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9075A - 负荷控制装置、方法、电路、程序及存储有负荷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负荷控制装置、方法、电路、程序及存储有负荷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9075A
CN101199075A CNA2006800210747A CN200680021074A CN101199075A CN 101199075 A CN101199075 A CN 101199075A CN A2006800210747 A CNA2006800210747 A CN A2006800210747A CN 200680021074 A CN200680021074 A CN 200680021074A CN 101199075 A CN101199075 A CN 101199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t water
water storage
equipmen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10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39276C (zh
Inventor
今川常子
松林成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99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9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92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927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604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 H01M8/04619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604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 H01M8/04626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of auxiliary devices, e.g. batteries,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858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925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 H01M8/04947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of auxiliary devices, e.g. batteries,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10Fuel cells in stationary systems, e.g. emergency power source in pla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40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other energy production systems
    • H01M2250/405Cogeneration of heat or hot wa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29Heat exchange using 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B90/10Applications of fuel cells in build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燃料电池的节能效率及经济效率。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制作,表示各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和表示按照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得的各规定时刻的主要电量的多个控制后电量曲线;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基于多个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判断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热容量;削减量计算部(9)利用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来计算变更前后的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运行方法决定部(10)将对应于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的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设备的运行方法。

Description

负荷控制装置、方法、电路、程序及存储有负荷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供电力和热能的燃料电池装置的负荷控制装置、负荷控制方法、负荷控制电路、负荷控制程序以及存储有负荷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特别涉及家用燃料电池装置的负荷控制装置、负荷控制方法、负荷控制电路、负荷控制程序以及存储有负荷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利用燃气进行发电,由于能够在发电的同时使其产生作为可供热水热量的热能,因此可以谋求提高能源的效率。
在以往的燃料电池的负荷控制装置中,通过对消耗燃料电池所提供的电力或可供热水能量的设备进行控制来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2001-68126号)。例如,在燃料电池的发电量与家中用电总量即主要电量不同时,进行使消耗电力的设备运行或者停止以保持主要电量与发电量相一致的控制。另外,燃料电池在发电的同时产生热能,不除去产生的热能就不能进行发电。为此,燃料电池设有热水储存罐,用于将热能用到热水的提供。并且,在热水储存罐的热水储存量超过最大容量时,进行使消耗可供热水能量的设备运行来消耗热能的控制。
图21是一个方框图,其表示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以往的负荷控制装置的结构。如图21所示,负荷控制装置203从燃料电池主体201取得家中用电总量即主要电量、燃料电池主体201的发电量和热水储存罐的热水储存量,并从设备202取得运行时刻、消耗电量和热水使用量。
电力需求预测部204对电力需求进行预测,并向消耗控制部206输出预测电量和从燃料电池主体201取得的主要电量。消耗控制部206在主要电量与发电量不同时,向设备202输出控制信号,使其进行运行以保持主要电量与发电量相一致。而且,热水需求预测部205对热水需求进行预测,并向温度控制部207输出预测热水量与从燃料电池主体201取得的热水储存量。温度控制部207在热水储存量超过罐容量时,为了使燃料电池201能够继续运行,向设备202输出控制信号,使之进行运行以减少热水储存量。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技术中,在决定电力消耗设备的控制方法时只由主要电量和发电量来进行决定,没有考虑到通过控制方法的变更而新产生的热能。只将主要电量和发电量控制为相同的量,有可能产生超过用户使用的热能的热能。而且,在所变换的热能过多超过罐容量时,须要释放热能,或者,如果不能释放热能,则要直到基于供热水负荷而让热水储存罐产生可用空间为止,使燃料电池停止,这样就可能会出现降低节能效率的问题。
而且,还存在其它问题,即,在上述的以往技术中,将设备区分为电力消耗设备和可供热水能量消耗设备,其中,根据主要电量控制电力消耗设备,根据热水储存量控制可供热水能量消耗设备。然而,有些家电设备既消耗可供热水能量又消耗电力。在控制这种设备时,为了避免罐容量被充得过满,即使在快要充满前使既消耗可供热水能量又消耗电力的设备进行运行,也伴随着由于主要电量的增加所需的发电而引起的由燃料电池产生的热能也增加,因此有可能不能避免热水储存量被充得过满。也就是说,在以往的负荷控制装置中,由于将设备的可供热水能量的消耗量和电力消耗量分别进行了考虑,因此可能导致无法提高节能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做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节能效率及经济效率的负荷控制装置、负荷控制方法、负荷控制电路、负荷控制程序以及存储有负荷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涉及的负荷控制装置包括:信息取得部,用于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上述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并且,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主要电量、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上述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了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上述主要电量;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由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上述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以及运行方法决定部,将与由上述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负荷控制方法包含:信息取得步骤,用于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步骤,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步骤取得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上述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并且,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步骤取得的上述主要电量、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上述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了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上述主要电量;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步骤,基于由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步骤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热水储存量判断步骤,判断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步骤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削减量计算步骤,计算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由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步骤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上述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以及运行方法决定步骤,将与由上述削减量计算步骤计算出的上述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负荷控制程序使计算机作为以下各个部而进行工作:信息取得部,用于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上述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并且,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主要电量、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上述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了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上述主要电量;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由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上述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以及运行方法决定部,将与由上述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负荷控制程序,该负荷控制程序使计算机作为以下各个部而进行工作:信息取得部,用于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上述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并且,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主要电量、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上述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了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上述主要电量;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由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上述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以及运行方法决定部,将与由上述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负荷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电路,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以及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并且,基于所取得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上述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基于所取得的上述主要电量、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上述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来变更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上述主要电量;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电路,基于由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电路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热水储存量判断电路,判断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电路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削减量计算电路,计算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由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电路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上述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以及运行方法决定电路,将与由上述削减量计算电路计算出的上述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
采用这些结构,可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并且,基于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基于主要电量、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了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主要电量。其次,基于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判断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并且,计算出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其次,将与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设备的运行方法。
因此,由于考虑到设备使用的可供热水能量来计算伴随着运行方法的变更而变化的热水储存量,选定控制后热水储存量不会超过规定的热容量的设备的运行方法,所以,不会储存多余的热水,可以防止释放热能的停止或燃料电池的停止,能够提高节能效率以及经济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将更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负荷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负荷控制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控制条件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控制条件数据库存储的控制条件信息以及限制缓解条件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平均主要电量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平均热水储存量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平均FC(Fuel Cell:燃料电池)启动停止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基础主要电量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设备运行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运行控制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控制后电量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在图2的步骤S9中进行的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在图13的步骤S27中进行的平均热水储存量的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在图2的步骤S10中进行的热水储存结束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设备的运行开始时刻变更之前的平均主要电量曲线和平均热水储存量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是表示在设备的运行开始时刻变更之后,热水储存量超过最大热水储存量时的控制后电量曲线和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8是表示在设备的运行开始时刻变更之后,热水储存量不超过最大热水储存量时的控制后电量曲线和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9是表示显示在本实施例的显示操作部的设定时刻显示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0是表示显示在本实施例的显示操作部的时刻变更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1是表示以往的负荷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负荷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1中,燃料电池主体1提供电力和可供热水能量。设备2是消耗电力及可供热水能量至少其中之一的至少一个设备。本发明的负荷控制装置3包括:控制条件制作部4、运行数据转换部5、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削减量计算部9、控制方法决定部10、各设备削减量计算部11、设备运行监视部12、显示操作部13、控制条件变更部14以及控制条件数据库15。
显示操作部13是在负荷控制装置3中内置或者附属的例如遥控器等,其显示各种信息并接受用户输入的数据。控制条件变更部14将设备通过用户的输入从显示操作部13所得的控制条件存储到控制条件数据库15中。控制条件制作部4从控制条件数据库15中取得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设备的运行时间段。运行数据转换部5,从燃料电池主体1取得燃料电池的运行信息,从设备2取得设备的运行信息,从控制条件制作部4取得设备的控制条件,并将数据转换为所期望的格式。
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制作运行控制后的主要电力的时间序列数据。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制作运行控制后的罐内热水储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对热水储存量是否超过罐容量进行判断。削减量计算部9计算对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前后的费用削减额或者CO2排放量的削减量。控制方法决定部10决定削减量最大的设备的控制方法。各设备削减量计算部11计算通过变更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而可得到的每个设备的费用削减额或者CO2排放量的削减量。设备运行监视部12监视设备2的运行状况。关于各部分功能的详细情况将在以后叙述。
燃料电池主体1,例如每隔3秒就向运行数据转换部5输出家中用电总量即主要电量、表示在罐中储存有多少可供热水能量的热水储存量、表示启动停止状态的FC(Fuel Cell:燃料电池)启动停止状态、属于燃料电池主体1的快速式燃气热水器所提供的热水的使用量即备用热水使用量。设备2向运行数据转换部5输出所消耗的电量即设备电量、所消耗的可供热水能量即热水使用量和运行开始时刻。
另外,负荷控制装置3包括: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ROM(只读存储器)等。CPU通过执行存储在ROM中的负荷控制程序,从而作为控制条件制作部4、运行数据转换部5、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削减量计算部9、控制方法决定部10、各设备削减量计算部11、设备运行监视部12、控制条件变更部14以及控制条件数据库15发挥其功能。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运行数据转换部5相当于信息取得部的一个例子,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相当于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的一个例子,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相当于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的一个例子,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相当于热水储存量判断部的一个例子,削减量计算部9相当于削减量计算部的一个例子,控制方法决定部10相当于运行方法决定部的一个例子,控制条件数据库15相当于控制条件存储部的一个例子,显示操作部13相当于控制条件输入接受部的一个例子,控制条件变更部14相当于控制条件变更部的一个例子,显示操作部13相当于限制缓解输入接受部的一个例子,各设备削减量计算部11相当于各设备削减量计算部的一个例子,显示操作部13相当于显示部的一个例子,设备运行监视部12相当于设备运行监视部的一个例子。
其次,对各功能模块的工作进行说明。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负荷控制装置4的工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中,控制条件变更部14从显示操作部13取得由用户输入的控制条件信息和削减项目数据,将其存储到控制条件数据库15中。控制条件信息按每个设备2包括表示是否可以变更运行状况的移动标记以及表示时刻范围的时刻数据,该时刻数据中的运行开始时刻可以变更。
图3是表示控制条件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3中,设备ID表示设备的识别编号,设备名表示设备的名称,移动标记表示设备的运行开始时刻是否可以变更,开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表示各设备的允许运行时刻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作为可以变更开始时刻的设备2,例如有设备ID为“01”的洗碗干燥机或设备ID为“02”的洗衣机等。当设备2为洗碗干燥机时,用户认为在晚饭结束后到开始准备早饭之前洗完餐具较为适宜,因此输入了从21:00到6:00的时刻。另外,当设备2为洗衣机时,用户认为白天洗完衣服较为适宜,因此输入了从4:00到17:00的时刻。另外,移动标记为“1”时,表示可以变更开始时刻,移动标记为“0”时,表示不能变更开始时刻。而且,在移动标记为“0”时,开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都为“NULL”。
另外,在本发明中,运行方法包括运行开始时刻、运行期间以及运行模式等。在本实施例中,对可以变更运行开始时刻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变更运行期间以及运行模式。
控制条件变更部14取得的另一数据即削减项目数据是表示削减对象是费用还是CO2排放量的信息。控制条件变更部14,在削减项目为费用时将该数据保持为“0”,在削减项目为CO2排放量时将该数据保持为“1”。选择削减项目的理由之一是因为存在有,根据燃料电池的效率、燃气或商用电力的收费体系的不同,即使费用很低,但是CO2排放量并没有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的情况。
在此,对存储在控制条件数据库15中的数据进行说明。在控制条件数据库15中,除了控制条件变更部14存储的控制条件信息以及削减项目数据之外,还按每个设备预存限制缓解条件信息,该限制缓解条件信息表示将用户所输入的设备的运行时间段进行扩张所需的条件。限制缓解条件信息,通过将运行开始时间段进行扩张,计算可谋求比在采用用户所输入的运行开始时间段的情况下更能削减费用或CO2排放量的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
图4是表示控制条件数据库存储的控制条件信息以及限制缓解条件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4中,设备ID表示设备的识别编号,设备名表示设备的名称,移动标记表示设备的开始时刻是否可以变更,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表示用户输入的运行开始时间段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限制缓解条件的开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分别表示用于扩张运行开始时间段的针对开始时刻的条件和针对结束时刻的条件。在图4中,设备ID为01的洗碗干燥机的限制缓解条件的开始时刻为-2:00,结束时刻为+4:00,而该限制缓解条件表示,如果利用此条件,则可从用户的输入时间段起将开始时刻提前2小时,将结束时刻推迟4小时。
控制条件制作部4从控制条件数据库15取得控制条件信息、限制缓解条件信息和削减项目数据,并且从运行数据转换部5取得设备运行信息。其后,控制条件制作部4基于限制缓解条件信息制作缓解了控制条件信息的限制的缓解控制条件信息。缓解控制条件信息是指,基于限制缓解条件信息对控制条件信息中所包含的设备2的从运行开始时刻到运行结束时刻为止的时间进行扩张了的信息,其具有与控制条件信息相同的数据结构。
基于图4所示的控制条件信息和限制缓解条件信息制作缓解控制条件信息时,设备ID为01的洗碗干燥机的运行开始时刻从用户输入的21:00缓解到19:00,运行结束时刻从用户输入的6:00缓解到10:00。而且,如图4中的电饭煲,存在用户不允许变更运行开始时刻以及运行结束时刻的设备。这时,控制条件制作部4,从由运行数据转换部5取得的设备运行信息中抽出设备的通常的运行开始时刻以及运行结束时刻,对那些时刻加上限制缓解条件信息中包含的运行开始时刻以及运行结束时刻来求出运行开始时刻以及运行结束时刻,并将所对应的移动标记变更为ON(“1”)。限制条件制作部4将控制条件信息和缓解控制条件信息向运行数据转换部5和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输出,并且向削减量计算部9输出削减项目数据。
返回图2,在步骤S2中,运行数据转换部5例如每隔3秒从燃料电池主体1取得主要电量、热水储存量、FC启动停止状态、备用热水使用量,例如一日一次进行后述的处理,从而触发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以后的功能模块的工作。而且,运行数据转换部5从设备2取得设备2消耗的设备电量、热水使用量和运行时刻。
其次,在步骤S3中,运行数据转换部5对当前时刻是否为0:00进行判断。在此,若判断结果为当前时刻不是0:00时,则返回步骤S2的处理。另一方面,若判断结果为当前时刻是0:00时,则进入到步骤S4的处理。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运行数据转换部5对当前时刻是否为0:00进行判断,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对是否为3:00等其它的时刻进行判断也可以。
其次,在步骤S4中,运行数据转换部5从控制条件制作部4取得控制条件信息。具体而言,运行数据转换部5向控制条件制作部4输出控制条件信息取得指示,输入了控制条件信息取得指示的控制条件制作部4从控制条件数据库15读出控制条件信息,向运行数据转换部5输出该控制条件信息。
其次,在步骤S5中,运行数据转换部5,基于取得的主要电量、热水储存量、FC启动停止状态以及备用热水使用量,制作平均主要电量曲线、平均热水储存量曲线、平均FC启动停止状态、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曲线以及基础主要电量曲线。例如,运行数据转换部5,每天一到0:00,以过去的例如7天等规定期间中从相同时刻起的60分钟等规定时间间隔为单位,对该7天等规定期间的过去的主要电量、热水储存量、FC启动停止状态、备用热水使用量进行平均计算,从而计算平均主要电量、平均热水储存量、平均FC启动停止状态以及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然后,运行数据转换部5,将平均主要电量、平均热水储存量、平均FC启动停止状态、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分别转换为例如作为24小时时间序列数据的平均主要电量曲线、平均热水储存量曲线、平均FC启动停止状态、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曲线。
图5是表示平均主要电量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图6是表示平均热水储存量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是表示平均FC启动停止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图8是表示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5至图8中,例如与时刻“0”相对应的电量、热水储存量、状态以及热水供给量分别表示从0点到1点之间的平均主要电量、平均热水储存量、平均FC启动停止状态以及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
另外,运行数据转换部5计算基础主要电量曲线,该基础主要电量曲线是指,从平均主要电量曲线减去从控制条件制作部4取得的控制条件信息中其移动标记为ON的设备的平均设备电量而得到的曲线。基础主要电量曲线是用于使由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进行的控制后电量曲线的制作简化的曲线。图9是表示基础主要电量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其次,在步骤S6中,运行数据转换部5制作例如包括平均运行开始时刻、平均所需时间、平均设备电量、平均热水使用量的设备运行信息,其中,平均运行开始时刻及平均所需时间分别是指,对过去的7天等规定期间中的运行开始时刻以及所需时间进行平均计算而获得的值,平均设备电量和平均热水使用量分别是指,按1分钟等规定时间间隔,对在过去的7天等规定期间中例如每隔3秒取得的设备电量以及热水使用量进行平均计算而获得的值。
图10是表示设备运行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中的设备运行信息的设备ID表示设备的识别编号,设备名表示设备的名称,平均运行开始时刻表示对过去7天间的设备的运行开始时刻进行平均计算而获得的时刻。并且,平均所需时间表示在过去设备继续运行的平均时间,平均设备电量和平均设备热水供给量分别表示在所需时间内设备所消耗的能量在每1分钟的平均值。
运行数据转换部5将基础主要电量曲线和设备运行信息向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输出。而且,运行数据转换部5将平均主要电量曲线、平均热水储存量曲线、平均FC启动停止状态、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曲线和设备运行信息向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输出。而且,运行数据转换部5将平均主要电量曲线、基础主要电量曲线、平均热水储存量曲线、平均FC启动停止状态和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曲线向削减量计算部9输出。运行数据转换部5以后的功能模块即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削减量计算部9、运行方法决定部10之间的连续处理要反复进行与后述的运行控制信息的数量相同的次数。
其次,在步骤S7中,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基于从控制条件制作部4取得的控制条件信息制作作为设备的运行开始时刻的组合的运行控制信息。运行控制信息,虽然是顺序地制作各设备的开始时刻可组成的所有组合,但是,其中不包含控制条件信息中所含的各设备的结束时刻。图11是表示运行控制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1所示,运行控制信息包括设备ID、设备名以及开始时刻,而且,该运行控制信息要制作与由设备可组成的所有组合相同的数量。在图11中,洗碗干燥机的运行开始时刻为21:00,洗衣机的运行开始时刻为14:00。
其次,在步骤S8中,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基于所制作的运行控制信息,制作作为设备的运行开始时刻被变更后的主要电量曲线的控制后电量曲线。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将所制作的控制后电量曲线和运行控制信息向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输出。图12是表示控制后电量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控制后电量曲线要制作与运行控制信息相同的数量。
其次,在步骤S9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从运行数据转换部5取得平均主要电量曲线、平均热水储存量曲线和基础热水储存量曲线,并从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取得控制后电量曲线和运行控制信息。然后,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基于控制方法的变更,制作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该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是从由燃料电池主体1所提供的可供热水能量减去设备2使用的可供热水能量而获得的、例如以60分钟为间隔的24小时的热量。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将所制作的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向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输出,并将从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取得的控制后电量曲线和运行控制信息不加变更地向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输出。
在此,更详细地说明由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进行的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的制作处理。图13是用于说明图2的步骤S9中进行的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的制作处理的流程图。在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中,从0:00开始直到累计时间为1440分为止,每隔规定单位时间反复进行从步骤S22到步骤S27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21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将时刻t初始化为0。其次,在步骤S22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对时刻t是否是与运行开始时刻的变更相关联的时刻进行判断。在此,若判断结果为是关联的时刻时(在步骤S22为“是”),则进入到步骤S23的处理。另一方面,若判断结果为不是关联的时刻时(在步骤S22为“否”),则结束时刻t的热水储存量检查的处理,并进行下一个时刻t+1的热水储存量的变更。与运行开始时刻相关联的时刻是指,设备2原来运行的时间段和通过变更运行开始时刻而产生的设备2的新的运行时间段。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在时刻t进入了设备运行信息中所包含的从平均运行开始时刻经过了平均所需时间的时间段时,判断为该时刻t是与运行开始时刻变更相关联的时刻。即,因为只需对与运行开始时刻的变更相关联的时刻的热水储存量进行计算即可,因此要进行上述判断。
其次,在步骤S23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对燃料电池是否启动进行判断。为了判断燃料电池的启动状态,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利用平均FC启动停止状态。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如果在时刻t的平均FC启动停止状态为0.5以上,则判断为燃料电池处于启动状态。若判断结果为燃料电池处于启动状态时(在步骤S23为“是”),则进入步骤S24的处理。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如果在时刻t的平均FC启动停止状态没有达到0.5,则判断为燃料电池处于停止状态。若判断结果为燃料电池没有启动时(在步骤S23为“否”),则与步骤S22的处理同样结束时刻t的热水储存量检查的处理,并检查下一个时刻t+1的热水储存量。
其次,在步骤S24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基于平均电量以及控制后电量求出供电端发电电量、发电效率和热水供给效率。平均电量以及控制后电量分别为从运行数据转换部5取得的平均主要电量曲线以及从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取得的控制后电量曲线中在时刻t的电量。供电端发电电量,在平均电量或者控制后电量超过燃料电池发电的上限(在此为1kW)时设为1kWh,在不达到发电的下限(在此为0.3kW)时设为0.3kWh,除此之外时设为与平均电量或者控制后电量相同的电量。由于发电效率以及热水供给效率随供电端发电电量而变化,因此通过将从预存在内部的燃料电池的发电上限到下限之间的几点之处的值进行内插来利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发电效率以及热水供给效率使用了固定的值,但是,也可以从燃料电池主体1取得每时每刻的发电电量、燃气使用量以及热水供给量来定期更新值。这时,由于考虑到燃料电池实际设备的感应数据,因此能够适应每个燃料电池的特性或性能劣化。
其次,在步骤S25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对运行开始时刻变更前后的热水供给量进行计算。此热水供给量的计算采用下式(1)。
热水供给量=供电端发电电量/发电效率×热水供给效率……(1)
其次,在步骤S26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对运行开始时刻变更前后的热水储存量的增减进行计算。此热水储存量的增减的计算采用下式(2)。在此,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有可能是0以下。
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运行开始时刻变更后的热水供给量一运行开始时刻变更前的热水供给量-设备使用的热水供给量……(2)
其次,在步骤S27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进行各时刻的平均热水储存量的更新处理。图14是用于说明在图13的步骤S27中进行的平均热水储存量的更新处理的流程图。以下,用图14对平均热水储存量的更新处理进行说明。
平均热水储存量的更新处理,从时刻t开始直到时刻t’为1440分为止,每隔规定单位时间反复被进行。首先,在步骤S31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将时刻t’初始化为0。其次,在步骤S32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对平均热水储存量是否为0进行判断。平均热水储存量是指,从运行数据转换部5取得的平均热水储存量曲线中在时刻t’的过去的平均热水储存量。若判断结果为平均热水储存量不为0时(在步骤S32为“否”),则进入步骤S35的处理。
在步骤S35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在平均热水储存量中加上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其次,在步骤S36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将进行平均热水储存量的更新的时刻t’更新为t’+1。其次,在步骤S37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对时刻t’是否比1440分钟更大进行判断。在此,若判断结果为时刻t’比1440分钟更大时(在步骤S37为“是”),则结束平均热水储存量的更新处理,进入图13的步骤S28的处理。若判断结果为时刻t’为1440分钟以下时(在步骤S37为“否”),则返回步骤S32的处理,再次反复进行从步骤S32到步骤S36的处理。
另一方面,通过步骤S32若判断结果为平均热水储存量为0时(在步骤S32为“是”),则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必须根据在此时刻发生的与供热水负荷的关系求出平均热水储存量。在本实施例中,将供热水负荷置换为从运行数据转换部5取得的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曲线中在时刻t’的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而求出平均热水储存量。
其次,在步骤S33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对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是否比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更大进行判断。在此,若判断结果为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低于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时(在步骤S33为“否”),由于可以推测,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因供热水负荷而减少,因此在步骤S34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对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进行修正。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的修正采用下式(3)。
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3)
其次,在步骤S35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在平均热水储存量中加上修正的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其次,在步骤S36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将进行平均热水储存量的更新的时刻t’更新为t’+1。其次,在步骤S37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对时刻t’是否比1440分钟更大进行判断。
另一方面,在步骤S33中,若判断结果为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比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更多时(在步骤S33为“是”),由于可以推测,产生了比储存在罐内的可供热水能量更多的供热水负荷,因此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对在时刻t’的平均热水储存量不作任何修改让其保持为0不变,也不更新在以后各时刻的平均热水储存量,就结束平均热水储存量的更新处理。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平均热水储存量中的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比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更多时,为了提高计算效率而中止了处理,但是,也可以将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赋值为0来进行处理。
再返回图13,在步骤S27的平均热水储存量的更新处理结束后,在步骤S28中,为了对与运行方法的变更相关联的下一个时刻的热水储存量进行更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就将运行时刻t更新为时刻t+1。其次,在步骤S29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对时刻t是否比1440分钟更大进行判断。在此,若判断结果为时刻t比1440分钟更大时(在步骤S29为“是”),则结束热水储存量的更新,将结束时的、例如以60分钟为单位的24小时热水储存量数据队列作为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进入图2的步骤S10的处理。若判断结果为时刻t为1440分钟以下时(在步骤S29为“否”),则返回步骤S22的处理,再次反复进行从步骤S22到步骤S28的处理。
再返回图2,在步骤S10中,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对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中在各时刻的平均热水储存量是否超过最大热水储存量进行判断。最大热水储存量是可储存在罐内的最大热能,由于在每个季节的水温都不同,所以利用预存在内部的按季节而不同的值。在本实施例中,最大热水储存量采用了固定的值,但是,也可以取得水温等信息来随时进行计算。
图15是用于说明在图2的步骤S10中进行的热水储存结束判断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41中,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将热水储存结束标记赋值为0。然后,在步骤S42中,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将时刻t初始化为0,并从0:00开始直到累计时间为1440分钟为止,每隔规定的单位时间反复进行从步骤S43到步骤S46的处理。
其次,在步骤S43中,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对在时刻t的平均热水储存量是否比最大热水储存量更大进行判断。在此,通过步骤S43,若判断结果为平均热水储存量不超过最大热水储存量时(在步骤S43为“否”),则在步骤S45中,为了对与运行开始时刻的变更相关联的下一个时刻的热水储存是否结束进行检查,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将时刻t变更为时刻t+1。
其次,在步骤S46中,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对时刻t是否超过了1440分钟进行判断。若判断结果为时刻t超过了1440分钟时(在步骤S46为“是”),则结束热水储存结束检查。若判断结果为时刻t没有超过1440分钟时(在步骤S46为“否”),则返回步骤S43的处理,再次反复进行从步骤S43到步骤S46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43中,若判断结果为平均热水储存量超过最大储存量时(在步骤S43为“是”),由于该运行开始时刻控制方法的组合产生多余的热水供给量,因此在步骤S44中,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将热水储存结束标记赋值为1,中止判断热水储存是否结束的处理。然后,进入图2的步骤S11的处理。
在此,对平均主要电量曲线和平均热水储存量曲线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设备的运行开始时刻变更之前的平均主要电量曲线和平均热水储存量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7以及图18均表示由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部6制作的控制后电量曲线和由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制作的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的一个例子。
在图16中,在即将由洗碗干燥机产生供热水负荷之前,平均热水储存量曲线达到最大值9.5kWh。此时的最大热水储存量为11kWh,由此可知,通过增加燃料电池主体1的热水供给量,就可以提高节能效率。
图17以及图18表示,基于图16的主要电量曲线和平均热水储存量曲线,对图3中控制条件信息的移动标记为“1”的洗碗干燥机和洗衣机的运行开始时刻进行变更时的、由运行开始时刻可组成的所有组合之中的二个组合例子。在图16中,洗碗干燥机从21:00开始运行,洗衣机从8:00开始运行。由于燃料电池根据电力负荷进行发电,因此热水储存量增加。
在图17中,将洗衣机的运行开始时刻变更为14:00,将洗碗干燥机的运行开始时刻变更为15:00。其结果,最大热水储存量为11kWh时,20:00的平均热水储存量为12.5kWh,由于平均热水储存量超过最大热水储存量,在步骤S44中,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将热水储存结束标记设定为“1”。
另一方面,在图18的例子中,洗衣机与图17的例子同样在14:00开始运行,但是,洗碗干燥机的运行开始时刻没有变更而保持与图16相同的时刻。其结果,在图18的例子中,在20:00的平均热水储存量为最大值10.5kWh,平均热水储存量不超过最大热水储存量(11kWh)。热水储存量判断部8,在采用图17所示的运行开始时刻变更后的组合时,将热水储存结束标记设定为“0”。
请再参照图2,在步骤S11中,削减量计算部9对控制后的热水储存量是否被充满进行判断。即,削减量计算部9从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取得热水储存结束标记,在热水储存结束标记被设定为“0”时,判断为控制后的热水储存量不被充满,并且,在热水储存结束标记被设定为“1”时,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判断为控制后的热水储存量被充满。在此,若判断结果为控制后的热水储存量被充满时(在步骤S11为“是”),进入步骤S13的处理。
另一方面,若判断结果为控制后的热水储存量不被充满时(在步骤S11为“否”),在步骤S12中,削减量计算部9从控制条件制作部4取得削减项目数据,从运行数据转换部5取得平均主要电量曲线、基础主要电量曲线、平均热水储存量曲线、平均FC启动停止状态和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曲线,从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取得控制后电量曲线和运行控制信息。削减量计算部9,当热水储存结束标记表示不超过罐容量时,在削减项目数据为费用的情况下,则计算通过使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移动而能得到的成本削减额,并在削减项目数据为CO2排放量的情况下,则计算可削减的CO2排放量。
其次,在步骤S13中,控制方法决定部10判断是否对于所有运行控制信息计算了削减量。即,控制方法决定部10判断,是否对于由运行开始时刻可变更的设备的运行开始时刻而可以组成的所有组合计算了削减量。在此,若判断结果为还没有对于所有运行控制信息计算削减量时(在步骤S13为“否”),则返回步骤S8的处理,基于其它的运行控制信息制作控制后主要电量曲线。
另一方面,若判断结果为对于所有运行控制信息计算了削减量时(在步骤S13为“是”),在步骤S14中,控制方法决定部10从削减量计算部9取得削减成本额或者可削减的CO2排放量,决定设备2的控制方法。即,控制方法决定部10基于取得的成本削减额或者可削减的CO2排放量选定削减后的成本或者削减后的CO2排放量少的由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而成的组合。其次,在步骤S15中,控制方法决定部10在向设备2发送运行开始时刻的同时,向设备运行监视部12输出运行开始时刻。
如此,取得表示家中用电总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1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表示每个设备2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并且,基于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每个设备2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基于主要电量、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曲线,该控制后电量曲线表示在按照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了设备2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主要电量。其次,基于多个控制后电量曲线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判断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并且,计算出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其次,将与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设备2的运行方法。
据此,考虑到设备2使用的可供热水能量来计算伴随着运行方法的变更而变化的热水储存量,并决定控制后热水储存量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设备2的运行方法,所以,不会储存多余的热水,可以防止释放热能的停止或燃料电池的停止,能够提高节能效率以及经济效率。
到此为止,基于控制条件信息所进行了由运行数据转换部5触发的、一日一次的设备的运行开始时刻的计算,但是,也要基于缓解控制条件信息进行同样的计算。不过,在基于缓解控制条件信息计算运行开始时刻时,控制方法决定部10不对设备2和设备运行监视部12进行运行开始时刻的发送以及输出。
各设备削减量计算部11,从控制方法决定部10取得基于控制条件信息和缓解控制条件信息的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和控制后主要电量曲线,并从运行数据转换部5取得设备运行信息和平均主要电量曲线。然后,各设备削减量计算部11,按设备计算通过变更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而可削减的费用或者CO2排放量。
在此,对费用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各设备削减量计算部11计算按单位时刻产生的电量和费用,根据设备2各自的电力费用在每个单位时间的费用所占的比例,计算设备2各自花费的费用。然后,各设备削减量计算部11,例如累计24小时的费用,对运行开始时刻变更之前与运行开始时刻变更之后进行比较来计算削减量。运行开始时刻变更之前,基于设备运行信息和平均主要电量曲线求出各设备2的费用,运行开始时刻变更之后,基于移动时刻信息和控制后主要电量曲线求出各设备2的费用。各设备削减量计算部11将基于控制条件信息的移动时刻信息以及各设备的削减量和基于缓解控制条件信息的移动时刻信息以及各设备的削减量向显示操作部13输出。
显示操作部13从各设备削减量计算部11取得移动时刻信息和各设备的削减量,并将这些显示到画面。图19是表示显示在显示操作部的设定时刻显示画面的一个例子。图19所示的设定时刻显示画面100包括:基于控制条件信息制作的各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以及削减成本额和基于缓解控制条件信息制作的各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以及削减成本额。图19所示的“设定时刻”表示基于控制条件信息制作的各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更经济的时刻”表示基于缓解控制条件信息制作的各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
在图19的设定时刻显示画面100上显示,将洗衣机的运行开始时刻设定为11:20,可以削减4.6日元。并且,其显示将洗碗干燥机的运行开始时刻设定为14:20,可以削减5.0日元。另外,其显示将生活垃圾处理机的运行开始时刻设定为22:10,可以削减2.6日元。
而且,其还显示,通过采用缓解控制条件信息中包含的限制缓解条件信息来变更从运行开始时刻开始到运行结束时刻为止的范围,将洗衣机的运行开始时刻设定为16:20,洗碗干燥机的运行开始时刻设定为14:20,生活垃圾处理机的运行开始时刻设定为5:10时,洗衣机的成本可以削减5.2日元,生活垃圾处理机的成本可以削减4.1日元。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由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曲线制作部7,考虑到设备2使用的可供热水能量来计算伴随着运行方法的变更而变化的热水储存量,并且,可以由热水储存结束判断部8对可供热水能量是否不超过罐内热水储存量进行判断来计算设备2的运行控制方法,从而可以避免因储存多余的热水所引起的释放热能的停止或燃料电池的停止,能够使节能效率、经济效率提高。
到此为止,说明了例如在一日一次等规定时刻进行的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的计算,而下面将说明,在用户通过显示操作部13变更了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间段时有关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的计算。例如,如图18所示,在显示操作部13,显示有基于控制条件信息的各设备的移动时刻信息和在此情况下的削减量、基于缓解控制条件信息的各设备的移动时刻信息和在此情况下的削减量以及各设备的变更按钮101。
显示操作部13通过由用户按下各设备的变更按钮101来显示时刻变更画面。图20是表示显示在显示操作部的时刻变更画面的一个例子。在图20所示的时刻变更画面中,显示当前设定的运行开始时间段和基于限制缓解条件信息的运行开始时间段。在此,图20所示的“设定时刻”表示当前设定的运行开始时间段,“从新设定时刻”表示基于限制缓解条件信息所缓解的运行开始时间段。
然后,通过由用户按下图20所示的设定按钮111,显示操作部13将缓解控制条件信息作为控制条件信息向控制条件变更部14输出。控制条件变更部14变更控制条件数据库15中的控制条件,向运行数据转换部5输出再次计算触发信号。运行数据转换部5,在接收由控制条件变更部14输出的再次计算触发信号后,就再一次进行如上所述的从控制条件制作部4开始到显示操作部13为止的一系列的处理。
通过此处理,用户在确认了通过扩张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间段而能得到的效果之后再进行运行开始时间段的变更,用户通过变更运行开始时间段,可以获得在运行开始时间段变更之前得不到的更进一步的费用或者CO2排放量的削减。
最后,对用于计算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的其它触发进行说明。运行数据转换部5,例如在一日一次规定的时刻向设备运行监视部12输出设备运行信息。设备运行监视部12从运行数据转换部5取得可作为设备2的通常的运行信息的设备运行信息,从设备2例如每隔3秒等规定时间间隔取得运行时刻、设备电量和热水使用量,从控制方法决定部10取得设备2的运行时刻。设备运行监视部12将从设备2取得的运行时刻、设备电量以及热水使用量与从运行数据转换部5取得的设备运行信息进行比较,在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与设备运行信息不同时,向运行数据转换部5输出再次计算的触发。运行数据转换部5,一旦接收到由设备运行监视部12输出的再次计算的触发,就再一次进行如上所述的从控制条件制作部4开始到显示操作部13为止的一系列的处理。
而且,设备运行监视部12,在取得了与从控制方法决定部10取得的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不同的设备2的运行开始时刻时,也向运行数据转换部5输出再次计算触发信号。通过此处理,即使在意外的时刻开始了设备2的运行时,也可以将设备2的运行时刻设定为能一直使费用或者CO2排放量保持最少的时刻。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区分为被负荷控制装置控制其运行的运行控制对象设备和不被控制其运行的非运行控制对象设备,并做预先设定。例如,运行控制对象设备为洗碗干燥机或洗衣机等,非运行控制对象设备为空调等消耗电力较大而且由用户的喜好频繁地改变运行方法的设备。设备运行监视部12,每隔规定时间间隔取得非运行控制对象设备的设备运行信息,在取得的设备运行信息与上次取得的运行设备信息不同时,向运行数据转换部5输出再次计算触发信号。
例如,作为非运行控制对象设备的空调的设定温度或风量等运行方法被用户变更时,该空调的消耗电量增加,家中用电总量即主要电量也增加。于是,设备运行监视部12监视作为非运行控制对象设备的空调的运行方法,将该空调的运行方法的变化作为触发信号,再一次决定运行控制对象设备的运行方法。这样,在改变了给家中的电力消耗或热能消耗带来影响的非运行控制对象设备的运行方法时,由于在考虑了此非运行控制对象设备的运行方法之后,再一次制作运行控制信息,决定新的运行方法,所以,能够一直以最能削减能源成本的运行方法控制设备。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平均计算过去的运行履历而获得的平均主要电量曲线、平均热水储存量曲线以及平均备用热水供给量曲线来进行了热水储存量的变更或热水储存结束的判断,但是,也可以根据通过各种方法预测到的电力负荷或供热水负荷等来模拟控制燃料电池,并利用通过模拟控制获得的结果进行热水储存量的变更或热水储存结束的判断。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对设备2只进行了运行开始时刻的控制,但,也可以进行运行状态的控制,以使电力消耗增减。
上述的具体实施例主要包含具有以下结构的发明。
本发明涉及的负荷控制装置包括:信息取得部,用于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上述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并且,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主要电量、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上述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了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上述主要电量;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由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上述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以及运行方法决定部,将与由上述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负荷控制方法包含:信息取得步骤,用于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步骤,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步骤取得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上述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并且,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步骤取得的上述主要电量、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上述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了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上述主要电量;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步骤,基于由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步骤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热水储存量判断步骤,判断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步骤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削减量计算步骤,计算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由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步骤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上述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以及运行方法决定步骤,将与由上述削减量计算步骤计算出的上述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负荷控制程序使计算机作为以下各个部而进行工作:信息取得部,用于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上述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并且,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主要电量、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上述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了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上述主要电量;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由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上述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以及运行方法决定部,将与由上述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负荷控制程序,该负荷控制程序使计算机作为以下各个部而进行工作:信息取得部,用于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上述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并且,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主要电量、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上述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了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上述主要电量;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由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上述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以及运行方法决定部,将与由上述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负荷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电路,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以及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并且,基于所取得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上述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基于所取得的上述主要电量、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上述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来变更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上述主要电量;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电路,基于由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电路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热水储存量判断电路,判断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电路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削减量计算电路,计算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由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电路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上述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以及运行方法决定电路,将与由上述削减量计算电路计算出的上述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
采用这些结构,可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并且,基于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基于主要电量、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了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主要电量。其次,基于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判断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并且,计算出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其次,将与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设备的运行方法。
据此,由于考虑到设备使用的可供热水能量来计算伴随着运行方法的变更而变化的热水储存量,选定控制后热水储存量不会超过规定的热容量的设备的运行方法,所以,不会储存多余的热水,可以防止停止释放热能或燃料电池,能够提高节能效率以及经济效率。
而且,在上述负荷控制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包括:表示热水蓄积量的热水储存量、燃料电池的启动停止状态、来自附属于上述燃料电池的热水器的热水使用量。采用该结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包括,表示热水蓄积量的热水储存量、燃料电池的启动停止状态以及来自附属于上述燃料电池的热水器的热水使用量,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制作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之后的控制后电量数据及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
而且,在上述负荷控制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按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的各自,基于上述控制后电力数据计算表示通过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的变更而增减的热能量的热水储存量增减量,并且,在上述热水使用量为0以上且比上述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还大时,将上述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设为0,而在上述热水使用量为0以上且比上述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还小时,将从上述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减去上述热水使用量所得到的值作为新的上述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加到上述运行方法变更之前的上述热水储存量之中。
采用该结构,按多个运行控制信息的各自,基于控制后电力数据计算表示通过设备的运行方法的变更而增减的热能量的热水储存量增减量。并且,在热水使用量为0以上且比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还大时,将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设为0,而在热水使用量为0以上且比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还小时,将从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减去热水使用量所得到的值作为新的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加到运行方法变更之前的热水储存量之中。
据此,基于控制后电力数据计算伴随着设备的运行方法的变更而增减的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并该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按照热水使用量被修正,所修正的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被加到运行方法变更之前的热水储存量而更新热水储存量,从而能够制作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
而且,在上述负荷控制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基于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将燃料电池发电时所产生的热能量和上述设备所消耗的热能量的合计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作为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而制作。
采用该结构,基于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将燃料电池发电时所产生的热能量和设备所消耗的热能量的合计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作为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而制作。
而且,在上述负荷控制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对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附属于上述燃料电池的热水器的罐的最大容量进行判断。
采用该结构,判断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附属于燃料电池的热水器的最大罐容量。一般情况下,热水储存量超过最大罐容量时,必须释放热能,或直到基于供热水负荷而让罐产生可用空间为止使燃料电池停止。然而,由于判断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最大罐容量,并基于储存量不超过最大罐容量的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来选定设备的运行方法,从而可以不使燃料电池停止地进行控制,能够提高节能效率。
而且,在上述负荷控制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能源成本是费用成本以及CO2排放量的至少其中之一。采用该结构,由于计算费用成本以及CO2排放量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削减量,所以,可以用能够削减费用成本的运行方法或者能够削减CO2排放量运行方法控制设备。
而且,在上述负荷控制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包括:控制条件存储部,将用于对运行时刻、运行模式、电力消耗量以及可供热水能量消耗量的至少其中之一进行限制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按每个设备进行存储;控制条件输入接受部,接受由用户输入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以及控制条件变更部,将存储在上述控制条件存储部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变更为由上述控制条件输入接受部接受的控制条件信息。
采用该结构,在控制条件存储部中存储有每个设备的用于对运行时刻、运行模式、电力消耗量以及可供热水能量消耗量的至少其中之一进行限制的控制条件信息。并且,由用户输入的控制条件信息被接受,则存储在控制条件存储部中的控制条件信息变更为由用户输入的控制条件信息。因此,用户可以变更控制条件信息,能够基于由用户变更的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运行控制信息。
而且,在上述负荷控制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限制缓解输入接受部,接受由用户输入的用于缓解每个上述设备的限制的限制缓解信息,该限制是对上述运行时刻、上述运行模式、上述电力消耗量以及上述可供热水能量消耗量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限制,其中,上述控制条件变更部,按照由上述限制缓解输入接受部接受的上述限制缓解信息来对存储在上述控制条件存储部中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进行变更。
在采用该结构,由用户输入的用于缓解每个设备的限制的限制缓解信息被接受,该限制是对运行时刻、运行模式、电力消耗量以及可供热水能量消耗量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限制,并且,存储在控制条件存储部中的控制条件信息按照由用户输入的限制缓解信息来被变更。
而且,在上述负荷控制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各设备削减量计算部,基于与上述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对上述每个设备计算上述多个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后的能源成本削减量。
根据此结构,基于与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运行控制信息,可对每个设备计算多个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后的能源成本削减量。因此,可以对每个设备计算出运行方法的变更前后分别可削减多少能源成本。
而且,在上述负荷控制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限制缓解输入接受部,接受由用户输入的用于缓解每个上述设备的限制的限制缓解信息,该限制是对上述运行时刻、上述运行模式、上述电力消耗量以及上述可供热水能量消耗量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限制;显示部,用于显示与上述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设备的运行控制信息和上述每个设备的能源成本削减量,并且还显示与通过上述限制缓解信息可取得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设备的运行控制信息和上述每个设备的能源成本削减量,其中,上述控制条件变更部,按照由上述限制缓解输入接受部接受的上述限制缓解信息来对存储在上述控制条件存储部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进行变更。
采用该结构,由用户输入的用于缓解每个设备的限制的限制缓解信息被接受,该限制是对运行时刻、运行模式、电力消耗量以及可供热水能量消耗量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限制,并且,存储在控制条件存储部的控制条件信息按照由用户输入的限制缓解信息被变更。其次,与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设备的运行控制信息和每个设备的能源成本削减量被显示,并且,与通过限制缓解信息可取得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设备的运行控制信息和每个设备的能源成本削减量也被显示。因此,通过利用限制缓解条件来缓解控制条件信息的限制,从而可以向用户提示,与缓解限制之前相比,可以削减多少能源成本。
而且,在上述负荷控制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设备运行监视部,用于监视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当上述设备以与由上述运行方法决定部决定的上述运行方法不同的运行方法运行时,指示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再次制作上述运行控制信息。
采用该结构,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被监视,并当设备以与由运行方法决定部决定的运行方法不同的运行方法运行时,再次制作运行控制信息的指示被发出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如此,当设备以与由运行方法决定部决定的运行方法不同的运行方法运行时,考虑到该不同的运行方法再次制作运行控制信息,并重新决定运行方法,因此,可以一直用最能削减能源成本的运行方法来控制设备。
而且,在上述负荷控制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设备包含作为上述负荷控制装置的运行控制对象的控制对象设备以及不作为运行控制对象的非运行控制对象设备,上述设备运行监视部,在上述非运行控制对象设备的运行方法发生变化时,指示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再次制作上述运行控制信息。
采用该结构,设备包含作为负荷控制装置的运行控制对象的控制对象设备以及不作为运行控制对象的非运行控制对象设备,并在非运行控制对象设备的运行方法发生变化时,再次制作运行控制信息的指示被发出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因此,在给电力使用个体的电力消耗或热能消耗带来影响的非运行控制对象设备的运行方法发生变化时,由于在考虑了此非运行控制对象设备的运行方法之后再一次制作运行控制信息,并选定新的运行方法,所以,能够一直以最能削减能源成本的运行方法来控制设备。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负荷控制装置、负荷控制方法、负荷控制电路、负荷控制程序以及存储有负荷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有用于,考虑到由电力负荷、供热水负荷和燃料电池产生的热能存储量来控制电力消耗设备的燃料电池系统。而且,其可应用到包括以燃气发动机或燃气涡轮机等原动机作为驱动源的发电机等的、可产生电力以及热能的热电联产(Cogeneration)装置等。

Claims (16)

1.一种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取得部,用于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
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上述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并且,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主要电量、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上述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了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上述主要电量;
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
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
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由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上述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以及
运行方法决定部,将与由上述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包括:表示热水蓄积量的热水储存量、燃料电池的启动停止状态、来自附属于上述燃料电池的热水器的热水使用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按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的各自,基于上述控制后电力数据计算表示通过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的变更而增减的热能量的热水储存量增减量,并且,在上述热水使用量为0以上且比上述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还大时,将上述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设为0,而在上述热水使用量为0以上且比上述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还小时,将从上述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减去上述热水使用量所得到的值作为新的上述热水储存量的增减量,加到上述运行方法变更之前的上述热水储存量之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基于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将燃料电池发电时所产生的热能量和上述设备所消耗的热能量的合计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作为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而制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对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附属于上述燃料电池的热水器的罐的最大容量进行判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能源成本是费用成本以及CO2排放量的至少其中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条件存储部,将用于对运行时刻、运行模式、电力消耗量以及可供热水能量消耗量的至少其中之一进行限制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按每个设备进行存储;
控制条件输入接受部,接受由用户输入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以及
控制条件变更部,将存储在上述控制条件存储部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变更为由上述控制条件输入接受部接受的控制条件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制缓解输入接受部,接受由用户输入的用于缓解每个上述设备的限制的限制缓解信息,该限制是对上述运行时刻、上述运行模式、上述电力消耗量以及上述可供热水能量消耗量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限制,其中,
上述控制条件变更部,按照由上述限制缓解输入接受部接受的上述限制缓解信息来对存储在上述控制条件存储部中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进行变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各设备削减量计算部,基于与上述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对上述每个设备计算上述多个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后的能源成本削减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制缓解输入接受部,接受由用户输入的用于缓解每个上述设备的限制的限制缓解信息,该限制是对上述运行时刻、上述运行模式、上述电力消耗量以及上述可供热水能量消耗量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限制;
显示部,用于显示与上述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设备的运行控制信息和上述每个设备的能源成本削减量,并且还显示与通过上述限制缓解信息可取得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设备的运行控制信息和上述每个设备的能源成本削减量,其中,
上述控制条件变更部,按照由上述限制缓解输入接受部接受的上述限制缓解信息来对存储在上述控制条件存储部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进行变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备运行监视部,用于监视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当上述设备以与由上述运行方法决定部决定的上述运行方法不同的运行方法运行时,指示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再次制作上述运行控制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备包含作为上述负荷控制装置的运行控制对象的控制对象设备以及不作为运行控制对象的非运行控制对象设备,
上述设备运行监视部,在上述非运行控制对象设备的运行方法发生变化时,指示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再次制作上述运行控制信息。
13.一种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信息取得步骤,用于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
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步骤,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步骤取得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上述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并且,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步骤取得的上述主要电量、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上述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了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上述主要电量;
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步骤,基于由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步骤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
热水储存量判断步骤,判断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步骤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
削减量计算步骤,计算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由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步骤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上述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以及
运行方法决定步骤,将与由上述削减量计算步骤计算出的上述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
14.一种负荷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作为以下各个部而进行工作:
信息取得部,用于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
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上述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并且,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主要电量、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上述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了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上述主要电量;
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
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
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由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上述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以及
运行方法决定部,将与由上述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负荷控制程序,该负荷控制程序的特征在于,使计算机作为以下各个部而进行工作:
信息取得部,用于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
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上述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并且,基于由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主要电量、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上述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变更了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上述主要电量;
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基于由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
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部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
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由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部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上述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以及
运行方法决定部,将与由上述削减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
16.一种负荷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电路,取得表示电力使用个体的全部电量的主要电量、表示提供电力以及热能的燃料电池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燃料电池运行信息、表示至少消耗电力以及热能其中之一的设备的运行状态的设备运行信息、以及表示每个设备的控制条件的控制条件信息,并且,基于所取得的上述控制条件信息制作表示上述每个设备的可变更的运行方法的多个运行控制信息,基于所取得的上述主要电量、上述燃料电池运行信息以及上述设备运行信息制作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该控制后电量数据表示在按照上述多个运行控制信息来变更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时可获得的每个规定时刻的上述主要电量;
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电路,基于由上述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电路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制作表示当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水在每个规定时刻的储存量的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
热水储存量判断电路,判断由上述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制作电路制作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中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热容量;
削减量计算电路,计算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该能源成本削减量表示,对应于由上述热水储存量判断电路判断为不超过规定热容量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和与该多个控制后热水储存量数据相对应的上述多个控制后电量数据所产生的多个能源成本的各自与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变更前的上述主要电量所产生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以及
运行方法决定电路,将与由上述削减量计算电路计算出的上述多个能源成本削减量中削减量最大的最大能源成本削减量相对应的上述运行控制信息决定为上述设备的运行方法。
CNB2006800210747A 2005-06-16 2006-04-17 负荷控制装置、方法、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92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5934/2005 2005-06-16
JP2005175934 2005-06-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9075A true CN101199075A (zh) 2008-06-11
CN100539276C CN100539276C (zh) 2009-09-09

Family

ID=37532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2107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9276C (zh) 2005-06-16 2006-04-17 负荷控制装置、方法、电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17252B2 (zh)
EP (1) EP1892784B1 (zh)
JP (1) JP5009156B2 (zh)
CN (1) CN100539276C (zh)
WO (1) WO200613471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3303A (zh) * 2010-05-11 2013-0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控制系统、服务器、电气设备及电气设备控制方法
CN103403746A (zh) * 2011-01-13 2013-11-20 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用于有效管理家用电器的能耗的方法和系统
CN103635931A (zh) * 2011-09-28 2014-03-12 株式会社东芝 发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发电设备信息管理方法
CN103636093A (zh) * 2011-07-05 2014-03-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家电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04633B2 (en) * 2008-07-01 2012-06-19 Carina Technology, Inc. Water heater demand side management system
JP5241765B2 (ja) * 2010-04-15 2013-07-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22509B2 (ja) * 2010-07-21 2014-02-19 株式会社東芝 消費エネルギー管理装置
JP5628021B2 (ja) * 2010-12-21 2014-11-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制御装置、電気機器制御方法及び電気機器
US8463449B2 (en) * 2011-01-28 2013-06-11 Dean Sanders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a solar energy grid integrated system with energy storage appliance
JP5622608B2 (ja) * 2011-02-15 2014-11-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機器制御装置及び機器制御方法
JP5967516B2 (ja) * 2011-11-22 2016-08-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管理装置、電力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力分配システム
JP5774464B2 (ja) * 2011-12-27 2015-09-09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US9002531B2 (en) * 2012-09-28 2015-04-07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dictive peak load management via integrated load management
US9405304B2 (en) 2013-03-15 2016-08-02 A. O. Smith Corporation Water hea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water heater
WO2015072029A1 (ja) * 2013-11-18 2015-05-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ントローラ、エネルギーマネジメントシステム、電力機器、エネルギーマネジメント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R3017941B1 (fr) * 2014-02-27 2018-07-13 Ergylink Dispositif pour piloter au moins un sous-ensemble apte a transformer de l'energie electrique et a la stocker sous forme thermique, systeme et procede associes
JP6278763B2 (ja) * 2014-03-13 2018-02-14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
JP6514384B2 (ja) * 2018-03-26 2019-05-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電力管理方法、電力制御装置及び燃料電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8717B2 (ja) * 1992-04-06 1999-05-10 公生 石丸 エネルギー供給システム
JP2001068126A (ja) 1999-08-25 2001-03-16 Daikin Ind Ltd 燃料電池発電システム
WO2002029953A1 (fr) * 2000-10-03 2002-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ysteme et procede pour commande, programme et support de fourniture d"energie
JP2002281568A (ja) * 2001-03-22 2002-09-27 Mitsui Oil & Gas Co Ltd コ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3776010B2 (ja) 2001-07-11 2006-05-17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地域社会へのエネルギ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3810301B2 (ja) 2001-11-07 2006-08-16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コジェネレーション装置の負荷調整方法
EP1662593B1 (en) * 2003-07-25 2015-07-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uel cell system
JP3814593B2 (ja) * 2003-08-01 2006-08-30 株式会社日本総合研究所 電熱供給システム、集合住宅、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567859B2 (en) * 2004-12-01 2009-07-2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 of building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co-generation system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3303A (zh) * 2010-05-11 2013-0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控制系统、服务器、电气设备及电气设备控制方法
CN103403746A (zh) * 2011-01-13 2013-11-20 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用于有效管理家用电器的能耗的方法和系统
CN103636093A (zh) * 2011-07-05 2014-03-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家电设备
CN103636093B (zh) * 2011-07-05 2016-08-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家电设备
CN103635931A (zh) * 2011-09-28 2014-03-12 株式会社东芝 发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发电设备信息管理方法
CN103635931B (zh) * 2011-09-28 2017-05-03 株式会社东芝 发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发电设备信息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92784A4 (en) 2011-11-02
EP1892784B1 (en) 2012-09-12
JPWO2006134719A1 (ja) 2009-01-08
US20100023176A1 (en) 2010-01-28
US7917252B2 (en) 2011-03-29
JP5009156B2 (ja) 2012-08-22
EP1892784A1 (en) 2008-02-27
CN100539276C (zh) 2009-09-09
WO2006134719A1 (ja) 200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9276C (zh) 负荷控制装置、方法、电路
CN100495791C (zh) 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3917954B (zh) 电力抑制型蓄电蓄热优化装置以及优化方法
US8918224B2 (en) Power management apparatus,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the power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KR101736900B1 (ko) 전기기기, 그를 가지는 전력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07129873A (ja) エネルギー需要管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0446310C (zh)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20273A (zh) 领受配售能量削减信息计算装置、领受配售能量削减信息计算方法以及程序
CN102598583B (zh) 控制网络系统的方法
CN111340270B (zh) 基于信息交互的家庭能量智能优化方法
CN106575421A (zh) 设备运转设定值决定装置、设备运转设定值决定方法以及设备运转设定值决定程序
JP2007104775A (ja) 複合電源におけるエネルギー需給方法、および、エネルギー需給装置
JP5191636B2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13885367A (zh) 一种楼宇能效管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Gupta et al. Optimal provision for enhanced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energy savings by an intelligent househol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JP4426860B2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の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JP6280736B2 (ja) 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エネルギー管理方法
JP2016142454A (ja) 貯湯式給湯装置
JP6479212B2 (ja) 給湯器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08000B2 (ja) 電力制御装置
JP2005223964A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の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JP4378219B2 (ja) 特定ガス料金適用時間帯の設定装置およびガス使用量算出システム
JP2006174654A (ja) 分散型エネルギー需給制御方法および設定装置
KR102669411B1 (ko) 열 및 전력 네트워크 운영시스템 및 운영방법
JP6462284B2 (ja) 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エネルギー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