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9968A - 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 - Google Patents

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9968A
CN101139968A CNA2006100687616A CN200610068761A CN101139968A CN 101139968 A CN101139968 A CN 101139968A CN A2006100687616 A CNA2006100687616 A CN A2006100687616A CN 200610068761 A CN200610068761 A CN 200610068761A CN 101139968 A CN101139968 A CN 101139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conversion
connection container
closed communicating
conversion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687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6100687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399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39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99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有一组独立的框架式机体;两根外弯链板式链条分别绕经支撑在框架式机体上部的纵梁和下部的纵梁之间的两轴体上的链轮后分别对接,形成了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若干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总数量为偶数)安装固定在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之间,若干根软管分别经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两端处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进液状态,另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排液状态,使处于进液状态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具备了合动力,带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旋转。阻尼系统确保限速旋转。本发明根据限速旋转的闭合连通器原理可持续工作并给其他机械设备提供动力。

Description

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电、机械设备等所需动力的连续供给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的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重力势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石化能源。这些能源多数随着自然界条件的变化,能量也随之变化。尽管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工艺原理简单,操作简便,但存在开发投入资金大、能源稳定性差的缺点。如风能就受到气象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水利发电所产生的能源也随着水资源储存能力的多少而发生改变;太阳能也随着光照的强弱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障良好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有先领域。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人类改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本发明的根本宗旨。对人类来说能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只是在人们生产力低下、能源需求量低的情况下总结的一种错误的结论。现代人对地球能源储量从意识上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因此,有效的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根本所在。本发明的开发满足了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同时有效降低能源的生产成本,达到了环保、无公害的目地,真正实现了人类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理念,从而开辟了可再生能源的崭新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提高一种可再生能源液体的(水或其它液体)利用率,液体重量使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具备了动力,从而是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旋转(根据限速旋转的闭合连通器原理,可保持液体重量差产生的液体重力循环而不消失),实现能源不易消耗,安全可靠的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并为其他机械设备提供动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须对限速旋转的闭合连通器原理加以论据。本发明至少具有一组独立的框架式机体、两个轴体、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若干根软管和若干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润滑系统、阻尼系统和制动系统。
在限速旋转(确保连通容器内的液体流入和流出)的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或多种不相融合的液体组合(相融合的多种液体视为一种液体),不处于O形态且组合部分的各连通容器垂直于单独体闭合连通器时,液体或多种不相融合的液体组合总是同步向相反方向且趋向U形态流动,而且多种不相融合的液体组合保持各液体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从而使在向下方向运动的连通容器与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接触时,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流入连通容器内,在向上方向运动的连通容器与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分离时,连通容器内的液体流入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在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与连通容器内之间的不相融合的液体接触时,不相融合的液体之间互相交换(流入和流出),这就是限速旋转的闭合连通器原理。
一组独立的框架式机体由方钢、槽钢和角钢组合成一个框架(机体);接油槽在机体底部通过连接板、螺栓、螺母固定在机体上;滴淋油槽通过连接板、螺栓和螺母固定在机体上层,滴淋油槽上设有若干个滴油孔。
四个连轮、二根连接轴和四根动力输出轴(全部设有键槽),分别组合形成两个轴体;连轮与连轮之间通过一根连接轴连接定位(各连轮两侧的凸缘上分别设有定位孔),两根动力输出轴分别与两端的连轮连接定位后,形成一个轴体,通过轴承座、轴承、螺栓、螺母安装固定在框架式机体上部的纵梁上。在机体的下部纵梁上的轴体结构和安装固定方法与以上相同。
液体转换连通容器装置包括连通容器壳体、柱塞组合件、密封垫和进排气组合阀。连通容器壳体的两端设有安装固定座,内部结构为三通式,直通两端设有软管接口座圈,旁通与连通容器壳体内空腔及另一端三通相通,壳体与软管接口座圈平行的一个面板上设有多个柱塞组合件的装配定位孔座,在与此面相对的板上设有多个进排气组合阀的装配定位点(螺纹密封的圆锥内管螺纹)。
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的柱塞组合件包括柱塞、缸套和柱塞配重块(柱塞和缸套为配偶件)。柱塞一端设有限位凸缘及紧固槽,另一端设有连接丝孔;缸套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定位凸缘和螺栓孔;柱塞配重块U型槽中间板上设有螺栓孔,U型槽开口大于连通容器壳体柱塞组合件安装板的两侧宽度。柱塞与缸套组装后(柱塞的凸缘与缸套定位凸缘接触),柱塞配重块U型槽中间板经螺栓与柱塞连接并通过柱塞紧固槽固定。
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的进排气组合阀组件包括阀座、弹簧、气门和浮筒。阀座上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设为一个气口,设有螺纹密封的圆锥外管螺纹;进气门和排气门设为一个气门;浮筒安装在进排气门顶部。
柱塞组合件[柱塞配重块和配偶件(柱塞和缸套)]中的缸套和密封垫,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连通容器壳体上的装配定位孔处;进排气组合阀(阀座、弹簧、气门和浮筒)靠本体的螺纹密封的圆锥外管螺纹安装固定在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柱塞导向定位轴套组件(导向套、定位轴和锁紧螺母)的定位轴,分别经导向套通过锁紧螺母安装固定在连通容器壳体两个侧板上的螺丝孔内,组成了液体转换连通容器。
当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进液状态与液体接触时,柱塞在柱塞配重块的作用下克服了与缸套的摩擦力,同步克服了柱塞导向定位轴套与柱塞配重块之间的摩擦力,柱塞沿着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的缸套向空腔外方向逐步移动至进液结束位置,同时液体逐步流入至流满空腔;当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排液状态时,空腔里的液面与柱塞接触,液体对柱塞产生了压强,柱塞在柱塞配重块的作用下克服了压强,并沿着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的缸套向空腔内部逐步移动至排液结束位置,同时液体逐步流出至流出的液体体积与柱塞在空腔内的体积相等。
当液体转换连通容器逐步处于进液状态时,同步进排气组合阀,依靠浮筒及进排气门的自重和弹簧的作用逐步打开(并开始进气)至全部打开;当液体逐步流入转换连通容器空腔(同时进排气阀开始排气)至流满内部空腔时,同步进排气阀靠液体浮力使浮筒及进排气门克服弹簧的弹力逐步关闭至全部关闭。
两根外弯链板式链条分别绕经支撑在框架式机体上部的纵梁和下部的纵梁之间的两轴体上的链轮后分别对接,形成了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外弯链板相对应),若干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总数量为偶数)安装固定在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之间(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的柱塞组合件,沿着同一个旋转方向随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形成闭合),若干根软管分别沿着两根链条上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两端的软管接口座圈,将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串联在一起,软管密封固定在直通两端的软管接口座圈上后,形成了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即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两侧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数量相等,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进液状态,另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排液状态。
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上部的一根软管开一个孔,加入一种液体且处于U形态,把开孔密封。因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两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之间所处的状态不同,即与液体接触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之间内部空腔的液体产生了液体重量差,液体重量差使与液体接触且处于进液状态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具备了动力。
动力的大小与软连接环型闭合连通器里的液面高度、与液体接触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某一状态的数量、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构造和柱塞配重块的重量有关;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连续从一侧的一个位置到另一侧的一个位置的运动过程中,因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之间的间距,使液体重量差发生循环变量,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因此,设软连接环型闭合连通器里的液面高度,与液体接触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某一状态的数量,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构造和柱塞配重块的重量,来达到与液体接触且处于进液状态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具备的合动力且循环变量最小时,必须大于克服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所有运动部件任何位置时的总阻力(包括供给其他机械设备提供动力的阻力)。
具备动力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经过链条带动软连接环型闭合连通器与两轴体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方向,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进液状态时向下方向运动,另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排液状态时向上方向运动。根据限速旋转的闭合连通器原理,能保持液体重量差产生的液体重力循环而不消失。实现了在机械装置中的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与两轴体组成的运转动力系统连续做功并输出动力,即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连续不断的为其他机械设备提供动力。
润滑系统,油泵经过吸油管从接油槽吸油后,经过输油管把油输送给滴淋油槽中,油通过滴淋油槽上的滴油孔滴到所需要润滑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和链条上,润滑后油再滴到接油槽内;滴淋油槽内多余的油经回油管流回到接油槽内.
所述的阻尼系统包括在主机上的其中一根动力输出轴、联轴器、变速器和阻尼器。在主机上的其中一根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变速器的一根动力输入轴,输入轴通过轴承压盖、轴承和油封固定变速器箱体上;变速器箱体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框架式机体上;变速器中的一根动力输出轴经过箱体上的轴承、油封和轴承压盖在箱体外侧连接着一个阻尼器;阻尼器盘上设有两个或多个活塞缸,各活塞缸的底部处装有固定活塞,通过螺栓固定在阻尼器盘上,固定活塞一端分别设有挂钩轴;两个或多个阻尼活塞的一端上分别设有阻尼刹车片,另一端设有挂钩轴;在阻尼器盘活塞缸内,固定活塞挂钩轴处与阻尼活塞挂钩轴处通过拉簧连接;阻尼鼓与变速器箱为一体,阻尼鼓内固定阻尼刹车带。阻尼盘与阻尼鼓内的阻尼刹车带之间设有间隙。
当主机工作运转中载荷发生变化或空载运转过快时,阻尼盘中的阻尼活塞在离心运动的作用下,克服拉簧的拉力,使阻尼活塞沿阻尼盘活塞缸外移,阻尼活塞顶部上的阻尼刹车片与阻尼刹车带磨擦产生阻力,阻力经阻尼活塞、阻尼盘、阻尼器和变速器传递在主机上的其中一根动力输出轴上,从而是主机的运转机构能够保持限速转动,确保了有足够的时间,使液体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中流入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中。
制动系统,制动器固定在机体的纵梁上,刹车盘固定在主机下部轴体的动力输出轴上,刹车盘的一部分在制动器中。当制动器对刹车盘制动时,由于刹车盘连着轴体的动力输出轴,轴体连着运转机构即同时与刹车盘制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旋转软环形闭合连通器的实验机的全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旋转圆形闭合连通器的实验机的全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旋转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组装的全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全剖左视A-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旋转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组装的全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全剖左视B-B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在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组合的U形态和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在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组合的U形态和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在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组合的U形态和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在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组合的U形态和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在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组合的U形态和状态的示意图:
图12为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在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组合的U形态和状态的示意图:
图13为限速旋转软环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组装的全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全剖左视C-C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限速旋转圆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组装的全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全剖左视D-D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在软环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内组合的U形态和状态的示意图:
图18为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在软环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内组合的U形态和状态的示意图:
图19为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在软环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内组合的U形态和状态的示意图:
图20为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在圆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内组合的U形态和状态的示意图:
图21为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在圆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内组合的U形态和状态的示意图:
图22为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在圆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内组合的U形态和状态的示意图:
图23为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局部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局部剖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3的全剖右视E-E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框架式机体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框架式机体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轴体的全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链轮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的半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31的局部剖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31的全剖俯视F-F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图31的全剖左视G-G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图31的全剖左视H-H的结构示意图:
图36的柱塞组合件全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图36的半剖左视I-I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图36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图36的全剖俯视J-J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进排气组合阀开启状态的半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进排气组合阀关闭状态的全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排液结束状态时的半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液体转换连通容器进液结束状态时的半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4为图42的全剖左视K-K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图42的全剖左视L-L的结构示意图:
图46为图43的全剖左视M-M的结构示意图:
图47为图43的全剖左视N-N的结构示意图:
图48为阻尼系统(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旋转软环形闭合连通器的实验机,机架1上设有两根固定轴(2、3),两根固定轴上分别安装固定两套轴承(4、5),两套轴承(4、5)上分别安装固定一个带有弧形导向槽的定滑轮(6、7),组成了旋转软环形闭合连通器的实验机8。
如图2所示的旋转圆形闭合连通器的实验机,机架9上设有一根固定轴10,一根固定轴上安装固定一套轴承11,组成了旋转圆形闭合连通器的实验机12。
如图3所示的旋转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组装,一根软管分别绕经实验机8的机架1上的两个上下定滑轮(6、7)后对接,形成一个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即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在上面开个孔,装入一种液体14且处于U形态时,参见图4所示,把开孔密封。
通过提供动力,使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经过两个定滑轮(6、7)和两套轴承(4、5)旋转,此时,旋转的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内的液体14,总是同步向相反方向且趋向U形态流动。
在装入其它液体处于U形态时;在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处于其它形状安装固定时(不包括液体处于O形态)。分别经过与以上相同方式实验,实验的结果和以上液体14的流动方式相同。
如图5所示的旋转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组装,一个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即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安装固定在实验机12的一套轴承11上,在上面开个孔,装入一种液体16且处于U形态时,参见图6所示,把开孔密封。
通过提供动力,使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经过一套轴承11旋转,此时,旋转的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内的液体16,总是同步向相反方向且趋向U形态流动。
在装入其它液体处于U形态时;在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处于其它形状安装固定时(不包括液体处于O形态)。分别经过与以上相同方式实验,实验的结果和以上液体16的流动方式相同。
以上实验结果:在旋转的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不处于O形态时,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总是同步向相反方向且趋向U形态流动。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的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17、18、19)组合,分别在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内所处的形态及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时,分别利用以上实验机8进行实验,参见图1、图3和图4所示,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下面开个孔,使液体14流出,通过旋转使开孔处于上面,分别装入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17、18、19)组合,使其处于U形态且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参见图7所示,把开孔密封。
通过提供动力,使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旋转,此时,旋转的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内的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17、18、19)组合,总是同步向相反方向且趋向U形态流动,而且液体(17、18、19)的分界面保持处于水平接触状态。
在分别装入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17、18、19)组合,使其处于U和U形态且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时,参见图8和图9所示;在分别装入多种不相融合的液体组合,使其分别处于U、U和U形态且各液体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时;在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处于其它形状安装固定时(不包括液体处于O形态)。分别经过与以上相同方式实验,实验的结果与以上液体(17、18、19)组合的流动方式相同。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的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20、21、22),分别在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内所处的形态及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时,分别利用以上实验机12进行实验,参见图2、图5和图10所示,圆形闭合连通器15上面开个孔,使液体16流出,通过旋转使开孔处于上面,分别装入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20、21、22)组合,使其处于U形态且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参见图10所示,把开孔密封。
通过提供动力,使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旋转,此时,旋转的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内的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20、21、22)组合,总是同步向相反方向且趋向U形态流动,而且液体(20、21、22)的分界面保持处于水平接触状态。
在分别装入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20、21、22)组合,使其处于U和U形态且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时,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在分别装入多种不相融合的液体组合,使其处于U、U和U形态且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时;在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处于其它形状安装固定时(不包括液体处于O形态)。分别经过与以上相同方式实验,实验的结果与以上液体(20、21、22)组合的流动方式相同。
以上实验结果:在旋转的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多种不相融合的液体组合不处于O形态时,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多种不相融合的液体组合,总是同步向相反方向且趋向U形态流动,而且各液体的分界面保持处于水平接触状态。
如图13所示的限速旋转软环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组装,若干液体容器23(连通容器)分别垂直在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上安装固定,形成一个软环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4(即组合体闭合连通器),在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上面开个孔,装入一种液体25且处于U形态,参见图14所示,把开孔密封。
通过提供动力,使软环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4的液体容器处于水平状态,经过两个定滑轮(6、7)和两套轴承(4、5)限速旋转(确保液体容器内的液体流入和流出),此时,限速旋转的软环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4的组合部分的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内的液体25,总是同步向相反方向且趋向U形态流动,从而使在向下方向运动的液体容器与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内的液体25接触时,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内的液体25流入液体容器内,在向上方向运动的液体容器与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内的液体25分离时,液体容器内的液体25流入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内。
在装入其它液体时;在软环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4处于其它结构状态时(不包括液体处于O形态)。分别经过与以上相同方式实验,实验的结果与以上液体25的流动方式相同。
如图15所示的限速旋转圆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组装,若干液体容器26(连通容器)分别垂直在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上安装固定,形成一个圆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7(即组合体闭合连通器),在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上面开个孔,装入一种液体28且处于U形态时,参见图16所示,把开孔密封。
通过提供动力,使圆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7的液体容器处于水平状态,经过一套轴承11限速旋转,此时,限速旋转的圆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7内的组合部分的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内的液体28,总是同步向相反方向且趋向U形态流动,从而使在向下方向运动的液体容器与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内的液体28接触时,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内的液体28流入液体容器内,在向上方向运动的液体容器与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内的液体28分离时,液体容器内的液体28流入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内。
在装入其它液体处于U形态时;在圆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7处于其它结构状态时(不包括液体处于O形态)。分别经过与以上相同方式实验,实验的结果与以上液体28的流动方式相同。
以上实验结果:在组合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不处于O形态且组合部分的各连通容器垂直于单独体闭合连通器时,限速旋转的组合体闭合连通器,组合部分的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总是同步向相反方向且趋向U形态流动,从而使在向下方向运动的连通容器与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接触时,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流入连通容器内,在向上方向运动的连通容器与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分离时,连通容器内的液体流入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
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的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29、30、31)组合,分别在软环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4内组合所处的形态及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时,分别利用以上实验机8进行实验,参见图1、图13和图14所示,在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下面开个孔,使液体25流出,通过旋转使开孔处于上面,分别装入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29、30、31)组合,使其处于U形态且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参见图17所示,把开孔密封。
通过提供动力,使软环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4的液体容器处于水平状态,经过两个定滑轮(6、7)和两套轴承(4、5)限速旋转,此时,限速旋转的软环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4的组合部分的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内的液体(29、30、31)组合,总是同步向相反方向且趋向U形态流动,而且液体(29、30、31)的分界面保持处于水平接触状态,从而使在向下方向运动的液体容器与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内的液体(29或31)接触时,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内的液体(29或31)流入液体容器内,在向上方向运动的液体容器与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内的液体(29或31)分离时,液体容器内的液体(29或31)流入软环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内,在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3内与液体容器内之间的液体(29和30、30和31)接触时,液体(29和30、30和31)之间互相交换(流入和流出)。
在分别装入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29、30、31)组合,使其处于U和U形态且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时,参见图18和图19所示;在分别装入多种不相融合的液体组合,使其处于U、U和U形态且各液体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时;在软环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4处于其它状态时(不包括液体处于O形态)。分别经过与以上相同方式实验,实验的结果与以上液体(29、30、31)的组合流动方式相同。
如图20、图21和图22所示的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32、33、34)组合,分别在圆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7内液体(32、33、34)组合所处的形态及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时,分别利用以上实验机12进行实验,参见图2、图15和图16所示,在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下面开个孔,使液体28流出,通过旋转使开孔处于上面,分别装入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32、33、34)组合,使其处于U形态且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参见图20所示,把开孔密封。
通过提供动力,使圆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7的液体容器处于水平状态,经过一套轴承11限速旋转,此时,限速旋转的圆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7内的组合部分的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内的液体(32、33、34)组合,总是同步向相反方向且趋向U形态流动,而且液体(32、33、34)的分界面保持处于水平接触状态,从而使在向下方向运动的液体容器与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内的液体(32或34)接触时,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内的液体(32或34)流入液体容器内,在向上方向运动的液体容器与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内的液体(32或34)分离时,液体容器内的液体(32或34)流入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内,在圆形单独体闭合连通器15内与液体容器内之间的不相融合的液体(32和33、33和34)接触时,液体(32和33、33和34)之间互相交换(流入和流出)。
在分别装入三种不相融合的液体(32、33、34)组合,使其处于U和U形态且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时,参见图21和22所示;在分别装入多种不相融合的液体组合,使其处于U、U和U形态且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时;在圆形组合体闭合连通器27处于其它结构状态时(不包括液体处于O形态)。分别经过与以上相同方式实验,实验的结果与以上液体(32、33、34)组合的流动方式相同。
以上实验结果:在组合体闭合连通器内的多种不相融合的液体组合,不处于O形态且组合部分的各连通容器垂直于单独体闭合连通器时,限速旋转的组合体闭合连通器(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多种不相融合的液体组合,总是同步向相反方向且趋向U形态流动,而且各液体的分界面保持处于水平接触状态,从而使在向下方向运动的连通容器与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接触时,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流入连通容器内,在向上方向运动的连通容器与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分离时,连通容器内的液体流入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在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与连通容器内之间的不相融合的液体接触时,不相融合的液体之间互相交换(流入和流出)。
以上所有实验结果证明:在限速旋转(确保连通容器内的液体流入和流出)的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或多种不相融合的液体组合(相融合的多种液体视为一种液体),不处于O形态且组合部分的各连通容器垂直于单独体闭合连通器时,液体或多种不相融合的液体组合总是同步向相反方向且趋向U形态流动,而且多种不相融合的液体组合保持各液体的分界面处于水平接触状态,从而使在向下方向运动的连通容器与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接触时,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流入连通容器内,在向上方向运动的连通容器与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的液体分离时,连通容器内的液体流入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在单独体闭合连通器内与连通容器内之间的不相融合的液体接触时,不相融合的液体之间互相交换(流入和流出),这就是限速旋转的闭合连通器原理。
如图23、图24、图25和图26所示的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有一组独立的框架式机体、两个轴体、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若干根软管和若干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润滑系统、阻尼系统和制动系统。下面结合其它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形式详细说明。
参见图27和图28所示为独立的框架式机体的结构图,由方钢、槽钢和角钢组合成一个框架(机体);接油槽35在机体底部通过连接板、螺栓、螺母固定在机体上;滴淋油槽36通过连接板、螺栓和螺母固定在机体上层,滴淋油槽36上设有若干个滴油孔。
参见图23、图24和图25所示,四个连轮(37、38、39、40)、二根连接轴(41、42)和四根动力输出轴(43、44、45、46)(全部设有键槽),分别组合形成两个轴体;连轮37与连轮38之间通过一根连接轴41连接定位(各连轮两侧的凸缘上分别设有定位孔),两根动力输出轴(43、44)分别与两端的连轮(37、38)连接定位后,形成一个轴体,如图29和图30所示;通过轴承座(47、48)、轴承、螺栓、螺母安装固定在框架式机体上部的纵梁(49、50)上。在机体的下部纵梁(51、52)上的轴体结构和安装固定方法与以上相同。
参见图31、图32、图33、图34和图35所示为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的结构图,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的两端设有安装固定座(53、54),内部结构为三通式,直通两端设有软管接口座圈(55、56、57、58),旁通59与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内空腔60及另一端旁通61(三通)相通,在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与软管接口座圈平行的一个面板62上设有多个柱塞组合件的装配定位孔座63,在与此面相对的板64上设有多个进排气组合阀的装配定位点65(螺纹密封的圆锥内管螺纹),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的两个侧板上分别设有柱塞导向定位轴安装固定的螺丝孔。
参见图36、图37、图38和图39所示为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的柱塞组合件66包括柱塞67、缸套68和柱塞配重块69(柱塞67和缸套68为配偶件)。柱塞67一端设有限位凸缘及紧固槽,另一端设有连接丝孔;缸套68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定位凸缘和螺栓孔;柱塞配重块69U型槽中间板上设有螺栓孔,U型槽开口大于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柱塞组合件安装板62的两侧宽度。柱塞67与缸套68组装后(柱塞的凸缘与缸套定位凸缘接触),柱塞配重块69U型槽中间板经螺栓70与柱塞67连接并通过柱塞67紧固槽71固定。
参见图40和图41所示为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的进排气组合阀72的开启和关闭结构图,组件包括阀座73、弹簧74、气门75和浮筒76。阀座73上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设为一个气口,设有螺纹密封的圆锥外管螺纹;进气门和排气门设为一个气门75;浮筒76安装在进排气门75顶部。
参见图42和图43所示为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分别处于排液和进液状态,若干柱塞组合件66中的缸套68和密封垫77,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连通容器壳体上的装配定位孔处63;若干进排气组合阀72靠本体的螺纹密封的圆锥外管螺纹,安装固定在连通容器壳体进排气组合阀的装配定位点65上;柱塞导向定位轴套组件(导向套、定位轴和锁紧螺母)的定位轴,分别经导向套通过锁紧螺母安装固定在连通容器壳体两个侧板上的螺丝孔内,组成了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
当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处于进液状态与液体接触时,柱塞67在柱塞配重块69的作用下克服了与缸套68的摩擦力,同步克服了柱塞导向定位轴套与柱塞配重块69之间的摩擦力,柱塞67沿着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上的缸套68向空腔外方向逐步移动至进液结束位置如图43、图46和图47所示,同时液体逐步流入至流满空腔;当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处于排液状态时,空腔里的液面与柱塞67接触,液体对柱塞67产生了压强,柱塞67在柱塞配重块69的作用下克服了压强,并沿着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上的缸套68向空腔内部逐步移动至排液结束位置如图42、图44和图45所示,同时液体逐步流出至流出的液体体积与柱塞67在空腔内的体积相等。
当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逐步处于进液状态时,同步进排气组合阀72,依靠浮筒76及进排气门75的自重和弹簧74的作用逐步打开(并开始进气)至全部打开如图40所示;当液体逐步流入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空腔(同时进排气阀开始排气)至流满内部空腔时,同步进排气阀72靠液体浮力使浮筒76及进排气门75克服弹簧74的弹力逐步关闭至全部关闭如图41所示。
参见图23、图24、图25和图26所示的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结构,两根外弯链板式链条(79、80)分别绕经支撑在框架式机体上部的纵梁(49、50)和下部的纵梁(51、52)之间的两轴体上的链轮(38和39、37和40)后分别对接,形成了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外弯链板相对应)如图23、图24和图25所示,若干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总数量为偶数)安装固定在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之间(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上的柱塞组合件66,沿着同一个旋转方向随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形成闭合),若干根软管81分别沿着两根链条(79、80)上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两端的软管接口座圈(55、56、57、58),将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串联在一起,若干软管81密封固定在若干直通两端的软管接口座圈(55、56、57、58)上后,形成了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82(即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82两侧的若干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数量相等,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处于进液状态,另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处于排液状态。
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82上部的一根软管开一个孔,加入一种液体(汞)且处于U形态,把开孔密封。因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82两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之间所处的状态不同如图26所示,即两侧与液体接触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之间内部空腔的液体产生了液体重量差,液体重量差使与液体接触且处于进液状态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具备了动力。
动力的大小与软连接环型闭合连通器82里的液面高度、与液体接触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某一状态的数量、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构造和柱塞配重块69的重量有关;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连续从一侧的一个位置到另一侧的一个位置的运动过程中,因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之间的间距,使液体重量差发生循环变量,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因此,设软连接环型闭合连通器里的液面高度,与液体接触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某一状态的数量,液体转换连通容器78构造和柱塞配重块69的重量,来达到与液体接触且处于进液状态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具备的合动力且循环变量最小时,必须大于克服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82所有运动部件任何位置时的总阻力(包括供给其他机械设备提供动力的阻力)。
具备动力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经过链条(79、80)带动软连接环型闭合连通器82与两轴体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方向如图23、图24、图25和图26所示的箭头方向;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进液状态时向下方向运动,另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排液状态时向上方向运动如图26所示。根据限速旋转的闭合连通器原理,能保持液体重量差产生的液体重力循环而不消失。实现了在机械装置中的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82与两轴体组成的运转动力系统连续做功并输出动力,即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连续不断的为其他机械设备提供动力。
参见图23、图24和图25所示的润滑系统结构,油泵83经过吸油管84从接油槽吸油后,经过输油管85把油输送给滴淋油槽36中,油通过滴淋油槽36上的滴油孔滴到所需要润滑的各体转换连通容器78和链条(79、80)上,润滑后油再滴到接油槽35内;滴淋油槽36内多余的油经回油管86流回到接油槽35内.
参见图48所示的阻尼系统结构,所述的阻尼系统包括在主机上的其中一根动力输出轴43、联轴器87、变速器88和阻尼器89。在主机上的其中一根动力输出轴43通过联轴器87连接变速器88的一根动力输入轴90,输入轴90通过轴承压盖、轴承和油封固定变速器箱体上;变速器箱体通过支撑架(91、92)固定在框架式机体上;变速器88中的一根动力输出轴93经过箱体上的轴承、油封和轴承压盖在箱体外侧连接着一个阻尼器89;阻尼器盘94上设有两个或多个活塞缸筒95,各活塞缸筒95的底部处装有固定活塞96,通过螺栓(97、98)固定在阻尼器盘94上,固定活塞96一端分别设有拉簧99挂钩轴100;两个或多个阻尼活塞101的一端上分别设有阻尼刹车片102,另一端设有拉簧挂钩轴103;在阻尼器盘94活塞缸筒95内,固定活塞96拉簧挂钩轴100处与阻尼活塞101拉簧挂钩轴103处通过拉簧99连接;阻尼鼓104与变速器箱为一体,阻尼鼓104内固定阻尼刹车带105。阻尼盘94与阻尼鼓104内的阻尼刹车带105之间设有间隙。
当主机工作运转中载荷发生变化或空载运转过快时,阻尼盘94中的阻尼活塞101在离心运动的作用下,克服拉簧99的拉力,使阻尼活塞101沿阻尼盘活塞缸筒95外移,阻尼活塞101顶部上的阻尼刹车片102与阻尼鼓104内的阻尼刹车带105磨擦产生阻力,阻力经阻尼活塞101、阻尼盘94、阻尼器89和变速器88传递在主机上的其中一根动力输出轴93上,从而是主机的运转机构能够保持限速转动,确保了有足够的时间,使液体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中流入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中。
参见图23、图24和图25中所示的制动系统结构,制动器106固定在机体的纵梁52上,刹车盘107固定在主机下部轴体的动力输出轴45上,刹车盘107的一部分在制动器107中。当制动器107对刹车盘制106动时,由于刹车盘106连着轴体的动力输出轴45,轴体连着运转机构即同时与刹车盘106制动。

Claims (11)

1.一种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其特征是有一组独立的框架式机体、两个轴体、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若干根软管和若干液体转换连通容器装置)、润滑系统、阻尼系统和制动系统。两个轴体分别通过轴承座支撑在框架式机体上部的纵梁和下部的纵梁之间,两根外弯链板式链条分别绕经支撑在框架式机体上部的纵梁和下部的纵梁之间的两轴体上的链轮后分别对接,形成了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外弯链板相对应),若干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总数量为偶数)安装固定在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之间(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的柱塞组合件,沿着同一个旋转方向随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形成闭合),若干根软管分别沿着两根链条上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两端的软管接口座圈,将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串联在一起,若干软管密封固定在若干直通两端的软管接口座圈上后,形成了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即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两侧的若干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数量相等,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进液状态,另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排液状态。润滑系统组件分别安装固定在框架式机体上(内和外)。阻尼系统组件分别安装固定在框架式机体上,阻力传递组件与轴体连接。制动系统中制动器固定在框架式机体上,刹车盘与轴体连接,刹车盘的一部分在制动器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一组独立的框架式机体结构,槽钢和角钢组合成一个框架(机体),接油槽在机体底部通过连接板、螺栓、螺母固定在机体上,滴淋油槽经过连接板、螺栓和螺母固定在机体上层,滴淋油槽上设有若干个滴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个轴体结构,包括四个连轮、二根连接轴和四根动力输出轴(全部设有键槽)。各连轮两侧的凸缘上分别设有定位孔,连轮与连轮之间通过一根连接轴连接定位,两根动力输出轴分别与两端的连轮连接定位后,形成一个轴体,通过轴承座、轴承、螺栓、螺母安装固定在框架式机体上部的纵梁上。在机体的下部纵梁上的轴体结构和安装固定方法与以上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结构,若干柱塞组合件中的缸套和密封垫,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上的装配定位孔处;若干进排气组合阀以靠本体的螺纹密封的圆锥外管螺纹,安装固定在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进排气组合阀的装配定位点上;柱塞导向定位轴套组件(导向套、定位轴和锁紧螺母)的定位轴,分别经导向套通过锁紧螺母安装固定在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两个侧板上的螺丝孔内,组成了液体转换连通容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结构包括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的两端设有安装固定座,两端内部结构为三通式,直通两端设有软管接口座圈,旁通与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内空腔及另一端旁通(三通)相通,在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与软管接口座圈平行的一个面板上设有多个柱塞组合件的装配定位孔座,在与此面相对的板上设有多个进排气组合阀的装配定位点(螺纹密封的圆锥内管螺纹),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的两个侧板上分别设有柱塞导向定位轴安装固定的螺丝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柱塞组合件包括柱塞、缸套和柱塞配重块(柱塞和缸套为配偶件)。柱塞一端设有限位凸缘及紧固槽,另一端设有连接丝孔:缸套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定位凸缘和螺栓孔;柱塞配重块U型槽中间板上设有螺栓孔,U型槽开口大于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柱塞组合件安装板的两侧宽度。柱塞与缸套组装后(柱塞的凸缘与缸套定位凸缘接触),柱塞配重块U型槽中间板经螺栓与柱塞连接并通过柱塞紧固槽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排气阀结构组件包括阀座、弹簧、气门和浮筒。阀座上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设为一个气口,设有螺纹密封的圆锥外管螺纹;进气门和排气门设为一个气门;浮筒安装在进排气门顶部。进排气阀靠本体的螺纹密封的圆锥外管螺纹安装固定在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包括两个轴体分别通过轴承座支撑在框架式机体上部的纵梁和下部的纵梁之间,两根外弯链板式链条分别绕经支撑在框架式机体上部的纵梁和下部的纵梁之间的两轴体上的链轮后分别对接,形成了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外弯链板相对应),若干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总数量为偶数)安装固定在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之间(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的柱塞组合件,沿着同一个旋转方向随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形成闭合),若干根软管分别沿着两根链条上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两端的软管接口座圈,将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串联在一起,若干软管密封固定在若干直通两端的软管接口座圈上后,形成了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即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两侧的若干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数量相等,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进液状态,另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排液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润滑系统包括安装在框架式机体上的油泵、吸油管、输油管、同油管,接油槽在机体底部通过连接板、螺栓、螺母固定在机体上,滴淋油槽经过连接板、螺栓和螺母固定在机体上层,滴淋油槽上设有若干个滴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阻尼系统包括在主机上的其中一根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变速器的一根动力输入轴,输入轴通过轴承压盖、轴承和油封固定变速器箱体上;变速器箱体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框架式机体上;变速器中的一根动力输出轴经过箱体上的轴承、油封和轴承压盖在箱体外侧连接着一个阻尼器;阻尼器盘上设有两个或多个活塞缸筒,各活塞缸筒的底部处装有固定活塞,通过螺栓固定在阻尼器盘上,固定活塞一端分别设有拉簧挂钩轴;两个或多个阻尼活塞的一端上分别设有阻尼刹车片,另一端设有拉簧挂钩轴;在阻尼器盘活塞缸筒内,固定活塞拉簧挂钩轴处与阻尼活塞拉簧挂钩轴处通过拉簧连接;阻尼鼓与变速器箱为一体,阻尼鼓内固定阻尼刹车带。阻尼盘与阻尼鼓内的阻尼刹车带之间设有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制动系统包括刹车盘和制动器。刹车盘固定在主机下部轴体的动力输出轴上,制动器固定在机体上,刹车盘的一部分在制动器中。
CNA2006100687616A 2006-09-05 2006-09-05 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 Pending CN1011399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687616A CN101139968A (zh) 2006-09-05 2006-09-05 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687616A CN101139968A (zh) 2006-09-05 2006-09-05 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9968A true CN101139968A (zh) 2008-03-12

Family

ID=39192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687616A Pending CN101139968A (zh) 2006-09-05 2006-09-05 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3996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7463A (zh) * 2015-09-07 2016-09-07 郑建昌 水轮机
CN117644405A (zh) * 2024-01-29 2024-03-05 山东辰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机床协同作业用转移平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7463A (zh) * 2015-09-07 2016-09-07 郑建昌 水轮机
CN117644405A (zh) * 2024-01-29 2024-03-05 山东辰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机床协同作业用转移平台
CN117644405B (zh) * 2024-01-29 2024-04-02 山东辰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机床协同作业用转移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7968B (zh) 一种可发电管道检测器牵引工具
US20100223922A1 (en) "Closed Loop" Economy of Motion Machine
CN106461064A (zh) 带有紧急润滑装置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CN104329202A (zh) 灯泡贯流式水轮机
CN102943617A (zh) 一种深孔地质勘探钻机
CN106949195A (zh) 基于行星排自调节均载与级间联动共存均载的传动齿轮箱
CN101139968A (zh) 限速旋转闭合连通机器
CN101012814A (zh) 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
CN206929118U (zh) 一种用于泵的托架
EP2940289B1 (en) Hydro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CN107448483A (zh) 一种空冷中间轴承
CN206562973U (zh) 一种浮箱发电单元及链式海浪发电装置
CN103437992A (zh) 五平行轴齿式压缩机动力学特性模拟实验装置
KR20120126002A (ko) 두 개의 수직 구동축을 싱크로나이즈 시켜서 하나의 발전기를 구동하는 양방향 조류의 사용이 가능한 고성능 기어리스 조류 발전소
CN202531153U (zh) 一种煤层气选井装置
US20140186157A1 (en) Hydr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207131877U (zh) 一种带有自润滑功能的蝶阀
CN1920295A (zh) 全自动液体重力动力机
CN207454572U (zh) 一种空冷中间轴承
CN103821885B (zh) 采煤机机电液复合短程传动系统
CN204371544U (zh) 灯泡贯流式水轮机
CN201916488U (zh) 一种减速机的密封结构
CN102001436B (zh) 一种闭式排气的转叶式舵机
CN204723809U (zh) 船舶用分油机
CN206816220U (zh) 一种抽油机井光杆自润滑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