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8783B - 展现穿通多孔性的热塑性膜片材料的叠合物 - Google Patents

展现穿通多孔性的热塑性膜片材料的叠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8783B
CN101098783B CN2006800018719A CN200680001871A CN101098783B CN 101098783 B CN101098783 B CN 101098783B CN 2006800018719 A CN2006800018719 A CN 2006800018719A CN 200680001871 A CN200680001871 A CN 200680001871A CN 101098783 B CN101098783 B CN 1010987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aminates
applications
perforation
sunk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018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8783A (zh
Inventor
奥利-本特·拉斯马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05096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0509615D0/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05113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0511394D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06/00028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6072604A2/en
Publication of CN101098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8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8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87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膜片材料的叠合物,其展现穿通多孔性,并包括层A与层B,层A具有部分接触于层B的一内表面A1和一外表面A2,并且,层B具有部分接触于层A的一内表面B1和一外表面B2,除了各层的多个穿孔(6)外,层A与层B由连续式材料组成,由此,层A中的穿孔基本上没有与层B中的穿孔直接对应,在层A与层B之间位于表面A1与表面B1上的叠合a)通过一在层A和/或层B上的共挤出较低熔融叠合片(3,4),以及b)按这样的不连续方式建立:在表面A1与表面B1之间形成一通道系统,所述通道系统将在层A上的大多数穿孔(6)中的每一个与在层B上的至少一个穿孔(6)连接,并将在层B上的大多数穿孔中的每一个与在层A上的至少一个穿孔连接,另外还提供制造此叠合物的方法与装置。

Description

展现穿通多孔性的热塑性膜片材料的叠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膜片材料的叠合物,其展现穿通多孔性,更详细地,多孔性——至少在流体由一表面通过另一表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微多孔性的特征。微孔膜片或片状材料——包括叠合物已发现具有广泛用途,尤其是用作“家用保鲜膜”、屋顶底层和装饰层——其可防雨同时可使湿气散去。
背景技术
就此类应用而言,水静态的和动态的水压的阻抗性——与空气和水蒸汽的易通透性组合,以及弯曲张力、穿刺强度与撕裂传播抵抗性便特别重要。若用于屋顶下层,一般认为水静态水压阻抗性必须至少为60cm水柱,优选地为100-200cm水柱,而较简单的“家用保鲜膜”的要求便较低。目前使用于较高品质市场的材料包括由瞬纺(flash-spinning)形成的纤维层
Figure GSB00000153190600011
以及纤维与微孔膜片的叠合物。这些产品的制造费用相当高。就较简单的“家用保鲜膜”而言,使用材料较便宜,如熔喷纤维网与无纺纤维或强化膜片的叠合物,具有为约50-100μm的穿孔。
可预期,具有穿通多孔性但对于流体静压具有相对高阻抗性与良好强度特性的膜片或薄层材料的市场,可快速扩展至其它日用品组类,例如扩展至市售“可呼吸”的工业袋,如果制造成本可降低。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降低制造成本,而不会牺牲对于流体静压的阻抗性,且在一重要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设计思想:流体必须从一叠合物的一个外表面经过且到达其另一外表面的部分路径是一受限制的通道系统,该通道系统以简单的方式形成在两叠合表面之间,所述叠合表面因此仅有点状连结或线状连结。由叠合物的一个外表面至该界面系统的通路发生于一系列的穿孔中,所述穿孔制造在叠合层的其中一层上,而由界面通道系统至叠合物的另一外表面的通路则发生于另一层中的另一系列的穿孔中,其中,所述两系列的穿孔互相移位。
本发明的产品是热塑性膜片材料的叠合物,其展现穿通多孔性,并包括层A与层B,层A具有部分接触于层B的一内表面A1和一外表面A2,并且,层B具部分接触于层A的一内表面B1和一外表面B2,除了各层的多个穿孔外,层A与层B由连续式材料组成,其中,层A中的穿孔基本上没有与层B中的穿孔直接对齐,在层A与层B之间位于表面A1与表面B1上的叠合
a)通过一在层A和/或层B上的共挤出较低熔融叠合片,以及
b)按这样的不连续方式建立:在表面A1与表面B1之间形成一通道系统,所述通道系统将在层A上的大多数穿孔中的每一个与在层B上的至少一个穿孔连接,并将在层B上的大多数穿孔中的每一个与在层A上的至少一个穿孔连接,
其特征在于,穿过每一个此类连接的至少一个屏障部分,间隙一般限制为约200μm或更小,其从表面A1至表面B1测量得到,所述间隙由表面A1和/或表面B1的表面不规则体形成,为此,所述表面包括突出浮凸体(bosses)与凹陷部分(receding portion)。
如界面系统——即表面A1至表面B1的连接所呈现,系统并不需要全部受到限制,需要的仅是在层A的穿孔与层B的穿孔之间至少一部分(在权利要求书中称为屏障部分)通道连接被限制到基本约为200μm或更小的间隙。为了更清楚地明白这些,参照第13a与13b图,其中,所述界面通道的实质部分通过凹槽发生,其较少受到限制。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形成展现穿通多孔性的热塑性膜片的叠合物的方法,其中,具有表面A1的层A被带至与具有表面B1的层B接触,其中,表面A1与表面B1互相接触,并且层A通过一叠合方法被叠合至层B,在该叠合方法中,当表面A1与表面B1接触时,一在层A和/或层B上共挤出的较低熔融叠合片被加热,且至少部分熔融,并且,在所述方法中,层A与层B皆配设有穿孔,且层A和层B以基本上在层A中的穿孔没有与在层B中的穿孔相对应的方式互相结合,且层A与层B间的叠合按不连续方式建立,从而在表面A1与表面B1之间形成通道系统,其中,在层A中的大多数穿孔与在层B中穿孔的至少一个通过通道连接,并且,在层B中的大多数穿孔的每一个与在层A中的穿孔的至少一个通过通道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挤出过程中,或之后的变形过程中,表面A1和/或表面B1配设有表面不规则体,该表面不规则体形成突出浮凸体与相邻的凹陷部分,因此,至少在所述叠合物的屏障部分,在表面A1与表面B之间形成一间隙,该间隙一般限定为约200μm或更小,并且,通过加热和压力,对至少部分熔融的叠合片(lamination layer or layers)进行叠合。
于此所使用的术语“浮凸体”是指聚合物膜片表面的一明显突出部分,其最小尺度——测量自膜片表面——至多为数毫米。此类突出表面部分之间的距离至多为数毫米。所述突出物必须是明显的,但仅需达到膜片厚度的分数级。
通过使用一界面通道系统——其连接层中的相互移位的穿孔系列,在膜片叠合物上形成穿通多孔性的设计思想已公知于发明人先前的发明中,其在专利文献WO-A-04/54793中公开,尤其参见图13。然而,在该专利申请中,并没有如本申请的受到限制的界面通道部分,所述界面通道由凹槽单独形成。结果是,所述流体静压阻抗性相当低,而动态水压力(对于暴风雨而言)的阻抗性则相当高,而空气流通于叠合物间的可能性则相当良好。如同所述出版物所述,通过在具有沟纹的层之间加入纤维片,可引入一些限制,但是它不如建立上述界面通道系统的屏障部分来得简单、有效。而依据本发明,所述间隙必须限制于基本约200微米或更小,通常优选地一般不大于约100微米,当需要抵抗100cm的流体静压时,需要为约50微米或更小的间隙。如下文所描述,所述间隙甚至可窄至数微米,但明显地形成。
然而,在形成屏障部分的主要面积上,一般所述平均间隙应不小于3μm,优选地不小于5μm。就大部分目的而言,例如屋顶下层、“保鲜膜”、防水装饰层、卫生用品、可呼吸袋或其它可能用途——其中良好的通风或蒸汽穿透度是需要的,所述平均间隙应优选地不小于10μm。
点状或线状连结的叠合物——其中所述层与不同层上的穿孔相互移位地穿孔,亦可从其它专利出版物中公知,如下文。
GB-A-1075891(Kaaber)涉及一用于包装目的的叠合物,由两片或数片聚合物薄板或膜片组成,配设有可使气体与蒸汽通过的孔洞,其中至少一片中的孔洞由另一片未穿孔材料覆盖,所述叠合仅是部分的,以便留出一通道,该通道从在一片中的每一孔洞通到相邻层的至少一孔洞。优选地单个片由基本上单一方向定向的膜片组成,所述膜片由高度结晶聚合物制成,所述定向方向可在叠合物中的相邻层中变化。在该专利中,并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以确保或控制气体或蒸汽在两邻近层之间从一层中的孔洞至另一层中的孔洞的通行,而此种通行取决于偶然出现的表面不规则体或小的叠合物不规则体。
DE-A-3245195涉及制造覆有塑料膜片的、尤其是覆有纸片或无纺织物的材料网状物(web)的方法。所述网状物配设有微穿孔,优选地通过电火花(electrical spark)形成。使用领域特别为卫生用品。在一实施例中,使用两个这样的被包覆的且具有微穿孔的网状物,且所述两网状物的微穿孔互相移位。公开的是,出于对流体通过的进一步的阻抗的目的,所述两网状物之间可隔开一段距离,但没有教导如何实现该距离,亦未教导有关连接系统的任何内容。
专利文献US-A-4567080(Korsgaard)涉及蒸汽屏障,其包括两蒸汽气密片。在一片中的开口相对于另一片中的开口按错开的位置布置。所述蒸汽屏障提供水蒸汽从蒸汽屏障一侧扩散至另一侧的阻抗性,并使蒸汽屏障的另一侧形成的凝结水按相反方向行进,并从前述第一侧蒸发。此产品主要作为蒸汽屏障用于相关的包括蒸汽气密外覆层的顶部结构。所述孔洞相对具有较大尺寸,例如(若为圆形),在所述内部布置的片中的直径为20-30mm,而另一(外部)片的直径可以是约5(mm)。由于所述两蒸汽气密材料片之间的吸水片,清楚的是,所述产品的结构并不具有任何流体静压的阻抗性——一种当前市场需求的特性。
专利文献US-A1-2003/0165663涉及气体可透过的聚合膜片叠合物,其包括两连结在一起的穿孔聚合膜片,以便气体在所述膜片之间从在一膜片中的穿孔至在另一膜片中的穿孔地通过,所述穿孔具有最小尺寸为至少20μm,且所述通道具有最大尺寸不大于15μm。此类膜片叠合物被建议用于药物器具的包装形式中,具有作为细菌滤膜的效果,而允许消毒剂气体通过所述膜片。关于在两膜片间建立低间距的唯一公开方法是:在使用以适当图案施加的适当粘着剂下,叠合所述两膜片,其允许来自另一膜片中的孔洞中的气流,并且因此在所述两膜片之间的距离由粘着剂的厚度决定。然而,在工业条件下调整此厚度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制造宽网状物时是这样,因为需要在叠合滚轮的结构方面的精准,以便按在滚轮总长度上正确厚度的方式且均匀地挤压所述施加的粘着剂。
在前述说明中,本发明已按特定的视角描述这样的材料:其具有抵抗流体静压与动态水压力,但可使蒸汽与空气通过。为此目的,表面A1与表面B1至少在整个屏障部分处优选地为疏水性的。必须注意的是,所述原材料并不含任何添加物,如果添加物迁移,其会破坏疏水特性。
因此,本发明的一产品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至少在形成所述连接的屏障部分处,所述表面A1与表面B1由聚乙烯组成。由于价格的原因,实际上优选的是,所述叠合物主要由聚乙烯(HDPE、LDPE或LLDPE,包括金属茂合物(metallocene)或聚合化的PE材料或聚丙烯)组成。所述疏水特性可由混合硅橡胶或硅油增强,后者仅需相当少的量加入至表面片,在此情况下,其优选地由一薄的共挤出片组成。然而,本发明的叠合物亦可用于某些过滤目的,其中,水可较轻易通过,且在此情况下,所述受限的通道系统当然不应是疏水性的。
如引言中所述,某些类别的强度特性也相当重要。就家用保鲜膜与屋顶下层而言,撕裂传播强度特别重要,因为此类膜片或薄板通常是用钉子安装。如公知的,在慢速或快速撕裂下的高撕裂传播抵抗性可由交叉叠合技术达成。因此,本发明的一重要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层A和/或层B本身为交叉叠合物,或两者皆由已定向的材料组成,每一材料皆具有一主要定向方向,所述两主要定向方向互相交叉。至此须注意的是,在膜片上的正常微孔性(不包括瞬纺(flash-spun)纤维网)会大幅减弱膜片,尤其是在撕裂传播抵抗性方面。相对于此,“内部”通道系统在适当施加时不会造成任何减弱,且倘若层A与层B呈现互相交叉的主要定向方向,作为此系统特征的所述点状连结或线状连结,甚至会因局部分层的影响——其可在撕裂时降低缺口影响,增进撕裂传播强度。层A与层B中的穿孔会导致张力强度上某些降低,但相对较小。
一般而言,交叉叠合技术结合特定的定向进展,给出了在不同强度特性间选择间取得适当平衡的广泛可能性。WO-A-03/033241与WO-A-04/094129涉及特别是在高温下的改进的强度。这例如对于水泥袋相当重要,其一般在约80℃或更高温度下装袋。“可呼吸”对于水泥袋也相当重要。一般而言,本发明可以结合前述的两国际申请所公开的发明的优点实行。
在上述交叉叠合物的描述中,使用“主要定向方向”的表述。这需要解释。若一层单轴向地定向,或者按一主导方向双轴地定向,这就是“主要定向方向”。
然而,层A与层B的每一个皆可由两个或更多个具有主要定向方向的膜片组成。在此情况下,所述层A或层B中的主要定向方向为合成的主要方向,其例如可通过在层A与层B分离后、在高温下的收缩测试(shrinkage test)来确定。正常地,所述分离可以通过简易剥除来达成,因为,如前所述,强连结一般不适用于制造交叉叠合物,它会导致低的撕裂传播抵抗性。收缩测试很容易于热空气或热甘油中进行。
所述表面不规则体和点状或线状连结——它们共同形成“界面”通道系统的屏障部分,可按不同方式建立。在一系统中,所述屏障部分的表面不规则体由浮凸体形成,所述浮凸体由层A和/或层B中的压印而得到。所述由点状连结或线状连结组成的叠合物可不依赖这些浮凸体,但点状连结也可建立于浮凸体上,并可扩展至所有浮凸体或局限于层A和/或层B上的某些浮凸体。
在另一系统中,所述表面不规则体通过加入颗粒材料、如硅藻土(diatomeric earth)到层A和/或层B上而形成。此添加优选地限制于共挤出的表面片上,该表面片形成表面A1和/或表面B1。相关于此为一系统,其中所述表面不规则体通过表面A1和/或表面B1的熔融破裂(meltfracture)而形成。
可选地或补充地,所述表面不规则体为随机产生的拉伸不规则体形式,特别是产生于在低拉伸比与低拉伸温度下的硬聚合物如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的类型。此种先行措施特别适用于补充由加入材料或熔融破裂产生的表面不规则体。
在这些情况下(即颗粒添加、熔融破裂与拉伸不规则体的实施例),所述点状或线状连结通常必须独立于所述表面不规则体地建立。正如所熟知的,熔融破裂可轻易地于LLDPE片中进行,如果剪切速度相当高且挤出温度相当低,所述LLDPE片非常容易熔融破裂。从其它方面讲,熔融破裂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缺损,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有利地加以利用。
还在另一系统中,所述表面不规则体由层A和/或层B的过度拉伸的、狭窄线性延展的薄区域组成。它们在表面A1和/或表面B1上创造出狭窄的、线性延伸的较厚凸出区域。这将更进一步与附图和实例关联地解释。
同样在此情形中,点状连结可以有选择地独立于或局限于层A和/或层B上的全部或一些浮凸体而建立。
在建立独立于凸出表面部分的点状连结的一特别合适的系统中,在层A与层B两者上有叠合片,所述叠合片两者限制到一由条纹的线性阵列组成的图案。层A上的条纹横越层B上的条纹,以便仅在所述两阵列的条纹交叉点上形成连结。
本发明的一特定实施例结合本发明与包括凹槽层与平坦层的叠合物的优点,而后者特别在专利文献WO-A-02/102592中公开和解释。此叠合物的结构特征在于,层A开槽有凹槽(flute),所述凹槽形成通道,所述通道按纵向或横向线性地延伸,所述凹槽底部与一基本平坦的层B连结,由此,所述凹槽形成出基本按叠合物纵向或横向延伸的通道,所述凹槽的波长优选地为约3mm或更小,且所述凹槽高度优选地为约0.3mm或更高,由此通道的形成连接的屏障部分位于凹槽底部,在该处层A连结至层B,且由层B中的分段拉伸(segmentally stretched)的、狭窄的较薄区域形成,该区域在与所述凹槽方向成一角度下延伸,且更进一步与图13a与b相关地描述。
出自制造该多孔性叠合物的中间产品——例如尚未穿孔的产品,其本身就是一项发明,且其可用于多种目的,因为层A中的凹槽提供一方向的坚固性,且层B的狭窄的线性延伸的分段拉伸的较薄区域提供改进的撕裂传播抵抗性,同时所述凹槽与较薄区域的图案提供一类似织品的美观效果。
包括穿孔的该实施例的一特定用途涉及一叠合物,其可吸收由一侧凝结而成的水,并将所述水分以蒸汽方式在另一侧释放。此产品的特征在于,所述由狭窄的较薄区域形成的通道为疏水性的——该疏水性可以选择聚合物材质而达成,而由凹槽形成的至少部分通道要么由于其亲水性填充材料内容物,要么由于形成这些通道壁的部分表面A1上的亲水性涂层而为亲水性的。亲水性填充材料可为例如纱线或精细亲水性颗粒的形式。用于凹槽的填充材料在上述出版物WO 02/102592中描述。
在本发明的每一实施例中,层A与层B各有大量穿孔,所述穿孔互相移位,因此迫使穿行的流体通过界面通道系统。所述穿孔通常不需要特别精致,且可在叠合之前通过一组普通销体滚轮来制造,其以正确的对准方式操作。然而,在层A被开槽的情况下,此层中的穿孔最好在叠合之后通过具有热突出刀刃或针体的滚轮来制造,如专利文献WO-A-04/54793中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具有由分段拉伸的、线性的、较薄区域形成的表面不规则体的层中,(凹陷部分)突出浮凸体优选地基本在它们的纵向上单轴地定向,且凹陷部分的形成通过横向于此方向的分段拉伸来建立。
此外,所述连结由所有的或一些的、优选地为大部分的较厚线性区域所限定。这提供特别良好控制的和稳定的界面(interfacial)多孔性。所述实施例由显微照片图7示出。优选地,这样的线性较薄区域间的分隔不大于约0.3mm至0.4mm,更优选地不大于约0.2mm。较薄区域的宽度优选地应大致介于0.05-0.2mm。层A与层B两者皆可具有由此浮凸体形成的界面不规则体,在此情况下所述两线性图案应互相交叉。为了达成此目的,其中一层可印有浮凸体并沿共挤出网(共挤出以获得得适当的连结片)纵向拉伸,而另一层可印有浮凸体且横向拉伸。所述浮凸体优选地按横向于所述浮凸体将延伸的方向分段拉伸来实施,在前一情形中,优选地以具有圆形或螺旋形沟纹(groove)的互相啮合的沟纹滚轮实施,而在最后提到的情形中,则优选地以互相啮合的钝齿滚轮(cog-roller)实施,所述钝齿滚轮具有基本按轴向延伸的钝齿(cog)。
可选择地,层A与层B两者可从管状共挤出膜片制备,处于扁平形式的所述膜片印有浮凸体并按其纵向定向,且随后螺旋形成一网状物,该网状物具有定向和斜线的浮凸体图案。
两个这样的网状物可然后按其定向与浮凸体图案皆互相交叉的方式叠合。在所有情形中,所述(一般为单一轴向)定向可先于制作浮凸体,或者制作浮凸体可先于定向。最后提到的次序是优选的,且在定向期间,膜片优选地被允许遵循其趋势,以便垂直于其拉伸方向收缩,因为这将增强其强度特性,且可使浮凸体图案更精细。当本发明的叠合物(优选地为交叉叠合物)在其接口(interface)处具有圆点的或线性形的浮凸体,且层A与层B之间的连结局限于所有的或部分的这些浮凸体,参与连结中的相邻浮凸体间的距离应不大于约1mm,为了达成界面毛细管尺寸的足够稳定度,通常必须将此距离降至约0.1mm至0.2mm,甚至更低。
当扁平形式的管状膜片在具有圆形钝齿的互相啮合的沟纹滚轮间被分段拉伸,以形成纵向延伸的浮凸体阵列与凹陷膜片部分时,邻近于扁平管边缘的材料会自然地按朝向膜片中间的方向移动数毫米,使得紧邻边缘的分段拉伸可避免。在螺旋切割与叠合后,其示出为斜线,这些斜线看上去不同于叠合物的其余部分,而显得不是很美观。为了遮盖这些,并将不美观的效果转化为美观悦目的效果,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所述分段拉伸借助于沟纹滚轮来实施,在沟纹滚轮上有缺失的钝齿的间隔,以得到一拉伸结果,其中呈现为平行线性区域的一规则图案,该规则图案没有凹陷部分,但具有为凹陷部分平均宽度的至少10倍的宽度。
另一改进涉及沟纹滚轮间的管状膜片的分段拉伸、随后的螺旋式切割、穿孔和交叉叠合,该改进的特征在于一方法:按一规则图案形成的层A与层B两层中的穿孔、和凹陷部分的交叉(criss crossing)阵列的方向按此图案配合,使得在层B中基本上没有单一薄部分从层A中的任何穿孔导引至层B中的任何穿孔。
此外,与此相关,一个优点是:压力流体——优选地为空气,从层A侧至层B侧穿过叠合物,以便按此流体方向弯曲所述两层中的凹陷部分,由此,优选地,所述流体具有高温,适合于使所述凹陷部分的弯曲形状稳定。此先行措施(precautions)与图11与12相关地作出解释。
本发明亦考虑制出毛细管,其具有在1μm至10μm范围内的深度和宽度。这不是用于家用保鲜膜,而是用于例如细菌滤膜,象包装膜之类,其阻挡细菌,并允许消毒气体通过进入包装。在考虑此种用途下,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在层A或层B的一个或两者上的表面不规则体,如以一图案或一平行的、精细的、线性的纹理(furrow)形式压印。优选地,具有此种纹理的层以基本单一轴向的方式基本平行于这些纹理地定向。优选地,层A与层B两者在共同连结的表面上具有此种压印图案,并且所述两图案互相交叉。
此精细尺寸的纹理可通过滚压的方式制造,其方式是使用一具有激光雕刻图案的硬滚轮,并在高滚轮压力下抵靠着半硬度橡胶滚轮地工作。滚压处理过程优选地发生于高温下,但层中的所有片皆为固态。细节是,此滚压处理过程的参数可能是关键的,但能通过塑料膜片的浮凸装饰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地建立。
类似的情形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叠合处理过程中是真实的,其中,表面不规则体通过融熔破裂的方式或通过将颗粒材料加入到层A和/或层B的叠合片的方式形成。在这些实施例中,滚轮压力与滚轮表面的特征——该滚轮表面在叠合处理过程中会形成夹断面(nip)——是相当重要的。若压力过低或两滚轮表面都过硬,会有较大区域完全不连结。若压力过高、或一个或两个滚轮表面过软,则所述两层会彼此连结在一起而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将不形成界面通道。然而,对于塑料膜片叠合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要为这样的叠合建立适当的参数并不困难。
为了使在层A与层B中的穿孔之间获得良好控制与精确移位,所述两层优选地按层A中的叠合片面对层B中的叠合片的方式共同穿孔。在产生表面不规则体之后,在定向处理之后,如果用到管体螺旋切割处理过程,则且在该处理过程之后,执行所述共同穿孔。与穿孔处理过程一致,所述层被分离,但共同朝所述热的/加压的叠合单元(lamination unit)平行移动,且在此移行过程,层B较层A移动稍长或稍短,该差异被调整,以在所述两层之间获得所希望的移位。这是在叠合膜片中建立移位的穿孔的、非常精准的方法。可选择地或补充地,所述层也可在侧面方向(lateraldirection)互相移位。
所述的共同穿孔过程可以通过针体滚轮的方式、或者通过一排或多排针体的往复运动的方式执行。由所述穿孔形成的孔洞大小在每一平坦的维度上为约0.1mm至0.6mm,优选地为约0.2mm至0.3mm,在同一层中的相邻孔洞间的距离基本为约0.5mm至4mm,优选地为约0.5mm至1.5mm。穿孔位置一般是随机的,相对于界面通道系统可见。
所述穿孔可按热的方式、即在层的局部熔融下,或按冷的方式进行。热穿孔具有优点:所述穿孔将被基本未定向的、且比紧邻的材料厚的材料环绕。这赋予一抗撕裂效果,并增强叠合物的大多数强度特性。热穿孔能通过热针体方式、或通过热锯齿状刀片装置执行,如在与之相关的图9a与9b中进一步公开的。如果选定热穿孔,且层被共同穿孔,那么穿孔之后层的分离——为允许孔洞的相互移位该分离是需要的,必须在熔融材料固化前进行。当使用冷穿孔,且当孔洞具有上述较大尺寸时,那么,在每一层上邻近于每一孔洞处,会正常地形成一小襟翼(flap)。这些襟翼能以一摩擦表面经过其上的方式被放倒至一侧,以便维持孔洞清洁,或者,这些襟翼可通过一个或多个锋利刀片经过其上的方式被“刨切”掉。所述锋利刀片可为静态的、震动的,或者是不停移动的刀片。事实上,前述的、使用针体滚轮或类似物的处理过程并不需要真正地穿通所述层,足够的是,它们形成深深地凸伸的较薄的“浮凸体”,然后可由刀片切除所述“浮凸体”,以形成孔洞。
用于所述凸伸的针体或类似设备可形成为在刀片上的适当的成形锯齿,以形成一“针体滚轮”,数个此类刀片可按互相密切接近的方式组装在滚轮表面上。可选择地,一个或多个此类刀片可组装至一往复运动的设备中。此为一简单的方法,可使“针体”互相接近地排列,并可在磨损时更新。
在上文中,仅有两层A与B被明示地描述,但应了解到,可有更多层,其形成类似的通道连接,如权利要求22和23所说明的。
因此,另一层C可加入于表面A2,其中,层C可类似地提供有大量穿孔。这些穿孔相对于层A中的穿孔移位,并具有以类似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两系列穿孔间的连接通道。每一此类连接皆包括一屏障部分。在另一实施例中,再另一层D被加至表面D2上,其中,层D可类似地提供有大量穿孔,这些穿孔相对于层B中的穿孔移位,并且类似地有在所述界间(interphase)处的两系列穿孔之间形成的连接通道。每一此类连接皆包括一屏障部分。
然而,亦能是一本质优点:在叠合物的一侧或两侧加入一膜片,该膜片穿制有与邻近膜片中的穿孔一致的穿孔。如此加入的膜片可增强叠合物,且优选地应被定向。在任何情况下,本发明的叠合物中每一层之间的连接优选地在使用共挤出叠合片的情形下进行,所述共挤出叠合片具有低于叠合物的其余部分的熔融范围。
本发明不仅涉及所述产品,而且也涉及其制造方法与装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细节通过下列图示说明而更加清楚,其中
图1,其示出本发明叠合物的一截面,代表一实施例,其中,所述表面不规则体——其建立界面毛细管通道——由层A中的点状浮凸体形成,且层A与层B两者本身为交叉叠合体。
图2a与2b示出制造图1的产品的装置。
图2a主要示出生产线,图2b是一穿过阳式和阴式滚轮的表面部分的轴向截面,处于制作浮凸体的位置。
图3是两流程图,其示出两条生产线,其共同建立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处理过程,也就是这样的实施例:表面不规则体以在沟纹滚轮间横向拉伸的方式形成为连续纵向的浮凸体,并且,膜片此后纵向地拉伸,而其为管状的、扁平的形式,然后被螺旋地切割、穿孔和交叉叠合。
图4为所述两流程图的低阶步骤,其示出所述装置的生产线,所述装置进行所述两层A与B的共同穿孔,然后分离层A与层B,通过给层A与层B不同的行进长度来移位层A与层B中的穿孔,并且最后叠合层A与层B。
图5示出两互相啮合的沟纹滚轮,其制造连续纵向浮凸体形式的表面不规则体;所指出的措施仅用于示范。
图6为图5的沟纹滚轮的修改形式,并且是一穿过一滚轮表面的轴向截面。
图7是一下述的横切面的缩影照片
a)一纵向定向的层A,在定向前,该层A配设有平行于定向方向的线性浮凸体,以及
b)一横向定向层。
图8a与8b表示图5的装置的改型。在此改型中,所述两对沟纹滚轮以“校准(registration)”形式工作,如虚线所示,由此,所述浮凸体图案可更精致,然而,所述表示的措施仅用于示范。图8a示出滚轮的排列,且图8b示出钝齿的操作。
图9a与9b示出具有热锯齿刀片的、穿孔的滚轮结构(rollerset-up)。图9a是一垂直于滚轮轴线的截面,以及图9b相比于图9a放大地示出图9a的截面x-x。
图10原则上示出一穿过叠合物的一截面,其中,所述截面通过一热穿孔的中间。此截面平行于层A中的连续浮凸体,且垂直于层B中的连续浮凸体。
图11是一实例,其示出在层A与层B配置有连续的、线性的浮凸体,且所述两层中的浮凸体相互交叉的情况下的孔洞与浮凸体的适当图案。所述图案是这样的:流体从来不能采取从层A中的穿孔至层B中的穿孔的直通路径,因而最佳地使用所述浮凸体间的薄区域的阀效应。
图12是穿过图11示出的膜片的纵向截面,其中的情形是,所述膜片处于来自叠合物一侧上流体的压力的影响之下。此图示出所述浮凸体之间的薄区域的阀效应。
图13a与13b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层A被开槽,而层B为平坦,但配有浮凸体,所述浮凸体与位于层A中的凹槽基部一起共同形成界面毛细管。图14a是一垂直于凹槽的截面,所述凹槽可以纵向地、或横向地、或与此两方向皆呈一角度地延伸,而图14b示出不同截面,其按图14a的y-y线地表示。
图14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交叉叠合物,其中,所述浮凸体——其在界间建立间隙——通过融熔破裂或在表面片中加入颗粒材料而形成,且所述连结是点状连结,其中,所述共挤出股的两阵列互相交叉。在所述构架中,所述叠合物朝向其主要表面之一地图示,且除阴影线的交叉条纹外,所述叠合物被看作是透明的,其示出连结较低熔融温度组分的共挤出股。
图15还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中,作为沟纹滚轮间横向定向的内在结果,每一层具有纵向延伸的较薄/较厚区域,其中所述横向定向延伸至整个膜片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界面通道系统通过一交叉叠合的层A的浮凸化、以及此层与交叉叠合的层B的点状叠合化的方式形成。所述点状叠合限制于浮凸体1。所述图例示出叠合物的纵向与横向截面(可两者选一)。注意到,所述厚度维度的度量远大于其它维度的度量。所述叠合通过每一层的较低熔点表面片(3)与(4)来建立。所述表面片单一轴向定向并相互交叉(crisscross),层A与层B皆为交叉叠合物。膜片在使用熔融挤出的情形下通过融熔挤出片(5)来叠合。在层A与层B叠合之前,穿过层A与层B各制出穿孔。在层A中的穿孔相对层B中的穿孔移位。位于视图截面内的穿孔(6)被完全一画出,而在视图平面外侧的穿孔(7)以断裂线表示(见图2)。
请参照图2a与2b,所述结构可如下制造:在从动滚轮(18)与(19)的上游,层A与层B通过从动销体滚轮(未示出)穿孔,所述销体滚轮与滚轮(18)与(19)同步。所述滚轮(19)的表面配有凸出的瘤丘(knob)(20),而滚轮(18)具有相对应的孔洞(21)。滚轮(19)至少加热至叠合片的熔点,但低于主片的熔点。于此,层A被浮凸化。连同层B一起,它被传送至滚轮(19)与其反式滚轮(20)之间的夹压口(nip)。所述反式滚轮(20)包覆有半硬的橡胶,并被加热以作用于点状连结。
在图3第一张流程图所示的、生产线中的五个不同步骤本身皆为已知。这些步骤现在被进一步描述。所述处理过程起始于管状膜片的挤出,因而其必须在管体外侧共挤出一叠合片。优选地,在从挤出模具牵引出(haul-off)期间,生成基本单一轴向的熔融定向。这通常足以适当执行步骤2)至4),但亦可能在低纵向熔融定向的情形中,在步骤1)与2)之间插入一额外的纵向拉伸步骤,从步骤2)至步骤5)的整个过程中——即在管状共挤出膜片崩落后,所述管状共挤出膜片维持于扁平管状形式。步骤2,即加工处理步骤——通过该步骤形成一按定向方向延伸的精致的浮凸体图案,通过互相啮合的沟纹滚轮来进行。所述沟纹可为圆形或螺旋形,但在任何情形中都接近于圆形,优选地所述滚轮的沟纹表面的每个顶部都具有两边缘,所述两边缘足够锋利,用于产生所述层中的薄线性区域。这促使所述浮凸体图案特别精致,因而增强透气度和蒸汽通过叠合物的传送度,以及对于流体静压的阻抗性。
已发现,当沟纹为圆形且互相啮合沟纹滚轮以稍为不同的圆周速率转动时,大多数规则线性形区域可被形成。至此目标在于平行于定向方向的剪力,且被认为,速度的差异——其与沟纹滚轮之间的互相啮合组合产生一与定向方向成约45°的拉力——对于此效果的最佳化是理想的。步骤2)的方法与装置在下文根据图5进一步阐释。
涉及步骤4),已发现,当“半纤维化”膜片材料被允许在宽度方向收缩、优选地为自由地收缩时,能够获得最高的纵向拉伸比和总体而言的最佳强度性能。为了得到最安全的处理并获得合宜的高拉伸比,此步骤优选地在两个或多个具有紧密间隔的滚轮之间来执行,所述滚轮以不同的圆周速率移动。在进入这些拉伸滚轮之前,所述层优选地进入到一打褶状态,其具有平行于拉伸方向的皱褶。所述皱折必须够深,以有利于拉伸,而又足够浅,以避免在拉伸之后仍维持有皱褶。离开步骤2)的所述膜片将按一精致图案非常深地打褶,但由于某些弹力恢复的原因,它具有变宽的强烈倾向,并且,除非采取预防措施,该倾向使所述皱褶在短暂移动后非常不均匀。其中一种可应用的预防措施为:例如通过香蕉滚轮(banana rollers)张开所述皱褶,然后以适当装置形成新的和较大的皱褶,而没有造成进一步的横向定向。此类装置已公知于US 3,233,029。一可选的且更实际的预防措施是如在流程图中的步骤3)所指明的,亦即紧随步骤2)之后,使所述膜片材料穿过至少一第二组互相啮合的沟纹滚轮——其具有一节距大于步骤2)的沟纹滚轮的节距,因而此第二组的互相啮合适合于把离开步骤2)的沟纹滚轮的波纹转换成较大波长的波纹,而没有产生任何明显的进一步横向拉伸。
有利的是,在约或低于50℃的温度下执行步骤4)的定向,至少在聚合物材料是基于PP或HDPE的情况下应这样。随后的热处理——其为步骤5)且例如在约90℃至110℃下——然后将是需要的,以避免与处于热与压力下的叠合物相关的收缩。关于热处理,所述膜片必须允许在其纵向上的几乎自由的收缩。此纵向收缩会本质地导致某些横向扩展,其倾向于使膜片变皱,且此种变皱必需以适当的张开装置如香蕉滚轮来消除。
在图3的第二处理生产线中,步骤6)、7)与10)从当前的交叉叠合技术中熟知。因此,步骤6)公知于专利文献US-A-248,366(Rasmussen)。然而,在沟纹滚轮间的分段横向拉伸(segmental transverse stretching)(步骤2)会导致所述扁平管的两侧强烈锁定在一起,即使在挤出膜片的内表面上正常地不应有任何低熔点连结组份的内容物。然而,此种锁定可方便地以气泡消除,其保持围陷在两对夹压滚轮(niprollers)之间,所述夹压滚轮安装在“翻滚”解卷部分(unwind part)中。此解卷部分在上述美国专利中示出。
当要给出最终叠合物中的撕裂传播抵抗性时,接近于60°或30°的切割角基本是可推荐的,其明显高于相应的45°角交叉叠合的撕裂传播抵抗性。所述螺旋形切割器的“翻滚”解卷部分优选地具有一很稳定的压缩,可携带并“翻滚”沉重的膜片卷,因而降低改变卷的时间至最低,并且应注意到,当前某些交叉叠合物的制造商具有螺旋形切割器,其可携带并翻滚重量达3吨、以及长度达2.7米的膜片卷。
在图4中,所述螺旋切割的层A与层B由各自的螺旋切割器(未示出)进料至滚轮(101),在此处,它们一个在另一个上地放置,其方式是按定向与浮凸体的图案互相交叉排列,即,其为“交叉层叠”,图3中的步骤7)。反式滚轮(102)为一销体滚轮,以与滚轮(101)同样的圆周速率被从动。对应于滚轮(102)上的销体,在滚轮(101)上有沟纹或空洞,以允许穿孔。在螺旋切割器与滚轮(101)之间,层A与层B横向张开,例如通过香蕉滚轮横向张开,以避免起皱。所述香蕉滚轮、滚轮(102)上的销体和滚轮(101)上的沟纹或孔洞未示出。所述针体可例如为皮下注射针体,所述皮下注射针体通过切割动作形成穿孔,并留下小“襟翼”于孔洞附近。此为图3中的步骤8)。所述皮下注射针体尖端的切割表面转向于这样的方向:所述襟翼位于所述孔洞的上游侧,因而它们可方便地通过在摩擦表面上移动打开通往孔洞的通道,且能平坦地放下。层A与层B上的襟翼通过摩擦表面(103)和(104)相应地放下(laid down)。这些摩擦表面可例如由金刚砂布料组成。
层A与层B通过空转滚轮(idle rollers)(105)、(106)和(107)分离,因此滚轮(106)或(107)的位置可调整,以便影响并调整层A与层B中的穿孔之间的移位,步骤9)。所有滚轮几乎互相平行,但滚轮(106)或(107)具有调整装置,其可相对于层B中的穿孔的侧向位置精细地调整层A中的穿孔的侧向位置。摩擦表面(103)与(104)可由刮削刀片替代,优选地按垂直于层A与层B的运动方向快速震动。另一可选方式——其优选地用于获得叠合层的最佳强度特性——是热穿孔处理过程,其在下文根据图9a与9b以及图10来阐释。
连结强度值是一折衷值,如在交叉叠合技术中通常的那样。一方面,所述产品在使用中必须不易分层(delaminate),另一方面,高连结强度会导致很差的撕裂传播抵抗性。合适的连结值通过适当选择叠合片而达到。此外,这必须这样选择:所述连结能够在一温度下发生,该温度低于所述层被稳定化(步骤5)的温度,如图3所示,否则会有在滚轮(110)和(111)上横向收缩的强烈倾向。所述叠合片通常应选择为两复合聚合物间的掺合物,其具有明显不同的熔点,其中之一低于稳定化温度,因而所述叠合层在叠合温度下仅部分熔融。参见与此相关的实例1。
为了完全避免在滚轮(110)和(111)上的收缩,可有一保持装置,其抓持住叠合物的边缘,所述保持装置例如是在滚轮上的邻近于叠合物的每一边缘的一排针体,和在反式滚轮中的所述针体能适配其中的、相应的沟纹。
参照图5,所述互相啮合的沟纹滚轮(112)和(113)——其影响分段横向拉伸即图3中的步骤2)——在其圆形齿上(在横截面图看是平坦的)具有平坦的齿冠(114)并带有相对锋利的边缘(115)。所述分段拉伸起始于这些边缘,并发展成薄的连续区域(116)。所述互相啮合受到限制,以致于在所述圆齿的平坦齿冠(114)上维持着较厚的材料、即浮凸体。
“锋利边缘”的曲率半径相当重要。它取决于共挤出膜片的性质,但通常应该处于约20μm至50μm范围内。
对此曲率进行相对精确调整的合适的工业方法是:首先使边缘确实锋利化,然后以电解研磨(electrolytical polishing)方式使其圆形化,最后进行电解铬电镀(electrolytical Cr-plating)。这些电解处理过程当然须在精确建立的条件下进行。
在图5中,所述薄区域的宽度被示出要约等于浮凸体的宽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最终产品的薄区域应比浮凸体更窄,以便赋予产品良好的稳定性。然而,图5示出扁平(laid-flat)管状膜片在展开时的横截面,并且,当所述膜片离开沟纹滚轮时,所述薄区域宽度会减小。此外,在随后的纵向拉伸过程中,此宽度会明显减小。同时,所述浮凸体经受一显著的厚度的减小,其减小比率几乎等于拉伸比,而在所述薄区域中的厚度的相对减小要小许多。
在沟纹滚轮的圆齿上制造相对锋利的边缘的目的在于制造特别精致的浮凸体图案。该浮凸体的精准度可由示于图6中的齿的型面来增强。此处,所述齿冠并不平坦,参见横截面图,但具有一凹陷形状。此种沟纹滚轮形式可能没有用于已有技术中,没有用于任何目的。
在图3的制造过程的变型中,螺旋式切割得以避免。两层皆纵向切割,并在挤出后马上展开成平坦的膜片。然后层A全部顺次经受处理过程步骤2)至5)和步骤7)至10),即,在步骤5)结束后没有卷绕(winding-up)。层B不经受浮凸化的步骤(步骤2),且在该情形下的步骤3)是横向拉伸,否则适用于层B的步骤与用于层A的步骤相同。所述拉伸优选地按专利文献WO-A-2005/102669所公开的方法来执行。当该叠合物使用作为屋顶下层或“家用保鲜膜”时,所述浮凸体侧应优选地是直接经受水压力的那一侧。
图7的横截面的显微照片示出此种叠合物,其中,一层通过根据图5阐释的分段拉伸方法提供浮凸体,而另一层则没有任何浮凸体。所述显示的截面没有经过任何穿孔。由此制得所述显微照片的样本来自于在这里记录为实例2的试验。
出于清晰度的原因,所述显微照片经过修饰。
在图8a与8b中,所述两对沟纹滚轮的一对、即滚轮(118)和(119)在每一圆齿的顶部、也就是在所述齿的中点(120)仅具有一相对锋利边缘。在滚轮(118)与(119)上的齿互相啮合,每个齿皆形成一拉伸区(薄区域),且所述两对沟纹滚轮处于“校准”状态,使得在滚轮(119)上的每一齿的中点几乎接触到在滚轮(112)上的一齿的中点。在图8b中,所述校准由虚线(121)指明。在沟纹滚轮的制造过程中,确保沟纹滚轮之间的“校准”的装置从专利文献WO-A-02-102592中公知。作为该“校准”的横向拉伸的结果,所述膜片将会在滚轮(112)和(113)的每一顶部上形成两浮凸体(122),因此一更精致的浮凸体图案得以达成。
在图8a与8b中,滚轮(112)和(113)安装在滚轮(118)和(119)的下游。它也可为另一形式,也就是,前者安装在后者的上游,而且它取决于挤出的、熔融定向的膜片的性质,其中,所述两选项中的一项被选择。
在图9a与9b中,图3的步骤8)通过不同于根据图4所阐释的处理过程来执行,也就是通过热穿孔过程执行。所述针体在这里由刀片(124)上的锯齿(123)代替。这些刀片组装在滚轮(102)圆周上的沟纹中,所述滚轮现在是一热滚轮,否则便对应于根据图4所阐释的针体滚轮(102)。也有一从动反式滚轮(driven counter-roller)(101),在其上层A与层B按相互交叉的定向方向彼此置放(“交叉层叠”)。此处所述两滚轮互相接近,但彼此仍有一距离。因此,在滚轮(101)上没有沟纹或空穴来匹配所述“齿”。当“交叉层叠”的层A与层B从滚轮(101)传送至滚轮(102)上,它们跟随滚轮(102)一段短距离,该距离足以在局部熔融下对所述两层进行热锯齿穿孔。在锯齿(123)间围绕着滚轮(102)的热绝缘材料(15)、如玻璃纱(glasyarn)避免所述层与其它热的滚轮部分之间接触。所述箭头(126)指出,在箭头指示处适量的空气持续吹至滚轮(102)的表面上。因此,所述热绝缘材料维持足够地冷。
作为热穿孔过程的一个副作用,层A与层B通过围绕每一穿孔的熔融材料会变成连结在一起。这些连结应在熔融材料固化前以刮除方式解除。已发现,如果进行得够快,此种切除不会引起任何纤维状突出体的形成。所述切除在使用棒(127a)和(127b)的情况下进行。此后,所述穿孔的相互移位和叠合根据图4所阐释的那样进行。
所述刀片上锯齿的适当尺寸例如为:横截面为0.2mm×0.2mm,且长度为0.8mm。横截面尺寸为0.2mm×0.2mm也适用于针体,所述针体在室温下切割穿孔。
在图10中,附图标记(128)示出围绕每一热穿孔的、熔融的基本未定向的聚合物材料的环。附图标记(129)是在层A中的薄区域。在层B中的薄区域未示出,因为被认定所述部分紧随在层B中的浮凸体。所述环在层A与层B之间在叠合物的紧邻环绕部分中造成一显著的空穴,但此部分没有宽到足以干扰流体静压的抵抗性。
在图11中,所述双线(130)指明层A中的薄区域,以及双线(131)指明层B中的薄区域。以箭头(132)指明的、实线圆的排序列表示层A中的穿孔,而以箭头(133)指明的虚线圆表示层B中的穿孔。在叠合期间的机器方向(machine direction)由箭头(134)指示。所述穿孔在每一层中按线性的横向排的方式布置,其中在每一横向排中穿孔间隔为2mm,且排间隔为4mm。所述移位过程将层B中的穿孔精确地布置在层A中的两相邻孔洞之间的中点上。除了所述薄区域(130)和(131)的已选择的角度布置外,这些薄区域相对于穿孔的位置并无顺序,然而,如图上示出,流体进入层A中的任一孔洞,从来不能穿过一追随层B中的薄区域(131)的直接途径,而到达层B中的任一穿孔。为了达到此目的,它必须沿着层A中的薄区域(130)的至少一个流过至少一段距离。
此显著性从图12中得以体现。这里认定,层A处于与一流体直接接触的状态,所述流体处于压力之下,足以弯曲所示的薄区域。此种弯曲发挥一阀效应,其趋向于通过弯曲(13)抵靠层B中的浮凸体来关闭沿层A的薄区域(13)循行的通路,并开放沿层B中的薄区域(131)循行的通路。当自层A中的穿孔至层B中的穿孔的内部流体通常不得不行经一个或多个由(130)所形成的通道时,最终结果是一关闭效应,其对于获得流体静压高阻抗性有帮助。
所示出的所述薄区域和穿孔的图案仅为此阀效应的一个实例。所述阀效应可通过给予叠合物一如图12所示的永久结构来增强。为此目的,一热流体、优选地为处于适当压力下的空气可以穿行经过所述叠合物。这能够例如这样来实施:在纵向张力下拉动所述叠合物行经一微孔加热棒上,同时吹动加压空气穿过此棒的孔洞。所述棒的表面可方便地制成圆形,如同滚轮表面。热量会稳定所述弯曲形状,但空气温度不应太高而引起一明显的横向收缩。就聚乙烯或聚丙烯基的叠合物而言,约70℃至80℃的温度较适宜。边缘/引导装置可用于消除横向收缩。纵向收缩通过纵向张力来避免。
在图13a与13b中,所述界面通道系统的一部分是由凹槽(9)形成的通道,而所述通道系统的受限部分在凹槽的底部(1)与层B之间通过层B中的较薄的分段拉伸的线性区域(11)形成。图13a是一垂直于凹槽(其可纵向或横向延伸)的截面,如图13b中的a-a所示,而图13a示出一垂直于此的截面,也就是图13a的截面b-b。为了清楚说明,所示出的所述两层较正常情况厚。为了有助于制作凹槽操作,每一凹槽的基底(10)部分优选地比凹槽的自由部分薄。关于这种解释在实例4中给出。每一层A与层B皆具有一较低熔融表面片,用于使层A叠合至层B,所述片化的次结构在附图中被忽略。
在图14中,层A上的条纹(b)共挤出在一管状膜片上,且层B中的条纹(c)共挤出在另一管状膜片上。此共挤出依据专利文献WO03/074264进行。
在制造过程的此步骤中,所述条纹纵向延伸,且所述角度布置通过螺旋式切割达成。在每一膜片中,在这些条纹与主层之间,被挤压有一薄的连续片,该连续片填充有颗粒、如硅藻土(diatomeric earth),从而造成浮凸体形式的表面粗糙,可选择地,能使用熔融破裂。此填充片不是由较低熔融聚合材料制造,且因此不会在叠合过程中连结。所述连结是一点状连接,其局限在点(b)和点(c)相交处的点(a)。层A中的、面对层B的子层——即含有条纹(b)的子层——按箭头(12)所指的方向定向,且层B中的、面对层A并含条纹(c)的子层按箭头(13)所指的方向定向。层A中的穿孔(14)由实线圆圈示出,且层B中的穿孔(15)由虚线圆圈示出。它们互相移位,但在条纹与穿孔之间不需要匹配。由于粗糙表面,流体可能在所述两层中的穿孔间行进,且所述通道非常狭窄,从而产生对流体静压的抵抗性。
图15是本发明的再另一实施例的叠合物的横截面图。层A与层B的每一个本身皆为交叉叠合物,且层A与层B之间的连结通过较低熔融表面片进行,但这并未示出在附图上。如实例5中作出的进一步解释,每一层具有纵向延伸的较薄/较厚区域,所述区域的本质特征是在沟纹滚轮间横向定向的结果,且一般认为此是一缺点,但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却被有利地利用。具有倾向的是,在所述互相面对的表面中的起伏,在一层上相对较深,而在另一层上较浅(如实际上尽量直,当使用横向拉伸的沟纹滚轮时)。由于此结构,所述两层可遵循如位置(16)和(17)在这里所示的一部分纵向浮凸体的连结来叠合。所述层A中的穿孔必须与层B中的穿孔纵向对齐,但实际上不可能按连结图案将它们带到校准状态。若此穿孔图案为规则图案,所述穿孔排序列之间的距离应明显不同于连结图案的节距(波长),以避免干扰。因连结而被关闭的少数部分穿孔并没有害处,如图中左侧处所示。
实例1
本实例的目的是,制造与测试家用保鲜膜样本,原则上其方式是:借助于在图3中的两张流程图所示的加工过程,并借助于使用等同于图4和图5的装置——当然更适合于实验室条件。
第一步骤为由m.f.i.=0.1的HDPE制造共挤出的管状膜片,用表面片覆盖其内部侧面约15%——所述表面片由具m.f.i.=1.0的LLDPE组成,用聚合物掺合物覆盖其外部侧面约10%,所述掺合物适合于在适当温度下产生一连结,所述连结没有强到使撕裂传播抵抗性变得很低,且没有弱到使分层成为问题。适当的温度意味着叠合温度必须低到使所述定向的、热稳定化的膜片的收缩能通过使用简单的边缘维持装置来避免。就此目的而言,便选择85%的上述LLDPE和15%的金属茂合物(metallocene)VLDPE的掺合物,其于约50℃开始熔融,且具有同样的mfi,商标名为Affinity 8100。
吹气比限制在约1.2∶1,孔洞间隙是1.5mm,且挤出膜片的最终厚度为120μm。由此引入一相对高的熔融定向(melt orientation)。所述扁平形式的管状膜片被浮凸体制出,其方式是:分段横向拉伸,然后,与此一致地按比例3∶1纵向拉伸,并且最终,仍一致地在滚轮上加热至90℃,且此温度允许几乎自由的收缩,以便维持稳定。
所述分段横向拉伸而成的浮凸体在40℃下按图5所示的方式进行。所述圆齿厚度为0.3mm,且在每一滚轮上的间隔为12.0mm,也正如此图所示。所述圆齿的边缘以手工方式圆形化,所述曲率半径为约50μm。所述沟纹滚轮间的互相啮合被调整成使得:在最终的纵向拉伸的和稳定化的膜片中,所述浮凸体的宽度变成所述薄区域宽度的约4倍。
所述纵向拉伸也在约于40℃下、在具平滑表面的紧密间隔的滚轮之间进行。所述扁平管状膜片拉伸后的宽度等同于在沟纹滚轮间拉伸前的宽度。
作为在沟纹滚轮间处理的结果,所述扁平管的两侧非常强烈地互相锁定,但它借助于在两侧间圈围的气泡可容易地被打开为管状形式,并且在相对于纵向为1∶2的倾斜度下进行螺旋式切割。由于拉伸过程,膜片的规格现在为40μm。
此膜片的两长度通过一等同于图4所示的生产线的生产线来交叉“层叠”而获得。然而,为了简化,所述穿孔通过一往复运动棒来执行,其上组装有一排针体。所述针体为皮下注射针体(hypodermic needle)。有一反式棒配有与所述针体适配的沟纹,以便辅助穿孔过程。所述穿孔的横向节距为2.0mm,且通过往复运动的频率与膜片的行进配合,所述纵向节距调整至4.0mm。在所述两膜片中的穿孔互相移位之后,在一膜片中的每一孔和其它膜片中的邻近穿孔之间的纵向距离为2mm。所述叠合在80℃下进行。为流体静压抵抗性测试十件叠合物样品。结果在25cm至35cm水柱之间变动。
实例2
本实例的目的是,制造与测试家用保鲜膜样本,其由图3的过程的变型来制造,其中,一层(a)通过在沟纹滚轮间分段拉伸纵向地形成浮凸体,且另一层(B)被赋予横向定向,而没有设置任何浮凸体。层A是依据以上实例1所生产的膜片,其生产方法是:共挤出,在沟纹滚轮间拉伸、纵向拉伸、热稳定和打开所述扁平管的两侧。然而,所述管状膜片用纵向切割取代螺旋式切割。
层B按与层A相同的条件共挤出,但如上所述,没有设置浮凸体。为了简化该实验室试验,它没有进行展框(tenter-frame)拉伸或其类似步骤,但首先进行纵向定向与热稳定,如下文所阐释,然后切割成许多短长度条。所述长度条按这样的方式通过热封方法并排地联接:它们共同形成一长的横向定向网(web)。
所述纵向定向在40℃下按比例4∶1进行——所述比例在热稳定之后测量,并于在紧密间隔的滚轮之间进行。在拉伸之前,所述膜片具有精细的纵向皱褶,其程度几乎符合其横向收缩的正常倾向,即,从边缘至边缘的距离因为皱褶而降低至扁平膜片的真实宽度的约75%。所述收缩使皱褶在拉伸时消失。之后的热和收缩的稳定化如以上实例1所阐明的方式进行。
在直接的压力下,为层A、即制有浮凸体的层的流体静压抵抗性测试十件叠合物样品。结果在30cm至40cm水柱之间变动。
实例3
本实例的目的是,制造与测试图1所示的叠合物。
第一步骤是,从m.f.i.=0.1的HDPE制造共挤出的管状膜片,在其一侧约20%上覆盖表面片,所述表面片由金属茂合物LLDPE组成,其熔点为100℃。吹气比(blow ratio)限制于约1.2∶1,出口孔洞的间隙为1.5mm,且最终膜片厚度为40μm。因此引入一相对高的熔融定向。所述扁平形式的管状膜片在40℃下按比例4∶1进行纵向拉伸,并如实例1所阐释的那样进行稳定化。所述拉伸过程在紧密间隔的滚轮之间进行。在第一次拉伸过程之前,所述膜片具有精细的纵向皱褶——其类似于实例2中所述的皱褶,但现在边缘至边缘的距离因为扁平形式膜片而降低。
定向的扁平管状膜片——现在具有规格为25μm,按45°角螺旋地切割。这产生按45°角定向的膜片。两个此种膜片被连续挤出,其间叠合着一5μm厚的LLDPE片,所述两膜片中的定向按一90°的角度互相交叉。所述共挤出表面片——其在高于90℃时熔融——于此转向外方,以便在叠合物两侧形成低熔融片。所述叠合物的规格为55μm。
在实验室试验中,此膜片的一小样本制有浮凸体,并与膜片的另一不具有浮凸体的样本叠合。所述制作浮凸体的过程在两平板之间进行,其中的一板具有突出的瘤丘,而另一板具有孔洞。所述瘤丘的直径为1mm,且它们的中心至中心的距离为4mm。具有瘤丘的板加热至110℃,而具有孔洞的板则维持于室温。所述两滚轮互相螺紧,且制造出数个具有不同浮凸体高度的样本。在每种情况下,热滚轮板——其仍保持所述具有浮凸体的膜片的样本——被传送至并压靠到所述不具有浮凸体的膜片上,该不具有浮凸体的膜片安装在另一不锈钢滚轮上,所述不锈钢滚轮覆盖有一半硬度橡胶,并也被加热至100℃。于此,所述浮凸体叠合至所述不具浮凸体的膜片样本上,而所述两样本间的界间的其余部分则维持未连结。在叠合之前,所述两样本按如图1所示的移位方式通过手工来穿孔。最后,为按此方式制造的每一对样本测试所述流体静压阻抗性。在35μm的距离上达到10cm水柱的阻抗性。
实例4
本实例涉及图13a与13b中的叠合物。此实例的流程与专利文献WO-A-02/102592的实例精确地相同,除了下列两额外处理步骤:
1)在叠合之前,层B被分段拉伸,以形成薄区域(11),如本发明图13b所示。此分段拉伸适合于降低厚度约50%,并且是纵向的,即,所述浮凸体与薄区域横向地延伸。此外,上述国际公开文本的图8所示的滚轮(11)与滚轮(10)被加热至约105℃,且滚轮(11)包覆有半硬度橡胶。在滚轮(10)与滚轮(11)之间的压力可仔细地调整,以便避免薄区域之间的连结,即,以便在层A与层B的基底之间建造狭窄通道。
2)所述两层配有穿孔,层A的穿孔在凹槽的一些自由顶部上,而层B的穿孔在其它凹槽的相对顶部上。
在叠合前,层B通过如实例1所述的往复运动系统来穿孔,所述往复运动系统具有相对于热刀刃精确调整的针体,其穿通层A的顶部。
在叠合后,层A的穿孔通过在热滚轮表面上的精细的短刀刃进行,使得所述切割变成熔融与切割的结合。由于凹槽突出,可以按此方式穿通凹槽顶部,而没有穿透叠合物。
实例5
本实例的目的是,展示制造如图15所示叠合物的方法。层A与层B皆以如美国专利5,028,269的实例3所描述的交叉叠合流程制造,除了下列步骤以外:
1)这些交叉叠合物层A与层B的每一个皆在其侧面之一——即在所述公开文本中所提及的分离之前为外侧片的那一侧,具有一低熔融的金属茂合物LLDPE的片,其熔点范围为60℃至70℃,且m.f.i=1。
2)在交叉叠合物A的制造过程中,在螺旋切割期间的切割角度为30°,而在交叉叠合物B的制造过程中,此角度为60°。在进一步的制造过程中,层A与层B皆在与实例1所述的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按所述两Affinity层互相面对的方式穿孔并叠合。所述叠合在两滚轮之间进行,所述两滚轮加热至约90℃,其中的一个滚轮包覆有半硬度橡胶。在这些滚轮的上游,层A和层B被加热至该叠合温度。

Claims (79)

1.热塑性膜片材料的叠合物,其展现穿通多孔性,并包括层A与层B,层A具有部分接触于层B的一内表面A1和一外表面A2,并且,层B具有部分接触于层A的一内表面B1、和一外表面B2,除了各层的多个穿孔外,层A与层B由连续式材料组成,由此,层A中的穿孔基本上没有与层B中的穿孔直接对应,在层A与层B之间位于表面A1与表面B1上的叠合是
a)通过一在层A和/或层B上的共挤出较低熔融叠合片,以及
b)按这样的不连续方式建立的:在表面A1与表面B1之间形成一通道系统,所述通道系统将在层A上的大多数穿孔中的每一个与在层B上的至少一个穿孔连接,并将在层B上的大多数穿孔中的每一个与在层A上的至少一个穿孔连接,
其特征在于,穿过每一个此类连接的至少一个屏障部分,间隙限制为200μm或更少,其从表面A1至表面B1测量得到,所述间隙由表面A1和/或表面B1中的表面不规则体形成,为此,所述表面包括突出浮凸体与凹陷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表面A1与表面B1至少在整个所述屏障部分是疏水性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屏障部分的区域上,所述平均间隙不小于3μ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屏障部分的区域上,所述平均间隙不小于5μ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屏障部分的区域上,所述平均间隙不小于10μm。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要么层A和/或层B本身为交叉叠合物,要么两者皆由已定向的材料组成,每一层皆具有一主要定向方向,所述两主要定向方向彼此交叉。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屏障部分中的表面不规则体为浮凸体,所述浮凸体由在层A和/或层B中压印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部分中的表面不规则体由添加至层A和/或层B的颗粒材料而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局限至一共挤出表面片,所述共挤出表面片形成表面A1和/或表面B1。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屏障部分中的表面不规则体为在表面A1和/或表面B1中的熔融破裂形式。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不规则体为随机产生的拉伸不规则体形式,特别是为在低拉伸比与低拉伸温度下的硬聚合物中产生的那种拉伸不规则体形式。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不规则体由层A和/或层B的分段拉伸的、狭窄线性延展的凹陷部分组成,由此产生狭窄的、线性延展的浮凸体。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层A与层B上皆具有叠合片,每一叠合片仅按由条纹的线性阵列组成的图案呈现,层A上的条纹横越层B上的条纹,以便仅于所述两阵列交叉的点位上形成连结。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为点状的或线状的连结,其被建立在所述突出浮凸体的全部或部分上,并局限于所述突出浮凸体的全部或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接合于所述连结中的、相邻的、点状的或线状的突出浮凸体间的距离不大于1mm。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接合于所述连结中的、相邻的、点状的或线状的突出浮凸体间的距离不大于0.5mm。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接合于所述连结中的、相邻的、点状的或线状的突出浮凸体间的距离不大于0.1至0.2mm。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具有凹陷部分的层中,所述突出浮凸体基本按它们的纵轴方向单轴地定向,且所述凹陷部分的形成是通过横向于此方向地分段拉伸而建立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叠合物,其中,层A与层B皆具有凹陷部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层中的凹陷部分相互交叉。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介于所述凹陷部分之间的间隔不宽于0.3mm至0.4mm。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介于所述凹陷部分之间的间隔不宽于0.2mm。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分的宽度介于0.05mm至0.2mm。
2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层A被刻槽而具有形成通道的凹槽,所述通道沿着纵向或横向线性地延伸,且所述凹槽的底部连结至一基本平坦的层B,由此所述凹槽形成通道,所述通道基本沿着叠合物的纵向或横向延伸,由此,形成连接的通道屏障部分位于凹槽底部,在凹槽底部处层A连结至层B,并且所述通道屏障部分由在层B中的分段拉伸的、狭窄的凹陷部分形成,所述凹陷部分按与所述凹槽方向成一角度的方向延伸。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波长为3mm或更小,并且所述凹槽的高度为0.3mm或更高。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凹陷部分形成的通道为疏水性的,其通过选择聚合物材料而达成,而所述由凹槽形成的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为亲水性的,这或是由于在这些通道内的亲水性填充材料的内容物,或是由于形成这些通道壁的表面A1部分上的亲水性涂层。
2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层A或层B的至少一个按一平行的细小的线性沟纹图案的形式被压印。
2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层A或层B的至少一个按一平行的细小的线性沟纹图案的形式被压印,并且所述层按基本单轴的方式、基本平行于这些沟纹地定向。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层A与层B两者在连结在一起的表面上皆具有这样的压印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图案相互交叉。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的间隔为或小于10μm。
3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一额外层C被加到表面A2上,所述层C类似地配置有大量穿孔,所述穿孔相对于在层A中的穿孔错位;并且在两系列的穿孔之间的类似连接的通道形成在界面处,此类连接的每一个皆包括一屏障部分。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一额外层D被加到表面B2上,所述层D类似地配置有大量穿孔,所述穿孔相对于在层B中的穿孔错位;并且在两系列的穿孔之间的类似连接的通道形成在界面处,此类连接的每一个皆包括一屏障部分。
32.如权利要求1或2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A1与表面B1至少在它们形成连接的屏障部分处由聚乙烯组成。
3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由穿孔形成的孔洞的尺寸大致为0.1mm至0.4mm,并且同一层的邻近孔洞之间的距离大致为0.5mm至5mm。
3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由穿孔形成的孔洞的尺寸大致为0.2mm至0.3mm,并且同一层的邻近孔洞之间的距离大致为1mm至3mm。
3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被大致未定向的且较紧邻材料更厚的材料环绕,这因局部熔融穿孔而达成。
3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层A与B中的穿孔形成一规则图案,且凹陷部分的交叉阵列方向按这样的方式与该图案配合:在层B中基本上没有单一薄部分从在层A中的任一穿孔引导向在层B中的任一穿孔。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层A与层B两者的凹陷部分皆弯向叠合物的表面,该表面亦为层B的表面。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层A与层B两者的凹陷部分皆弯向叠合物的表面,该表面亦为层B的表面,此弯曲形状为一稳定化的形状。
39.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叠合物,其特征在于,每一层A与层B皆包括平行的线性区域的一规则图案,所述平行的线性区域没有凹陷部分,但具有为凹陷部分平均宽度的至少10倍的宽度。
40.形成展现穿通多孔性的热塑性膜片的叠合物的方法,其中,具有表面A1的层A被带至与具有表面B1的层B接触,其中,表面A1与表面B1接触,并且层A通过一叠合方法被叠合至层B,在该叠合方法中,当表面A1与表面B1接触时,一在层A和/或层B上共挤出的较低熔融叠合片被加热,且至少部分熔融,并且,在所述方法中,层A与层B皆配设有穿孔,且层A和层B以基本上在层A中的穿孔没有与在层B中的穿孔相对应的方式互相结合,且层A与层B间的叠合按不连续方式建立,从而在表面A1与表面B1之间形成通道系统,其中,在层A中的大多数穿孔的每一个与在层B中穿孔的至少一个通过通道连接,并且,在层B中的大多数穿孔与在层A中的穿孔的至少一个通过通道连接,
其特征在于,在挤出过程中或之后的变形过程中,表面A1和/或表面B1配设有表面不规则体,所述表面不规则体形成突出浮凸体与相邻的凹陷部分,因此,至少在所述叠合物的屏障部分中,在表面A1与表面B1之间形成一间隙,该间隙限定为200μm或更小。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A1与表面B1皆配设有所述表面不规则体,所述表面不规则体形成突出浮凸体和相邻的凹陷部分。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层A或层B之一配设有表面不规则体,其形成突出浮凸体和相邻的凹陷部分,而其它层则不具有此种表面不规则体。
43.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通过由形成所述表面不规则体的至少一些浮凸体将表面A1粘结至表面B1的方式形成,由此,邻近于所述浮凸体的凹陷材料并未粘着于所述相对的表面,并形成部分所述通道系统。
44.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A1与表面B1至少在整个屏障部分为疏水性的。
45.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A1与表面B1至少在整个屏障部分为疏水性的,且以聚乙烯为基础。
46.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层A与层B被共同穿孔,然后在纵向或横向上互相移动,以形成所述通道系统,并层A与层B皆顺次地叠合在一起。
47.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要么层A和/或层B本身为交叉叠合物,要么两者皆由定向材料组成,每一定向材料皆具有一主要定向方向,所述两主要定向方向互相交叉。
48.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通过使用安装在滚轮上的针体或类似针体的器件来实现。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或类似针体的器件被加热,以在膜片材料局部熔融的情况下实施穿孔。
50.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通过使用围绕一加热的滚轮圆周安装的刀片上的锯齿来实现。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具有一0.2mm×0.2mm的横截面。
52.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包括一在层A和/或层B中形成浮凸体的步骤,所述形成方式是在层A或层B中形成点状压印,而此种情形可使用具有图案表面的滚轮间的压力,使所述层的一侧凹陷而另一侧凸出成所述点。
53.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A1和/或表面B1的表面不规则体是在共挤出过程中通过产生显著的熔融破裂来形成。
54.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A1和/或表面B1中的表面不规则体是在共挤出过程中通过将颗粒材料加入到叠合片而形成。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材料是硅藻土。
56.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是在层A和/或层B中、在使此定向自发地按点状或线状形成的条件下进行,由此产生浮凸体与凹陷部分,或者,如果它们已在共挤出过程中形成,则使所述表面不规则体更深。
57.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A和/或层B中的凹陷部分通过分段拉伸而产生,以使浮凸体与凹陷部分呈线性地延展。
58.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A和/或层B中的凹陷部分通过分段拉伸而在互相啮合的沟纹滚轮之间产生,以使浮凸体与凹陷部分呈线性地延展。
59.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段拉伸之前或之后,所述层在固体状态下被拉伸,以便至少给予浮凸体一主要定向方向,该主要定向方向基本上平行于它们的纵向方向。
60.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拉伸是通过具有圆形钝齿的沟纹滚轮来实现,以便浮凸体与凹陷部分按机器方向延伸。
61.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拉伸是通过具有轴向延伸钝齿的沟纹滚轮来实现,以便浮凸体与凹陷部分按垂直于机器方向的方向延伸。
62.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拉伸是通过螺旋延伸的钝齿来实现,以便按与机器方向小于90°的角度形成浮凸体与凹陷部分。
63.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钝齿的顶部具有两合适的锋利边缘,从而每一钝齿可在所述层中形成两凹陷部分。
64.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横截面观察时,所述顶部为凹形。
65.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层A和层B各按一管状膜片形式挤出,在固化之后按一扁平管状膜片的形式分段拉伸,以形成浮凸体与凹陷部分,所述浮凸体与凹陷部分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机器方向,随后,螺旋地切割,以形成一新的机器方向,该机器方向与线性地延伸的浮凸体和凹陷部分成一角度,并且在这些步骤后,所述两层进行穿孔和叠合,所述层由此安置成使得所述浮凸体方向互相交叉。
66.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拉伸通过沟纹滚轮来实现,在所述滚轮上有缺失钝齿的间隔,以达到一拉伸结果,其中产生一具有平行线性区域的规则图案,这些线性区域没有凹陷部分,但具有为凹陷部分平均宽度的至少10倍的宽度。
67.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层A与B中的穿孔按一规则图案形成,且凹陷部分的交叉阵列方向按这样的方式与此图案配合:基本上在层B中无单一的凹陷部分从A中的任何穿孔引导至在B中的任何穿孔。
68.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压力流体从层A侧至层B侧穿过所述叠合物,以便按此流动方向弯曲所述两层中的凹陷部分,因此,所述流体具有适用于稳定所述凹陷部分的弯曲形状的高温。
69.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流体为空气。
70.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层A与层B中皆具有叠合片,每一叠合片仅按一由条纹的线性阵列组成的图案呈现,在层A上的条纹横越在层B上的条纹,以便仅在所述两阵列的交叉点处形成连结。
71.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层A与层B中皆具有叠合片,每一叠合片仅按一由条纹的线性阵列组成的图案呈现,在层A上的条纹横越在层B上的条纹,以便仅在所述两阵列的交叉点处形成连结。
72.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层A与层B中皆具有叠合片,每一叠合片仅按一由条纹的线性阵列组成的图案呈现,在层A上的条纹横越在层B上的条纹,以便仅在所述两阵列的交叉点处形成连结。
73.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层A具有凹槽,所述凹槽按纵向或横向线性地延伸,并且所述凹槽底部与一基本平坦的层B连结,由此所述凹槽形成基本按所述叠合物的纵向或横向延伸的通道,因此形成连接的通道的屏障部分位于凹槽底部,在凹槽底部处层A连结至层B,通过层B的分段拉伸形成该屏障部分的间隔,以便形成线性凹陷部分,在所述叠合物中,所述凹陷部分与所述凹槽方向成一角度地延伸。
74.如权利要求7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波长为3mm或更小,且所述凹槽高度为0.3mm或更高。
75.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层A、或层B、或两者中的表面不规则体通过压印一图案来形成,所述图案具有平行的、精细的、线性的纹理,并通过硬的激光雕刻滚轮压印在膜片上。
76.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层A和层B都经受这样的压印,并且所述两图案相互交叉。
77.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纹理的所述层从膜片制造,所述膜片具有基本单一轴向的定向,并且,所述纹理基本平行于所述定向。
78.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在高温下进行,但是所述层中的所有片皆为固态。
79.制造热塑性膜片材料的叠合物的装置,所述叠合物展现穿通多孔性并具有层A与层B,其中层A具有一与层B部分接触的内表面A1和一外表面A2,且层B具一与层A部分接触的内表面B1和一外表面B2,层A与层B由连续式材料组成,所述装置顺序地包括:
一穿孔站,其适于同时对层A与层B一起穿孔;
一移位站,其用于在层A与层B共同穿孔之后,将层A与层B按纵向或横向以受控方式互相移位;以及
一叠合站,其以不连续方式叠合表面A1至表面B1,从而,在表面A1与表面B1之间形成一通道系统,该通道系统将在层A中的大多数穿孔的每一个与在层B中的至少一穿孔连接,并且,将在层B中的大多数穿孔的每一个与在层A中的至少一穿孔连接,由此在层A中的穿孔基本上没有与在层B中的穿孔直接对应。
CN2006800018719A 2005-01-07 2006-01-05 展现穿通多孔性的热塑性膜片材料的叠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87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500271.2 2005-01-07
GB0500271A GB0500271D0 (en) 2005-01-07 2005-01-07 Laminate of thermoplastic film materials exhibiting throughgoing porosity
GB0509615A GB0509615D0 (en) 2005-05-11 2005-05-11 Laminate of thermoplastic film materials exhibiting thoroughgoing porosity
GB0509615.1 2005-05-11
GB0511394A GB0511394D0 (en) 2005-06-03 2005-06-03 Crosslaminate of oriented films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GB0511394.9 2005-06-03
PCT/EP2006/000281 WO2006072604A2 (en) 2005-01-07 2006-01-05 Laminate of thermoplastic film materials exhibiting throughgoing porosit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8783A CN101098783A (zh) 2008-01-02
CN101098783B true CN101098783B (zh) 2011-03-02

Family

ID=34203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187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8783B (zh) 2005-01-07 2006-01-05 展现穿通多孔性的热塑性膜片材料的叠合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98783B (zh)
GB (1) GB0500271D0 (zh)
ZA (1) ZA2007055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4229B2 (ja) * 2015-09-14 2020-06-03 リンテック オブ アメリカ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Lintec of America, Inc. 柔軟性シート、熱伝導部材、導電性部材、帯電防止部材、発熱体、電磁波遮蔽体、及び柔軟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6645A (zh) * 2001-06-15 2004-07-28 ����-���ء���˹��ɭ 薄膜层压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6645A (zh) * 2001-06-15 2004-07-28 ����-���ء���˹��ɭ 薄膜层压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0500271D0 (en) 2005-02-16
CN101098783A (zh) 2008-01-02
ZA200705536B (en) 2008-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09326C (en) Laminates of films having improved resistance to bending in all directions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eir manufacture
US8951376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rrugated laminate made of films
JP6529543B2 (ja) 織物の特性を示すフィルム材料、その製造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0682113B1 (ko) 통기성 탄성 복합 재료와 제조방법
CN101203372B (zh) 由定向膜构成的交错层压板及其生产方法和装置
TWI358359B (en) Laminate of thermoplastic film materials exhibitin
JPH03268931A (ja) 同時押出複合材ストランドから成るプラスチックネット
CN108146045A (zh) 多孔膜、材料、复合物、层压物、纺织物和相关方法
MXPA02006913A (es) Materiales no tejido compuesto con alta resistencia transversal, metodo para su produccion y su uso.
CN101098783B (zh) 展现穿通多孔性的热塑性膜片材料的叠合物
AU2015414528B2 (en) Packaging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ackaging material
US20150086752A1 (en)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thermoplastic film materials
ZA200504451B (en) Laminates of films having improved resistance to bending in all directions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eir manufacture
EP312896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erforated web and product for a sanitary absorbent articl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