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0288B - 一种用空气制取o2-co2混合气体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空气制取o2-co2混合气体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00288B CN101100288B CN2007101003219A CN200710100321A CN101100288B CN 101100288 B CN101100288 B CN 101100288B CN 2007101003219 A CN2007101003219 A CN 2007101003219A CN 200710100321 A CN200710100321 A CN 200710100321A CN 101100288 B CN101100288 B CN 1011002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xygen
- fixed bed
- air
- cross valve
- rea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空气制取O2-CO2混合气体的系统及方法,属于混合气体制备技术领域。该系统是利用富氧燃烧装置再循环烟气直接从空气制取O2-CO2混合气体,该系统中固定床氧气吸收反应器和固定床氧气解吸反应器上部与四通阀相连;下部与四通阀相连,分别为N2富集气体出口和再循环烟气入口;燃烧装置与四通阀相连。当空气流经制氧剂时,空气中的氧气被制氧剂吸收,制氧剂的质量增加,完成氧气的吸收与存储步骤。然后,通入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氧燃烧再循环烟气,制氧剂随着氧分压的降低或温度的升高,氧离子逐渐摆脱晶格的束缚并以氧分子的形式从样品中析出,并扩散到气相中与二氧化碳混合,完成氧气的解吸与释放步骤,从而制得O2-CO2混合气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富氧燃烧锅炉再循环烟气直接从空气制取O2-CO2混合气体方法及系统。属于混合气体制备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而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日益增加,给全球造成了许多重大灾难。我国目前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并仍在快速增长。随着2012年“后京都时代”的到来,我国必然成为全球履约中的焦点,所承受的国际压力会越来越大。目前捕集(分离和富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的技术主要有3条技术路线,即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及O2/CO2燃烧,O2/CO2燃烧和以气化为基础的燃烧前捕集是比较经济的CO2捕集方法。对于以燃烧为基础的CO2减排来说,O2/CO2循环燃烧在今后改造和新建煤粉锅炉时具有技术优势,特别对以煤粉发电为主的我国,开展O2/CO2循环燃烧研究开发的重要性尤其突出。
O2/CO2燃烧要使用纯氧,因此氧气的制备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目前,大规模的制氧均采用深冷法,这种方法历史悠久,是目前最成熟的大规模制氧方法,主要原理是利用空气中氮气、氧气的沸点不同,将空气液化后,进行低温精馏达到分离氮气和氧气的目的。但这种方法投资大,能耗高,操作复杂。例如,对于考虑CO2捕集的O2/CO2燃烧电站,深冷空分制氧系统投资占整个电站总投资的33%,制氧用电量占总厂用电量的67%。由于空分制氧投资大、能耗高,使得O2/CO2燃烧系统效率下降较大。对于O2/CO2燃烧系统,燃料燃烧所需的氧气并非是真正的纯氧,而是O2-CO2混合气体,O2含量一般在20~40%范围内,其他大部分为CO2,还含有一小部分水蒸气。本发明根据O2/CO2燃烧所需的并非是纯氧而是含20~40%O2的O2-CO2混合气体的特点,提出适用于O2/CO2燃烧的O2-CO2混合气体制取的方法和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O2/CO2燃烧的O2-CO2混合气体制取方法。该方法为:当空气流经制氧剂时,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被制氧剂吸收,制氧剂的质量增加,完成氧气的吸收与存储步骤。然后,通入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氧燃烧再循环烟气,制氧剂随着氧分压的降低或温度的升高,氧离子逐渐摆脱晶格的束缚并以氧分子的形式从样品中析出,并扩散到气相中与二氧化碳混合,完成氧气的解吸与释放步骤,从而制得O2-CO2混合气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O2/CO2燃烧的O2-CO2混合气体制取系统,该系统由并行固定床双反应器构成,通过控制反应温度、空气流量、富氧燃烧再循环烟气流量、气体切换时间、制氧剂装填量等参数,同时采用气体切换的方式,实现O2-CO2混合气体的连续性制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O2/CO2燃烧的O2-CO2混合气体制取方法和系统。首先空气经空气压缩机增压后,由四通阀进入固定床反应器。固定床上下两段分别装填惰性颗粒,用于加热入口空气和回收出口气流所含的显热。固定床中间部分装有制氧剂和惰性蓄热材料。增压后的空气经四通阀进入固定床后,被固定床上部惰性段加热到反应温度,然后空气中的部分O2与制氧剂发生反应,O2被吸收并存储。由于O2与制氧剂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被制氧剂、惰性蓄热材料以及N2富集气体携带,同时固定床内的温度开始升高。当N2富集气体经过固定床下部惰性段时,其显热被用于加热惰性颗粒,温度下降。当N2富集气体的温度降到200℃以下时,经由四通阀流出;与此同时,O2/CO2燃烧的一部分烟气经由四通阀逆流再循环至另一固定床反应器。再循环烟气经四通阀从另一固定床下部进入,被固定床下部惰性物质加热到较高温度,由于该固定床刚经历O2吸附存储步骤,所以当烟气流过制氧剂和蓄热颗粒床层时,由于氧分压降低,被吸收的O2会从制氧剂上解吸并与再循环烟气混合,从而制得O2-CO2混合气体。同时由于氧气的释放过程是吸热反应,因此随着氧气解吸过程的进行,制氧剂和蓄热颗粒床层温度逐渐下降。O2-CO2混合气体从制氧剂和蓄热颗粒床层流经固定床上部惰性段时,其所携带的热量将惰性段加热,混合气自身被冷却,然后经由四通阀流出固定床反应器,将水蒸气冷凝后可直接进入燃烧装置进行O2/CO2燃烧。由于制氧剂氧的吸收/解吸特性是温度和氧分压的函数,所以O2-CO2混合气体中O2含量可以由调节再循环烟气流量和解吸温度来进行控制。经过一段时间后,固定床内制氧剂吸氧饱和,而另一固定床内制氧剂解吸完成,此时同时切换两个四通阀,两个固定床交替进行吸收/解吸,从而完成O2-CO2混合气体的连续制取。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氧剂包括:
Co及Co的氧化物Co3O4、Co2O3;Sr及Sr的氧化物SrO、SrO2;Ba及Ba的氧化物BaO、BaO2;Cr及Cr的氧化物CrO2、CrO3、Cr2O3;Pr-Ce的氧化物;CuCl2;Na2MnO3;SrCrO4。上述的制氧剂表现为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固体,它们作为制氧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担载在各种固体载体上。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1)使用再循环烟气直接制取适合于O2/CO2燃烧的O2-CO2混合气体,简化了深冷空分等工艺先制氧再混合过程;(2)制氧剂对空气中的氧气具有绝对的选择性,氧气的吸收和解吸受温度和氧分压影响,O2-CO2混合气体中O2含量较易控制;(3)整个工艺主要由两个固定床反应器构成,设备简单,运行安全方便,使O2-CO2混合气体制取成本降低;(4)固定床反应器内的制氧剂为颗粒状结构,与膜分离相比,不存在膜分离所面临的机械稳定性以及密封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5)使用水蒸气对制氧剂进行解吸时,可以制得O2-H2O混合气体,用于煤气化过程;也可以将水蒸气进行冷凝,制得纯氧;因此,该工艺具有较大的用氧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其中:1,4惰性颗粒段 2,5制氧剂与蓄热物质颗粒填充段 3,6惰性颗粒段 7,8四通阀 9燃烧装置 10空压机 11,12固定床反应器 A空气入口 B再循环烟气入口 C N2富集气体出口 D O2-CO2混合气体出口 E燃料入口 F冷却水出口 G高浓度CO2气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O2/CO2燃烧的O2-CO2混合气体制取系统,是由固定床氧气吸收反应器11、固定床氧气解吸反应器12、气体切换四通阀7和8、空气压缩机10以及燃烧装置9。固定床氧气吸收反应器11和固定床氧气解吸反应器12上部与四通阀7相连,分别为空气入口和O2-CO2混合气体出口;下部与四通阀8相连,分别为N2富集气体出口和再循环烟气入口。燃烧装置分别与四通阀7和8相连。
首先空气A经空气压缩机增压10后,由四通阀7进入固定床氧气解吸反应器11。固定床11上部装填惰性颗粒1,惰性颗粒段1用于加热入口空气,提升空气温度。和回收出口气流所含的显热。固定床中间部分装有制氧剂和惰性蓄热材料2。当空气流过制氧剂和惰性蓄热材料段2时,空气中的部分O2与制氧剂发生反应,O2被吸收并存储。O2与制氧剂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大部分被制氧剂和惰性蓄热材料段2吸收,N2富集气体也会携带部分热量,但当N2富集气体经过固定床下部惰性段3时,其显热被用于加热惰性颗粒,温度下降,热量被回收。当N2富集气体C的温度降到200℃以下时,经由四通阀8流出;与此同时,O2/CO2燃烧装置9的一部分烟气B经由四通阀8逆流再循环至固定床氧气解吸反应器12。再循环烟气B经四通阀从固定床12底部进入,被固定床下部惰性物质6加热到较高温度,由于固定床12刚经历O2吸附存储步骤,所以当烟气B流过制氧剂和蓄热颗粒床层5时,由于氧分压降低,被吸收的O2会从制氧剂上解吸并与再循环烟气B混合,从而制得O2-CO2混合气体D。同时由于氧气的释放过程是吸热反应,因此随着氧气解吸过程的进行,制氧剂和蓄热颗粒床层5温度逐渐下降。O2-CO2混合气体D从制氧剂和蓄热颗粒床层5流经固定床上部惰性段4时,其所携带的热量将惰性段4加热,混合气D自身被冷却,然后经由四通阀7流出固定床反应器12,混合气D中水蒸气被冷凝成水F后,O2-CO2混合气体可直接进入燃烧装置9与燃料E进行O2/CO2燃烧。然烧后的烟气一部分B再循环至制氧单元,另一部分去处水F后,可以得到高浓度的CO2气体G。由于制氧剂的氧气吸收/解吸特性是温度和氧分压的函数,所以O2-CO2混合气体D中O2含量可以由调节再循环烟气流量和温度来进行控制。经过一段时间后,固定床11内制氧剂吸氧饱和,而固定床12内制氧剂解吸完成,此时同时切换四通阀7和8,两个固定床交替进行吸收/解吸,从而完成O2-CO2混合气体的连续制取。
Claims (4)
1.一种用空气制取O2-CO2混合气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是利用富氧燃烧装置再循环烟气直接从空气制取O2-CO2混合气体,该系统主要含有第一固定床惰性颗粒层【1】和第二固定床惰性颗粒层【4】,第一制氧剂与蓄热物质颗粒填充层【2】和第二制氧剂与蓄热物质颗粒填充层【5】,第三固定床惰性颗粒层【3】和第四固定床惰性颗粒层【6】,燃烧装置【9】,空气压缩机【10】,固定床氧气吸收反应器【11】和固定床氧气解吸反应器【12】,第一四通阀【7】和第二四通阀【8】;所述固定床氧气吸收反应器【11】和固定床氧气解吸反应器【12】上部与第一四通阀【7】相连,分别为空气入口和O2-CO2混合气体出口;下部与第二四通阀【8】相连,分别为N2富集气体出口和再循环烟气入口;所述燃烧装置【9】分别与第一四通阀【7】和第二四通阀【8】相连。
2.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制取O2-CO2混合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空气A经空气压缩机【10】后,由第一四通阀【7】送入固定床氧气吸收反应器【11】;
所述第一固定床惰性颗粒层【1】用于加热入口空气,热空气与第一制氧剂与蓄热物质颗粒填充层【2】内的制氧剂发生反应,O2被吸收并存储;
所述N2富集气体C的显热被第三固定床惰性颗粒层【3】回收,当N2富集气体C的温度降到200℃以下时,经由第二四通阀【8】流出;
所述燃烧装置【9】的一部分再循环烟气B经由第二四通阀【8】逆流再循环至固定床氧气解吸反应器【12】;
所述再循环烟气B经第二四通阀【8】从固定床氧气解吸反应器【12】底部进入,被第四固定床惰性颗粒层【6】加热,当再循环烟气B流过第二制氧剂和蓄热物质颗粒填充层【5】时,被吸收的O2从制氧剂上解吸并与再循环烟气B混合,制得O2-CO2混合气体D;
所述O2-CO2混合气体D从第二制氧剂和蓄热物质颗粒床层【5】流经第二固定床惰性颗粒层【4】,所携带的热量将第二固定床惰性颗粒层【4】加热,O2-CO2混合气体D自身被冷却,然后经由第一四通阀【7】流出固定床氧气解吸反应器【12】,O2-CO2混合气体D水蒸气被冷凝成水F后,O2-CO2混合气体直接进入燃烧装置【9】与燃料E进行O2/CO2燃烧,燃烧后的一部分再循环烟气B再循环至制氧单元,另一部分去除水F后,得到高浓度的CO2气体G;
所述氧气吸收反应器【11】内制氧剂吸氧饱和,固定床氧气解吸反应器【12】内制氧剂解吸完成,同时切换第一四通阀【7】和第二四通阀【8】,固定床氧气吸收反应器【11】和固定床氧气解吸反应器【12】交替进行吸收/解吸,完成O2-CO2混合气体的连续制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剂包括:Co及Co的氧化物Co3O4、Co2O3;Sr及Sr的氧化物SrO、SrO2;Ba及Ba的氧化物BaO、BaO2;Cr及Cr的氧化物CrO2、CrO3、Cr2O3;Pr-Ce的氧化物;CuCl2;Na2MnO3;SrCrO4。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剂为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固体,单独使用或担载在各种固体载体上使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003219A CN101100288B (zh) | 2007-06-08 | 2007-06-08 | 一种用空气制取o2-co2混合气体的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003219A CN101100288B (zh) | 2007-06-08 | 2007-06-08 | 一种用空气制取o2-co2混合气体的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00288A CN101100288A (zh) | 2008-01-09 |
CN101100288B true CN101100288B (zh) | 2010-09-29 |
Family
ID=39034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0032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0288B (zh) | 2007-06-08 | 2007-06-08 | 一种用空气制取o2-co2混合气体的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0028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43616B (zh) * | 2012-12-26 | 2014-06-04 | 东北大学 | 化学链空气分离技术制备高纯氧气的装置及方法 |
CN112555834A (zh) * | 2020-12-15 | 2021-03-26 |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耦合化学链空分技术的垃圾焚烧系统及方法 |
CN113140766B (zh) * | 2021-04-20 | 2024-04-30 | 大连海事大学 | 一种零碳排放的乙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32425A (zh) * | 2002-01-08 | 2003-07-30 | 波克股份有限公司 | 燃料和氧的燃烧方法 |
EP1146951B1 (en) * | 1998-12-04 | 2003-08-13 | Norsk Hydro Asa | Method for recovering co 2 |
CN1840965A (zh) * | 2005-03-29 | 2006-10-04 | 波克股份有限公司 | 氧-燃料燃烧方法 |
CN1959208A (zh) * | 2006-11-09 | 2007-05-09 | 华中科技大学 | 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 |
-
2007
- 2007-06-08 CN CN2007101003219A patent/CN10110028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46951B1 (en) * | 1998-12-04 | 2003-08-13 | Norsk Hydro Asa | Method for recovering co 2 |
CN1432425A (zh) * | 2002-01-08 | 2003-07-30 | 波克股份有限公司 | 燃料和氧的燃烧方法 |
CN1840965A (zh) * | 2005-03-29 | 2006-10-04 | 波克股份有限公司 | 氧-燃料燃烧方法 |
CN1959208A (zh) * | 2006-11-09 | 2007-05-09 | 华中科技大学 | 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B.J.P.Buhre et al.."Oxy-fuel combustion technology for coal-firedpowergeneration".Proge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Volume 31 Issue 4.2005,Volume 31(Issue 4),285-305. |
B.J.P.Buhre et al.."Oxy-fuel combustion technology for coal-firedpowergeneration".Proge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Volume 31 Issue 4.2005,Volume 31(Issue 4),285-305. * |
JP特开平9-57042A 1997.03.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00288A (zh) | 2008-0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33890B (zh) | 一种集成化学链高温空分制氧的富氧燃烧煤粉锅炉及co2捕集方法 | |
CN106914116B (zh) | 一种适应于水泥窑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与发电的方法 | |
CN103496672B (zh) | 基于化学链技术制备o2-co2混合气体的装置及工艺 | |
CN103274361B (zh) | 一种基于化学链反应的氧气-氢气联产装置及方法 | |
CN101822929B (zh) | 一种利用电解吸技术捕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 |
CN106823754B (zh) | 一种水合物法连续捕集水泥窑烟气中co2的装备系统 | |
CN102425789A (zh) | 一种燃煤流化床微富氧燃烧co2减排方法及系统 | |
WO2023010885A1 (zh) | 一种带非催化转化炉的玻璃窑炉燃烧工艺 | |
CN107744722A (zh) | 基于太阳能驱动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回收再利用系统及方法 | |
CN108729965A (zh) | 联合钙基链的部分富氧燃烧的发电系统及co2捕集方法 | |
WO2019073867A1 (ja) | メタン製造システム | |
Atsonios et al. | Exergetic comparison of CO2 capture techniques from solid fossil fuel power plants | |
CN106914117A (zh) | 适应于水泥窑烟气中二氧化碳连续捕集及发电的装置 | |
CN113753857B (zh) | 一种含甲烷可燃气重整耦合化学链制备高纯氢气的工艺及应用 | |
CN101100288B (zh) | 一种用空气制取o2-co2混合气体的系统及方法 | |
CN215403786U (zh) | 一种带非催化转化炉的玻璃窑炉燃烧系统 | |
CN108006684A (zh) | 一种基于回转式固定床的二氧化碳高温循环脱除方法 | |
WO2006112724A2 (en) |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electric energy and co2 from a hydrocarbon feedstock | |
TW201511816A (zh) | 一種低耗能之二氧化碳吸附濃縮與轉化能源系統 | |
CN117839377A (zh) | 基于二氧化碳吸附催化双功能材料的捕集转化一体化系统 | |
CN215102818U (zh) | 无氮燃气玻璃窑炉氧气+co2循环燃烧系统与装置 | |
David et al. | Exhaust gas treatment technologies for pollutant emission abatement from fossil fuel power plants | |
CN210092233U (zh) | 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与钙循环集成系统 | |
WO2023010883A1 (zh) | 催化裂化再生装置排放二氧化碳全回收工艺 | |
CN116059798A (zh) | 空气富氧设备、富氧燃烧供气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