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8530A - 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8530A
CN101178530A CNA2007101674162A CN200710167416A CN101178530A CN 101178530 A CN101178530 A CN 101178530A CN A2007101674162 A CNA2007101674162 A CN A2007101674162A CN 200710167416 A CN200710167416 A CN 200710167416A CN 101178530 A CN101178530 A CN 101178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mentioned
opposed faces
external shell
op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74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3305C (zh
Inventor
金子周平
广岛刚
宫泽隆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78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8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33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330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外装壳体,该外装壳体在由多个壳体构成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中,相对于落下等的耐冲击性优异,还可实现小型化。作为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的外装壳(1)由前盖(2)和后盖(3)配合而构成,后盖具有与前盖对置的对置面(3a、3b),在该对置面上具有用于与前盖配合的槽(3c),前盖具有与对置面(3a、3b)对置的对置面(2a、2b)和嵌合于槽中的凸部(2c),凸部(2c)具有由斜面(2d、2e)构成的壁面,一个斜面向壁内部的法线(S0)构成为不与另一个壁面相交,因此外装壳因落下等而承受冲击力,即使在斜面(2d)或者(2e)与槽抵接的情况下,弯矩也不易作用于凸部,可防止凸部的破损。

Description

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的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将一对外装壳体、例如前盖和后盖装配起来形成一个壳体的类型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是树脂制箱形的壳体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是这样的外装壳体结构:在上述一对外装壳体的装配面上配置有成为嵌合部的环状的凸部和凹部,使该凸部和凹部嵌合来进行两个外装壳体的定位,并通过小螺钉等进行螺纹紧固。图7是表示上述现有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的凸部和凹部的嵌合状态的剖面图。该外装壳体11由前盖12和后盖13构成,配置在前盖12上的凸部12a嵌入配置在后盖13上的凹部13a中进行组装。另外,上述凸部12a通常由具有对置的平行的壁面的突起构成。
在万一使上述现有的便携式设备落下的情况下,有可能因冲击力的大小在上述一对外装壳体上产生错位,从而上述凸部12a破损。
作为防止上述落下时的破损的箱内缓冲件,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可配设在箱的内部四角的缓冲件,该缓冲件在与收纳于箱内部的物品的外周部分的八处抵接的状态下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56275号公报
在上述图7的现有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11落下时凸部12a破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上述外装壳体的错位,凹部13a与凸部12a抵接,凸部12a受到弯矩或者剪切力,大多情况是上述凸部12a的根部P10破损。
如果将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缓冲件收纳于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中以提高耐冲击性,则上述壳体将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装壳体,该外装壳体在由多个壳体构成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的结构中,相对于落下等的耐冲击性优异,还可实现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具有:第一外装部件,该第一外装部件是与其他外装壳体配合的外装壳体,其具有与该其他外装壳体对置的对置面,在该对置面上具有用于与该其他外装壳体配合的槽;和第二外装部件,该第二外装部件是上述其他外装壳体,具有与上述对置面的槽嵌合的突状的壁,至少该壁的一个面由斜面构成,该斜面的向另一个壁面的法线不与该另一个壁面相交。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形成为,在第一方面所述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中,上述壁的形状由一对壁面构成。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具有:第一外装部件,该第一外装部件是与其他外装壳体配合的外装壳体,其具有与该其他外装壳体对置的第一对置面,在该第一对置面上具有用于与该其他外装壳体配合的槽;和第二外装部件,该第二外装部件是上述其他外装壳体,具有与上述第一对置面对置的第二对置面,并具有与上述槽嵌合的突状的壁,至少该壁的一个面由斜面构成,该斜面的向壁内部的法线以上述第二对置面的延长线为界,在上述凸部的相反侧与上述壁的另一个壁面相交。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外装壳体,该外装壳体在由多个壳体构成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中,相对于落下等的耐冲击性优异,形状也简单,且可以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即照相机的外装壳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外装壳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外装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前盖的沿箭头A方向的视图。
图5是沿图3的B-B线的剖面图。
图6是沿图3的C-C线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现有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的凸部和凹部的嵌合状态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2:前盖(外装壳体,第二外装部件);2a、2b:对置面(第二对置面);2c、2f:凸部(与槽嵌合的突状部);2d:外侧倾斜面(壁面,一对壁面);2e:内侧倾斜面(壁面,一对壁面);2g:外侧倾斜壁面(一个壁面);2h:内侧垂直壁面(另一个壁面);3:后盖(外装壳体,第一外装部件);3a、3b:对置面(第一对置面);3c、3f:槽部(槽);S0、S1:壁面的法线的延长线(向壁内部的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即照相机的外装壳的立体图。图2是上述外装壳的后视图。图3是由前盖和后盖构成的上述外装壳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的前盖的沿箭头A方向的视图。图5是沿图3的B-B线的剖面图。图6是沿图3的C-C线的剖面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外装壳1由作为第二外装部件(外装壳体)的前盖2和作为第一外装部件(外装壳体)的后盖3构成,照相机的结构部件(未图示)收纳在其内部。使分别设在前盖2和后盖3上的环状的凸部2c和环状的槽部3c嵌合,从而前盖2和后盖3一体化。
前盖2和后盖3都是合成树脂制成的,是具有在盖对置方向即Z0方向上开口的开口部的箱状的框体。
前盖2在前面部配设有镜头窗2z,在上面部配设有释放按钮10,前盖2具有对置面2a、2b,所述对置面2a、2b是环状的第二对置面,它们围绕由后盖3的对置面3a(后述)和垂直于Z0方向的平面构成的开口。该对置面2a在围绕前盖开口部的状态下相对于上述平面方向在角部弯曲,形成为带状。在对置面2a、2b上沿着上述带状部分形成有具有突状的壁的凸部2c。另外,在四个角部上配设有用于使紧固小螺钉9旋合的螺纹孔(自攻螺纹孔)2y。
后盖3具有对置面3a、3b,所述对置面3a、3b是环状的第一对置面,它们围绕由垂直于Z0方向的平面构成的开口,该对置面3a、3b在围绕后盖开口部的状态下相对于上述平面方向在角部弯曲,形成为带状。在对置面3a上沿着上述带状部分,呈带状形成有环状的凹状的槽部3c。另外,在四个角部配设有用于使紧固小螺钉9贯穿的贯穿孔3y。
前盖2和后盖3的组装是使凸部2c嵌入槽部3c中,使对置面2a、2b和对置面3a、3b分别相互抵接。然后,在四个角部将贯穿贯穿孔3y的紧固小螺钉9旋合于螺纹孔2y中,从而前盖2和后盖3一体化。
图3的B-B部(角部)处的前盖2的凸部2c如图5所示,具有形成一对壁面的外侧倾斜壁面2d和内侧倾斜壁面2e。另一方面,后盖3的槽部3c具有可与凸部2c的倾斜壁面2d、2e嵌合的倾斜槽壁面3d、3e。
前盖2的外侧倾斜壁面(斜面)2d由从该壁面2d向壁内部的法线不与内侧倾斜壁面2e交叉的倾斜面形成。具体地讲,来自外侧倾斜壁面2d的前端的法线的延长线S0以内侧倾斜壁面(斜面)2e和对置面2b的交点P0为界通过凸部2c的内侧(前盖侧)即内壁面2i。另外,如果换一种方式来表达的话,则延长线S0在凸部2c中与对置面2a、2b、对置面3a、3b的延长线相交。另外,内侧倾斜壁面2e也同样地由来自该壁面2e的法线(延长线)不与外侧倾斜壁面2d交叉的倾斜面形成。
另一方面,图3的C-C部(边部,也可以是角部)处的前盖2的凸部2f如图6所示,具有外侧倾斜壁面2g和内侧垂直壁面2h。但是,内侧垂直壁面2h与前盖2的内壁面形成同一平面。后盖3的形成为带状的槽部3f具有可以与壁面2g嵌合并抵接的带状的倾斜壁面3g。
前盖2的外侧倾斜壁面2g成为这样的倾斜面:从该壁面2g向壁内部的法线的延长线S1以内侧垂直壁面2h和对置面2a的延长线的交点P1为界,向前盖2的上述内壁面2i侧(前盖侧)通过(与前盖内壁面交叉)。另外,如果换一种方式来表达的话,则延长线S1在凸部2f中与对置面2a、3a的延长线(延长面)相交。
在具有上述嵌合形状的组装状态下的外装壳1落下、角部(沿图3的B-B线的剖面部分)如图2所示那样与障碍物110碰撞的情况下,即使是用紧固小螺钉9固定的状态下,由于螺钉的错位和壳的弹性变形,也会在前盖2和后盖3之间产生暂时的或者永久的相对错位。
由于上述错位,后盖3的倾斜壁面3d或3e抵接于前盖2的外侧倾斜壁面2d或内侧倾斜壁面2e上,凸部2c受到冲击力。但是,倾斜壁面2d或2e由于具有上述的倾斜壁面形状,所以至少在凸部2c的范围内,弯矩可得到缓和,拉伸应力也减小。而且,即使产生剪切力,由于凸部2c由斜面形成,凸部2c的根部范围大,所以剪切应力也变小。因此,可防止在凸部2c的根部的破损。
另外,当由于外装壳1的落下使沿图3的C-C线的剖面的周围与障碍物碰撞、后盖3的槽部3f的倾斜壁面3g与前盖2的形成为带状的凸部2f的外侧倾斜壁面2g抵接时,也由于倾斜壁面2g具有上述的倾斜壁面形状,所以至少在凸部2f的范围内,弯矩可得到缓和,拉伸应力也变小。而且,即使产生剪切力,由于凸部2f由斜面形成,凸部2f的根部范围大,所以剪切应力也变小。因此,可防止在凸部2f的根部由冲击引起的破损。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用外装壳1,不会使结构复杂化,就能够提供相对于落下等的耐冲击性,特别是前盖和后盖的嵌合凸部的耐冲击性优异、并可以实现小型化的外装壳体。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除此之外,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形。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包括各种阶段的发明,能够通过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件中的适当的组合提出各种发明。
本发明的外装壳体能够作为这样的外装壳体进行利用:在由多个壳体构成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中,相对于落下等的耐冲击性优异,形状也简单,还可以实现小型化。

Claims (5)

1.一种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该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具有:
第一外装部件,该第一外装部件是与其他外装壳体配合的外装壳体,其具有与该其他外装壳体对置的第一对置面,在该第一对置面上具有用于与该其他外装壳体配合的槽;和
第二外装部件,其是上述其他外装壳体,具有与上述第一对置面对置的第二对置面,从该第二对置面形成有与上述槽嵌合的突状的壁,至少该壁的一个壁面由使该壁的根部变粗的斜面构成,该斜面的向壁内部的法线构成为在该壁内部与上述第二对置面的延长线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壁的形状由一对壁面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对置面和上述第二对置面形成为带状,上述槽在上述第一对置面中形成为带状,上述壁形成在上述第二对置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槽中具有与上述壁的壁面抵接的斜面状的壁面即抵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外装部件由合成树脂构成。
CNB2007101674162A 2006-10-27 2007-10-24 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330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92961 2006-10-27
JP2006292961A JP2008107741A (ja) 2006-10-27 2006-10-27 携帯機器の外装筐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8530A true CN101178530A (zh) 2008-05-14
CN100573305C CN100573305C (zh) 2009-12-23

Family

ID=39404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6741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3305C (zh) 2006-10-27 2007-10-24 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107741A (zh)
CN (1) CN100573305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5018A (zh) * 2010-03-16 2011-09-2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封装电池
CN110121924A (zh) * 2017-01-23 2019-08-13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便携式操作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6848B2 (ja) * 2012-05-10 2014-07-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筐体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107509339B (zh) * 2017-09-22 2024-02-23 深圳传音制造有限公司 抗跌落壳体及电子产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5018A (zh) * 2010-03-16 2011-09-2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封装电池
CN110121924A (zh) * 2017-01-23 2019-08-13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便携式操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07741A (ja) 2008-05-08
CN100573305C (zh) 2009-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3305C (zh) 便携式设备的外装壳体
CN107454302B (zh) 盖板组件及其制作方法、摄像组件和移动终端
EP2846616B1 (en) Housing and housing component
WO2006026181A3 (en) Board connector
CN101898535A (zh) 车门后视镜
CN207427460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7427223U (zh) 一种移动终端
EP2103866A3 (en) Vehicle light
KR20160095396A (ko) Usb 커넥터
CN205071135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
CN207135385U (zh) 无缝组合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产品
JP656170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TW200717154A (en) Lens module and digital camera module therewith
US20140063699A1 (en) Display device
US8636423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with positioning members
US9723730B2 (en) Beam bar snap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TW200717153A (en) Lens module and digital camera module therewith
US7207672B2 (en) Fastening structure between a lens and a frame of a pair of spectacles
JP6537708B2 (ja) 室内機の補助パネル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08753565U (zh) 一种防震型电连接器
KR102283691B1 (ko) 쇼케이스, 쇼케이스용 선반, 및 쇼케이스용 선반을 위한 롤러 스테이지
CN105387282A (zh) 管道卡箍
US7607946B2 (en) Micro USB receptacle
JP6111819B2 (ja) 電池パック
US8092898B2 (en) Water-repellent arrangement for LCD display of industrial compu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2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