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1687A - 具有带分离芯柱的层叠芯的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带分离芯柱的层叠芯的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1687A
CN101151687A CNA2006800102850A CN200680010285A CN101151687A CN 101151687 A CN101151687 A CN 101151687A CN A2006800102850 A CNA2006800102850 A CN A2006800102850A CN 200680010285 A CN200680010285 A CN 200680010285A CN 101151687 A CN101151687 A CN 101151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yoke
inner leg
transformer
stack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102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威廉·E·波利
查利·H·萨弗
拉什·B·霍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 Technology AG
Original Assignee
ABB T&D Technology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B T&D Technology AG filed Critical ABB T&D Technology AG
Publication of CN101151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16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20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ores by mechanical means
    • H01F41/0233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ircuits made from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4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sheets, e.g. grain-orien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69Data storage inductor or co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1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by winding or coi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3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by assembling coil and co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5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including permanent magnet or core
    • Y10T29/49078Lamin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层叠芯(210)的变压器,所述层叠芯包括顶轭和底轭(212,214)以及第一和第二外芯柱(218,220)。所述芯还包括内芯柱(216),其由层叠板对构成,该层叠板对沿接缝彼此邻接,所述接缝在内芯柱(216)的纵向上延伸。上轭和下轭(212,214)中的每个可以由单个层叠板或多个层叠板构成,内芯柱和外芯柱(218,220)中的每个也可由单个层叠板或多个层叠板构成。所述芯的横截面可以是矩形或十字形的。

Description

具有带分离芯柱的层叠芯的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且更为具体地涉及具有层叠式芯的变压器以及以较低浪费来制造这种变压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层叠式变压器芯包括薄的金属叠层板,如晶粒取向硅钢。使用这种类型的材料是由于钢晶粒可以被梳理到一定方向以减小磁场损耗。所述板彼此层叠形成多个层。层叠式芯典型地是矩形,并且可具有矩形或十字形截面。用于三相变压器的传统三芯柱层叠式芯10的正视图在图1中示出。芯10包括上轭12、下轭14、内芯柱16,以及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8、20。线圈(未示出)被分别安装到内芯柱16和第一以及第二外芯柱18、20。
上轭12包括层叠板24,下轭14包括层叠钢板26,第一外芯柱18包括层叠板28,第二外芯柱20包括层叠板30。上轭12和下轭14的板24、26具有相对端,所述相对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8、20的板28、30的相对端形成接合。V-型上切口32在上轭12的每个板24中形成,而V-型下切口36在下轭14的每个板26中形成。上切口32在上轭1 2中形成上凹槽38,而下切口36在下轭14中形成下凹槽40。各个板24-30的尺寸根据用来组装芯10的层叠技术而变化。
内芯柱16包括层叠板42,每个板42具有由一对斜口形成的上尖端42a和由一对斜口形成的下尖端42b。板42的上尖端和下尖端42a、42b提供了内芯柱16的上尖端和下尖端16a、16b,其适于分别接纳于上轭12和下轭14的上凹槽38和下凹槽40中。
上述的传统芯10的制造导致了大量钢被切掉并丢弃。例如,在制造内芯柱16期间,需要从每个板42上切掉4片钢以便为板42提供尖端。因此,理想的是提供一种层叠式变压器芯及其制造方法,其减小被丢弃而因此被浪费的钢量。本发明涉及这种变压器芯和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层叠式芯的变压器。该芯设置有由层叠板构成的第一轭,且该第一轭具有其内形成有凹槽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凹槽在板的层叠方向上延伸,并设置为从外侧向内。所述芯还设置有由层叠板构成的第二轭,且该第二轭具有其内形成有凹槽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凹槽在板的层叠方向上延伸,并设置为从外侧向内。内芯柱的第一端被设置在第一轭的凹槽内,而内芯柱的第二端被设置在第二轭的凹槽内。所述内芯柱包括第一板的第一层叠,其邻接第二板的第二层叠。线圈绕组被安装到所述芯的内芯柱。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构成具有层叠式芯的变压器的方法。根据本方法,提供了多个第一和第二外芯柱板。还提供了多个内芯柱板和多个第一轭板。每个第一轭板具有其中形成有切口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切口设置为从外侧向内。内芯柱板、第一轭板以及第一和第二外芯柱板被层叠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外芯柱、具有第一凹槽的第一轭,以及具有设置于第一凹槽内的第一端的内芯柱。第一外芯柱由第一外芯柱板构成,第二外芯柱由第二外芯柱板构成,而第一轭由第一轭板构成。所述内芯柱由所述内芯柱板的第一层叠构成,其邻接所述内芯柱板的第二层叠。第一凹槽在第一轭的层叠方向上延伸,并且由第一轭板的切口形成。线圈绕组被安装到所述内芯柱。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描述、所附权利要求以及附图,本发明的特征、方面以及优势将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变压器芯的正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构建的变压器芯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变压器芯的第一外芯柱和上轭之间的连接的特写视图;
图4示出了与变压器芯的下轭上方隔开的部分内芯柱的放大图;
图5示出了由一卷钢形成的内芯柱板中的板的顶视图;
图6示出了具有变压器芯的变压器的正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实施的第二变压器芯的正视图;
图8示出了第二变压器芯的内芯柱的截面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实施的第三变压器芯的正视图;以及
图10示出了与第三变压器芯的下轭上方隔开的部分内芯柱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注意,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同样的组件具有相同的参考标号,而无论它们是否出现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中。还应注意,为了清楚简明地揭示本发明,附图可能没有按规定比例,且本发明的某些特征可能是以某些示意形式来示出的。
本发明涉及具有层叠式芯102的变压器100(图6中示出),如配电变压器。变压器100可以是油浸式变压器,即利用油来冷却,或干式变压器,即利用空气来冷却。然而,芯102的构造尤其适用于干式变压器中。现在参考图2,芯102具有矩形形状且大致包括上轭104、下轭106、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08、110,以及内芯柱112。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08、110的上端分别连接到上轭104的第一和第二端,而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08、110的下端分别连接到下轭106的第一和第二端。内芯柱112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08、110之间的大约中间的位置,并且具有连接到上轭104的上端以及连接到下轭106的下端。通过这种构造,两个窗口112在内芯柱112和第一以及第二外芯柱108、110之间形成。
上轭104具有内侧104a以及外侧104b,以及下轭106具有内侧106a以及外侧106b。上轭104包括层叠板114,而下轭106包括层叠板116。板114和板116成组设置。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组是七组。当然,可以使用不同数量的组,如四组,其在这里是为简化描述和说明而使用。板114、116中的每个由晶粒取向硅钢构成,并具有从约7密耳到约14密耳范围内的厚度,其中具体厚度基于变压器100的应用而选择。板114、116每个具有整体构造并为梯形形状。板114、116的每个中,板114、116的相对端以约45°的相反方向角斜接,从而为板114、116提供主侧边和次侧边。各个板11 4具有相同宽度,以便为上轭104提供矩形截面;各个板116具有相同宽度,以便为下轭106提供矩形截面。不过,板114的长度不全是相同,板116的长度也不全是相同。更具体地,板114中的每一组内的长度是不同的,板116中的每一组内的长度也是不同的。对于每一组的板114来说不同长度的模式是相同的,对于每一组的板116来说不同长度的模式也是相同的。每一组内长度的不同使得与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08、110的板120、122形成多阶搭接,下面将进行更充分的描述。
在上轭104的每个板114中通过上内边126形成V-型上切口124,而在下轭106的每个板116中通过下内边130形成V-型下切口128。在上轭104的相邻板114中的上内边126具有不同深度,用于与内芯柱112的内芯柱板152的上端形成竖直搭接,下面将作充分描述。同样,在下轭106的相邻板116中的下内边130具有不同深度,用于与内芯柱112的内芯柱板152的下端形成竖直搭接,下面将作充分描述。上切口124在上轭104中形成上凹槽136,而下切口128在下轭106中形成下凹槽138(在图4中最佳示出)。上凹槽136设置为从外侧104b向内,下凹槽138设置为从外侧106b向内。上凹槽和下凹槽136、138分别在上轭104和下轭106的层叠方向上延伸。
第一外芯柱108包括层叠板120,而第二外芯柱110包括层叠板122。板120和板122两者都以与板114、116相同数量的组设置。板120、122中的每个由晶粒取向硅钢构成,并且具有从约7密耳至14密耳的范围内的厚度,其中具体厚度基于变压器100的应用而选择。板120、122每个具有整体构造,并且呈梯形。在板120、122的每个中,板的相对端以约45°的相反方向角斜接,从而提供具有主侧边和次侧边的板120、122。板120具有相同宽度,以便为第一外芯柱108提供矩形截面,板122具有相同形状,以便为第二外芯柱110提供矩形截面。不过,板120的长度不全是相同,板122的长度也不全是相同。更具体地,每一组中的板120的的长度是不同的,每一组中的板122的长度也是不同的。对于每一组的板120来说不同长度的模式是相同的,对于每一组的板122来说不同长度的模式也是相同的。每一组内长度的不同使得能够形成上轭104和下轭106的板114、116的多阶搭接,下面将进行充分描述。
现在参考图3,其示出了第一外芯柱108的上端和上轭104的第一端之间的部分连接(由参考标号142表示)的放大图。更具体地,第一外芯柱108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板120a、b、c、d的末端分别与上轭104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板114a、114b、114c、114d的末端相邻接(形成接合)。第一外芯柱108的第一至第四板120a-d以及上轭104的第一至第四板114a-d向内依次设置。第一至第四板120a-d具有依次更长的长度,而第一至第四板14a-d具有依次更短的长度。在这种构造中,第一板114a与第二板114b和120b之间的接合部交叠,第二板114b与第三板114c和120c之间的接合部交叠,第三板114c与第四板114d和120d之间的接合部交叠。如所示出,第一外芯柱108的板120b-d的外尖端伸出上轭104之外。这些外尖端可以被去除以改进芯102的外观。尽管未示出,但提供了附加的四个板114、120的组,并重复第一至第四板114a-d以及第一至第四板120a-d的模式。这样,在上轭104的板114以及第一外芯柱108的板120之间形成多阶搭接,其中上轭104的板114与第一外芯柱108的板120交叠。
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08、110和上轭104及下轭106之间的其它连接(由参考标号144、146、148表示)以与连接142相同的方式来构造,以便获得多阶搭接。但是,应理解,连接142-148可以具有不同的构造类型。例如,作为具有四阶搭接模式的连接142-148的替代,连接142-148可具有七阶或其它数量搭接模式。另外,可以不使上轭104和下轭106的板114、116交叠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08、110的板120、122,而使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08、110的板120、122交叠上轭104和下轭106的板114、116。在这种构造中,板114、116的外尖端将分别伸出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08、110之外。
内芯柱112包括内芯柱板152的第一层叠150以及内芯柱板152的第二层叠154。在第一和第二层叠150、154的每个中,内芯柱板152被以与板114、116相同数量的组设置。第一和第二层叠150、154沿缝158彼此邻接,该缝在内芯柱112的纵向上延伸。第一和第二层叠150、154的上端被设置在上轭104的上凹槽136中,而第一和第二层叠150、154的下端被设置在下轭106的下凹槽138中。内芯柱板152与上轭104和下轭106的板114、116形成竖直的多阶搭接,下面将进一步描述。在通过竖直地移位内芯柱板152而偏移接合部的情况下,内芯柱板152可以全部具有相同的长度。或者,在接合部通过不同长度的相邻内芯柱板152而偏移的情况下,内芯柱板152可以具有多个不同长度。内芯柱板152的每个具有整体构造,并且呈梯形。在每个内芯柱板中,内芯柱板152的相对端以约45°的相反方向角斜接,从而提供具有主侧边和次侧边的内芯柱板。内芯柱板152的长度由主侧边确定。每个内芯柱板152由晶粒取向硅钢构成,并且具有从约7密耳至14密耳范围内的厚度,其中具体厚度基于变压器100的应用而选择。
现在参考图4,其示出了与下轭106隔开的内芯柱112的部分下端的放大图。当内芯柱112的下端被设置到下凹槽138中时,第一和第二层叠150、154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内芯柱板152a,b,c,d的末端分别与下轭106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板116a,b,c,d的下内边130a,b,c,d相邻接(形成接合)。在第一和第二层叠150、154的每个中,第一至第四内芯柱板152a-d被竖直地偏移,使得其下端位置依次向下。为了适应长度上的这些不同,板116a-d的下内边130a-d被依次更深地切割。在这种构造中,第一板116a与第二内芯柱板152b和第二板116b之间的接合部交叠,第二板116b与第三内芯柱板152c和第三板116c之间的接合部交叠,第三板116c与第四内芯柱板152d和第四板116d之间的接合部交叠。尽管未示出,但提供了附加的板116和内芯柱板152的组,并重复第一至第四板152a-d以及第一至第四板116a-d的模式。这样,多阶搭接在下轭106的板116和第一及第二层叠150、154的内芯柱板152之间形成,其中下轭106的板116与第一及第二层叠150、154的板152交叠。
由于第一及第二层叠150、154的第一至第四内芯柱板152a-d的下端依次向下设置,因此第一及第二层叠150、154的第一至第四内芯柱板152a-d的上端位置也依次向下。结果是,每一组内的板114的上内边126(且因此,上切口124)依次变浅,其与下轭106相反。在该构造中,竖直的多阶搭接在上轭104的板114和第一及第二层叠150、154的第一内芯柱板152之间形成,其中内芯柱板152与上轭的板114交叠。
应理解,第一及第二层叠150、154的内芯柱板152可以进行不同偏移,以便使上轭104的板114与内芯柱板152交叠,以及内芯柱板152与下轭106的板116交叠。另外,第一和第二层叠150、154的内芯柱板152可以被偏移以形成7阶或其它数量阶的搭接模式,而不是四阶搭接模式。
在内芯柱板152具有不同长度,如4个不同长度的实施例中,竖直多阶搭接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在上轭104和下轭106的板114和116之间形成,然而,上轭104的板114的上内边126(以及因此而来的上切口124)可以与下轭106的板116的下内边130(以及因此而来的下切口128)在深度方面具有相同的设置,因为没有内芯柱板152的竖直移位。
现在参考图5,内芯柱板152由一片或多片钢160构成,其典型地从供应商处以一卷或多卷162形式获得。卷162中的钢片160被打开,并利用切割机器(未示出)切割,该切割机器可操作来同时进行两个或更多个切割。在以下描述中,切割机器可操作来同时切出两个切口。所述切割以约45°的相反方向角进行并被隔开,以便形成具有L1长度(即主侧边为L1)的内芯柱板152。图5示出了部分钢片160,其已从刚卷162中解开,并被切割机器切割。该切割机器同时在钢片中切出第一切口168和第二切口170。第一和第二切口168、170形成第一内芯柱板152a和被丢弃的废料172。钢片160随后被进一步解开并前移(相对于切割机器)距离L1。切割机器同时在钢片160上切出第三切口174和第四切口176。第三和第四切口174、176形成第二内芯柱板152b以及第三内芯柱板152c。这种解开、前移和切割的过程被继续直到形成所需数量的内芯柱板152。
在上面提到的内芯柱板的切割的描述中,内芯柱板152全部具有相同的长度L1。如果内芯柱板152设置为不同长度如L1-L4,则可以首先切割具有长度L1的所需数量的内芯柱板152。然后,可以对切割机器重新配置以改变切口间距以及钢片160的前移距离,以便制造具有长度L2的板。然后对具有L2长度的所需数量的内芯柱板进行切割。以同样方式,对切割机器重新配置并运行,以制造具有L3和L4长度的所需数量的内芯柱板152。
组装芯102的方法依赖于芯102的尺寸。如果芯102大,如为变压器100大于3000kva的情况,则芯102通过将下轭106、内芯柱112和第一以及第二外芯柱108、110先水平设置来装配,即下轭106、内芯柱112和第一以及第二外芯柱108、110以竖直方向层叠。在这种情况下,芯102以多层在安装固定设备上被组装。在第一层中,一组板116被铺在安装固定设备上,且主侧边向外。接下来,一组板120和一组板122被铺在安装固定设备上,其主侧边向外,且其末端分别与所述一组板116的末端邻接,以形成多阶搭接。第一和第二组偏移的内芯柱板152随后被铺设在安装固定设备上,第一组的内芯柱板152的主侧边与第二组的内芯柱板152的主侧边相邻接,且所述第一和第二组内芯柱板的末端分别与板116的下内边130的相对部分相邻接,以分别形成两组多阶竖直搭接。这种铺设过程针对每一层来重复,直到实现期望的层叠结构。一旦形成了下轭106、内芯柱112和第一以及第二外芯柱108、110,则下轭106被夹持在一对端框架或支架177之间,并且分别在内芯柱112以及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08、110的周围设置带178,如图6所示。部分形成的芯102随后被移动到竖立位置,使得内芯柱112以及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08、110竖直延伸。然后分别在内芯柱112以及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08、110上设置线圈绕组180。上轭104然后以多组板114的形式层叠在内芯柱112以及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08、110的末端上面。
如果芯102较小,如在变压器100小于3000kva的情况下,除芯102在被竖直设置时形成,即芯102的组件以水平方向层叠之外,芯102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组装。
当具有线圈绕组180的芯102被完全构建后,将芯102封装在壳体内(未示出)。如果变压器100是油浸式变压器,则芯102被浸在壳体中隔间内的油中。如果变压器100是干式变压器,则芯102不浸在油中,且壳体设置有气窗,以允许空气进入壳体并经过芯102和线圈绕组180。
尽管上述的芯的组装描述了有三个线圈180被安装到芯102,正如当变压器100是三相变压器时的情况,但应理解在另一实施例中,单个线圈绕组180可以安装到芯102的内芯柱112,正如当变压器100是单相变压器时的情况。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提供三个内芯柱190,其中线圈绕组180被分别安装到内芯柱190。在这种情况下,三个上凹槽136将在上轭104中形成,且三个下凹槽138将在下轭106中形成。另外,将形成四个窗口113。
现在参考图7,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实施的芯184。芯184具有与芯102基本相同的构造,除下面将要提到的区别之外。芯184包括上轭186和下轭188、内芯柱190以及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92、194。内芯柱190包括内芯柱板198的第一层叠196,以及内芯柱板198的第二层叠200。第一和第二层叠196、200沿接缝202彼此邻接,所述接缝在内芯柱190的纵向上延伸。上轭186和下轭188、内芯柱190以及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92、194中的每个都具有十字形截面,而非在芯102中的矩形截面。这些组件的十字形截面增加了芯184的强度,且给内芯柱190以及第一和第二外芯柱192、194提供更大的表面积来支撑线圈。芯184的组件的十字形截面通过提供具有不同宽度的组件组成板来构成。例如,且现在参考图8,内芯柱板1 98的不同部分204a,b,c,d,e,f,g首先依次增加宽度,然后在中点之后依次减小宽度。部分204a,b,c,d,e,f,g每个都包括一组或多组内芯柱板198。因此,部分204a和204g中的最外侧的内芯柱板198每个都具有宽度W1,这是内芯柱板198的最小宽度,且中间部分204d中的内芯柱板198每个具有宽度Wn,这是内芯柱板的最大宽度。在第一和第二层叠196、200的每个中,内芯柱板198的主侧边与接缝202对齐。然而,不同宽度导致次侧边偏移,其有利于形成内芯柱190的十字形截面。层叠方向上部分204a-g的厚度可变化。例如,如所示出,中心部分204d可以显著比其它部分204a,b,c,e,f,g厚。
除针对每个组件,具有不同宽度的多个钢片(配置于多卷中)被切割以形成不同宽度的组成板以外,芯184的组件以与芯102的组件基本相同的方式被切割并组装。
现在参考图9,其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实施的芯210。芯210具有与芯102基本相同的构造,并以与芯102基本相同的方式来构建,除了以下提到的不同之外。芯210包括上轭和下轭212、214、内芯柱216以及第一和第二外芯柱218、220。和芯102的内芯柱112一样,内芯柱216包括板的一对层叠。但是,和芯102中的上轭和下轭104、106不同,芯210的上轭和下轭212、214包括板的多个层叠。上轭和下轭212、214以同样的方式来构建,因此为了简单起见,仅描述下轭214。
芯210的下轭214包括笫一板226的外层叠224、第二板230的第一内层叠228以及第二板230的第二内层叠232。如同芯102的下轭106,外层叠224以及第一和第二内层叠228、232设置为多组板,以形成多阶搭接。更为具体地,在第一和第二内层叠228、232的每组第二板230中,第二板230的内端通过移位第二板230或者通过提供不同长度的第二板230而被偏移。第一和第二内层叠228、232中的组以相同方式设置并排列,以便形成对应第二板230的对(分别属于第一和第二内层叠228、232)。每个第一板226是整体结构且具有带主和次侧边的拉长的梯形形状。第一板226具有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外芯柱218、220的板形成多阶搭接的相对端。第一板226的一部分中形成有V-型切口234。每个第二板230具有主和次侧边以及外斜接端。第一和第二内层叠228、232被设置在外层叠224上,使得第二板230的主侧边倚靠第一板226的次侧边而设置。第一和第二内层叠228、232分别沿一对接缝236与外层叠224邻接,所述一对接缝在外层叠224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第一和第二板226、230全部具有相同的宽度,且从而可以由相同的钢片构成。
现在参考图10,在下轭214的每层中,V-型切口238至少部分由一对对应第二板230(分别属于第一和第二内层叠228、232)的内端构成。在第一对对应第二板230a中,第二板230a具有在下尖端邻接的斜接内端,从而形成切口238a。在第二对对应第二板230b中,第二板230b的内端通过一间隔分隔,该间隔与在对应第一板226b中的切口234b配合形成切口238b。在对应第二板230的剩余对中,第二板230的内端也被分开,并且与第一板226中的切口234配合形成切口238。这样,一竖直序列的多阶V-型内边240(因此,切口238)得以形成。在后续的多对组中,该模式被重复,其中第一对对应第二板230具有邻接内端,而后续对的对应第二板230具有分隔开的内端。内边240与内芯柱的内芯柱板的下端形成多阶竖直搭接。
如在芯102中一样,第一和第二外芯柱218、220可以每个都包括单个层叠板,或者芯210的第一和第二外芯柱218、220可以每个都包括多个层叠板,如图9所示。第一和第二外芯柱218、220以类似方式来构造,因此为了简单起见,仅描述第一外芯柱218。
第一外芯柱218包括芯柱板246的第一层叠244以及芯柱板246的第二层叠248。第一和第二层叠244、248沿接缝250彼此邻接,该接缝在第一外芯柱218的纵向上延伸。在第一和第二层叠244、248中,芯柱板246成组设置。芯柱板246每个都具有整体构造且呈梯形。在第一层叠244中的芯柱板246具有与第二层叠248中的芯柱板246相同的宽度。在每个芯柱板246中,芯柱板246的相对端以45°的相反方向角斜接,从而提供具有主和次侧边的芯柱板246。第一和第二层叠244、248彼此邻接,从而第二层叠248的芯柱板246的主侧边倚靠第一层叠244的芯柱板246的次侧边而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层叠244、248中,每一组芯柱板246内的长度是不同的,从而允许与上轭和下轭212、214的板形成多阶搭接。在第一层叠244中的芯柱板246可以由与在第二层叠248中的芯柱板246相同的钢片构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的变压器芯与传统的变压器芯相比提供多种优势。在一对层叠中,芯的内芯柱的构造减少了被切除并丢弃的钢量。例如,假定内芯柱层由一片矩形钢构成,在内芯柱具有两个层叠的情况下,仅有两片钢会被丢弃,而在内芯柱仅具有一个层叠时将有六片钢被丢弃。当然,当多于一层由钢片构成时(这是典型的情况),会有更大节省。
除了节省钢,本发明还允许所制造的芯的尺寸与不采用本发明时切割机器和/或钢片所允许的尺寸相比更大。例如,假定切割机器仅能切割16英寸宽的钢片,或者只有16英寸宽的钢片可用,本发明允许构造32英寸宽的内芯柱(或其它芯组件)。
以上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那些实施例是为了说明而非限制,且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例的其它变形和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显然的,其全部落入本发明的意图精神和范围内。因此,本发明在范围和效果上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这些特定实施例,也不限于通过本发明对现有技术作出改进的范围不一致的任何其它方式。

Claims (20)

1.一种变压器,包括:
(a)芯,包括:
第一轭,包括层叠板,并具有在其中形成有凹槽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凹槽在所述板的层叠方向上延伸,并设置为从所述外侧向内;
第二轭,包括层叠板,并具有在其中形成有凹槽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凹槽在所述板的层叠方向上延伸,并设置为从所述外侧向内;
内芯柱,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轭的所述凹槽内的第一端,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轭的所述凹槽内的第二端,所述芯柱包括第一板的第一层叠,其邻接第二板的第二层叠;以及
(b)线圈绕组,其被安装于所述内芯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芯还包括第一和第二外芯柱,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轭之间延伸,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芯柱每个都包括层叠板;并且
其中,所述内芯柱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芯柱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内芯柱的所述第一层叠沿接缝与所述内芯柱的所述第二层叠邻接,所述接缝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层叠的纵向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一层叠的所述第一板数量上与所述第二层叠的所述第二板相等,并与所述第二层叠的所述第二板对齐,以便为所述内芯柱提供多个层,每个层包括一个所述第一板以及一个所述第二板;以及
其中,在所述内芯柱的每个所述层中,所述第一板具有与所述第二板相同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内芯柱具有十字形横截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内芯柱具有矩形横截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芯柱中的所述板每个都具有相对的斜接端,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轭中的所述板中的每个具有相对的斜接端;
其中,所述第一外芯柱的所述板的所述斜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轭的所述板的所述斜接端形成第一接合和第二接合;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外芯柱的所述板的所述斜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轭的所述板的所述斜接端形成第三接合和第四接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接合是多阶搭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一轭的所述板中的每个都是整体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一轭的所述板的所述层叠为板的第一层叠,且其中所述第一轭还包括板的第二和第三层叠,所述第二和第三层叠在所述第一轭的纵向上与所述第一层叠邻接,所述第二和第三层叠每个都具有内端和外端;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和第三层叠的所述内端至少部分限定了所述下轭中的所述下凹槽。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一轭的所述板中的每个都具有由内边限定的V-型切口,所述切口形成所述第一轭的所述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板的第一端形成所述内芯柱的所述第一端;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板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轭的所述内边形成接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内边中相邻的内边互相竖直偏移的;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板的所述第一端中的邻近端互相偏移,且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一端中的邻近端互相偏移;以及
其中,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板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轭的所述内边之间的接合是竖直的多阶搭接。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变压器是干式变压器。
14.一种形成变压器的方法,包括:
(a.)提供多个第一和第二外芯柱板;
(b.)提供多个内芯柱板;
(c.)提供多个第一轭板,每个所述第一轭板具有其中形成有切口的内侧和外侧,其中所述切口设置为从所述外侧向内;
(d.)层叠所述内芯柱板、所述第一轭板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芯柱板,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外芯柱、具有第一凹槽的第一轭,以及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的第一端的内芯柱,其中所述第一外芯柱包括所述第一外芯柱板,所述第二外芯柱包括所述第二外芯柱板,所述第一轭包括所述第一轭板,以及所述内芯柱包括所述内芯柱板的第一层叠,其与所述内芯柱板的第二层叠邻接,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轭的层叠方向上延伸,且由所述第一轭板的所述切口构成;以及
(e.)将线圈绕组安装到所述内芯柱。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多个内芯柱板的步骤包括:
(a1.)提供金属片;
(a2.)切割所述金属片以形成内芯柱板,其中所述内芯柱板具有梯形形状,该梯形具有主侧边以及次侧边;以及
(a3.)重复步骤(a1.)和(a2.)。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片包括金属卷,且提供多个内芯柱板的步骤还包括打开所述金属卷的至少一部分,且其中所述金属片的切割包括进行一对相反方向的对角切割。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内芯柱板、所述第一轭板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芯柱板的所述层叠包括:
(d1.)通过下述步骤形成芯部分:
在一组所述第一轭板的末端和一组所述第一外芯柱板的末端之间形成接合;
在所述一组第一轭板的其它末端和所述一组第二外芯柱板的末端之间形成接合;
定位一对所述内芯柱板的组,使得该一对内芯柱板的组中的一组的主侧边与该一对所述内芯柱板的组中的另一组的主侧边相邻接,且使得所述内芯柱板的末端设置在所述一组第一轭板的所述切口中;以及
(d2.)重复步骤(d1)以形成多个所述芯部分,并因此形成所述第一轭、所述内芯柱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芯柱;以及
其中,形成所述芯部分,使得在所述第一轭和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外芯柱之间的接合为多阶搭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提供多个第二轭板,每个所述第二轭板具有在其中形成有切口的内侧和外侧,其中所述切口设置为从所述外侧向内;以及
当所述绕组被安装到所述内芯柱后,在所述内芯柱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芯柱上层叠所述第二轭板,以形成具有第二切口的第二轭,所述第二凹槽由所述第二轭板的所述切口形成,并容纳所述内芯柱的第二端。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轭板中的每个是整体的。
20.一种由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构成的变压器。
CNA2006800102850A 2005-03-30 2006-03-27 具有带分离芯柱的层叠芯的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11516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093,551 2005-03-30
US11/093,551 US7199696B2 (en) 2005-03-30 2005-03-30 Transformer having a stacked core with a split leg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1687A true CN101151687A (zh) 2008-03-26

Family

ID=36648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102850A Pending CN101151687A (zh) 2005-03-30 2006-03-27 具有带分离芯柱的层叠芯的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7199696B2 (zh)
EP (1) EP1866939A1 (zh)
CN (1) CN101151687A (zh)
AU (1) AU2006230104B2 (zh)
BR (1) BRPI0609648A2 (zh)
CA (1) CA2601506C (zh)
WO (1) WO200610502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1673A (zh) * 2010-05-21 2010-12-01 郑州金阳电气有限公司 三相三柱变压器铁心七分之五斜四接缝叠积方式
CN101976605B (zh) * 2009-01-09 2012-11-07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变压器
CN106328347A (zh) * 2015-07-07 2017-01-11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结构
CN107112113A (zh) * 2015-05-27 2017-08-29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叠铁芯构造体、以及具备该叠铁芯构造体的变压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99696B2 (en) * 2005-03-30 2007-04-03 Abb Technology Ag Transformer having a stacked core with a split leg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7256677B2 (en) * 2005-03-30 2007-08-14 Abb Technology Ag Transformer having a stacked core with a cruciform leg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KR20090006826A (ko) * 2006-05-09 2009-01-15 스팽 & 컴퍼니 전자기 어셈블리, 이를 형성하기 위한 코어 세그먼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142349B2 (en) * 2009-06-26 2015-09-22 Tbea Shenyang Transformer Group Co., Ltd. Method for achieving converter transformer for DC magnetic bias
WO2011133391A2 (en) 2010-04-22 2011-10-27 Abb Technology Ag A transformer having a stacked core
US8686824B2 (en) * 2010-09-16 2014-04-01 Mirus International Inc. Economical core design for electromagnetic devices
CN103518243B (zh) 2011-03-24 2017-04-19 Aem芯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磁芯叠片的机器
WO2012177399A1 (en) 2011-06-23 2012-12-27 Abb Technology Ag Radius cut transformer core configuration for step lap yoke and central leg
WO2013012506A1 (en) * 2011-07-15 2013-01-24 Abb Technology Ag Variable angle scrapless transformer core central leg
US20140195421A1 (en) * 2013-01-04 2014-07-10 Trakkx.Com, Llc Factoring in freight transportation utilizing authenticated data
US20150061815A1 (en) * 2013-09-04 2015-03-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lanar inductors with closed magnetic loops
NL2018952B1 (nl) * 2017-05-19 2018-11-28 Royal Smit Transf B V Olie-gekoelde vermogensspoel
WO2019078737A1 (es) * 2017-10-17 2019-04-25 Pontifica Universidad Católica Del Perú Método para la fabricación de transformadores trifásicos modulares de núcleo triangular con yugos en y
US11282627B2 (en) * 2018-04-23 2022-03-22 Siemens Energy Global GmbH & Co. KG Transformer cores and assembly methods thereof for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EP3567612B1 (en) * 2018-05-11 2021-01-27 ABB Power Grids Switzerland AG Magnetic core for a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device, a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agnetic co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67823A (en) * 1948-03-17 1949-04-19 Gen Electric Magnetic core
US2898565A (en) * 1954-07-02 1959-08-04 Mc Graw Edison Co Magnetic core
US3157850A (en) * 1959-04-29 1964-11-17 Moloney Electric Company Magnetic cores
US3200358A (en) * 1961-06-02 1965-08-10 Basic Products Corp Laminated transformer core
FR1418765A (fr) * 1962-11-10 1965-11-26 Procédé pour obtenir une meilleure utilisation des tôles magnétiques à cristaux orientés dans les transformateurs statiques
DE1488356A1 (de) * 1964-08-01 1969-04-03 Siemens Ag Viereckiger Eisenkern mit mindestens drei Schenkeln fuer elektrische Induktionsgeraete,insbesondere Transformatoren
JPS5268922A (en) 1975-12-05 1977-06-08 Hitachi Ltd Single-phase tripod iron core of transformer
US4200854A (en) * 1979-01-04 1980-04-2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ore with step-lap joints
US4201966A (en) 1979-01-04 1980-05-06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Magnetic core structure
US4283842A (en) * 1979-01-04 1981-08-1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Method of making an electrical inductive apparatus
US4520556A (en) 1981-05-04 1985-06-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for assembling a transformer core
US4521957A (en) * 1982-03-08 1985-06-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magnetic core
US4724592A (en) 1985-04-29 1988-02-1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re and winding assembly
JPS6226805A (ja) * 1985-07-26 1987-02-04 Toshiba Corp 誘導電気機器用の磁気鉄心
DE3623271A1 (de) * 1986-07-10 1988-01-21 Volta Werke Electricitaet Lamellierter eisenkern fuer transformatoren und drosseln mit zwei oder drei bewickelten kernschenkeln
US5240541A (en) * 1990-02-27 1993-08-31 Asea Brown Boveri, Inc.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laminated strip of amorphous metal
JP2855886B2 (ja) * 1990-08-09 1999-02-1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整流器用変圧器
US5959523A (en) 1996-10-15 1999-09-28 Abb Power T&D Company Inc. Magnetic core structure
US7199696B2 (en) * 2005-03-30 2007-04-03 Abb Technology Ag Transformer having a stacked core with a split leg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6605B (zh) * 2009-01-09 2012-11-07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变压器
CN101901673A (zh) * 2010-05-21 2010-12-01 郑州金阳电气有限公司 三相三柱变压器铁心七分之五斜四接缝叠积方式
CN101901673B (zh) * 2010-05-21 2011-12-21 郑州金阳电气有限公司 三相三柱变压器铁心七分之五斜四接缝叠积方式
CN107112113A (zh) * 2015-05-27 2017-08-29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叠铁芯构造体、以及具备该叠铁芯构造体的变压器
CN110189898A (zh) * 2015-05-27 2019-08-30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叠铁芯构造体、以及具备该叠铁芯构造体的变压器
CN106328347A (zh) * 2015-07-07 2017-01-11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99696B2 (en) 2007-04-03
US20060226947A1 (en) 2006-10-12
WO2006105026A1 (en) 2006-10-05
AU2006230104A1 (en) 2006-10-05
US7877861B2 (en) 2011-02-01
BRPI0609648A2 (pt) 2010-04-20
EP1866939A1 (en) 2007-12-19
AU2006230104B2 (en) 2010-04-08
CA2601506A1 (en) 2006-10-05
US20070033797A1 (en) 2007-02-15
CA2601506C (en) 2013-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1687A (zh) 具有带分离芯柱的层叠芯的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47214B (zh) 具有带十字形芯柱的层叠芯的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CA1124344A (en) Core with step lap joints
CN101640107A (zh) 一种全斜接缝铁心的步进叠积方法
US3153215A (en) Magnetic core structure
US9601255B2 (en) Amorphous core transformer
CN203277040U (zh) 具有层叠型铁芯的配电变压器
CN108831705B (zh) 变压器铁芯的叠片方法和由该叠片方法制备的变压器铁芯
US20090026851A1 (en) Motor arma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3611234A (en) Magnetic core structures
EP2814045A1 (en) Compact low-loss triangular transform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2565303A (en) Magnetic core joint construction for noise reduction
DE60120380T2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ringförmigen blechpakets für den stator eines linearmotors sowie ringförmiges blechpaket
CN202275698U (zh) 平面三相四框双开口卷铁芯
US3569886A (en) Magnetic core structures
WO2013012506A1 (en) Variable angle scrapless transformer core central leg
US20230402212A1 (en) Transformer core
US20230113876A1 (en) Multi-material segmented stator
JP6960325B2 (ja) 静止誘導機器、積層鉄心、及び鉄心構造
RU2119203C1 (ru) Шихтованная магнитная система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
JPS6327843B2 (zh)
JPS6155906A (ja) 大容量変圧器鉄心
RU2003106031A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машины с сердечником и короткозамкнутой обмоткой
JPH0770399B2 (ja) E型コ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