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7861A - 便携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97861A CN101197861A CNA2007101959241A CN200710195924A CN101197861A CN 101197861 A CN101197861 A CN 101197861A CN A2007101959241 A CNA2007101959241 A CN A2007101959241A CN 200710195924 A CN200710195924 A CN 200710195924A CN 101197861 A CN101197861 A CN 1011978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casing
- portable device
- movement
- parall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25—Rotatable telephones, i.e. the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7—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omprising more than two body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8—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more than one keyboard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装置,该便携式装置能够使得当按照竖直朝向使用显示装置或按照水平朝向使用显示装置时该显示装置容易地从存放状态进入使用状态,并且能够使得在每种使用状态下可以使用专用操作部分,能够隐藏非必需的操作部分以增强操作性,或者能够在表面上显示专有外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蜂窝电话的便携式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包括滑动机构的便携式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便携式装置,折叠式便携装置和滑动式便携装置是已知的,其中,在该折叠式便携装置中,作为具有显示装置的壳体和具有操作部分的壳体的两个壳体可经由铰链进行可开可闭的链接;在该滑动式便携装置中,两个壳体可以经由滑动机构进行可开和可闭的链接。通过将具有显示装置的壳体与具有操作部分的壳体彼此重叠,这些便携式装置能够变成便于携带的紧凑存放状态。
在这些可存放的便携式装置中,存在一种配备有电视接收功能的便携式装置。通常,尽管可存放的便携式装置的显示装置是竖直朝向的形状,但是也可能存在期望该显示装置是水平朝向的以增强对诸如电视图像之类的以水平朝向显示的信息的可视性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2001-156893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在该通信装置中,显示单元部分可以进行旋转,可以相对于操作部分壳体进行竖直朝向或水平朝向显示,并且该显示部分的显示通过显示单元部分的旋转被切换到竖直朝向和水平朝向。
第2005-38217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装置,在该便携式装置中,通过利用具有三个旋转轴的铰链可旋转地将机身部分和翻转部分进行彼此连结,机身和翻转部分可以以各种形式进行变形。
在这种可存放的便携式装置中,尽管通常仅仅利用一种操作部分,但是有时候根据诸如电话功能和电视功能之类的要被利用的功能来使用另一种操作部分是更有效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2002-330198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蜂窝电话,在该蜂窝电话中,对应于开闭进行翻转而出现不同的操作部分。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便携式装置具有下面的缺点。具体地讲,在第2001-156893号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的通信装置具有如下问题:当该装置从两个壳体折叠的存放状态切换到按照水平朝向使用显示装置的状态时,需要进行多个操作并且这些操作是复杂的。
在第2005-38217号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的便携式装置具有必需使用具有多个轴的被称作铰链的昂贵复杂的机构的问题,并且还具有这样的问题,即当按照水平朝向设置显示装置时,在显示装置被水平定向的同时壳体上的操作部分和字母也被水平定向,由此,它变得难于进行操作。由于外观相同,它还具有会产生混淆的问题。
在第2002-330198号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的蜂窝电话具有显示装置不能够设置在整个壳体上以及显示装置变小的问题。
考虑以上情况来进行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装置,当按照竖直朝向使用显示装置或按照水平朝向使用显示装置时,该便携式装置能够使得该显示装置容易地从存放状态进入使用状态,并且能够使得在每种使用状态下可以使用专用操作部分,能够隐藏非必需的操作部分以增强操作性,或者能够在表面上显示专有外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装置,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其包括第一操作部分;第二壳体,其包括显示器部分;第三壳体;以及连结机构,其用于分别连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并且从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轮廓覆盖在所述第一壳体之上的第一位置到彼此不同的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将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可移动连结,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结机构整体地连结所述第二壳体以覆盖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的轮廓上,当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通过将伴随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的所述第三壳体的移动量限制为零或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所述连结机构使得所述第三壳体被暴露,并且当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通过将伴随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的所述第三壳体的移动量限制为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相同或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所述连结机构使得所述第一操作部分暴露在可操作状态下。
结果,通过在每个使用状态中隐藏非必需的操作部分,可以增强可操作性并且能够在表面上显示专有外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装置,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其包括第一操作部分;第二壳体,其包括显示器部分;第三壳体,其包括第二操作部分;以及连结机构,其用于分别连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并且从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轮廓覆盖在所述第一壳体之上的第一位置到彼此不同的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将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可移动连结,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结机构整体地连结所述第二壳体以覆盖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的轮廓上,当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通过将伴随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的所述第三壳体的移动量限制为零或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所述连结机构使得所述第二操作部分暴露在可操作状态下,并且当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通过将伴随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的所述第三壳体的移动量限制为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相同或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所述连结机构使得所述第一操作部分暴露在可操作状态下。
结果,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仅仅暴露必需操作部分,并且由此,能够增强可操作性。
可以将连结机构(链接机构)设置为: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第二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平行移动,以及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平行移动。
结果,第二壳体能够容易地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及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
该连结机构可以使用平行链接机构作为用于所述第二壳体执行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个方向上的平行移动中的一个方向上的平行移动的机构。
结果,能够通过简单和可靠的机构实现平行移动。
可以将连结机构(链接机构)设置为: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执行平行移动,以及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执行旋转移动。
此时,优选的是,所述便携式装置还包括限制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并且所述限制机构优选地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从而: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进行平行移动和旋转移动,仅仅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二位置进行平行移动,以及仅仅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三位置进行旋转移动。
结果,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从而不会执行非必需的移动,并且由此,第二壳体能够更加容易地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及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
可以将连结机构(链接机构)设置为: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执行旋转移动,以及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执行平行移动。
此时,优选的是,所述便携式装置还包括限制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并且所述限制机构优选地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从而: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进行平行移动和旋转移动,仅仅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二位置进行旋转移动,以及仅仅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三位置进行平行移动。
结果,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从而不会执行非必需的移动,并且由此,第二壳体能够更加容易地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及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
所述便携式装置还包括:止动机构,其用于分别在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通过预定的把持力对所述第二壳体进行止动。
结果,第二壳体在每个位置处止动,并且由此,便于每个位置处的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装置,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其包括第一操作部分;第二壳体,其包括显示器部分;第三壳体;以及连结机构,其用于分别连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并且从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轮廓覆盖在所述第一壳体之上的第一位置到彼此不同的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将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可移动连结,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结机构整体地连结所述第二壳体以覆盖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的轮廓上,当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通过将伴随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的所述第三壳体的移动量限制为零或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所述连结机构使得所述第三壳体被暴露,以及当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通过将伴随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的所述第三壳体的移动量限制为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相同或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所述连结机构使得所述第一操作部分暴露在可操作状态下,并且所述便携式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所述便携式装置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的哪个位置;以及模式选择装置,用于从多个操作模式中选择可用操作模式,并且所述模式选择装置基于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从所述多个操作模式自动选择可用操作模式。
结果,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装置,其中,每个位置的操作模式被自动选择,并且用户不需要执行复杂操作。
所述显示器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使得其纵向对应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纵向,所述多个操作模式之一可以是电视观看和聆听模式、运动图像再现模式或游戏模式,并且当所述显示器部分的屏幕保持为进行水平观看时,暴露在所述屏幕之下的所述第一操作部分可以是电视操作部分、运动图像再现操作部分或游戏操作部分。
结果,能够通过水平朝向的显示器来执行适于电视观看和聆听、运动图像再现或游戏,并且能够在显示器的下部执行操作。
所述便携式装置还包括:相机装置,其用于对物体拍摄图像;以及拍摄镜头,其用在所述相机装置中,并且仅仅当所述第二壳体在纵向上进行平行移动时从所述第二壳体的背面被暴露出来,并且仅仅当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第二壳体在纵向上平行移动到的第二位置时,所述模式选择装置使得选择启动所述相机装置的相机模式成为可能。
结果,镜头暴露在第二位置,并且能够执行由相机装置进行的拍摄。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不会暴露拍摄镜头,并且可以防止拍摄镜头被损坏和玷污。
所述便携式装置还可包括电话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模式选择装置从所述多个操作模式中选择等待电话呼叫到达的等待模式,以及仅仅当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第二壳体在纵向上平行移动到的第二位置时,所述模式选择装置使得选择允许由所述电话装置进行电话呼叫的电话呼叫模式成为可能。
结果,能够实现具有良好可用性的电话功能。
根据本发明,当按照竖直朝向使用便携式装置的显示器时,适于按照竖直朝向使用便携式装置的显示器的模式的操作构件被暴露,并且当按照水平朝向使用显示器时,适于按照水平朝向使用显示器的模式的操作构件被暴露,由此,能够提供易于用户进行操作的便携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到1C是从正面观看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的透视图;
图2A到2C是从背面观看的便携式装置1的透视图;
图3是便携式装置1的系统框图;
图4是便携式装置1的分解透视图;
图5A到5D是从顶部观看的便携式装置1的各个壳体的视图;
图6A到6C是从顶部观看的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便携式装置1的滑动过渡的视图;
图7A到7C是沿着图6A到6C的线a-a′剖开的截面图;
图8A到8C是从顶部观看的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的便携式装置1的旋转移动过渡的视图;
图9A到9C是沿着图8A到8C中的线b-b′剖开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在每个位置的第一检测开关16和第二检测开关34的ON和OFF状态的表;
图11是示出便携式装置1的操作状态的流程图;
图12是第三壳体30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第三壳体30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第二操作部分31和第一操作部分11的截面图;
图15A到15C是从正面看见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的透视图;
图16A到16C是从背面看见的便携式装置1的透视图;
图17是便携式装置1的分解透视图;
图18A到18C是从顶部看见的各个壳体的视图;
图19A到19C是从顶部看见的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竖直滑行移动过渡的视图;
图20A到20C是从顶部看见的便携式装置1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的水平滑行移动过渡的视图;
图21A和21B是从正面看见的便携式装置1的透视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的第三位置的视图;以及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的第三位置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A到1C是从正面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的透视图。图1A示出了作为存放位置的第一位置,图1B示出了作为其中按照竖直朝向使用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第二位置,图1C示出了作为其中按照水平朝向使用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第三位置。图2A到2C是从背面观察的便携式装置1的透视图。图2A示出了第一位置。图2B示出了第二位置。图2C示出了第三位置。
该便携式装置1例如是其操作构件能够进行滑动和存放的便携式装置,诸如蜂窝电话,并且是由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以及第三壳体30组成。
如图1C所示,第一壳体10基本上是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的,其中,放置了由电视操作按钮、运动图像再现按钮、音量按钮等组成的第一操作部分11。如图1A所示,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相同也基本上是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其中,按照与该壳体的纵向方向对齐的纵向方向放置了显示诸如图像之类的信息的矩形显示器21、以及输出声音的扬声器26R和26L,并且放置了图2B所示的位于该壳体的后侧上的拍摄镜头27。如图1B所示,第三壳体30与第一壳体10相同也基本上是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并且在第三壳体30中,放置了由拨叫按钮、清除按钮、十字键、快门按钮等组成的第二操作部分31和当打电话时输入语音的麦克风39。
接下来,通过使用图3描述便携式装置1的内部结构。图3是便携式装置1的系统框图。
除了图1C所示的第一操作部分11以外,第一壳体10还包括:第一检测开关16,用于检测便携式装置1处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的哪个位置;电话天线101;电话控制部分102,具有用于发送和接收语音信号的解码器、调制器等;相机控制部分103,其经由拍摄镜头27对物体进行拍摄,并对所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数字处理;记录部分104,用于存储获得的数据;电视天线105;电视控制部分106,包括用于接收电视的调谐器、解码器等;存储部分107,包括用于存储运动图像数据的可安装和可拆卸的外部介质;运动图像再现控制部分108,包括用于再现运动图像存储部分107的数据的信号处理电路等;系统控制部分109,选择性地控制每个控制部分;主板110,安装有IC和这些控制部分的电子部件;以及没有示出的电池。
除了图1A所示的显示器21和扬声器26和图2B所示的拍摄镜头27以外,第二壳体20还包括:显示控制部分201,包括用于在显示器21上显示字母和图像的驱动器等;语音输出控制部分202,包括用于放大输出信号的放大器等并控制扬声器26;以及用于改变镜头27的聚焦和光圈的镜头控制部分203。另外,这些IC和电子组件通过未示出的柔性印刷板连接到主板110。
除了图1B所示的第二操作部分31和麦克风39以外,第三壳体30还提供有用于检测便携式装置1处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的哪个位置的第二检测开关36。另外,这些IC和电子组件通过未示出的柔性印刷板连接到主板110。
通过使用图1B所示的第二位置的第二操作部分31,由此设置的便携式装置1能够执行对任选号码进行电话呼叫以及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等等。在第二位置处麦克风39被暴露出来,并且其定位关系为麦克风39分开一定距离以便于进行电话呼叫,由此通过将扬声器26和麦克风39分别应用到耳朵和嘴巴以通过使用电话功能来进行电话呼叫,并且实现了良好的操作性。如图2B所示,在第二位置上拍摄镜头27被暴露出来,并且通过在将镜头指向物体以后按下操作部分31的快门按钮,从而可以进行拍摄。另一方面,如图2A和2C所示,拍摄镜头27没有暴露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并且由此,当拍摄镜头27没有被使用时,可以保护拍摄镜头。
在图1C所示的第三位置,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操作部分11来观看和聆听电视和各种运动图像。在第三位置,显示器21为水平朝向,并且水平朝向的电视广播的图像能够被有效地显示。暴露在第三位置的第一操作部分11包括专用于进行观看和聆听电视和运动图像的操作按钮,并且便于进行使用。
接下来,将使用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的连结机构(链接机构)。图4是便携式装置1的分解透视图,其中,第二壳体20示出为:通过省去显示器21等使得能够从顶部看见底部表面。
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0设置有: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的键12、第一锁销13、用于检测第一锁销13是否被按压的第一检测开关16、以及第二锁销15。第三壳体30设置有:用于旋转的圆孔32、第三锁销33、第四锁销35、用于检测第四锁销35是否被按压的第二检测开关36、第三圆孔37、以及位于两边的限制板38。键12可以在用于旋转的圆孔32内进行旋转,并且第三圆孔37的孔直径大于第一锁销13和第二锁销1 5的直径,从而第一锁销13和第二锁销15可以安装在第三圆孔37内。限制板38的高度小于第二壳体20的厚度。
钥匙孔形状的狭缝22、第一圆孔23、第二圆孔24以及用于放置进行拍摄的镜头的镜头的圆孔25位于第二壳体20的底部表面部分上。第一圆孔23和第二圆孔24的孔直径大于第三锁销33和第四锁销35的直径,从而第三锁销33和第四锁销35可以安装在第一圆孔23和第二圆孔24中。钥匙孔形状的狭缝22形成为将圆孔和长孔部分相连接的形状。键12可在圆孔部分中进行旋转,而键12可在长孔部分中进行滑动,并且在长表面方向上长孔部分的宽度形成为小于键12的长度。
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的键12通过用于第三壳体旋转的圆孔32和第二壳体的钥匙孔形状的狭缝22被安装和固定到防脱帽17。防脱帽17的直径大于用于旋转的圆孔32和钥匙孔形状的狭缝22的圆孔部分。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具有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形成为把第三壳体30夹在中间。
接下来,将使用图5A到5D来描述作为便携式装置1的图1A所示的存放状态的第一位置。图5A到5D是从顶部表面观看的便携式装置1的各个壳体的视图。
图5A示出了从顶部表面看见的第二壳体20的状态,并且通过省去显示器21等示出了图4中的钥匙孔形状的狭缝22、第一圆孔23和第二圆孔24。这里省去了用于镜头的圆孔25。图5B示出了从顶部表面看见的第三壳体30的状态,并且示出了用于旋转的圆孔32、第三锁销33、第四锁销35、第三圆孔37、和限制板38。图5C示出了从顶部表面看见的第一壳体10的状态,并且示出了键12、第一锁销13和第二锁销15。这里,省去了安装和固定到键12的防脱帽17。
图5D是作为其中第三壳体30覆盖在第一壳体10上并且第二壳体20覆盖在第三壳体30上的状态,即从顶部表面看见的存放状态的第一位置的视图。尽管第二锁销15和第三圆孔37应该最初隐藏在第二壳体20后面并且是看不见的,但是为方便将它们透过第二壳体20示出。
当第三壳体30覆盖在第一壳体10上时,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键12穿过设置在第三壳体上的用于旋转的圆孔32,同时,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第二锁销15安装到设置在第三壳体内的第三圆孔37内。当第二壳体20覆盖在第三壳体30上时,穿过用于旋转的圆孔32的键12穿过设置在第二壳体中的钥匙孔形状的狭缝22的圆孔部分,同时,设置在第三壳体中的第三锁销33安装到设置在第二壳体中的第一圆孔23中。此外,这里没有示出的防脱帽17被安装和固定到键12。
如上,在作为存放状态的第一位置,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形成为把第三壳体30夹在中间,并且能够通过安装锁销和圆孔来保持这个位置。
在这个状态下,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中的第一锁销13由第三壳体30的底部表面部分进行按压,并且由此,设置在第一锁销13的下部的第一检测开关16处于ON状态。相似地,设置在第三壳体30中的第四锁销35由第二壳体20的底部表面部分进行按压,并且由此,设置在第四锁销35的下部的第二检测开关36也处于ON状态。
接下来,将使用图6A到6C以及7A到7C来描述从作为便携式装置1的存放状态的第一位置到图1B所示显示装置按照竖直朝向进行使用的第二位置的移动。
图6A到6C是从顶部表面看见的便携式装置1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滑动移动过渡的视图。关于第二壳体20,通过省去显示器21等,顶部表面处于可见状态,并且防脱帽17也可被省去。图7A到7C是沿着图6A到6C中的线a-a′剖开的截面图。
图6A是第一位置的顶部视图,图7A是沿着图6A中的线a-a′剖开的截面视图。尽管不可以从顶部表面看见设置在第三壳体30中的第四锁销35,但是为方便可以透过顶部表面进行示出。由于如图7A所示第四锁销35由第二壳体20的后表面进行按压,所以第二检测开关36变成ON,并且第三锁销33安装在第一圆孔23中。
图6B示出了其中第二壳体20从图6A的状态滑动移动到附图中的上部的状态,并且图7B是沿着图6B的线a-a′剖开的截面图。在这个状态下,第一圆孔23和第三锁销33的安装被释放,并且第二壳体20按照由设置在第三壳体中的限制板38进行引导的方式滑行移动到上部。尽管不能够从顶部表面看见第三锁销33,但是这里为方便通过顶部表面进行示出。
这里,第三壳体30仅仅设置有用于旋转的圆孔32,并且不会具有象第二壳体20的钥匙孔形状的狭缝22一样的长孔部分,并且由此,不会象第二壳体20一样滑动移动到上部。因此,通过第二锁销15和第三圆孔37的安装,第三壳体30保持与第一壳体10形成一体的状态,并且仅仅第二壳体20能够在向上方向上进行滑行移动。
图7C示出:第二壳体20从图7B的状态滑行移动到附图的上部,并且处于作为其中显示器部分按照竖直朝向进行使用的状态的第二位置。图7C是沿着图6C中的线a-a′剖开的截面图。
在这个状态下,键12与钥匙孔形状的狭缝22的长孔部分的末端进行碰撞并且其滑行移动由此受到限制,并且同时,设置在第二壳体中的第二圆孔24和设置在第三壳体中的第四锁销35进行安装从而能够保持这种位置。具体地讲,在其中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上的显示器21滑行移动到上部的状态下,设置在第三壳体30上的第二操作部分31暴露,并且第二操作部分31能够在其中按照竖直方向观看显示器21的状态下进行使用。在这个状态下,第四锁销35安装在第二圆孔24中,并且由此,设置在第四锁销35的下部的第二检测开关36处于OFF状态。第一壳体10和第三壳体30的定位关系不会改变,并且由此,未示出的第一检测开关16保持在ON状态。
通过将第二壳体20向附图中的下部进行滑动和移动,第二壳体20能够容易地从第二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
接下来,将使用图8A到8C和图9A到9C来描述从作为便携式装置1的存放状态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其中如图1C所示按照水平朝向使用显示装置的第三位置。
图8A到8C是从顶部表面看见的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的便携式装置1的旋转移动过渡的视图。关于第二壳体20,通过省去显示器21等,底部表面处于可见状态,并且防脱帽17被省去。图9A到9C是沿着图8A到8C中的线b-b′剖开的截面图。
图8A是第一位置的顶视图,图9A是沿着图8A中的线b-b′剖开的截面图。尽管从顶部表面不能够看见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的第一锁销13,但是为方便它通过顶部表面进行示出。
如上所述,在第一位置,第一圆孔23和第三锁销33彼此安装,相似地,第三圆孔37和第二锁销15彼此安装。
图8B示出了其中第三壳体30从图8A的状态进行逆时钟旋转的状态,并且图9B是沿着图8B中的线b-b′剖开的截面图。在这个状态下,第三圆孔37和第二锁销15的安装被释放,并且第三壳体30围绕键12所穿过的用于旋转的圆孔32进行旋转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限制板38设置在第三壳体30的两侧上,并且由此,当第三壳体30进行旋转移动时,第二壳体20与第三壳体一起也进行旋转移动。
图8C示出:第三壳体30从图8B的状态进行进一步逆时钟旋转,并且处于其中水平朝向使用显示装置的第三位置,图9C是沿着图8C中的线b-b′剖开的截面图。在这个状态下,设置在第三壳体30中的第三圆孔37与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的第一锁销13安装到一起,从而保持这个位置。具体地讲,在其中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中的显示器21旋转移动到上部的状态下,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中的第一操作部分11被暴露,并且第一操作部分11能够与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观看的显示器21一起使用。
在这个状态下,第一锁销13被安装到第三圆孔37中,并且由此,设置在第一锁销13的下部的第一检测开关16处于OFF状态。由于第三壳体30和第二壳体20的定位关系没有改变,所以未示出的第二检测开关36保持在ON状态。第三壳体30的逆时钟旋转通过未示出的止动件限制到90度,并且由此,第三壳体30不会旋转超过90度。
此外,通过顺时钟旋转移动第三壳体30,便携式装置能够容易地从第三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此时,第二壳体20与第三壳体30通过限制板38整体旋转。
接下来,将使用图10和图11来描述便携式装置1的操作。图10是示出在每个位置的第一检测开关16和第二检测开关34的ON/OFF状态的表,并且如上所述,对于每个位置的ON和OFF有不同的组合。图11是示出便携式装置1的操作状态的流程图。
首先,系统控制部分109基于第一检测开关16和第二检测开关34的ON/OFF信息来确定便携式装置1处于什么状态。首先,系统控制部分109确定便携式装置1是否处于第一位置(步骤S1)。当确定便携式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其使得第一操作部分11和第二操作部分31的输入无效并且同时使得显示器21进入非显示状态(步骤S2),并且减小功耗。系统控制部分109保持这种状态,直到其确定该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在第一位置,便携式装置处于电话呼叫等待模式,并且可以通过系统控制部分109对电话控制部分102进行操作来进行电话呼叫的到达以及电子邮件的接收。然后,按照任何模式,电话呼叫的到达和电子邮件的接收是可行的。
当系统控制部分109确定便携式装置不处于第一位置时,它确定便携式装置是处于第二位置还是第三位置(步骤S3)。当其确定便携式装置处于第三位置时,这使得第一操作部分11有效并且使得显示器21进行水平显示(步骤S4)。
接下来,系统控制部分109将便携式装置1设置在电视观看和聆听模式下(步骤S5),并且使得电视控制部分106操作以实现电视观看和聆听。由于此时适于电视观看和聆听的第一操作部分11被暴露并且该操作有效,所以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操作部分11来实现频道切换、音量调节等等。
系统控制部分总是监视第一检测开关16和第二检测开关34(步骤S6),并且当其确定该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这使得第一操作部分11无效并且停止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步骤S2)。
在这个状态下,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操作部分11将便携式装置从电视观看和聆听模式切换到运动图像再现模式(步骤S7)。可以通过将外部媒体插入存储部分107中来执行这种模式切换。当执行模式切换时,系统控制部分109将便携式装置1设置在运动图像再现模式下(步骤S8),停止电视控制部分106并且操作运动图像再现控制部分108从而实现运动图像再现。此时,与在电视观看和聆听模式下一样,适于运动图像再现的第一操作部分11被暴露,并且使得输入有效。因此,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操作部分11来实现再现的开始、停止和暂停以及音量调节等。
与在电视观看和聆听模式下一样,系统控制部分总是监视第一检测开关16和第二检测开关34(步骤S9),并且当确定便携式装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其使得第一操作部分11无效并且停止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步骤S2)。
可以将便携式装置从运动图像再现模式切换到电视观看和聆听模式(步骤S10),并且当执行模式切换时,系统控制部分109将便携式装置1设置在电视观看和聆听模式下(步骤S5),并且停止运动图像再现控制部分108并操作电视控制部分106以实现电视观看和聆听。
在步骤S3中,当系统控制部分109确定便携式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其使得第二操作部分31有效并且允许显示器21按照竖直朝向进行显示(步骤S11)。接下来,系统控制部分109将便携式装置1设置在电话呼叫模式下(步骤S12),并且控制电话控制部分102,由此,除了可在所有模式下进行的电话呼叫的到达以及电子邮件的接收等等以外,还可以实现对任意号码的电话呼叫、电子邮件的发送、地址簿检索等等。由于此时适于电话功能的第二操作部分31被暴露并且输入有效,所以获得了良好的可用性。
系统控制部分总是监视第一检测开关16和第二检测开关34(步骤S13),并且当系统控制部分确定便携式装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其使得第二操作部分3 1的输入无效并且使得显示器21进入非显示状态(步骤S2)。
可以通过使用第二操作部分31将便携式装置从电话呼叫模式切换到相机模式(步骤S15)。当执行模式切换时,系统控制部分109将便携式装置1设置在相机模式下(步骤S15),控制电话控制部分102以将电话功能限制到仅仅进行电话呼叫的到达和电子邮件的接收,并且操作相机控制部分103以实现拍摄。此时,与在电话呼叫模式下一样,适于进行拍摄的第二操作部分31被暴露,并且输入有效。因此,可以通过使用第二操作部分31来进行拍摄模式切换、缩放调整以及实际拍摄。
与在电话呼叫模式下一样,系统控制部分109总是监视第一检测开关16和第二检测开关34(步骤S16)。当系统控制部分109确定便携式装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其使得第二操作部分31无效并且使得显示器21进入非显示状态(步骤S2)。
此外,可以将便携式装置从相机模式切换到电话呼叫模式(步骤S17),并且当执行模式切换时,系统控制部分109将便携式装置1设置在电话呼叫模式中(步骤S12),并且停止相机控制部分103以及控制电话控制部分102以实现电话呼叫和电子邮件发送。
接下来,通过使用图12描述第三壳体30。图12是第三壳体30的分解透视图。第三壳体30包括顶部表面部分30a、薄膜开关90以及下表面部分30b,其中顶部表面部分30a包括第二操作部分31、第三锁销33、第四锁销3 5和限制板38,并且第三壳体30被设置为顶部表面部分30a和下部表面部分30b将薄膜开关90夹在中间。
薄膜开关90通过使用未示出的柔性印刷板来连接到第一壳体10的主板110作为第二检测开关36和麦克风39的信号。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自由设置第一操作部分11的按钮布置和第二操作部分31的按钮布置,并且能够进行适于每个功能的按钮布置。
第三壳体30不限于本实施例,并且可以如图13所示进行设置。图13所示的第三壳体30仅仅包括操作按钮的键顶,并且当键顶被按压时,键轴从设置在第三壳体30的底部表面部分中的键轴的孔部分突出。
图13是第三壳体30的分解透视图。第三壳体30包括顶部表面部分30a、下部表面部分30b以及键顶组130,其中顶部表面部分30a包括第三锁销33、第四锁销35和限制板38,下部表面部分30b包括键轴的孔部分,并且该第三壳体30被设置为顶部表面部分30a和下部表面部分30b将键顶组130夹在中间。
图14是处于第二位置的第三壳体的第二操作部分31和第一壳体10的第一操作部分11的截面视图。如上所述,在第二位置,仅仅第二壳体20滑行移动,第三壳体30和第一壳体10形成一体,并且第三壳体30的第二操作部分31通过第二壳体20的滑行移动而被暴露。此时,第二操作部分31和第一操作部分11的操作按钮的定位关系具有如图14所示的结构。具体地讲,第二操作部分31的第一键顶131直接位于第一操作部分11的第一操作按钮111之上,并且第二操作部分31的第二键顶132直接位于第一操作部分11的第二操作按钮112之上。
通过如上将它们进行定位,通过用户按压第一键顶131,第一键顶131的键轴通过键轴的孔部分按压第一操作按钮111,并且通过用户按压第二键顶132,可以实现第二键顶132的键轴通过键轴的圆孔按压第二操作按钮112的操作。
系统控制部分109可以预先如图9所示基于位置检测开关的ON/OFF状态来确定便携式装置处于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的哪个位置,并且由此,能够区分第一操作按钮111的输入是由直接按压第一操作按钮111所进行的输入还是通过由按压第一键顶131所产生的按压第一操作按钮111所进行的输入。
如图13所示,如果如上设置第二操作部分31的所有键顶,则结构被简化,第三壳体30与第一壳体10的柔性印刷板的信号的交换能够被减小,并且能够减小成本。
如图14所示,可以布置包括两个键轴和用于键轴的孔部分的第三键顶133,使得一个操作按钮直接置于第一操作部分11的第三操作按钮113a和第四操作按钮113b之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当第三键顶133的左侧被按压时,第三键顶133的键轴通过该键轴的圆孔按压第三操作按钮113a;当第三键顶133的右侧被按压时,第三键顶133的键轴通过该键轴的圆孔按压第四操作按钮113b;以及当第三键顶133的中心被按压时,第三键顶133的键轴通过该键轴的圆孔来按压第三操作按钮113a和第四操作按钮113b,并且它们能够被分别分配到不同功能。
如图14所示,也可以不将第二操作部分31的键顶直接置于第一操作部分11的第五操作按钮114之上。
如上,根据本发明,便携式装置能够通过一次动作从存放状态进入使用状态,显示器的朝向能够根据使用目的而改变,并且对应于使用目的的操作部分能够被使用。因此,能够实现具有高使用性的便携式装置。
<第二实施例>
将使用图15到图20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相同参考标号给到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并它们的详细描述被省去。
图15A到15C是从正面看见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的透视图。图15A示出了作为存放状态的第一位置。图15B示出了作为按照竖直朝向使用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第二位置。图15C示出了作为按照水平朝向使用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第三位置。在图15B所示的第二操作部分71中,放置了电话和相机的操作按钮,并且在图15C所示的第一操作部分51中,放置了TV观看和聆听以及运动图像再现的操作按钮。
图16A到16C是从背面看见的便携式装置1的透视图。图16A示出了第一位置。图16B示出了第二位置。图16C示出了第三位置。如图16B所示,拍摄镜头27置于第二壳体60的后表面部分上。
接下来,将通过使用图17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的连结机构(链接机构)。图17是便携式装置1的分解透视图,并且第二壳体60示出为:与在第一实施例的描述中一样,通过省去显示器21等可以从顶部看见底部表面。
参考标号52表示由链接臂52a和板52b组成的平行链接机构,并且参考标号53和54表示设置在板52b上的第一突出部分和第二突出部分。除了设置在链接臂52a中的第五圆孔55以外,第五锁销56和第六锁销57设置在第一壳体50上。
第一锁簧63、第二锁簧64以及轨槽65位于第二壳体60上。第一圆孔73和第二圆孔74位于第三壳体70中,并且被分别安装到设置在板52b上的第一突出部分53和第二突出部分54,从而,第一壳体50和第三壳体70形成一体。轨75安装在轨接合槽76中,从而将第二壳体60夹在中间,由此,第二壳体60和第三壳体70形成一体。如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具有一种结构:第一壳体50、第二壳体60和第三壳体70形成一体。
图18A、18B和18C是从顶部看见的各个壳体的视图。图18A是从顶部看见的第二壳体60的视图,并且示出了第一锁簧63、第二锁簧64和轨槽65,但是省去了镜头的圆孔25。图18B示出了从顶部看见的第三壳体70的视图,并且示出了限制板38和轨75。图18C是从顶部看见的第一壳体50的视图,并且除了平行链接机构52以外还示出了设置在链接臂上的第五圆孔55、设置在第一壳体50上的第五锁销56和第六锁销57,其中,用于进行锁定的第五孔55和第五锁销56彼此进行安装。
图19A到19D是从顶部看见的便携式装置1从作为存放状态的第一位置到作为按照竖直朝向使用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第二位置的竖直滑行移动过渡的视图,并且关于第二壳体60,可以通过省去显示器21等来从顶部部分看见底部表面。
图19A是从顶部看见的第一位置的状态的视图,并且设置在第二壳体60中的第一锁簧63与形成于连结到第三壳体70的轨75的一侧部分的V槽(见图17)接合。
图19B是示出其中第二壳体60从图19A的状态滑行移动到附图的上部的状态的视图。在这个状态下,第一锁簧63和轨75的V槽的接合被释放,并且通过由第三壳体70两侧的限制板38进行引导,第二壳体60笔直地滑行移动到上部。这里,第三壳体70通过平行链接机构52与第一壳体50连结,并且不能够与第二壳体60一起滑行移动到上部。因此,第三壳体70保持与第一壳体50形成一体,并且仅仅第二壳体60能够滑行移动。
图19C是示出第二壳体60从图19B的状态进一步滑行移动到附图的上部并且便携式装置处于作为按照竖直朝向使用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第二位置的视图。在这个状态下,轨75与轨槽65的末端进行碰撞以限制它的进一步滑行移动,并且同时,第二锁簧64和轨75的V槽进行彼此接合,并且能够保持这个位置。此时,未示出的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便携式装置处于第二位置,并且系统控制部分109使得显示器21按照竖直朝向进行显示从而使得可以利用第二操作部分71。
具体地讲,在其中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中的显示器21滑行移动到上部的状态下,设置在第三壳体70中的第二操作部分71被暴露,并且第二操作部分71可以与按照竖直方向进行观看的显示器21一起使用。这里,在第二位置,可使用电话功能和相机功能,并且如上所述,第二操作部分71变成如上所述的电话和相机的操作部分。
通过将第二壳体60滑行移动到附图的下部,便携式装置可以容易地从第二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此时,轨75与第二锁簧64的接合被释放,并且与第一锁簧63相接合以返回到第一位置。通过未示出的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便携式装置处于第一位置,使得第二操作71的输入无效,并且显示器21进入非显示状态。
接下来,将通过使用图20A到20C描述从作为存放状态的第一位置到作为按照水平朝向使用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第三位置的切换。图20A到20C是从顶部看见的便携式装置1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的水平滑行移动过渡的视图,并且第二壳体60被省去。
图20A是从顶部看见的第一位置的状态的视图。尽管最初从顶部不能够看见包括在第一壳体50中的平行链接机构和锁簧,但是为方便起见透过顶部示出。在第一位置,设置在链接臂52a中的第五圆孔55和设置在第一壳体中的第五锁销56进行彼此安装,并且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形成一体的状态被保持。
图20B是示出其中第三壳体70按照向左方向从图20A的状态进行滑行移动的状态的视图。在这个状态下,第五圆孔55和第五锁销56的安装被释放,并且第三壳体70沿着由链接臂画出的圆弧移动。对于第二壳体60和第三壳体70,第二壳体60滑行移动,同时通过轨75与第一锁簧63和限制板38的接合来与第三壳体70保持一体。
图20C是示出第三壳体70从图20B的状态继续向左移动并且处于作为按照水平朝向使用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第三位置的视图。在这个状态下,第五圆孔55和第六锁销57进行彼此安装,并且该位置能够被保持。第三壳体70的移动通过未示出的止动件被限制到第三位置,并且由此,第三壳体70不会从第三位置移动到左侧。
此时,系统控制部分109通过未示出的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便携式装置处于第三位置,并且系统控制部分109使得显示器21按照水平朝向进行显示,并且使得第一操作部分51可用。
具体地讲,在其中设置在第二壳体60中的显示器21滑行移动到左侧部分的状态下,设置在第一壳体50中的第一操作部分51被暴露,并且通过将整个装置倾斜90度,能够在按照水平方向观看显示器21的状态下使用第一操作部分51。在第三位置,可以使用TV观看和聆听功能以及运动图像再现功能。如上所述,第一操作部分51是TV观看和聆听以及运动图像再现的操作部分。
这里,为了将便携式装置从第三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第二壳体60和第三壳体70向右侧进行移动,同时它们保持一体。第五圆孔55释放了与第六锁销57的安装,并且被安装到第五锁销56。此时,系统控制部分通过未示出的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便携式装置处于第一位置,使得第一操作部分51无效,并且使得显示器21进入非显示状态。
如图16B所示,在第二位置,拍摄镜头27被暴露,并且通过将镜头指向物体以及操作相机操作的按钮,可以进行拍摄。另一方面,如图16A和16C所示,拍摄镜头27不会暴露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并且因此,当不使用镜头时能够保护拍摄镜头。
在这个实施例中,狭缝机构用于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滑行移动,并且平行链接机构用于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的滑行移动。然而,平行链接机构可以用于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滑行移动,并且狭缝机构可以用于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的滑行移动。
在这个实施例中,没有分别对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滑行移动以及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的滑行移动进行限制,并且由此,能够同时执行它们的滑行移动,但是在这个情况下,执行位置检测机构首先检测到的位置的操作。自然地,可以设置限制机构来仅仅执行它们的任何一个的滑行移动。
在这个实施例中,如图15A到15C所示,第三壳体70与第一壳体50形成一体并固定在一起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进行滑行移动,并且仅仅设置在第三壳体70上的第二操作部分71暴露在第二位置。然而,不用说,例如通过将限制第三壳体70的竖直方向的移动的第一圆孔73和第二圆孔74形成为长孔,第三壳体70可以设置为与第一壳体50整体移动到中途以暴露第一壳体50的一部分,只要不同操作部分可以分别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进行操作。
图21A是示出作为暴露第一壳体50的一部分的状态的第二位置的视图。操作构件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50的暴露部分上,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操作构件,只要不同操作部分可以分别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进行操作。
如图15A到15C所示,通过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的滑行移动,第三壳体70与第二壳体60形成一体并且进行固定,并且在第三位置,仅仅设置在第一壳体50上的第一操作部分51被暴露。然而,不用说,当例如通过给出限制板38的一定宽容量等的方法,第三壳体70与第二壳体60完全形成一体并且不会通过第一壳体50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的滑行移动而进行移动,它的一部分覆盖第一壳体的表面,并且第三壳体70的一部分被暴露,能够获得相同操作,只要不同操作部分分别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进行操作。
图21B是示出作为第三壳体70的一部分覆盖第一壳体50以及第三壳体70的一部分被暴露的状态的第三位置的视图。操作构件也可以设置在第三壳体的暴露部分上,只要在这个情况下不同操作部分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进行操作。
可以在第三壳体70中去除第二操作部分71,并且在这个情况下在第二位置,第三壳体70起覆盖第一操作部分51的作用。麦克风39被暴露,扬声器26和麦克风39的定位关系为它们分开一定距离以适于进行电话呼叫,并且将扬声器26和麦克风39分别应用到耳朵和嘴巴,由此,提供了一种具有电话功能的良好使用性的结构。
相似地,可以从第一壳体50去除第一操作部分51,并且在第三位置,通过将整个装置倾斜90度以及通过在按照水平方向观看显示器21的状态下用手固定第一壳体50,提供了易于进行固定的结构。
<第三实施例>
通过使用图22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
尽管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具有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但是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关于在作为按照水平朝向使用显示器的状态的第三位置可使用游戏功能并且设置在第一壳体80中的第一操作部分是用于游戏的操作部分。
<第四实施例>
通过使用图23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
尽管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具有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但是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关于在作为按照水平朝向使用显示器的状态的第三位置可使用PDA功能并且设置在第一壳体82中的第一操作部分83是整字键盘。
Claims (20)
1.一种便携式装置,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操作部分;
第二壳体,包括显示器部分;
第三壳体;以及
连结机构,用于分别连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并且从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轮廓覆盖在所述第一壳体之上的第一位置到彼此不同的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将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可移动连结,
其中,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结机构整体地连结所述第二壳体以使所述第二壳体覆盖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的轮廓上,
当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通过将伴随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的所述第三壳体的移动量限制为零或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所述连结机构使得所述第三壳体被暴露,以及
当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通过将伴随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的所述第三壳体的移动量限制为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相同或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所述连结机构使得所述第一操作部分暴露在可操作状态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
其中,将所述连结机构设置为:
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第二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平行移动,以及
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平行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
其中,所述连结机构使用平行链接机构作为用于所述第二壳体执行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两个方向上的平行移动中的一个方向上的平行移动的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
其中,将所述连结机构设置为:
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执行平行移动,以及
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执行旋转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装置,还包括限制机构,所述限制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
其中,所述限制机构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从而:
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进行平行移动和旋转移动,
仅仅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二位置进行平行移动,以及
仅仅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三位置进行旋转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
其中,将所述连结机构设置为:
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执行旋转移动,以及
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执行平行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装置,还包括限制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
其中,所述限制机构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从而:
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进行平行移动和旋转移动,
仅仅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二位置进行旋转移动,以及
仅仅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三位置进行平行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还包括:
止动机构,用于分别在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通过预定的把持力对所述第二壳体进行止动。
9.一种便携式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操作部分;
第二壳体,包括显示器部分;
第三壳体,包括第二操作部分;以及
连结机构,用于分别连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并且从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轮廓覆盖在所述第一壳体之上的第一位置到彼此不同的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将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可移动连结,
其中,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结机构整体地连结所述第二壳体以使所述第二壳体覆盖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的轮廓上,
当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通过将伴随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的所述第三壳体的移动量限制为零或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所述连结机构使得所述第二操作部分暴露在可操作状态下,以及
当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通过将伴随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的所述第三壳体的移动量限制为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相同或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所述连结机构使得所述第一操作部分暴露在可操作状态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装置,
其中,将所述连结机构设置为:
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平行移动,以及
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平行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装置,
其中,所述连结机构使用平行连结机构作为用于所述第二壳体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个方向上的平行移动中的一个方向上的平行移动的机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装置,
其中,将所述连结机构设置为:
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执行平行移动,以及
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执行旋转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还包括限制机构,所述限制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
其中,所述限制机构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从而:
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进行平行移动和旋转移动,
仅仅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二位置进行平行移动,以及
仅仅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三位置进行旋转移动。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装置,
其中,将所述连结机构设置为:
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执行旋转移动,以及
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执行平行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装置,还包括限制机构,所述限制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
其中,所述限制机构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从而:
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进行平行移动和旋转移动,
仅仅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二位置进行旋转移动,以及
仅仅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三位置进行平行移动。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装置,还包括:
止动机构,用于分别在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通过预定的把持力对所述第二壳体进行止动。
17.一种便携式装置,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操作部分;
第二壳体,包括显示器部分;
第三壳体;
连结机构,用于分别连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并且从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轮廓覆盖在所述第一壳体之上的第一位置到彼此不同的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将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可移动连结;
位置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所述便携式装置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的哪个位置;以及
模式选择装置,用于从多个操作模式中选择可用操作模式,其中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结机构整体地连结所述第二壳体以使所述第二壳体覆盖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的轮廓上,
当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通过将伴随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的所述第三壳体的移动量限制为零或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所述连结机构使得所述第三壳体被暴露,以及
当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通过将伴随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的所述第三壳体的移动量限制为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相同或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移动量,所述连结机构使得所述第一操作部分暴露在可操作状态下,以及
其中,所述模式选择装置基于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从所述多个操作模式自动选择可用操作模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式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器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使得其纵向对应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纵向,
所述多个操作模式之一是电视观看和聆听模式、运动图像再现模式或游戏模式,并且
当所述显示器部分的屏幕保持为进行水平观看时,暴露在所述屏幕之下的所述第一操作部分是电视操作部分、运动图像再现操作部分或游戏操作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式装置,还包括:
相机装置,用于拍摄物体的图像;以及
拍摄镜头,用在所述相机装置中,并且仅仅当所述第二壳体在纵向上进行平行移动时从所述第二壳体的背面暴露出来,
其中,仅仅当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第二壳体在纵向上平行移动到的第二位置时,所述模式选择装置使得选择启动所述相机装置的相机模式成为可能。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式装置,还包括电话装置,
其中,当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模式选择装置从所述多个操作模式中选择等待电话呼叫到达的等待模式,以及
仅仅当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第二壳体在纵向上平行移动到的第二位置时,所述模式选择装置使得选择允许由所述电话装置进行电话呼叫的电话呼叫模式成为可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327446 | 2006-12-04 | ||
JP2006327446A JP4852403B2 (ja) | 2006-12-04 | 2006-12-04 | 携帯機器 |
JP2006327446 | 2006-12-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97861A true CN101197861A (zh) | 2008-06-11 |
CN101197861B CN101197861B (zh) | 2013-04-10 |
Family
ID=39264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9592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7861B (zh) | 2006-12-04 | 2007-12-04 | 便携式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80132288A1 (zh) |
EP (1) | EP1931118B1 (zh) |
JP (1) | JP4852403B2 (zh) |
KR (1) | KR100950709B1 (zh) |
CN (1) | CN10119786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70328B (zh) * | 2012-12-13 | 2018-01-0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休眠模式下驱动相机模块的电子装置和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33658B2 (ja) * | 2008-10-10 | 2014-06-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20100216513A1 (en) * | 2009-02-23 | 2010-08-26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otatable member |
EP2440961A1 (en) * | 2009-06-08 | 2012-04-18 |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 High density patching system for cable and optical fiber |
JP5363890B2 (ja) * | 2009-06-26 | 2013-12-11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携帯電話機 |
US8332000B2 (en) | 2009-10-13 | 2012-12-1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slide-and-twist mechanism |
EP2312811B1 (en) * | 2009-10-13 | 2015-02-18 | BlackBerry Limited |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slide-and-twist mechanism |
US8284554B2 (en) * | 2010-02-15 | 2012-10-09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with pivoting and sliding portions |
EP2387212B1 (en) | 2010-05-10 | 2013-01-23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Handhel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sliding display |
CN102255986B (zh) * | 2010-05-20 | 2014-04-30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旋转机构及具有该旋转机构的电子装置 |
JP5636873B2 (ja) * | 2010-10-26 | 2014-12-1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筐体機構 |
US8532721B2 (en) | 2010-12-23 | 2013-09-10 | Blackberry Limited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liding display providing event notification |
US8514179B2 (en) | 2010-12-23 | 2013-08-20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Handhel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n age compensating display |
US8723890B2 (en) | 2010-12-23 | 2014-05-13 | Blackberry Limited |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liding display and position configurable camera |
JP2011183227A (ja) * | 2011-06-14 | 2011-09-22 | Takashi Chiba | 一体型囲碁盤 |
USD666980S1 (en) * | 2011-07-26 | 2012-09-11 | Nokia Corporation | Handset |
USD755748S1 (en) * | 2013-09-27 | 2016-05-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phone |
USD756323S1 (en) * | 2013-10-04 | 2016-05-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phone |
USD756948S1 (en) * | 2013-11-11 | 2016-05-24 | Lg Electronics Inc. | Cellular phone |
USD756949S1 (en) * | 2013-11-11 | 2016-05-24 | Lg Electronics Inc. | Cellular phone |
CN104660796A (zh) * | 2013-11-25 | 2015-05-27 | 青岛海尔通信有限公司 | 手机及其拍照控制方法 |
USD757675S1 (en) * | 2014-02-03 | 2016-05-31 | Lg Electronics Inc. | Cellular phone |
USD757674S1 (en) * | 2014-02-03 | 2016-05-31 | Lg Electronics Inc. | Cellular phone |
USD783566S1 (en) * | 2015-04-23 | 2017-04-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phone |
USD788753S1 (en) * | 2015-04-23 | 2017-06-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phone |
USD784950S1 (en) * | 2015-06-30 | 2017-04-25 | Lg Display Co., Ltd. | Mobile phone |
USD798282S1 (en) * | 2015-06-30 | 2017-09-26 | Lg Display Co., Ltd. | Mobile phone |
USD801958S1 (en) * | 2015-06-30 | 2017-11-07 | Lg Display Co., Ltd. | Mobile phone |
CN109660644A (zh) * | 2018-12-17 | 2019-04-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 |
USD1015430S1 (en) * | 2020-05-13 | 2024-02-20 | Intellivision Entertainment LLC | Gaming console and gaming controller system |
US12045350B1 (en) | 2023-09-13 | 2024-07-23 | Zecurity, Llc |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relying on non-flashable circuitry for improving security on public or private networks |
US12088735B1 (en) | 2023-09-13 | 2024-09-10 | Zecurity, Llc |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relying on non-flashable circuitry for improving security on public or private networks |
US12015719B1 (en) | 2023-09-13 | 2024-06-18 | Zecurity, Llc |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relying on non-flashable circuitry for improving security on public or private network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39741B2 (ja) * | 1997-04-25 | 2001-03-0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携帯無線情報端末装置 |
US6397078B1 (en) * | 1999-08-27 | 2002-05-28 | Young S. Kim | Combined mobile telephone and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
JP2001156893A (ja) | 1999-11-29 | 2001-06-08 | Nec Saitama Ltd | 通信機器の表示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JP2002330198A (ja) | 2001-04-26 | 2002-11-15 | Kyocera Corp | 携帯電話機 |
JP4061473B2 (ja) * | 2002-04-26 | 2008-03-1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折り畳み型携帯電話機 |
US6766181B1 (en) * | 2002-08-30 | 2004-07-20 | Nokia Corporation | Folding mobile station with dual-movement hinge |
JP4192024B2 (ja) * | 2003-04-17 | 2008-12-03 |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用取付装置 |
JP2005038217A (ja) | 2003-07-16 | 2005-02-10 |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 折り畳み式携帯装置 |
US20050091431A1 (en) | 2003-10-23 | 2005-04-28 | Robert Olodort |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7058433B2 (en) * | 2003-11-06 | 2006-06-06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Mechanism for ergonomic integration of a digital camera into a mobile phone |
WO2005052777A2 (en) * | 2003-11-19 | 2005-06-09 | Qualcomm Incoporated | A portable device with versatile keyboards |
KR100704031B1 (ko) * | 2004-04-29 | 2007-04-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중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
KR100606004B1 (ko) * | 2004-05-03 | 2006-07-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중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
US7252511B2 (en) * | 2004-09-20 | 2007-08-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layers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
KR100675360B1 (ko) * | 2005-01-07 | 2007-01-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슬라이드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TWI260904B (en) | 2005-03-14 | 2006-08-21 | Benq Corp | Two ways slider-typ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liding assembly |
US7158817B2 (en) * | 2005-03-17 | 2007-01-02 | Masaharu Kubo | Portable terminal |
KR100709808B1 (ko) * | 2005-03-31 | 2007-04-23 | 주식회사 팬택 | 회전 슬라이드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KR20070050128A (ko) * | 2005-11-10 | 2007-05-15 | 주식회사 팬택 | 슬라이드 파트 및 스윙 파트를 포함하는 개인휴대단말기 |
JP2007179525A (ja) * | 2005-11-30 | 2007-07-12 | Casio Comput Co Ltd | 携帯型電子機器 |
KR100743093B1 (ko) * | 2005-12-21 | 2007-07-27 | 주식회사 팬택 | 디스플레이 파트 및 키 패드 파트를 포함하는개인휴대단말기 |
JP2007300310A (ja) * | 2006-04-28 | 2007-11-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携帯型端末の筐体構造 |
JP2008131454A (ja) * | 2006-11-22 | 2008-06-05 |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 携帯電子機器 |
-
2006
- 2006-12-04 JP JP2006327446A patent/JP485240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12-03 EP EP07254676.5A patent/EP1931118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7-12-04 CN CN2007101959241A patent/CN10119786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2-04 US US11/987,726 patent/US2008013228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12-04 KR KR1020070125149A patent/KR10095070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70328B (zh) * | 2012-12-13 | 2018-01-0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休眠模式下驱动相机模块的电子装置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80051098A (ko) | 2008-06-10 |
US20080132288A1 (en) | 2008-06-05 |
JP2008141615A (ja) | 2008-06-19 |
EP1931118A2 (en) | 2008-06-11 |
EP1931118A3 (en) | 2008-08-06 |
CN101197861B (zh) | 2013-04-10 |
JP4852403B2 (ja) | 2012-01-11 |
KR100950709B1 (ko) | 2010-03-31 |
EP1931118B1 (en) | 2017-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97861B (zh) | 便携式装置 | |
JP4526538B2 (ja) | 携帯情報端末 | |
US7599720B2 (en) | Portable device | |
US8032177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enhanced image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 |
US8046033B2 (en) | Mobile terminal | |
EP1594290B1 (en) | Two-way folder-type terminal | |
JPWO2006038499A1 (ja) | 携帯情報端末 | |
US20050245295A1 (en) | Handheld mobile terminal | |
EP1798939A1 (en) |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with rotatable opening/closing operation | |
KR20050036129A (ko) | 촬영모드 자동 전환용 카메라 커버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단말기 | |
JP4384468B2 (ja) | 携帯型無線端末機 | |
JP4332403B2 (ja) | 携帯型電子機器 | |
JP4201678B2 (ja) | 携帯型通信端末機 | |
KR101122085B1 (ko) |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 |
JP4384467B2 (ja) | 携帯型通信端末機 | |
JP2003169120A (ja) | 携帯端末装置 | |
JP4885940B2 (ja) | 携帯型無線端末機 | |
JP2008206207A (ja) | 折畳み式携帯機器 | |
KR20040069372A (ko) | 폴더 타입 휴대용 무선단말기 | |
KR20050094575A (ko) | 스테레오 스피커와 카메라를 장착한 슬라이드형이동통신단말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