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7013A - 摄影装置、摄影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摄影装置、摄影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7013A
CN101137013A CNA2007101457264A CN200710145726A CN101137013A CN 101137013 A CN101137013 A CN 101137013A CN A2007101457264 A CNA2007101457264 A CN A2007101457264A CN 200710145726 A CN200710145726 A CN 200710145726A CN 101137013 A CN101137013 A CN 101137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control
control range
interval
photograph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57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7013B (zh
Inventor
西胁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37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7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7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70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2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pensation contr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3Bracketing, i.e. taking a series of images with varying exposure condi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被配置为通过改变曝光值对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的摄影装置。该摄影装置包括:控制范围确定装置,被配置为确定控制范围,该控制范围是曝光值变化的范围;以及间隔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摄影图像的数目计算控制间隔,该控制间隔是作为存在于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和作为被摄影图像的曝光值的摄影曝光值之间的间隔,以使上述摄影曝光值均匀分布在控制范围上。

Description

摄影装置、摄影方法、和程序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含于2006年9月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6-238108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影装置、摄影方法、和程序,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以不同亮度级来对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的摄影装置、摄影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通常,当通过使用诸如数码相机的摄影装置、根据自动曝光方法来执行摄影时,摄影装置设置有执行所谓的自动曝光(AE)-包围式摄影(bracket photographing)的功能。在AE-包围式摄影期间,同时对通过不同曝光得到的多个图像进行摄影,其中,这些图像对应于通过设置在摄影装置中的处理器等所计算的参考曝光值、比参考曝光值低预定值的值、以及比参考曝光值高预定值的值。
在AE-包围式摄影期间,用户根据参考亮度来规定亮度值,以在使参考亮度增加和/或减少预定值的同时执行摄影。
作为通过使用通过不同曝光获得的上述图像实现的技术,例如,如第2000-92378号在美国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中所披露,已提出了一种用于执行所谓的重叠摄影的摄影装置。例如,执行重叠摄影以通过合并对应于具有不同曝光数量的多个图像的图像信号来生成对应于宽动态范围的合成图像。
发明内容
然而,当用户规定的亮度值太大时,难以控制亮度并且摄影到的是具有相同亮度的许多图像。另一方面,当用户规定的亮度值太小时,摄影到的是具有很难彼此区分和/或几乎彼此相同的亮度值的许多图像。如果以上述方式对相同亮度的许多图像进行摄影,就会浪费存储器。
具体地,当增加被摄影图像的数目时,就难以忽视上述浪费的存储器。因此,由于用户在执行摄影之前难以知道摄影结果,所以AE-包围式摄影不适于不习惯摄影的用户。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连续并可靠地对具有彼此十分不同的亮度级的多个图像进行摄影。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影装置被配置为通过改变曝光值来对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其中,该摄影装置包括:控制范围确定装置,被配置为确定曝光值变化的范围;以及间隔计算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摄影图像的数目来计算控制间隔,以使摄影曝光值均匀地分布在控制范围上,上述控制间隔是作为存在于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和作为所摄影图像的曝光值的摄影曝光值之间的间隔。
控制范围确定装置可将曝光值随光圈值、快门速度、和图像信号的增益中的至少一个和/或至少两个的组合变化的范围确定为控制范围。
控制范围确定装置可确定作为存在于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的最小值的控制最小值,并且该摄影装置还可包括:曝光值计算装置,被配置为基于摄影数目、控制间隔、和控制最小值来计算分布在控制范围上的摄影曝光值。
控制范围确定装置可确定作为存在于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的最大值的控制最大值,并且该摄影装置还可包括:曝光值计算装置,被配置为基于摄影数目、控制间隔、和控制最大值来计算分布在控制范围上的摄影曝光值。
控制范围确定装置可将摄影装置可物理控制曝光值的可控范围确定为控制范围。
控制范围确定装置可将预定范围确定为控制范围,其中,预定范围包括:从曝光值的标准值延伸到比标准值小的值的范围,该值比标准值小了标准值与可控范围的最大值之间的差和标准值与可控范围的最小值之间的差中的较小差的大小,在可控范围中,摄影装置可以物理控制曝光值;以及从标准值延伸到比标准值大了较小差的大小的值的范围。
间隔计算装置确定控制间隔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当控制间隔小于阈值时,减少摄影数目,直到控制间隔等于或大于阈值;以及根据减少后的摄影数目来计算控制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改变曝光值来对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的摄影方法,其中,该摄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作为曝光值变化范围的控制范围;以及根据所摄影图像的数目来计算控制间隔,以使摄影曝光值均匀分布在控制范围上,其中,控制间隔是作为存在于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和作为所摄影图像的曝光值的摄影曝光值之间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程序使计算机执行通过改变曝光值来对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的摄影处理,其中,该程序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作为曝光值变化范围的控制范围;以及根据所摄影图像的数目来计算控制间隔,以使摄影曝光值均匀分布在控制范围上,其中,控制间隔是作为存在于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和作为所摄影图像的曝光值的摄影曝光值之间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确定作为曝光值变化范围的控制范围;以及根据所摄影图像的数目来计算控制间隔,以使摄影曝光值均匀分布在控制范围上,其中,控制间隔是作为存在于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和作为所摄影图像的曝光值的摄影曝光值之间的间隔。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对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通过指定摄影数目来对具有彼此十分不同的亮度级的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图2示出了在静止图像拍摄期间由数码相机执行的数据处理的流程;
图3是示出了由数码相机执行的静止图像拍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了数码相机的一部分的功能配置的框图,提供这部分来执行曝光控制;
图5示出了基于光圈值、快门速度、和增益所执行的亮度控制;
图6示出了基于光圈值、快门速度和增益所执行的EV控制;
图7是示出了曝光控制单元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图8是示出了由数码相机执行的亮度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设于控制范围中的控制间隔的计算,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来执行该计算;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亮度确定处理的流程图,该亮度确定处理是由数码相机执行的;
图11是示出了关于图10中所述的控制范围确定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设于控制范围中的控制间隔的计算,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来执行该计算;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亮度确定处理的流程图,该亮度确定处理是由数码相机执行的;以及
图14示出了控制间隔的阈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是在本发明的配置要求与说明书或附图中的实施例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描述用于确认在说明书或图式中描述了支持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即使存在于说明书或图式中描述了而在本文中并未作为与本发明的配置要求对应的实施例而描述的实施例,但这不意味着该实施例不对应于那些配置要求。相反,即使在本文中作为与配置要求对应的实施例来描述一个实施例,但这不意味着该实施例不对应于除那些配置要求之外的配置要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影装置被配置为通过改变曝光值来对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该摄影装置包括:控制范围确定部(例如,图7所示的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被配置为确定作为曝光值变化的范围的控制范围;以及间隔计算部(例如,图7所示的控制间隔计算单元113),被配置为根据所摄影图像的数目来计算控制间隔,该控制间隔是作为存在于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与作为所摄影图像的曝光值的摄影曝光值之间的间隔,以使摄影曝光值均匀分布在控制范围上。
控制范围确定部可将曝光值随光圈值、快门速度和图像信号的增益中的至少一个和/或至少两个的组合而变化的范围确定为控制范围(例如,图8所示的步骤S32)。
控制范围确定部可确定作为存在于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的最小值的控制最小值(例如,图8所示的步骤S32),并且摄影装置还可包括:曝光值计算部(例如,图7所示的摄影EV计算单元114),被配置为基于摄影数目、控制间隔和控制最小值来计算分布在控制范围上的摄影曝光值。
控制范围确定部可确定作为存在于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的最大值的控制最大值,并且该摄影装置还可包括:曝光值计算部(例如,图7所示的摄影EV计算单元114),被配置为基于摄影数目、控制间隔、和控制最大值来计算分布在控制范围上的摄影曝光值。
控制范围确定部可将摄影装置可物理控制曝光值的可控范围确定为控制范围(例如,图11所示的步骤S74)。
控制范围确定部可将预定范围确定为控制范围,其中,预定范围包括:从曝光值的标准值延伸到比标准值小的值的范围,该值比标准值小了标准值与可控范围的最大值之间的差和标准值与可控范围的最小值之间的差中的较小差的大小,在可控范围中,摄影装置可以物理控制曝光值;以及从标准值延伸到比标准值大了较小差的大小的值的范围(例如,图11所示的步骤S74)。
间隔计算部可确定控制间隔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例如,图13所示的步骤S94),当控制间隔小于阈值时,减少摄影数目,直到控制间隔等于或大于阈值(例如,图13所示的步骤S96);以及根据减少后的摄影数目来计算控制间隔(例如,图13所示的步骤S9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改变曝光值来对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的摄影方法,其中,该摄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作为曝光值变化范围的控制范围(例如,图8所示的步骤S32);以及根据所摄影图像的数目来计算控制间隔,以使摄影曝光值均匀分布在控制范围上,其中,控制间隔是作为存在于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和作为所摄影图像的曝光值的摄影曝光值之间的间隔(例如,图8所示的步骤S3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程序使计算机执行通过改变曝光值来对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的摄影处理,其中,该程序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作为曝光值变化范围的控制范围(例如,图8所示的步骤S32);以及根据所摄影图像的数目来计算控制间隔,以使摄影曝光值均匀分布在控制范围上,其中,控制间隔是作为存在于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和作为所摄影图像的曝光值的摄影曝光值之间的间隔(例如,图8所示的步骤S33)。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数码相机1包括相机组块11、控制组块12、图像存储器14、液晶面板15、按键开关18、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20、和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另外,如果需要,在数码相机1上安装存储插件17。
另外,控制组块12和图像存储器14通过存储总线13相互连接,以及控制组块12和存储插件17通过插件总线16相互连接。控制组块12和EEPROM20通过串行输入/输出(SIO)19相互连接,以及控制组块12和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通过主机总线22相互连接。另外,控制组块12和定时发生器(TG)35通过SIO21相互连接。
相机组块11包括摄像元件和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包括用于使摄像元件形成图像的透镜。相机组块11形成对象的图像、对所形成的图像执行光电转换、以及生成与图像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相机组块11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传输至控制组块12。
更具体,相机组块11包括透镜组块31、用作摄像元件的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32、模拟-数字(A/D)转换组块33、透镜驱动组块34、和定时发生器35。
透镜组块31包括光学透镜、聚焦机构、快门机构、光圈(可变光阑)机构(未示出)等,并且聚集对象所反射的光。即,透镜组块31将对象的光的图像形成在CCD传感器32的光接收单元上。通过受控制组块32控制的透镜驱动组块34驱动透镜组块31。
CCD传感器32根据从受控制组块12控制的定时发生器35发出的定时信号来操作,并且接收从对象反射的光以及对所接收的光(通过透镜组块31使光入射)执行光电转换,然后将图像信号传输至A/D转换组块33,其中,上述图像信号是作为对应于所接收的光通量的电信号而提供的模拟信号。可以提供摄像元件,其不仅可以作为CCD传感器32,还可以作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等。摄像元件通过像素生成图像信号是必不可少的。
A/D转换组块33对图像信号(从CCD传感器32传输的模拟信号)执行A/D转换,然后将用通过A/D转换获得的数字信号表达的图像数据传输至控制组块12。
透镜驱动组块34控制聚焦位置、光圈的关和开、变焦位置、和透镜组块31在控制组块12的控制下的伸缩(collapsing)操作。
定时发生器35通过生成用于使CCD传感器32在控制组块12的控制下操作的定时信号来控制曝光时间。
控制组块12控制数码相机1中的每个单元。
控制组块12包括微型计算机41和信号处理集成电路(IC)42。
微型计算机41通过主机总线22来装载存储在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中的程序,然后基于从按键开关18传输的操作信号来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程序。另外,尽管未示出,但是微型计算机41包括挥发性内部存储器,该挥发性内部存储器包括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等。挥发性内部存储器存储了微型计算机41执行各种处理程序所需要的数据等,和/或装载程序。
EEPROM20存储了微型计算机41执行各种处理程序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参数、关于用户的信息等数据。微型计算机41通过SIO19读取来自EEPROM20的各种数据,并通过使用所读取的数据来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程序。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使用图像存储器14和/或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来取代EEPROM20。
另外,微型计算机41通过使用透镜驱动组块34来控制透镜组块31的操作,并通过经由SIO21使用定时发生器35控制CCD传感器32的操作来控制相机组块11的操作。
另外,微型计算机41控制信号处理IC42。在微型计算机41的控制下,信号处理IC42对从A/D转换组块33传输的图像数据执行诸如噪音移除的数字信号处理,然后将图像数据传输至液晶面板15,以使液晶面板15产生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同时,信号处理IC42在微型计算机41的控制下,会根据需要来存储图像数据,并对所存储的图像数据执行数字信号处理。即,信号处理IC42包括用于读和/或写被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4中的数据的存储器控制器组块,并且存储器控制器组块读取来自图像存储器14的图像数据、菜单数据等,合并(累积)上述图像数据、菜单数据等,然后使液晶面板15显示上述数据作为图像。
另外,信号处理IC42通过在预定系统(包括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系统等)下编码图像数据来压缩从A/D转换组块33传输的图像数据,从而获得压缩后的图像数据。信号处理IC42将压缩后的图像数据经由插件总线16记录在存储插件17上。另外,信号处理IC42读取经由插件总线16记录在存储插件17上的压缩图像数据,解码压缩后的图像数据,从而扩展压缩后的图像数据。信号处理IC42将通过扩展获得的图像数据传输至液晶面板15,并且使液晶面板15显示与所传输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
存储插件17为可安装在数码相机1上和/或从数码相机1上和/或中卸下的示例性存储装置。除了存储插件17外,还可以使用包括数字化视频光盘(DVD)、硬盘等可移除的记录媒体。
接下来,图2示出了当拍摄静止图像时通过数码相机1执行的图像处理程序的流程。
根据图2,例如,信号处理IC42包括相机(CAM)预处理组块51、相机(CAM)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组块52、JPEG组块53、和存储插件接口(I/F)54。图2中所示的与图1中所示相同的那些部件通过相同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且将不提供图2中所示的与图1中所示相同的那些部件的描述,以避免描述重复。
在图2中,以实线作出的每个矩形表示将要作为数码相机1的元件而提供的组块,以及以虚线作出的每个矩形表示预定数据。
当用户按下快门开关(按键开关18的一个实例)时,将关于拍摄指令的信息从按键开关18传输至微型计算机41。微型计算机41基于从按键开关18传输的拍摄指令来控制信号处理IC42,以使信号处理IC42对从相机组块11传输的图像数据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
CAM预处理组块51对从相机组块11传输的RGB图像数据执行相机预处理,从而获得CCD传感器32的RAW数据61(下文中称为CCD-RAW数据),然后将CCD-RAW数据经由存储总线13写入数据存储器14。此处,术语“相机预处理”表示包括摄像元件(诸如CCD传感器32)的像素缺陷的校正、用于调整亮度的增益调整等处理。
接下来,CAM-DSP组块52读取经由存储总线13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4中的CCD-RAW数据61。CAM-DSP组块52对CCD-RAW数据61执行DSP处理,然后将通过DSP处理获得的Y/Cb/Cr数据(下文中称为Y/C数据)62经由存储总线13写入图像存储器14。此处,DSP处理表示像素内插、过滤处理、亮度信号的生成、和通过矩阵计算的色度信号Cb和Cr等。
接下来,JPEG组块53读取经由存储总线13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4中的Y/C数据62。JPEG组块53对Y/C数据62执行JPEG压缩处理,然后将通过JPEG压缩处理获得的JPEG压缩数据63经由存储总线13写入图像存储器14。
然后,信号处理IC42读取JPEG压缩数据63并基于JEPG压缩数据63生成关于文件(下文中称为图像压缩文件)的数据。在信号处理IC42的控制下,存储插件I/F54将图像压缩文件数据通过插件总线16传输并存储在存储插件17中。
如上所述,数码相机1在拍摄关于静止图像的数据时,对从相机组块11传输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处理,从而以此顺序生成CCD-RAW数据61、Y/C数据62和JPEG压缩数据63。另外,数码相机1基于JPEG压缩数据63生成关于图像压缩文件的数据,然后将图像压缩文件数据记录在存储插件17上。
接下来将参考图3的流程图来描述通过数码相机1执行的拍摄过程。
在步骤S11,相机组块11通过形成对象的图像来执行摄影处理,对所形成的图像执行光电转换,以及生成与所形成图像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相机组块11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传输至控制组块12。
在步骤S12,CAM预处理组块51在微型计算机41的控制下对从相机组块11传输的图像数据执行包括对CCD传感器32执行的像素缺陷校正、亮度调整等预处理。
在步骤S13,CAM预处理组块51在微型计算机41的控制下将通过对从相机组块11传输的图像数据执行的相机预处理而获得的CCD-RAW数据61经由存储总线13传输至图像存储器14。图像存储器14存储CCD-RAW数据61。
在步骤S14,CAM-DSP组块52在微型计算机41的控制下读取经由存储总线13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4中的CCD-RAW数据61,并对所读取的CCD-RAW数据61执行包括矩阵转换等DSP处理。
在步骤S15,CAM-DSP组块52将通过对CCD-RAW数据61执行DSP处理而获得的Y/C数据62经由存储总线13传输至图像存储器14。图像存储器14存储Y/C数据62。读取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4中的Y/C数据62并将该数据传输至液晶面板15,以显示对应于Y/C数据62的图像。用户在观看所显示图像的同时在预定时间操作快门开关。
在步骤S16,JPEG组块53在操作快门开关时读取经由存储总线13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4中的Y/C数据62。JPEG组块53对所读取的Y/C数据62执行JPEG压缩。
在步骤S17,JPEG组块53将通过JPEG压缩处理获得的JPEG压缩数据63经由存储总线13传输至图像存储器14。图像存储器14存储压缩后的图像数据。
在步骤S18,信号处理IC42读取JPEG压缩数据63,并且基于所读取的JPEG压缩数据63生成关于图像压缩文件的数据。
在步骤S19,存储插件I/F54在信号处理IC的控制下将所生成的图像压缩文件数据经由插件总线16传输至存储插件17。存储插件17存储图像压缩文件数据,从而完成通过数码相机1执行的拍摄过程。
因而,数码相机1拍摄关于静止图像的数据。
此处,数码相机1具有不仅能够拍摄静止图像数据而且能够拍摄视频数据的功能。
接下来,将参考图4来描述摄影图像的亮度控制(该控制是通过数码相机1执行),图4示出了数码相机1的功能配置,其中,功能配置主要涉及亮度控制。在上述相机预处理期间执行图像亮度的控制。
在图4中,在数码相机1的相机组块11的透镜组块31中设置光圈71。透镜驱动组块34包括光圈驱动单元72和光圈驱动控制单元73。在CCD传感器32与A/D转换组块33之间设置增益控制单元74。分别地,信号处理IC42包括图像信号处理单元81和亮度级检测单元82,以及微型计算机41包括曝光控制单元91和装置控制单元92。数码相机1除了上述功能配置外的配置与图1中所示的硬件配置相同。图4中所示的与图1中所示相同的那些部件通过相同的参考数字来表示,并且将不提供相同部件的描述,以避免描述重复。
改变光圈71的开口直径,以调整入射在CCD传感器32上的光通量。例如,光圈驱动单元72包括步进电机,并且在光圈驱动控制单元73的控制下驱动光圈71。例如,光圈驱动控制单元73包括电机驱动器,并且在微型计算机41的控制下控制光圈驱动单元72的操作。即,通过微型计算机41控制光圈71的光圈值。
定时发生器35在微型计算机41的控制下通过生成使CCD传感器32操作的定时信号控制曝光时间。通过控制快门速度来控制曝光时间。通过控制快门速度来控制曝光时间。即,通过微型计算机41执行快门速度控制。
增益控制单元74在微型计算机41的控制下控制放大增益,即,作为从CCD传感器32输出的模拟信号的图像信号的增益。即,通过微型计算机41控制增益。
因而,通过控制光圈值、快门速度、和增益来执行所摄影图像的亮度控制。即,通过微型计算机41控制所摄影图像的亮度。
图4中所示的信号处理IC42的图像信号处理单元81对从A/D转换组块33输出的图像数据执行DSP处理,以生成Y/C数据。图像信号处理单元81将所生成的Y/C数据传输至亮度级检测单元82。
亮度级检测单元82从图像信号处理单元81传输的Y/C数据中分离出亮度数据(Y数据),并且检测亮度级。亮度级检测单元82将关于所检测的亮度级的数据传输至微型计算机41的曝光控制单元91。
曝光控制单元91将所检测的亮度级与标准亮度级(通过该标准亮度级来控制自动曝光(AE)处理)进行比较,并且控制光圈值、快门速度、和增益,以使所检测的亮度级符合标准亮度级。
即,曝光控制单元91通过改变光圈值、曝光速度、和增益以及经由装置控制单元92来控制曝光值(下文中称为EV),以使通过亮度级检测单元82检测的亮度级等于参考亮度级。经由光圈驱动控制单元73和光圈驱动单元72控制光圈71,以使光圈值变为预定值。经由定时发生器35控制CCD传感器32,以使快门速度的值变为另一个预定值。另外,控制增益控制单元74以使增益值变为另一个预定值。
此处,基于从对象(其亮度被测量)反射的光的值来计算标准亮度级(通过该标准亮度级来控制AE处理),并且将关于标准亮度级的数据预先存储在微型计算机41的内部存储器中。在AE处理期间,执行控制以使所摄影的图像的亮度符合标准亮度级。
图5示出了基于光圈值、快门速度、和增益执行的亮度控制,当设置AE-包围式摄影模式时执行亮度控制。在图5中,在向下方向依次顺序示出了光圈值的变化范围、快门速度的变化范围、和增益的变化范围。
如图5所示,光圈值在从F2.8至F8.0延伸的范围内变化,以及快门速度在从1/30秒至1/500秒延伸的范围内变化。另外,增益在从0dB至12dB延伸的范围内变化。单独控制光圈值、快门速度、和增益中的每个。因此,当上述值中的一个发生变化时,其他值不变化。
控制亮度以使通过亮度级检测单元82检测的亮度级越高(即,亮度级越高),曝光量越小。即,根据图5,控制亮度以使变化在右方向发生。另外,控制亮度以使通过亮度级检测单元82检测的亮度级越低(即,亮度级越低),曝光量越大。即,根据图5,控制亮度以使变化在左方向发生。
例如,如通过图5中的箭头A所示,当所检测的亮度级比标准亮度级高时(即,当图像过亮时),通过改变增益、快门速度、或光圈值来控制亮度。另外,例如,如通过图5中的箭头B所示,当检测到的亮度级比标准亮度级低时(即,当图像过暗时),通过改变增益、快门速度、或光圈值来控制亮度。
此处,可基于与上述变化范围的值不同的值来确定光圈值、快门速度、和增益的变化范围。
当亮度(即,光通量)加倍时,EV差不多减少1EV。因此,从F2.8至F8.0延伸的光圈值变化范围对应于与3EV相对应的EV变化范围。另外,从1/30秒至1/500秒延伸的快门速度变化范围对应于与4EV相对应的EV变化范围。类似地,从0dB至12dB延伸的增益变化范围对应于与2EV相对应的EV变化范围。
根据上述实施例,如图6所示,以此次序单独控制增益、快门速度和光圈值。随后,如果当增益值达到在对应于EV变化范围的控制范围中的12dB时,EV对应于0EV,那么用于控制的EV的整个控制范围变为从0EV至9EV延伸的范围,其中,通过将对应于2EV的增益、对应于4EV的快门速度、和对应于3EV的光圈值的控制范围彼此相加获得0EV至9EV的范围。即,在EV对应于从0EV至2EV的分段中,使光圈值保持恒定在F2.8,快门速度保持恒定在1/30秒,并且调整增益以使增益值从12dB至0dB。在EV对应于从2EV至6EV的分段中,使光圈值保持恒定在F2.8,增益值保持恒定在0dB,并且调整快门速度以使快门速度从1/30秒至1/500秒。在EV对应于从6EV至9EV的分段中,使快门速度保持恒定在1/500秒,增益值保持恒定于0dB,并且调整光圈值以使光圈值从F2.8至F8.0。
图7是示出了曝光控制单元91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曝光控制单元91包括张数读取单元111、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控制间隔计算单元113、和摄影EV计算单元114。
例如,在AE-包围式摄影期间,张数读取单元111从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中读取关于摄影数目的数据。执行AE-包围式摄影以同时对与参考EV、低于参考EV的EV,高于参考EV的EV相对应的多个图像进行摄影。
用户通过预先操作按键快门18来将摄影数目数据写入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不仅可以从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中读取摄影数目数据和/或将摄影数目数据写入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中,还可以从存储插件17、EEPROM20、微型计算机41的内部存储器等中读取摄影数目数据和/或将摄影数目数据写入存储插件17、EEPROM20、微型计算机41的内部存储器等中。
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确定可控范围,其中,EV可以在AE-包围式摄影模式下变化。更具体,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计算可基于光圈值变化范围、快门速度变化范围、和增益变化范围控制EV的范围。如图6所示,例如,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计算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中,可以基于从F2.8至F8.0延伸的光圈值变化范围、从1/30秒至1/500秒延伸的快门速度变化范围、和从0dB至12dB延伸的增益变化范围中的每个来控制对应于从0V至9EV的EV。上述可控范围可以是数码相机1可以物理上执行控制的最大范围和/或最大范围的一部分。在AE-包围式摄影模式中,将部分和/或整个可控范围确定为EV实际上变化的控制范围。
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确定可控最小值,该可控最小值是可控范围内的最小EV。
另外,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确定可控最大值,该可控最大值是可控范围内的最大EV。
另外,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计算与标准亮度相对应的标准EV。在AE模式中,标准EV是用于控制AE并实现适当曝光(等于所设定的曝光)的参考值,从而仅对一个图像进行摄影。
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计算所计算的标准EV与可控最大值(可控范围的最大值)之间的差,并且将该差确定为正侧控制范围。类似地,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计算所计算的标准EV与可控最小值之间的差,并且将该差确定为负侧控制范围。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将正侧控制范围与负侧控制范围进行比较,并且选择其中较小的范围。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将集中在标准EV的范围确定为控制范围,其中,该范围包括从标准EV延伸至比标准EV大了所选的较小范围的值的范围、以及从标准EV延伸至比标准EV小了所选的较小范围的值的范围。
控制间隔计算单元113根据摄影数目来计算控制间隔(摄影EV之间的间隔),以使用于执行AE-包围式摄影的摄影EV均匀分布在控制范围内。更具体,根据以下所示的等式(1)来计算控制间隔。
控制间隔=控制范围/(摄影数目-1)......(1)
另外,控制间隔计算单元113调整摄影数目,以使所计算的控制间隔的值大于预定阈值。然后,控制间隔计算单元113根据调整后的摄影数目来再次计算控制间隔。
摄影EV计算单元114基于摄影数目、控制间隔、和控制最小值来计算摄影EV,其中,多个摄影EV分布在控制范围上。更具体,根据以下所示的等式(2)来计算摄影EV。
摄影EV=控制最小值+控制间隔×(i-1)......(2)
另外,摄影EV计算单元114基于摄影数目、控制间隔、和控制最大值来计算摄影EV,其中,多个摄影EV分布在控制范围上。更具体,根据以下所示的等式(3)来计算摄影EV。
摄影EV=控制最大值-控制间隔×(摄影数目-i)......(3)
此处,在等式(2)和(3)中,符号i表示执行摄影的次数,其中,等式i=1,2,...,摄影数目固定。
摄影EV计算单元114将关于所计算的摄影EV的数据传输至微型计算机41的内部存储器。
接下来,将参考图8来描述通过数码相机1执行的亮度确定过程。
当用户操作包括在按键开关18中的模式改变转盘(未示出)以将用于指定AE-包围式摄影模式的指令的数据传输至微型计算机41时,数码相机1执行图8中所示的处理程序。
在步骤S31,例如,张数读取单元111从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中读取关于摄影数目的数据。当已写入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的摄影数目数据示出摄影数目为(例如)九时,张数读取单元111从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中读取指示摄影数目为九的信息。
在步骤S32,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确定控制范围和控制最小值。更具体,基于光圈值变化范围、快门速度变化范围、和增益变化范围来计算可以控制EV的范围。例如,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计算可以基于从F2.8延伸至F8.0的光圈值变化范围、从1/30秒变化至1/500秒的快门速度变化范围、和从0dB变化至12dB的增益变化范围中的每个控制与从0EV至9EV相对应的EV的范围。另外,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确定可以控制可控范围中的可控最小值。此处,例如,确定可控最小值为0EV。根据上述实施例,可控范围和可控最小值分别被确定为实际控制范围和实际控制最小值。
在步骤S33,控制间隔计算单元113根据摄影数目来计算控制间隔(摄影EV之间的间隔),以使摄影EV均匀分布在控制范围上。更具体,如下,根据上述等式(1)计算控制间隔。
控制间隔=控制范围/(摄影数目-1)
=9(EV)/(9张-1)
=1.25(EV)......(4)
在步骤S34,摄影EV计算单元114基于摄影数目、控制间隔、和控制最小值来计算分布在控制范围上的摄影EV。更具体,如下,根据上述等式(2)来计算摄影EV。
摄影EV=控制最小值+控制间隔×(i-1)
=0(EV)+1.125×(i-1)......(5)
摄影时间的值为1、2、......、9。
图9示出了以上述方式所计算的控制间隔。
在图9中,与图6的情况相同,控制范围从0EV延伸至9EV。在图9的下部所示的三角形中写入的数字1至9中的每个表示执行AE-包围式摄影的次数。每个三角形的位置对应于摄影EV。根据图9中所示的实施例,数码相机1通过使摄影EV在从0EV到9EV改变时改变了1.125EV来对九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
例如,当等式i=2固定时,即,当在AE-包围式摄影期间对第二个图像进行摄影时,所摄影图像的摄影EV变为1.125EV。此时,通过增益控制单元74来控制摄影EV,增益控制单元74调整从CCD传感器32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增益,其中,如图9所示,使光圈值保持恒定在F2.8,并且使快门速度保持恒定在1/30秒。
另外,例如,当等式i=5固定时,即,当在AE-包围式摄影期间对第五个图像进行摄影时,所摄影图像的摄影EV变为4.5EV。此时,通过控制CCD传感器32的快门速度的定时发生器35来控制摄影EV,其中,如图9所示,光圈值保持恒定在F2.8,并且增益保持恒定在0dB。
另外,例如,当等式i=8固定时,即,当在AE-包围式摄影期间对第八个图像进行摄影时,所摄影图像的摄影EV变为7.875EV。此时,通过光圈驱动控制单元73和光圈驱动单元72驱动光圈71改变光圈值来控制摄影EV,其中,如图9所示,快门速度保持恒定在1/500秒,并且增益保持恒定在0dB。
因而,数码相机1可以计算通过AE-包围式摄影所摄影的每个图像的摄影EV。
返回到图8的流程图,在步骤S35,例如,摄影EV计算单元114将关于所计算的摄影EV的数据传输至微型计算机41的内部存储器。该内部存储器存储了所计算的摄影EV数据,从而完成亮度确定过程。
然后,基于所计算的摄影EV来执行AE-包围式摄影。即,通过仅一次操作快门开关来对具有不同亮度级的至少两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更具体,根据所计算的摄影EV多次执行上述的静止图像拍摄操作,执行的次数对应于预定的摄影数目。
因此,数码相机1可根据通过AE-包围式摄影获得的摄影数目通过均匀控制间隔来划分控制范围。因此,可以对具有不同亮度级的至少两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用户可以仅通过指定摄影数目而不执行特定操作来执行上述摄影。然后,根据摄影数目来均匀隔开多个控制间隔,并且摄影EV(摄影曝光值)均匀分布在控制范围上。因此,可以不考虑摄影数目对具有不同亮度级的至少两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
图10示出了用于阐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亮度确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该亮度确定处理程序是通过数码相机1执行的。
在此情况下,当用户操作模式改变转盘(未示出)并且将用于指定AE-包围式摄影模式的指令的数据传输至微型计算机41时,同样开始上述亮度确定处理程序。
在步骤S51,例如,张数读取单元111从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中读取摄影数目数据。当已写入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中的摄影数目数据示出摄影数目为(例如)九时,张数读取单元111从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中读取表示摄影数目为九的信息。
在步骤S52,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执行控制范围确定处理。
以下将参考图11的流程图来详细描述在图10中所示的步骤S52所执行的控制范围确定处理。
在步骤S71,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计算标准EV。更具体,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基于从对象(亮度被测量)反射的光、根据光圈值(通过其可实现适当曝光)、快门速度、和增益中的每个来计算标准EV。
在步骤S72,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计算在所计算的标准EV与可控范围的可控最大值之间的差,并且将该差确定为正侧控制范围。即,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计算正侧控制范围。
在步骤S73,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计算在步骤S71所计算的标准EV与可控范围的可控最小值之间的差,并且将该差确定为负侧控制范围。即,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计算负侧控制范围。
在步骤S74,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计算控制范围和控制最小值。更具体,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将正侧控制范围与负侧控制范围进行比较,并且选择其中较小的范围。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将集中在标准EV上的范围确定为实际控制范围,其中,该范围包括从标准EV延伸至比标准EV大了所选的较小范围的值的范围、以及从标准EV延伸至比标准EV小了所选的较小范围的值的范围。另外,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将控制范围的最小值确定为控制最小值。
此处,在正侧控制范围和负侧控制范围中,将较小的范围表达为Min(正侧控制范围、负侧控制范围)。在此情况下,如下计算实际控制范围和实际控制最小值。
控制最小值=标准EV-Min(正侧控制范围,负侧控制范围)......(6)
控制范围=控制最小值+Min(正侧控制范围,负侧控制范围)×2......(7)
在步骤S75,例如,控制范围确定单元112将关于所计算的控制范围和控制最小值的数据传输至微型计算机41的内部存储器。该内部存储器存储所传输的数据,从而完成控制范围确定处理。
图12示出了以上述方式计算的控制间隔的实例。
如图12所示,可成为可控范围的范围从0EV延伸至9EV。根据上述方法,例如,当计算出的标准EV为3EV时,通过等式9EV-3EV=6EV表示正侧控制范围,以及通过等式3EV-0EV=3EV表示负侧控制范围。随后,等式Min(正侧控制区域,负侧控制区域)=3EV固定。因此,如下,根据上述等式(6)和(7)来计算实际控制范围和实际控制最小值。
控制最小值=标准EV-Min(正侧控制范围,负侧控制范围)
=3(EV)-3(EV)
=0(EV)......(8)
控制范围=控制最小值+Min(正侧控制范围,负侧控制范围)×2
=0(EV)+3(EV)×2
=6(EV)......(9)
即,实际控制范围从0EV延伸至6EV。
因此,数码相机1可确定集中在标准EV上的控制范围。随后,在AE-包围式摄影期间,有可能获得对应于标准EV的图像,该图像是通过普通AE模式摄影获得的。
返回到图10的流程图,在步骤S53,控制间隔计算单元113根据摄影数目来计算控制间隔(摄影EV之间的间隔),以使摄影EV均匀分布在计算出的控制范围上。更具体,如下,根据上述等式(1)计算控制间隔。
控制间隔=控制范围/(摄影数目-1)
=6(EV)/(9张-1)
=0.75(EV)......(10)
在图12的下部所示的三角形中写入的数字1至9中的每个表示执行AE-包围式摄影的次数。每个三角形的位置对应于摄影EV。根据图12中所示的实施例,数码相机1通过使摄影EV在从0EV到9EV改变时改变0.75EV来对九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
在步骤S54,摄影EV计算单元114基于摄影数目、控制间隔和、控制最小值来计算分布在控制范围上的摄影EV。更具体,如下,根据上述等式(2)来计算摄影EV。
摄影EV=控制最小值+控制间隔×(i-1)
=0(EV)+0.75×(i-1)......(11)
摄影时间的值为1、2、......、9。
例如,当等式i=2固定时,即,当在AE-包围式摄影期间对第二个图像进行摄影时,所摄影的图像的摄影EV变为0.75EV。此时,通过改变增益来实现控制摄影EV,其中,如图12所示,光圈值保持恒定在F2.8,以及快门速度保持恒定在1/30秒。
另外,例如,当等式i=5固定时,即,当在AE-包围式摄影期间对第五个图像进行摄影时,所摄影的图像的摄影EV变为3EV,即,标准EV。此时,如图12所示,通过改变快门速度来实现控制摄影EV,同时使光圈值保持恒定在F2.8,以及增益保持恒定在0dB。
另外,例如,当等式i=8固定时,即,当在AE-包围式摄影期间对第八个图像进行摄影时,所摄影的图像的摄影EV变为5.25EV。此时,如图12所示,通过改变快门速度来实现控制摄影EV,同时使光圈值保持恒定在F2.8,以及增益保持恒定在0dB。
因此,数码相机1可计算通过AE-包围式摄影所摄影的每个图像的摄影EV。
返回到图10的流程图,在步骤S55,摄影EV计算单元114将关于所计算的摄影EV的数据传输至微型计算机41的内部存储器。该内部存储器存储了所计算的摄影EV数据,从而完成亮度确定处理。
因而,数码相机1可根据通过AE-包围式摄影获得的摄影数目、通过均匀控制间隔来划分集中在标准EV上的控制范围。在此之后,实际执行AE-包围式摄影。
另外,在图11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步骤S74,基于控制最小值来计算控制范围。然而,可基于控制最大值来计算控制范围。更具体,可如下计算控制范围。
控制最大值=标准EV+Min(正侧控制范围,负侧控制范围)......(12)
控制范围=控制最小值-Min(正侧控制范围,负侧控制范围)×2......(13)
如上所述,根据图12所示的实施例,在标准EV,必定要执行摄影以控制AE。然而,根据图9所示的实施例,不考虑标准EV来计算摄影EV。因此,在标准EV并不必须执行摄影。随后,根据图9所示的实施例,可在除了所计算的标准EV外的所计算的摄影EV处执行摄影。
另外,根据图9所示的实施例,通过改变光圈值、快门速度、和增益中的每个来实现摄影EV控制。然而,根据图12所示的实施例,通过改变快门速度和增益来实现摄影EV控制。因此,根据上述实施例,基于光圈值、快门速度、和增益中的所有和/或至少两个的组合来确定控制范围。然而,可基于光圈值、快门速度、和增益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控制范围。
另外,根据图9和12所示的实施例,根据等式(2)来计算摄影EV。然而,可根据等式(3)来计算摄影EV。即,在图8所示的步骤S34和图10所示的步骤S54,摄影EV计算单元114可基于摄影数目、控制间隔、和控制最大值来计算分布在控制范围上的摄影EV。
图13示出了用于阐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亮度驱动处理的流程图。
当用户操作模式改变转盘(未示出)并且将用于指定AE-包围式摄影模式的指令的数据传输至微型计算机41时,同样开始上述亮度确定处理。
由于在图13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步骤S91、S92和S93处所执行的处理程序的细节与在图8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步骤S31、S32和S33处所执行的处理程序的细节相同,所以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步骤S94,控制间隔计算单元113确定所计算的控制间隔的值是否等于和/或大于预定阈值。该阈值应为经过设定以使在AE-包围式摄影期间连续摄影的图像的亮度级彼此不同的控制间隔的值。例如,控制间隔计算单元113确定当在AE-包围式摄影期间对第一个图像进行摄影时获得的摄影EV与当对第二图像进行摄影时获得的摄影EV之间的间隔(图14所示的间隔)是否等于1/3EV≈0.333EV或大于1/3EV≈0.333EV。如果在步骤S94确定所计算的控制间隔的值不等于或大于阈值,那么处理进行到步骤S95。
在步骤S95,控制间隔计算单元113确定摄影数目是否为至少两个。如果在步骤S95确定摄影数目是至少两个,那么处理进行到步骤S96。
在步骤S96,控制间隔计算单元113将摄影数目减一。在此之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91并且重复执行从步骤S91开始向下的处理直至摄影数目变为一。此时,两次和超过两次地执行的步骤S92不依赖于摄影数目。因此,可以不两次或超过两次地执行步骤S92。另外,当摄影数目的值通过对应于步骤S96的处理而变为一时,在控制范围中仅存在一个摄影EV。因此,在步骤S93中,例如,计算控制范围的值为0EV。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94确定控制间隔的值等于或大于阈值,即,如果设定控制间隔以使所摄影的图像的亮度级彼此不同,那么处理进行到步骤S97。
另外,如果在步骤S95确定摄影数目不是至少两个,即,如果摄影数目为一,那么处理进行到步骤S97。
在步骤S97,如图8所示的步骤S34和图10所示的步骤S54的情况,摄影EV计算单元114基于摄影数目、控制间隔、和控制最小值来计算分布在控制范围上的摄影EV。
当在步骤S97,摄影数目为一时,可认为在分布在控制范围上的EV之间不存在差异,即,在图像亮度级之间存在极小的差异。因此,例如,将该摄影EV设为控制范围中心的值和/或标准EV。
在步骤S98,摄影EV计算单元114将关于所计算的摄影EV的数据传输至微型计算机41的内部存储器。该内部存储器存储了所计算的摄影EV数据,从而完成亮度确定处理。
因而,当在AE-包围式摄影期间亮度级之间不存在差异时,数码相机1通过减少摄影数目来调整控制间隔。因此,可以对具有彼此完全不同亮度级的多个图像进行摄影。
根据上述实施例,与在图13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步骤S91至S93相对应的处理与在图8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步骤S31至S33相对应的处理相同。然而,与在图13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步骤S91至S93相对应的处理与在图10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步骤S51至S53相对应的处理相同。
另外,如上所述,用户通过操作按键开关18来预先指定摄影数目。然而,例如,当选择AE-包围式摄影模式时,可自动设定预定摄影数目。
因此,数码相机1可在AE-包围式摄影期间对具有适当亮度级的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其中,多个图像的数目是预定图像数目。另外,并不对具有实际上彼此相同亮度级的许多图像进行摄影。因此,可以防止存储器的浪费。
另外,可通过将具有不同亮度的多个摄影图像彼此叠加来执行所谓的重叠摄影,以生成对应于宽动态范围的合成图像。
因此,可通过改变曝光值来对具有不同曝光值的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另外,当确定控制范围(曝光值变化的范围)时、以及当计算控制间隔(摄影曝光值之间的间隔)以使摄影曝光值(存在于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和摄影到的图像的曝光值)根据摄影图像的数目均匀分布在控制范围上时,可以不需要用户执行复杂操作并且不考虑图像数目地对具有适当不同亮度级的多个图像进行摄影。
因而,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用于数码相机。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用于具备照相机的移动电话和具有其他摄像功能的摄影装置。
可通过使用硬件和/或软件来执行一系列上述处理程序。当通过使用软件来执行这些处理程序时,将形成软件的程序从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安装到微型计算机41中。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用于描述被存储在程序式快速存储器23中的程序的步骤不仅包括根据写入次序以时间顺序执行的处理,而且还包括并不必须以时间顺序执行而还可以并行和/或单独执行的处理。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在附加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换。

Claims (10)

1.一种被配置为通过改变曝光值对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的摄影装置,所述摄影装置包括:
控制范围确定装置,被配置为确定作为所述曝光值变化范围的控制范围;以及
间隔计算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摄影图像的数目计算控制间隔,以使所述摄影曝光值均匀分布在所述控制范围上,其中,所述控制间隔是作为存在于所述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和作为所摄影图像的曝光值的摄影曝光值之间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范围确定装置将所述曝光值随光圈值、快门速度、和图像信号的增益中的至少一个和/或至少两个的组合而变化的范围确定为控制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范围确定装置确定作为存在于所述控制范围中的所述曝光值的最小值的控制最小值,
所述摄影装置还包括:曝光值计算装置,被配置为基于
所述摄影数目、所述控制间隔、和所述控制最小值来计算分布在所述控制范围上的所述摄影曝光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范围确定装置确定作为存在于所述控制范围中的所述曝光值的最大值的控制最大值,
所述摄影装置还包括:曝光值计算装置,被配置为基于
所述摄影数目、所述控制间隔、和所述控制最大值来计算分布在所述控制范围上的所述摄影曝光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范围确定装置将所述摄影装置可物理控制所述曝光值的可控范围确定为所述控制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范围确定装置将预定范围确定为所述控制范围,其中,所述预定范围包括:从所述曝光值的标准值延伸到比所述标准值小的值的范围,所述值比所述标准值小了所述标准值与可控范围的最大值之间的差和所述标准值与所述可控范围的最小值之间的差中的较小差的大小,其中,在所述可控范围中,所述摄影装置可以物理控制所述曝光值;以及从所述标准值延伸到比所述标准值大了所述较小差的大小的值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所述间隔计算装置确定所述控制间隔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当所述控制间隔小于所述阈值时,减少所述摄影数目,直到所述控制间隔等于或大于所述阈值;以及
根据减少后的摄影数目来计算所述控制间隔。
8.一种用于通过改变曝光值来对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的摄影方法,所述摄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作为所述曝光值变化范围的控制范围;以及
根据所摄影图像的数目来计算控制间隔,以使所述摄影曝光值均匀分布在所述控制范围上,其中,所述控制间隔是作为存在于所述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和作为所摄影图像的曝光值的摄影曝光值之间的间隔。
9.一种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通过改变曝光值来对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的摄影处理,所述程序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作为所述曝光值变化的范围的控制范围;以及根据所摄影图像的数目来计算控制间隔,以使所述摄影曝光值均匀分布在所述控制范围上,其中,所述控制间隔是作为存在于所述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和作为所摄影图像的曝光值的摄影曝光值之间的间隔。
10.一种被配置为通过改变曝光值来对多个图像进行连续摄影的摄影装置,所述摄影装置包括:
控制范围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作为所述曝光值变化的范围的控制范围;以及
间隔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摄影图像的数目来计算控制间隔,以使所述摄影曝光值均匀分布在所述控制范围上,
其中,所述控制间隔是作为存在于所述控制范围中的曝光值和作为所述摄影到的图像的曝光值的摄影曝光值之间的间隔。
CN2007101457264A 2006-09-01 2007-08-31 摄影装置和摄影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70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38108 2006-09-01
JP2006238108A JP4208002B2 (ja) 2006-09-01 2006-09-01 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6238108 2006-09-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7013A true CN101137013A (zh) 2008-03-05
CN101137013B CN101137013B (zh) 2013-09-11

Family

ID=39160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572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7013B (zh) 2006-09-01 2007-08-31 摄影装置和摄影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20372B2 (zh)
JP (1) JP4208002B2 (zh)
CN (1) CN10113701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1189A (zh) * 2015-12-23 2016-05-2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曝光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
CN107430766A (zh) * 2015-04-07 2017-12-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将图像数据并行存储在相机系统中的系统和方法
CN107959771A (zh) * 2016-10-15 2018-04-2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系统
CN113347368A (zh) * 2020-03-03 2021-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曝光控制的视频采集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89070B1 (en) * 2009-06-05 2012-05-29 Apple Inc. Image capturing devices using Sunny f/16 rule to override metered exposure settings
JP5618513B2 (ja) * 2009-09-11 2014-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10317063A1 (en) * 2010-06-28 2011-12-29 Elmo Company Limited Exposure control apparatus and exposure control method
JP5734776B2 (ja) * 2011-07-15 2015-06-17 株式会社東芝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6025342B2 (ja) * 2012-02-23 2016-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3221757A (ja) * 2012-04-12 2013-10-28 Jfe Steel Corp 長尺体の長さ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JP6108680B2 (ja) * 2012-04-19 2017-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4466A (en) * 1988-04-11 1990-04-03 Nikon Corporation Bracketing exposure control device
JPH0429125A (ja) 1990-05-25 1992-01-31 Konica Corp スチルビデオカメラ
US5333027A (en) * 1990-06-06 1994-07-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having automatic exposure bracketing device
JPH1172816A (ja) 1997-06-17 1999-03-16 Nikon Corp オートブラケティング撮影装置
JP4245699B2 (ja) 1998-09-16 2009-03-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3348438A (ja) 2002-05-29 2003-12-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撮影方法および装置、画像選択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374252B2 (ja) 2004-01-23 2009-12-02 Hoya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の制御装置および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JP2006166027A (ja) 2004-12-07 2006-06-22 Olympus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0766A (zh) * 2015-04-07 2017-12-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将图像数据并行存储在相机系统中的系统和方法
CN105611189A (zh) * 2015-12-23 2016-05-2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曝光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
CN107959771A (zh) * 2016-10-15 2018-04-2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系统
CN107959771B (zh) * 2016-10-15 2021-02-2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系统
US10948288B2 (en) 2016-10-15 2021-03-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system with overlap and non-overlap exposure period
CN113347368A (zh) * 2020-03-03 2021-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曝光控制的视频采集方法及装置
WO2021175211A1 (zh) * 2020-03-03 2021-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曝光控制的视频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13347368B (zh) * 2020-03-03 202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曝光控制的视频采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61121A (ja) 2008-03-13
JP4208002B2 (ja) 2009-01-14
US7720372B2 (en) 2010-05-18
CN101137013B (zh) 2013-09-11
US20090003819A1 (en) 200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7013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方法
US20180366162A1 (e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5389576B2 (ja) 撮像装置
US8937677B2 (en)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JP3860367B2 (ja) 撮像装置
US20060171697A1 (en) Imaging apparatus, image storage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storage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imag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storage program
CN100534139C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US7688360B2 (en) Imaging apparatus control unit and digital camera
CN101795358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95921A (zh) 摄像装置
JP2010103975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10166705A (zh) 高动态范围hdr图像生成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8531586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including focus lens control
JP2013168723A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771009B2 (ja) 交換レンズシステム
JP561876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961231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ontaining program for photographing
JP2020077938A (ja) 撮影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8041206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lash emission
JP2003333434A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06173860A (ja) 電子カメラ
JP4139187B2 (ja)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の露出制御システム
JP2000228746A (ja)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01330868A (ja) 電子カメラ装置
JP2005215206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Termination date: 201508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