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4250A - Rfid系统、rfid系统的门设置以及检测应答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Rfid系统、rfid系统的门设置以及检测应答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4250A
CN101164250A CNA2006800043034A CN200680004303A CN101164250A CN 101164250 A CN101164250 A CN 101164250A CN A2006800043034 A CNA2006800043034 A CN A2006800043034A CN 200680004303 A CN200680004303 A CN 200680004303A CN 101164250 A CN101164250 A CN 101164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canning area
rotation
different
pola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43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4250B (zh
Inventor
克里斯蒂安·舍尔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01164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4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4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4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利用RFID系统,在至少两个不同扫描区域(S1、S2)中的读取单元(R1、R2)和应答器(T1、T2)之间进行通信,其中,至少一个读取单元(R1、R2)和与读取单元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天线(A1-A4、B1-B4)被分配给每个扫描区域(S1、S2),用于向扫描区域(S1、S2)辐射电磁信号(EA1-EA4、EB1-EB4),天线(A1-A4、B1-B4)被设计成扫描区域(S1)的至少一个天线(A1、A3)具有与另一个扫描区域(S2)的至少一个天线(B2、B4)不同的极化和/或不同的极化旋转方向。

Description

RFID系统、RFID系统的门设置以及检测应答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至少两个不同扫描区域中的读取单元与应答器之间进行通信的RFID系统,其中,至少一个读取单元和与读取单元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天线被分配给每个扫描区域,用于向扫描区域辐射电磁信号。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两个门的门设置,其中,每个门都具有扫描区域,通过该扫描区域,可移动具有应答器的货物等。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在至少两个不同扫描区域中的应答器的方法,其中,与应答器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读取单元和与读取单元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天线被分配给每个扫描区域,用于向扫描区域辐射电磁信号。
背景技术
由于用于RFID(射频标识)应用的UHF ISM频段(ISM=工业-科学-医疗)的已有欧洲标准不再满足现代系统的需求,同时,奉欧洲委员会之命,定义了新标准的提议,该提议以编号EN 302 208公布,题为“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ERM);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Equipment operating in the 865MHz to868MHz band with power levels up to 2W”;该文献可从互联网上的网站http://www.etsi.org处下载。该新的UHF标准EN 302208将在2006年中在欧洲进行协调。与先前的规章相比,该新规章的主要优点在于相比于当前的0.5W ERP(=有效辐射功率),读取单元具有2W ERP的更高许可辐射功率。因此,在欧洲,具有4至6m范围并具有大量应答器的UHF FRID长距离系统第一次可用,与之相对,先前系统仅只可实现具有最大2.5m的范围以及少量应答器。此外,先前对每个周期持续时间内连接的持续时间限制以最大百分之十(10%)停止使用。与现今总带宽250kHz相对,新标准还提供了每个具有200kHz带宽的10个信道。
然而,新规章也具有问题。例如,新规章需要读取单元的操作方法,该方法被称为“先听后说”(LBT),以便对抗由于读取单元的更高许可发射功率而给ISM波段中其它用户带来干扰的威胁。先听后说表示想要通过发送调制电磁场来与应答器进行通信的每个读取单元应当首先检验要使用的信道是否空闲,即还未由附近的另一读取单元使用。精确地,这表示处于侦听模式的读取单元不可接收功率在-96dBm之上的信号。该限制非常严格且难以满足,并且在所谓的密集读取器环境下会导致相当大的限制。该密集读取器环境的一个示例是所谓的Dock-Door应用,其中,至少两个传递门彼此直接相邻,如通常在逻辑应用中一样。然后,卡车通过这些典型为3m的宽传递门而直接卸载,其中,在运动通过各个传递门期间,由RFID读取单元扫描具有RFID应答器的货物。通常仅以彼此相距10cm的距离设置的这些传递门大部分具有相应的读取单元和与读取单元相连的多个天线,其中天线安装在传递门侧面,并指向彼此,使得它们向要扫描的门区域进行辐射。例如,如果每个门设置有四个天线(每边两个),则对于彼此相邻的两个传递门,相邻传递门的两个相应天线也指向彼此。这可在图1中清楚地看出,其中第一传递门G1的天线A1和A3与第二传递门G2的天线B2和B4彼此相对。假定传递门G2的读取单元R2仅在信道0上有效,即其在天线B2或B4上发送电磁无线电信号EB2或EB4,则如果读取单元R1处于侦听模式下,则其将在天线A1或A3上接收到这些无线电信号EB2、EB4,其中接收信号EB2或EB4的功率将超过-96dBm。
因此,根据EN 302208规章的规范,读取单元R1必须认为信道0被占用,并且自身不能在该信道0上有效。因为读取单元R2在发送时还不可避免地在其自身的频带之外的边带中产生的电磁信号部分(这是由于不存在理想的滤波),所以存在读取单元R1额外将所述边带所在的一个或多个其它信道(例如信道1和2)认为被占用的风险。因此,读取单元R1将必须切换到另一信道,例如信道3。作为上述问题的结果,其它读取单元的每个的可用信道的个数减少至少一个信道。但是,如果传递门现在直接彼此相邻,如在仓库中的情况下一样,则如果读取单元使用发送信号的主要部分有意地占用信道并使用在边带中发送的信号部分无意地占用其它可用信道,则在最差情况下,总是只有一个读取单元是有效的。因此,利用RFID的这种仓库的有意义操作不再可能,这是因为在监测RFID的同时只可以卸载一个相应的卡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第一段落中指示的类型的RFID系统、一种在第二段落中指示的类型的门设置、以及一种检测在第三段落中指示的类型的应答器的方法,利用此可避免上述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对于根据本发明的RFID系统,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特征,使得根据本发明的RFID系统的特征在于以下内容,即:
一种用于在至少两个不同扫描区域中的读取单元和应答器之间进行通信的RFID系统,其中,至少一个读取单元和与读取单元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天线被分配给每个扫描区域,用于向扫描区域辐射电磁信号,其中,天线被设计成一个扫描区域的至少一个天线具有相对于另一个扫描区域的至少一个天线不同的极化和/或不同的极化旋转方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至少两个门的门设置,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RFID系统,其中,每个门具有扫描区域,通过该扫描区域,可移动具有应答器的货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检测应答器的方法,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特征,使得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下内容,即:
一种用于检测至少两个不同扫描区域中的应答器的方法,其中,将与应答器通信的至少一个读取单元和与用于向扫描区域辐射电磁信号的读取单元通信的至少一个天线分配给每个扫描区域,其中,向扫描区域辐射的电磁信号相对于向另一扫描区域辐射的电磁信号具有不同的极化和/或不同的极化旋转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实现了:多个扫描区域的读取单元并不妨碍彼此的频率信道。这尤其适用于在所谓的密集读取器环境下的RFID应用,例如仓库中的dock-door应用,其中不同扫描区域设置得非常靠近。此外,可以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特征来实现所谓“长距离”RFID应用,利用该应用,读取单元所监测的扫描区域直径可达几米。利用本发明,特别地可遵守EN 302 208标准的严格规章,而不会由于其它扫描区域中的串扰和/或由于电磁信号在边带中的信号部分的发送而导致其它读取单元妨碍频率信道的使用。然而,要注意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用在EN 302 208标准所规定的865MHz至868MHz的UHF频率范围内,而可用在其它频率范围中,例如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用于ISM应用的902MHz和928MHz之间的UHF频率范围中,或在2.4GHz附近的微波范围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如下事实:因为不再需要对带外辐射的滤波那么强,所以可以更成本有效地构造读取单元。本发明的应用是多面的。具体地,本发明适用于控制物流,例如将货物递送给仓库、商场和工厂,例如,用于托盘、集装箱和其它货物承载应答器的识别,或者用于动物的识别。
根据权利要求2或8的措施,获得了在密集读取器环境下可以可靠地避免相邻扫描区域的读取单元的相互妨碍的优点。由于彼此之间的最小距离,对于由于电磁信号或信号部分至相应相邻扫描区域的不希望传输所导致的相互干扰,相邻扫描区域存在最大问题。利用本发明,因此可保持这种密集读取器环境,而不需要读取单元的发射功率必须保持在较低水平,或者不需要采取成本非常高且非常昂贵的在读取单元处对带外辐射进行滤波的措施。
密集读取器环境所用的天线通常具有针对辐射电磁信号的方向性。因此,天线被定向,使得电磁信号的主要辐射指向要监测的扫描区域,同时提供这种设置以及每个扫描区域有多个天线,使得整个扫描区域由电磁信号覆盖。例如,对于dock-door应用,存在彼此相邻的多个门,并且典型地天线侧向指向相应门的扫描区域。然而,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以下事实:在门一侧的天线所辐射的电磁信号直接向安装在相邻门(和其它门)的相对侧上的天线辐射。根据权利要求3或9的措施,获得如下优点:利用这种设置,避免了会导致信道妨碍的不同扫描区域的读取单元的相互影响。此外,通过使用电磁信号的仅两个不同极化旋转方向,可以避免相互干扰。
根据权利要求4或10的措施,获得如下优点:利用极化和极化旋转方向的组合的相应选择,避免了不同扫描区域的读取单元的相互干扰。如果使用仅具有椭圆极化的天线、或使用具有圆极化的天线以及具有椭圆极化的天线,则利用椭圆极化,椭圆的主轴和副轴之间的轴比应当非常高。此外,为了更好地抑制相互干扰,还可不同地选择旋转方向。根据权利要求5的措施,获得如下优点:这种天线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高辐射效率,可以容易地调节辐射的电磁信号的所希望的极化,并且可以以成本有效的方式生产天线。此外,可以以防水的方式实现这种天线,这种天线非常容易用于不同的安装条件,这种天线很小、稳健且不显眼。
参考下面所述的实施例,阐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并且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下面将根据唯一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示例来描述本发明,尽管应该认为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图1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RFID系统的根据本发明的门设置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1,描述具有根据本发明的RFID系统的门设置的实施例示例。该门设置包括两个门G1、G2,其中每个门G1、G2的通过区域被设计成扫描区域S1、S2,通过该扫描区域S1、S2,可移动具有应答器T1、T2的货物等。要指出,门设置的门数目、每个门的天线数目以及门中应答器的数目并不受限,并且为了本实施例示例清楚简明,仅示出了每个具有四个天线和一个应答器的两个门G1、G2。将RFID系统分配给每个扫描区域S1、S2。对于扫描区域S1,包括一个读取单元R1,该读取单元R1与四个天线A1、A2、A3和A4相连。天线A1和A3设置在门G1的左手边,并指向扫描区域S1的右侧。天线A2和A4设置在门G1的右手边,并指向扫描区域S1的左侧。类似地,将一个读取单元R2分配给门G2的扫描区域S2,读取单元R2与四个天线B1、B2、B3和B4相连。天线B1和B3设置在门G2的左手边,并指向扫描区域S2的右侧。天线B2和B4设置在门G2的右手边,并指向扫描区域S2的左侧。读取单元R1以复用方式通过天线A1至A4向扫描区域S1辐射电磁信号,即通过天线A1辐射电磁信号EA1、通过天线A2辐射电磁信号EA2、通过天线A3辐射电磁信号EA3、通过天线A4辐射电磁信号EA4。读取单元R2通过天线B1至B4向扫描区域S2辐射电磁信号,即通过天线B1辐射电磁信号EB1、通过天线B2辐射电磁信号EB2、通过天线B3辐射电磁信号EB3、通过天线B4辐射电磁信号EB4。电磁信号EA1-EA4、EB1-EB4优选地是所选频段(例如865MHz的UHF频带区域中的200kHz频段)中的调制载波信号。给每个200kHz的频段分配信道号,例如信道0至信道10。如果应答器T1、T2位于辐射了电磁信号EA1-EA4、EB1-EB4的相应扫描区域S1、S2中,则应答器T1、T2通过调制接收信号来进行响应。这通过适当已知的估计方法在读取单元R1、R2中进行检测,而所发送数据可通过对应答器T1、T2所调制信号的解调来重构,因此可识别各个应答器T1、T2,而如果需要,可进行读取单元R1、R2和应答器T1、T2之间的其它通信和数据交换。
如图1所示,通过天线A1和A3向扫描区域S1辐射的电磁信号EA1和EA3将也被辐射到与区域S1相邻的扫描区域S2所位于的门G2,这里具体是被辐射到面对天线A1、A3的天线B2、B4,尽管该辐射被削弱。相反地,相邻门G1的天线A1、A3也接收到通过天线B2、B4辐射的电磁信号EB2、EB4。如果现在门G2的读取单元R2通过天线B2或B4发送电磁无线电信号EB2或EB4而在信道0上有效,则由于天线A1、A3以高于预定最小强度的功率接收到精确指向天线A1、A3的无线电信号EB2、EB4,所以读取单元R1将认为信道0被占用,其中,所述读取单元R1自身想要变为在同一信道0上有效,因而首先进入侦听模式,“侦听”或检查是否在该信道0上接收到超过许可最小强度的信号。
这里,本发明规定:通过对天线EA1-EA4、EB1-EB4的极化和/或极化旋转方向的适当选择,可避免彼此相邻的门G1、G2的读取单元R1、R2对信道产生相互地妨碍。因此,设计天线,使得扫描区域的至少一个天线相对于另一个扫描区域的至少一个天线而具有不同的极化和/或极化旋转方向。在本实施例示例中,有目的地选择如下设置:门G1的天线A1、A3具有相对于门G2的天线B2、B4不同的极化和/或极化旋转方向。然而,如果仅天线A1或A3之一具有与天线B2或B4不同的极化和/或极化旋转方向,也是足够的。在这种情况下,侦听模式下的读取单元R1的操作如下:例如,如果天线A1在特定信道上接收到陌生信号,则并不立即将该信道标记为被占用,而是首先将另一天线A3切换到接收模式,以便确定在具有另一极化的天线A3上,所接收到的陌生信号的强度是否小于预定许可最大强度,因此该信道可与天线A3一起使用。
由于门G1的天线A2、A4和门G2的天线B1、B3彼此错开,因而串扰信号强度较小,所以门G1的天线A2、A4和门G2的天线B1、B3相互影响在本实施例示例中并不关键。因此,通过天线A2、A4、B1、B3辐射的电磁信号EA2、EA4、EB1、EB3可具有相同的极化。然而,要考虑到其它门可设置在门G1、G2的左侧和右侧,所述信号EA2、EA4、EB1、EB3到达所述其它门,因此要考虑这些信号的极化和/或极化旋转方向相对于未示出的门的天线的极化和/或极化旋转方向。彼此相邻的多个门的天线的有利设置如下:向第一方向(例如向右)辐射的所有天线A1、A3、B1、B3具有第一极化旋转方向,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即向左)辐射的所有天线A2、A4、B2、B4具有与第一极化旋转方向不同的第二极化旋转方向。
通常,电磁波必须由总是彼此垂直的电场和磁场矢量构成。原理上,作为横波的电磁波沿与电场和磁场矢量垂直的方向传播。电磁波由频率、波长、幅度、相位和极化表示其特征。如果电磁场的电场矢量和磁场矢量在空间某点处具有恒定方向,则该波被认为是线性极化的,其中矢量方向表示极化方向。换言之:使用线性极化,电磁场的电场矢量和磁场矢量在空间中在各自确定的平面中摆动。通常,电磁波包括线性极化波的混合。使用圆极化的电磁波,电场和磁场矢量在每个振荡周期中沿传播方向旋转一周。取决于场矢量的旋转方向,存在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的圆极化。因此,场矢量的值保持恒定。圆极化的电磁波是椭圆极化的电磁波的特例,使用椭圆极化的电磁波,电场和磁场矢量在每个振荡周期中沿传播方向摆动一周,其中,场矢量的旋转方向可以是逆时针或顺时针的。然后,场矢量的值周期性地改变而不会变为0。此外,椭圆极化的主要特征在于椭圆的主轴和副轴之间的比。
对于沿第一方向(例如逆时针)圆周旋转的天线A1、A3、B1、B3,在优选实施例中使用极化天线,以及对于沿相反方向(例如顺时针)圆周旋转的天线A2、A4、B2、B4,使用极化天线。这导致以下事实:多个门G1、G2的彼此相向的天线A1、A3、B2、B4之间的能量转移最小(在理想情况下为零)。因为应答器T1、T2的天线通常是线性极化的,所以使用读取单元R1、R2的天线的圆极化,将有3dB的极化损耗,但是这可通过在许可限制值内增加读取单元R1、R2的发射功率来抵消。此外,圆极化天线的使用提供了如下优点:利用应答器T1、T2的设置,应答器T1、T2可位于任意旋转位置,并且在实际环境下,可改变极化位置的反射保持不受影响。
在本发明的另一变体中,指向彼此的各个门G1、G2的天线A1、A3、B2、B4被设计为椭圆极化的,在这种设置下,任意位置的天线A1、A3、B2、B4的接收功率实际上非零;但是由于实际上仅需要另一个门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削弱10至30dB,所以这同样可以利用椭圆极化的天线以令人满意的方式实现。另一方面,如果椭圆极化的天线与一定角度的相同椭圆轴比对齐,则获得了与使用圆极化天线相同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不同极化或极化旋转方向的天线设置可应用于任意数目的门。
还应该提到,代替术语“扫描区域”、“扫描”和“被扫描”,可使用术语“扫描场”或“通信区域”、“扫描”或“通信”以及“被扫描”或“与之通信”,并且在本技术领域是公知且常用的。
应该注意,上述实施例例证而非限制本发明,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设计多种备选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括号之间的任意附图标记并不应理解为限制权利要求。词“包括”并不排除权利要求中所列元素或步骤之外的元素或步骤的存在。元素之前的“一”并不排除多个这种元素的存在。本发明可利用包括多个分立元件的硬件来实现,和/或利用适当编程的处理器来实现。在列举了多个装置的设备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一些可由同一个硬件项目来实现。唯一的事实是,彼此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某些措施并不表示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够产生有益效果。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在至少两个不同扫描区域(S1、S2)中的读取单元(R1、R2)和应答器(T1、T2)之间进行通信的RFID系统,其中,至少一个读取单元(R1、R2)和与读取单元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天线(A1-A4、B1-B4)被分配给每个扫描区域(S1、S2),用于向扫描区域(S1、S2)辐射电磁信号(EA1-EA4、EB1-EB4),其中,天线(A1-A4、B1-B4)被设计成一个扫描区域(S1)的至少一个天线(A1、A3)具有相对于另一个扫描区域(S2)的至少一个天线(B2、B4)不同的极化和/或不同的极化旋转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系统,其中,一个扫描区域(S1)的至少一个天线(A1、A3)具有相对于与所述扫描区域(S1)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扫描区域(S2)的至少一个天线(B2、B4)不同的极化和/或不同的极化旋转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系统,其中,主要辐射方向转向彼此的不同扫描区域(S1;S2)的天线(A1、A3;B2、B4)具有不同的极化和/或不同的极化旋转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系统,其中,从不同旋转方向的圆极化、可选具有不同极化旋转方向的椭圆主轴不同位置的椭圆极化、可选具有不同极化旋转方向的圆极化和椭圆极化中,选择天线(A1、A3;B2、B4)的不同的极化和/或极化旋转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系统,其中,天线(A1、A3;B2、B4)被设计成平面天线。
6.一种包括至少两个门(G1、G2)的门设置,其中,每个门(G1、G2)具有扫描区域(S1、S2),通过扫描区域(S1、S2),能够移动具有应答器(T1、T2)的货物等,其中,门设置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RFID系统。
7.一种用于检测至少两个不同扫描区域(S1、S2)中的应答器(T1、T2)的方法,其中,与应答器(T1、T2)通信的至少一个读取单元(R1、R2)和与读取单元(R1、R2)通信的至少一个天线(A1-A4、B1-B4)被分配给每个扫描区域(S1、S2),用于向扫描区域(S1、S2)辐射电磁信号(EA1-EA4、EB1-EB4),其中,向扫描区域(S1)辐射的电磁信号(EA1、EA3)具有相对于向另一扫描区域(S2)辐射的电磁信号(EB2、EB4)不同的极化和/或不同的极化旋转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向一个扫描区域(S1)辐射的电磁信号(EA1、EA3)具有相对于向与所述扫描区域(S1)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扫描区域(S2)辐射的电磁信号(EB2、EB4)不同的极化和/或不同的极化旋转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主要辐射方向转向彼此的不同扫描区域(S1、S2)的天线(A1、A3;B2、B4)所辐射的电磁信号(EA1、EA3;EB2、EB4)具有不同的极化和/或不同的极化旋转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从不同旋转方向的圆极化、可选具有不同极化旋转方向的椭圆主轴不同位置的椭圆极化、可选具有不同极化旋转方向的圆极化和椭圆极化中,选择所辐射的电磁信号(EA1、EA3;EB2、EB4)的各个不同的极化和/或极化旋转方向。
CN2006800043034A 2005-02-07 2006-02-01 Rfid系统、rfid系统的门设置以及检测应答器的方法 Active CN1011642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5100833.2 2005-02-07
EP05100833 2005-02-07
PCT/IB2006/050340 WO2006082560A1 (en) 2005-02-07 2006-02-01 Rfid system, gate arrangement with rfid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transpond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4250A true CN101164250A (zh) 2008-04-16
CN101164250B CN101164250B (zh) 2012-10-31

Family

ID=36481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43034A Active CN101164250B (zh) 2005-02-07 2006-02-01 Rfid系统、rfid系统的门设置以及检测应答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12678B2 (zh)
EP (1) EP1849244B1 (zh)
JP (1) JP2008530844A (zh)
CN (1) CN101164250B (zh)
AT (1) ATE537617T1 (zh)
WO (1) WO200608256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2518A (zh) * 2014-04-29 2014-07-23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 三维环绕追踪式射频识别系统及其货物检测方法
CN105139047A (zh) * 2015-08-19 2015-12-09 南京理工大学 变极化的无芯片rfid系统
CN107037425A (zh) * 2015-12-19 2017-08-1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确定rfid应答器的位置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79953B2 (en) * 2007-05-31 2009-08-25 Intel Corporation Detecting a self-jammer signal in an RFID system
KR100932902B1 (ko) * 2007-08-29 2009-12-2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중 감도 모드를 갖는 리더 간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319105B2 (en) 2010-06-29 2016-04-19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near-field MIMO communications
US9614590B2 (en) 2011-05-12 2017-04-04 Keyssa, Inc. Scalable high-bandwidth connectivity
WO2012155135A2 (en) * 2011-05-12 2012-11-15 Waveconnex, Inc. Scalable high-bandwidth connectivity
TWI554165B (zh) 2011-09-15 2016-10-11 奇沙公司 具有介電媒體之無線通訊
KR101995608B1 (ko) 2011-10-20 2019-10-17 키사, 아이엔씨. 저-프로파일 무선 커넥터들
CN103164672B (zh) * 2011-12-14 2016-02-03 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卷标分群系统
US9559790B2 (en) 2012-01-30 2017-01-31 Keyssa, Inc. Link emission control
US9031502B2 (en) 2012-11-16 2015-05-12 Broadcom Corporation Antenna solution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enabl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40148095A1 (en) * 2012-11-27 2014-05-29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le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WO2014119000A1 (ja) * 2013-02-01 2014-08-07 Dowa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銀導電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158945B2 (en) * 2013-04-18 2015-10-13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Defining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 area
WO2021202847A1 (en) * 2020-04-01 2021-10-07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Rfid-based self-checkout systems using cycle count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7708012A (nl) * 1977-07-19 1979-01-23 Nedap Nv Detectiestelsel.
US5640151A (en) * 1990-06-15 1997-06-1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with tags
JP3526928B2 (ja) * 1994-11-15 2004-05-17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Lsiデザイン 非接触icカードシステム
US6064320A (en) * 1997-04-04 2000-05-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 system capable of vehicle lane discrimination
JPH11248837A (ja) 1998-03-05 1999-09-17 Hino Motors Ltd 車載用レーダ装置
SE521228C2 (sv) * 1999-06-09 2003-10-14 Rso Corp Markör för elektronisk artikelidentifiering, metod för att förse en sådan markör med en identitetskod samt en anordning för identifiering av markören
EP1069526A3 (en) * 1999-07-12 2005-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bile body discrimination apparatus for rapidly acquiring respective data sets transmitted through modulation of reflected radio waves by transponders which are within a communication region of an interrogator apparatus
US6496806B1 (en) 1999-12-16 2002-12-17 Samsys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cking clustered items
JP4460706B2 (ja) 2000-03-24 2010-05-12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ゲートシステム
US6750771B1 (en) * 2000-08-10 2004-06-15 Savi Technology, Inc.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ding low frequency tags
US20030001739A1 (en) * 2001-06-29 2003-01-02 Robert Clucas 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 antenna for attachment to a vertical structure
US20050156806A1 (en) * 2002-02-22 2005-07-21 Tomozo Oht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836216B2 (en) * 2002-05-09 2004-12-28 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 Technologies, Ltd. 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 system
US20050058242A1 (en) * 2003-09-15 2005-03-17 Peschmann Kristian R.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concealed objects
JP2006113869A (ja) 2004-10-15 2006-04-27 Mighty Card Kk 情報読出システム、質問機、及び情報読出システムの設定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2518A (zh) * 2014-04-29 2014-07-23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 三维环绕追踪式射频识别系统及其货物检测方法
CN105139047A (zh) * 2015-08-19 2015-12-09 南京理工大学 变极化的无芯片rfid系统
CN105139047B (zh) * 2015-08-19 2018-07-31 南京理工大学 变极化的无芯片rfid系统
CN107037425A (zh) * 2015-12-19 2017-08-1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确定rfid应答器的位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49244A1 (en) 2007-10-31
CN101164250B (zh) 2012-10-31
US20080252420A1 (en) 2008-10-16
US8212678B2 (en) 2012-07-03
ATE537617T1 (de) 2011-12-15
WO2006082560A1 (en) 2006-08-10
EP1849244B1 (en) 2011-12-14
JP2008530844A (ja) 2008-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4250B (zh) Rfid系统、rfid系统的门设置以及检测应答器的方法
US7852221B2 (en) RFID devices using RFID circuits and antennas having unmatched frequency ranges
CN101517908B (zh) 具有信号消除器的射频识别读取器及其方法
US7538679B2 (en) RFID tag test antenna with two ports that excite perpendicular modes
US7733218B2 (en) RFID tag 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EP1901202B1 (en) RF Tag reader and reading method
CN101490697B (zh) 多频带无线射频识别读写器装置
EP1943745B1 (en) Rfid reader and rfid system
US8120494B1 (en) RFID readers and systems with antenna switching upon detecting too few tags and methods
US7479874B2 (en) Verification of singulated RFID tags by RFID readers
US20080129509A1 (en) RFID interrogations of system components in RFID systems
US20070273481A1 (en) RFID tag with programmable read range
US200502805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ange of successful interrogation by RFID interrogation device
EP3080747B1 (en) Mitigating adjacent rfid reader interference
US20080246615A1 (en) RFID antenna cupped reflector
EP1233367B1 (en) Antenna apparatus
EP1845630B1 (en) Rfid carrier sense method and rfid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20090167499A1 (en) Rfi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90215405A1 (en) Transceiver Antennae Arrangement
US20090160611A1 (en) Enhanced Communication Via RFID Interrogator
KR20080075653A (ko) 다중 안테나를 구비한 알에프아이디 리더
JP5080937B2 (ja) リーダライタ及びゲートシステム
Tsakalaki et al. Spatial spectrum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s via miniaturized parasitic antenna systems
KR20070053109A (ko) Rfid 리더 및 rfid 시스템
Leong et al. RFID reader synchron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