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2750A - 在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形成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形成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2750A
CN101152750A CNA2006101415144A CN200610141514A CN101152750A CN 101152750 A CN101152750 A CN 101152750A CN A2006101415144 A CNA2006101415144 A CN A2006101415144A CN 200610141514 A CN200610141514 A CN 200610141514A CN 101152750 A CN101152750 A CN 101152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ducted body
deposit
mould
fixed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15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田正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Steel Works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Steel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Steel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Steel Works Ltd
Priority to CNA2006101415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527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52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27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方法采用固定模和可滑动的活动模,所述固定模具有淀积凹槽,在淀积凹槽内部配备有诸如靶电极之类的淀积元件。执行一次成型,以形成在其开口周围具有接合部分的本体部分和盖部件。在用淀积凹槽紧密覆盖后,对留在垂直滑动模中的本体部分进行淀积。接下来,将留在模中的淀积过的本体部分和盖部件对齐并合模,注射熔融金属以使接合部分一体化。

Description

在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形成方法与装置
本申请基于日本专利申请No.2005-153273,其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一对半中空体的开口接合并使薄膜淀积在至少一个半中空体的内表面上来形成一体的中空成型品的方法,以及用来执行该成型方法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空体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几微米级薄膜的成型品的例子是装在车辆上的前灯或尾灯。该灯由以下部分构成:具有电灯泡的凹陷的本体部分,和与本体部分的开口一体化连接的透镜单元。本体部分是通过例如注射成型方法而成型的,并且在其不必要的部分(如外表面)被遮蔽的情况下,借助于专用悬挂器悬挂在淀积专用的真空箱中。然后通过后面所述的淀积方法将薄膜形成在本体部分上。再次将本体部分设置在模中,并与分开成型的透镜部分对齐,从而通过注射成型方法使它们接合并一体化。
用于在诸如本体部分的基板的表面上形成薄膜的淀积方法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已知有:溅射方法,其中通过以面对面方式布置基板和靶,并通过将几KV的负电压施加到在几Pa至几十Pa的氩气氛围中的靶并放电,来形成薄膜;真空淀积方法,其中通过将基板和蒸发源收纳在真空容器中来形成膜;离子镀方法,其中通过将几KV的负电压施加到基板在几Pa压力下的氩气中执行真空淀积;以及化学淀积方法。
JP-B-2-38377披露了一种通过注射成型来形成中空成型品的方法。具体而言,该中空成型品形成方法包括:一次成型,其中用一对由固定模和滑动模形成的空腔来形成一对一次半成型品,使其在开口周围具有接合部分;以及二次成型,其中将模打开,使一个一次半成型品留在固定模中,而另一个一次半成型品留在滑动模中,其中将滑动模滑到该对一次半成型品的接合部分对齐的位置,然后将模子合模(mold clamp),并通过向接合部分注射熔融树脂使其接合。此外,日本专利No.3,326,752披露了JP-B-2-38377的这样一种成型方法,其在一次成型时在一个一次半成型品的对接部分或接合部分的内侧一体地形成引导部分,并且当另一个一次半成型品配合到所述一个一次半成型品的对接部分上时,通过该一次半成型品的对接部分的引导部分来引导另一个一次半成型品的对接部分,以进行二次成型。另一方面,日本专利No.3,047,213披露了一种成型方法,其中如上所述通过注射和填充树脂形成中空成型品,使得在二次成型时由对接部分从注射和填充点形成的角度为90度或更小。
根据上面所述的形成方法,产生了许多问题,因为基板必须预先通过注射成型方法形成,并且必须被传送到真空箱中进行淀积。例如,基板预先成型和储存。因此,在储存基板时其表面可能被手或灰尘弄脏,从而它可能导致淀积不良。为了避免该情况,基板的处理需要最大限度的注意,并增加了成本。此外,一旦储存了预制的基板,其储存就产生了管理问题。另外,在淀积之前,基板必须从模中取出,并且在接合之前其必须被再次插入到模中,由此降低了生产率。
另一方面,在JP-B-2-38377中披露的注射成型方法的优点在于,不仅其各个步骤可自动执行以大规模生产中空成型品,而且甚至复杂形状的中空成型品也能制造。另一方面,根据日本专利No.3,326,752的发明,即使具有或多或少的变形,也能够使对接部分精密对接,从而产生用于二次成型的树脂没有泄漏的效果。此外,日本专利No.3,047,21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其接合强度很高,以致即使用更少的注射部分也能使用于二次成型的熔融树脂成型。因此,这些发明现在仍然被有效地实施。然而,现有技术的成型方法不能在中空成型品的内表面上形成几微米级的薄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预期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的成型方法,并且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形成中空成型品的方法,所述中空成型品在其内表面上具有薄膜,其没有任何淀积面的污染,从而其质量不会因淀积不良而恶化,其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储存管理,并且其可以容易地自动成型,以及提供一种用于实施该成型方法的成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在通过固定模和可滑动的活动模成型的本体部分的内表面留在活动模的凹槽中时,本体部分被淀积室覆盖,所述淀积室中具有淀积元件,如靶电极、基板电极或真空吸管,从而在模中执行淀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形成中空成型品的方法,所述中空成型品在其内表面上具有薄膜,该方法包括:一次成型,其包括:通过使用固定模和可滑动的活动模使一对半中空体成型;淀积,其包括:将所述可滑动的活动模驱动至预定位置,同时使在一次成型中成型的成对中空体留在其各自的模中;和在用淀积凹槽覆盖时,淀积成对的半中空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所述淀积凹槽形成在所述固定模中并且在其中包括淀积元件,所述淀积元件包括靶电极、基板电极和真空吸管;和二次成型,其包括:将所述可滑动的活动模驱动至使所述成对的半中空体的开口对齐的位置,同时使所述成对的半中空体留在各自的模中,其中所述成对的半中空体中的至少一个是淀积过的;将所述可滑动的活动模合模;和将熔融树脂注射到所述半中空体的接合部分,从而使所述成对的半中空体一体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同时形成多个中空成型品的方法,所述中空成型品每个都在其内表面上具有薄膜,该方法包括:一次成型,其包括:通过使用固定模和可滑动的活动模使多对半中空体成型;淀积,其包括:将所述可滑动的活动模驱动至预定位置,同时使在一次成型中成型的多对中空体留在其各自的模中;和在用淀积凹槽覆盖时,淀积成对半中空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所述淀积凹槽形成在所述固定模中并且在其中包括淀积元件,所述淀积元件包括靶电极、基板电极和真空吸管;和二次成型,其包括:将所述可滑动的活动模驱动至使所述多对半中空体的开口对齐的位置,同时使所述多对半中空体留在各自的模中,其中所述多对半中空体中的至少一个是淀积过的;将所述可滑动的活动模合模;和将熔融树脂注射到所述半中空体的接合部分,从而使所述多对半中空体一体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一次成型中成对的半中空体各自由不同的树脂材料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形成中空成型品的成型装置,所述中空成型品通过使一对半中空体在开口周围接合而一体化,并且在所述半中空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上具有薄膜,该装置包括:固定模,其包括:用于使成对的半中空体成型的芯和凹槽;第一淀积凹槽和第二淀积凹槽,它们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并且包括淀积元件,所述淀积元件包括靶电极、基板电极和真空吸管;和活动模,其包括:水平滑动模,具有与所述固定模的凹槽协同工作的芯;和垂直滑动模,具有与所述固定模的芯协同工作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淀积凹槽和第二淀积凹槽的大小为分别能够覆盖设置在垂直滑动模中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同时形成多对中空成型品的成型装置,所述中空成型品通过使成对半中空体在开口周围接合而一体化,并且每个都在所述半中空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上具有薄膜,该装置包括:固定模,其包括:用于使成对的半中空体成型的多个芯和多个凹槽;第一淀积凹槽和第二淀积凹槽,它们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并且包括淀积元件,所述淀积元件包括靶电极、基板电极和真空吸管;和活动模,其包括:水平滑动模,具有与所述固定模的多个凹槽各自协同工作的多个芯;和垂直滑动模,具有与所述固定模的芯各自协同工作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并且第一淀积凹槽和第二淀积凹槽的大小为分别能够覆盖设置在垂直滑动模中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固定模和可滑动的活动模使一对半中空体成型,并将可滑动的活动模驱动至预定位置,同时使在一次成型步骤中成型的成对中空体留在其各自的模中,以便在用淀积凹槽覆盖时,淀积成对的半中空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所述淀积凹槽形成在所述固定模中并且具有淀积元件,如靶电极、基板电极或真空吸管。简言之,不将所述成对的半中空体从模中取出,而是在模中在被淀积凹槽覆盖时淀积,从而淀积面不被手或灰尘在其表面上污染。因此,能够提供具有极佳淀积质量的中空成型品,该中空成型品在其内表面上具有薄膜。此外,淀积是当半中空体留在模中时在模中执行的,因而半中空体不需要储存管理。此外,根据本发明,将可滑动的活动模驱动至使所述成对的半中空体的开口对齐的位置,同时使所述成对的半中空体留在各自的模中,其中所述成对的半中空体中的至少一个是淀积过的,由此将所述可滑动的活动模合模,以便通过将熔融树脂注射到其接合部分使所述成对的半中空体一体化。通过使用这些模,即使复杂形状的在其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也能容易地形成。
另一方面,根据另一发明,通过一次成型步骤使多对半中空体成型,并且在淀积步骤中对恰好配对的成对半中空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进行淀积,在二次成型步骤中使成对的半中空体一体化。除了至此所描述的效果,还能够同时制得多个中空成型品,其中每个都在其内表面上具有薄膜,从而提高了成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型装置的图,并从分型线侧分别呈现固定模和活动模的示意透视图A和B。
图2A至2J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型装置的图,并示意性呈现各个成型步骤的顶视平面图A至J。
图3A至3D是示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的模的实例的图,并示意性呈现各个成型步骤的截面图A至D。
图4A和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型装置的图,并从分型线侧分别呈现固定模和活动模的示意透视图A和B。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描述其内部具有薄膜的成型品的成型例,该成型品通过以下方法形成:注射成型碗状本体部分和用于密封该本体部分的开口的盘状盖部件,在模中在本体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薄膜,以及用盖部件密封本体部分的开口。首先描述本发明的成型装置的实施例。图1呈现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成型装置的透视图。图1A是从分型线侧看的固定模1的透视图,图1B是从分型线侧看的活动模20的透视图。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固定模1具有分型线面P,其形成为第一垂直延伸成型面2和第二水平延伸成型面10的大致交叉形状。
在第一成型面2中,以垂直的预定间隔形成用于形成真空室的第一和第二淀积凹槽3和4。这些凹槽3和4的大小为能够覆盖后面所述的本体成型凹槽,并且在其周围设有O形环5。例如,当通过溅射方法进行淀积时,诸如靶电极或基板电极的淀积元件设置在由此形成的淀积凹槽3和4中,或者真空吸管或氩气供给管在淀积凹槽3和4中开口。此外,这些电极或真空吸管的开口在其开口处通过软管6和7连接到抽气设备8、惰性气体供给设备9或未示出的电源设备。
水平方向的第二成型面10,在其与第一和第二淀积凹槽3和4对齐的位置,设有用于使碗状本体部分成型的本体成型芯11。与本体成型芯11间隔预定距离,第二成型面10还设有用于使盖部件成型的盖部件成型凹槽12。本体成型芯11从分型线面P朝外突出。结果,本体部分形成为碗状。另一方面,盖部件成型凹槽12从分型线面P稍微凹陷。结果,盘状盖部件成型。尽管没有示出,但在该芯11周围,形成用于使接合部分与本体部分一体成型的凸起,如将参考图3详细说明的。
活动模20由以下部分构成:水平滑动模22,其以能够水平滑动的方式结合到活动框架21;垂直滑动模30,其以能够垂直滑动的方式结合到水平滑动模22。模22和30具有在同一平板中形成的分型线面P。因此,在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水平滑动模22被水平分割,从而图1B中的垂直滑动模30在分割的部分之间垂直滑动。如此形成的水平滑动模22与垂直滑动模30一体由致动器24水平驱动,所述致动器24的一个端部连到从活动框架21水平延伸的支撑部件23。另一方面,垂直滑动模30独立于水平滑动模22由致动器32垂直驱动,所述致动器32的一个端部连到垂直延伸的门形支撑部件31。
用于形成盖部件的盖部件成型芯25,在夹着垂直滑动模30形成的活动模20的水平滑动模22的分型线面P的一侧形成;清除凹槽26在另一侧形成,清除凹槽26用于在合模时清除本体成型芯11。尽管在图1B中没有示出,但在盖部件成型芯25周围,像本体成型芯11一样,也形成有用于使接合部分与盖部件一体成型的凸起。在垂直滑动模30的分型线面P中,形成有第一和第二本体成型凹槽33和34,它们对应在固定模1中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淀积凹槽3和4。
至此描述的固定模1和滑动模20可用于通过一次成型操作来形成碗状本体部分和盘状盖部件,并且本体部分和盖部件可通过二次成型操作一体化以形成中空成型品。图3具体示出了用于说明该成型原理的模的实例。具体而言,该模由固定模40和滑动模45构成,并且用于使本体成型的预定深度的本体成型凹槽41形成在固定模40的分型线面P中的上部位置,而高度相对较小的盖部件成型芯42形成在下部位置。在芯42周围并距其预定的间隔形成小芯43。小芯43在盖部件的开口周围形成接合段部。另一方面,在滑动模45的分型线面P上,形成有本体成型芯46,其与固定模40的本体成型凹槽41配对。在芯46周围并距其预定的间隔也形成小芯47。小芯47在本体的开口周围形成接合段部。在本体成型芯46之下,形成有较浅的盖部件成型凹槽48,其与固定模40的盖部件成型芯42配对。在滑动模45的本体成型芯46和盖部件成型凹槽48之间,形成有一次成型浇铸道50,其通过流道51和闸道52而与本体成型凹槽41和盖部件成型凹槽48相连通。二次成型浇铸道53形成在一次成型浇铸道50之下。从图3中,省略了用于驱动滑块模45垂直滑动的致动器、合模设备、用于使成型品脱模的脱模器设备、注射器设备,等等。
可通过使用前面所述的模40和45以下面的方式形成中空成型品。模40和45在第一位置合模,如图3A所示。然后,由固定模40的本体成型凹槽41和滑动模45的本体成型芯46形成本体成型空腔Kh。此外,由固定模40的盖部件成型芯42和滑动模45的盖部件成型凹槽48形成盖部件成型空腔Kf。从一次成型浇铸道50注射熔融树脂。然后,熔融树脂通过流道51和闸道52注入到本体成型空腔Kh和盖部件成型空腔Kf中,如图3B所示。通过该一次成型操作,本体H和盖部件F成型,并且在其开口周围具有接合用半槽M’。该半槽M’在图3C中示出。
等待冷却固化,将模打开,本体H留在固定模40中,而盖部件F留在滑动模45中。然后,将滑动模45滑到二次成型位置,在该位置,本体H和盖部件F的开口彼此对齐。图3C示出了该对齐位置。模子在该对齐位置合模。然后,在本体H和盖部件F的对接部分的外部周边由半槽M’和M’形成接合空腔M,如图3D所示。从二次成型浇铸道53注射与本体成型树脂相同或不同的树脂。通过该二次成型,本体H和盖部件F一体化,产生中空成型品。
如同前面所述的,通过由一次成型操作使本体部分和盖部件成型,在本体部分的内表面上或在本体部分的内表面和盖部件的内表面上形成薄膜,然后通过二次成型操作,使本体部分和盖部件彼此对接并注射熔融树脂以使它们一体化,也获得了在其内表面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在图1所示的上述实施例中,本体成型芯11、盖部件成型芯25、第一和第二本体成型凹槽33和34、盖部件成型凹槽12等也形成为具有如图3所示的形状,或者使一次成型品的接合部分具有如在日本专利No.3,326,752和日本专利No.3,047,213中所述的结构,但其在形状上进行了简化并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
参考示意图2,通过使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固定模1和滑动模20,描述了在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成型例。这里在图2中:空白椭圆表示未填充的空腔;具有圆圈的椭圆表示填充了的空腔或者由一次成型获得的半完成成型品;带阴影线的椭圆表示淀积的半完成成型品;带阴影线的粗边椭圆表示具有淀积的内表面的中空成型品。此外,图2仅示出了可滑动驱动的活动模20,而没有示出固定不动的固定模1。
将活动模20滑到第一成型位置。此外,将垂直滑动模30滑到下部的第一成型位置。然后,垂直滑动模30的第一本体成型凹槽33与固定模1的本体成型芯11对齐,由此形成用于使碗状本体部分成型的空腔。使模合模,并注射用于一次成型操作的熔融树脂。结果,第一本体部分成型。该状态在图2A中示出。
等待一定程度的冷却固化,打开活动模20,并将垂直滑动模30驱动至上部的第二成型位置,如图2B所示。然后,水平滑动模22的盖部件成型芯25与固定模1的盖部件成型凹槽12对齐。垂直滑动模30的第二本体成型凹槽34也与固定模1的本体成型芯11对齐。该对齐状态在图2B中示出。使模合模。然后,由固定模1的盖部件成型凹槽12和水平滑动模22的盖部件成型芯25形成用于使盖部件成型的空腔,并且由本体成型芯11和第二本体成型凹槽34还形成第二本体成型空腔。将第一成型熔融树脂注射到这些空腔中。通过这些一次成型操作,第二本体部分和第一盖部件同时成型,如图2C所示。
等待冷却固化,打开活动模20,将垂直滑动模30驱动至下部的第一淀积位置,如图2D所示。然后,垂直滑动模30的第一本体成型凹槽33与固定模1的第一淀积凹槽3对齐。具体而言,留在第一本体凹槽33中的第一本体部分与第一淀积凹槽3对齐并限定在其中。接下来,模合模至淀积程度。
在该合模之后,可使第一淀积凹槽3的O形环5与垂直滑动模30的分型线面P紧密接触并在其上淀积。例如,驱动真空源或惰性气体供给源,以将第一淀积凹槽3的内部设置为约几Pa至几十Pa的氩气氛围。然后,将负电压施加到靶上,并将正的几kV的正电压施加到本体部分,从而使氩气放电并在本体部分的内表面上淀积。淀积状态在图2D中示出。将垂直滑动模30驱动至左手的二次成型位置,如图2E所示。然后,使在淀积之后留在第一本体成型凹槽33中的第一本体部分与留在固定模1的盖部件成型凹槽12中的盖部件对齐。使模合模,并注射用于二次成型操作的熔融树脂。结果,本体部分和盖部件在开口处接合并一体化。该状态在图2E中示出。打开活动模20,以取出在本体部分的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当成型品被取出时,垂直滑动模30的第一本体成型凹槽33形成空腔,如图2F所示。
将成型品取出,并使模合模。然后,由本体成型芯11和本体成型凹槽33形成用于使第三本体部分成型的空腔,并由固定模1的盖部件成型凹槽12和水平滑动模22的盖部件成型芯25形成用于使盖部件成型的空腔。将用于一次成型操作的熔融树脂注射到这些空腔中。结果,第三本体部分和第二盖部件同时一次成型。由此已完成了一次成型操作的状态在图2G中示出。
打开活动模20。将垂直滑动模30滑到上部的第二淀积位置。然后,使模合模。由此,第二淀积凹槽4的O形环5与垂直滑动模30的分型线面P紧密接触,从而为淀积作准备。如上所述,将电压和气体施加到第二淀积凹槽的内部,从而在第二本体部分的内表面上进行淀积。由此完成了淀积的状态在图2H中示出。将垂直滑动模30驱动至二次成型位置,如图2I所示。由此,在淀积之后留在第二本体成型凹槽34中的第二本体部分与留在固定模1的盖部件成型凹槽12中的盖部件对齐。使模合模,并注射用于二次成型操作的熔融树脂。结果,本体部分和盖部件在开口处接合并一体化。打开活动模20,以取出在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取出后的状态在图2J中示出。然后,在本体部分的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同样地成型。
本发明可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很明显,通过在固定模1中附加形成盖部件淀积凹槽,也可以对盖部件的内表面进行淀积。还很明显的是,如果使用如图4所示的成型装置,能够使两个在其内表面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同时成型。通过对与图1中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型装置中相同的部件指定相同的参考标记,或通过对表示相同部件的相同参考标记加上撇号(dashing),没有对该实施例进行描述,而是将其省略。根据该实施例,固定模1’配备有两个本体成型芯11和11’及两个盖部件成型凹槽12和12’。此外,活动模20’的水平滑动模22设置有两个盖部件芯25和25’及用于卸除本体成型芯11和11’的大卸除凹槽26’。垂直滑动模30设置有两个第一本体成型凹槽33和33’及两个第二本体成型凹槽34和34’。此外,使固定模1’的第一和第二淀积凹槽3’和4’的大小能够同时覆盖垂直滑动模30的两个第一本体成型凹槽33和33’及两个第二本体成型凹槽34和34’。还很明显的是,通过增加本体成型芯和盖部件成型凹槽的数量,还能生产三个或更多个在其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也可以使本体成型树脂材料和盖部件成型树脂材料在一次成型时不同。例如,当在其表面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是前灯或尾灯时,盖部件也可以用透明的透镜材料成型。

Claims (6)

1.一种用于形成中空成型品的方法,所述中空成型品在其内表面上具有薄膜,该方法包括:
一次成型,其包括:
通过使用固定模和可滑动的活动模使一对半中空体成型;
淀积,其包括:
将所述可滑动的活动模驱动至预定位置,同时使在一次成型中成型的成对中空体留在其各自的模中;和
在用淀积凹槽覆盖时,淀积成对的半中空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所述淀积凹槽形成在所述固定模中并且在其中包括淀积元件,所述淀积元件包括靶电极、基板电极和真空吸管;和
二次成型,其包括:
将所述可滑动的活动模驱动至使所述成对的半中空体的开口对齐的位置,同时使所述成对的半中空体留在各自的模中,其中所述成对的半中空体中的至少一个是淀积过的;
将所述可滑动的活动模合模;和
将熔融树脂注射到所述半中空体的接合部分,从而使所述成对的半中空体一体化。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形成中空成型品的方法,
其中,在一次成型中成对的半中空体各自由不同的树脂材料成型。
3.一种用于同时形成多个中空成型品的方法,所述中空成型品每个都在其内表面上具有薄膜,该方法包括:
一次成型,其包括:
通过使用固定模和可滑动的活动模使多对半中空体成型;
淀积,其包括:
将所述可滑动的活动模驱动至预定位置,同时使在一次成型中成型的多对中空体留在其各自的模中;和
在用淀积凹槽覆盖时,淀积成对半中空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所述淀积凹槽形成在所述固定模中并且在其中包括淀积元件,所述淀积元件包括靶电极、基板电极和真空吸管;和
二次成型,其包括:
将所述可滑动的活动模驱动至使所述多对半中空体的开口对齐的位置,同时使所述多对半中空体留在各自的模中,其中所述多对半中空体中的至少一个是淀积过的;
将所述可滑动的活动模合模;和
将熔融树脂注射到所述半中空体的接合部分,从而使所述多对半中空体一体化。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用于形成中空成型品的方法,
其中,在一次成型中成对的半中空体各自由不同的树脂材料成型。
5.一种用于形成中空成型品的成型装置,所述中空成型品通过使一对半中空体在开口周围接合而一体化,并且在所述半中空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上具有薄膜,该装置包括:
固定模,其包括:
用于使成对的半中空体成型的芯和凹槽;和
第一淀积凹槽和第二淀积凹槽,它们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并且包括淀积元件,所述淀积元件包括靶电极、基板电极和真空吸管;和
活动模,其包括:
水平滑动模,具有与所述固定模的凹槽协同工作的芯;和
垂直滑动模,具有与所述固定模的芯协同工作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淀积凹槽和第二淀积凹槽的大小为分别能够覆盖设置在垂直滑动模中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6.一种用于同时形成多对中空成型品的成型装置,所述中空成型品通过使成对半中空体在开口周围接合而一体化,并且每个都在所述半中空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上具有薄膜,该装置包括:
固定模,其包括:
用于使成对的半中空体成型的多个芯和多个凹槽;和
第一淀积凹槽和第二淀积凹槽,它们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并且包括淀积元件,所述淀积元件包括靶电极、基板电极和真空吸管;和
活动模,其包括:
水平滑动模,具有与所述固定模的多个凹槽各自协同工作的多个芯;和
垂直滑动模,具有与所述固定模的芯各自协同工作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并且第一淀积凹槽和第二淀积凹槽的大小为分别能够覆盖设置在垂直滑动模中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CNA2006101415144A 2006-09-28 2006-09-28 在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形成方法与装置 Pending CN1011527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415144A CN101152750A (zh) 2006-09-28 2006-09-28 在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形成方法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415144A CN101152750A (zh) 2006-09-28 2006-09-28 在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形成方法与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6728A Division CN101879769B (zh) 2006-09-28 2006-09-28 在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形成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2750A true CN101152750A (zh) 2008-04-02

Family

ID=39254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415144A Pending CN101152750A (zh) 2006-09-28 2006-09-28 在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形成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527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8153A (zh) * 2019-03-15 2020-09-22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树脂膜制造装置及树脂膜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8153A (zh) * 2019-03-15 2020-09-22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树脂膜制造装置及树脂膜制造方法
CN111688153B (zh) * 2019-03-15 2023-09-01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树脂膜制造装置及树脂膜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48341C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ated composite component
JP4093584B2 (ja) 内表面に薄膜を有する中空成形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JP4264098B2 (ja) 内表面に薄膜を有する成形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CN211440969U (zh) 一种弯曲弧度浇口进胶系统
US7879277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hollow moldings having thin film on inner surface
CN112643962A (zh) 一种手机保护套的注塑工艺
CN105283302B (zh) 用于制造纤维复合材料构件的设备
US789246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hollow moldings having thin film on inner surface
JP4137089B2 (ja) 内表面に薄膜を有する中空成形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JP4418824B2 (ja) 内表面が表面処理された中空成形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1152750A (zh) 在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形成方法与装置
CN101879769B (zh) 在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形成方法与装置
US20070194488A1 (en) Multicolored resin molding apparatus and multicolor molding method
KR100867777B1 (ko) 내부표면 상에 박막을 가지는 다수 쌍의 중공 몰딩체를 성형하는 몰딩장치
CN101152751A (zh) 在内表面上具有薄膜的中空成型品的形成方法与装置
JPH0681696B2 (ja) 複合射出成形機及び複合射出成形方法
JP4541182B2 (ja) 表面に薄膜を有する成形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CN217531731U (zh) 胶框注塑模具
CN109526146A (zh) 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CN220362904U (zh) 一种壳体模具出模结构、注塑模具设备及注塑机
CN215970040U (zh) 一种多规格安瓿加工模具
JP7470414B2 (ja) 中空成形品の自動封止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CN217373313U (zh) 具有吸附孔缩水及熔接线控制机构的汽车门板装饰条模具
CN219650465U (zh) 一种手机卡托注塑组件
CN211165128U (zh) 汽车副仪表骨架内分型侧护板滑块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