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0333A - 一种先进电信计算架构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先进电信计算架构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0333A
CN101090333A CNA2006101594182A CN200610159418A CN101090333A CN 101090333 A CN101090333 A CN 101090333A CN A2006101594182 A CNA2006101594182 A CN A2006101594182A CN 200610159418 A CN200610159418 A CN 200610159418A CN 101090333 A CN101090333 A CN 101090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back board
modular converter
ipmc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594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成
洪峰
李善甫
潘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6101594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90333A/zh
Priority to CN2007800003027A priority patent/CN101317441B/zh
Priority to EP07816934.9A priority patent/EP2063624B1/en
Priority to ES07816934.9T priority patent/ES2612577T3/es
Priority to EP12185148.9A priority patent/EP2538649B1/en
Priority to PCT/CN2007/070743 priority patent/WO200804329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090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0333A/zh
Priority to US12/408,429 priority patent/US8209556B2/en
Priority to US13/432,944 priority patent/US8356192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6Arrangements to supply power to external peripherals either directly from the computer or under computer control, e.g. supply of power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port, computer controlled power-str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进电信计算架构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电源中分离出负载电源,根据用户需求控制该负载电源向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的输出。应用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源输出的独立控制,实现了后插板/前转换模块对热插拔的支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第一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和控制电路。

Description

一种先进电信计算架构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设备的电源管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先进电信计算架构(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ATCA是PCI工业计算机厂家协会(PICMG)组织制定并发展的开放工业标准架构,定位为通信设备和计算服务器通用的硬件平台技术,通过基于ATCA标准的各种模块,可以构建满足各种需求的通信设备和计算服务器设备。通常所说的ATCA一般是指PICMG 3.x系列标准规范,制定了包括机框结构、电源、散热、单板结构、背板互连拓扑、系统管理及交换网建议等规范。广义的ATCA包括PICMG组织制定的ATCA、ATCA300以及MicroTCA等标准规范。
智能平台管理接口(IPMI)是一些计算机通信的大公司为提高服务器的可用性指标而推出的智能化平台管理接口标准,目的是为服务器提供设备管理、传感器/事件管理、用户管理、风扇框/电源框管理、远程维护等功能。
PICMG3.0规范将IPMI规范定义为ATCA遵循的管理规范,利用IPMI管理规范对单板电源进行管理控制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其中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IPMC)和智能平台管理总线(IPMB)都是IPMI规范中定义的管理组成部件。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负责接收背板电源输入,并且完成单板所需要的管理电源和负载电源的转换,其中管理电源输出给IPMC等管理相关电路,负载电源则提供给负载电路。当单板插入背板后,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不受控输出管理电源,IPMC上电,开始正常工作。但此时,负载电源并没有输出,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单板IPMC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总线(IPMB)与机框管理单元(Shelf Manager)进行通信,在获得机框管理单元的允许后,单板IPMC使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的负载电源使能信号,电源转换/控制模块才会输出负载电源,供应给负载电路。
ATCA的单板组成如图2所示。ATCA规范定义了两种类型的单板,分别是前插板(FRB)和后插板(RTM)。ATCA单板的背板侧连接器分3个区,分别是Zone1、Zone2和Zone3区,其中Zone1区连接器用于提供前插板的电源和管理平面信号,Zone2区连接器用于提供前插板控制平面信号、数据平面信号和时钟信号,Zone3区连接器用于用户自定义的连接。前插板由机框前面插入ATCA机框,通过Zone1区和Zone2区连接器与背板连接,包括电源与信号的连接。而后插板则由机框后面插入ATCA机框,通过Zone3区连接器与对应的前插板连接,包括电源与信号的连接。
在图2中,前插板和后插板上都分别安装了两个扳手,分别是上扳手和下扳手,应用于对单板进行插拔辅助。其中,前插板的下扳手位置还安装了一个微动开关,当下扳手打开或合上时,微动开关将分别处于不同的开关状态。前插板上的IPMC通过对连接到微动开关上的微动开关信号的状态的检测,可获知下扳手处于打开还是合上状态。扳手的状态变化是ATCA单板的工作状态转换的关键要素之一。
ATCA单板在工作过程中分为不同的工作状态,图3是ATCA单板工作状态转换图。如图3所示,当ATCA单板没有完全插入ATCA机框背板时,单板处于M0状态。当单板完全插入背板但没有合上扳手时,单板处于M1状态,此时单板的管理电源已有输出,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等管理相关电路正常上电并开始工作,但负载电源并没有输出,单板处于未激活状态。在单板扳手合上后,单板进入M2状态,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通过微动开关信号检测到扳手合上,开始向机框管理单元宣告单板在位,并向机框管理单元申请激活单板,在获得同意后进入M3状态。在M3状态,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开始与机框管理单元进行电源协商,在获得机框管理单元的允许后,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控制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负载电源,单板的其它部分正常上电,单板被激活后,进入M4状态,即单板正常工作的状态。单板拔出的过程与插入的过程相反,在单板拔出过程中,扳手的状态变化也是单板工作状态的变化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目前的ATCA系统中,对后插板的电源供应框图如图4所示。后插板电源由前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负载电源分路提供,通过Zone3区连接器提供给后插板电路,包括后插板管理电路和后插板负载电路,后插板的插拔和上电过程如下。
在进行单板热插拔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大电流的突变,而前插板通过Zone3区连接器提供给后插板的后插板电源的电流比较大,因此,在插入后插板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断开后插板电源的供应。其中一种方法是先插入后插板,然后再插入前插板;另一种方法是先插入前插板,但扳手保持开的状态,这时候因为前插板的IPMC没有检测到扳手合上,会保持在M1状态,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不会输出负载电源,所以也不会有后插板电源供应。在完成前插板和后插板的插入和连接后,再合上前插板的扳手开关,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总线开始与机框管理单元进行通信。在进行电源协商的过程中,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统一考虑前插板和后插板对电源供应的需求,在获得机框管理单元的允许后,使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的负载电源使能信号,允许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负载电源,同时后插板也获得后插板电源的供应。而后插板拔出的过程中,必须先打开前插板的扳手,设备按照图3中去激活的步骤完成单板的去激活,断开前插板负载电源供应同时也断开后插板电源供应后,才可以正常拔出后插板。
ATCA300标准是PICMG组织在ATCA标准基础上制定的适合300mm深机柜的电信硬件平台架构。为了满足300mm深机柜的安装需求,ATCA300标准中对前插板的尺寸进行了修改,并且去掉了ATCA标准中的后插板(RTM),而增加了与后插板(RTM)有类似应用的前转换模块(FTM),ATCA300中前插板和前转换模块通过前插板的Zone3区与前转换模块的Zone4区连接器及背板互连。如图5中的ATCA300插板示意所示。
从图5可以看到,前转换模块除了在机框中的位置、与前插板的连接方式外,与ATCA中的后插板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对前转换模块的电源管理方法也与后插板的电源管理方法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在本文中,通过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来代表后插板或前转换模块,以简化说明方式。
由上述可以看出,对于目前的ATCA系统管理控制电源的方法存在以下的问题:
1.前插板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统一提供前插板负载电源和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电源供应,不支持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电源供应的独立管理和控制,无法灵活地对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电源供应进行管理控制,无法支持热插板,在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插拔过程中必须断开前插板负载电源的供应,导致前插板工作的中断。
2.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电源供应需求一般由前插板根据的后插板设计情况进行预先设定,因此不能根据所插入的不同的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实际功耗,有效利用电源资源,从而造成电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能够实现对ATCA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电源供应的独立管理和控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设备,能够实现对ATCA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电源供应的独立管理和控制。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先进电信计算架构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从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电源中分离出负载电源,根据用户需求控制该负载电源向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的输出。
较佳地,在系统中设置模块管理控制器,在后插板中设置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将所述负载电源输入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
所述根据用户需求控制该负载电源是否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供电为: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模块管理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
较佳地,所述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模块管理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具体为:
a1、模块管理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若是,则执行步骤a2,否则执行步骤a3;
a2、模块管理控制器将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控制信号输出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负载电源,结束本流程;
a3、模块管理控制器将不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控制信号输出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不输出负载电源,结束本流程。
较佳地,在后插板/前转换模块中设置微动开关,所述根据接收到的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为:若微动开关扳手合上,则判定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否则判定未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
较佳地,所述用户需求为:用户通过前插板的智能管理控制器IPMC向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
较佳地,所述用户通过前插板的IPMC向模块管理控制发送控制信号为:
用户通过命令行输入的方式向前插板的IPMC输入控制命令,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
前插板的IPMC根据用户输入的控制命令,向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
较佳地,在步骤a2前进一步包括:
a11、模块管理控制器与前插板的IPMC通信,要求提供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的供应;
a12、前插板的IPMC通知模块管理控制器允许供应负载电源。
较佳地,在步骤a11后进一步包括:
a111、前插板的IPMC与模块管理控制器进行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得到负载电源需求数据;
a112、前插板的IPMC根据所述负载电源需求数据,与机框管理单元进行电源需求协商,并在获得机框管理单元的允许后,增加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的分配。
较佳地,在系统中设置模块管理控制器,在前插板中设置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将所述负载电源输入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
所述根据用户需求控制该负载电源是否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供电为,根据用户需求,通过前插板的IPMC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
较佳地,在系统中设置模块管理控制器,在前插板中设置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将所述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电源输入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将输入的电源分离为管理电源和负载电源;
所述根据用户需求控制该负载电源是否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供电为,根据用户需求,通过IPMC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管理电源和负载电源的输出。
较佳地,所述通过IPMC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管理电源为:前插板的IPMC根据设备中增加的在位信号状态,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管理电源的输出。
较佳地,所述前插板的IPMC根据设备中增加的在位信号状态,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管理电源的输出包括:前插板的IPMC根据在位信号的高低电平,判断前插板对应槽位上是否插入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若是,则前插板的IPMC使能管理电源使能信号,并输出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管理电源;否则,前插板的IPMC不使能管理电源使能信号,并输出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不输出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管理电源。
较佳地,所述根据用户需求,通过IPMC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具体为:
b1、IPMC根据接收到的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若是,则执行步骤b2,否则执行步骤b3;
b2、IPMC将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控制信号输出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负载电源,结束本流程;
b3、IPMC将代表不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控制信号输出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不输出负载电源,结束本流程。
较佳地,所述用户需求为:模块管理控制器向IPMC输出的控制信号。
较佳地,在后插板/前转换模块中设置微动开关,
所述根据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为,若微动开关合上,则模块管理控制器向IPMC发送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控制信号,判定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若微动开关打开,则模块管理控制器不向IPMC发送控制信号,判定未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
较佳地,当前插板的IPMC接收到的模块管理控制器输出的信号表示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时,在步骤b2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b21、前插板的IPMC与模块管理控制器进行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得到负载电源需求数据;
b22、前插板的IPMC根据所述负载电源需求数据,与机框管理单元进行电源需求协商,并在获得机框管理单元的允许后,增加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的分配,并继续执行步骤b2中所述前插板的IPMC使能负载电源使能信号。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设备,包括第一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输出为前插板提供的负载电源和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电源,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控制电路和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电源,并根据用户需求在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下,输出提供给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源;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接收用户需求,并根据该需求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控制负载电源的输出。
较佳地,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位于后插板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后插板/前转换模块中的模块管理控制器;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负载电源,并在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的控制下,向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输出负载电源;
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用于接收用户需求,并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
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负载电源,并执行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业务操作。
较佳地,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后插板/前转换模块中的微动开关,用于向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信号;
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微动开关发送的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允许输出负载电源的控制信号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的允许输出负载电源的控制信号,向所述负载电路输出负载电源。
较佳地,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前插板的IPMC,用于接收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的要求提供负载电源供应的信号,并向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允许负载电源供应的信号;
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用于接收到所述微动开关发送的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信号,向所述IPMC发送要求提供负载电源供应的信号,并接收到所述IPMC发送的允许负载电源供应的信号,输出允许输出负载电源的控制信号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
较佳地,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前插板的IPMC,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命令,并根据该命令向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允许负载电源供应的控制信号;
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IPMC发送的允许负载电源供应的控制信号,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控制信号。
较佳地,该设备进一步包括机框管理单元,用于与所述IPMC进行电源需求协商;
所述IPMC,进一步用于在向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的允许负载电源供应的控制信号前,与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进行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并根据交互所得的负载电源需求数据,与所述机框管理单元进行电源需求协商,在获得机框管理单元的允许后,增加对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的分配。
较佳地,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位于前插板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前插板的IPMC;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负载电源,并在所述IPMC的控制下,向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输出负载电源;
所述IPMC,用于根据用户需求,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
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负载电源,并执行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业务操作。
较佳地,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和管理电路,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位于前插板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前插板的IPMC;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电源,并将该电源分离为管理电源和负载电源,在所述IPMC的控制下,控制向所述管理电路输出管理电源,并控制向所述负载电路输出负载电源;
所述IPMC,用于根据用户需求,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分别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管理电源和负载电源的输出;
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管理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管理电源,并对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电路运行进行管理;
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负载电源,并执行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业务操作。
较佳地,所述IPMC,用于判断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是否已插入到前插板的对应槽位,当插入时,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发送允许管理电源输出的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IPMC发送的允许管理电源输出的控制信号后,向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输出管理电源。
较佳地,所述IPMC,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命令,并根据该命令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发送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信号;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IPMC发送的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信号,向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输出负载电源。
较佳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后插板/前转换模块中的模块管理控制器和微动开关;
所述微动开关,用于向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信号;
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微动开关发送的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信号后,向所述IPMC发送要求提供负载电源供应的信号;
所述IPMC,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的要求提供负载电源供应的信号后,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发送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信号;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IPMC发送的允许输出负载电源的控制信号后,输出负载电源。
较佳地,该设备进一步包括机框管理单元,用于与所述IPMC进行电源需求协商;
所述IPMC,进一步用于与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进行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并根据交互所得的负载电源需求数据,与所述机框管理单元进行电源需求协商,在获得机框管理单元的允许后,对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源进行分配,将发送给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设置为运行负载电源输出的状态。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中,在ATCA系统中,将提供给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电源分离出负载电源,使该大电流的负载电源输出受控于控制信号,在控制信号允许输出负载电源时,才向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供电。可见,应用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源输出的独立控制,由于负载电源的输出由控制信号控制,使得后插板/前转换模块在插拔时,即使前插板正常工作,也不会带来大的电流损坏设备,这样即实现了后插板/前转换模块对热插拔的支持。
更进一步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模块管理控制器可以通过IPMB总线与前插板的IPMC进行所需电源功率的交互,再根据交互结果控制模块管理控制器中控制信号的输出,以进一步控制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从而实现对后插板/前转换模块实际功耗的控制,有效利用电源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ATCA单板电源管理控制框图。
图2为ATCA前后插板示意图。
图3为ATCA单板工作状态转换图。
图4为ATCA后插板电源供应框图。
图5为ATCA300插板示意图。
图6为依据本发明思想的实现ATCA系统的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总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7为依据本发明思想的实现ATCA系统的电源管理控制设备的总体示意性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ATCA系统的电源管理控制的设备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实现ATCA后插板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ATCA系统的电源管理控制的设备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ATCA系统的电源管理控制的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手段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在于:在ATCA系统中,将提供给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电源分离出负载电源,使该大电流的负载电源输出受控于控制信号,在控制信号允许输出负载电源时,才向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供电。从而实现对后插板/前转换模块中负载电源的独立供应与控制,使其能够支持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热插拔,不会影响前插板的正常工作。
图6为依据本发明思想的实现ATCA系统的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总体示意性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10,从提供给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电源供应中分离出负载电源;
步骤620,根据用户需求,控制该负载电源向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的输出。
图7为依据本发明思想的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设备总体示意性结构图。如图7所示,该设备包括第一电源转换/控制模块701、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702和控制电路703。
在该设备中,第一电源转换/控制模块701,用于前插板提供的负载电源和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电源。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702,用于接收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电源,并根据用户需求在控制电路703的控制下,提供给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源。控制电路703,用于接收用户需求,并根据该需求向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702发送控制信号,控制负载电源的输出。
以上为对本发明的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设备的总体概述,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现。
由于后插板和前转换控制模块的组成十分相似,对于本发明所涉及到的模块的构成也相同,因此实施例以后插板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前插板中原有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即为图7所示设备中的第一电源转换/控制模块701。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单板中增加的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设置在后插板中,称为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在后插板的下扳手处增加一个微动开关,控制是否需要为后插板的负载电路供电。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801,将提供给后插板的电源供应分离为管理电源和负载电源,并将负载电源输入到后插板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将管理电源输入到后插板的MMC。
步骤802,后插板的MMC根据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若是,则执行步骤803及其后续步骤,否则执行步骤811及其后续步骤。
本步骤中,MMC根据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为:MMC通过对连接到微动开关上的微动开关信号进行检测,可以获知下扳手的开合状态;本实施例中,当下扳手的状态为合时,表示要求激活后插板,即希望为后插板的负载电路提供负载电源,当下扳手的状态为开时,表示不要求激活后插板,即不希望为后插板的负载电路提供负载电源。
步骤803,MMC通过IPMB总线与前插板的IPMC通信,要求提供后插板负载电源的供应。
步骤804,前插板的IPMC判断是否已经预分配了后插板的负载电源需求,若是,则执行步骤808及其后续步骤,否则执行805及其后续步骤。
本实施例中,负载电源使能信号即为控制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负载电源的控制信号,当其被使能时,即表示允许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负载电源,否则不允许输出负载电源。
步骤805,前插板的IPMC与后插板的MMC通过IPMB总线进行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
本步骤中,由于前插板的IPMC事先并不知晓后插板对负载电源的需求,因此在本步骤,双方进行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
步骤806,前插板的IPMC通过IPMB总线与机框管理单元的机框管理控制器进行电源需求协商。
本步骤中,前插板的IPMC根据与后插板的MMC交互得到的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数据,与机框管理单元重新进行电源需求协商。
步骤807,机框管理单元的机框管理控制器允许该电源需求,前插板的IPMC增加插板负载电源的分配。
步骤808,前插板的IPMC通过IPMB总线通知MMC允许为后插板提供负载电源。
步骤809,MMC使能负载电源使能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后插板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
步骤810,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负载电源,后插板被激活,并结束本流程。
步骤811,MMC不使能负载电源使能信号。
步骤812,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不输出负载电源,后插板未被激活,并结束本流程。
由上述方法流程可以看出,步骤802~812即是图6所示的方法总体流程中步骤620的细化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微动开关的状态和与IPMC的交互结果来确定是否允许后插板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负载电源,从而控制大的负载电流的输出。并且,当本实施例中后插板负载电源的需求根据IPMC和MMC的协商确定时,有利于提高机框电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事实上,在实际应用中,MMC也可以只根据微动开关的状态来确定是否允许后插板的负载电源输出,在这种情况下,前插板在最初与机框管理单元的电源协商时,就必然包括了后插板的负载电源协商。步骤803~808的操作即可省略,在步骤802中若接收到的信号要求激活后插板,则直接执行步骤809~810即可。
本实施例中,根据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的方式是通过微动开关来感应用户需求的,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例如,通过用户向前插板的IPMC输入控制命令的方式,要求激活后插板。在这种情况下,步骤803~808就可以省略了。
以上即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流程。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实现ATCA系统的电源管理控制的设备,可以用于实施上述方法。
图9即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ATCA系统的电源管理控制的设备结构图。如图9所示,该设备中包括前插板、后插板和机框管理单元。其中,前插板包括IPMC、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微动开关、负载电路和Zone3区连接器;后插板包括模块管理控制器(MMC)、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微动开关、后插板负载电路和Zone3区连接器。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即为图7所示设备中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702的具体化,MMC和微动开关即构成图7所示设备中控制电路703。
在该设备中,前插板中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负载电源分路后形成后插板电源通过Zone3区连接器提供给后插板。该电源在进入后插板后被分离为后插板管理电源和后插板负载电源。其中,后插板管理电源不受控地供应给后插板MMC等管理相关电路。后插板负载电源通过在后插板增加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后供应给后插板负载电路,该负载电源的供应受MMC的控制,控制信号是MMC输出到后插板中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的负载电源使能信号。只有MMC使能后插板中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的负载电源使能信号后,后插板负载电路才会获得后插板负载电源。另外,MMC是否输出负载电源使能信号,则是根据MMC对连接到微动开关上的微动开关信号的检测来控制的。该微动开关可以加在后插板上扳手或者下扳手的位置,后插板中MMC通过对微动开关信号的检测,可以获知扳手的开合状态,根据该开合状态,确定是否输出负载电源使能信号。
在上述设备中,还可以通过IPMC来辅助控制后插板中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即MMC、微动开关和IPMC共同构成了图7所示系统中的控制电路。这种情况下,即在后插板的工作状态转换过程中,MMC通过Zone3区连接器提供的IPMB总线,与前插板中的IPMC进行通信,根据通信的结果确定MMC是否输出负载电源使能信号。
在上述设备实施方式中,后插板的管理电源是由前插板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负载电源分路得到的。在实际应用中,后插板的管理电源也可以通过前插板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管理电源分路得到,通过Zone3区连接器输出给后插板的MMC。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图9所示的设备中,用户需求信息是通过微动开关的状态提供的,当然也可以是通过用户向IPMC输入控制命令的方式提供。这时,图7所示设备中的控制电路703即由图9所示的设备中的IPMC和MMC构成。由IPMC将用户需求发送给MMC,MMC再根据用户需求控制后插板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
应用上述方法和设备后,就可以实现在前插板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后插板的插板动作,具体插板过程的描述如下。
一:在前插板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插入后插板。
1.后插板插入槽位,后插板模块管理控制器等管理相关电路获得后插板管理电源供应,正常上电,但此时后插板负载电路并没有获得后插板负载电源的供应,后插板处于单板未激活的M1状态。
2.合上后插板的扳手,后插板上的模块管理控制器在检测到扳手合上后,通过IPMB总线,与前插板的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通信,进行后插板工作状态管理相关的交互,要求提供后插板负载电源的供应。
3.如果最初前插板插入ATCA机框,前插板智能管理控制器与机框管理控制器协商电源需求时,已经预分配了所插入后插板的负载电源需求,则可以直接跳到步骤4。否则,后插板上的模块管理控制器需要通过IPMB总线与前插板的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进行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前插板的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根据交互得到的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数据,通过IPMB总线与机框管理控制器再次进行电源需求协商,获得机框管理控制器的允许后,增加后插板负载电源的分配。
4.在获得前插板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的允许后,后插板模块管理控制器使能后插板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的负载电源使能信号,后插板负载电源正常输出,后插板负载电路获得后插板负载电源供应,后插板被激活,进入正常工作的M4状态。
在上述插入后插板的过程中,步骤2~3还可以为:用户将请求激活后插板的控制命令输入给IPMC,IPMC通过IPMB总线,与MMC通信,进行后插板工作状态管理相关的交互。
二:在前插板与后插板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拔出后插板。
1.打开后插板的扳手,后插板模块管理控制器通过IPMB总线与前插板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进行通信,进行后插板工作状态管理相关的交互,要求拔出后插板。
2.在获得前插板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的允许后,后插板模块管理控制器通过后插板的负载电源使能信号,控制后插板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关断后插板负载电源的供应,后插板进入单板未激活的M1状态。如果有必要,此时前插板的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可以通过IPMB总线与机框管理控制器进行电源需求的协商,释放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达到提高机框电源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3.拔出后插板。
由上述可以看出,应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和设备,能够将后插板管理电源和后插板负载电源分离,这样大电流的后插板负载电源受控输出,后插板插拔过程中,可以关断大电流的后插板负载电源的输出,支持后插板的热插拔。并且在后插板插拔过程中不影响前插板的正常工作。另外,本实施例的方法和设备还支持在后插板插拔过程中,对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的协商,可以对后插板负载电源占用的电源资源进行分配或释放,更有效利用电源资源。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单板中增加的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设置在前插板中,称为后插板负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在后插板的上扳手处增加一个微动开关,控制是否需要为后插板的负载电路供电。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1,将提供给后插板的电源供应分离为管理电源和负载电源,并将负载电源输入到后插板负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将管理电源输入到后插板的MMC。
步骤1002,后插板的MMC根据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若是,则执行步骤1003及其后续步骤,否则执行步骤1010及其后续步骤。
本步骤中,MMC根据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为:MMC通过对连接到微动开关上的微动开关信号进行检测,可以获知上扳手的开合状态;本实施例中,当上扳手的状态为合时,表示要求激活后插板,即希望为后插板的负载电路提供负载电源,当上扳手的状态为开时,表示不要求激活后插板,即不希望为后插板的负载电路提供负载电源。
步骤1003,MMC通过IPMB总线与前插板的IPMC通信,要求提供后插板负载电源的供应。
步骤1004,前插板的IPMC判断是否已经预分配了后插板的负载电源需求,若是,则执行步骤1008及其后续步骤,否则执行1005及其后续步骤。
步骤1005,前插板的IPMC与后插板的MMC通过IPMB总线进行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
本步骤中,由于前插板的IPMC事先并不知晓后插板对负载电源的需求,因此在本步骤,双方进行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
步骤1006,前插板的IPMC通过IPMB总线与机框管理单元的机框管理控制器进行电源需求协商。
本步骤中,前插板的IPMC根据与后插板的MMC交互得到的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数据,与机框管理单元重新进行电源需求协商。
步骤1007,机框管理单元的机框管理控制器允许该电源需求,前插板的IPMC增加插板负载电源的分配。
步骤1008,前插板的IPMC使能负载电源使能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后插板负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
本实施例中,控制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负载电源的控制信号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步骤1009,后插板负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负载电源,后插板被激活,并结束本流程。
步骤1010,前插板的IPMC不使能负载电源使能信号。
步骤1011,后插板负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不输出负载电源,后插板未被激活,并结束本流程。
由上述方法流程可以看出,步骤1002~1011即是图6所示的方法总体流程中步骤620的细化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上扳手的开合状态和与IPMC的交互结果来确定是否允许后插板负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负载电源,从而控制大的负载电流的输出。并且,当本实施例中后插板负载电源的需求根据IPMC和MMC的协商确定时,有利于提高机框电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实施例中,步骤1002中根据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的方式是通过微动开关来感应用户需求的,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例如,在步骤1002中通过用户向前插板的IPMC输入控制命令的方式,要求激活后插板。在这种情况下,步骤1003~1007就可以省略了。
以上即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ATCA系统的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流程。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实现ATCA系统的电源管理控制的设备,可以用于实施上述方法。
图11即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ATCA系统的电源管理控制的设备结构图。如图11所示,该设备中包括前插板、后插板和机框管理单元。其中,前插板包括IPMC、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微动开关、负载电路、Zone3区连接器和后插板负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后插板包括模块管理控制器(MMC)、微动开关、后插板负载电路和Zone3区连接器。后插板负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即为图7所示设备中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702的具体化,IPMC、MMC和微动开关即构成图7所示设备中控制电路703。
在该设备中,前插板中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负载电源分路后形成后插板电源,该后插板电源被分离为后插板负载电源和后插板管理电源。其中,后插板管理电源通过Zone3区连接器不受控地供应给后插板MMC等管理相关电路;后插板负载电源通过在前插板增加的后插板负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后供应给后插板负载电路,该负载电源的供应受IPMC的控制,控制信号是IPMC输出到后插板负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的负载电源使能信号。只有IPMC使能后插板负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的负载电源使能信号后,后插板负载电路才会获得后插板负载电源。另外,IPMC是否输出负载电源使能信号,则是根据MMC对连接到微动开关上的微动开关信号的检测来控制的。该微动开关可以加在后插板上扳手或者下扳手的位置,后插板中MMC通过对微动开关信号的检测,可以获知扳手的开合状态,根据该开合状态,通过Zone3区连接器提供的IPMB总线,与前插板中的IPMC进行通信,告知IPMC是否输出负载电源使能信号。
在上述设备实施方式中,后插板的管理电源是由前插板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负载电源分路得到的。在实际应用中,后插板的管理电源也可以通过前插板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管理电源分路得到,通过Zone3区连接器输出给后插板的MMC。
在上述设备中,用户需求信息是通过微动开关的状态提供的,当然也可以是通过用户向IPMC输入控制命令的方式提供。这时,图7所示设备中的控制电路703即由图11所示的设备中的IPMC和MMC构成。由IPMC根据用户需求控制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
应用上述方法和设备后,就可以实现在前插板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后插板的插板动作,具体插板过程的描述如下。
一:在前插板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插入后插板。
1.后插板插入槽位,后插板模块管理控制器等管理相关电路获得后插板管理电源供应,正常上电,但此时后插板负载电路并没有获得后插板负载电源的供应,后插板处于单板未激活的M1状态。
2.合上后插板的扳手,后插板上的模块管理控制器在检测到扳手合上后,通过IPMB总线,与前插板的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通信,进行后插板工作状态管理相关的交互,要求提供后插板负载电源的供应。
3.如果最初前插板插入ATCA机框,前插板智能管理控制器与机框管理控制器协商电源需求时,已经预分配了所插入后插板的负载电源需求,则可以直接跳到步骤4。否则,后插板上的模块管理控制器需要通过IPMB总线与前插板的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进行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前插板的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根据交互得到的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数据,通过IPMB总线与机框管理控制器再次进行电源需求协商,获得机框管理控制器的允许后,增加后插板负载电源的分配。
4.前插板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使能后插板负载电源使能信号,后插板负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后插板负载电源,后插板负载电路获得后插板负载电源供应,后插板被激活,进入正常工作的M4状态。
在上述插入后插板的过程中,步骤2~3还可以为:用户将请求激活后插板的控制命令输入给IPMC,IPMC通过IPMB总线,与MMC通信,进行后插板工作状态管理相关的交互。
二:在前插板与后插板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拔出后插板。
1.打开后插板的扳手,后插板模块管理控制器通过IPMB总线与前插板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进行通信,进行后插板工作状态管理相关的交互,要求拔出后插板。
2.前插板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通过后插板负载电源使能信号,控制后插板负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关断后插板负载电源的供应,后插板进入单板未激活的M1状态。如果有必要,此时前插板的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可以通过IPMB总线与机框管理控制器进行电源需求的协商,释放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达到提高机框电源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3.拔出后插板。
由上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控制后插板负载电流输出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位于前插板中,于是在该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的形成方面,也有相应的修改。但同样可以实现对大电流的后插板负载电源受控输出的目的,支持前插板正常工作情况下后插板的热插板。同时也能够支持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的协商,能够有效利用电源资源。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单板中增加的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设置在前插板中,该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除控制后插板负载电源的输出外,还可以控制后插板管理电源的输出,称为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在后插板的上扳手处增加一个微动开关,控制是否需要为后插板的负载电路供电。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201,将提供给后插板的电源供应输入到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该模块将电源分离为后插板负载电源和后插板管理电源。
步骤1202,对应槽位的前插板的IPMC检测在位信号的状态,判断后插板是否插入,若是,则执行步骤1203及其后续步骤,否则执行步骤1214。
本实施例中,增加了后插板的在位信号,由后插板通过Zone3区连接器将该在位信号提供给前插板的IPMC,前插板的IPMC可以通过检测在位信号的状态,获知后插板是否插入。
步骤1203,前插板的IPMC使能后插板管理电源使能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给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后插板管理电源到后插板的MMC。
步骤1204,后插板的MMC根据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若是,则执行步骤1205及其后续步骤,否则执行步骤1212及其后续步骤。
本步骤中,根据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与实施例二中的方式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步骤1205,MMC通过IPMB总线与前插板的IPMC通信,要求提供后插板负载电源的供应。
步骤1206,前插板的IPMC判断是否已经预分配了后插板的负载电源需求,若是,则执行步骤1210及其后续步骤,否则执行1207及其后续步骤。
步骤1207,前插板的IPMC与后插板的MMC通过IPMB总线进行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
本步骤中,由于前插板的IPMC事先并不知晓后插板对负载电源的需求,因此在本步骤,双方进行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
步骤1208,前插板的IPMC通过IPMB总线与机框管理单元的机框管理控制器进行电源需求协商。
本步骤中,前插板的IPMC根据与后插板的MMC交互得到的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数据,与机框管理单元重新进行电源需求协商。
步骤1209,机框管理单元的机框管理控制器允许该电源需求,前插板的IPMC增加插板负载电源的分配。
步骤1210,前插板的IPMC使能负载电源使能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
步骤1211,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负载电源,后插板被激活,并结束本流程。
步骤1212,前插板的IPMC不使能负载电源使能信号。
步骤1213,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不输出负载电源,后插板未被激活,并结束本流程。
步骤1214,前插板的IPMC不使能管理电源使能信号,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不输出管理电源,后插板未插入,并结束本流程。
由上述方法流程可以看出,步骤1203~1212即是图6所示的方法总体流程中步骤620的细化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上扳手的开合状态和与IPMC的交互结果来确定是否允许后插板负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负载电源,从而控制大的负载电流的输出。并且,当本实施例中后插板负载电源的需求根据IPMC和MMC的协商确定时,有利于提高机框电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本实施例还增加了对后插板管理电源的供应控制,更加提高了电源资源的利用率和设备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步骤1204中根据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的方式是通过微动开关来感应用户需求的,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例如,在步骤1204中通过用户向前插板的IPMC输入控制命令的方式,要求激活后插板。在这种情况下,步骤1205~1209就可以省略了。
以上即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ATCA系统的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流程。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实现ATCA系统的电源管理控制的设备,可以用于实施上述方法。
图13即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ATCA系统的电源管理控制的设备结构图。如图13所示,该设备中包括前插板、后插板和机框管理单元。其中,前插板包括IPMC、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微动开关、负载电路、Zone3区连接器和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后插板包括MMC、微动开关、后插板负载电路和Zone3区连接器。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即为图7所示设备中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702的具体化,IPMC、MMC和微动开关即构成图7所示设备中控制电路703的具体化。
在该设备中,前插板中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负载电源分路后形成后插板电源输入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而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的输出则是分离的后插板管理电源和后插板负载电源。其中,后插板管理电源和后插板负载电源都是受控供应的,控制信号由前插板的IPMC输出到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分别是后插板管理电源使能信号和后插板负载电源使能信号。后插板管理电源在通过Zone3区连接器进入后插板后直接供应给MMC,而后插板负载电源在通过Zone3区连接器进入后插板后直接供应后插板负载电路。另外,本设备中还增加了后插板的在位信号,由后插板通过Zone3区连接器提供给前插板的IPMC,IPMC通过检测在位信号的状态,可以获知对应槽位中是否已经插入后插板,从而控制是否使能后插板管理电源使能信号。关于后插板负载电源使能信号的使能控制,与实施例二中设备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设备的实施方式中,后插板的管理电源是由前插板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负载电源分路,并通过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后得到的。在实际应用中,后插板的管理电源也可以通过前插板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管理电源分路,通过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后得到。
在上述设备中,用户需求信息是通过微动开关的状态提供的,当然也可以是通过用户向IPMC输入控制命令的方式提供。这时,图7所示设备中的控制电路703即由图13所示的设备中的IPMC和MMC构成。由IPMC根据用户需求控制后插板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
应用上述方法和设备后,就可以实现在前插板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后插板的插板动作,具体插板过程的描述如下。
一:在前插板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插入后插板。
1.后插板插入槽位,对应槽位的前插板的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通过检测在位信号的状态,获知后插板的插入。前插板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通过使能后插板管理电源使能信号,控制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后插板管理电源,后插板模块管理控制器等管理相关电路获得后插板管理电源供应,正常上电,但此时后插板负载电路并没有获得后插板负载电源的供应,后插板处于单板未激活的M1状态。
2.合上后插板的扳手,后插板上的模块管理控制器在检测到扳手合上后,通过IPMB总线,与前插板的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通信,进行后插板工作状态管理相关的交互,要求提供后插板负载电源的供应。
3.如果最初前插板插入ATCA机框,前插板智能管理控制器与机框管理控制器协商电源需求时,已经预分配了所插入后插板的负载电源需求,则可以直接跳到步骤4。否则,后插板上的模块管理控制器需要通过IPMB总线与前插板的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进行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前插板的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根据交互得到的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数据,通过IPMB总线与机框管理控制器再次进行电源需求协商,获得机框管理控制器的允许后,增加后插板负载电源的分配。
4.前插板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使能后插板负载电源使能信号,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后插板负载电源,后插板负载电路获得后插板负载电源供应,后插板被激活,进入正常工作的M4状态。
在上述插入后插板的过程中,步骤2~3还可以为:用户将请求激活后插板的控制命令输入给IPMC,IPMC通过IPMB总线,与MMC通信,进行后插板工作状态管理相关的交互。
二:在前插板和后插板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拔出后插板。
1.打开后插板的扳手,后插板模块管理控制器通过IPMB总线与前插板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进行通信,进行后插板工作状态管理相关的交互,要求拔出后插板。
2.前插板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通过后插板负载电源使能信号,控制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关断后插板负载电源供应,后插板进入单板未激活的M1状态。如果有必要,此时前插板的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可以通过IPMB总线与机框管理控制器进行电源需求的协商,释放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达到提高机框电源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3.拔出后插板,对应槽位的前插板的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通过检测在位信号的状态,获知后插板的拔出。前插板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通过后插板管理电源使能信号,控制后插板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关断后插板管理电源的供应。
由上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在对负载电源供应控制方面与实施例二中的方式相同,同样可以实现对大电流的后插板负载电源受控输出的目的,支持前插板正常工作情况下后插板的热插板。同时也能够支持后插板负载电源需求的协商,能够有效利用电源资源。而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增加了对后插板管理电源供应的控制,更加提高了电源资源的利用率和设备的安全性。
上述三个实施例均以后插板为例说明的本发明在进行电源管理控制时的方法和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ATCA300标准中的前转换模块而言,上述电源管理控制方法和设备同样可以适用,从而实现对ATCA300的前转换模块的电源进行管理。
只要在ATCA300的前转换模块增加管理相关电路,如微动开关、MMC等,并根据采用方案的不同,在ATCA300前转换模块或前插板增加不同类型的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如在ATCA300前转换模块增加电源转换/控制模块,或在前插板增加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转换/控制模块,或在前插板增加前转换模块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并通过前插板的Zone3区连接器和前转换模块的Zone4区连接器及它们间的背板,提供原方案中ATCA前插板和后插板通过Zone3区连接器连接的电源、管理和控制信号,就可以同样实现对ATCA300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或前转换模块管理电源的管理控制。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8)

1、一种先进电信计算架构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从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电源中分离出负载电源,根据用户需求,控制该负载电源向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系统中设置模块管理控制器,在后插板中设置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将所述负载电源输入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
所述根据用户需求控制该负载电源是否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供电为: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模块管理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模块管理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具体为:
a1、模块管理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若是,则执行步骤a2,否则执行步骤a3;
a2、模块管理控制器将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控制信号输出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负载电源,结束本流程;
a3、模块管理控制器将不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控制信号输出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不输出负载电源,结束本流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后插板/前转换模块中设置微动开关,所述根据接收到的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为:若微动开关扳手合上,则判定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否则判定未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需求为:用户通过前插板的智能管理控制器IPMC向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通过前插板的IPMC向模块管理控制发送控制信号为:
用户通过命令行输入的方式向前插板的IPMC输入控制命令,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
前插板的IPMC根据用户输入的控制命令,向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2前进一步包括:
a11、模块管理控制器与前插板的IPMC通信,要求提供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的供应;
a12、前插板的IPMC通知模块管理控制器允许供应负载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11后进一步包括:
a111、前插板的IPMC与模块管理控制器进行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得到负载电源需求数据;
a112、前插板的IPMC根据所述负载电源需求数据,与机框管理单元进行电源需求协商,并在获得机框管理单元的允许后,增加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的分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系统中设置模块管理控制器,在前插板中设置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将所述负载电源输入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
所述根据用户需求控制该负载电源是否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供电为,根据用户需求,通过前插板的IPMC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系统中设置模块管理控制器,在前插板中设置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将所述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电源输入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将输入的电源分离为管理电源和负载电源;
所述根据用户需求控制该负载电源是否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供电为,根据用户需求,通过IPMC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管理电源和负载电源的输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IPMC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管理电源为:前插板的IPMC根据设备中增加的在位信号状态,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管理电源的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插板的IPMC根据设备中增加的在位信号状态,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管理电源的输出包括:前插板的IPMC根据在位信号的高低电平,判断前插板对应槽位上是否插入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若是,则前插板的IPMC使能管理电源使能信号,并输出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管理电源;否则,前插板的IPMC不使能管理电源使能信号,并输出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不输出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管理电源。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需求,通过IPMC控制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具体为:
b1、IPMC根据接收到的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若是,则执行步骤b2,否则执行步骤b3;
b2、IPMC将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控制信号输出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负载电源,结束本流程;
b3、IPMC将代表不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控制信号输出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不输出负载电源,结束本流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需求为:模块管理控制器向IPMC输出的控制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后插板/前转换模块中设置微动开关,
所述根据用户需求,判断是否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为,若微动开关合上,则模块管理控制器向IPMC发送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控制信号,判定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若微动开关打开,则模块管理控制器不向IPMC发送控制信号,判定未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前插板的IPMC接收到的模块管理控制器输出的信号表示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时,在步骤b2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b21、前插板的IPMC与模块管理控制器进行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得到负载电源需求数据;
b22、前插板的IPMC根据所述负载电源需求数据,与机框管理单元进行电源需求协商,并在获得机框管理单元的允许后,增加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的分配,并继续执行步骤b2中所述前插板的IPMC使能负载电源使能信号。
17、一种ATCA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设备,包括第一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输出为前插板提供的负载电源和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电源,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控制电路和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电源,并根据用户需求在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下,输出提供给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源;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接收用户需求,并根据该需求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控制负载电源的输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位于后插板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后插板/前转换模块中的模块管理控制器;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负载电源,并在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的控制下,向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输出负载电源;
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用于接收用户需求,并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
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负载电源,并执行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业务操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后插板/前转换模块中的微动开关,用于向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信号;
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微动开关发送的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允许输出负载电源的控制信号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的允许输出负载电源的控制信号,向所述负载电路输出负载电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前插板的IPMC,用于接收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的要求提供负载电源供应的信号,并向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允许负载电源供应的信号;
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用于接收到所述微动开关发送的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信号,向所述IPMC发送要求提供负载电源供应的信号,并接收到所述IPMC发送的允许负载电源供应的信号,输出允许输出负载电源的控制信号给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前插板的IPMC,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命令,并根据该命令向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允许负载电源供应的控制信号;
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IPMC发送的允许负载电源供应的控制信号,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控制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进一步包括机框管理单元,用于与所述IPMC进行电源需求协商;
所述IPMC,进一步用于在向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的允许负载电源供应的控制信号前,与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进行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并根据交互所得的负载电源需求数据,与所述机框管理单元进行电源需求协商,在获得机框管理单元的允许后,增加对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的分配。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位于前插板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前插板的IPMC;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负载电源,并在所述IPMC的控制下,向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输出负载电源;
所述IPMC,用于根据用户需求,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负载电源的输出;
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负载电源,并执行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业务操作。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和管理电路,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位于前插板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前插板的IPMC;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为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提供的电源,并将该电源分离为管理电源和负载电源,在所述IPMC的控制下,控制向所述管理电路输出管理电源,并控制向所述负载电路输出负载电源;
所述IPMC,用于根据用户需求,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分别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中管理电源和负载电源的输出;
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管理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管理电源,并对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电路运行进行管理;
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输出的负载电源,并执行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业务操作。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IPMC,用于判断后插板/前转换模块是否已插入到前插板的对应槽位,当插入时,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发送允许管理电源输出的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IPMC发送的允许管理电源输出的控制信号后,向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输出管理电源。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IPMC,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命令,并根据该命令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发送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信号;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IPMC发送的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信号,向所述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路输出负载电源。
27、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后插板/前转换模块中的模块管理控制器和微动开关;
所述微动开关,用于向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信号;
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微动开关发送的要求激活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信号后,向所述IPMC发送要求提供负载电源供应的信号;
所述IPMC,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发送的要求提供负载电源供应的信号后,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发送允许负载电源输出的信号;
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IPMC发送的允许输出负载电源的控制信号后,输出负载电源。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进一步包括机框管理单元,用于与所述IPMC进行电源需求协商;
所述IPMC,进一步用于与所述模块管理控制器进行后插板/前转换模块负载电源需求的交互,并根据交互所得的负载电源需求数据,与所述机框管理单元进行电源需求协商,在获得机框管理单元的允许后,对后插板/前转换模块的负载电源进行分配,将发送给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设置为运行负载电源输出的状态。
CNA2006101594182A 2006-09-21 2006-09-21 一种先进电信计算架构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010903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594182A CN101090333A (zh) 2006-09-21 2006-09-21 一种先进电信计算架构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N2007800003027A CN101317441B (zh) 2006-09-21 2007-09-20 先进电信计算架构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EP07816934.9A EP2063624B1 (en) 2006-09-21 2007-09-20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system power management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ES07816934.9T ES2612577T3 (es) 2006-09-21 2007-09-20 Método y dispositivo de gestión y control de potencia en sistemas de arquitectura avanzada de telecomunicaciones
EP12185148.9A EP2538649B1 (en) 2006-09-21 2007-09-20 Device for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dvanced telecom computing architecture system
PCT/CN2007/070743 WO2008043290A1 (fr) 2006-09-21 2007-09-20 Système à architecture de télécommunications de pointe et procédé de contrôle de gestion de puissance de ce système
US12/408,429 US8209556B2 (en) 2006-09-21 2009-03-20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dvanced telecom computing architecture system
US13/432,944 US8356192B2 (en) 2006-09-21 2012-03-28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dvanced Telecom Computing Architecture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594182A CN101090333A (zh) 2006-09-21 2006-09-21 一种先进电信计算架构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0333A true CN101090333A (zh) 2007-12-19

Family

ID=389435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594182A Pending CN101090333A (zh) 2006-09-21 2006-09-21 一种先进电信计算架构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N2007800003027A Active CN101317441B (zh) 2006-09-21 2007-09-20 先进电信计算架构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03027A Active CN101317441B (zh) 2006-09-21 2007-09-20 先进电信计算架构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209556B2 (zh)
EP (2) EP2063624B1 (zh)
CN (2) CN101090333A (zh)
ES (1) ES2612577T3 (zh)
WO (1) WO200804329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49637A1 (zh) * 2008-06-10 2009-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热插拔的方法、系统和单板
CN101198076B (zh) * 2006-12-08 201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信计算结构系统及在其中实现业务保护的方法
CN102662455A (zh) * 2012-05-30 2012-09-12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rtm上电的控制装置
CN103092266A (zh) * 2011-11-01 2013-05-08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atca主板和用户定制后传输板的通用服务器
CN108009448A (zh) * 2018-01-02 2018-05-08 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硬盘数据销毁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0333A (zh) * 2006-09-21 2007-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先进电信计算架构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33581B (zh) * 2009-12-18 2012-05-3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核网络处理器的高可扩展性atca板
CN101902362A (zh) * 2010-08-02 2010-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546309A (zh) * 2012-02-22 2012-07-04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设备在位状态动态监管方法
CN102722232B (zh) * 2012-05-30 2016-09-21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atca刀片上电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EP3187006B1 (en) 2014-08-28 2018-05-2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ystem power management and optimiza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027600B2 (en) * 2014-09-10 2018-07-17 Artesyn Embedded Computing, Inc.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data aggregation over high speed serializer/deserializer la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5761A (en) 1994-09-02 1996-10-15 Micro Linear Corp Synchronous switching cascade connected offline PFC-PWM combination power converter controller
US6101108A (en) * 1997-06-06 2000-08-08 Technical Witts, Inc. Regulated input current, regulated output voltage power converter
US6448672B1 (en) * 2000-02-29 2002-09-10 3Com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control for electronic systems requiring multiple voltages
US6928560B1 (en) * 2001-09-28 2005-08-09 Unisys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power control system
US6950952B2 (en) * 2002-08-01 2005-09-27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power level control based on a board latch state
US6940733B2 (en) 2002-08-22 2005-09-06 Supertex, Inc. Optimal control of wide conversion ratio switching converters
JP3838968B2 (ja) * 2002-11-29 2006-10-25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複数の通信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搭載した通信機器、及び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US7133287B2 (en) * 2004-03-31 2006-11-07 Intel Corporation ATCA integrated heatsink and core power distribution mechanism
CN100390686C (zh) 2004-04-21 2008-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单板冗余供电的系统
KR20050118569A (ko) * 2004-06-14 2005-1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컴퓨터 시스템
US7245499B2 (en) * 2004-09-30 2007-07-17 Intel Corporation Insertion and ejection mechanisms for modular boards and cards
CN1780348B (zh) * 2004-11-17 201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电源控制方法和系统
US7525219B2 (en) * 2005-09-26 2009-04-28 Intel Corporation Providing power to a module
CN101090333A (zh) * 2006-09-21 2007-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先进电信计算架构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8076B (zh) * 2006-12-08 201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信计算结构系统及在其中实现业务保护的方法
WO2009149637A1 (zh) * 2008-06-10 2009-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热插拔的方法、系统和单板
CN103092266A (zh) * 2011-11-01 2013-05-08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atca主板和用户定制后传输板的通用服务器
CN103092266B (zh) * 2011-11-01 2016-08-1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atca主板和用户定制后传输板的通用服务器
CN102662455A (zh) * 2012-05-30 2012-09-12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rtm上电的控制装置
CN102662455B (zh) * 2012-05-30 2016-04-20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rtm上电的控制装置
CN108009448A (zh) * 2018-01-02 2018-05-08 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硬盘数据销毁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612577T3 (es) 2017-05-17
CN101317441A (zh) 2008-12-03
US8356192B2 (en) 2013-01-15
US20090183014A1 (en) 2009-07-16
WO2008043290A1 (fr) 2008-04-17
CN101317441B (zh) 2010-12-01
EP2063624A1 (en) 2009-05-27
EP2063624A4 (en) 2010-02-10
US8209556B2 (en) 2012-06-26
EP2538649A1 (en) 2012-12-26
EP2538649B1 (en) 2017-01-04
US20120185707A1 (en) 2012-07-19
EP2063624B1 (en)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7441B (zh) 先进电信计算架构系统电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N101494602B (zh) 一种通信设备的节能方法和装置
CN101119171B (zh) 一种先进电信计算机体系的时钟同步系统及方法
US20050036253A1 (en) Modular AC power supply system with fault bypass and method of switching output modes
CN102099994B (zh) 本质上平衡的直流不间断电源
CN101202933B (zh) 一种通信设备、先进夹层卡及其电源供应方法
CN103809724A (zh) 机柜与其电源控制方法
CN101136557A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系统及其配置方法
CN103809723A (zh) 机柜与其电源控制方法
CN103095102B (zh) 变频器控制方法和设备及变频器
EP2207304A1 (en) General hardware platform, corresponding architecture system, and power supply method for advanced mezzanine card
CN101170431A (zh) 一种交换网络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1453337A (zh) 小型电信和计算通用硬件平台架构系统及其电源控制方法
CN105119703A (zh) 多制式时钟MicroTCA系统及时钟管理方法
CN101605188B (zh) 支持热插拔的方法、系统和前插板
CN103901854A (zh) 一种双系统并存的酒店客房控制系统
CN101198076B (zh) 一种电信计算结构系统及在其中实现业务保护的方法
CN100504834C (zh) 紧凑的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接口板电路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209448232U (zh) 一种配电设备及配电系统
CN1979458A (zh) 模块化电路单元总线联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19142972A1 (ko) 병렬 인버터 시스템
CN214751397U (zh) 控制装置及视频处理设备
JP3507552B2 (ja) 構内交換機の網同期クロック選択回路
CN117438910B (zh) 一种高密度固态断路器配电装置
CN107219912A (zh) 一种新型机柜式服务器供电系统及供电模式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