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3460B - 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信号减损的通信系统及其相关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信号减损的通信系统及其相关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3460B
CN101123460B CN2007101403688A CN200710140368A CN101123460B CN 101123460 B CN101123460 B CN 101123460B CN 2007101403688 A CN2007101403688 A CN 2007101403688A CN 200710140368 A CN200710140368 A CN 200710140368A CN 101123460 B CN101123460 B CN 1011234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arrier
transfer path
candidate
indication sig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403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3460A (zh
Inventor
林昂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23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3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23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34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3/00Demodulation of angle-, frequency- or phase- modulated oscillations
    • H03D3/007Demodulation of angle-, frequency- or phase- modulated oscillations by converting the oscillations into two quadrature related signals
    • H03D3/009Compensating quadrature phase or amplitude imbala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6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 H04L25/061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providing hard decisions only; arrangements for tracking or suppressing unwanted low frequency components, e.g. removal of dc offse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JTUNING RESONANT CIRCUITS; SELECTING RESONANT CIRCUITS
    • H03J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tuning resonant circuits and selecting resonant circuits
    • H03J2200/29Self-calibration of a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信号减损的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含有载波信号产生器、传送模块、测试信号产生器、功率检测单元与校正装置。测试信号产生器是依据具有特定频率的单音信号或直流值与该单音信号的组合来产生第一测试信号至传送模块的第一传送路径或产生第二测试信号至传送模块的第二传送路径。功率检测单元是检测传送信号中与特定频率相关的信号成分的功率以产生功率指示信号。校正装置是运用第一候选校正参数来参考对应于第一候选校正参数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以决定目标校正参数。本发明提供的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信号减损的通信系统及其相关方法,减少了信号减损对通信系统造成的影响,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效率。

Description

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信号减损的通信系统及其相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通信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校正传送信号中信号减损的通信系统及其相关方法,其依据具有特定频率的单音信号或是直流值与该单音信号的组合来决定至少一目标减损(impairment)校正参数。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对于产生传送信号的通信系统(例如收发机(transceiver))来说,当考虑到通信系统的效率时需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载波泄漏(carrier leakage)以及同相与正交相位不平衡(in-phase/quadrature-phase(I/Q)imbalance,以下简称为:IQ不平衡);其中,对于通信系统来说,载波泄漏与IQ不平衡通常称为信号减损。在理想的状态下,通信系统中并不存在信号减损,然而,实际上,由于电子元件的非理想特性或是电子元件或电路之间的不匹配,通信系统中经常会发生信号减损的情况;举例来说,当天线端产生本地振荡再辐射(re-radiation)的情形时,并且当执行升频(up-convert)转换来产生传送信号时,由载波泄漏所造成的直流偏移也同样会被升频,所以一般不希望发生任何载波泄漏所导致的直流偏移的情形。此外,对于传送模块的升频转换来说,也不希望发生IQ不平衡的现象。IQ不平衡包括增益不平衡与相位不平衡,其中增益不平衡是指同相(in-phase)传送路径与正交相位(quadrature-phase)传送路径中信号增益的不匹配,相位不平衡是指同相传送路径与正交相位传送路径中载波信号相位的不匹配。具体来说,因为并不能保证同相传送路径与正交相位传送路径中信号的增益完全相同,也不能保证同相传送路径与正交相位传送路径中载波信号的相位完全正交,所以增益不平衡与相位不平衡的因素是必须要考虑到的。
所以,当传送模块在执行升频转换时,减少上述信号减损所造成的影响就变得相当重要。一般来说,会使用不同的校正参数来校正传送路径以减少信号减损(也就是载波泄漏与IQ不平衡)所造成的影响,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效率。因此,需要一种新颖且经过改良的机制来有效率地决定出这些校正参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信号减损(包括载波泄漏与IQ不平衡)的通信系统及其相关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载波泄漏的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含载波信号产生器、传送模块、测试信号产生器、功率检测单元以及校正装置。载波信号产生器用以产生第一载波信号至第一传送路径与第二载波信号至第二传送路径。传送模块具有第一传送路径与第二传送路径,并依据输入至第一传送路径的单音测试信号、第一载波信号与第二载波信号产生传送信号。测试信号产生器耦接于传送模块,用来产生具有特定频率的单音测试信号。功率检测单元用以检测传送信号中与特定频率相关的信号成分的功率以产生功率指示信号。校正装置耦接于传送模块与功率检测单元,并用来将至少一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运用至该第一传送路径,以及依据对应于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来决定第一传送路径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
本发明另提供了一种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IQ不平衡的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含载波信号产生器、传送模块、测试信号产生器、功率检测单元与校正装置。载波信号产生器用以产生第一载波信号至第一传送路径与第二载波信号至第二传送路径。传送模块耦接于载波信号产生器,其具有第一传送路径与第二传送路径,并依据输入至第一传送路径的第一测试信号、输入至第二传送路径的第二测试信号、第一载波信号与第二载波信号产生传送信号。测试信号产生器耦接于传送模块,用以依据直流值与具有特定频率的单音信 号的组合产生第一测试信号与第二测试信号。功率检测单元耦接于传送模块,并检测传送信号中与特定频率相关的信号成分的功率以产生功率指示信号。校正装置耦接于传送模块与功率检测单元,并将至少一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到该传送模块,以及依据对应于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来决定目标不平衡校正参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载波泄漏的通信方法,包含:产生第一载波信号至第一传送路径以及第二载波信号至第二传送路径;提供具有第一传送路径与第二传送路径的传送模块,依据输入至第一传送路径的单音测试信号、第一载波信号与第二载波信号来产生传送信号;产生具有特定频率的单音测试信号;检测传送信号中与特定频率相关的信号成分的功率以产生功率指示信号;以及将至少一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运用至第一传送路径,依据对应于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来决定第一传送路径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
本发明另提供了一种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IQ不平衡的通信方法,包含:产生第一载波信号至第一传送路径以及第二载波信号至第二传送路径;提供具有第一传送路径与第二传送路径的传送模块,依据输入至第一传送路径的第一测试信号、输入至第二传送路径的第二测试信号、第一载波信号与第二载波信号来产生传送信号;依据直流值与具有特定频率的单音信号的组合产生第一测试信号与第二测试信号;检测传送信号中与特定频率相关的信号成分的功率以产生功率指示信号;以及将至少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至传送模块并接着依据对应于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来决定目标不平衡校正参数。
本发明提供的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信号减损(包括载波泄漏与IQ不平衡)的通信系统及其相关方法,通过具有特定频率的单音(single tone)测试信号或通过直流值与单音测试信号的组合来决定出至少一个目标减损校正参数(也就是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与目标不平衡校正参数)以校正传送信号中 的信号减损(也就是载波泄漏与IQ不平衡),以减少信号减损对通信系统造成的影响,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校正通信系统中由载波泄漏所导致的直流偏移的流程图。
图3为图2中校正通信系统中直流偏移的延续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校正通信系统中IQ不平衡(包括有增益不平衡与相位不平衡)的流程图。
图5为图4中校正通信系统中IQ不平衡的延续流程图。
图6为图5中校正通信系统中IQ不平衡的延续流程图。
图7为图6中校正通信系统中IQ不平衡的延续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包含载波信号产生器102、传送模块104、接收模块106、测试信号产生器108、功率检测单元110及校正装置112。载波信号产生器102是用来产生第一载波信号Sc1与第二载波信号Sc2,其中第一载波信号Sc1与第二载波信号Sc2在理想情况下是互相正交的;传送模块104具有第一传送路径Pt1与第二传送路径Pt2,其依据输入至第一传送路径Pt1或第二传送路径Pt2的单音(single tone)测试信号、输入至混频器114的第一载波信号Sc1、以及输入至混频器116的第二载波信号Sc2来产生传送信号St以校正载波泄漏,传送信号St通过天线115被传送。接收模块106具有天线125,用以接收传送模块104所输出的传送信号St,并使用混频器124与126来降频转换接收到的传送信号St
在本实施例中,当校正载波泄漏时,测试信号产生器108会使用单音测 试信号来设定测试信号Stest、Stest’中的一个。举例来说,当校正第一传送路径Pt1中的直流偏移时,具有特定频率的单音测试信号(也就是测试信号Stest)被输入至第一传送路径Pt1,测试信号Stest’为零;反之,当校正第二传送路径Pt2的直流偏移时,单音测试信号(也就是测试信号Stest’)被输入至第二传送路径Pt2,测试信号Stest为零。另外,传送模块104进一步依据输入至第一传送路径Pt1的测试信号Stest、输入至第二传送路径Pt2的测试信号Stest’、第一载波信号Sc1以及第二载波信号Sc2来产生传送信号St以校正IQ不平衡(也就是增益不平衡与相位不平衡);在本实施例中,当校正IQ不平衡时,测试信号产生器108会采用直流值与单音测试信号的组合来设定测试信号Stest、Stest’。
功率检测单元110检测传送信号St中与该特定频率相关的信号成分的功率以产生至少一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与至少一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当校正载波泄漏或是校正IQ不平衡时,校正装置112会在第一传送路径Pt1或在第二传送路径Pt2中运用至少一候选校正参数,并参考对应于候选校正参数的至少一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或至少一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来决定目标校正参数。详细说明如下。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路径Pt1是同相传送路径,第二传送路径Pt2是正交相位传送路径,校正装置112是数字电路。接收模块106本身包含模数转换器(图1中未标出)。因此,通过接收模块106中的模数转换器的运作,校正装置112可以处理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或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
对于校正载波泄漏所造成的直流偏移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路径Pt1中的直流偏移校正程序与第二传送路径Pt2中的直流偏移校正程序是分别进行的。当校正第一传送路径Pt1中的直流偏移时,测试信号产生器108会产生具有特定频率的单音测试信号至第一传送路径Pt1,并且不产生任何信号至第二传送路径Pt2。校正装置112运用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至第一传送路径Pt1以试着校正第一传送路径Pt1中的直流偏移。传送模块104依 据第一载波信号Sc1、单音测试信号(也就是测试信号Stest)、以及由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校正目前的直流偏移后所产生的残余直流偏移值来产生传送信号St。传送信号St可以表示如下:
Figure G071E0368820070820D000061
式(1)
其中DC1_calibrated是指第一传送路径Pt1中使用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来校正直流偏移后所产生的残余直流偏移值,DC2是指第二传送路径Pt2中的直流偏移;频率ωBB是单音测试信号的特定频率,频率ωLO是第一载波信号Sc1与第二载波信号Sc2的频率。假设单音测试信号以cos(ωBBt)来表示,第一载波信号Sc1以cos(ωLot)来表示,第二载波信号Sc2以sin(ωLot)来表示。增益值G是用来表示第一传送路径Pt1与第二传送路径Pt2之间增益不平衡的数值,而相位值θRF是用来表示第一传送路径Pt1与第二传送路径Pt2之间相位不平衡的数值。
在接收传送信号St后,功率检测单元110对传送信号St进行平方,并接着对传送信号St的平方执行直流阻断(DC blocking)运作与低通滤波运作,以检测传送信号St中与特定频率ωBB相关的信号成分,从而产生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理想情况下,在直流阻断运作与低通滤波运作后,传送信号St中不会检测到任何与特定频率ωBB相关的信号成分,也就是说,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理想上应为零;然而,实际上,功率检测单元110所检测到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并非为零,其可由下列等式来表示:
Sp=(DC1_calibrated)·cos(ωBBt)·G2+(DC2)·sin(θRF)cos(ωBBt)·G
=cos(ωBBt)·G·(DG1_calibrated·G+DC2·sin(θRF))式(2)
因为式(2)中信号cos(ωBBt)与增益不平衡的数值G不可能为零,所以最小化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的唯一方法是分别运用不同的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来产生第一传送路径Pt1中不同的残余直流偏移值(也就是DC1_calibrated)以产生不同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校正装置112接着从所产生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中找出具有最小功率值的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并 且将对应于该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的特定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作为第一传送路径Pt1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DC1_target
在决定出第一传送路径Pt1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DC1_target后,接着校正第二传送路径Pt2中的直流偏移。测试信号产生器108会产生单音测试信号至第二传送路径Pt2而不是产生单音测试信号至第一传送路径Pt1,校正装置112运用第一传送路径Pt1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DC1_target同时进一步运用不同的第二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至第二传送路径Pt2中。第二传送路径Pt2的校正程序与第一传送路径Pt1的校正程序相类似。传送模块104依据第二载波信号Sc2、输入至第二传送路径Pt2的单音测试信号(也就是测试信号Stest’)、第一传送路径Pt1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DC1_target、以及输入至第二传送路径Pt2中不同的第二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来分别产生不同的传送信号St。同样地,功率检测单元110对每一个传送信号St进行平方,并对每一传送信号St的平方执行直流阻断运作与低通滤波运作以检测出每一个传送信号St中与特定频率ωBB相关的信号成分,从而产生多个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校正装置112接着从所接收的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的集合中找出具有最小功率值的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并且将对应于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的特定第二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作为第二传送路径Pt2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由于校正第二传送路径Pt2中直流偏移的运作与上述校正第一传送路径Pt1中直流偏移的运作相类似,因此,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2与图3,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校正通过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中载波泄漏所导致的直流偏移的流程图,而图3为图2的延续流程图。校正载波泄漏所导致的直流偏移的步骤如下所示:
步骤200:通信系统100开机,校正步骤开始。
步骤202:测试信号产生器108产生具有特定频率ωBB的单音测试信号cos(ωBBt)至第一传送路径Pt1,以及校正装置112将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运用到第一传送路径Pt1来校正第一传送路径Pt1中的直流偏移。
步骤204:传送模块104依据第一载波信号Sc1、单音测试信号cos(ωBBt)、以及由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校正目前的直流偏移后所产生的残余直流偏移值来产生传送信号St
步骤206:功率检测单元110对不同的传送信号St进行平方,并对其平方后的计算结果执行直流阻断运作与低通滤波运作以检测传送信号St中与特定频率ωBB相关的信号成分,从而产生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
步骤208:校正装置112确认在所接收的不同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集合中的目前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是否具有最小功率值?若是,则进行步骤210;反之,则进行步骤202来将另一个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运用到第一传送路径Pt1中。
步骤210:校正装置112将对应于目前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的目前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决定为第一传送路径Pt1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DC1_target
步骤212:测试信号产生器108产生单音测试信号cos(ωBBt)至第二传送路径Pt2,以及校正装置112运用所决定的第一传送路径Pt1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DC1_target至第一传送路径Pt1与第二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至第二传送路径Pt2以校正第二传送路径Pt2中的直流偏移。
步骤214:传送模块104依据第二载波信号Sc2、输入至第二传送路径Pt2的单音测试信号cos(ωBBt)、运用于第一传送路径Pt1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DC1_target以及输入至第二传送路径Pt2的第二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来产生传送信号St
步骤216:功率检测单元110对不同的传送信号St进行平方,并且对其平方后的计算结果执行直流阻断运作与低通滤波运作以检测出传送信号St中与特定频率ωBB相关的信号成分,从而产生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
步骤218:校正装置112确认所接收的第二功率指示信号集合中的目前的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是否具有最小功率值?若是,则进行步骤220;反之, 则进行步骤212来将另一个第二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运用到第二传送路径Pt2中。
步骤220:校正装置112将对应于目前的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的目前第二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决定为第二传送路径Pt2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
步骤222:运用目前所决定出的第二传送路径Pt2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并接着重复执行步骤202~210以再次校正第一传送路径Pt1中的直流偏移。
步骤224:结束。
如上所述,在步骤222中,重复执行步骤202~210以再次校正第一传送路径Pt1中的直流偏移,以使其更精确。因为在本实施例中是先执行校正第一传送路径Pt1中直流偏移的程序,且第一传送路径Pt1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DC1_target与式(2)中的第二传送路径Pt2的直流偏移DC2有关。相似地,也可通过重复步骤212~220来再次校正第二传送路径Pt2中的直流偏移。另外,重复校正第一传送路径Pt1与第二传送路径Pt2中直流偏移的次数可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来加以设定。需要注意的是,重复校正第一传送路径Pt1或第二传送路径Pt2的直流偏移是可选(optional)步骤,因此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换句话说,不需以上的重复校正程序,使用步骤210与步骤220中所决定出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也可达到校正第一传送路径Pt1、第二传送路径Pt2的直流偏移的目的。再者,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先执行校正第二传送路径Pt2的直流偏移的程序,而这种设计变化也符合本发明。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极值搜寻机制都可用来找出具有最小功率值的特定功率指示信号,图2与图3所示的极值搜寻机制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举例来说,在其它实施例中,校正装置112可连续地输出多个载波泄漏校正参数,并从功率检测单元110得到多个相对应的功率指示信号。接着,校正装置112可利用所收集的功率指示信号的信息开始搜寻所需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
至于校正第一传送路径Pt1与第二传送路径Pt2的增益不平衡,测试信号产生器108分别产生测试信号Stest至第一传送路径Pt1及测试信号Stest’至第二传送路径Pt2,其中测试信号Stest、Stest’分别为直流值与具有特定频率的单音测试信号的组合。测试信号Stest、Stest’可用下列等式表示的:
Stest=α+βcos(ωBBt),Stest′=α-βcos(ωBBt)式(3)
在式(3)中,参数α表示直流值,且βcos(ωBBt)表示单音测试信号。校正装置112将第一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到传送模块104中,传送模块104则依据测试信号Stest与Stest’、第一载波信号Sc1、第二载波信号Sc2与第一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校正后的增益值来产生传送信号St至功率检测单元110。功率检测单元110对传送信号St进行平方,并对平方后的传送信号St的结果执行直流阻断运作与低通滤波运作以产生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传送信号St与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可分别表示如下:
S t = ( 1 - ΔG calibrated 2 ) · { α + β cos ( ω BB t ) + DC 1 } · cos ( ω LO t + θ RF 2 ) +
式(4)
( 1 + ΔG calibrated 2 ) · { α - β cos ( ω BB t ) + DC 2 } · sin ( ω LO t + θ RF 2 )
S p = ( 1 - ΔG calibrated 2 ) 2 · { ( α + DC 1 ) · β cos ( ω BB t ) } · ( 1 2 ) +
( 1 + ΔG calibrated 2 ) 2 · { ( α + DC 2 ) · [ - β cos ( ω BB t ) ] } ( 1 2 ) +
( 1 - ΔG calibrated 2 4 ) · ( 1 2 ) sin ( θ RF ) · ( 2 α + DC 1 + DC 2 ) · β cos ( ω BB t )
式(5)
≅ ( 1 2 ) · [ ( 1 - ΔG calibrated 2 ) 2 · { ( α + DC 1 ) · β cos ( ω BB t ) } + ( 1 + ΔG calibrated 2 ) 2 · { ( α + DC 2 ) · [ - β cos ( ω BB t ) ] } ]
≅ ( 1 2 ) · [ ( 1 - ΔG calibrated ) · { ( α + DC 1 ) · β cos ( ω BB t ) } + ( 1 + ΔG calibrated ) · { ( α + DC 2 ) · [ - β cos ( ω BB t ) ] } ]
= ( 1 2 ) · β cos ( ω BB t ) · { ( 1 - ΔG calibrated ) · ( α + DC 1 ) - ( 1 + ΔG calibrated ) · ( α + DC 2 ) }
= ( 1 2 ) · β cos ( ω BB t ) · { DC 1 - DC 2 - ΔG calibrated ( 2 α + DC 1 + DC 2 ) }
在式(4)、(5)中,ΔGcalibrated表示第一传送路径Pt1与第二传送路径Pt2之间校正增益不平衡的数值,DC1与DC2分别表示第一传送路径Pt1与第二传送路径Pt2中直流偏移的数值。在式(4)中,由于只校正增益不平衡,为使式(4)更精确,仍需考虑到直流偏移与相位不平衡所造成的影响。在式(5)中,由于sin(θRF)足够小,所以与sin(θRF)有关的信号成分则可被减少,(1-ΔGcalibrated/2)2也可被近似为(1-ΔGcalibrated)。因此,最后式(5)中仅剩下与 (DC1-DC2-ΔGcalibrated(2α+DC1+DC2))相关的信号成分。理想情况下,根据式(5)的结果,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应为零,然而,实际上,第一传送路径Pt1与第二传送路径Pt2中的直流偏移DC1与DC2以及校正后的增益不平衡的数值ΔGcalibrated并非为零。这将导致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的值不等于零。校正装置112将不同的第一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到传送模块104中以产生不同的传送信号St。功率检测单元110会依据不同的传送信号St来产生不同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至接收模块106。校正装置112经由接收模块106来接收不同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并由所接收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的集合中找出具有最小功率值的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以依据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所对应的特定第一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来决定出目标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目标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记录为增益值Gtarget
在决定出增益值Gtarget之后,测试信号产生器108更新输入至第一传送路径Pt1的测试信号Stest及输入至第二传送路径Pt2的测试信号Stest’,更新后的测试信号Stest、Stest’仍为直流值α与具有特定频率ωBB的单音测试信号βcos(ωBBt)的组合。此时测试信号Stest与Stest’可分别表示如下:
Stest=-α+βcos(ωBBt),Stest′=-α-βcos(ωBBt)式(6)
校正装置112会将不同的第二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到传送模块104中。传送模块104会依据第一载波信号Sc1、第二载波信号Sc2、更新后的测试信号Stest与Stest’、以及不同的第二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来产生不同的传送信号St。功率检测单元110依据不同的传送信号St来产生不同的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至接收模块106。校正装置112通过接收模块106接收不同的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并从不同的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中找出具有最小功率值的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以依据对应于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的特定第二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来决定目标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目标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记录为另一个增益值Gtarget’。因为获得目标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Gtarget’的程序与获得目标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Gtarget的程序相类似, 所以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式(5)中,由于α的数值远大于第一传送路径Pt1与第二传送路径Pt2中直流偏移的总和,所以式(5)的结果可近似表达为:
S p = ( 1 2 ) · β cos ( ω BB t ) · { DC 1 - DC 2 - ΔG calibrated × 2 α } 式(7)
其中DC1-DC2的数值是当校正增益不平衡时的理想最小值;同样地,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也可以表示为:
S p ′ = ( 1 2 ) · β cos ( ω BB t ) · { DC 1 - DC 2 + ΔG calibrated × 2 α } 式(8)
因为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与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的差异仅在于ΔGcalibrated×2α数值的正负符号不同,所以校正装置112可计算出增益值Gtarget与Gtarget’的平均值来作为较佳的目标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因此,在获得增益值Gtarget’之后,校正装置112会计算特定第一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也就是增益值Gtarget)与特定第二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也就是增益值Gtarget’)的平均值来作为最后的目标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然而,仅使用增益值Gtarget或Gtarget’作为最后的目标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也可达到校正增益不平衡的目的。
对于校正第一传送路径Pt1与第二传送路径Pt2之间的相位不平衡来说,测试信号产生器108产生测试信号Stest至第一传送路径Pt1并产生另一测试信号Stest至第二传送路径Pt2,其中测试信号Stest与Stest’分别为直流值α与具有特定频率ωBB的单音测试信号βcos(ωBBt)两者中的一者。测试信号Stest与Stest’可分别表示如下:
Stest=α,Stest=βcos(ωBBt)式(9)
校正装置112输出第一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至传送模块104,且传送模块104依据测试信号Stest与Stest’、第一载波信号Sc1、第二载波信号Sc2及第一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校正后的已校正相位值来产生传送信号St至功率检测单元110。功率检测单元110会对传送信号St进行平方以检测传 送信号St的功率水平,并对传送信号St平方后的结果执行直流阻断运作与低通滤波运作以产生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传送信号St与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可表示为:
S t = { α + DC 1 } · ΔG · cos ( ω LO t + 1 2 θ RF _ calibrated ) + { β cos ( ω BB t ) + DC 2 } · sin ( ω LO t - 1 2 · · θ RF _ calibrated ) 式(10)
S p = β · DC 2 · cos ω BB t + ( α + DC 1 ) · ( β cos ω BB t ) · ΔG · ( 1 2 ) · sin ( θ RF _ calibrated )
= { DC 2 + ( α + DC 1 ) · ΔG · ( 1 2 ) · sin ( θ RF _ calibrated ) } · β · cos ω BB t 式(11)
在式(10)、(11)中,θRF_calibrated表示第一传送路径Pt1与第二传送路径Pt2之间校正后相位不平衡的数值,数值DC1与DC2分别是第一传送路径Pt1与第二传送路径Pt2中直流偏移的数值。在式(10)中,为使式(10)能够更精确,仍需考虑到直流偏移与增益不平衡值的影响。理想情况下,根据式(11)的结果,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应为零;然而,实际上,第一传送路径Pt1与第二传送路径Pt2中的直流偏移DC1与DC2、增益不平衡值ΔG以及校正后的相位不平衡值θRF_calibrated都不为零,这将造成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不等于零。校正装置112会将不同的第一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到传送模块104中以产生不同的传送信号St。功率检测单元110依据不同的传送信号St来产生不同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至接收模块106。校正装置112通过接收模块106来接收不同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并从所接收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的集合中找出具有最小功率值的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以依据对应于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的特定第一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来决定出目标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此时的目标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记录为相位值θtarget
在获得相位值θtarget之后,测试信号产生器108更新输入至第一传送路径Pt1的测试信号Stest以及输入至第二传送路径Pt2的测试信号Stest’,其中更新后的测试信号Stest与Stest’分别为直流值α与具有特定频率ωBB的单音测试信号βcos(ωBBt)两者中之一者。此时更新后的测试信号Stest与Stest’可表示如下:
Stest=-α,Stest′=βcos(ωBBt)式(12)
校正装置112将不同的第二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至传送模块104中。传送模块104依据第一载波信号Sc1、第二载波信号Sc2、已更新的测试信号Stest与Stest’以及不同的第二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来产生不同的传送信号St。功率检测单元110依据不同的传送信号St来产生不同的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至接收模块106。校正装置112通过接收模块106来接收不同的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并从不同的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中找出具有最小功率值的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以依据对应于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的特定第二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来决定目标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此时的目标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被记录为相位值θtarget’。因为获得目标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θtarget’的程序与获得目标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θtarget的程序相类似,所以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式(11)中,由于直流值α远大于直流偏移DC1,所以式(11)的结果可近似表示为:
S p = { DC 2 + α · ΔG · ( 1 2 ) · sin ( θ RF _ calibrated ) } · β · cos ω BB t 式(13)
其中数值DC2是校正相位不平衡时的理想最小值;相似地,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也可表示为:
S p ′ = { DC 2 - α · ΔG · ( 1 2 ) · sin ( θ RF _ calibrated ) } · β · cos ω BB t 式(14)
因为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与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之间的差异仅在于α×ΔG×(1/2)×sin(θRF_calibrated)数值的正负符号不同,所以校正装置112可计算出相位值θtarget与θtarget’的平均值以作为较佳的目标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因此,在决定出相位值θtarget之后,校正装置112计算特定第一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也就是相位值θtarget)与特定第二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也就是相位值θtarget’)的平均值以作为最后的目标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但是,只运用相位值θtarget或θtarget来进行相位校正也可达到校正相位不平衡的效果, 也符合本发明。
请参阅图4至图7,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校正通信系统100中IQ不平衡(包含有增益不平衡与相位不平衡)的流程图,图5为图4之后的延续流程图,图6为图5之后的延续流程图,图7为图6之后的延续流程图。校正IQ不平衡的步骤说明如下:
步骤400:通信系统100开机,校正步骤开始。
步骤402:测试信号产生器108产生测试信号Stest至第一传送路径Pt1以及产生测试信号Stest’至第二传送路径Pt2;其中测试信号Stest等于α+βcos(ωBBt),且测试信号Stest’等于α-βcos(ωBBt),校正装置112进一步将第一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到传送模块104中。
步骤404:传送模块104依据测试信号Stest与Stest’、第一载波信号Sc1、第二载波信号Sc2以及第一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校正后的校正后增益值来产生传送信号St
步骤406:功率检测单元110对传送信号St进行平方,并对传送信号St平方后的结果执行直流阻断运作与低通滤波运作以产生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至接收模块106;校正装置112通过接收模块106来接收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
步骤408:校正装置112确认在第一功率指示信号集合中的目前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是否具有最小功率值?若是,则进行步骤410;反之,则进行步骤402来将另一个第一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到传送模块104中。
步骤410:校正装置112将对应于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的特定第一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决定为目标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Gtarget
步骤412:测试信号产生器108更新输入至第一传送路径Pt1的测试信号Stest与输入至第二传送路径Pt2的测试信号Stest’,其中更新后的测试信号Stest等于-α+βcos(ωBBt),更新后的测试信号Stest’等于-α-βcos(ωBBt);校正装置112 将第二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到传送模块104中。
步骤414:传送模块104依据测试信号Stest与Stest’、第一载波信号Sc1、第二载波信号Sc2与第二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校正后的校正后增益值来产生传送信号St
步骤416:功率检测单元110对传送信号St进行平方,并对传送信号St平方后的结果执行直流阻断运作与低通滤波运作来产生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至接收模块106,校正装置112通过接收模块106接收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
步骤418:校正装置112确认第二功率指示信号集合中的目前的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是否具有最小功率值?若是,则进行步骤420;反之,则进行步骤412来将另一个第二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到传送模块104中。
步骤420:校正装置112将对应于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的特定第二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决定为另一目标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Gtarget’。
步骤422:校正装置112计算特定第一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也就是目标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Gtarget)与特定第二候选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也就是目标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Gtarget’)的平均值来作为最后的目标增益不平衡校正参数。
步骤424:测试信号产生器108产生测试信号Stest至第一传送路径Pt1以及产生测试信号Stest’至第二传送路径Pt2,其中测试信号Stest为直流值α,而测试信号Stest’为单音测试信号βcos(ωBBt);校正装置112将第一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到传送模块104中。
步骤426:传送模块104依据第一测试信号Stest、第二测试信号Stest’、第一载波信号Sc1、第二载波信号Sc2以及第一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校正后的校正后相位值来产生传送信号St
步骤428:功率检测单元110对传送信号St进行平方,并对传送信号St 平方后的结果执行直流阻断运作与低通滤波运作以产生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至接收模块106;校正装置112通过接收模块106接收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
步骤430:校正装置112确认第一功率指示信号集合中的目前的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是否具有最小功率值?若是,则进行步骤432;反之,则进行步骤424来将另一个第一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到传送模块104中。
步骤432:校正装置112将对应于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的特定第一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决定为目标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θtarget
步骤434:测试信号产生器108更新输入至第一传送路径Pt1的测试信号Stest与输入至第二传送路径Pt2的测试信号Stest’,其中更新后的测试信号Stest为直流值-α,更新后的测试信号Stest’为单音测试信号βcos(ωBBt);校正装置112将第二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到传送模块104中。
步骤436:传送模块104依据测试信号Stest与Stest’、第一载波信号Sc1、第二载波信号Sc2以及第二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校正后的校正后相位值来产生传送信号St
步骤438:功率检测单元110对传送信号St进行平方,并对传送信号St平方后的结果执行直流阻断运作与低通滤波运作以产生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至接收模块106;校正装置112通过接收模块106来接收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
步骤440:校正装置112确认第二功率指示信号集合中的目前的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是否具有最小功率值?若是,则进行步骤442;反之,则进行步骤434来将另一个第二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到传送模块104中。
步骤442:校正装置112将对应于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的特定第二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决定为另一个目标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θtarget’。
步骤444:校正装置112计算特定第一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也就是目标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θtarget)与特定第二候选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也就是目标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θtarget’)的平均值以作为最后的目标相位不平衡校正参数。
步骤446:结束。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是在校正IQ不平衡的程序之前执行校正载波泄漏的程序,事实上,校正IQ不平衡的程序也可在校正载波泄漏的程序之前先行执行。相似地,在本实施例中,校正增益不平衡的程序是在校正相位不平衡的程序之前先执行,当然也可以改为在执行校正增益不平衡的程序之前先执行校正相位不平衡的程序。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分别运用校正载波泄漏与校正IQ不平衡的程序其中的一个,也就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在通信系统开机之后都必须执行上述所校正载波泄漏与校正IQ不平衡的所有程序。另外,上述单音测试信号与测试信号的定义只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运作,而不是用来作为本发明的限制条件。
另外,任何极值搜寻机制都可用来搜寻出上述具有最小功率值的特定功率指示信号,图4至图7中所示的极值搜寻机制则只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运作。举例来说,校正装置112可连续地输出多个IQ不平衡校正参数并由功率检测单元110获得多个相对应的功率指示信号。接着,校正装置112通过所接收的不同的功率指示信号的信息来开始搜寻所需的IQ不平衡校正参数。另外,任何用于检测第一功率指示信号Sp或第二功率指示信号Sp’的功率水平的方法都可以用于本发明。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做一些改动,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载波泄漏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含:
载波信号产生器,用来产生第一载波信号至第一传送路径以及第二载波信号至第二传送路径;
传送模块,耦接于所述载波信号产生器,所述传送模块具有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与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用以依据输入至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单音测试信号、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所述第一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二载波信号产生所述传送信号;
测试信号产生器,耦接于所述传送模块,用来产生具有特定频率的所述单音测试信号;
功率检测单元,耦接于所述传送模块,用来检测所述传送信号中与所述特定频率相关的信号成分的功率以产生功率指示信号;以及
校正装置,耦接于所述传送模块与所述功率检测单元,用来将至少一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运用到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以及从所述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对应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中选出具有最小功率值的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并依据所述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对应的特定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来决定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载波泄漏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装置运用多个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所述功率检测单元产生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的多个第一功率指示信号,以及所述校正装置进一步决定所述多个第一功率指示信号中具有功率极值的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并决定对应于所述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的特定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以作为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载波泄漏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决定出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后,所述测试信号产生器产生所述单音测试信号至所述第二传送路径,所述传送模块依据输入至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所述单音测试信号、所述第一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二载波信号、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所述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第二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来产生所述传送信号,以及所述校正装置运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所述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运用至少一所述第二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至所述第二传送路径并接着从所述第二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对应的第二功率指示信号中选出具有最小功率值的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并将所述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对应的特定第二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作为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载波泄漏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决定出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所述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后,所述测试信号产生器产生所述单音测试信号至所述第一传送路径,所述校正装置运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所述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来代替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运用至少一第三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至所述第一传送路径,所述传送模块依据所述单音测试信号、所述第一载波信号、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所述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以及所述第三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产生所述传送信号,所述校正装置参考对应于所述第三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的第三功率指示信号来决定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已校正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
5.一种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同相与正交相位不平衡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含:
载波信号产生器,用以产生第一载波信号至第一传送路径以及第二载波信号至第二传送路径;
传送模块,耦接于所述载波信号产生器,所述传送模块具有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与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用以依据输入至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第一测试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第二测试信号、所述第一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二载波信号、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产生所述传送信号;
测试信号产生器,耦接于所述传送模块,用以依据直流值与具有特定频率的单音信号的组合产生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
功率检测单元,耦接于所述传送模块,用以检测所述传送信号中与所述特定频率相关的信号成分的功率以产生功率指示信号;以及
校正装置,耦接于所述传送模块与所述功率检测单元,用以运用至少一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至所述传送模块以及从所述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对应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中选出具有最小功率值的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并依据所述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对应的特定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来决定目标不平衡校正参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同相与正交相位不平衡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装置运用多个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所述功率检测单元产生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的多个第一功率指示信号,以及所述校正装置进一步决定所述多个第一功率指示信号中具有功率极值的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并依据对应于所述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的特定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来决定出所述目标不平衡校正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同相与正交相位不平衡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信号产生器进一步依据所述直流值与所述单音信号的组合来产生第三测试信号与第四测试信号,并输出所述第三测试信号与所述第四测试信号至所述传送模块;以及在所述测试信号产生器输出所述第三测试信号而不是所述第一测试信号至所述第一传送路径并输出所述第四测试信号而不是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至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之后,所述传送模块接着依据所述第三测试信号、所述第四测试信号、所述第一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二载波信号、第二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来产生所述传送信号,且所述校正装置运用至少一所述第二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所述功率检测单元产生分别对应于至少一所述第二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的第二功率指示信号,且所述校正装置进一步决定所述第二功率指示信号中具有功率极值的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并依据所述特定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与对应于所述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的特定第二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来决定所述目标不平衡校正参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同相与正交相位不平衡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装置计算所述特定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与所述特定第二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的平均值来作为所述目标不平衡校正参数。
9.一种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载波泄漏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第一传送路径与第二传送路径的传送模块;
产生第一载波信号至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以及产生第二载波信号至所述第二传送路径;
产生具有特定频率的单音测试信号;
依据输入至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单音测试信号、所述第一载波信号、所述第二载波信号以及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由所述传送模块产生所述传送信号;
检测所述传送信号中与所述特定频率相关的信号成分的功率以产生功率指示信号;以及
将至少一所述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运用至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以及从所述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对应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中选出具有最小功率值的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并依据所述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对应的特定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决定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载波泄漏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所述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运用多个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产生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的多个第一功率指示信号;
决定所述多个第一功率指示信号中具有功率极值的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以及
决定对应于所述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的特定第一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以作为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所述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载波泄漏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在决定出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所述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之后,产生所述单音测试信号至所述第二传送路径;
使用所述传送模块以依据输入至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所述单音测试信号、所述第一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二载波信号、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所述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第二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产生所述传送信号;以及
运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所述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与至少一所述第二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至所述第二传送路径,并从所述第二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对应的第二功率指示信号中选出具有最小功率值的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并将所述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对应的特定第二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作为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载波泄漏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在决定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所述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之后,产生所述单音测试信号至所述第一传送路径;
运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所述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而不是运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所述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
运用至少一第三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至所述第一传送路径;
使用所述传送模块以依据输入至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所述单音测试信号、所述第一载波信号,以及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所述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和所述第三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产生所述传送信号;
依据对应于所述第三候选载波泄漏校正参数的第三功率指示信号来决定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已校正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
13.一种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同相与正交相位不平衡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第一传送路径与第二传送路径的传送模块;
产生第一载波信号至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以及第二载波信号至所述第二传送路径;
依据直流值与具有特定频率的单音信号的组合产生第一测试信号与第二测试信号;
依据输入至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所述第一测试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述第一载波信号、所述第二载波信号以及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产生所述传送信号;
检测所述传送信号中与所述特定频率相关的信号成分的功率以产生功率指示信号;以及
将至少一所述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运用至所述传送模块,并从所述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对应的第一功率指示信号中选出具有最小功率值的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并依据所述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对应的特定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来决定目标不平衡校正参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同相与正交相位不平衡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所述目标载波泄漏校正参数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运用多个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
产生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的多个第一功率指示信号;
决定所述多个第一功率指示信号中具有功率极值的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以及
依据对应于所述特定第一功率指示信号的特定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来决定所述目标不平衡校正参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同相与正交相位不平衡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依据所述直流值与所述单音信号的组合来产生第三测试信号与第四测试信号,并输出所述第三测试信号与所述第四测试信号至所述传送模块;
在输出所述第三测试信号而不是所述第一测试信号至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以及输出所述第四测试信号而不是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至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之后,使用所述传送模块以依据所述第三测试信号、所述第四测试信号、第二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所述第一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二载波信号产生所述传送信号;
运用至少一所述第二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并产生分别对应于所述至少一所述第二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的至少一第二功率指示信号;
决定所述至少一所述第二功率指示信号中具有功率极值的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以及
依据所述特定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与对应于所述特定第二功率指示信号的特定第二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来决定所述目标不平衡校正参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同相与正交相位不平衡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所述目标不平衡校正参数的步骤包含:
计算所述特定第一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与所述特定第二候选不平衡校正参数的平均值以作为所述目标不平衡校正参数。
CN2007101403688A 2006-08-10 2007-08-10 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信号减损的通信系统及其相关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234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2196506P 2006-08-10 2006-08-10
US60/821,965 2006-08-10
US11/609,309 2006-12-11
US11/609,309 US7760817B2 (en) 2006-08-10 2006-12-11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utilizing single tone testing signal having specific frequency or combinations of DC value and single tone testing signal to calibrate impairments in transmitting signa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3460A CN101123460A (zh) 2008-02-13
CN101123460B true CN101123460B (zh) 2011-07-27

Family

ID=39050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036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23460B (zh) 2006-08-10 2007-08-10 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信号减损的通信系统及其相关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60817B2 (zh)
CN (1) CN101123460B (zh)
TW (1) TWI36419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1053A (zh) * 2012-04-20 2012-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校正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48486A1 (fr) * 2008-07-25 2010-01-27 STMicroelectronics N.V.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traitement des imperfections d'une chaîne de transmission radiofréquence et appareil de communication incorporant une telle chaîne de transmission.
US8170506B2 (en) * 2008-07-29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ect current (DC) offset correction using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US8175549B2 (en) * 2008-10-17 2012-05-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losed loop transmitter IQ calibration
US9300525B2 (en) 2010-07-02 2016-03-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system to identify a source of signal impairment
US8861644B2 (en) * 2011-06-24 2014-10-14 Mediatek Inc. Devices of IQ mismatch calibration, and methods thereof
US9379930B2 (en) 2011-06-24 2016-06-28 Mediatek Inc. Transmitter devices of I/Q mismatch calibration,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4184696B (zh) * 2013-05-22 2018-02-06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系统校正方法以及通讯系统校正装置
CN105187338B (zh) * 2014-05-30 2019-03-01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校正方法及校正装置
CN105282062B (zh) * 2014-05-30 2019-08-06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器/接收器的信号路径之间不匹配的校正方法与装置
US9778297B2 (en) * 2014-09-04 2017-10-03 Mediatek Inc. Power detector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eliminating the difference of I-V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transmission path and detection path
CN105471780B (zh) * 2015-12-08 2018-08-31 扬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校正方法及校正电路
US10958217B2 (en) * 2017-12-14 2021-03-23 U-Blox Ag Methods, circuits,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an in-phase and quadrature imbalance
CN112671681B (zh) * 2020-02-03 2022-03-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边带抑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6380A1 (en) * 2002-09-03 2004-06-03 Iason Vassiliou Direct-conversion transceiver enabling digital calibration
US20050245217A1 (en) * 2004-04-30 2005-11-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arrier leakage in a direct conversion wireless device
JP2006041631A (ja) * 2004-07-22 2006-02-09 Sony Corp 直交変調器のキャリアリーク調整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アリーク調整方法
CN1778035A (zh) * 2003-04-24 2006-05-2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调制器及其校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3810B1 (en) * 1999-12-30 2003-08-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bine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receiver gain and measuring antenna impedance match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6760577B2 (en) * 2001-03-29 2004-07-06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Align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Q phase and amplitude error correction and image rejection improvement
US9065537B2 (en) * 2002-09-03 2015-06-23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a multi-mode, multi-standar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7627055B2 (en) * 2003-02-27 2009-12-01 Nokia Corporation Error adjustment in direct conversion architectures
US7298793B2 (en) * 2003-08-21 2007-11-20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Q mismatch calibration of transmitter
US8078123B2 (en) * 2005-03-29 2011-12-13 Broadcom Corporation RF transmission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module
US7623886B2 (en) * 2005-12-14 2009-11-24 NDSSI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er calibr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6380A1 (en) * 2002-09-03 2004-06-03 Iason Vassiliou Direct-conversion transceiver enabling digital calibration
CN1778035A (zh) * 2003-04-24 2006-05-2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调制器及其校准方法
US20050245217A1 (en) * 2004-04-30 2005-11-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arrier leakage in a direct conversion wireless device
JP2006041631A (ja) * 2004-07-22 2006-02-09 Sony Corp 直交変調器のキャリアリーク調整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アリーク調整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1053A (zh) * 2012-04-20 2012-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校正装置及方法
CN102771053B (zh) * 2012-04-20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校正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3460A (zh) 2008-02-13
US7760817B2 (en) 2010-07-20
TW200810440A (en) 2008-02-16
TWI364196B (en) 2012-05-11
US20080037684A1 (en) 200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3460B (zh) 用以校正传送信号中信号减损的通信系统及其相关方法
US5293406A (en)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or with distortion compensation
CN101610090B (zh) 一种零中频发射机和校准零中频发射信号的方法
CN101507153B (zh) 校准通信系统中的增益和/或相位失衡和/或直流偏移的装置和方法
CN105007091B (zh) 传收器以及补偿方法
US7831215B2 (en) Tranceiver circuit for compensating IQ mismatch and carrier leakag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EP1829314B1 (en) Calibrating amplitude and phase imbalance and DC offset of an analog I/Q modulator in a high-frequency transmitter
US8224269B2 (en) Vector modulator calibration system
US7133649B2 (en) Negative feedback amplifier for transmitter, transmitter, and method of correcting error in the negative feedback amplifier
CN101868053B (zh) 零中频信号修正的方法和装置
EP296682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er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3748794A (zh) 基于强化iq接收器的rf增益测量
CN101784909A (zh) 距离估计
US20160294437A1 (e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er calibration
CN102594262B (zh) 极座标发射器及信号发射方法
CN105471780B (zh) 校正方法及校正电路
CN1984101B (zh) 一种tdd系统中收信机i/q校准方法以及收发信机平台
CN100576830C (zh) 补偿直流偏移、增益偏移与相位偏移的方法及校正系统
CN101518014A (zh) 发射机的模拟i/q调制器的i/q不均衡和dc偏移校准
CN1280426A (zh) N端口接收机校准
JP3144649B2 (ja) 歪補償直交変調器
CN100521675C (zh) 正交调制设备和方法
CN103312341B (zh) 收发器的同相与正交校正方法
Dhananjay et al. Calibrating a 4-channel fully-digital 60 GHz SDR
KR20010076760A (ko) 배열 송수신부의 오차 보정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

Termination date: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