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2854B - 感应线圈单元 - Google Patents

感应线圈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2854B
CN101142854B CN2006800085624A CN200680008562A CN101142854B CN 101142854 B CN101142854 B CN 101142854B CN 2006800085624 A CN2006800085624 A CN 2006800085624A CN 200680008562 A CN200680008562 A CN 200680008562A CN 101142854 B CN101142854 B CN 1011428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coil
coil assembly
pole piece
fac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085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2854A (zh
Inventor
F·海默
J·霍德克
A·波德拉兹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me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Haimer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mer GmbH filed Critical Haimer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142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2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8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01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local heating of metal pieces
    • H05B6/102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local heating of metal pieces the metal pieces being rotated while induction he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31/00Chucks; Expansion mandrels; Adaptations thereof for remote control
    • B23B31/02Chucks
    • B23B31/10Chu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taining or gripping devices or their immediate operating means
    • B23B31/117Retention by friction only, e.g. using springs, resilient sleeves, tapers
    • B23B31/1179Retention by friction only, e.g. using springs, resilient sleeves, tapers using heating and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1/00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by metal-working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11/02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by metal-working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y first expanding and then shrinking or vice versa, e.g. by using pressure fluids; by making force fits
    • B23P11/025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by metal-working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y first expanding and then shrinking or vice versa, e.g. by using pressure fluids; by making force fits by using heat or cold
    • B23P11/027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by metal-working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y first expanding and then shrinking or vice versa, e.g. by using pressure fluids; by making force fits by using heat or cold for mounting tools in tool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4Sources of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4Tools, e.g. nozzles, rollers, calen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 H05B6/365Coil arrangements using supplementary conductive or ferromagnetic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 H05B6/44Coil arrangements having more than one coil or coil seg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Magnetic Heads (AREA)
  • Gripping On Spindles (AREA)

Abstract

为了将刀具收缩入或收缩出刀具夹的套筒件(3)建议一种感应线圈单元(1),其中多个在圆周方向上分布地设置的、由软磁性的材料制成的极片(25)可径向调整地设置一个由软磁性的材料制成的轭环内。各极片具有倾斜于套筒件(3)的旋转轴线(7)延伸的端面(29),所述端面可以与以压配合保持刀具(11)的套筒件(3)的圆锥形圆周面(31)处于线状的贴靠接触。为了避免套筒件(3)的局部过热,在套筒件(3)的刀具出口侧的一侧上,端面(29)的轴向平行的区域(39)邻接在端面(29)的相对于旋转轴线(7)倾斜的区域(33)上。

Description

感应线圈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线圈单元,用于加热一相对于一轴线旋转对称的、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构件特别是套筒件,其在一个以轴线为中心的容纳孔内以压配合保持一个细长的物体;优选用于加热一刀具夹的套筒件,所述套筒件在其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容纳孔内以压配合保持一旋转刀具特别是钻孔刀具或铣削刀具的杆。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借助于感应产生的涡流加热构件特别是相对于轴线旋转对称的构件,例如用于回火或退火或也用于表面硬化。同样已知,感应加热一个以压配合包围轴或杆的套筒件例如轴承环等的收缩结构,并且使其如此扩展,从而套筒件可以从轴上松开。
也已知,将一个待旋转驱动的刀具例如钻头或铣刀的圆柱体形的杆收缩到一个刀具夹的基本上圆柱体形的容纳孔内。刀具夹可以是机床主轴的一体的组成构件或自身具有一个例如圆锥形的端部部段形式的耦合部段,利用该耦合部段它可以固定在工作主轴上。刀具杆相对于容纳孔的内直径具有过盈。为了插入或取出刀具杆,加热刀具夹的一个包含容纳孔的套筒件,直至容纳孔的内直径被如此扩张,使得刀具杆可以被插入或取出。在冷却后套筒件以压配合保持刀具杆。
由WO02/24965A1已知一种用于加热刀具夹的套筒件的感应线圈单元,所述刀具夹在一个以刀具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容纳孔内以压配合保持刀具,其中在套筒件的径向对置的各侧上设置两个支承各一个线圈的线圈芯体,其极面彼此隔开延伸,从而刀具夹的套筒件可以被插入彼此对置的各极面之间的气隙中。气隙的宽度可以通过芯体的移动改变并且与具有不同直径的套筒件相适配。在已知的感应线圈单元中配备给芯体的线圈与其固定连接,并且已知的感应线圈单元在套筒件中感应在其圆周方向上延伸的电流。
由US2003/0168445A1已知另外的用于加热刀具夹的套筒部段的感应线圈单元。在这种感应线圈中被线圈包围的、在套筒部段的圆周方向上分布的极片设置在一个环形轭的两个可翻转地彼此连接的分段上,从而套筒件在轭打开时可以被径向插入感应线圈单元的容纳腔内。通过这种方式刀具也可以被收缩,其头部直径大于芯体的各极面之间的间距。
最后由德国的专利申请1094893和德国专利922700已知感应线圈单元,其芯体相对于静态设置的线圈可径向移动。感应线圈单元允许松开收缩在轴上的滚动轴承轴承圈,其中在此由线圈产生的磁通也在待加热的套筒件中产生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感应电流。
业已证明,利用上述形式的传统的感应线圈单元经常仅可以不充分均匀地在轴向方向上和/或圆周方向上加热旋转对称的构件。这是特别不利的,当应当加热收缩结构的套筒件并且特别是刀具夹的套筒件以便将旋转刀具收缩入刀具夹或收缩出刀具夹时。不充分均匀的加热导致套筒件不均匀的热膨胀并且可能在个别情况下导致套筒件上的局部过热损坏。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加热旋转对称的构件、特别是例如刀具夹的套筒件的感应线圈单元,其允许比过去更加均匀地加热套筒件。
本发明从一个感应线圈单元出发,其用于加热一相对于一轴线旋转对称的、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构件特别是套筒件,其在一个以轴线为中心的容纳孔内以压配合保持一个细长的物体;优选用于加热一刀具夹的套筒件,所述套筒件在其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容纳孔内以压配合保持一旋转刀具特别是钻孔刀具或铣削刀具的杆,其中感应线圈单元包括:用于构件的、以轴线为中心的容纳腔;特别是偶数数量的、以等角间距围绕轴线分布地设置的各极片,所述极片由具有软磁性的导磁通的特性的材料制成;多个可供以交变电流的线圈,用于在各极片中产生磁通,使得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各极片中的磁通具有相反的方向。
上述根据本发明这样实现,即极片具有在径向上面对轴线的端面,所述端面在其轴向高度的较大部分上在一第一区域内可以沿着构件的外圆周面的母线与构件的外圆周面处于线状或面状的贴靠接触或近乎这样的贴靠接触,并且在其中至少一个端面、特别是每个端面的第一区域的至少一侧的轴向上,一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邻接,与在第一区域内相比,端面在第二区域内以与外圆周面的母线较大的径向间距延伸。
外圆周面的母线在此涉及数学意义上的轮廓限定线。当在此和在下面提及径向方向、轴向方向或圆周方向时,它们都参考旋转轴线的方向。
业已发现,在极片的轴向端部区域内出现场集中,这导致构件在极片端部区域附近的不均匀加热。极片的端面与构件的圆周面的径向间距在该轴向端部区域内的加大确保更加均匀的加热。因为极片延伸至非常接近构件外圆周面并且优选贴靠在该圆周面上,所以在构件的区域内尽可能避免漏磁场,这特别是在松开收缩结构例如刀具夹时是有利的。
在第二区域内端面与构件的圆周面的母线的间距可以突然加大。然而为了均匀加热,有利的是,端面在第二区域内相对于外圆周面的母线倾斜地延伸,其中随着与第一区域的轴向距离的增大,与母线的径向间距增大。
母线可以限定构件的圆锥形的圆周面,其例如在传统的具有圆锥形的朝刀具出口侧方向缩小的套筒件的刀具夹中是常见的。因为基于构件的锥度,磁阻在轴向上变化,所以构件基于其形状可以在轴向方向上不同程度地加热。对此可以这样抑制,即端面的第二区域邻接在第一区域的直径较小的一侧上,在刀具夹的情况下是朝向刀具出口侧方向的一侧。
在构件中在极片的端面的轴线端部附近的磁通集中此外可以被抑制,当每个极片的径向面对轴线的端面在其一个轴向端部上或两个轴向端部上具有一个远离轴线延伸的、特别是倒圆的边缘面时。基于例如倒圆的边缘面而加大的与构件外圆周面的径向间距,减小了在这个区域内的磁通密度并且预防构件例如刀具夹的套筒件的局部过热。
在本发明的上述阐述的方面中可以确保构件在轴向方向上的均匀加热。然而已经证明,传统的感应线圈单元经常也导致构件在圆周方向上的不均匀加热。为了确保在圆周方向上均匀的加热,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设置成,极片具有扁平圆盘的形状,其扁平侧基本上平行于轴线延伸,并且极片的轴向面对轴线的端面在其轴向高度的绝大部分上可以与构件的外圆周面处于线状或面状的贴靠接触或近乎这样的贴靠接触。
在这个构造中,其也具有与第一方面无关的发明重要性,极片的贴靠接触被限定在一个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整个圆周长度狭窄的区域内,以便确保足够大份额的磁通在圆周方向上在构件中延伸,这对于均匀的加热证明是有利的。这个目的特别是可以这样实现,即每个极片的面对轴线的端面至少在其贴靠接触区域内朝向轴线的方向缩小。在一个轴侧平面内观察,通过这种方式径向扩大的端面与构件的圆周面的间距确保了,磁通基本上在狭窄的贴靠接触区域内进入构件。端面的缩小此外加大了相邻的各极片之间的圆周距离,这减小了各极片之间的漏磁通,特别是当用于具有较小直径的套筒件的极片彼此径向接近时。端面可以在贴靠接触区域内凸形倒圆,例如部分圆柱体形地倒圆;端面也可在贴靠接触区域内楔形地缩小。
为了减少漏磁通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磁损失,在一个优选的构造中设置成,极片可相对于一个与轴线同心地包围容纳腔的轭环径向移动并且线圈在径向上设置在轭环的内部,所述轭环由软磁性的导磁通的材料制成。
虽然多个极片可以配备一个共同的线圈,但是优选设置成,每个极片配备一个单独的线圈,该线圈包围其极片。这个构造使得在构件中感应的磁通的磁对称变得容易。
制造消耗和制造费用可以这样减小,即轭环由各分段组装而成。特别是当每个分段与其中一个线圈和其中一个极片组合成一个构造单元时产生上述优点。应当认为,各一个分段可以与各一个极片组合成一个T形的结构单元,其总体上可以径向移动。
各极片在此可移动地贯穿轭环或各分段的开口并且优选如此,即轭环在所有方位上覆盖线圈的与其面对的轴向端面。由此可以特别显著地减小漏磁通。为此,每个线圈也可以至少在其轴向的线圈高度的一部分上嵌入在径向上沉入轭环的凹处内。
出于安全性原因,轭环和线圈符合目的地固定在一个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环形的壳体中。壳体可以是预制的套筒件,轭环和线圈可以插入其中。然而优选壳体包括一个浇铸在轭环和线圈上的、至少包围线圈的并且由塑料浇铸材料制成的环,该环确保线圈以及必要时轭环的定位和绝缘。这样的结构在机械上是稳定的并且可以便宜地制造,即使在为了将感应线圈单元固定在一个固定在收缩装置上的引导部等上,而必须安装附加的保持部或壳体件时。壳体件必要时也可以用于浇铸材料环的“消失铸模”。
规定用于容纳构件例如刀具夹的套筒件的感应线圈单元的容纳腔可以具有相对较大的直径,因为极片可以径向移动以便在工作中与构件的实际直径相适配。因此符合目的是,轭环在其至少一个端侧上、特别是在两个端侧上,例如在其与套筒件的刀具出口侧轴向相邻的端侧上,与极片隔开轴向距离地支承一环形圆盘,该环形圆盘设有一用于刀具的贯通孔并且由软磁性的导磁通的材料制成。环形圆盘磁性屏蔽感应线圈单元的周围区域。
感应线圈单元包括优选四个或更多个可径向移动的极片。为了简化操作,因此所有的极片应当可以一起强制运动。另外一方面,可移动地引导极片和线圈的壳体在径向上可以划分,以便当刀具的头部直径大于容纳腔的直径,从而刀具不能被轴向导入容纳腔内时,允许通过本身已知的方式将刀具收缩到刀具夹内。
在一个优选的构造中,其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也可以应用在与上述的感应线圈单元不同的感应线圈单元中,即它自身具有对本发明的重要性,设置成,极片相对于一个环形包围容纳腔的壳体可径向移动地引导并且与一个调整环耦合,使得在调整环的旋转运动时各极片共同实施一个径向的移动运动,所述调整环可与轴线同轴旋转运动地在壳体的一包围容纳腔的环形引导部上引导。包括在其上可同轴旋转地引导的调整环在内的壳体划分成两个特别是各占一半的部件,所述部件可以在轴线的径向上彼此相对地运动,以便径向开启容纳腔,其中一耦合装置在工作中将各部件可拆卸地彼此连接。只要两个半壳体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环,那么各半调整环也可以相应于一个封闭的环旋转,因为两个半调整环中的每个可自身旋转地在其中一个半壳体上引导。
为了径向开启容纳腔,两个部件其中一个可以总体上从另外的构件上取下或沿着一线状引导部移动。一个实施方式在结构上简单然而稳定,其中两个部件借助于一个铰链可翻转地彼此连接。设置用于将两个部件连接的耦合装置符合目的地如此构成,使得它交替地或者将两个壳体分段彼此连接或者将在壳体分段上可旋转运动地引导的调整环分段旋转固定地固定在壳体分段上。
与构件相关,例如刀具夹的构造类型,锥形的构件可以具有不同的锥角。相应地,极片的端面的倾斜角可以与不同的锥角相适配。在一第一方案中设置成,极片为了适配可更换地保持在感应线圈单元上,从而可以应用与锥角相配的极片。在具有上述类型的调整环的实施方式中,所有的极片共同运动,可以设置成,调整环具有与各极片的耦合机构共同作用的螺旋引导部,所述螺旋引导部将调整环的旋转运动转化成各极片的共同的径向的移动运动,其中螺旋引导部在调整环的圆周上、特别是其外圆周上开口并且各极片在径向上可取出地在壳体内引导。应当认为,螺旋引导部也可以在调整环的内圆周上开口,其中极片而后被向内取出。
也可替换地设置成,极片的可与构件的外圆周面处于贴靠接触的端面具有在工作中可变化的轮廓,从而为了与构件的不同轮廓相适配各极片无须像那些极片被更换。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这种想法也可以应用在与上述感应线圈单元不同的感应线圈单元中并且因此自身具有对本发明的重要性。
在一个第一构造中,端面设置在一端部件上,所述端部件围绕一个切向于旋转轴线延伸的摆动轴可偏转地保持在极片上,所述端部件以铰接的方式与构件的外圆周面的倾斜度相适配。替换地,端面也可以设置在一个在工作中可更换地保持在极片上的端部件上。在此不是更换整个极片,而是仅仅靠近轴线的端部件。
在一个另外的自动适配的方案中,极片包括多个彼此相对地在轴线的径向上可移动的端部件,它们的径向面对轴线的端面共同构成极片的端面。
在上述的感应线圈单元的实施方式中,各极片可径向移动地引导。在一个自身对于本发明重要的替换方式中,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设置成,极片可径向运动地设置,但是也可被径向固定,并且各极片构成一包围容纳腔的、截头棱锥体形状的轭环的基本上平面的各壁板,其中壁板可以以其构成极片端面的内壁表面与构件的圆锥形的外圆周面处于至少接近线状的贴靠接触或近乎这种贴靠接触。在这种构造形式中换句话说,轭环同时构成极片。在此感应线圈单元也可以与具有不同直径和/或不同锥角的构件相适配,壁板可以切向于和/或径向于旋转轴线移动地引导,以与构件的直径相适配,和/或可以相对于旋转轴线倾斜地引导,以与构件的锥角相适配。
应当认为,极片端面的上述用于均匀加热的轮廓构造可以应用在所有上述的极片方案中。
在工作中感应线圈单元的线圈被交变电流、特别是几千赫兹或更大频率的高频交变电流激励。为了避免构件的过热,由发电机提供的交变电流的持续时间和/或电流强度被控制或调节。也已知借助于无接触的温度传感器,例如红外传感器,测量构件的表面温度并且根据测定的温度控制发电机。这种温度测量方法然而在过去发现容易发生错误。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途径以便能够可靠地避免构件的过热。这个目的在上述类型的感应线圈单元中或其它的感应线圈单元中如此实现,即在其中至少一个极片的、可与构件的外圆周面处于贴靠接触或近乎这种贴靠接触的端面内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与所述圆周面处于直接的贴靠接触。
线圈连接在一个提供交变电流的发电机上,并且发电机对温度传感器响应,并且当温度传感器测得一个等于或高于预定温度的温度时,发电机相应地切断交变电流。
替换地或附加地可以设置一对温度传感器响应的信号装置或警报装置,当温度传感器测得一个等于或高于预定温度的温度时,信号装置或警报装置发出一个光学的和/或声学的信号。也可以设置一对温度传感器响应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将温度传感器所测定的温度值例如在一个显示屏上可读地显示。
因为处于直接贴靠接触的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际的构件温度,所以温度可以被精确地并且无干扰地测定并且被用于控制发电机。为了可重复地加热构件,通常将感应线圈单元的壳体借助于间隔器在与构件隔开规定的轴向间距的情况下在工作中固定。在具有自身重要性的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感应线圈单元规定用于加热刀具夹的套筒件,所述套筒件在与旋转轴线同心的容纳孔内以压配合容纳旋转刀具的杆。极片在此在一个环形包围容纳腔的壳体上可移动地引导,并且在壳体上自身引导一个在轴向上和/或径向上可运动地调整的间隔器。可调整的间隔器允许将感应线圈单元重复地应用在不同构造类型的刀具夹中。可调整的间隔器使得工作变得容易,特别是当极片和间隔器彼此被强制耦合以共同运动时,例如经由一个杠杆传动装置或齿轮传动装置或斜面传动装置。
通常提供交变电流的发电机必须相应于刀具夹的类型或构造大小进行调节。在具有自身重要性的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发电机可以相对于待加热的构件自动调节。为此,在壳体上引导极片和/或一个在轴向和/或径向方向上可运动的止挡元件,例如上述的间隔器,其在工作中规定用于贴靠在待加热的构件上。其中至少一个极片和/或所述止挡元件和/或一与至少一个这些元件强制耦合的结构件配备一测定极片或止挡元件或结构件相对于壳体的位置的行程传感器。给线圈提供交变电流的发电机可以对行程传感器响应,使得所提供的交变电流的功率和/或电流强度和/或电流提供的时间长度可以根据所测定的位置进行控制。这种收缩装置自动地对应于待加热的刀具夹的构造类型进行调节。
线圈可以彼此串连地连接。然而更加有利的是,所有的线圈彼此并联连接,因为在此对发电机加载的线圈阻抗可以保持较小并且必要时自身可以进行调节。为了在构件的圆周方向上获得均匀的磁通,线圈必须具有相同的特性并且围绕旋转轴线对称地分布。这此外可以这样实现,即所有的线圈相对于径向方向同方向地卷绕并且具有相同的匝数。
为了缩短收缩工作时间,被加热的构件通常紧接着感应加热之后被冷却。为此构件可以被转移到一个分离的冷却站中。在一个符合目的的构造中,构件直接在感应线圈单元中冷却。为此在容纳腔的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对准构件的喷嘴,用于输入冷却剂、特别是冷却水或冷却空气。
附图说明
以下将借助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本发明的感应线圈单元沿图2中的线I-I的轴向视图,其中一半是剖视图,一半是俯视图;
图2感应线圈单元沿图中的线II-II的轴向纵向剖视图;
图3感应线圈单元沿图1中的线III-III的部分径向视图;
图4感应线圈单元沿图1中的箭头IV方向的部分径向视图;
图5沿图4中的线V-V的细节剖视图;
图6感应线圈单元在径向开启状态下的轴向视图;
图7和8感应线圈单元的极片的轴向纵向剖视图,以阐述工作方式;
图9极片的轴向横向剖视图,以阐述工作方式;
图10可在图1的感应线圈单元中使用的极片的第一方案的侧视图;
图11沿图10中的线IX-IX的极片的横向剖视图;
图12在图1的感应线圈单元中使用的极片的第二方案的侧视图;
图13沿图12中的线XIII-XIII的极片的剖视图;
图14可在图1的感应线圈单元中使用的极片的第三方案的侧视图;
图15沿图14中的线XV-XV的极片的剖视图;
图16在图1的感应线圈单元中使用的极片的第四方案的侧视图;
图17沿图16中的线XVII-XVII的极片的剖视图;
图18可在图1的感应线圈单元中使用的极片的第五方案的侧视图;
图19沿图18中的线XIX-XIX的极片的剖视图;
图20可在图1的感应线圈单元中使用的极片的第六方案的部分剖开的侧视图;
图21沿图20中的线XXI-XXI的极片的剖视图;
图22可在图1的感应线圈单元中使用的包括极片和线圈的构造单元的剖视图;
图23感应线圈单元中的一个方案的透视示意图;
图24沿图23中的线XXIV-XXIV的感应线圈单元的轴向横向剖视图;
图25图23的感应线圈单元的一个方案的轴向横向剖视图;
图26用于阐述可使用在根据图1至图25的感应线圈单元中的、被监测温度的电源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一个感应线圈单元1,借助该感应线圈单元一个刀具夹5的一个利用点划线示出的套筒件3可以通过感应的方式被加热,所述套筒件由导电材料制成,在此为钢。相对于其工作旋转轴线7基本上旋转对称的刀具夹5具有一个与工作旋转轴线7同心的容纳孔9,用于压配合容纳一个此外未示出的、在加工操作中围绕旋转轴线7旋转的旋转刀具例如钻孔刀具或铣削刀具的一个杆11。刀具杆11相对于圆柱体形的容纳孔9的内直径具有过盈并且收缩到套筒件3内。在加热时套筒件3扩张,从而刀具杆11可以插入容纳孔9或由其中取出。在冷却后,插入容纳孔9内的刀具杆11以压配合保持在套筒件3内。刀具夹5可以是机床的工作主轴的组成部分,或在轴向背对套筒件3的一侧设有传统的主轴耦合件,如斜锥耦合件或空心轴耦合件(HSK耦合件)。
感应线圈单元1具有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基本上环形的壳体13,该壳体以未详细示出的方式在工作中轴向可移动地保持在一个收缩装置的引导部15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3构成为刚性的铸造件,其设有空腔16以降低重量并且在壳体内安装感应线圈单元1的各元件。壳体的承载构件也可以是浇铸材料环,各元件被永久封装在所述浇铸材料环中,特别是使得它们被浇铸材料环基本上完全包围,如在14处所示。壳体13必要时在此可以用作“失模(verlorene Form)”。
壳体13包围一个由各分段17组装的轭环19,该轭环由软磁性的、导磁通的材料制成,例如铁氧体,其在每个轭分段17的环形内侧上在在一凹处21中支承一个由高频电缆卷绕的线圈23。线圈23相对于其直径扁平地设置并且以径向于旋转轴线11的线圈轴设置。
每个线圈23包围一个由软磁性的、导磁通的材料例如铁氧体制成的极片25,极片在壳体13、轭环19和必要时在线圈23上径向于旋转轴线7可移动地引导。每个极片25在此穿过线圈23并且伸入通过线圈23限定的、用于容纳刀具夹5的套筒件3的容纳腔27。如在图1中通过虚线表示的在那儿左边示出的极片25,极片25可以在径向上一直移动旋转轴线7的附近,从而可以加热具有显著不同的直径的各套筒件3,如在图7和图8中所示。
极片25构成为扁平板,其各扁平侧分别平行于旋转轴线7延伸。极片25具有面对旋转轴线7的端面29,极片25通过端面29以线状接触或在圆周方向上狭窄的面状接触贴靠在套筒件3的外圆周面31上。如在传统的刀具夹中通常的是,圆周面31圆锥形构成并且相应地极片25的端面29在一第一区域33内与圆周面31的锥角相对应地同向地朝旋转轴线7倾斜。
极片25沿着旋转轴线7旋转对称地以相同的角间距设置并且与轭环19一起构成导磁的圆,该圆将由线圈23在工作中产生的磁通集中到套筒件3上。线圈23被如此激励,使得如图9所示,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各极片25中的通过虚线35示出的磁通具有相反的磁通方向。相应地设置偶数数量的极片25。符合目的地设置四个或更多个极片。因为极片25线状地或仅以在圆周方向上相对狭窄的区域贴靠在套筒件3的圆周面31上,所以在各相邻的极片25之间的磁通大部分进入套筒件3内。如在图9中的垂直于轴向的剖视图所示,端面29朝旋转轴线7的方向缩小,由此一方面每个极片25贴靠在套筒件3上的贴靠面减小,并且另外一方面相邻的各极片25之间的圆周距离37被加大以减小可能的漏磁。端面29为此楔形倒角,如在图9中所示,或者相应于图1球形倒圆,特别是半圆形倒圆。
因为套筒件3的圆周面31是圆锥形的,所以圆周面31的圆周长度在缩小方向上,即朝刀具杆11的出口侧11方向缩小。随着圆周长度减小,然而阻力也减小,通过在套筒件3内的交变磁场感应的、对套筒件3加热的电流经受所述阻力。然而为了确保在轴向方向上尽可能均匀的加热,朝刀具的出口侧在端面29的第一区域33上邻接一个第二区域39,在该第二区域内端面29与圆周面31的母线隔开一径向间距地延伸,该径向间距大于端面29与在第一区域33内的母线的径向间距。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端面29在区域39内与旋转轴线7轴向平行地延伸;端面也可以在区域39内与旋转轴线7倾斜地延伸、特别是朝刀具出口侧远离旋转轴线7地延伸。图7在此示出具有较大直径的套筒件3的情况,其中极片25以第二区域39在轴向方向上完全重叠圆周面31。图8示出具有较小直径的套筒件3的情况,其用于夹紧较小的刀具杆11并且相应地通常也在轴向上较短地构成。为了在无须更换极片25的情况下可以加热直径较小的套筒件3,极片25可以朝向刀具出口侧以其端面29的区域39在轴向上伸出,无须担心刀具杆11也被同时加热,这会导致难以移除刀具。端面29的区域39确保加大极片25相对于刀具杆11的径向间距并且因此基于提高的气隙用于弱化可能作用在刀具杆11上的漏磁场。
已经示出,在端面29的在轴向上彼此远离的端部的区域内形成提高的磁通集中,并且套筒件3相应地在这个区域内以不期望的方式比套筒件的剩余部分强烈地加热。为了对此进行阻止,端面29的在轴向上彼此分离的边缘41或43被倒圆。基于倒圆产生的、与套筒件3的较大的气隙用于也确保在极片25的轴向的边缘区域的均匀加热。在刀具出口侧的边缘41的倒圆必要时可以取消,因为在此业已通过端面29的区域39抑制过度的加热。
最佳由图2示出,轭分段17固定在壳体13上,在此在45处拧接并且在其在轴向上背对刀具出口侧的一侧上具有一个在径向上向内伸出的环形凸缘47,用于对容纳腔27进行磁屏蔽。在轴向上对置的一侧上利用螺钉49固定一个基本上环形圆盘形的屏蔽板51,其将容纳腔27在刀具出口侧屏蔽。
在工作中刀具杆11穿过屏蔽板51的一个中心孔53。一个在壳体13上以未示出的方式以轴向分量(箭头55)可调节的间隔器57通过支承在套筒件3的轴向端面上确保感应线圈单元1相对于套筒件3的可重复的预定的定位。
为了使得操作变得容易,在壳体13上支承一个环形的调节圆盘59,其可与旋转轴线7同轴地旋转。如图2和6所示,调节圆盘59具有与极片交叉的螺旋槽61,从极片25在轴向上伸出的销63嵌入所述螺旋槽内。螺旋槽61构成用于极片25的斜面驱动装置,从而通过转动调节圆盘59所有的极片25共同地朝向旋转轴线7或远离旋转轴线7地移动。销63在此以径向间隙位于螺旋槽61内,从而在工作中磁场可以拉动极片25与套筒件3处于贴靠接触,其中补偿可能的公差。
感应线圈单元1的所有的环形包围旋转轴线7的元件沿着一个包含旋转轴线7的直径平面65划分成两半,它们借助于一个具有平行于旋转轴线7的摆动轴的铰链67相连接,并且可以在一个在图1中示出的环形封闭的位置和一个在图6中示出的开启位置之间偏转。从而壳体13划分成两个半壳体13'和13″。轭环19的各轭分段17如此设置,使得它们在划分平面65内相碰。调整环59包括两个半调整环59'和59″,其中每个半调整环自身可与旋转轴线7同轴旋转地在轭环19的轭分段17的根切的环形凸肩69上径向引导并且在壳体13和屏蔽环51之间轴向固定。最后,屏蔽环51也由两个半环51″和51″构成。
壳体13在与铰链67径向对置的一侧上设有一个耦合装置71,其将各半壳体13'和13″在关闭位置彼此连接并且将调整环59的各半调整环59'和59″在开启位置相对于各半壳体13'和13″锁止。如最佳地由图3至图5示出,耦合装置71具有与旋转轴线7轴向平行地在半壳体13'和13"内引导的锁止螺栓73,其操作销75穿过角狭槽77向外由半壳体13'和13″中伸出。锁止螺栓73相应地可以手动地在其各轴向的终端位置之间移动并且通过操作销75的摆动锁止在角狭槽77内。锁止螺栓73在其与调整环59远离的终端位置上嵌入锁止板81的开口79内,所述锁止板拧接在相应其它的半壳体上并且将半壳体13'和13″在关闭位置(图1)彼此连接。
在轴向上对置的移动位置上锁止螺栓73释放锁止板81,其中锁止螺栓然而仍然嵌入半调整环59'或59″的开口83内并且将半调整环固定在半壳体13'或13″上。为此对此进行解释,图3示出半壳体13'的锁止螺栓73处于将壳体13耦合的位置,而半壳体13"的锁止螺栓73将半调整环59″固定在半壳体13″上,使其不能转动。
不同类型的刀具夹可以具有不同锥角的套筒件。为了所追求的极片25的线状接触,因此必要时端面29在区域33内的倾斜角也必须与圆周面31的锥角相适配。在根据图1至图6阐述的实施例中该组极片25可以在径向上从壳体13中取出并且通过另外一组具有不同的端面29倾斜角的极片替换。为了可以在不拆散感应线圈单元1的情况下更换极片25,螺旋槽61在其一个端部上,在此是其径向外端部,具有一个朝调整环59的圆周敞开的出口85,该出口在抽出极片25时将销63释放(图6)。出口85在径向上或者与邻接在其上的螺旋槽61反向地延伸,以便阻止通过调整环59的旋转就将极片25释放。显然,出口85替换地或附加地也可朝调整环59的内圆周的方向设置,从而使得可以径向向内取出极片25。
可调整的间隔器57确保,可在径向上调整的极片25在轴向上相对于套筒件3的夹紧刀具杆11的区域对齐。通常套筒件3的自由端部的径向宽度随着刀具杆11的直径的减小同样减小。此外刀具杆11的轴向夹紧长度通常随着刀具杆11的直径的减小而缩短。为了考虑到这一点,间隔器57符合目的地可倾斜于旋转轴线7调整。
借助于调整环59,各极片25可以共同在径向上调节。为了也使得间隔器57的调整变得容易,间隔器符合目的地经由一个调整传动装置例如杠杆传动装置或斜面传动装置或与其中至少一个极片25或与调整环59强制地耦合,从而在极片25的径向调整运动时间隔器57同时也被合适地调整。
通常在刀具收缩入或收缩出之后,刀具夹5被转移到至一个单独的冷却站,在该冷却站中刀具夹被冷却至环境温度。也可以不需要转移至冷却站,当如图2所示,在容纳腔27的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对准套筒件3的喷嘴86、优选是多个这样的在圆周方向上分布的喷嘴时,所述喷嘴将冷却剂射束88,例如冷却水或冷却空气射束,对准套筒件3。
下面阐述感应线圈单元的变型或其各单个元件。如果在此和在下面参考业已阐述的元件,那么这些元件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设有字母用于区分。参考上述的说明,包括可能的变型的说明。应当指出各单个实施例的特征彼此可以组合。
在上述的感应线圈单元的构造中,为了与刀具夹的套筒件的不同的轮廓相适配,整体替换各极片。图10和图11示出一极片25a,该极片在其面向旋转轴线的端部上可更换地支承一个构成端面29a的端部件87,端面29a具有其区域33a和39a。由多组这种类型的、具有相应不同的端面29a倾斜角的端部件87中可以选择这样一组端部件,其倾斜角与刀具夹的套筒件的锥角相适配。端部件87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利用一个移动导向部与极片25a连接,所述移动导向部沿着旋转轴线延伸并且形式为一个根切的榫-槽-引导部89。
图12和13示出一极片25b,其中在第一区域33b中构成端面29b的端部件87b借助于一个切向于旋转轴线延伸的轴91可摆动地支承在极片25b上。端部件87在此位于一个通过极片25b构成的、引导端部件87的凹部93内。相应于极片25a,极片25b也整体上基本具有板的形状。
与极片25b不同,其中端面29b的第二区域39b与极片25b固定连接,图14和15示出一极片25c,其构成端面29c的端部件87c在极片25c的整个轴向高度上延伸并且也在一个切向于旋转轴线延伸的轴91c上可摆动地与极片25c连接。端部件87c具有一个嵌入极片25c的凹部93c内的末端部分95。
图16和17示出一极片25d,其具有一个通过侧壁97限定的、朝向端面29d敞开的空腔99,一堆端部件87d在该空腔内可径向移动地引导,从而可径向于旋转轴线移动。各端部件87d构成端面29d的各部分区域并且通过弹簧101被朝旋转轴线的方向预紧,从而它们可以自动地贴靠在刀具夹5的套筒件3的圆锥形的圆周面31上。端部件87d在其径向背对各端面部分29d的一侧上具有头部103,所述头部阻止端部件87b被推出空腔99。弹簧101由非磁性的、优选也非导电的材料例如耐热的弹性的塑料材料制成,或者甚至可以完全省去,因为端部件87d通过磁场被拉向套筒件。各端面部分29d平行于旋转轴线延伸并且确保逐步接近套筒件的圆锥形的圆周面。
图18和19示出一极片25e,其与图16和17的极片25d的区别基本上仅仅在于端部件87e的类型,所述端部件87e构成各端面部分29e并且按照堆叠的形式设置。可径向于旋转轴线运动的端部件87e的堆叠位于一个通过叉形凸起105在轴向上限定的空腔99e内,其中各端部件87e彼此之间并且相对于叉形凸起105通过一个端部件的引导肋条在径向上嵌入另外一个端部件的引导槽107内,彼此相对地在径向上可移动地引导。嵌入各引导槽107内的各引导肋条109切向于旋转轴线引导各端部件。端部件87e也通过弹簧101e预紧,其在此在必要时也可以省略。
图20和21示出极片25f的另外一个方案,其具有许多朝旋转轴线方向并排设置的圆柱形的端部件87f,端部件在径向孔111内可移动地引导并且必要时通过弹簧101f被朝旋转轴线方向受载。端部件87f的伸出孔111的端部构成端面29f。
在借助于图1至6阐述的感应线圈单元1的方案中,线圈23保持在轭环19上。图22示出极片25g的一个变型,其端面29g相应于图1至6的实施例构成。配备给极片25g的线圈23g然而不是设置在也在此存在的、被极片25g贯穿的轭环上,而是与极片25g一起构成一个可径向移动的单元。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包围极片25g的线圈23q的绕组位于凹槽113内。线圈23q的绕组可以在所有方位上与极片25g以相同的轮廓端接,或者完全或部分地伸出其圆周轮廓。
在上述的感应线圈单元1的各变型中,可与刀具夹的套筒件处于线状的贴靠接触的极片构成为可径向于轭环移动的极片。图23和24示出感应线圈单元1h的一个变型,其各极片25h构成为一个包围用于套筒件3h的容纳腔27h的、截头棱锥体形状的轭环19h的基本上平面的各壁板。壁板25h以其内壁表面29h构成极片的端面并且以内壁表面29h以至少接近线状的贴靠接触贴靠在套筒件的圆锥形的外圆周面上。配备给壁板25h的线圈23h设置在棱锥体形的轭环19h的内侧上的角部区域内,在此,线圈23h必要时嵌入壁板25h的环形凹口内。应当指出,棱锥体形的轭环19h必要时也可以在一个包含旋转轴线7的对角面中划分,如借助于图6所述。
图25示出图23和24的感应线圈单元的一个变型1i,其与图23和24的感应线圈单元的区别基本上仅仅在于,构成极片的壁板25i可切向于和/或径向于旋转轴线地移动,如通过箭头115所示,以与套筒件3i的直径相适配。为了使得壁板25i的倾斜度与套筒件的锥角相适配,壁板25i可以相对于旋转轴线7i,相应于箭头117,可倾斜地构成。
在上述的感应线圈单元的各实施方式中,极片在运行中以贴靠接触贴靠在刀具夹的套筒件的外圆周面上或者紧邻圆周面。这个状况(如图2所示)可以这样被利用,即,在极片25的用于贴靠接触的端面29上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119,例如在极片25的朝向端面29敞开的凹口121内。温度传感器119在运行中必要时可以通过弹簧预紧与套筒件的圆周面31处于直接的贴靠接触,这允许套筒件3的表面上非常精确的温度测量。
图26示出感应线圈单元的电气框图,其中所有的感应线圈单元23彼此并联连接并且连接至一个交流发电机123上。交流发电机123对温度传感器119进行响应并且一旦套筒件3的圆周面31达到一个预定的、足以进行扩张过程的温度,交流发电机切断线圈23的线圈电流。应当指出,必要时可以设置多个这样的在轴向方向和/或圆周方向上分布的温度传感器。由对称原因,线圈全部相对于径向方向同向地卷绕,其中通过其接头的极性确保在圆周方向上交替的磁通方向,如借助于图9所述。
作为交流发电机123的上述的与温度相关的切断功能的替换方案或附加方案,可以设置一个响应温度传感器119的警报装置125,其在达到或超过预定的温度时发出一个光学的和/或声学的警报信号,用于手动终止加热操作。作为替换或附加的方案,也可以设置一个连接在温度传感器119上的显示装置127,其将实时测定的温度值在一个显示器上例如以数值显示。
通常对应于待加热的刀具夹,对交流发电机123上的功率和/或输出电流强度和/或线圈激励的持续时间进行预设定,因为用于加热具有较小直径的刀具夹所需要的能量小于用于加热具有较大直径的刀具夹所需要的能量。为了可以自动控制交流发电机123,交流发电机对一行程传感器129响应,所述行程传感器测定其中至少一个极片25的径向位置。极片25的径向位置是加热刀具夹所需要的能量的尺度。应当指出,行程传感器129也可以测定调整环59的旋转位置,如在图2中在129'处所示。特别是在最后所述的变型中,行程传感器129'可以测定调整环59的外圆周上的位置,针对一个较大的调整路径。
应当指出,图26的电路设置也可以在其余的上述的感应线圈单元的实施方式中使用。

Claims (61)

1.感应线圈单元,用于加热一相对于一轴线(7)旋转对称的、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套筒件形式的构件(3),该构件在一个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容纳孔(9)内以压配合保持一个细长的物体,包括:
一用于构件(3)的、以轴线(7)为中心的容纳腔(27);
以等角间距围绕轴线(7)分布地设置的各极片(25),所述极片由具有软磁性的导磁通的特性的材料制成;
多个能供以交变电流的线圈(23),用于在各极片(25)中如此产生磁通,即,使得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各极片(25)中的磁通具有相反的方向;
其特征在于,极片(25)具有径向面对轴线(7)的端面(29),所述端面在其轴向高度的较大部分上在一第一区域(33)内能够沿构件(3)的外圆周面(31)的母线与构件(3)的外圆周面(31)处于线状或面状的贴靠接触或近乎这样的贴靠接触;
并且在其中至少一个端面(29)的第一区域(33)的至少一侧的轴向上,一第二区域(39)与第一区域(33)邻接,与在第一区域(33)内相比,该端面(29)在第二区域(39)内以与外圆周面(31)的母线较大的径向间距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端面(29)在第二区域(39)内相对于外圆周面(31)的母线倾斜地延伸,其中随着与第一区域(33)的轴向距离的增大,与母线的径向间距增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母线限定构件(3)的一圆锥形的圆周面,并且各端面(29)在第一区域(33)内朝轴线(7)同向地倾斜,并且端面(29)的第二区域(39)邻接在第一区域(33)的直径减小的一侧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构件构成为一刀具夹(5)的套筒件(3),所述套筒件在以旋转轴线(7)为中心的容纳孔(9)内以压配合容纳一个旋转刀具(11)的杆,并且第二区域(39)在第一区域(33)与套筒件(3)的刀具出口侧相邻的一侧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极片(25)的径向面对轴线(7)的端面(29)在其一个轴向端部上或两个轴向端部上具有一远离轴线(7)延伸的边缘面部段(41、4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构件构成为一刀具夹(5)的套筒件(3),该套筒件在以旋转轴线(7)为中心的容纳孔(9)内以压配合容纳一个旋转刀具(11)的杆,并且远离轴线(7)延伸的边缘面部段(41、43)至少设置在端面(29)的轴向远离刀具出口侧的端部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极片(25)具有扁平盘的形状,其各扁平侧基本上平行于轴线(7)延伸,并且极片的径向面对轴线(7)的端面(29)在其轴向高度的绝大部分上能与构件(3)的外圆周面(31)处于线状或面状的贴靠接触或近乎这样的贴靠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极片(25)的面对轴线(7)的端面(29)至少在其贴靠接触区域(33)内朝轴线(7)的方向缩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端面(29)在贴靠接触区域(33)内凸形倒圆。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端面(29)在贴靠接触区域(33)内楔形地缩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极片(25)能相对于一个与轴线(7)同心地包围容纳腔(27)的轭环(19)径向移动并且线圈(23)在径向上设置在轭环(19)的内部,所述轭环由软磁性的导磁通的材料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极片(25)配备一个单独的包围其极片(25)的线圈(23)。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轭环(19)由各分段(17)组装而成。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极片(25)能移动地贯穿轭环(19)的开口。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轭环(19)在所有方位上覆盖线圈(23)的面对该轭环的轴向端面。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线圈(23)至少在其轴向的线圈高度的一部分上嵌入一在径向上沉入轭环(19)内的凹处(21)内。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线圈(23g)与被其包围的极片(25g)组合成一个能径向移动的构造单元。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轭环(19)和线圈(23)固定在一个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环形的壳体(13)中。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一个浇铸在轭环和线圈上的、至少包围线圈的塑料浇铸材料环。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轭环(19)在其至少一个端侧上与极片(25)隔开轴向距离地支承一环形圆盘(51),该环形圆盘设有一用于构件(3)的中心的贯通孔(53)并且由软磁性的导磁通的材料制成。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极片(25)相对于一个环形包围容纳腔(27)的壳体(13)能径向移动地引导并且与一个调整环(59)耦合,使得在调整环(59)的旋转运动时各极片(25)共同实施一个径向的移动运动,所述调整环能与轴线(7)同轴旋转运动地在壳体(13)的一包围容纳腔(27)的环形引导部(69)上引导。
2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一个环形包围容纳腔(27)的壳体(13)划分成两个部件,所述部件能在轴线(7)的径向上彼此相对地运动,以径向开启容纳腔(27),并且一耦合装置(71)将各部件可拆卸地彼此连接。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极片(25)相对于一个环形包围容纳腔(27)的壳体(13)能径向移动地引导,并且与一个调整环(59)耦合,使得在调整环(59)的旋转运动时各极片(25)共同实施一个径向的移动运动,所述调整环能与轴线(7)同轴旋转运动地在壳体(13)的一包围容纳腔(27)的环形引导部(69)上引导;
壳体(13)包括在其上能同轴旋转地引导的调整环(59)在内划分成两个部件,所述部件能在轴线(7)的径向上彼此相对地运动,以径向开启容纳腔(27),并且一耦合装置(71)在工作中将各部件可拆卸地彼此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壳体(13)包括两个借助于一个铰链(67)在轴线(7)的径向上能翻转地彼此连接的壳体分段(13′、13″),其中每个壳体分段支承划分成两个调整环分段(59′、59″)的调整环(59)的一个分段,所述分段自身能旋转,但是在径向上固定;
并且耦合装置(71)在一第一位置将各壳体分段(13′、13″)彼此连接并且释放各调整环分段(59′、59″)以用于旋转运动,并且在一第二位置释放各壳体分段(13′、13″)以用于开启容纳腔(27),并且将调整环分段(59′、59″)旋转固定地固定在各壳体分段(13′、13″)上。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耦合装置(71)在每个壳体分段(13′、13″)上具有一个能在所述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的锁止件(73)。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锁止件(73)构成为与轴线(7)轴向平行地在各壳体分段(13′、13″)上能在所述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的推动锁止件。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调整环(59)具有与各极片(25)的耦合机构(63)共同作用的螺旋引导部(61),所述螺旋引导部将调整环(59)的旋转运动转化成各极片(25)的共同的径向的移动运动。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螺旋引导部(61)在调整环(59)的圆周上开口,并且各极片(25)能径向取出地在壳体(13)内引导。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极片(25)至少在其轴向高度的绝大部分上具有径向面对轴线(7)的端面(29),所述端面能与构件(3)的外圆周面(31)处于线状或面状的贴靠接触或近乎这样的贴靠接触,其中端面(29)的轮廓在工作中是可变的。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端面(29b、29c)设置在一端部件(87b、87c)上,所述端部件围绕一个切向于旋转轴线延伸的摆动轴(91、91c)能偏转地保持在极片(25b、25c)上。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端面(29a)设置在一个在工作中能更换地保持在极片(25a)上的端部件(87)上。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极片(25d、25e、25f)包括多个彼此相对地能在轴线(7)的径向上移动的端部件(87d、87e、87f),所述端部件的径向面对轴线(7)的端面(29d、29e、29f)共同构成极片(25d、25e、25f)的端面。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端部件(87d、87e、87f)在极片(25d、25e、25f)上能径向运动地引导,和/或端部件(87d、87e)彼此贴紧地能径向运动地引导。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端部件(87d、87e)组合成一个在极片(25d、25e)上能径向运动地引导的堆叠并且在堆叠中彼此贴紧地能径向运动地引导。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端部件(87f)基本上具有圆柱体形状并且在极片(25f)的径向孔(111)内能径向移动地引导。
36.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与轴线(7)同轴地设置一个调整环(59),调整环(59)具有与各极片的耦合机构(63)共同作用的螺旋引导部(61),所述螺旋引导部将调整环(59)的旋转运动转化成各极片(25)的共同的径向的调整运动,并且螺旋引导部(61)在调整环(59)的圆周上开口并且各极片(25)能径向取出地在壳体(13)内引导。
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各极片构成一包围容纳腔(27h)的、截头棱锥体形状的轭环(19h)的基本上平面的各壁板(25h、25i),其中壁板(25h、25i)能以其构成各极片端面的内壁表面(29h、29i)与构件(3h、3i)的圆锥形的外圆周面处于至少接近线状的贴靠接触或近乎这种贴靠接触。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壁板(25i)能切向于和/或径向于轴线(7i)移动地引导,以与构件(3i)的直径相适配,和/或能相对于轴线(7i)倾斜地引导,以与构件(3i)的锥角相适配。
3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其中至少一个极片(25)的、能与构件(3)的外圆周面(31)处于贴靠接触或近乎这种贴靠接触的端面(29)内或者在该端面附近设置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119),所述温度传感器能与外圆周面处于直接的贴靠接触。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线圈(23)连接在一个提供交变电流的发电机(123)上,并且发电机(123)对温度传感器(119)响应,并且当温度传感器(119)测得一个等于或高于预定温度的温度时,发电机切断交变电流。
41.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对温度传感器(119)响应的信号装置(125),当温度传感器(119)测得一个等于或高于预定温度的温度时,信号装置发出一个光学的和/或声学的信号。
42.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设置一对温度传感器(119)响应的显示装置(127),该显示装置显示温度传感器(119)所测定的温度值。
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构件构成为一个刀具夹(6)的套筒件(3),所述套筒件在以旋转轴线(7)为中心的容纳孔(9)内以压配合容纳一旋转刀具(11)的杆,极片(25)在一个环形包围容纳腔(27)的壳体(13)上能移动地引导,并且一个在轴向上和/或径向方向上能运动地调整的间隔器(57)在壳体(13)上引导。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极片(25)和间隔器(57)彼此强制耦合,以共同运动。
4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极片(25)在一个环形包围容纳腔(27)的壳体(13)上能移动地引导,和/或在壳体(13)上引导一个在轴向和/或径向方向上能运动的止挡元件,所述止挡元件在工作中规定用于贴靠在待加热的构件(3)上,其中至少一个极片和/或所述止挡元件和/或一与至少一个这些元件强制耦合的结构件配备一测定极片或止挡元件或结构件相对于壳体(13)的位置的行程传感器(129),并且线圈(23)连接在一个提供交变电流的、对行程传感器(129)响应的发电机(123)上,其所提供的交变电流的功率和/或电流强度和/或电流提供的时间长度能根据所测定的位置进行控制。
4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线圈(23)彼此并联地连接。
4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线圈(23)相对于径向方向同方向地卷绕并且具有相同的匝数。
4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四个极片(25)在圆周方向上分布地设置,其中每个极片都配备一个单独的线圈(23)。
4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容纳腔(27)的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对准构件(3)的喷嘴(86),用于输入冷却剂。
5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用于加热一刀具夹(5)的套筒件,所述刀具夹在其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容纳孔(9)内以压配合保持一旋转刀具(11)的杆,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端面(29)的第一区域(33)的至少一侧的轴向上,第二区域(39)与第一区域(33)邻接,与在第一区域(33)内相比,该端面(29)在第二区域(39)内以与外圆周面(31)的母线较大的径向间距延伸。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的数量是偶数数量的。
5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面部段(41、43)是倒圆的。
5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端面(29)在贴靠接触区域(33)内部分圆柱体形地倒圆。
5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轭环(19)在两个端侧上与极片(25)隔开轴向距离地支承环形圆盘(59)。
5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壳体划分成两个各占一半的部件。
5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壳体(13)包括在其上能同轴旋转地引导的调整环(59)在内划分成两个各占一半的部件。
57.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螺旋引导部(61)在调整环(59)的外圆周上开口。
5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孔(111)是钻孔。
59.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螺旋引导部(61)在调整环(59)的外圆周上开口。
60.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元件是能运动地调整的间隔器(57)。
61.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感应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冷却剂是冷却水或冷却空气。
CN2006800085624A 2005-02-09 2006-02-08 感应线圈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28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05892.2 2005-02-09
DE102005005892A DE102005005892A1 (de) 2005-02-09 2005-02-09 Induktionsspuleneinheit
PCT/EP2006/001104 WO2006084678A1 (de) 2005-02-09 2006-02-08 Induktionsspuleneinhe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2854A CN101142854A (zh) 2008-03-12
CN101142854B true CN101142854B (zh) 2010-08-04

Family

ID=36168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856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2854B (zh) 2005-02-09 2006-02-08 感应线圈单元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129933B2 (zh)
EP (1) EP1847158B1 (zh)
CN (1) CN101142854B (zh)
AT (1) ATE422147T1 (zh)
DE (2) DE102005005892A1 (zh)
ES (1) ES2320379T3 (zh)
RU (1) RU2372753C2 (zh)
WO (1) WO20060846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05892A1 (de) 2005-02-09 2006-08-10 Haimer Gmbh Induktionsspuleneinheit
DE102005014984A1 (de) 2005-04-01 2006-10-05 Franz Haimer Maschinenbau Kg Induktionsspulen-Baueinheit
WO2008098752A2 (de) * 2007-02-16 2008-08-21 Franz Haimer Maschinenbau Kg Querfeldschrumpfvorrichtung mit mitteln zur begrenzung von magnetflussverlusten
DE202007007837U1 (de) * 2007-06-01 2007-09-27 Franz Haimer Maschinenbau Kg Schrumpfspule mit direkter Werkzeugkühlung
DE102008045781A1 (de) * 2008-09-04 2010-03-11 Franz Haimer Maschinenbau Kg Induktive Spannvorrichtung für das Ein- und Ausspannen von Werkzeugen
JP5586159B2 (ja) * 2009-03-06 2014-09-10 フランツ ハイマー マシーネンバウ カーゲー 工具ホルダーの誘導加熱による工具の締付けおよび取外しのための装置
CN101829923B (zh) * 2009-03-10 2015-05-27 弗朗茨海默尔机械制造两合公司 通过感应加热刀架而夹紧和松开刀具的装置
EP2515609B1 (en) 2009-12-14 2018-02-07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for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duction heating system and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WO2012005076A1 (ja) 2010-07-08 2012-0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用コイル
DE102011082611A1 (de) 2011-09-13 2013-03-14 Franz Haimer Maschinenbau Kg Induktionsspuleneinheit
DE102011082613A1 (de) * 2011-09-13 2013-03-14 Haimer Gmbh Induktionsspuleneinheit
GB2502385B (en) * 2012-11-15 2014-07-09 Emiliane Trancerie Sp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cores for electrical machines
DE102013005831B4 (de) * 2013-04-04 2020-11-05 Manuela Braun Warmumformvorrichtung
DE102015009611B3 (de) * 2015-07-24 2016-12-08 KARL SCHÜSSLER GmbH & Co. KG Kühleinrichtung zur Kühlung eines Schrumpffutters
US10308992B2 (en) * 2015-08-20 2019-06-04 Ford Motor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vely softening hot stamped parts by induction heating
DE102015016830A1 (de) * 2015-12-28 2017-06-29 Haimer Gmbh Schrumpfgerät für den vorzugsweise mobilen Einsatz
CN106825658B (zh) * 2017-03-03 2019-01-25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薄板成等壁厚深孔工艺
DE102017115202A1 (de) * 2017-07-07 2019-01-10 Bilz Werkzeugfabrik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induktiven Erwärmen eines Bauteils
DE202018104875U1 (de) * 2018-08-24 2018-10-19 Haimer Gmbh Schrumpfgerät mit Futtererkennung und automatischer Spulenverstellung
DE102018121883A1 (de) * 2018-09-07 2020-03-12 Helmut Diebold Gmbh & Co. Goldring-Werkzeugfabrik Schrumpf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induktiven Aufheizen von Schrumpffuttern
FR3087591B1 (fr) * 2018-10-23 2021-12-24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Inducteur pour chauffer une partie active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CN109500454A (zh) * 2018-12-18 2019-03-22 江西福格新能源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渐开线旋压齿轮夹具
CN109500455A (zh) * 2018-12-18 2019-03-22 江西福格新能源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汽车变速器直齿圆柱齿轮齿槽夹紧机构
EP3840534B1 (de) * 2019-12-20 2024-03-06 E. Zoller GmbH & Co. KG Einstell- und Messgeräte Induktionsheizvorrichtung, ein- und/oder ausschrumpfspannstation und verfahren
CN111212490B (zh) * 2020-02-17 2022-02-01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多工件同时加热的超导感应加热装置
CN111315054B (zh) * 2020-02-17 2022-02-01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基于分裂式铁芯的多工件同时加热的超导感应加热装置
CN111315055B (zh) * 2020-02-17 2022-02-01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分裂式铁芯的混合磁路超导感应加热装置
CN113000879A (zh) * 2021-03-23 2021-06-22 何方孟 一种可调行程双向夹持面的卡盘软爪及制备方法
DE102022115424A1 (de) * 2022-06-21 2023-12-21 E. Zoller GmbH & Co. KG Einstell- und Messgeräte Schrumpfspannabkühlvorrichtung, Kühlstation und Verfahre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24221A (fr) * 1967-03-21 1968-05-10 Procedes De Boites D Essieux I Appareil de chauffage par induction d'une bague métallique
US4761527A (en) * 1985-10-04 1988-08-02 Mohr Glenn R Magnetic flux induction heat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88039A (en) * 1939-06-08 1942-06-30 Budd Induction Heating Inc Heat-treating apparatus
DE922700C (de) 1952-06-20 1955-01-20 Skf Kugellagerfabriken Gmbh Vorrichtung fuer das Fuegen und Loesen von Pressverbaenden, insbesondere von auf Wellen festsitzenden ringfoermigen Koerpern, z. B. Innenringen von Waelzlagern
DE1094893B (de) 1958-03-27 1960-12-15 Martin Hamacher & Christian Re Induktive Erwaermungseinrichtung zum Abziehen der Laufringe von Waelzlagern oder anderen auf Wellen, Naben oder Raedern festsitzenden Ringen mit einzelnen Magnetsystemen
US2942089A (en) * 1958-07-17 1960-06-2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US4745251A (en) 1985-03-18 1988-05-17 Tocco, Inc. Valve seat inductor
DE19915412B4 (de) 1999-04-06 2007-09-20 Innovat Gesellschaft für Sondermaschinenbau, Meß- und Steuerungstechnik mbH Vorrichtung zum Spannen von Werkzeugen
ATE445307T1 (de) * 2000-05-22 2009-10-15 Haimer Gmbh Schrumpfvorrichtung für einen werkzeughalter
DE10046547A1 (de) 2000-09-19 2002-03-28 Innovat Ges Fuer Sondermaschb Vorrichtung zum induktiven Aufheizen von Werkstücken
DE10157432B4 (de) 2001-11-23 2013-06-13 Franz Haimer Maschinenbau Kg Induktionsspule für ein induktives Schrumpfgerät
DE20203784U1 (de) 2002-03-08 2003-07-24 Franz Haimer Maschb Kg Vorrichtung zum induktiven Erwärmen eines Werkzeughalters
DE102005005892A1 (de) 2005-02-09 2006-08-10 Haimer Gmbh Induktionsspuleneinheit
DE102005014984A1 (de) 2005-04-01 2006-10-05 Franz Haimer Maschinenbau Kg Induktionsspulen-Baueinheit
WO2008098752A2 (de) 2007-02-16 2008-08-21 Franz Haimer Maschinenbau Kg Querfeldschrumpfvorrichtung mit mitteln zur begrenzung von magnetflussverlusten
DE102008045781A1 (de) 2008-09-04 2010-03-11 Franz Haimer Maschinenbau Kg Induktive Spannvorrichtung für das Ein- und Ausspannen von Werkzeugen
JP5286140B2 (ja) * 2009-04-10 2013-09-1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DE102011082613A1 (de) 2011-09-13 2013-03-14 Haimer Gmbh Induktionsspuleneinhei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24221A (fr) * 1967-03-21 1968-05-10 Procedes De Boites D Essieux I Appareil de chauffage par induction d'une bague métallique
US4761527A (en) * 1985-10-04 1988-08-02 Mohr Glenn R Magnetic flux induction hea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07133505A (ru) 2009-03-20
WO2006084678A1 (de) 2006-08-17
EP1847158B1 (de) 2009-01-28
ES2320379T3 (es) 2009-05-21
DE502006002743D1 (de) 2009-03-19
US20160113069A1 (en) 2016-04-21
RU2372753C2 (ru) 2009-11-10
US10129933B2 (en) 2018-11-13
CN101142854A (zh) 2008-03-12
EP1847158A1 (de) 2007-10-24
DE102005005892A1 (de) 2006-08-10
ATE422147T1 (de) 2009-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2854B (zh) 感应线圈单元
CN101189915B (zh) 感应线圈单元
CN105057722B (zh) 防止刀具从具有刀具接纳部的刀具夹持装置中拉出的装置
CN102143824B (zh) 用于夹紧和松开工具的感应夹紧装置
KR100957683B1 (ko) 피가공물의 유도 가열 방법
CN100579695C (zh) 工具夹具以及用于将旋转工具夹紧在工具夹具中的方法
CN102099149B (zh) 具有用于电能的旋转传送器的加工中心
US7182558B2 (en) Tool holder for a tool that can rotate about an axis of rotation
US6900418B2 (en) Induction coil for an inductive shrinking apparatus
KR950703428A (ko) 공구 홀더 및 그 제조방법(tool holder system and method of making)
CN107072755A (zh) 铣床和用于牙齿部件的坯料
CN101682947B (zh) 交叉场热配合设备和用于限制磁通量损失的方法
HU181818B (en) Matrix-welding coil
CN100546744C (zh) 工具缩回接收件和对此进行定位的接合器
US20120205364A1 (en) Method for heating a workpiece and a corresponding tool
CN1964816A (zh) 用于感应式收缩仪的阻尼转接器
CN205685141U (zh) 绝缘盆打磨工装
US11517986B2 (en) Adapter for a collet chuck, comprising a mounting
CA2564527A1 (en) Injection core assembly for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ooling
KR100731644B1 (ko) 공구홀더용 수축장치
CH697428B1 (de) Vorrichtung zum induktiven Erwärmen eines Werkzeughalters.
EP1804990B1 (de) Vorrichtung zum induktiven erwärmen eines werkzeughalters
JP2001225212A (ja) 切削工具のヘッド部及び締まり嵌め式切削工具
GB2467948A (en) Thermal shrinking chuck with inner gripping member thermally decoupled from chuck bo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04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