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3754A - 脉冲管冷冻机 - Google Patents

脉冲管冷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3754A
CN101153754A CNA2006101415356A CN200610141535A CN101153754A CN 101153754 A CN101153754 A CN 101153754A CN A2006101415356 A CNA2006101415356 A CN A2006101415356A CN 200610141535 A CN200610141535 A CN 200610141535A CN 101153754 A CN101153754 A CN 101153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tube
regenerator
grade
mentioned
refrig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15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藤元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A2006101415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537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53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37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1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e.g. Stirling cycle
    • F25B9/14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e.g. Stirling cycle pulse-tub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9/00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 F25B2309/1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 F25B2309/1408Pulse-tube cycles with pulse tube having U-turn or L-turn typ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9/00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 F25B2309/1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 F25B2309/1412Pulse-tube cycle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9/00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 F25B2309/1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 F25B2309/1418Pulse-tube cycles with valves in gas supply and return l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9/00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 F25B2309/1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 F25B2309/1421Pulse-tube cycle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9/00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 F25B2309/1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 F25B2309/1424Pulse tubes with basic schematic including an orifice and a reservo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with several cooling st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脉冲管的端部上配设有热交换器的脉冲管冷冻机,目的是提高热交换效率且实现低成本。在具有相对于动作气体产生压力振动的压力振动发生器(21、23A、23B)、第1及第2级蓄冷器(22A、22B)、第1及第2级脉冲管(26A、26B)、和相位控制机构(28A、28B、27a~27d)的脉冲管冷冻机中,在将第2级蓄冷器(22B)与第2级脉冲管(26B)连接的部位上设有作为热交换器发挥功能的冷却台部件(50)。

Description

脉冲管冷冻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脉冲管冷冻机,特别涉及在脉冲管的端部上配设有热交换器的脉冲管冷冻机。
背景技术
一般,脉冲管冷冻机由压力振动发生器、蓄冷器、脉冲管、相位控制机构等构成。该脉冲管冷冻机与GM冷冻机及史特灵冷冻机相比安静性较好,所以期待其作为核磁共振诊断装置(NMR)或电子显微镜等的各种检查/分析器的冷却装置使用。
图8中表示公知的双输入型脉冲管冷冻机。在该图中,氦压缩机1、高压阀3a、以及低压阀3b构成压力振动发生器。高压阀3a配设在氦压缩机1的高压气体的输出侧,此外,低压阀3b配设在氦压缩机1的气体回收侧。该压力振动发生器连接在蓄冷器2的高温部2a上。并且,高压阀3a、低压阀3b形成了以规定的周期切换的结构,由此,形成了由氦压缩机1生成的高压的氦气按规定的周期供给到蓄冷器2中的结构。
蓄冷器2及脉冲管6的各上端部受不锈钢制的壳体12支承。此外,蓄冷器2及脉冲管6的各下端部形成了由连接通路4连通的结构。具体而言,构成为,在脉冲管6的下端部设有热交换器5b,该热交换器5b与蓄冷器2的低温部2b通过连接通路4连通。
此外,在脉冲管6的高温侧(上端侧),经由热交换器5a及节流孔7a与缓冲箱8连接。进而,在将压力振动发生器与蓄冷器2连接的配管、和将脉冲管6与缓冲箱8连接的配管之间设有旁路通路9,在该旁路通路9中配设有节流孔7b。
另外,在蓄冷器2内填充有铜、不锈钢制金属网等的蓄冷材料,在热交换器5a、5b的内部中作为热交换部件而层叠填充有铝等的波纹板(パンチングプレ一ト)或铜网10。11是整流器。
上述的脉冲管冷冻机如果高压阀3a开阀且低压阀3b闭阀而成为运转模式,则受压缩机1压缩的高压的氦气流入到蓄冷器2中。流入到蓄冷器2中的氦气一边受配设在蓄冷器2内的蓄冷材料冷却而温度降低,一边从蓄冷器2的低温部2b通过连接通路4流入到热交换器5b中,进一步被冷却而向脉冲管6的低温侧流入。
已经存在于脉冲管6内的低压气体被新流入的动作气体压缩,所以脉冲管6内的压力变得比缓冲箱8内的压力高。因此,脉冲管6内的动作气体通过节流孔7a向缓冲箱8流入。
接着,如果高压阀3a闭阀而低压阀3b开阀,则脉冲管6内的动作气体流入到蓄冷器2的低温部2b内,通过蓄冷器2内,从高温部2a经由低压阀3b被向压缩机1回收。
如上所述,脉冲管6的高温侧与蓄冷器2的高温部2a侧通过具有节流孔7b的旁路通路9连接。因此,压力变动的相位与动作气体的体积变化的相位具有一定的相位差而变化。通过该相位差,在脉冲管6的低温端产生伴随着动作气体的膨胀的寒冷,通过重复实施上述工序而作为冷冻机发挥作用。在上述的双输入型脉冲冷冻机中,通过调节设在旁路通路9中的节流孔7b能够进行上述相位差的调节。
此外,为了提高冷却效率及热传递特性,在脉冲管6的上端部及下端部上配设有热交换器5a、5b,特别是配设在下端部上的热交换器5b如图9中放大显示的,形成了在热交换器5b内层叠铝制或铜制的金属网10(mesh)的结构。
另一方面,作为其他结构的热交换器,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热交换器。图10(对于与图9所示的结构对应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表示设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脉冲冷冻机中的热交换器5c。
该热交换器5c内设有具有在图中上下方向上形成有多个的纵缝隙14、和与该纵缝隙14的下端部连接并向图中横向延伸的圆弧状缝隙15的热交换主体部13。此外,形成了将圆弧状缝隙15经由形成在热交换器5c上的连通孔16与连接通路4连接的结构。该热交换器5c构成为,在氦气通过形成于热交换主体部13上的纵缝隙14的过程中,在氦气与热交换主体部13之间进行热交换。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57428号公报
在脉冲管冷冻机中,为了提高冷却特性,将通过动作气体在脉冲管6内的隔热膨胀而产生的寒冷有效地取出是很重要的,因此,提高配设在脉冲管6的低温侧的热交换器5b的热交换特性是很重要的。
但是,在图9所示的以往的热交换器5b中,需要将铜网10通过焊接等固定在热交换器5b的壳体上,在此情况下,钎焊部中的热阻变大,由此有热交换器5b的热交换特性降低的问题。此外,在铝或铜制的金属网10的热交换中,由于热交换面积与闭塞容积(死容積)的比率较低,闭塞容积变大,所以由此也使热交换器5b的热交换特性降低。
此外,图10所示的热交换器5c由于经由配设在脉冲管6内的热交换主体部13上的纵缝隙14进行热交换,所以热交换面积变大,因而能够提高热交换面积与闭塞容积的比率。由此,与图9所示的热交换器5b相比能够提高热交换特性。
但是,在热交换器5c中,需要在热交换主体部13上沿图中上下方向形成多个纵缝隙14、并且在下端部形成圆弧状缝隙15以使其与该纵缝隙14连接,有热交换主体部13的结构较复杂、制造效率较差、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此外,由于寒冷的取出部位(即与被冷却对象的热连接位置)限于脉冲管6的下端部,所以还有被冷却对象的冷却受到制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热交换效率较高并且能够实现低成本的热交换器的脉冲管冷冻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所述的各机构。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脉冲管冷冻机,具有:
压力振动发生器,对动作气体产生压力振动;
蓄冷器,与该压力变动源连接;
脉冲管,与该蓄冷器连接;
相位控制机构,与该脉冲管连接;
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蓄冷器与上述脉冲管连接的部位上设有热交换器。
根据上述发明,通过不在脉冲管的内部、而是在将蓄冷器与脉冲管连接的部位上设置热交换器,能够扩大进行热交换的空间,能够提高冷却效率。此外,与脉冲管的下端部相比能够在较大的范围中进行冷却处理,所以能够提高使用性。
此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脉冲管冷冻机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器具有:
蓄冷器连接部,连接上述蓄冷器;
脉冲管连接部,连接上述脉冲管;
台部件,形成有在上述蓄冷器连接部和上述脉冲管连接部之间连接以使上述动作气体能够流通的多个流通通路。
根据上述发明,通过形成在台部件上的多个流通通路将蓄冷器连接部与脉冲管连接部相连接。因此,在动作气体在蓄冷器连接部与脉冲管连接部之间流通时,与形成单一的通路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动作气体与台部件接触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提高动作气体与台部件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从而能够将台部件高效率地冷却。
此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脉冲管冷冻机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通通路是缝隙。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缝隙的形成较容易,所以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形成流通通路。
此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脉冲管冷冻机中,其特征在于,
设有气密地覆盖上述台部件的盖体部;
在该盖体上与上述缝隙对置地设置上述蓄冷器连接部和上述脉冲管连接部。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形成了在盖体部上设置蓄冷器连接部和脉冲管连接部、将缝隙设置在台部件上的结构,所以能够在分别独立的盖体部和台部件上分别地形成蓄冷器连接部及脉冲管连接部和缝隙。因此,与将蓄冷器连接部、脉冲管连接部及缝隙形成在同一个部件上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形成蓄冷器连接部、脉冲管连接部及缝隙。
此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脉冲管冷冻机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缝隙一体地形成在上述台部件上。
根据上述发明,与通过钎焊等将板材接合在台部件上而形成缝隙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缝隙的热阻,所以即使设置缝隙也能够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并且能够扩大冷却处理区域,所以能够提高脉冲管冷却机的使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二级式的双输入型的脉冲管冷却机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二级式的4阀型的脉冲管冷却机的结构图。
图3是将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热交换器的附近放大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热交换器的俯视图
图5是将设在冷却台部件上的缝隙放大表示的图。
图6是表示缝隙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用来说明使用代替缝隙而具有多个连通孔的连接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作为以往的一例的脉冲管冷却机的结构图。
图9是将设在作为以往的一例的脉冲管冷却机中的热交换器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其1)。
图10是将设在作为以往的一例的脉冲管冷却机中的热交换器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其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用来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及图2表示能够实施本发明的脉冲管冷冻机20A、20B。图1所示的脉冲管冷冻机20A是二级式双输入型的脉冲管冷冻机,图2所示的脉冲管冷冻机20B是二级式4阀型的脉冲管冷冻机。首先,参照图1对二级式双输入型的脉冲管冷冻机的脉冲管冷冻机20A进行说明。
脉冲管冷冻机20A由于是二级式,所以作为蓄冷器而具有第1级蓄冷器22A和第2级蓄冷器22B,此外,作为脉冲管而具有第1级脉冲管26A和第2级脉冲管26B。第1级蓄冷器22A的高温部30a、第1级脉冲管26A的上端部、以及第2级脉冲管26B的上端部形成为支承在凸缘32上的结构。
第1级蓄冷器22A和第2级蓄冷器22B形成了直接连接的结构。即,形成了将第1级蓄冷器22A的低温部30b连接在第2级蓄冷器22B的高温部31a上的结构。第1级蓄冷器22A的低温部30b和第1级脉冲管26A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通路24A连接。此外,第2级蓄冷器22B的低温部31b和第2级脉冲管26B的下端部通过第2连接通路24B连接。
此外,氦压缩机21、高压阀23a、以及低压阀23b构成压力振动发生器。高压阀23a配设在氦压缩机21的高压气体的输出侧,此外,低压阀23b配设在氦压缩机21的气体回收侧。
该压力振动发生器连接在第1级蓄冷器22A的高温部30a上。并且,高压阀23a、低压阀23b形成了以规定的周期切换的结构,由此,由氦压缩机21生成的高压的动作气体(在本实施例中是氦气)以规定的周期被供给到第1级蓄冷器22A中。
第1级脉冲管26A的高温侧(上端侧)与第1缓冲箱28A通过配管35b连接,在该配管35b中配设有节流孔27a。此外,在将压力振动发生器与第1级蓄冷器22A连接的配管35a和第1级脉冲管26A的高温侧之间设有第1旁路通路29A,在该第1旁路通路29A中配设有节流孔27b。
另一方面,第2级脉冲管26B的高温侧(上端侧)与第2级蓄冷器22B通过配管35c连接,在该配管35c中配设有节流孔27c。此外,在配管35a和第2级脉冲管26B的高温侧之间设有第2旁路通路29B,在该第2旁路通路29B中配设有节流孔27d。
在上述的脉冲管冷冻机20A中,如果高压阀23a开阀并且低压阀23b闭阀而成为运转模式,则受氦压缩机21压缩的高压的氦气经由配管35a流入到第1级蓄冷器22A中。流入到第1级蓄冷器22A中的氦气一边受配设在第1级蓄冷器22A内的蓄冷材料冷却而温度降低,一边从第1级蓄冷器22A的低温部30b其一部分通过连接通路24A向第1级脉冲管26A的低温侧(下端部侧)流入。
由于已经存在于第1级脉冲管26A内的低压的氦气因新流入的氦气而被压缩,所以第1级脉冲管26A内的压力变得比第1缓冲箱28A内的压力高。因此,第1级脉冲管26A内的氦气通过节流孔27a向第1缓冲箱28A流入。
接着,如果高压阀23a闭阀而低压阀23b开阀,则第1级脉冲管26A内的氦气流入到第1级蓄冷器22A的低温部30b内,通过第1级蓄冷器22A内从高温部30a经由低压阀23b被向氦压缩机21回收。
如上所述,第1级脉冲管26A的高温侧和配管35a通过具有节流孔27b的第1旁路通路29A连接。因此,压力变动的相位和氦气(动作气体)的体积变化的相位具有一定的相位差而变化。通过该相位差在第1级脉冲管26A的低温端(下端部)产生伴随着氦气的膨胀的寒冷。
另一方面,在高压阀23a开阀而低压阀23b闭阀的运转模式中,从氦压缩机21经由配管35a流入到第1级蓄冷器22A的氦气中,没有流入到第1级脉冲管26A中的氦气从第1级蓄冷器22A流入到第2级蓄冷器22B中。
此时,如上述那样,由于受第1级脉冲管26A冷却的氦气流入到第1级蓄冷器22A的低温部30b中,所以低温部30b被冷却。由此,从第1级蓄冷器22A流入到第2级蓄冷器22B中的氦气在受第1级脉冲管26A冷却后流入到第2级蓄冷器22B的高温部31a中。
流入到第2级蓄冷器22B中的氦气一边受配设在第2级蓄冷器22B内的蓄冷材料冷却而温度进一步降低一边达到低温部31b,接着通过冷却台部件50向第2级脉冲管26B的低温侧(下端部)流入。已经存在于第2级脉冲管26B内的低压的氦气被新流入的氦气压缩,所以第2级脉冲管26B内的压力变得比第2缓冲箱28B内的压力高。因此,第2级脉冲管26B内的动作气体通过节流孔27c向第2缓冲箱28B流入。
接着,如果高压阀23a闭阀而低压阀23b开阀,则第2级脉冲管26B内的氦气流入到第2级蓄冷器22B的低温部30b内。流入到该第2级蓄冷器22B的低温部30b内的氦气再通过第1级蓄冷器22A内而从高温部30a经由低压阀23b被向氦压缩机21回收。
此外,如上所述,第2级脉冲管26B的高温侧与配管35a通过具有节流孔27d的第2旁通流路29B连接。因此,在第2级脉冲管26B中,压力变动的相位与氦气(动作气体)的体积变化的相位也具有一定的相位差而变化。通过该相位差,在第2级脉冲管26B的低温端(下端部)产生伴随着氦气的膨胀的寒冷。
在上述二级式的双输入型脉冲管冷冻机20A中,第1缓冲箱28A、第2缓冲箱28B、以及节流孔27a~27d构成相位控制机构。并且,通过调节构成该相位控制机构的设在第1旁路通路29A、29B中的节流孔27b、27d,能够进行上述相位差的调节,由此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冷却。进而,由于形成了受第1级蓄冷器22A及第1级脉冲管26A冷却的氦气被第2级蓄冷器22B及第2级脉冲管26B进一步冷却的结构,所以能够使第2级脉冲管26B的冷却侧的温度为极低温(例如4K左右)。
接着,利用图2对二级式的4阀型的脉冲管冷冻机20B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中,对于与图1所示的脉冲管冷冻机20A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在二级式的4阀型的脉冲管冷冻机20B中,在第1级脉冲管26A的高温侧连接有2根配管35d、35e,并且在第2级脉冲管26B的高温侧也连接有2根配管35f、35g。连接在第1级脉冲管26A上的配管35d经由节流孔27e、高压阀33a连接在氦压缩机21的供给侧(高压侧)。此外,连接在第2级脉冲管26B上的配管35g经由节流孔27f、高压阀34a连接在氦压缩机21的供给侧(高压侧)。
此外,连接在第1级脉冲管26A的高温侧上的另一个配管35e经由节流孔27e、高压阀33a连接在氦压缩机21的供给侧(高压侧)。进而,连接在第2级脉冲管26B的高温侧的另一个配管35f经由节流孔27d、低压阀34b连接在氦压缩机21的气体回收侧(低压侧)。
这样,在4阀型的脉冲管冷冻机20B中,形成了如下的结构:在各蓄冷器22A、26B的高温侧,分别连接有与氦压缩机21的高压侧连接的配管35d、35g、和与氦压缩机21的低压侧连接的配管35e、35f。此外,在各配管35d~35g中配设有节流孔27b、27d、27e、27f、高压阀33a、34a以及低压阀33b、34b,能够控制向各配管35d~35g内的氦气的流动。
在该4阀型的脉冲管冷冻机20B中,第1缓冲箱28A、第2缓冲箱28B、节流孔27a~27f、以及各种阀33a、33b、34a、34b构成相位控制机构。并且,通过调整各节流孔27b、27d、27e、27f及阀33a、33b、34a、34b,能够将第1级蓄冷器22A和第1级脉冲管26A之间的压力变动的相位与氦气(动作气体)的体积变化的相位、以及第2级蓄冷器22B和第2级脉冲管26B之间的压力变动的相位与氦气的体积变化的相位控制为一定的相位差,由此,在各脉冲管26A、26B中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冷却。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冷却台部件50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冷却台部件50将第2级蓄冷器22B的低温部31b与第2级脉冲管26B的下端部连接。该冷却台部件50如图3所示,大体由冷却台主体51和盖体52构成,如后述那样作为热交换器发挥功能。
冷却台主体51及盖体52都由热传导率较高的铜等材质形成。冷却台主体51是圆盘状的部件,此外,盖体52做成了覆盖冷却台主体51而安装的结构。此外,在冷却台主体51上形成有多个缝隙53。在本实施例中,该缝隙53由直线状的槽构成。
另一方面,在盖体52上穿设有冷管连接孔54及脉冲管连接孔55。在该冷管连接孔54上连接着第2级蓄冷器22B,此外,在脉冲管连接孔55上连接着第2级脉冲管26B(低温侧)。该冷管连接孔54及脉冲管连接孔55的配设位置构成为,在将盖体52安装在冷却台主体51上的状态下,各连接孔54、55与缝隙53对置。因而,如果俯视观察将盖体52安装在冷却台主体51上的状态,则如图4所示,能够经由各连接孔54、55看到形成在冷却台主体51上的缝隙53。
此外,在将盖体52安装在冷却台主体51上的状态下,冷却台主体51的顶面上的没有形成缝隙53的部分成为与盖体52的顶板的内侧面气密地接触的状态。另外,冷却台主体51与盖体52的接合只要是能够将两者51、52气密地接合的方法就可以,并不特别限定该方法。
如上所述,在运转模式中,第2级蓄冷器22B与第2级脉冲管26B之间氦气双向地流动,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了氦气通过形成在冷却台主体51上的缝隙53、并在第2级蓄冷器22B与第2级脉冲管26B之间流动的结构。即,缝隙53作为在第2级蓄冷器22B与第2级脉冲管26B之间使氦气流通的流通通路发挥功能。
图5是将缝隙53放大表示的图。可以将缝隙53的宽度(图5中用箭头W表示)设定为0.1mm~1.5mm,并且可以将缝隙53的高度(图5中用箭头H表示)设定为1.0mm~10.0mm。此外,从缝隙53的加工性及后述的热交换特性的方面出发,缝隙53的宽度W优选地设定为0.15mm~0.50mm,并且缝隙53的高度优选为4.5mm左右。
作为该缝隙53的加工方法可以考虑切削加工方法、蚀刻法等,但优选地使用线切割法。在使用线切割法的情况下,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形成缝隙53(槽)。
形成了上述结构的冷却台部件50如图1及图2所示,配设在将第2级蓄冷器22B与第2级脉冲管26B连接的部位上。由此,第2级蓄冷器22B的低温部31b和第2级脉冲管26B的低温侧通过冷却台部件50连接。具体而言,在第2级蓄冷器22B与第2级脉冲管26B之间,氦气通过冷却台部件50内的缝隙53流通。
由于缝隙53是多个槽的集合体,所以在氦气在第2级蓄冷器22B和第2级脉冲管26B之间流通时,氦气与冷却台主体51接触的面积与以往的连通通路4(参照图8)相比能够扩大。由此,能够提高动作气体与台部件之间的热交换效率,由此能够将台部件高效率地冷却。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不是如以往(参照图8)那样在脉冲管6的低温侧设置热交换器5b,而是特征在于,在将第2级蓄冷器22B与第2级脉冲管26B连接的部位上设置作为热交换器发挥功能的冷却台部件50。由此,冷却台部件50的设计自由度提高了,能够扩大进行热交换的空间,能够提高冷却效率。此外,与以往那样通过脉冲管6的下端部将被冷却对象冷却的结构相比,能够以较大的范围进行冷却处理,所以能够提高脉冲管冷却机20A、20B的使用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形成了通过冷却台主体51和盖体52的2个部件构成冷却台部件50、并在盖体52上设置各连接孔54、55、在冷却台主体51上设置缝隙53的结构,所以与将缝隙53及各连接孔54、55形成在同一个部件上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形成缝隙53及各连接孔54、55。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缝隙53通过线切割法一体地形成在冷却台主体51上。因此,与以往那样通过钎焊等将板材接合在台部件上而形成缝隙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缝隙53的热阻,即使设置缝隙53也能够提高冷却台部件50的热交换效率。
图6及图7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使用直线状的缝隙53作为在第2级蓄冷器22B和第2级脉冲管26B之间使氦气流通的流通通路的例子。与此相对,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做成了通过弯曲的缝隙56将第2级蓄冷器22B与第2级脉冲管26B连接的结构。
这样,将第2级蓄冷器22B与第2级脉冲管26B连接的缝隙并不限于直线,也可以做成图6所示的弯曲状,或者做成未图示的波状、锯齿状等各种形状。在做成了该结构的情况下,由于能够进一步扩大氦气与冷却台主体51的接触面积,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此外,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特征是,代替槽而通过多个连通孔59将第2级蓄冷器22B与第2级脉冲管26B连接。具体而言,通过在由热传导性良好的铜或铝等构成的主体部58上形成有多个连通孔59的连通部件57,将第2级蓄冷器22B与第2级脉冲管26B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也能够增大氦气与连通部件57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氦气与连通部件57的热交换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动作气体而使用了氦气,但也可以使用氮气、氢气等。

Claims (5)

1.一种脉冲管冷冻机,具有:
压力振动发生器,对动作气体产生压力振动;
蓄冷器,与该压力变动源连接;
脉冲管,与该蓄冷器连接;
相位控制机构,与该脉冲管连接;
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蓄冷器与上述脉冲管连接的部位上设有热交换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管冷冻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器具有:
蓄冷器连接部,连接上述蓄冷器;
脉冲管连接部,连接上述脉冲管;以及
台部件,形成有在上述蓄冷器连接部和上述脉冲管连接部之间连接以使上述动作气体能够流通的多个流通通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管冷冻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通通路是缝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冲管冷冻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气密地覆盖上述台部件的盖体部;
在该盖体上与上述缝隙对置地设置上述蓄冷器连接部和上述脉冲管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脉冲管冷冻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缝隙一体地形成在上述台部件上。
CNA2006101415356A 2006-09-29 2006-09-29 脉冲管冷冻机 Pending CN1011537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415356A CN101153754A (zh) 2006-09-29 2006-09-29 脉冲管冷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415356A CN101153754A (zh) 2006-09-29 2006-09-29 脉冲管冷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3754A true CN101153754A (zh) 2008-04-02

Family

ID=39255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415356A Pending CN101153754A (zh) 2006-09-29 2006-09-29 脉冲管冷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5375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8510A (zh) * 2010-01-20 2011-07-20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脉冲管冷冻机
CN104764236A (zh) * 2014-01-06 2015-07-08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脉冲管制冷机
CN110017627A (zh) * 2017-12-26 2019-07-16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脉冲管制冷机及脉冲管制冷机的制造方法
CN110858509A (zh) * 2018-08-23 2020-03-03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超导磁铁冷却装置及超导磁铁冷却方法
CN113825958A (zh) * 2019-05-24 2021-12-21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多级式脉冲管制冷机及多级式脉冲管制冷机的冷头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8510A (zh) * 2010-01-20 2011-07-20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脉冲管冷冻机
CN104764236A (zh) * 2014-01-06 2015-07-08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脉冲管制冷机
CN110017627A (zh) * 2017-12-26 2019-07-16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脉冲管制冷机及脉冲管制冷机的制造方法
CN110017627B (zh) * 2017-12-26 2020-10-02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脉冲管制冷机及脉冲管制冷机的制造方法
CN110858509A (zh) * 2018-08-23 2020-03-03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超导磁铁冷却装置及超导磁铁冷却方法
CN110858509B (zh) * 2018-08-23 2021-12-10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超导磁铁冷却装置及超导磁铁冷却方法
CN113825958A (zh) * 2019-05-24 2021-12-21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多级式脉冲管制冷机及多级式脉冲管制冷机的冷头
CN113825958B (zh) * 2019-05-24 2023-02-28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多级式脉冲管制冷机及多级式脉冲管制冷机的冷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77622B2 (ja) 熱交換器、熱交換方法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CN101432590B (zh) 热交换器及制冷空调装置
JP4468851B2 (ja) パルス管冷凍機
KR100893169B1 (ko) 열교환기 모듈
US7708053B2 (en) Heat transfer system
KR101717633B1 (ko) 배터리용 온도제어장치
JP2006284061A (ja) パルス管冷凍機
CN100370890C (zh) 一种平板式回路热管装置
CN102713464B (zh) 安装在台座内的制冷系统
US20120131932A1 (en) Heat transfer system
CN101153754A (zh) 脉冲管冷冻机
CN100414243C (zh) 沸腾冷却装置
KR20110099278A (ko) 지중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조시스템
CN112325686A (zh) 储能式均热板装置
JP4561305B2 (ja) 熱交換器
JP2010156468A (ja) 地中熱交換器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JP4998933B2 (ja) 熱伝達システム
CN101153755B (zh) 脉冲管冷冻机
KR101116138B1 (ko) 분리형 히트 파이프를 이용한 냉방 장치
JP4553741B2 (ja) 吸収冷凍機
TW550366B (en) Cold storage type freezing machine
CN111608891B (zh) 压缩机组、换热系统及热水器
CN219900710U (zh) 一种激光焊接机
CN218936715U (zh) 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及压缩机余热回收总成
KR102616311B1 (ko) 항온유체공급모듈을 구비하는 발열체용 열관리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