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3925A - X线摄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X线摄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3925A
CN101103925A CNA2007101360019A CN200710136001A CN101103925A CN 101103925 A CN101103925 A CN 101103925A CN A2007101360019 A CNA2007101360019 A CN A2007101360019A CN 200710136001 A CN200710136001 A CN 200710136001A CN 101103925 A CN101103925 A CN 101103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y
imaging
specimen
image
image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60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田裕子
大原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Medical and Graphic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Medical and Graphi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Medical and Graphic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Medical and Graphic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03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39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8Diagnostic techniques
    • A61B6/484Diagnostic techniques involving phase contrast X-ray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 G01N23/041Phase-contrast imaging, e.g. using grating interfero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23/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1N2223/50Detectors
    • G01N2223/505Detectors scintillation

Abstract

一种X线摄影装置,包括:(1)摄影部,其具备焦点尺寸D为1μm≤D≤30μm的X线源,照射X线能量为10keV至20keV范围内的X线;(2)支撑标本的标本支撑部;(3)收纳X线检出器的图像记录部;其中,以从所述X线源焦点到由所述标本支撑部所支撑的标本之间的距离为R1(m),从所述X线源焦点到由所述图像记录部所支撑的所述X线检出器之间的距离为R3,此时,放大率M(M=R3/R1)在10≤M≤40范围内,且配置所述X线源和所述标本支撑部以及所述图像记录部,构成使得从所述X线源照射的X线,到达X线检出器的X线到达率在45%以上之结构,进行相位衬摄影。

Description

X线摄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X线图像摄影的X线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发生石棉进入人体,诱发尘肺和腹膜间皮瘤等严重疾病之问题。为此,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图像摄影,根据该X线图像进行检查,检出人体内有无石棉。对通过检出石棉,有利于迅速采取措施(治疗、预防措施),抑制发症寄予期待。
但是,用来摄影胸部或手足等一般的医用X线摄影装置,难于将像石棉那样直径约10μm以下微细构造物进行图像可视化。即使是实现了图像可视化,其可视性也较低,大多不能用来观察(判别)。这是因为摄影对象的构造物尺寸小于X线摄影装置图像记录部的空间解析度。
为了得到能够精细观察如石棉那样微小对象物的X线图像,放大摄影较为有效。放大摄影是一种摄影方法,其中,通过使得X线管的焦点尺寸和、从X线管到被摄体的距离、以及从被摄体到图像记录部的距离满足一定关系,来得到比实际被摄体尺寸放大的X线图像。
为了进一步提高放大摄影中的可视性,可以考虑提高放大摄影时的放大率,或加大X线管的焦点尺寸以增加所照射的X线量。以往也有因为摄影对象为小动物而进行放大率为10倍的放大摄影,然后将所得的X线图像用25μm的读取抽样间隔(sampling pitch)进行读取,得到数字图像数据,该方法以为公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将从被摄体到图像记录部的距离设在0.3m以上,以提高放大率,该方法也有所公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684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表平11-502620号公报
对人体、尤其是胸部中的石棉进行摄影时,必须考虑石棉与人体组织的对比度等因素来调整摄影条件。但是,从人体中采集标本,以其中的石棉为摄影对象时,人体组织对石棉的影响较小。而采用以人体为被摄体时的摄影条件和图像处理条件的话,并非一定能够提高X线图像中的石棉可视性。另外,以标本为被摄体时不同于以人体为被摄体的情况,没有必要考虑放射污染。而且即使摄影所花费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也不会出现由于拍摄时被摄体移动而引起的所谓运动伪差(抖动)。因此,能够调整摄影条件,使得X线图像中的石棉可视性为最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X线图像摄影装置,其用于在以标本中所含的石棉为摄影对象时,拍摄能够提高该当石棉可视性的X线图像摄影。
上述课题通过以下项目中记载的X线图像摄影装置构成来达成。
1项,一种X线摄影装置,包括以下(1)、(2)、(3):
(1)摄影部,其具备焦点尺寸D为1μm≤D≤30μm的X线源,照射X线能量为10keV至20keV范围内的X线;
(2)支撑标本的标本支撑部;
(3)收纳X线检出器的图像记录部;
其中,以从所述X线源焦点到所述标本支撑部所支撑的标本之间的距离为R1(m),从所述X线源焦点到所述图像记录部所支撑的所述X线检出器之间的距离为R3(m),此时,放大率M(M=R3/R1)在10≤M≤40范围内,并且,配置所述X线源和所述标本支撑部以及所述图像记录部,构成从所述X线源照射的X线到达X线检出器的X线到达率在45%以上之结构,进行相位衬摄影。
2项,1项的X线摄影装置中,所述X线到达率在50%及其以上。
3项,1项的X线摄影装置中,X线能量在10keV至15keV范围内。
4项,1项的X线摄影装置中,所述图像记录部配置在0.5m<R3<4m范围。
5项,3项的X线摄影装置中,所述图像记录部配置在2m<R3<3m范围。
6项,1项的X线摄影装置中,所述放大率M在15≤M≤35的范围内。
7项,6项的X线摄影装置中,所述放大率M在18≤M≤28的范围内。
8项,1项的X线摄影装置中,在所述摄影部的下方配置所述标本支撑部以及图像记录部,其中,使得所述距离R1以及R3能够调整。
9项,1项的X线摄影装置中,所述图像记录部有一个收纳X线检出器的筐体,该筐体有一块覆盖X线检出器之X线照射面的前板,该前板在相位衬摄影时能够拿掉。
10项,1项的X线摄影装置中,所述标本支撑部有一个不遮蔽标本X线照射区域的开口部。
11项,1项的X线摄影装置中,X线检出器为荧光板。
12项,1项的X线摄影装置中,X线检出器为半导体元件板。
13项,1项的X线摄影装置中,标本尺寸为0.05μm≤s≤50μm。
附图说明
图1:(a)本实施方式中的X线摄影装置结构示意图。(b)桌子8的开口9的示意图。
图2:换片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b)是(a)中所示换片器的截面图。
图3:相位衬摄影以及相位衬效果的说明图。
图4:相位衬摄影中,边缘强度和模糊关系的示意图。
图5:相位衬摄影中,产生模糊情况的说明图。
图6:X线能量与折射差δ之间关系的特性示意图。
图7:X线能量与X线到达率(到达荧光体板的X线到达率、到达前板的X线到达率)之间关系的特性示意图。
图8:摄影距离与到达荧光体板的X线到达率之间关系的特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对标本照射低能量X线,进行相位衬摄影;并且,对图像记录部的结构以及/或从X线源到X线检出器之间的摄影配置进行说明,其中,使得所照射的X线在图像记录部的X线检出器中的到达率(X线到达率)为45%以上。
(X线摄影装置的结构)
图1(a)出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X线摄影装置1的结构。
X线摄影装置1是以从患者采集的组织标本等标本W中所含的石棉为摄影对象,进行相位衬摄影的装置。X线摄影装置1满足能够得到石棉阴影可视性较高的X线图像摄影条件。
如图1(a)所示,X线摄影装置1具备进行摄影的摄影部3和进行摄影控制的本体4。
摄影部3呈支架状,其以本体4为支柱能够升降。摄影部3的支架部分,面对设有X线源2和支撑部5。支撑部5用来支撑图像记录部6,且使之在该位置固定。支撑部5能够沿着摄影部3的支柱部分作升降。通过升降该摄影部3、支撑部5,可以调整摄影位置(X线源2、标本W、图像记录部6内的荧光体板7的各距离)。
进行相位衬摄影之际,本体4控制摄影部3以及支撑部5的高度位置,使得从X线源2到荧光体板7之间的距离(以此距离为R3)在0.5m<R3<4m范围内。优选该距离R3为2m<R3<3m。
X线源2备有X线管球,其照射X线能量为10keV至20keV的X射线。若以该X线管球照射X线的焦点尺寸为D,则优选采用满足1μm≤D≤30μm的管球。
摄影对象标本W是从人体采集的组织标本,将其置于培养皿等,以用于拍摄。标本W放在X线源2和图像记录部6之间的桌子8等标本支撑部上。为了提高到达图像记录部6的X线到达率,桌子8采用X线吸收率较小的碳等构成,优选其厚度为较薄。也可以用舌状部件等取代桌子,支撑标本W。另外,如图1(b)所示,桌子8上设有开口部9,将标本W载置于该开口部9,通过仅在周边支撑标本W,这样不遮蔽标本W的照射区域,能够防止标本支撑部吸收X线。
另一方面,本体4内部备有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 Memory)、操作部等构成的电脑。本体4根据操作指示,控制摄影部3和支撑部5的升降,同时控制X线源2的X线照射动作。
图像记录部6是在被称为换片器61(cassette changer)的筐体内放置荧光体板7而构成。荧光体板7是吸收且蓄积X线能量的X线检出器,图像记录部6是用荧光体板7来检出从X线源2照射的、介过标本W到达荧光体板7的X线。之后,将荧光体板7在收放于换片器61中的状态下,装填到读取装置中,进行图像可视化。在读取装置中,对荧光体板7照射激光等激励光,通过将从荧光体板7射出的辉尽光光电变换成图像信号,生成其图像信号。
优选换片器61的荧光体板7的X线照射面侧的前板能够取下。这样,方便了荧光体板7的交换,同时,在摄影时能够简单地取下X线照射面侧的前板,使其不影响X线透过。
图2(a)出示了其一个例子。图2(a)所示的换片器61由分离可能的前筐体62和后筐体63之2个筐体构成,该前筐62和后筐63夹住荧光体板7,由此收容荧光体板7。
荧光体板7周围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形成的保护膜覆盖。
X线照射面侧的前筐体62由覆盖荧光体板7的X线照射面的前板62a和、围住其外周围的铝或硬质塑料等形成的框62b构成。前板62a起到遮蔽外光入射到光体板7的作用,还起到防止外来冲击的保护等作用。采用X线吸收率比较低的碳或铝,作为前板62a的材料。
后筐体63由收容荧光体板7的筐体63a和固定收容位置的支承板63b构成。
图2(b)出示了图2(a)的换片器61的截面图。
前筐体62和后筐体63上设有搭扣机构。如图2(b)所示,后筐体63的侧面外侧设有结合爪63c,其在操作搭扣时向筐体63a的外侧突出,解除扣操作时向筐体63a内侧收起。另一方面,前筐体62的框62b,其先端呈钩状。即,通过搭扣操作,向着前板62a的侧面内侧突出的结合爪63c,与前板62a的钩状部分结合。
上述换片器结构可以采用特开2002-156717号公报中公开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采用特开2005-106783号公报中公开的、能够收放柱状结晶板的结构。
相位摄影时,因为拿掉换片器61的前板62a进行摄影,所以,采用前筐体62能够拿掉的结构。或采用材料和厚度等作过调整的前板,使得装着前板62a进行摄影的情况时,来自于X线源2到达荧光体板7的X线到达率在45%以上。
本实施方式中,对换片器61中收放荧光体板7,以其作为图像记录部6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应用FPD(Flat Panel Detector)等作为图像记录部6。
FPD是一种板(半导体元件板),其中,变换元件排列成矩阵状,根据入射的X线量生成电信号,FPD内是直接生成电信号,这一点与上述荧光体板7有所不同。应用FPD时,FPD内生成的电信号被A/D变换,得到的数字图像数据被输出到本体4。FPD也收放在筐体内用于摄影。筐体与换片器61相同,优选X线照射面的筐体前面部分能够拿下。
(相位衬摄影与摄影条件)
接下去,对上述X线摄影装置1的相位衬摄影进行说明。
相位衬摄影与通常的放大摄影不同,为了得到边缘增强作用,对摄影配置和X线的照射条件等摄影条件进行了调整。
图3是相位衬摄影概略的说明图。
通常摄影方法的情况时,图像记录部6设置在接近被摄体的位置,透过被摄体的X线直接由荧光体板7检出。因此,其X线图像的尺寸与实体尺寸(与被摄体同一尺寸)几乎相等。
而相位衬摄影则如图3所示,在被摄体的标本W与荧光体板7之间设一距离地配置图像记录部6。这样,由于X线源2照射的圆锥束状X线,能够得到实体尺寸的放大X线图像。
上述放大X线图像相对实体尺寸的放大率M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求得。公式(1)中,R1表示从X线源2到标本W的距离(m),R2表示从标本W到图像记录部6的距离(m),R3(R3=R1+R2)表示从X线源2到图像记录部6内的荧光体板7的距离。
M=R3/R1...(1)
相位衬摄影拍摄的X线图像中,如图3所示,穿过标本W边缘产生折射的X线与不穿过标本W的X线在荧光体板7上重合,重合部分的X线强度增强。相反,标本W边缘内则出现与产生折射之X线量相应的X线强度减弱现象。因此,以标本W的边缘为境界,X线的强度差扩大,产生边缘增强作用,边缘部分被明显描出,能够得到可视性较高的X线图像。
视X线源2为点线源时,边缘部分的X线强度如图4中的实线所示。图4所示的E表示边缘增强的半值宽,可以通过下述公式(2)求得。半值宽E表示边缘部分的峰与谷之间的距离。
E = 2.3 ( 1 + R 2 R 1 ) 1 3 · { R 2 · δ · ( 2 r ) 1 2 } 2 3 . . . ( 2 )
其中,δ为X线产生折射部分的折射差,r为物体(被摄体)的半径。
但是,在医疗现场和非残毁检查设施广泛使用库利基X线管(又称热阴极电子X线管)。该库利基X线管如图5所示,焦点尺寸D相对来说较大,不能视作理想的点线源。此时,如图5所示,边缘增强的半值宽E扩大,且出现强度降低,所以,产生几何学性不锐利(Geometric unsharpness)。该几何学性不锐利称为模糊。
产生模糊时边缘部分的X线强度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产生模糊之际,因为几何学性不锐利,所以边缘增强的半值宽比设想理想点线源时的边缘增强宽E来得宽。若以产生该模糊时的边缘增强的半值宽为EB,则EB能够从下述公式(3)求得。
EB = 2.3 ( 1 + R 2 R 1 ) 1 3 · { R 2 · δ · ( 2 r ) 1 2 } 2 3 + D · R 2 R 1 . . . ( 3 )
式中δ以及r的定义与式(2)相同。
另外,EB为没有模糊时的边缘增强半值宽E加上表示模糊大小的B,表示为EB=E+B。
(X线能量的条件)
以从X线源2照射的X线能量为10keV至20keV范围的低X线能量,这是因为能够提高相位衬效果。
图6是所照射的X线的X线能量与标本W的边缘产生的X线折射差δ之间关系的示意曲线。δ是影响相位变化大小的值,δ越大表示相位衬效果越大。
如图6所示,X线能量低δ大。也就是说,可以得出X线能量越低相位衬效果越大。
因此,为了加强相位衬效果以提高X线图像的鲜明性,优选照射低能量的X线。使用低能量X线时,为了在X图像中得到充分的对比度,必须长时间照射X线。在摄影对象为人体时,从放射线污染问题出发,必须避开长时间的X线照射,可是,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摄影对象为标本W,所以不存在放射线污染问题。
原本低能量时,X线在从X线源2到达荧光体板7过程中,X线源2与荧光体7之间的介在物质,如空气层、图像记录部6的前板62a、荧光体板7的保护层等吸收X线,致使到达荧光体板7的X线量减少。若到达X线量小于45%的话,则X线图像上的噪点变大,而难于分清噪点与石棉阴影的图像信号。
图7中,用实线表示从X线源2照射的X线的能量与所照射的X线到达荧光体板7的到达率之间的关系,其中,在照射途中不设标本W,即X线从X线源2直接照射荧光体板7,并且,用虚线表示X线能量与前板62a中的X线到达率之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当X线能量为10kev时,到前板62a为止的X线到达率约为30%之低,到荧光体板7为止的X线到达率约为6%,而最终检出的X线量值很小。小于该X线量值的话,为了得到能够观察的X线图像的图像浓度,必须长时间照射,所以,优选X线能量在10kev以上。
而当X线能量为15kev时,X线到达率在前板62a中约为70%,荧光体板7中约为45%。
例如,采用备有放大率M=20、焦点尺寸D=10μm、前板62a的X线吸收率为5%的图像记录部6,在该摄影条件下,若想通过照射10keV的X线能量而得到与照射15keV的X线能量时相同的图像质量,那么,则必须花费15keV时的约9.2倍的摄影时间。
从这一点出发,若考虑摄影时间的话则X线能量越大越好,但是,如图6相关说明的那样,因为X线能量越大,相位衬效果降低,所以,若考虑相位衬效果的话,则X线能量在20kev以下为佳。
因此,从提高相位衬效果与X线到达率以及摄影时间等均衡出发,优选X线能量在10kev至20kev的范围,较优选在10kev至15kev的范围。
本发明中,X线能量意味“X线平均能量”,“X线平均能量”是可以通过“全照射X线能量/全照射光子数”求得的值。
(摄影配置条件、图像记录部的结构)
为了提高到达荧光体板7的X线到达率,必须尽量除去X线源2与荧光体板7之间的X线吸收要素。
在此,在X线源2、标本W、荧光体板7之间,有可能成为X线吸收要素的对象是前板62a、荧光体板7的保护膜、空气层。虽然用来载置标本W的桌子8等标本支撑部也可能成为吸收要素,但如上所述,优选在桌子8上设开口部9,防止标本支撑部的X线吸收。
如图7曲线所示,照射15kevX线能量时,到达前板62a的X线到达率约为70%、到达荧光体板7的X线到达率约为45%。由此可知,从X线源2到前板62a为止,空气层吸收约3%的X线能量,荧光体板7的前板62a以及荧光体板7的保护层吸收约25%的X线能量。也就是说,可以说空气层、前板62a以及荧光体板7的保护层是妨碍X线到达荧光体板7到达率的主要因素。
因此,为了使得到达荧光体板7的X线到达率在45%以上而较优选在50%以上,在X线摄影装置中,采用一种换片器61,其中,将摄影时作为吸收要素的前板62a的厚度调整为较小,以实现减少前板62a的吸收率,另外,干脆把前板62a拿掉进行摄影。另外,设摄影距离R3为短距离,以减少空气层的X线吸收率。
以人体为摄影对象时,大多是使人体部分直接接触图像检出器6进行摄影,所以,要求前板62a对重压具有耐重性和强度,一般是通过增加其厚度。但是,以标本W为对象进行相位衬摄影时,不大可能发生患者直接接触图像检出器6的情况,因此只要使其具备遮光功能便足够。这样,减小前板62a的厚度虽然引起强度降低等结果,但也不影响拍摄。拿掉前板62a时的情况也相同。
而就摄影距离R3(从X线源2到图像记录部6内荧光体板7的距离)来说,则有必要从照射区域、X线到达率等均衡出发,进行设定。
图8表示距离R3与荧光体板7中的X线到达率之间的关系。
图8出示了在X线源2和荧光体板7之间只存在空气层时、只存在空气层和荧光体板7的保护膜时、存在空气层和前板62a以及荧光体板7的保护层时的X线到达率。另外,因仅空气层与仅空气层和保护膜的情况显出略一致的特性,所以重叠。
并且,在测定该距离R3与X线到达率时,前板62a采用碳,对该当碳的厚度作了调整,使其X线吸收率相当于厚度0.5mm时的铝的X线吸收率。
荧光体板7的保护膜采用厚度50μm的PET薄膜。另外,相位衬摄影时的放大率M为M=20,所照射的X线能量为15keV。
从图8可知,存在空气层和保护膜时,通过使得R3<4m,实现到达荧光体板7的X线到达率在45%以上。这与仅存在空气层时的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知道,荧光体板7的保护膜不是妨碍到达荧光体板7的X线到达率的要素
存在空气层和保护膜加上前板62a时,通过使得R3<1.2m,其X线到达率在45%以上。
虽然R3越小X线到达率越高,但R3过小的话,则必然导致不得不缩短从X线源2到标本W的距离R1。若R3小于0.5m的话,则照射区域变得极其狭小,以致使想观察的部位不包含在照射区域而X线图像产生缺损。
因此,在拿掉前板62a进行摄影的情况时,将R3设定在0.5m<R3<4m的范围内。而装着前板62a进行摄影的情况时,将R3设定在0.5m<R3<1.2m的范围内。通过将R3设定在该当范围内,能够得到45%以上的X线达到率,且确保用于观察所必须的照射区域。
装着前板62a的情况时,即使R3≥1.2m,通过调整前板62a的材料或厚度,也可以达成45%以上的X线到达率。也就是说,荧光体板7中的X线到达率,因R3≥1.2m而低于45%的分,只要将前板62a的材料改为X线吸收率较低的材料或减小前板62a的厚度等,即相应减小前板62a的X线吸收率即可。
前板62a的厚度从与摄影距离R3的关系出发,可以根据图8所示特性来决定。例如,以R3=3m、存在空气层和前板62a以及保护膜时,到达荧光体板7的X线到达率约为35%。因此,为了使得到达荧光体板7的X线到达率在45%以上,可以调整前板62a的材料或厚度,使其X线吸收率减少15%。
(放大率、焦点尺寸条件)
为了提高像石棉那样直径在50μm以下之所谓微小摄影对象物的可视性,有必要加大放大率M。为了加大放大率M,从公式(1)导出只要增加距离R2(从标本W到图像记录部6的距离)即可,但是,加大距离R2招致模糊的半值宽EB增大。以下,摄影对象物的直径用s表示。当对象物为略球形或立方体等非异形体时,直径s为其外接圆的直径,当对象物为线状细长物等异形体时,直径s为垂直于异形体伸展方向(细长方向)之截面的直径。
另外,从公式(3)可以知道,模糊B的程度有较多点依存于焦点尺寸D。在X线图像上观察像石棉那样0.05μm≤s≤50μm的微小对象物时,只要加大焦点尺寸D以增加X线的到达量,便可以提高X线图像的可视性,但是,与此相应,模糊的程度也变大,其结果不能得到边缘增强作用的图像。
有关这一点,为了摄影0.05μm≤s≤50μm的微小对象物,以X线源2的焦点尺寸D为1μm≤D≤30μm,且放大率M为10≤M≤40,这样能够在X线图像中得到良好的可视性。
以下表1、表2是实验的评介结果,通过该实验进行相位衬摄影,对得到的X线图像的进行视觉评价。
实验中,使得玻璃绒纤维的直径s从0.05μm到50μm作阶段性变化,以模拟模型作为被摄体进行相位衬摄影,将得到的X线图像输出到胶片,进行视觉评价。
实验用以下摄影条件进行。
X线源:采用コニカミノルタ公司试作的焦点尺寸D=10μm、D=30μm。X线摄影装置也用该公司制作的试作机。
图像记录部:采用同上公司制作的为荧光体板的レジウスプレ一トRP-5PM以及レジウスカセツテRC-110M(换片器构造同上述特开2002-156717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构造)。
从图像记录部的X线图像的读取用コニカミノルタ公司制造的regius model 190,读取像素为43.75μm。
图像处理:读取后,在レジウスコンソ一ル(同上公司制造)进行调整X线图像对比度的图像处理。以涉及对比度调整的参数G值为20(通常人体摄影时G值为3~5)。其中进行了调整,使得G值越大对比度也增大。
向胶片输出读取图像:用上述同样公司制造的drypro model793,以刻写像素间隔25μm进行输出。此时,使得读取图像的各像素与输出图像的各像素为1∶1对应,不施加补间处理地进行输出。
评价基准如下。
B:能够鲜明确认各根纤维
C:能够确认纤维的存在。
D:不能确认纤维的存在。
7位评价者对胶片上的玻璃绒纤维的图像进行观察和评价。
【表1】
No.   放大率M R1[m] R2[m]   焦点径D[μm] 模糊B[μm]   边缘增强宽EB[μm] 判定
    11     1     2     0     10     0     0     D
    12     1.75     2     1.5     10     7.5     28.6     D
    13     5     0.7     2.8     10     40     68.9     D
    14     10     0.35     3.15     10     90     129.5     C
15 15 0.23 3.27 10 140 198.8 C
    16     20     0.175     3.33     10     190     241.7     B
    17     35     0.1     3.4     10     340     403.2     B
    18     40     0.0875     3.413     10     390     456.2     C
    19     50     0.07     3.43     10     490     561.2     D
【表2 】
No.   放大率M R1[m] R2[m]     焦点径D[μm]   模糊B[μm]     边缘增强宽EB[μm] 判定
    21     1     2     0     30     0     0     D
    22     1.75     2     1.5     30     22.5     43.6     D
    23     5     0.7     2.8     30     120     148.9     D
    24     10     0.35     3.15     30     270     309.5     C
    25     15     0.23     3.27     30     420     478.8     B
    26     20     0.175     3.33     30     570     621.7     B
    27     35     0.1     3.4     30     1020     1083.2     C
    28     40     0.0875     3.413     30     1170     1236.2     C
    29     50     0.07     3.43     30     1470     1541.5     D
表1、2中的No.11是为了与相位衬摄影作比较而进行的放大率M=1的通常摄影。
另外,表1、2中的模糊B、边缘增强宽EB从公式(2)、(3)算出。
虽然在0.05μm~50μm的范围改变玻璃绒纤维的直径s,但是,任何一种直径s的图像质量都没有特殊区别,可以得到同样的评价结果,所以,表1、2中的评价项目表示对所有直径s玻璃绒的评价结果。
从表1、2可知,焦点尺寸D在1μm≤D≤30μm的范围内,且放大率M为1≤M≤40时,是玻璃绒纤维可视性较高的图像质量(评价为△或○)。优选放大率M为15≤M≤35,更优选8≤M≤28。
(摄影方法)
接下去,对上述X线摄影装置1的摄影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拿掉前板62a进行摄影的情况进行说明。
拍摄者固定标本W的摄影位置。然后,将用于摄影的收纳了荧光体板7的图像记录部6装到支撑部5。将图像记录部6装到支撑部5之后,摄影室进入暗室状况,接下去拿掉前板62a。
以上摄影准备结束,便在摄影装置1上进行摄影开始的指示操作。
X线摄影装置1在摄影距离R3为0.5m<R3<4m的范围内,演算放大率M为10≤M≤40的距离R1、R2,将摄影部3以及支撑部5移动至该当距离R1、R2之高度的位置。该移动可以根据拍摄者手动操作来进行。然后,从X线源2用1μm≤D≤30μm的焦点尺寸D照射15kev以下的X线能量。照射时间可以事先依据X线能量与其照射所得的X线图像浓度之间的关系,从中采用最佳浓度时的照射时间。
摄影时为了防止光线进入荧光体板7,必须保持摄影室内为暗室。待摄影结束,拍摄者在荧光体板7上装好前板62a,之后从支撑部5取出图像记录部6。装上前板62a之后,摄影室可以以明室操作。之后,将拍摄好的图像记录部6装入读取装置,从图像记录部6内的荧光体板7进行X线图像的读取处理。
接下去,对装着前板62a进行摄影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时,为了使得荧光体板7中的X线到达率在45%以上,事先依据摄影距离R3与该摄影距离R3之间的关系,从中决定前板62a的材料和厚度。在1m<R3<4m的范围内定出摄影距离R3,为了在所定出的摄影距离R3进行拍摄时,荧光体板7中的X线到达率在45%以上,在准备换片器61时调整前板62a的材料以及厚度。
摄影者在上述换片器61内放置荧光体板7之后,将换片器61装入支撑部5。此时,与拿掉前板62a的情况不同,因为荧光体板7由前板62a遮光,所以,摄影室内可以是明室。
在X线摄影装置1中,用从换片器61前板62a的关系而事先定出的摄影距离R3,演算放大率M为10≤M≤40的距离R1、R2,将摄影部3以及支撑部5移动至该当距离R1、R2之高度的位置。该移动可以根据摄影者手动操作进行。然后,从X线源2用1μm≤D≤30μm的焦点尺寸D照射15kev的X线能量。拍摄后摄影者的操作与上述拿掉前板62a的情况相同。
用FPD作为X线检出器时也可以与上述同样进行拍摄。此时在拿掉X线照射面侧筐体部分时,摄影室内也必须为暗室。
【实施例】
在X线摄影装置中,按照以下实验条件进行相位衬摄影,将得到的X线图像输出到胶片,对输出的图像进行视觉评价。
(实验条件)
标本:直径在0.05μm~10μm间阶段性可变的玻璃绒贴在厚度5cm的丙烯板上,将其用作为石棉的模拟模型。
X线摄影装置和X线源:X线摄影装置采用コニカミノルタ公司试作的装置。X线源是照射焦点尺寸D=10μm的X线的W(钨)微焦点X线源,也采用同上公司试作品。
图像记录部:荧光体板采用同上公司制的レジウスプレ一トRP-5PM。收纳荧光体板的换片器也是采用同上公司的试作品。
读取装置:采用同上公司制的Regius model 190。
图像处理:读取后,在レジウスコンソ一ル(同上公司制造)进行调整X线图像对比度的图像处理。以涉及对比度调整的参数G值为20(通常人体摄影时G值为3~5)。其中进行了调整,使得G值越大对比度也增大。
输出装置:采用同上公司制造的DRYPRO model 793。
(摄影条件1)
用以下摄影条件,改变摄影距离R3,进行此时的图像质量评价。
管电压:30keV(平均X线能量14.89keV)
管电流:1mA
放大率:M=20
摄影配置:R3在0.5m~5m范围可变,与R3相应,在0.025m~0.25m的范围改变R1,使得M=20。
图像记录部:换片器前板材料为碳,前板厚度形成为其X线吸收率为5%。
(摄影条件2)
将摄影条件1中的放大率M改为M=40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其中,摄影距离R3在1m~4m的范围可变,与R3相应,改变R1、R2,使得M=40。
(摄影条件3)
将摄影条件1中的放大率M改为M=10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其中,摄影距离R3在0.5m~4m的范围可变,与R3相应,改变R1、R2,使得M=10。
(摄影条件4)
用以下摄影条件,改变前板材料以及X线吸收率,进行此时的图像质量评价。
管电压:30keV(平均X线能量14.89keV)
管电流:1mA
放大率和摄影配置:以M=20,固定R1=0.1m、R2=1.9m、R3=2.0m。
图像记录部:换片器的前板材料为碳、铝。调整前板的厚度,在5~70%的范围改变X线吸收率用于拍摄。荧光体板的保护膜采用20μm厚的PET薄膜(15keV时的X线吸收率为0.3%)
(X线吸收率的测定)
在设置图像记录部荧光体板跟前的位置上设置X线测定器,用该当X线测定器测定X线能量。根据测得的X线能量算出从X线源到荧光体板之间的X线吸收率(将测得的X线能量(keV)除15kev,所得的商为X线吸收率。)。也就是说,到达荧光体板的X线到达率为:100%减去该X线吸收率而得的差。因此,当算出的X线吸收率小于50%时,则荧光体板中的X线到达率为45%以上。
(评价基准)
输出到胶片上形成的X线图像的评价基准如下。
A:能够鲜明的识别到各根纤维
B:能够识别归在一起的几根纤维
C:可以看到成块的纤维
D:看不出纤维
按照上述评价基准,7位图像评价者对胶片上的图像进行观察,对为被摄体的玻璃绒纤维的图像进行了评价。
(评价结果)
表3是摄影条件1拍摄的X线图像的评价结果。表4是摄影条件2、表5是摄影条件3、表6是摄影条件4拍摄的X线图像的评价结果。
【表3】
  No. 摄影距离R3(m)   放大率M     R1[m]   R2[m] 焦点径D(μm)     前板 X线吸收率(%) 照射野评价 评价
材料 X线吸收率
31 0.5 20 0.025 0.475 10 5% 12.9948 一部分缺损 B
 32     1     20     0.05   0.95     10 5% 20.05107 良好 B
 33     2     20     0.1   1.9     10 5% 32.51556 良好 A
 34     3     20     0.15   2.85     10 5% 43.0384 良好 A
 35     4     20     0.2   3.8     10 5% 51.91319 良好 C
 36     5     20     0.25   4.75     10 5% 59.41462 良好 D
【表4】
   No.   摄影距离R3(m) 放大率M     R1[m]     R2[m] 焦点径D(μm)     前板 X线吸收率(%) 照射野评价 评价
材料 X线吸收率
 52     1     40     0.025     0.975     10 5% 20.05107 良好 C
 53     2     40     0.05     1.95     10 5% 32.51556 良好 B
 54     3     40     0.1     2.9     10 5% 43.0384 良好 B
 55     4     40     0.15     3.85     10 5% 51.91319 良好 C
 56     5     40     0.2     4.8     10 5% 59.41462 良好 D
【表5】
   No.   摄影距离R3(m) 放大率M   R1[m]   R2[m] 焦点径D(μm)     前板 X线吸收率(%) 照射野评价 评价
材料 X线吸收率
61 0.5 10 0.05 0.45 10 5% 12.9948 一部分缺损 C
 62     1     10     0.1     0.9     10 5% 20.05107 良好 C
 63     2     10     0.2     1.8     10 5% 32.51556 良好 B
 64     3     10     0.3     2.7     10 5% 43.0384 良好 B
 65     4     10     0.4     3.6     10 5% 51.91319 良好 C
 66     5     20     0.5     4.5     10 5% 59.41462 良好 D
【表6】
   No. 摄影距离R3(m) 放大率M    R1[m]     R2[m] 焦点径D(μm)     前板 X线吸收率(%) 评价
材料 X线吸收率
    41     2     20     0.1     1.9     10 5%     32.51556     A
    42     2     20     0.1     1.9     10 10%     36.06738     A
    43     2     20     0.1     1.9     10 30%     50.27463     B
    44     2     20     0.1     1.9     10 50%     64.48188     D
    45     2     20     0.1     1.9     10 70%     78.68913     D
    46     2     20     0.1     1.9     10 10%     36.06738     A
    47     2     20     0.1     1.9     10 50%     64.48188     D
并且,在0.05μm~10μm范围改变玻璃绒纤维的直径s,但可视性也没有多大区别。表3、4中出示了直径s改变时,对所有直径范围的玻璃绒纤维进行评价的评价结果。
从表3可知,摄影距离R3在0.5m~4m范围时能够从图像上识别玻璃绒纤维。其中,鲜明性较高的为R3在2m~3m范围。这是因为由于相位衬效果提高了边缘部的鲜锐性,通过使得X线能量为15keV之低能量,进一步提高了其相位衬效果。虽然摄影距离R3越短X线吸收率变小,但若距离R1小于0.05m的话,图像质量虽好但照射区域变小,造成图像的一部分缺损。另外,从No.36的结果可知,若距离R3超过4m的话,则X线吸收率约达60%,不能在画面上识别玻璃绒纤维。
从表4、表5可知,通过使得放大率M在10≤M≤40的范围内,能够得到良好的图像。
并且,从表6中的No.41~43的结果可知,通过调整由铝形成的前板的厚度使前板的X线吸收率为5~30%,可以调整到X线吸收率为约50%以下,则能够得到良好的图像。相反,No.44、45中的前板,其X线吸收率超过60%,结果不能识别玻璃绒纤维。对于这一点,从No.47的结果可以说,将材料该为碳时也同样。
另一方面,从表3的No.3和表6的No.6的结果可知,以碳为前板材料,使得前板的X线吸收率为5~10%的话,能够得到鲜明性较高的图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以直径s为0.05μm≤s≤50μm的石棉为摄影对象,所以,用焦点尺寸D为1μm≤D≤30μm,且照射15keV以下的X线,进行放大率M为10≤M≤40的相位衬摄影,并且调整换片器61的前板62a的构成以及/或摄影距离R3,以便使得到达荧光体板7的X线到达率在45%以上。也就是说,为了使得到达荧光体板7的X线到达率在45%以上,在0.5m<R3<4m的范围内,采取拿掉前板62a的换片器61,进行摄影。或调整前板62a的材料和厚度,降低前板62a的X线吸收率。
用上述焦点尺寸D、X线能量、放大率M、以及摄影距离R3的条件,进行相位衬摄影,并且通过如上所述调整前板62a的构成,能够提高相位衬摄影所得的相位衬效果,同时,能够实现尽量提高到达荧光体板7的X线到达率,因此,即使像石棉那样微小对象物,也能够在X线图像上鲜明的识别,且能够得到足够对比度的图像。
并且,通过使得摄影距离为2m<R3<3m,能够提高到达荧光体板7的X线到达率,能够得到X线图像中石棉可视性较高的图像。

Claims (13)

1.一种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1)摄影部,其具备焦点尺寸D为1μm≤D≤30μm的X线源,照射X线能量为10keV至20keV范围内的X线;(2)支撑标本的标本支撑部;(3)收纳X线检出器的图像记录部;
其中,以从所述X线源焦点到所述标本支撑部所支撑的标本之间的距离为R1(m),从所述X线源焦点到所述图像记录部所支撑的所述X线检出器之间的距离为R3,此时,放大率M(M=R3/R1)在10≤M≤40范围内,并且,配置所述X线源和所述标本支撑部以及所述图像记录部,构成从所述X线源照射的X线到达X线检出器的X线到达率在45%以上之结构,进行相位衬摄影。
2.权利要求1的X线摄影装置,其中,所述X线到达率为大于等于50%。
3.权利要求1的X线摄影装置,其中,X线能量在10keV至15keV范围内。
4.权利要求1的X线摄影装置,其中,所述图像记录部配置在0.5m<R3<4m范围。
5.权利要求3的X线摄影装置,其中,所述图像记录部配置在2m<R3<3m范围。
6.权利要求1的X线摄影装置,其中,所述放大率M在15≤M≤35的范围内。
7.权利要求6的X线摄影装置,其中,所述放大率M在18≤M≤28的范围内。
8.权利要求1的X线摄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摄影部的下方配置所述标本支承部以及图像记录部,其中,使得所述距离R1以及R3能够调整。
9.权利要求1的X线摄影装置,其中,所述图像记录部有一个收纳X线检出器的筐体,该筐体有一块覆盖X线检出器之X线照射面的前板,该前板在相位衬摄影时能够拿掉。
10.权利要求1的X线摄影装置,其中,所述标本支撑部有一个不遮挡标本X线照射区域的开口部。
11.权利要求1的X线摄影装置,其中,X线检出器为荧光板。
12.权利要求1的X线摄影装置,其中,X线检出器为半导体元件板。
13.权利要求1的X线摄影装置,其中,标本尺寸为0.05μm≤s≤50μm。
CNA2007101360019A 2006-07-14 2007-07-10 X线摄影装置 Pending CN1011039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94073 2006-07-14
JP2006194073A JP2008018155A (ja) 2006-07-14 2006-07-14 X線撮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3925A true CN101103925A (zh) 2008-01-16

Family

ID=38654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360019A Pending CN101103925A (zh) 2006-07-14 2007-07-10 X线摄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13683A1 (zh)
EP (1) EP1879021A3 (zh)
JP (1) JP2008018155A (zh)
CN (1) CN10110392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5903A (zh) * 2011-12-27 2013-07-03 上海世鹏实验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鞋子探测设备
CN104297268A (zh) * 2013-07-17 2015-01-21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二维图像检测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82229A4 (en) * 2017-10-18 2021-06-09 KA Imag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HIGH RESOLUTION X-RAY DETECTION FOR X-RAY IMAGING WITH PHASE CONTRAST
CN114078886A (zh) * 2020-08-12 2022-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感测基板和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15427B1 (en) * 1985-09-12 1993-05-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Sheet film packag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ading sheet film
US5349193A (en) * 1993-05-20 1994-09-20 Princeton Gamma Tech, Inc. Highly sensitive nuclear spectrome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AUPN201295A0 (en) * 1995-03-28 1995-04-27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Simplified conditions and configurations for phase-contrast imaging with hard x-rays
DE60021972T2 (de) * 1999-09-21 2006-06-22 Konica Corp.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ildgebung mittels Röntgenstrahlen
US6781144B2 (en) * 2000-11-20 2004-08-24 Konica Corporation Radiation image radiographing cassette and radiatio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4513046B2 (ja) * 2000-11-20 2010-07-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撮影用カセッテ
JP3843830B2 (ja) * 2001-12-21 2006-11-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位相コントラストx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EP1391749A1 (en) * 2002-08-16 2004-02-25 Konica Corporation Radiographic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7103140B2 (en) * 2002-11-26 2006-09-05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Radiation image radiographic apparatus
JP4348611B2 (ja) * 2003-10-02 2009-10-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影用カセッテ
CN1612037A (zh) * 2003-10-02 2005-05-04 柯尼卡美能达医疗印刷器材株式会社 暗盒、暗盒读取处理装置以及暗盒读取处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5903A (zh) * 2011-12-27 2013-07-03 上海世鹏实验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鞋子探测设备
CN104297268A (zh) * 2013-07-17 2015-01-21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二维图像检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79021A3 (en) 2008-05-21
EP1879021A2 (en) 2008-01-16
US20080013683A1 (en) 2008-01-17
JP2008018155A (ja) 2008-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94640B2 (ja) 多モードイメージング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US20090003530A1 (en) Anti-Scatter Grid for an X-Ray Device with Non-Uniform Distance and/or Width of the Lamellae
US7184516B2 (en) Digital phase contrast X-ray radiographing system
JP4125165B2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2014166276A (ja) 放射線遮蔽ユニット、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方法
US8160207B2 (en) Radiation imaging apparatus
JP2004209152A (ja) X線画像撮影装置
Shen et al. Effect of scatter and an antiscatter grid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slot‐scanning digital mammography system
CN101103925A (zh) X线摄影装置
US6404848B1 (en) X-ray image radiographing method and X-ray image radiographing apparatus
JP3274446B2 (ja) 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方法
WO2012070661A1 (ja) 放射線画像検出装置、放射線撮影装置、及び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
JP2007130058A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KR101954644B1 (ko) 셔터 스캔을 이용하는 단층영상합성 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Yadava et al. Generalized objectiv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a new high-sensitivity microangiographic fluoroscopic (HSMAF) imaging system
JP2001311701A (ja) X線画像撮影方法及びその撮影装置
JP7207856B2 (ja) Ct撮影装置
JP4730054B2 (ja) アスベスト用位相コントラストx線撮影システム及びアスベスト用位相コントラストx線撮影方法
JP2007330530A (ja) X線検査方法およびx線検査装置
JP2006255216A (ja) X線画像診断装置
JP6029730B2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方法
Vavrik et al. Direct thickness calibration: way to radiographic study of soft tissues
JP2004229899A (ja) 乳房画像撮影装置
JP3265035B2 (ja) 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JP2004229900A (ja) 乳房画像撮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