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4946A - 筒状针织物的编结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筒状针织物的编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4946A
CN101094946A CNA2005800451236A CN200580045123A CN101094946A CN 101094946 A CN101094946 A CN 101094946A CN A2005800451236 A CNA2005800451236 A CN A2005800451236A CN 200580045123 A CN200580045123 A CN 200580045123A CN 101094946 A CN101094946 A CN 1010949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ed fabric
seam
needle
wale number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451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4946B (zh
Inventor
冈本一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94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4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4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49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1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narrowing or widening to produce fully-fashioned goo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在对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不同的筒状针织物(1)进行编结时,一边把筒状针织物(1)绕入,一边把线圈纵行数较多的前身片(2)在途中连接的同时,交替进行编结。绕入是为了使连结针织物间的边界线(4L·4R)一方的边界线(4R)位于前后的针床间而进行。事先使固定在两侧针床上的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相等,以便从一方边界线(4R)把线圈纵行数较多的前身片(2)的针织物编结至编织宽度途中接缝(2L·2R)。为使另一方的边界线(4L)位于针床间而进行绕入,以便从前身片(2)的边界线(4L)编结至接缝(2L·2R),为连结而进行连接。

Description

筒状针织物的编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用横编机无缝制制造合身衣服等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结方法。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前后设有一对针床的横编机,一直以来,为了能够周转编结,交替地向前后针床的编织针供线,以便可以对由两端连续前后针织物的筒状针织物进行编结。穿在人体上的衣服等,可以作为筒状针织物以无缝制方式编结。但是,对于使由前后针床编结的针织物连续的编端部分而言,需要使在各针床上对针织物进行固定的编织针的对置位置不分离。固定编端的编织针的对置位置分离的话,则会产生连续部分延伸,造成线圈变粗,或有损其产品的外观,或在编结中切断之类的问题。
穿衣服的人体,例如上半身胸部比背部大,最好增加穿在胸部一侧的线圈纵行数。当把这种前后线圈纵行数不同的衣服作为无缝制的筒状针织物用横编机进行编结时,线圈纵行数较多一侧的针织物,移动到对线圈纵行数较少一侧的针织物进行编结的针床上,这样前后针床可以以相等的编织宽度对针织物进行编结。但是,线圈纵行数较多一侧的针织物的一部分,变成了不是用对本来的针织物进行编结的一侧的针床,而是用对置一侧的针床进行编结。例如,在前针床编结的针织物线圈纵行数较多时,当在前针床编织的线圈绕入后针床时,则变成被绞绕的状态,在其上面形成线圈的话,则会作为绞绕线圈而固定下来。线圈成为绞绕线圈的话,会产生有损外观的问题。本发明申请人,公开了可防止这种绞绕线圈的技术,以作为具有立体轮廓的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结方法(例如,参照特开平5-9851号公报)。这个技术,预先在前针床以绞绕的状态形成绕入后针床的线圈。以预先绞绕的状态形成的线圈,由于绕入后针床的话,绞绕会消除,所以在其上面即使形成线圈,也可以不会产生问题。
用筒状针织物编结人体穿着的衣服,例如加入省缝使中间变细成蜂腰时,一直以来都是在前身和后身加入相同的省缝,用前后针床编结的前身和后身的针织物不会产生线圈纵行数之差。这种筒状针织物不能完全符合非对称的人体。
而特开平5-9851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可以增减筒状针织物前后针织物一方侧的线圈纵行数以形成立体的轮廓的同时,还可使固定在前后针床上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相等,进而防止绞绕线圈的发生。但是,这种方法需要预先在对置一侧的针床形成反绞绕线圈,利用针床间的线圈的移动消除绞绕,从而防止绞绕线圈的发生,所以工序烦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不发生绞绕线圈的情况下,提供可以以线圈纵行数不同的状态,非对称且高效地对前后针织物进行编结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结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筒状针织物的编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使用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的横编机,属于前侧针床的前侧针织物和属于后侧针床的后侧针织物在编织宽度两侧分别连续,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可不同地对筒状针织物进行编结的方法,其中,交替含有地反复如下步骤,即
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和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的连续部中,编织宽度一方的连续部位于前后一对的针床间,在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所属的针床,固定着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另一方的连续部和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端部,在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所属的针床,固定着除该端部外的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以使固定在两侧针床上的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相等而绕入的一个步骤,
以及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和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的连续部中,编织宽度另一方的连续部位于前后一对的针床间,在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所属的针床,固定着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一方的连续部和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端部,在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所属的针床,固定着除该端部外的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以使固定在两侧针床上的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相等而绕入的另一个步骤,
同时,在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上,在一个步骤和另一个步骤的两个步骤由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固定的范围内设有接缝,
在一个步骤,对从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一方的连续部至接缝的一方部分进行编结,
在另一个步骤,对从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另一方的连续部至接缝的另一方部分进行编结,
以此用该接缝对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一方部分和另一方部分进行连结。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述前侧针织物和上述后侧针织物中至少一方的针织物,在编织宽度的中间部分,随着线圈横列编结的进行,形成线圈纵行数一旦减少后再增加地进行编结而成的省缝。
另外,本发明还有以下的特征,即使形成上述省缝的针织物是上述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也可以用上述一个步骤和上述另一个步骤把该针织物的编结分开,再用上述接缝连结,
该接缝形成为位于线圈纵行方向同一直线上,
该针织物的上述一方部分和上述另一方部分,从该接缝所形成的界线,以相同的间隔,分别形成从该省缝接缝减少界线与接缝增加界线相连的界线。
本发明还有以下的特征,上述前侧针织物和上述后侧针织物中至少一方的针织物,在编织宽度的中间部分,随着线圈横列编结的进行,通过线圈纵行数一旦增加后再减少的方法形成鼓起。
此外,本发明还有以下的特征,上述前侧针织物和上述后侧针织物中至少一方,随着线圈横列编结的进行,线圈纵行数增加或者减少。
另外,本发明还有以下的特征,设于上述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上的接缝,从上述前侧针织物和上述后侧针织物的连续部开始隔开间隔,在上述一个步骤和上述另一个步骤,在固定于相同针床上的编织宽度的范围内,也可位于同一线圈纵行上进行编结。
附图简单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特点以及优点,可以由如下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变得更加明确。
图1A~图1F是表示用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编结的筒状针织物(1)的简要形状和基本编结想法的图。
图2A及图2B是表示交替地切换绕入的方向以用C编织对图1A~图1F所示的筒状针织物(1)进行编结时,向编织针供线的编织线的线绕转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随着筒状针织物(1)的绕入,进行图2A所示的线绕转,为形成省缝(5)而使后身片(3)的线圈纵行数减少的编结过程的图。
图4是表示随着筒状针织物(1)的绕入,进行图2A所示的线绕转,为形成省缝(5)而使后身片(3)的线圈纵行数增加的编结过程的图。
图5A及图5B是表示用图2A及图2B所示的线绕转所形成的针织物的图。
图6A及图6B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形态的省缝(5)形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图1F表示的是用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编结的筒状针织物1的简要形状和基本编结想法。此外,图中参照符号,即使在图2A和图2B以及以下的图中,其对应的部分也使用同一编号,重复部分省略其说明。
图1A表示的是筒状针织物1的前身片2及后身片3。前身片2和后身片3,分别利用穿在人体上时右侧的边界线4R和左侧的边界线4L连续。前身片2和后身片3,作为正面线圈的线圈分别用前后具备针床的横编机例如前针床和后针床进行编结。在用前后一对针床进行的抽针编结及用前后具备各两段针床的横编机进行的编结中,即使对于筒状的针织物,也可以对使用前后针床对非筒状的单一针织物进行编结之类的各种线圈进行编结。
对于图1A筒状针织物1而言,从图的下方到上方,把线圈横列排列的纵向作为线圈横列方向,把在图左右排列线圈纵行的横向作为线圈纵行方向,例如从下到上,重复各线圈横列编结。上端和下端,在前身片2和后身片3,虽然各线圈纵行的线圈横列数没有差异,但是后身片3,正如在上下中间出现线圈纵行数最少的部分那样,设有省缝5。利用省缝5,可以从后身片3除去前身片2中由虚线所示的相当于菱形的针织物。除去前身片2中菱形所示的部分并在菱形中央连结针织物的话,那么在后身片3中,省缝5分为两条界线而形成,各界线形成接缝减少界线5a及接缝增加界线5b。两条界线的中央,形成接缝界线6。后身片3左右的边界线4L·4R,在中间变细成蜂腰地减少后再增加。
图1B~图1E表示的是对筒状针织物1进行编结的基本想法。图的上方表示的是后针床,下方表示的是前针床。筒状针织物1,基本上使用前后针床进行编结,以便分别用编织宽度两侧的边界线4L·4R对前身片2和后身片3进行连续。前身片2,属于前侧针床,基本上由前侧针床编结。后身片3属于后侧针床,基本上由后侧针床编结。但是,在前身片2和后身片3之间线圈纵行数存在差异的状态下进行编结的话,则会产生问题。如图1B所示,例如线圈纵行数较多的前身片2分在前侧针床,线圈纵行数较少的后身片3分在后侧针床,进行编结的话,那么对边界线4L·4R的部分进行连结的编织线变长,从而产生会有损针织物外观,或者因延长而在编结中切断的问题。
后身片3进行接缝减少的话,将会产生如图1B所示的线圈纵行数的差异。为了防止出现这个现象,如图1C所示,由前针床编结的线圈绕转到后针床而固定的话,那么将变成绞绕的状态。在图1C所示的状态下继续编结的话,绞绕状态的线圈作为绞绕线圈而固定下来。图1D及图1E表示的是即使线圈纵行数存在差异,为消除绞绕线圈本发明所进行的编结的思路。前身片2的右侧部分,从图1C旋转到图1D的状态,前身片2的左侧部分,从图1C旋转到图1E的状态,分别进行编结。在该编结中,并不是在同方向进行周转编结,而是例如折返成C字状进行编结。以下,把这种编结称为“C编织”。
此外,图1C至图1E间之类的针织物的旋转,可以对前后针床间的移圈和扳花组合进行。以下,把这种旋转称为“绕入”。通过对图1D和图1E反复绕入,并分别用C编织对针织物进行编结,可以使后身片3的编织宽度减少后再增加,设置省缝5。此外,在图1D中,为了对前身片2的右侧部分进行编结,用参照符号1R,表示图1C所示的状态的筒状针织物1绕入状态的筒状针织物。在图1E中,为了对前身片2的左侧部分进行编结,用参照符号1L,表示图1C所示的状态的筒状针织物1绕入状态的筒状针织物。
也就是说,筒状针织物1的编结,使用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的横编机,属于前侧针床的前侧针织物的前身片2等和属于后侧针床的后侧针织物的后身片3等,在编织宽度两侧的边界线4L·4R分别连续地进行。在对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线圈纵行数不同的筒状针织物1进行编结时,一边把筒状针织物1绕入,一边对一个步骤和另一个步骤交替反复。一个步骤,如图1D所示,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前身片2和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的后身片3的连续部的边界线4L·4R中,编织宽度一方的连续部的边界线4R位于前后一对的针床间,在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所属的针床上,固定着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另一方连续部的边界线4L和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端部,并在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所属的针床上,固定除其端部外的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以便预先使固定在两侧针床上的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相等。从一方连续部的边界线4R对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前身片2进行编结直到编织宽度的途中。在另一个步骤,如图1E所示,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前身片2和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的后身片3的连续部的边界线4L·4R中,编织宽度另一方的连续部的边界线4L位于前后一对的针床间,在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所属的针床上,固定着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一方连续部的边界线4R和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端部,在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所属的针床上,固定着除端部外的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这样,预先使固定在两侧针床上的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相等,从另一方连续部的边界线4L对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进行编结,直到在一个步骤编结的编织宽度的途中,以为了连结而连接。在一个步骤和另一个步骤,可以用各自的针床对针织物进行编结直到途中,如特开平5-9851号公报所示,预先形成绞绕线圈,从而不需要为防止绞绕线圈而进行额外的操作,通过一边绕入针织物一边交替反复,可以有效地对图1F所示的立体筒状针织物1进行编结。
图2A及图2B表示的是如图1D及图1E所示,交替地切换绕入的方向以用C编织对图1A~图1F所示的筒状针织物1进行编结时,向编织针供线的编织线的线绕转的状态。筒状针织物1,使用由不同供线构件提供的编织线,分别对包含左侧边界线4L的部分和包含右侧边界线4R的部分进行编结,并在连接相互间的部分折返地进行编结。图2A表示的是在线圈纵行数较多的前身片2设有接缝2L·2R的同时,在线圈纵行数较少的后身片3,也在省缝5的中央折返地编结,并在图1A所示的省缝5的中央形成由接缝3C连接的接缝界线6而进行编结的线绕转的例子。接缝2L·2R;3C,例如与嵌花针织一样,对对方的线圈进行集圈后连接。两侧的针织物,既可以相互进行集圈,也可以只对单侧进行集圈。图2B表示的是在后身片3未设接缝而对边界线4L·4R间进行编结的线绕转的例子。
如图2A所示,后身片3如果也在省缝5的中央折返的话,那么可以不会突显接缝3C。前身片2由于不能在前侧针床同时进行整体编结,所以必须设接缝2L·2R。该接缝2L·2R,最好设定在例如边线之类的不明显的位置。也就是说,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例如后身片3,由于在编织宽度的中间部分,随着线圈横列编结的进行,通过线圈纵行数一旦减少后再增加的方法形成省缝5,所以可以在省缝5的部分产生中间变细的蜂腰。形成省缝5的针织物,例如后身片3,由于把在编织宽度途中连结的位置设为省缝5中央接缝界线6,所以可以不会突显针织物的接缝3C。
图3表示的是随着筒状针织物1的绕入,进行图2A所示的线绕转,为形成省缝5而使后身片3的线圈纵行数减少的编结过程。为编结而提供编织线的供线构件,使用两个。但是,正如在对使用一个供线构件进行说明的途中,再切换成其他供线构件那样,可以使用三个以上的供线构件。在S步骤,前身片2和后身片3拥有同一编织宽度地进行编结。第一步骤,把后身片3设为在接缝3C的两侧一条条地减少接缝,并且线圈纵行数比前身片2少两条的状态。
第二步骤,与第一步骤一样,在后身片3的两侧一条条地减少密度。把前身片2的两端部分从前侧的针床移到后侧的针床,使由前后针床固定的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相等。前后针床的线圈纵行数之差,由于在两侧各为1,所以把固定在前侧针床两端的编织针上的线圈重叠于固定在后侧针床两端的线圈上,使前后线圈纵行数相等。整个筒状针织物1,线圈纵行数减少4个。结果,边界线4L·4R绕入后侧的针床。
第三步骤,为了右侧边界线4R位于前后针床间而进行绕入。第四步骤,使用在针床左侧待机的供线构件,从边界线4R至接缝3C对后身片3的右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五步骤,从接缝3C折返后到边界线4R,对后身片3的右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四步骤和第五步骤,进行后身片3的右半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的C编织。第六步骤,从边界线4R至左侧接缝2L,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七步骤,从左侧的接缝2L折返后到边界线4R,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六步骤和第七步骤,进行前身片2中从边界线4R至左侧接缝2L的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的C编织。第七步骤结束后,为了各线圈横列编结而提供编织线的供线构件在针床的左侧待机。
第八步骤,为了左侧边界线4L位于前后针床间而进行绕入。第九步骤,使用在针床右侧待机的供线构件,从边界线4L至接缝3C对后身片3的左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步骤,从接缝3C折返后到边界线4L,对后身片3的左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九步骤和第十步骤,后身片3的左半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一步骤,从边界线4L至右侧接缝2R,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二步骤,从右侧的接缝2R折返后到边界线4L,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一步骤和第十二步骤,前身片2中从边界线4L至右侧接缝2R的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二步骤结束后,为了各线圈横列编结而提供编织线的供线构件在针床的右侧待机。此外,前身片2中左侧接缝2L和右侧接缝2R之间的部分,由于还会在第六步骤和第七步骤进行编结,所以将会进行总计4个线圈横列编结。
第十三步骤,为了右侧边界线4R位于前后针床间而进行绕入。第十四步骤,使用在针床左侧待机的供线构件,从边界线4R至接缝3C对后身片3的右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五步骤,从接缝3C折返后到边界线4R,对后身片3的右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四步骤和第十五步骤,后身片3的右半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后身片3的右半部分,由于第四步骤和第五步骤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所以将会进行总计4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六步骤,从边界线4R至右侧接缝2R,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七步骤,从右侧的接缝2R折返后到边界线4R,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六步骤和第十七步骤,前身片2中从边界线4R至右侧接缝2R的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前身片2中从边界线4R至右侧接缝2R的部分,由于还包含在第六步骤和第七步骤的两个线圈横列数量的编结中,所以将会进行总计4个线圈横列数量编结。第十七步骤结束后,为了各线圈横列编结而提供编织线的供线构件在针床的左侧待机。
第十八步骤,为了左侧边界线4L位于前后针床间而进行绕入。第十九步骤,使用在针床右侧待机的供线构件,从边界线4L至接缝3C对后身片3的左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二十步骤,从接缝3C折返后到边界线4L,对后身片3的左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九步骤和第二十步骤,后身片3的左半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后身片3的左半部分,由于第九步骤和第十步骤也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所以将会进行总计4个线圈横列数量编结。第二十一步骤,从边界线4L至左侧接缝2L,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二十二步骤,从左侧的接缝2L折返后到边界线4L,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二十一步骤和第二十二步骤,前身片2中从边界线4L至左侧接缝2L的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前身片2中从边界线4L至左侧接缝2L的部分,由于还包含在第十一步骤和第十二步骤的两个线圈横列数量的编结中,所以将会进行总计4个线圈横列数量编结。第二十二步骤结束后,为了各线圈横列编结而提供编织线的供线构件在针床的右侧待机。第二十三步骤,表示第二十二步骤前编结结束时的筒状针织物的状态。周向接缝数与第二步骤相同,利用第四~第二十二步骤,前身片2和后身片3将进行各四个线圈横列编结。在对这四个线圈横列进行编结之间,可以得到使后身片3在接缝3C的两侧各减少两个总计四个线圈纵行数的筒状针织物1。
如上所述,把从第一步骤至第二十二步骤作为一个循环,进行同样反复的话,那么就可以每四个线圈横列各减少四个后身片3的线圈纵行数。
此外,接缝2R·2L,在编结中需要事先与固定在针床上的针织物的端部分离。例如前身片2的接缝2R·2L,反复进行接缝减少的话,则会接近固定在前针床上的针织物的端部。即使后身片3的线圈纵行数变成最小,前身片2的接缝2R·2L,不会挂在端部,进而如果没有绕入后针床的话,那么将会从边界线4R·4L在一定接缝数的位置上形成接缝界线,从而可以有良好的外观。以下所示的接缝增加的情况也以相同的思路,设置接缝2R·2L的话,那么可以在同一线圈纵行上出现接缝界线。
图4表示的是随着筒状针织物1的绕入,进行图2A所示的线绕转,为形成省缝5而使后身片3的线圈纵行数增加的编结过程。为编结而提供编织线的供线构件,使用两个。但是,正如在对使用一个供线构件进行说明的途中,再切换成其他供线构件那样,可以使用三个以上的供线构件。
S步骤,为从图3的第二十三步骤对第一~第二十二步骤反复两个循环的状态。为了便于说明,从该S状态,对接缝数增加时的工序进行说明。图1A所示的省缝5,虽然从后身片3的线圈纵行数最小的状态增加线圈纵行数,但是线绕转的想法基本相同。
第一步骤,把后身片3设为在例如中央接缝3C的两侧一条条地增加,并且线圈纵行数比前身片2多两条的状态。第二步骤,与第一步骤一样,在中央接缝3C的两侧一条条地增加,把后身片3的两端部分从后侧的针床移到前侧的针床,使由前后针床固定的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相等。结果,后针床的线圈绕入前针床。
第三步骤,为了右侧边界线4R位于前后针床间而进行绕入。第四步骤,使用在针床左侧待机的供线构件,从边界线4R至中央接缝3C对后身片3的右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五步骤,从中央接缝3C折返后到边界线4R,对后身片3的右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四步骤和第五步骤,后身片3的右半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六步骤,从边界线4R至左侧接缝2L,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七步骤,从左侧的接缝2L折返后到边界线4R,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六步骤和第七步骤,前身片2中从边界线4R至左侧接缝2L的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第七步骤结束后,为了各线圈横列编结而提供编织线的供线构件在针床的左侧待机。
第八步骤,为了左侧边界线4L位于前后针床间而进行绕入。第九步骤,使用在针床右侧待机的供线构件,从边界线4L至中央接缝3C对后身片3的左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步骤,从中央接缝3C折返后到边界线4L,对后身片3的左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九步骤和第十步骤,后身片3的左半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一步骤,从边界线4L至右侧接缝2R,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二步骤,从右侧的接缝2R折返后到边界线4L,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一步骤和第十二步骤,前身片2中从边界线4L至右侧接缝2R的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二步骤结束后,为了各线圈横列编结而提供编织线的供线构件在针床的右侧待机。此外,前身片2中左侧接缝2L和右侧接缝2R之间的部分,由于还会在第六步骤和第七步骤进行编结,所以将会进行总计4个线圈横列编结。
第十三步骤,为了右侧边界线4R位于前后针床间而进行绕入。第十四步骤,使用在针床左侧待机的供线构件,从边界线4R至中央接缝3C对后身片3的右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五步骤,从中央接缝3C折返后到边界线4R,对后身片3的右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四步骤和第十五步骤,后身片3的右半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后身片3的右半部分,由于第四步骤和第五步骤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所以将会进行总计4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六步骤,从边界线4R至右侧接缝2R,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七步骤,从右侧的接缝2R折返后到边界线4R,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六步骤和第十七步骤,前身片2中从边界线4R至右侧接缝2R的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前身片2中从边界线4R至右侧接缝2R的部分,由于还包含在第六步骤和第七步骤的两个线圈横列数量的编结中,所以将会进行总计4个线圈横列数量编结。第十七步骤结束后,为了各线圈横列编结而提供编织线的供线构件在针床的左侧待机。
第十八步骤,为了左侧边界线4L位于前后针床间而进行绕入。第十九步骤,使用在针床右侧待机的供线构件,从边界线4L至中央接缝3C对后身片3的左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二十步骤,从中央接缝3C折返后到边界线4L,对后身片3的左半部分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十九步骤和第二十步骤,后身片3的左半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后身片3的左半部分,由于第九步骤和第十步骤也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所以将会进行总计4个线圈横列数量编结。第二十一步骤,从边界线4L至左侧接缝2L,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二十二步骤,从左侧的接缝2L折返后到边界线4L,对前身片2进行一个线圈横列编结。第二十一步骤和第二十二步骤,前身片2中从边界线4L至左侧接缝2L的部分进行两个线圈横列编结。前身片2中从边界线4L至左侧接缝2L的部分,由于还包含在第十一步骤和第十二步骤的两个线圈横列数量的编结中,所以将会进行总计四个线圈横列数量编结。第二十二步骤结束后,为了各线圈横列编结而提供编织线的供线构件在针床的右侧待机。第二十三步骤,表示第二十二步骤结束时的筒状针织物1的状态,第二步骤和周向的接缝数相同,前身片2和后身片3以各四个线圈横列进行编结。在这种编结之间,可以得到对后身片3在中央接缝3C的两侧各增加两个总计四个线圈纵行数的筒状针织物1。
如上所述,把从第一步骤至第二十二步骤作为一个循环,进行同样反复的话,那么就可以增加后身片3的线圈纵行数。
与上述说明的省缝5相反,还可以在编织宽度的中间部分,随着线圈横列编结的进行,通过线圈纵行数一旦增加后再减少的方法形成鼓起,从而编结符合人体胸部等鼓起的筒状针织物。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和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中至少一方,随着线圈横列编结的进行,在线圈纵行数增加或减少时,可以通过一边至少连接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一边进行C编织,从而可以在编结中不发生绞绕线圈。
图5A及图5B表示的是用图2A及图2B所示的线绕转所编结的后身片3的针织物。图5A如图2A所示表示的是在后身片3的中央形成接缝,在省缝5的中间形成接缝界线6的状态。图5B如图2B所示表示的是在两边形成接缝,与省缝5不同的状态。
图6A及图6B表示的是本发明其他实施形态的省缝5和接缝界线6的位置关系的例子。图6A表示的是省缝5分开在后身片3的左右形成,进而在各省缝5的中间形成接缝界线6的例子。如果使用独立的供线构件对接缝界线6之间进行编结的话,这种编结也是可能的。图6B表示的是只在接缝界线6的单侧形成省缝5的状态。省缝5及接缝界线6不仅左右对称设置,而且即使只设在左右一方,也可以形成前后非对称的筒状针织物1。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或者主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他各种形态进行实施。因此,上述实施形态在所有方面只不过是单纯的例示,本发明的范围为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不受本说明书任何约束。进而,属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变形及变更,全部属于本发明范围之内的内容。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利用本发明,使用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的横编机,通过绕入,交替包含一方连续部和另一方连续部位于前后针床间的一方侧步骤和另一个步骤,以此反复对属于前侧针床的前侧针织物和属于后侧针床的后侧针织物进行编结。由于把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编结分为一个步骤和另一个步骤,用对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线圈进行编结的针床进行编结,再进行连接,所以可以在不产生绞绕线圈的情况下,对线圈纵行数较多一侧的针织物进行编结。可以在线圈纵行数不同的状态下,非对称且有效地对前侧和后侧的针织物进行编结。
此外,利用本发明,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中至少一方的针织物,在编织宽度的中间部分,随着线圈横列编结的进行,由于可以通过线圈纵行数一旦减少后再增加的方法形成省缝,所以可以在省缝部分产生中间变细成蜂腰。即使线圈纵行数在每次线圈横列中进行变化,其线圈横列的线圈纵行数较多一侧的针织物,由于可以在编织宽度的中间连接进行编结,所以可以在不产生绞绕线圈的情况下,有效地进行编结。
另外,利用本发明,对于形成省缝的针织物,由于可以把在编织宽度途中连结的位置,配置在所连结的各针织物中从省缝接缝减少的界线连接接缝增加的界线的界线所形成的位置的中间,所以可以使针织物接缝所形成的界线具有良好的外观。
利用本发明,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中至少一方的针织物,在编织宽度的中间部分,随着线圈横列编结的进行,由于可以通过线圈纵行数一旦增加后再减少的方法形成鼓起,所以可以编结适合人体胸部等鼓起的筒状针织物。即使线圈纵行数在每次线圈横列中进行变化,其线圈横列的线圈纵行数较多一侧的针织物,由于可以在编织宽度的中间连接进行编结,所以可以在不产生绞绕线圈的情况下,有效地进行编结。
此外,利用本发明,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中至少一方的针织物,由于随着线圈横列编结的进行,线圈纵行数增加或者减少,所以可以无缝制地对针织物间的线圈纵行数之差增加或减少的筒状针织物进行编结。即使线圈纵行数在每次线圈横列中进行变化,其线圈横列的线圈纵行数较多一侧的针织物,由于可以在编织宽度的中间连接进行编结,所以可以在不产生绞绕线圈的情况下,有效地进行编结。
另外,利用本发明,由于是在同一线圈纵行上形成接缝,所以可以具有良好的外观。

Claims (6)

1.一种筒状针织物的编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使用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的横编机,属于前侧针床的前侧针织物和属于后侧针床的后侧针织物在编织宽度两侧分别连续,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可不同地对筒状针织物进行编结的方法,其中,交替含有地反复如下步骤,即
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和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的连续部中,编织宽度一方的连续部位于前后一对针床间,在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所属的针床,固定着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另一方的连续部和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端部,在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所属的针床,固定着除该端部外的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以使固定在两侧针床上的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相等而绕入的一个步骤,
以及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和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的连续部中,编织宽度另一方的连续部位于前后一对的针床间,在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所属的针床,固定着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一方的连续部和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端部,在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所属的针床,固定着除该端部外的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以使固定在两侧针床上的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相等而绕入的另一个步骤,
同时,在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上,在一个步骤和另一个步骤的两个步骤由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固定的范围内设有接缝,
在一个步骤,对从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一方的连续部至接缝的一方部分进行编结,
在另一个步骤,对从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另一方的连续部至接缝的另一方部分进行编结,
以此用该接缝对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的一方部分和另一方部分进行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结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前侧针织物和上述后侧针织物中至少一方的针织物,在编织宽度的中间部分,随着线圈横列编结的进行,形成线圈纵行数一旦减少后再增加地进行编结而成的省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即使形成上述省缝的针织物是上述线圈纵行数较少的针织物,也可以用上述一个步骤和上述另一个步骤把该针织物的编结分开,再用上述接缝连结,
该接缝形成为位于线圈纵行方向同一直线上,
该针织物的上述一方部分和上述另一方部分,从该接缝所形成的界线,以相同的间隔,分别形成从该省缝接缝减少界线与接缝增加界线相连的界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结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前侧针织物和上述后侧针织物中至少一方的针织物,在编织宽度的中间部分,随着线圈横列编结的进行,通过线圈纵行数一旦增加后再减少的方法形成鼓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结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前侧针织物和上述后侧针织物中至少一方,随着线圈横列编结的进行,线圈纵行数增加或者减少。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结方法,其特征在于,设于上述线圈纵行数较多的针织物上的接缝,从上述前侧针织物和上述后侧针织物的连续部开始隔开间隔,在上述一个步骤和上述另一个步骤,在固定于相同针床上的编织宽度的范围内,也可位于同一线圈纵行上进行编结。
CN2005800451236A 2004-12-28 2005-12-26 筒状针织物的编结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49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81830A JP4336306B2 (ja) 2004-12-28 2004-12-28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JP381830/2004 2004-12-28
PCT/JP2005/023819 WO2006070764A1 (ja) 2004-12-28 2005-12-26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4946A true CN101094946A (zh) 2007-12-26
CN101094946B CN101094946B (zh) 2010-05-26

Family

ID=36614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512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4946B (zh) 2004-12-28 2005-12-26 筒状针织物的编结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383705B2 (zh)
EP (1) EP1835058B1 (zh)
JP (1) JP4336306B2 (zh)
KR (1) KR101151246B1 (zh)
CN (1) CN101094946B (zh)
WO (1) WO200607076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1949A (zh) * 2009-05-08 2012-04-1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2605545A (zh) * 2010-12-08 2012-07-25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设计在横机上优化针织时间地制造的针织物的设计装置
CN107268165A (zh) * 2017-05-22 2017-10-20 浙江华诗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腿部护具及其管状半边弧形渐变压力控制针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5881B2 (ja) * 2006-10-02 2011-04-06 株式会社 アドヴァンシング インナーウェア
WO2008120476A1 (ja) * 2007-04-03 2008-10-09 Shima Seiki Mfg., Ltd. 踵部付き靴下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JP5913417B2 (ja) * 2014-04-02 2016-04-2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嵩高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CA2988003C (en) * 2015-06-03 2022-07-19 Lululemon Athletica Canada Inc. Knit bra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373849A (fr) * 1961-08-18 1963-12-15 Dubied & Cie Sa E Procédé de diminution de pièces d'articles tricotées en mailles unies, côtes ou autres genres de mailles, et machine à tricoter rectiligne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édé
GB1231589A (zh) 1967-09-27 1971-05-12
US5692399A (en) * 1991-07-05 1997-12-02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of knitting fabric having three-dimensional silhouette shape
JPH0781228B2 (ja) * 1991-07-05 1995-08-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立体的なシルエットを有する筒状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JPH0781228A (ja) 1993-09-14 1995-03-28 Yasuji Masaki 保温消臭転写紙
JP3010480B2 (ja) * 1996-08-01 2000-02-2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にダブルジャージー組織からなる編込みジャカードを編成する方法
US6176105B1 (en) * 1997-12-03 2001-01-23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Widening method for a rib knitted fabric and a widened rib knitted fabric thereby
US6766667B2 (en) * 2001-03-02 2004-07-27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ed fabric having open part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for
WO2004020720A1 (ja) * 2002-08-29 2004-03-11 Shima Seiki Mfg., Ltd.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JP7081228B2 (ja) * 2018-03-13 2022-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ンボス部付き部材、それを備えた筐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1949A (zh) * 2009-05-08 2012-04-1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2421949B (zh) * 2009-05-08 2013-09-1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2605545A (zh) * 2010-12-08 2012-07-25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设计在横机上优化针织时间地制造的针织物的设计装置
CN102605545B (zh) * 2010-12-08 2014-12-17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设计在横机上制造的针织品的设计装置
CN107268165A (zh) * 2017-05-22 2017-10-20 浙江华诗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腿部护具及其管状半边弧形渐变压力控制针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4946B (zh) 2010-05-26
US20080016918A1 (en) 2008-01-24
EP1835058B1 (en) 2012-10-10
KR101151246B1 (ko) 2012-06-15
US7383705B2 (en) 2008-06-10
JP4336306B2 (ja) 2009-09-30
EP1835058A1 (en) 2007-09-19
WO2006070764A1 (ja) 2006-07-06
EP1835058A4 (en) 2011-07-06
JP2006188776A (ja) 2006-07-20
KR20070089732A (ko) 2007-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4946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结方法
CN100503923C (zh) 通过添纱制造阔罗纹组织的编织方法
CN101084333B (zh) 双层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4514074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1168883B (zh) 利用添纱针织技术制作圆筒形成品针织物的方法
EP2530197A2 (en) Knitting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CN112962204A (zh) 用于提高全成型服装夹位强度的编织方法及其加固结构
KR100585271B1 (ko) 분기부를 구비하는 편성포 및 그 편성방법
KR100872362B1 (ko) 새로운 초기 편성 구조를 구비하는 편성포 및 그 편성방법
CN1026425C (zh) 针织物的连接方法
CN113914002A (zh) 一种全成型仿绞花组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CN113846411A (zh) 一种改善全成型马鞍肩袖笼结构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534971A (zh) 具有口袋的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2268777B (zh) 具有分支部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该针织物
CN101851827B (zh) 双层半月型实芯型边花织带和编织方法及所用钩针组件
KR101844739B1 (ko) 통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CN102140725A (zh) 添纱编织方法
CN114232188B (zh) 一种全成型竖向流苏组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CN112962205B (zh) 一种全成型裤子横裆的编织方法及其横裆结构
CN102619008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534970A (zh) 一种抗卷边纬编针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10644122B (zh) 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760420A (zh) 一种抗脱散纬编织物结构
US6829912B2 (en) Method for making a textile web with a tubular knitting region
KR101985840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편성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