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4488B - 参数设定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参数设定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4488B
CN101154488B CN2007101525488A CN200710152548A CN101154488B CN 101154488 B CN101154488 B CN 101154488B CN 2007101525488 A CN2007101525488 A CN 2007101525488A CN 200710152548 A CN200710152548 A CN 200710152548A CN 101154488 B CN101154488 B CN 1011544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operator
control
target location
parameter 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525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4488A (zh
Inventor
加藤浩二郎
安渡武志
杉本龙太郎
新荘彰子
阿部征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54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4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4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44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02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broadcast-related information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generation of broadcast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related information
    • H04H60/04Studio equipment; Interconnection of studi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 Adjustable Resistors (AREA)

Abstract

参数设定部分B11根据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操作器41的各个位置设定控制参数,并把控制参数发送到使用设备24。目标位置移动控制部分B12根据存储在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13中的目标位置数据控制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中的电动机45去自动把操作器41移动到它们各自的目标位置。操作阻力控制部分B14通过使用存储在阻力存储部分B15中的阻力表根据操作器41的位置对操作器41的操作施加阻力。阻力随着操作器41逐渐远离目标位置或随着操作器41逐渐逼近规避位置而连续增加。

Description

参数设定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参数设定设备,其具有用于输出代表通过手动操作来移动的操作器的位置的信号的可移动操作装置,上述的参数设定设备依照操作器的位置来设定控制参数。
背景技术
混声器作为一种参数设定设备是众所周知的。具有多个衰减器(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操作器)的混声器依照衰减器的各个位置指定多个信号的输出电平。如已公开的公开号为2004-247898的日本专利中所示,特别是,当前的混声器能够对指定给各个衰减器的功能进行切换。此外,当前的混声器具有电动致动器来对衰减器致动以使衰减器根据条件自动移动到先前指定的位置。这样的对衰减器的自动设定将在下文被称为场景调用。
发明内容
即使在场景调用后上述的传统混声器也允许用户随意移动衰减器,但是,衰减器的移动会使衰减器失去设定的平衡。如果用户有意移动衰减器,这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不是有意的,被破坏的平衡会产生问题。另外,用户会很难复原被破坏的平衡。如果用户尝试去操作衰减器以复原被破坏的平衡,则用户的尝试会进一步破坏平衡。
不仅在场景调用时,也在其它情况下,当衰减器(可移动操作装置)被用于特殊功能时,在一些情况下要提供操作器的预期定位的位置和预期规避的位置。换言之,当衰减器被用于控制信号的输出电平时出现在混声器中的问题也会类似地出现在衰减器被用于控制由混声器添加的音效时的混声器中。而且,当乐音信号的输出电平、效果等通过使用可移动操作装置来控制时,上述问题不仅会出现在混声器中而且也会出现在包括了电子乐器的产生乐音信号的乐音信号发生设备中。在除了混声器和乐音信号发生设备之类处理乐音信号的设备之外,类似的问题也会出现在其它设备中。
本发明被实现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其目标是提供一种使用户容易把可移动操作装置安置到指定位置的参数设定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的特点是提供一种参数设定设备,其具有用于输出代表通过手动操作来移动的操作器的位置的信号的可移动操作装置,该参数设定设备依照操作器的位置来设定控制参数,上述的参数设定设备包括:阻力施加装置,用来向操作器的手动操作施加阻力;及阻力控制装置,用来输入来自可移动操作装置的代表操作器位置的信号和控制阻力施加装置施加阻力,这样,阻力随着操作器逐渐远离预定位置或随着操作器逐渐逼近预定位置而连续增加。
作为衰减器或旋转操作器的操作器,是适合使用在混声器或乐音信号发生设备中来设定控制参数的。操作器也可以在其它设备中被采用来设定控制参数。在混声器或乐音信号发生设备中,操作器比如被用来设定控制参数以控制信号的输出电平,用来设定控制参数以控制要被添加到信号上的效果,等等。而且,参数设定设备可以具有多个可移动操作装置和多个与可移动操作装置相关的阻力施加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阻力控制装置分别控制通过多个阻力施加装置进行的阻力的施加。
根据如上所述进行配置的本发明中,当阻力控制装置控制通过阻力施加装置进行的阻力施加以使对操作器的手动操作施加的阻力随着操作器逐渐远离预定位置而连续增加时,用户移动操作器的操作会随着操作器远离预定位置的移动而越来越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应该放置操作器的目标位置被规定为预定位置,则当用户操作操作器时,无论是使操作器远离目标位置的操作还是操作器接近目标位置的操作,用户都可以察觉并知道操作器对目标位置的偏差量。结果是,本发明使用户容易移动操作器到目标位置,使用户难以移动操作器远离目标位置。此外,在用户有意要移动操作器远离目标位置的情况中,本发明确保用户能认识到移动。
当阻力控制装置控制通过阻力施加装置进行的阻力的施加以使被施加到操作器的手动操作上的阻力随着操作器逐渐逼近预定位置而连续增加时,用户移动操作器的操作会随着操作器移动接近预定位置而越来越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应该放置操作器的规避位置被规定为预定位置,则当用户操作操作器时,无论是使操作器接近规避位置的操作还是操作器远离规避位置的操作,用户都可以察觉并知道操作器对规避位置的偏差量。结果是,本发明使用户在移动操作器时容易避开规避位置,使用户难于向规避位置移动操作器。在用户有意要向规避位置移动操作器的情况下,本发明确保用户能认识到移向规避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点是阻力控制装置具有:控制数据存储装置,其用于存储规定的多个变化属性控制数据组以根据具有不同属性的操作器位置去改变施加到操作器上的阻力;及阻力控制装置,其选择被存储在控制数据存储装置中的多个变化属性控制数据组中的任一个并使用被选定的变化属性控制数据控制通过阻力施加装置进行的阻力的施加。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数据存储装置可以存储与被指定给可移动操作装置的多个功能相关的多个变化属性控制数据组。作为选择,控制数据存储装置可以存储与可移动操作装置被使用的多个条件相关的多个变化属性控制数据组。而且,根据指定的功能或条件,阻力控制装置可以具有阻力选择装置用于选择存储在控制数据存储装置中的多个变化属性控制数据组中的任意一个,这样,阻力控制装置根据阻力选择装置选择的变化属性控制数据来控制通过阻力施加装置进行的阻力的施加。指定给可移动操作装置的功能包括设定控制参数以控制信号的输出电平的功能和设定控制参数以控制添加到信号上的效果的功能。换言之,被控制的对象随依照功能指定的控制参数而变化。可移动操作装置被使用的条件指环境、场景、定时等,此处可移动操作装置用于单一功能。
根据所述的另一个特点,即使可移动操作装置被使用的情形由于功能和条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的改变而改变,本发明仍使用户容易向目标位置移动操作器,也使用户难以根据新的情形把操作器从目标位置移走。此外,本发明使用户容易把操作器从规避位置移走,也使用户难以把操作器向规避位置移动。
本发明的又一个特点是提供的参数设定设备还包括自动设定装置用于把操作器的位置自动移动到目标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自动设定装置可以具有目标位置存储装置用来存储代表操作器的多个目标位置的多个目标位置数据组。如,目标位置存储装置可以存储代表了与可移动操作装置的多个功能相关的多个目标位置的多个目标位置数据组。作为选择,目标位置存储装置可以存储代表了与可移动操作装置被使用的多个条件相关的多个目标位置的多个目标位置数据组。此外,根据指定的功能或条件,自动设定装置可以具有目标位置选择装置用来选择存储在目标位置存储装置中的多个目标位置数据组的任意一个,从而自动设定装置根据目标位置选择装置选择的目标位置数据组自动地移动操作器的位置。
所述又一个特点省去了用户对操作器的操作并实现操作器自动设定到其适当的目标位置,从而改善了参数设定设备的易用性。参数设定设备也允许用户把操作器从它的目标位置移动到用户的期望位置,允许用户有目的的设定。如果操作器的目标位置是根据可移动操作装置的功能或者可移动操作装置如上所述被使用的条件来规定的,则所述又一个特点使参数设定设备能根据可移动操作装置的功能或可移动操作装置被使用的条件把操作器的位置自动地设定到其适当的目标位置,从而改善参数设定设备的易用性。
此外,在具有自动移动操作器位置的功能的参数设定设备中,当阻力控制装置控制通过阻力施加装置进行的阻力的施加以使阻力随着操作器逐渐远离预定位置而增加时,目标位置可以与预定位置一致。当阻力控制装置控制通过阻力施加装置进行的阻力的施加使得阻力随着操作器逐渐逼近预定位置而连续增加时,目标位置可以是除预定位置外的位置。结果是,在操作器自动移动到其目标位置后,本发明使用户操作操作器离开目标位置变难。即使是操作器由用户操作而离开其目标位置,本发明也使用户操作操作器返回它的目标位置变容易。
除了参数设定设备的发明,本发明也能被实施成计算机程序和用于参数设定设备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整个设备的框图;
图2是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装置上由程序处理来实现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一个可移动操作装置的示例的示意性纵剖面视图;
图4是示出图3部分的顶视图;
图5(A)到图5(E)是关于第一种阻力施加方法的指示操作器的位置与阻力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6(A)到图6(E)是关于第二种和第三种阻力施加方法的指示操作器的位置与阻力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在第三种阻力施加方法中使用的一个可移动操作装置的示例的示意性纵剖面视图;
图8是根据图1的改进的示例由程序处理来实现的功能框图;
图9是示出在混声器被投入实践作为使用设备时混声器的主要部分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混声器的操作面板的一部分的顶视图;
图11是示出用于控制混声器的面板操作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参数设定设备在内的整个装置的硬件配置的框图。该设备包括可移动操作装置部分21、附加操作器部分22、显示单元23、和被连到总线10上的使用设备24。
如图2所示,可移动操作装置部分21包括多个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每一个可移动操作装置40A都具有被线性移动的操作器41(衰减器)。每一个可移动操作装置40B都具有被旋转移动的操作器41。这些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被用于控制信号的输出电平(混合电平)如乐音信号和声音信号,或者用于控制被添加到信号的音效的各种控制因素(调制信号的电平或者频率、信号的频率特性等)。
下面将参照图3所示的示意性纵剖面视图对可移动操作装置40A进行简要的说明。可移动操作装置40A具有由用户操作的操作器41。操作器41被固定于驱动块42的顶面,伸出到外壳43上面。驱动块42被安装在其边缘被固定在外壳43内部的下面部分的导杆44的外面,驱动块42是可沿着导杆44的轴线移动的。外壳43容纳电动机45用来作为在导杆44一个边缘附近的电动致动器。电动机45装备有一个减速装置来通过该减速装置把电动机45的旋转传送给旋转轴45a。绕旋转轴45a旋转的驱动轮46被固定在旋转轴45a的顶端的外圆周上。
如图3和图4所示,环型橡皮带47的一端被缠绕在驱动轮46的外圆周面上。橡皮带47的另一端被缠绕在驱动轮48的外圆周面上。驱动轮48被固定在穿过从外壳43内表面整体突出的基板43a的可旋转的旋转基体51的顶面上。驱动块42的上部被固定到橡皮带47上,从而驱动块42与橡皮带47的旋转成为一个整体沿导杆44的轴向移动。结果,在与电动机45的旋转同步时,驱动块42和操作器41也一起移动。此外,通过对操作器41手动操作,驱动块42和操作器41也移动。
驱动块42配有一个磁性传感器52。检测驱动块42和操作器41的位置的磁性传感器52与固定在导杆44上的未示出的带状磁构件相对。磁构件沿导杆44的轴线方向伸展,由两行其北极和南极轮流被磁化的磁性图组成。磁性图中的一个就是另一个移动了π/2。驱动块42的移动引起磁性传感器52输出两列相互具有π/2相位差的脉冲信号。脉冲列信号被用来计算驱动块42和操作器41的位置。计算实际上是稍后说明的由CPU 31执行的程序处理来完成的。更具体地说,操作器41在其致动时间被设定到初始位置处。根据测量出的偏离初始位置的位移量和位移方向,计算出驱动块42和操作器41的位置。磁性传感器52可以用光学传感器替代。
不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可移动操作装置40B,但是,可移动操作装置40B的操作器41是由电动机的旋转力通过减速装置来旋转地驱动的。操作器41也能由手动操作旋转。可移动操作装置40B还结合了一个旋转位置传感器(比如旋转译码器)来检测操作器41的旋转位置。
由多个开/关操作器组成的附加操作器部分22用来控制整个装置的操作和产生控制数据。用来在显示屏幕上显示特性、图形等的显示单元23由液晶显示器(LCD)组成。
使用设备24使用可移动操作装置部分21指定的参数。使用设备24的实例包括混声器和电子乐器。电子乐器至少具有一个乐音信号发生电路,可以包括演奏操作器,如键盘。在这些混声器和电子乐器中,使用可移动操作装置部分21指定的参数用来作为控制多线路或多通道的乐音信号和声音信号的输出电平的控制参数、用来控制要被添加到乐音信号和声音信号上的效果的控制参数、及用来控制乐音信号和声音信号的频率特性的控制参数。使用设备不限于混声器和电子乐器,只要能处理可移动操作装置部分21指定的参数,可以是任何设备。
设备也具有分别连接到总线10上的CPU 31、ROM 32、RAM 33、存储装置34和接口电路35。CPU 31、ROM 32、RAM 33形成计算机部分。CPU 31执行稍后说明的程序。ROM 32存储各种程序和数据。RAM33作为临时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装置。存储装置34由可写的非易失性大容量存储介质组成,如闪存和硬盘以及用于存储介质的驱动单元。存储装置34存储各种程序和各类数据。这些程序和数据可以预先存储在存储装置34中。作为选择,这些数据和程序可以通过接口电路被从外部取得。接口电路35允许该设备连接到外部的设备和互连网上。
接下来,将参照图2说明在具有上述配置的实施例中的参数的设定。图2是示出由CPU 31与图1中的硬件合作来执行程序处理实现的参数设定的功能框图。图2中电动机45对应于分别供给多个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电动机。包括了图3所示的磁性传感器52的位置传感器52检测多个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各个操作器41的各个位置,然后输出代表被检测的位置的检测信号。在图2的功能框图中,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数量等于在使用设备24中被控制的对象的数量。根据操作器41的各个位置,在使用设备24中对象是以固定的方式控制的。
代表操作器41的各个位置的信号被发送到参数设定部分B11。由程序处理实现的参数设定部分B11根据位置传感器52输出的多个检测信号来产生多个控制参数,并把产生的控制参数输出到使用设备24。在控制参数产生时,参数设定部分B11可以直接输出代表操作器41的位置的信号。作为选择,参数设定部分B11可以在输出前根据先前存储的属性转换位置。因此,根据操作器41的各个位置,对象在使用设备24中被控制。
操作器41设计成通过目标位置移动控制部分B12自动被移动到它们的各自的目标位置。由程序处理实现的目标位置移动控制部分B12输入来自位置传感器52的代表操作器41各自位置的信号。目标位置移动控制部分B12也输入存储在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13中代表目标位置的目标位置数据,并实现电动机45旋转的反馈控制以使操作器41的位置与它们各自的目标位置一致。在作为图1所示的RAM 33中的临时存储部分的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13中,目标位置数据由稍后说明的处理过程来存储。存储在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13中的目标位置数据更新时,目标位置移动控制部分B12启动。换言之,目标位置移动控制部分B12响应于把操作器41移动到它们的目标位置的指令而启动。在除了上述情况外的其它任何情况中,目标位置移动控制部分B12决不会控制电动机45去移动操作器41。在电动机45不是由目标位置移动控制部分B12控制驱动的情况,操作器41由用户的操作移动。
在对操作器41手动操作时,操作阻力控制部分B14根据操作器41的位置对操作器41的手动操作施加阻力(反作用力)。由程序处理实现的操作阻力控制部分B14输入来自位置传感器52的代表操作器41各自位置的信号。操作阻力控制部分B14然后从阻力存储部分B15读出代表对应于各个位置的阻力的阻力数据,该阻力数据存储在阻力存储部分B15中。操作阻力控制部分B14然后控制电动机45对操作器41分别施加阻力。在也是作为图1所示的RAM 33中的临时存储部分的阻力存储部分B15中,通过稍后说明的处理过程来存储阻力数据。
接下来,将说明操作阻力控制部分B14施加阻力的方法(第一种阻力施加方法)。多个阻力表存储在阻力存储部分B15中。各个阻力表存储依照不同的属性随操作器41的位置变化的各类阻力。这些不同类的阻力被指定给被使用设备24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控制参数。换言之,不同类的阻力被分别指定给多个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在图5(A)到图5(E)中的实线分别表示不同类阻力的变化属性。
在图5(A)到图5(E)中,横轴指示操作器41的位置。横轴定义操作器41的最小位置为0,从0线性增加的某一正值指示由0到最大位置的操作器41的变化位置。在可移动操作装置40A的情况中,操作器41的最小位置是操作器41位于所示的最低位置。在可移动操作装置40B的情况中,操作器41的最小位置是操作器41旋到所示的最左端的旋转位置。在可移动操作装置40A的情况中,操作器41的最大位置是操作器41位于所示的最高位置。在可移动操作装置40B的情况中,操作器41的最大位置是操作器41旋到所示的最右端的位置。图5(A)到图5(E)的纵轴指示施加到操作器41上的阻力。正阻值指示与绝对值的量成比例的力在操作器41最大位置的方向上施加到操作器41上。负阻值指示与绝对值的量成比例的力在操作器41最小位置的方向上施加到操作器41上。当阻力为0时,没有力施加到操作器41上。
根据上述的阻力,由电动机45施加到操作器41上的力比在轮46及48和橡皮带47间的静摩擦力、驱动块42和导杆44间的静摩擦力以及其它静摩擦力的总和要小。更具体地说,由电动机45施加到操作器41上的力不足以移动操作器41。因此,这样的阻力施加到操作器41不会引起操作器41的移动。为了移动操作器41,用户需要施加一个大于阻力与静摩擦力相加的值的力。在操作阻力控制部分B14对电动机45的控制下,阻力被施加到用户对操作器41的操作上。
现在对图5(A)到图5(E)做具体说明。图5(A)中的实线指示这样的属性: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从最小位置向中间位置附近移动,阻力连续而平滑地从较大绝对值的正值变化到0,而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从中间位置附近向最大位置移动,阻力连续而平滑地从0变化到较大绝对值的负值。在图5(A)的情况中,目标位置是中间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操作器41位于最小位置和中间位置附近之间,则利于操作器41移向中间位置的力施加到操作器41上。这个力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从中间位置向最小位置移动而增加。如果操作器41位于中间位置附近和最大位置之间,则利于操作器41移向中间位置的力施加到操作器41上。这个力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从中间位置附近向最大位置移动而增加。因此,根据图5(A)的实线指示的属性,如果用户操作操作器41使操作器41从中间位置附近向最小位置或者最大位置移动,则施加到用户对操作器41操作的阻力随着离中间位置的距离增加而增加。在另一方面,如果用户操作操作器41使操作器41从最小位置或者最大位置向中间位置附近移动,则施加到用户对操作器41操作的助力随着离中间位置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图5(B)的实线指示这样的属性: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从最小位置附近向最大位置移动,阻力连续而平滑地从0变化到较大绝对值的负值。在图5(B)的情况中,目标位置是最小位置附近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操作器41位于除最小位置附近以外的其它位置上,利于操作器41移向最小位置的力施加到操作器41上。这个力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从最小位置附近向最大位置移动而增加。在最小位置附近,阻力为0。因此,根据图5(B)实线指示的属性,如果用户操作操作器41使操作器41从最小位置附近向最大位置移动,则施加到用户对操作器41操作的阻力随着离最小位置的距离增加而增加。在另一方面,如果用户操作操作器41使操作器41移向最小位置,则施加到用户对操作器41操作的助力随着离最小位置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图5(C)的实线指示这样的属性: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从最大位置附近向最小位置移动,阻力连续而平滑地从0变化到较大绝对值的正值。在图5(C)的情况中,目标位置是最大位置附近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操作器41位于除最大位置附近以外的其它位置,则利于操作器41移向最大位置的力施加到操作器41上。这个力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从最大位置附近向最小位置移动而增加。在最大位置附近,阻力为0。因此,根据图5(C)的实线指示的属性,如果用户操作操作器41使操作器41从最大位置附近向最小位置移动,则施加到用户对操作器41操作的阻力随着离最大位置的距离增加而增加。在另一方面,如果用户操作操作器41使操作器41移向最大位置,则施加到用户对操作器41操作的助力随着离最大位置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如上所述,当用户操作操作器41时,无论是操作使操作器41的位置远离目标位置还是操作使操作器41接近目标位置,遵循图5(A)到图5(C)的实线显示的任一个属性的阻力允许用户察觉并知道操作器41从目标位置的偏移量。结果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户容易移动操作器41到目标位置,也使用户难以移动操作器41远离目标位置。此外,在用户有意要移动操作器41远离目标位置的情况中,实施例确保用户能认识到移位。
图5(D)的实线指示这样的属性: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从最小位置向中间位置移动,阻力连续而平滑地从0变化到较大绝对值的负值,而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从中间位置向最大位置移动,阻力连续而平滑地从较大绝对值的正值变化到0。在图5(D)的情况中,规避位置是中间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操作器41位于最小位置和中间位置附近之间,则利于操作器41移向最小位置的力施加到操作器41上。这个力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从最小位置向中间位置移动而增加。如果操作器41位于中间位置和最大位置之间,则利于操作器41移向最大位置的力施加到操作器41上。这个力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从中间位置向最大位置移动而减少。因此,根据图5(D)的实线指示的属性,如果用户操作操作器41使操作器41从最小位置或者最大位置向中间位置移动,施加到用户对操作器41操作的阻力随着逐渐逼近中间位置而增加。在另一方面,如果用户操作操作器41使操作器41从中间位置向最小位置或者最大位置移动,施加到用户对操作器41操作的助力随着逐渐远离中间位置而减少。
图5(E)的实线指示这样的属性: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从最小位置向最大位置移动,阻力连续而平滑地从较大绝对值的正值变化到0的属性。在图5(E)的情况中,规避位置是最小位置附近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操作器41位于除最大位置以外的其它位置,则利于操作器41移向最大位置的力施加到操作器41上。这个力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从最大位置向最小位置的移动而增加。在最大位置处,阻力为0。因此,根据图5(E)的实线指示的属性,如果用户操作操作器41使操作器从最大位置向最小位置移动,则施加到用户对操作器41操作的阻力随着逐渐远离最大位置而增加。在另一方面,如果用户操作操作器41使操作器41移向最大位置,则施加到用户对操作器41操作的助力随着逐渐远离最大位置而增加。
如上所述,当用户操作操作器41时,无论是操作使操作器41的位置接近规避位置还是操作使操作器41的位置远离规避位置,遵循由5(D)和图5(E)的实线显示的任一个属性的阻力允许用户察觉并知道操作器41从规避位置的偏移量。结果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户容易在移动操作器41时回避规避位置。此外,上述的实施例也使用户更难把操作器41移向规避位置。在用户有意要把操作器41移向规避位置的情况中,本实施例确保用户能认识到向规避位置的移动。
接下来,说明把目标位置数据和阻力表存储到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13和阻力存储部分B15中的操作。存储操作包括第一种到第三种方法。在第一种方法中,操作器41的目标位置和阻力被以固定的方式控制。在这个方法中,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1预先存储与多个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相关的一组目标位置数据和阻力表。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1位于存储装置34的确定存储区。目标位置数据和阻力表在本设备出货前被存储在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1中,或者通过接口电路35从外部取得以存储。作为选择,目标位置数据和阻力表可以在使用该设备时由用户产生或者选择来存储到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1中。
在这个设备启动(也就是这个设备上电时)或者通过使用附加操作器部分22来给出用户指令时,存储在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1的目标位置数据和阻力表(参见图5(A)到图5(E)的实线)被传送到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13和阻力存储部分B15。与传送同时发生是目标位置移动控制部分B12和操作阻力控制部分B14被激活以执行上述的操作。结果,根据目标位置数据,多个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多个操作器41被自动移动到它们各自的目标位置。根据阻力表,阻力被分别施加到操作器41。目标位置数据没有提供给所有的操作器41(比如,目标位置数据没有提供给具有规避位置的操作器,如图5(D)和图5(E)的实线)。因此,对于没有被提供目标位置数据的操作器41,目标位置移动控制部分B12不执行把这些操作器移动到它们的目标位置的操作。在稍后说明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中,目标位置移动控制部分B12不执行把没有被提供目标位置数据的操作器移动到它们目标位置的操作的控制。
下面说明把目标位置数据和阻力表存储到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13和阻力存储部分B15的第二种方法。在第二种方法中,操作器41的目标位置和阻力以根据用户选择而变的方式控制。在第二种方法中提供了类似于第一种方法的目标位置数据组和阻力表。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2存储各种类型的目标位置数据组和阻力表。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2也位于存储装置34的确定存储区。目标位置数据和阻力表以类似于第一种方法的方式存储在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2中。每个目标位置数据组和阻力表由不同的数据组构成。各种目标位置数据组和阻力表规定各种条件,如包括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设备被使用的各种环境、场景和定时。
在第二种方法中,提供了由程序处理实现的选择指令输入部分B23和阻力/目标位置选择部分B24。选择指令输入部分B23输入用户通过使用附加操作器部分22选择的指令,并把用户的指令发送到阻力/目标位置选择部分B24。响应被发送的指令,阻力/目标位置选择部分B24从存储在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2中不同的目标位置数据组和阻力表中选择一组目标位置数据和阻力表,并把选择的目标位置数据和阻力表分别存储到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13和阻力存储部分B15中。存储数据和表的同时,目标位置移动控制部分B12和操作阻力控制部分B14被激活来执行上述的操作。结果,根据目标位置数据,多个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多个操作器41被自动地移动到了它们各自的目标位置。根据阻力表,阻力被分别施加到操作器41上。结果,根据第二种方法,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操作器41的各个目标位置依照该设备的使用条件被不同地切换,而操作器41的各个阻力依照该设备使用的条件被不同地指定。
下面说明把目标位置数据和阻力表存储到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13和阻力存储部分B15的第三种方法。在第三种方法中,操作器41的目标位置和规避位置由用户指定。此外,在第三种方法中根据用户指定的目标位置和规避位置,自动创建阻力表。在第三种方法中提供了由程序处理实现的目标/规避位置输入部分B25和阻力计算部分B26。目标/规避位置输入部分B25输入代表用户指定的目标位置和规避位置的目标位置数据和规避位置数据,然后把目标位置数据和规避数据输入到阻力计算部分B26,同时把目标位置数据发送到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13。在第三种方法中,用户操作附加操作器部分22来输入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操作器41的目标位置或规避位置。
根据输入的目标位置数据或规避位置数据,阻力计算部分B26创建了存储着代表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操作器41的各个阻力的阻力数据的阻力表。阻力计算部分B26然后把创建的阻力表存储到阻力存储部分B15。各个操作器41的阻力数据代表如图5(A)到图5(E)中实线所示的随操作器41的位置变化的各个阻力。通过使用预先存储的参数,阻力计算部分B26根据输入的目标位置数据计算操作器41的各个阻力,这样各个操作器41的阻力与它们的位置相关。更具体地说,阻力计算部分B26计算阻力,以使得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逐渐远离目标位置,更大的操作反作用力被施加到操作器41上,而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逐渐接近目标位置,更大的助力被施加到操作器41上,如图5(A)到图5(C)中实线所示。阻力计算部分B26根据输入的规避位置数据计算操作器41的各个阻力,这样各个操作器41的阻力与它们的位置相关。更具体地说,阻力计算部分B26计算阻力,以使得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逐渐接近规避位置,更大的操作反作用力被施加到操作器41上,而随着操作器41的位置逐渐远离规避位置,更大的助力被施加到操作器41上,如图5(D)和图5(E)中实线所示。
还是在第三种方法中,在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13和阻力存储部分B15中存储数据的同时,目标位置移动控制部分B12和操作阻力控制部分B14被激活以执行上述的操作。结果,根据目标位置数据,多个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多个操作器41自动移动到它们各自的目标位置。根据阻力表,阻力被分别施加到操作器41上。结果,根据第三种方法,依照目标位置和规避位置的用户规定,适合用户指定的目标位置和规避位置的阻力自动提供给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操作器41。
在上述说明中,如图5(A)到图5(E)中实线所示,随操作器41的位置连续而平滑地变化的阻力施加到操作器41上。但是,只要阻力连续变化,阻力可以具有如图5(A)到图5(E)中虚线所示的步进变化的属性。此外,在阻力大的区域,阻力可以具有如图5(A)到图5(E)中虚线所示的阻力微小波动的属性。根据这个属性,用户在这些区域中操作操作器41会引起间歇波动的阻力,确保用户认识到操作器41的位置进入不推荐的区域。
此外,如上所述,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各个操作器41一直受到阻力。换言之,电动机45始终是上电的。但是,代替上述方案,该设备可以具有用于检测用户对操作器41触碰的传感器从而只在设备检测到用户对操作器41触碰时,电动机45才被上电以施加阻力。
此外,如上所述,施加到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操作器41的对操作的阻力是限于不能由该阻力移动操作器41的范围内。但是,该设备可以被修改来使得在阻力不足的情况下,该设备根据位置传感器52的检测信号检测把操作器41从目标位置移开的移动或者把操作器41移向规避位置的移动,响应于所述检测来控制电动机以在操作器41被移开的反方向上移动操作器41并对操作器41的操作施加阻力。
(施加阻力的第二种方法)
如上所述,说明了第一种阻力施加方法,其中通过在操作器41不会被移位的范围内对电动机45在单向上施加一个旋转力来对操作器41的操作施加阻力。但是,该第一种方法可以由把阻力施加到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操作器41上的第二种或第三种方法来替代。在第二种方法中,干扰电动机45的转子旋转的静磁场被施加到电动机45的转子上。静磁场的幅度与阻力成比例。在第二种方法中,如图6(A)到图6(C)中实线所示,当操作器41具有目标位置时,控制电动机45的上电以使静磁场(阻力)被施加到电动机45的转子上从而阻力连续而平滑地随逐渐接近目标位置而减少,并且随逐渐远离目标位置而增加。如图6(D)和图6(E)的实线所示,当操作器41具有规避位置时,控制电动机45的上电以使静磁场(阻力)被施加到电动机45的转子上从而阻力连续而平滑地随逐渐远离规避位置而减少,并且随逐渐接近规避位置而增加。
第二种方法也产生一种类似于第一种阻力施加方法产生的效果:当操作器位于目标位置附近或者远离规避位置时,促进用户对操作器41的操作,而当操作器位于远离目标位置或者规避位置附近时,阻碍用户对操作器41的操作。但是,一旦操作器41已经被用户从目标位置移到任何其它位置或移到规避位置附近,则即使是使操作器41接近目标位置或远离规避位置的操作,第二种阻力施加方法也阻碍用户对操作器41的操作。因此,对于这些情况,该设备可以被设计成检测操作器41向目标位置的移动或远离规避位置的移动,并响应于这一检测而消除静磁场(阻力)。
第二种阻力施加的方法中,阻力可以具有如图6(A)到图6(E)中虚线所示的步进变化的属性。此外,在阻力大的区域,阻力可以具有如图6(A)到图6(E)中虚线所示的阻力微小波动的属性。此外,为了避免电动机45的持续上电,该设备可以具有用于检测用户对操作器41触碰的传感器从而只在该设备检测到用户对操作器41触碰时,电动机45才被上电以施加阻力。进一步的,为了防止不足的阻力,可以改进该设备以使该设备根据位置传感器52的检测信号检测执行把机构41从目标位置移开的移动或者把操作器41移向规避位置的移动。该设备响应于所述移动的检测来控制电动机以在操作器41被移开的反方向上移动操作器41并对操作器41的操作施加阻力。
(第三种阻力施加的方法)
接下来,将说明第三种阻力施加方法。在第三种方法中,机械阻力被施加到由电动机45引起的橡皮带47的旋转上。如图7所示,可移动操作装置40A具有电动线性致动器53。通过线性致动器53,传动杆54被向上推动来朝着旋转基体51挤压固定在传动杆54顶面的摩擦构件55,从而对驱动轮48的旋转施加阻力。还是在这第三种方法中,根据操作器41的位置,线性致动器53被电控制来控制向上推动传动杆54的如图6(A)到图6(C)的实线所示的力。
类似于第二种阻力施加方法,第三种方法也产生第一种阻力施加方法的效果:当操作器位于目标位置附近或者远离规避位置时,促进用户对操作器41的操作,而当操作器位于远离目标位置或者规避位置附近时,阻碍用户对操作器41的操作。但是,一旦操作器41已经被用户从目标位置移到任何其它位置或移到规避位置附近,则即使是使操作器41接近目标位置或远离规避位置的操作,第三种阻力施加方法也阻碍用户对操作器41的操作。因此,对于这些情况,该设备可以被设计成检测操作器41向目标位置的移动或者远离规避位置的移动并响应于这样的检测来松开摩擦构件55与旋转基体51的接触。
第三种阻力施加方法可以被改进,以使摩擦构件与橡皮带47的一部分接触从而对橡皮带47的旋转施加阻力,而不是对旋转基体51的旋转施加阻力。除了旋转基体51和橡皮带47,只要构件移动与橡皮带47的旋转相关,就可以施加阻力到任何构件上。
还是在第三种阻力施加方法中,阻力可以具有如图6(A)到图6(E)虚线所示的阻力步进变化的属性。此外,在阻力大的区域,阻力可以具有如图6(A)到图6(E)中虚线所示的阻力微小波动的属性。此外,为了避免电动机45的持续上电,该设备可以具有用于检测用户对操作器41触碰的传感器从而只在设备检测到用户对操作器41触碰时,线性致动器53才被上电以施加阻力。进一步的,第三种阻力施加方法可以与第一种和第二种阻力施加方法一起被采用。
(操作器的功能切换的改进)
参照图8的功能框图,说明能切换指定给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功能的改进示例。图8的功能框图显示了通过修改图2的功能框图的一部分而得到的改进。在这个改进中,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数量比使用设备24中的被控制的对象的数量少。更具体地说,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被用于属于一个控制对象组的多个对象,所述一个控制对象组从为使用设备24提供的多个控制对象组中选出。为使用设备24提供的控制对象包括多个信号的输出电平和用于对信号添加效果的多个控制元素。
在这个改进了的设备中,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1、B22以类似于上述的实施例中的方式配置,并完成类似于上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但是,改进设备的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1为多个功能(控制对象组)存储一组目标位置数据和阻力表,所述目标位置数据和阻力表与多个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相关。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2为多个功能(控制对象组)存储多组目标位置数据组和阻力表,所述多组目标位置数据和阻力表是为如图2的情况中的各种条件提供的。目标位置数据组和阻力表的存储以类似于上述的方式实现。
改进的设备也包括由程序处理实现的功能切换指令输入部分B31和条件切换指令输入部分B32。功能切换指令输入部分B31输入用户通过使用附加操作器部分22来指定的功能(控制对象组)并且把代表指定功能的信号发送到使用设备24、参数设定部分B11和选择部分B33和B34。条件切换指令输入部分B32输入用户通过使用附加操作器部分22来指定的条件(环境、场景、定时等)并把代表指定条件的信号发送到选择部分B34。根据由位置传感器52检测的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操作器41的各个位置,参数设定部分B11根据指定的功能为分配给多个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多个控制对象产生控制参数。使用设备24使用由参数设定部分B11产生的控制参数依照指定的功能来控制分配给多个可移动操作装置40A、40B的控制对象。
根据代表指定功能的信号,选择部分B33选择存储在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1中的一组目标位置数据和阻力表并把选中的数据组和表存储到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13和阻力存储部分B15。根据代表指定功能和指定条件的信号,选择部分B34选择存储在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2中的一组目标位置数据和阻力表并把选中的数据组和表存储到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13和阻力存储部分B15。图8所示的功能框图中的其它组成与图2的功能框图的组成类似。更具体地说,操作器41的各个目标位置和阻力根据存储在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13中的目标位置数据和存储在阻力存储部分B15中的阻力表,分别由目标位置移动控制部分B12和操作阻力控制部分B14控制。结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反的是,根据这个改进的示例,操作器41的各个目标位置和阻力响应于功能和条件之间的切换来被适当地控制。
(应用到混声器中的具体实例)
接下来说明应用本发明的混声器的具体实施例。图9显示了图1所示的使用设备24包含的示例电路。使用设备24具有多个输入电路61-1到61-n、信号处理电路62、和多个输出电路63-1到63-n。各个输入电路61-1到61-n从外部输入多个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当模拟信号被输入时,输入电路61-1到61-n在输出前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信号处理电路62有多个用于数字形式的信号处理通道。由均衡电路、电平控制电路等组成的每个信号处理通道控制输入数字信号的频率特性,信号电平等,并输出被控制的数字信号。信号处理电路62的信号处理通道的数量比能够被输入到输入电路61-1到61-n的信号的数量少。如,信号处理通道的数量几乎等于每个输入电路61-1到61-n能够输入的信号的数量。
各个输出电路63-1到63-n输出多个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为了输出模拟信号,输出电路63-1到63-n把由信号处理电路62发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输出转换后的信号。在输入电路61-1到61-n和信号处理电路62之间及在信号处理电路62和输出电路63-1到63-n之间,连接着连接电路64、65。连接电路64有选择地连接从输入电路61-1到61-n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62的多个信号处理通道的输入信号。连接电路65有选择地连接从信号处理电路62的多个信号处理通道输出到输出电路63-1到63-n的输出信号。
这个设备的操作面板具有如图10所示的操作部分70。操作部分70被分隔成每个都对应于信号处理电路62的一个信号处理通道的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具有旋转操作器71-1到71-m中的一个和衰减器72-1到72-m中的一个。每个区域也具有其它操作器和指示器。旋转操作器71-1到71-m用于面板控制。旋转操作器71-1到71-m可以被作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可移动操作装置40B由电动机自动驱动,但是,这个改进示例的旋转操作器71-1到71-m被设计成只能由用户的操作来移动。用于信号电平控制的衰减器72-1到72-m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可移动操作装置40A的操作器41。
此外,在这个改进的示例中,如图1所示的附加操作器部分22也具有场景设定操作器用来根据场景、条件等指定由操作部分70控制的输入信号和衰减器71-2到72-m的目标位置。使用场景设定操作器的这种指定符合上述实施例说明的功能和条件的共同的指定。在这个改进的示例和图8中的改进示例的情况下,存储装置34具有存储用于多种功能的目标位置数据组和阻力表的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2,所述目标位置数据组和阻力表用于多个条件(场景)。在这个改进示例中,存储装置34也存储图11所示的面板操作处理程序。
在如上述说明来配置的这个改进示例中,当设备的电源被打开以初始化这个设备时,CPU 31开始每一个确定的短时间周期就重复执行面板操作处理程序。面板操作处理程序在图11中的步骤S10开始。如果包括操作部分70的操作面板的操作器没有被操作,则CPU 31在步骤S11做出否定的判断以在步骤S23中暂时终止这个程序的执行。在另一方面,如果有任何操作器被操作,则CPU 31在步骤S11做出肯定的判断以执行步骤S12及其后的处理。
假设场景设定操作器被操作。在这种情况下,CPU 31在步骤S12做出肯定的判断并在步骤S13中初始化操作部分70的衰减器的位置。在衰减器的位置初始化的过程中,电动机45被控制去驱动以使衰减器72-1到72-m移动到预定的初始位置(如,最小位置)。此外,在衰减器的位置初始化的过程中,存储在RAM 33中代表衰减器72-1到72-m的位置的位置数据被初始化为代表衰减器72-1到72-m的最小位置的值。在步骤S14中,CPU 31根据场景设定操作器指定的场景把功能分配给包含衰减器72-1到72-m的操作部分70的各个区域。更具体地说,CPU 31根据指定的功能控制图9中的连接电路64去有选择地把输入到输入电路61-1到61-n的信号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62的信号处理通道。在信号输入的同时,CPU 31也根据指定的功能控制连接电路65去指定由信号处理电路62处理的信号被输出到输出电路63-1到63-n中的哪一个。
在步骤S14后,CPU 31在步骤S15中根据指定的场景(条件)把衰减器72-1到72-m移动到目标位置。更具体地说,正如已经在关于上述改进示例的描述中所作的说明,CPU 31从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2读取与由特别场景确定的功能和条件相对应的目标位置数据,并控制驱动电动机45来把衰减器72-1移动到72-m到它们各自的目标位置数据代表的目标位置。此外,CPU 31把由位置传感器52检测的衰减器72-1到72-m的位移量与RAM 33中存储作为初始设置的代表衰减器71-2到72-m的位置的值相加以获得衰减器71-2到72-m的位置,然后根据获得的位置执行对电动机45的反馈控制。这个处理对应于图8中的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13和目标位置移动控制部分B12的处理。
在步骤S16中,CPU 31根据指定的场景(条件)控制施加到衰减器72-1到72-m的操作的阻力的设定。如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中说明的,仍在这种情况中,CPU 31从阻力/目标位置存储部分B22读取与由特别场景确定的功能和条件相对应的阻力表中存储的与衰减器72-1到72-m的位置相关的阻力数据。然后,按照上述的第一种到第三种阻力施加方法中的一个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根据衰减器72-1到72-m的各自位置,把阻力施加到衰减器72-1到72-m。这个处理对应于图8中阻力存储部分B15和操作阻力控制部分B14完成的处理。
如果衰减器72-1到72-m被操作,则CPU 31在步骤S17中做出肯定的判断,然后在步骤S18中计算衰减器72-1到72-m的位置。如上述情况,在这个计算中,CPU 31通过把存储在RAM 33中代表衰减器72-1到72-m的当前位置的位置数据加到由位置传感器52检测的衰减器72-1到72-m的位移量上来获得衰减器72-1到72-m的位置,然后更新存储在RAM 33中的位置数据。在步骤S19中,CPU 31根据衰减器72-1到72-m的计算的位置针对指定功能来计算控制参数,并把计算的控制参数输出到信号处理电路62。这个处理对应于图8中参数设定部分B11完成的处理。设定控制参数的处理使得信号处理电路62根据已发送的用于输出被处理信号的控制参数处理输入的信号。
在步骤S19后,如果被操作的衰减器72-1到72-m被定义为具有阻力的衰减器,则CPU 31执行步骤S20、S21去把操作阻力施加到被操作的衰减器72-1到72-m上。按照类似于上述的步骤S16的情况的方式施加阻力。如果除了场景操作器和衰减器72-1到72-m以外的其它操作器被操作了,则CPU 31前进到步骤S22来执行针对该操作器的处理。
在这个改进的示例中,如上述描述中说明的,如同图8的改进的情况下,根据关于它们各自目标位置的位置,操作阻力被施加到衰减器72-1到72-m上。此外,场景(功能和条件)的改变使得衰减器72-1到72-m相对于它们各自的目标位置自动调位以及依照变化的场景改变阻力。结果,这个改进的示例也实现了类似图8的修改的效果。
此外,可以理解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

Claims (20)

1.一种参数设定设备,其具有用来输出代表通过手动操作来移动的操作器的位置的信号的可移动操作装置,所述参数设定设备根据操作器位置来设定控制参数,所述参数设定设备包括:
阻力施加装置,用来向操作器的手动操作施加阻力;及
阻力控制装置,用来输入来自可移动操作装置的代表操作器的位置的信号并且控制通过所述阻力施加装置进行的阻力施加,以使阻力随着操作器逐渐远离预定位置或随着操作器逐渐逼近预定位置而连续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所述操作器是衰减器或旋转操作器。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所述操作器在混声器或者乐音信号发生设备中用来设定控制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参数设定设备,还包含电动机,其中
所述阻力施加装置通过对电动机施加一个方向的旋转力或对电动机施加干扰电动机旋转的磁场从而对操作器的手动操作施加阻力。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所述阻力施加装置通过使摩擦部件和与操作器的位移相关地被移动的部件相接触来对操作器的手动操作施加阻力。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当预订位置为目标位置时,所述阻力控制装置在远离操作器预订位置的最大位置或最小位置处控制施加波动的阻力;当预订位置为规避位置时,所述阻力控制装置在规避位置处施加波动的阻力。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参数设定设备,还包含检测用户对操作器触碰的传感器,其中
所述阻力控制装置只在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对操作器的触碰时控制阻力施加。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所述阻力控制装置具有控制数据存储装置,其用来存储为了根据具有不同属性的操作器的位置来改变施加到操作器上的阻力而提供的多个变化属性控制数据组;及
所述阻力控制装置选择存储在所述控制数据存储装置中的多个变化属性控制数据组中的任一个并使用被选择的变化属性控制数据控制通过阻力施加装置进行的阻力施加。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数据存储装置存储与指定给可移动操作装置的多个功能相关的多个变化属性控制数据组;
所述阻力控制装置具有阻力选择装置,其用来根据指定的功能选择存储在所述控制数据存储装置中的多个变化属性控制数据组中的任一个;及
所述阻力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阻力选择装置选择的变化属性控制数据控制通过阻力施加装置进行的阻力施加。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功能至少包括设定用于控制信号的输出电平的控制参数的功能和设定用于控制要被添加到信号上的效果的控制参数的功能中的任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数据存储装置存储与可移动操作装置被使用的多个条件相关的多个变化属性控制数据组;
所述阻力控制装置具有阻力选择装置,其用来根据指定的条件选择存储在所述控制数据存储装置中的多个变化属性控制数据组中的任一个;以及
所述阻力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阻力选择装置选择的变化属性控制数据控制通过阻力施加装置进行的阻力施加。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条件至少包含可移动操作装置被使用的环境、场景和定时中的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参数设定设备,还包含:
自动设定装置,其用来自动把操作器的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所述自动设定装置具有目标位置存储装置,其用来存储代表操作器的多个目标位置的多个目标位置数据组;
所述自动设定装置具有目标位置选择装置,其用来选择存储在所述目标位置存储装置中的多个目标位置数据组中的任一个;
所述自动设定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位置选择装置选择的目标位置数据组自动移动操作器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目标位置与指定给可移动操作装置的多个功能相关;以及
所述目标位置选择装置根据指定的功能选择存储在目标位置存储装置中的多个目标位置数据组中的任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功能至少包括设定用于控制信号的输出电平的控制参数的功能和设定用于控制要被添加到信号上的效果的控制参数的功能中的任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目标位置与可移动操作装置被使用的多个条件相关;以及
目标位置选择装置根据指定的条件选择存储在目标位置存储装置中的多个目标位置数据组中的任一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条件至少包含可移动操作装置被使用的环境、场景和定时中的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3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当阻力控制装置控制通过阻力施加装置进行的阻力施加,以使阻力随着操作器远离预定位置的距离而连续增加时,所述目标位置与预定位置一致。
20.根据权利要求13的参数设定设备,其中
当阻力控制装置控制通过阻力施加装置进行的阻力施加,以使阻力随着操作器越来越逼近预定位置而连续增加时,所述目标位置是远离预定位置的位置。
CN2007101525488A 2006-09-28 2007-09-27 参数设定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44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65152 2006-09-28
JP2006265152A JP5028931B2 (ja) 2006-09-28 2006-09-28 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
JP2006-265152 2006-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4488A CN101154488A (zh) 2008-04-02
CN101154488B true CN101154488B (zh) 2011-04-20

Family

ID=38917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5254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4488B (zh) 2006-09-28 2007-09-27 参数设定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78283A1 (zh)
EP (1) EP1909416A3 (zh)
JP (1) JP5028931B2 (zh)
CN (1) CN1011544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54956B2 (en) * 2007-12-12 2010-07-13 Force Ten International Llc Programmable system to integrate generated signals with signals from a musical instrument
JP5083108B2 (ja) * 2008-08-06 2012-11-28 ヤマハ株式会社 制御データ発生装置
JP2011199684A (ja) 2010-03-19 2011-10-06 Yamaha Corp デジタルオーディオミキサ
JP2012033767A (ja) * 2010-07-30 2012-02-16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音声調整装置の操作サポートシステム及びサポートプログラム
US9929822B2 (en) * 2015-08-07 2018-03-27 Yamaha Corporation Electric fader drive unit, fader device, audio mixer, and electric fader driving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9407A (en) * 1955-01-12 1958-08-06 Siemens Ag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tage lighting control apparatus
US5268964A (en) * 1991-02-02 1993-12-07 Solid State Logic Limited Adjusting the level of an audio signal
US5317641A (en) * 1991-04-11 1994-05-31 Sony Electronics Inc. Fader depth control apparatus
CN2794087Y (zh) * 2003-10-30 2006-07-05 雅马哈株式会社 参数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79720A (en) * 1980-11-04 1982-05-19 Mainichi Hoso:Kk Fadar device
US5122720A (en) * 1989-12-01 1992-06-16 Martinsound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ed fader system
JPH1197218A (ja) * 1997-09-17 1999-04-09 Roland Corp パラメータ値操作装置
JP2003061180A (ja) * 2001-08-16 2003-02-28 Teac Corp 操作体およびオーディオミキサー
US6703550B2 (en) * 2001-10-10 2004-03-09 Immersion Corporation Sound data output and manipulation using haptic feedback
JP3934394B2 (ja) * 2001-10-30 2007-06-2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ハプティック入力装置
EP1416359A1 (en) * 2002-10-31 2004-05-06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aptic interface unit
US7078608B2 (en) * 2003-02-13 2006-07-18 Yamaha Corporation Mix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gram
JP4013806B2 (ja) * 2003-03-27 2007-11-28 ヤマハ株式会社 演奏情報入力装置
JP2005064071A (ja) * 2003-08-19 2005-03-1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信号調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9407A (en) * 1955-01-12 1958-08-06 Siemens Ag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tage lighting control apparatus
US5268964A (en) * 1991-02-02 1993-12-07 Solid State Logic Limited Adjusting the level of an audio signal
US5317641A (en) * 1991-04-11 1994-05-31 Sony Electronics Inc. Fader depth control apparatus
CN2794087Y (zh) * 2003-10-30 2006-07-05 雅马哈株式会社 参数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85830A (ja) 2008-04-10
CN101154488A (zh) 2008-04-02
EP1909416A2 (en) 2008-04-09
JP5028931B2 (ja) 2012-09-19
US20080078283A1 (en) 2008-04-03
EP1909416A3 (en) 2013-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4488B (zh) 参数设定设备
US6728382B1 (en) Functional panel for audio mixer
US5220260A (en) Actuator having electronically controllable tactile responsiveness
US20090295739A1 (en) Haptic tactile precision selection
EP2364067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lighting system in response to an audio input
CN109314499B (zh) 音频均衡系统和方法
CN1801329A (zh) 用于同步采样时基伺服系统的速度适应补偿器
CN1854951A (zh) 数字控制器
EP1460786B1 (en) Digital mixer
US4426608A (en) Stepping motor control system
EP1530197B1 (en) Parameter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for, and parameter setting apparatus
US7945060B2 (en) Parameter display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for, and parameter setting apparatus
US7392103B2 (en)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CN106054674B (zh) 参数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JP2007074359A (ja) 音響信号処理装置
US20040172144A1 (en) Parameter setting device
US5006850A (en) Function transformer
JP2523810B2 (ja) 音場可変装置
US20070273321A1 (en) Stepping-Motor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pparatus
US11082022B2 (en) Audio equa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102401322B1 (ko) 복합 파형 생성시스템
JPH09330101A (ja) 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GB2325364A (e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JP2001074623A (ja) 試験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試験装置
JPH01145704A (ja)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用位置決め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