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0815A - 在光波长转换器中减小串扰 - Google Patents

在光波长转换器中减小串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0815A
CN101180815A CN200680018036.6A CN200680018036A CN101180815A CN 101180815 A CN101180815 A CN 101180815A CN 200680018036 A CN200680018036 A CN 200680018036A CN 101180815 A CN101180815 A CN 101180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hromatic dispersion
optical pulse
accumulated chromatic
disp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80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0815B (zh
Inventor
阿里夫·乔杜里
格雷格里·雷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f Americ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80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0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0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08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0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 H04B10/2513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due to chromatic disper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纤传输系统包括一系列光纤传输跨距段和一个或多个全光学信号处理器。所述光纤传输跨距段连接在一起形成光学通信路径。每个全光学信号处理器直接连接相应的相邻的一对跨距段。每个全光学信号处理器包括:具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光波长转换器和连接到同一处理器的光波长转换器的输入端口的色散调整模块。所述色散调整模块还被构造为将一些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调整为在同一处理器之前紧接着的跨距段中的相应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范围之外。

Description

在光波长转换器中减小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波长转换器以及使用该光波长转换器的方法和光学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波分复用(WDM)光学通信系统可方便地结合光学泵浦非线性光学器件(例如,光波长转换器和/或光学相位共轭器)。作为第一示例,WDM光纤线路可结合相邻光纤跨距段之间的光波长转换器,以能够在相邻光纤跨距段中将光学通信转移到不同波长信道。改变相邻光纤跨距段之间的波长信道的能力使WDM光学通信系统的每个光纤跨距段中的带宽能够被更有效地利用。作为第二示例,长途WDM光纤线路可结合光学相位共轭器。被合适地布置的光学相位共轭器能够消除当光学脉冲沿长的光学传输线路传播时由于非线性光学效应造成的脉冲劣化。尽管这样的光学泵浦非线性光学器件可具有使它们与WDM光纤线路的结合良好的特性,但是对于这些非线性光学器件的改进是有用的。
发明内容
各个实施例提供了适合于产生在不同波长信道中的光学脉冲之间的减小的串扰的光学波长转换器。在WDM通信系统中,通常期望减小在光学泵浦非线性光学器件中的这种信道间串扰的产生。
在第一方面,一种光纤传输系统包括一系列光纤传输跨距段和一个或多个全光学信号处理器。所述光纤传输跨距段连接在一起形成光学通信路径。每个全光学信号处理器直接连接相应的相邻的一对跨距段。每个全光学信号处理器包括:具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光波长转换器和连接到同一处理器的光波长转换器的输入端口的色散调整模块。所述色散调整模块还被构造为将一些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调整为在所述同一处理器之前紧接着的跨距段中的相应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范围之外。
在一些系统中,色散调整模块被构造为将一些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调整为在所述一系列跨距段中的在所述同一处理器之后紧接着的跨距段中的相应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范围之外的值。
在一些系统中,色散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将一些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调整为具有如下值,所述值大于大约0.25×105或0.5×105皮秒每纳米(ps/nm)除以以千兆比特每秒(Gb/s)为单位的每波长信道比特率的平方。色散调整模块还可以被配置为将一些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调整为具有如下值,所述值小于大约4×105或2×105ps/nm除以以Gb/s为单位的每波长信道比特率的平方。
在一些系统中,每个全光学信号处理器还具有具有第二色散调整模块,所述第二色散调整模块被配置为从其中的光波长转换器的输出端口接收波长被转换的光学脉冲。每个第二色散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将一些接收的波长被转换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重设为在由所述同一处理器直接连接的两个跨距段中的相应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范围之内。
在第二方面,一种光纤传输系统包括连接在一起形成光学通信路径的一系列光纤传输跨距段和一个或多个全光学信号处理器。每个全光学信号处理器直接连接相应一对相邻的跨距段。每个处理器包括具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光波长转换器。每个处理器包括具有被构造为将接收的光学脉冲发送到其中的波长转换器的输入端口的色散调整模块。所述色散调整模块被配置成将一些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调整为具有如下值,所述值大于大约0.25×105ps/nm除以以Gb/s为单位的每波长信道比特率的平方。
在一些所述系统中,色散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将一些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调整为具有小于大约4.0×105或2.0×105ps/nm除以每波长信道比特率(Gb/s)的平方的值。色散调整模块还被配置为将一些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调整为具有大于大约0.25×105ps/nm除以每波长信道比特率(Gb/s)的平方的值。
在第一和第二方面,上述各个系统可以是WDM光学传输系统。
在第三方面,各个实施例用于表征如下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光波长转换器和用于提供可变的色散调整的第一和第二集总模块。用于提供可变的色散调整的第一集总模块串联到光学波长转换器的输入端口。用于提供可变的色散调整模块的第二集总模块串联到光学波长转换器的输出端口。
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器被构造为对多个WDM波长信道进行波长转换。
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总模块能够在一些电信波长上将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大小改变至少50ps/nm或至少100ps/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在三维空间的线性尺寸小于10米。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更充分地描述各个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各种形式被实现,并且不限于在附图和/或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实施例。
图1示意性地示出在传统的光波长转换器中输入波长信道、输出波长信道以及传统光波长转换器的串扰光的光谱;
图2是被构造为减小其中的光学串扰的生成的光波长转换器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3是例如使用图2的光波长转换器执行光波长转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当通过图3的方法的特定实施例处理时的示例性光学脉冲的演变;
图5示出包括图2的光波长转换器的光纤通信线路的实施例。
图6示意性地示出在图5的光纤通信线路的特定实施例中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演变;
图7A至图7D示出通过对具有不同量的累积色散的光学脉冲进行波长转换来产生光学脉冲的光谱。
在附图和正文中,相同的标号表示具有相似功能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各个实施例涉及产生具有减小的由于非线性光学效应导致的串扰的光波长转换的设备和方法。为了更好地示出实施例的制造和操作,首先方便地示出在光波长转换中光学串扰的一个源。
图1示意性地示出在从WDM光纤通信线路接收的光的传统波长转换之后可以看到的输出光谱。输入光谱由多个波长信道中光形成。输出光谱由多个分量光谱I、O和P形成。分量光谱I对应于输入波长信道的光,并且包括分别在频率f1,f2,f3,...fn处的幅峰的序列1,2,3...N。分量光谱O对应于期望的波长被转换的输出光,并且包括多个波长信道在频率2fP-f1,2fP-f2,2fP-f3,...,2fP-fN处的幅峰的序列1 ′,2′,3′,...,N′。分量光谱P对应于光波长转换器中的泵浦光。分量光谱O的幅峰是期望的输出光谱,所述期望的输出光谱例如关于泵浦光谱P的中心频率fp被对称地反映。
除了分量光谱I、O、P之外,输出光谱还包括对应于由光波长转换器中的信道间串扰产生的光的分量光谱X。在分量光谱X中,通过同时包括来自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输入波长信道的光的非线性波长转换而形成每个幅峰。例如,由于光波长转换器中的信道间串扰,两个不同频率波长信道fi和fj的输入光可在频率fp±(fi±-fj)以及还在例如频率fi±fj±-fk产生波长被转换的光。这种光学串扰在传统的光波长转换器的输出光谱中产生不期望的幅峰的序列。
在关于信道间串扰的分量光谱X中,幅峰的强度与两个输入光波长信道中的波峰的强度成比例。由于输入光波长信号的强度通常比波长转换器中的泵浦光的强度弱,因此由这样的串扰产生的分量光谱X通常较弱。然而,分量光谱X的幅峰可导致光学数据检测错误,因此不期望分量光谱X。
一种在光波长转换器中减小上述串扰的影响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大的防护频带GB。防护频带是不用于输入或输出波长信道I、O的围绕泵浦频率fp的频带。实际上,最主要的产生串扰的分量光谱通常位于靠近波长转换器的泵浦频率fp的频率。为此,大的防护频带GB可将该不期望的产生串扰的光谱与期望的波长被转换的输出分量光谱O分离。如果防护频带GB足够大,则产生串扰的分量光谱X将不会与期望的输出分量光谱O的输出波长信道重叠,并且因此不会导致光学传输错误。不幸的是,使用大的防护频带GB浪费了另外可用于更多的光学通信波长信道的频率区域。
相反,这里的各个实施例通过在波长转换器的输入调整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来减小不期望的产生串扰的分量光谱的影响。色散调整致使产生串扰的分量光谱的峰值幅度相对于光波长转换器的期望的输出分量光谱的峰值幅度减小。这种相对的光谱减小是可能的,因为期望的输出分量光谱O和产生串扰的分量光谱X的峰值幅度与光波长转换器的输入光谱I的峰值幅度不同地增长。在期望的输出分量光谱O中,峰值幅度与输入分量光谱I中的峰值幅度成比例。在不期望的产生串扰的分量光谱X中,峰值幅度与输入分量光谱I的峰值幅度的乘积成比例。为此,在光波长转换期间减小输入的多信道光谱的峰值幅度来相对于期望的波长被转换的输出光的产生而减小信道间串扰的产生。
图2示出采用色散管理来减小在波长转换期间输出光谱的产生串扰的分量的相对幅度的设备20。设备20包括:第一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2、光波长转换器24、光学泵浦源26以及第二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8。设备20包括:光纤或波导30、一个或多个输出滤光器34,以及可选地包括输入滤光器32。
第一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2基本上将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大小改变为在选择的波长范围内。示例性的集总模块22在一些电信波长将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改变50皮秒/纳米(ps/nm)或更多,或者甚至100ps/nm或更多。第一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2可被构造为增加或减小所述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大小。
第一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2可由多种装置形成。一个示例性装置是一卷具有规则或不规则色散的单模光纤。另一示例性装置是包括衍射光栅和一个或多个镜的光学路径,其中,所述路径被构造为用于使光经历从衍射光栅的双通反射,从而产生累积色散改变。一个这样的装置是Mark J.Schnitzer在2002年2月25日提交的第10/082,870号美国专利申请,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另外的示例性装置包括光纤布拉格光栅。根据上面的公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制造第一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2的示例性装置。
示例性第一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2还可以是色散可调的,即,其是可调的以提供用于给定中心波长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改变的选择范围。这种可调的第一集总模块22可被构造为当在沿着光纤通信线路的不同点安装时提供针对累积色散的不同改变。示例性可调的第一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2是机械调谐的。例如,在使用光栅的双通反射以改变累积色散的装置时,机械调谐可包括调整光学脉冲在衍射光栅上的入射角度,以改变由该装置产生的累积色散。另外的示例性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2是电可调、光可调或热可调的。例如,该装置可包括改变通过其传播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光学波导,色散调谐可包括向波导的介质施加热、电压或光学信号,以改变介质的折射率。另外的示例性装置包括热或电可调的光纤布拉格光栅装置。能够提供对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可调改变量的示例性装置可以例如在第6,631,246号、第6,748,142号和第6,807,321号美国专利中的一个或多个中被描述,所述专利全部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光波长转换器24通过包括光学泵浦的处理对从第一色散改变模块22接收的光学脉冲进行转换。光波长转换器24可产生对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进行反转的光学相位共轭。示例性光波长转换器24包括实现准相位匹配的周期性接入的铌酸锂波导、有周期性条纹的砷化镓波导以及有周期性偏振条纹的第三族氮化物(group III-nitride)波导。另外的示例性光波长转换器包括半导体光学放大器和高非线性光纤。波长转换可包括一次谐波生成或高次谐波生成、参数化光生成、光学相位共轭等。光波长转换器及其制造方法的示例在下述专利中的一个或多个中进行了描述:A.Chowdhury等在2002年9月27日提交的第10/259,051号美国专利申请;A.Chowdhury等在2004年4月30日提交的第10/835,753号美国专利申请;以及第5,193,023号、第5,355,247号、第5,475,526号、第6,013,221号、第6,555,293号以及第6,856,450号美国专利。这些美国专利申请和专利的全部内容在此全部引入作为参考。
泵浦源26将泵浦光(例如,强单色激光)发射到光纤或波导30。光纤或波导30将泵浦光传输到光波长转换器24,在所述光波长转换器24,泵浦光致使进行光波长转换。一些实施例可包括多个泵浦源(未示出)。
第二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8也基本上改变接收的波长被转换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大小。例如,第二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8可近似地补偿在设备20的其他部分(即,在第一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2和光波长转换器24中)产生的累计色散改变。
第二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8也基本上改变接收的光学脉冲的某些或者全部的累积色散的大小。示例性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8可将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在一些通信波长改变50ps/nm或更多,或者甚至100ps/nm或更多。第二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8可增加或减小所述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大小,例如,针对由第一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2和光波长转换器24产生的累积色散近似地补偿其他改变。
多种装置可用作第二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8。一个示例性装置是一卷具有规则或不规则色散的单模光纤。另一示例性装置包括光纤布拉格光栅。另一示例性装置包括如下光学路径,所述光学路径具有衍射光栅和一个或多个镜或者使光经历从衍射光栅的双通反射从而产生累积色散改变的其他光学部件。根据上面的公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知道制造第二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8。
示例性第二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8还可以是色散可调的,以能够选择给定中心波长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大小的改变范围。示例性第二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8是机械可调的、电可调的、光可调的或热可调的。示例性第二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8包括使光从衍射光栅进行双通反射的装置,其中,可调整在衍射光栅上的入射角度以累积色散中产生的改变进行调谐。另一示例性可调第二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8可使用已经针对第一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2描述的色散可调装置。
第一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2和第二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8两者都是空间定位的装置,即,集总装置。这里,集总光学器件的所有线性尺寸(例如,它们的在三维空间的尺寸)小于1千米,并且优选地小于100米。通常,集总装置足够小以安装在建筑物内部而不需沿光学通信系统的整个光纤传输跨距段延伸。例如,第一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2和第二集总色散调整模块28可由能够方便地存放在小于10米的线性尺寸的区域内的光纤卷或双通反射光栅装置制成。
滤光器被构造为去除不期望的光,并且可位于设备20中的不同位置,例如,滤光器34可被构造为从光波长转换器24的光学输出36中去除泵浦光和/或输入光。滤光器34可被构造为阻止经由光波长转换器24的光学输入38反射回的泵浦光。
图3示出使用例如图2的光学设备20执行光波长转换的方法40。在方法40的特定实施例中,一个波长信道的示例性光学脉冲进行演化(如图4所示意性地示出)。
方法40包括在第一集总色散调整模块(例如,模块22)中接收光学输入脉冲(步骤42)。第一集总色散调整模块基本上调整接收的光学输入脉冲IP的累计色散的大小以产生相应的累积色散具有预先选择的幅度的光学中间脉冲IMP(步骤44)。对一些光学输入脉冲的累积色散在一些电信波长的示例性调整是50ps/nm或更多,或者甚至100ps/nm或更多。
最终调整的累积色散(ps/nm)的预先选择的幅度可以大于或等于大约0.25×105/(BR)2,或者大于或等于大约0.5×105/(BR)2。这里,BR是每波长信道光学比特率(Gb/s)的平方,即,通过幅度、相位或者其它类型的调制。调整的累积色散(ps/nm)的预先选择的幅度也可小于或等于大约4×105/(BR)2,或者小于大约2×105/(BR)2,例如,105/(BR)2,其中,BR是每波长信道光学比特率(Gb/s)的平方。一些实施例显示:当具有大约0.25×105/(BR)2至4×105/(BR)2的范围的累积色散的光学脉冲被引入光波长转换器的泵浦光学介质时可导致低的误码率。
方法40包括将光学中间脉冲进行波长转换,以产生相应的具有不同中心波长的输出光学脉冲(步骤46)。光学中间脉冲具有基本上比光学输入脉冲(即,产生中间脉冲的输入脉冲)大的幅度或者小的幅度的累积色散。在光学中间脉冲IMP具有基本上比相应的输入光学脉冲IP大的幅度的累积色散的实施例中,光学中间脉冲IMP通常具有大的时间宽度。由于所述大的时间宽度,光学中间脉冲IMP的峰值强度基本上比相应的输入光学脉冲IP的峰值强度小。由于小的波峰幅度,非线性光学效应在步骤46的光波长转换期间将经由信道间串扰处理产生较小幅度的光学脉冲。因此,产生串扰的光学输出脉冲的峰值幅度与期望的波长被转换的输出光学脉冲的峰值幅度之间的比远小于在没有在步骤46之前调整输入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大小的情况下的所述比。
随后,方法40基本上包括重新调整波长被转换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大小,从而产生光学输出脉冲(步骤48)。重新调整的步骤可基本上将波长被转换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返回到相应的光学输入脉冲的累积色散。例如,重新调整步骤可减小累积色散的大小从而某一光学输出脉冲OP暂时地比相应的波长被转换的光学脉冲窄,并具有比所述相应的波长被转换的光学脉冲大的峰值幅度。
图2的设备20和图3的方法40可合并到执行波长转换的全光学通信线路中。该全光学通信线路的示例包括具有光学交叉连接(OCX)和/或光学分插复用器的全光学WDM光纤传输线路和远程光纤传输线路。例如,参见Aref Chowdhury等在2003年5月20日提交的第10/442,287号和第10/441,532号美国专利申请;Aref Chowdhury等分别在2003年12月5日、2004年4月30日以及2004年9月2日提交的第10/729,153号、第10/835,753号以及第10/932,980号美国专利申请,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图5示出全光学WDM传输线路50的一个实施例。WDM传输线路50包括:多信道光学发送器52、多信道光学接收器54以及连接光学发送器52和光学接收器54的一系列光纤传输跨距段S1,S2,S3,...,Sk,Sk+1,...,SM。发送器52包括多信道光学脉冲源56和光学色散预补偿器58。光学传输跨距段S1-SM中相邻的光学传输跨距段经由全光学信号处理器SP1,SP2,...,SPk,SPk+1,...,SPM-1连接。全光学信号处理器SP1-SPM-1可包括光学放大器和/或串联到其中的光学放大器的色散补偿器。全光学信号处理器SP1-SPM-1的一个或多个具有将全光学通信线路50连接到其他光纤传输线路62和/或光学收发器64的OXC和/或OADM 60。这些特定的全光学信号处理器SP2、SPk还包括设备20,所述设备20将从全光学WDM通信线路50中的直接相邻的光纤传输跨距段(例如,跨距段Sk,Sk+1)接收的和/或发送到全光学WDM通信线路50中的直接相邻的光纤传输跨距段(例如,跨距段Sk,Sk+1)的光学脉冲进行光学波长转换。
图6示出在图5的全光学WDM通信线路50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如何演化。在该实施例中,使累积色散沿选择的示例性色散图演化。在示例性色散图中,累积色散在光学补偿器58中接收负的预补偿PC,沿各个光学跨距段S1-SM线性地演化,并在各个全光学信号处理器SP1-SPM-1中接收负的色散补偿NDC。
光学脉冲的累计色散在一些全光信号处理器(例如,SP2和SPk)的输入具有不期望的大小。在这些输入处,累积色散的大小在看起来在波长转换期间减小串扰的产生的范围之外。具体地说,如果累积色散的大小在波长转换期间保持在0.25×105/(BR)2至4×105/(BR)2的范围内,则可在WDM系统中减小这种串扰的产生。不期望的输入累积色散的大小可能是例如从沿选择的色散图的全光信号处理器SP2和SPk的位置导致的。
为了补偿该不期望的输入色散,全光信号处理器SP2和SPk包括图2的设备20。在全光信号处理器SP2和SPk中,设备20被构造为在步骤44调整累积色散的大小,以具有用于波长转换的期望范围内的值Dm并在步骤46对调整的光学脉冲进行波长转换。在该范围中,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可能在由全光信号处理器SP2和SPk直接连接的光纤跨距段中相应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范围之外。波长转换步骤46可包括或不包括反转累积色散的光学相位共轭。在全光信号处理器SP2和SPk中,设备20还被构造为将波长被转换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大小重新调整到由全光信号处理器SP2和SPk直接连接的光纤跨距段中所述色散的范围。
在光学通信线路50的各个实施例中,全光信号处理器SP2和SPk中的不同全光信号处理器可需要对输入累积色散的大小提供不同调整的设备20。为此,将色散可调整的设备20的实施例并入具有光波长转换器的全光信号处理器SP2和SPk(例如,具有OXC、OADM或光学相位转换器的处理器)中是有利的。
图7A至图7D示出通过对具有40千兆比特每秒的比特率(即,40Gb/s的脉冲率)的基本上相同的输入光学脉冲进行光学处理而产生的输出光学脉冲的测量光谱。所述光学处理包括将输入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大小增加到选择的值,然后将输入的光学脉冲进行波长转换。
图7A、7B、7C和7D绘出在多信道系统中来自光波长转换器的示例性输出光谱。通过在光波长转换器的输入将累积色散增加分别设置为大约0ps/nm,45ps/nm,80ps/nm以及115ps/nm来产生所述输出光谱。每个输出光谱具有在大约1554nm处的泵浦峰、在大约1551.9nm的中心波长处的第一波长被转换的波峰、以及在邻近的第二信道的另一波长被转换的波峰(未示出)。这里,输入光学脉冲具有载波抑制归零格式,从而输出波峰在输出光学脉冲的中心波长的每侧都包括色调。光学泵浦功率大约为100毫瓦,输入光学信号功率大约为每波长信道20毫瓦。
参照图7A,对于光波长转换器的输入处的大约0ps/nm的累积色散,输出光谱具有大的幅峰66、68。幅峰66、68是在波长转换期间由信道间串扰产生的。
参照图7B至图7D,输出光谱具有比图7A显著减小的幅度的波峰66、68(例如,至少比图7A小大约5分贝)。幅峰66、68的较小的幅度与在光波长转换器的输入的累积色散的较大值有关。
图7A至图7B的光谱的比较示出一些40千兆比特每秒的电信波长光学脉冲当其累积色散在波长转换期间是大约45ps/nm或更多时产生减小的信道间串扰。
通过本公开内容、附图和权利要求,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

Claims (10)

1.一种光纤传输系统,包括:
连接在一起形成光学通信路径的一系列光纤传输跨距段;
一个或多个全光学信号处理器,每个处理器直接连接相应的相邻的一对跨距段,并且包括:
光波长转换器,其具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以及
色散调整模块,其连接到同一处理器的波长转换器的输入端口,并被配置为将一些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调整为在所述同一处理器之前紧接着的跨距段中的相应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范围之外的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色散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将一些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调整为在所述一系列跨距段中的在所述同一处理器之后紧接着的跨距段中的相应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范围之外的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每个处理器具有连接到所述同一处理器的光波长转换器的输出端口的第二色散调整模块,所述第二色散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将一些接收的波长被转换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重设为在所述同一处理器之后紧接着的跨距段中的相应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范围之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色散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将一些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调整为具有如下值,所述值大于大约0.25×105皮秒每纳米比以千兆比特每秒为单位的每波长信道比特率的平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光学发送器,其被配置为通过多个波长信道向所述跨距段发送光学脉冲。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处理器中的第二处理器直接连接相应的相邻的一对跨距段,并包括:
第二光波长转换器,具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第二色散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将光学脉冲发送到所述处理器中的所述第二处理器的波长转换器的输入端口,并将一些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调整为在由所述处理器中的所述第二处理器直接连接的跨距段中的相应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范围之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色散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一些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调整为具有如下值,所述值在大约0.25×105皮秒每纳米比以千兆比特每秒为单位的每波长信道比特率的平方与大约4×105皮秒每纳米比以千兆比特每秒为单位的每波长信道比特率的平方之间。
8.一种设备,包括:
光波长转换器;
第一集总模块,用于提供可变的色散调整,所述第一集总模块能够改变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大小,并且串联到光波长转换器的光学输入端口;
第二集总模块,用于提供可变的色散调整,所述第二集总模块串联到光学波长转换器的光学输出端口,并能够改变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集总模块能够将以电信波长接收的光学脉冲的累积色散的大小改变至少50ps/nm。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波长转换器被配置为对多个WDM波长信道进行波长转换。
CN200680018036.6A 2005-05-26 2006-05-01 用于在光波长转换器中减小串扰的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08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138,007 2005-05-26
US11/138,007 US9054807B2 (en) 2005-05-26 2005-05-26 Reducing crosstalk in optical wavelength converters
PCT/US2006/016489 WO2006127212A1 (en) 2005-05-26 2006-05-01 Reducing crosstalk in optical wavelength convert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0815A true CN101180815A (zh) 2008-05-14
CN101180815B CN101180815B (zh) 2012-02-01

Family

ID=36699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803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0815B (zh) 2005-05-26 2006-05-01 用于在光波长转换器中减小串扰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54807B2 (zh)
EP (1) EP1884044B1 (zh)
JP (1) JP5058983B2 (zh)
CN (1) CN101180815B (zh)
AT (1) ATE486417T1 (zh)
DE (1) DE602006017823D1 (zh)
WO (1) WO20061272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44159A1 (en) * 2004-04-30 2005-11-03 Aref Chowdhury Optical wavelength-conversion
US7920766B2 (en) * 2009-02-10 2011-04-05 Alcatel-Lucent Usa Inc. Surface-plasmon-assisted optical frequency conversion
US9191141B2 (en) 2014-01-10 2015-11-17 Google Inc. Overlapping spectrum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
US9225457B2 (en) 2014-01-10 2015-12-29 Google Inc. Overlapping spectrum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
US9559776B2 (en) 2015-01-21 2017-01-31 Google Inc. Locally powered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026766T2 (de) * 1989-05-18 1996-11-28 Sony Corp Verfahren zur Kontrolle der ferroelektrischen Domänen eines nichtlinearen optischen Substrates
US5355247A (en) * 1993-03-30 1994-10-11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r. University Method using a monolithic crystalline material for producing radiation by quasi-phase-matching, diffusion bonded monolithic crystalline material for quasi-phase-matching,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US5800767A (en) * 1994-09-16 1998-09-01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Electric field domain patterning
IT1281374B1 (it) * 1995-10-02 1998-02-18 Cselt Centro Studi Lab Telecom Dispositivo e procedimento per modificare le caratteristiche spettrali di segnali ottici.
JP4056933B2 (ja) 1996-08-22 2008-03-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位相共役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該システムに適用可能な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1998008138A1 (fr) * 1996-08-22 1998-02-26 Fujitsu Limited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a fibre optique utilisant un conjugue de la phase optique, appareil applicable au system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US6555293B1 (en) * 1998-12-14 2003-04-29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Method for fabricating efficient source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US7155095B2 (en) * 1999-03-29 2006-12-2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Method for efficient four-wave mixing generation and short pulse generation equipment using the method
US6631246B2 (en) * 1999-06-14 2003-10-0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tunable multi-channel dispersion compensating filters
US6751421B1 (en) * 1999-08-10 2004-06-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wavelength converter for broadband transmission
JP4550187B2 (ja) * 1999-09-07 2010-09-2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型波長変換方法
US6704519B1 (en) 2000-03-06 2004-03-0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reduced Kerr effect nonlinearities
GB0011143D0 (en) * 2000-05-10 2000-06-28 Ilotron Limited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JP2001356308A (ja) * 2000-06-14 2001-12-26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パルス周期変調装置及び光パルス信号生成装置
CA2340848A1 (en) * 2001-03-15 2002-09-15 John D. Mcnicol Dispersion management for long-haul high-speed optical networks
US7187868B2 (en) * 2001-07-30 2007-03-06 Pirelli Cavi E Sistemi S.P.A.,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a spectral inversion device
US6807321B2 (en) * 2002-03-11 2004-10-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ement and adaptive control of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in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s
US6856450B2 (en) * 2002-04-15 2005-02-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sequence of optical wavelength bands
US6748142B2 (en) * 2002-04-24 2004-06-0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optical dual dispersion compensator for compensating both chromatic and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US7310318B1 (en) * 2002-05-03 2007-12-18 Cien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optical phase conjugation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050063632A1 (en) * 2003-09-24 2005-03-24 Bhowmik Achintya K. Tunabl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using a photoelastic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84044B1 (en) 2010-10-27
JP5058983B2 (ja) 2012-10-24
DE602006017823D1 (de) 2010-12-09
JP2008543173A (ja) 2008-11-27
CN101180815B (zh) 2012-02-01
US9054807B2 (en) 2015-06-09
WO2006127212A1 (en) 2006-11-30
ATE486417T1 (de) 2010-11-15
US20060269292A1 (en) 2006-11-30
EP1884044A1 (en) 2008-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azea et al. Selective mode excitation techniques for mode-division multiplexing: A critical review
Sakaguchi et al. 305 Tb/s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ed transmission using homogeneous 19-core fiber
US5943151A (en) Mehtod of selectively compensating for the chromatic dispersion of optical signals
CN100334482C (zh) 产生相位共轭光的方法和器件及其应用系统
US7593608B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333803B1 (en) Optical transmitter
WO2003041281A2 (en) Re-configurabl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odule (rdcm)
CN101180815B (zh) 用于在光波长转换器中减小串扰的系统
Seno et al. Wavelength selective devices for SDM applications based on SPOC platform
JP2005017385A (ja) 分散補償器
US7277617B2 (en) Optical pulse compressor based on integrated planar lightwave circuit: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s
US7019907B2 (en) Integrated lithium niobate based optical transmitter
US641141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without a change in polarization and a transmitter incorporating same
US20020067487A1 (en) Adjustable chromat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US2004004763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bit-rate optic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TDM)
Vilcane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multi-wavelength source for DWDM-PON fiber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US11218219B2 (en) Bidirectional optical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WO2020238279A1 (zh) 一种plc芯片、tosa、bosa、光模块、以及光网络设备
Atta et al. A 100 Gbps integrated fiber-FS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WDM techniques employing optical frequency comb lines
Nivethitha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photonic crystal ring resonator demultiplexer in DWDM system
Tur et al. Modules for chromatic dispersion and dispersion slope management
Aleksejeva et al. Research on Super-PO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FWM-based Comb Source
JP2004004870A (ja) 光位相共役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該システムに適用可能な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orins et al. Realization of HDWDM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the minimum allowable channel interval
Al Haider et al. Optical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1

Termination date: 201705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