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4776B - 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4776B
CN101164776B CN2007101636512A CN200710163651A CN101164776B CN 101164776 B CN101164776 B CN 101164776B CN 2007101636512 A CN2007101636512 A CN 2007101636512A CN 200710163651 A CN200710163651 A CN 200710163651A CN 101164776 B CN101164776 B CN 1011647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bench
printing machine
substrate
machine according
cou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36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4776A (zh
Inventor
崔裕灿
金相经
崔诚元
金锺庆
蔡昊澈
孙晙荣
姜秉植
任泰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FA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FA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601005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804747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601040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83087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601040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773071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FA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SFA Engineer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64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4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4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47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9/00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 B41F9/02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10Intaglio printing ; Gravur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9/00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49/05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 B65G49/06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for fragile sheets, e.g. glass
    • B65G49/061Lifting, gripping, or carrying means, for one or more sheets forming independent means of transport, e.g. suction cups, transpor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9/00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49/05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 B65G49/06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for fragile sheets, e.g. glass
    • B65G49/063Transporting devices for sheet g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1/00Conveying articles through pipes or tubes by fluid flow or pressure; Conveying articles over a flat surface, e.g. the base of a trough, by jets located in the surface
    • B65G51/02Directly conveying the articles, e.g. slips, sheets, stockings, containers or workpieces, by flowing gases
    • B65G51/03Directly conveying the articles, e.g. slips, sheets, stockings, containers or workpieces, by flowing gases over a flat surface or in trough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02F1/133516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e.g. printing, electro-deposition or photolithograph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81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kind or type of conveyors
    • B65G2812/16Pneumatic convey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一种印刷机,其包含:工作平台,其支撑衬底以使用前辊筒在所述衬底上执行R(红)、G(绿)和B(蓝)图案中至少任一者的印刷;检测部分,其提供在所述工作平台的周围,以检测所述衬底相对于所述前辊筒的相对对准位置;平台移动/支撑部分,其具有耦合到所述工作平台的下部的至少一部分,且实质上呈矩形结构布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板表面上,以支撑工作平台并能够在所述工作平台的板表面方向上移动;以及控制部分,其基于所述检测部分的信号来控制所述平台移动/支撑部分的移动。所述印刷机通过易于在X轴、Y轴和θ轴上移动所述工作平台来对准所述衬底,并在印刷期间有效地防止所述工作平台因所述前辊筒的压力而任意移动,借此维持优良的印刷质量。

Description

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且更确切地说,涉及这样一种印刷机:其凭借易于在X、Y和θ轴方向上移动工作平台以对准衬底,并有效地防止工作平台在印刷期间因前辊筒的压力而任意移动,借此可维持优良的印刷质量。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半导体产业的电子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入了平板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FPD)。FPD广泛用作TV或计算机的监视器或者例如手机、PDA或数码相机等设备的显示装置。FPD包含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 
通常,FPD包含彩色滤光层以表示色彩。举例来说,FPD包含具有黑色矩阵的彩色滤光片以防止显示设备的图像质量因光通过图像显示区域之外的区域发生泄漏而降低。典型的具有彩色滤光片的FPD是LCD。LCD包含具有多个薄膜晶体管的薄膜晶体管衬底、具有彩色滤光层的彩色滤光片衬底和填充位于这些衬底之间的间隙的液晶。 
如用来说明印刷红(R)、绿(G)和蓝(B)的彩色滤光层的两种类型结构的图1A和图1B中所示,在彩色滤光层中形成具有典型的R、G和B图案的彩色颜料的多个像素。虽然每个像素可能是由具有R、G和B色彩的子像素形成,但每个像素通常具有一种彩色颜料。 
在形成彩色滤光层时,如图1A所示,可将R、G和B图案规则地布置成行,使得R、G和B图案可布置在同一行中。此外,如图1B所示,R、G和B图案可在同一对角线中重复布置。可根据R、G和B图案的布置以不同方式来达成分辨率(resolution)的差别。 
可用各种方法来制造彩色滤光层,例如染色方法、印刷方法、电沉积方法以及颜料分散方法。在作为常规无源矩阵类型之一的超级扭曲向列(super twisted nematic,STN)型LCD中,主要用染色方法、印刷方法和电沉积方法来制造彩色滤光层。然而,展示出优良真实性和高再现性且适用于大尺寸液晶的有源矩阵型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LCD主要使用颜料分散方法。 
在颜料分散方法中,使用光致抗蚀剂(photoresist)以普通光学工艺来形 成图案以制造彩色滤光层。也就是说,将感光彩色光阻涂布在衬底上,且使用遮罩将光发射在其上。使用显影剂形成所要图案,以便完成彩色滤光层。 
相应地,需要用光学工艺以颜料分散方法来形成彩色滤光片。然而,光学工艺需要复杂的过程和大量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光学工艺需要重复三次以形成对应于R、G和B图案的颜料的像素,所以工艺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解决颜料分散方法的问题,最近已经在TFT LCD领域中引入了印刷方法。在印刷方法中,提供(provide)填充有彩色光阻的凹版和对应于所述凹版的辊(roll)。借助辊的操作在衬底上形成相应颜料的彩色光阻图案,且循序使用其它辊来形成其它彩色光阻。也就是说,当在凹版辊的外表面上涂布R、G和B彩色光阻(彩色墨水或彩色颜料)之后,前辊筒接触凹版辊或凹版板的外表面。因此,将R、G和B彩色光阻从凹版辊或凹版板转移到前辊筒,以便在衬底上形成R、G和B图案。 
如果可将印刷方法付诸实践使用,可更快速并有效地执行通过在衬底上印刷R、G和B图案而制造彩色滤光层的方法。然而,能够用印刷方法制造彩色滤光层的设备(下文中称为印刷设备)尚未付诸实际上的使用。因此,印刷设备还处于积极研发之中。 
对于迄今为止已经研发出的印刷设备,当相对于前滚筒对准装载在将要执行印刷的工作平台的上表面上的衬底时,由于衬底无法独立地在工作平台的上表面上对准,所以工作平台本身需要在X、Y和θ轴上移动。这是因为,即使衬底在工作平台上对准,当衬底被完全吸附以紧密接触工作平台的上表面来用于印刷时,经过对准的衬底仍然可能偏离。 
为了通过使工作平台本身在X、Y和θ轴上移动来对准工作平台,工作平台需要一种结构来支撑工作平台,并同时移动工作平台。在此情况下,所述结构可能大体上为三点支撑。也就是说,在工作平台表面上的三个彼此分离的位置上安装三个能够支撑和移动工作平台的独立结构。相应地,当要对准衬底时,工作平台本身可在X、Y和θ轴上移动。 
近来,随着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TV和20英寸以上的大型监视器越来越受到青睐,许多LCD制造商正在开始将衬底大小增加到第8代(也就是说,为了制造较大衬底的制造,大小在长度和宽度方面均为2米以上)的研究。期望此种研究很快商业化。 
相应地,用于处理大型衬底的工作平台以及装备有印刷设备的前辊筒的大小、体积和重量实质上变大。具体来说,由于支撑衬底的工作平台是被巨大的前辊筒直接挤压的部分,所以在衬底印刷期间、在工作平台在X、Y和θ轴上移动且完成了相对于衬底的对准之后,工作平台必须不任意移动。 也就是说,必须不发生工作平台在衬底印刷期间部分旋转的现象。 
然而,如上所述,为了处理大面积衬底,由于前辊筒变大且相应地施加在工作平台的压力增加,所以预期仅典型的三点支撑结构无法防止工作平台任意移动。当工作平台在印刷期间任意移动时,由于无法准确地维持衬底的对准,所以相对于衬底的印刷质量降低。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的结构,其能够在印刷期间稳固地支撑工作平台,同时有效地在X、Y和θ轴上移动工作平台。具体来说,需要研发一种新的结构,其能够至少在印刷期间防止工作平台被前辊筒的压力推动。 
同时,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衬底与前辊筒之间的平行度(或衬底与前辊筒之间的接触间隔)充当维持优良印刷质量(quality)的重要因素。当其间的并行度或接触间隔不适当时,无法均匀地维持印刷在衬底上的R、G和B图案的厚度,使得印刷质量不佳。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结构,其能够通过调整工作平台的高度而容易地调整衬底与前辊筒之间的平行度。当此种结构可用时,可对工作平台相对于工作台的相对平行度进行调整,使得衬底可容易地从工作台转移到工作平台而不会受到损坏。 
如上所述,使用具有相当大的尺寸的工作平台来制造大型衬底。在此情况下,由于工作平台本身的重量较重,所以衬底对准过程中需要的在X、Y和θ轴上对工作平台的驱动是不可能的,或者如果可能的话,要消耗较大功率。此外,支撑衬底的工作平台是由巨大的前辊筒直接挤压的部分。相应地,工作平台必须在衬底印刷期间、在工作平台通过在X、Y和θ轴方向上移动而相对于衬底对准之后不任意移动。也就是说,必须不发生工作平台在衬底印刷期间部分地(partially)旋转的现象。 
因此,需要一种新结构,其能够通过消耗较少功率来对准衬底,且同时在印刷期间防止工作平台由于前辊筒的压力而任意移动,以便维持优良的印刷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和/或其它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机,其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持优良的印刷质量:使工作平台易于在X、Y和θ轴方向上移动以对准衬底,并有效地防止工作平台在印刷期间因前辊筒的压力而任意移动。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机,其可通过在相对于衬底的印刷期间防止工作平台被前辊筒的压力推动的现象而维持优良的印刷质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机,其可通过用简单和方便的方法调整工作平台的高度而容易地调整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衬底与前辊筒之间的平行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机,其通过消耗较少功率来对准衬底,且还在衬底印刷期间防止工作平台因前辊筒的压力而任意移动,可借此维持优良的印刷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印刷机包括:工作平台,其支撑衬底以使用前辊筒执行在衬底上印刷R(红)、G(绿)和B(蓝)图案中的至少任一者;检测部分,其提供在工作平台的周围,以检测衬底相对于前辊筒的相对对准位置;平台移动/支撑部分,其具有耦合到工作平台下部的至少一部分,且实质上呈矩形结构而布置在工作平台的板表面上,以支撑工作平台并能够在工作平台的板表面方向上移动;以及控制部分,其基于检测部分的信号来控制平台移动/支撑部分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印刷机包括:工作平台,其支撑衬底以执行在衬底上印刷R(红)、G(绿)和B(蓝)图案中的至少任一者;前辊筒,其接触和挤压衬底表面以执行印刷;以及防止推动部分,其提供在工作平台的至少一个区域处,并防止工作平台在印刷期间被前辊筒的压力推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印刷机包括:工作平台,其支撑衬底以执行在衬底上印刷R(红)、G(绿)和B(蓝)图案中的至少任一者;前辊筒,其接触和挤压衬底表面以执行印刷;以及高度调整部分,其提供在工作平台的周围,并调整工作平台的高度以调整衬底与前辊筒之间的平行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印刷机包括:工作平台,其支撑衬底以执行在衬底上印刷R(红)、G(绿)和B(蓝)图案中的至少任一者,其中所述工作平台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衬底的主平台;至少一个对准平台,其与主平台一起支撑衬底,并同时独立于主平台而对准衬底;以及驱动部分,其驱动对准平台以允许对准平台将衬底对准。 
根据本发明,可通过使工作平台易于在X、Y和θ轴方向上移动以对准衬底,并在印刷期间有效地防止工作平台因前辊筒的压力而任意移动,借此维持优良的印刷质量。 
根据本发明,可通过在相对于衬底的印刷期间防止工作平台被前辊筒的压力推动的现象而维持优良的印刷质量。 
根据本发明,可通过用简单和方便的方法来调整工作平台的高度而容易地调整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衬底与前辊筒之间的平行度。此外,可通过在凭借高度调整部分来调整工作平台的高度的过程中、在使用激光传感器来测量工作平台的水平度之后,借助校验单元以检验工作平台的高或低的程度,来减少生产间歇时间。 
根据本发明,可通过经由消耗较少功率来对准衬底并还在衬底印刷期间防止工作平台因前辊筒的压力所造成的任意移动,而维持优良的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 
图1A和图1B说明印刷R、G和B图案的两种类型的彩色滤光层的结构。 
图2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印刷机的结构。 
图3是图2的工作平台区域的透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是图3的工作平台的平面图。 
图6是图5的部分A的放大透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线VII-VII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8是图2的印刷机的平面图。 
图9说明图8的工作平台在X轴方向上移动。 
图10说明图8的工作平台在Y轴方向上移动。 
图11说明图8的工作平台围绕θ轴方向旋转。 
图12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印刷机的结构。 
图13是图12的印刷机的平面图,其中说明了防止推动部分。 
图14说明图13的防止推动部分的操作。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印刷机的透视图,其中说明了工作平台区域。 
图16是图15的印刷机的平面图。 
图17说明图16所示的印刷机的侧表面的结构。 
图18是图17的部分B的放大图。 
图19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印刷机的结构。 
图20是工作平台区域的透视图。 
图21是图20的工作平台区域的横截面视图。 
图22是图20的工作平台区域的平面图。 
图23是对准平台区域的放大图。 
图24是图23的部分A的放大透视图。 
图25是绘示对准平台正被升高的状态的横截面视图。 
图26说明对准平台在X轴方向上移动。 
图27说明对准平台在Y轴方向上移动。 
图28说明对准平台围绕θ轴方向旋转。 
图29是绘示对准平台正被降低的状态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附图,以便对本发明、其优点以 及通过实施本发明实现的目标获得充分了解。下文中,将通过参看附图来解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详细描述本发明。图式中的相同附图标记指示相同元件。 
图2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印刷机的结构。参看图2,根据本实施例的印刷机包含:凹版辊110;分配器130,其用R(红)、G(绿)和B(蓝)彩色光阻(彩色墨水或彩色颜料)中的任一者来涂布凹版辊110的外表面;刀片120,其移除涂布在凹版辊110外表面上的彩色光阻中的不必要的一者;前辊筒140,其由前辊筒110接纳R、G和B彩色光阻中的任一者,并将R、G和B图案中的任一者印刷在彩色滤光片衬底(下文中称为衬底G)的表面上;工作平台150,R、G和B图案中的一者在此处印刷在衬底G上;工作台145,其将衬底G转移到工作平台150的上表面;以及下部基底160,其支撑以上的构成元件。 
凹版辊110将从R、G和B彩色光阻中选出的彩色光阻转移到前辊筒140的外表面。相应地,凹版辊110和前辊筒140实质上具有相似体积。凹版辊110可通过耦合到一对固定到下部基底160且在其上竖立的左和右支撑部分112的辊驱动部分(未图示)而在相应位置旋转。凹版辊110可直接或经由独立的套(未图示)以耦合到辊驱动部分。当提供套时,使得凹版辊110的更换较容易,且还可容易地控制凹版辊110的偏心和水平轴。 
出于参考起见,如图1A和图1B所示,当在衬底G上印刷R、G和B图案时,不是通过单个印刷机将R、G和B图案同时印刷在衬底G上。也就是说,为了在衬底G上印刷R、G和B图案,至少需要三个印刷机,使得由三个印刷机之一选择R、G和B图案中的每一者以印刷在衬底G上。 
因此,分配器130用从R、G和B彩色光阻中选出的仅一个彩色光阻来涂布凹版辊110的外表面。换句话说,分配器130用从红、绿和蓝色中选出的单个彩色墨水来涂布凹版辊110的外表面。 
虽然未详细说明,但在凹版辊110的实质上粘附(涂布)着彩色光阻的外表面上形成不均匀的图案。凸起的和凹下的图案均可用作不均匀的图案。对于凸起的图案,将彩色光阻涂布在突出部分(未图示)的外表面上,并转移到前辊筒140。对于凹下的图案,将彩色光阻涂布在凹下部分110a中并转移到前辊筒140。 
在前辊筒140从凹版辊110的外表面接纳彩色光阻并通过重新转移(印刷)所接纳的彩色光阻而形成图1A和图1B所示的R、G和B图案时,形成在凹版辊110外表面上的凹下图案对于使R、G和B图案的厚度维持恒定来说是有利的。 
当分配器130用从R、G和B彩色光阻中选出的彩色光阻来涂布凹版辊110的外表面(如图2的放大部分B所示)时,必须实质上只在凹下部 分110a上涂布彩色光阻。然而,当分配器130用彩色光阻涂布凹版辊110的外表面时,难以用彩色光阻一次选择性地仅涂布凹下部分110a。 
因此,当分配器130用彩色光阻来涂布凹版辊110的外表面时,将彩色光阻广泛地涂布在凹版辊110的总体外表面上。当完成涂布时,将涂布在表面110b上除凹下部分110a之外的多余彩色光阻移除,使得彩色光阻仅容纳在凹下部分110a中。为此目的,在凹版辊110周围提供刀片120以移除多余的彩色光阻。 
刀片120包含刀具固持器121和耦合到刀具固持器121的刀具122。刀具固持器121安装在支撑部分112的预定位置处,以便可易于用一触(onetouch)方式进行拆卸。刀具122具有与凹版辊110的长度几乎相似的长度。刀具122安装成向凹版辊110的外表面倾斜,使得刀具122的尖端与凹版辊110的外表面接触(实际上,其间存在细微的间隔),以便挤压凹版辊110的外表面。 
由于刀具122的尖端接触凹版辊110的外表面,所以当旋转的凹版辊110的外表面涂布着彩色光阻时,涂布在表面110b而非凹下部分110a上的彩色光阻可由刀具122顺利地移除掉。因此,彩色光阻可仅容纳在凹下部分110a中(请参看图2的部分B)。 
如上所述,分配器130用彩色光阻涂布凹版辊110的外表面。分配器130能够沿着凹版辊110的长度方向移动,且还能够提高到相应位置或在某一方向上摆动。因此,彩色光阻的涂布效率可得到改进,且可避免干扰到周围结构。 
前辊筒140接纳涂布在前辊筒110外表面(也就是说,在前辊筒110外表面的凹下部分110a中)上的彩色光阻,并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衬底G上印刷R、G和B图案,实质上作为印刷辊而工作。 
薄片(彩色光阻由前辊筒110转移到此处)围绕前辊筒140的外表面而卷绕着。由于超过预定频率使用的薄片需要被更换,所以进一步在前辊筒140上提供用以方便地更换薄片的薄片更换单元(未图示)。除了使得薄片的更换较方便以外,薄片更换单元还向薄片施加预定量的张力(tension),使得薄片可通过收紧而不是放松而卷绕在前辊筒140的外表面上。在图2的由前辊筒140中切除的表面140a上提供薄片更换单元。 
前辊筒140必须能够相对于凹版辊110接近和后退,并且还能够在装载于工作平台150上的衬底G的上表面上方旋转。为此目的,在前辊筒140两侧提供移动/旋转部分142,其用于使前辊筒140在下部基底160的侧面轨道161上线性移动,且还使前辊筒140在相应位置处旋转。可精确控制的线性马达可应用在结构上以在移动/旋转部分142中移动前辊筒140。 
工作台145将衬底G转移到工作平台150,在此处将R、G和B图案 印刷在衬底G上。换句话说,工作台145是用以转移衬底G的转移单元。 
如上所述,近来执行使用长度和宽度都超过2米的第8代衬底G的工艺,使得难以仅用吸附方法来转移衬底G。因此,作为替代,将衬底G提升和转移,将此施加到工作台145。也就是说,在工作台145的表面中形成用于注射空气以提升衬底G的多个空气提升孔(未图示),所述工作台145可制造成矩形板。此外,在空气提升孔周围形成多个空气排出孔(未图示),以用于排出被注射以提升衬底G且由于撞击衬底G而往回流动的空气。与工作平台150不同,工作台145可由例如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 
图3是图2的工作平台区域的透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5是图3的工作平台的平面图。图6是图5的部分A的放大透视图。图7是沿着图6的线VII-VII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8是图2的印刷机的平面图。图9说明图8的工作平台在X轴方向上移动。图10说明图8的工作平台在Y轴方向上移动。图11说明图8的工作平台围绕θ轴方向旋转。 
参看图3-图11,工作平台150是将R、G和B图案印刷在衬底G上时所使用的地方。虽然工作台145是由金属材料形成,但工作平台150可由石头材料而非金属材料的花岗石板表面制成。当对工作平台150使用花岗石板表面时,优点在于可进行准确的尺寸管理,且不会产生因与衬底G的摩擦而导致的颗粒缺损(defection)。 
在工作平台150的表面上形成多个方格式空气线150a。在方格式空气线150a的交叉点处或在方格式空气线150a中的每一者上形成多个空气提升孔153。多孔空气引导部件176耦合到空气提升孔153中的每一者。此外,只形成空气提升孔153而不是方格式空气线150a便已足够。 
在工作平台150的与多孔空气引导部件176耦合的下表面上形成将空气提升孔153分成多个群组的多个分割部分154。每个分割部分154均由凹陷部分所形成,其从工作平台150的下表面朝工作平台150的上表面凹陷。在每个分割部分154中布置被单独控制的空气供应管线155。 
出于参考起见,将衬底G在被提升到工作台145上方而不接触工作台145的表面(上表面)的状态下转移到工作平台150。然而,虽然衬底G是在提升状态下转移到工作平台150,但衬底G在印刷期间被吸附并紧密接触工作平台150的表面。因此,通过方格式空气线150a来注射或吸收空气。 
在工作平台150的下部中提供支撑板158,其与工作平台150平行,且与工作平台150隔开一定间隔。将提供在下部基底160上方的支撑板用作在稍后描述的大多数元件安装的地方,且形成用于使工作平台150在X、Y和θ轴上移动的参考表面。 
此外,在工作平台150周围提供用以相对于衬底G执行对准工作同时 使工作平台150本身在X、Y和θ轴上移动的结构,下文将进行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印刷机包含检测部分160a和160b、平台移动/支撑部分170(请参看图2和图3)以及控制部分(未图示),其用以相对于形成印刷标准的前辊筒140来对准衬底G。 
在工作平台150周围(具体地说如图8-图11所示在前辊筒140的前方区域中)提供检测部分160a和160b,以检测衬底G相对于前辊筒140的相对对准位置。检测部分160a和160b分别提供在一对高阶部分162a和162b上,并部分地耦合到移动/旋转部分142,所述移动/旋转部分142使前辊筒140旋转,同时沿着如图18-图11中的虚线所示的工作线W而移动。具有杆状的高阶部分162a和162b中的每一者均具有耦合到移动/旋转部分142的末端部分。因此,当移动/旋转部分142沿着工作线W移动时,高阶部分162a和162b可沿着工作线W移动。 
检测部分160a和160b分别提供在高阶部分162a和162b上。检测部分160a和160b分别耦合到高阶部分162a和162b,以便能够在高阶部分162a和162b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检测部分160a和160b独立地在相应位置处对形成在衬底G上的对准标记G1和G2照相,且将拍摄出的图像信息传输到控制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将各对准照相机用作检测部分160a和160b,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出于参考起见,由于已经将关于衬底G的规则位置的信息输入到控制部分,所以当用作检测部分160a和160b的对准照相机在相应位置处对形成在衬底G上的对准标记G1和G2照相,并将拍摄出的图像信息发送到控制部分时,控制部分比较接收到的信息以确定经受印刷的衬底G偏离的程度。当计算出衬底G的偏离程度时,工作平台150在X、Y和θ轴上移动以执行衬底G的对准。 
工作平台150在X、Y和θ轴上移动的距离通常局限在若干毫米以内。这是因为,用于对形成在衬底G上的对准标记G1和G2照相的对准照相机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使得对准照相机的视野(field of view,FOV)有限。因此,到达工作平台150的衬底G已提前在工作台145上以某一程度预对准。 
平台移动/支撑部分170中的至少一部分耦合到工作平台150的下部。平台移动/支撑部分170实质上相对于工作平台150的板表面布置成矩形结构,以支撑工作平台150并能够在板表面方向(沿着X、Y和θ轴的方向)上移动。上述控制部分基于检测部分160a和160b的信号来控制平台移动/支撑部分170的移动。 
平台移动/支撑部分170的大部分耦合到支撑板158的上表面,且其只有一个部分耦合到工作平台150的下表面,使得支撑板158与工作平台150连接。平台移动/支撑部分170包含四个移动/支撑单元170a-170b,所述四 个单元分别提供在支撑板158上表面上的四个角落处。布置着四个移动/支撑单元170a-170d的位置被称作矩形结构。 
当四个移动/支撑单元170a-170d布置在支撑板158上表面上的四个角落处时,由于与通常预计的三点支撑结构相比有稳定的支撑结构可用,所以即使当巨大的前辊筒140用较高的压力挤压该工作平台150时,工作平台150仍不会任意移动。也就是说,可将对工作平台150的推动最小化。此外,工作平台150可易于在X、Y和θ轴上移动。 
为了便于解释,下文通过相对于图5的部分A以逆时针方向将所述单元称为第一到第四移动/支撑单元170a-170d来描述四个移动/支撑单元170a-170d。 
第一到第四移动/支撑单元170a-170d分别包含:第一到第四马达171a-171d;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172a-172d,其分别耦合到第一到第四马达171a-171d,且能够通过第一到第四马达171a-171d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旋转;第一到第四旋转支撑部分173a-173d,其分别相对于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172a-172d以设置在第一到第四马达171a-171d的相对侧处,且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172a-172d的末端部分;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174a-174d,其分别耦合到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172a-172d,且能够在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172a-172d旋转期间在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172a-172d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第一到第四交叉块176a-176d,其分别耦合到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174a-174d,且能够在穿过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174a-174d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自由移动;以及第一到第四固定部分177a-177d,其具有分别固定到第一到第四交叉块176a-176d以及工作平台150的下表面的两个末端。 
第一到第四马达171a-171d由控制部分独立控制。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当计算出衬底G在X、Y和θ轴上的偏离程度时,控制部分单独控制第一到第四马达171a-171d,使得工作平台150可借助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174a-174d以及第一到第四交叉块176a-176d的移动而移动。 
为了使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174a-174d稳定移动,在支撑板158上表面上提供多个第一到第四轨道175a-175d,其用于引导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174a-174d的移动。因此,在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172a-172d旋转期间在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172a-172d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174a-174d可稳定地沿着第一到第四轨道175a-175d移动。 
如上所述,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174a-174d分别通过第一到第四马达171a-171d的操作而移动。然而,与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174a-174d不同,第一到第四交叉块176a-176d在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174a-174d上自由移动。 
为此目的,如图6和图7所示,多个突出部分178a从第一可移动块174a的上表面向上突出,且其中具有通孔179a。可移动轴180a可移动地耦合到突出部分178a以穿过通孔179a,且可移动轴180a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到第一交叉块176a。根据所述结构,第一交叉块176a可在第一移动块174a的上表面上在可移动轴180a的长度方向上自由移动。虽然除了第一移动/支撑单元170a之外还可在第二到第四移动/支撑单元170b、170c和170d中的每一者处提供突出部分178a和可移动轴189a的结构,但为了便于解释,本文中将省略对第二到第四移动/支撑单元170b、170c和170d的描述。 
如上所述,第一到第四移动/支撑单元170a-170d呈矩形结构布置在支撑板158的四个角落处,使得工作平台150可被稳定地支撑。然而,由于工作平台150为了对准衬底G而可在沿着X、Y和θ轴的方向上移动,所以第一到第四移动/支撑单元170a-170d的布置的方向也是重要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工作平台150在沿着X、Y和θ轴的方向上移动,分别形成在第一到第四移动/支撑单元170a-170d上的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172a-172d布置成使得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172a-172d的方向在支撑板158的上表面上的对角方向上是相同的。在此情况下,分别提供在布置在对角方向上的第一到第四移动/支撑单元170a-170d处的第一到第四马达171a-171d定位在相对的位置处。由于以上结构性特征的缘故,工作平台150可易于在沿着X、Y和θ轴的方向上移动。如上配置的印刷机的操作描述如下。 
衬底G通过单独的转移设备(未图示)朝着工作台145移动。接着,通过形成在工作台145上的空气提升孔来注射空气,且因此通过将衬底G提升到距离工作台145预定高度处而将衬底G移动到工作台145。如上所述,移动到工作台145的衬底G可通过提供在工作台145的周围的前/后和左/右对准部分而预先在工作台145上对准。 
通过单独的真空吸附部件(未图示)将提升在工作台145上表面上的衬底G转移到工作平台150上表面。真空吸附部件通过吸附衬底G的上表面而将衬底G转移到工作平台150。真空吸附部件可作为单独的结构而安装在工作台145上方。由于是通过工作台150上的方格式空气线150a来注射空气,所以转移到工作平台150的衬底G被提升到距离工作平台150的上表面的预定高度处。当空气注射过程完成时,空气注射停止且将衬底G装载在工作平台150的上表面上。在通过方格式空气线150a吸收空气时,将衬底G吸附到工作平台150的上表面上,使得衬底G的位置可得以固定。 
当衬底被固定地吸附到工作平台150的上表面上时,执行相对于前辊筒140的对衬底G的相对最终对准过程。也就是说,在控制部分根据提供在工作平台150的周围的检测部分160a和160b的信息而控制第一到第四移动/支撑单元170a-170d的移动时,工作平台150在沿着X、Y和θ轴的 方向上移动一预定的距离,使得衬底G被对准(请参看图8-图11)。 
举例来说,当工作平台150需要在图8的参考状态下如图9所示向右(X轴)移动一预定的距离时,控制部分操作第一和第三马达171a和171c以在一个方向上旋转第一和第三滚珠螺杆172a和172c。此时,第二和第四马达171b和171d不被操作。接着,分别耦合到第一和第三滚珠螺杆172a和172c的第一和第三可移动块174a和174c沿着其下方的第一和第三轨道175a和175c向图9的右侧移动。虽然相对于第一和第三可移动块174a和174c以对角线形式定位的第二和第四可移动块174b和174d是固定的,但设置在第二和第四可移动块174b和174d上方的第二和第四交叉块176b和176d在第二和第四可移动块174b和174d上向右自由移动。因此,可通过如图9所示的上述操作机制使工作平台150向右移动。 
当工作平台150需要在图8的参考状态下如图10所示向上(Y轴)移动一预定的距离时,控制部分操作第二和第四马达171b和171d以使第二和第四滚珠螺杆172b和172d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此时,第一和第三马达171a和171c未被操作。接着,分别耦合到第二和第四滚珠螺杆172b和172d的第二和第四可移动块174b和174d沿着其下方的第二和第四轨道175b和175d向图10的上侧移动。虽然相对于第二和第四可移动块174b和174d以对角线形式定位的第一和第三可移动块174a和174c是固定的,但提供在第一和第三可移动块174a和174c上方的第一和第三交叉块176a和176c在第一和第三可移动块174a和174c上向上自由移动。因此,可通过如图10所示的上述操作机制使工作平台150向上移动。 
当工作平台150需要在图8的参考状态下如图11所示顺时针旋转一预定的角度(θ轴)时,控制部分操作全部第一到第四马达171a-171d。当第一到第四马达171a-171d被操作时,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174a-174d通过在一个方向上旋转的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172a-172d的操作而移动。此外,由于第一到第四交叉块176a-176d在相应方向上在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174a-174d上自由移动,所以工作平台150可根据第一到第四交叉块176a-176d的相对移动而顺时针旋转一预定的角度,如图11所示。由于可通过适当地组合图9和图10的操作而易于实现图11的操作,所以本文中将省略对其进行的详细描述。 
当通过控制部分使工作平台150在X、Y和θ轴上移动而完成衬底G的对准时,分配器130用从R、G和B彩色光阻中选出的彩色光阻来涂布凹版辊110的外表面。由于刀片120的刀具122的边缘接触凹版辊110的外表面,所以在用彩色光阻涂布旋转的凹版辊110的外表面的过程中,用刀具122移除涂布在除凹下部分110a之外的表面110b上的多余彩色光阻。因此,最终在凹下部分110a中容纳彩色光阻。 
当在凹版辊110的外表面上涂布彩色光阻时,前辊筒140通过移动/旋转部分142朝凹版辊110移动。当前辊筒140移动并接触凹版辊110时,通过凹版辊110与前辊筒140之间的相对旋转,将涂布在凹版辊110外表面上的彩色光阻以其原来状态转移到卷绕在前辊筒140外表面周围的薄片。当完成了将彩色光阻转移到前辊筒140外表面时,通过移动/旋转部分142将前辊筒140移动到工作平台150所进入的部分。 
接着,通过移动/旋转部分142将前辊筒140移动和旋转到衬底G的表面,以在衬底G的表面上印刷(重新转移)从R、G和B图案中选出的图案。由于第一到第四移动/支撑单元170a-170d是呈矩形结构布置的且稳定地支撑着工作平台150,所以即使当前辊筒140挤压衬底G时,工作平台150仍不被推动或不被任意移动。当完成印刷时,前辊筒140返回到原始位置,且将完成印刷的衬底G取出到用于印刷R、G和B图案中的另一图案的另一印刷机,并重复以上过程。 
根据本实施例,工作平台150可易于在X、Y和θ轴上移动以用于对准衬底G,且也可有效地防止工作平台150在印刷期间因前辊筒140的压力而导致的任意移动,这样便可防止印刷质量降低。 
图12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印刷机的结构。图13是图12的印刷机的平面图,其中说明一种防止推动部分。图14说明图13的防止推动部分的操作。 
如图12-14所示,在工作平台150的至少一个区域中提供一防止推动部分290,其用于在印刷期间防止该工作平台150被前辊筒140的压力所推动。可在工作平台150的任何区域中提供该防止推动部分290,因为防止推动部分290本该在施加前辊筒140的压力时防止该工作平台150被任意推动。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在工作平台150的相对于前辊筒140前进时用于印刷的方向的前表面处提供该防止推动部分290,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以下描述该防止推动部分290。 
防止推动部分290成对地提供在工作平台150的前部左右区域中。由于防止推动部分290是成对提供的,所以可稳固地防止工作平台150被任意推动的现象。然而,当防止推动部分290的大小和结构恰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改进时,不需要如图所示提供两个防止推动部分。因此,如果必要的话,可适当地改变该防止推动部分290的数目和位置。 
防止推动部分290包含接触块291、支撑块292和块驱动部分293。虽然如图所示接触块291和支撑块292的形状是梯形的,但由于接触块291和支撑块292是能够相对移动的结构,所以可将接触块291和支撑块292表达为滑动件。 
在工作平台150前方提供该接触块291。接触块291的侧表面(未图示) 接触工作平台150的前表面,同时作为倾斜表面291a的另一表面接触该支撑块292的倾斜表面292a。在平行于滚珠螺杆293b的方向上在接触块291侧部形成缓冲(dummy)突出部分291b,稍后将进行描述。间隙测量部分295耦合到缓冲突出部分291b。间隙测量部分295作为一种距离传感器来测量该工作平台150前表面与接触块291侧表面(未图示)之间的间隙H(请参看图14)。 
也就是说,由于防止推动部分290支撑该工作平台150以防止工作平台150被推动,所以防止推动部分290必须始终接触该工作平台150、接触块291和支撑块292。然而,由于例如工作平台150或防止推动部分290的设定或更换或例如震动等非正常原因等原因,而在工作平台150的前表面与接触块291的侧表面之间产生间隙H。可通过间隙测量部分295来测量所产生的间隙H。当产生间隙H时,将由间隙测量部分295测量的值发送到马达控制部分(未图示)。马达控制部分控制稍后将描述的伺服马达293a的驱动,以通过支撑块292来挤压该接触块291。因此,接触块291的侧表面接触该工作平台150的前表面。 
在接触块291前方提供支撑块292以接触该接触块291。如上所述,在支撑块292的侧表面处形成倾斜表面292a以接触作为接触块291的另一表面的倾斜表面291a。通过块驱动部分293使支撑块292朝工作平台150移动或移动到相对侧。 
块驱动部分293耦合到支撑块292且直接驱动支撑块292。块驱动部分293耦合到支撑块292以在与前辊筒140前进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驱动该支撑块292。也就是说,参看图13和图14,块驱动部分293耦合到支撑块292的侧表面。 
块驱动部分293包含:伺服马达293a,其由马达控制部分控制以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旋转;以及滚珠螺杆293b,其一端耦合到伺服马达293a的马达轴(未图示),且另一端耦合到支撑块292。支撑块292和伺服马达293a由单独提供的支架部分294支撑着。 
在如上配置的防止推动部分290的操作中,当由于工作平台150或防止推动部分290的设定或更换或者例如震动等非正常原因等原因而在工作平台150的前表面与接触块291的侧表面之间产生图14的间隙H时,间隙测量部分295测量该间隙H并将信息发送到马达控制部分。 
接着,马达控制部分基于从间隙测量部分295发送的信息来控制伺服马达293a的旋转。如图14所示,当伺服马达293a经操作以使滚珠螺杆293b在一方向上旋转时,滚珠螺杆293b的长度延伸且挤压该支撑块292。由于接触块291和支撑块292布置成倾斜的,所以当支撑块292被滚珠螺杆293b推动时,接触块291通过倾斜表面291a和292a朝工作平台150而移动。相 应地,接触块291移动的程度等于起初在工作平台150前表面与接触块291侧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H,以便如图13所示来接触该工作平台150。当工作平台150、接触块291和支撑块292如图13所示彼此接触时,前辊筒140在此状态下执行印刷。在此情况下,即便巨大的前辊筒140挤压工作平台150,仍然可防止工作平台150被推动的现象。由于具体的印刷过程与参看图3-图11描述的相同,所以本文中将省略对其进行的详细描述。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防止该工作平台150在衬底G上的印刷期间被前辊筒140的压力推动的现象。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印刷机的透视图,其中说明了工作平台区域。图16是图15的印刷机的平面图。图17说明图16所示的印刷机的侧表面的结构。图18是图17的部分B的放大图。 
如图15-图18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印刷机进一步包含高度调整部分382,其作为用于调整衬底G与前辊筒140之间的平行度(H,请参看图14,或衬底G与前辊筒140之间的接触间隙)的单元。提供高度调整部分382以调整工作平台150的高度。 
由于可通过高度调整部分382来调整衬底G与前辊筒140之间的平行度,所以可维持优良的印刷质量。也就是说,由于印刷在衬底G上的R、G和B图案的厚度是恒定的,所以可维持优良的印刷质量。此外,由于可调整工作平台150相对于工作台145的相对平行度,所以可易于转移从工作台145转移到工作平台150的衬底G,而不会造成损坏。 
经提供以调整工作平台150的高度的高度调整部分382可实质上提供在工作平台150上。然而,由于工作平台150由花岗石板表面形成且实质上在工作平台150的上表面上执行印刷,所以实践上难以将高度调整部分382安装在工作平台150上。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板158中提供高度调整部分382。如上所述,由于印刷机在下基底160的形成参考表面的上表面上包含支撑板158,且工作平台150通过平台移动/支撑部分170而耦合到支撑板158,所以当通过高度调整部分382来调整支撑板158的高度时,可顺利地调整该工作平台150的高度。 
如图15所示,高度调整部分382以矩形结构安装在支撑板158的四个角落处。可通过控制部分(未图示)来控制安装在支撑板158的四个角落处的四个高度调整部分382,以进行独立的调整。相应地,参看图15,当工作平台150的前部左部分被降低时,可通过控制定位在相应部分处的高度调整部分382而将降低的部分升高到原始状态。因此,可更加有效且容易地设定衬底G与前辊筒140之间的平行度H(也就是说,工作平台150相对于前辊筒140的水平度)。 
如上所述,将高度调整部分382以矩形结构安装在支撑板158的四个角落中的每一者处,且每个高度调整部分382具有同一功能。因此,将只在本说明书中描述图18的高度调整部分382的结构和操作。 
高度调整部分382包含:伺服马达383;滚珠螺杆384,其耦合到伺服马达383的马达轴(未图示);升高部分385,其耦合到滚珠螺杆384,且通过滚珠螺杆384的向前和向后旋转而上升和下降;以及高度调整螺栓386和旋转限制螺母(nut)387。 
将伺服马达383固定地安装在下部基底160上。通过控制部分来控制伺服马达383的开/关操作、旋转方向以及速度。由于伺服马达383由控制部分自动控制,所以当通过高度调整螺栓386对工作平台150进行的高度调整设定工作完成时,可自动执行对工作平台150的高度调整。 
滚珠螺杆384耦合到伺服马达383的马达轴,且通过伺服马达383的操作而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旋转。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滚珠螺杆384是单独提供的,但可通过在马达轴上形成螺纹而使用伺服马达383的马达轴。 
升高部分385耦合到滚珠螺杆384且根据滚珠螺杆384的向前和向后旋转而沿着滚珠螺杆384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举例来说,当滚珠螺杆384在向前方向上旋转时,升高部分385上升。当滚珠螺杆384在向后方向上旋转时,升高部分385下降。 
升高部分385包含:第一升高块385a,其耦合到滚珠螺杆384;第二升高块385b,其经布置以接触高度调整螺栓386的轴部386a;以及轴承385c,其提供在第一升高块385a与第二升高块385b之间。可将推力轴承用作轴承385c。 
在升高部分385的结构中,接触高度调整螺栓386的轴部386a的第二升高块385b是由经过热处理的金属材料制造的。也就是说,当工人针对工作平台150的初始高度调整设定而旋转高度调整螺栓386时,高度调整螺栓386的轴部386a的下端接触升高块385的第二升高块385b的上表面,使得第二升高块385b的上表面可易于磨损。当第二升高块385b的上表面磨损时,对工作平台150的准确的高度调整工作可能不成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至少接触高度调整螺栓386的轴部386a的第二升高块385b是由经过热处理的金属材料制造的。优选的是,高度调整螺栓386的接触第二升高块385b的轴部386a也可经过热处理。 
高度调整螺栓386包含:轴部386a,其插入在支撑板158的厚度方向中,且下端布置在第二升高块385b的作为升高块385上表面的上表面上;以及头部386b,其提供在轴386a的暴露于支撑板158上方的顶端中。 
当工人使用例如扳手等工具来旋转头部386b时,执行对工作平台150的初始高度的调整设定。举例来说,当头部386b在向前方向上旋转时,将 轴部386a较深地朝下部基底160插入。在此过程中,头部386b抵触固定的第二升高块385b的上表面,使得支撑板158可被抬高。与此相对照,当头部386b在向后方向上旋转时,轴部386a进一步朝工作平台150暴露,使得支撑板158可被降低。因此,可通过高度调整螺栓286的简单操作而执行对工作平台150的初始高度的调整设定。 
当使用高度调整螺栓386完成对工作平台150的初始高度的调整设定时,高度调整螺栓386不应任意移动。也就是说,当完成初始设定时,高度调整螺栓386需要固定在相应位置。此种工作由旋转限制螺母387执行。旋转限制螺母387耦合到高度调整螺栓386在支撑板158上表面上的轴部386a,以便选择性地限制高度调整螺栓386的旋转。 
为了使用高度调整螺栓386对工作平台150执行初始高度的调整设定,或稍后通过由控制部分来控制伺服马达383而自动校正对工作平台150的高度调整,首先测量工作平台150的水平度。通过分别提供在高阶部分162a和162b处的一对激光传感器164a和164b来执行测量。也就是说,激光传感器164a和164b通过将激光束发射到工作平台150上表面上或放置在工作平台150上表面上的衬底G的上表面上来测量工作平台150的水平度。出于参考起见,可提供一个激光传感器164a和164b,或如图中所示分别提供在高阶部分162a和162b处。 
当通过激光传感器164a和164b来测量工作平台150的水平度时,通过高度调整部分382来调整(校正)工作平台150的高度。通过校验单元390检验由高度调整部分382调整的工作平台150的高度。因此,可通过以上过程使生产间歇时间减少。 
虽然激光传感器164a和164b提供在高阶部分162a和162b处,但校验部分390提供在切割部分158a中,通过在沿着支撑板158的板表面的方向上切除支撑板158的侧部的一部分而形成所述切割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独立地操作提供在支撑板158的四个角落处的高度调整部分382,以便在四个角落上下移动。相应地,校验单元390需要测量支撑板158的四个角落中每一者的升高高度。因此,将根据本实施例的校验单元390提供成靠近高度调整部分382,以对应于每个高度调整部分382,以测量支撑板158的四个角落中每一者的水平度或升高高度,且将测量出的值传输到控制部分。 
在用于如上配置的印刷机中的工作平台150的高度调整过程中,执行对工作平台150的高度调整初始设定。此设定由工人手动执行。当工作平台150的角落的高度需要升高时,工人使用例如扳手等工具松开旋转限制螺母387,且高度调整螺栓386的头部386b在向前方向上旋转。接着,当高度调整螺栓386的轴部386a进一步朝下部基底60插入并抵触第二升高块385b的上表面时,使得支撑板158上升且工作平台150可被提升到预定 高度。当完成高度调整时,拧紧该旋转限制螺母387,以便防止高度调整螺栓386进一步旋转。 
当完成对工作平台150的初始高度调整设定时,执行印刷。由于印刷与参看图3-图11描述的相同,所以本文中将省略对其进行的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可用简单且方便的方法来调整工作平台150的高度,所以可更加容易地调整衬底G与工作平台150上的前辊筒140之间的平行度。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在通过激光传感器164a和164b来测量工作平台150的水平度并接着通过高度调整部分382来调整工作平台150的高度时,由于通过校验单元390来检验工作平台150的高度,所以可使生产间歇时间减少。 
图19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印刷机的结构。参看图19,根据本实施例的印刷机包含凹版辊110、分配器130、刀片120、前辊筒140、工作台145、工作平台500以及支撑这些元件的下部基底。由于以上元件与参看图3-图11描述的元件实质上相同,所以本文中将省略对其进行的详细描述。以下描述集中在与参看图3-图11所描述的工作平台不同的工作平台500。 
在描述该工作平台500之前,将简要地描述工作台145。工作台145将衬底G转移到将R、G和B图案印刷到衬底G上的工作平台500。换句话说,工作台145是用以转移衬底G的转移单元。 
如上所述,由于近来执行使用长度和宽度超过2米的第8代衬底G的工艺,所以难以用简单的吸附方法来转移衬底G。因此,作为替代方案,通过提升衬底G而转移衬底G,此适用于工作台145的转移。 
也就是说,在可制造成矩形板的工作台145的表面上形成多个注射空气以提升衬底G的空气提升孔(未图示)。此外,进一步在空气提升孔周围形成多个空气排出孔(未图示),其用于排出朝着衬底G注射以提升衬底G且在碰撞衬底G后而往回流动的空气。工作台145可由例如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 
在稍后将描述的在工作平台500上的对准过程之前,工作台145预先对准到达工作台145的衬底G。因此,在由工作平台500进行的衬底G的对准过程中,可通过使工作平台500在相对较小的范围中移动而执行衬底G的对准。 
工作平台500是执行对衬底G的R、G和B图案进行印刷时所使用的地方,将参看图20-图29来描述所述工作平台。图20是工作平台区域的透视图。图21是图20的工作平台区域的横截面视图。图22是图20的工作平台区域的平面图。图23是对准平台区域的放大图。图24是图23的部分A的放大透视图。图25是绘示对准平台正被升高的状态的横截面视图。 图26说明对准平台在X轴方向上移动。图27说明对准平台在Y轴方向上移动。图28说明对准平台围绕θ轴方向而移动。图29是绘示对准平台正被降低的状态的横截面视图。 
如图20-图29所示,工作平台500对准和支撑被从工作台145转移的衬底G,以启用通过前辊筒14而在衬底G上进行的印刷。工作平台500包含:主平台510,其支撑衬底G;对准平台520,其与主平台510一起支撑衬底G,且同时对准衬底G;以及驱动部分530,其驱动该对准平台520。 
主平台510支撑着由前辊筒140来印刷彩色光阻时的衬底G。主平台510制造成矩形形状,以便支撑着制造成具有矩形形状的衬底G。在主平台510的中央部分中形成布置有对准平台520的矩形中空部分C。 
主平台510可由石材而不是金属材料的花岗石板表面制成。当用花岗石板表面制造主平台510时,有利的是,可进行严格的尺寸管理,且不会产生因与衬底G摩擦而导致的颗粒缺陷。 
此外,只支撑衬底G的主平台510不需要是可移动的。因此,主平台510通过提供在主平台510下表面上的四个角落处的四个固定单元511(请参看图20和图21)而固定到下部基底160。结果,可防止在通过前辊筒140以印刷衬底G的过程中工作平台500由于前辊筒140的压力而随意移动的现象。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将主平台510固定到下部基底160的四个固定单元511固定地耦合到主平台510和下部基底160,但为了对主平台510进行水平调整或高度调整,可采用能够将主平台G上下驱动的结构,也就是说,可采用一种通过液压缸或线性马达来上下驱动的结构。 
在主平台510的表面(上表面)上形成多个方格式空气线512(请参看图20)。如图21所示,在方格式空气线512的交叉点处或在方格式空气线512中的每一者上形成多个空气提升孔513。多孔空气引导部件515耦合到空气提升孔513中的每一者。形成空气提升孔513来替代方格式空气线512便已足够。在主平台510的与多孔空气引导部件515耦合的下表面上形成将空气提升孔513分成多个群组的多个分割部分514。每个分割部分514均由凹陷部分形成,其从主平台510的下表面朝主平台510的上表面凹陷。在每个分割部分514中布置着被单独控制的空气供应管线516。 
出于参考起见,在将衬底G提升到工作台145上方而不接触工作台145的表面(上表面)的状态下将衬底G转移到工作平台500。然而,虽然衬底G是在提升状态下转移到工作平台500,但衬底G在印刷期间被吸附并紧密接触工作平台500的表面。因此,通过方格式空气线512来注射或吸收空气。 
由于在主平台510的表面上提供空气提升孔513,所以当衬底G从工 作台145转移或被转移的衬底G被对准时,可将衬底G提升到距主平台510的表面一预定高度处。当使用前辊筒140来印刷衬底G时,主平台510可吸附衬底G以防止衬底G相对于主平台510而发生相对移动。 
对准平台520与主平台510一起支撑衬底G,且同时独立于主平台510而对准衬底G。如图20-图22所示的对准平台520制造成矩形形状,且布置在形成在主平台510中的矩形开口C中,以与主平台510的内部侧壁具有特定间隙。对准平台520与主平台510一样由花岗石板表面形成,以实现严格的尺寸管理,并防止因与衬底G摩擦而产生颗粒缺陷。 
虽然对准平台520和形成在主平台510中用以容纳对准平台520的开口C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是矩形,但本发明的合适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且可使用包含圆形形状在内的各种修改,只要在衬底G的印刷期间所述修改可相对于主平台510而相对移动该对准平台520,且归因于前辊筒140的压力导致的多余应力集中在衬底G的接触对准平台520与主平台520之间的间隙的部分即可。 
与主平台510一样,对准平台520包含:多个方格式空气线522(请参看图20);多个空气提升孔523,其形成在方格式空气线522的交叉点处或方格式空气线522上;以及多孔空气引导部件525,其耦合到空气提升孔523中的每一者。此外,在对准平台520的底面上形成分割部分524,其将空气提升孔523分成多个群组。在分割部分524中布置着空气供应管线526。 
由于在对准平台520的表面上提供空气提升孔523,所以当衬底G从工作台145转移时,对准平台520可将衬底G提升到距主平台510一预定高度处。当衬底G已经对准或印刷该已经对准的衬底G时,衬底G被吸附以便不会相对于对准平台520而发生相对移动。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个主平台510和对准平台520(如同在同时印刷多个衬底G的情况下),但如果必要的话,可提供多个主平台510和对准平台520。 
驱动部分530移动该对准平台520,使得对准平台520可对准衬底G。如图21所示的驱动部分530包含:水平驱动部分535,其在对准平台520的平坦表面(上表面)方向上移动该对准平台520;支撑板537,其耦合到水平驱动部分535的下侧并支撑水平驱动部分535;以及升高驱动部分539,其将支撑板537升高。 
水平驱动部分535将对准平台520移动到对准平台520的板表面方向,以在对准平台520上升以接触衬底G时对准与对准平台520接触的衬底G。对准平台520在板表面方向上的移动意味着对准平台520在X轴方向、Y轴方向、θ轴方向上移动,或当与对准平台520的上表面平行的平面是X-Y平面时是所述三种移动的组合。 
为了使对准平台520能够在板表面方向上移动,如图22-图24所示,水平驱动部分535包含四个水平驱动单元531-534,其布置在支撑板537上表面的四个角落处,也就是呈矩形结构。为了便于解释,将四个水平驱动单元531-534中的每一者相对于图23的部分A以逆时针次序(-θ轴方向)称为第一到第四水平驱动单元531-534。 
第一到第四水平驱动单元531-534中的每一者包含:第一到第四马达531a-534a;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531b-534b,其分别耦合到第一到第四马达531a-534a,且能够通过第一到第四马达531a-534a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旋转;第一到第四旋转支撑部分531c-534c,其分别相对于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531b-534b以设置在第一到第四马达531a-534a的相对侧处,且旋转地支撑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531b-534b的末端部分;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531d-534d,其分别耦合到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531b-534b,且能够在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531b-534b旋转期间在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531b-534b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第一到第四交叉块531e-534e,其分别耦合到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531d-534d,且能够在与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531d-534d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自由移动;第一到第四固定部分531f-534f,其两端分别固定到第一到第四交叉块531e-534e的上表面以及对准平台520的下表面;以及第一到第四轨道531g-534g,其分别进行引导,使得第一到第四可移动块531d-534d沿着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531b-534b的长度方向而稳定地移动。 
根据以上结构,水平驱动单元531-534可沿着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531b-534b的长度方向而在对准平台520的与水平驱动单元531-534的第一到第四固定部分531f-534f耦合的下表面上施加力。因此,第一到第四滚珠螺杆531b-534b的布置方向是第一到第四水平驱动单元531-534的驱动方向。也就是说,如图23所示,由于第一和第三水平驱动单元531和533的滚珠螺杆531b和533b布置在X轴方向上,所以第一和第三水平驱动单元531和533可在X轴方向上驱动该对准平台520。此外,由于第二和第四水平驱动单元532和534布置在Y轴方向上,所以第二和第四水平驱动单元532和534可在Y轴方向上驱动该对准平台520。 
因此,当对准平台520在X轴方向上移动时,驱动第一和第三水平驱动单元531和533。当对准平台520在Y轴方向上移动时,驱动第二和第四水平驱动单元532和534。 
此外,当对准平台520在θ轴方向上移动时,第一到第四水平驱动单元531-534全部被驱动。也就是说,当对准平台520在+θ轴方向上(顺时针)旋转时,第四水平驱动单元534、第三水平驱动单元533、第二水平驱动单元532和第一水平驱动单元531分别在+Y轴方向、+X轴方向、-Y轴 方向和-X轴方向上被驱动。此外,当对准平台520在-θ轴方向上(逆时针)旋转时,第一水平驱动单元531、第二水平驱动单元532、第三水平驱动单元533和第四水平驱动单元534分别在+X轴方向、+Y轴方向、+X轴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被驱动。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水平驱动部分535是由四个水平驱动单元531-534形成的,以在板表面方向上移动该对准平台520,但可适当地改变水平驱动单元531-534的详细结构的数目,只要对准平台520可在板表面方向上移动即可。 
支撑板537支撑四个水平驱动单元531-534,并将耦合到水平驱动单元531-534的对准平台520上下移动。提供矩形板形状的支撑板537,且与对准平台20的下部区域中的对准平台520隔开,且与对准平台520平行地布置着。水平驱动单元531-534耦合到支撑板537的上表面,同时升高支撑板537的升高驱动部分539耦合到支撑板537的下表面。 
升高驱动部分539驱动该支撑板537,使得对准平台520可在垂直于板表面方向的方向中升高。相应地,升高驱动部分539由四个液压缸形成。每个液压缸的一端固定到下部基底160,且外部末端耦合到支撑板537的下表面。当液压缸升高该支撑板537时,对准平台520可上下移动。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升高驱动部分539是由四个液压缸形成的,但任何可稳定地支撑该支撑板537且同时使支撑板537上下移动的物体均可用作升高驱动部分539,其数目可多于或少于四个。此外,可使用线性马达来代替液压缸。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单独提供水平驱动部分535和升高驱动部分539以包含水平驱动单元531-534和液压缸,但任何可同时水平和垂直地驱动该对准平台520的结构均可在一个主体中形成。 
下文将描述如上配置的印刷机中的工作平台500的上表面上的衬底G的对准过程。首先,通过单独的转移设备将衬底G转移到工作台145。接着,空气注射是通过形成在工作台145中的空气提升孔来达成,使得衬底G通过被抬高到工作台145的上表面上方的一预定高度处而进入至工作台145。如上所述,进入工作台145的衬底G通过提供在工作台145周围的对准部分而预先在工作台145上对准。 
接下来,通过单独的真空吸附部件将被抬高到工作台145的上表面上方的衬底G转移到工作平台500的上表面。真空吸附部件吸附衬底G的上表面,并将衬底G转移到工作平台500的上表面。真空吸附部件可作为单独结构而安装在工作台145上方。由于空气被注射而通过工作平台500的主平台510和对准平台520上的方格式空气线512和522,所以被转移到工作平台500的衬底G被抬高到工作平台500的上表面上方的一预定高度。 
接下来,将参看图25-图29来描述最终对准被转移到工作平台500上 表面的衬底G的过程。出于参考起见,在图26-图28中,或多或少地将对准平台520相对于主平台510的内部侧壁的距离以及对准平台520的移动量予以夸大,以便清楚地展示该对准平台520在X轴、Y轴和θ轴方向上的移动。 
如图25所示,驱动该升高驱动部分539以将该对准平台520抬高到一种已从工作平台500的表面将该衬底G提升后的高度处,使得对准平台520可接触衬底G。由于主平台510是通过空气提升孔513來進行空气注射,所以防止了衬底G的外部在与衬底G的中央部分相比之下发生下陷。由于对准平台520通过空气提升孔523来吸附衬底G,所以衬底G的对准过程中衬底G相对于对准平台520的相对移动不会产生。当衬底G需要在X轴方向上移动时,如图26所示,驱动第一和第三水平驱动单元531和533,以便在X轴方向上移动该对准平台520和接触该对准平台520的衬底G。当衬底G需要在Y轴方向上移动时,如图27所示,驱动第二和第四水平驱动单元532和534,以便在Y轴方向上移动对准平台520和接触对准平台520的衬底G。当衬底G需要在θ轴方向上移动时,如图28所示,驱动全部的第一到第四水平驱动单元531-534,以便在θ轴方向上移动对准平台520和接触对准平台520的衬底G。 
当完成了衬底G的对准时,如图29所示,驱动升高驱动部分539以使对准平台520下降,使得对准平台520与主平台510彼此水平平行地布置着。当通过主平台510的空气提升孔513和对准平台520的空气提升孔523来吸入空气时,将衬底G吸附到主平台510和对准平台520上。当通过主平台510和对准平台520来吸附衬底G时,执行印刷。印刷与参看图3-图11描述的印刷相同,本文中将省略对其进行的详细描述。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与常规技术相比可用较少的功率来执行衬底的对准。此外,可防止衬底印刷期间工作平台因前辊筒的压力而任意移动,这样便可维持优良的印刷质量。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前辊筒从凹版辊接纳彩色光阻,但提供具有矩形板的凹版板来代替凹版辊,使得前辊筒从凹版板接纳彩色光阻。 
虽然已经参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具体绘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在不偏离随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作出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28)

1.一种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平台,其支撑衬底以使用前辊筒在所述衬底上执行红、绿和蓝图案中至少任一者的印刷;
检测部分,其提供在所述工作平台的周围,以检测所述衬底相对于所述前辊筒的相对对准位置;
平台移动/支撑部分,其具有耦合到所述工作平台的下部的至少一部分,且实质上呈矩形结构布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板表面上,以支撑所述工作平台并能够在所述工作平台的板表面方向上移动;
控制部分,其基于所述检测部分的信号来控制所述平台移动/支撑部分的移动;以及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提供在所述工作平台的下部,与所述工作平台平行且与所述工作平台相距一段间隔,其中具有耦合到所述工作平台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平台移动/支撑部分布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平台移动/支撑部分的各部份实质上呈矩形结构且彼此分离;
其中,
所述平台移动/支撑部分包含四个移动/支撑单元,所述四个移动/支撑单元分别提供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的四个角落处;
所述四个移动/支撑单元中的每一者包括:
马达,其由所述控制部分控制;
滚珠螺杆,其耦合到所述马达且通过所述马达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旋转;
可移动块,其耦合到所述滚珠螺杆,且能够在所述滚珠螺杆的旋转期间在所述滚珠螺杆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交叉块,其耦合到所述可移动块且能够在与所述可移动块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自由移动;以及
固定部分,其两端分别固定到所述交叉块的上表面和所述工作平台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移动/支撑单元中的每一者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轨道,所述轨道提供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上,且引导所述可移动块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移动/支撑单元中的每一者包括:
多个突出部分,其从所述可移动块的上表面向上突出,且内部具有通孔;以及
可移动轴,其可移动地耦合到所述突出部分以穿过所述通孔,且具有固定到所述交叉块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移动/支撑单元中的每一者进一步包括旋转支撑部分,所述旋转支撑部分提供在所述马达的相对侧处,其中所述滚珠螺杆插在其之间,且所述旋转支撑部分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滚珠螺杆的末端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四个移动/支撑单元处的所述滚珠螺杆布置成使得以对角线形式布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上的所述滚珠螺杆布置在实质上相同的方向上,且提供在布置在对角线方向上的所述移动/支撑单元处的所述马达定位在相对侧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移动/旋转部分,其耦合到所述前辊筒的两端,且将所述前辊筒移动并旋转到所述工作平台的上表面;以及
高阶部分,其部分耦合到所述移动/旋转部分,且与所述移动/旋转部分一起移动到所述工作平台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检测部分提供在所述高阶部分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阶部分成对地且彼此分离地提供在所述前辊筒前方,所述检测部分提供在所述高阶部分中的每一者处,且耦合到所述高阶部分并能够在所述高阶部分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且所述检测部分包含对准照相机,所述对准照相机为形成在所述衬底上的对准标记照相,并将所拍摄的图像信息传输到所述控制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防止推动部分,其提供在所述工作平台的至少一个区域处,且防止所述工作平台在所述印刷期间被所述前辊筒的压力所推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推动部分提供在所述工作平台的相对于所述前辊筒前进方向的前表面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推动部分包括:
接触块,其具有一个接触所述工作平台的前表面的表面;
支撑块,其经布置以接触所述接触块的另一表面,且挤压并支撑所述接触块以便能够移动;以及
块驱动部分,其驱动所述支撑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块和所述支撑块的接触表面是倾斜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块驱动部分耦合到所述支撑块,以便在所述印刷期间在与所述前辊筒前进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驱动所述支撑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块驱动部分包括:
伺服马达,其可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旋转;以及
滚珠螺杆,其一端耦合到所述伺服马达的马达轴,且另一端耦合到所述支撑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支架部分,所述支架部分支撑所述支撑块和所述伺服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机,其进一步包括:
间隙测量部分,其测量所述工作平台与所述接触块之间的间隙;以及
马达控制部分,其基于由所述间隙测量部分测量的值来控制对所述伺服马达的驱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测量部分可拆卸地耦合到形成在所述接触块一侧处的缓冲突出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止推动部分提供在所述工作平台的前表面处,且彼此分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高度调整部分,其提供在所述工作平台的周围,且调整所述工作平台的高度以调整所述衬底与所述前辊筒之间的平行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激光传感器,其提供在所述工作平台的周围以测量所述工作平台的水平度;以及
控制部分,其基于由所述激光传感器测量的结果值而控制所述高度调整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校验单元,以便检验由所述高度调整部分所调整的所述工作平台的高度的程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单元提供成靠近所述高度调整部分,以一对一地对应于所述高度调整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18到2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支撑板,其提供在所述工作平台下部,与所述工作平台平行且与所述工作平台相距一段间隔;以及
平台移动/支撑部分,其将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工作平台连接以相对于所述支撑板而在所述工作平台的板表面方向上移动所述工作平台,
其中所述高度调整部分耦合到所述支撑板以通过对所述支撑板的高度调整来调整所述工作平台的高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整部分实质上呈矩形结构布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四个角落中。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整部分耦合到支撑板,并能够进行独立调整。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整部分包括:
伺服马达,其固定到定位在所述支撑板下部的下部基底,且由所述控制部分来控制;
滚珠螺杆,其耦合到所述伺服马达的马达轴;
升高移动部分,其耦合到所述滚珠螺杆,且根据所述滚珠螺杆的向前和向后旋转而上下移动;
高度调整螺栓,其具有插入至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中的轴部,且具有布置在所述升高移动部分的上表面上的下端,和提供在所述轴部的暴露于所述支撑板上部的上端处的头部;以及
旋转限制螺母,其耦合到所述高度调整螺栓的轴部,且选择性地限制所述高度调整螺栓的旋转。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高移动部分包括:
第一升高块,其耦合到所述滚珠螺杆;
第二升高块,其接触所述高度调整螺栓的轴部;以及
轴承,其提供在所述第一升高块与所述第二升高块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接触所述高度调整螺栓的轴部的所述第二升高块是由经过热处理的金属材料制成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是推力轴承。
CN2007101636512A 2006-10-16 2007-10-15 印刷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47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100528 2006-10-16
KR1020060100528A KR100804747B1 (ko) 2006-10-16 2006-10-16 인쇄장치
KR1020060100527 2006-10-16
KR1020060100527A KR100830874B1 (ko) 2006-10-16 2006-10-16 인쇄장치
KR10-2006-0100527 2006-10-16
KR10-2006-0100528 2006-10-16
KR10-2006-0104060 2006-10-25
KR1020060104060 2006-10-25
KR1020060104062A KR100830876B1 (ko) 2006-10-25 2006-10-25 인쇄 장치
KR1020060104060A KR100773071B1 (ko) 2006-10-25 2006-10-25 인쇄장치
KR1020060104062 2006-10-25
KR10-2006-0104062 2006-10-25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16056A Division CN101654009B (zh) 2006-10-16 2007-10-15 印刷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4776A CN101164776A (zh) 2008-04-23
CN101164776B true CN101164776B (zh) 2011-03-02

Family

ID=393336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365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4776B (zh) 2006-10-16 2007-10-15 印刷机
CN20091017160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4009B (zh) 2006-10-16 2007-10-15 印刷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160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4009B (zh) 2006-10-16 2007-10-15 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830874B1 (zh)
CN (2) CN1011647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86725B1 (ko) 2008-11-11 2010-10-11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인쇄장치
KR101117121B1 (ko) * 2009-08-21 2012-02-22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스크린 프린터
KR101117123B1 (ko) * 2009-11-02 2012-02-27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인쇄장치
KR101120060B1 (ko) 2009-11-19 2012-03-22 주식회사 나래나노텍 스테이지의 얼라인 시스템 및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패턴 형성 장치
JP6055705B2 (ja) * 2013-03-28 2016-12-27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転写装置および転写方法
KR101597352B1 (ko) * 2015-04-09 2016-02-25 서울과학기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4축 병렬 스테이지 얼라인장치
KR102190794B1 (ko) * 2018-07-02 2020-12-15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기계적으로 플라즈마 밀도를 제어하는 기판 처리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0947A (ja) * 1995-09-04 1997-03-18 Toshiba Electron Eng Corp テ−ブル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01332490A (ja) * 2000-03-14 2001-11-30 Nikon Corp 位置合わせ方法、露光方法、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CN1275082C (zh) * 2002-10-28 2006-09-13 爱德牌工程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接合工程用压接装置
CN1799078B (zh) * 2003-10-27 2010-06-09 信越工程株式会社 基板位置对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4009A (zh) 2010-02-24
KR100830874B1 (ko) 2008-05-21
CN101654009B (zh) 2013-01-30
CN101164776A (zh) 2008-04-23
KR20080034375A (ko) 2008-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4776B (zh) 印刷机
KR20130003560A (ko) 인쇄장치
KR100833116B1 (ko) 인쇄장치 및 인쇄방법
KR100873847B1 (ko) 인쇄장치
KR100773071B1 (ko) 인쇄장치
KR100839456B1 (ko) 인쇄장치
KR100830873B1 (ko) 인쇄장치
KR100833117B1 (ko) 인쇄장치
KR100830876B1 (ko) 인쇄 장치
CN101164775B (zh) 印刷机
KR100959285B1 (ko) 인쇄장치
KR100804747B1 (ko) 인쇄장치
KR100924268B1 (ko) 인쇄장치
KR100851823B1 (ko) 인쇄장치
JP2000168030A (ja) オフセット印刷装置
KR100788197B1 (ko) 인쇄장치 및 인쇄방법
KR100986725B1 (ko) 인쇄장치
KR100830878B1 (ko) 인쇄장치
KR100837598B1 (ko) 인쇄장치
KR100840984B1 (ko) 인쇄장치
KR20240028735A (ko) 인쇄장치 및 인쇄방법
KR100826123B1 (ko) 인쇄장치
KR100846324B1 (ko) 인쇄장치
KR100845176B1 (ko) 인쇄장치
KR100793664B1 (ko) 인쇄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