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9026A - Rfid标签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Rfid标签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9026A
CN101159026A CNA2007101485086A CN200710148508A CN101159026A CN 101159026 A CN101159026 A CN 101159026A CN A2007101485086 A CNA2007101485086 A CN A2007101485086A CN 200710148508 A CN200710148508 A CN 200710148508A CN 101159026 A CN101159026 A CN 101159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fid tag
information
tag communication
circui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85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明
大桥勉
泷和也
西川�治
市川恭久
山田史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59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90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33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near field type, inductive coi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4Hybrid rea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06K7/1088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hand-held scan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具有:天线(10),用于通过与分别设在放置书籍的书架和操作人员处的标签标贴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无线通信发送/接收信号;射频电路(201);条形码读取器(203),用于光学地检测设置在书籍(B)上的条形码(C)的信息;以及控制电路(202)。控制电路(202)具有根据由条形码读取器(203)对条形码信息的检测结果通过天线(10)和射频电路(201)将书籍(B)的各种作业信息写入为书籍(B)的管理设置的RFID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分(150)中的功能。

Description

RFID标签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无线通信对设置在对象上的RFID电路单元发送/接收信息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在物品管理之际在要被管理的物品上设置信息保持部分(条形码等)并且所保持的信息被非接触地读取的信息读取设备。
作为这种类型的信息读取设备的现有技术部分,已知有例如用于库存管理的库存控制设备(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7-168897)。在该现有技术部分中,设置在每个部件上的条形码由连接至手持终端的条形码读取器读出。读出的条形码信息通过无线通信从该手持终端发送至计算机从而在该计算机侧被采集用于库存数据的实时更新、订购单的发布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上现有技术部分的信息读取设备中,由条形码读取器读出的条形码信息一直通过无线通信被发送至计算机侧,并且在计算机侧采集所有部件的所有信息。因此,需要能够采集所有部件的信息的昂贵且大容量的数据库以及包括以上手持终端和用于计算机的通信调制解调器的通信基础设施等,这使得整个系统昂贵。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能够在不使用昂贵的数据库或通信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进行相对廉价的物品管理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一种RFID标签通信装置,包括:光学检测装置,用于光学地检测设置在要被管理的物品上的光学标识子;通信装置,用于通过无线通信与设有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分和发送/接收信息的天线的RFID电路单元通信;以及写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光学检测装置对光学标识子的检测结果通过通信装置将与物品存储状态有关的各种作业信息写入到设置在用于管理物品的第一RFID电路元件上的IC电路部分中。
在本申请的发明中,光学检测到的存储状态的变化等可通过在RFID电路元件中的信息写入来电子地管理。因此,无需使用昂贵的数据库或通信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可由光学标识子、用于检测该光学标识子的光学检测装置、RFID电路元件以及通信装置相对廉价地来构造。并且,通过设置用于物品管理的第一RFID电路元件以及根据光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在其中写入各种作业信息,就不再需要在每个物品上设置RFID电路元件,由此可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其中操作人员在设有本发明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书籍库存管理系统中执行书籍的出货或入货的状态的示图。
图2是示出了设有本发明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的该实施例的书籍库存管理系统的整体构成的系统框图。
图3是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持扫描器的示意性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了设置在其上载有将由作为本发明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持扫描器检测的书籍的书架、以及操作人员处的标签标贴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的功能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了作为本发明RFID标签通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持扫描器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功能框图。
图6是示出了作为本发明RFID标签通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持扫描器的控制电路的具体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7是示出了由该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图7中的出货模式处理的具体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了图7中的接收模式处理的具体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当采集信息被写入RFID电路元件中这一变体中由该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了图10中的采集模式处理的具体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当废弃信息被写入RFID电路元件中这一变体中由该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设置在操作人员处的标签标贴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中所存储的信息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14是示出了在使用具有标签标贴制作功能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这一变体中操作人员执行书籍的出货或入货操作的状态的示图。
图15是示出了具有图14中所示的固定RFID标签通信装置的库存管理系统的整体构成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是其中本发明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被应用于例如书籍库存管理系统的一个示例。
图1是示出了操作人员(作业人员)M在书籍库存管理系统中执行书籍B的出货或入货的状态的示图。
如图1所示,每本书籍B都设有该书籍所特有的一个条形码C。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其中写入了用于管理要装在书架S上的每本书籍B的标签ID(标识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B(参照图2)的标签标贴TB被设置在书架S上。此外,操作人员M佩戴具有其中写入了该操作人员所特有的标签ID的RFID电路元件To-M(参照图2)的标签标贴(或者可以是标签卡等)TM
当操作人员M执行与书籍B的存储状态有关的各种作业(出货、入货、盘点、移动等),他/她将手持型RFID标签通信装置(手持扫描器)200靠近书籍B以读出设在该书籍B上的条形码C的信息。同时,设在由操作人员M佩戴的标签标贴TM上的RFID电路元件To-M(参照图2)的信息也被读出,并且对设置在书架S上的标签标贴TB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B(参照图2)执行信息读取/写入。
图2是示出了具有本发明的手持扫描器200的库存管理系统的整体构成的系统框图。
在图2中,手持扫描器200具有:天线10,用于通过与分别设在标签标贴TB、TM上的RFID电路元件To-B、To-M无线通信来发送/接收信号;射频电路201,用于通过天线10对RFID电路元件To-B、To-M的每一个中的IC电路部分150进行存取并处理从RFID电路元件To-B、To-M读出的信号;条形码读取器203,用于光学地检测设在书籍B上的条形码C的信息(该书籍的类型或单位数);以及控制电路202,被连接至射频电路201和条形码读取器203。
如上所述,手持扫描器200集成地设有用于与RFID电路元件To-B、To-M通信的射频电路元件201、天线10、以及条形码读取器203,由此操作人员M的操作性和处理性能得到改善。
设在标签标贴TB、TM上的RFID电路元件To-B、To-M分别设有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分150以及连接至IC电路部分150的天线151。天线151例如是公知的偶极子天线。
图3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手持扫描器200的示意性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在图3中,手持扫描器200包括:外壳4;配置成占据此外壳4上部(图3中的前侧)的大部分并且显示各种信息的内容、警告等的显示部分5;设在外壳4的侧面上以在信息写入/读取之际供操作人员M操作的操作部分6(按钮、开关等);以及诸如扬声器等用于在信息读取/写入失败时进行通知的声音通知装置7。并且,以上天线10和条形码读取器203被安装于外壳4。
图4是示出了设在标签标贴TB、TM上的RFID电路元件To-B、To-M的功能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在图4中,RFID电路元件To-B、To-M分别具有与手持扫描器200的天线10非接触地发送/接收信号的天线151以及连接至天线151的IC电路部分150。
IC电路部分150具有:整流部分152,用于整流由天线151接收到的载波;电源部分153,用于蓄积经整流部分152整流的载波的能量以使其成为驱动电源;时钟提取部分154,用于从由天线151接收到的载波提取时钟信号并将其提供给将在稍后说明的控制部分157;存储器部分155,起到能够存储预定信息信号的信息存储器部分的作用;连接至天线151的调制解调部分156;以及控制部分157,用于通过整流部分152、时钟提取部分154、调制解调部分156等控制RFID电路元件To-B、To-M的操作。
调制解调部分156解调由天线151接收到的来自手持扫描器200的天线10的通信信号,并根据来自控制部分157的应答信号调制由天线151接收到的载波并将其作为反射波从天线151重新发送。控制部分157解释经调制解调部分156解调的接收信号,基于存储在存储器部分155中的信息信号生成应答信号并执行诸如控制从调制解调部分156进行应答等基本控制。
时钟提取部分154从接收信号提取时钟成分并将时钟提取到控制部分157,并将与接收信号的时钟成分的速度相对应的时钟提供给控制部分157。
图5是示出了手持扫描器200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功能框图。
在5图中,射频电路201包括:发送部分212,用于通过天线10向RFID电路元件To-B、To-M发送信号;接收部分213,其中由天线10输入来自RFID电路元件To-B、To-M的反射波;以及发送接收分离器214。
发送部分212设有:晶体振荡器230,用于生成读取RFID电路元件To-B、To-M的IC电路部分150的RFID标签信息用的载波;PLL(锁相环)231,用于通过控制电路202的控制生成预定频率的信号;VCO(压控振荡器)232;发送乘法电路216,用于基于提供自控制电路202的信号调制(在本示例中,是基于来自控制电路202的“TX_ASK”信号的振幅调制)所生成的载波(然而,在“TX_ASK”信号的情形中,可使用可变放大率的放大器等);以及可变发送放大器217,用于放大经发送乘法电路216调制的已调波(在本示例中,放大率由来自控制电路202的“TX_PWR”信号确定)。然后,所生成的载波优选地使用UHF频带、微波频带或短波频带中的频率,并且发送放大器217的输出通过发送接收分离器214被发送至天线10并提供给RFID电路元件To-B、To-M的IC电路部分150。RFID标签信息并不限于以上已调制信号,而是也有仅包括单载波的情况。
接收部分213设有:第一接收信号乘法电路218,用于将由天线10接收到的来自RFID电路元件To-B、To-M的反射波与所生成的载波相乘;第一带通滤波器219,用于从第一接收信号乘法电路218的输出中仅提取所需频带的信号;第一接收信号放大器221,用于放大此第一带通滤波器219的输出;第一限幅器220,用于进一步放大第一接收信号放大器221的输出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第二接收信号乘法电路222,用于将由天线10接收到的来自RFID电路元件To-B、To-M的反射波与在生成后相位延迟90°的载波相乘;第二带通滤波器223,用于从第二接收信号乘法电路222的输出仅提取所需频带的信号;第二接收信号放大器225;用于放大此第二带通滤波器223的输出;以及第二限幅器224,用于进一步放大第二接收信号放大器225的输出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从第一限幅器220输出的信号“RXS-I”和从第二限幅器224输出的信号“RXS-Q”被输入到控制电路202并由其处理。
第一接收信号放大器221和第二接收信号放大器225的输出还被输入到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标)电路226,并且指示这些信号的强度的信号“RSSI”被输入到控制电路202。以这种方式,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手持扫描器200中,来自RFID电路元件To-B、To-M的反射波由I-Q正交解调来解调。
另一方面,条形码读取器203被连接至控制电路202,并且由条形码读取器203光学检测到的书籍B的条形码信息被送出到控制电路202。
同时,来自操作部分6的操作信号也被输入到控制电路202,并且从其输出去往显示部分5的显示控制信号、以及去往声音通知装置7的通信信号等。
图6是示出了控制电路202的具体功能的功能框图。
在图6中,控制电路202是所谓的微机,包括:作为中央处理单元的CPU 202A、ROM 202B、RAM 202C、用于以射频电路201进行信号发送/接收的电路控制部分202D等,它根据预先存储在ROM 202B中的程序同时利用RAM 202C的临时存储功能执行信号处理。
以上,本实施例的特性是,根据由条形码读取器203对贴在书籍B上的条形码C的检测结果,与书籍B的物品存储状态有关的各种作业信息(或者在这些各种信息被存储在服务器中并且被链接至标签ID等时,为与这些各种信息相关联的标签ID等)被写在设于的书架S上的标签标贴TB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B的IC电路部分150中以用于书籍B的管理。详细的过程将在以下使用图7依次说明。
图7是示出了由控制电路202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该流程在例如手持扫描器200上电时开始。
首先,在步骤S10,判定由操作人员M执行的作业是否为出货作业。在手持扫描器200中,根据以上与存储状态有关的各种作业模式中的每一种设置了多种作业模式。在本示例中,设置了对应于出货作业的出货模式以及对应于入货作业的入货模式这2种模式,并且操作人员M可通过在操作部分6(按钮、开关等)上的指示操作来选择任意一种模式。因此,在步骤S10关于作业的判定是根据以上模式选择的结果来进行的。除了操作部分6的指示操作之外,还可通过读取包含作业指示信息的条形码、RFID电路元件等的方法来选择模式。
当将要执行的作业是出货作业时,步骤S10的判定满足,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15,而当将要执行的作业不是出货作业时,该判定不满足,而作业将被认为是入货,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20。
在步骤S15,操作人员M佩戴的标签标贴TM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M上的信息被读出。具体地,通过向发送部分212发送读取控制信号,读取信号被发送到RFID电路元件To-M的IC电路部分150,并且RFID电路元件To-M的信息作为对应于以上读取信号的应答信号通过接收部分213被接收。存储在RFID电路元件To-M中的信息包括例如该操作人员M所属的公司/部门信息、诸如出货/入货权限等操作权限信息以及与操作人员M有关的其它信息。
接着,在步骤S25,基于所读取的RFID电路元件To-M,判定操作人员M佩戴的标签标贴TM是否有效(是不是没有故障或者是否为预先假定的类型)。如果操作人员M的标签标贴TM有效,则此判定满足,例程进入步骤S30,而如果操作人员M的标签标贴TM无效,则此判定不满足,而例程进入步骤S45。
在步骤S30,基于所读取的RFID电路元件To-M,判定操作人员M是否是来自出货部门的人员。如果操作人员M是来自出货部门,则此判定满足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35,而如果操作人员不是来自出货部门,则此判定不满足,例程进入步骤S45。
在步骤S35,基于所读取的RFID电路元件To-M,进一步判定操作人员M是否有出货权限。如果操作人员M具有出货权限,则此判定满足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40,而如果操作人员M不具有出货权限,则此判定不满足,例程进入步骤S45。
在步骤S40,执行出货模式处理(将在稍后说明)。在步骤S45,出于操作人员M佩戴的标签标贴TM无效、操作人员M不是来自出货部门、或者操作人员M不具有出货权限这些原因当中的任何一个,出货模式将不被执行这一事实作为警告被显示在显示部分5上。
在步骤S20,操作人员M佩戴的标签标贴TM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M的信息被读出。读出RFID电路元件To-M上的信息的该过程与步骤S15的相同。
接着,在步骤S50,根据所读取的RFID电路元件To-M,判定操作人员M佩戴的标签标贴TM是否有效。如果操作人员M佩戴的标签标贴TM有效,则此判定满足,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55,而如果操作人员M佩戴的标签标贴TM无效,则此判定不满足,例程进入步骤S70。
在步骤S55,根据所读取的RFID电路元件To-M,判定操作人员M是否来自入货部门。如果操作人员M来自入货部门,则此判定满足,且例程进入步骤S60,而如果操作人员M不是来自入货部门,则此判定不满足,例程进入步骤S70。
在步骤S60,根据所读取的RFID电路元件To-M,判定操作人员M是否具有入货权限。如果操作人员M具有入货权限,则此判定满足,且例程进入步骤S65,而如果操作人员M没有入货权限,则此判定不满足,例程进入步骤S70。
在步骤S65,执行入货模式处理(将在稍后说明)。在步骤S70,出于操作人员M佩戴的标签标贴TM无效、操作人员M不是来自入货部门、或者操作人员M不具有入货权限这些原因当中的任何一个,入货模式处理(在稍后说明)将不被执行这一事实作为警告被显示在显示部分5上。
图8是示出了在上述步骤S40的出货模式处理的具体过程的流程图。
在图8,首先,在步骤S100,要被出货的书籍B的条形码信息(书籍的类型、单位数等)由条形码读取器203光学地读出。
然后,在步骤S110,附于书架S上的标签标贴TB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B的信息(每本书的类型信息、数量信息、日期信息等)被读出。具体地,通过向发送部分212发送读取控制信号,读取信号被发送到RFID电路元件To-B的IC电路部分150,并且RFID电路元件To-B的信息作为对应于以上读取信号的应答信号通过接收部分213被接收。
然后,在步骤S120,进行将要出货的书籍B相应类型的书籍的库存数(数量信息)减少单位数(通常为1)的计算。
另外,在步骤S130,在附于书架S上的标签标贴TB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B中,写入关于要被出货的书籍B的类型在以上步骤S120进行数量信息减法之后的新信息。具体地,通过向上述发送部分212发送写入控制信号,写入信息被发送到RFID电路元件To-B的IC电路部分150。因此,存储在RFID电路元件To-B的IC电路部分150中的书籍B的库存数被更新。不限于用减去之后的数字来盖写,可发送指示将对RFID电路元件To执行单次减法处理(例如当RFID电路元件To自身设有计算功能时)的数据从而使减法盖写在RFID电路元件To中进行。并且,除了象这样根据需要进行数值的盖写更新(先前的数值被删除)外,还可以蓄积所有数值信息的更新历史(先前的数值保留)。此外,除了书籍的类型、库存数等,操作人员的数据也可被记录在RFID电路元件To-B中。
图9是示出了在上述步骤S65的入货模式处理的具体过程的流程图。
在图9中,首先,在步骤S200,要被入货的书籍B的条形码信息(书籍的类型或单位数)由条形码读取器203光学地读出。
然后,在步骤S210,附于书架S上的标签标贴TB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B的信息(每本书的类型信息、数量信息、日期信息等)被读出。RFID电路元件To-B的信息读取过程与步骤S110的相同。
然后,在步骤S220,进行计算以将要入货的书籍B的库存数(数量信息)增加单位数(通常为1)。
然后,在步骤S230,在关于要被入货的书籍B的类型上述步骤S220中进行数量信息加法之后的新信息被写入附于书架S上的标签标贴TB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B中。对RFID电路元件To-B的信息写入过程与上述步骤S130的相同。因此,存储在RFID电路元件To-B的IC电路部分150中的书籍B的库存数作为历史信息被更新。与上面类似,不限于盖写增加后的数字,可发送指示将对RFID电路元件To执行单次加法处理(例如当RFID电路元件To自身设有计算功能时)的数据从而使加法盖写在RFID电路元件To中进行。并且,除了象这样根据需要进行数值的盖写更新(先前的数值被删除)外,还可以蓄积所有数值信息的更新历史(先前的数值保留)。此外,除了书籍的类型、库存数等,操作人员的数据也可被记录在RFID电路元件To-B中。
如在本发明的上面提到的,当书籍B的存储状态发生变化时(在本示例中为出货或入货作业),设在书籍B上的条形码C的信息由条形码读取器203光学地检测。然后,当书籍B要出货时,书籍B的库存数被减少,而当书籍B要入货时,书籍B的库存数被增加。另外,在出货或入货之后的库存数被写入附于书架S上的标签标贴TB的RFID电路元件To-B的IC电路部分150中以便书籍管理。因此,能够在确保反映按对应于单个RFID电路元件To-B的单个管理单位改变库存数的同时电子地控制书籍B的存储状态的变化。
因此,无需使用特别昂贵的数据库或通信基础设施,就能相对廉价地构造库存管理系统。并且,由于RFID电路元件To-B被设置用于书籍管理并且根据条形码读取器203的检测结果写入各种作业信息(在本示例中为出货和入货作业信息),所以不需要在每本书上设置RFID电路元件,由此也能降低成本。
此外,通过在书架S上设置RFID电路元件To-B,可按照作为对应于单个RFID电路元件To-B的单个管理单位的书架为单位来容易地管理书籍B的各种作业信息,尤其地由于存储在RFID电路元件To-B中的书籍B的库存数历史信息被更新,因此能够检查关于每个书架S的库存数的过去的历史信息。
同样,通过读出标签标贴TM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M的信息,操作人员M的操作权限信息可被获得,并且根据此操作权限信息在标签标贴TB的RFID电路元件To-B中进行写入,由此,使得只有具有操作权限的操作人员M才能管理书籍,并且能够禁止没有操作权限的操作人员M进行书籍管理(参照图7中的步骤S45、S70)。因此,能够进行更为安全的管理。
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而是能够有不背离其要旨和技术思想的一定范围内的各种变形。以下对各变形进行说明。
(1)当采集信息被写入RFID电路元件中时:
在以上实施例中,出货信息或者入货信息作为各种作业信息被写入标签标贴TB的RFID电路元件To-B中,但并不限于此,盘点合计信息也可被写入。
图10是示出了在本变形中由控制电路202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在图10中,步骤S10到S70与上述图7中所示的流程相同。
在步骤S10,如果判定将要执行的作业不是出货作业,则例程进入步骤S305,在此判定将要执行的作业是否为入货作业。该作业判定与以上步骤S10一样是基于操作人员M的模式选择来作出。即,在本示例中,除了出货模式和入货模式之外,手持扫描器200上还设有对应于盘点作业的盘点模式——总共3种模式,并且操作人员M能够通过使用上述操作部分6(按钮、开关等)的指示操作来选择任意一种模式。
如果将要执行的作业是入货作业,则步骤S305的判定满足,并且例程进入上述步骤S20,而如果将要执行的作业不是入货作业,则此判定不满足,而作业被认为是盘点采集作业,例程进入步骤S310。
在步骤S310,操作人员M佩戴的标签标贴TM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M的信息被读出。RFID电路元件To-M的信息读取过程与上述步骤S15的相同。
接着,在步骤S315,基于所读取的RFID电路元件To-M,判定操作人员M佩戴的标签标贴TM是否有效(是不是没有故障或是否为预先假定的类型)。如果操作人员M的标签标贴TM有效,则此判定满足,例程进入步骤S320,而如果操作人员M的标签标贴TM无效,则此判定不满足,例程进入步骤S335。
在步骤S320,基于所读取的RFID电路元件To-M,判定操作人员M是否是来自采集部门的人员。如果操作人员M来自采集部门,则此判定满足,例程进入步骤S325,而如果操作人员M不是来自采集部门,则此判定不满足,例程进入步骤S335。
在步骤S325,基于所读取的RFID电路元件To-M,进一步判定操作人员M是否有采集权限。如果操作人员M具有采集权限,则此判定满足,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330,而如果操作人员M不具有采集权限,则此判定不满足,例程进入步骤S335。
在步骤S330,执行采集模式处理(将在稍后说明)。在步骤S335,出于操作人员M佩戴的标签标贴TM无效、操作人员M不是来自采集部门、或者操作人员M不具有采集权限这些原因当中的任何一个,采集模式处理(将在稍后说明)将不被执行这一事实作为警告被显示在显示部分5上。
图11是示出了在上述步骤S330的采集模式处理的具体过程的流程图。
在图11中,首先,在步骤S400,将对其进行盘点的书籍B的条形码信息(书籍的类型或单位数)由条形码读取器203光学地读出。
然后,在步骤S410,附于书架S的标签标贴TB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B的信息(每本书的类型信息、数量信息、日期信息等)被读出。RFID电路元件To-B的信息读取过程与步骤S110的相同。
然后,在步骤S420,在于步骤S410从RFID电路元件To-B读出的信息当中将在上述步骤S400读出的作为对象物品的书籍B标记为已经盘点处理检查(库存确认)。
然后,在步骤S430,在步骤S420检查后的新信息被写入附于书架S上的标签标贴TB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B中。这一在RFID电路元件To-B中的信息写入过程与上述步骤S130等的相同。因此,存储在RFID电路元件To-B的IC电路部分150中的书架S的库存状态被更新。
此后,例程进入步骤S440,在此判定是否有操作人员M通过操作部分6的采集输出指示。如果没有指示,则此判定不满足,例程返回步骤S400并重复相同过程。如果有采集输出指示,则步骤S440的判定满足,例程进入步骤S450。
在步骤S450,到目前为止通过重复步骤S400到步骤S440执行的盘点作业的各种数量值全部被采集,并且该采集结果以预定格式输出(可以显示在显示部分5或任何其它相连的外部显示装置上,或者可通过外连的打印装置打印),该流程结束。
使用以上构成的变形,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读取存储在RFID电路元件To-B的IC电路部分150中的书籍B的信息并将其采集和输出,就能够检查书籍B的库存。同时,由于包括在管理单位(书架S)中的所有物品(书籍B)的信息被存储在一个RFID电路元件中,因此还能发挥信息采集便利这一另外的效果。在书籍B于多个书架S、S之间移动时也可使用相同的方法来进行确认。
(2)当废弃信息要被写入RFID电路元件中时
在以上实施例中,出货信息或入货信息被写入标签标贴TB的RFID电路元件To-B中,但并不限于此,还可写入废弃信息。
图12是示出了在该变形中由控制电路202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在图12中,步骤S10到S70以及步骤S305到S335与上述图10中所示的流程相同。
在步骤S305,如果判定将要执行的作业不是入货作业,则例程进入步骤S340,在此判定将要执行的作业是否是盘点合计作业。该作业判定与上述步骤S10相类似地作出。即,在本示例中,除了出货模式、入货模式、以及盘点模式之外,手持扫描器200上还设有对应于废弃作业的废弃模式——总共4种模式,并且操作人员M可通过使用上述操作部分6(按钮、开关等)的指示操作选择任意一种模式。
如果将要执行的作业是盘点合计作业,则此判定满足,并且例程进入上述步骤S310,而如果将要执行的作业不是盘点合计作业,则此判定不满足,而作业被视为废弃作业,并例程进入步骤S345。
在步骤S345,操作人员M佩戴的标签标贴TM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M的信息被读出。RFID电路元件To-M的信息读取过程与上述步骤S15等的相同。
这里,如上读取的RFID电路元件To-M的信息的一个示例在图13中被示出。在图13中,在本示例中,作业人员(操作人员)代码、诸如出货权限、入货权限、采集权限以及废弃权限等操作权限信息代码以及公司/部门代码被存储在RFID电路元件To-M中。
公司/部门代码被用来在步骤S30、步骤S55、步骤S320、以及步骤S355等中判定操作人员M所属的部门,这将在稍后进行说明。作业人员代码可在此判定的同时使用。
操作权限代码被用来在上述步骤S35、S60、S325、以及S360等中判定操作人员M是否具有操作权限,这将在稍后进行说明。如图所示,单个操作人员M可被授予多个类型的操作权限。
转到图12,在步骤S345结束后,例程就进入步骤S350,在此基于所读取的RFID电路元件To-M,判定操作人员M佩戴的标签标贴TM是否有效(是不是没有故障或是否为预先假定的类型)。如果操作人员M的标签标贴TM有效,则此判定满足,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355,而如果操作人员M的标签标贴TM无效,则此判定不满足,例程进入步骤S370。
在步骤S355,基于所读取的RFID电路元件To-M,判定操作人员M是否来自废弃部门。如果操作人员M来自废弃部门,则此判定满足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360,而如果操作人员M不是来自废弃部门,则此判定不满足,例程进入步骤S370。
在步骤S360,基于所读取的RFID电路元件To-M,进一步判定操作人员M是否具有废弃权限。如果操作人员M具有废弃权限,则此判定满足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365,而如果操作人员M没有废弃权限,则此定不满足,例程进入步骤S370。
在步骤S365,执行废弃模式处理。具体地,预定的无效化信号被发送到附于书架S的标签标贴TB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B,并且RFID电路元件To-B的数据中的有效/无效标志被盖写为“无效”。因此,再也不能对RFID电路元件To-B执行信息读取或写入。
在步骤S370,出于操作人员M佩戴的标签标贴TM无效、操作人员M不是来自废弃部门、或者操作人员M不具有废弃权限这些原因当中的任何一个,废弃模式将不被执行这一事实作为警告被显示在显示部分5上。
(3)当使用具有标签标贴制作功能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时:
在以上实施例中,RFID标签通信装置(手持扫描器)200可设有制作标签标贴TB的功能,标签标贴TB上设有作为RFID标签通信装置的相对通信方的RFID电路元件To-B。当以这种方式设置了标签制作功能时,该设备不一定是如上所述的手持型,而也可以是固定RFID标签通信装置。
图14是示出了操作人员正在使用该变体的固定RFID标签通信装置300执行书籍B的出货作业(或入货作业)的状态。如图14所示,在该变体中,RFID标签通信装置300被设置在例如架子N上。在这种情形中,操作人员M将要出货或入货的书籍B拿向RFID标签通信装置300并将书籍B靠近RFID标签通信装置300以使得设在书籍B上的条形码C的信息被读出,然后,根据读取结果执行与上述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相同的处理。
图15是示出了包括设有上述标签制作功能的这种变体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300的整体构成的系统框图。
在图15中,RFID标签通信装置300设有如上所述的RFID标签制作功能,并且该RFID标签制作功能之外的其它功能与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的相同。即,RFID标签通信装置300具有上述的射频电路201;天线10;条形码读取器203;卷有以预定间隔设有RFID电路元件To-B的标签带303的标签带卷轴304;在与从标签带卷轴304馈送出的标签带303中的每个RFID电路元件To-B相对应的区域中进行预定印刷的印刷头(印刷装置)305;馈送标签带303的进料辊308;通过与RFID电路元件To-B的无线通信发送/接收信息的天线306和射频电路301;将标签带303上的印刷以及向RFID电路元件To-B的信息写入已经完成的标签带303切割成预定长度从而成为上述RFID标贴的切割器307;以及控制射频电路201、301、条形码读取器203、印刷头305、进料辊308和切割器307的控制电路302。
射频电路301具有和上述手持扫描器200的射频电路201基本相同的功能,因此将省去其具体说明。
除了与上述手持扫描器200的控制电路202相同的功能之外,控制电路302还生成对RFID电路元件To-B的IC电路部分150的存取信息,通过射频电路301和天线306将该存取信息发送到RFID电路元件To-B;并将信息写入RFID电路元件To-B的IC电路部分150中(起到写入控制装置的作用)。此时,要写入RFID电路元件To-B的信息是和上面一样的书籍B的各种作业信息(出货信息、入货信息、库存信息等),并且在RFID电路元件To-B中的写入结束后,执行由切割器307将其切割成预定的长度从而形成RFID标贴TB
在本变体中,由于向RFID标签通信装置300添加了设有RFID电路元件To-B的RFID标贴TB的制作功能,所以RFID标签通信装置300能够通过后续的信息读取来进行从标贴制作到物品管理的操作,由此大大提高了便利性。与上述相类似地,也能使上述RFID标签标贴TM的制作成为可能。
(4)其它
(A)环境信息检测
在以上,可在RFID标签通信装置处设置诸如温度传感器等在各种作业下(特别是在由条形码读取器203读取时)检测环境信息的环境信息检测装置,从而使得在附于书架的标签标贴TB的RFID电路元件To-B中写入各种作业信息时,检测到的环境信息可与这些各种作业信息一起被写入。因此,从而能够进行从多样性角度出发包括环境信息的库存管理,由此进一步提升了管理者一方的便利性。
(B)当操作人员具有多个操作权限时:
在以上,是从操作人员M佩戴的RFID标贴TM上所设的RFID电路元件To-M获得操作人员M的权限信息,并且在图7、10、和12的步骤S35、步骤S60、步骤S325、步骤S360中判定该操作权限是否匹配将要执行的各种作业。这里,如在上述图13的一个示例中所示的,操作人员M可能具有多个类型的操作权限。在这种情形中,操作人员M通过操作部分6进行适当的选择操作以输入与对于该作业将使用哪一操作权限有关的输入操作,从而使得根据该选择在RFID电路元件To-B中进行各种作业信息的写入。
或者,还可由控制电路202等根据在图7、10、和12中的步骤S15、步骤S20、步骤S310和步骤S345中的读取结果检查以上所选的操作权限是否匹配操作权限信息。在该情形中,只有当操作人员M所选的操作权限匹配从RFID电路元件To-M读出的被授给操作人员M的操作权限时,才能进行物品管理,而如果它们不匹配,则进行警告通知等。
在以上,对作为要被管理的物品的书籍的库存管理的示例进行了解释,但是被管理的物品并不限于书籍。并且,在其中设置具有写入了物品管理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的标签标贴的场所可以是架子、箱子、容器、托盘等。
除了上述方法,可将根据上述实施例及其变体的方法组合使用。
在以上内容之外并不一一例示,本发明还可通过在不背离其要旨的范围内添加各种修改来实现。

Claims (12)

1.一种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包括:
光学检测装置(203),用于光学地检测要被管理的物品(B)上所设的光学标识子(C);
通信装置(10;306),用于通过无线通信与设有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分(150)和发送/接收信息的天线(151)的RFID电路单元(To)通信;以及
写入控制装置(S40、S65;S40、S65、S330),用于根据所述光学检测装置(203)对所述光学标识子(C)的检测结果通过所示通信装置(10;306)将与所述物品(B)的存储状态有关的各种作业信息写入用于管理所述物品(B)的第一RFID电路元件(To-B)上所设的所述IC电路部分(150)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写入控制装置(S40、S65;S40、S65、S330)根据所述光学检测装置(203)的检测结果以及所述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的作业模式写入所述各种作业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写入控制装置(S40、S65;S40、S65、S330)根据所述光学检测装置(203)的检测结果以及所述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的作业模式增加/减少所述第一RFID电路元件(To-B)的所述IC电路部分(150)中所述物品(B)的数量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写入控制装置(S40、S65;S40、S65、S330)根据所述光学检测装置(203)的检测结果以及所述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的作业模式更新存储在所述第一RFID电路元件(To-B)的所述IC电路部分(150)中的所述物品(B)的数量历史信息。
5.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还包括用于检测由所述光学检测装置(203)检测所述光学标识符(C)时的环境信息的环境信息检测装置;以及
所述写入控制装置(S40、S65;S40、S65、S330)将在由所述光学检测装置(203)检测所述光学标识子(C)时由所述环境信息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环境信息与所述物品(B)的各种作业信息一起写入所述第一RFID电路元件(To-B)的所述IC电路部分(150)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还包括:
读取控制装置(S400),用于根据所述光学检测装置(203)的检测结果以及所述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的作业模式通过所述通信装置(10;306)读取存储在被设置用于管理所述物品(B)的所述第一RFID电路元件(To-B)上所设的所述IC电路部分(150)中的所述物品(B)的所述各种作业信息;以及
采集输出装置(S450),用于采集并输出由所述读取控制装置(S400)读出的所述各种作业信息。
7.如权利要求1到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还包括用于通过所述通信装置(10;306)获取被设置用于检查操作权限的第二RFID电路元件(To-M)上所设的所述IC电路部分(150)中所存储的操作权限信息的权限信息获取装置(S15、S20;S15、S20、S310);以及
所述写入控制装置(S40、S65;S40、S65、S330)根据由所述权限信息获取装置获取的所述操作权限信息将各种作业信息写入所述第一RFID电路元件(To-B)的所述IC电路部分(150)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还包括输入选择多个类型的所述操作权限中的任意一个的选择操作信号的信号输入装置;以及
所述写入控制装置(S40、S65;S40、S65、S330)根据由所述信号输入装置输入的所述选择操作信号写入所述各种作业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还包括:将由所述权限信息获取装置获取的所述操作权限信息与对应于由所述信号输入装置输入的所述选择操作信号的操作权限核对的核对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到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RFID标签通信装置(200;300)被配置为设有所述通信装置(10;306)和所述光学检测装置(203)两者的集成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RFID标签通信装置(300)还包括用于馈送设有所述第一或第二RFID电路元件(To-B、To-M)的标签介质(303)的馈送装置(308);以及
用于将具有所述第一或第二RFID电路元件(To-B、To-M)的所述标签介质(303)切割为预定长度的切割器(307),所述第一或第二RFID电路元件(To-B、To-M)由所述写入控制装置(S40、S65;S40、S65、S330)通过所述通信装置(306)写入所述各种作业信息或与其相对应的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RFID标签通信装置(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RFID标签通信装置(300)还包括用于在所述标签介质(303)上所设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或第二RFID电路元件(To)的区域施加预定印刷的印刷装置(305)。
CNA2007101485086A 2006-08-23 2007-08-23 Rfid标签通信装置 Pending CN1011590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27127 2006-08-23
JP2006227127A JP2008052454A (ja) 2006-08-23 2006-08-23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9026A true CN101159026A (zh) 2008-04-09

Family

ID=38793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85086A Pending CN101159026A (zh) 2006-08-23 2007-08-23 Rfid标签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17409A1 (zh)
EP (1) EP1892648A3 (zh)
JP (1) JP2008052454A (zh)
CN (1) CN10115902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3885A (zh) * 2010-11-25 2011-05-25 武汉奋进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安全工器具进出库房的管理方法
CN101645129B (zh) * 2008-08-05 2013-02-13 爱思开电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在近场通信中提供安全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143709A1 (zh) * 2014-03-28 2015-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rfid标签、电子设备以及控制系统
CN105119878A (zh) * 2015-07-07 2015-12-02 成都英力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物联网的实现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20639B2 (en) * 2006-11-03 2014-09-02 Assa Abloy Ab Security feature RFID card
JP2009269705A (ja) * 2008-05-07 2009-11-19 Toppan Forms Co Ltd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
US9519814B2 (en) 2009-06-12 2016-12-13 Hand Held Products, Inc. Portable data terminal
TWI450199B (zh) * 2011-05-24 2014-08-21 Claridy Solutions Inc Application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in Books
US20130214989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anar antenna insert
CN102651078A (zh) * 2012-03-14 2012-08-29 郭玉琦 一种智能餐具装载装置、供餐系统及供餐方法
CN103431647A (zh) * 2013-08-13 2013-12-11 南昌大学 一种方便快捷的书架
CN103838879A (zh) * 2014-03-27 2014-06-04 北京汇云博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书架电子标识系统
US10877008B2 (en) 2016-09-09 2020-12-29 Consumer Safety Technology, Llc Reference gas management in a breath alcohol calibration station
US10663440B2 (en) 2016-09-09 2020-05-26 Consumer Safety Technology, Llc Secure data handling in a breath alcohol calibration station
JP7365012B1 (ja) 2023-02-13 2023-10-19 株式会社Zaico 管理装置、管理システム、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A (en) * 1841-03-12 Improvement in horizontal windivhlls
US6830181B1 (en) * 1998-02-09 2004-12-14 Intermec Ip Corp. Combined optical and radio frequency tag reader
US6409401B1 (en) * 2000-03-30 2002-06-25 Zih Corp. Portable printer with RFID encoder
JP2002240913A (ja) 2001-02-13 2002-08-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標識とタグとを用いた物品管理システム
JP2003012155A (ja) 2001-06-26 2003-01-15 Lea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商品出納管理システム
US6969134B2 (en) * 2001-10-01 2005-11-29 Zih Corp. Printer or other media processor with on-demand selective media converter
US7180627B2 (en) 2002-08-16 2007-02-20 Paxar Corporation Hand-held portable printer with RFID read/write capability
JP4597867B2 (ja) * 2003-12-08 2010-12-15 石井 美恵子 プライバシー保護方法、プライバシー保護用識別子発信装置、プライバシー保護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458904B2 (ja) * 2004-04-02 2010-04-2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発行装置
US7055750B2 (en) 2004-05-07 2006-06-06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K1-53 Device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data in multiple media
KR100624688B1 (ko) * 2004-08-09 2006-09-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 형성 시스템에서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7646300B2 (en) * 2004-10-27 2010-01-12 Intelleflex Corporation Master tags
US7207488B2 (en) * 2004-11-04 2007-04-24 Precision Dynamics Corproation Combined barcode scanner an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 with field interpretation array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5129B (zh) * 2008-08-05 2013-02-13 爱思开电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在近场通信中提供安全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73885A (zh) * 2010-11-25 2011-05-25 武汉奋进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安全工器具进出库房的管理方法
CN102073885B (zh) * 2010-11-25 2013-04-10 武汉奋进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安全工器具进出库房的管理方法
WO2015143709A1 (zh) * 2014-03-28 2015-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rfid标签、电子设备以及控制系统
CN105612531A (zh) * 2014-03-28 2016-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rfid标签、电子设备以及控制系统
CN105119878A (zh) * 2015-07-07 2015-12-02 成都英力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物联网的实现方法
CN105119878B (zh) * 2015-07-07 2018-07-31 环玺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物联网的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92648A3 (en) 2008-05-28
US20080217409A1 (en) 2008-09-11
JP2008052454A (ja) 2008-03-06
EP1892648A2 (en) 200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9026A (zh) Rfid标签通信装置
US7002451B2 (en) Package location system
CN100530227C (zh) 具有可选择的反向散射参数的rfid系统
CN102741863B (zh) 射频识别装置和方法
US7495559B2 (en) RFID ta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ng device, cartridge for RFID ta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ng device, and RFID circuit element processing system
WO2008072589A1 (ja)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無線タグ、及び無線タグ情報読み取り装置
US20090174528A1 (en)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RFID tag using optical information
EP1583014A1 (en) Artic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article management apparatus
EP2187343B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upling a processor to an RFID tag
CN201828939U (zh) 用于物流拣选作业的智能货架系统
US9026041B2 (en) Portable radio-frequency repeater
US1165118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inventory through the supply chain and lifecycle of a product
JP2009181532A (ja)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ラベルイメージ管理システム
CN102171941A (zh) 无线标签通信系统和无线标签通信装置
JP2010076921A (ja)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及び物品管理システム
JP4640704B2 (ja) 無線タグ情報読み取り装置、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KR20020013175A (ko) 물류자동화 관리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9302214A (zh) 具有盘点功能的价格显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备、介质
CN102708338A (zh) 通信装置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JP4820139B2 (ja) 自動認識システム、自動認識機器の制御装置、自動認識機器の設定方法、自動認識機器設定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で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並びに記録した機器
JP2004213511A (ja)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KR102393980B1 (ko) 에너지 하베스팅을 이용한 초저전력 데이터 로깅 방법 및 장치
JP2008243145A (ja)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JP2017057069A (ja)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
JP4884741B2 (ja) 無線タグリーダ/ライ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