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2565A - 无线基站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2565A
CN101132565A CNA2007101362175A CN200710136217A CN101132565A CN 101132565 A CN101132565 A CN 101132565A CN A2007101362175 A CNA2007101362175 A CN A2007101362175A CN 200710136217 A CN200710136217 A CN 200710136217A CN 101132565 A CN101132565 A CN 101132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ase station
relay station
wireless base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62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须加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32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25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基站,该无线基站经由中继站向多个无线终端发送数据,该中继站用于通过将共同的无线通信方案应用于第一数据单元来发送该第一数据单元,该第一数据单元包括对于所述多个无线终端的数据,该无线基站具有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发送处理单元产生第二数据单元并随后将该第二数据单元发送到中继站,该第二数据单元包括该第一数据单元中所包括的对于所述多个无线终端的数据。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基站。本发明适于例如以符合IEEE802.16的无线通信系统为基础的中继站的附加使用。
背景技术
使用无线通信路径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WCDMA、CDMA2000等)现在遍布全世界。在这样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为服务区提供了多个无线基站并且无线终端能够通过这些无线基站中的任何一个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终端)进行通信。此外,在这种系统中,由一基站形成的服务区与由相邻基站形成的另一服务区重叠。因此,即使通信的无线环境恶化也可以通过切换(handover)处理来维持通信。
此外,作为无线通信系统,通常采用诸如码分复用、时分复用、频率复用以及OFDM(OFDMA)的技术,并且因此多个无线终端可以同时连接到无线基站。
然而,当无线终端接近于由基站形成的服务区的边界时,即使还在服务区内,因为无线通信环境恶化,无线终端的高速通信也会变得困难。
因此,已提议了一种通信系统,其中,在无线基站的服务区内提供了中继站,以经由中继站实现无线终端与无线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
具体地,目前在IEEE 802.16j的任务组中对这种中继站(RS)的引入进行讨论。
在IEEE标准802.16TM-2004和IEEE标准802.16eTM-2005中公开了上述的IEEE 802.16的主要内容。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的背景,无线终端能够直接或经由中继站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
然而,为此目的,需要对无线通信的一对链路(例如无线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通信和中继站与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当完全独立地执行这种控制时,中继站的负荷可能增加或者在中继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考虑中继站与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来实现无线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无线通信。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无线基站和中继站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与在中继站和无线终端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之间提供适当的对应关系。
此外,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获得从下面的任意实施方式中导出但却不能使用现有技术获得的任意优点。
本发明利用无线基站经由中继站向多个无线终端发送数据,该中继站通过把共同的无线通信方案应用到包括对于所述多个无线终端的数据的第一数据单元来发送该第一数据单元,无线基站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可操作地产生第二数据单元并且控制发送处理单元向中继站发送第二数据单元,该第二数据单元包括对于所述多个无线终端的所述数据。
优选的是,无线通信方案是调制方案、编码方案以及码率(codingrate)中的任何一种。
优选的是,控制单元与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无线通信方案无关地控制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无线通信方案。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具有相同的内容或格式。
本发明利用一种无线基站,该无线基站向无线终端发送第一通信参数,并基于所述通信参数向中继站发送要被无线终端接收的数据,该无线基站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可操作地控制对中继站的第二通信参数的发送,该第二通信参数具有与第一通信参数相同的内容,其中,该第二通信参数与所述数据相关,或者该控制单元可操作地控制用于识别第一通信参数的信息的发送,其中所述信息与所述数据相关。
本发明利用一种无线基站,该无线基站发送第一通信参数,允许中继站从无线终端接收基于所述第一参数而发送的数据,并且通过数据的发送从中继站获得数据,该无线基站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可操作地控制发送处理单元向中继站发送第二通信参数,该第二通信参数用于从中继站到无线基站的数据的发送,其中,该第二通信参数与第一通信参数相关。
优选的是,通过将共同的识别信息分别添加到所述第一通信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中来实现所述相关。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性说明。
图2是无线基站2的示例性说明。
图3是中继站3的示例性说明。
图4是无线终端4的示例性说明。
图5是无线帧1的示例性说明。
图6是MAP数据的示例性说明。
图7是无线帧2的示例性说明。
图8是脉冲串(burst)分配信息通知序列的示例性说明。
图9是脉冲串分配信息1的示例性说明。
图10是脉冲串分配信息2的示例性说明。
图11是脉冲串分配信息3的示例性说明。
图12是脉冲串分配信息4的示例性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a]第一实施方式
无线终端需要进行同步以从无线基站接收无线信号。因此,每一个无线基站都在其自己的服务区内发送用于同步的信号。例如,可以形成包括前导信号在内的用于同步的信号(同步信号),该前导信号是固定模式的信号,并且在每一个无线基站中是不同的。无线终端能够预先存储多种前导信号的模式,并且还能够在这些模式当中选择最高的接收质量(例如,接收电平或CINR),以选择一无线基站作为通信伙伴。
在例如OFDM(OFDMA)被用作无线系统的情况下,无线基站通过使用多个子载波来发送数据,其中把要被发送的数据分配给每一个子载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前导码对各个子载波的分配来以预定模式发送前导码。无线终端可以通过接收子载波的预定组合并把接收到的信号与已知的前导信号进行匹配来建立与发送最高质量前导码的无线基站的同步。
另外,无线基站以根据同步信号的帧格式来发送信号。无线终端通过使用同步信号来建立帧同步,并接收数据的根据同步信号的映射信息(用于控制无线终端的发送和接收操作的数据:MAP数据)。例如,紧接着同步信号之后发送MAP数据。
MAP数据可以包括用于把数据映射到物理信道(下行链路信道(从无线基站到无线终端的信道))和上行链路信道(从无线终端侧到无线基站的信道)的通信参数(定时、信道信息以及无线通信方案(调制方案、编码方案、码率、等等)),并且无线帧具有与MAP数据相对应的格式。
另外,还可以通过使用无线终端的识别信息来指定无线终端,并指定各个无线终端的物理信道。当然,还可以向多个无线终端(例如,由无线基站形成的区域内的所有无线终端)发送映射信息,用于在没有对无线终端进行任何具体指定的情况下发送和接收特定信号。
无线终端接收具有由MAP数据(DL-MAP数据)指定的下行链路通信参数(接收定时、接收信道、无线通信方案)的无线信号并发送具有由MAP数据(UL-MAP数据)指定的上行链路通信参数(发送定时、发送信道、无线通信方案)的无线信号。因此,可以直接实现与无线基站的通信(不需要任何中继站的中继)。用于控制无线终端的发送和接收操作的通信参数在这里被称为通信参数(B)。
同时,中继站通过从无线基站接收同步信号来建立同步。此外,中继站参照同步信号接收MAP数据并根据由MAP数据指定的通信参数(B)来向无线终端发送数据。可以使用无线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通信链路(MMR链路)来获得对无线终端的发送数据。中继站还能够通过使用MMR链路上的数据来预先获得通信参数(B)。
中继站基于由MAP数据或MMR链路上的数据所指定的通信参数(下行链路)来接收寻址到该中继站的无线信号,并根据由MAP数据指定的通信参数(上行链路)从该中继站发送要发送的无线信号。用于控制中继站的发送和接收操作的通信参数(即,MMR通信链路)在这里被称为通信参数(RB)。因为MMR链路用于无线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通信,所以无线终端不需要接收MMR链路的信号。
此外,中继站不向无线终端转发MAP数据。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在于,通过发送具有比其他信号的发送功率更高的发送功率或者具有比其他信号的传输速率低的传输速率的MAP数据,使得MAP数据比通常的发送数据(用户数据)更容易被无线终端接收。
无线终端可以根据直接来自无线基站的MAP数据中的下行链路通信参数(B),来接收从中继站转发的数据。
因此,无线终端可以从无线基站直接接收数据,并且还可以从中继站接收已由中继站从无线基站接收的数据。
无线终端只需要根据从无线基站发送的MAP数据(通信参数(B))进行发送和接收,而不需要识别经由中继站进行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此外,希望中继站不传送(发送)周期性地从无线基站发送到无线终端的同步信号。也就是说,如果假定中继站发送了同步信号,则很可能在无线终端中发生无线终端通过接收来自中继站的同步信号而与中继站同步的事件。然而,即使在参照这种同步信号进行搜索时也不能找到MAP数据。此外,还需要无线终端识别与该无线基站不同的其他无线基站的存在。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利用中继站来准备用于无线终端的多个发送和接收路径候选,并且这些传输路径可以在无线基站的区域的边界附近的区域处支持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
如上所述,中继站经由MMR链路向无线终端发送从无线基站接收到的数据。在多个无线终端处于中继站的控制(区域)下的情况下,对无线终端进行分组以使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方案(调制方案(QPSK、16AQAM、64QAM、等等)、编码方案(卷积编码、turbo编码、IRA编码、等等)以及码率(1/2、1/3、等等))来进行无线通信是非常有效的,并且对于一个组的数据被作为一个数据单元(脉冲串数据)来发送。
因此,利用与这些脉冲串数据相对应的无线通信方案从中继站向无线终端发送第一脉冲串数据和第二脉冲串数据,该第一脉冲串数据包括对第一无线终端组(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无线终端)的数据,该第二脉冲串数据包括对第二无线终端组(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无线终端)的数据。
下面将参照图1-7对各个单元的详细结构和操作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图1中,标号1表示路由装置;标号2表示无线基站(BS);标号3表示中继站(RS);标号4表示无线终端(T)。作为无线站4,可以是适于移动使用的所谓的MS(移动站)和适于固定使用的无线装置中的任何一种。
这里,无线终端4能够在无线基站2的区域内直接(不经由中继站)与无线基站2执行无线通信,并且还能够在中继站的区域内经由中继站3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如图中的无线终端T4-1到T4-5那样。可以在无线基站2的区域内设置一个或更多个中继站3,用于与无线终端4进行无线通信。
无线基站2与路由装置1连接。无线基站从无线终端4接收数据,并把这种数据发送到路由装置1,并且还执行控制以将从路由装置1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无线终端4。路由装置1与多个无线基站连接,以通过向其他路由装置或者其他无线基站发送从无线基站2接收到的数据来执行数据到发送目的地的路由。
无线基站2优选地在把数据转换成分组格式之后向路由装置1传送数据。这里,希望路由装置1提供存储有无线终端的位置登记区域(例如,无线终端现在所在的区域的信息,其中可以由无线基站的多个服务区形成该区域)的数据库和/或各个无线终端的服务类型,并且路由装置1可以在路由处理时根据需要从该数据库中获得这种数据。
接着,将参照图2对无线基站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2中,标号10表示用于在中继站3之间和无线终端4之间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标号11表示在发送和接收系统中与天线10共同使用的双工器;标号12表示接收单元;标号13表示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单元;标号14表示用于对解调后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的解码单元;标号15表示控制数据提取单元,用于从解码后的数据中提取控制数据,并将该控制数据应用于控制单元26,并且将诸如用户数据等的其他数据传送给分组生成单元16;标号16表示分组生成单元,用于将从控制数据提取单元传送来的数据传送到NW接口单元17作为分组数据。
标号17表示形成对于路由装置1的接口(这里,执行分组通信)的接口单元;标号18表示分组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包括在从NW接口单元17接收到的分组数据中的IP地址,以基于IP地址数据来确定(通过存储IP地址数据与无线终端4的ID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获得对应的无线终端4的ID)目的地无线终端4,并且用于获得与该ID相对应的QoS(类似地存储QoS与ID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以通过向MAP信息生成单元21发送ID和QoS信息来发出频带分配请求,以便存储从NW接口单元17传送到分组缓冲单元19的分组数据。
标号20表示无线通信方案管理单元,用于为各个无线终端管理并存储用于中继站3与各个无线终端4(T4-1到T4-5)之间和无线基站2与各个无线终端(T4-1到T4-5)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案。此外,该无线通信方案管理单元还在无线基站的控制下,为各个中继站管理并存储用于无线基站2与各个中继站(3-1到3-2)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案。
这里,希望可以通过控制单元26对这里存储的数据进行更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中继站或无线基站2中的接收处理单元来测量从无线终端4或中继站3接收信号的质量并且根据测量的结果改变要应用的无线通信方案。例如,当接收质量较高(高于阈值)时,控制单元26将使得能够进行高速无线传输的64QAM、卷积编码以及1/2的码率存储到无线通信方案管理单元20中。当接收质量较低(低于阈值)时,将使得能够进行低速无线传输的16QAM、作为更强的编码系统的turbo编码系统以及1/3的码率存储到无线通信方案管理单元20中。
当用于测量的装置是中继站3时,可以经由MMR链路从中继站3获得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与测量结果相对应的无线通信方案)。
标号21表示MAP信息生成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带宽请求时,通过把无线终端4的ID用作关键字来搜索传输路径,以确定传输线路(确定用于传送的中继站),以便产生MAP数据,其中,与QoS相对应的映射区域被设置为任一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区并且指示PDU生成单元22根据该MAP数据来形成无线帧。
例如,MAP信息生成单元21获得脉冲串数据区(D(T))作为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区域当中的用于把用户数据发送到无线终端的区域,并且产生包括通信参数(B)的MAP数据,该通信参数(B)是指定该区域以及接收存储在该区域中的数据所需的。MAP信息生成单元21还指示PDU生成单元22在相应的传输定时发送所产生的MAP数据和用户数据。
同时,当选择了经由中继站3-1的通信路径时,获得作为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区当中的用于向无线终端发送用户数据的区域的脉冲串数据区(D(T))并且产生包括指定该区域和接收存储在该区域中的数据所需的传输参数(B)的MAP数据。此外,为了向中继站3-1发送用户数据,获得作为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区当中的用于向无线中继站发送用户数据的区域的脉冲串数据区(D(MMR))并且产生包括指定该区域和接收存储在该区域中的数据所需的通信参数(RB)的MAP数据。
如上所述,指示PDU生成单元22发送所产生的MAP数据并且还指示PDU生成单元22在由通信参数(RB)指定的区域中向中继站3发送用户数据。
此外,MAP信息生成单元21进行分组。首先,MAP信息生成单元21在无线通信方案管理单元20的管理下,在产生MAP数据时对于每一个无线终端参考在中继站和无线终端之间应用的无线通信方案。MAP信息生成单元21形成可以应用相同无线通信方案的具有多个无线终端的组。也就是说,MAP信息生成单元21把一个脉冲串数据区D(T)分配给每一个组并且对该区域D(T)进行设置。MAP信息生成单元21对MAP信息进行设置,以对属于第N个组的无线终端指定对应的区域D(T)以及下行链路无线通信参数(B),其表示与第N个组相对应的无线通信方案。
因此,属于第N个组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终端根据从无线基站2接收到的通信参数(B)来接收区域D(T)上的脉冲串数据。存储在脉冲串数据区中的数据以可以通过报头数据等分隔的格式来构成,使得该组中的无线终端可以分别提取自己的数据。
基站经由MMR链路向中继站3发送脉冲串数据区D(T)中的要从中继站2发送的目的地为属于组N的多个无线终端的用户数据。
标号22表示PDU生成单元,其产生PDU以将MAP数据和发送数据存储到根据同步信号(前导码)形成的无线帧的各个区中,并把这些信号发送到编码单元23。标号23表示编码单元;标号24表示调制单元;标号25表示发送单元。在执行了诸如纠错编码等的编码处理之后依次对PDU数据进行调制,然后从发送单元25通过天线10将调制后的信号作为无线信号进行发送。
标号26表示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控制发送处理装置和接收处理装置来控制发送和接收操作,还用于指示MAP信息产生单元21产生MAP数据。此外,该控制单元确定在其控制下要应用于中继站3的无线通信方案,并执行对无线通信方案管理单元20的控制,以管理并存储确定的结果。可以通过识别经由MMR从中继站3通知的通信方案来确定无线通信方案,或者可以通过根据从中继站3发送到无线基站2的无线通信质量信息选择对应的方案来确定无线通信方案。
此外,控制单元26控制无线通信方案管理单元20,以通过确定应用于中继站3-1与各个无线终端4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案来管理并存储确定的结果。作为确定的方法,可以通过识别从中继站3通过MMR通知的对于各个无线终端4的通信方案来确定无线通信方案,或者可以通过根据从中继站3通知的中继站3与无线终端4之间的无线通信质量信息选择对应的方案来确定无线通信方案。
对于向中继站3-1的发送,控制单元26控制发送处理装置的各个单元以把在无线通信方案管理单元20中存储(管理)的通信方案应用于中继站3-1作为要用于进行发送的通信方案。
图3是示出了中继站3的结构的图。
在图3中,标号30表示用于无线基站2和无线终端4之间的发送和接收的天线;标号31表示与用于发送和接收的天线10共同使用的双工器;标号32表示接收单元;标号33表示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单元;标号34表示用于对解调后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的解码单元;标号35表示控制数据提取单元35,用于从解码后的数据中提取(从无线基站2中接收的)MAP数据,并将该数据应用于MAP信息分析单元36,并且还将从无线基站2接收的寻址到无线终端4的数据传送到PDU缓冲单元38。类似地,在从无线终端4接收无线信号的情况下,接收数据被传送到PDU缓冲单元38,以传输到无线基站2。
标号37表示无线通信方案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并存储在其控制下用于与各个无线终端(T4-1到T4-5)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案。此外,该管理单元37管理并存储用于与无线基站2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案。无线通信方案管理单元37中的管理数据通过使用MMR链路进行相互通信而与无线通信方案管理单元20中的管理数据同步。
标号38表示PDU缓冲器。因为控制单元42根据通过MAP信息分析单元36分析的MAP数据或者经由MMR链路接收的数据,通过使用通信参数(B)获得从无线基站2通知给无线终端4的接收定时和信道,要由无线终端4从无线基站2中接收的数据被传送到编码单元,使得无线终端4可以接收符合通信参数(B)的数据。
中继站通过形成在无线基站2和中继站3之间的通信链路(MMR链路)接收寻址到无线终端4的数据。此外,因为中继站3的识别信息和通信参数(RB)包括在从无线基站2发送的MAP数据中,所以中继站3接收指定的定时、信道和无线通信方案,以在无线基站2和中继站3之间执行数据的发送等(上行链路方向也由MAP数据的通信参数(RB)限定)。
标号39和标号40分别表示编码单元和调制单元。对来自PDU缓冲单元38的发送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在调制处理之后将该编码后的数据传送到发送单元41,以通过从MAP信息分析单元36获得的发送定时和信道来发送用户数据。
标号41表示发送单元,其经由天线30向无线终端4和无线基站2发送作为无线信号的发送信号。
标号42表示控制单元,用于通过由MAP信息分析单元36获得的发送/接收定时、信道以及无线通信方案来控制发送处理装置和接收处理装置以进行发送和接收。此外,对于到无线终端4的下行链路脉冲串的发送,控制单元42控制发送处理单元根据MAP数据或由基站通过MMR链路通知的通信参数来发送脉冲串数据。
图4示出了无线终端4的结构。
在图4中,标号50表示天线,用于在中继站3和无线基站2之间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标号51表示与用于发送和接收的天线50共同使用的双工器;标号52表示接收单元;标号53表示解调单元,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标号54表示解码单元,用于对解调后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标号55表示控制数据提取单元,用于从解码后的数据中提取控制数据,向MAP信息分析单元56提供MAP数据,并且向数据处理单元57传送其他数据(用户数据)。
标号56表示MAP信息分析单元,用于对从无线基站2直接接收的MAP数据(下行链路通信参数(B))进行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发送到控制单元62。也就是说,不向控制单元62通知各种数据的发送/接收定时。
标号57表示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显示包括在接收数据中的各种数据并处理这些数据的音频输出。此外,数据处理单元57把请求要发送给另一装置的用户数据提供给PDU缓冲单元58。
标号58表示PDU缓冲器,用于向编码单元59输出所存储的数据,以便以由MAP数据(通信参数(B))指定的发送定时、发送信道以及无线通信方案从数据处理单元57发送该发送数据。
标号59表示编码单元,标号60表示调制单元。在控制单元62的控制下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从而以由MAP信息指定的发送定时和发送信道从PDU缓冲单元58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
发送单元61经由天线50发送无线信号。
控制单元62根据MAP数据控制发送处理装置和接收处理装置的操作。
下面将对无线帧格式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且还将对上述系统的通信序列进行详细说明。这里,符合IEEE标准802.16d、e的无线帧格式被作为一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该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图5示出了在无线基站、中继站以及无线终端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无线信号的帧格式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那样布置BS2-1、RS3-1、T4-1到T4-5。
在图5中,Tx和Rx分别表示发送和接收。因此,BS2依次发送作为帧的前沿的前导码,以及DL/UL MAP、MMR脉冲串1、2(从无线基站2到中继站3-1的发送数据)。
前导码是所发送的预定模式,以使得无线终端4和中继站3能够与无线基站2同步。当使用OFDM(OFDMA)时,经由各个子信道发送该预定模式的信号。
前导码之后是作为存储控制数据(MAP数据)的区域的DL/ULMAP,该控制数据用于向中继站3和无线终端4通知发送/接收定时、发送/接收信道以及无线通信方案。
图6示出了下面将详细说明的MAP数据的格式的实施例。
MAP数据包括用于控制下行链路无线通信的DL MAP数据和用于控制上行链路无线通信的UL MAP数据。DL MAP数据包括用于存储通信参数(RB)的区域和用于存储通信参数(B)的区域。
这里,在DL MAP数据中提供RB1、RB2,以便在D(MMR)中设置一对MMR脉冲串区域(MMR脉冲串1、2)作为从无线基站2到中继站3-1的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区。RB1、RB2分别包括指定用于接收的MMR脉冲串1、2通信方案的通信参数(RB)。
此外,在DL MAP数据中提供B1、B2,以便对D(T)设置一对脉冲串区域作为到无线终端4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数据发送区域。B1、B2分别包括指定下行链路脉冲串1、2的区域和用于接收的无线通信方案的通信参数(B)。
上面的说明也适用于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
在该帧格式的实施例中,从BS2到RS、T的发送的周期、从BS2到RS的发送的周期(D(MMR)),以及从RS3-1到T的发送的周期(D(T))分别在时间轴上分离。此外,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在时间轴上分离。类似地,T和RS的发送周期也分别在时间轴上分离。这个事实意味着各个部分中的发送和接收在时分的基础上分离(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但是也可以使用诸如频分等的其他分离方法。
返回图5,MMR脉冲串1、2分别表示经由MMR链路从无线基站2发送到中继站3的数据的发送区,而下行链路脉冲串1、2分别表示从中继站3发送到无线终端4的数据的发送区。
下面将对与前面说明的进行分组的关系进行说明。
无线基站2的无线通信方案管理单元20在中继站3的控制下,管理并存储用于中继站3和无线终端4-1到4-5的无线通信方案。MAP信息生成单元21通过参照所存储的数据的内容,确定数据发送区中的用于发送的数据单元,以从中继站3向无线终端发送数据。在该实施例中,MAP信息生成单元21以相同的无线通信方案形成具有无线终端4-1、4-2、4-4的第一组,并且还以相同的无线通信方案形成具有无线终端4-3、4-5的第二组。
MAP信息生成单元21为第一组生成用于向无线终端4-1、4-2、4-4发送用户数据的下行链路脉冲串1,并且还为第二组生成用于向无线终端4-3、4-5发送用户数据的分配下行链路脉冲串2的MAP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提供给PDU生成单元22。例如,MAP信息生成单元21产生包括接收该下行链路脉冲串1以及第一组的无线终端4-1、4-2、4-4的对应识别信息所需的通信参数(B1)的MAP数据,并随后将该MAP数据提供给PDU生成单元22,并且还产生包括接收下行链路脉冲串2以及第二组的无线终端4-3、4-5的对应识别信息所需的通信参数(B2)的MAP数据,并随后将该MAP数据提供给PDU生成单元22。
另一方面,MAP信息生成单元21进行控制,以对作为从无线基站2到中继站3的数据发送区的D(MMR)实现类似分组。也就是说,产生MAP数据,以将对于无线终端4-1、4-2、4-4的用户数据包括在MMR脉冲串1中,并将对于无线终端4-3、4-5的用户数据包括在MMR脉冲串2中,然后将该MAP数据提供给PDU生成单元22。也就是说,产生包括接收MMR脉冲串1(其包括对于第一组的无线终端4-1、4-2、4-4的数据)所需的通信参数(RB1)的MAP数据,并随后把该MAP数据提供给PDU生成单元22。同时,产生包括接收MMR脉冲串2(其包括对于第二组的无线终端4-3、4-5的数据)所需的通信参数(RB2)的MAP数据,并随后将该MAP数据提供给PDU生成单元22。
因此,对于同一组的无线终端的数据被存储在MMR脉冲串1和下行链路脉冲串1中,同时对于同一组的无线终端的数据被存储在MMR脉冲串2和下行链路脉冲串2中。
优选的是,还在MMR脉冲串和下行链路脉冲串中同样地设置诸如用户数据的排列顺序的数据格式。此外,还在MMR脉冲串和下行链路脉冲串中同样地设置对于各个无线终端的用户数据的内容。
由此,因为中继站3能够将通过同一组中的无线基站经由MMR链路接收到的用户数据作为下行链路脉冲串进行发送,所以不需要重新分组并且可以减轻处理负荷。另外,当数据排列顺序也相同时,也不需要对组中的数据进行重排,由此也可以减轻处理负荷。
上面的处理也可适用于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
接着,将参照图7对另一无线帧格式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这里考虑要被应用于各个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案(具体地说,调制方案)。也就是说,将64QAM应用于MMR链路,这是因为控制单元26根据MMR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确定无线环境良好(好于阈值)。
另一方面,对于下行链路脉冲串,在中继站3和第一组的无线终端之间使用64QAM,并且在中继站3和第二组的无线终端之间使用16QAM。
除了分组和排列之外,也可以在MMR脉冲串与下行链路脉冲串之间使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方案(具体地说,调制方案),但是当中继站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环境不好时,由于中继站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恶劣环境,所以无线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传输速率很可能降低。
因此,优选的是,不为MMR脉冲串和下行链路脉冲串引入相同的无线通信方案,而是根据各个无线部分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案。
[b]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8对如何将经由MMR链路发送的数据有效地分配并存储到从中继站发送到无线终端的数据区进行说明。
图8示出了分配信息通知序列。
无线基站2发送前导码和DL/UL MAP数据。
因此,中继站3和无线终端4分别通过MAP信息分析单元36、56对MAP信息进行分析。中继站3的控制单元42获得通信参数(RB),并且还通过控制接收处理装置来获得要作为MMR脉冲串发送到无线终端4的用户数据,以进行符合通信参数(RB)的接收操作。
另一方面,无线终端4的控制单元62获得通信参数(B),并且准备控制接收处理装置,以进行符合通信参数(B)的接收操作。
然而,要求中继站3确定如何作为下行链路脉冲串将通过MMR脉冲串获得的用户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4。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接收发送到无线终端4的MAP数据来获得通信参数(B),但是还必须认识到,必须根据通信参数(B)发送通过MMR链路接收的任何数据。
因此,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从无线基站2经由MMR链路将脉冲串分配信息发送到中继站。
将参照图9和图10对脉冲串分配信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9示出了第一脉冲串分配信息的实施例。
无线基站2的MAP信息生成单元21产生通信参数RB1、RB2,以在MMR脉冲串1、2中通知对中继站的发送。也就是说,通信参数(RB1、RB2)包括指定MMR脉冲串1、2的接收操作所需的信息和无线通信方案的区域。
此外,MAP信息生成单元21与DL MAP中的各个通信参数RB相对应地分配(在这里为相邻地分配)脉冲串分配信息。脉冲串分配信息表示应该在哪个区域中以及使用哪种无线通信方案来发送要通过MMR脉冲串发送的数据(同样设置为通过通信参数(B)通知给无线终端4的内容)。
脉冲串分配信息例如包括:作为中继站3的识别信息的RS ID、应当进行传输的帧数、表示无线通信方案的DIUC以及采用OFDMA系统所需的OFDMA参数(OFDMA符号偏移、子信道偏移、OFDMA符号的编号以及子信道的编号)。
如图9所示,OFDMA参数中的OFDMA符号偏移表示无线帧在时间轴方向上的偏移,并且子信道偏移表示无线帧在频率轴上的偏移。此外,OFDMA符号的编号表示从OFDMA符号偏移开始在时间轴方向上的符号数量,而子信道的编号表示从子信道偏移开始在频率轴方向上的子信道数量。也就是说,OFDMA参数表示用于发送到无线终端4的无线帧的区域。
因此,当RS ID表示中继站3-1时,中继站3-1的MAP信息分析单元36还对脉冲串分配信息进行分析,获得表示应该如何发送包括在根据对应的通信参数RB接收到的当前MMR脉冲串中的用户数据的通信参数(包括与发送到无线终端4的通信参数(B)相同的内容),然后将该通信参数提供给控制单元42。
因此,控制单元42可以通过根据包括在脉冲串分配信息中的通信参数控制发送处理单元发送无线信号,来适当地将用户数据中继到无线终端4,该无线终端4根据通信参数(B)进行接收操作。作为脉冲串分配信息,可以使用表示无线基站2通知给无线终端4的通信参数(B)的区域的指针信息以及应该接收该脉冲串分配信息的中继站的识别信息。该指针建立了中继站B中的各个MMR脉冲串与通信参数(B)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在适当的发送定时进行发送。
图10示出了第二脉冲串分配信息的实施例。
该信息的内容与图9中的相同。然而,在该实施例中,不在MAP数据内而是与MMR脉冲串一起发送脉冲串分配信息。
分配MAP被存储在MAP数据中,并且因此应该使用哪种无线通信方案接收哪个区域(脉冲分配信息的区域)被通知给中继站3的MAP信息分析单元36。
此外,脉冲串分配信息由中继站识别信息RS ID和用于要发送的下行链路脉冲串的通信参数(区域、无线通信方案)构成。
在该实施例中,在MMR脉冲串的外部形成脉冲串分配信息,但是可以通过在MMR脉冲串的内部形成该信息来消除该分配MAP。此外,可以通过将表示包括在MAP数据中的对应通信参数(B)的区域的指针包括在MMR脉冲串中,来与无线终端4共同使用通信参数(B)。
图11示出了第三脉冲串分配信息的实施例。
无线基站2的MAP信息生成单元21将脉冲串分配信息包括在ULMAP中。该脉冲串分配信息建议了这样的指针,该指针指示UL MAP的通信参数(B)的区域和用于发送经由MMR链路根据该指针接收的数据的区域和无线通信方案。
更具体地说,脉冲串分配信息包括作为中继站3的识别信息的RSID、表示UL MAP的对应通信参数(B)的区域的指针、应当进行发送的帧数、表示无线通信方案的UIUC,以及采用OFDMA系统所需的OFDMA参数(OFDMA符号偏移、子信道偏移、OFDMA符号的编号,以及子信道的编号)。
因此,中继站3的MAP信息分析单元36接收脉冲串分配信息,根据包括在该脉冲串分配信息中的指针获得对应的通信参数(B),然后将该通信参数(B)提供给控制单元42。因此,控制单元42通过控制接收处理装置根据通信参数(B)进行接收操作,来从无线终端4接收用户数据。
此后,控制单元42根据由脉冲串分配信息指定的帧数和无线通信方案,经由MMR链路向无线基站2发送从无线终端4获得的用户数据。因此,无线基站2能够在期望的定时经由MMR链路获得通过由MAP数据的通信参数(B)指定的发送操作发送的用户数据。这里,表示对应通信参数(B)的区域的信息可以作为脉冲串分配信息包括在通信参数(RB)中,该通信参数(RB)是用于MMR链路的上行链路的MAP数据。
图12示出了第四脉冲串分配信息的实施例。
在这个实施例中,RS ID与应用于接收到的数据的ID(临时ID)被用作脉冲串分配信息。
中继站3的MAP信息分析单元36接收UL MAP,并获得通信参数(B)以及对应的脉冲串分配信息。脉冲串分配信息不需要表示通信参数(B)的区域的指针,这是因为脉冲串分配信息是以相对于通信参数(B)的预定分配关系(这里,与通信参数相邻)来分配的。
已从MAP信息分析单元36获得了通信参数(B)的控制单元42根据该参数控制接收处理装置,以接收从无线终端4发送的用户数据。此外,控制单元42把接收到的用户数据与包括在对应的脉冲串分配信息中的ID相对应地存储到PDU缓冲单元38中。
此后,中继站3接收UL MAP中的通信参数(RB)和与通信参数(RB)相关地发送的脉冲串分配信息(中继信息)。
这里,脉冲串分配信息包括要通过MMR链路(MMR脉冲串)发送的数据的ID。
因此,控制单元42通过使用由中继信息指定的ID作为关键字,搜索与该ID相对应的数据并且控制发送处理装置以由通信参数(RB)指定的发送定时、信道、以及无线通信方案发送搜索到的数据。
因此,无线基站2可以按照由MAP数据指定的格式,经由MMR链路从无线终端4接收用户数据。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实现考虑了中继站与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的无线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通信。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适当地实现在无线基站和中继站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与在中继站和无线终端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申请涉及并要求2006年8月21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224679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内容。

Claims (14)

1.一种无线基站,该无线基站经由中继站向多个无线终端发送数据,所述中继站通过将共同的无线通信方案应用于第一数据单元来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包括对于所述多个无线终端的数据,所述无线基站包括:
控制单元,其可操作地产生第二数据单元并控制发送处理单元将所述第二数据单元发送给所述中继站,所述第二数据单元包括对于所述多个无线终端的所述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方案是调制方案、编码方案以及码率中的任何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与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无线通信方案无关地控制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无线通信方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具有相同的内容或格式。
5.一种无线基站,该无线基站向无线终端发送第一通信参数,并向中继站发送要由所述无线终端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参数接收的数据,所述无线基站包括:
控制单元,其可操作地控制向所述中继站发送第二通信参数,所述第二通信参数具有与所述第一通信参数相同的内容,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与所述数据相关,或者所述控制单元可操作地控制用于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参数的信息的发送,其中,所述信息与所述数据相关。
6.一种无线基站,该无线基站发送第一通信参数,使得中继站能够接收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参数从无线终端发送的数据,并且通过从所述中继站发送所述数据来获得所述数据,所述无线基站包括:
控制单元,其可操作地控制发送处理单元向所述中继站发送第二通信参数,所述第二通信参数用于从所述中继站到所述无线基站的数据的发送,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与所述第一通信参数相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基站,其中,通过将共同的识别信息分别添加到所述第一通信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中来实现所述相关。
8.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由中继站从无线基站向多个无线终端发送数据,所述中继站通过将共同的无线通信方案应用于第一数据单元来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包括对于所述多个无线终端的数据;
产生包括对于所述多个无线终端的所述数据的第二数据单元;以及
向所述中继站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方案是调制方案、编码方案以及码率中的任何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与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无线通信方案无关地控制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无线通信方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具有相同的内容或格式。
12.一种发送方法,该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无线基站向无线终端发送第一通信参数;
向中继站发送要由所述无线终端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参数接收的数据;以及
控制向所述中继站发送第二通信参数,所述第二通信参数具有与所述第一通信参数相同的内容,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与所述数据相关,或者控制用于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参数的信息的发送,其中所述信息与所述数据相关。
13.一种发送方法,该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无线基站发送第一通信参数;
允许中继站接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从无线终端发送的数据;
通过从所述中继站发送所述数据来获得所述数据;以及
控制发送处理单元向所述中继站发送第二通信参数,所述第二通信参数用于从所述中继站到所述无线基站的数据的发送,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与所述第一通信参数相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将共同的识别信息分别添加到所述第一通信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中来实现所述相关。
CNA2007101362175A 2006-08-21 2007-07-11 无线基站 Pending CN1011325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24679A JP5045029B2 (ja) 2006-08-21 2006-08-21 無線基地局
JP2006224679 2006-08-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2565A true CN101132565A (zh) 2008-02-27

Family

ID=38791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362175A Pending CN101132565A (zh) 2006-08-21 2007-07-11 无线基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45270A1 (zh)
EP (1) EP1892976A3 (zh)
JP (1) JP5045029B2 (zh)
KR (1) KR100940424B1 (zh)
CN (1) CN10113256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3118B2 (en) 2008-04-04 2013-07-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using a relay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960810A (zh) * 2014-02-14 2016-09-21 索尼公司 装置、程序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0721A (ja) * 2007-06-28 2009-01-15 Kyocera Corp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246508A (ja) 2008-03-28 2009-10-22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用中継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局の制御方法
EP2273815A1 (en) * 2008-04-18 2011-01-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relay station device
CN102625302B (zh) * 2008-06-23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密钥衍生方法、设备及系统
JP5078807B2 (ja) 2008-08-28 2012-11-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中継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929303B2 (en) * 2009-04-06 2015-0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for advanced relay operation
WO2011087407A1 (en) * 2010-01-13 2011-07-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istributed relay for multi-hop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20163280A1 (en) * 2010-12-22 2012-06-28 Alexander Maltsev Physical 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use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relays
KR102380182B1 (ko) * 2014-09-11 2022-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신호를 송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IL256681B (en) * 2017-12-31 2021-06-30 Elta Systems Ltd Partial repeater devi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software produ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42524A (en) * 1948-11-04 1953-06-16 Gen Electric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4539706A (en) * 1983-02-03 1985-09-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obile vehicular repeater system which provides up-link acknowledgement signal to portable transceiver at end of transceiver transmission
US4742514A (en) * 1986-03-25 1988-05-0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TDM communication device
US4882765A (en) * 1987-05-22 1989-11-21 Maxwell Ray F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JPH066301A (ja) * 1992-06-23 1994-01-14 Nec Corp 車載電話機
JPH06244780A (ja) * 1993-02-16 1994-09-02 N T T Idou Tsuushinmou Kk 移動通信制御方式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US5970410A (en) * 1996-02-27 1999-10-19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 Cellular system plan using in band-translators to enable efficient deployment of high capacity base transceiver systems
US5974034A (en) * 1997-01-16 1999-10-26 Gwco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ed wide and local area communications utilizing a single frequency
US6484012B1 (en) * 1997-08-04 2002-11-19 Wireless Facilities, Inc. Inter-band communication repeater system
WO2001011797A1 (en) * 1999-08-10 2001-02-15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Translating repeater system with improved backhaul efficiency
AU2052401A (en) * 1999-12-29 2001-07-16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Backhaul power control system in a wireless repeater
US6510142B1 (en) 2000-07-21 2003-01-2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ed reversed traffic in a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US7349691B2 (en) * 2001-07-03 2008-03-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broadcast and localcast communications
RU2206959C2 (ru) * 2001-09-12 2003-06-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Сивера"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сообщения в мобильной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CA2415132C (en) * 2001-12-28 2007-07-03 Ntt Docomo, Inc.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relay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GB0200237D0 (en) * 2002-01-07 2002-02-20 Imec Inter Uni Micro Electr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architecture
US7321571B2 (en) * 2002-09-27 2008-01-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ckhaul
KR100490324B1 (ko) * 2003-01-24 2005-05-17 주식회사 매커스 무선 셀룰러 통신망 시스템에서 사용되는 송신방법 및송신장치
JP4049013B2 (ja) * 2003-05-08 2008-02-20 Kddi株式会社 無線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のアクセス制御方法、中継端末及び移動端末
US8018893B2 (en) * 2003-09-03 2011-09-13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s
AU2004311362B9 (en) * 2003-11-19 2008-10-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mmon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586317B1 (ko) * 2004-06-02 2006-06-07 주식회사 케이티프리텔 해상 이동 통신 서비스 방법
JP2006196985A (ja) * 2005-01-11 2006-07-27 Kddi Corp 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メディアアクセス制御方法及び中継局のメディアアクセス制御プログラム
DE602006000008T2 (de) * 2005-01-12 2007-09-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won Vorrichtung und Methode zum Senden von Informationsdaten in einem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
US7864701B2 (en) * 2005-03-31 2011-01-04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apable of decreasing management frame size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0810201B1 (ko) * 2005-06-18 2008-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셀룰라 네트워크에서 라우팅 장치 및 방법
US8554232B2 (en) * 2005-08-17 2013-10-08 App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
US7466985B1 (en) * 2005-09-30 2008-12-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Network element for implementing scheduled high-power PTP and low-power PTMP transmissions
US7933236B2 (en) * 2005-10-27 2011-04-2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wireless routing architecture and protocol
BRPI0620674A2 (pt) * 2005-12-13 2011-11-22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usando estação retransmissora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móvel
KR100896207B1 (ko) * 2006-01-24 2009-05-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의 광대역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중계국의 중계 모드를 선택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4484226B2 (ja) * 2006-01-27 2010-06-16 Kddi株式会社 Ieee802.16を適用した中継局におけるサービス接続識別子の集約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中継局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3118B2 (en) 2008-04-04 2013-07-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using a relay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60903B (zh) * 2008-04-04 2014-02-1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中继站发送信号的方法
CN105960810A (zh) * 2014-02-14 2016-09-21 索尼公司 装置、程序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40424B1 (ko) 2010-02-10
EP1892976A3 (en) 2012-04-04
JP2008048366A (ja) 2008-02-28
EP1892976A2 (en) 2008-02-27
KR20080017250A (ko) 2008-02-26
JP5045029B2 (ja) 2012-10-10
US20080045270A1 (en) 2008-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2565A (zh) 无线基站
CN101127552B (zh) 中继站、基站以及通信系统
JP4952135B2 (ja) 無線端末、中継局、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CN102461302B (zh)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无线资源分配方法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1690063B (zh) 基站装置和广播信道发送方法
CN101868033B (zh) 一种中继链路下行子帧的控制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863025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data symbols
JPWO2008050425A1 (ja) 無線基地局,中継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TWI352550B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ata
CN101523943A (zh) 无线基站、中继站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1127554A (zh) 中继站、无线电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7196742B (zh) 集成电路
CN104205922A (zh) 用于选择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装置
CN101529744A (zh) 具有可变尺寸循环前缀的无线通信系统帧结构
CN103004274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N102511191A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273299B (zh) 基站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US9001708B2 (en) Method in which a mobile terminal transmits/receives a signal using a predetermined TDD frame struct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616723B1 (ko) 차량 사물 간 통신 지원 방법
CN103227675A (zh) 无线基站和中继站
JP201214298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20100022423A (ko) 제어채널 요소를 이용한 중계기의 기준 신호 전송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