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8807B - 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 Google Patents

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8807B
CN102918807B CN201280000944.8A CN201280000944A CN102918807B CN 102918807 B CN102918807 B CN 102918807B CN 201280000944 A CN201280000944 A CN 201280000944A CN 102918807 B CN102918807 B CN 1029188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descriptor
detected
routing device
way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09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8807A (zh
Inventor
杨杰
苏现群
黄永年
王歆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18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8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77Localisation of fa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第一路由设备为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使得第二路由设备根据链路标识确定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待检测双向链路、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第二描述符是第二路由设备为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第一路由设备进而接收第二路由设备根据第一关联关系,通过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一BFD报文,第一BFD报文中包含第一描述符和第二描述符,使得第一路由设备能够建立待检测双向链路、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二关联关系。

Description

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尤其涉及双向转发检测(Bidirectional ForwardingDetection,简称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快速检测网络故障,需要进行双向转发检测(Bidirectional ForwardingDetection,简称BFD),检测到双向链路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触发业务路径切换,从而达到保护业务的目的。在动态BFD实现双向链路故障检测中,一个路由设备可以通过待检测双向链路(即双向链路)向另一个路由设备发送BFD报文,另一路由设备则在相应的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即将BFD报文封装在IP报文中通过IP路径返回给该路由设备。
然而,由于回程是在IP路径进行处理的,因此,如果IP路径出现故障,则BFD的检测结果仍然是待检测双向链路出现故障,导致了故障检测的可靠性的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提供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用以提高故障检测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包括:
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使得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
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一BFD报文,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第二关联关系,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结合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包括:
所述第一路由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结合第一种、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一BFD报文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二描述符。
结合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包括:
所述第一路由设备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包括:
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一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根据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二BFD报文,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的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在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一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描述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路由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使得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一BFD报文,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所述关联单元,用于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第二关联关系,以及将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传输给所述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包括所述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到所述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结合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结合第一种、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通过所述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二描述符,以及将所述第二描述符传输给所述关联单元。
结合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路由设备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路由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及将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传输给关联单元;
所述关联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将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传输给发送单元,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一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根据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二BFD报文,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的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到所述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结合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描述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路由设备,包括:
发送器,用于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使得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
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一BFD报文,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所述处理器,用于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第二关联关系,以及将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传输给所述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包括所述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到所述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结合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结合第一种、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通过所述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二描述符,以及将所述第二描述符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结合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
所述路由设备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路由设备,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及将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传输给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将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传输给发送器,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
所述发送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一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根据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二BFD报文,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的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到所述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结合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还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描述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使得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进而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一BFD报文,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使得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第二关联关系,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由于待检测双向链路两端的路由设备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因此,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回程是在IP路径进行处理的而导致的如果IP路径出现故障,则BFD的检测结果仍然是待检测双向链路出现故障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故障检测的可靠性。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并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所述第二路由设备进而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一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使得所述第二路由设备能够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根据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二BFD报文,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的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由于待检测双向链路两端的路由设备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因此,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回程是在IP路径进行处理的而导致的如果IP路径出现故障,则BFD的检测结果仍然是待检测双向链路出现故障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故障检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BFD会话建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BFD会话建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BFD会话建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101、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使得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
102、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一BFD报文,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103、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第二关联关系,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至此,由于待检测双向链路两端的路由设备(即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因此,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可以利用各自建立的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传递两个方向的BFD报文(即第一BFD报文和第二BFD报文),以进行故障检测,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
其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RSVP)建立的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隧道(Tunnel)中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基于标签分发协议(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LDP)建立的LSP或伪线路(PseudoWire,PW)。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则可以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则可以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分布式系统无法更好的满足网络扩展性和管理上的需求,因此,控制和转发分离的集中式系统应运而生,例如:开放流(OpenFlow)系统等。第一路由设备(例如,Master等)与第二路由设备(例如,AP等)之间通过控制通道进行通信,共同完成原来完全由交换机/路由器控制的报文转发过程,从而实现了数据转发和路由控制的分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控制和转发分离的集中式系统,在101中,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具体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2之前,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还可以进一步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二描述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分布式系统,在101中,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具体可以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使得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进而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一BFD报文,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使得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第二关联关系,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由于待检测双向链路两端的路由设备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因此,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回程是在IP路径进行处理的而导致的如果IP路径出现故障,则BFD的检测结果仍然是待检测双向链路出现故障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故障检测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两个方向的BFD报文均可以通过待检测双向链路(即双向链路)从一个路由设备到达另一个路由设备,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因此,只需要在一个会话中完成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故障检测,从而减少了两个路由设备之间的交互次数,能够节省交互开销。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BFD会话建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201、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
202、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
203、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一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204、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根据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二BFD报文,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的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
至此,由于待检测双向链路两端的路由设备(即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因此,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可以利用各自建立的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传递两个方向的BFD报文(即第一BFD报文和第二BFD报文),以进行故障检测,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
其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RSVP)建立的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隧道(Tunnel)中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基于标签分发协议(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LDP)建立的LSP或伪线路(PseudoWire,PW)。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则可以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则可以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分布式系统无法更好的满足网络扩展性和管理上的需求,因此,控制和转发分离的集中式系统应运而生,例如:开放流(OpenFlow)系统等。第一路由设备(例如,Master等)与第二路由设备(例如,AP等)之间通过控制通道进行通信,共同完成原来完全由交换机/路由器控制的报文转发过程,从而实现了数据转发和路由控制的分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控制和转发分离的集中式系统,在201中,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具体可以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发送的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203之前,所述第二路由设备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描述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分布式系统,在201中,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具体可以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并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所述第二路由设备进而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一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使得所述第二路由设备能够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根据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二BFD报文,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的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由于待检测双向链路两端的路由设备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因此,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回程是在IP路径进行处理的而导致的如果IP路径出现故障,则BFD的检测结果仍然是待检测双向链路出现故障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故障检测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两个方向的BFD报文均可以通过待检测双向链路(即双向链路)从一个路由设备到达另一个路由设备,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因此,只需要在一个会话中完成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故障检测,从而减少了两个路由设备之间的交互次数,能够节省交互开销。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路由设备可以包括发送单元31、接收单元32和关联单元33。其中,发送单元31,用于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使得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接收单元3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一BFD报文,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关联单元33,用于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第二关联关系,以及将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传输给所述发送单元31;所述发送单元3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至此,由于待检测双向链路两端的路由设备(即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因此,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可以利用各自建立的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传递两个方向的BFD报文(即第一BFD报文和第二BFD报文),以进行故障检测,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
其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RSVP)建立的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隧道(Tunnel)中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基于标签分发协议(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LDP)建立的LSP或伪线路(PseudoWire,PW)。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则可以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则可以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分布式系统无法更好的满足网络扩展性和管理上的需求,因此,控制和转发分离的集中式系统应运而生,例如:开放流(OpenFlow)系统等。第一路由设备(例如,Master等)与第二路由设备(例如,AP等)之间通过控制通道进行通信,共同完成原来完全由交换机/路由器控制的报文转发过程,从而实现了数据转发和路由控制的分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控制和转发分离的集中式系统,所述发送单元31具体可以通过所述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32还可以进一步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通过所述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二描述符,以及将所述第二描述符传输给所述关联单元33。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分布式系统,所述发送单元31具体可以所述路由设备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本实施例中,路由设备通过发送单元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使得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进而由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一BFD报文,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使得关联单元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第二关联关系,以及由所述发送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由于待检测双向链路两端的路由设备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因此,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回程是在IP路径进行处理的而导致的如果IP路径出现故障,则BFD的检测结果仍然是待检测双向链路出现故障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故障检测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两个方向的BFD报文均可以通过待检测双向链路(即双向链路)从一个路由设备到达另一个路由设备,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因此,只需要在一个会话中完成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故障检测,从而减少了两个路由设备之间的交互次数,能够节省交互开销。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路由设备可以包括接收单元41、关联单元42和发送单元43。其中,接收单元41,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及将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传输给关联单元42;所述关联单元42,用于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将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传输给发送单元43,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所述发送单元4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一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接收单元4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根据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二BFD报文,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的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
至此,由于待检测双向链路两端的路由设备(即第一路由设备和路由设备)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因此,第一路由设备和路由设备可以利用各自建立的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传递两个方向的BFD报文(即第一BFD报文和第二BFD报文),以进行故障检测,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
其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RSVP)建立的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隧道(Tunnel)中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基于标签分发协议(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LDP)建立的LSP或伪线路(PseudoWire,PW)。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则可以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则可以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分布式系统无法更好的满足网络扩展性和管理上的需求,因此,控制和转发分离的集中式系统应运而生,例如:开放流(OpenFlow)系统等。第一路由设备(例如,Master等)与第二路由设备(例如,AP等)之间通过控制通道进行通信,共同完成原来完全由交换机/路由器控制的报文转发过程,从而实现了数据转发和路由控制的分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控制和转发分离的集中式系统,所述发送单元43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描述符。
本实施例中,路由设备通过接收单元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并由关联单元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进而由发送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一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使得所述接收单元能够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根据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二BFD报文,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的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由于待检测双向链路两端的路由设备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因此,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回程是在IP路径进行处理的而导致的如果IP路径出现故障,则BFD的检测结果仍然是待检测双向链路出现故障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故障检测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两个方向的BFD报文均可以通过待检测双向链路(即双向链路)从一个路由设备到达另一个路由设备,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因此,只需要在一个会话中完成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故障检测,从而减少了两个路由设备之间的交互次数,能够节省交互开销。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路由设备可以包括发送器51、接收器52和处理器53。其中,发送器51,用于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使得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接收器5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一BFD报文53,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处理器53,用于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第二关联关系,以及将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传输给所述发送器51;所述发送器5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至此,由于待检测双向链路两端的路由设备(即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因此,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可以利用各自建立的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传递两个方向的BFD报文(即第一BFD报文和第二BFD报文),以进行故障检测,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
其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 Vation Protocol,RSVP)建立的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隧道(Tunnel)中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基于标签分发协议(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LDP)建立的LSP或伪线路(PseudoWire,PW)。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则可以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则可以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分布式系统无法更好的满足网络扩展性和管理上的需求,因此,控制和转发分离的集中式系统应运而生,例如:开放流(OpenFlow)系统等。第一路由设备(例如,Master等)与第二路由设备(例如,AP等)之间通过控制通道进行通信,共同完成原来完全由交换机/路由器控制的报文转发过程,从而实现了数据转发和路由控制的分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控制和转发分离的集中式系统,所述发送器51具体可以通过所述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52还可以进一步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通过所述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二描述符,以及将所述第二描述符传输给所述处理器53。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分布式系统,所述发送器51具体可以所述路由设备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本实施例中,路由设备通过发送器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使得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进而由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一BFD报文,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使得处理器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第二关联关系,以及由所述发送器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由于待检测双向链路两端的路由设备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因此,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回程是在IP路径进行处理的而导致的如果IP路径出现故障,则BFD的检测结果仍然是待检测双向链路出现故障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故障检测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两个方向的BFD报文均可以通过待检测双向链路(即双向链路)从一个路由设备到达另一个路由设备,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因此,只需要在一个会话中完成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故障检测,从而减少了两个路由设备之间的交互次数,能够节省交互开销。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路由设备可以包括接收器61、处理器62和发送器63。其中,接收器61,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及将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传输给处理器62;所述处理器62,用于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将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传输给发送器63,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所述发送器6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一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接收器6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根据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二BFD报文,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的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
至此,由于待检测双向链路两端的路由设备(即第一路由设备和路由设备)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因此,第一路由设备和路由设备可以利用各自建立的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传递两个方向的BFD报文(即第一BFD报文和第二BFD报文),以进行故障检测,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
其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RSVP)建立的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隧道(Tunnel)中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基于标签分发协议(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LDP)建立的LSP或伪线路(PseudoWire,PW)。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则可以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则可以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分布式系统无法更好的满足网络扩展性和管理上的需求,因此,控制和转发分离的集中式系统应运而生,例如:开放流(OpenFlow)系统等。第一路由设备(例如,Master等)与第二路由设备(例如,AP等)之间通过控制通道进行通信,共同完成原来完全由交换机/路由器控制的报文转发过程,从而实现了数据转发和路由控制的分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控制和转发分离的集中式系统,所述发送器63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描述符。
本实施例中,路由设备通过接收器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并由处理器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进而由发送器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一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使得所述接收器能够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根据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二BFD报文,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的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由于待检测双向链路两端的路由设备均能够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因此,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回程是在IP路径进行处理的而导致的如果IP路径出现故障,则BFD的检测结果仍然是待检测双向链路出现故障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故障检测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两个方向的BFD报文均可以通过待检测双向链路(即双向链路)从一个路由设备到达另一个路由设备,无需在IP路径进行回程处理,因此,只需要在一个会话中完成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故障检测,从而减少了两个路由设备之间的交互次数,能够节省交互开销。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Claims (20)

1.一种双向转发检测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使得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
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一BFD报文,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第二关联关系,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包括:
所述第一路由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一BFD报文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二描述符。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包括:
所述第一路由设备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7.一种双向转发检测BFD会话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一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根据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二BFD报文,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的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一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描述符。
11.一种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使得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一双向转发检测BFD报文,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关联单元,用于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第二关联关系,以及将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传输给所述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包括所述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到所述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15.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通过所述路由设备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二描述符,以及将所述第二描述符传输给所述关联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路由设备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
17.一种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用于标识待检测双向链路的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第一描述符,以及将所述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一描述符传输给关联单元;
所述关联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链路标识确定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以及建立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第二描述符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将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传输给发送单元,所述第二描述符是所述路由设备为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分配的描述符;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一双向转发检测BFD报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第一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根据第二关联关系,通过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发送的第二BFD报文,所述第二BFD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描述符和所述第二描述符,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建立的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所述第一描述符以及所述第二描述符的关联关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到所述路由设备的第一链路,以及所述路由设备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二链路;
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相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链路的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不同时,所述待检测双向链路的标识为所述第二链路的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路由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向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描述符。
CN201280000944.8A 2012-07-12 2012-07-12 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Active CN1029188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78561 WO2014008651A1 (zh) 2012-07-12 2012-07-12 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8807A CN102918807A (zh) 2013-02-06
CN102918807B true CN102918807B (zh) 2015-04-08

Family

ID=47615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0944.8A Active CN102918807B (zh) 2012-07-12 2012-07-12 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18807B (zh)
WO (1) WO20140086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8807B (zh) * 2012-07-12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07979500B (zh) * 2016-10-21 2020-04-1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Openflow协议实现路径探测的方法、网络系统和Openflow交换机
CN107547383B (zh) * 2017-07-26 2020-04-0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379241B (zh) * 2018-12-27 2021-12-2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4172798B (zh) * 2021-11-08 2023-10-2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ier网络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1330A (zh) * 2007-10-23 2008-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447900A (zh) * 2008-12-15 2009-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771577A (zh) * 2008-12-31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双向lsp建立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158371A (zh) * 2011-04-12 2011-08-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fd的链路性能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74164B2 (en) * 2007-04-06 2013-02-12 Cisco Technology, Inc. Detection of specific BFD path failures
CN102918807B (zh) * 2012-07-12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1330A (zh) * 2007-10-23 2008-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lsp隧道建立bfd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447900A (zh) * 2008-12-15 2009-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771577A (zh) * 2008-12-31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双向lsp建立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158371A (zh) * 2011-04-12 2011-08-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fd的链路性能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08651A1 (zh) 2014-01-16
CN102918807A (zh) 2013-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9786B (zh) 一种丢包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918807B (zh) 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01335689B (zh) 跟踪路由的实现方法及设备
EP239570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fault
CN104601394A (zh) 一种业务链连通性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610535A (zh) 多链路直连场景下保证bfd会话稳定性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252528B (zh) 一种故障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4917641A (zh) 一种用于测试丢包的方法、测试设备和系统
CN102014011A (zh) 环网保护方法与系统
CN103166852A (zh) Mpls网络中lsp的路径追踪方法和路由设备
CN102769543A (zh) 一种基于lsp的bfd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02696203B (zh) 带宽保证系统、无线节点设备和带宽保证方法
CN104506546A (zh) 一种聚合链路的双向转发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515816A (zh) 检测层次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594613A (zh) 一种实现mpls vpn故障诊断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68844A (zh) Mpls网络中的报文处理方法及标签交换路由器
CN111327527B (zh) 流量转发方法、系统、sdn控制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916883B (zh) Link检测方法和路由转发设备
CN102769552B (zh) 一种通过bfd检测lsp时传输bfd报文的方法和设备
CN105703967B (zh) 一种检测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1494801B (zh) 故障恢复方法、系统及网络设备
EP2573977A1 (en) Subnet pro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port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tmpls) network
KR101866377B1 (ko) Sdn상의 멀티캐스트 패킷 손실 위치 탐지 방법
CN102104534B (zh) 组播业务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4219068A (zh) 隧道故障通知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