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4639A - 蜂窝网络中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蜂窝网络中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4639A
CN101084639A CN200480044639.4A CN200480044639A CN101084639A CN 101084639 A CN101084639 A CN 101084639A CN 200480044639 A CN200480044639 A CN 200480044639A CN 101084639 A CN101084639 A CN 101084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quality
quality value
predetermined number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perce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446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琼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1084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46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04L1/003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where the transmitter decides based on inferences, e.g. use of implicit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3Details of error rate determination, e.g. BER, FER or 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用在蜂窝网络(4)中以便控制从该蜂窝网络中的无线电基站(3)到移动终端(1)的数据发送的节点(5),所述节点(5)包括存储器(7)和计算装置(9),所述存储器(7)用于存储由该移动终端报告的信道质量值、以及从该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确认消息,所述计算装置(9)用于根据所述确认消息来计算用于所述信道质量值的调节值。所述计算装置(9)被设置成考虑到与至少两个块相关的至少两个响应来计算用于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的所述调节值,并且使用该调节值来计算所述调节后的值。所述评估可以基于连续的确认消息或者基于从多个消息导出的统计量。

Description

蜂窝网络中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别根据权利要求1和9的前序的设备和方法,并且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的前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
对于蜂窝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来说,控制对于传输数据格式以及用户的调度以便优化网络中的吞吐量是重要的。
在许多蜂窝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向基站报告所感知的信道质量。该信道质量被基站使用来进行调度、确定在给定时间可以被发送给移动终端的数据量以及可能还用于其他目的。
例如,根据用于WCDM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的3GPP标准,移动终端向无线电基站报告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该信道质量指示符反映由该移动终端所感知到的信道质量。该CQI是包含在相关的上行链路信令中的信息单元。由所述移动终端报告的所述CQI反映UE的接收机性能能力,其基于对CPICH的测量,并且以由所述网络定义的预定义速率和平均间隔被报告。
所述CQI被报告为一个0与30之间的整数,其中0表示该移动终端没有准备好被调度,并且不应当对该移动终端进行发送。基站将尤其基于该CQI来执行调度,也就是,选择将要发送到的移动终端,并且还选择在对该移动终端进行发送时所要使用的传输块格式(也就是将要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3G标准规定,移动终端应当报告一个以10%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误块率(BLER)为目标的CQI,这意味着该移动终端平均来说将不能对10%的传输进行解码。
所述3GPP标准还对于移动终端规定了对CQI报告准确度的要求,但是可以预期,实际的报告准确度将根据移动终端的型号和款式而改变。如果移动终端报告了不正确的CQI,则基站将把错误的数据作为其调度和选择传输块格式的基础,从而会由于对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的效率较低的使用而导致较低的吞吐量。特别地,一些移动终端往往高估其接收质量。比起其CQI是正确的情况,这些终端将被更加频繁地调度来进行发送。此外,所述发送将不适于该终端接收数据的真实能力,从而大量的块将无法被正确接收。这些块将被重新发送,从而导致较低的吞吐量。在最坏的情况下,误块率(BLER)可以高达100%。相反,比起其本应被调度的频度,通过发送过低的CQI而低估其能力的移动终端被调度的频度将会较低,并且将由于所述无线电网络的过于保守的TB选择而显示出低于10%的BLER。
因此,为了从总体的观点来优化网络中的通信量,如果移动终端自身没有正确地报告CQI,则所述网络将需要调节由该移动终端报告的CQI。
一种已知的用于调节CQI的算法是基于从移动终端接收的ACK和NACK(确认和非确认)消息。在该算法中,如果接收到NACK消息,即表明在该移动终端中没有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发送,则CQI被递减,而对于每个ACK消息,则以相同的值或不同的值来递增CQI。
所述WCDMA标准规定了可以被用来控制移动终端报告其CQI的频度的多个参数。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调节从移动终端报告的CQI以便优化系统的吞吐量和效率的方法和设备。
发明概要
本发明通过一种节点来实现上述目的,该节点用在蜂窝网络中,以便控制从该蜂窝网络中的无线电基站到移动终端的数据发送,所述节点包括存储器和计算装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由该移动终端报告的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以及响应于从该无线电基站发送到该移动终端的数据块而从该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确认消息和否定确认消息,所述计算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确认消息和否定确认消息来计算用于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的调节值,其中该存储器还被设置成存储用于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的调节后的值,所述节点的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装置被设置成考虑到与至少两个块相关的至少两个响应来计算用于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的所述调节值,并且使用该调节值来计算所述调节后的值。
所述目的还通过一种用在无线电网络中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用于调节由移动终端报告给向该移动终端发送数据块的无线电基站的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其中该移动终端对于每一个被发送给它的数据块利用确认消息或否定确认消息做出响应,所述确认消息表明该块被正确地接收到,所述否定确认消息表明该块没有被正确地接收到,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监视对应于被发送到该移动终端的至少两个数据块的至少两个响应;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响应来确定是否应当调节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以及应当根据确定结果对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进行多少调节。
所述目的还通过一种包括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当所述程序代码运行在与移动电信网络中的无线电基站相关的节点中时,所述程序代码使得该节点执行本发明的方法。
这样,在会话碰巧开始于否定确认的情况下避免了过早降低所述信道质量值,并且相反地,在这种判定可以基于正确的数据之前,所述算法也不会先一步太早地调节该信道质量值。因此,本发明的算法不大可能调节已经正确地反映所述终端接收数据的能力的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在WCDMA系统中,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将是CQI,并且所述确认消息和否定确认消息将分别是ACK和NACK消息。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可以被用于其中从移动终端向网络报告估计的信道质量的任何蜂窝网络。
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响应包括至少预定数目的连续否定确认,其中所述预定数目至少是两个,则所述计算装置被设置成把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减小预定数量。
在该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响应包括至少预定数目的连续确认,其中所述预定数目至少是两个,则所述计算装置还可以(或者可选地)被设置成把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增大预定数量。
优选地,可以考虑被发送到移动终端的连续数据块。
本发明的调节CQI值的方式即使对于小的净荷也会导致对由移动终端报告的CQI的早期调节。此外,由于该调节算法适于小的数据量,因此如果移动终端显示出异常的报告特性,则可以在早期做出调节。这是重要的,因为所述网络中的许多通信量可能将由小的对象构成,所述小的对象不会产生足够的ACK或NACK以推断出可靠的统计量。
例如,所述预定数目的连续否定确认可以被设置为两个,并且所述预定数目的连续确认可以被设置为十个。
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被设置成从足够数目的数据块中收集数据,以便确定确认和否定确认的百分比,并且所述计算装置被设置成计算确认和/或否定确认的数目,从而:
如果否定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高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减小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并且如果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低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增大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
在该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预定数目的数据块中收集数据,其中所述预定数目的块足以确定确认和否定确认的百分比;以及
如果否定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高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减小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并且如果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低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增大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
该算法适于以大数目的发送块所发送的较大对象,其产生足够的ACK和NACK以便执行对NACK比率的统计分析,所述统计分析随后形成用于在会话的持续时间内进行CQI调节的坚实基础。
在所述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预定阈值比率可以例如对应于10%的误块率。
根据本发明的节点的第三优选实施例,所述存储器包括定义第一测量间隔的第一值,并且所述计算装置被设置成在所述第一测量间隔期间执行以下操作:
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响应包括至少预定数目的连续否定确认,其中所述预定数目至少是两个,则把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减小预定数量,而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响应包括至少预定数目的连续确认,其中所述预定数目至少是两个,则把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增大预定数量,并且在所述第一测量间隔之后:
从足够数目的数据块中收集数据,以便确定确认和否定确认的百分比;
如果否定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高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减小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并且如果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低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增大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
根据所述第三实施例,在所述方法中至少定义第一测量间隔,其中在所述第一测量间隔期间:
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响应包括至少预定数目的连续否定确认,其中所述预定数目至少是两个,则把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减小预定数量,而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响应包括至少预定数目的连续确认,其中所述预定数目至少是两个,则把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增大预定数量,并且在所述测量间隔之后,
从预定数目的数据块中收集数据,其中所述预定数目的块足以确定确认和否定确认的百分比;以及
如果否定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高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减小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并且如果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低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增大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
对于小的数据量使用一种算法并且在已经发送了特定数据量之后改变到另一种算法,这样做对于任何大小的数据对象优化了所述算法的性能。
在本文件中,术语“移动终端”打算覆盖可以被用来与蜂窝网络通信的任何类型的终端用户设备。
附图简述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移动电信网络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
图2是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移动终端1与蜂窝电信网络4中的无线电基站3之间的通信。
在本技术领域中普遍的是,无线电基站3在朝向移动终端1的下行链路方向上发送数据块。对于每一个数据块,移动终端1确定该块是否被正确地接收到。如果该块被正确地接收到,则该终端向无线电基站3发送一个确认(ACK)。如果该块没有被正确地接收到,则该终端向该无线电基站发送一个否定确认(NACK)。该终端还向该无线电基站发送表明由该终端所感知的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该CQI信息被包含在HS-DPCCH子帧的最后两个时隙中。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CQI的产生和发送。
所述无线电基站包括或者连接到CQI调节装置5。该CQI调节装置包括存储器7,其用于存储CQI值以及从所述终端接收到的ACK和NACK。此外,该CQI调节装置包括计算装置9,该计算装置通常包括用于计算调节值的软件,其中应当把该调节值加到所述CQI值上或者应当从该CQI值中减去该调节值。该计算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如下面将更加详细地讨论的那样,基于向所述移动终端的多次数据块发送来确定所述调节值。调节后的CQI值和/或所述调节值也被存储在所述CQI调节装置5的存储器7中,所述基站3内的依赖于正确的CQI值的任何功能可以在该处访问所述调节后的CQI值和/或所述调节值。如下面将讨论的那样,该存储器7还包括计算所述调节值所需要的任何参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图1中示出的所述CQI调节装置5的划分纯粹是功能性的。所述存储器和计算功能可以由同一单元执行,或者在适当情况下可以分布在几个单元之间。此外,所述CQI调节装置5当然常常将是更大的控制单元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对于从无线电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的每一个数据块,从该移动终端返回的相应的ACK和NACK消息与从该终端报告的CQI一起被记录。为了避免过快的改变,采用连续的ACK或NACK消息的数目来表明该终端能够接收从该无线电基站发送的块的良好程度。
如果连续的NACK消息的数目超出第一阈值,则这表明所述终端接收数据的能力被高估。于是应当减小从该终端报告的CQI,以便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因此,如果连续的NACK消息的数目超出第一阈值,则把由该终端报告的CQI减小1。如果连续的ACK消息的数目超出第二阈值,则增大从该终端报告的CQI,以便反映该终端接收数据的能力得到提高。
所述第一算法可以使用下面的参数如下表示:
deltaCqi:调节值,也就是应当对从移动终端报告的所感知的CQI进行调节的值
nackConsecutive:定义应当导致该调节值被递减的连续否定确认的数目的阈值
ackConsecutive:定义应当导致该调节值被递增的连续确认的数目的阈值
如果连续的NACK的数目≥nackConsecutive,则deltaCqi=deltaCqi-1
如果连续的ACK的数目≥ackConsecutive,则deltaCqi=deltaCqi+1。
为了以所期望的BLER为目标,所述第一阈值nackConsecutive,也就是递减CQI所需要的连续的NACK消息的数目,应当显著低于所述第二阈值ackConsecutive,所述第二阈值ackConsecutive表明将导致CQI被递增的连续的ACK消息的数目。举例来说,两个连续的NACK消息可能足以用于递减,而对于递增则将需要十个连续的ACK消息。
如果连续的NACK的数目达到所述第一阈值,则启动CQI调节,并且对连续的NACK的计数从0重新开始。类似地,如果连续的ACK的数目达到所述第二阈值,则启动CQI调节,并且对连续的ACK的计数从0重新开始。
这即使对于小的净荷也将导致对由移动终端报告的CQI的早期调节。因此,当待发送的块的数目过小以致于无法获得可靠的统计量时,该第一实施例特别适于发送小的数据量。
如果在一个TTI中没有接收到ACK或NACK,则暂停所述CQI调节算法,直到接收到下一个被正确地解码的ACK或NACK。
根据更好地适合于大数据量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确定一个测量间隔,该测量间隔应当足够长以便使统计量能够被建立。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使用20个发送时间间隔(TTI)。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50个TTI的周期内执行所述测量。为了产生任何有意义的统计量,所述测量应当可能覆盖至少10个TTI。此外,所述测量间隔应当足够短,以便允许以合理的时间间隔来校正CQI。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基于包含在所述预定义的测量间隔内的ACK和NACK的平均百分比来向上或向下调节CQI。如果该预定间隔内的NACK的分数高于第一预设阈值,则CQI将被减小。如果该预定测量间隔内的NACK的分数低于第二预设阈值,则CQI将被增大。所述两个预定阈值可以是相同的,但是优选地在所述调节算法中建立一定的滞后,从而使得增大CQI所需的NACK消息的比率低于减小CQI所需的NACK消息的比率。
因此,需要下面四个参数来控制所述第二实施例的CQI调节算法:
测量间隔(被表示为TTI的数目)
NACK比率平均值:nackAverage=该测量间隔内的NACK的数目/测量间隔内的TTI的数目
deltaCqi:调节值,也就是应当对从移动终端报告的所感知的CQI进行调节的值
nackMinus:用于降低CQI的NACK比率阈值
nackPlus:用于增大CQI的NACK比率阈值
nackMinus应当大于nackPlus
利用上面的定义,所述算法变成:
如果nackAverage>nackMinus,则deltaCqi=deltaCqi-1
如果nackAverage<nackPlus,则deltaCqi=deltaCqi+1。
例如,如果所述测量间隔是20个TTI并且10%的BLER是所期望的,那么在该测量间隔内的NACK的数目是2个或更多的情况下可以减小CQI。
如果在一个TTI内没有接收到ACK或NACK,则暂停所述CQI调节算法,直到接收到下一个被正确地解码的ACK或NACK。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立即认识到,由于ACK的数目与NACK的数目直接相关,因此通过替换地确定所述测量间隔内的ACK的数目以及设置用于ACK的阈值可以实现相同的结果。
此外,不必对于每一个TTI记录ACK或NACK。所述第二算法例如还可以被用于来自每两个TTI的ACK或NACK。
根据第三优选实施例,以这样的方式对第一和第二实施例进行组合,即对于前面的TTI根据第一实施例来调节CQI,此后根据第二实施例来调节CQI。
在改变到第二算法之前应当对其应用第一算法的TTI的数目可以被任意地选择。至少应当覆盖3-5个TTI,近似15个TTI的数目被认为是有利的。
当开始应用第二算法时,根据第一算法获得的调节值将被用作输入CQI调节值。应当判定是否把在使用第一算法时所累加的ACK和NACK用作到第二算法的输入。优选地,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如果已经基于第一算法调节了所述调节值,则在使用第一算法时所累加的ACK和NACK将不被用作到第二算法的输入数据。在该例中,如果第一算法未导致对CQI的调节,则所累加的ACK和NACK可以被用作到第二算法的输入。其他选项将是总是使用所累加的ACK和NACK,或者从不使用所累加的ACK和NACK。
图2是概述根据所述第三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需要下面的参数:
CQI:从终端报告的CQI值
Int 1:其中应用所述第一方法的第一测量间隔
Int 2:用于所述第二方法的第二测量间隔
Th 1:用于该第一测量间隔内的连续的NACK的第一阈值
Th 2:用于该第一测量间隔内的连续的ACK的第二阈值
Th 3:用于该第二测量间隔内的NACK的数目的第一NACK比率阈值
Th 4:用于该第二测量间隔内的NACK的数目的第二NACK比率阈值。
步骤S1到S5反映了在第一测量间隔内使用的第一算法。步骤S7到S12反映了在第二测量间隔内使用的第二算法。步骤S6反映了从第一算法到第二算法的改变点。
步骤S1:监视从移动终端接收到的ACK和NACK消息。
步骤S2:确定在任何给定时间所接收到的连续的NACK的数目是否超出第一阈值。如果是的话则转到步骤S3,否则转到步骤S4。
步骤S3:确定一个调节值,并且把CQI值减小该调节值。
步骤S4:确定所接收到的连续的ACK的数目是否超出第二阈值。如果是的话则转到步骤S5,否则转到步骤S6。
步骤S5:确定一个调节值,并且把CQI值增大该调节值。
步骤S6:第一测量间隔是否结束?如果是的话则转到步骤S7,否则返回到步骤S1。
步骤S7:监视在第二测量间隔期间所接收到的NACK消息。
步骤S8:确定第二测量间隔内的NACK比率。
步骤S9:该NACK比率是否高于第一比率阈值?如果是的话则转到步骤S10,否则转到步骤S11。
步骤S10:确定一个调节值,并且把CQI值减小该调节值。
程序结束。
步骤S11:该NACK比率是否低于第二比率阈值?如果是的话则转到步骤S12,否则程序结束。
步骤S12:确定一个调节值,并且把CQI值增大该调节值。
程序结束。
如果希望的话,在步骤S10、S11和S12之后,所述程序可以在步骤S7重新开始以便计算另一个调节值。
在上面讨论的每一个实施例中,可能发生三种特殊情况,所述特殊情况例如可以被如下处理:
如果由移动终端报告的CQI是0,则调节后的CQI也被设置为0。
如果所述CQI调节算法产生超过30的结果,则调节后的CQI被设置为30。
如果所接收到的CQI不是0但是所述调节算法产生小于1的结果,则调节后的CQI被设置为1。
当前,只有在移动终端与所述网络进行通信时,才能保持用于该移动终端的所述调节值deltaCqi。如果该移动终端变为空闲,则所述调节后的值被丢失,并且当下一次该移动终端想要与该网络通信时,将必须再次调节CQI。由于在确定CQI时的误差可能常常将是该移动终端自身中的系统误差,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所述调节后的CQI值可能是有利的。
尽管在上面关于WCDMA系统讨论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发明可以被实现在其中由移动终端向网络报告信道质量估计的任何蜂窝通信网络中。

Claims (20)

1、一种用在蜂窝网络(4)中以便控制从该蜂窝网络中的无线电基站(3)到移动终端(1)的数据发送的节点(5),所述节点(5)包括存储器(7)和计算装置(9),所述存储器(7)用于存储由该移动终端报告的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以及响应于从该无线电基站发送到该移动终端的数据块而从该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确认消息和否定确认消息,所述计算装置(9)用于根据所述确认消息和否定确认消息来计算用于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的调节值,其中该存储器(7)还被设置成存储用于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的调节后的值,所述节点的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装置(9)被设置成考虑到与至少两个块相关的至少两个响应来计算用于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的所述调节值,并且使用该调节值来计算所述调节后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其中,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响应包括至少预定数目的连续否定确认,其中所述预定数目至少是两个,则所述计算装置(9)被设置成把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减小预定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点,其中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响应包括至少预定数目的连续确认,其中所述预定数目至少是两个,则所述计算装置(9)被设置成把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增大预定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点,其中,所述连续否定确认的预定数目被设置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点,其中,所述连续确认的预定数目被设置为十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
其中,所述存储器(7)被设置成从足够数目的数据块中收集数据,以便确定确认和否定确认的百分比,并且所述计算装置(9)被设置成计算确认和/或否定确认的数目,从而如果否定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高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减小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并且如果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低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增大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点,其中,所述预定阈值比率对应于10%的误块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其中,所述存储器(7)包括定义第一测量间隔的第一值,并且所述计算装置(9)被设置成在所述第一测量间隔期间执行以下操作:
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响应包括至少预定数目的连续否定确认,其中所述预定数目至少是两个,则把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减小预定数量,而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响应包括至少预定数目的连续确认,其中所述预定数目至少是两个,则把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增大预定数量,并且在所述第一测量间隔之后:
从足够数目的数据块中收集数据,以便确定确认和否定确认的百分比;
如果否定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高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减小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并且如果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低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增大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
9、一种用在无线电网络中的用于调节由移动终端报告给向该移动终端发送数据块的无线电基站的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的方法,其中该移动终端对于每一个被发送给它的数据块利用确认消息或否定确认消息做出响应,所述确认消息表明该块被正确地接收到,所述否定确认消息表明该块没有被正确地接收到,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监视对应于被发送给该移动终端的至少两个数据块的至少两个响应;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响应来确定是否应当调节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以及应当根据确定结果对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进行多少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监视步骤包括监视对应于被发送给该移动终端的至少两个连续数据块的至少两个响应。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响应包括至少预定数目的连续否定确认,其中所述预定数目至少是两个,则把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减小预定数量。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响应包括至少预定数目的连续确认,其中所述预定数目至少是两个,则把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增大预定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续否定确认的预定数目是两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续确认的预定数目是十个。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预定数目的数据块中收集数据,其中所述预定数目的块足以确定确认和否定确认的百分比;以及
如果否定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高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减小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并且如果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低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增大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阈值比率对应于10%的误块率。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定义第一测量间隔,其中在所述第一测量间隔期间,
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响应包括至少预定数目的连续否定确认,其中所述预定数目至少是两个,则把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减小预定数量,而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响应包括至少预定数目的连续确认,其中所述预定数目至少是两个,则把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增大预定数量,并且在所述测量间隔之后,
从预定数目的数据块中收集数据,其中所述预定数目的块足以确定确认和否定确认的百分比;以及
如果否定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高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减小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并且如果确认的数目表明误块率低于预定阈值比率,则增大所述所感知的信道质量值。
18、一种包括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程序代码运行在与移动电信网络中的无线电基站相关的节点中时,所述程序代码使得该节点执行根据权利要求8-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用在蜂窝电信系统中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何一项所述所述的节点。
20、一种蜂窝电信系统,其包括被设置成与至少一个移动终端(1)通信的至少第一基站(3),所述系统的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节点(5),以用于控制从该无线电基站(3)到该至少一个移动终端(1)的数据发送。
CN200480044639.4A 2004-12-17 2004-12-17 蜂窝网络中的设备和方法 Pending CN1010846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E2004/001912 WO2006065181A1 (en) 2004-12-17 2004-12-17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cellular networ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4639A true CN101084639A (zh) 2007-12-05

Family

ID=36588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44639.4A Pending CN101084639A (zh) 2004-12-17 2004-12-17 蜂窝网络中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894822B2 (zh)
EP (1) EP1825628B1 (zh)
CN (1) CN101084639A (zh)
AT (1) ATE498256T1 (zh)
DE (1) DE602004031386D1 (zh)
TW (1) TWI367037B (zh)
WO (1) WO200606518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0748A (zh) * 2008-03-04 2011-01-2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反向链路优化的信道质量估计
CN102986144A (zh) * 2010-05-11 2013-03-20 法国电信公司 用于发送和接收多载波信号的方法、对应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和计算机程序
CN101946439B (zh) * 2008-02-11 2013-12-11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电信系统中的链路质量估计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77675B2 (en) * 2004-09-30 2009-01-13 Kyocera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P1761091B1 (en) * 2005-08-30 2012-1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admission control in a cellular network
US8112075B2 (en) * 2006-03-24 2012-02-07 Nokia Corporation HARQ-aware CQI reporting
US8948140B2 (en) * 2006-08-31 2015-02-03 Lenovo Innovations Limited (Hong Kong) W-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QI transmission cycle
CN103384389B (zh) 2006-10-31 2016-08-10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在服务小区改变期间向目标节点b提供反馈信息
WO2008102217A1 (en) * 2007-02-22 2008-08-28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of optimising the rank of a mmse channel equaliser
JP5138293B2 (ja) * 2007-07-05 2013-02-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信ダイバーシチを制御する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222517B2 (ja) * 2007-10-01 2013-06-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補正テーブルを作成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7649839B2 (en) * 2007-11-21 2010-01-1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data rat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09604B2 (en) * 2008-01-31 2011-08-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compensated radio channel quality
US8086229B2 (en) * 2008-02-25 2011-1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lleviating mobile device overload condition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38086A1 (en) * 2008-03-19 2009-09-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k Dependent CQI Back-Off
JP5412527B2 (ja) 2008-12-18 2014-02-1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使用のための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BR112012005870A2 (pt) * 2009-09-15 2017-03-21 Rockstar Bidco Lp modulação e codificação adaptativa de ajuste de sistema de redes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US8565143B2 (en) 2009-10-16 2013-10-22 At&T Mobility Ii, Llc Dynamic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101835387B1 (ko) * 2011-04-29 2018-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기 및 그 단말기에서 자원 스케줄링 방법
US9374191B2 (en) * 2012-05-17 2016-06-21 Apple Inc. Outer loop link adaptation for device resumption
US9144080B2 (en) * 2012-11-07 2015-09-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lect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s based on retransmission rates
US9729270B2 (en) * 2013-03-12 2017-08-08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Self-adaptively improving system stability
CN104518848A (zh) * 2013-10-08 2015-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hsdpa数据信道单次传输吞吐量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US20180248658A1 (en) * 2015-08-28 2018-08-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s
CN109788509B (zh) * 2017-11-15 2023-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及装置
US10833823B2 (en) * 2018-09-28 2020-11-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daptive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71802B1 (ko) * 2001-09-03 2006-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효율을 높이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DE60216269T2 (de) 2002-08-06 2007-05-10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Europe B.V. Übertragungsqualitätsberichtverfahren
US20040203476A1 (en) * 2002-10-08 2004-10-14 Jung-Tao Liu Method of feedback for HSDPA system using OFMDA
JP4015939B2 (ja) * 2002-12-17 2007-11-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パケット通信方法、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パケット通信用プログラム
JP4218387B2 (ja) 2003-03-26 2009-02-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無線リンク品質情報補正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TW200818759A (en) * 2003-06-26 2008-04-16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by biasing 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JP3746280B2 (ja) 2003-06-27 2006-02-15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JP4226599B2 (ja) * 2003-08-08 2009-0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7181170B2 (en) * 2003-12-22 2007-02-20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broadcast transmission
US7310499B2 (en) * 2004-02-17 2007-12-18 Telefon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unreliable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4421935B2 (ja) * 2004-04-30 2010-02-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US9084199B2 (en) * 2004-09-30 2015-07-14 Alcatel Lucent Utilization of overhead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in a cellular network
US20060114936A1 (en) * 2004-12-01 2006-06-01 Analog Devices, Inc. Enhanced processing methods for wireless base stations
JP5063883B2 (ja) * 2005-09-29 2012-10-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送信方法、送信装置、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JP4649330B2 (ja) * 2005-12-28 2011-03-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同装置におけるチャネル補償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439B (zh) * 2008-02-11 2013-12-11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电信系统中的链路质量估计方法和设备
US9300432B2 (en) 2008-02-11 2016-03-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ink quality estimation and apparatu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38889B2 (en) 2008-02-11 2017-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ink quality estimation and apparatu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56637B2 (en) 2008-02-11 2019-07-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ink quality estimation and apparatu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60748A (zh) * 2008-03-04 2011-01-2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反向链路优化的信道质量估计
CN101960748B (zh) * 2008-03-04 2014-07-02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反向链路优化的信道质量估计
CN102986144A (zh) * 2010-05-11 2013-03-20 法国电信公司 用于发送和接收多载波信号的方法、对应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和计算机程序
CN102986144B (zh) * 2010-05-11 2016-03-09 法国电信公司 用于发送和接收多载波信号的方法、对应发射机和接收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81635A1 (en) 2008-04-03
WO2006065181A1 (en) 2006-06-22
ATE498256T1 (de) 2011-02-15
DE602004031386D1 (de) 2011-03-24
TW200635409A (en) 2006-10-01
US7894822B2 (en) 2011-02-22
EP1825628B1 (en) 2011-02-09
TWI367037B (en) 2012-06-21
EP1825628A1 (en) 2007-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4639A (zh) 蜂窝网络中的设备和方法
CN101080882B (zh)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基站以及其中使用的无线通信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程序
CN100556178C (zh) 基站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
EP1400049B1 (en) Method for adaptively sett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for a random access channel transmission uplink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10499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unreliable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60089104A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an HS-DSCH transport format allocation
CN100512087C (zh) 用于否定帧应答的控制的空闲帧的利用
EP1810437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ly bias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to maintain a desired block error rate
EP1569492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a time-varying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93343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159981B2 (en) Determining transport block size us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value and block error rate
EP1633073A2 (en) Method of interpolating channel quality
CN102457914B (zh) 上行数据及上行调度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
CN101207465A (zh) 一种调整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279576A1 (en) Error rate management
EP1603359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device, radio network control device, and transfer rate decision method
CN102611521B (zh)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调整方法
CN100536368C (zh) 基于系统性能和信道质量评估的无线链路参数更新方法
CN100384099C (zh) 上行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09687937B (zh) 调制编码方式和重复次数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1350701A (zh) 一种调度hsdpa资源的方法及系统
CN101695185B (zh) 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KR20070097443A (ko)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의 장치 및 방법
KR101175361B1 (ko) Cdma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균등한 서비스 품질 유지 방법
CN112838907A (zh)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基站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569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1205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1569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