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6162B - 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6162B
CN101166162B CN 200610170029 CN200610170029A CN101166162B CN 101166162 B CN101166162 B CN 101166162B CN 200610170029 CN200610170029 CN 200610170029 CN 200610170029 A CN200610170029 A CN 200610170029A CN 101166162 B CN101166162 B CN 1011661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business event
network
business
s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7002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6162A (zh
Inventor
王鹏
朱东铭
张恒梁
徐培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1017002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66162B/zh
Priority to PCT/CN2007/070923 priority patent/WO200804937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166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6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6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61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33Signalling gateways
    • H04L65/104Signalling gateway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43Gateway controllers, e.g.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MGCP] cont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方法,在呼叫过程中用户发生业务事件时,由用户所在业务控制实体生成业务事件消息,发送给当前呼叫过程对端用户所在第二网络、和自身所在第一网络之间的互通装置;互通装置接收业务事件消息,对业务事件消息进行转换以第二网络能够识别的形式,沿着呼叫建立路径发送至第二网络。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在用户发生业务事件,使对端用户以及对端用户所在网络的控制设备能够获知用户的业务事件,实现业务事件信息在呼叫双方之间的互通,保证了呼叫双方的业务的正确执行。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以及MGCF。

Description

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P多媒体子系统技术,尤指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路交换(CS)的GSM和CDMA技术的成功应用,使移动语音业务在全球得到普及。随着数据业务需求的增长和无线分组技术的不断突破,融合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架构,使GSM语音呼叫成为可能。 
当两个用户建立呼叫后,如果呼叫的一方发生业务事件,那么此次呼叫中为用户提供业务的各业务控制实体需要知道发生业务事件的一方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业务事件,以便各业务控制实体能够根据发生的业务事件,及时更新业务事件以及调整相应的业务逻辑,使用户双方之间的呼叫能够高效,正常的运行。 
但是,当两个用户分别位于CS网络和IMS网络,或分别位于通过IMS网络转接的两个CS网络时,在呼叫的一方发生业务事件的情况下,由于现有的IMS网络与CS网络互通规范中,没有提供相应的技术实现CS域和IMS域之间业务事件信息的互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业务事件信息不能被对方用户的业务控制实体处理,使业务事件信息不能在呼叫双方之间实现互通,影响了呼叫双方业务的正确执行。 
例如,当用户A位于IMS网络、用户B位于CS网络,在IMS域中由应用服务器(AS)为用户B提供业务。当用户A通过IMS网络以及CS网络成功完成到被叫用户B的呼叫建立过程后,用户B发起显式呼叫转移(ECT)业务,将呼叫转移至同样位于CS网络的用户C。此时,用户B的MSC负责完成承载的建立,并向位于IMS网络与CS网络之间的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发送指示此次业务事件的业务事件消息。由于根据现有相关规范的定义,负责IMS网络与CS网络互通的MGCF不会将该业务事件消息传递给IMS网络。因此,当用户B的呼叫转移业务成功后,用户B则进入空闲事件可以接受新的呼叫,但在IMS网络中为用户提供业务的AS并不清楚当前用户B的状态而认为用户B仍处于忙状态,认为用户B无法接受新的呼叫,而导致需要接续到用户B的呼叫不能被正确接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方法及系统,应用该方法能够在网络中实现用户业务事件的互通。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以及MGCF。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A、在呼叫过程中用户发生业务事件时,由用户所在业务控制实体生成业务事件消息,并发送给当前呼叫过程对端用户所在第二网络、和自身所在第一网络之间的互通装置; 
B、互通装置接收业务事件消息,对业务事件消息进行转换,以第二网络能够识别的形式,沿着呼叫建立路径发送至第二网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系统,该系统至少包括:用户所在第一网络、对端用户所在第二网络、以及负责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互通的互通装置;第一网络至少包括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第一业务控制实体; 
所述第一业务控制实体,用于在呼叫过程中用户发生业务事件时,生成业务事件消息,并发送给互通装置; 
所述互通装置,用于接收业务事件消息,对业务事件消息进行转换,以呼叫过程对应对端用户所在第二网络能够识别的形式,沿着呼叫建立路径发送至第二网络。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至少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进行的业务事件获取业务事件信息,并将所述业务事件信息发送至生成单元;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业务事件信息生成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并将生成的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发送至发送单元;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方法,在呼叫过程中用户发生业务事件时,由用户所在业务控制实体生成业务事件消息,并发送给当前呼叫过程对端用户所在第二网络、和自身所在第一网络之间的互通装置;互通装置接收业务事件消息,对业务事件消息进行转换,以第二网络能够识别的形式,沿着呼叫建立路径发送至第二网络,进而实现了用户和对端用户业务事件信息的互通。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系统,通过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及系统,能够使用户在发生业务事件,使对端用户以及对端用户所在网络的控制设备能够获知用户的业务事件,进而对用户与自身对端用户之间的呼叫过程进行相应处理,实现业务事件信息在呼叫双方之间的互通,保证了呼叫双方的业务的正确执行。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SIP消息生成装置、一种SIP消息转换装置和一种SIP消息反转换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MGCF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系统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一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又一MGCF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系统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在呼叫过程中用户发生业务事件时,由用户所在业务控制实体生成业务事件消息,并发送给当前呼叫过程对端用户所在第二网络、和自身所在第一网络之间的互通装置;互通装置接收业务事件消息,对业务事件消息进行转换,以第二网络能够识别的形式,沿着呼叫建立路径发送至第二网络。 
这里,所指的业务控制实体可以是物理实体、也可以是逻辑实体。例如,MSC就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物理实体。 
在本发明,由于呼叫过程中双方用户所在网络的不同,第一网络可以是IMS网络,第二网络可以是CS网络,相应的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互通装置为MGCF。另外,所述第一网络还可以是CS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可以是IMS网络,相应的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互通装置为MGCF。另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还可以均为CS网络,而这两个网络是通过IMS网络进行互通,则相应的互通装置为连接第一CS网络与IMS网络的第一MGCF、和连接IMS网络与第二CS网络的第二MGCF。当然,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还可以均为IMS网络,而这两个网络通过CS网络进行互通,则相应的互通 装置为连接第一IMS网络与CS网络的第一MGCF、和连接CS网络与第二IMS网络的第二MGCF。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针对上述四种情况分别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描述的第一网络为IMS网络,第二网络为CS网络,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间的互通单元为MGCF,在主叫用户A和被叫用户B的呼叫过程中,由被叫用户B发起业务事件的情况。 
IMS网络中的主叫用户A发起到被叫CS网络中的用户B的呼叫,在用户A和用户B呼叫建立过程中或呼叫建立过程后,用户B发生业务事件时,用户B的业务控制实体生成指示当前业务事件的事件指示消息,并发送至MGCF进行转换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CS网络中存在业务事件通知机制,因此CS网络中业务控制实体MSC可以根据已有的业务事件通知机制,产生业务事件消息。对于收到业务事件消息的MGCF来说,只需从业务事件消息中获取的业务事件信息,并以IMS网络支持的格式发送即可。 
图1为实现本实施例方法的系统结构图。该系统至少包括IMS网络11、MGCF12和CS网络13。其中,IMS网络11中至少包括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111和用户终端112。CS网络13至少包括MSC131和用户终端132。用户终端112和用户终端132之间通过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111、MGCF12和MSC131建立呼叫。 
其中,MSC131在用户终端132发生业务事件时生成业务事件消息,并发送给MGCF12。 
MGCF12内,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MSC131发送的业务事件消息,并将业务事件消息中的业务事件信息携带在发往用户终端112的SIP消息内,沿着用户终端112和用户终端132之间呼叫建立的路径发往IMS网络11。 
这里,MGCF12的结构可以如图2所示,包括:接收单元121,用于接 收并将CS网络发送的业务事件消息发送至转换单元122;转换单元122,用于将接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转换成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并将所述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发送至发送单元123;发送单元123,用于发送所述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 
这里,业务事件的种类很多,例如会议业务中的多种业务、以及ECT业务,在此仅以用户B进行ECT业务为例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用户B将呼叫转移至同样位于CS网络内的用户C,在此假设用户B和用户C同属于一个MSC。 
图3为本实施例方法的流程图,具体描述如下: 
步骤301: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与MGCF以及用户B的业务控制实体MSC建立用户A和用户B之间的呼叫。 
这里,所述的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就是为用户A提供服务的业务控制实体,如果在IMS网络内没有为用户提供业务的业务控制实体,此部分功能也可以由MGCF完成。在本文的介绍中,用户A和用户B为用户终端A和用户终端B的简写形式。 
步骤302:用户C呼叫用户B。 
步骤303:用户B发起ECT业务,接通用户A和用户C。 
步骤304:MSC向MGCF发送业务事件消息,该业务事件消息中携带了指示用户B的业务事件信息。 
这里,如果MGCF和MSC之间采用的是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或者承载无关呼叫控制(BICC)协议时,那么业务事件消息就是呼叫进展(CPG)消息或者设施(FACILITY)消息,该消息通过其中携带的通用通知指示(Generic Notification Indicator)传递业务事件信息,其中Generic Notification Indicator内的通用通知指示语为ECT Connect,表示呼叫转移业务,且转移目的用户已应答。 
这里,MSC发送的业务事件消息可以采用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中已经存在了的生成业务事件消息的方法。 
步骤305:MGCF接收到MSC发送的业务事件消息后,将业务事件消息中的业务事件信息携带在适当的SIP消息。在本发明中,携带业务事件信息的SIP消息也可称为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 
步骤306:MGCF沿着用户A和用户B呼叫建立的路径,将携带业务事件信息的SIP消息向IMS网络方向发送。 
其中,在步骤305中将业务事件消息中的业务事件信息携带在适当的SIP消息中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为,获得业务事件信息,通过扩展SIP消息头或扩展SIP消息体的方式进行传递;第二种为,获得业务事件信息,通过SIP消息中已有的消息头或消息体的方式进行传递;第三种为,当MGCF收到的是携带业务事件信息的CPG或FACILITY消息时,则依照ITU-T Q.1912.5以及IETF SIP-T的SIP协议封装方法,将CPG消息或FACILITY封装至适当的SIP消息中。这里,第一种及第二种方法中描述的获得业务事件信息是指:从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中获得业务事件信息。业务事件信息可以是业务事件对应的业务事件类型、或业务事件参数、或业务事件类型和业务事件参数。 
其中,所描述的适当的SIP消息是指:如果MGCF当前需要发送SIP消息到IMS网络时,那么MGCF可以将当前收到的业务事件信息封装到待发送的SIP消息进行传递;如果MGCF当前没有需要发送至IMS网络的SIP消息时,则可以IMS网络发起新的SIP请求(INFO)消息其中携带业务事件信息。这里,INFO为SIP协议定义的一种请求方法,INFO请求消息为使用INFO请求方法的一个请求消息。 
现介绍将业务事件消息中的业务事件信息携带在适当的SIP消息的第一种方法。MGCF通过扩展SIP消息头域传递业务事件信息的具体方式,可参见如下形式: 
P-Service-Notification:<业务事件类型>[;<业务事件参数>]。 
其中,P-Service-Notification为扩展消息头域的头域名称;业务事件类型用于指示当前业务事件的类型;业务事件参数部分为与业务事件类型所对 应的信息,此部分内容可选,如对于呼叫转移类业务业务事件参数可以是前转号码(redirect-number)参数。这里,获得业务事件参数的方法可以根据MGCF从MSC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中的相关内容获得,也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方法获得。 
这里,业务事件信息的具体取值可以是表一所示的业务事件对照表。在业务事件对照表中包括业务事件以及对应的业务事件类型。 
业务事件   业务事件类型
用户保持呼叫   user-suspended
用户恢复呼叫   user-resumed
承载业务变更   bearer-service-change
呼叫完成延迟   call-completion-delay
会议已建立   conference-established
会议已断开   conference-disconnected
有其他方加入会议   other-party-added
用户或呼叫被隔离   isolated
被隔离后重新被加入会议   reattached
有其他会议方被隔离   other-party-isolated
有其他被隔离的会议方被重新加入会议   other-party-reattached
其他会议方法起会议分割   other-party-split
有会议方离开会议   other-party-disconnected
会议控制中   conference-floating
呼叫是一个被等待的呼叫(对方正在进行呼叫 等待业务)   call-is-a-waiting-call
呼叫前转已激活   diversion-activated
呼叫转移且转移目的用户正在振铃   ect-alerting
呼叫转移且转移目的用户已应答   ect-active
  呼叫正在被转移   call-is-diverting
表一 
依照表一,当某个IMS网络实体收到的业务事件为ect-active,则表示为呼叫转移且转移目的用户已应答。 
在本实施例中,当MGCF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指示用户B当前发生的业务事件是ECT业务,并且转移目的用户已应答,则MGCF则可以根据当前业务事件消息的指示,通过表一映射得到需要发送至IMS网络的业务事件信息为:ect-active;以及呼叫转移至的用户号码为:010-28780808。当MGCF通过INFO消息发送当前业务事件信息的消息如下所示: 
INFO sip:useraexamplea.com SIP/2.0 
P-Service-Notification:ect-active;redirect-number=tel:010-28780808 
其中,SIP消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起始行、消息头和消息体,请求消息中起始行为请求行,响应消息中起始行为状态行。这里,只给出了INFO请求消息的请求行以及本业务事件信息相关的消息头域,INFO请求消息中的其他部分可以采用默认形式。 
由于此处是通过扩展SIP消息头域传递业务事件信息,因此扩展的头域为:P-Service-Notification:ect-active;redirect-number=tel:010-28780808,表示增加了P-Service-Notification头域。该头域表示的业务事件信息是,业务事件类型为:ect-active;业务事件参数为redirect-number=tel:010-28780808,业务事件参数是用户C的号码;INFO请求消息的其他部分不需要改动。 
当该INFO消息是为发送业务事件信息而新生成的SIP消息时,则需要在生成消息时,根据目的用户的统一资源标识(URI)填写请求行部分,此处假设的是用户A的URI为useraexamplea.com。当该消息是MGCF当前需要发送至用户A的SIP消息,在此,只是利用该发送给用户A的SIP消息携带业务事件信息时,则在该INFO消息中的请求行中已经存在用户A的URI,此时只需保留其中的内容即可。 
另外,当MGCF通过扩展SIP消息的消息体传递业务事件信息时,扩展消息体可以采用扩展巴科斯范式(ABNF)文本编码方式,也可以为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编码方式,还可以为抽象语法编码1(ASN.1)二进制的编码方式。由于SIP消息的消息体即支持二进制编码方式,同时也支持文本方式,如果采用第三种方式,则MGCF直接将从CS网络获得的业务事件信息的二进制编码写入SIP消息的消息体中;如果采用ABNF方式,则需要与扩展头的方式相同,预先设置业务事件对照表,则编码后的业务事件信息可以表示为: 
Service-Notification=<业务事件类型>[;<业务事件参数>]。 
其中Service-Notification表示此行携带的是业务事件信息;业务事件类型与业务事件参数的意义与扩展SIP消息头域传递业务事件信息中所描述的意义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当MGCF通过扩展SIP消息的消息体传递业务事件信息时,MGCF发送的SIP消息的形式如下,在此以SIP消息中的INVITE消息为例进行说明。 
INVITE sip:useraexamplea.com SIP/2.0 
Content-Type:application/Service-Notification 
Service-Notification=ect-active;redirect-number=tel:010-28780808 
这里,只给出了INVITE消息的请求行、以及本业务事件信息相关的消息头域和消息体。这里,请求行为:INVITE sip:useraexamplea.com SIP/2.0,表示该INVITE消息发送的目的用户,该目的用户的URI为:useraexamplea.com。 
这里,由于是通过扩展消息体携带业务事件信息,因此需要增加相应的头域,头域的表现形式为:Content-Type:application/Service-Notification,其中application/Service-Notification表示该消息携带的消息体为业务事件信息。与其相应的扩展消息体为:Service-Notification=ect-active;redirect-number=tel:010-28780808,为按照上述ABNF编码生成的业务事件 信息消息体。其中,该消息体表示业务事件类型为:ect-active,并其呼叫转移至的用户号码为:010-28780808。当INVITE为当前需要发送至IMS网络的SIP消息时,则当前增加了扩展消息体的INVITE消息中的其他部分为INVITE消息中的原有内容。 
以下介绍将业务事件消息中的业务事件信息携带在适当的SIP消息的第二种方法。 
当MGCF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指示用户B当前发生的业务事件是ECT业务,并且转移目的用户已应答,则MGCF可以根据当前业务事件消息的指示,将本次ECT业务对应的前转号码映射到SIP消息并发送至IMS网络。具体映射至SIP消息的方式,可以是SIP消息中已有的P-Asserted-Identity或者当通信双方都支持对SIP消息的From或To头域的修改时,还可以使用From或To头域。 
例如,当MGCF通过UPDATE请求消息发送当前业务事件信息的消息如下所示: 
UPDATE sip:useraexamplea.com SIP/2.0 
P-Asserted-Identity:tel:010-28780808 
这里,只给出了UPDATE请求消息的请求行以及本次业务事件对应的业务事件参数,即本次业务事件对应的前转号码。UPDATE请求消息中的其他部分可以采用默认形式。 
或者, 
INVITE sip:useraexamplea.com SIP/2.0 
From:<tel:010-28780808>;tag=12345 
这里,只给出了INVITE请求消息的请求行以及本次业务事件对应的业务事件参数,即本次业务事件对应的前转号码。INVITE请求消息中的其他部分可以采用默认形式。 
在SIP消息已有的消息体中携带业务事件参数的方法,可以参照在已有的消息头中携带业务事件参数的方法,在此不再详述。当然,根据实际情况 下,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部分业务事件信息携带的扩展的消息头中,将全部业务事件信息或者剩下的部分业务事件信息携带的已有的消息体,或其他类型这样的方法。 
从对第二种方法的介绍中可以得到,这里使用的业务事件信息为业务事件参数,在业务通知消息中仅使用业务事件参数,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例如,对于ECT业务,当用户B发生ECT业务时,由于IMS网络中的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会对用户B使用的业务进行管理,因此当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收到针对用户B发送的业务通知消息时,根据业务通知消息中仅携带的前转号码,即用户C的号码,就可以得知当前用户B为空闲状态。因此,当存在需要接续至用户B的呼叫时,则用户B能够接续该呼叫。 
当然,业务事件信息是业务事件类型、或是业务事件参数、或是业务事件类型和业务事件参数,是根据网络自身设备的功能、特点、以及网络运营的需求决定的。当业务事件信息包括业务事件类型,同样可以第一种方法中的介绍,根据预先设置业务事件对照表,在用户发生业务事件时,根据查找业务事件对照表获得对应的业务事件类型。 
在使用第三种方法时,则不需要设置业务事件对照表,由于BICC协议消息以及ISUP协议消息自身支持业务事件通知机制,因此只需按照现有SIP-I/SIP-T协议中提供的技术将BICC协议消息以及ISUP协议消息封装至适当的SIP消息即可。在本发明中,封装了所述BICC协议消息或ISUP协议消息的SIP消息,也可称为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 
IMS网络中的设备就能够收到上述带有业务事件信息的SIP消息,并对用户A和用户B之间此次呼叫进行相应处理。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主叫用户发生业务事件的情况。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描述的第一网络为CS网络,第二网络为IMS网络,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间的互通单元为MGCF,在主叫用户A和被叫用户B的呼叫过程中,由被叫用户B发起业务事件的情况。 
本实施例主要描述的是,CS网络中的主叫用户A发起到IMS网络中的被叫用户B之间的呼叫,在用户A和用户B呼叫建立过程中或呼叫建立后,如果用户B触发了某种业务,那么用户B的业务控制实体需要根据当前触发的业务和业务所处的状态生成的业务事件消息,并发送至MGCF进行转换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IMS网络中的业务控制实体是不生成业务事件消息的,因此这里生成业务事件消息的方法是:考虑IMS网络基于SIP协议因此当用户B在IMS网络中对应的业务控制实体在用户发生业务事件时,将用户B此次触发的业务所对应的业务事件信息携带在适当的SIP消息中。MGCF收到IMS网络中业务控制实体发送的携带业务事件信息的SIP消息后,则从所述消息中提取业务事件信息,以CS网络能够识别的格式发送至CS网络。 
图4为实现本实施例方法的系统结构图。该系统包括CS网络41、MGCF42和IMS网络43。其中,CS网络41至少包括MSC411和用户终端412;IMS网络43中至少包括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431和用户终端432。MSC411、MGCF42和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431负责建立用户终端432和用户终端412之间的呼叫。 
其中,所述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431,用于根据被叫用户终端432进行的业务事件,生成携带业务事件信息的SIP消息,并发送给MGCF。这里,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431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至少包括:获取单元4311,用于根据用户进行的业务事件获取业务事件信息,并将所述业务事件信息发送至生成单元4312;生成单元4312,用于根据业务事件信息生成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并将生成的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发送至发送单元4313;发送单元4313,用于发送所述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 
所述MGCF42,用于接收业务事件消息,将业务事件消息转换成CS网络能够识别的形式,发送至主叫用户终端所在的CS网络。这里,MGCF42的内 部结构可以如图6所示,包括接收单元421,用于接收并将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发送至反转换单元422;反转换单元422,用于将所述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转换成CS网络支持的业务事件消息,并将所述CS网络支持的业务事件消息发送至发送单元423;发送单元423,用于发送所述CS网络支持的业务事件消息。 
IMS网络中的业务控制实体将业务事件信息携带的SIP信息中的方法,同样存在三种:第一种是,通过扩展SIP消息头或消息体的方式携带业务事件信息;第二种是,通过SIP消息已有的消息头或消息体携带业务事件信息。第三种方法是:IMS网络中的业务控制实体根据ISUP协议生成CS网络支持的业务事件消息,并携带在SIP消息的呼叫消息体中。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使用第一和第二方法与实施例一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一中是根据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获得对应的业务事件信息,而在本实施例中是根据用户所触发的业务以及业务状态获得对应的业务事件信息。 
其中,所指的适当的SIP消息与实施例一中所指的适当的SIP消息的意义相同,即如果IMS网络中的业务控制实体当前需要发送SIP消息,则该业务控制实体可以将当前收到的业务事件信息封装到待发送的SIP消息;如果当前没有需要发送的SIP消息时,则可以IMS网络中的业务控制实体发起新的INFO请求消息其中携带业务事件信息。 
这里,业务事件的种类很多,例如会议业务中的多种业务、以及ECT业务,在此仅以用户B进行ECT业务为例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用户B将呼叫转移至同样位于IMS网络内的用户C。在本实施例方法流程的介绍中,假设用户B和用户C同属于一个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当用户B和用户C不同属于一个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时,同样可以采用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方案。 
图7为本实施例方法的流程图,具体描述如下: 
步骤701:MSC、与MGCF以及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建立用户A和用户B之间的呼叫。 
这里,所述的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就是为用户B提供业务的业务控制实体。如果在IMS网络内没有为用户提供业务的业务控制实体,此部分功能也可以由MGCF完成。 
步骤702:用户C呼叫用户B。 
步骤703:用户B请求ECT业务,接通用户A和用户C。 
步骤704:用户B的业务控制实体根据用户B进行的业务事件产生业务事件消息。 
这里的业务事件消息为携带业务事件信息的SIP消息。可以是如下形式: 
INFO sip:useraexamplea.com SIP/2.0 
P-Service-Notification:ect-active;redirect-number=tel:010-28780808或如下形式: 
INVITE sip:useraexamplea.com SIP/2.0 
Content-Type:application/Service-Notification 
Service-Notification=ect-active;redirect-number=tel:010-28780808 
具体的含义与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步骤705:用户B的业务控制实体将生成的业务事件消息发送给MGCF。 
步骤706:MGCF接收到IMS网络中用户B的业务控制实体发送的业务事件消息后,将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转换成CS网络能够识别的格式,沿着用户A和用户B呼叫建立的路径向CS网络方向发送。 
由于在CS网络中存在业务事件通知的机制,因此MGCF可以根据CS网络中的业务事件通知机制,将从业务控制实体收到的业务事件信息转换成CS网络实体能够识别的格式。例如,将携带业务事件信息的SIP消息转换成ISUP协议消息或BICC协议消息,具体转换的方法可以根据ISUP协议消息以及BICC协议消息的相关规定;或者按照现有ITU-T定义的SIP-I或者IETF定义的SIP-T技术对SIP消息进行转换,并发送至CS域。由于在CS网络中,ISUP协议和BICC协议均支持业务事件机制,因此如果采用ISUP 协议消息或者BICC协议消息,可以更加适应CS网络的具体情况。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主叫用户发生业务事件的情况。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描述的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均为CS网络,而相应的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互通装置为:连接第一CS网络与IMS网络的第一MGCF、IMS网络以及连接所述IMS网络与第二CS网络的第二MGCF。第一MGCF和第二MGCF通过IMS网络互通。 
在本实施例中,互通装置负责将接收到的被叫用户所在第二CS网络发送来的业务通知信息转换成能够在自身网络中传送的SIP消息,并在发送至主叫用户终端所在第一CS网络时,重新转换成CS网络能够识别的格式,发送至第一CS网络。在本实施例,主要介绍被叫用户终端发起业务事件的情况。 
图8为本实施例系统的结构图,包括CS网络81、IMS网络82以及CS网络83。其中,CS网络81至少包括用户终端812和MSC811;IMS网络82至少包括MGCF821和MGCF822;CS网络83至少包括用户终端832和CS网络MSC831。 
这里,MGCF821负责连接CS网络81和IMS网络82;MGCF822负责连接IMS网络82和CS网络83。MSC811、MGCF821、MGCF822和MSC831负责建立主叫用户终端812和被叫832之间的呼叫。 
所述被叫用户终端832对应的MSC831,在被叫用户终端发生业务事件时,生成业务事件消息。 
所述负责连接IMS网络82和CS网络83的MGCF822,用于接收业务事件消息,将业务事件消息转换成SIP消息,并发送至IMS网络82中的MGCF821。这里MGCF822的具体结构可以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所述IMS网络82中的MGCF821,用于将收到的SIP消息转换成CS网络能够识别的形式,并发送至主叫用户终端所在的CS网络81。这里, MGCF821的具体结构可以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在如图8所示的网络环境下,主叫用户A位于CS网络81、被叫用户B位于CS网络83。 
在主叫用户A和被叫用户B的呼叫过程中,被叫用户B发生业务事件,由被叫用户B对应的MSC831生成业务事件消息,并发送给MGCF822;MGCF822将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所对应的业务事件指示封装至SIP消息,并通过IMS网络发送至MGCF821;MGCF821将携带业务事件指示的SIP信息转换成CS网络能够识别的格式,沿着呼叫建立路径发送至CS网络81。 
其中,将业务事件信息携带在SIP消息内的方法,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步骤305的相关介绍;将业务事件信息转换成CS网络能够识别的格式的方法,可以参见实施例二中步骤706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主叫用户终端发生业务事件的情况。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描述的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均为IMS网络,而相应的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互通装置为:连接第一IMS网络与CS网络的第一MGCF、和连接所述CS网络与第二IMS网络的第二MGCF。所述第一MGCF和第二MGCF通过CS网络互通。 
在本实施例中,为实现发明目的,作为互通装置的CS网络,负责将接收到的被叫用户所在IMS网络发送来的业务事件信息转换成能够在自身网络中传送的消息,并在发送至主叫所在IMS网络时,重新转换成IMS网络能够识别的SIP消息,发送至主叫用户所在的IMS网络。在本实施例,主要介绍被叫用户终端发起业务事件的情况。 
图9为本实施例系统的结构图,包括IMS网络91、CS网络92以及IMS网络93。其中,IMS网络91至少包括用户终端912和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911;CS网络92至少包括MGCF921和MGCF922;IMS网络93至少包括IMS网络用户932和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931。这里,IMS网络业务 控制实体为MSC;MGCF921和MGCF922可以是MGCF。 
这里,MGCF921负责连接IMS网络91和CS网络92;MGCF922负责连接CS网络92和IMS网络93。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911、MGCF921、MGCF922和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931负责建立主叫用户终端912和被叫用户终端932之间的呼叫。 
所述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931,用于根据被叫用户进行的业务事件,生成携带业务事件信息的SIP消息,并发送给MGCF921。这里,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931的具体结构可以与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所述MGCF922,用于将收到的SIP消息转换成CS网络能够识别的形式,并发送至MGCF921。这里,MGCF922的具体结构可以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所述MGCF921,用于接收MGCF922发送的消息,并将所述消息转换成SIP消息,并发送至主叫用户终端所在的IMS网络91。这里,MGCF921的具体结构可以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在如图9所示的网络环境下,主叫用户A位于IMS网络91、被叫用户B位于IMS网络93。 
在主叫用户A和被叫用户B的呼叫过程中,被叫用户B发生业务事件,由被叫用户B对应的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931,将用户B的业务事件所对应的业务事件指示封装至SIP消息;并发送至MGCF922;MGCF922收到携带业务事件指示的SIP消息后,将携带业务事件指示的SIP信息转换成CS网络92能够识别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并通过CS网络92发送至MGCF921;MGCF921根据业务事件消息所对应的业务事件指示,将业务事件指示封装至SIP消息中,沿着呼叫建立路径发送至IMS网络91。 
其中,将业务事件信息携带在SIP消息内的方法,可以参见实施例二中步骤604的相关介绍;将业务事件信息转换成CS网络能够识别的格式的方法,可以参见实施例二中步骤706的相关介绍;将业务事件信息携带在SIP消息内的方法,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步骤305的相关介绍,或者根据CS网 络MGCF922转换格式的逆过程进行,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主叫用户终端发生业务事件的情况。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前面的介绍中,主要描述的是当用户发生业务事件时,用户所在的业务控制实体向对端用户所在网络发送业务事件消息的情况。在本发明中,还可以通过订阅业务事件的方式,来获得业务事件信息。也就是说,如果用户A需要在用户B发生业务事件时,用户A以及用户A的业务控制实体能收到关于用户B的业务事件信息,那么用户A需要在自身与用户B的呼叫过程中,向用户B发送订阅业务事件请求;用户B所在的业务控制实体只在收到用户A发送的订阅业务事件请求后,才在用户B发生业务事件时,向用户A发送关于用户B的业务事件信息。 
这里,用户A向用户B发送的订阅业务事件请求的方法可以是新增SIP事件包的方式,增加SIP事件包的事件类型为:Service-Notification,可以通过扩展头域的方法发送订阅业务事件请求,可以参考如下消息形式: 
SUBSCRIBE sip:userbcsdomian.example SIP/2.0 
Event:Service-Notification 
同时,用户B所在业务控制实体向用户A所在网络发送针对用户B的业务事件信息的方法,根据具体的网络环境采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所记载的方法,具体细节不再详述。 
当采用订阅业务事件的方式,获取用户的业务事件信息时,携带业务事件信息的业务事件消息的格式可以是如下形式: 
NOTIFY sip:useraexample.com SIP/2.0 
Content-Type:application/Service-Notification 
Service-Notification=ect-connect;redirect-number=tel:+86-28781234 
这里采用的是在NOTIFY中扩展消息体的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以下步骤:
A、在呼叫过程中用户发生业务事件时,由用户所在业务控制实体生成业务事件消息,并发送给当前呼叫过程对端用户所在第二网络、和自身所在第一网络之间的互通装置;
B、互通装置接收业务事件消息,对业务事件消息进行转换,以第二网络能够识别的形式,沿着呼叫建立路径发送至第二网络;
所述对业务事件消息进行转换的过程为:根据业务事件消息中包含的业务事件,获得与其对应的业务事件信息;
所述业务事件信息为:业务事件类型和/或业务事件参数;
所述业务事件信息为业务事件类型时;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设置业务事件与业务事件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获得业务事件信息为:
根据业务事件与业务事件类型的对应关系,获得与所述业务事件对应的业务事件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电路交换CS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互联网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所述互通装置为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
步骤B中,所述互通装置对业务事件消息进行转换,以第二网络能够识别的形式发送为:MGCF将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转换成会话初始协议SIP消息,发送至IMS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GCF将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转换成SIP消息为:
根据业务事件消息中包含的业务事件,获得与其对应的业务事件信息;将业务事件信息封装至SIP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为综 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协议消息或承载无关呼叫控制BICC协议消息时;
所述MGCF将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转换成SIP消息为:将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封装至SIP消息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IMS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CS网络;所述互通装置为MGCF;
步骤A中,所述生成业务事件消息为:用户所在IMS网络中的业务控制实体根据用户发生的业务事件,获得对应的业务事件信息,根据获得的业务事件信息生成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生成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为:
所述业务控制实体将业务事件信息封装至SIP消息中;或根据业务事件信息生成ISU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将所述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封装至SIP消息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B中,所述互通装置对业务事件消息进行转换,以第二网络能够识别的形式发送为:
MGCF将所述SIP消息转换成ISUP协议消息或BICC协议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均为:CS网络;所述互通装置为:连接第一CS网络与IMS网络的第一MGCF、和连接所述IMS网络与第二CS网络的第二MGCF;
步骤B中,所述互通装置对业务事件消息进行转换,并以第二网络能够识别的形式发送为:
B11、第一MGCF将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转换成SIP消息,并通过IMS网络发送至第二MGCF;
B12、第二MGCF将SIP消息转换成CS网络能够识别的格式,沿着呼叫建立路径发送至第二CS网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11中,所述将收到 的业务事件消息转换成SIP消息为:
根据业务事件消息对应的业务事件,获得与其对应的业务事件信息;将业务事件信息封装至SIP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为ISUP协议消息或BICC协议消息时;步骤B11中,
所述将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转换成SIP消息为:将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封装至SIP消息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12中,将SIP消息转换成CS网络能够识别的格式为:
将SIP消息转换成ISUP协议消息或BICC协议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均为:IMS网络;所述互通装置为:连接第一IMS网络与CS网络的第一MGCF、和连接所述CS网络与第二IMS网络的第二MGCF;
步骤A中,所述生成业务事件消息为:用户所在第一IMS网络中的业务控制实体根据用户发生的业务事件,获得对应的业务事件信息,根据获得的业务事件信息生成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生成SI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为:
所述业务控制实体将业务事件信息封装至SIP消息中;或根据业务事件信息生成ISU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将ISUP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封装至SIP消息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B中,所述互通装置对业务事件消息进行转换,并以第二网络能够识别的形式发送为:
B21、第一MGCF收到所述SIP消息后,将所述SIP消息转换成CS网络能够识别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并通过CS网络发送至第二MGCF;
B22、第二MGCF将步骤B21中得到的业务事件消息转换成SIP消息,沿 着呼叫建立路径发送至第二IMS网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21中,将SIP消息转换成CS网络能够识别的格式为:
将SIP消息转换成ISUP协议消息或BICC协议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收到的业务事件消息为ISUP协议消息或BICC协议消息时;步骤B22中,所述将步骤B21中得到的业务事件消息转换成SIP消息为:
将收到的ISUP协议格式或BICC协议格式的业务事件消息封装至SIP消息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22中,所述将步骤B21中得到的业务事件消息转换成SIP消息为:
根据业务事件消息对应的业务事件,获得与其对应的业务事件信息;将业务事件信息封装至SIP消息中。
18.根据权利要求3、6、9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业务事件信息封装至SIP消息中为:
将所述业务事件信息封装至SIP消息的扩展头域、或扩展消息体中。
19.根据权利要求3、6、9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业务事件信息封装至SIP消息中为:将所述业务事件信息封装至SIP消息中已有的头域、或已有的消息体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6、8至10、12、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用户所在业务控制实体收到对端用户发送的业务事件订阅消息时,执行所述步骤A。
21.根据权利要求3、4、6、9、10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至的SIP消息为:当前要发送的SIP消息、或新发起的SIP请求消息。 
CN 200610170029 2006-10-18 2006-12-22 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61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170029 CN101166162B (zh) 2006-10-18 2006-12-22 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方法
PCT/CN2007/070923 WO2008049371A1 (fr) 2006-10-18 2007-10-18 Procédé et système pour transférer un événement de ser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40066 2006-10-18
CN200610140066.6 2006-10-18
CN 200610170029 CN101166162B (zh) 2006-10-18 2006-12-22 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6162A CN101166162A (zh) 2008-04-23
CN101166162B true CN101166162B (zh) 2012-05-23

Family

ID=39324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17002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6162B (zh) 2006-10-18 2006-12-22 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66162B (zh)
WO (1) WO20080493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2005A (zh) * 2008-11-05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会议分割业务的方法、系统和网络装置
JP5559887B2 (ja) * 2009-09-14 2014-07-23 アルカテル−ルーセント Sipメッセージとisupメッセージの間の変換方法および変換装置
CN103457938B (zh) * 2013-08-16 2017-02-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呼叫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3967A (zh) * 2004-11-08 2006-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分组域为电路域用户提供业务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0104A1 (en) * 2001-02-13 2002-08-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ybrid 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providing circuit-switched access to a packet-switched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100527343B1 (ko) * 2003-06-28 2005-11-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호 설정을 위한 미디어게이트웨이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3967A (zh) * 2004-11-08 2006-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分组域为电路域用户提供业务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49371A1 (fr) 2008-05-02
CN101166162A (zh) 2008-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6124C (zh) 实现业务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CN100531267C (zh) 通信系统中回铃音的实现方法
CN101132378B (zh) 一种不同网络间互通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1242663A (zh) 基于同号移动终端与软终端通话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506523A (zh) 一种智能终端VoIP的呼叫转接方法
CN1930849B (zh) 用于在电信网中建立呼叫的方法;电信网;和分组网的控制装置
CN100426826C (zh) 一种留言灯的实现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1166162B (zh) 一种传递业务事件的方法
CN1984199B (zh) 采用会话初始协议实现重叠发码的方法
WO2010028574A1 (zh) 一种实现彩铃ip化的系统及方法
WO2007093116A1 (fr)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fourniture de service de simulation et entité adaptative de signalisation d&#39;accès
CN101325590A (zh)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集中控制业务实现终呼的方法
CN101184129A (zh) 实现转移呼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072261A (zh) 实现转移呼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0969458B1 (ko) 세션 설정 프로토콜을 이용한 멀티미디어 링백 서비스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1102610B (zh) 一种ims集中控制业务中实现用户忙呼叫前转的方法
CN101102615B (zh)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集中控制业务终呼的实现方法
CN101695025B (zh) 下一代网络中媒体资源广播实现方法、系统和广播服务器
CN101119212B (zh) 通过信令适配实体传输isdn用户-用户应用信息的方法
KR20060055277A (ko)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대체 영상 서비스 방법
KR100815560B1 (ko) 이동통신망에서 영상 통화 연결음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0499708C (zh) 慢速呼叫终端播放个性化回铃音的方法
KR100623917B1 (ko)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등록정보 표시 서비스 방법
JP5299350B2 (ja) コールセン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ールセンタ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01568087B (zh) 接入设备和在该接入设备上获得通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