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5157A - 废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废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5157A
CN101105157A CNA2007101287687A CN200710128768A CN101105157A CN 101105157 A CN101105157 A CN 101105157A CN A2007101287687 A CNA2007101287687 A CN A2007101287687A CN 200710128768 A CN200710128768 A CN 200710128768A CN 101105157 A CN101105157 A CN 101105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working fluid
vaporizer
evaporation
heat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287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3471C (zh
Inventor
宫川雅志
山中保利
井上诚司
小原公和
村松宪志郎
前田隆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05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5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34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347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即使倾斜时也能够保证热交换性能的废热回收装置,废热回收装置设置有蒸发器,蒸发器交换废气和密封在其内部的可蒸发且可冷凝的工作流体之间的热量,从而蒸发工作流体;以及冷凝器,冷凝器交换通过蒸发器蒸发的工作流体和冷却水之间的热量,从而使工作流体凝结,其中蒸发器和冷凝器布置在封闭回路通道中,其中工作流体通过所述封闭回路通道循环,蒸发器和冷凝器在大体水平的方向上彼此邻接布置,蒸发器设置有平行布置的多个蒸发侧导热管,并设置有与多个所述蒸发侧导热管的一端连通的第一蒸发侧集管、以及与另一端连通的第二蒸发侧集管,以及当在水平状态下安装在车辆中时,两个蒸发侧集管中布置在底部处的第二蒸发侧集管被布置成使远离冷凝器的一侧低于靠近冷凝器的一侧。

Description

废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或其它车辆的废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公知的技术为利用导热管原理从车辆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回收废气的废热并将此废热用于帮助暖机等。
此废热回收装置在发动机的排气管中布置了导热管的蒸发器,在发动机的冷却水通道中布置了导热管的冷凝器,并使用废气的废热加热冷却水(例如,参见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A)第62-268722号)。
此外,作为利用导热管原理的热交换器,已经提出了环型导热管式热交换器(例如,参见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A)第4-45393号)。该专利具有形成封闭回路的密封循环通道、密封在循环通道中的可蒸发且可冷凝的热传递流体、布置在循环通道中并通过从外部输入的热量蒸发工作流体的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布置在高于循环通道的蒸发器的位置处,并交换通过蒸发器蒸发的热传递流体和从外部传递热量的流体之间的热量。
通过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总结如下,当设置用于安装在车辆中的为简单、紧凑结构的废热回收装置时,优选使蒸发器和冷凝器形成一体。举一个例子,可以考虑诸如图7所示的结构,其中蒸发器J1和冷凝器J2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邻接布置,且在蒸发器J1和冷凝器J2的导热管J3的垂直方向上的两端通过集管(header)(连通部分)J5连通。
在废热回收装置中,在蒸发器J1处蒸发的工作流体经由上部集管J5流入冷凝器J2。冷凝器J2使工作流体凝结,所述工作流体变为液体,所述液体接着经由下部集管J5流入蒸发器J1。由于在这种蒸发器J1中的工作流体的蒸发和在冷凝器J2中的工作流体的冷凝之间的平衡,在蒸发器J1和冷凝器J2之间出现工作流体(液体)的水位差(水头差(water head difference)h1)。由于此水头差h1,工作流体从冷凝器J2回流到蒸发器J1。由此,使工作流体循环。
如图8所示,当车辆倾斜时,废热回收装置在水平方向倾斜,使得蒸发器J1在垂直方向变为比冷凝器J2高,蒸发器J1和冷凝器J2之间的水头差h2变得更小。因此,存在的问题在于充足量的工作流体可能不再从冷凝器J2回流到蒸发器J1,且热交换性能明显下降。
然而,由于在冬天启动时,通过回收废热可能更早地提高冷却水的温度,所以废热回收装置可以改进燃油经济性和加热性能。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在夏天高发动机载荷时的过热,可以停止回收废热。因此,如图9所示,废热回收装置优选设置有用于停止工作流体循环的阀机构J6。要提及的是,图9显示了废热回收装置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而使得蒸发器J1变为比冷凝器J2高的状态。
图9所示的废热回收装置设置有将在通过蒸发器J1蒸发的工作流体引导到冷凝器J2的蒸发侧连接部分J71、以及将在冷凝器J2处凝结的工作流体引导到蒸发器J1的冷凝侧连接部分J72。此外,在蒸发器J1一侧的冷凝侧连接部分J72的端部连接到布置在最靠近冷凝器J2的蒸发器J1一侧的导热管J3。
在设置有这种阀机构J6的废热回收装置中,在阀机构J6中将出现压力损失,所以当废热回收装置倾斜而使得蒸发器J1变为比冷凝器J2高时,变得很难将工作流体从冷凝器2回流到蒸发器1,且工作流体最终保留在冷凝侧连接部分J72中。如果在此状态下放置在低温环境下,则存在的问题在于保留在冷凝侧连接部分J72中的工作流体将冻结,且冷凝侧连接部分J72最终将堵塞。此外,随同冻结的保留在冷凝侧连接部分J72中的工作流体一起出现的问题在于,由于体积膨胀最终超过冷凝侧连接部分J72的压力阻止强度而造成出现内部压力并使所述冷凝侧连接部分破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倾斜时也能保证热交换性能的废热回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当倾斜时能够防止冷凝侧连接部分堵塞或断裂的废热回收装置。
为了获得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废热回收装置,所述废热回收装置装载在使用内燃机作为用于操作的驱动源的车辆中,所述废热回收装置设置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布置在废气通道中,其中从内燃机排出的废气运行通过所述废气通道,并且所述蒸发器交换废气和密封在其内部的可蒸发且可冷凝的工作流体之间的热量,从而蒸发工作流体;以及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布置在冷却水通道中,其中内燃机的冷却水运行通过所述冷却水通道,并且所述冷凝器交换通过蒸发器蒸发的工作流体和冷却水之间的热量,从而使工作流体凝结,其中蒸发器和冷凝器布置在封闭回路通道中,其中工作流体通过所述封闭回路通道循环,蒸发器和冷凝器布置为在大体水平的方向彼此邻接,蒸发器具有平行布置的多个蒸发侧导热管,并设置有第一连通部分和第二连通部分,其中所述第一连通部分与所述多个蒸发侧导热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部分与另一端连通,当在水平状态下安装在车辆中时,在两个连通部分中布置在底部的第二连通部分被定位成在远离冷凝器的一侧低于靠近冷凝器的一侧。
依此方式,通过将两个连通部分中布置在底部的第二连通部分预先定位成使远离冷凝器的一侧低于靠近冷凝器的一侧,当废热回收装置总体上倾斜而使得蒸发器变为在冷凝器之上时,可以防止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水头差变小。由此,即使当倾斜时,充足量的工作流体也可以从冷凝器回流到蒸发器,所以可以保证热交换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废热回收装置,所述废热回收装置装载在使用内燃机作为用于操作的驱动源的车辆中,所述废热回收装置设置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布置在废气通道中,其中从内燃机排出的废气运行通过所述废气通道,并且所述蒸发器交换废气和密封在其内部的可蒸发且可冷凝的工作流体之间的热量,从而蒸发工作流体;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布置在冷却水通道中,其中内燃机的冷却水运行通过所述冷却水通道,并且所述冷凝器交换通过蒸发器蒸发的工作流体和冷却水之间的热量,从而使工作流体凝结;蒸发侧连接部分,所述蒸发侧连接部分将在蒸发器处蒸发的工作流体引导到冷凝器;以及冷凝侧连接部分,所述冷凝侧连接部分将在冷凝器处凝结的工作流体引导到蒸发器,当在水平状态下安装到车辆中时,冷凝侧连接部分被定位成使远离冷凝器的一侧在靠近冷凝器的一侧下方。
据此,当废热回收装置总体上倾斜而使得蒸发器变为高于冷凝器时,可以防止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水头差变小。由此,即使当倾斜时,充足量的工作流体也可以从冷凝器回流到蒸发器,使得可以保证热交换性能。
此外,当废热回收装置总体上倾斜而使得蒸发器变为高于冷凝器时,可以防止工作流体最终保留在冷凝侧连接部分中。因此,可以防止冷凝侧连接部分在低温的环境下发生堵塞或断裂。
此外,在上述废热回收装置中,在多个蒸发侧导热管中远离冷凝器一侧处的蒸发侧导热管的底端可以被定位成低于靠近一侧处的蒸发侧导热管的底端。
此外,上述废热回收装置可以进一步设置有阀机构,所述阀机构设置在冷凝器中的下游侧,并转换使凝结的工作流体流入蒸发器的通道。
在此情况下,在阀机构中将出现压力损失,所以当废热回收装置倾斜而使得蒸发器变为高于冷凝器时,变得很难使工作流体从冷凝器回流到蒸发器。因此,当设置阀机构时,可以说该特征更有效。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进行的以下说明,将使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和特征变得更加清晰,其中:
图1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热回收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2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废热回收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3是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废热回收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4是图3的部分A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5是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废热回收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6是显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废热回收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7是显示传统的废热回收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8是显示传统的废热回收装置相对水平方向倾斜的状态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9是显示具有传统的阀机构J6的废热回收装置相对水平方向倾斜的状态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根据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废热回收装置从车辆的发动机(内燃机)的排气系统回收废气的废热,并利用该废热用于帮助暖机。
图1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热回收装置的横截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废热回收装置设置有蒸发器1和冷凝器2。
蒸发器1设置在第一壳体100的内部,第一壳体100被布置在未显示的发动机的排气管中。此外,蒸发器1执行废气和将在后面说明的工作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并蒸发工作流体。
冷凝器2设置在排气管的外部,并设置在第二壳体200的内部,第二壳体200被布置在未显示的发动机的冷却水通道中。此外,冷凝器2交换通过蒸发器1蒸发的工作流体和发动机的冷却水之间的热量,以使工作流体凝结。第二壳体200设置有连接到发动机的冷却水出口侧的冷却水流入口201、以及连接到发动机的冷却水入口侧的冷却水流出口202。
蒸发器1和冷凝器2在水平方向彼此邻接布置。通常地,排气管(未示出)设置为横过车辆的前后方向,所以蒸发器1和冷凝器2的布置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相一致。
接下来,将说明蒸发器1的结构。
蒸发器1具有多个蒸发侧导热管3a和接合到蒸发侧导热管3a的外表面的波形散热片4a。蒸发侧导热管3a形成为扁平状,使得废气的循环方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与长直径的方向相一致,并平行布置成使得其纵向与垂直方向相一致。
在蒸发器1中,在纵向的蒸发侧导热管3a的两端处,设置了在蒸发侧导热管3a的堆叠方向延伸并与所有蒸发侧导热管3a连通的蒸发侧集管5a。在蒸发侧集管5a中,布置在废热回收装置的顶端处的蒸发侧集管5a将被称作“第一蒸发侧集管51a”,而布置在底部的蒸发侧集管5a将被称作“第二蒸发侧集管52a”。要提及的是,第一蒸发侧集管51a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连通部分,而第二蒸发侧集管52a对应于第二连通部分。
接下来,将说明冷凝器2的结构。
冷凝器2具有多个冷凝侧导热管3b。冷凝侧导热管3b形成为扁平状,使得发动机冷却水的循环方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与长直径的方向相一致,并平行布置成使得其纵向与垂直方向相一致。
在冷凝器2中,在纵向的冷凝侧导热管3b的两端处,设置了在冷凝侧导热管3b的堆叠方向延伸并与所有冷凝侧导热管3b连通的冷凝侧集管5b。在冷凝侧集管5b中,在垂直方向布置在废热回收装置的顶端侧的冷凝侧集管5b将称作“第一冷凝侧集管51b”,而在垂直方向布置在底端侧的冷凝侧集管5b将称作“第二冷凝侧集管52b”。
蒸发侧集管5a和冷凝侧集管5b以连通状态连接。此外,蒸发侧和冷凝侧导热管3a、3b以及蒸发侧和冷凝侧集管5a、5b形成封闭回路。水、酒精或其它可蒸发且可冷凝的工作流体密封在所述集管内部。
此外,第二冷凝侧集管52b具有设置在其内部的阀机构6。阀机构6形成用于形成连接冷凝侧导热管3b和第二蒸发侧集管52a的通道、并根据蒸发侧导热管3a的内部压力(工作流体的压力)转换通道的膜片式转换装置。具体地,阀机构6被设置成当内部压力在预定的冷却水温度下升高并超过第一预定压力时,从通常的打开状态关闭,而当内部压力下降并变为低于比第一预定压力低的第二预定压力时,相反再次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当其中装载废热回收装置的车辆位于水平路面上时,第二蒸发侧集管52a相对水平方向倾斜布置,使得在远离冷凝器2一侧处的部分变为低于靠近冷凝器2一侧处的部分。在远离冷凝器2一侧处的蒸发侧导热管3a的底端被定位成低于在靠近冷凝器2一侧处的蒸发侧导热管3a的底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蒸发侧集管52a相对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θ变为在3°到20°的范围内。此外,第一蒸发侧集管51a被布置成不倾斜,即,纵向(蒸发侧导热管3a的堆叠方向)与水平方向相一致。
如上所述,通过预先布置倾斜的第二蒸发侧集管52a,使得在远离冷凝器2一侧处的部分变为低于靠近冷凝器2一侧处的部分,当蒸发器1倾斜以便变为高于冷凝器2时,可以抑制蒸发器1和冷凝器2之间的水头差的减小。由此,即使当倾斜时,充足量的工作流体也可以从冷凝器2回流到蒸发器1,所以可以保证热交换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冷凝侧集管52b在其内部设置有阀机构6,所述阀机构用于控制工作流体从冷凝器2到蒸发器1的流动。在此情况下,在阀机构6中出现压力损失,所以当废热回收装置倾斜时,使得蒸发器1变为高于冷凝器2,变为很难使工作流体从冷凝器2很好地回流到蒸发器1。因此,当设置阀机构6时,可以说这种结构(第二蒸发侧集管52a倾斜布置,使得在远离冷凝器2一侧处的部分变为低于靠近冷凝器2一侧处的部分)更有效。
要提及的是,通常预想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路面的倾斜角度不大于20°。为此,通过使第二蒸发侧集管52a相对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θ在3°到20°的范围内,可以处理通常预想的路面的倾斜范围。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根据图2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部分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图2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废热回收装置的横截面图。如图2所示,蒸发侧集管5a和冷凝侧集管5b通过管状连接部分7以连通状态连接。此外,蒸发侧和冷凝侧导热管3a,3b,蒸发侧和冷凝侧集管5a,5b以及连接部分7形成封闭回路。水、酒精或其它可蒸发且可冷凝的工作流体密封在所述部件内部。
此外,蒸发器1相对水平面倾斜布置,使得当废热回收装置装载在水平状态的车辆中时,在远离冷凝器2一侧处的部分变为低于靠近冷凝器2一侧处的部分。此时,在蒸发侧集管5a处,在远离冷凝器2一侧处的端部变为低于靠近冷凝器2一侧处的端部。即,在远离冷凝器2一侧处的蒸发侧导热管3a的底端被定位成低于靠近冷凝器2一侧处的蒸发侧导热管3a的底端。要提及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与蒸发器1相似被布置成以倾斜角度θ倾斜。
在远离冷凝器2一侧处的第一壳体100的底面110(下表面)的端部形成有能够储存排出的冷凝水的冷凝水收集部(condensed water catch)111。要提及的是,当蒸发器1的温度低时,当发动机启动后,由于废气恰好在蒸发器1中快速冷却,所以“排出的冷凝水”表示由于包含在废气中的湿气凝结而产生的水。第一壳体100相对水平方向倾斜,使得远离冷凝器2的一侧变得较低,所以排出的冷凝水流向冷凝水收集部111。由此,排出的冷凝水可以储存在一个位置中,所以排出的冷凝水的排出变得容易。
如上所述,当预先布置倾斜的第二蒸发侧集管52a,使得远离冷凝器2一侧处的部分变为低于靠近冷凝器2一侧处的部分,从而使蒸发器1变为高于冷凝器2时,可以防止蒸发器1和冷凝器2之间的水头差变得更小。由此,可以获得相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根据图3和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部分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图3是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废热回收装置的横截面图,而图4是显示图3的部分A的放大横截面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蒸发侧导热管3a由沿纵向横截面相配合的成对的成形板31、32形成。成对的成形板31、32形成盘形(U形横截面)。
成对的成形板31、32在纵向上的两个端侧形成有在朝向蒸发侧导热管3a外的相对方向上向外凸出的成对的管状凸缘部分33。每对凸缘部分33的一个凸缘部分33具有比另一凸缘部分33大的开口尺寸。因此,一个凸缘部分33的端部配合进用于接合的另一凸缘部分33的端部。
蒸发侧集管5a通过堆叠蒸发侧导热管3a的凸缘部分33以及蒸发侧导热管3a的纵向端而形成,并通过邻接的凸缘部分33的端部的接合而彼此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邻接的蒸发侧导热管3a在垂直方向彼此偏移布置。更具体地,在邻接的蒸发侧导热管3a中,在远离冷凝器2一侧处的蒸发侧导热管3a被定位成低于在靠近冷凝器2一侧处的蒸发侧导热管3a。
此时,由蒸发侧集管5a(在下文中被称为“集管部件构件34”)中的邻接对凸缘部分33形成的通道被布置成阶梯状。更具体地,在邻接的集管部件构件34中,在远离冷凝器2一侧处的集管部件构件34被布置成低于在靠近冷凝器2一侧处的集管部件构件34。因此,蒸发侧集管5a被布置为使得在远离冷凝器2一侧处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变为低于靠近冷凝器2一侧处的端部。
由此,可以获得相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将根据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相似的部分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图5是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废热回收装置的横截面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蒸发侧集管51a在水平方向上平行布置。更具体地,第一蒸发侧集管51a布置为使得其纵向(蒸发侧导热管3a的堆叠方向)与水平方向相一致。此时,在多个蒸发侧导热管3a中,越靠近冷凝器2,则纵向的长度越长。
由此,可以获得相似于第三实施例的效果。
第五实施例
接下来,将根据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部分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图6是显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废热回收装置的横截面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蒸发侧集管51a、52a在水平方向上平行布置。此外,波形散热片4b接合到冷凝侧导热管3b的外表面。
此外,蒸发侧集管5a和冷凝侧集管5b通过管状连接部分7以连通状态连接。此外,蒸发侧和冷凝侧导热管3a,3b、蒸发侧和冷凝侧集管5a,5b以及连接部分7形成封闭回路。水、酒精或其它可蒸发且可冷凝的工作流体密封在所述部件内部。由此,工作流体通过蒸发器1和冷凝器2循环。
在此,在两个连接部分7中,将连接第一蒸发侧集管51a和第一冷凝侧集管51b、并将在蒸发器1处蒸发的工作流体引导到冷凝器2的布置在顶侧的一个连接部分称为“蒸发侧连接部分71”。此外,在两个连接部分7中,将连接第二蒸发侧集管52a和第二冷凝侧集管52b、并将在冷凝器2处凝结的工作流体引导到蒸发器1的布置在底侧的一个连接部分称为“冷凝侧连接部分7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冷凝侧集管52b布置为使得当废热回收装置在水平状态下安装在车辆中时,所述第二冷凝侧集管变为高于第二蒸发侧集管52a。此外,在冷凝侧连接部分72处,在冷凝器2一侧处的端部连接到第二冷凝侧集管52b,而蒸发器1一侧处的端部连接到多个蒸发侧导热管3a中最靠近冷凝器2一侧处的导热管30a。
此外,冷凝侧连接部分72相对水平方向倾斜布置,使得当废热回收装置在水平状态下安装在车辆中时,远离冷凝器2一侧处的部分变为低于靠近冷凝器2一侧处的部分。即,冷凝侧连接部分72相对水平方向倾斜,以便从冷凝器2一侧朝向蒸发器1一侧变低。在本实施例中,冷凝侧连接部分72相对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θ设定为在3°到20°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通过预先倾斜冷凝侧连接部分72,使得远离冷凝器2一侧处的部分变为低于靠近冷凝器2一侧处的部分,当废热回收装置总体上倾斜而使得蒸发器1变为高于冷凝器2时,可以防止蒸发器1和冷凝器2之间的水头差变得更小。由此,即使当倾斜时,充分量的工作流体也可以从冷凝器2回流到蒸发器1,所以可以保证热交换性能。此外,当废热回收装置总体上倾斜而使得蒸发器1变为高于冷凝器1时,可以防止工作流体最终保留在冷凝侧连接部分72中。因此,可以防止冷凝侧连接部分72在低温环境下堵塞或断裂。
然而,通常预想的路面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倾斜角度不大于20°。因此,通过使冷凝侧连接部分72相对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θ在3°到20°的范围内,可以处理通常预想到的路面的倾斜范围。
其它实施例
要提及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冷凝器2设有平行布置的多个冷凝侧导热管3b,使得所述冷凝侧导热管的纵向与垂直方向相一致,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冷凝器2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设置。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设置有冷凝水收集部111,但不是必须设置。
此外,在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蒸发侧导热管3a由沿纵向横截面相配合的成对的成形板31、32形成,但不需要使蒸发侧导热管3a分离。
虽然已经参考用于说明而选择的具体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显而易见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概念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做出许多修改。

Claims (5)

1.一种废热回收装置,所述废热回收装置装载在使用内燃机作为用于操作的驱动源的车辆中,所述废热回收装置设置有: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布置在废气通道中,其中从所述内燃机排出的废气运行通过所述废气通道,并且所述蒸发器交换所述废气和密封在其内部的可蒸发且可冷凝的工作流体之间的热量,从而蒸发所述工作流体;以及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布置在冷却水通道中,其中所述内燃机的冷却水运行通过所述冷却水通道,所述冷凝器交换通过所述蒸发器蒸发的所述工作流体和冷却水之间的热量,从而使所述工作流体凝结,其中:
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布置在封闭回路通道中,其中所述工作流体通过所述封闭回路通道循环;
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布置为在大体水平的方向上彼此邻接;
所述蒸发器具有平行布置的多个蒸发侧导热管,并设置有第一连通部分和第二连通部分,其中所述第一连通部分与所述多个蒸发侧导热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部分与另一端连通;以及
当在水平状态下安装在车辆中时,所述两个连通部分中布置在底部处的所述第二连通部分被定位成使远离所述冷凝器的一侧低于靠近所述冷凝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热回收装置,还设置有:
蒸发侧连接部分,所述蒸发侧连接部分将通过所述蒸发器蒸发的所述工作流体引导到所述冷凝器;以及
冷凝侧连接部分,所述冷凝侧连接部分将在所述冷凝器处凝结的所述工作流体引导到所述蒸发器,
当在水平状态下安装在车辆中时,所述冷凝侧连接部分被定位成使远离所述冷凝器的一侧低于靠近所述冷凝器的一侧。
3.一种废热回收装置,所述废热回收装置装载在使用内燃机作为用于操作的驱动源的车辆中,所述废热回收装置设置有: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布置在废气通道中,其中从所述内燃机排出的废气运行通过所述废气通道,所述蒸发器交换所述废气和密封在其内部的可蒸发且可冷凝的工作流体之间的热量,从而蒸发所述工作流体;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布置在冷却水通道中,其中所述内燃机的冷却水运行通过所述冷却水通道,所述冷凝器交换通过所述蒸发器蒸发的所述工作流体和冷却水之间的热量,从而使所述工作流体凝结;
蒸发侧连接部分,所述蒸发侧连接部分将在所述蒸发器处蒸发的所述工作流体引导到所述冷凝器;以及
冷凝侧连接部分,所述冷凝侧连接部分将在所述冷凝器处凝结的工作流体引导到所述蒸发器,
当在水平状态下安装到车辆中时,所述冷凝侧连接部分被定位成使远离所述冷凝器的一侧在靠近所述冷凝器的一侧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热回收装置,其中当在水平状态下安装到车辆中时,所述多个蒸发侧导热管中在远离所述冷凝器一侧处的所述蒸发侧导热管的底端被定位成低于在靠近一侧处的所述蒸发侧导热管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热回收装置,还设置有阀机构,所述阀机构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中的下游侧,并转换使凝结的工作流体流入所述蒸发器的通道。
CNB2007101287687A 2006-07-14 2007-07-12 废热回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34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93901 2006-07-14
JP2006193901 2006-07-14
JP2007068316 2007-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5157A true CN101105157A (zh) 2008-01-16
CN100523471C CN100523471C (zh) 2009-08-05

Family

ID=38999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2876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3471C (zh) 2006-07-14 2007-07-12 废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23471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7543A (zh) * 2011-05-27 2012-11-28 株式会社丰技研 废热回收装置
CN105091630A (zh) * 2014-05-16 2015-11-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单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7543A (zh) * 2011-05-27 2012-11-28 株式会社丰技研 废热回收装置
CN102797543B (zh) * 2011-05-27 2016-03-30 株式会社丰技研 废热回收装置
CN105091630A (zh) * 2014-05-16 2015-11-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23471C (zh) 2009-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6347B (zh) 废热回收装置
US20080011458A1 (en) Exhaust heat recovery device
US20070235164A1 (en) Exhaust heat recovery apparatus
RU2200917C2 (ru) Испаритель-конденсатор для теплового насоса
US20070137851A1 (en) Waste heat collecting apparatus
US7931071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heat pipe
JP4661839B2 (ja) 排気熱回収器
US5275232A (en) Dual manifold heat pipe evaporator
CN100523471C (zh) 废热回收装置
JP2007332857A (ja) 排気熱回収器
CN100510337C (zh) 废热收集装置
JP2008057820A (ja) 熱交換装置
US20090000285A1 (en) Exhaust heat recovery device
JPS592838B2 (ja) ヒ−トパイプ熱交換器におけるガス抜き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9574807B2 (en) Thermally driven condenser unit and adsorption heat or refrigeration plant
CN101251060A (zh) 排气热回收装置
JP2008303728A (ja) 排気熱回収器
JP2008275292A (ja) 排熱回収装置
CN113803152A (zh) 用于燃料发动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
JP2007024424A (ja) 排熱回収装置、および排熱回収装置の冷媒充填方法
JP4779922B2 (ja) 排気熱回収器
CN101333976B (zh) 废热回收装置
CN217236131U (zh) 用于冻干机的制冷系统和冻干机
JPS6347751Y2 (zh)
JP2008064341A (ja) 排気熱回収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