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1229A - 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1229A
CN101141229A CNA2007101491015A CN200710149101A CN101141229A CN 101141229 A CN101141229 A CN 101141229A CN A2007101491015 A CNA2007101491015 A CN A2007101491015A CN 200710149101 A CN200710149101 A CN 200710149101A CN 101141229 A CN101141229 A CN 101141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ymbol
puncture position
bit
rece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91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荣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41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12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signal space coding, i.e. adding redundancy in the signal constellation, e.g.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CM]
    • H03M13/256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signal space coding, i.e. adding redundancy in the signal constellation, e.g.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CM] with trellis coding, e.g. with convolutional codes and TCM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03M13/6362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和方法,以决定解穿刺程序的检出穿刺位置。首先接收符号流。切割单元对接收的符号流进行切割,并且以其代表性比特产生第一比特流。延迟线则延迟第一比特流,产生第二比特流。回旋解码器对接收的符号执行解穿刺和解码程序,以产生第三比特流。穿刺决定单元耦接至延迟线和回旋解码器,选择可能穿刺位置中的一个穿刺位置,传送指示此穿刺位置的穿刺位置信号,比较第二比特流和第三比特流以产生穿刺位置所对应的误差量,并且根据误差量,选择出可能穿刺位置中的一个做为检出穿刺位置。通过实施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和方法,不需要附加的编码/穿刺电路便可实现,简化了产品设计,节约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具有穿刺回旋码(punctured convolutional codes)的格状编码调制(trellis-coded modulation,TCM)的数字数据通信技术,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使用于接收机的解穿刺(depuncture)技术,用以处理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穿刺回旋码。
背景技术
使用于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上的回旋码广泛地使用于许多通信系统中,而对于回旋码的主要解码策略是利用维特比算法(Viterbi algorithm)来完成。在回旋码中,编码率(code rate)是指输入比特数与输出比特数的比率。举例来说,一个具有编码率为1/3的回旋编码器是指接收一个数据比特,并且输出三个编码比特,即加入两个附加比特来保护原始数据比特。码穿刺方式则是通过刻意剔除部分编码比特以便符合数据速率和带宽的限制,然而会牺牲部分的保护效能。
图1是现有回旋编码器的方块示意图。其穿刺码符合ITU-TRecommendation J.83 Annex B的标准,其中原始编码率为1/2并且穿刺编码率为4/5。回旋码编码器10包括四个缓存器100、101、102和103,两个异或门(Exclusive-OR gate)110和111,以及一个交换器(commutator)120。四个缓存器100-103形成一条延迟线,用来延迟输入比特X[n],其中n表示时间系数。更明确地来说,四个缓存器100-103是用来储存四个先前输入比特X[n-1],X[n-2],X[n-3],X[n-4],其具有16种组合,依此16种组合可以定义出回旋编码器10的状态。如图1所示,输出码OUTU[n]和OUTL[n]可以如下表示:
OUTU[n]=X[n]X[n-2]X[n-4];(1)
OUTL[n]=X[n]X[n-1]X[n-2]X[n-3]X[n-4](2)
公式(1)和(2)是根据产生码(generating codes)G1和G2所决定,其中G1=[10101],G2=[11111]。必须注意的是,不同回旋编码器可能具有不同的产生码。交换器120则利用穿刺矩阵[P1;P2]=[0001;1111]来实现穿刺功能,其中“0”表示不需传输,而“1”表示需传输。
对于每一格状群而言,回旋编码器10可用4个输入比特来产生8个回旋编码比特。交换器120则根据穿刺矩阵,从8个回旋编码比特中选择出5个比特做为输出Y。即,穿刺码程序会将编码率1/2转换成编码率4/5,因此在穿刺编码之后只会保留5个编码比特。
只要回旋编码方式和穿刺矩阵均为已知,对具有穿刺码的回旋码进行解码并不困难。然而在部分通信系统中,例如ITU-T J.83B,如果其中没有训练序列(training sequence),就必须直接根据输入的比特流来确认出穿刺分界或穿刺位置(puncture position)。
美国第6233712号专利揭露一种64/256正交振幅调制-格状编码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QAM TCM)的解码器,其能够决定出穿刺位置。其中,解码器包括解穿刺电路、维特比解码器、再编码/穿刺电路以及同步电路。输入的QAM信号流先被解调成同相(in-phase)成分和正交(quadrature)成分。解穿刺电路则利用测试用穿刺位置,产生解穿刺同相成分和解穿刺正交成分。维特比解码器则对于每对符号产生解码同相位的比特和正交的比特。接着,编码/穿刺电路则对解码同相位的比特和正交的比特执行二元回旋编码和穿刺处理,以还原用于测试的输入编码符号。相对地,同步电路则根据同相成分和正交成分执行硬判决(harddecision),产生硬判决符号,最后将硬判决符号与再编码/穿刺电路所产生的还原编码符号进行比较。如果测试用穿刺位置是正确的,硬判决符号和还原编码符号间的差异会最小。
然而,如前所述,美国第6233712号专利所采用的穿刺位置检测方法需要附加的编码/穿刺电路,这将会增加制造成本并且使得产品设计复杂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用以对于解穿刺程序决定检出穿刺位置。此装置包括切割单元、延迟线、回旋解码器(例如维特比解码器)以及穿刺决定单元。切割单元根据硬判决法则,对于每一接收符号进行切割处理,并且产生第一比特流。延迟线则将第一比特流延迟一段时间,并且产生第二比特流,延迟时间是为使第二比特流和来自回旋解码器的第三比特流同步化。回旋解码器则接收已接收的符号并且执行解穿刺程序和解码程序以产生第三比特流,其中解穿刺程序是根据穿刺位置信号所指示的穿刺位置来执行,并且解码程序是根据上述回旋解码器所维持的存活路径(surviving path)来执行,以便产生解码信息比特流。穿刺决定单元则耦接至延迟线和回旋解码器,用以产生穿刺位置信号以便指出多个可能穿刺位置中的穿刺位置。另外,穿刺决定单元比较第二比特流和第三比特流以产生穿刺位置所对应的误差量。最后根据可能穿刺位置所对应的误差量,选择出可能穿刺位置中的一者做为检出穿刺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用以对于解穿刺程序决定检出穿刺位置。首先,产生穿刺位置信号,以指示穿刺位置,其中穿刺位置为可能穿刺位置中的一者。接着,根据硬判决法则,切割处理每一接收的符号,并且产生第一比特流。然后,延迟第一比特流并且产生第二比特流。随后,接收已接收的符号并且执行解穿刺程序和解码程序以产生第三比特流,其中解穿刺程序是根据穿刺位置信号所指示的穿刺位置来执行,并且解码程序是根据回旋解码机制所维持的一存活路径来执行。接着,第二比特流与第三比特流进行比较,以产生穿刺位置所对应的误差量。最后,根据可能穿刺位置所对应的误差量,决定可能穿刺位置中的一者做为检出穿刺位置。
通过实施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和方法,不需要附加的编码/穿刺电路便可实现,简化了产品设计,节约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回旋编码器的方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具有穿刺功能的格状编码调制解码器的方块示意图。
图3是符合J.83b 64-QAM TCM规格的格状编码调制编码器的方块示意图。
图4是符合J.83B 64-QAM TCM规格的QAM映射器608所使用的调制符号分布图。
图5是表示在J.83b 64-QAM规格的范例中,误差量与所有穿刺位置和环境信号噪声比间关系的示意表格。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决定接收的符号的穿刺位置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详细说明本发明而提供的相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在优选实施例中,是以符合ITU-T(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Union)建议书J.83B、并使用64-QAM/TC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Trellis Coded Modulation,QAM/TCM)编码/解码机制的接收器为例说明,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举例来说,符合J83B并且采用256-QAM/TCM编码/解码机制的接收器也可以根据实施例所揭露的原则来实现。
图2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具有穿刺功能的格状编码调制解码器的方块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有穿刺功能的格状编码调制解码器20包括切割单元(slicing unit)200、维特比解码器202、延迟线204和穿刺决定单元(puncturedecision unit)206。在此例中所接收的符号300是由同相成分和正交成分所组成,其是根据一个既定解调机制对于通信信号进行解调所产生的。通信信号经由前面几级电路(未图标)进行解调,例如包括正交幅度调制(以下简称:QAM)解调器,再将接收的符号传送到具有穿刺功能的格状编码调制解码器20。切割单元200根据硬判决程序对接收的符号300进行切割处理以产生第一比特流,其中第一比特流包括切割U比特流310(SlicedU)和切割V比特流410(SlicedV)。接着,切割U比特流310和切割V比特流410经由延迟线204进行延迟处理以产生第二比特流,其中第二比特流包括延迟U比特流320(DelayedU)和延迟V比特流420(DelayedV)。另外,接收的符号300也被传送到维特比解码器202。维特比解码202参考穿刺位置信号500所指示的穿刺位置,对接收的符号300进行解穿刺(de-punctures)和解码处理,以此产生解码码字(decoded code)和解码信息比特流440。接着解码码字中的代表性比特被抽出(extracted)并串接成第三比特流,其中第三比特流包括解码U比特流330和解码V比特流430。穿刺决定单元206分别比较延迟U比特流320和解码U比特流330,以及比较延迟V比特流420和解码V比特流430,产生一个误差量(error metric),其对应于穿刺位置信号所指示的穿刺位置。穿刺决定单元206通过传送指示可能穿刺位置的穿刺位置信号500,来检查可能穿刺位置的情况。当检查过所有可能穿刺位置之后,穿刺决定单元206会将具有最低误差量的穿刺位置,决定为检测穿刺位置,并且传送与其对应的穿刺位置信号500以启动维特比解码器202的正常操作。在此实施例中,切割单元200和穿刺决定电路206可以利用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
以下详细说明以上功能块的详细操作方式。
接收的符号300对应到6比特码,如C5C4C3C2C1C0。切割单元200切割接收的符号300,并分别利用比特C3和C0产生第一比特流中的切割U比特流310和切割V比特流410。图3是符合J.83b 64-QAM TCM规格的格状编码调制(以下简称:TCM)编码器60的方块示意图。TCM编码器60对于28比特数据流进行编码,并且产生5个连续64-QAM符号,用来映射到5个连续的64-QAM信号。解析器600则将此28比特识别为一组7比特的符号,包括同相“A”成分和正交“B”成分。QAM映射器608接收到码C5C4C3C2C1C0来执行QAM映像功能。如图3所示,只有其中比特C3和C0是有经过差分预编码器(differential pre-coder)602,和具有4/5穿刺编码率的1/2二元回旋编码器604和606的处理。因此,C3和C0位为编码后的比特码,而C5、C4、C2和C1则是未编码过的比特码。
图4是符合J.83B 64-QAM TCM规格的QAM映射器608所使用的调制符号分布图(constellation diagram)。用来根据接收的符号300的同相成分和正交成分决定出6比特码C5C4C3C2C1C0的比特C3和C0。如图4所示,接收的符号300与比特C3和C0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如果接收的符号300的同相成分落在区域701、703、705、707,即其数值接近{-7,-3,+1,+5}数值,而不是{-5,-1,+3,+7}数值,则比特C3决定为“0”。如果接收的符号300的同相成分落在区域702、704、706、708,即其数值接近{-5,-1,+3,+7}数值,而不是{-7,-3,+1,+5}数值,则比特C3则决定为“1”。另一方面,接收的符号300的正交成分和比特C0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如下。如果接收的符号300的正交成分落在区域711、713、715、717,即其数值接近{-7,-3,+1,+5}数值,而不是{-5,-1,+3,+7}数值,则比特C0则决定为“0”。如果接收的符号300的正交成分落在区域712、714、716、718,即其数值接近{-5,-1,+3,+7}数值,而不是{-7,-3,+1,+5}数值,则比特C0则决定为“1”。
根据以上所述的TCM编码器特性,切割单元200所采用的决定法则可以表列如下。必须注意的是,在实际通信环境中,接收的符号是会受到随机噪声的影响,因此其振幅并不会保持在理论值上。
规则1:如果接收的符号300的某个同相成分落在U比特的比特1区域,则切割U比特流310中的一个对应U比特则为“1”。在优选实施例中,U比特的比特1区域为区域702、704、706、708,其中落在比特1区域的接收符号的同相成分数值是接近{-5,-1,+3,+7}数值,而不是{-7,-3,+1,+5}数值。如果接收的符号300的某个同相成分落在U比特的比特0区域,则此对应U比特则为“0”。在优选实施例中,U比特的比特0区域为区域701、703、705、707,其中落在比特0区域的接收符号同相成分数值是接近{-7,-3,+1,+5}数值而非{-5,-1,+3,+7}数值。
规则2:如果接收的符号300的某个正交成分落在V比特的比特1区域,则切割V比特流410中的一个对应V比特则为“1”。在优选的实施例中,V比特的比特1区域为区域712、714、716、718,其中落在比特1区域的接收符号的正交成分数值是接近{-5,-1,+3,+7}数值,而不是{-7,-3,+1,+5}数值。如果接收的符号300的某个正交成分落在V比特的比特0区域,则此对应V比特则为“0”。在此实施例中,V比特的比特0区域为区域711、713、715、717,其中落在比特0区域的接收符号正交成分数值是接近{-7,-3,+1,+5}数值而非{-5,-1,+3,+7}数值。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接收的符号300可以是符合256-QAM调制机制并且对应到8比特码C7C6C5C4C3C2C1C0。其中,切割单元200会将接收的符号300进行切割处理以决定比特C4和C0,并分别利用比特C4和C0产生第一比特流中的U比特流310和V比特流410。在此实施例中,如果接收符号的同相成分落在U比特的比特1区域时,则其数值接近{-13,-9,-5,-1,+3,+7,+11,+15}数值,而不是{-15,-11,-7,-3,+1,+5,+9,+13}数值。如果接收符号的同相成分落在U比特的比特0区域时,则其数值接近{-15,-11,-7,-3,+1,+5,+9,+13}数值,而不是{-13,-9,-5,-1,+3,+7,+11,+15}数值。如果接收符号的正交成分落在V比特的比特1区域时,则其数值接近{-13,-9,-5,-1,+3,+7,+11,+15}数值,而非{-15,-11,-7,-3,+1,+5,+9,+13}数值。如果接收符号的正交成分落在V比特的比特0区域时,则其数值接近{-15,-11,-7,-3,+1,+5,+9,+13}数值,而非{-13,-9,-5,-1,+3,+7,+11,+15}数值。
延迟线204是将切割U比特流310和切割比特流410延迟一段时间,并且产生延迟U比特流320和延迟U比特流420。所提供的延迟时间是用来同步化延迟U、V比特流与解码U、V比特流。其中,解码U、V比特流是由维特比解码器所输出,其需要时间来执行维特比解码处理。
维特比解码器202是根据穿刺位置信号500所指示的穿刺位置来对接收符号300进行解穿刺处理,并且基于最大相似度估测法(maximal likelihoodestimation,MLE)以维持存活路径(surviving path)的方式进行解码。
一旦找出存活路径,便可以根据存活路径产生解码码字流(未图标)和解码信息比特流440,每组解码码字对应到接收的符号在调制机制上的调制符号分布点(constellation point)。根据解码码字流,比特可被抽出(extracted)并串接(concatenate)成解码U比特流和解码V比特流。在优选实施例中,每组解码码字包括6比特D5D4D3D2D1D0,抽出比特D3并且串接成解码U比特流330,另外抽出比特D0并且串接成解码V比特流430。穿刺决定单元206则通过持续地检查可能穿刺位置,最后决定检出穿刺位置。在优选地,有5种可能穿刺位置,分别表示成位置0、位置1、位置2、位置3、位置4。穿刺决定单元206持续地送出表示可能穿刺位置(如位置0、位置1、位置2、位置3和位置4)的穿刺位置信号500到维特比解码器202。接着,穿刺决定单元206将延迟U比特流320与解码U比特流330进行比较;以及将延迟V比特流420与解码V比特流430进行比较,以便找出其中不匹配比特。在优选实施例中,误差量(error metric)是定义成不匹配比特数量与总位数量的比例。在计算出所有可能穿刺位置所对应的误差量后,穿刺决定单元206将其中一个可能穿刺位置设定成检出穿刺位置。如图2所示,穿刺决定单元206包括比较器240、计算器242和决定器244。比较器240用来分别比较延迟U、V比特流和解码U、V比特流,得到比较结果流。计算器242则接收此比较结果流,计算出对应各可能穿刺位置的误差量。决定器244则将可能穿刺位置中具有最低误差量者设定成检出穿刺位置。
图5是表示在J.83b 64-QAM规格的范例中,误差量与所有穿刺位置和环境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间关系的示意表格。在此表格中,每种条件中的两个误差量是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符号序列长度,即60和120。在此范例中,可以清楚看出对应于位置0的穿刺位置的误差量为最低,因此可以被设定成检出穿刺位置。另外,环境SNR和符号序列长度是会影响到不同条件下误差量的鉴别率。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决定接收的符号的穿刺位置的方法流程图。首先,产生穿刺位置信号500来指示一个穿刺位置,其中此穿刺位置为可能位置中之一(步骤S100)。接收的符号300则根据以上所述的规则1和规则2进行切割处理,以产生包含U比特流310和V比特流410的第一比特流(步骤S110)。接着,延迟第一比特流的U比特流310和V比特流410,产生出第二比特流的延迟U比特流320和延迟V比特流420(步骤S120)。另一方面,根据穿刺位置信号所指示的穿刺位置,对接收的符号300进行解穿刺处理,并且基于最大相似估测法以维持存活路径的方式进行解码。一旦找出存活路径,便可以根据存活路径产生解码码字流和解码信息比特流440。抽出并且串接解码码字流中的代表性位,产生第三比特流的解码U比特流和解码V比特流(步骤S130)。接着,通过分别比较第二比特流的延迟U、V比特流和第三比特流的解码U、V比特流,可以计算出对应于可能穿刺位置信号的误差量(步骤S140)。最后将可能穿刺位置中具有最低误差量者设定成检出穿刺位置(步骤S1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44)

1.一种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以决定解穿刺程序的检出穿刺位置,包括:
切割单元,根据硬判决法则,对每一接收的符号进行切割处理以产生第一比特流;
延迟线,耦接至上述切割单元,用以延迟上述第一比特流以产生第二比特流;
回旋解码器,用以接收上述接收的符号并且执行上述解穿刺程序和解码程序以产生第三比特流,其中上述解穿刺程序是根据穿刺位置信号所指示的穿刺位置来执行,上述解码程序是根据上述回旋解码器所维持的存活路径来执行;以及
穿刺决定单元,耦接至上述延迟线和上述回旋解码器,用以产生上述穿刺位置信号以指出上述穿刺位置,其中上述穿刺位置是多个可能穿刺位置中之一,并且比较上述第二比特流和上述第三比特流以产生上述穿刺位置所对应的误差量,并且根据上述可能穿刺位置所对应的多个误差量,选择上述可能穿刺位置中的一者做为上述检出穿刺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穿刺决定单元通过选择上述可能穿刺位置中具有最低误差量者,决定出上述检出穿刺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决定上述检出穿刺位置后,上述穿刺决定单元产生对应于上述检出穿刺位置的上述穿刺位置信号,并且上述回旋解码器则根据对应于上述检出穿刺位置的上述穿刺位置信号以及通过维持上述存活路径,对上述接收的符号执行解穿刺程序和解码程序,并且根据上述存活路径产生解码信息比特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回旋解码器根据上述存活路径产生解码码字流,每一解码码字对应到上述接收的符号在调制机制上的调制符号分布点,并且从每一解码码字中抽出至少一比特以形成上述第三比特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穿刺决定单元包括:
决定器,用以决定上述穿刺位置信号;
比较器,耦接至上述延迟线和上述回旋解码器,用以比较上述第二比特流和上述第三比特流,以产生比较结果流;以及
计算器,用以基于上述比较结果流,计算对应于上述穿刺位置信号所指示的穿刺位置的上述误差量;
其中上述决定器产生上述穿刺位置信号以指示上述可能穿刺位置中之一为上述穿刺位置,并传送到回旋编码器,并且根据上述可能穿刺位置所对应的误差量,选择上述可能穿刺位置中的一者做为上述检出穿刺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延迟线将上述第一比特流延迟一段既定时间,以同步化上述第二比特流和上述第三比特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硬判决法则是根据上述接收的符号在调制机制上的调制符号分布图所设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制符号分布图包括比特0区域和比特1区域,并且每一上述接收的符号包括一个成分;当上述成分落在上述比特0区域时,上述第一比特流的比特决定为“0”;当上述成分落在上述比特1区域时,上述第一比特流的比特决定为“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符合ITU-T建议书J.83B的标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为64-正交幅度调制符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6比特码C5C4C3C2C1C0,并且上述切割单元决定每一上述接收的符号的比特C0,用以产生上述第一比特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6比特码C5C4C3C2C1C0,并且当上述接收的符号的正交成分接近于-7、-3、+1或+5数值,而非接近-5、-1、+3、+7数值时,上述切割单元决定C0为0;否则,上述切割单元决定C0为1。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6比特码C5C4C3C2C1C0,并且上述切割单元决定每一上述接收的符号的比特C3,用以产生上述第一比特流。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6比特码C5C4C3C2C1C0,并且上述切割单元决定每一上述接收的符号的C0和C3,用以产生上述第一比特流。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6比特码C5C4C3C2C1C0,并且当上述接收的符号的同相成分接近于-7、-3、+1或+5数值,而非接近-5、-1、+3、+7数值时,上述切割单元决定C3为0;否则,上述切割单元决定C3为1。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为256-正交幅度调制符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8比特码C7C6C5C4C3C2C1C0,并且上述切割单元决定每一上述接收的符号的比特C0,用以产生上述第一比特流。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8比特码C7C6C5C4C3C2C1C0,并且当上述接收的符号的正交成分接近于-15、-11、-7、-3、+1、+5、+9、+13数值,而非接近-13、-9、-5、-1、+3、+7、+11、+15数值时,上述切割单元决定C0为0;否则,上述切割单元决定C0为1。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8比特码C7C6C5C4C3C2C1C0,并且上述切割单元决定每一上述接收的符号的比特C4,用以产生上述第一比特流。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8比特码C7C6C5C4C3C2C1C0,并且当上述接收的符号的同相成分接近于-15、-11、-7、-3、+1、+5、+9、+13数值,而非接近-13、-9、-5、-1、+3、+7、+11、+15数值时,上述切割单元决定C4为0;否则,上述切割单元决定C4为1。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8比特的码C7C6C5C4C3C2C1C0,并且上述切割单元决定每一上述接收的符号的比特C0和C4,用以产生上述第一比特流。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回旋解码器为维特比解码器。
23.一种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用于解穿刺程序以决定检出穿刺位置,包括:
产生指示穿刺位置的穿刺位置信号,其中上述穿刺位置为多个可能穿刺位置中的一者;
根据硬判决法则,切割处理每一接收的符号,并产生第一比特流;
延迟上述第一比特流并且产生第二比特流;
接收上述接收的符号并且执行上述解穿刺程序和解码程序以产生第三比特流,其中上述解穿刺程序是根据上述穿刺位置信号所指示的穿刺位置来执行,并且上述解码程序是根据回旋解码机制通过维持存活路径来执行;以及
比较上述第二比特流和上述第三比特流以产生上述穿刺位置所对应的误差量;以及
根据上述可能穿刺位置所对应的多个误差量,决定上述可能穿刺位置中的一者做为上述检出穿刺位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决定上述检出穿刺位置的步骤包括根据上述可能穿刺位置中具有最低误差量者,选择出上述检出穿刺位置。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产生对应于上述检出穿刺位置的上述穿刺位置信号;根据对应于检出穿刺位置的上述穿刺位置信号以及维持上述存活路径,对上述接收的符号进行解穿刺程序和解码程序;以及根据上述存活路径产生解码信息比特流。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解码步骤包括根据上述存活路径产生解码码字流,每一解码码字对应到上述接收的符号在调制机制上的调制符号分布点,并且从上述每一解码码字中抽出至少一比特以形成上述第三比特流。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决定上述检出穿刺位置的步骤还包括:
比较上述第二比特流和上述第三比特流,以产生比较结果流;
根据上述比较结果流,计算出上述可能穿刺位置所对应的误差量;以及
根据上述可能穿刺位置所对应的误差量,选择上述可能穿刺位置中的一者做为上述检出穿刺位置。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上述第一比特流延迟的步骤是用以同步化上述第二比特流和上述第三比特流。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接收的符号在调制机制上的调制符号分布图设定上述硬判决法则。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调制符号分布图包括比特0区域和比特1区域,并且每一上述接收的符号包括一个成分;当上述成分落在上述比特0区域时,决定上述第一比特流的比特为“0”;当上述成分落在上述比特1区域时,决定上述第一比特流的比特为“1”。
31.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符合ITU-T建议书J.83B的标准。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符号为64-正交幅度调制符号。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6比特码C5C4C3C2C1C0,并且上述切割接收的符号的步骤包括决定每一上述接收的符号的比特C0,用以产生上述第一比特流。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6比特码C5C4C3C2C1C0,并且当上述接收的符号的正交成分接近于-7、-3、+1或+5数值,而非接近-5、-1、+3、+7数值时,上述切割接收符号的步骤决定C0为0;否则,决定C0为1。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6比特码C5C4C3C2C1C0,并且上述切割接收的符号的步骤包括决定每一上述接收的符号的比特C3,用以产生上述第一比特流。
36.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6比特码C5C4C3C2C1C0,并且上述切割接收的符号的步骤包括决定每一上述接收的符号的比特C0和C3,用以产生上述第一比特流。
37.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到6比特的码C5C4C3C2C1C0,并且当上述接收的符号的同相成分接近于-7、-3、+1或+5数值,而非接近-5、-1、+3、+7数值时,上述切割接收符号的步骤则决定C3为0;否则,决定C3为1。
38.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为256-QAM符号。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8比特码C7C6C5C4C3C2C1C0,并且上述切割接收的符号的步骤是决定每一上述接收的符号的比特C0,用以产生上述第一比特流。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8比特码C7C6C5C4C3C2C1C0,并且当上述接收的符号的正交成分接近于-15、-11、-7、-3、+1、+5、+9、+13数值,而非接近-13、-9、-5、-1、+3、+7、+11、+15数值时,上述切割接收的符号的步骤中决定C0为0;否则,决定C0为1。
41.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8比特码C7C6C5C4C3C2C1C0,并且上述切割接收的符号的步骤是决定每一上述接收的符号的比特C4,用以产生上述第一比特流。
42.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8比特码C7C6C5C4C3C2C1C0,并且当上述接收的符号的同相成分接近于-15、-11、-7、-3、+1、+5、+9、+13数值,而非接近-13、-9、-5、-1、+3、+7、+11、+15数值时,上述切割接收的符号的步骤决定C4为0;否则,决定C4为1。
43.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的符号对应8比特的码C7C6C5C4C3C2C1C0,并且上述切割接收的符号的步骤是决定每一上述接收的符号的比特C0和C4,用以产生上述第一比特流。
4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检测穿刺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解码接收的符号的步骤是根据维特比解码所执行。
CNA2007101491015A 2006-09-05 2007-09-03 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011412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469,911 US7590925B2 (en) 2006-09-05 2006-09-05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uncture position in a symbol stream encoded by punctured convolutional coding scheme
US11/469,911 2006-09-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1229A true CN101141229A (zh) 2008-03-12

Family

ID=39190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91015A Pending CN101141229A (zh) 2006-09-05 2007-09-03 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90925B2 (zh)
CN (1) CN101141229A (zh)
TW (1) TWI3374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65812B2 (en) * 2007-02-16 2011-01-04 Mediatek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detected punctured position in punctured convolutional codes
US8599824B2 (en) * 2008-01-11 2013-12-03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luetooth conditional synchronization
US8400891B2 (en) * 2009-06-26 2013-03-1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Delay line on a movable substrate accessing data storage media
CN102770529B (zh) 2009-11-17 2018-06-05 Musc研究发展基金会 针对人核仁素的人单克隆抗体
KR102191303B1 (ko) * 2014-04-17 2020-12-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부호어를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부호어를 복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0566A (en) * 1994-08-31 1998-08-04 Hughes Electronics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puncturing data
US5566189A (en) * 1994-08-31 1996-10-15 Hughes Aircraft Co. Method and device for puncturing data
US6269129B1 (en) * 1998-04-24 2001-07-31 Lsi Logic Corporation 64/25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decoder
JP2002076933A (ja) * 2000-08-31 2002-03-15 Sony Corp 軟出力復号装置及び軟出力復号方法、並びに、復号装置及び復号方法
US7065696B1 (en) * 2003-04-11 2006-06-20 Broadlogic Network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high-speed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or multi-stream data
TWI271933B (en) * 2005-06-07 2007-01-2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de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72124A1 (en) 2008-03-20
TW200814543A (en) 2008-03-16
TWI337459B (en) 2011-02-11
US7590925B2 (en) 2009-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7203B (zh) 检出收缩卷积码中收缩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US5465267A (en) Error-correcting tandem encoding system
US7817753B2 (en) Reception quality estimating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eption quality estimating method
JP2000516415A (ja) 誤差率を最小化するためにソフト情報出力を用いるデコーダ
EP2858283A1 (en) Cod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igh order modulation
CN101283593A (zh) 外编码器及其外编码方法
EP2926517B1 (en) Enhanced decoding and de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am data signals
CN101141229A (zh) 检测穿刺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CN102611659B (zh) 解调方法
US828605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rst error detection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 device
US592837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through manipulation of encoding formats
CN107493154B (zh) 一种信道编码与格雷映射高阶调制联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601245B (zh) 通过检测最近星座点来减阶的维特比均衡
US20090141826A1 (en) Digital signal transmitting system,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method
JP2000315957A (ja) 復号装置
US789084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error metrics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4015171A (ja) Tfci復号回路および復号方法
JP7460438B2 (ja) 受信状態表示方法、受信装置
US6947503B2 (en) Method and circuit for synchronizing a receiver for a convolutionally coded reception signal
US6700938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quality of trellis decoded block data
US7844279B2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radio channel quality and related equipment
JP5120564B2 (ja) 回線品質監視の方法およびその回路
JP3830328B2 (ja) ビタビ復号回路
WO2014122006A1 (en) Frame quality estimation during viterbi decoding
JP2002344548A (ja) データ送信装置・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