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2485B -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2485B
CN101132485B CN2007101477022A CN200710147702A CN101132485B CN 101132485 B CN101132485 B CN 101132485B CN 2007101477022 A CN2007101477022 A CN 2007101477022A CN 200710147702 A CN200710147702 A CN 200710147702A CN 101132485 B CN101132485 B CN 1011324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onic zoom
action
image
photograph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477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2485A (zh
Inventor
国府哲也
石原晴之
植村有为子
藤治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32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2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2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24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以低功耗体验抖动校正的效果的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上述摄像装置具有:构成摄影光学系统的镜头(101、102);通过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得到像信号的CCD(27);检测抖动的抖动传感器(305);以及校正抖动的抖动校正电路(303)。在设定为模糊校正示范模式时,由抖动校正电路(303)执行抖动校正动作(步骤#45),并且,由电子变焦设定单元设定为长焦侧的预定的电子变焦倍率(步骤#35),进行摄影动作(步骤#51)。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抖动校正装置和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具有如下抖动防止功能的照相机,即,在利用照相机进行摄影时,防止因摄影者抖动等的影响而导致被摄体像模糊。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抖动校正示范模式的摄像装置,上述抖动校正示范模式用于在零售店或陈列室等中介绍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摄像装置的抖动校正的效果。此处公开的摄像装置的抖动校正示范模式根据预先设定的图像晃动图形进行抖动校正,能够虚拟地体验关闭和打开抖动校正功能时的抖动校正的效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86758号公报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内容:生成进行抖动校正动作而得到的图像和未根据该图像进行抖动校正时的图像并显示这两者,使得用户能确认抖动校正功能的效果。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64699号公报
这样,提出了多种如下的照相机:当在照相机中安装有抖动校正装置的情况下,使得零售店或陈列室、以至用户能直接确认抖动校正装置的效果。但是,在这些现有技术中都是摄影镜头的焦距用设定好的焦距来进行显示。由此,存在如下课题:当焦距被设定在广角侧时难以确认抖动校正装置的效果。另一方面,在电池驱动那样的装置中,功耗的降低也是重要的课题,变焦驱动中的功耗的降低也成为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低功耗体验抖动校正的效果的摄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1发明涉及的摄像装置具有:摄影光学系统;摄像元件,其通过该摄影光学系统得到像信号;振动检测单元,其检测抖动;校正单元,其校正上述抖动;模式设定单元,其用于设定动作状态;以及电子变焦设定单元,其用于对由上述摄像元件得到的像信号的一部分进行电子放大,在由上述模式设定单元设定为特定的模式时,由上述校正单元执行抖动校正动作,并且,当已设定的变焦位置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即位于短焦侧的情况下,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成第1值,获得第1预定焦距,当已设定的变焦位置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即位于长焦侧的情况下,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成第2值,获得第2预定焦距,上述第2预定焦距被设定得比上述第1预定焦距长,当在设定为上述特定的模式的状态下执行摄影指示时,连续执行第1摄影动作和第2摄影动作的2个摄影动作,其中,上述第1摄影动作是由上述校正单元以由上述电子变焦设定单元设定的电子变焦倍率执行抖动校正动作而进行摄影,上述第2摄影动作是不由上述校正单元执行抖动校正动作而通过由上述电子变焦设定单元设定的电子变焦倍率进行摄影。
此外,作为第2发明涉及的摄像装置,在上述第1发明中,上述特定的模式是用于确认上述校正单元的校正效果的模式。
此外,作为第3发明涉及的摄像装置,在上述第1发明中,上述摄像装置还具有显示基于上述像信号的图像的显示单元,以上述电子变焦倍率显示所拍摄的图像。
此外,作为第4发明涉及的摄像装置,在上述第3发明中,在上述显示单元上并列显示通过上述第1摄影动作而得到的图像和通过上述第2摄影动作而得到的图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5发明涉及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上述摄像装置具有摄影光学系统以及通过该摄影光学系统得到像信号的摄像元件,上述摄像方法具有如下步骤:振动检测步骤,该步骤检测抖动;校正步骤,该步骤校正上述抖动;模式设定步骤,该步骤设定动作状态;以及电子变焦设定步骤,该步骤用于对由上述摄像元件得到的像信号的一部分进行电子放大,在上述模式设定步骤中设定为特定的模式时,在上述校正步骤中执行抖动校正动作,并且,当已设定的变焦位置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即位于短焦侧的情况下,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成第1值,获得第1预定焦距,当已设定的变焦位置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即位于长焦侧的情况下,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成第2值,获得第2预定焦距,上述第2预定焦距被设定得比上述第1预定焦距长,当在设定为上述特定的模式的状态下执行摄影指示时,连续执行第1摄影动作和第2摄影动作的2个摄影动作,其中,上述第1摄影动作是在上述校正步骤中以在上述电子变焦设定步骤中设定的电子变焦倍率执行抖动校正动作而进行摄影,上述第2摄影动作是不在上述校正步骤中执行抖动校正动作而通过在上述电子变焦设定步骤中设定的电子变焦倍率进行摄影。
此外,作为第6发明涉及的摄像方法,在上述第5发明中,上述特定的模式是用于确认上述校正步骤的校正效果的模式。
此外,作为第7发明涉及的摄像方法,在上述第5发明中,上述摄像方法还具有显示基于上述像信号的图像的显示步骤,以上述电子变焦倍率显示所拍摄的图像。
此外,作为第8发明涉及的摄像方法,在上述第7发明中,在上述显示步骤中并列显示通过上述第1摄影动作而得到的图像和通过上述第2摄影动作而得到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以低功耗体验抖动校正的效果的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的主要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CCD移动机构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源接通复位”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子程序“模糊校正示范模式”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子程序“电子变焦设定”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子程序“电子变焦设定”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在液晶监视器上显示的图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说明使用应用了本发明的数字照相机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的整体结构的框图,是摄影镜头和照相机主体一体地构成的紧凑数字照相机。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摄影镜头和照相机主体一体地构成,但显然也可以各自独立地构成,并通过通信接点而电连接。
在照相机主体200的内部配置有用于调节焦点和调节焦距的镜头101、102以及可开闭光路且用于调节数值孔径的快门103。被连接成如下方式:镜头101和镜头102由镜头驱动机构107驱动,快门103由快门驱动机构109驱动。镜头101、102的焦距位置由变焦位置检测单元111进行检测。镜头驱动机构107、快门驱动机构109以及变焦位置检测单元111分别经由后述的输入输出电路239与主体CPU 229连接。
在镜头102的后方配置有作为摄像元件的CCD(Charge CoupledDevices,电荷耦合元件)27,将由镜头101、102成像的被摄体像光电转换成电信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摄像元件使用CCD,但不限于此,显然也可以使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摄像元件。
在该CCD 27的附近设置有CCD移动机构301,该CCD移动机构301用于在X方向和Y方向的二维方向上驱动CCD 27。并且,在该CCD移动机构301上设置有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进行驱动的致动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步进电动机),这些致动器与CCD移动机构驱动电路302连接。CCD移动机构驱动电路302分别与输入输出电路239和抖动校正电路303连接。抖动校正电路303与抖动传感器305的输出端连接。抖动传感器305由公知的陀螺仪、角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或者振动传感器等构成。
抖动校正电路303根据该抖动传感器305的输出,将信号输出到CCD移动机构驱动电路302,以消除抖动的动作,CCD移动机构301根据来自CCD移动机构驱动电路302的驱动信号来驱动CCD 27。另外,对于CCD移动机构301将使用图2在后面叙述。
CCD 27与CCD驱动电路223连接,由该CCD驱动电路223对CCD27的输出进行放大,并进行模拟数字转换(AD转换)。CCD驱动电路223经由CCD接口225与图像处理电路227连接。由该图像处理电路227进行数字图像数据的数字放大(数字增益调整处理)、颜色校正、伽马(γ)校正、对比度校正、黑白/彩色模式处理、浏览图像处理这样的各种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电路227与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271内的数据总线261连接。除了图像处理电路227以外,在该数据总线261上还连接有后述的顺序控制器(下面称为“主体CPU”)229、压缩电路231、闪存控制电路233、SDRAM控制电路236、输入输出电路239、电子变焦设定电路241、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43、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47以及开关检测电路253。
连接在数据总线261上的主体CPU 229控制该数字照相机(电子照相机)的流程。此外,与数据总线261连接的压缩电路231是用于以JPEG方式压缩存储于SDRAM 237中的图像数据等的电路。此外,在再现时对所压缩的图像进行解压缩并生成用于显示的图像数据。另外,图像压缩不限于JPEG,还可以应用其它压缩方法。
连接在数据总线261上的闪存控制电路233与闪存(Flash Memory)235连接。该闪存235存储有用于控制数字照相机的流程的程序,主体CPU 229按照存储在该闪存235中的程序来控制数字照相机。另外,闪存235是可电擦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SDRAM 237经由SDRAM控制电路236与数据总线261连接,该SDRAM 237是用于临时存储由图像处理电路227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信息或由压缩电路231压缩后的图像信息的存储器。
与上述镜头驱动机构107、快门驱动机构109、变焦位置检测单元111、CCD移动机构驱动电路302以及抖动校正电路303连接的输入输出电路239经由数据总线261控制与主体CPU 229等各电路的数据的输入输出。电子变焦设定电路241与数据总线261连接,进行电子变焦的设定。本数字照相机的变焦动作包括如下两种:光学变焦,其通过由镜头驱动机构107使镜头101和102在光轴方向上位移来进行;以及电子变焦(也称作数字变焦),其从由CCD 27读出的被摄体像信号中仅取出与焦距对应的像素数据。
在进行通常的变焦的情况下,当摄影者操作未图示的广角侧变焦按钮或者望远侧变焦按钮时,各种开关255检测到上述情况,主体CPU 229经由开关检测电路253指示变焦动作。对于可通过镜头101和102进行光学变焦的范围,当经由镜头驱动机构107进行光学变焦而超过光学变焦的范围时,利用电子变焦设定电路241设定电子变焦倍率,利用图像处理电路227生成与焦距对应的图像数据。
连接在数据总线261上的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43与记录介质245连接,控制向该记录介质245记录图像数据等。记录介质245由xD图像卡(xD-Picture Card,注册商标)、紧凑型闪存(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SD存储卡(SD Memory Card,注册商标)或记忆棒(Memory Stick,注册商标)等可擦写的记录介质构成,可相对于照相机主体200自由插拔。
连接在数据总线261上的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47经由液晶监视器驱动电路249与液晶监视器251连接。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47是将存储在SDRAM 237或记录介质245中的图像数据转换为用于显示到液晶监视器251上的视频信号的电路。液晶监视器251配置于照相机主体200的背面,但只要是摄影者能够进行观察的位置即可,不限于背面,此外,不限于液晶,也可以是其它显示装置。检测快门释放按钮的第1行程和第2行程的开关、指示驱动变焦镜头的变焦开关等各种开关255,经由开关检测电路253与数据总线261连接。
接着,使用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CCD移动机构301的结构。平板状构成的基板351被固定在照相机主体200上。在该基板351的上边部设置有L字形的抵接部351a,在下边部设置有从基板351立起而形成的抵接部351b。这些抵接部351a、351b作为后述的第1滑块353的上下方向的抖动校正范围限制部发挥作用。此外,在基板351的左部平板上设置有呈L字形突起的抵接部351c,在右边部设置有从基板351立起而形成的抵接部351d。这些抵接部351c、351d作为后述的第2滑块355的左右方向的抖动校正范围限制部发挥作用。
在基板351上装定有4个销365a、365b、365c、365d。这4个销365a、365b、365c、365d与第1滑块353的长孔353a、353b嵌合,第1滑块353可在上下方向自由滑动。即,排列在上下方向的销365a和销365b与长孔353a嵌合,同样地排列在上下方向的销365c和销365d与长孔353b嵌合,第1滑块353可在上下方向自由滑动,而不会在左右方向滑动。
在第1滑块353左侧的上边部设置有突起部353d,在下边部设置有突起部353e。第1滑块353可向上方向移动,直到突起部353d与上述抵接部351a抵接为止;第1滑块353可向下方向移动,直到突起部353e与上述抵接部351b抵接为止。
在第1滑块353上装定有4个销367a、367b、367c、367d。这4个销367a、367b、367c、367d与第2滑块355的长孔355a、355b嵌合,第2滑块355可在左右方向自由滑动。即,排列在左右方向的销367a和销367b与长孔355a嵌合,同样地排列在左右方向的销367c和销367d与长孔355b嵌合,第2滑块355可在左右方向自由滑动,而不会在上下方向自由滑动。
在第2滑块355的左边部设置有从平板立起而形成的突起部355c,在右边部设置有突起部355d。第2滑块355可向左方向移动,直到突起部355c与上述抵接部351c抵接为止;第2滑块355可向右方向移动,直到突起部355d与上述抵接部351d抵接为止。
步进电动机(以下简称作电动机)357被固定在照相机主体200上,电动机357的驱动轴357a贯插在基板351的未图示的孔中,并以与驱动齿轮359一体的方式进行固定。该驱动齿轮359与形成在第1滑块353的左边部的侧壁上的平齿轮353f啮合,利用驱动齿轮359和平齿轮353f构成所谓齿轮齿条副(rack and pinion)。因此,当电动机357旋转时,驱动齿轮359旋转,与之啮合的第1滑块353在上下方向滑动。另外,在图2中,在电动机357的驱动力传递系中作为齿轮仅描述了驱动齿轮359,但为了对电动机357的旋转进行减速,当然也可以设置多个齿轮串。
在设置于第1滑块353的L字形的突起部353c上固定有步进电动机(以下简称作电动机)361,电动机361的驱动轴361a以与驱动齿轮363一体的方式进行固定。该驱动齿轮363与形成在第2滑块355的下边部的侧壁上的平齿轮355e啮合,利用驱动齿轮363和平齿轮355e构成所谓齿轮齿条副。因此,当电动机361旋转时,驱动齿轮363旋转,与之啮合的第2滑块355在左右方向滑动。另外,与上下方向的驱动的情况相同地,在图2中,在电动机361的驱动力传递系中作为齿轮仅描述了驱动齿轮363,但为了对电动机361的旋转进行减速,当然也可以设置多个齿轮串。
这样就构成了CCD移动机构301,因此,当电动机357旋转时,在由抵接部351a和抵接部351b确定的抖动校正限制范围内,第1滑块353可在基板351上的上下方向滑动。同样地,当电动机361旋转时,在由抵接部351c和抵接部351d确定的抖动校正限制范围内,第2滑块355可在第1滑块353上的左右方向滑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抵接部351a、351b、351c、351d设置在基板351上,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抵接部351c、351d设置在第1滑块353上。不过,当在第1滑块353那样的可动部件上设置抵接部时,有可能给驱动机构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最好是将抵接部设置在固定的部件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4个抵接部,但抖动校正范围也可利用步进电动机的脉冲驱动数进行控制,因此,也可以比4个多或比4个少。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CCD 27的移动机构,采用了使用齿轮齿条副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能够采用使用了压电元件的移动机构等各种结构。此外,作为电动机还可以采用超声波电动机或DC电动机。此外,第1滑块353、第2滑块355取相互正交的方向,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相互按照圆弧状移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抖动校正,通过驱动CCD 27来进行校正,但不限于此,显然也可以置换成公知的校正驱动摄影镜头光学系统的方法、使用基于CCD 27的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模糊校正的方法等各种方法。
接着,使用图3~图5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动作。
首先,当将电源电池插入到照相机主体200后,开始图3所示的电源接通复位的程序。开始后在步骤#01中判定未图示的照相机的电源开关是否已被接通。在电源开关断开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03成为睡眠状态。该睡眠状态是指如下的状态:仅在电源开关变成接通状态时主体CPU 229才接受中断动作;即使操作了除此以外的操作开关,主体CPU 229也不接受中断动作。主体CPU 229仅对电源开关的状态变化进行处理,因此能够抑制电源浪费。
当在步骤#01中电源开关已被接通的情况下,或者在睡眠状态下电源开关被接通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05,进行初始化动作。该初始化动作是进行电初始化和机械初始化。电初始化是指对各种标志类和计数器值进行复位。此外,机械初始化是指在驱动镜头驱动机构107等和快门103等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没有驱动到最后而在中途停止不动时对其进行初始化,首先检测各个机构的状态,当已经在中途停止的情况下,驱动到其初始位置。
接着,进行测光/曝光量运算(#07)。该运算是指根据未图示的测光传感器或者作为摄像元件的CCD 27的输出求出被摄体亮度BV,根据该被摄体亮度BV利用公知的顶点运算求出快门速度、光圈值等曝光控制值。当该测光/曝光量运算结束后,接着进行摄影信息显示(#08)。此处在液晶监视器251上显示摄影模式、快门速度TV值、光圈值AV、ISO感光度SV等。
接着,进行模式旋钮的检查(#09)。此处,根据设置在照相机主体200上的模式旋钮的设定状态,对程序模式、风景模式、夜景模式、微距模式等各种摄影模式以及在液晶监视器251上显示记录于记录介质245中的图像数据的再现模式等的模式设定是否已被变更进行检查。此外,在该步骤中还对模糊校正示范模式是否已被设定进行检查。模糊校正示范模式通过菜单设定模式(未图示)进行设定,但不限于此,例如,显然也可以通过同时操作通常摄影者在使用状态下不会同时操作那样的多个按键来进行设定。
接着,根据模式旋钮的检查结果判定是否已被设定为摄像模式(#11),在为程序摄影模式等与摄像有关的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4,判定第1释放开关是否已接通,即释放按钮是否已被半按下。在第1释放开关已接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5,进行所设定的摄像模式的处理。即,响应第2释放开关的接通,取入基于CCD 27的输出的静态图像数据,并将其记录到记录介质245中。另外,在设定有模糊校正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15的摄像模式下进行拍摄时,根据抖动传感器305的输出,利用抖动校正电路303和CCD移动机构驱动电路302驱动CCD移动机构301,进行模糊校正。
返回步骤#11,在所设定的模式不是与摄像有关的摄像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2,判定是否为模糊校正示范模式。在判定结果为不是模糊校正示范模式的情况下,由于是再现模式,所以进入步骤#13,根据存储在闪存235或SDRAM 237中的图像数据,将图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51上。
返回步骤#12,在判定结果是模糊校正示范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6,执行模糊校正示范模式。模糊校正示范模式是使得可在零售店等中体验进行了抖动校正后的效果的模式,是在普通用户确认抖动校正的效果时也起作用的方便的模式。该模糊校正示范模式的详细情况使用图4在后面叙述。
当在步骤#13的再现模式下再现记录图像的过程中,再现按钮模式被解除、释放按钮被操作、或者电源开关被断开时,结束再现模式,进入接下来的步骤#17。此外,当在步骤#15的摄像模式下结束摄像动作、第1释放开关被断开、或者电源开关被断开时,进入接下来的步骤#17。并且,当在步骤#14中第1释放开关被断开的情况下也进入步骤#17。此外,当在步骤#16的模糊校正示范模式下进行摄影、使示范模式结束时,也进入步骤#17。在步骤#17中,检测照相机主体的电源开关的状态,在电源开关已被接通的情况下,返回步骤#07,重复进行上述步骤。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17中判定结果为电源开关已被断开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9,停止液晶监视器251上的显示。接着,向抖动传感器305和抖动校正电路303输出电源断开的控制信号,停止供电(#21)。对于抖动传感器305和抖动校正电路303的电源,在步骤#16的模糊校正示范模式下、或者步骤#15的摄像模式下选择了模糊校正模式的情况下,将这些电路的电源设为接通。因此,不限于在执行步骤#21时抖动传感器305和抖动校正电路303的电源变成接通,在已变成接通的情况下,在该步骤中断开电源。
接着,使用图4说明步骤#16的模糊校正示范模式。在该模糊校正示范模式中,为了可体验到正在进行抖动校正动作,在进行了抖动校正动作的情况下和未进行抖动校正动作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摄影,并对比地进行显示。此时,由于长焦侧更能清楚地确认效果,所以在摄影时利用电子变焦在长焦侧进行抖动校正动作。当进入模糊校正示范模式后,首先判定抖动传感器305和抖动校正电路303的电源是否已经接通(#31)。在判定结果为电源已经断开的情况下,将抖动传感器305和抖动校正电路303的电源接通(#33)。
当在步骤#31中电源已经接通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33中将电源接通后,接着进行电子变焦设定(#35)。在通常的电子变焦设定中,当在光学变焦中进行了向超过望远端(在焦距中焦点侧最长的端部)的长焦侧的变焦操作的情况下进行电子变焦。但是,在模糊校正示范模式的情况下,在处于光学变焦区域时也不会将镜头101、102驱动到望远端,而是通过电子变焦、即图像处理来进行变焦。该电子变焦设定的子程序使用图5在后面叙述。
当电子变焦设定结束后,接着判定释放按钮是否已被半按下、即第1释放是否已被接通(#37)。在第1释放已被接通的情况下,与步骤#07相同地进行测光/曝光量运算(#39)。然后,进行采用所谓登山法将镜头101、102驱动到对焦位置的聚焦驱动,并且,上述聚焦驱动是根据CCD27的输出的高频成分(对比度信号)来进行的(#41)。
在聚焦驱动结束后,接着判定释放按钮是否已被全按下、即第2释放是否已被接通(#43)。在第2释放已被断开的情况下,接着判定第1释放是否已被接通(#61)。在虽然释放按钮被半按下但尚未被全按下的情况下,成为重复进行该步骤#43和#61的判定的待机状态。当摄影者的手指离开释放按钮导致第1释放断开时,或者在步骤#37中判定为第1释放断开时,进入步骤#63,判定模糊校正示范模式的设定是否已被解除。在判定结果为模糊校正示范模式尚未被解除的情况下,返回步骤#37,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模糊校正示范模式已被解除的情况下,返回到图3的步骤#17。
返回步骤#43,当第2释放被接通时,开始摄影动作。此处,根据抖动校正动作的有无逐帧地进行摄像。首先,开始抖动校正动作(#45)。如前所述,在抖动校正动作中,根据抖动传感器305的输出利用CCD移动机构301驱动CCD 27,以消除施加在照相机主体200上的抖动。在进行该抖动校正动作、除去了抖动的影响的状态下,进行摄影动作(#47)。在摄影动作中,按照在步骤#39中运算出的曝光运算值利用快门103进行曝光控制,在该状态下将基于CCD 27的输出的图像数据临时存储到SDRAM 237中。
当步骤#47中的摄影动作结束后,停止抖动校正动作(#49)。在抖动校正动作已停止的状态下,接着进行第2帧的摄影动作(#51)。如果除去抖动校正动作被停止,则该摄影动作与步骤#47中的摄影动作相同。当该第2帧的摄影动作结束后,接着进行摄影结果的显示(#53)。
如图7所示,在摄影结果的显示中,在液晶监视器251的监视器画面251a上并列显示无抖动校正动作的图像和有抖动校正动作的图像。即,并列显示在步骤#51中拍摄到的无抖动校正动作的图像401、和在步骤#47中拍摄到的有抖动校正动作的图像403。这样,由于并列显示2个图像,所以能够确认抖动校正的效果。特别是由于通过电子变焦在长焦侧进行摄影,因此,效果变得更加易于理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先在已经进行抖动校正动作的状态下进行摄影,再在未进行抖动校正动作的状态下进行摄影,但显然顺序也可以相反。当在抖动校正电路303等进入稳定状态之前需要时间的情况下,相反却能够缩短到进入摄影动作为止的时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模糊校正示范模式下取得的图像数据仅临时存储在SDRAM 237中并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51上,而并未记录到记录介质245中,但显然也可以将此时的图像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245中。
接着,使用图5说明步骤#35的电子变焦设定。如前所述,电子变焦是指利用图像处理电路227仅对与焦距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微调(trimming)处理。当进入该子程序后,首先进行变焦位置读出(#71)。在该步骤中,由变焦位置检测单元111检测、读出由镜头101、102形成的摄影镜头的焦距。接着,按照所读出的变焦位置来设定电子变焦倍率,使得由光学焦距和电子变焦得到的合成焦距为预定值(#73)。即,根据预定焦距位置(即想要在模糊校正示范模式下使之显示模糊状态的焦距)与所读出的变焦位置的比,对电子变焦倍率进行运算。
例如,当前光学变焦位置通过35mm换算而处于相当于35mm的焦距,当该位置想要通过35mm换算而成为相当于180mm的合成焦距的情况下,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为5.1倍即可。此外,在光学变焦位置处于相当于100mm的焦距而想要成为相当于180mm的合成焦距时,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为1.8倍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目标的预定焦距位置取180mm,但只要是易于在模糊校正示范模式下确认模糊校正效果的焦距,显然也可以是180mm以外,例如也可以是200mm。当电子变焦倍率的设定结束后返回步骤#37,重复进行上述步骤。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变焦设定中,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成作为目标的焦距,但不限于此。例如,显然也可以取相对于光学变焦的焦距一样的电子变焦倍率。如果将一样的电子变焦倍率设定为例如3倍,则在光学变焦的焦距为相当于35mm的情况下,预定的焦距为105mm,此外,在光学变焦的焦距为100mm的情况下,预定的焦距为300mm。另外,在有上限焦距的情况下,只要变更电子变焦倍率使得在其范围内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5中在长焦侧进行变焦设定,在步骤#45中,在开始抖动校正动作之后进行摄影动作。这样,由于在长焦侧进行抖动校正动作并进行摄影,因此易于确认进行了抖动校正动作的情况。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当在长焦侧执行抖动校正动作时,通过电子变焦来进行,因此能够防止电源电池的浪费。即,在通常的变焦动作中,将光学变焦进行到光学变焦的临界之后再进行电子变焦。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不进行光学变焦而直接进行电子变焦。由于光学变焦必须驱动镜头101、102等,所以相对于电源消耗较大的光学变焦,电子变焦只需图像处理电路227中的图像处理即可,因此存在电源消耗可以较小这样的优点。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进行了抖动校正动作的图像和没有进行抖动校正动作的图像进行对比并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51上,因此,能够根据抖动校正动作的有无一目了然地确认抖动校正动作的效果。
接着,使用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的模糊校正示范模式中的电子变焦设定中,在读出变焦位置后与变焦位置无关地求出作为目标的焦距而进行设定。与之相对,在第2实施方式中,按照变焦位置、即根据当前所设定的焦距与预定值相比是否在长焦侧,来使电子变焦倍率不同。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和作用除了图6所示的电子变焦设定的子程序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仅就该电子变焦设定的子程序进行说明。
当进入图6的电子变焦设定的子程序后,与步骤#71相同地,进行变焦位置读出(#81)。接着,按照该所读出的变焦位置判定变焦位置是否在预定值以下(#83)。当判定结果为所读出的变焦位置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即位于短焦侧的情况下,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为第1值(#85)。此处,在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为第1值时,由于当前与标准的焦距相比被设定在短焦侧,所以为了电子变焦成作为目标的第1预定焦距而通过运算求出电子变焦倍率。
另一方面,当所读出的变焦位置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即位于长焦侧的情况下,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为第2值(#87)。此处,在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为第2值时,由于当前与标准的焦距相比被设定在长焦侧,所以为了电子变焦成作为目标的第2预定焦距而通过运算求出电子变焦倍率。另外,第2预定焦距被设定得比第1预定焦距长。在步骤#85或者#87中,在电子变焦倍率的设定结束后,返回步骤#37,反复进行上述步骤。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当前所设定的焦距来代替作为目标的焦距。由此,在模糊校正示范模式下显示的被摄体像相对于设定焦距不会有极大的变化,不会给用户带来不适感。
另外,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子变焦设定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子变焦倍率同样地,设定成作为目标的焦距,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取光学变焦位置在预定值以上和预定值以下不同的电子变焦倍率。例如显然也可以当变焦位置在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一律取4倍,当变焦位置在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一律取2倍。另外,在有上限焦距的情况下,只要变更电子变焦倍率使得在其范围内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除了该效果之外,由于在步骤#83中按照所设定的变焦位置来改变电子变焦倍率,因此,能够按照设定焦距来进行没有不适感的模糊校正示范模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具有:作为摄影光学系统的镜头101、102;作为通过该摄影光学系统得到像信号的摄像元件的CCD 27;作为检测抖动的振动检测单元的抖动传感器305;作为校正抖动的校正单元的CCD移动机构213;CCD移动机构驱动电路302和抖动校正电路303;作为用于设定模糊校正示范模式等动作状态的模式设定单元的各种开关255;开关检测电路253和主体CPU 229;以及作为用于对由摄像元件得到的像信号的一部分进行电子放大的电子变焦设定单元的电子变焦设定电路241。在由模式设定单元将模糊校正示范模式设定为特定的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45中由校正单元执行抖动校正动作,并且,在步骤#47中,以在步骤#35中设定的预定的电子变焦倍率进行摄影动作。由此,能够体验抖动校正的效果。此外,由于以电子变焦的方式来变更焦距,因此,存在可以为低功耗这样的优点。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模糊校正示范模式是用于确认校正单元的校正效果的模式,在步骤#12中,当在设定为该模式的状态下进行了摄影指示时,进行在步骤#45和#47中由校正单元以预定的电子变焦倍率执行抖动校正动作而进行的第1摄影动作、和在步骤#49和#51中不由校正单元以预定的电子变焦倍率执行抖动校正动作而进行的第2摄影动作。由此,能够取得进行了抖动校正动作的图像和没有进行抖动校正动作的图像。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摄影光学系统是由镜头101、102构成的变焦光学系统,电子变焦倍率按照摄影光学系统的变焦状态在步骤#85或者#87中进行变更。由此,能够根据焦距取抖动校正效果较高的焦距。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具有作为显示基于像信号的图像的显示单元的液晶监视器251,在步骤#53中,以电子变焦倍率显示所拍摄的图像,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抖动校正效果。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进行在步骤#45和#47中由校正单元以预定的电子变焦倍率执行抖动校正动作而进行的第1摄影动作、和在步骤#49和#51中不由校正单元以预定的电子变焦倍率执行抖动校正动作而进行的第2摄影动作,在作为显示单元的液晶监视器251上并列显示通过第1摄影动作而得到的图像403和通过第2摄影动作而得到的图像401。由此,通过对比这两个图像,能够容易地确认抖动校正动作的效果。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根据摄影光学系统所设定的焦距,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为预定的焦距。由此,能够取作为目标的固定值的焦距,能够与当前所设定的焦距无关地总是得到固定的抖动校正动作的效果。此外,在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如果将电子变焦倍率设为预先确定的固定值,则为当前所设定的焦距的固定值倍数,由于倍率不会在每次进行模糊校正示范模式时极端地变化,所以很少给用户带来不适感。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具有:作为焦距可变的摄影光学系统的镜头101、102;作为输出利用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形成的被摄体像的像信号的摄像元件的CCD 27;作为检测抖动的抖动检测单元的抖动传感器305;作为校正抖动的校正单元的CCD移动机构213;CCD移动机构驱动电路302和抖动校正电路303;作为设定模糊校正示范模式的模式设定单元的各种开关255;开关检测电路253和主体CPU 229;作为显示基于像信号的图像的显示单元的液晶监视器251;作为变更摄影光学系统的焦距的焦距可变单元的电子变焦设定电路。当在步骤#12中由模式设定单元设定为模糊校正示范模式时,在步骤#35中由焦距可变单元变更为预定的焦距,在步骤#45中由校正单元执行了抖动校正动作时和在步骤#49中未进行抖动校正动作时分别进行摄影动作(#47、#51),在步骤#53中显示摄影结果。由此,通过比较进行了抖动校正动作的情况和没有进行抖动校正动作的情况,能够容易地确认抖动校正动作的效果。特别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焦距的变更不限于电子变焦,也可以光学变焦的方式来进行。
另外,第1和第2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应用于紧凑型数字照相机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数字单反式照相机、镜头可更换的镜头取景式数字照相机等。此外,显然还可以应用于具有照相功能的复合产品,例如带有照相功能的移动电话、带有照相功能的便携式信息终端(PDA)、以及带有照相功能的便携式计算机等。只要是为了消除对摄影对象的抖动影响而具有抖动校正装置并可进行变焦的摄像装置,就能够应用本发明。

Claims (8)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装置具有:
摄影光学系统;
摄像元件,其通过该摄影光学系统得到像信号;
振动检测单元,其检测抖动;
校正单元,其校正上述抖动;
模式设定单元,其用于设定动作状态;以及
电子变焦设定单元,其用于对由上述摄像元件得到的像信号的一部分进行电子放大,
在由上述模式设定单元设定为特定的模式时,由上述校正单元执行抖动校正动作,并且,
当已设定的变焦位置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即位于短焦侧的情况下,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成第1值,获得第1预定焦距,当已设定的变焦位置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即位于长焦侧的情况下,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成第2值,获得第2预定焦距,上述第2预定焦距被设定得比上述第1预定焦距长,
当在设定为上述特定的模式的状态下执行摄影指示时,连续执行第1摄影动作和第2摄影动作的2个摄影动作,其中,上述第1摄影动作是由上述校正单元以由上述电子变焦设定单元设定的电子变焦倍率执行抖动校正动作而进行摄影,上述第2摄影动作是不由上述校正单元执行抖动校正动作而通过由上述电子变焦设定单元设定的电子变焦倍率进行摄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特定的模式是用于确认上述校正单元的校正效果的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装置还具有显示基于上述像信号的图像的显示单元,以上述电子变焦倍率显示所拍摄的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单元上并列显示通过上述第1摄影动作而得到的图像和通过上述第2摄影动作而得到的图像。
5.一种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上述摄像装置具有摄影光学系统以及通过该摄影光学系统得到像信号的摄像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振动检测步骤,该步骤检测抖动;
校正步骤,该步骤校正上述抖动;
模式设定步骤,该步骤设定动作状态;以及
电子变焦设定步骤,该步骤用于对由上述摄像元件得到的像信号的一部分进行电子放大,
在上述模式设定步骤中设定为特定的模式时,在上述校正步骤中执行抖动校正动作,并且,
当已设定的变焦位置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即位于短焦侧的情况下,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成第1值,获得第1预定焦距,当已设定的变焦位置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即位于长焦侧的情况下,将电子变焦倍率设定成第2值,获得第2预定焦距,上述第2预定焦距被设定得比上述第1预定焦距长,
当在设定为上述特定的模式的状态下执行摄影指示时,连续执行第1摄影动作和第2摄影动作的2个摄影动作,其中,上述第1摄影动作是在上述校正步骤中以在上述电子变焦设定步骤中设定的电子变焦倍率执行抖动校正动作而进行摄影,上述第2摄影动作是不在上述校正步骤中执行抖动校正动作而通过在上述电子变焦设定步骤中设定的电子变焦倍率进行摄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特定的模式是用于确认上述校正步骤的校正效果的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方法还具有显示基于上述像信号的图像的显示步骤,以上述电子变焦倍率显示所拍摄的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步骤中并列显示通过上述第1摄影动作而得到的图像和通过上述第2摄影动作而得到的图像。
CN2007101477022A 2006-08-24 2007-08-24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24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28288A JP2008054062A (ja) 2006-08-24 2006-08-24 撮像装置
JP2006-228288 2006-08-24
JP2006228288 2006-08-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2485A CN101132485A (zh) 2008-02-27
CN101132485B true CN101132485B (zh) 2011-01-26

Family

ID=39129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770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2485B (zh) 2006-08-24 2007-08-24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054062A (zh)
CN (1) CN1011324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8388B2 (ja) * 2009-12-25 2013-06-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655566B (zh) * 2011-03-04 2014-04-23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
JP5931619B2 (ja) * 2012-07-17 2016-06-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03581534A (zh) * 2012-08-08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提升数码变焦显示效果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TW201427412A (zh) * 2012-12-19 2014-07-01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影像擷取裝置及其防手振控制方法
JP2019070706A (ja) * 2017-10-06 2019-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10440273B2 (en) 2018-02-15 2019-10-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maging apparatus that displays an overlay setting screen for inputting focal length information for interchangeable lens and for quantitatively indicating a magnitude of a blur
CN110072054B (zh) * 2019-05-07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图像的变焦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9993B1 (en) * 1993-09-30 2002-12-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with optical and electronic zoo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9993B1 (en) * 1993-09-30 2002-12-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with optical and electronic zoo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54062A (ja) 2008-03-06
CN101132485A (zh) 200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2485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CN101207718B (zh) 可进行实时浏览显示的照相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93808B (zh) 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360190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373253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207715A (zh) 数字照相机
US20080225156A1 (e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rotating display device
US8525921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1557470B (zh) 摄像装置
CN101132481B (zh) 可对动态图像进行显示或记录的数字照相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88966B (zh) 带放大显示功能的照相机和照相机的控制方法
CN102761692A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73254B (zh) 摄影装置及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0452838C (zh) 摄像装置
CN101359085B (zh) 数字单反相机和数字单反相机的控制方法
CN100477741C (zh) 摄像装置
JP6312460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01373255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248802A (zh) 摄影装置
CN101403846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120105699A1 (en) Portable device
CN102316256B (zh) 便携式设备及再现显示方法
JP200908937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4730804A (zh) 照相装置及自动调焦的方法
JP5907856B2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2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