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1330B - 一种为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为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1330B
CN101141330B CN200710181733XA CN200710181733A CN101141330B CN 101141330 B CN101141330 B CN 101141330B CN 200710181733X A CN200710181733X A CN 200710181733XA CN 200710181733 A CN200710181733 A CN 200710181733A CN 101141330 B CN101141330 B CN 1011413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equipment
bfd
lsp tunne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817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1330A (zh
Inventor
董林
刘长宝
胡石海
崔晓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8173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413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41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13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72768 priority patent/WO200905603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1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13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为承载伪线组的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源端骨干网络边缘PE设备和宿端PE设备为一组PW分别选择同一对LSP隧道,所述PW组配置有同一个Group ID;所述源端PE设备在所述LSP隧道上创建BFD会话,并通过LSP隧道向宿端PE设备发起MPLS Ping报文,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所述Group ID和BFD区分符;所述宿端PE设备根据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的Group ID选择所述LSP隧道对应的反向LSP隧道向所述源端PE设备发送BFD协商报文,建立对所述LSP隧道的BFD检测。从而通过对LSP隧道的BFD检测体现对PW组的BFD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为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为承载伪线组的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以太网技术的高宽带和低成本的特点,运营商在组建接入网、城域网甚至广域网时越来越多的考虑采用以太网技术;电信级以太网(CarrierEthernet)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认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如何对相邻系统之间通信故障进行快速检测,在出现故障时更快的建立起替代通道或倒换到其他链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很多硬件或者软件无法提供这个功能,比如以太网,还有一些无法实现路径检测,比如转发引擎或者接口等,无法实现端到端的检测。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双向转发检测)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机制,应运而生。BFD是从基础传输技术中经过逐步发展而来的,因此它可以检测网络各层的故障。它可以用于检测以太网、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路径、普通路由封装以及IPSec隧道在内的多种类型的传输正确性。BFD是IETF开发的能够快速检测与邻居节点之间的连通性状态,能够在系统之间的任何类型通道上进行故障检测,这些通道包括直接的物理链路、虚电路、隧道、一对网元之间的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多协议标签交换)LSP(Label Switch Path,标记交换路径)、多跳路由通道以及非直接的通道。
BFD类似于“Hello”协议,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检测出两个节点间的故障,当一个BFD会话建立之后,BFD会话的双方节点周期性地在使能了BFD的链路上向对方节点发送BFD报文,同时也在该链路上周期性检测对方节点报文到达的情况,如果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某一方没有收到来自对端的BFD报文,则认为该链路出现故障。
LSP是MPLS节点之间的路径,一条LSP可以看作是一条贯穿MPLS网络的单向隧道。当检测到链路出现故障后对LSP的保护可以采取两种机制,一种为PS(Protection Switching,保护切换),另一种为Rerouting(重路由)。其中,PS为静态保护方式,预先建立保护LSP,并为其分配足够的带宽,以便当主LSP链路(节点)失效时切换使用,尽量减小由于LSP失效而引起的丢包时延等问题。Rerouting不预先建立保护LSP,只有当检测到主LSP链路(节点)失效的时候才发起保护LSP的建立,并在建立成功后将流量切换到保护LSP上。可见,一般来说当LSP发生故障时,PS比重路由的反映速度更加迅速。保护倒换的实时性需要有快速的检测机制保证,检测机制可以是MPLS OAM检测,也可以是BFD检测。
其中,BFD检测通过MPLS Ping报文来交换BFD区分符,来实现BFD会话的自动建立。MPLS Ping和IP的Ping类似,在MPLS网络中,可以通过发送一个叫做MPLS Echo request的MPLS报文,通过LSP的数据转发,到达出口后,在MPLS域的egress,返回一个叫做MPLS echo reply的BFD协商报文,这样,当reply报文回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此条LSP是否可以正确的用于数据转发。在IETF的RFC4379:Detect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ed(MPLS)Data Plane Failures中对MPLS Ping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描述。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CE设备通过VLL接入VPLS的示意图。MPLSL2VPN就是在MPLS网络上透明传递用户的二层数据。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个MPLS网络就是一个二层的交换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可以在不同站点之间建立二层的连接。在MPLS L2VPN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标签栈来实现用户报文在MPLS网络中的透明传送:外层标签(称为tunnel标签)用于将报文从一个PE(Provider Edge,骨干网络边缘)传递到另一个PE,内层标签(在MPLS L2VPN中,称为VC标签)用于区分不同的VPN中的不同连接,接收方的PE根据VC标签决定将报文传递给哪个CE。L2VPN主要分为VLL(Virtual Leased Line,虚拟专线)和VPLS(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两种,VLL是对传统租用线业务的仿真,通过使用IP网络对租用线进行模拟,从虚  拟租用线两端的用户来看,该虚拟租用线近似于过去的租用线。VPLS借助IP公共网络实现LAN之间通过虚拟专用网段互连,是局域网在IP公共网络上的延伸。
在图1中,PE路由器是主要设备,PE负责对VPN用户进行管理,建立各PE间LSP连接;CE(Custom Edge,用户网边缘路由器),分布用户网络路由,CE可以是路由器,也可以是交换机或主机。根据实现功能以及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将PE分层,NPE和UPE之间通过MPLS的LSP隧道交换。VPLS技术使用信令协议在PE之间建立相应横跨骨干网络的PW(Peeudo Wire,伪线),通过PW可将以太网数据单元在骨干网络上传输,PW是通过在两个PE端点间建立一对单向LSP建立起来的,建立起来的LSP隧道可以承载多个VPLS服务,PE间有多条LSP。
现有技术实现上述PW组(PW1和PW2)的BFD检测保护,首先需要通过配置指定LSP1和LSP3承载PW1和PW2,其中,LSP1、LSP2和LSP3、LSP4为在UPE1和NPE1上配置的一对LSP保护组。通过LSP保护组的BFD会话来对PW组进行检测和保护。其次在承载PW组的LSP保护组上手动配置一对BFD,即需要在LSP1和LSP3上手工配置一对BFD,需要指定本端参数、BFD区分符,以及对端BFD参数和区分符。在BFD检测到主LSP出现故障时,触发LSP倒换,实现对PW组的保护。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需要手工配置保证PW组用相同的LSP,工作量大,配置繁琐。并且手工配置承载PW组的LSP保护组后,依然无法在承载PW组的LSP保护组上自动建立BFD会话,仍然需要在LSP保护组(LSP1和LSP2)上手动配置一对BFD,需要指定本端参数,BFD区分符,以及对端BFD参数和区分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为承载伪线组的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配置PW组保护,工作量大,配置繁琐的问题,以及无法自动建立BFD保护的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为承载伪线组的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源端骨干网络边缘PE设备和宿端PE设备为一组PW分别选择同一对LSP隧道,所述PW组配置有同一个Group ID,所述源端PE设备通过LDP会话使宿端PE设备得知该PW组的Group ID;
所述源端PE设备在所述LSP隧道上创建BFD会话,并通过LSP隧道向宿端PE设备发起MPLS Ping报文,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所述Group ID和BFD区分符;
所述宿端PE设备根据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的Group ID选择所述LSP隧道对应的反向LSP隧道向所述源端PE设备发送BFD协商报文,建立对所述LSP隧道的BFD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为承载伪线组的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系统,包括源端PE设备和宿端PE设备,PW组中各个PW具有相同的源端PE设备和宿端PE设备,
所述源端PE设备,用于为所述PW组分别选择同一对LSP隧道,所述PW组配置有同一个Group ID;并在所述LSP隧道上创建BFD会话,通过LSP隧道向宿端PE设备发起MPLS Ping报文,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所述Group ID和BFD区分符;同一个Group ID
所述宿端PE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源端PE设备发送的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的Group ID选择对应的反向LSP隧道,并在所述反向LSP隧道上向所述源端PE设备发送BFD协商报文,建立对所述承载PW的LSP的BFD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PE设备,包括配置模块、LSP隧道选择模块和Ping模块,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在建立伪线PW时,为一组PW组配置同一个GroupID;
所述LSP隧道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模块配置的Group ID为所述PW组分配同一对LSP隧道;
所述Ping模块,用于根据所述LSP隧道选择模块选择的LSP隧道向所述PW组对端的PE设备发起MPLS Ping报文,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所述Group ID和BFD区分符;还用于解析所述PW组对端PE设备发起的MPLSPing报文,得到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的所述Group I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将一组PW自动承载在同一对LSP隧道上,并通过发起的MPLS Ping报文携带Group ID的方式能够自动在承载上述PW组的一对LSP隧道上建立BFD检测,从而提高了在承载PW组的LSP隧道上建立BFD会话的自动化水平,并通过对LSP隧道的BFD检测体现对PW组的BFD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CE设备通过VLL接入VPLS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为承载伪线组的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典型组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PE设备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伪线组的BFD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MPLS网络中,PE路由器是主要设备,PE负责对VPN用户进行管理,建立各PE间LSP连接;CE分布用户网络路由,CE可以是路由器,也可以是交换机或主机。VPLS技术使用信令协议在PE之间建立相应横跨骨干网络的PW,通过PW可将以太网数据单元在骨干网络上传输,PW是通过在两个PE端点间建立一对单向LSP建立起来的,建立起来的LSP隧道可以承载多个VPLS服务,PE间有多条LSP。图1所述的示意图只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不仅仅限于通过VLL接入VPLS的应用,对于任何场景的PW组BFD检测保护均适用,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PW组BFD检测的典型组网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PW组源端PE设备上设置PW组同一个Group ID,不仅能够使得源端PE设备能够为Group ID相同的PW组选择同一对LSP隧道,并且通过源端PE设备和宿端PE设备之间的LDP(Label Distribute Protocol,标签分配协议)会话也能够使宿端PE设备得到该PW组的Group ID,从而宿端PE设备也会为这一组PW选择相同的LSP隧道。并且本发明实施例还通过扩展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nternet工程任务组)中的BFD ForMPLS LSPs方案,在MPLS Ping报文中添加Group ID,从而在承载PW组的LSP上自动建立BFD会话。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如图2所示的组网图中,为承载伪线组的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系统包括源端PE设备和宿端PE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伪线PW组中的PW的源端PE设备和宿端PE设备均相同,例如图中PW组中的PW1、PW2和PW3的源端PE设备和宿端PE设备均为UPE1和NPE1。其中LSP2和LSP4以及LSP1和LSP3为配置的LSP保护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源端PE设备和宿端PE设备只是为了便于理解,然而在实际中由于PW是双向的,因此一个PE设备即可能是源端PE设备,也可能是宿端PE设备。因此一个PE设备会既有源端PE设备的功能也会有宿端PE设备的功能。例如在图2中,CE1流量通过MPLS L2VPN接入,则PE1就可认为是源端PE设备,PE2就是宿端PE设备;同样CE2流量通过MPLS L2VPN接入,则PE2就可认为是源端PE设备,PE1就是宿端PE设备。其中,源端PE设备用于在建立伪线PW时为源端宿端PE设备相同的PW组配置同一个Group ID,根据上述Group ID为PW组分配同一对LSP隧道,宿端PE在建立PW时会为Group ID相同的PW组选择同一对LSP隧道,源端PE在该PW组所在的LSP隧道上创建BFD会话,等待BFD协商报文,并通过所述LSP隧道向宿端PE设备发起MPLS Ping报文,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所述Group ID和BFD区分符;宿端PE设备用于根据源端PE设备发送的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的Group ID选择对应的反向LSP隧道向所述源端PE设备发送BFD协商报文,在所述LSP隧道上建立对所述PW组的BFD检测。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体现的思想,以下以PE1为源端PE设备,PE2为宿端PE设备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伪线组的BFD检测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在建立PW时,将PE1和PE2之间的所有PW建立为一个PW组(PW1和PW2),并为该PW组配置同一个Group ID,这样PE1在为该PW组选择LSP隧道时,只会选择LSP2隧道或LSP4隧道(因为LSP2和LSP4互为LSP保护组);并且PE1会通过LDP会话使PE2也能够得知该PW组的Group ID,从而在收到PE1的报文后,会选择相应的反向LSP隧道向PE1反馈,例如PE1选中LSP2向PE2承载PW1,则PE2根据LDP会话携带的GroupID会选择LSP1隧道向PE1反馈。因此通过为PW组设置同一个Group ID能够将PW组自动承载在同一对LSP隧道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两种通过LDP会话传送Group ID的方式,如下所示为LDP会话报文结构图。
Figure S071I1733X20071101D000071
一种方式是直接将PW组的LDP会话中的Group ID配置相同。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设置PW组的LDP会话报文中的VC ID体现所述Group ID,即可以使用一个VC ID的范围对应一个Group ID,上述两种方式均能够达到传递Group ID的目的。
PE1在LSP2隧道上创建BFD会话,等待BFD协商报文,并根据配置的Group ID选择LSP2隧道向PE2发起MPLS Ping报文(MPLS Echo request),PE1在该MPLS Ping报文中添加BFD区分符和相应的PW组的Group ID。PE2在收到该MPLS Ping报文后,根据该MPLS Ping报文中的Group ID选择LSP1隧道作为BFD反向LSP隧道,并通过LSP1向PE1发送BFD协商报文,返回MPLS echo reply的BFD协商报文,从而完成LSP1和LSP2上的BFD的自动创建,进行承载上述PW组的LSP1和LSP2的双向快速检测。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扩展所述MPLS Ping报文,通过MPLS Ping报文所述类型长度值TLV域携带所述Group ID,其MPLS Ping报文扩展如下表所示: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      (Type)PW Group ID                  |       Length(4)     |
+-+-+-+-+-+-+-+-+-+-+-+-+-+-+-+-+-+-+-+-+-+-+-+-+-+-+-+-+-+-+-+-+
|                               Value                           |
+-+-+-+-+-+-+-+-+-+-+-+-+-+-+-+-+-+-+-+-+-+-+-+-+-+-+-+-+-+-+-+-+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PE设备的结构图,该PE设备不仅能够作为源端PE设备也能够作为宿端PE设备。该PE设备1包括配置模块11、LSP隧道选择模块12和Ping模块13。配置模块11用于在建立伪线PW时,为源端宿端PE设备相同的PW组配置同一个Group ID,从而实现将PW组自动承载在一对LSP隧道上。例如将源端宿端PE设备相同的PW组的Group ID都配置为100;或将一个VC ID的范围指定为100,使得该范围内的所有VC ID都共用一个Group ID(100)。LSP隧道选择模块12用于根据配置模块11配置的Group ID为PW组分配相同的LSP隧道,如图2,则PE1为PW组(PW1和PW2)选择LSP2作为LSP隧道承载上述PW组,PE2为PW组(PW1和PW2)选择LSP1作为LSP隧道承载上述PW组。Ping模块13用于根据LSP隧道选择模块12选择的LSP隧道向所述PW组对端的PE设备发起MPLS Ping报文,该MPLS Ping报文携带所述Group ID和BFD区分符,并在作为对端PE设备时用于解析MPLS Ping报文,得到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的所述Group ID。
其中,PE设备1还包括BFD模块15,用于在LSP隧道上等待BFD会话协商,并根据Ping模块13得到的所述Group ID选择对应的反向LSP隧道,并在反向LSP隧道上发送BFD协商报文,从而在承载上述PW组的一对LSP完成BFD的自动创建。
其中,Ping模块13包括Ping报文发送子模块131和Ping报文解析子模块132,Ping报文发送子模块131用于扩展所述MPLS Ping报文,通过MPLSPing报文所述类型长度值TLV域携带所述Group ID和BFD区分符;Ping报文解析子模块132用于在宿端PE上解析MPLS Ping报文,获取Group ID和BFD区分符。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上述伪线组的BFD检测系统及PE设备,能够通过为PW组设置同一个Group ID,从而将PW组自动承载在一对LSP隧道上,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并且通过发起的MPLS Ping报文携带Group ID的方式能够自动在承载上述PW组的一对LSP隧道上建立BFD检测,从而通过对LSP隧道的BFD检测体现对PW组的BFD检测。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伪线组的BFD检测方法的流程图,为了便于描述以下步骤以图2所示的组网图进行描述,并且以PE1为源端PE设备,以PE2为宿端PE设备为例,在该图中,PW1和PW2是源端PE设备和宿端PE设备相同的两个PW,同为UPE1和NPE1,因此可将PW1和PW2视为一个PW组,并且LSP2和LSP4以及LSP1和LSP3为配置的LSP保护组。该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源端PE设备在建立伪线PW时,为源端宿端PE设备相同的PW组配置同一个Group ID。例如PE1为PW1和PW2配置同一个Group ID,为100。这样PE1在为PW1或PW2选择LSP隧道时,都只会选择LSP2隧道或LSP4隧道(因为LSP2和LSP4互为LSP保护组)。
步骤S402,源端PE设备通过LDP会话使宿端PE设备得知该PW组的Group ID,当然该步骤并不是必须的步骤,因为也可在宿端PE设备为该PW组配置同一个Group ID。在宿端PE设备得知该PW组的Group ID,从而在收到源端PE设备的报文后,会选择相应的反向LSP隧道向PE1反馈,例如PE1选中LSP2向PE2承载PW1,则PE2根据LDP会话携带的Group ID会选择LSP1隧道向PE1反馈。因此通过为PW组设置同一个Group ID能够将PW组自动承载在一对LSP隧道上。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两种通过LDP会话传送Group ID的方式,如下所示为LDP会话报文结构图。
Figure S071I1733X20071101D000091
一种方式是直接将PW组的LDP会话中的Group ID配置相同。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设置PW组的LDP会话报文中的VC ID体现所述Group ID,即可以使用一个VC ID的范围对应一个Group ID,上述两种方式据能够达到传递Group ID的目的。
步骤S403,源端和宿端PE设备分别根据Group ID为PW组分配同一对LSP隧道。源端PE设备在为PW分配LSP隧道时,会根据该PW的Group ID选择相应的LSP隧道。例如PE1在为PW1选择LSP隧道时,会因为该PW1的Group ID为100从而选中LSP2,而PE2则会根据Group ID选中LSP1;同样,因为PW1和PW2同属于一个PW组,即PW1和PW2有同一个Group ID,因此PE1在为PW2选择LSP隧道时也会选中LSP2,PE2也会选中LSP1。
步骤S404,源端PE设备在选中的LSP隧道上创建BFD会话,等待BFD协商报文,并向宿端PE设备发起MPLS Ping报文,该MPLS Ping报文携带Group ID和BFD区分符。例如PE1根据配置的Group ID选择LSP2隧道向PE2发起MPLS Ping报文(MPLS Echo request),PE1在该MPLS Ping报文中添加BFD区分符和相应的PW组的Group ID。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扩展所述MPLS Ping报文,通过MPLS Ping报文所述类型长度值TLV域携带所述GroupID,其MPLS Ping报文扩展如下表所示: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     (Type)PW Group ID                   |        Length(4)    |
+-+-+-+-+-+-+-+-+-+-+-+-+-+-+-+-+-+-+-+-+-+-+-+-+-+-+-+-+-+-+-+-+
|                               Value                           |
+-+-+-+-+-+-+-+-+-+-+-+-+-+-+-+-+-+-+-+-+-+-+-+-+-+-+-+-+-+-+-+-+
步骤S405,宿端PE设备根据源端PE设备发送的MPLS Ping报文携带的Group ID选择对应的反向LSP隧道向所述源端PE设备返回BFD协商报文,建立对所述PW组的BFD检测。例如PE2在收到该MPLS Ping报文后,根据该MPLS Ping报文中的Group ID选择LSP1隧道作为BFD反向LSP隧道,并通过LSP1向PE1返回MPLS echo reply的BFD协商报文,从而完成LSP1和LSP2上的BFD的自动创建,进行承载上述PW组的LSP1和LSP2的双向快速检测。
步骤S406,当BFD检测LSP隧道出现故障时,自动触发LSP隧道保护组的切换,实现对所述PW组的检测和保护。例如BFD检测到LSP2出现故障,则会自动触发LSP隧道保护组的切换,切换到LSP4来承载PW组,从而实现对该PW组的检测和保护。
通过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伪线组的BFD检测方法,通过将为PW组设置同一个Group ID,从而将PW组自动承载在同一对LSP隧道上,提高了LSP隧道承载PW组的自动化水平,并且通过发起的MPLS Ping报文携带Group ID的方式能够自动在承载上述PW组的一对LSP隧道上建立BFD检测,从而通过对LSP隧道的BFD检测体现对PW组的BFD检测。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为承载伪线组的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源端骨干网络边缘PE设备和宿端PE设备为一组PW分别选择同一对LSP隧道,所述PW组配置有同一个Group ID,所述源端PE设备通过LDP会话使宿端PE设备得知该PW组的Group ID;
所述源端PE设备在所述LSP隧道上创建BFD会话,并通过LSP隧道向宿端PE设备发起MPLS Ping报文,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所述Group ID和BFD区分符;
所述宿端PE设备根据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的Group ID选择所述LSP隧道对应的反向LSP隧道向所述源端PE设备发送BFD协商报文,建立对所述LSP隧道的BFD检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为承载伪线组的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W组配置有同一个Group ID具体包括:
所述源端和宿端PE设备将所述PW组的LDP会话报文中的Group ID配置相同或设置PW组的LDP会话报文中的VC ID的范围体现同一个Group ID。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为承载伪线组的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Group ID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扩展所述MPLS Ping报文,通过MPLS Ping报文所述类型长度值TLV域携带所述Group ID。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为承载伪线组的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立对LSP隧道的BFD检测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BFD检测所述LSP隧道出现故障时,自动触发所述LSP隧道保护组的切换,实现对所述PW组的保护。
5.一种为承载伪线组的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源端PE设备和宿端PE设备,PW组中各个PW具有相同的源端PE设备和宿端PE设备,
所述源端PE设备,用于为所述PW组分别选择同一对LSP隧道,所述PW组配置有同一个Group ID;并在所述LSP隧道上创建BFD会话,通过LSP隧道向宿端PE设备发起MPLS Ping报文,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所述Group ID和BFD区分符;
所述宿端PE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源端PE设备发送的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的Group ID选择对应的反向LSP隧道,并在所述反向LSP隧道上向所述源端PE设备发送BFD协商报文,建立对所述承载PW的LSP的BFD检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为承载伪线组的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端PE设备包括配置模块、LSP隧道选择模块和Ping模块和BFD模块,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在建立PW时,为源端宿端PE设备相同的PW组配置同一个Group ID,
所述LSP隧道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模块配置的Group ID为所述PW组分配相同的LSP隧道;
所述Ping模块,用于根据所述LSP隧道分配模块分配的LSP隧道向所述宿端PE设备发起MPLS Ping报文,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所述Group ID和BFD区分符。
所述BFD模块,用于在LSP隧道上等待BFD会话协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为承载伪线组的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宿端PE设备包括Ping模块、LSP隧道选择模块和BFD模块,
所述Ping模块,用于解析所述源端PE设备发起的MPLS Ping报文,得到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的所述Group ID;
所述LSP隧道选择模块,用于宿端PE在创建PW组时,根据所述GroupID为所述PW组选择对应的反向LSP隧道;
所述BFD模块,用于根据所述Ping模块得到的所述Group ID选择对应的反向LSP隧道,并在所述反向LSP隧道上发送BFD协商报文。
8.一种PE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模块、LSP隧道选择模块和Ping模块,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在建立伪线PW时,为一组PW组配置同一个GroupID;
所述LSP隧道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模块配置的Group ID为所述PW组分配同一对LSP隧道;
所述Ping模块,用于根据所述LSP隧道选择模块选择的LSP隧道向所述PW组对端的PE设备发起MPLS Ping报文,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所述Group ID和BFD区分符;还用于解析所述PW组对端PE设备发起的MPLSPing报文,得到所述MPLS Ping报文携带的所述Group ID。
9.如权利要求8所述PE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BFD模块,用于在所述LSP隧道上协商BFD会话。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ing模块包括Ping报文发送子模块和Ping报文解析子模块,
所述Ping报文发送子模块,用于扩展所述MPLS Ping报文,通过MPLSPing报文所述类型长度值TLV域携带所述Group ID;
所述Ping报文解析子模块,用于解析MPLS Ping报文,用于得到报文中的Group ID和BFD区分符。
CN200710181733XA 2007-10-23 2007-10-23 一种为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1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81733XA CN101141330B (zh) 2007-10-23 2007-10-23 一种为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PCT/CN2008/072768 WO2009056034A1 (fr) 2007-10-23 2008-10-21 Procédé, système et équipement pour établir une détection bfd pour un tunnel ls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81733XA CN101141330B (zh) 2007-10-23 2007-10-23 一种为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1330A CN101141330A (zh) 2008-03-12
CN101141330B true CN101141330B (zh) 2010-06-16

Family

ID=39193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173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1330B (zh) 2007-10-23 2007-10-23 一种为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41330B (zh)
WO (1) WO20090560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1330B (zh) * 2007-10-23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447900A (zh) * 2008-12-15 2009-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771577B (zh) * 2008-12-31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双向lsp建立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795235B (zh) * 2010-03-18 2014-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映射的处理方法及运营商边界设备
WO2012016392A1 (zh) * 2010-08-05 2012-0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段伪线共享带宽的方法及系统、提供商边缘节点
CN102487327B (zh) * 2010-12-01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US8553533B2 (en) 2010-12-10 2013-10-08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mproved failover performance for pseudowires
CN102571601B (zh) * 2012-02-13 2018-05-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双向转发检测可靠性的方法及标记交换路径设备
CN102611577A (zh) * 2012-03-02 2012-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dp会话的pw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918807B (zh) * 2012-07-12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02769543B (zh) * 2012-07-20 2015-05-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sp的bfd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02904816B (zh) * 2012-09-26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流量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3117949B (zh) * 2013-01-24 2016-08-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sp隧道的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428067B (zh) * 2013-08-14 2017-03-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3457820B (zh) 2013-08-27 2018-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层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US10164863B2 (en) 2013-09-11 2018-12-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chassis peer and method used therein
US9979515B2 (en) * 2014-06-30 2018-05-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 for BFD return path
CN105656776B (zh) * 2014-12-01 2020-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伪线双归保护切换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6506179A (zh) * 2015-09-06 2017-03-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CN106992873B (zh) * 2016-01-21 202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保护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241206B (zh) * 2016-03-29 2022-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服务状态判定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317753B (zh) * 2016-04-27 2021-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向转发检测bfd会话建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566266B (zh) * 2016-06-30 2019-09-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重路由的转发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09327390B (zh) * 2018-11-29 2021-06-2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9474495B (zh) * 2018-12-07 2020-08-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768925B (zh) * 2019-03-27 2021-05-2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备伪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JP7442694B2 (ja) * 2020-06-30 2024-03-04 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 障害検出方法、装置及びpeデバイス
CN114650241A (zh) * 2020-12-21 2022-06-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隧道路径故障检测方法、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节点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431A (zh) * 2005-04-30 2006-11-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标记交换路径的实现方法
CN101043386A (zh) * 2006-06-28 200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向转发检测协议通告伪线故障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25244C (zh) * 2005-02-28 2009-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等价转发类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
CN100389571C (zh) * 2005-03-25 2008-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混合网络中端到端节点间链路故障的方法
CN101141330B (zh) * 2007-10-23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431A (zh) * 2005-04-30 2006-11-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标记交换路径的实现方法
CN101043386A (zh) * 2006-06-28 200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向转发检测协议通告伪线故障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56034A1 (fr) 2009-05-07
CN101141330A (zh) 2008-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1330B (zh) 一种为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1385206B (zh) 报文转发的方法、网络系统、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0450039C (zh) 快速收敛端到端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US8565098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ffic switching in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traffic engineering
EP2057544B1 (en) Protecting multi-segment pseudowires
EP2498454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service traffic based on pseudo wires
US9077561B2 (en) OAM label switched path for fast reroute of protected label switched paths
US7266124B2 (en) Method for setting up QoS supported bi-directional tunnel and distributing L2VPN membership information for L2VPN using extended LDP
JP5200170B2 (ja) トラフィック接続および関連監視接続を確立する方法
CN101771577B (zh) 一种为双向lsp建立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447900A (zh) 一种建立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EP2676412B1 (en) Signaling extension for a label switched path over a composite link
WO2008047332A2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connectivity of multi- segment pseudo-wires by tracing
WO2006017982A1 (fr) Procede de reacheminement dans le reseau multiprotocole a commutateur d'etiquettes
CN102282805B (zh)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接入设备
CN102946349A (zh) 一种基于OSPF协议的以太网E-Line业务链路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04767680A (zh) 路由快速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JP2012501140A (ja) トラフィック接続および関連監視接続を確立する方法
WO2007069256A2 (en) Resource sharing among network tunnels
Ahmed et al. Analysis of traffic engineering parameters while us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and traditional IP networks
US7702810B1 (en) Detecting a label-switched path outage using adjacency information
KR20130079596A (ko) 네트워크 구성 방법, 링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노드
EP3481010B1 (e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label-switched path for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WO2012103729A1 (zh) 隧道配置方法及装置
Bongale et al. Analysis of link utilization in MPLS enabled network using OPNET IT Guru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1610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