connector ke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