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5781A - 眼镜片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眼镜片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5781A
CN101135781A CNA2007101472264A CN200710147226A CN101135781A CN 101135781 A CN101135781 A CN 101135781A CN A2007101472264 A CNA2007101472264 A CN A2007101472264A CN 200710147226 A CN200710147226 A CN 200710147226A CN 101135781 A CN101135781 A CN 101135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on
lens
plane
power
far a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72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贺唯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35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57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02C7/027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considering wearer's paramet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可将远视矫正用的累进折射力镜片设计成在组装到面罩型镜框等弯角大的眼镜框中时能够发挥最佳光学性能。设定成为基准的累进折射面,并在远用部和近用部上分别设定设计基准点,在远用部和近用部上分别附加使由于弯角而产生的散光折射力在各设计基准点处抵消的散光的折射力,求出使光学性能在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的整个面内最佳的非球面附加量,并且,在远用部和近用部上分别附加使由于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的棱镜折射力在各自的设计基准点抵消的棱镜折射力。

Description

眼镜片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将远视矫正用的累进折射力镜片组装到面罩型框架等弯角大的眼镜框中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主要使用面罩型眼镜框来作为运动用的太阳镜。图3(a)的从倾斜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图3(b)的从上侧观察到的立体图表示面罩型眼镜框的一个示例。如图3所示,由于面罩型眼镜框的弯角大、沿着脸弯曲,所以直到脸的侧面也有镜片,因而具有视野宽阔的优点。因此,作为运动时的保护眼镜、保护眼球等的眼镜得到了体育选手的青睐。
受佩戴面罩型眼镜框的体育选手逐渐增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使用这种镜框。因此需要矫正用眼镜的人也越来越多地希望使用面罩型眼镜框。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公开了一种适合于面罩型等弯角大的眼镜框的光学设计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4059号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光学设计方法中,没有公开任何对远视矫正用的累进折射力镜片的设计方法。近年来,存在期望在运动用面罩型眼镜框中使用可通过一个镜片来进行远观和近观两者的累进折射力镜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远视矫正用的累进折射力镜片设计成在组装到面罩型镜框等弯角大的眼镜框中时能够发挥最佳光学性能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是组装到弯角为200°以上的眼镜框中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具有:累进折射面设定工序,在构成眼镜片的物体侧和眼球侧的两个折射面中的至少一个折射面上设定累进折射面,所述累进折射面具备远用部、具有与该远用部不同的折射力的近用部、以及在两者之间折射力累进变化的累进部;散光折射力附加工序,在所述眼镜片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上,在整个所述远用部上附加使由于所述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的象差在所述远用部的设计基准点抵消的散光折射力,并且在整个所述近用部上附加使由于所述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的象差在所述近用部的设计基准点抵消的散光折射力;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求出使光学性能在所述眼镜片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的整个面内最佳的非球面附加量;棱镜折射力附加工序,在所述眼镜片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上,在整个所述远用部上附加使由于所述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的棱镜折射力在所述远用部的设计基准点抵消的棱镜折射力,并且在整个所述近用部上附加使由于所述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的棱镜折射力在所述近用部的设计基准点抵消的棱镜折射力。
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是在眼镜片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上具有累进折射面的累进折射力镜片的设计方法,所述累进折射面具备远用部、具有与该远用部不同的折射力的近用部、以及在两者之间折射力累进变化的累进部。由于眼镜框的弯角在眼镜片上产生散光折射力和棱镜折射力等,需要对它们进行修正。累进折射面具备远用部和近用部,在它们之间存在被称为加入度的度数的不同。根据度数通过修正而附加的散光折射力和棱镜折射力不同,所以不仅分别对远用部和近用部的修正量不同,而且存在中间部的度数逐渐变化的累进部,并且在相对于视线在左右方向倾斜的眼镜片中,由于相对于视线的倾斜角度在视线的左右不对称,所以在耳侧和鼻侧修正量也不同。
因此,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法中,首先,设定成为基准的累进折射面,在远用部和近用部上分别设定设计基准点,在远用部和近用部上分别附加使由于弯角而产生的散光折射力在各自的设计基准点处抵消的散光折射力,求出使光学性能在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的整个面内最佳的非球面附加量,并且,附加使由于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的棱镜折射力在上述远用部的设计基准点、上述近用部的设计基准点处分别抵消的棱镜折射力,由此,可修正由于弯角而产生的影响,能够使累进折射力镜片对应弯角大的眼镜框。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中,从所述眼镜片的几何中心放射状地设定通过所述眼镜片的远用部而到达所述眼镜片的端缘的多条基准线、以及通过所述眼镜片的近用部而到达所述眼镜片的端缘的多条基准线,求出非球面附加量以使各条所述基准线上的光学性能最佳,并通过插补来求出所述基准线之间的区域的非球面附加量。
在眼镜片整体中相对于视线在左右方向倾斜的眼镜片中,由于在设计基准点的左右方向相对于视线的倾斜角度不对称,所以即使在设计基准点修正了由于弯角而产生的散光折射力和棱镜折射力,也不能完全进行修正。因此,通过相对于远用部和近用部设定基准线,并沿基准线求出光学性能为最佳的非球面附加量,并且通过插补来求出基准线之间的区域的非球面附加量,可求出使光学性能在眼镜片整体范围内为最佳的非球面附加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成为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的基准的累进折射面的区域划分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2(a)表示设定基准线的一个示例,图2(b)是表示通过插补来求出基准线间的区域的非球面附加量的方法的曲线图。
图3表示面罩型的眼镜框,(a)是从斜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b)是从上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弯角的示意图,图4(b)是表示倾斜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是设计在组装到图3所示的弯角大的面罩型眼镜框中时发挥最佳光学性能的累进折射力镜片的方法。如图4(a)所示,眼镜框的弯角表示左右框面所构成的角度,将小于180°的情况称作内弯状态,将大于180°的情况称作外弯状态。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设计具有适合于弯角在200°以上的外弯状态的眼镜框的光学性能的累进折射力镜片。市场上销售的面罩型眼镜框的弯角大致在200~250°的范围内。弯角为200°以上的眼镜框,除了有如图3所示的面罩型眼镜框以外,还有深水镜和护目镜等。
由于弯角为200°以上的眼镜框沿着脸部弯曲,因此眼镜片以相对于视线倾斜的状态固定。组装到弯角为200°以上的眼镜框中的眼镜片,其曲率必须比普通眼镜片要大,如果用折射力表示物体侧的折射面的曲率,则通常屈光度为5以上,一般在6~12的屈光度范围内。
普通眼镜片是假设组装到弯角为180°,即组装到没有弯曲的眼镜框中,来设计物体侧的折射面和眼球侧的折射面。在验光时,也使用没有弯曲的验光用眼镜框。这样,如果具有假设组装到没有弯曲的眼镜框中的光学性能的眼镜片,以相对于视线倾斜的状态固定,则在光学性能上会产生不良情况。
如果将眼镜片组装到具有大的弯角的眼镜框中,并且使眼镜片相对于视线倾斜,则上下方向的折射力几乎保持不变,但左右方向的折射力发生改变,由此产生象差,给球面透镜带来散光效果。并且如果使眼镜片相对于视线倾斜,则会产生棱镜折射力。
因此,在将假设弯角为180°的眼镜片组装到弯角为200°以上的眼镜框中的情况下,至少存在因弯角而产生的、导致产生散光折射力的象差和棱镜折射力,从而存在通过眼镜片看到的是模糊的图像的不良情况。表示了解决该问题的设计方法的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公报。但是,实际上,其是对于单焦点镜片的设计方法。
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将远视矫正用的累进折射力镜片设计成在安装在面罩型等弯角大的眼镜框上的情况下能够发挥最佳光学性能。
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法中,首先,设定成为基准的累进折射面,并在远用部和近用部上分别设定设计基准点(累进折射面设定工序),在远用部和近用部上分别附加使由于弯角而产生的散光折射力在各自的设计基准点抵消的散光折射力(散光折射力附加工序),在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的整个面范围内,求出光学性能为最佳的非球面附加量(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并且附加使由于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的棱镜折射力,在上述远用部的设计基准点、上述近用部的设计基准点分别抵消的棱镜折射力(棱镜折射力附加工序)。
在累进折射面设定工序中,设定成为基准的累进折射面。在累进折射力镜片的设计中,将眼镜片内区域划分为:处于镜片上方、用于观察远方的远用部;处于镜片下方、用于观察近处物体的近用部;以及圆滑地连接所述远用部和近用部、用于观察中间距离的累进部。在用途不同的设计中,可大致分为:将远用视野和近用视野两者以良好的平衡配置的所谓远近两用设计;重视宽阔的远方视野和中间视野的远中主体设计;重视从1m左右的中间区域到跟前的视野的中近主体设计。此外,在歪曲象差和象散的分布设计中,可大致分为:使远用部和近用部大、使象差集中在狭窄的累进部的象差集中型;使远用部和近用部狭窄、使累进部大、使中间部的象差扩散的象差分散型。在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中,可对应于任一类别的累进折射力的眼镜片。累进折射面可设定在物体侧的折射面(外表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内表面)中的任意面上,也可分配到两个面上。
图1表示作为基准的累进折射力镜片的远用部、近用部和累进部的区域划分的一个示例。远用部和近用部为分别以远用中心和近用中心为中心的扇形形状,用点涂满来表示。该眼镜片是左眼用镜片,用较粗的线表示的主经线从远用中心到近用中心考虑眼的辐辏而向图中左侧的鼻侧弯曲。在面罩型眼镜框中容纳的用虚线表示的镜片形状为横向较长型,其左右方向长而垂直方向短。此外,面罩型眼镜是运动用的,在远用部需要有左右方向宽阔的视野。因此,远用部以通过圆形镜片的几何中心的水平线为界而占据上半部分。主经线经远用部的中心而向垂直方向延伸,并在远用部的下端到达远用中心(几何中心),累进部考虑到辐辏而稍向鼻侧倾斜并到达近用中心,然后再向垂直方向延伸而到达镜片下端。作为累进部的长度的累进带长具有稍短的倾向,象差集中的累进部较窄。因此,作为远用部和近用部的度数的差的加入度最大限度为2.0左右,如果加入度大于该限度,则象差集中在累进部,产生摇动、歪斜,作为运动用认为这样并不理想。虽然近用部变小,但作为运动用,认为在可看到高尔夫分数的紧急程度才可以。当然,作为基准的累进折射力镜片也可以是图1以外的区域划分。
作为基准的累进折射力镜片设定为根据处方弯角以180°来设计的普通设计的累进折射力镜片。再有,图4(b)所示的倾斜角以例如为10°的值加入到成为基准的累进折射力镜片上进行设计。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仅修正弯角所产生的影响的情况,作为没有倾斜角所产生的影响的示例来说明。
下面,在远用部和近用部上分别设定设计基准点。弯角所产生的散光的象差和棱镜折射力因镜片的度数而变化。远用部和近用部的度数不同,因此,需要对远用部和近用部分别独立地修正弯角所产生的影响。虽然设计基准点可设定任意的位置,但在远用部,通常选定为远用视点,远用视点是眼镜佩戴者以自然姿势观察远方时的视线在镜片上的通过地点。存在远用视点与远用中心一致的情况。此外,远用视点通常与镜片的几何中心一致。下面,使远用中心和镜片的几何中心一致,将远用中心(几何中心)作为远用部的设计基准点来进行说明。在近用部中,优选将近用中心作为近用部的设计基准点。
在散光折射力附加工序中,在眼镜片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上,在整个远用部上附加使由于眼镜框的弯角所产生的象差在远用部的设计基准点抵消的散光折射力,并且在整个近用部上附加使由于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的象差在近用部的设计基准点抵消的散光折射力。
在远用部的修正中,在整个远用部上附加作为与弯角和远用部的度数对应的修正的散光折射力,在远用部的设计基准点,由于弯角而产生的散光折射力和作为修正的散光折射力相加,并以使散光折射力为零的方式抵消。此外,在近用部的修正中,例如,设定包含以几何中心为中心的整个近用部和累进部的主经线的扇形区域,将作为与弯角和近用部的度数对应的修正的散光折射力附加到所设定的扇形区域中,在近用部的设计基准点,由于弯角而产生的散光折射力和作为修正的散光折射力相加,并以使散光折射力为零的方式抵消。将近用部和包含累进部的主经线的区域作为一个区域来加以修正,是为了使累进部不变成不连续。在累进部左右存在的侧面侧的区域能够以将远用部和近用部的各修正值平滑地连接起来的方式进行插补。
在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中,在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的整个面内,求出光学性能为最佳的非球面附加量。即使修正设计基准点处的由于弯角而产生的散光和棱镜象差,在眼镜片整体中,在相对于视线在左右方向倾斜的眼镜片中,由于相对于视线的倾斜角度在设计基准点的左右方向不对称,所以也不能完全修正。因此,在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中,首先,设定从眼镜片的几何中心向放射方向通过远用部而到达眼镜片端缘的多条基准线(直线),并且设定从眼镜片的几何中心向放射方向通过近用部而到达眼镜片端缘的多条基准线(直线)。此时,分别对于远用部和近用部,基准线优选分别在左右区域中至少朝向一个方向设定,共计设定两条以上。在远用部和近用部各自的左右区域中设置基准线是因为在镜片由于弯角而相对于视线倾斜时,以视线为界在鼻侧和耳侧的修正量是不对称的。
图2(a)表示说明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中的基准线的设定的示意图。图2所示的眼镜片是图1所示的远用部占据上半部分的远近两用设计的累进折射力镜片。成为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中的眼镜片设计基准的通常是眼镜片的几何中心,并以几何中心为中心来使用。但是,能选择该几何中心附近的任意点作为中心点。在远近两用设计的累进折射力镜片中,如图1所示,眼镜片的几何中心与远用中心实际上一致。
在远用部设定基准线的工序中,设定呈从几何中心GC放射状地通过远用部的区域内而到达眼镜片端缘的直线状延伸的至少两条基准线。该情况下,由于以通过几何中心的垂直线即远用部的主经线为界,在鼻侧和耳侧相对于视线的倾斜角度不同,非球面附加量不对称,所以优选以主经线为界在左右每隔相等的角度分别设定相同数量的基准线。如果基准线的数量多,则可更细致地把握远用部的折射力。
在图2(a)中,表示了在大区域的远用部中将δf1~δf8八条基准线在主经线的左右各设定四条的示例。这八条基准线从通过几何中心GC的、水平方向的X轴向逆时针方向每隔等角度20°进行设定。八条基准线以主经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地配置。再有,即使不是每隔相等角度进行配置,对插补也没有影响。
此外,在近用部设定基准线的工序中,设定呈从几何中心GC放射状地通过近用部的区域内而到达眼镜片端缘的直线状延伸的至少两条基准线。在图2(a)所示的示例中,两条基准线δn1和δn2成为将三等分扇形近用部圆弧的端缘点和中心点GC连接起来的直线。在近用部中,由于非球面附加量也是左右不对称,所以优选以主经线为界分别在左右区域中设定基准线。例如,能够从眼镜片的几何中心GC向近用部的区域内的镜片端缘,以将扇形的近用部的圆弧五等分、七等分、九等分这样的间隔来设定基准线。该情况下,基准线也不是必须每隔相等角度进行设定。如果基准线的数量多,则可更细致地把握近用部的折射力。
在设定基准线后,相对于沿所设定的各基准线的折射力确定非球面附加量。非球面附加量可通过这样的公知方法求出:按照各个基准线,相对于沿各基准线的折射力,假定与将眼镜片佩戴在眼睛上时相同的条件,通过光线跟踪来计算度数和象散、棱镜折射力等,从而求出最佳的非球面附加量。该情况下的非球面附加量指附加(也有负附加)到成为基准的累进折射面上、形成新的面的非球面量。
作为该非球面附加量的计算方法,有下面五个计算方法。首先,如图2(a)所示那样,将眼镜片的坐标系定义为这样的坐标系:从眼镜佩戴时的正面观察累进折射面,使左右方向为X轴、上下方向(远近方向)为Y轴,深度方向为Z轴,各基准线的中心点GC为(x,y,z)=(0,0,0)(原点)。
第一非球面附加量的计算方法是直接计算Z轴方向的非球面附加量的坐标的方法。成为基础的累进折射面的深度方向的坐标zp
zp=f(x,y)那样,
用坐标(x,y)的函数来表示。当在zp上附加Z轴方向的非球面附加量δ时,在将附加后的Z轴方向的合成坐标、即新的累进折射面的坐标设为zt时,Zt=zp+δ。
此时,镜片的中心点GC附近,由于棱镜少、且象散也很少发生,所以非球面附加量很少即可,但在镜片外周部,一般情况为从眼睛入射的光线带有角度,所以容易产生象散,用于修正该象散的非球面附加量也变大。实际附加的理想的非球面附加量根据使用者的处方(镜片的度数)而千差万别,但其根据离中心点GC的距离r而变化。由此,附加的最佳非球面附加量δ为离中心点GC的距离r=(x2+y2)1/2的函数。此外,如图2(a)所示,例如,通过以经几何中心GC的X轴为起点来设定逆时针方向的角度θ,非球面附加量δ可以表示为(θ,r)的函数。这在以下的计算方法中也是同样的。
该第一非球面附加量的计算方法可直接求出坐标,所以具有计算轻松的优点。
第二非球面附加量的计算方法中,在将成为基础的累进折射面的径向斜率用dzp表示,将新的累进折射面的斜率用dzt表示时,使用
dzt=dzp+δ的关系。
由于该第二非球面附加量的计算方法求出斜率的分布,所以具有容易控制棱镜量的优点。Z座标可通过从原点进行积分来求出。
第三非球面附加量的计算方法中,在将成为基础的累进折射面的径向的曲率用cp表示,且将新的累进折射面的曲率用ct表示时,使用
ct=cp+δ的关系。
由于该第三非球面附加量的计算方法求出曲率的分布,所以具有光学评价简单,设计容易,容易获得目标处方的优点。Z座标可通过从原点进行积分来求出。
第四非球面附加量的计算方法中,用Zp表示成为基础的累进折射面的座标,新的累进折射面的座标Zt使用以将累进折射面的Z座标替换为曲率的下述公式(1)定义的bp并使用以下述公式(2)表示的关系。
数学式1
b p = 2 z p x 2 + y 2 + z p 2 - - - ( 1 )
数学式2
z t = ( b p + δ ) r 2 1 + 1 - ( b p + δ ) 2 r 2 - - - ( 2 )
由于该第四非球面附加量的计算方法求出曲率的分布,所以具有光学评价简单,设计容易,容易获得目标处方,且Z座标不通过积分就可直接计算出来的优点。
第五非球面附加量的计算方法中,用zp表示成为基础的累进折射面的座标,新的累进折射面的座标用zt使用以将累进折射面的Z座标替换为曲率的下述公式(1)定义的bp,并使用以下述公式(3)表示的关系。
数学式3
b p = 2 z p x 2 + y 2 + z p 2 - - - ( 1 )
数学式4
z t = b p r 2 1 + 1 - ( 1 + δ ) b p 2 r 2
第五非球面附加量的计算方法可设计成曲率的变化平滑,可得到没有急剧的度数变化等的自然累进面形状。
在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中,分别按照各基准线,沿基准线将非球面附加量δ确定为离中心点GC的距离r和从X轴向逆时针方向的角度θ的函数。
除了这些非球面附加量的计算方法以外,例如还有这样的方法:对各基准线使用光线跟踪法,以通过修正弯角、度数所产生的影响来使光学性能为最佳的方式,求出非球面式的系数来作为各基准线上的z轴方向的坐标值。
接下来,在相对于沿各基准线的折射力确定了非球面附加量之后,相对于这些基准线间的区域的折射力通过插补法来确定非球面附加量,并求出眼镜片的整个面内的非球面附加量。所谓插补法是指已知函数的两个以上的点的函数值,来求出它们之间的点的函数值的计算方法。作为一般的插补法,有公知的拉格朗日插补和样条插补。在本发明中,可采用一般的插补法。
图2(b)是在纵轴上描绘通过上述第一~第五非球面附加量的计算方法求出的非球面附加量δ的值,在横轴上描绘以X轴为起点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取为θ时距离中心点GC相等距离(图2中为镜片端缘)的位置处的、图2(a)所示的基准线δf1~δf8和δn1和δn2上的非球面附加量δ的十个点的值的曲线图。插补法是求出用通过全部这十个点的非球面附加量δ的值的图2(b)中的虚线所示的平滑曲线方程式的计算方法。由此,可在眼镜片的整体区域上确定最佳的非球面附加量。
在棱镜折射力附加工序中,在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上,附加使由于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的棱镜折射力在远用部的设计基准点和近用部的设计基准点分别抵消的棱镜折射力。附加的棱镜折射力以鼻侧成为基底方向的方式使折射面以各设计基准点为中心倾斜。在中间的累进部,例如在主经线上的位置上根据其度数来在累进部整体上以抵消由于弯角而产生的棱镜折射力的方式附加棱镜折射力。
通过上述的累进折射面设定工序、散光折射力附加工序、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以及棱镜折射力附加工序,可将远视矫正用的累进折射力镜片设计成在组装到面罩型镜框等弯角大的眼镜框中时可发挥最佳的光学性能。关于工序的顺序,以上说明的顺序是通常顺序,其被认为计算量最少。该情况下,由于随后进行棱镜折射力附加工序,所以在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中不考虑弯角所产生的棱镜折射力的修正。关于工序的顺序,例如散光折射力附加工序、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和棱镜折射力附加工序可交换,也可以在进行棱镜折射力附加工序和散光折射力附加工序后,进行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
可在物体侧的折射面上附加修正弯角的影响的散光折射力,在眼球侧的折射面上附加修正弯角影响的棱镜折射力,或者也可使二者相反。再有,也可以在眼球侧的折射面或物体侧的折射面上附加修正弯角的散光折射力和棱镜折射力两者,形成合成了这些折射力的折射面。
下面,说明考虑用焦度计进行的度数测定的累进折射力镜片。累进折射力镜片从累进开始点累进地加入了加入度数。因此,在用焦度计测定度数时,通常考虑焦度计的光线宽度,在从累进开始点向远用侧偏移了5~10mm的位置处设定度数测定点。但是,如果在累进开始点附近施加非球面设计,则在用焦度计测定度数时,会发生象散,从而不能保证镜片的度数。
因此,在远近两用设计中,优选从与几何中心GC实际上一致的累进开始点到预定距离r处不附加非球面,而使其成为球面设计部。r优选为可覆盖度数测定点的7mm以上、并且不到12mm。即使设置这样的球面设计部,由于累进开始点的附近接近光轴,而且原本附加的理想的非球面附加量小,所以对光学性能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在上述说明中,不考虑复曲面等散光矫正用的折射面。例如,在物体侧的折射面(外表面)设置累进折射面,在眼球侧的折射面(内表面)设置复曲面的情况下,可分别个别地修正弯角所产生的影响。在后表面的复曲面所施加的修正中,设计基准点在一处即可,可使上述散光折射力附加工序和棱镜折射力附加工序与上述相同。此外,在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中,如果将基准线的方向设定为散光轴和与其正交的方向的最低两条,则可与上述同样地确定复曲面整个面的非球面附加量。此外,可将对在眼球侧的折射面存在的复曲面进行的弯角所产生的影响的修正,附加到在物体侧的折射面上存在的累进折射面上。在该情况下的物体侧的折射面上,作为对弯角所产生的影响的修正,附加对累进折射面的修正和对复曲面的修正。由于眼球侧的折射面成为简单形状的复曲面,所以眼球侧的折射面的形状生成和镜面研磨可使用现有的硬质研磨板,所以制造变容易。
另一方面,如果在眼球侧的折射面上设置累进折射面和散光矫正用的复曲面两者,则变成设置它们的合成折射面。将累进折射面和复曲面合成的合成折射面的设计方法在例如WO97/19382中公开。在该设计方法中可设定成为基准的合成折射面。然后,设定眼球侧的折射面的远用部和近用部各自的设计基准点,并进行与上述说明同样的散光折射力附加工序。在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中,如果将基准线的方向加上散光轴和与之正交的方向的最低两条进行设定,则可与上述同样地确定镜片整个面的非球面附加量。棱镜折射力附加工序也可以与上述同样地进行。
这样,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是可将远视矫正用的累进折射力镜片设计成能够组装到面罩型镜框等弯角大的眼镜框中的万用方法。
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可应用于设计、制造在将远视矫正用的累进折射力镜片组装到面罩型镜框等弯角大的眼镜框中时可发挥最佳光学性能的眼镜片的用途。

Claims (2)

1.一种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是组装到弯角为200°以上的眼镜框中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具有:
累进折射面设定工序,在构成眼镜片的物体侧和眼球侧的两个折射面中的至少一个折射面上设定累进折射面,所述累进折射面具备远用部、具有与该远用部不同的折射力的近用部、以及在两者之间折射力累进变化的累进部;
散光折射力附加工序,在所述眼镜片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上,在整个所述远用部上附加使由于所述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的象差在所述远用部的设计基准点抵消的散光折射力,并且在整个所述近用部上附加使由于所述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的象差在所述近用部的设计基准点抵消的散光折射力;
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求出使光学性能在所述眼镜片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的整个面内最佳的非球面附加量;
棱镜折射力附加工序,在所述眼镜片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上,在整个所述远用部上附加使由于所述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的棱镜折射力在所述远用部的设计基准点抵消的棱镜折射力,并且在整个所述近用部上附加使由于所述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的棱镜折射力在所述近用部的设计基准点抵消的棱镜折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非球面附加量确定工序中,从所述眼镜片的几何中心放射状地设定通过所述眼镜片的远用部而到达所述眼镜片的端缘的多条基准线、以及通过所述眼镜片的近用部而到达所述眼镜片的端缘的多条基准线,求出非球面附加量以使各条所述基准线上的光学性能最佳,并通过插补来求出所述基准线之间的区域的非球面附加量。
CNA2007101472264A 2006-08-31 2007-08-29 眼镜片的设计方法 Pending CN1011357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35142 2006-08-31
JP2006235142A JP2008058576A (ja) 2006-08-31 2006-08-31 眼鏡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5781A true CN101135781A (zh) 2008-03-05

Family

ID=38605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72264A Pending CN101135781A (zh) 2006-08-31 2007-08-29 眼镜片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62663B2 (zh)
EP (1) EP1895351A1 (zh)
JP (1) JP2008058576A (zh)
CN (1) CN1011357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4541A (zh) * 2013-03-15 2015-11-18 Hoya株式会社 眼镜镜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镜片供给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17559B2 (en) 2007-09-28 2010-05-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signing spectacle lens, and spectacles
DE102008015189A1 (de) * 2008-03-20 2009-10-01 Rodenstock Gmbh Umskalierung des Sollastigmatismus für andere Additionen
CN102937749B (zh) * 2009-03-12 2014-10-29 Hoya株式会社 眼镜镜片
EP2270577A1 (en) * 2009-06-30 2011-01-05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énérale D'Optique)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surface of an optical lens
DE102010007267B4 (de) 2010-02-08 2020-09-03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Linsenelement mit verbesserter prismatischer Wirkun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Linsenelements
JP5784418B2 (ja) * 2011-08-30 2015-09-24 Hoya株式会社 眼鏡レンズの設計方法、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眼鏡レンズの設計システム
JP5952541B2 (ja) * 2011-09-30 2016-07-13 イーエイチエス レンズ フィリピン インク 光学レンズ、光学レンズの設計方法、および光学レンズの製造装置
US10782541B2 (en) 2015-11-23 2020-09-22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Method for designing a lens shape and spectacle lens
JP6707040B2 (ja) * 2017-02-06 2020-06-10 伊藤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眼鏡用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2116B2 (ja) 1995-11-24 2006-11-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累進多焦点レンズ及び眼鏡レンズ
ES2200157T3 (es) 1996-03-21 2004-03-01 Sola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Lentes de vision simple mejoradas.
AUPP474898A0 (en) * 1998-07-17 1998-08-13 Sola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Optical lens
WO1999063392A1 (en) 1998-06-04 1999-12-09 Sola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Shaped ophthalmic lenses
JP4228966B2 (ja) 2004-03-30 2009-02-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眼鏡レンズ
JP4192899B2 (ja) 2005-02-04 2008-12-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眼鏡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4541A (zh) * 2013-03-15 2015-11-18 Hoya株式会社 眼镜镜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镜片供给系统
US9753307B2 (en) 2013-03-15 2017-09-05 Hoya Corporation Spectacle len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ens supply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762663B2 (en) 2010-07-27
EP1895351A1 (en) 2008-03-05
US20080284978A1 (en) 2008-11-20
JP2008058576A (ja) 200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4061B (zh) 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和眼镜片
CN101135781A (zh) 眼镜片的设计方法
EP2407815B1 (en) Method of compiling shape data of a spectacle lens, spectacle lens shape data compiling device and spectacle lens
US7070274B2 (en) Spectacle lens
CN101331421B (zh) 用于确定眼镜片的方法
JP4164550B2 (ja) 累進屈折力眼鏡レンズ
WO2005066696A1 (ja) 両面非球面型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
JP3617004B2 (ja) 両面非球面型累進屈折力レンズ
WO2003100505A1 (fr) Verres optiques varifocal aspheriques sur deux cotes
US9170432B2 (en) Low distortion eyewear lens with low optical power
JP5040889B2 (ja) 眼鏡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JP2002122825A (ja) 累進屈折力眼鏡レンズ
EP2786200B1 (en) Low distortion eyewear lens with low optical power
JP2008257272A (ja) 眼鏡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US11194175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election chart of nonprescription ophthalmic lenses
JP2004126256A (ja) 両面非球面型累進屈折力レンズ
JP2006267163A (ja) 眼鏡レン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