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3108B -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3108B
CN101123108B CN2007101357425A CN200710135742A CN101123108B CN 101123108 B CN101123108 B CN 101123108B CN 2007101357425 A CN2007101357425 A CN 2007101357425A CN 200710135742 A CN200710135742 A CN 200710135742A CN 101123108 B CN101123108 B CN 1011231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end
data
bag
recor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357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3108A (zh
Inventor
森本直树
有留宪一郎
矶部幸雄
前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23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3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23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31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4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 H04N21/4147PVR [Personal Video Recor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53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20/10935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a time constraint must be met
    • G11B2020/10972Management of interruptions, e.g. due to edi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77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for managing gaps between two recordings, e.g. control data in linking areas, run-in or run-out fields, guard or buffer zon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88Formatting by padding empty spaces with dummy data, e.g. writing zeroes or random data when de-icing optical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1Blu-ray discs; Blue laser DVR dis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6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 H04N9/8063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us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of the PCM audio and PCM video signals

Abstract

一种能够多路复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并将多个记录单位中的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作为一个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装置,其包括:数据接收单元、记录指令接收单元、包生成单元、记录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包生成单元和记录单元,以在停止记录时记录嵌有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并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记录嵌有从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含于2006年8月1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6-219001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有效地在记录介质上记录通过多路复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所得的流数据的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记录程序。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每个都具有4.7GB以上记录容量的数字通用盘(DVD)被广泛地用作记录介质,其上可以记录数据、可从记录再生装置移除、具有相对较高的记录容量、以及适用于记录由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组成的音频-视频数据(AV数据)。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350251号披露了以DVD视频格式在可记录数字通用盘(DVD-R)上记录数据的图像拾取装置。
这种DVD-R具有通用光盘格式(UDF)的文件系统,并可被支持UDF的计算机装置访问。UDF包括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660的格式,以及使用在采用UDF的计算机装置中的各种文件系统。例如,将通过图像拾取装置拍摄的视频数据和通过图像拾取所生成的音频数据作为文件记录在这种DVD-R上增加了图像拾取装置和包括计算机装置的其它装置之间的亲和性。结果,可以有效地使用所记录的数据。
图14是示意性示出相关技术中的将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处理的框图。参照图14,信号处理单元100接收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信号处理单元100中的视频编码器110压缩并编码视频数据,并将视频数据提供给多路复用流发生器111。信号处理单元100中的音频编码器112压缩并编码音频数据,并将音频数据提供至多路复用流发生器111。多路复用流发生器111多路复用所提供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并输出一个数据流。将该数据流提供给光盘驱动器101。光盘驱动器101中的误差校正编码器113对数据流执行误差校正编码,以及光盘驱动器101中的记录处理器114对数据流执行记录编码、调制等,以生成记录信号。将记录信号记录在诸如DVD-R的光盘102上。
DVD-R上的最小物理管理单位为扇区,并且一个扇区的数据大小等于2KB。具体地,一个扇区的数据大小等于2048个字节。换句话说,以2048字节的最小单位将数据记录在光盘102上。
控制单元(未示出)将预定文件系统应用于记录在光盘102上的数据流。例如,文件系统在光盘102上的管理区中写入关于数据流的地址信息,以表示文件系统如何访问记录在光盘102上的数据流。
现在,将简要描述多路复用流发生器111中的多路复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多路复用方法包括以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系统定义的传送流的应用程序。在MPEG系统的传送流中,数据被分成经受时分多路复用的包,以提供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被多路复用的一个数据流。
特别地,例如,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被分别分成预定大小,并且存储关于例如解码时间和输出时间的信息的报头被添加至所分割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以形成打包基本流(PES)包。每个PES包都被分成预定大小,并且存储表示数据类型的信息的报头被添加至所分割的PES包,以形成每个都具有188字节数据大小的传送流(TS)包。多个TS包形成一个数据流。
可将预定大小的报头添加至TS包,并且添加了报头的TS包可被记录为具有唯一规格的流。例如,将4字节的报头添加至TS包,从而形成具有192字节数据大小的包。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都具有192字节数据大小的32个包具有总共6144字节(6KB)的数据大小。32个包具有DVD-R上一个扇区的数据大小(2048字节(2KB))的整数倍的数据大小。因此,可以以每个都具有192字节数据大小的32个包为单位有效地将数据记录在光盘102上。为了方便,下文中将对应于每个都具有192字节数据大小的32个包的6KB的单位称作信号处理侧数据单位。
现在,将简要描述误差校正编码器113中的误差校正编码。在将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过程中,将误差校正码添加至数据以执行误差校正编码。使用乘积码的编码处理通常被用于误差校正编码。例如,基于例如Reed Solomon乘积码对存储器上以一个符号(例如,一个字节)为单位以矩阵形式排列的数据在数据的列方向上生成外码奇偶校验(outer code parity)。然后,在其行方向上对数据和所生成的外码奇偶校验生成内码奇偶校验,以使用乘积码执行误差校正编码。使用乘积码通过误差校正编码生成的数据块被称作误差校正编码(ECC)块。
根据记录介质上最小物理管理单位有效地确定ECC块的大小,并以ECC块为单位将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图15示出了每个都为DVD-R上的最小物理管理单位的扇区和ECC块之间的关系实例。在图15的实例中,一个ECC块对应于16个扇区,并具有32KB的数据大小。换句话说,ECC块用作记录介质上的实质访问单位。为了方便,下文中将基于ECC块数据大小的单位称作记录侧数据单位。
发明内容
假设每个记录单位在开始记录时开始并在停止记录时结束,并假设在一个流文件中记录多个记录单位的数据。例如,由通过记录装置上的记录开始操作和记录停止操作生成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组成的数据流被记录在文件中,并且当对记录装置执行下一记录开始操作时,由在下一个记录期间生成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组成的数据流被添加至相同的文件。
如上所述,在信号处理单元100中,以每个都具有192字节数据大小的包为单位多路复用数据,并以每个都具有6KB数据大小的信号处理侧数据单位生成数据。相反,在光盘驱动器101中,误差校正编码器113以每个都具有32KB数据大小的记录侧数据单位处理数据。由于记录侧数据单位的数据大小不是信号处理侧数据单位的数据大小的整数倍,所以仅基于信号处理侧数据单位生成的数据不需要与记录侧数据单位匹配。
为了在数据结束于记录侧数据单位或ECC块单位的中间点的状态下将下一个数据单位中的数据添加至相同的文件,需要采用任何具有问题的下列方法。
第一种方法基于信号处理侧数据单位的限制来重新开始数据写入。第一种方法从包括在已经停止记录的记录单位(被称作先前记录单位)中数据的后端的ECC块的中间点重新开始下一记录单位中的数据写入。
现在,参照图16A~16C示意性描述第一种方法。如图16A所示,假设从ECC块#1开始记录,并在ECC块#4的中间点处停止记录。从ECC块#1的开头到停止记录的位置(记录停止位置)的区间被称作记录单位#1。包括记录停止位置处的数据的ECC块#4经受误差校正编码,并且ECC块#4中在记录停止位置之后的数据也经受误差校正编码。当开始下一记录时,从记录停止位置重新开始数据写入以创建图16C所示的状态。
如图16B所示,当在开始下一记录处从先前记录停止位置重新开始数据写入时,从光盘102读出包括先前记录停止位置的ECC块#4中的数据,对数据中的误差校正码进行解码,并将解码的数据写入例如存储器中。从存储器中写入的数据中的先前记录停止位置重新开始通过记录开始操作生成的数据的写入。在将预定量的数据写入存储器中之后,对存储器中的数据执行误差校正编码以重建ECC块#4。ECC块#4被记录在光盘102上,并且ECC块#5、#6、...被连续地记录在光盘102上以创建图16C中的状态。
根据第一种方法,为了从记录介质(其上可以重写数据)上的ECC块的中间点重新开始数据写入,需要从记录介质中再次读取包括先前记录单位后端处的数据的ECC块中的数据,并需要对读出的数据和通过下一记录开始操作生成的数据再次执行误差校正编码。因此,存在花费较长时间处理数据的问题。
还存在第一种方法不能应用于不能物理删除或重写一次记录于其上的数据的记录介质(一次写入记录介质)的问题。
第二种方法基于记录侧数据单位的限制重新开始数据的写入。第二种方法跳过包括先前记录单位后端处的数据的ECC块,并从下一ECC块的开头重新开始下一记录单位中的数据写入。现在,将参照图17A和17B示意性描述第二种方法。
如图16A中的实例,假设从ECC块#1开始记录,并在ECC块#4的中间点处停止记录(参照图17A)。如图17B所示,第二种方法从紧接于包括记录停止位置处的数据的ECC块#4的ECC块#5的开头重新开始通过下一记录开始操作生成的数据的写入。换句话说,在第二种方法中,从ECC块#4中的记录停止位置到下一记录开始位置(即,ECC块#5的开头)的区域成为其中不存在有效视频数据的空白区。
一些文件系统具有一个问题,其中,不能表示一个文件中的记录侧数据单位中的空白区的存在。通过在作为在计算机系统中采用的一种操作系统(OS)的Windows(注册商标)中使用的文件分配表16(FAT16)来举例说明这种文件系统。
相反,在上述UDF中,定义用于管理一个文件中的空白区的管理信息。因此,用于空白区的管理信息的使用允许将被表示的ECC块中跳过区的存在。然而,如果在一个文件中重复记录开始和记录停止产生很多空白区,则用于空白区的管理信息量随着空白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文件系统中管理数据大小的增加,需要确保用于光盘102上空白区的管理信息。结果,存在记录操作和再生操作的处理量都增大的问题。
除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之外,还存在第三种方法,其中,执行记录使得记录侧数据单位的限制符合信号处理侧数据单位的限制。例如,基于对应于信号处理侧数据单位的数据大小和记录侧数据单位的数据大小的最小公倍数的数据大小,在管理单位中执行记录。
现在,将参照图18A~18C示意性描述第三种方法。如图16A和17A中所示的实例,假设从ECC块#1开始记录,并在ECC块#4中的中间点处停止记录(参照图18A)。第三种方法在记录起始处将记录开始位置域管理单位的开头对准(align)。管理单位的开头为记录侧数据单位的末端与信号处理侧数据单位的末端一致的位置。例如,当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从记录停止位置到下一管理单位的开头的区间用由预定位串等组成的填充数据嵌入(参照图18B)。在开始下一记录时,从下一管理单位的开头开始数据的写入(参照图18C)。
根据第三种方法,由于记录中的管理单位的数据大小大于记录侧数据单位的数据大小和信号处理侧数据单位的数据大小,所以存在为了将下一记录开始位置与管理单位的开头对准而浪费记录空间的问题。
例如,当信号处理侧数据单位的数据大小等于6KB并且记录侧数据单位的数据大小等于32KB时,通过使用96KB的数据大小作为管理单位来执行记录,其中,96KB的数据大小为两个数据大小的最小公倍数。因此,存在浪费用于每个管理单位的上至约96KB的记录空间的问题。
另外,如果当无缝地再生特定记录单位(先前记录单位)中的视频数据和下一记录单位中的视频数据时,即,当根据帧定时连续地再生先前记录单位中的视频数据和下一记录单位中的视频数据时,将大量的填充数据嵌入视频数据的先前记录单位的后部,则对下一记录单位的前部中的视频数据的比特量强加更多的限制。结果,会不期望地降低图像质量。
例如,为再生装置中用于解码视频数据的视频记录器中输入的流的数据带宽设置预定上限。因此,流中包括大量的填充数据(不是视频数据)会相对窄化视频数据的带宽,从而降低图像质量。
期望提供能够在一个流文件中以多个记录单位有效地记录数据的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记录程序。每个记录单位在开始记录时开始,以及在停止记录时结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记录装置能够多路复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并将多个记录单位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作为一个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每个记录单位在开始记录时开始,并在停止记录时结束,该记录装置包括: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记录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于开始和停止记录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指令;包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每个都具有第一大小的包,并在该包中存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记录单元,用于将从包生成单元输出的数据以每个都具有大于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的块为单位记录在记录介质上;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包生成单元和记录单元,并将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作为文件进行管理。控制单元控制包生成单元和记录单元,以在停止记录时在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嵌有填充数据的数据,并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记录嵌有从包括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记录方法能够多路复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并将多个记录单位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作为一个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每个记录单位在开始记录时开始,并在停止记录时结束,该记录方法包括步骤:接收用于开始和停止记录通过输入单元接收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指令;生成每个都具有第一大小的包,并在该包中存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将在包生成步骤中输出的数据以每个都具有大于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的块为单位记录在记录介质上;以及控制包生成步骤和记录步骤,并将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作为文件进行管理。控制步骤控制包生成步骤和记录步骤,以在停止记录时记录在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嵌有填充数据的数据,并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记录嵌有从包括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记录程序使计算机执行记录方法,该记录方法能够多路复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并将多个记录单位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作为一个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每个记录单位在开始记录时开始,并在停止记录时结束,该记录方法包括步骤:接收用于开始和停止记录通过输入单元接收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指令;生成每个都具有第一大小的包,并在该包中存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将在包生成步骤中输出的数据以每个都具有大于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的块为单位记录在记录介质上;以及控制包生成步骤和记录步骤,并将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作为文件进行管理。控制步骤控制包生成步骤和记录步骤,以在停止记录时记录嵌有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并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在从包括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嵌有填充数据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像拾取装置能够多路复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并将多个记录单位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作为一个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每个记录单位在开始记录时开始,并在停止记录时结束,该图像拾取装置包括:成像单元,用于拍摄目标图像以输出视频数据;声音拾取单元,用于拾取声音以输出音频数据;包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每个都具有第一大小的包,并在该包中存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记录单元,用于将从包生成单元输出的数据以每个都具有大于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的块为单位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操作单元,用于接收用于指示开始和停止在记录介质上记录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用户操作;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包生成单元和记录单元,并将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作为文件进行管理。控制单元控制包生成单元和记录单元,以在停止记录时记录嵌有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并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记录嵌有从包括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用于图像拾取装置的图像拾取方法能够多路复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并将多个记录单位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作为一个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成像单元拍摄目标图像以输出视频数据,声音拾取单元拾取声音以输出音频数据,每个记录单元在开始记录时开始,并在停止记录时结束,该图像拾取方法包括步骤:生成每个都具有第一大小的包,并在该包中存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将在包生成步骤中输出的数据以每个都具有大于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的块为单位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接收用于指示开始和停止在记录介质上记录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用户操作;以及控制包生成步骤和记录步骤,并将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作为文件进行管理。控制步骤控制包生成步骤和记录步骤,以在停止记录时记录嵌有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并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记录嵌有从包括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图像拾取程序使计算机执行用于图像拾取装置的图像拾取方法,能够多路复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并将多个记录单位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作为一个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成像单元拍摄目标图像以输出视频数据,声音拾取单元拾取声音以输出音频数据,每个记录单元在开始记录时开始,并在停止记录时结束,该图像拾取方法包括步骤:生成每个都具有第一大小的包,并在该包中存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将在包生成步骤中输出的数据以每个都具有大于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的块为单位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接收用于指示开始和停止在记录介质上记录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用户操作;以及控制包生成步骤和记录步骤,并将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作为文件进行管理。控制步骤控制包生成步骤和记录步骤,以在停止记录时记录嵌有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并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记录嵌有从包括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在生成的每个都具有第一大小的包中存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以每个都具有大于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的块为单位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包,并将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作为文件进行管理。在记录停止时,记录嵌有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记录嵌有从包括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因此,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具有即使重复记录的开始和停止也不会在文件中产生空白区以及填充数据量不会超过块中的数据量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至第六实施例,通过拍摄目标图像而生成的视频数据和通过收集声音而生成的音频数据被存储在生成的每个都具有第一大小的包中,以每个都具有大于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的块为单位将包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并将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作为文件进行管理。接收指示开始和停止在记录介质上记录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用户操作。在记录停止时,记录嵌有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含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记录嵌有从包括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含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因此,本发明的第四至第六实施例具有即使重复记录的开始和停止也不会在文件中生成空白区以及填充数据量不会超过块中的数据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结构实例的框图;
图2示出了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结构的实例;
图3A和3B示出了当停止记录时所使用的对准处理;
图4A和4B示出了在停止记录之后开始普通记录并重新开始在记录停止时临时关闭的文件中的数据写入的处理;
图5A和5B示出了当弹出光盘时以及当基于系统需要执行文件分割时所使用的对准处理;
图6是示出当停止记录时所使用的对准处理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在停止记录的情况下重新开始文件中数据的写入的处理实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当弹出光盘时所使用的对准处理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当停止记录时、当在停止记录之后开始记录时、当弹出光盘时、以及当执行文件分割时的处理之间的关系实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的摄像装置的结构实例的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记录装置的结构实例的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记录装置的使用实例;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对准处理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意性示出相关技术中在记录介质上记录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处理的框图;
图15示出了在DVD-R上扇区和ECC块之间的关系实例;
图16A~16C示出了如何基于信号处理侧数据单位的限制来重新开始数据的写入;
图17A和17B示出了如何基于记录侧数据单位的限制来重新开始数据的写入;以及
图18A~18C示出了记录数据使得记录侧数据单元的限制符合信号处理侧数据单位的限制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结构实例的框图。记录装置对以预定格式输入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和编码,多路复用压缩和编码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以生成一个数据流,并将数据流作为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图1所示的记录装置可被用作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外部输入的视频和音频数据的单独的记录装置。可选地,图1所示的记录装置可被用作摄像装置中的记录块。记录块与通过光学系统、成像装置等提供的像机块结合,并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基于由像机块拍摄的成像信号的视频数据。在下面的描述中,每个记录单元在开始记录时开始,并在停止记录时结束。
各种压缩和编码方法以及各种多路复用方法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在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ITU-T)推荐H.264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14496-10(MPEG-4部分10)高级视频编码(下文中缩写成H.264/AVC)中定义的方法被用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和编码方法。然而,压缩和编码方法不限于H.264/AVC,以及可根据MPEG-2执行压缩和编码。例如,将MPEG-2系统应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路复用方法。在下面的描述中,假设通过根据H.264/AVC的方法压缩和编码视频数据,并假设通过根据MPEG-2系统的方法多路复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
图1所示的记录装置主要包括信号处理单元10和光盘驱动器11。控制单元20控制信号处理单元10和光盘驱动器11,从而操作整个记录装置。信号处理单元10对通过终端30接收的视频数据和通过终端33接收的音频数据进行编码,将经过编码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打包,并以包为单位对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执行时分多路复用以输出一个数据流。光盘驱动器11对从信号处理单元10提供的数据流执行预定的误差校正编码,并进一步执行记录编码、调制等,以生成记录在光盘12(为记录介质)上的记录信号。
例如,记录了数据的光盘12为DVD-R。但是,光盘12不限于DVD-R,并且可以为更高容量的蓝光盘(注册商标)。
例如,控制单元20包括图1中没有示出的中央处理单元(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只读存储器(ROM)。控制单元20基于预先存储在ROM中的程序和数据使用RAM作为工作存储器,从而控制信号处理单元10中的部件和记录装置中的光盘驱动器11。
运行在控制单元20上的程序提供用在记录装置中的文件系统。例如,控制单元20基于文件系统将光盘12上的物理地址与存储有待被记录在光盘上的数据的文件相关联,并生成关于存储有数据的文件的逻辑管理信息。文件系统被用于管理关于例如文件的大小和创建时间的信息。基于文件系统,通过控制单元20控制新文件的创建、打开、以及关闭。如果光盘12为DVD-R,则最小记录单位为具有2KB数据大小的扇区,并且文件系统通过使用2KB的扇区大小作为最小管理单位来管理数据。
用户界面(UI)单元21具有由操作记录装置的用户所使用的操作器,并响应于操作器的操作输出控制信号。将控制信号提供给控制单元20。控制单元20根据基于响应于用户操作从UI单元21提供的控制信号所执行的程序来控制记录装置中每个部件的操作。例如,控制单元20响应于通过UI单元21的用户操作控制通过记录装置的记录操作的开始和停止。
响应于在UI单元21或记录装置上设置的弹出按钮的操作,通过控制光盘12的弹出单元(未示出)的控制单元20执行光盘12的弹出操作。
通过终端30输入基带数字视频数据并将其提供给视频编码器31。视频编码器31以预定格式对提供的数字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和编码。例如,在通过以H.264/AVC定义的方法执行压缩和编码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离散余弦变换(DCT)和内部预测来执行帧内压缩,执行使用运动向量的帧间压缩,并执行熵编码,以提高压缩效率。将通过视频编码器31压缩和编码的数字视频数据作为根据H.264/AVC的视频数据的基本流(ES)提供给多路复用器(MUX)32。
通过终端33输入基带数字音频数据并将其提供给音频编码器34。音频编码器34以例如音频码3型(AC3)的预定格式对提供的数字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和编码。然而,音频数据的压缩和编码方法不限于AC3。可以使用以脉冲编码调制(PCM)压缩的基带音频数据而不压缩和编码音频数据。将压缩和编码的数字音频数据被作为音频数据的基本流(ES)提供给MUX32。
MUX32以预定格式多路复用提供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基本流,并输出多路复用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作为一个数据流。在根据MPEG-2系统执行多路复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MPEG-2传送流被用于对所提供的压缩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执行时分多路复用。例如,MUX32包括缓存存储器(未示出),并将提供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基本流存储在缓存存储器中。
在H.264/AVC中,使用帧间相关性的帧间压缩被用于基于可以开始解码的位置对解码单位中的视频数据进行编码。例如,解码单位为图片组(GOP)。由于需要将待被存储在文件中的视频数据与解码单位之间的界限对准,所以MUX32在与解码单位之间界限的对准中创建TS包。
将存储在缓存存储器中的视频数据的基本流分成预定大小,并将报头添加至每个分割的基本流以创建PES包。音频数据的基本流也被分成预定大小,并将报头添加至每个分割的基本流以创建PES包。报头具有在MPEG-2系统中定义的诸如表示存储在包中的数据再生时间的显示时戳(PTS)和表示其解码时间的解码时戳(DTS)的预定信息。PES包被进一步分成预定大小,并将报头添加至每个分割的PES包,以创建具有188字节数据大小的TS包。换句话说,PES包被分成嵌入TS包有效负荷中的预定大小,并且报头具有用于识别嵌入有效负荷中的数据的包标识符(PID)。
MUX32将具有4字节数据大小的报头添加至TS包,并输出添加有报头的TS包。将具有4字节数据大小的报头添加至TS包所得的包被称作源包。每个源包都具有被分配给其的源包号。源包号被用于识别源包,并表示源包的顺序。例如,可将源包号存储在被添加至TS包的报头中。
从MUX32输出的源包被临时存储在流缓存器35中。控制单元20监控存储在流缓存器35中的数据量,并且如果预定或更多量的数据被存储在流缓存器35中,则基于误差校正编码器40中的误差校正编码单位从流缓存器35读出数据。
从流缓存器35读出的数据被提供给光盘驱动器11中的误差校正编码器40。误差校正编码器40使用乘积码对提供的数据执行误差校正编码。例如,将提供给误差校正编码器40的数据写入存储器(未示出)中,并以矩阵形式排列在存储器中。误差校正编码器40基于Reed Solomon乘积码在数据的列方向上生成用于存储器上数据的外码奇偶校验,并在其行方向上生成用于数据和外码奇偶校验的内码奇偶校验,以使用乘积码执行误差校正编码,从而创建了ECC块。例如,ECC块具有32KB的数据大小。
从误差校正编码器40的存储器读出ECC块,并将其提供给记录处理器41。记录处理器41对提供的数据执行预定记录编码,并调制经受了记录编码的数据,以生成记录信号。将记录信号记录在光盘12上。将数据以ECC块为单位记录在光盘12上。换句话说,以每个都具有32KB数据大小的ECC块为单位在光盘驱动器11中执行记录。
控制单元20基于文件系统将光盘12上的地址信息和诸如文件名的属性信息与记录在光盘12上的数据相关联,并在光盘12的管理区中写入与地址信息和属性信息相关的数据。因此,可以作为文件访问记录在光盘12上的数据。
控制单元20基于从例如光盘驱动器11、视频编码器31、音频编码器34、以及MUX32获取的信息生成关于存储在光盘12上所记录文件中的数据流的属性信息(称作流信息)。通过控制单元20在RAM(未示出)上生成流信息,并在预定定时作为流信息文件记录在光盘12上。
关于视频数据基本流的属性信息包括表示PTS和源包号之间、帧大小和视频数据的纵横比之间、关于诸如帧率的编码译码的属性信息和关于闭合字幕的信息之间对应性的表。关于音频数据的基本流的属性信息包括关于诸如编码方法的编码译码的属性信息、关于采样频率和量化比特数的信息、输出模式(5.1通道或2通道立体声)、以及表示所用多种语言类型的码。
例如,在记录单位中创建流信息文件,并将其记录在光盘12上。可以为存储多个记录单位的文件创建存储用于每个记录单位的流信息的一个流信息文件。
在图1所示的记录装置中,可以响应于UI单元21的操作来改变视频编码器31或音频编码器34中的编码设置。例如,对于视频数据,可以改变帧大小、纵横比、帧率、以及扫描方法的设置。对于音频数据,可以改变采样频率的设置、输出通道数、以及编码译码类型。将响应于用于通过UI单元21改变设置的操作的控制信号从UI单元21提供给控制单元20。控制单元20基于该控制信号控制视频编码器31或音频编码器34。例如,控制单元20可预先准备压缩率或视频数据的帧大小的设置不同的多种记录模式,并且可响应于U1单元21对记录模式的切换操作来共同改变多个项的设置。
图2示出了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结构的实例。具有4字节数据大小的报头被添加至具有188字节数据大小的TS包,以创建具有192字节数据大小的源包。包括32个源包并具有6KB(6144字节)数据大小的数据单元被称作岛单元(island unit)。岛单元具有为UDF文件系统中数据的最小管理单位(2KB)的整数倍的数据大小。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对准将被记录在光盘12上的数据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停止记录时、当弹出光盘12时、以及当基于系统要求执行文件分割时的对准方法不同。当停止记录时,基于光盘驱动器11的记录单位(例如,以ECC块为单位)来对准数据。当弹出光盘12时以及当基于系统要要执行文件分割时,基于文件系统的管理单位来对准数据。
图3A和3B示出了当停止记录时所使用的对准处理。在图3A和3B中,通过水平排列ECC块中以矩阵形式排列的数据来表示ECC块。参照图3B,为了方便,源包相对于ECC块的比率增大。这种表示方法同样适用于下述的类似图。
当停止记录时,在记录单位或ECC块之间的界限处执行数据对准。例如,如图3A所示,假设从ECC块#1开始记录并在ECC块#4的中间点处停止记录。在这种情况下,从ECC块#4中的记录停止位置到ECC块#4的后端的区间嵌入填充数据。在上述区间被嵌入填充数据后,文件被临时关闭。
图3B详细示出了ECC块#4和ECC块#5。首先,包括从ECC块#4的开头到记录停止位置的数据的源包被记录在光盘12上。如图3B中的源包70所示,当从ECC块#4的开头到记录停止位置的数据已被存储在源包中时,该数据可能仅被存储在从源包70的开头到其中间点的区间中。在这种情况下,从源包70的开头到记录停止位置的区间具有有效数据,并且从记录停止位置到源包70的后端的区间具有无效数据(例如,不稳定状态)。在包括记录停止位置处数据的源包70中,从记录停止位置或有效数据的后端到源包70的后端的区间被嵌入预定的填充数据。随后,用于填充的源包被记录在从与包括记录停止位置处数据的源包70紧接的源包到ECC块#4和ECC块#5之间界限的区间中。
例如,包括在用于填充的源包中的TS包的有效负荷被嵌入具有零值(“0”)的数据。这种有效负荷被嵌入值“0”的源包被称作零包。
如图3B中的源包71所示,包括记录停止位置处数据的ECC块#4的后端可以位于源包的中间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值“0”的数据仅被嵌入在从源包71的开头到源包71中的ECC块#4的后端的区间中。此时,在源包71中的ECC块#4的后端之后的区间中不记录任何数据。
现在,将参照图4A和4B描述在停止记录之后开始普通记录并且重新开始在记录停止时已临时关闭的文件中的数据写入的处理。普通记录的开始为响应于通过UI单元21的诸如记录开始操作的用户操作所执行的操作。图4A对应于上述图3A,示出了从ECC块#4中的记录停止位置重新开始数据写入。
当重新开始记录时,打开记录已被临时停止的文件。在打开的文件中,如图4B所示,从源包71中先前记录停止位置到源包71的后端的区间被嵌入填充数据,以完成源包71。通过开始记录创建的源包被顺次记录在源包71之后。
可以通过将文件大小除以源包的数据大小来确定先前记录停止位置是否位于源包的中间位置以及先前记录停止位置在源包中的位置。
特别地,如果表示文件大小的字节值除以表示源包数据大小的192字节的余数等于“0”,则先前记录停止位置与源包的后端一致。如果表示文件大小的字节值除以源包数据大小的余数不等于“0”,则余数值表示先前记录停止位置在源包中的字节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上面的方法,可基于文件大小来确定先前记录停止位置在源包中的位置。仅基于文件系统确定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而不以任何方式将关于记录停止位置的信息存储在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未示出)或光盘12中使得容易地获得先前记录停止位置在源包中的比特位置。从获得的比特位置处重新开始数据写入。
例如,如果记录装置由于光盘12被安装在记录装置中而关闭并再次打开,则会丢失控制单元20中工作存储器上的信息,并且也会丢失关于存储在工作存储器中的记录处理的信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20可以基于文件系统识别最近已被记录在光盘12上的文件,并且可以确定最近文件的大小,从而重新开始在文件中的下一记录单位中写入数据。
图5A和5B示出了当弹出光盘12时和当基于系统要求执行文件分割时所使用的对准处理(在下面进行详细描述)。
如上所述,响应于在记录装置的外壳上设置的弹出按钮的操作,通过控制单元20控制用于从记录装置中弹出光盘12的弹出操作。当将光盘12装载到其它装置中时,记录在弹出光盘12上的文件需要被另一装置的文件系统访问。当基于系统要求执行文件分割时,没有将数据添加至分割文件中前面的文件,并且需要在前面的文件中完成数据流。
因此,当弹出光盘12时和当基于系统要求执行文件分割时,基于岛单元执行对准,并且在完成数据流以被文件系统访问的情况下关闭该文件。
如图3A和图4A所示的实例,图5A中假设从ECC块#1开始记录并在ECC块#4的中间位置处停止记录。如参照3A和3B在上面所描述的,首先,从ECC块#4的记录停止位置到ECC块#4的后端的区间被嵌入填充数据。随后,从ECC块#4的后端到文件的数据长度变得等于岛单元数据大小的倍数的位置的区间也被嵌入填充数据,并且关闭文件。当执行文件分割时,创建新文件,并连续执行新文件上的记录。
图5B详细示出了图5A中所示的ECC块#4和ECC块#5。通过参照图3A和3B在上面描述的记录停止操作,从源包70中的记录停止位置到源包70的后端的区间被嵌入填充数据,随后,用于填充的零包被记录在从紧接源包70的源包到ECC块#4和ECC块#5之间界限的区间中。
当在这种状态下执行光盘12的弹出操作或执行文件分割时,首先,从ECC块#4和ECC块#5之间的界限到包括该界限的最后的源包的后端的区间被嵌入填充数据。然后,零包被顺次记录在包括界限的最后的源包之后的源包中。当文件大小等于岛单元的数据长度的倍数时,停止零包的记录并关闭文件。最后记录的零包的后端对应于文件的末端。
从最后记录的零包的后端到包括上述零包的ECC块#5的后端的区间不被用作数据。当使用UDF文件系统时,为该区间设置表示该区间没有被使用的管理信息“空白范围”。没有使用的区间其中没有记录数据,并且处于不稳定的数据状态。不论没有使用的区间的数据状态如何,误差校正编码器40都可以执行误差校正编码。
现在,将简要描述基于系统要求的文件分割。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记录单位中创建的数据流被顺次添加至记录单位的一个文件中。当(1)~(3)的任意一个应用时,执行文件分割。
(1)当待被添加至文件的记录单位中的数据流和预先记录在文件中的记录单位中的数据流之间的预定属性不同时。
(2)当文件中的数据流的记录使文件大小超过文件系统中所支持的文件大小的上限时。
(3)当待被记录在一个记录单位中的图片的PTS值超过可以以PTS中定义的精度表示的值时。
现在,将描述待被添加至文件的记录单位中的数据流和预先记录在文件中的记录单位中的数据流之间的预定属性不同的情况(1)。例如,当完成一个记录单位的记录并即将开始下一记录单位的记录时,控制单元20参照关于预先记录的记录单位的流信息,以将该流信息与当前在记录装置中设置的信息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示出该流信息和当前在记录装置中设置的信息之间的关于例如图像帧的垂直或水平大小、纵横比(4;3或16;9)、帧率(例如,29.97Hz或59.94Hz)、扫描方法(隔行扫描或逐行扫描)、或视频数据的闭合字幕的信息不同时,执行文件分割。如果比较示出该数据流信息和当前在记录装置中设置的信息之间的关于例如编码方法(诸如AC3或PCM)、输出方法(诸如5.1ch或2ch)、采样频率(诸如44.1kHz或48kHz)、量化比特数(诸如16比特或24比特)、或音频数据的语言码的信息不同时,执行文件分割。
现在,将描述文件中的数据流记录使文件大小超过文件系统中支持的文件大小的上限的情况(2)。当将在其它装置(诸如计算机装置)中处理记录在光盘12上的文件时,需要在计算机装置的文件系统支持记录在光盘12上的文件格式。采用用在计算机装置中的低位(lower-level)文件系统使更多的计算机装置读取文件系统。通过用在Windows(注册商标)(在计算机装置中采用的操作系统(OS)中的一种)中的文件分配表16(FAT16)举例说明低位文件系统。
在FAT16中,一个文件最大的大小被限于2GB。相反,在UDF中,一个文件最大的大小远远大于2GB。如果根据UDF执行记录的文件的大小超过2GB,则不能以FAT16处理该文件。因此,如果文件大小超过2GB,则执行文件分割。考虑当基于岛单元执行对准时所生成的文件大小。
现在,将描述待被记录在一个记录单位中的图片的PTS值超过可以以PTS中定义的精度表示的值的情况(3)。PTS具有可以通过33比特的数据长度表示90kHz时钟频率时测量的值的精度。换句话说,PTS可用于以90kHz为单位表示多达26小时30分钟43.72秒。如果一个记录单位的记录时间超过26小时30分钟43.72秒,则执行文件分割。
现在,将分别参照图6~8所示的流程图详细描述当停止记录时所使用的对准处理、在已经停止记录的情况下重新开始文件中数据写入的处理及当基于系统要求执行文件分割时所使用的对准处理、以及当弹出光盘12时所使用的对准处理。
图6是示出当停止记录时所使用的对准处理的实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10中,处理将包括记录停止位置处的最终数据的源包记录在光盘12上。例如,控制单元20响应于UI单元21的记录停止操作停止视频编码器31和音频编码器34中的编码操作。MUX32响应于记录停止操作将通过视频编码器31最后编码的视频数据存储在源包中。该源包通过流缓存器35被提供给光盘驱动器11并记录在光盘12上。
控制单元20监控MUX32,以当MUX32将记录停止位置处的数据存储在源包时确定数据是否被存储在源包中直至其后端。
重新参照图6,在步骤S11中,处理在从步骤S10中的记录停止位置到ECC块之间的界限(参照图3B)的区间中嵌入填充数据。然后,处理临时关闭该文件。
如果控制单元20确定视频数据没有被存储在包括记录停止位置处数据的源包中直至其后端,则控制单元20在从源包中的记录停止位置到源包后端的区间中嵌入填充数据,随后,在从与包括记录停止位置处数据的源包紧接的源包到ECC块之间的界限的区间中记录零包。如果ECC块之间的界限与最终零包的后端不一致,则控制单元20在包括ECC块之间的界限到零包中的ECC块之间的界限的零包中嵌入填充数据。
在控制单元20的控制下通过MUX32创建零包。例如,MUX32将具有值“0”的数据嵌入TS包的有效负荷,并将PID设置为预定值,以创建TS包的报头。MUX32将创建的具有4字节数据大小的报头添加至TS包,以创建作为零包的源包。
实际上,在存储器中执行步骤S10和S11,并以ECC块为单位在光盘12上记录数据。
例如,MUX32创建包括步骤S10中记录停止位置处的数据以及从记录停止位置到源包70的后端的区间中被嵌入填充数据的源包70。通过流缓存器35将源包70提供给误差校正编码器40,并将提供的源包70写入误差校正编码器40的存储器中。类似地,在步骤S11中,MUX32创建零包。通过流缓存器35将创建的零包提供给误差校正编码器40,并将提供的零包写入误差校正编码器40的存储器中作为源包70之后的源包的数据。例如,丢弃不能符合ECC块的数据部分。误差校正编码器40对写入存储器中的数据执行误差校正编码,并以ECC块为单位将经受误差校正编码的数据提供给记录处理器41。
图7是示出在停止记录的情况下重新开始文件中数据写入的处理实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20中,处理确定将重新开始数据写入的文件(即,在先前记录操作中创建的文件)的大小,并基于所确定的文件大小在从先前记录操作中创建的文件的最后源包中的记录停止位置到最后的源包后端的剩余区间中嵌入填充数据。
例如,控制单元20基于文件系统获取在先前记录操作中创建的文件大小,并将获取的文件大小除以源包的数据大小(192字节)。控制单元20嵌入与通过除法计算的余数与从在先前记录操作中创建的文件的最后源包中的记录停止位置到最后的源包后端的剩余区间中的源包的数据大小之间的差相对应的填充数据。
在步骤S21中,处理确定是否需要基于系统要求的文件分割。如果处理确定不需要文件分割,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22,以将随后的记录数据记录在先前记录操作中创建的文件中。特别地,在步骤S22中,如参照图4A和4B在上面所描述的,处理顺次将记录数据记录在步骤S20中嵌入填充数据的源包之后的源包中。
如果处理在步骤S21中确定需要文件分割,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23,以基于在先前记录操作中创建的文件中的岛单元来执行对准。特别地,在步骤S23中,如参照图5A和5B在上面所描述的,处理将零包记录在从与在步骤S20中嵌入填充数据的源包紧接的源包到文件大小变得等于岛单元数据大小的倍数的源包的区间中。例如,控制单元20可基于记录零包之前的文件大小和岛单元的文件大小来预先计算所需的零包数。
当文件大小变得等于岛单元的数据大小的倍数时,处理关闭文件。在步骤S24中,处理创建新文件,其中,将记录随后的数据。在步骤S25中,处理在创建的新文件中记录随后的数据。
尽管在步骤S20中的先前记录操作中创建的文件中的最后源包中嵌入填充数据之后执行步骤S21中是否需要文件分割的确定,但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该实例。可以在开始图7中的处理之前确定是否需要文件分割。
例如,当因为待被添加至文件的记录单位中的数据流和预先记录在文件中的记录单位中的数据流之间的预定属性不同而执行文件分割时,即,在上述情况(1)中,在停止记录之后及开始下一记录之前,响应于UI单元21的操作改变记录装置中的预定属性。当基于文件大小的上限执行文件分割时以及当基于一个记录单元中PTS的上限执行文件分割时,即,在上述情况(2)和(3)中,当关闭在先前记录操作中创建的文件时,执行文件分割。
特别地,如步骤S10和S11,在步骤S20和S23中执行存储器中填充数据的嵌入,并且以ECC块为单元在光盘12上记录数据。
例如,在步骤S20中,MUX32生成对应于除法中计算的余数与源包的数据大小之间的差的填充数据,并通过流缓存器35将生成的填充数据提供给误差校正编码器40。提供的填充数据被写入误差校正编码器40中的存储器中。
例如,在步骤S23中,MUX32生成零包,并通过流缓存器35将生成的零包提供给误差校正编码器40。在步骤S20中写入填充数据之后,将提供的零包写入误差校正编码器40中的存储器中。
在当基于文件大小的上限执行文件分割时所使用的对准处理中,即,在上述的情况(2)中,可以估计用于基于岛单元的对准所记录的零包的总数据大小,以确定执行文件分割的时间。例如,将通过基于文件系统从文件大小的上限减去岛单元的数据大小所给出的数据大小确定为文件分割中的文件大小的上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控制单元20基于从MUX32提供的信息确定对应于下一ECC块的源包的记录使文件大小超过文件大小的估计上限,则执行文件分割。
在当基于PTS的上限来执行文件分割时所使用的对准处理中,即,在上述情况(3)中,如果因为零包不具有PTS所以控制单元20基于从MUX32提供的信息确定在下一PTS包中将超过PTS的上限,则可以执行文件分割。
图8是示出当弹出光盘12时所使用的对准处理的实例的流程图。当弹出光盘12时所使用的对准处理基本上类似于当基于系统要求执行文件分割时所使用的对准处理。例如,当按下设置在记录装置上的弹出按钮时,控制单元20控制记录装置中的部件,以从记录装置中弹出光盘12。首先,控制单元20控制部件以从流缓存器35读出所存储的源包,从而将读取的源包提供给光盘驱动器11,并在光盘12中写入所提供的源包(图8中没有示出该步骤)。
在步骤S30中,处理确定在先前记录操作中创建的文件的大小,并基于所确定的文件大小,在从先前记录操作中创建的文件中的最后源包中的记录停止位置到最后源包的后端的区间中嵌入填充数据。在步骤S31中,处理基于岛单元执行对准。特别地,如参照图5A和5B在上面所描述的,在从与在步骤S30中嵌入填充数据的源包紧接的源包到文件系统变得等于岛单元数据大小的倍数的源包的区间中记录零包。
在步骤S31中的零包的记录过程中,如图6和7,在MUX32中的存储器中执行以源包为单位的处理,处理结果被写入误差校正编码器40的存储器中,并且数据以ECC块为单位记录在光盘12上。
当文件大小变得等于岛单元数据大小的倍数时,处理关闭文件。在步骤S32中,控制单元20控制用于从记录装置中弹出光盘12的机构(未示出),从而弹出光盘12。
尽管没有示出,但是在步骤S31中记录零包之后,在控制单元20的控制下,将对应于记录在光盘12上的流文件的流信息记录在光盘12上作为流信息文件。
图9是示出当停止记录时、当停止记录后重新开始记录时、当弹出光盘12时、以及当执行文件分割时所使用的处理之间的关系实例的流程图。参照图9,在步骤S40中,处理将光盘12装载到记录装置中并响应于例如UI单元21的用户操作开始光盘12上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记录。
在步骤S41中,处理通过用户对UI单元21的记录停止操作或用于基于系统要求的文件分割来停止记录。步骤S41中基于系统要求的文件分割的记录停止对应于文件大小超过在文件系统中支持的文件大小的上限的情况(2)或一个记录单位中的PTS值超过上限的情况(3)。
在步骤S41中停止记录之后,在步骤S42中,处理在ECC块之间的界限处执行对准。在步骤S42中的对准中,如参照图3A、3B、和6在上面所描述的,从记录停止位置到包括记录停止位置处数据的源包的后端的区间中嵌入填充数据,随后,将零包顺次记录在从与包括记录停止位置处数据的源包紧接的源包到包括记录停止位置处数据的源包的ECC块的后端的区间中。由于以ECC块为单位执行光盘12上的记录,所以包括上述ECC块后端的源包被嵌入填充数据仅至ECC块的后端。
在步骤S43中,处理确定光盘12是否将被弹出。如果处理确定光盘12将被弹出,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4。例如,当响应于用户对UI单元21的记录停止操作在步骤S41中停止记录时,在停止记录停止后弹出光盘12。
在步骤S44中,处理在从ECC块之间的界限到包括ECC块之间界限的源包的后端的区间中嵌入填充数据。已经在步骤S42中在ECC块之间的界限处执行了对准。在步骤S45中,处理基于岛单元执行对准。特别地,在步骤S44和S45中,如参照图5A、5B、和8在上面所描述的,从ECC块之间的界限到包括界限的源包的后端的区间被嵌入填充数据,随后,将零包顺次记录在从与包括界限的源包紧接的源包到文件大小变得等于岛单元数据大小的倍数的源包的区间中。
在基于岛单元执行对准后,在步骤S46中,处理执行光盘12的弹出操作,以从记录装置弹出光盘12。
如果处理在步骤S43中确定光盘12不会被弹出,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7,开始记录。
例如,如果由于UI单元21的用户操作在步骤S41中停止记录,则在步骤S47中,响应于UI单元21的用户操作开始记录。例如,可以响应于UI单元21的操作改变用于将被记录的视频数据和/或音频数据的设置。对于视频数据,可以改变帧大小、纵横比、帧率、以及扫描方法的设置。当记录装置为摄像机并且在高清晰度(HD)摄影模式和标准清晰度(SD)摄影模式之间切换摄影模式时,可以整体改变与切换相关的多个设置。这同样适用于音频数据。
如果由于文件大小的上限或PTS值的上限而在步骤S41中停止记录,则在记录装置中自动执行步骤S47中的记录开始。
在步骤S47中开始记录之后,在步骤S48中,处理在从ECC块之间的界限到包括ECC块之间界限的源包的后端的区间中嵌入填充数据。已经在步骤S42中在ECC块之间的界限处执行了对准。
在步骤S49中,处理确定在步骤S47中开始的记录中是否需要文件分割。特别地,处理在步骤S49中确定在步骤S47中开始的记录中所生成的源包是否被添加至当在步骤S41中停止记录时已经记录源包的文件中,或创建新文件以在新文件中记录上述源包。
如果处理在步骤S49中确定在步骤S47中开始的记录中不需要文件分割,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50,以重新开始在步骤S41中停止的记录。
例如,如果在步骤S47中记录的开始为普通的记录开始,则例如响应于UI单元21的操作开始记录,以及如果由于在步骤S41中已经停止了记录所以不改变记录设置使得在步骤S47中开始的记录之前不需要基于系统要求的文件分割,则处理在步骤S49中确定在步骤S47中开始的记录中所生成的源包可被添加至当在步骤S41中停止记录时已经记录了源包的文件,并前进到步骤S50。在步骤S50中,如参照图4A、4B、和7在上面所描述的,在步骤S48中将填充数据嵌入至其后端的源包之后顺次记录包括记录数据的源包。
如果处理在步骤S49中确定在步骤S47中开始的记录中需要文件分割,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51,以执行基于岛单元的对准。
例如,如果由于文件大小的上限或PTS值的上限而在步骤S41中停止记录,或者如果由于在步骤S41中已经停止了记录所以改变记录设置使得在步骤S47中开始的记录之前需要基于系统要求的文件分割,则处理在步骤S49中确定需要文件分割,并且源包被记录在新创建的文件中,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51。此外,如果在记录期间改变记录设置使得需要基于系统要求的文件分割,则需要执行文件分割。
在步骤S51中,处理基于数据中的岛单元执行对准,其中,在该数据中,包括ECC块之间的界限的源包在步骤S48中被嵌入填充数据直至其后端。如参照图5A、5B、和8在上面所描述的,在步骤S48和S51中,从ECC块之间的界限到包括界限的源包的后端的区间被嵌入填充数据,随后,将零包顺次记录在从包括界限的源包的后端到文件大小变得等于岛单元数据大小的倍数的源包的区间中。
在执行基于岛单元的对准之后,在步骤S52中,处理创建新文件并在新文件中记录源包。如果基于诸如文件大小的上限或PTS值的上限的数据(其数据量在记录期间增加)在记录期间自动执行文件分割,则适当地控制记录,使得可以无缝地显示待被记录在新文件中的视频数据和存储在记录已在步骤S41中被停止并被关闭的文件中的视频数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停止记录之后,执行ECC块之间界限处的对准,随后,在包括界限的源包中嵌入填充数据直至其后端。当将源包添加至相同的文件时,源包被附加记录在包括ECC块之间界限的源包之后。当执行文件分割时,源包被记录在从与包括界限的源包紧接的源包到文件大小变得等于岛单元数据大小的倍数的源包的区间中,并关闭文件。
因此,可以同时实现基于作为在光盘驱动器11中记录的数据单位的ECC块的对准和基于从信号处理单元10输出的源包的对准。另外,用在一个记录单位中的填充数据量可被设置为小于ECC块数据大小的数据大小,例如,设置为32KB以下。由于限制了填充数据量,所以可以减小在无缝记录期间和再生期间图像质量的劣化。此外,由于没有记录数据的空白区仅发生在一个文件的后部,所以可以防止用于文件系统中的空白区管理信息量的增加和用于创建或读出管理信息的处理量的增加。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修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应用于单独的记录装置(参照图1)。相反,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修改应用于摄像装置。摄像装置包括成像设备和光学系统,通过光学系统,将从目标反射的光入射到成像设备上。摄像装置基于由成像设备拍摄的成像信号在记录介质上记录视频数据。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的摄像装置200的结构实例的框图。在摄像装置200中,包括信号处理单元10、光盘驱动器11、控制单元20、以及UI单元21的记录系统具有类似于参照图1在上面描述的记录装置的结构。因此,在图10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以识别图1所示的相同部件。此处忽略这些部件的描述。
参照图10,像机单元50包括光学系统51、成像设备52、成像信号处理器53、像机控制器54、以及显示设备55,作为与视频信号相关的部件。像机单元50包括麦克风(MIC)56和音频信号处理器57,作为与音频信号相关的部件。控制单元20向/从像机单元50的部件提供/接收各种控制信号和数据,以控制像机单元50的操作。控制单元20还响应于用户操作基于从UI单元21提供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像机单元50的操作。
当记录装置被配置为摄像装置200时,通常通过在UI单元21中提供的信号记录开关来指示记录开始操作和记录停止操作。每次按下记录开关时,交替指示记录开始和记录停止。在摄像装置200中,将诸如DVD-R或蓝光盘的光盘记录介质应用于光盘12。
摄像装置20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摄像装置200可以包括被用作光盘12的硬盘驱动器(未示出)。可选地,能够存储对应于预定连续记录时间的数据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可包括在或可移动附接至摄像装置200,并且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可被用作光盘12。
在像机单元50中,光学系统51设置有将从目标反射的光引导至成像设备52的透镜系统、光圈调节机构、聚焦调节机构、变焦机构、快门机构等。基于从控制单元20提供的控制信号,通过像机控制器54来控制光圈调节机构、聚焦调节机构、变焦机构、以及快门机构的操作。
例如,成像设备52为电荷耦合器件(CCD)。成像设备52通过光电转换将通过光学系统51发射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并对电信号执行预定信号处理以输出成像信号。成像信号处理器53对由成像设备52提供的成像信号执行预定信号处理以输出基带数字视频信号。
例如,成像信号处理器53通过相关双采样(CDS)电路仅对包括来自由成像设备52提供的成像信号的图像信息的信号进行采样,从信号中去除任何噪声,并通过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调节增益。成像信号处理器53通过模数转换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成像信号处理器53对数字信号执行用于检测的信号处理,并提取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颜色分量。随后,成像信号处理器53执行γ校正和白平衡控制,最终输出一个基带数字视频数据。
成像信号处理器53将关于从成像设备52提供的成像信号的信息提供给控制单元20。控制单元20基于所提供的信息生成用于控制光学系统51的控制信号,并将生成的控制信号提供给像机控制器54。像机控制器54基于控制信号控制例如聚焦调节机构和光圈调节机构。
此外,成像信号处理器53基于从成像设备52提供的成像信号使用例如液晶显示器(LCD)作为显示元件生成将被显示在显示设备55中的视频信号。
麦克风56收集摄像装置200周围的声音,将每个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出音频信号。将从麦克风56输出的音频信号提供给音频信号处理器57。音频信号处理器57使提供的音频信号经过限幅器,对音频信号执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音频数据。随后,音频信号处理器57对数字音频信号执行诸如降噪和音调控制的预定音频信号处理,以输出一个基带数字音频数据。
将从成像信号处理器53提供的基带数字视频数据提供给信号处理单元10的终端80。将从音频信号处理器57提供的基带数字音频数据提供给信号处理单元10的终端81。
当光盘12被装载到摄像装置200中并按下UI单元21中的记录开关时,根据例如参照图9在上面描述的处理,开始将通过像机单元50的图像拾取生成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记录在光盘12上。特别地,当按下记录开关时,将指示开始记录的控制信号从UI单元21提供给控制单元20。在控制单元20的控制下,开始将由像机单元50提供的基带数字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记录在光盘12上(图9中的步骤S40)。
如上所述,在控制单元20的控制下,开始信号处理单元10中的视频编码器31和音频编码器34的操作,通过视频编码器31和音频编码器34分别压缩并编码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并输出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基本流。通过信号处理单元10中的MUX32将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基本流打包成源包,并以源包为单位多路复用以生成数据流。通过信号处理单元10中的流缓存器35将数据流提供给光盘驱动器11,并将其写入将经受误差校正编码的光盘驱动器11中的误差校正编码器40的存储器中。以ECC块为单位从误差校正编码器40中输出经受了误差校正编码的数据,以生成作为文件记录在光盘12上的记录信号。
当按下UI单元21中的记录开关时,停止记录并在ECC块之间的界限处执行对准(图9中的步骤S41和S42)。如果执行弹出操作以从摄像装置200弹出光盘12,则将零包被用于执行基于岛单元的对准的数据添加至光盘12上的文件中,并将预定流信息记录在光盘12上。随后,从摄像装置200中弹出光盘12(图9中的步骤S45和S46)。
在按下UI单元21中的记录开关以停止记录之后,如果再次按下记录开关以重新开始记录而不弹出光盘12且不改变摄影模式,则将填充数据嵌入包括ECC块之间界限的源包直至其后端(图9中的步骤S48)。随后,将源包顺次记录在包括ECC块之间界限的源包之后的相同文件中(图9中的步骤S50)。
相反,在按下UI单元21中的记录开关以停止记录之后,如果改变摄影模式而没有弹出光盘12并再次按下记录开关,需要执行文件分割以将重新开始中包括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记录在光盘12上。因此,在将填充数据嵌入包括ECC块之间界限的源包的后端之后,零包被用于执行基于岛单元的对准,并将记录数据记录在光盘12上(图9中的步骤S51)。随后,创建新文件,并将在记录的重新开始中包括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源包记录在新文件中(图9中的步骤S52)。
如上述情况,如果由于第一记录开始操作而连续记录了预定时间,并且记录了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源包的文件大小超过文件大小的上限或记录在文件中的视频数据的PTS值超过上限,则需要执行文件分割,并根据步骤S48、S51、和S52进行连续记录。此时,关闭记录数据正被记录的文件,使得文件大小或PTS值不会超过上限。另外,创建新文件并控制记录,使得无缝地再生关闭文件中的视频数据和将被记录在新文件中的视频数据。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修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修改,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设置允许与另一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记录装置中的光盘驱动器11用作通过通信单元连接至记录装置的其它装置的外部存储设备。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记录装置的结构实例的框图。参照图11,在根据参照图1在上面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设置用于与另一装置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接口(I/F)单元60。图11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以识别图1所示的相同部件。此处忽略这些部件的说明。
通信I/F单元60能够在控制单元20的控制下与经由特定的通信电缆61连接至记录装置的其它装置进行数据通信。例如,通信I/F单元60使用通用串行总线(USB)或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1394(IEEE1394)作为通信接口以执行数据通信。
光盘驱动器11’包括ECC编码解码器42和记录再生设备43。ECC编码解码器42对在记录期间以ECC块为单位从信号处理单元10提供的诸如源包的记录数据执行误差校正编码。ECC编码解码器42对从记录再生设备43提供的再生数据的误差校正码进行解码,并在再生期间对解码的数据执行误差校正。将经受了误差校正的数据提供给解码块(未示出)。
记录再生设备43对从ECC编码解码器42提供的数据执行记录编码,并对经受了记录编码的数据执行调制,以在记录期间输出记录信号。记录再生设备43对从光盘12读取的再生信号进行解调,并对解调数字信号中的记录码进行解码,以在再生期间提供再生数据。将再生数据提供给ECC编码解码器42。
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记录装置,经由通信I/F单元60和通信电缆61连接至记录装置的其它装置可通过通信电缆61和通信I/F单元60与控制单元20进行通信,从而控制光盘驱动器11’。例如,其它装置可处理光盘驱动器11’,好像它是连接至其它装置的外部驱动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其它装置可与控制单元20进行通信,以基于其它装置的文件系统从/向光盘12读取/写入数据。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记录装置的使用实例。如图12所示,为根据参照图10在上面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的摄像装置200设置通信I/F单元60,从而构成摄像装置200’。
例如,假设摄像装置200’经由通信电缆61连接至诸如个人计算机(PC)的计算机装置201。计算机装置201在图12中表示为PC201。为PC201设置对应于在摄像装置200’中设置的通信I/F单元60的通信接口。PC201将整个摄像装置200’识别为光盘驱动设备,以在光盘12上写入数据,并读出记录在光盘12上的数据。PC201基于PC201的文件系统访问光盘12,以读取和写入文件。
例如,支持应用于摄像装置200’的视频格式的视频编辑应用程序被安装在PC201中。通过摄像装置200’拍摄并被记录在光盘12上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可传送至PC201,其中,可以编辑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可将经过编辑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传送至摄像装置200’,并可被记录在光盘12上。
可选地,假设记录器202设置有对应于摄像装置200’中通信I/F单元60的通信接口。记录器202在预定记录介质上记录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例如,记录器202可通过通信电缆61连接至摄像装置200’,从而控制摄像装置200’并访问光盘12。
如果记录器202支持应用于摄像装置200’的记录格式,则记录器202可以读出在摄像装置200’中装载的光盘12上所记录的文件,以将读出的文件记录在记录器202的记录介质上。类似地,记录器202可将记录在记录器202的记录介质上的文件传送至摄像装置200’,以将文件记录在光盘12上。
可选地,假设支持设置在摄像装置200’中的通信I/F单元60的音频视频(AV)服务器203经由通信电缆61连接至摄像装置200’。AV服务器203具有类似于计算机装置201的结构。AV服务器203包括适用于存储更大量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高容量记录介质。在这种情况下,AV服务器203通过通信电缆61连接至摄像装置200’。在摄像装置200’中装载的光盘12上所记录的文件被传送至AV服务器203,并存储在AV服务器203的记录介质中。
当摄像装置200’连接至另一装置,并且摄像装置200’中的光盘驱动器11’被使用为好像光盘驱动器11’是其它装置的外部驱动器时,需要允许从其它装置访问记录在光盘12上的数据。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对准处理的实例的流程图。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修改,当控制单元检测到经由通信电缆61与另一装置的连接时,控制单元执行当弹出光盘时所使用的、参照图8在上面所描述的对准处理,并关闭文件以允许其它装置控制光盘驱动器11’。
参照图13,在步骤S60中,处理检测到经由通信电缆61与另一装置的连接。在步骤S61和S62中,处理执行基于岛单元的对准。在光盘12上数据的记录期间,不执行步骤S61及随后的步骤。
在步骤S61中,处理确定在先前记录操作中创建的文件大小,并基于确定的文件大小,在从在先前记录操作中创建的文件的最后源包中的记录停止位置到最后源包的后端的剩余区间中嵌入填充数据。在步骤S62中,处理执行基于岛单元的对准。特别地,如参照图5A和5B在上面所描述的,零包被记录在从与在步骤S61中嵌入填充数据的源包紧接的源包到文件大小变得等于岛单元数据大小的倍数的源包的区间中。
在步骤S62中零包的记录中,如图6和7所示的实例,在MUX32的存储器上执行以源包为单位的处理,在ECC编码解码器42的存储器中写入处理的数据,并在光盘12上以ECC块为单位记录数据。
当文件大小变得等于岛单元数据大小的倍数时,关闭文件。在步骤S63中,记录装置变得能够与经由通信I/F单元60和通信电缆61连接至记录装置的其它装置进行通信。
尽管当在步骤S60中检测到与其它装置的连接时执行基于岛单元的对准,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修改不限于此。例如,当检测到经由通信电缆61与其它装置的连接时,可以不执行基于岛单元的对准,当开始记录装置和连接至记录装置的其它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时,可以执行步骤S61和S62中基于岛单元的对准。
尽管通过硬件配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的信号处理单元10(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的摄像装置200(参照图10)、以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记录装置(参照图11),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修改不限于上述实例。可通过软件配置信号处理单元10。在这种情况下,将软件预先存储在控制单元20的ROM(未示出)中。
可选地,可在诸如个人计算机的计算机装置中配置信号处理单元10。在这种情况下,使计算机执行信号处理单元10的软件被记录并传输至诸如压缩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或数字通用光盘只读存储器(DVD-ROM)的记录介质。如果计算机装置可连接至网络,则可通过诸如互联网的网络来下载软件。包括在计算机装置中或外部连接至其的光盘驱动设备应用于光盘驱动器11和光盘驱动器1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有多种修改、组合、再组合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或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记录装置,能够多路复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并将多个记录单位的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作为一个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每个记录单位在开始记录时开始,并在停止记录时结束,所述记录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
记录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于开始和停止记录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的指令;
包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每个都具有第一大小的包,并将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存储在所述包中;
记录单元,用于将从所述包生成单元输出的数据以块为单位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块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和所述记录单元,并将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数据作为文件进行管理,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和所述记录单元,从而在停止记录时在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所述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从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所述有效数据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并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在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从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可从所述记录装置拆卸,并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大小并小于所述第二大小的第三大小的最小记录单位,以及
其中,如果在停止记录之后弹出所述记录介质,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和所述记录单元,从而在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并在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所述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并记录嵌有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所述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大小并小于所述第二大小的第三大小的最小记录单位,以及
其中,如果基于系统要求停止记录,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和所述记录单元,从而在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并在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所述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并记录嵌有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所述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所述系统要求基于所述控制单元能够管理所述文件的文件大小的上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所述系统要求基于所述视频数据的连续记录时间的上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如果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没有改变所述视频数据或所述音频数据的预定设置,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从而在包括含所述有效数据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之后记录存储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的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如果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改变了所述视频数据或所述音频数据的预定设置,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和所述记录单元,从而在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在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记录嵌有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包,并创建新文件,以及将存储有在记录期间生成的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的包记录到所述新文件中,其中,所述最小记录单位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大小并小于所述第二大小的第三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
通信单元,能够与另一装置进行数据通信;
其中,如果在停止记录之后所述记录装置经由所述通信单元执行与所述另一装置的数据通信,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和所述记录单元,从而在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并在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并记录嵌有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包,其中,所述最小记录单位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大小并小于所述第二大小的第三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所述块为用在误差校正编码中的误差校正编码块。
10.一种记录方法,能够多路复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并将多个记录单位的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作为一个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每个记录单位在开始记录时开始,并在停止记录时结束,所述记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用于开始和停止记录由输入单元接收的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的指令;
生成每个都具有第一大小的包,并将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存储在所述包中;
将在所述包生成步骤中输出的数据以块为单位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块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以及
控制所述包生成步骤和所述记录步骤,并将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数据作为所述文件进行管理,
其中,所述控制步骤控制所述包生成步骤和所述记录步骤,从而在停止记录时在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从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并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在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从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
11.一种图像拾取装置,能够多路复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并将多个记录单位的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作为一个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每个记录单位在开始记录时开始,并在停止记录时结束,所述图像拾取装置包括:
成像单元,用于拍摄目标图像以输出所述视频数据;
声音拾取单元,用于拾取声音以输出所述音频数据;
包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每个都具有第一大小的包,并将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存储在所述包中;
记录单元,用于将从所述包生成单元输出的数据以块为单位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块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
操作单元,用于接收用于指示开始和停止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的用户操作;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和所述记录单元,并将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数据作为所述文件进行管理,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和所述记录单元,以在停止记录时在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从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并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在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从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
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可从所述图像拾取装置拆卸,并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大小并小于所述第二大小的第三大小的最小记录单位,以及
其中,如果在停止记录之后弹出所述记录介质,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和所述记录单元,从而在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并在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所述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在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并记录嵌有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所述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
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大小并小于所述第二大小的第三大小的最小记录单位,以及
其中,如果基于系统要求停止记录,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和所述记录单元,从而在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并在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所述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并记录嵌有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所述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
其中,所述系统要求基于所述控制单元能够管理所述文件的文件大小的上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
其中,所述系统要求基于所述视频数据的连续记录时间的上限。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
其中,如果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没有改变所述视频数据或所述音频数据的预定设置,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从而在包括含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包之后记录存储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的包。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
其中,如果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改变了所述视频数据或所述音频数据的预定设置,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和所述记录单元,从而在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在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记录嵌有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包,并创建新文件,以及将存储有在记录期间生成的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的包记录到所述新文件中,其中,所述最小记录单位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大小并小于所述第二大小的第三大小。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
通信单元,能够与另一装置进行数据通信;
其中,如果在停止记录之后所述记录装置经由所述通信单元执行与所述另一装置的数据通信,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和所述记录单元,从而在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在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并记录嵌有从与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所述包紧接的包到其后端到达最小记录单位的后端的包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包,其中,所述最小记录单位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大小并小于所述第二大小的第三大小。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
其中,所述块为用在误差校正编码中的误差校正编码块。
20.一种用于图像拾取装置的图像拾取方法,所述图像拾取装置能够多路复用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并将多个记录单位的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作为一个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成像单元拍摄目标图像以输出所述视频数据,声音拾取单元拾取声音以输出所述音频数据,每个记录单位在开始记录时开始,并在停止记录时结束,所述图像拾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每个都具有第一大小的包,并将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存储在所述包中;
将在所述包生成步骤中输出的数据以块为单位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块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大小的第二大小;
接收用于指示开始和停止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所述视频数据和所述音频数据的用户操作;以及
控制所述包生成步骤和所述记录步骤,并将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数据作为文件进行管理,
其中,所述控制步骤控制所述包生成步骤和所述记录步骤,以在停止记录时在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从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从有效数据的后端到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块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并在停止记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时在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记录填充数据,从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嵌有从包括所述有效数据的后端的所述块的后端到包括所述块的后端的包的后端的区间中的填充数据的数据。
CN2007101357425A 2006-08-10 2007-08-10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231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19001A JP4211818B2 (ja) 2006-08-10 2006-08-10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プログラム
JP2006-219001 2006-08-10
JP2006219001 2006-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3108A CN101123108A (zh) 2008-02-13
CN101123108B true CN101123108B (zh) 2010-08-18

Family

ID=38668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574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23108B (zh) 2006-08-10 2007-08-10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90000B2 (zh)
EP (1) EP1887576A1 (zh)
JP (1) JP4211818B2 (zh)
KR (1) KR20080014633A (zh)
CN (1) CN101123108B (zh)
TW (1) TWI3575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85807B2 (ja) * 2009-04-15 2012-07-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および再生方法
JP5515820B2 (ja) * 2010-02-10 2014-06-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撮像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13701B2 (ja) 2011-01-21 2015-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動画記録装置
JP6451336B2 (ja) * 2014-01-30 2019-01-16 ヤマハ株式会社 録音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063422B1 (en) * 2015-12-29 2018-08-2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led bandwidth expansion in compressed disaggregated storage system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89571A2 (en) * 1999-09-28 2001-04-04 Sony Corporation A transport stream recording device, method thereof, transport stream reproduction device, method thereof,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an data recording medium
CN1402936A (zh) * 1999-12-01 2003-03-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装置、方法及其信息记录媒体
JP2004350251A (ja) * 2003-03-25 2004-12-09 Sony Corp 記録方法、記録装置、記録媒体、再生方法、再生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733975T2 (de) * 1996-09-30 2006-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Aufzeichnungsverfahren zur Aufzeichnung audiovisueller Daten auf einer Platte und Informationsverarbeitungssystem
JP2877780B2 (ja) * 1997-03-19 1999-03-31 株式会社東芝 記録媒体
US7289723B2 (en) * 1997-12-12 2007-10-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igital recording system using variable recording rate
JP2002230889A (ja) * 2001-01-31 2002-08-16 Hitachi Ltd 書換不可記録媒体に対する記録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682859B2 (ja) * 2001-05-11 2005-08-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3866611B2 (ja) * 2002-05-08 2007-01-10 株式会社東芝 記録停止処理方法及びデータ記録装置
JP3986973B2 (ja) 2002-10-17 2007-10-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Avデータ記録方法、av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記録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606472B2 (en) * 2003-05-30 2009-10-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Video stream data recording apparatus
JP4012873B2 (ja) * 2003-11-10 2007-11-2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89571A2 (en) * 1999-09-28 2001-04-04 Sony Corporation A transport stream recording device, method thereof, transport stream reproduction device, method thereof,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an data recording medium
CN1402936A (zh) * 1999-12-01 2003-03-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装置、方法及其信息记录媒体
JP2004350251A (ja) * 2003-03-25 2004-12-09 Sony Corp 記録方法、記録装置、記録媒体、再生方法、再生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3108A (zh) 2008-02-13
EP1887576A1 (en) 2008-02-13
TWI357595B (en) 2012-02-01
TW200832375A (en) 2008-08-01
JP2008047169A (ja) 2008-02-28
JP4211818B2 (ja) 2009-01-21
US8190000B2 (en) 2012-05-29
US20080037955A1 (en) 2008-02-14
KR20080014633A (ko) 200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5462B (zh) 记录/再现/编辑装置、方法
KR101015737B1 (ko) 기록 방법, 기록 장치, 기록 매체, 촬상 장치, 및 촬상 방법
US8335426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program,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method, and image capturing program
CN101315804B (zh) 编辑装置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装置和方法
EP2012322B1 (e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reproduc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1315802B (zh) 数据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以及记录装置、方法和程序
KR100463944B1 (ko) 기록 장치 및 기록 방법
US8655155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program,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method, and image capturing program
EP2051528B1 (en) Edition device, edition method, edition program, and edition system
CN101123108B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KR20090007521A (ko) 기록장치, 기록방법 및 기록 프로그램과 촬상장치,촬상방법 및 촬상 프로그램
CN1187976C (zh) 动态图象记录装置及动态图象再生装置
US9338388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3861015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WO2004008758A1 (ja) Avデータ変換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0542245C (zh) 记录方法,记录设备,再现方法,再现设备和图像拾取设备
JP2012074756A (ja) 映像記録装置
US20060153540A1 (en) Data stream reocrding method and device
JP4403403B2 (ja) ストリーム多重化装置、ストリーム記録装置およびストリーム多重化方法
JP2001211420A (ja) ディスク記録媒体における圧縮符号化ストリームの編集方法および編集装置
JP2006042041A (ja) 情報記録装置、ストリーム編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152863A (ja) 記録装置、記録再生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1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