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7273B - 用于带内光学性能监测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带内光学性能监测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7273B
CN101167273B CN200680014582.2A CN200680014582A CN101167273B CN 101167273 B CN101167273 B CN 101167273B CN 200680014582 A CN200680014582 A CN 200680014582A CN 101167273 B CN101167273 B CN 1011672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mponent
optical signal
electrical signal
optic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45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7273A (zh
Inventor
特雷弗·安德森
萨拉·多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ICT Australia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ICT Australi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AU20059021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AU2005902178A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ICT Australia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ICT Australi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67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7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7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72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10/07955Monitoring or measuring pow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用于确定光信号的带内噪声的方法及设备。分割所述光信号,以产生具有不同偏振的两个光信号分量,从而使每个信号分量中的相应噪声分量不相关。将这些光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电信号分量。在光域或电域对信号分量功率进行均衡。然后,经过均衡的电信号分量相减,以抵消信号分量中的相关成分(例如数据信号),从而仅输出不相关的信号分量(例如噪声)用于测量。

Description

用于带内光学性能监测的方法及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5年4月29日提出的澳大利亚临时专利申请No.2005902178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网络中信噪比的测量,具体涉及信噪比的带内(in-band)测量。
背景技术
为了监测波分复用(WDM)光网络的性能,在遍及网络的多个点测量各波长信道的信噪比(SNR)是有用的。在主要由放大自发辐射(ASE)噪声引起退化的网络中,SNR与光信噪比(OSNR)有关。
OSNR通常是使用光学频谱分析仪(OSA)测量。带内OSNR可通过对在相邻波长信道之间的点测量的ASE噪声本底进行插值来估计。然而,OSA方法无法应用于具有高频谱效率的WDM系统中,如图1所示,其中示出具有50GHz间隔(0.1nm分辨率)的10GB/s NRZ信号的光学频谱。需要注意的是,如此近间隔的信道之间的调制边带掩盖了真实的OSNR水平,且OSA分辨带宽的减小也是无益的。OSA方法也无法应用于不同信道可以在不同光路间来回移动的可重配置网络中。
对于直接测量带内OSNR(即信道带宽内的OSNR),有多个可选的提议试图克服以上局限。这些带内方法使用多种技术来区分噪声和信号。
所提议的一种带内OSNR测量方法是在“Application of AmplitudeHistograms to Monitor Performance of Optical Channels,”Elec.Lett.,vol 35,pp403,March 1999中给出的异步直方图技术。在该提议中,高速接收机用于构建异步采样直方图。然而一个简单的概念是,该方法在区分各种噪声损伤源时存在困难,且进一步需要高速探测器。
带内OSNR测量的偏振消光(polarization nulling)方法在J.H.Lee,D.K.Jung,C.H.Kim和Y.C.Chung的“OSNR Monitoring Technique UsingPolarisation-Nulling Method.IEEE Phot.Tech.Lett.,vol.13,pp 88-90,Jan.2001及美国专利申请No.2001/0052981中陈述。在该方法中,信道极化的程度与OSNR相关。使用1/4波片,信号可转化为线偏振状态,并通过起偏器。从起偏器旋转时的最大平均光功率和最小平均光功率的比率得到OSNR。
半时钟频率窄带RF分析在H.Stuart的“Signal to Noise RatioMonitoring of Optical Data Using Narrowband RF Analysis at the Half-ClockFrequency,”OFC 2003,pp 407-409中提出。该技术基于这样的假设:半时钟速率的归零(RZ)电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是实数。所以,认为SNR能够从对半时钟速率电信号进行的同相及正交测量确定。该方法本质上是窄带,所以需要最低限度的高速电子电路,且进一步不限于ASE噪声。然而,该方法依赖于信号格式和比特率,且只能为RZ信号在半比特率测量RF噪声。进一步地,该方法假设以半比特率测量的噪声可表示横跨信号带宽的噪声,且假设噪声源在相位空间中是各向同性的。
一种正交延时零差技术在C.J.Youn,K.J.Park,J.H.Lee和Y.C.Chung的“OSNR Monitoring Technique Based on Orthogonal Delayed-HomodyneMethod,”IEEE Phot.Tech.Lett.,vol.14,pp 1469-1471,Oct.2002和美国专利申请No.2004/0126108A1中陈述。该延时零差技术依赖于不相关ASE场的垂直偏振部分。图2示出该延时零差技术的原理。信号场与偏振光分路器(PBS)的轴线成45°角排列,以使在两条轴线的信号幅度相等(s1(t)=s2(t))。作为比较,尽管ASE噪声的几何对称性保证在每个分支有相等的噪声功率,但是在PBS两个分支的ASE幅度a1(t)和a2(t)是不相关的。
用于测量带内OSNR的延时零差技术的实验性设置原理图如图3所示。WDM信道分成偏振光分路器(PBS)的两个分支,在一个分支具有大约400ps的延时,然后由第二PBS复合。虚线正方形之内的模块仅仅是一阶PMD仿真器。信号输出的RF频谱在由延时确定的频率(fnull=1/2Δτ)处具有消光。作为比较,由于在PBS不同分支中的ASE场是不相关的,所以ASE噪声频谱不受延时的影响。这样,在消光处的射频(RF)频谱功率的测量提供ASE噪声的直接测量。延时零差技术使用去偏振或圆偏振光工作,消光深度对一阶偏振模色散(PMD)不敏感,且消光的频率依赖于差分群延时(DGD)。延时零差技术需要PBS两个分支的功率相等,在PBS输入端处需要偏振控制器(PC),以补偿输入偏振态的波动。进一步地,对于固定的延时,消光只在一个频率出现,则对OSNR的测量只能在该频率进行。
使用偏振保持(PM)光纤的RF频谱消光分析技术已在G.W.Lu,M.H.Cheung,L.K.Chen and C.K.Chan,“Simultaneous PMD and OSNR Monitoringby Enhanced RF Spectral Dip Analysis Assisted with a Local Large-DGDElement,”ECOC04中提出,该技术基于与平衡零差技术类似的原理。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偏振态的相对延时是通过使用具有大DGD的偏振保持(PM)光纤来代替PMD仿真器而获得的。
美国专利申请No.2002/0149814公开了多功能光性能监测器。该文件基于4端口PBS[6],该PBS具有与两个光探测器相连的输出端。PBS的输入端由信号端口和本地震荡器(混频端口)组成。监测器被设计为测量例如PMD的信号损伤和色散。
包括在本申请文件中的文档、备忘录、材料、设备、文章等的任何描述仅为了为本发明提供前后关系。不应该因为它们在本申请每个权利要求的优先权日之前存在,就视为承认任意或所有这些内容形成现有技术基础的一部分,或者在与本发明相关的领域中是普通的常识。
贯穿本说明书的词“包括”可理解为表示包括所列出的元素、整体或步骤,或元素、整体或步骤的组,但并不排除包括任何其它元素、整体或步骤,或元素、整体或步骤的组。
发明内容
依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光信号的带内噪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分割所述光信号,以产生第一光信号分量和偏振与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不同的第二光信号分量;
将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一电信号分量;
将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二电信号分量;
均衡所述第一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以及
将均衡后的第一电信号分量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相减。
依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确定光信号的带内噪声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偏振光分路器,用于分割所述光信号,以产生第一光信号分量和具有与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不同偏振的第二光信号分量;
第一光探测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一电信号分量;
第二光探测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二电信号分量;
用于均衡所述第一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的装置;以及
合路器,用于将所述均衡后的第一电信号分量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相减。
第二光信号分量的偏振必须与第一光信号分量的偏振充分不同,以使得第二光信号分量中的待测量噪声与第一光信号分量中的噪声只是部分相关,最好是不相关。通过保证相异地偏振后噪声分量部分或完全不相关,经过均衡的第一和第二光信号分量相减不会引起部分或完全不相关的噪声分量的抵消。然而,经过均衡的第一和第二光信号分量的相减会通过相减来使得信号基本抵消,从而使第一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相减合路的输出提供可测量的噪声分量。因此本发明依赖于在不同偏振时至少部分,如果不是完全,统计独立的噪声。
通过对光信号的两个偏振后部分进行相减,本发明提供诸如数字信号的相关信号的带内抵消,而不会抵消诸如ASE噪声的不相关信号。这样,当相关信号抵消时,可以对剩余的不相关信号,例如ASE噪声,进行直接带内测量。
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和第二光信号分量分别转换到电域,本发明使电信号处理技术得到更大的应用。这类电信号处理技术的利用可减少对用于处理光信号分量的设备的性能需求,这样就允许有希望实现低成本的光学部分。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不需要偏振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光探测器的电带宽可显著小于信号带宽。由于ASE差拍噪声在频谱上几乎是恒定的,所以低频分量可用于确定OSNR。如果两个接收机有相同的响应函数,则由低带宽滤波引入的畸变信号对于两个信号是公共的,所以可以抵消。除了减少了成本,低速实施例对于定时偏移和一阶PMD也具有较为不敏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从每个光探测器的输出可经过可变带通滤波器。这样,光探测器和滤波的组合形成光接收机,其电带宽是可变的。
对第一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的均衡可使用一种或多种技术达到。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中的一个或两者可在转换到电域之前经过可变光学衰减器。在这类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可变光学衰减器较佳地由来自电域的反馈进行控制。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可以在电域确定,从而为一个或多个可变光学衰减器提供反馈控制。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的均衡可以作为附加地或作为替换地包括令光信号经过偏振控制器,该偏振控制器配置为与偏振光分路器的输入成45度,这样在分割之后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携带有大致相等的信号功率。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的均衡可以包括监测第一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并通过等待光信号中的偏振变化来间或引发均衡。在一些这类实施例中,光信号可在被分割之前传输经过旋转的1/4波片,以增加偏振变化引起平衡的规律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的均衡可作为附加地或作为替换地在第一电信号分量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相减之前,包括第一电信号分量和/或第二电信号分量的数字或模拟处理。
在本发明的更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的均衡可作为附加地或作为替换地包括:
分割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以获得第三光信号分量和具有与所述第三光信号分量大致成45度的偏振的第四光信号分量;
将所述第三光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以获得第三电信号分量;
将所述第四光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以获得第四电信号分量;以及
选择所述第三电信号分量和第四电信号分量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用于与所述第一电信号分量相减的第二电信号分量。
因此这类实施例使得可以针对第三电信号分量和第四电信号分量中的哪一个携带有与第一电信号分量最相似的信号功率来进行选择。特别地,这类实施例可适用于光信号分割之前不使用偏振控制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更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的均衡可作为附加地或作为替换地包括在分割光信号之前对光信号进行去偏振。这种实施例保证在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出现大致相等的信号噪声功率,从而在由大致匹配的光探测器转换到电域之后,在第一电信号分量和第二电信号分量出现大致相等的信号噪声功率。
较佳地,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在转换到电域之前经过大致相等的延时,以使第一电信号分量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相减合路的输出在整个带基本上只是噪声。例如,在分割之后,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可分别直接传输至对应的光探测器从而转换到电域,以便保证相等的延时。特别地,当噪声可直接进行带内测量,且横跨感兴趣的整个带时,这种实施例具有优势。
可选地,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可经过不同的延时,从而使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相减合路的输出在由延时差限定的特定频率上基本只是噪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可进一步测量平均光信号功率。该设备可包括用于分接进一步的光信号分量的抽头耦合器和用于将该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的光探测器。然后,从该光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传输到合路器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仅通过举例的方式,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为具有50GHz间隔(0.1nm分辨率)的10GB/s NRZ信号的光学频谱图,该图示出交叠的调制边带;
图2为示出现有技术中延时零差技术原理的偏振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用于测量带内OSNR的延时零差技术的实验性设置原理图;
图4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OSNR监测器的原理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OSNR监测器的原理图;
图6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OSNR监测器的原理图;
图7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OSNR监测器的原理图;
图8为示范本发明实验性设置的原理图;
图9为使用图8的实验性设置针对一定的输入OSNR水平范围获得的RF频谱测量图;
图10为使用图8的实验性设置针对一定的输入OSNR水平范围获得的SNR测量图;以及
图11为作为图8实验性设置PBS分支之间延时的函数的RF频谱的仿真图;
图12为示范包括低带宽接收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实验性设置的原理图;
图13为使用图12的实验性设置,针对各种比特率的SNR测量结果相对于输入OSNR测量结果的图;
图14为SNR测量结果相对于输入OSNR测量结果的图,其示出一阶PMD的灵敏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4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OSNR监测器400的原理图。输入光信号402从被监测的WDM光网络分接。输入光信号402首先经过可调谐光学带通滤波器404,以保证只有感兴趣的带得到处理。光信号从滤波器404经过偏振控制器406,从而使偏振后的数据信号朝向与偏振光分路器408的输入端成45度。偏振光分路器408分割光信号,以产生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由于偏振控制器406采用的45度偏振,因此每一光信号分量携带基本相等的信号功率。
第一光信号分量经过可变光学衰减器410,然后由光探测器412转换到电域(electrical domain),以产生第一电信号分量。第二光信号分量经过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0的延时器414,然后由光探测器416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二电信号分量。第一电信号成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由减法器418合路,然后减法器418的输出由RF频谱分析仪420进行分析。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依赖于ASE噪声场的基本统计独立的垂直分量。这样,当偏振控制器406的输出使得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具有相等的信号功率,且可变延时器414设置为零使得两个分支之间没有延时的时候,该信号在418中由于电域的相减而在全部带宽上被抵消。作为比较,在两个光探测器412和416中的ASE噪声的独立性导致在418处噪声功率的增加。因此,可以在整个信号带宽对ASE噪声的RF频谱进行测量。
重要的是,在该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是分别探测的,然后在电域进行合路(相减)。这允许在不需要可变延时器的情况下,在整个信号带宽上测量ASE噪声,且进一步使信号处理的使用成本降低,减轻了输入偏振态波动的影响。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光探测器412、光探测器416、减法器418和RF分析仪420是分立的设备。这种单独探测器的使用使得能够访问单独的光电流。这样,可在电域中在减法器418之前对由偏振波动引起的不平衡光功率进行补偿。
在作为替代的实施例中,光探测器412和416可由平衡接收机实现,该平衡接收机是集成设备,至少包括背对背探测器(back to back detector)和放大器。这种集成设备具有光探测器匹配良好的优点,然而,这种集成设备可能很昂贵。
在本发明追求偏振光分路器成本降低的实施例中,可使用具有较低消光比(可能低至3dB)的低成本偏振光分路器。可选地,图5示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OSNR监测器500,其中偏振光分路器由3dB耦合器代替,该耦合器的一个分支被偏振。更详细地考虑图5,输入光信号502从被监测的WDM光网络分接。该输入信号502首先经过可调谐光学带通滤波器504,以保证只有感兴趣的带得到处理。光信号从滤波器504经过偏振控制器506,从而使偏振后的数据信号朝向与起偏器512的轴基本成45度。功率分路器508分割光信号,以产生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每个分量携带有基本相等的信号功率。
然后,第一光信号分量经过起偏器512,以使得第一光信号分量具有与第二光信号分量的偏振不同的偏振。然后偏振后的第一光信号分量由光探测器514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一电信号分量。第二电信号分量经过可变光学衰减器510,然后经光探测器516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二电信号分量。第一电信号分量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由减法器518合路,然后减法器518的输出由RF频谱分析仪520进行分析。再一次说明,由于在转换到电域时,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具有不同的偏振态,所以相关的分量,例如数据信号,将由减法器518抵消,而不相关的噪声分量将在减法器518的输出端增加,这样噪声分量可直接由RF频谱分析仪520进行测量。进一步地,在图5的实施例中,使用功率分路器508而不是偏振光分路器提供了依据本发明的低成本OSNR监测器。
可以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进行的进一步改进是向该设备的一个分支增加非零的电域延时或光域延时。在本发明的这种实施例中,消光将在由延时限定的周期性频率上发生。该特征可有效地应用于测量一阶偏振模色散。
请注意在图4和图5中没有偏振控制器406、506的情况下,当输入信号402、502的偏振平行于PBS 408或起偏器512的偏振时,信号消去和噪声抽取可能不会在418、518发生。图6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OSNR监测器600的原理图,该OSNR监测器600通过在图5的OSNR监测器中包括与第一起偏器612基本成45度的第二起偏器632而构成,以保证对所有输入偏振态都可以测量OSNR,而不需要输入端处的偏振控制器。输入光信号602从被监测的WDM光网络分接。该输入光信号602首先经过可调谐光学带通滤波器604,以保证只有感兴趣的带得到处理。光信号从滤波器604传递到简单的功率分路器608的输入端。功率分路器608分割光信号,以产生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
然后,第一光信号分量传递到第二功能分路器630,以产生第三光信号分量和第四光信号分量。第三光信号分量经过起偏器612,以使得第三光信号分量具有不同于第二光信号分量的偏振。然后,该偏振后的第三光信号分量由光探测器614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三电信号分量。第四光信号分量经过起偏器632,进行与起偏器612基本成45度的偏振,以使得第四光信号分量具有提供与第三光信号分量的偏振成45度的偏振,且该偏振不同于第二光信号分量的偏振。然后,偏振后的第四光信号分量由光探测器634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四电信号分量。
第二光信号分量从功率分路器608经零延时传递到光探测器616,从而被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二电信号分量。第二、第三和第四电信号分量传递到数字信号处理器618。通过保证第三光信号分量的偏振和第四光信号分量的偏振相差45度,图6的设备600保证了在与输入偏振态无关,且不需要输入偏振控制器的情况下,可以为DSP 618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使其能够进行这样的处理:相关的分量,例如数字信号,被抵消,并确定RF噪声频谱和OSNR。有效地,第三电信号分量和第四电信号分量中的一个或两者可以被选择作为“第一电信号分量”。这样,在设备600中,偏振补偿完全在信号处理模块618之中执行。
图7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OSNR监测器700的原理图,其中对输入偏振波动的补偿通过在接收机两个分支的光域中对信号功率的有源衰减来进行。更详细地说,输入光信号702从被监测的WDM光网络分接。该输入光信号702首先经过可调谐光学带通滤波器704,以保证只有感兴趣的带得到处理。光信号从滤波器704传递到偏振光分路器708的输入端。偏振光分路器708分割光信号,以产生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由于输入偏振波动,每个分量携带有可变水平的信号功率。
第一光信号分量经过可变光学衰减器710,然后由光探测器712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一电信号分量。第二光信号分量经过可变光学衰减器714,然后由光探测器716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二电信号分量。第一电信号分量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由减法器718合路,然后该减法器718的输出由RF频谱分析仪720进行分析。
为了均衡第一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可变光学衰减器710和714分别向第一和第二光信号分量施加可变增益。由每个可变光学衰减器710和714施加的增益由各自包括低带宽光探测器的监测抽头730和740的输出进行控制。监测抽头730和740的输出与来自RF分析仪720的反馈信号一起,被传递到控制器735,控制器735确定出现在第一和第二光信号分量每一个中的相对信号功率,从而控制每个可变光学衰减器710和714的增益。这样,第四实施例的设备700使得第一和第二光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基本相等,导致在第一和第二电信号分量中的信号功率基本相等。这种系统假设输入偏振态波动处于可变光学衰减器710和714带宽之内的频率(通常小于10kHz)。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偏振加扰/控制方案可作为附加地或作为替换地包括:在时域的加扰及最小RF功率的测量;向偏振控制器(例如406、506)的反馈方案,以保证RF最小值由减法器产生;以及频谱去偏振,例如使用无源设备对输入进行去偏振,100%的去偏振可保证第一和第二光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相等。
偏振控制的一种替代方案是通过有源地削弱设备各分支相应的信号功率来补偿偏振波动。这样的削弱可如图7的实施例中在光域中实现,或如图6的实施例中在电域中实现。数字域处理可由数字信号处理实现,其中来自两个接收机的输出被放大、数字采样和处理。信号处理模块(例如包括图6的DSP 618)补偿偏振波动,减去信号分量,并确定ASE噪声功率。作为替代地,这样的处理可在电域中通过模拟处理实现,其中具有增益控制的放大器用于在相减之前均衡信号功率。
这种补偿技术在信号的偏振态与分路器或起偏器一致(或接近)时,有效性可能会降低。通常这是不太可能的事件(通常输入状态是具有一定程度去偏振的椭圆),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忽略这些时间,并等到偏振慢慢偏离这种状态。作为替代地,例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可通过包括第二PBS或与第一起偏器成45度的起偏器,来保证总是有足够的信息执行信号的相减。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可采用有源衰减和偏振控制的结合。例如以固定速率旋转的1/4波片可以作用于输入光信号,其使用可与有源衰减组合。这将保证该系统不会长时间处于不利的偏振态。通常,增益/衰减控制可用于减轻对偏振控制的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输入光信号首先经过可调谐光学带通滤波器,以保证只有感兴趣的带可得到处理。然而,应该理解在任一实施例中,光学带通滤波器可具有可变的带宽。
本发明的原理已使用10Gb/s的NRZ系统示出,如图8所示。信号通过利用马赫-泽德干涉仪(MZI)810和231-110Gb/s伪随机比特序列(PRBS)生成器对1510nm源805进行外部调制来生成。通过将该信号与在820处削弱为不同功率的ASE噪声源815进行合并,从而改变OSNR。该信号由200GHz光学带通滤波器825进行滤波,然后经偏振控制器830,发送到偏振光分路器835的输入端。对延时的灵敏度可以通过在PBS 835的一个分支插入可变光延迟线840进行测试。偏振控制器830被手动调节,以保证接收机两个分支的功率相等。光衰减器845也用在PBS的一个分支中,以补偿光延迟线840中的损耗。
PBS 835的两个输出发送至平衡探测器850、855、860(带宽为10GHz),然后发送至RF频谱分析仪。没有为该实验使用RF放大器。
图9示出针对各水平OSNR测量的RF频谱。图10示出带内OSNR的校准曲线,并示出针对各水平OSNR测量的SNR。在图10中,偏离线性是由于在低OSNR下的自发-自发噪声和高OSNR下的热接收机噪声。
对差分群延时的灵敏度通过改变PBS一个分支的延时来进行测试。仿真结果示于图11中,表明低频RF噪声(小于1GHz)对实际DGD水平不敏感。
监测器的低带宽实施由图12所示的10Gb/s NRZ系统示范。在该例子中,通过使用马赫-泽德干涉仪(MZI)1210和231-110Gb/s伪随机比特序列(PRBS)生成器对1510nm源1205进行外部调制来生成信号。通过将该信号与在1220处被削弱为不同功率的ASE噪声源1215进行合并而改变0SNR。该信号由200GHz光学带通滤波器1225进行滤波,然后经偏振控制器1230,发送到偏振光分路器1235的输入端。平均光信号功率由抽头1240和DC耦合的接收机1260确定。接收机1260的电输出由DSP模块1265进行采样。偏振光分路器的两个输出发送到低速接收机1250、1255(带宽110GHz),在这里各个光信号转换到电域,然后发送至DSP模块1265,DSP模块1265对信号进行数字采样,并计算OSNR。
在图13中比特率无关校准曲线说明监测器的比特率无关性。另外,在图14中的校准曲线说明监测器的耐用性与路径长度色散和一阶PMD有关。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在不脱离广泛描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如具体实施例所示的本发明进行很多改变和/或修改。所以,这些实施例从各方面考虑为解释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24)

1.一种确定光信号的带内噪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分割所述光信号,以产生第一光信号分量和偏振与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不同的第二光信号分量,其中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中的待测量噪声与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中的待测量噪声至少部分不相关;
将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一电信号分量;
将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二电信号分量;
均衡所述第一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
将均衡后的第一电信号分量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相减,以抵消相关信号分量;以及
对相减结果执行直接带内噪声测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均衡包括:在转换到电域之前,将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对应的可变光学衰减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电域的反馈来控制所述或各个对应的可变光学衰减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均衡包括:将所述光信号通过偏振控制器,所述偏振控制器配置为与偏振光分路器的输入成45度,从而使得分割后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携带有相等的信号功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均衡包括:监测所述第一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等待光信号中的偏振变化来间或引发均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分割之前,将所述光信号通过旋转的1/4波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均衡包括:在所述第一电信号分量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分量相减之前,对所述第一电信号分量和所述第二电 信号分量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电域信号处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均衡包括:
分割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以获得第三光信号分量和具有与所述第三光信号分量成45度的偏振的第四光信号分量;
将所述第三光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以获得第三电信号分量;
将所述第四光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以获得第四电信号分量;以及
选择所述第三电信号分量和第四电信号分量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用于与所述第一电信号分量相减的第二电信号分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均衡包括:在分割所述光信号之前,对所述光信号进行去偏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和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在转换到电域之前经过相等的延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和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经过不同的延时,使所述第一电信号分量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分量的相减合路的输出,在由延时差所限定的特定频率处只是噪声。
12.用于确定光信号的带内噪声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分路器,用于分割所述光信号,以产生第一光信号分量和具有与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不同偏振的第二光信号分量,其中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中的待测量噪声与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中的待测量噪声不相关;
第一光探测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一电信号分量;
第二光探测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以产生第二电信号分量;
用于均衡所述第一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的装置;
合路器,用于将所述均衡后的第一电信号分量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相减,以抵消相关信号分量;以及 
RF频谱分析仪,用于对所述合路器的输出进行直接带内噪声测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分路器为偏振光分路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分路器为功率分路器,其中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起偏器,以在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和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之间产生不同的偏振。
15.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可变光学衰减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和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可变的衰减,从而在转换到电域之前,均衡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和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从电域进行反馈的电路,用于控制所述或每个可变光学衰减器。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偏振控制器,配置为与所述偏振光分路器的输入成45度,从而使得分割后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和第二光信号分量携带有相等的信号功率。
18.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监测器,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并且在所述光信号中的偏振变化引发对所述第一和第二电信号分量的信号功率进行均衡时指示。
19.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旋转的1/4波片,所述光信号在被分割之前经过所述旋转的1/4波片。
20.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所述第一电信号分量和第二电信号分量中至少一个的电域信号处理器,以在将所述第一电信号分量和所述第二电信号分量相减之前,均衡所述第一电信号分量和第二电信号分量。
21.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
分路器,用于分割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以获得第三光信号分量和具有与所述第三光信号分量成45度的偏振的第四光信号分量;
第三光探测器,用于将所述第三光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以获得第三电 信号分量;
第四光探测器,用于将所述第四光信号分量转换到电域,以获得第四电信号分量;以及
处理器,用于选择所述第三电信号分量和第四电信号分量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用于与所述第一电信号分量相减的第二电信号分量。
22.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去偏振器,用于在分割之前,对所述光信号进行去偏振。
23.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和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在转换到电域之前,经过相等的延时。
24.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分量和所述第二光信号分量经过不同的延时,以便使所述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相减合路的输出在由延时差所限定的特定频率处只是噪声。 
CN200680014582.2A 2005-04-29 2006-04-28 用于带内光学性能监测的方法及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72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U2005902178A AU2005902178A0 (en) 2005-04-29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band 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U2005902178 2005-04-29
PCT/AU2006/000560 WO2006116802A1 (en) 2005-04-29 2006-04-28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band 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7273A CN101167273A (zh) 2008-04-23
CN101167273B true CN101167273B (zh) 2012-07-04

Family

ID=37307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458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7273B (zh) 2005-04-29 2006-04-28 用于带内光学性能监测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80412B2 (zh)
EP (1) EP1878142A4 (zh)
CN (1) CN101167273B (zh)
WO (1) WO20061168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54092B2 (en) * 2006-10-24 2008-11-18 Kailight Photonic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mitigation
US8364034B2 (en) * 2007-04-05 2013-01-29 Exfo Inc. In-band optical noise measurement using differential polarization response
CA2684152C (en) * 2007-04-05 2017-05-09 Exfo Electro-Optical Engineer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in-band optical noise
JP4552977B2 (ja) * 2007-07-13 2010-09-29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信号品質モニタ装置
WO2009062237A1 (en) * 2007-11-12 2009-05-22 Nicta Ipr Pty Ltd In-band osnr monitor with pmd insensitivity
US9490894B2 (en) 2008-12-08 2016-11-08 Ciena Corporation Coherent probe and optical service channe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cal networks
US8433192B2 (en) * 2008-12-08 2013-04-30 Ciena Corporation Dynamic performance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cal networks
JP2011024189A (ja) * 2009-06-19 2011-02-03 Fujitsu Ltd Osnrモニタ装置およびosnr測定装置
CN102474354B (zh) * 2009-08-19 2015-02-18 爱斯福公司 使用差分偏振响应的带内光噪声测量
US9112604B2 (en) 2010-02-15 2015-08-18 Exfo Inc. Reference-based in-band OSNR measurement on polarization-multiplexed signals
JP5549333B2 (ja) * 2010-04-07 2014-07-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偏波変動補償装置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CN102231644B (zh) * 2010-12-10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光信噪比的方法和装置
JP5699769B2 (ja) * 2011-04-13 2015-04-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チャンネルモニタおよび光伝送装置
CN103152098A (zh) * 2013-02-05 2013-06-1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偏振干涉的带内光信噪比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3281119A (zh) * 2013-06-17 2013-09-04 苏州优康网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适用于光网络的性能监测装置
US20150195001A1 (en) * 2014-01-07 2015-07-09 Quintel Technology Limited Antenna system with enhanced inter-sect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RU2677263C2 (ru) * 2014-03-03 2019-01-16 ИСиАй ТЕЛЕКОМ ЛТД. Способ контроля системого запаса по отношению оптический сигнал/шум и когерентное при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6380136B2 (ja) * 2015-01-30 2018-08-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推定装置、及び、推定方法
EP3759668A4 (en) 2018-03-01 2021-04-28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OBJECT MONITORING SYSTEM
CN109194390B (zh) * 2018-08-10 2021-03-26 无锡恒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放大器的光学参数的测量方法
US10727862B1 (en) 2019-03-20 2020-07-28 Raytheon Company Photonic monobit differential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US10833768B2 (en) * 2019-03-20 2020-11-10 Raytheon Company Photonic monobit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using coherent detection
US10700700B1 (en) 2019-03-20 2020-06-30 Raytheon Company Distributive photonic monobit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US11216251B2 (en) 2019-03-20 2022-01-04 Raytheon Company Wideband photonic radio frequency (RF) noise generator
CN114337813A (zh) * 2022-01-07 2022-04-12 南京鼎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步延迟采样和图像处理的光性能监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5708A (zh) * 1998-03-30 2001-05-16 西加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光学偏振计延迟线的低噪声存储系统
WO2004056018A1 (en) * 2002-12-16 2004-07-01 Teralink Communications, Inc. Osnr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unable optical bandpass filter and polarization nulling method
US20040126108A1 (en) * 2002-12-17 2004-07-01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
CN1521535A (zh) * 2003-02-12 2004-08-1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同时监控光波道与光信号噪声比的装置与方法
CN1595235A (zh) * 2002-11-22 2005-03-16 天津市先石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声光可调谐滤波器分光光学系统信噪比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35229A (en) 1966-03-23 1969-03-25 Gen Telephone & Elect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JP2658180B2 (ja) * 1988-05-20 1997-09-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偏波ダイバーシチ光受信装置
KR100341825B1 (ko) * 2000-06-05 2002-06-26 윤덕용 편광소멸법을 이용한 광신호 대 잡음비 감시방법 및 장치
US6396051B1 (en) 2000-06-07 2002-05-28 Sycamore Networks, Inc. High resolution 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 for DWDM system
US6587606B1 (en) 2000-10-20 2003-07-01 Corning Incorporated Waveguide fiber dispersion compensating regenerator
US6907197B2 (en) 2001-03-12 2005-06-1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d estimating optical signal to noise ratio in photonic networks
US7068944B2 (en) 2001-04-16 2006-06-27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function 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
US6952529B1 (en) 2001-09-28 2005-10-04 Cien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OSNR in an optical network
US7177541B2 (en) * 2001-11-09 2007-02-13 Teralink Communications, Inc. OSNR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optical networks
US6999688B1 (en) * 2001-12-20 2006-02-1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Optical systems with diversity detection
AU2003223559A1 (en) 2002-04-10 2003-10-27 Terapulse, Inc. Optical signal-to-noise monitor having increased coherence
DE60330294D1 (de) 2002-06-19 2010-01-14 Alcatel Lucent System und Methode zur Messung des optischen Signal-Rauschverhältnises in einem optischen Übertragungssystem
DE10228750A1 (de) 2002-06-27 2004-02-05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Messung der Signal-Rauschabstände OSNR in einem Wellenlängen-Multiplex(-WDM)-Übertragungssystem
US7130505B2 (en) 2003-07-23 2006-10-31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
KR100590759B1 (ko) 2003-10-29 2006-06-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신호 감시장치 및 방법
US7512336B1 (en) * 2004-06-10 2009-03-31 Cisco Technology, Inc. Optical failure detection using polarization
US7477852B2 (en) * 2005-01-31 2009-01-13 Alcatel-Lucent Usa Inc. Optical recei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149407B1 (en) 2006-02-28 2006-12-1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rthogonal heterodyne optical signal-to-noise-ratio (OSNR)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5708A (zh) * 1998-03-30 2001-05-16 西加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光学偏振计延迟线的低噪声存储系统
CN1595235A (zh) * 2002-11-22 2005-03-16 天津市先石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声光可调谐滤波器分光光学系统信噪比的方法及装置
WO2004056018A1 (en) * 2002-12-16 2004-07-01 Teralink Communications, Inc. Osnr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unable optical bandpass filter and polarization nulling method
US20040126108A1 (en) * 2002-12-17 2004-07-01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
CN1521535A (zh) * 2003-02-12 2004-08-1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同时监控光波道与光信号噪声比的装置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78142A1 (en) 2008-01-16
CN101167273A (zh) 2008-04-23
WO2006116802A1 (en) 2006-11-09
US7680412B2 (en) 2010-03-16
EP1878142A4 (en) 2009-09-30
US20080205886A1 (en) 2008-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7273B (zh) 用于带内光学性能监测的方法及设备
Pan et al. 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ing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illner et al. 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ing
US7035538B2 (en) Monitoring optical dispersion based on vestigial side band optical filtering
Li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n optical single sideband modulation approach with tunable optical carrier-to-sideband ratio
Lundberg et al. In-band OSNR monitoring of PM-QPSK using the Stokes parameters
WO2012109754A1 (en) Characterization of non-ase noise on optical signals
Gnauck et al. Linear and nonlinear performance of 42.7-Gb/s single-polarization RZ-DQPSK format
Fu et al. Fiber chromatic dispersion and polarization-mode dispersion monitoring using coherent detection
Luo et al. PMD monitoring by tracking the chromatic-dispersion-insensitive RF power of the vestigial sideband
Boroditsky et al. Comparison of system penalties from first-and multiorder polarization-mode dispersion
Yan et al. Simultaneous monitoring of both 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polarization-mode dispersion using polarization scrambling and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ing
Xie et al. Orthogonal-polarization heterodyne OSNR monitoring insensitive to polarization-mode dispersion and nonlinear polarization scattering
Liu et al. PMD and chirp effects suppression in RF tone-based chromatic dispersion monitoring
Zhong et al. Impact of out-of-band noise on OSNR measurement using Brillouin optical spectrum analyzer and its mitigation method
Bakaul Low-cost PMD-insensitive and dispersion tolerant in-band OSNR monitor based on uncorrelated beat noise measurement
Anderson et al. Robust, low cost, in-band optical signal to noise monitoring using polarization diversity
Ludwig et al. Performance of a novel Integrated coherent receiver module for 100G Ethernet applications and beyond
AU200624380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band 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ing
Choi et al. OSNR monitoring technique for DPSK/DQPSK signals based on self-heterodyne detection
Hui et al. Non-blocking PMD monitoring in live optical systems
Yu et al. Optical signal to noise ratio monitoring based on optical filtering effects in high-spee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Yu et al. Dispersion and OSNR monitoringh in high-speed optical fiber communicaion system
Anderson et al. 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ing for intelligent networks
Yu et al. Low cost and CD insensitive optical signal to noise ratio monitoring method using beat noi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Claim 6

Correct: At least one gas

False: At least gas

Number: 20

Volume: 26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