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5642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5642A
CN101095642A CN 200710127128 CN200710127128A CN101095642A CN 101095642 A CN101095642 A CN 101095642A CN 200710127128 CN200710127128 CN 200710127128 CN 200710127128 A CN200710127128 A CN 200710127128A CN 101095642 A CN101095642 A CN 101095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r
high portion
mentioned
absorbent commodity
body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271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5642B (zh
Inventor
栗原凉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o Pap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o Pap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o Paper Corp filed Critical Daio Pap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95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5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5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5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可以更大提高向胯间部的适合性,防止就寝时体液向前、横向、后、斜后渗漏。在透液性表面片(3)和背面片(2)之间夹设吸收体(4)的吸收性物品中,其构造为:所述吸收体(4),具有在包括体液排出部位(R1)的胯间部区域具有比周围较厚形成吸收体厚度的第一中高部(N1),并且在该第一中高部(N1)上且在所述体液排出部位(R1)后方的会阴部对应部分(R2)具有比所述第一中高部(N1)较厚形成吸收体厚度的第二中高部(N2)。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一种用于吸收经血、白带等的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失禁衬垫等吸收性物品,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为了提高面向局部的适合性而形成多段构造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失禁衬垫等吸收性物品周知包括以下物品:在聚乙烯薄片或聚乙烯层压薄片无纺布等不透液性背面片、及无纺布或透液性塑料薄片等透液性表面片之间,具有由棉状纸浆等构成的吸收体。
对这种吸收性物品进行了多种改良,提出了各种用于防止体液渗漏的方法。作为这些防止体液渗漏的方法之一,存在根据身体的部位改变吸收体或者吸收性物品的厚度,从而防止渗漏的技术。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使包括体液排出部位的胯间区域的吸收体厚度最厚,并使位于所述胯间部区域的前方侧的前侧区域的吸收体厚度形成得比所述胯间部区域的吸收体厚度薄,并使位于所述胯间部区域的后方侧的后侧区域的吸收体厚度形成得比所述前侧区域的吸收体厚度薄。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对于具有用于吸收保持液体的液体吸收层、且形成有阴道相对部以及向其后方延伸的股沟相对部的生理用卫生巾,公开了一种设置有从卫生巾主体的肌肤侧表面向上述股沟相对部隆起的立体构造部的生理用卫生巾。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807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5-334293号公报
的确,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考虑女性的身体构造在胯间部的前方部位比较平坦,而在胯间部形成凹陷状这一情况,由于将包括体液排出部位的胯间部区域的吸收体厚度相比其他区域形成得最厚,因而可以提高与女性局部的适合性,特别是在可以防止体液的前漏方面很有效果。然而,女性的身体构造,如图5所示,在胯间部也不平坦,从阴道口至后方侧的肛门附近的会阴部凹陷最大。因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中,由于该会阴部的适合性不够,因而可能会发生后漏。
而且,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生理用卫生巾,为了防止通过股沟的后漏,考虑股沟的形状而设置立体构造部。根据上述对比文献2,在就寝时等,虽然可以防止通过股沟部的后漏,但是由于上述会阴部的适合性不够,因而在从体液排除口至股沟之间,存在体液传于身体的不快感,并且滞留于上述会阴部的体液的横漏或者斜后方渗漏可能发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更大提高胯间部的适合性,在就寝时可以防止体液向前、横向、后、斜后的渗漏,并且容易制造。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一发明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透液性表面片和背面片之间夹设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在包括体液排出部位的胯间部区域具有比周围较厚形成吸收体厚度的第一中高部,并且在该第一中高部上且在上述体液排出部位的后方的会阴部对应部分,具有比上述第一中高部较厚形成吸收体厚度的第二中高部。
本发明人,对更大提高胯间部的适合性的吸收性物品的开发进行了锐意探讨,注意到,女性的局部形状如图5所示,从体液排出部位(排血口附近)到会阴部的凹陷,位于体液排出部位比身体表面凹陷的位置,进而注意到位于体液排出部位的后侧的会阴部最为凹陷。其结果,在上述第一发明的本发明中,通过在包括体液排出部位的胯间部区域设置比周围较厚形成吸收体厚度的第一中高部,并且在该第一中高部上且在上述体液排出部位的后方的会阴部对应部分,设置比上述第一中高部较厚形成吸收体厚度的第二中高部,上述第一中高部可以适合从胯间部分到臀部的臀间部分的身体,上述第二中高部可以适合从阴道口至后方侧肛门附近的会阴部,可以更大提高胯间部的适合性,并且可以防止在就寝时体液向前、横向、后、斜后的渗漏。
作为第二发明的本发明,提供第一发明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一中高部和/或第二中高部,通过向所述吸收体赋予压榨部、另行层积上侧吸收体、和/或对上述吸收体的原料纤维进行立体集纤而形成。
作为第三发明的本发明,提供第一发明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相对在从体液排出部位至会阴部的范围内具有表面侧膨出部的下层吸收体,对所述体液排出部位赋予压榨部之后,层积上层吸收体而形成。
作为第四发明的本发明,提供第一发明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在下层吸收体的上表面层积形成有上述第二中高部的上层吸收体而形成。
作为第五发明的本发明,提供第一发明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在会阴部对应位置具有表面侧膨出部的下层吸收体的上表面上,层积上层吸收体而形成。
作为第六发明的本发明,提供第一发明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相对具有与上述第二中高部相当的均匀厚度的吸收体,赋予压榨部而形成。
作为第七发明的本发明,提供第一发明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相对具有构成第二中高部的表面侧膨出部、除此以外的部分为与上述第一中高部相当的均匀厚度的吸收体,在第一中高部形成部和第二中高部以外的区域赋予压榨部而形成。
作为第八发明的本发明,提供第一发明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通过层积下层吸收体、用于形成第一中高部的中层吸收体以及用于形成第二中高部的上层吸收体而形成。
作为第九发明的本发明,提供第一发明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通过立体集纤而形成。
上述第二发明~第九发明,具体表示了上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的形成方式,通过采用这些形成方式,可以容易地形成上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
作为第十发明的本发明,提供第一~第九发明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一中高部比周围吸收体厚4~11mm而形成,上述第二中高部比第一中高部的吸收体厚2~10mm而形成。
上述第十发明,通过使上述第一中高部的吸收体厚度比周围吸收体厚4~11mm而形成,且上述第二中高部的吸收体厚度比第一中高部的吸收体厚2~10mm而形成,可以提高胯间部的适合性,可以防止就寝时体液向前、横向、厚、斜后的渗漏。
如上所详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可以更大提高胯间部的适合性,可以防止就寝时体液向前、横向、厚、斜后的渗漏,并且容易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展开图。
图2是其横剖视图(图1的II-II线向视图)。
图3是其横剖视图(图1的III-III线向视图)。
图4是其横剖视图(图1的IV-IV线向视图)。
图5是表示女性局部的凹陷形状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体的纵剖面形状的示意图。
图7(A)~(C)是第一实施例的中高部形成方式。
图8(A)~(B)是第二实施例的中高部形成方式。
图9(A)~(B)是第三实施例的中高部形成方式。
图10是第四实施例的中高部形成方式。
图11是第五实施例的中高部形成方式。
图12是表示卫生巾1的穿用状态的透视图。
标号说明
1生理用卫生巾
2不透液性背面片(back sheet)
3透液性表面片(top sheet)
4吸收体
4A上层吸收体
4B下层吸收体
5绉纱纸
7侧部无纺布
8压花
9前端独立压花
10第二后部侧压花
11后端独立压花
BS立体皱褶
N1第一中高部
N2第二中高部
W翼状折翼
WB臀部侧翼状折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生理用卫生巾1的基本构造)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展开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向视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向视图。图4是图1的IV-IV线向视图。
上述生理用卫生巾1,主要由聚乙烯薄片等构成的不透液性背面片2、使经血、白带等迅速透过的透液性表面片3、由夹设在这两个薄片2、3之间的棉状纸浆或合成纸浆等构成的吸收体4、为了保持该吸收体4的形状以及提高扩散性而围绕上述吸收体4的绉纱纸5、以上述吸收体4的大致侧缘部为立起基端并以至少包括体液排出部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在规定区间内向表面侧突出设置的左右一对的立体皱褶BS、BS构成,并且,在上述吸收体4的周围,在其上下端缘部,上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和透液性表面片3的外缘部通过热熔等粘结剂、热封等粘接方式接合,而且在其两侧缘部,向吸收体4的侧方延伸出的上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和形成上述立体皱褶BS的侧部无纺布7通过热熔等粘结剂、热封等粘接方式接合,由这些不透液性背面片2和侧部无纺布7的层叠片部分形成向侧方突出的翼状折翼W、W,并且在比它们位于臀部侧的部分形成第二翼状折翼WB、WB
以下进一步说明上述生理用卫生巾1的构造。
上述不透液性反面薄片2使用聚乙烯等至少具有隔水性的薄片材料,近些年来从防止闷湿的角度出发倾向于使用具有透湿性的材料。该隔水/透湿性薄片材料优选使用向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类树脂中熔融混合无机填充剂并形成薄片后,通过向单轴或双轴方向延伸而获得的微多孔性薄片。在上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的非使用面侧(外面)形成一条或者多条粘结剂层(未图示),在向身体穿用时将生理用卫生巾1固定在内裤上。作为上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可以使用层叠塑料薄膜和无纺布的聚乙烯层压无纺布。
其次,作为上述透液性表面片3,在本发明中适合使用有孔或者无孔的无纺布、或者多孔性塑料片等。作为构成无纺布的原材纤维,例如除了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等合成纤维外,还可以是人造丝、铜氨丝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可使用通过射流喷网成布法、纺粘法、热粘合法、熔喷法、针刺法等适当的加工方法获得的无纺布。在这些加工方法中,射流喷网成布法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好的柔软性、悬垂性,热粘合法的优点在于膨松、柔软。在上述透液性表面片3上形成多个透孔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吸收经血、白带等(以下统称为体液),干爽性优良。
上述吸收体4,如图6示意所示,为如下所述的构造:具有在包括体液排出部位R1的胯间部区域具有比周围较厚形成吸收体厚度的第一中高部N1,并且在该第一中高部N1上且在上述体液排出部位R1后方的会阴部对应部分R2具有比上述第一中高部N1较厚形成吸收体厚度的第二中高部N2。上述第一中高部N1,是在由沿卫生巾长度方向细长的压花8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划分出的区域上,向使用面侧增厚的吸收体区域。上述第二中高部N2,处于形成有上述第一中高部N1的区域上,且是在与体液排出部位后方的会阴部对应的区域R2形成进一步向使用面侧增厚的吸收体的区域。关于这些第一中高部N1、第二中高部N2在后进一步详述。作为压花,除划分第一中高部N1的上述压花8之外,还在前端部空出间隔形成有大致伞状的前端独立压花9,并且在后侧空出间隔形成有大致倒伞状的后端独立压花11。
形成上述第一中高部N1或第二中高部N2的吸收体4(上层吸收体4A),至少包含纸浆纤维和合成纤维,并且期望上述纸浆纤维∶合成纤维的比例以重量换算为80~20∶20~80,优选为40~60∶60~40而混合。
上述上层吸收体4A在功能上能迅速吸收体液,但是需要平衡性良好地满足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所述第一功能是吸收的体液不保留在内部而浸透形成第一中高部N1和第二中高部N2以外的吸收体4(下层吸收体4B);所述第二功能是迅速吸收排出到透液性表面片3的上表面的体液,但如果为了提高第一功能的浸透性而过多混合合成纤维,则合成纤维不具有吸水性,或者即使实施过亲水性处理,吸水性也较低,因而吸收速度降低。对于经血量特别多的人,为了防止穿用卫生巾1小时后的渗漏,期望上层吸收体4A的液体透过率至少为85%以上,吸收速度至少为25秒以下,因而通过使合成纤维和纸浆纤维的混合率为上述数值,可以平衡性良好地实现上述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并且,通过至少在上层吸收体4A中混合合成纤维,即使在体液吸收状态时也不会萎缩,可以保持膨松性,维持缓冲性。
上述合成纤维,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等烯烃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酯类、尼龙等聚酰胺类、以及它们的共聚物等,或者可以是混合其中两种的材料。此外,可以使用以熔点高的纤维为芯且以熔点低的纤维为鞘的芯鞘型纤维、并列型纤维、分割型纤维等复合纤维。上述合成纤维,为了具有相对体液的亲合性,对于疏水性纤维期望采用通过亲水化剂进行过表面处理的材料。在上述上层吸收体4A中,为了变得膨松并提高向身体的适合性,优选混合束纤维(纤维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酯类纤维。作为上述束纤维,例如多糖类或其衍生物(纤维素、纤维素酯、甲壳质、壳聚糖等),合成高分子(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酯、聚乳酰胺(ポリラクタアミド)、聚乙酸乙烯酯等),但是特别优选纤维素酯和纤维素。
至少上层吸收体4A可以包括高吸水性树脂。上述高吸水性树脂例如包括:聚丙烯酸盐交联物、自交联的聚丙烯酸盐、丙烯酸酯-醋酸乙烯共聚物交联物的皂化物、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交联物、聚磺酸盐交联物、或聚环氧乙烷、聚丙烯酰胺等水膨润性聚合物部分交联得到的树脂等。其中,优选吸水量、吸水速度优良的丙烯酸或者丙烯酸盐类树脂。具有上述吸水性能的高吸水性树脂,在制造过程中,通过调整交联密度及交联密度梯度,可调整吸水力和吸水速度。在配合量上,如果在促进上层吸收体4A向下层吸收体4B侧浸透的所需量之上增大配合量,则会引起所谓凝胶堵塞(ゲルブロツキング)现象,因而期望相对纸浆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总重量以重量换算1~10%的比例配合。另外,高吸水性树脂含有率超过50%时,纸浆纤维间的缠绕消失,薄片强度下降,容易发生破裂、裂纹,因而不优选。
上述纸浆纤维,可以例举由木材制得的化学纸浆,熔融纸浆等纤维素纤维、人造丝、醋酸人造丝等人工纤维素纤维等构成的纸浆,从功能及价格角度考虑,和阔叶树纸浆相比,优选使用纤维长的针叶树纸浆。
另一方面,上述上层吸收体4A可以不将含有合成纤维作为必要条件,而是单独的纸浆纤维,或者纸浆纤维和高吸水性树脂的混合体。上述下层吸收体4B由于不重视透过性,期望将从上述上层吸收体4A浸透的体液保留在内部,并保持体液使之不向外部渗出,因而反而期望不含有合成纤维。此外,高吸收性树脂的含有率,为了吸收体液并保水,期望相对构成上述下层吸收体4B的纤维的整体重量以1~20重量%的比例配合。
上述透液性表面片3的宽度尺寸,在图示例中,如图2和图3的横剖面图所示,比吸收体4的宽度长一些,止于覆盖吸收体4,上述立体皱褶BS使用在上述透液性表面片3之外的侧部无纺布7构成,具体而言,使用为了防止经血、白带等浸透、或者为了提高肌肤触感等而实施了适当的隔水处理或者亲水处理的无纺布材料构成。所述侧部无纺布7,可以使用将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或者再生纤维等作为原料,由适当的加工法形成的无纺布,但是为了消除发硬感并防止闷湿,优选使用抑制了单位面积重量而具有通气性的无纺布。具体而言,优选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5~23g/m2而制出的无纺布,并且,为了可靠地防止体液的透过,最好使用涂布有硅类、石蜡类、烷基铬化合物类防水剂等的防水处理无纺布。
上述侧部无纺布7,如图2和图3所示,对于比宽度方向中间部靠外侧部分,在从吸收体4的内侧位置稍越过吸收体侧缘到达不透液性背面片2的外缘的范围内通过热熔等粘结剂粘接,通过这些上述侧部无纺布7和不透液性背面片2的层叠片部分,在大致与体液排出部相当的吸收体侧部位置形成左右一对的翼状折翼W、W,并在比其靠臀部侧位置形成第二翼状折翼WB、WB。在这些翼状折翼W、W以及第二翼状折翼WB、WB的外面侧分别设有粘结剂层12…、13…,如图12所示,在相对内裤30穿用时,上述翼状折翼W、W在折叠线RL位置向相反侧折叠,卷贴在内裤的裆部分而固定。
另一方面,上述侧部无纺布7的内侧部分大致双层折叠,同时在该双层片内部,在其高度方向中间部设置两端或者长度方向的适当位置固定的线状弹性伸缩部件21,并且在上述线状弹性伸缩部件21的上侧部位,以两端或者长度方向的适当位置被固定的状态配置多根、在图示例中为2根的弹性伸缩部件22、22。该双层片部分在前后端部如图3所示,通过以截面Z状折叠而层叠的状态粘接于吸收体4侧,将上述线状弹性伸缩部件21设置部位作为弯曲点,形成立体皱褶BS、BS,该立体皱褶BS、BS形成以截面ㄑ字形向内侧开口的袋P、P,同时向表面侧立起。
(中高部的构造)
生理用卫生巾1如图6所示,为了更大提高向胯间部的适合性,防止就寝时体液向前、横向、后、斜后渗漏,在基层吸收体N的上表面形成第一中高部N1和第二中高部N2。
上述第一中高部N1,是为了提高对从胯间部分到臀部的臀间部分的身体的适合性,而至少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纵向中心线上从包括体液排出部位R1的胯间部分到臀部的臀间部分段状膨出的区域。第一中高部N1的吸收体厚度,可以是比作为吸收体基材的基层吸收体N的表面增厚4~11mm的厚度,优选增厚5~8mm的厚度(+h1)。吸收体的增厚如果不到4mm,则得不到相对女性局部的紧贴性(适合性),如果超过11mm,则反倒过度感到发硬感,穿用性降低。此外,期望上述第一中高部N1以体液排出部位R1的中心为基点,在向生理用卫生巾1的前方20~100mm、向后方100~200mm的范围内形成。即,第一中高部N1的长度优选与一般女性局部以及臀部的臀间部分的长度一致地设定为120~300mm的范围。上述体液排出部位R1,在一般如本实施例这样具有翼状折翼W、W的情况下,作为翼状折翼W、W位置的对应部位确定,在不具有翼状折翼W、W的卫生巾的情况下,在卫生巾中央或者两侧缘形成向内侧弯曲的曲线状的切腿部(レツグカツト)时,作为切腿部的大致中央位置确定。
另一方面,上述第二中高部N2,是为了提高对从阴道口到后方侧的肛门附近的会阴部R2的适合性,而至少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纵向中心线上且在上述第一中高部N1上与上述会阴部R2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的段状膨出部位。第二中高部N2的吸收体厚度,可以是比上述第一中高部N1的表面增厚2~10mm的厚度,优选增厚5~8mm的厚度(+h2)。吸收体的增厚如果不到2mm,则得不到相对会阴部R2的紧贴性(适合性),如果超过10mm则相对第一中高部N1的身体的紧贴性(适合性)反而降低。此外,上述第二中高部N2期望以从体液排出部位的中心向生理用卫生巾1的后方30~40mm的点为中心、沿前后方向在±5~±30mm的范围内形成。
(中高部的形成方法)
接着,对上述第一中高部N1和第二中高部N2的形成方式,根据图7和图11进行说明。图7~图11是示意性表示的图,实际上吸收体的角部分形成规定的曲线形状。
图7表示第一实施例的中高部形成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在与下层吸收体15A的体液排出部位相当的部分上赋予压榨部后,层积上层吸收体15B。具体而言,首先,作为下层吸收体15A,如图7(A)所示,制作从第一中高部N1的前端到第二中高部N2的后端附近形成纵长的膨出部40的吸收体,在该纵长的膨出部40中,在前方部分(该图中阴影线部分Na)赋予压榨部并压扁至规定高度,在后方部分形成膨出部Nb(图7(B))。其后,如图7(C)所示,通过将上层吸收体15B层积到上述下层吸收体15A上,形成第一中高部N1和第二中高部N2,通过在与体液排出部位R1相当的部分的下层吸收体15A上赋予压榨部,而使吸收体下层的密度高于上层的密度,从而可以使体液容易从上层向下层移动,可以提高吸收速度,并具有提高吸收的体液的扩散性的效果。
图8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中高部形成方式。图8(A)所示的实施例,是在大致等厚的下层吸收体16A的上表面层积形成有上述第二中高部N2的上层吸收体16B,从而形成第一中高部N1和第二中高部N2的结构。在图8(B)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与第二中高部N2对应的下层吸收体16A上预先设置膨出部41,在其上表面层积上层吸收体16B,从而形成第一中高部N1和第二中高部N2。这样,通过层积预先形成2段的上层吸收体16B或下层吸收体16A,可以容易形成第一中高部N1和第二中高部N2。
图9表示第三实施例的中高部形成方式。图9(A)所述的实施例,通过相对具有与上述第二中高部N2相当的厚度的吸收体17赋予压榨部,而形成上述第一中高部N1和第二中高部N2。具体而言,如图9(A)所示,在具有第二中高部N2的厚度的平坦吸收体17(图中虚线形状的吸收体)上,在除了第二中高部N2的部分的第一中高部N1上,直至第一中高部N1的形成高度而赋予压榨部,并在第一中高部N1和第二中高部N2以外的部分上,直至基层吸收体的形成高度而赋予压榨部。由此,在除了第二中高部N2部分的第一中高部N1上形成稍密的吸收体区域,除此以外的部分上形成更密的吸收体区域。
此外,在图9(B)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对具有构成第二中高部N2的表面侧膨出部、除此以外的部分为与上述第一中高部N1相当的均匀厚度的吸收体18,在第一中高部N1和第二中高部N2形成部以外的区域赋予压榨部,从而形成上述第一中高部N1和第二中高部N2。具体而言,如图9(B)所示,在仅第二中高部N2膨出、除此以外的部分为与第一中高部N1相当的高度的两段构造的吸收体18(图中虚线形状的吸收体)上,在第一中高部N1和第二中高部N2以外的部分上,直至基层吸收体的形成高度而赋予压榨部。由此,可以柔软地形成第一中高部N1和第二中高部N2的吸收体,可以提高对身体的紧贴性,并可以有效地吸收体液。
图10表示第四实施例的中高部形成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分别独立地制造下层吸收体19A、用于形成第一中高部N1的中层吸收体19B和用于形成第二中高部N2的上层吸收体19C,并层积各层。上述各层的吸收体,可以是相同密度,但优选越往下层越为高密度的吸收体。由此,可以提高体液的吸收性能。
图11表示第五实施例的中高部形成方式。本实施例中进行立体集纤,以在吸收体集纤时形成第一中高部N1和第二中高部N2。由此可以牢固地接合各第一中高部N1、第二中高部N2。
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如上所述形成第一中高部N1和第二中高部N2,但是在第一中高部N1的周围,如图1所示,期望赋予压花8。由此即使在施加身体压力的状态下,上述第一中高部N1也不会错位,可以提高适合性。另外,在第二中高部N2的周围也可以赋予压花。

Claims (10)

1.一种吸收性物品,在透液性表面片和背面片之间夹设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在包括体液排出部位的胯间部区域具有比周围较厚形成吸收体厚度的第一中高部,并且在该第一中高部上且在所述体液排出部位的后方的会阴部对应部分,具有比所述第一中高部较厚形成吸收体厚度的第二中高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第一中高部和/或第二中高部,通过向所述吸收体赋予压榨部、另行层积上侧吸收体、和/或对所述吸收体的原料纤维进行立体集纤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相对在从体液排出部位至会阴部的范围内具有表面侧膨出部的下层吸收体,对所述体液排出部位赋予压榨部之后,层积上层吸收体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在下层吸收体的上表面层积形成有所述第二中高部的上层吸收体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在会阴部对应位置具有表面侧膨出部的下层吸收体的上表面上,层积上层吸收体而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相对具有与所述第二中高部相当的均匀厚度的吸收体,赋予压榨部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相对具有构成第二中高部的表面侧膨出部、除此以外的部分为与所述第一中高部相当的均匀厚度的吸收体,在第一中高部形成部和第二中高部以外的区域赋予压榨部而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通过层积下层吸收体、用于形成第一中高部的中层吸收体以及用于形成第二中高部的上层吸收体而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中高部和第二中高部,通过立体集纤而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中高部比周围吸收体厚4~11mm而形成,所述第二中高部比第一中高部的吸收体厚2~10mm而形成。
CN 200710127128 2006-06-30 2007-06-28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1010956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81861 2006-06-30
JP2006181861A JP4580905B2 (ja) 2006-06-30 2006-06-30 吸収性物品
JP2006-181861 2006-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5642A true CN101095642A (zh) 2008-01-02
CN101095642B CN101095642B (zh) 2013-01-02

Family

ID=39009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27128 Active CN101095642B (zh) 2006-06-30 2007-06-28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580905B2 (zh)
CN (1) CN10109564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5962A (zh) * 2014-09-30 2016-04-06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9952081A (zh) * 2016-11-25 2019-06-28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独立包装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以及折叠吸收性物品的方法
CN112334103A (zh) * 2018-07-06 2021-02-0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00520B2 (ja) 2010-09-16 2015-10-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体液吸収性物品
JP5650994B2 (ja) * 2010-11-26 2015-01-07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727246B2 (ja) * 2011-01-31 2015-06-0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6358A (en) * 1982-12-13 1985-01-29 Colgate-Palmolive Company Diaper having variable density absorbent pad
US4585448A (en) * 1984-12-19 1986-04-29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Disposable garment having high-absorbency area
JP2954617B2 (ja) * 1989-11-30 1999-09-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衛生物品用の吸収体
JPH057220U (ja) * 1991-07-10 1993-02-02 株式会社資生堂 使捨ておむつ
JP2566364Y2 (ja) * 1991-12-25 1998-03-2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586442Y2 (ja) * 1992-02-28 1998-12-09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3801449B2 (ja) * 2001-02-20 2006-07-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02330992A (ja) * 2001-05-10 2002-11-19 Masami Yamamoto ウイング部付き液吸収性物品
JP4233786B2 (ja) * 2001-12-14 2009-03-04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3816429B2 (ja) * 2002-09-30 2006-08-30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体液吸収性物品
JP4540104B2 (ja) * 2004-11-30 2010-09-08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5962A (zh) * 2014-09-30 2016-04-06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5455962B (zh) * 2014-09-30 2020-09-01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9952081A (zh) * 2016-11-25 2019-06-28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独立包装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以及折叠吸收性物品的方法
CN109952081B (zh) * 2016-11-25 2021-06-22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独立包装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以及折叠吸收性物品的方法
CN112334103A (zh) * 2018-07-06 2021-02-0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12334103B (zh) * 2018-07-06 2022-09-09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80905B2 (ja) 2010-11-17
JP2008006203A (ja) 2008-01-17
CN101095642B (zh)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8518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1193614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3079510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0457066C (zh) 吸收性物品
CN101573093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2046125B (zh) 吸收性物品
CN205108082U (zh) 吸收性物品
CN101087573B (zh) 吸收性制品
CN101808602B (zh) 吸收性物品
CN1981721B (zh) 吸收性物品
EP1275358A2 (en) Absorbent article
CN101095642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2665632A (zh) 吸收性物品
CN204484498U (zh) 吸收性物品
JP2006346021A (ja) 吸収性物品
CN105517518A (zh) 吸收性物品
CN1297725A (zh) 锥形复合卫生巾
CN105722484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5473109A (zh) 生理用卫生巾
CN101573094B (zh) 吸收性物品
CN1981722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8430412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9152681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4334136A (zh) 吸收性物品
CN204839970U (zh) 吸收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