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2069A - 光记录媒体 - Google Patents

光记录媒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2069A
CN101202069A CNA200610147307XA CN200610147307A CN101202069A CN 101202069 A CN101202069 A CN 101202069A CN A200610147307X A CNA200610147307X A CN A200610147307XA CN 200610147307 A CN200610147307 A CN 200610147307A CN 101202069 A CN101202069 A CN 101202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layer
mentioned
optical recording
recording media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73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熏
金振宏
李光列
李成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6101473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020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02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20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记录媒体,是指利用激光束照射时,在记录层内生成与周围反射度不同的新物质的方法来记录信息的光记录媒体,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包括基板;位于上述基板上面,与其相邻,反射射入的激光束的反射层和位于上述反射层上面的信息记录层。上述信息记录层包括:含有以Si、Ge、C、Sn、Zn构成的元素群中选择的一个元素为主要元素,其原子百分比在50以上的第1记录层;含有以Au为主要元素,其原子百分比在50以上的第2记录层。利用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不但能高密度地记录数据,而且在记录数据时,能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很高的记录敏感度。

Description

光记录媒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记录媒体,尤其涉及能提高记录稳定性和密集记录数据的追记型光记录媒体。随着可将活动影像和静止画像的视频、音频和计算机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多媒体时代的到来,CD和DVD等各种光盘的打包媒体正在广泛普及。最近,正在试图将光记录媒体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数码照相机、广播及电影的记录媒体。今后,在下一代媒体中,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
背景技术
这种光记录媒体包括只读型光记录媒体(Read-only memory:ROM)、只能记录一次信息的追记型(Recordable)光记录媒体和可以反复读写擦去的可重复读写型(Rewritable)光记录媒体。
在这些光记录媒体中,只读型光记录媒体向圆周方向形成伺服、位置信息或者凹坑形态的细微凹槽,光记录媒体内有反射层。用于数据备份(data backup)或者收藏广播、电影等的追记型(Recordable type)光记录媒体的记录层物质利用dye等有机物或无机物。但是,如果记录层物质使用有机物,光记录媒体记录的数据难以长期保存。
追记型光记录媒体的记录步骤:a)记录物质燃烧(burning)形成凹坑(pit);b)记录物质变形(decomposition),体积膨胀,形成凹坑(pit);c)记录层熔化后,变为固体,形成新的相(phase);d)在两种物质的接触面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例如:silicide、germanide、antimonide:硅化物、锗化物、锑化物等)。另外,上述步骤也可合成。如果利用合成步骤生成记录符号,当激光束照射光记录媒体时,记录层的第1物质和第2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混合后,有时会产生与记录层周围光学特性不同的物质。因此,在上述情况中,可以利用记录物质发生变化的光学特性来记录数据,利用记录前和记录后发生变化的光学特性所形成的反射率的变化来判读上述所记录的数据。为了在光记录媒体中进行合成步骤,光记录媒体必须具备可发生该过程的内部结构和与其内部结构相匹配的记录物质组合。
下一代记录媒体要求有非常高的记录密度和数据传输速度。为了提高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速度,光记录媒体内的记录符号的大小必须要比现在小。因此,照射到光记录媒体的激光波长必须缩短到450nm以下。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也要大于0.7。另外,数据传输速度要远远高于现在的速度-30-35Mbps。
就下一代记录媒体之一-BD(Blu-ray Disc:蓝光光盘,以下称BD)来说,其光记录媒体要有能容纳波长405nm、记录速度为5.28m/s-10.56m/s、激光功率为3-7mW范围内的具有抖动(jitter)特性的记录物质。特别是,具有上述特点的追记型光记录媒体:i)光记录媒体内的记录符号(mark)和间隔(space)之间的对比度(contrast)必须要大;ii)必须要提高记录敏感度(recording sensitivity);iii)记录的符号要具有稳定性(mark stability);iv)记录符号噪音(recording marknoise)和抖动等记录特性(recording characteristics)必须要能满足蓝光系统(BD system)的特性。
另外,激光照射光记录媒体,在光记录媒体内形成记录符号时,形成上述记录符号所需的激光功率必须不能太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光记录媒体,即指:对于具有BD系统特性的光记录媒体,激光照射光记录媒体时,上述光记录媒体记录层内的物质发生变形(decomposition),体积膨胀,形成凹坑(pit),或者记录层熔化后,成为固体,形成新的相(phase),或者记录层内的两种物质在互相的接触面上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合成上述步骤,在上述光记录媒体内生成记录符号的一种光记录媒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向以上述步骤生成记录符号的光记录媒体提供满足BD特性、记录符号(mark)和间隔(space)之间的对比度(contrast)大、记录敏感度(recording sensitivity)高的光记录媒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满足BD特性、光记录媒体的记录符号的稳定性(mark stability)和抖动(jitter)等记录特性(recording characteristics)优秀的光记录媒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具有上述特性,形成记录符号所需的激光功率也不会过高的光记录媒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光记录媒体:是指在激光束照射时,在记录层内形成与周围反射角不同的新的物质,用这一方法来记录信息的光记录媒体,本发明包括:基板;位于上述基板上面,与其相邻,反射入射激光束的反射层和位于上述反射层上的信息记录层。上述信息记录层包括:包括由Si、Ge、C、Sn、Zn构成的元素群中一个以上元素的第1记录层;以Au为主要元素,其原子百分比(atomic%)在50以上的第2记录层。
上述第1记录层以Si、Ge、C、Sn、Zn构成的元素群中的一个元素为主要元素,其原子百分比(atomic%)最好在50以上。
另外,如果上述第2记录层的Au的原子百分比(atomic%)不到100,上述第2记录层可以包括:把由Si、Sb、Te、Ge、Al、Cu构成的元素群中的一个以上的元素作为附加元素。上述附加元素最理想的比率为0.01原子百分比(atomic%)以上,50原子百分比(atomic%)以下。因为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生成记录符号时发生的步骤在第1记录层是以Si、Ge、C、Sn、Zn构成的元素群中的一个以上元素为主要成分时更加明显,上述光记录媒体也更容易生成记录符号。
上述信息记录层包括一个以上的第1记录层和一个以上的第2记录层。上述第1记录层和上述第2记录层互相轮流叠加,上述第1记录层和上述第2记录层之间的接触面最好有2个以上。如果有2个以上的接触面,上述两个记录层物质间的反应面积增大,容易向光记录媒体的厚度方向生成记录符号。另外,为了使记录符号对激光束形成一定的反射度,上述信息记录层的第1记录层与第2记录层的厚度比最好为2以上。
上述信息记录层最好还应包括由Sn、Zn、Pb、Bi、Tl、Te、Se、S、Al、Ga、Ge、Cd、I、In构成的元素群中的一个以上元素形成的记录敏感度促进层。上述记录敏感度促进层可以在第1记录层的两个接触面或者第2记录层的两个接触面中的任意位置,但最好位于最先受到信息记录层的激光照射的面上。上述记录敏感度促进层中的上述物质熔点低,激光束照射时,比各记录层中的物质先发生反应,因为上述反应带来的潜热可以供给记录层的反应所需的热量,所以可以降低生成记录符号时所需的激光功率。
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最好在首先受到上述信息记录层的激光束照射的面或者临近基板的面中至少一个以上的面上叠加电解质层。上述电解质层在上述位置上可以防止因记录层的温度上升导致基板或塑料膜层的损伤,或者以适当速度释放记录层产生的热量,调节记录层的热平衡。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具有以下特征的光记录媒体:激光束照射时,在信息记录层内生成与周围反射度不同的新的物质,用这一方法来记录信息的光记录媒体包括:基板;位于上述基板上面,与其相邻,反射入射的激光束的反射层、位于上述反射层上面的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在上述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中互相相邻的信息记录层之间叠加的分离层。上述各信息记录层包括:由Si、Ge、C、Sn、Zn构成的元素群中的一个以上元素构成的第1记录层;以Au为主要元素,其atomic%在50以上的第2记录层。
因此,光记录媒体的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中的任意一个信息记录层内的第1记录层的厚度和第2记录层的厚度之比应与其它信息记录层的第1记录层的厚度和第2记录层的厚度比不同。另外,光记录媒体的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中的任意一个信息记录层内第1记录层的厚度和第2记录层的厚度之和应与其它信息记录层的第1记录层的厚度和第2记录层的厚度之和不相同。
另外,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最好为追记型光记录媒体。
本发明的效果:
下面对上述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效果进行说明。
第一,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利用记录层物质相互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这一方法来生成记录符号,具有本发明的记录物质的光记录媒体是可以满足BD系统、具有很高记录密度和数据传输速度的光记录媒体。
第二,具有本发明的记录物质组合的光记录媒体可以高密度记录数据、记录符号(mark)和间隔(space)之间的对比度(contrast)大、记录敏感度(recordingsensitivity)高的光记录媒体。
第三,具有本发明的记录物质组合的光记录媒体的优点是:满足BD系统、光记录媒体的记录符号稳定性(mark stability)和记录特性优秀、生成记录符号所需的激光功率高。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结构的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是说明在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进行岸台记录时生成记录符号的一种形态概略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进行凹槽记录时生成记录符号的一种形态概略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含有记录敏感度促进层时生成记录符号时的一种形态概略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层上轮流叠加第1记录层和第2记录层时所生成记录符号的形态概略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7是利用DC热处理功率(annealing power)对表1中各个实验测定记录敏感度的结果说明图。
图8是上部电解质层和下部电解质层的厚度组合将发生变化时,含有Ge(150)/Au(50)记录层的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度变化结果说明图。
图9是上部电解质层和下部电解质层的厚度组合将发生变化时,含有Ge(90)/Au(30)记录层的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度变化结果的说明图。
图10是上部电解质层和下部电解质层的厚度组合将发生变化时,具有Ge(90)/Au(30)记录层的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前后反射度的变化比率说明图。
图11是用于评价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性能的上述光记录媒体的数据记录所使用的激光记录脉冲波形图。
附图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
10:透光层                   20、22:下部电解质层
30、32:上部电解质层         40:分离层
50:反射层                   60:基板
70:记录敏感度促进层         90:记录符号
100、200:信息记录层
110、112、210:第1记录层     120、220:第2记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结构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结构的实施例中,光记录媒体包括:基板60、反射层50和信息记录层100。另外,还应包括透光层10和电解质层20、30。上述信息记录层100包括第1记录层110和第2记录层120。
在上述光记录媒体中,基板60具有支持光记录媒体的物理结构的作用。上述基板60通常使用陶瓷、玻璃和树脂等材料,最好使用聚碳酸脂。反射层50位于上述基板60上面,通过透光层10反射入射到光记录媒体上的激光束,再将其向透光层10的方向折射。因此,上述透光层10应由反射度高的物质或者添加了高反射度物质的合金构成。
信息记录层100位于上述反射层50上面,包括两个以上的记录层110、120。为了便于说明,将上述信息记录层所包含的记录层称为第1记录层110和第2记录层120。上述第1记录层110和上述第2记录层120各自含有的物质在受到激光束照射时,互相混合,形成新的物质。上述新的物质具有与周围物质完全不同的反射率。图1中,位于信息记录层100上面的第1记录层110和第2记录层120的位置可以互换,并不局限于必须是第1记录层位于首先受到激光束照射的位置。上述第1记录层110应包括由Si、Ge、C、Sn、Zn构成元素群中的一个以上元素,最好应该包括由Si、Ge、C、Sn、Zn构成的元素群中的一个元素的原子百分比(atomic%)为50。上述第2记录层120以Au为主要元素,其原子百分比(atomic%)为50以上。另外,如果上述第2记录层120中含有Au的原子百分比(atomic%)不到100,上述第2记录层120应该把由Si、Sb、Te、Ge、Al、Cu构成的元素群中的一个以上的元素作为附加元素。上述附加元素的理想附加比为0.01原子百分比(atomic%)至50原子百分比(atomic%)。
上述第1记录层110的物质和第2记录层120的物质受到激光束照射时,在第1记录层110和第2记录层120的接触面相互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以此方法来生成记录符号。上述各个记录层110、120中含有的物质容易生成记录符号,在必须满足BD的条件下记录、生成数据。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结构的一实施例,最好在信息记录层100的两个接触面中任意一个以上的面上叠加电解质层20、30。上述电解质层应由ZnS-SiO2构成。在上述信息记录层100的两个接触面中受到激光束照射的面上叠加电解质层20(以下称“下部电解质层”)时,上述下部电解质层20具有调节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度和对比度(contrast)的作用。另外,下部电解质层20可以防止因记录层的温度上升导致基板60和透光层10受到损坏。为了充分发挥上述作用,可以叠加下部电解质层20。下部电解质层20的最佳厚度为0nm至80nm。
在上述信息记录层100两个接触面中临近基板的面上叠加电解质层30(以下称“上部电解质层”)时,上述上部电解质层30可调节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度和对比度(contrast)。另外,上部电解质层30在激光束照射记录层时,能以一定速度释放记录层产生的热量,调节记录层的热量分布。为了充分发挥上述作用,可以附叠加上部电解质层,上部电解质层30的最佳厚度为0nm至50nm。
下面参照图2和图3对激光束照射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进行记录时光记录媒体的记录形态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层表面形成凹槽(groove)和岸台(land),对照射到上述光记录媒体的激光束具有引导作用。如图2所示,岸台记录(On land recording)是在记录层110、120的凸起部分记录数据,是指在记录层110、120表面上激光束首先到达的部分形成记录符号90。
如图3所示,凹槽记录(In groove recording)是在记录层110、120的凹陷部分记录数据,是在记录层表面激光束最后到达的部分形成记录符号90。上述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具有岸台记录和凹槽记录两种记录方式。
下面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结构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结构与图1结构相同,只是可以在第1记录层110、第2记录层120的周围和内部叠加记录敏感度促进层70。上述记录敏感度促进层70最好把由Sn,、Zn,、Pb、Bi、Tl、Te、Se、S、Al、Ga、Ge、Cd、I、In构成的元素群中的一个以上的元素作为添加物质加入进去。可以添加到上述记录敏感度促进层70的上述物质熔点低,受到激光束照射时,先于第1记录层110、第2记录层120的物质发生反应,反应时因状态变化产生的潜热(Latent Heat)可部分供给所接触的第1记录层110和第2记录层120发生反应时所需的热量。因此,如果在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上叠加记录敏感度促进层70,生成记录符号90时,可降低必要的激光功率。因此,上述记录敏感度促进层70的位置可位于第1记录层110、第2记录层120上首先受到激光束照射的面,或者位于临近基板的面,也可以位于第1记录层110和第2记录层120之间。但是,如图4所示,最好叠加在位于信息记录层100的首先受到激光束照射的面上。
下面,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结构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5包括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层100内的一个以上的第1记录层110、112和一个以上的第2记录层120。上述第1记录层110、112和上述第2记录层120互相轮流叠加,可以使第1记录层110、112和第2记录层120的接触面有2个以上。像上述那样叠加,可以使第1记录层110、112和第2记录层120之间的反应面积增加,容易向光记录媒体的厚度方向生成记录符号90。图5中示例的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结构是在第2记录层120的两个接触面上叠加两个第1记录层110、112。
下面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结构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可以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基板60;反射层50;位于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100、200和各个记录层之间的分离层40;与各个信息记录层100、200相邻叠加的下部电解质层20、22;上部电解质层30、32。在上述信息记录层100、200上可以按照图2至图5中说明的结构和形态生成记录符号90。下部电解质层20、22和上部电解质层30、32可以像图1所说明的那样,在各信息记录层100、200的激光首先照射的面或者临近基板的面有选择性地进行叠加。
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100、200没有必要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因此,只需在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100、200中任意一个的信息记录层上含有一个以上的第1记录层110、210和一个以上的第2记录层120、220即可。上述第1记录层110、210和上述第2记录层120、220相互轮流叠加,上述第1记录层110、210和上述第2记录层120、220之间的接触面可以有2个以上。另外,还可以只在任意一个的信息记录层上叠加记录敏感度促进层。
有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100、200时,上述信息记录层100、200中任意一个的信息记录层中包含的第1记录层厚度和第2记录层厚度之和可以与除上述信息记录层以外的其它信息记录层中任意一个信息记录层中包含的第1记录层的厚度和第2记录层的厚度之和不相同。另外,第1记录层的厚度和上述第2记录层的厚度之比最好与除上述信息记录层以外的其它信息记录层中任意一个信息记录层所包含的第1记录层的厚度和第2记录层的厚度之比不相同。即,上述两个信息记录层100、200的各自厚度从透过度这一点来说,最好应该互不相同。其理由如下:光记录媒体有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100、200时,在首先受到激光束照射的信息记录层100上生成记录符号以后,在第二次受到激光束照射的信息记录层200上也在规定范围内保持着上述的激光功率,能在上述信息记录层200生成记录符号即可。例如,如果首先受到激光束照射的信息记录层110的厚度相当于40-60%的透过度的厚度,那么第二次受到激光束照射的信息记录层200的厚度就可以是1%以下的透过度的厚度。
下面对上述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一实施例的实验条件和结果进行说明。首先对实验所使用的光记录媒体的结构和记录物质进行说明。
上述实验所使用的光记录媒体包括内径为15mm、外径为120mm、厚度为1.1mm的环形基板。上述基板已形成具有岸台(land)和凹槽(groove)的0.32的轨迹倾斜(track pitch)。上述光记录媒体的基板为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材质,在上述基板上面按照由银合金(Ag alloy)材质的反射层、由ZnS-SiO2形成的上部电解质层、第2记录层、第1记录层和由ZnSSiO2构成的下部电解质层的顺序叠加了多层薄膜。另外,在上述下部电解质层上面粘合上涂有2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51
的PSA粘合剂的8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52
的聚碳酸脂膜层(polycarbonate cover sheet)作为透光层。
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一实施例的上述实验条件如下:上述实验中,光记录媒体的恒线速度(Constant Linear Velocity)为5.28m/s,光记录媒体的测定位置是在距内圈30mm处。光记录媒体上的数据记录采用凹槽记录(In grooverecording),所使用的激光束的波长(Laser Wavelength)为408nm,读取功率(Readout Power)设定为35mW。另外,评价设备使用Pulstec社的ODU-1000。
在上述实验所使用的光记录媒体的基板上面,反射层是用70nm厚的Ag合金来叠加的。在其上面按顺序叠加上部电解质层(ZnS-SiO2),分别为第2记录层、第1记录层和下部电解质层(ZnS-SiO2),它们的厚度各不相同。
下面,参照表1对上述构成的光记录媒体中各记录层的物质的组合和其厚度的实验结果进行说明。
【表1】
Figure A20061014730700153
Figure A20061014730700161
实验NO.1、实验NO.2和实验NO.3的第1记录层-第2记录层的主要成份-Ge-Au的原子百分比(atomoic%)分别在50以上。下部电解质层和上部电解质层是ZnS-SiO2材质。实验NO.1是将上部电解质层-第2记录层-第1记录层-下部电解质层分别按照18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62
-5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63
-15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64
-68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65
的厚度来叠加的。实验NO.2是按照与实验NO.1相同的厚度来叠加的,只是下部电解质层是以46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66
的厚度来叠加的。实验NO.3按照与实验NO.2相同的厚度来叠加的,只是第1记录层和第2记录层的厚度分别为9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67
和3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68
。如上所述,因为第1记录层与第2记录层的厚度之比应大于2,所以,在各实验中,第1记录层与第2记录层的厚度之比为3。
对各实验组合的评价是以光记录媒体对于8T调制(modulation)的反射度的差异、DC热处理功率(annealing power)的大小、渗透功率的范围(Saturated powerrange)和记录符号的稳定性(mark stability)为标准的。根据表1的各项评判标准,其中结果好的实验组合已在各项评价标准的右侧一栏记录符号的稳定性(mark stability所对应的栏)内用圆圈表示出来。
首先,8T调制(modulation)的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度差异是指光记录媒体要求的间隔(space)和记录符号(mark)之间的反射度差异(Optical contrast)。即,用对激光束的8T调制(modulation)脉冲最高反射度的值和最低反射度的值之差除以最高反射度的值,将这个结果用百分比(%)来表示。对于激光束的8T调制(modulation)的上述反射度的差异是对光记录媒体最优先的判断标准,只上述反射度差异大,才是合格的光记录媒体。本实验中对8T调制(modulation)脉冲的反射度的差异以实验NO.2和实验NO.3中的为最大。实验NO.2中,上述值多少有些变化。
DC热处理功率(annealing power)是间接确认具有最佳结构的光记录媒体是否能记录规定的记录功率的判断标准。下一代光记录媒体-BD必须在光记录媒体的速度1X为3-6mW,2X为3-7mW这一范围的激光记录功率内生成记录符号。为了对此进行间接确认,测定第1记录层和第2记录层开始发生变化的功率,如果上述所测定的功率在3mW以内,那么判断为光记录媒体对于规定的激光功率具有合适的记录敏感度。作为评价标准,下面对DC热处理功率(annealing power)的具体实验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向光记录媒体照射间隔功率(Space Power)(Ps(mW))的激光束,上述激光束的脉冲不是多脉冲,而是单一脉冲。另外,激光束照射后,测定光记录媒体原来的反射度的大小在oscilloscope(示波镜)上开始变化的激光功率。上述所测定的激光功率的大小即为DC热处理功率(annealing power)的值。在上述实验中,如果DC热处理功率(annealing power)小于2.5mW,那么评价为最佳光记录媒体。从上述评价标准的结果来看,与实验NO.1和实验NO.2相比,实验NO.3具有最好的记录敏感度。由此可见,与电解质层的厚度相比,记录层之和的厚度对记录敏感度的影响更大。从记录功率上来看,记录层的厚度最好要薄些。
渗透功率的范围(Saturated Power rang)是可以间接确认从记录层开始反应,然后逐渐向光记录媒体的厚度方向拓宽反应领域,一直到记录层全部厚度进行反应时的温度范围的判断标准。如果渗透功率的范围(Saturated Power range)的值大,即使实际上开始反应的温度低,用于获得最佳记录特性的激光功率范围也不能超出规定的规格(Specification)。另外,在中间温度范围下,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度特性变化大,对记录难以进行控制。即,光记录媒体在记录时,上述光记录媒体对激光功率的反射度必须在较小的激光功率范围发生急剧变化。因此,在较小的激光功率范围下,要选出记录层的温度变化结束的各层厚度组合,那么在渗透功率的范围(Saturated Power range)小于2mW的范围出现的各层厚度组合判断为最佳组合。在上述实验中,实验NO.3的结果最为理想,所以光记录媒体在记录时,在控制记录符号方面,实验NO.3的各层厚度组合最为理想。
作为上述实验的判断标准,记录符号的稳定性(Mark stability)是判断记录符号能否不随时间变化长期维持的一项内容。在光记录媒体上以8T调制(modulation)的激光脉冲生成记录符号时,上述记录符号的大小不能受读取功率(readout power)的激光束的影响或在室内温度下随着时间变大或变小,要保持不变。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符号的稳定性(Mark stability)全部符合标准,但实验NO.1评价为最佳厚度组合。
图7是对表1的实验NO.1、2、3的厚度组合的光记录媒体测定DC热处理功率(annea ling power)值的结果说明图。如上所述,实验NO.3的各层厚度组合具有最佳记录敏感度。即,实验NO.3的各层厚度组合在最小的DC热处理功率(annealing power)下显示出了所反射的信号。
图8是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层内第1记录层、第2记录层的厚度组合为Ge(150)、Au(5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82
),反射层为70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83
时,根据上下部电解质层厚度所显示的光记录媒体反射度(%)的模拟实验(simulation)结果。
图9是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层内第1记录层、第2记录层的厚度组合为Ge(9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84
)、Au(3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85
),反射层为70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86
时,根据上下部电解质层厚度所显示的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度(%)的模拟实验(simulation)结果。
根据图8和图9的结果可知,下部电解质层(图8、9的横轴)为80nm(80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87
)左右时,可在光记录媒体上充分调节反射度和对比度(Contrast)。因为根据电解质层的厚度,反射度具有周期性,所以在以上的厚度会反复出现小于80nm的厚度的反射度的现象。另外,因为太厚的电解质层会因热性质影响信息记录层,带来不理想的结果。所以下部电解质层的厚度最好应在80nm以下。图8和图9的竖轴的上部电解质层的厚度如果大于50nm,那对比度(Contrast)降低的可能性很大。另外,如果上部电解质层过厚,那么记录层上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排出,记录符号的形态不容易调节,会发生各符号长度不容易调节到另外长度的现象。因此,上部电解质层的厚度最好应在50nm(50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88
)以下。
图10是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层内的第1记录层、第2记录层的厚度组合为Ge(15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89
)、Au(5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810
),反射层为70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811
时,用上下部电解质层厚度的记录前反射度和记录后记录符号的反射度之差除以记录前反射度,将这个值用百分比(%)来表示的示意图。图10中青色系统的负数部分表示记录后的反射度变得更大。也就是说,上述部分表示:可以加大记录符号的反射度,利用下部电解质层的组合来改变读取信号的极性(polarity)。
下面对具有表1的实验NO.3中所说明的结构的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抖动评价结果进行说明。首先,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抖动测定条件设定为信道位时钟(Channel bit clock)66MHz,光记录媒体的记录恒线速度(Constant LinearVelocity)为5.28m/s。光记录媒体的容量(Disc Capacity):各信息记录层均为23.3gigabyte(GB/each recording layer;single side),抖动测定设备使用Yokogawa社的TA520。抖动测定的实验采样(Sampling)次数为30,000次,光记录媒体的测定位置选择在距光记录媒体的内圈30mm处,上述光记录媒体可以岸台记录和凹槽记录两种方式来记录。另外,上述光记录媒体的记录激光束波长(LaserWavelength)使用408nm的波长。
图11是上述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在进行数据记录时所使用的激光记录脉冲的波形图。上述光记录媒体记录时所使用的激光脉冲的记录功率大小(Pw)为4.1mW,间隔功率(Space Powe)r大小(Ps)为1.0mW,基底功率大小(Pb)为0.4mW。上述激光记录脉冲是2T-6T的任意的多脉冲,对各记录脉冲进行脉冲调配,形成N-1个分割脉冲来进行记录的。
下面对本发明具有实验NO.3的各层组合的光记录媒体进行说明。实验NO.3中的上部电解质层-第2记录层-第1记录层-下部电解质层的厚度分别为18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91
-30-9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93
-460
Figure A20061014730700194
。如图10所示,向具有上述的各记录层厚度、上部电解质层和下部电解质层厚度的光记录媒体照射激光束时,读取的信号具有LTH(Low to High:低到高)的极性(polarity)。从图11的激光脉冲向上述厚度组合的光记录媒体照射时可以看出很清楚很明确的RF的视图(eye pattern)。新信号的变化点与原信号的变化点在时间轴上不一致,所以出现的抖动比率小,可以用于BD的光记录媒体。
读取信号在时间上的概率分布,在上述分布中,用标准偏差(σ)除以激光束的参考时钟(reference clock)(1T)所得到的数值(σ/T)为5.6%。上述的标准偏差越小,越是好的光记录媒体。普通BD在6.5%以下,即被视为合格的光记录媒体。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也可以充分满足BD系统。
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性能的优异性是在有一个信息记录层时体现出来的,但是在具有两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时也是相同的。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中一个以上的记录层可以按照上述的构成物质和厚度比值以及厚度之和来进行组合,这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另外,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28)

1.一种光记录媒体,是指当激光束照射时,在记录层内生成与周围反射度不同的新的物质这一方法来记录信息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基板;
位于上述基板上面,与其相邻,反射射入的激光束的反射层;
位于上述反射层上面的信息记录层;
上述信息记录层包括:
含有由Si、Ge、C、Sn、Zn构成的元素群中选择的一个元素为主要元素的第1记录层;
以Au为主要元素,其原子百分比在50以上的第2记录层。
2.一种光记录媒体,是指当激光束照射时,在记录层内生成与周围反射度不同的新的物质这一方法来记录信息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基板;
位于上述基板上面,与其相邻,反射射入的激光束的反射层;
位于上述反射层上面的信息记录层;
上述信息记录层包括:含有由Si、Ge、C、Sn、Zn构成的元素群中选择的一个元素为主要元素,其原子百分比在50以上的第1记录层;
以Au为主要元素,其原子百分比在50以上的第2记录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第2记录层的Au的原子百分比不到100时,从由上述第2记录层Si、Sb、Te、Ge、Al、Cu构成的元素群中选择一个以上的元素作为附加元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附加元素的比率在0.01原子百分比以上,50原子百分比以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记录层包括一个以上的第1记录层和一个以上的第2记录层,上述第1记录层和上述第2记录层互相轮流叠加,上述第1记录层和上述第2记录层之间的接触面有2个以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记录层的厚度与第2记录层的厚度比值为2以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记录层还包括含有由Sn、Zn、Pb、Bi、Tl、Te、Se、S、Al、Ga、Ge、Cd、I、In构成的元素群中选择的一个以上元素的记录敏感度促进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敏感度促进层是在第1记录层最先受到激光束照射的面或者临近基板的面中一个以上的面相邻叠加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敏感度促进层是在第2记录层最先受到激光束照射的面或者临近基板的面中一个以上的面相邻叠加的。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信息记录层首先受到激光束照射的面或临近基板的面中至少一个以上的面上相邻叠加电解质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上述信息记录层首先受到激光照射的接触面上叠加电解质层,上述电解质层的厚度为0nm至80nm。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上述信息记录层的两个接触面中临近上述基板的接触面上叠加电解质层,上述电解质层的厚度为0nm至50nm。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记录媒体为追记型光记录媒体。
14.一种光记录媒体,是指激光束照射时,在信息记录层内生成与周围反射度不同的新的物质,用这一方法来记录信息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具有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基板;
位于上述基板上面,与其相邻,反射入射的激光束的反射层;
位于上述反射层上面的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
在上述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中互相相邻的信息记录层之间叠加的分离层;
上述各信息记录层包括:
含有由Si、Ge、C、Sn、Zn构成的元素群中选择的一个以上元素的第1记录层;
含有以Au为主要元素,其原子百分比在50以上的第2记录层。
15.一种光记录媒体,是指激光束照射时,在信息记录层内生成与周围反射度不同的新的物质,用这一方法来记录信息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具有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基板;
位于上述基板上面,与其相邻,反射入射的激光束的反射层;
位于上述反射层上面的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
在上述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中互相相邻的信息记录层之间叠加的分离层;
上述各信息记录层包括:
含有由Si、Ge、C、Sn、Zn构成的元素群中选择的一个以上元素作为主要元素,其原子百分比在50以上的第1记录层;
含有以Au为主要元素,其原子百分比在50以上的第2记录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如果上述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中任意一个信息记录层中包含的第2记录层的Au的原子百分比不到100,那么上述第2记录层包括由Sn、Zn、Pb、Bi、Tl、Te、Se、S、Al、Ga、Ge、Cd、I、In构成的元素群中选择的一个以上元素所形成的附加元素。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附加元素的比率为0.01原子百分比以上,50原子百分比以下。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中任意一个的信息记录层所包含的第1记录层厚度与第2记录层的厚度的比值为2以上。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中任意一个信息记录层所包含的第1记录层厚度与第2记录层厚度的比值与除上述信息记录层以外的其它信息记录层中任意一个信息记录层的包含的第1记录层厚度和第2记录层厚度的比值不相同。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中任意一个信息记录层所包含的第1记录层厚度与第2记录层厚度的和与除上述信息记录层以外的其它信息记录层中任意一个信息记录层的包含的第1记录层厚度和第2记录层厚度的和不相同。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中任意一个信息记录层包括一个以上的第1记录层和一个以上的第2记录层,上述第1记录层和上述第2记录层相互轮流叠加,上述第1记录层和上述第2记录层之间的接触面为2个以上。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中任意一个信息记录层还包括含有从Sn、Zn、Pb、Bi、Tl、Te、Se、S、Al、Ga、Ge、Cd、I、In构成的元素群中选择的一个以上元素的记录敏感度促进层。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敏感度促进层是在第1记录层首先受到激光束照射的面或者临近基板的面中任意一个以上的面上相邻叠加的。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敏感度促进层是在第2记录层首先受到激光束照射的面或者临近基板的面中任意一个以上的面上相邻叠加的。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2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层中任意一个信息记录层的首先受到激光束照射的面或者临近基板的面中至少一个以上的面上相邻叠加电解质层。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上述信息记录层的首先受到激光束照射的接触面上叠加电解质层,那么上述电解质层的厚度为0nm至80nm。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上述信息记录层的两个接触面中的临近上述基板的接触面上叠加电解质层,那么上述电解质层的厚度为0nm至50nm。
28.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记录媒体为追记型光记录媒体。
CNA200610147307XA 2006-12-14 2006-12-14 光记录媒体 Pending CN1012020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47307XA CN101202069A (zh) 2006-12-14 2006-12-14 光记录媒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47307XA CN101202069A (zh) 2006-12-14 2006-12-14 光记录媒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2069A true CN101202069A (zh) 2008-06-18

Family

ID=39517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47307XA Pending CN101202069A (zh) 2006-12-14 2006-12-14 光记录媒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0206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59714B2 (ja) 光記録媒体
US7534480B2 (en) Multi-layer super resolution optical disc
CN100517478C (zh) 光记录介质
CN100470647C (zh) 超解析光盘
CN101019178B (zh) 相变型光记录介质与用于此类记录介质的再现方法与装置
CN101208745B (zh) 光记录介质
KR100613070B1 (ko) 일회 기록형 광기록 매체의 반사율의 조정방법과 일회기록형 광기록 매체
CN100540325C (zh) 光学记录介质
CN100470648C (zh) 光记录介质
CN1909087B (zh) 光记录介质
CN101202069A (zh) 光记录媒体
Shingai et al. Triple-layer rewritable disc with Sb-based phase-change material
Habuta et al. Quadruple-Layer Write-Once Disk for Blue Laser Based on Te–O–Pd Recording Films
Kuiper et al. Materials issues in blue recording
KR100617136B1 (ko) 광기록매체
CN101903950B (zh) 光信息记录媒体及其记录再现方法
Yusu et al. Advanced phase change media for blue laser recording of 18 GB capacity for 0.65 numerical aperture and 30 GB capacity for 0.85 numerical aperture
JPH03183036A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の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KR100747528B1 (ko) 광기록매체
CN100356455C (zh) 相变型光盘信息记录的方法
Inoue et al. Phase-change optical disc with the data recording rate of 100 Mbps
KR20050117346A (ko) 블루 레이저를 이용하는 상변화형 광 디스크
KR100686094B1 (ko) 상변화 광디스크
TWI253647B (e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eflecting layer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