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9560A - 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9560A
CN101129560A CNA2007100710956A CN200710071095A CN101129560A CN 101129560 A CN101129560 A CN 101129560A CN A2007100710956 A CNA2007100710956 A CN A2007100710956A CN 200710071095 A CN200710071095 A CN 200710071095A CN 101129560 A CN101129560 A CN 1011295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y
standby
tenths
dried
chines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710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晓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7100710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295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29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95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栀子8~12,黄柏8~12,甘松8~12,甘草8~12,茵陈28~32,茅苍术18~22,青矾18~22,白矾8~10,五加皮8~12,血藤7~10,上述为重量组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配方具有补肾益气、活血祛瘀、熄风通络、开窍醒脑之功能;并经临床验证具有对所适应症见效快、疗程短、疗效持久,有效率达95%以上;还有本中药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有效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良药。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尤其指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阴虚于下,阳亢于上、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而风、痰、火、气、血虚互相影响所致,中风病,属现代医学脑血管病范畴,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而且,发病年龄有年轻的趋势。据流行病学调查,脑血管病中的脑出血为18%,脑梗塞为82%。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现我国每年中风病发病率为115.8/10万,特别是中风病后的智力障碍与肢体致残,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难题,发病后一周内经急救存活的患者中,有73%~86%出现偏瘫,71%~77%有行动困难,47%不能独自坐立,44%有本体感觉障碍,可见中风病的致残率很高,所以发明治疗中风及由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的药,是医学者所需要的,也为患者消除痛苦所希望的。所以配制出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本发明人通过祖传密方再经过自己多年来的医术经验,配制出了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制作简单、成本低、见效快、疗效持久、治愈率高且无副作用的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制作工艺简单、操作容易的上述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
栀子8~12    黄柏8~12 甘松8~12 甘草8~12 茵陈28~32
茅苍术18~22 青矾18~22。
上述药原料中还可配制有:白凡8~10五加皮8~12血滕7~10,上述为重量组份。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权利要求1所述治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栀子炒至6~8成干备用,黄柏炒至5~7成干备用,甘松炒至4~6成干备用,甘草炒至6~8成干备用,茵陈炒至5~7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7~9成干备用,青矾炒至4~6成干备用;
b、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
c、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干火、中火、小火封干;
d、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品。
上述a中的原料药中还有白凡、五加皮和血滕,将五加皮炒至6~8成干,而将白凡及血滕分别炒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于依据中风发病原因及按照中医理论,本着标本兼治、辩证施治原则,而配制出治疗中风的中药,具有补肾益气、活血祛瘀、熄风通络、开窍醒脑之功能;并经临床验证具有对所适应症见效快、疗程短、疗效持久,有效率达95%以上;还有本中药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有效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良药。
还有本药对治疗骨积水、心悸气短、肢体面色萎黄、黄肿及黄色带白具有一定的效果;还有本配方可对疾病的发作期、过渡期和后遗期进行三部治疗,再配合爬经松经的治疗方法,对中风发作期、过渡期和后遗期的病人能起到治本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
栀子8g 黄柏8g 甘松8g 甘草8g 茵陈28g 茅苍术18g 青矾18g。
根据上述配方的中药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栀子炒至7成干备用,黄柏炒至6成干备用,甘松炒至5成干备用,甘草炒至7成干备用,茵陈炒至6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8成干备用,青矾炒至5成干备用;
b、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
c、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干火、中火、小火封干;
d、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品。
服用时用温开水吞服,药量可根据医生嘱托。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
栀子10g 黄柏10g 甘松10g 甘草10g 茵陈30g 茅苍术20g 青矾20g,g表示重量单位克。
根据上述配方的中药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栀子炒至7成干备用,黄柏炒至6成干备用,甘松炒至5成干备用,甘草炒至7成干备用,茵陈炒至6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8成干备用,青矾炒至5成干备用;
b、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
c、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干火、中火、小火封干;
d、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品。
服用时用温开水吞服,药量可根据医生嘱托。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
栀子12g 黄柏12g 甘松12g 甘草12g 茵陈32g 茅苍术22g 青矾22g。
根据上述配方的中药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栀子炒至7成干备用,黄柏炒至6成干备用,甘松炒至5成干备用,甘草炒至7成干备用,茵陈炒至6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8成干备用,青矾炒至5成干备用;
b、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
c、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干火、中火、小火封干;
d、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品。
服用时用温开水吞服,药量可根据医生嘱托。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的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
栀子8g  黄柏8g    甘松8g  甘草8g  茵陈28g 茅苍术18g  青矾18g
白凡8g  五加皮8g  血滕7g。
根据上述配方的中药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栀子炒至7成干备用,黄柏炒至6成干备用,甘松炒至5成干备用,甘草炒至7成干备用,茵陈炒至6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8成干备用,青矾炒至5成干备用,五加皮炒至7成干备用,白凡及血滕分别炒干备用;
b、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
c、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干火、中火、小火封干;
d、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品。
服用时用温开水吞服,药量可根据医生嘱托。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的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
栀子10g 黄柏10g 甘松10g 甘草10g 茵陈30g 茅苍术20g 青矾20g
白凡10g 五加皮10g 血滕7.5g。
根据上述配方的中药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栀子炒至7成干备用,黄柏炒至6成干备用,甘松炒至5成干备用,甘草炒至7成干备用,茵陈炒至6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8成干备用,青矾炒至5成干备用,五加皮炒至7成干备用,白凡及血滕分别炒干备用;
b、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
c、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干火、中火、小火封干;
d、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品。
服用时用温开水吞服,药量可根据医生嘱托。
实施例六,本实施例的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
栀子12g 黄柏12g 甘松12g 甘草12g 茵陈32g 茅苍术22g 青矾22g
白凡12g 五加皮12g 血滕10g。
根据上述配方的中药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栀子炒至7成干备用,黄柏炒至6成干备用,甘松炒至5成干备用,甘草炒至7成干备用,茵陈炒至6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8成干备用,青矾炒至5成干备用,五加皮炒至7成干备用,白凡及血滕分别炒干备用;
b、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
c、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干火、中火、小火封干;
d、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品。
服用时用温开水吞服,药量可根据医生嘱托。
实施例七,本实施例的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
栀子11g 黄柏11g 甘松11g 甘草12g 茵陈31g 茅苍术21g 青矾21g
白凡11g 五加皮11g 血滕9g。
根据上述配方的中药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栀子炒至7成干备用,黄柏炒至6成干备用,甘松炒至5成干备用,甘草炒至7成干备用,茵陈炒至6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8成干备用,青矾炒至5成干备用,五加皮炒至7成干备用,白凡及血滕分别炒干备用;
b、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
c、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干火、中火、小火封干;
d、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品。
服用时用温开水吞服,药量可根据医生嘱托。

Claims (4)

1.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
栀子8~12     黄柏8~12  甘松8~12  甘草8~12  茵陈28~32
茅苍术18~22  青矾18~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原料中还配制有:白凡8~10  五加皮8~12  血滕7~10,上述为重量组份。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中风和半身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栀子炒至6~8成干备用,黄柏炒至5~7成干备用,甘松炒至4~6成干备用,甘草炒至6~8成干备用,茵陈炒至5~7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7~9成干备用,青矾炒至4~6成干备用;
b、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
c、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干火、中火、小火封干;
d、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a其在原料药中还有白凡、五加皮和血滕,将五加皮炒至6~8成干,而将白凡及血滕分别炒干。
CNA2007100710956A 2007-09-12 2007-09-12 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1295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710956A CN101129560A (zh) 2007-09-12 2007-09-12 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710956A CN101129560A (zh) 2007-09-12 2007-09-12 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9560A true CN101129560A (zh) 2008-02-27

Family

ID=39127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710956A Pending CN101129560A (zh) 2007-09-12 2007-09-12 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295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0968A (zh) * 2013-02-07 2013-05-01 陈炳桂 一种治疗白血病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0968A (zh) * 2013-02-07 2013-05-01 陈炳桂 一种治疗白血病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70968B (zh) * 2013-02-07 2014-04-09 陈炳桂 一种治疗白血病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6804B (zh) 一种治疗鼻衄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6674A (zh) 一套治疗3-7岁儿童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CN101874867A (zh) 治疗银屑病中药剂
CN104208245B (zh) 手足癣中药药浴及制备方法
CN1390585A (zh) 神阙排毒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90104A (zh) 一种治疗阻塞性脉管炎的中药
CN103845407A (zh) 一种治疗乳糜胸的中药
CN102836338B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
CN105456428A (zh) 一种抑制肿瘤细胞再生长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4649A (zh) 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药物
CN103893432B (zh) 一种治疗骨折、软组织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29560A (zh) 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19376A (zh) 一种治疗肾病的中草药
CN104383097A (zh) 一种治疗红斑狼疮的中药
CN106074784A (zh) 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中药
CN102988910A (zh) 一种内服用于治疗心悸不宁的中药汤剂
CN101129828B (zh) 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
CN106177561A (zh) 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组合物
CN106075268A (zh) 一种治疗疥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5194411A (zh) 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配方
CN105663868A (zh) 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组合物
CN104367896A (zh) 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93028B (zh)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
CN102397502A (zh) 一种防治白癜风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7961287A (zh) 一种生发中药配方及采用该配方的生发中药涂液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