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95185B - 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95185B
CN101695185B CN 200910168926 CN200910168926A CN101695185B CN 101695185 B CN101695185 B CN 101695185B CN 200910168926 CN200910168926 CN 200910168926 CN 200910168926 A CN200910168926 A CN 200910168926A CN 101695185 B CN101695185 B CN 1016951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data
switch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689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95185A (zh
Inventor
大出高义
川端和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16892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951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95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5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95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5185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终端、基站装置以及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基站装置具有:监视各终端的接收状态的单元;检测单元,其根据接收状态检测有可能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或者已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以及切换控制单元,其请求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将检测出的终端切换到其它基站装置,且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具有根据上述请求而请求将检测出的终端切换到载波频率不同于当前基站装置的其它基站装置的切换请求单元,终端按照来自切换请求单元的指示来实施切换。由此,根据终端的接收状态,检测可能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或者已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并将终端切换到载波频率不同于当前基站装置的其它基站装置。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名称为“基站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申请日为2003年6月12日,申请号为03826481.1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作为传输速度降低等所导致的呼损或质量劣化的对策,在不满足某终端或某服务所需的传输速度、或者即使满足也没有余量的情况下,不移动该终端而切换为在相同位置(场所)使用的其它频率,从而解决呼损等问题的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以下,以W-CDMA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只要没有事先说明,就可以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实施。即,本发明适用于所有移动通信,并不只适用于W-CDMA系统。
在W-CDMA系统中,形成了图48所示的蜂窝结构的服务区(六边形区域),无线基站设置在中心,由1个或多个扇区构成各自的服务区。在图48中示出了3扇区结构。以后,将无线基站简称为基站或Node B。
另外,对于各个扇区,分配了多个频率(载波)。图49示出了对一个扇区分配两个频率的情况。在该图中,将基站Node B1的频率设为f1,用实线表示其服务区。将基站Node B2的频率设为f2,用虚线表示其服务区。为了使图示清楚,将实线和虚线分开描绘,但也可以重合。另外,在图49中,示出了1个频率对应1个基站即1个Node B,但也可以如图50所示,2个频率对应1个Node B。在本说明书中,基本上是每个频率配设1个收发机TRX。因此,存在1个Node B设置1个收发机(1个频率)的情况(图49)和1个Node B设置多个收发机TRX1、TRX2的情况(图50)这两者。
另外,通常终端对于W-CDMA系统使用的所有频率都能够进行收发。
·关于切换
如图51所示,把终端UE1从基站BTS1的小区CL1移动到基站BTS2的小区CL2从而改变连接目标基站的动作总称为切换。通过移动实现的切换是众所周知的,根据该方法,可以分为软切换、硬切换、不同频率切换、小区变更等,但以下简称为切换。
另外,以往的3GPP release 99和PDC(Personal Didital Cellular:个人数字蜂窝)等系统中的切换是通过由作为基站的上层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进行主导来实施的。即,RNC管理终端的移动,控制小区间、扇区间、不同频率间、以及不同系统间的切换。作为具体的控制,有指定切换目的基站、指示针对切换目的基站的无线链路的建立、指示针对终端UE重新搭建无线链路等。并且,此时基站(Node B)根据RNC的指示执行处理。另外,通常的切换伴随着终端的移动来进行。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在W-CDMA等移动通信中,使用分组进行数据通信。对于W-CDMA,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中进行了规范的研究,使用这里决定的协议,在无线基站和终端(携带电话等)之间进行分组通信。
现在,在3GPP中,为了进行更高速的分组通信,正进行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方式的研究。这是用于将下行(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中的分组通信变为2Mbps(现状为2Mbps)这样的高速通信的技术。对HSDPA进行了研究,使得像前述那样实施作为3GPP规范的release 5的标准化。与作为以往规范的3GPPrelease 99相比,其无线信道结构、重发控制以及调度器的导入是HSDPA的大的变化点。以下,简单地说明无线信道的结构,并说明与本发明直接相关的调度器。
图52是HSDPA系统的结构概略图。3GPP的无线接入系统由RNC(无线控制装置)1、Node B(基站)2、UE(User Equipment:终端)3构成,RNC与CN(Core Network:核心网络)4连接。
在HSDPA中,作为分组数据的传输信道CH,①在有线下行区间使用HS-DSCH(High Speed-Downlink Shared Channel:高速下行共享信道),②在无线下行区间使用HS-PDSCH(High Speed-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即,HS-DSCH和HS-PDSCH是下行专用信道,由多个UE共享,传输由Turbo码等进行了编码的分组。
另外,在无线下行区间,作为高速控制信道,建立③HS-SCCH(High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高速共享控制信道),多个UE 3在HS-SCCH上传输用于接收分组数据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中有用户识别符(UEID:User Equipment Identifier)、用于接收HS-PDSCH的数据的各种参数(无线扩频码、调制方式、数据长度信息等)。HS-SCCH由多个UE 3共用。
进而,在无线上行区间,针对每个用户建立④HS-DPCCH(HighSpe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是专用信道,是根据接收状况(能否无误地接收分组)或接收状态(以C/I为简单的例子),将表示可接收的比特数等的值从各终端传输给基站的信道。将表示前者的接收状况的通知称为ACK(接收确认通知)、NACK(接收失败通知),将表示后者的接收状态的信息称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
除此之外,还具有⑤DL Associated DPCH(Downlink Associated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下行相关专用物理信道)和⑥UL AssociatedDPCH(Uplink Associated 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上行相关专用物理信道)。该信道是单独地连接各终端和基站的无线信道,是从以往的release 99开始使用的DPCH(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专用物理信道)中特别地随HS-PDSCH使用的信道。以下略称为DLA-DPCH和ULA-DPCH。
·关于ACK/NACK和重发控制
在HSDPA中,在NodeB 2和UE 3之间进行数据的重发控制,UE 3使用HS-DPCCH,向NodeB 2通知对于接收数据的ACK(接收确认通知)和NACK(接收失败通知)。
图53示出了重发控制的流程,图54示出了终端UE的结构,图55示出了基站Node B的结构。
在终端UE 3中,利用无线部3a接收通过上述HS-PDSCH传输的分组,利用解调部3b解调、解码后,利用重发控制部3c进行CRC校验,从而确认分组的接收状况(例如能否无误地接收)。这里,例如在判明没有错误的情况下,使用上述UL HS-DPCCH经由调制部3d、无线部3e发送ACK,从而向基站Node B请求新的发送。另一方面,在判明CRC校验结果有错误的情况下,使用UL HS-DPCCH发送NACK,由此向基站Node B进行重发请求。此时,例如进行重发,直到能够无误地接收为止。
另一方面,在基站Node B中,由无线部2a接收UL HS-DPCCH,在解调部2b中进行解调、解码。然后,在ACK/NACK抽出部2c中抽出ACK/NACK信号,重发控制部2d进行重发控制。即,重发控制部2d在ACK的情况下,删除发送缓存2e中保存的发送成功的分组,在NACK的情况下,使用HS-PDSCH经由调制部2f、无线部2g再次发送保存在发送缓存2e中的发送不成功的分组。这些重发控制由下面所述的调度器部执行。
另外,应该根据终端UE的接收状态,根据接收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来改变返回ACK或返回NACK,但是,作为其原因,大部分取决于C/I、S/N的状态和终端的移动速度。C/I就是Carrier/Interference,相当于S/N和SIR(Signal/Interference)等,C表示信号功率,I表示干扰功率,C/I是干扰大小的指标。C/I越小即干扰越大,表示接收状态越劣化。
·关于调度器
在由3GPP的release 5导入的HSDPA中,新加入了决定上述无线信道和分组传输的顺序的调度器功能。为了对调度器进行说明,对HS-PDSCH进行进一步的说明。HS-PDSCH与以往具有的DPCH不同,不是针对作为通信对方的终端专门设置的无线信道。即,例如,对1个HS-PDSCH进行时间分割,由1个或多个终端共享(Share)使用。
图56(A)~图56(D)是HS-PDSCH上的分组数据的接收机制说明图。
在HS-SCCH上,如图56(A)所示,设定被称为TTI(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2ms)的发送周期,只在存在要发送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与TTI一致地发送该控制信息,由多个UE(假设UE#0、#1两个)接收。在通过HS-SCCH所传输的数据中有用户识别符(UEID:User Equipment Identifier)和用于接收HS-PDSCH的数据的各种参数(无线扩频码、调制方式、数据长度信息等)。
UE在所有的TTI中接收HS-SCCH数据。例如,在图56(B)的slot#1中,UE#0和UE#1同时接收HS-SCCH数据。这里,各UE参照数据内的UEID,并与自身ID进行比较。在该情况下,由于slot#1中的HS-SCCH数据的UEID为“UE#1”,所以,UE#0丢弃接收HS-SCCH数据,另一方面,UE#1取入接收HS-SCCH数据内的控制数据。然后,UE#1从控制数据部分抽出HS-PDSCH接收用参数,在HS-PDSCH上接收分组数据(图56(C)、(D))。
UE#1接收数据之后参照包含在数据内的“序号”,确认是否存在数据的丢失。在已经无数据丢失地且无误地(无CRC错误)接收了所有数据的情况下,使用HS-DPCCH向Node B通知ACK。另外,在有数据丢失的情况下,或者发生了CRC校验错误的情况下,使用HS-DPCCH向Node B通知NACK。关于slot#2~5、slot#7~8也一样,UE#1通过slot#1、4的HS-PDSCH接收分组数据,UE#0通过slot#2~3、5、7~8的HS-PDSCH接收分组数据。
将哪个终端分配到哪个时隙来发送分组的调度管理以及重发控制是由调度器进行的。图57是包含调度器的基站Node B的结构图,2h是调度器,2i是切换控制部,2j是从接收数据中抽出作为终端的接收状态信息的CQI信息的CQI抽出部。
以下,对调度器2h的动作进行举例说明。调度器2h根据终端所报告的CQI或待传输的数据的通信服务内容(质量服务QoS),决定向各终端的数据传输的顺序,并以该顺序来进行发送。以下举出决定顺序的具体例。另外,以下是代表性的方法,并不限定于这些方法。
①C/I法
根据C/I,按照C/I从好到坏的顺序进行发送。在HSDPA的情况下,认为CQI值高是C/I好。C/I差的终端有可能不给予发送的机会。
②Round Robin(循环)法
与终端的接收状态无关,均等地进行发送的方法。
③Proportional Fairness(比例公平)法
使发送时间均等,按照C/I从好到坏的顺序进行发送的方法。
另外,除了上述的方法,还考虑对后述的业务类型(Streaming class(流类),Conversational class(会话类),Interactive class(交互类),Background class(背景类))进行加权的方法。把这些业务类型称为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QoS将最高速度(bit/sec)和最低速度(bit/sec)等规定为参数。尤其在Conversational class或Streaming class中,由于其用途而要求即时性,最低速度的规定严格。在不遵守该最低速度的情况下,不进行服务,或者中止,或者不维持所传输的数据的质量。作为容易理解的例子,为如下的状态:在传输运动图像时,变为拖尾(coma)传输,或者声音或图像发生中断。
①Conversational class:在双方向上要求低延迟质量的类型(例如:声音)
②Streaming class:单方向要求低延迟的流服务的类型(例如:实时运动图像发布)
③Interactive class:要求在一定时间内的响应和低错误率的类型(例如:WEB阅览、服务器访问)
④Background class:在背景中进行的尽力而为(best effort)类型(例如:E-mail和ftp等)
·以往的问题点
由于终端所处的传播环境或移动速度,存在如下的问题:不能遵守待传输的服务QoS的最低速度的规定,在通信过程中形成呼损,或者使质量劣化。以下使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假设某终端UE 2接收要求即时性的服务(运动图像传输),吞吐量必须是2Mbyte/sec。然而,由于传播环境恶化或者干扰波增强(即,或者C/I劣化),所以需要反复重发,实际的吞吐量(传输速度)变为1Mbyte/sec。此时,产生运动图像的拖尾,产生了人等的动作变得迟钝,或者运动图像变静止等问题。根据情况,由于不能维持运动图像质量,所以产生了必须停止服务等问题。
作为防止呼损或质量劣化的以往技术,有通过测量移动终端的通信速度(吞吐量)来判断是否进行切换的以往技术(专利文献1),但是,不能从余量少的终端切换到不同频率的基站。
作为防止呼损或质量劣化的以往技术,有根据接收电平从余量少的终端进行切换的以往技术(专利文献2),但是,不能根据移动终端的通信速度(吞吐量)或延迟时间或发送功率等来判断是否进行切换,以切换到不同频率的基站。
具有在不同的频率中进行切换的以往技术(专利文献3),但是,不能根据移动终端的通信速度(吞吐量)或延迟时间或发送功率等来检测有可能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以进行切换。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检测有可能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并将该终端切换到不同频率的基站,来防止呼损或质量劣化。
专利文献1  特开平1-274524号
专利文献2  特开平7-240959号
专利文献3  特开平10-13642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监视终端的接收状态,根据该接收状态,检测有可能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或者已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并将该终端切换到载波频率不同的其它的基站装置。
本发明第1方面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终端、通过无线电与该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以及对基站装置进行控制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装置具有:监视各终端的接收状态的单元;检测单元,其根据接收状态检测有可能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或者已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以及切换控制单元,其请求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将检测出的上述终端切换到其它基站装置,上述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具有切换请求单元,该切换请求单元根据上述请求而请求将检测出的上述终端切换到载波频率不同于当前基站装置的其它基站装置,终端按照来自上述切换请求单元的指示来实施切换。
本发明第2方面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终端、通过无线电与该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以及对基站装置进行控制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装置具有:监视各终端的接收状态的单元;检测单元,其根据接收状态检测有可能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或者已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以及切换控制单元,其请求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将检测出的上述终端切换到其它基站装置,上述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具有切换请求单元,该切换请求单元根据上述请求而请求将检测出的上述终端切换到不同于当前基站装置的其它基站装置,终端按照来自上述切换请求单元的指示来实施切换。
本发明第3方面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终端、通过无线电与该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监视各终端的接收状态的单元;检测单元,其根据接收状态检测有可能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或者已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切换控制单元,其请求将检测出的上述终端切换到其它基站装置,以及切换单元,其根据上述请求,将检测出的上述终端切换到不同的载波频率,终端按照来自上述切换单元的指示,向不同的载波频率实施切换。
本发明第4方面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终端、通过无线电与该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站装置具有:监视各终端的接收状态的单元;检测单元,其根据接收状态检测有可能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或者已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切换控制单元,其请求将检测出的上述终端切换到其它基站装置,以及切换单元,其根据上述请求,将检测出的上述终端切换到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终端按照来自上述切换单元的指示,向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实施切换。
本发明第5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通过无线电与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终端具有:接收状态报告单元,其将表示接收状态的信息返回给基站,以及重发控制单元,其将表示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到达或未到达的重发控制信息返回给基站,基站具有:解调单元,其接收从终端发送来的信号并进行解调;信息抽出部,其从解调后的数据中抽出表示终端的接收状态的信息和表示数据到达或未到达的重发控制信息;发送缓存,其针对每个终端保存发送数据和重发数据;发送数据规格设定部,其根据上述终端的接收状态,设定向该终端发送的数据的规格;发送终端选择部,其根据各终端的接收状态,决定向哪个终端发送上述规格的数据;发送部,其对保存在上述发送缓存中的上述规格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发送;以及传输速度计算部,其根据上述发送数据的规格以及该数据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算出传输速度。
本发明第6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通过无线电与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终端具有:接收状态报告单元,其将表示接收状态的信息返回给基站,以及重发控制单元,其将表示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到达或未到达的重发控制信息返回给基站,基站具有:解调单元,其接收从终端发送来的信号并进行解调;信息抽出部,其从解调后的数据中抽出表示终端的接收状态的信息和表示数据到达或未到达的重发控制信息;发送缓存,其针对每个终端保存发送数据和重发数据;发送数据规格设定部,其根据上述终端的接收状态,设定向该终端发送的数据的规格;发送终端选择部,其根据各终端的接收状态,决定向哪个终端发送上述规格的数据;发送部,其对保存在上述发送缓存中的上述规格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发送;以及传输延迟时间计算部,其根据上述发送数据的规格以及该数据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算出传输延迟时间。
具体来讲,基站装置接收由各终端发送来的信号以进行解调,从解调后的数据中抽出表示终端的接收状态的CQI信息,根据上述终端的CQI信息设定向该终端发送的数据的规格,根据上述发送数据的规格以及该数据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算出传输速度,根据上述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QoS所决定的所需传输速度和上述算出的传输速度之间的差,判断终端是否需要切换,如果需要则将该终端切换到载波频率不同的其它基站装置。
另外,在其它例子中,基站装置接收由各终端发送来的信号以进行解调,从解调后的数据中抽出表示终端的接收状态的CQI信息,根据上述终端的CQI信息设定向该终端发送的数据的规格,根据上述发送数据的规格以及该数据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算出传输延迟时间,根据上述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QoS所决定的最大容许延迟时间和所算出的传输延迟时间,判断各终端进行切换的必要性,如果需要切换,则将该终端切换到载波频率不同的其它基站装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不满足某终端或某服务所需的传输速度、或者即使满足也没有余量的情况下,可以不移动该终端而切换为在相同位置(场所)使用的其它频率,来解决呼损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针对每个服务算出吞吐量(传输速度),并根据该吞吐量进行切换的第1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第1实施例的协议例。
图3是第1实施例的第1处理流程例。
图4是第1实施例的第2处理流程例。
图5是第1实施例的第3处理流程例。
图6是第1实施例的第4处理流程例。
图7是第1实施例的第5处理流程例。
图8是第1实施例的第6处理流程例。
图9是第1实施例的一般形式的结构图。
图10是将切换控制部并入到调度器中时的第1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1是将2个载波(频率f1、f2)分配给1个Node B时的结构图。
图12是第2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3是第2实施例的协议例。
图14是第2实施例的第1处理流程例。
图15是第2实施例的第2处理流程例。
图16是第2实施例的第3处理流程例。
图17是第3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8是第3实施例的协议例。
图19是第3实施例的第1处理流程例。
图20是第3实施例的第2处理流程例。
图21是第4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2是第4实施例的协议例。
图23是第4实施例的第1处理流程例。
图24是第4实施例的第2处理流程例。
图25是变形例的结构图。
图26是基站的第1控制处理流程例。
图27是基站的第2控制处理流程例。
图28是第5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9是基站的第1控制处理流程例。
图30是基站的第2控制处理流程例。
图31是第6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2是基站的第1控制处理流程例。
图33是基站的第2控制处理流程例。
图34是第7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5是第7实施例的协议例。
图36是基站的第1处理流程例。
图37是基站的第2处理流程例。
图38是第8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9是第8实施例的第1处理流程例。
图40是第8实施例的第2处理流程例。
图41是第9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2是第9实施例的第1处理流程例。
图43是第9实施例的第2处理流程例。
图44是第10实施例的第1表象图。
图45是第10实施例的第2表象图。
图46是第10实施例的协议。
图47是第10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
图48是蜂窝结构的服务区说明图。
图49是将2个频率分配给1个扇区时的说明图。
图50是1个Node B使用2个频率的结构说明图。
图51是切换说明图。
图52是HSDPA系统的结构概略图。
图53是重发控制流程的说明图。
图54是终端UE的结构图。
图55是基站Node B的结构图。
图56是HS-PDSCH上的分组数据的接收机制说明图。
图57是包含调度器的基站Node B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1实施例
图1是针对每个服务算出吞吐量(传输速度),并根据该吞吐量进行切换的第1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示出了协议例,图3~图8示出了处理流程例。图3是图2的协议中的处理P1的处理流程,图4是处理P2的处理流程,图5是处理P3的处理流程,图6、图7是处理P4的处理流程,图8是处理P5的处理流程。在图1中,对于与在图57中说明的以往例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
以下假设在基站Node B和终端UE1~UEn(未图示)之间进行通信,在W-CDMA的HSDPA上实施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所示,终端UEk通过接收导频信道CPICH来测量或算出C/I或SIR(步骤101)。根据该结果,估计终端UEk的接收状态(或者传播环境),算出CQI(步骤102)。例如准备C/I和CQI的对应表,根据该表求得CQI。接着,对CQI进行编码和调制,如图2所示,通过HS-DPCCH返回给基站Node B(步骤103)。
在基站Node B中,无线接收部(未图示)接收HS-DPCCH,解调部2b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CQI抽出部2j从解码数据中抽出CQI信息(图4,步骤151)。该情况下,通过使用终端专用的扩频码可以识别信息来自哪个终端。
调度器2h的发送UE选择部11根据各终端所报告的CQI或传输数据的通信服务内容(服务质量QoS),决定向各终端的数据传输顺序,以输入到发送缓存2e中(步骤152)。
接着,块规格设定部12根据CQI算出发送数据的传输块规格(TrBlkSize:Transport Block Size)(步骤153),并将目标终端编号和发送比特数(传输块规格TrBlkSize)输入到发送缓存2e中。
另外,块规格设定部12事先将作为发送对方的终端编号(UE编号)、传输块规格(TrBlkSize)、发送的时间、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QoS(或业务类型)通知给吞吐量计算部13(步骤154)。由于吞吐量和传输速度几乎是同义,以后将传输速度简称为吞吐量。
发送缓存2e将与发送顺序的终端的传输块规格对应的数据输入到调制部2f中,调制部2f对其进行编码调制,使用HS-PDSCH(参照图2)发送给终端(步骤155)。
接收到了HS-PDSCH的终端UEk如图5所示,通过CRC校验判定接收到的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步骤201~203)。在存在错误的情况下,视为未收到,使用HS-DPCCH向基站Node B返回NACK(参照图2,步骤204)。在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同样使用HS-DPCCH返回ACK(步骤205)。
在接收到来自终端UEk的HS-DPCCH的基站中,解调部2b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解码,ACK/NACK抽出部2c从解调数据中抽出ACK/NACK,并记录接收时间,输入到吞吐量计算部13中(步骤251~253)。如果是NACK,则调度器2h进行重发控制(步骤254),如果是ACK,则吞吐量计算部13确认服务质量QoS(步骤255),并且,根据发送时所保持的传输块规格TrBlkSize以及发送时间ts和接收时间tr,使用下式
Tks=TrBlkSize/(tr-ts)
算出每个服务质量QoS的吞吐量Tks,并输入给切换控制部2i(步骤256)。
另外,吞吐量计算部13求出与QoS对应的所需吞吐量Tkds,并输入给切换控制部2i(步骤257)。关于所需吞吐量Tkds的计算方法,是事先准备QoS和所需吞吐量的对应表,根据该对应表求出所需吞吐量Tkds。
另外,吞吐量阈值发生部14将由上层预先设定的QoS所对应的吞吐量阈值Tksth输入给切换控制部2i(步骤258)。该吞吐量阈值Tksth是作为实际吞吐量和希望吞吐量之差的吞吐量余量的阈值。
切换控制部2i算出Tks和所需吞吐量Tkds的差Tks-Tkds,并对该差(Tks-Tkds)和吞吐量余量的阈值Tksth进行比较(步骤259)。
如果Tks-Tkds<Tksth,则将所关注的终端作为切换候选,计算δk=Tksth-(Tks-Tkds)并存储(步骤260)。另一方面,如果Tks-Tkds≥Tksth,则不作为切换候选,且不进行任何动作。
以后,对连接中的所有终端UE(UE1~UEn)进行上述处理(步骤261),按照图7的处理流程,选定相对于阈值最没有余量的终端UEm。另外,由于终端可以进行多个服务,所以,也可以对于一个终端,针对每个QoS算出吞吐量,判断与所需吞吐量之差或余量。
在图7中,将δmax初始化为δmax=0(步骤271),接着,在使i=0之后,对i进行递增(步骤272、273),检查i是否大于切换候选数n(步骤274),如果i≤n,则比较第i候选的δi和δmax的大小(步骤275),如果δi≤δmax,则返回到步骤273,重复进行以后的处理,如果δi>δmax,则设δmax=δi,并且使UEm=第i候选(步骤276),返回到步骤273重复进行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274中,如果i>n,则选择所保存的第i候选作为相对于阈值最没有余量的终端UEm(步骤277),并将该终端UEm发送给无线网络控制装置RNC,并且请求切换(步骤278)。
RNC的切换管理部通过基站Node B,对进行了请求的终端UEm进行以往公知的切换控制。该切换控制如图8所示,是指具有与当前基站不同的载波频率的切换目标Node B2的选定(步骤301)、切换目标NodeB2和UE之间的无线链路的建立(步骤302)、切换的实施(步骤303)、以及原来的Node B1和UE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释放(步骤304)等。
根据以上的第1实施例,切换到不同频率的基站,从而具有以下效果。
终端UEm在移动到良好的传输环境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在运动图像传输中没有图像丢失等的障碍的情况下进行通信。
基站Node B可以减轻因通信所导致的处理负荷。另外,可以使基站间或频率间处理负荷均衡化。这样,可以对新的用户进行服务。
通信系统(运营商)容易相对于服务质量(QoS)保证通信速度。由此,可以向用户承诺高质量。
另外,在第1实施例中,根据所测量或所算出的C/I,算出CQI,并返回给基站,但是,可以不使用CQI而返回C/I,也可以返回S/N。另外,根据该CQI,在基站中决定传输块规格TrBlkSize,但是,也可以不使用CQI,而使用在上层(RNC)指定的TrBlkSize来进行发送。
另外,虽然使用ACK/NACK来返回数据的到达/未到达,但是只要可以计算吞吐量,可以不使用ACK/NACK。
另外,也可以不判断吞吐量的余量,而只在满足所需吞吐量或不满足所需吞吐量、即Tks<Tkds的情况下进行切换。但是,该情况下,可能因产生呼损而使通信结束。
吞吐量阈值Tksth可以由上层给予,也可以由基站决定。另外,可以针对每个服务而改变,也可以根据传输环境等动态地改变。
进而,由于所需吞吐量表示了传输某数据而可容许的时间,所以与最大容许延迟量是等价的。
也可以在RNC中进行本实施例中的与吞吐量余量阈值的比较等,改变RNC和基站的处理分担。
另外,也可以不使用RNC,而使用更上层的装置来进行控制。这里,在作为上层的RNC中,通过对切换进行控制管理,可以容易地选择切换目标的频率。
另外,按照以往的方法,将选择发送对方的终端的发送UE选择部11作为狭义调度器,包含决定重发控制和传输块规格TrBlkSize等的功能部,称为调度器部2h。
图9是第1实施例的一般形式的结构图,将图1的ACK/NACK抽出部2c变更为重发控制信息抽出部2c’,将CQI抽出部2j变更为质量信息抽出部2j’,将块规格设定部12变更为发送比特数设定部12’,将吞吐量计算部13变更为传输速度计算部13’,将吞吐量阈值发生部14变更为传输速度阈值发生部14’。
在图1的第1实施例中,没有将切换控制部2i并入到调度器2h中,但是也可以如图10所示并入到调度器部2h中。另外,在第1实施例中,示出了对于1个载波设定1个Node B的情况,即,将1个载波分配给1个Node B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将多个载波分配给1个Node B。图11是将2个载波(频率f1、f2)分配给1个Node B时的结构例,采用了针对各个载波设置收发机(收发系统、调度器和切换控制部)的结构,正好构成为存在2台被分配了1个载波的Node B。另外,在RNC中,切换管理部1a进行图8的切换控制。
(B)第2实施例
在第1实施例中,利用基站Node B进行切换控制,决定切换的必要性、要切换的终端,并向无线网络控制装置RNC进行切换请求,但是,这些处理也可以全部由RNC承担。
图12是第2实施例的结构图,图13是第2实施例的协议例,图14~图16是处理流程,以下只说明与第1实施例不同的部分。在图13的协议中,处理P1~P3与第1实施例相同,处理P41、P51与第1实施例不同。图14是处理P41的处理流程,图15、图16是处理P51的处理流程。在第2实施例中,与服务质量QoS相应的所需吞吐量Tkds、实际的每个UE和每个QoS的吞吐量Tks、以及吞吐量阈值Tksth都由作为上层的RNC统一管理,进行有无必要切换的判定。由此,对于在某个扇区中使用的频率,考虑其使用状况和实际的吞吐量,使有无必要切换和切换目标频率的选择变得容易。另外,与以往系统的亲和性也高。
以下,只对与第1实施例不同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将频率f1作为载波的基站Node B 21中,在算出针对某终端UEk的实际的吞吐量Tks、所需吞吐量Tkds之前的处理与实施例1是相同的(图14的步骤251~256)。
接着,基站Node B 21的吞吐量计算部13和吞吐量阈值发生部14分别将吞吐量Tks、所需吞吐量Tkds、吞吐量阈值Tksth报告给RNC(步骤265)。此时,吞吐量计算部13也将UE编号(此时为k)、QoS(或者业务类型)报告给RNC。
RNC的切换管理部1a按照图15的处理流程进行切换控制。即,当切换管理部1a接收到上述吞吐量Tks、所需吞吐量Tkds、吞吐量阈值Tksth时(步骤250a~250c),与实施例1一样(参照图6的处理流程),选择最没有余量或不满足所需吞吐量的终端UEm(步骤259~261)。
接着,切换管理部1a按照图16的处理流程选择切换目标(例如,以不同频率f2为载波的基站Node B 22),进行切换。另外,步骤300是通过与图7相同的处理来决定切换终端的步骤,步骤301~304是与第1实施例的图8相同的处理步骤。
如上所述,根据第2实施例,可以获得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另外,通过统一管理用于进行切换的信息,使RNC的控制变得灵活且容易。
(C)第3实施例
第3实施例针对每个载波都具有控制部,只在基站内进行切换的分散处理。
图17是第3实施例的结构图,图1 8是第3实施例的协议例,图19~图20是处理流程。在图18的协议中,处理P1~P3、P5与第1实施例相同,处理P42与第1实施例不同。图19、图20是处理P42的处理流程。
在第1实施例和第2实施例中,在上层(例如RNC)进行切换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在第3实施例中,如切换控制部间的箭头所示,在基站之间或基站内的收发机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和管理。即,不是由上层装置统一控制,而是进行分散自律控制。
以下,只对与第1实施例不同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将分配给基站Node B内的收发机(频率f1)21的终端切换到基站Node B内的收发机(频率f2)22。
在收发机21中,在选定相对于阈值最没有余量的终端UEm、并决定切换之前,与第1实施例相同(图19的步骤251~261,图20的步骤262)。步骤262是根据图7的处理流程来决定切换终端的处理步骤。
接着,收发机21的切换控制部2i从发送作为切换对象的终端UEm不移动就能接收的频率的基站或基站内的收发机中选定切换目标(图20的步骤263)。这里,假定是Node B内的收发机22。接着,请求该收发机22的切换控制部2i进行切换(步骤264)。
请求切换的收发机22的切换控制部2i对终端UEm进行切换控制。
以上,根据第3实施例,可以获得与第1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另外,根据第3实施例,由于能够不经过RNC而进行切换,所以,可以削减与上层的通信量。另外,由于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换,所以可以缩短切换所要的时间。
(D)第4实施例
在第1实施例~第3实施例中,对所需吞吐量和实际吞吐量的差设置阈值,由最劣化的终端作为切换的对象。在第4实施例中,考虑针对各服务设定的最大延迟容许时间,选择延迟最严重的终端,进行切换。
图21是第4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2是第4实施例的协议例,图23~图24是处理流程。在图21中,与图1的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设置延迟时间计算部31来代替吞吐量计算部13,以及设置最大容许延迟时间设定部32来代替吞吐量阈值发生部14。另外,在图22的协议中,处理P1~P3、P5与第1实施例相同,处理P43与第1实施例不同。图23、图24是处理P43的处理流程。
与第1实施例一样,假设某终端UEk接收服务q1(QoS=q1),设其最大容许延迟时间为tq1_max。另外,最大容许延迟时间是由上层在最大容许延迟时间设定部32中设定的。另外,到正确地将某数据传输给终端为止所需的时间是传输延迟时间,将其设为tk,q1。传输延迟时间的计算方法是利用调度器部2h的延迟时间计算部31事先存储由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的时间。延迟时间计算部31监视从终端返回的ACK的接收时间,根据所发送的数据量(传输块规格TrBlkSize)、上述发送时间ts、接收时间tr,利用下式
tk,q1=(tr-ts)/TrBlkSize
算出每单位数据量的传输延迟时间tk,q1,并输入给切换控制部2i(以上,图23的步骤401~405)。接着,将与最大容许延迟时间设定部32预先设定的质量服务QoS对应的最大容许延迟时间tq1_max输入给切换控制部2i(步骤406)。
切换控制部2i为了评价相对于最大容许延迟时间的实际传输延迟时间,将两者的比作为传输延迟时间余量,并利用下式进行计算(步骤407)。
δ k , q 1 = t q 1 _ max t k , q 1
这里,δk,q1越大表示相对于最大容许延迟时间就越具有余量,越小表示越没有余量。在某一定期间的通信中,针对所有终端的所有服务算出传输延迟时间余量(步骤408),并通过图24的处理求出余量为最小值的终端UEk,请求RNC进行该终端UEk的切换控制。RNC通过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控制,进行将该终端切换到载波频率不同的其它基站装置中的控制。
如上所述,由传输时间余量最小的终端作为切换的对象,但是,也可以由传输时间余量最大的终端作为切换对象。这是因为通过移动余量大的终端,有可能改善之前余量小的终端的余量。
以上,根据第4实施例,可以获得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
可以组合第1实施例和第4实施例进行切换控制。图25是变形例的结构图,图26、图27是基站的处理流程。
基站根据图26的处理流程,进行第1实施例、第4实施例的基站处理,算出各终端UEk的传输延迟时间余量 δ k , q 1 ( = t q 1 _ max t k , q 1 ) 以及吞吐量余量δk(=Tksth-(Tks-Tkds)),并保存。
如果求出了所有终端的传输延迟时间余量δk,q1和吞吐量余量δk,则切换控制部2i参照吞吐量余量δk,从最劣化的终端开始,决定切换的第1优先顺序(步骤451)。另外,参照延迟时间余量δk,q1,从传输延迟时间余量严重的终端开始,决定切换的第2优先顺序(步骤452)。
接着,考虑该2个优先顺序来决定进行切换的终端(步骤453)。例如,对第1优先顺序赋予点数。具体来讲,设优先顺序第1位为20点,第2位为19点,优先顺序第L1位为(20-L1+1)点。同样,设针对最大延迟容许时间的第2优先顺序的第1位为20点,第2位为19点,优先顺序第L2位为(20-L2+1)点。这里,假设针对某UE阈值的顺序是m1位,针对最大延迟容许的顺序是m2位,将两者的点数相乘,得到(20-m1+1)×(20-m2+1)点。对所有终端进行该处理,将点数最高的终端作为切换对象。
如果求出了要切换的终端,则向RNC请求切换。由此,RNC选择载波频率不同的切换目标基站装置Node B(步骤454),进行将切换对象终端切换到该基站的控制(步骤455)。
另外,这里同等地对待阈值和最大容许延迟时间,但是,也可以进行加权。另外,与上述相同,也可以由点数最低的终端作为切换对象。
如上所述,根据变形例可以获得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E)第5实施例
第5实施例是考虑相对于吞吐量阈值的余量和优先级来进行切换控制的实施例。
图28是第5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9、图30是基站的处理流程。在图28中,与图1的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设置了优先级管理部15,以及切换控制部2i考虑优先级来进行切换控制。
优先级(优先顺序)的决定中具有以下要素。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没有特别涉及优先顺序的设定方法。
·终端间的优先级
以如下的情况作为具体例:在导入到企业中的内线电话中具有容易连接外线的电话和很难连接外线的电话。即,每个终端都赋予了优先顺序。优先级由上层给予。
·服务间(QoS间)的优先级
例如,可以考虑如下等的顺序赋予:由于运动图像传输要求即时性,所以优先度高,ftp等可以不介意传输时间的服务优先度低。另外,例如即使在相同的运动图像传输服务中,其优先级也不一定相同。根据其内容,存在优先级的高低。优先级的设定由上层设定。
·终端传播环境的优先级
涉及在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调度器,根据终端的S/I等传播环境的好坏,来进行其顺序赋予。
优先级的设定可以由基站决定,也可以由上层决定。在图中由上层在优先级管理部15中设定与QoS对应的优先顺序。
如上所述,由于针对QoS(服务)赋予优先顺序,所以,如第1实施例那样只根据每个服务的吞吐量来选择进行切换的终端UE的方法未必好。因此,在第5实施例中,考虑相对于吞吐量阈值的余量和优先级来选择进行切换的终端。
基站根据图29的处理流程进行第1实施例的基站处理,以算出各终端UEk的吞吐量余量δk(=Tksth-(Tks-Tkds)),并且求出各终端的优先级Pk,将δk和Pk作为一组进行保存。
如果求出了所有终端的吞吐量余量δk和优先级Pk,则切换控制部2i根据图30的处理流程,参照吞吐量余量δk,从最劣化的终端开始,决定切换的第1优先顺序(步骤501)。另外,参照优先级Pk,从优先级低的终端开始,决定切换的第2优先顺序(步骤502)。
接着,考虑该2个优先顺序来决定进行切换的终端(步骤503)。例如,对优先顺序赋予点数。具体来讲,设优先顺序第1位为20点,第2位为19点,优先顺序第L1位为(20-L1+1)点。同样,设针对优先级的优先顺序的第1位为20点,第2位为19点,优先顺序第L2位为(20-L2+1)点。这里,假设针对某终端UE的阈值的顺序是m1位,针对优先级的顺序是m2位,将两者的点数相乘,得到(20-m1+1)×(20-m2+1)点。对所有终端进行该处理,将点数最高的终端作为切换对象。
如果求出了要切换的终端,则向RNC请求切换。由此,RNC选择载波频率不同的切换目标基站装置Node B(步骤504),进行将切换对象终端切换到该基站的控制(步骤505)。
以上,同等地对待阈值和最大容许延迟时间,但是,也可以进行加权。另外,与上述相同,也可以由点数最低的终端作为切换对象。并且,根据优先级来赋予切换的优先顺序,但是,也可以从优先级高的终端开始赋予顺序。
如上所述,根据第5实施例,可以获得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F)第6实施例
第6实施例根据每个终端的吞吐量来进行切换控制。
图31是第6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2、图33是基站的处理流程。在图31中,与图1的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设置每个终端的吞吐量计算部33来代替每个QoS的吞吐量计算部13,设置所需吞吐量发生部34来代替吞吐量阈值发生部14,以及切换控制部2i考虑每个终端的吞吐量来进行切换控制。
第6实施例与服务质量QoS无关地算出与各终端相对应的吞吐量,进行切换控制。
根据图32的处理流程,吞吐量计算部33通过与第1实施例同样的控制来测量每个终端的吞吐量Tks2,而不顾及各终端UEk的服务质量QoS,并将其输入给切换控制部2i(步骤601~605)。另外,所需吞吐量发生部34将各终端的所需吞吐量(规定的吞吐量)Tks2th输入给切换控制部2i(步骤606)。
由此,切换控制部2i使用吞吐量Tks2和规定的吞吐量阈值Tks2th,通过下式
δ k 2 = T ks 2 - T ks 2 th T ks 2 th
来算出δk2(步骤607)。根据上式,δk2越大,相对于规定的吞吐量越具有余量,越小越没有余量。同样地,对于与基站连接的所有终端UE1~UEm,算出δ12~δm2(步骤608)。另外,此时Tks2th对于所有的终端可以为相同的值,也可以不同。
接着,切换控制部2i根据图33的处理流程继续进行处理。即,切换控制部2i选择上述δ12~δm2的最小值(步骤651),确定其终端UEn。即,选择相对于规定的吞吐量最没有余量的终端UEk优先进行切换。
如果求出了要切换的终端,则请求RNC进行切换。由此,RNC选择载波频率不同的切换目标基站装置Node B(步骤652),进行将切换对象终端切换到该基站的控制(步骤653)。
以上,根据第6实施例,可以获得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G)第7实施例
第7实施例是使用必要发送功率来进行切换控制的实施例。
图34是第7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5是第7实施例的协议例,图36~图37是基站的处理流程。在图34中,与图1的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取消了块规格设定部12、吞吐量计算部13、吞吐量阈值发生部14,取而代之的是设定发送功率计算部41、所需发送功率计算部42,以及取消了ACK/NACK抽出部2c。另外,在图35的协议中,处理P1、P5与第1实施例相同,但是处理P21与第1实施例不同。图36、图37是处理P21的处理流程。
在第1实施例~第3实施例中,示出某终端的接收环境(传播环境)来说明CQI。这里,CQI可以根据满足某特定的接收条件(例如,调制方式、扩频码数、基站的发送功率等)中的所需错误率的发送条件来作成(在3GPP规范中是这样的)。
因此,在第7实施例中,对基站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
如上所述,在从某个终端UEk发送的CQI中,需要用于获得该终端UEk的所需错误率的所需基站发送功率。另一方面,由于基站的发送功率中也有向其它终端的发送功率,所以有总发送功率的规定。即,将总的发送功率划分为向各终端的发送功率。根据以上的2点,由于兼有向其它终端的发送功率,所以用于满足某终端的所需接收错误率的基站发送功率有可能不足。假设在不足的情况下,也许会在终端的接收中产生错误,向基站返回重发请求。在最坏的情况下,反复重发,结果有可能不满足所需的吞吐量。
因此,根据图36的处理流程,所需发送功率计算部42如果接收到终端UEk的CQI,则算出用于满足与该CQI对应的所需接收错误率的基站发送功率Pk,cqi,并输入给切换控制部2i。可以通过事先准备CQI和Pk,cqi的对应表,使用该表来求得基站发送功率Pk,cqi。另外,发送功率计算部41根据调度器2h向其它终端兼顾分配的发送功率,算出针对终端UEk的发送功率Pk,s,并输入给切换控制部2i(步骤701~704)。
切换控制部2i例如把Pk,cqi和Pk,s的差设为所需功率差δk3,通过下式
δk3=Pk,cqi-Pk,s≥0
求出(步骤705)。然后,针对所有终端计算δk3,并进行保存(步骤706)。
如果求出了所有终端的8k3,则以后根据图37的处理流程,选择具有最大所需功率差的终端作为切换终端,并向RNC请求进行切换。RNC选择载波频率不同的切换目标基站装置Node B,并进行将切换对象终端切换到该基站的控制。另外,也可以对δk3<0的所有终端进行切换。
根据第7实施例的切换控制,可以获得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H)第8实施例
图38是第8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9、图40是第8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在图38中,与图1的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设置了基站吞吐量计算部51,以及基站所需吞吐量发生部52。
在第8实施例中,即使在与基站Node B连接的各终端的吞吐量相对于吞吐量阈值有充足的余量,没有必要对各终端进行切换的情况下,当基站总体的吞吐量相对于基站的吞吐量阈值没有余量时,也决定切换终端使其进行切换。另外,为了简单起见,假设对所有终端都没有必要进行切换来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有必要对一部分终端进行切换控制。
在基站Node Bk中,如第1实施例那样,基站吞吐量计算部51测量各终端UEk的吞吐量Tks,根据各终端的吞吐量的平均,算出基站总体的吞吐量Tk,NB(称为基站吞吐量),并输入给切换控制部2i(步骤801)。另外,基站所需吞吐量发生部52将基站的所需吞吐量(基站吞吐量阈值)Tk,NBth输入给切换控制部2i(步骤802)。
切换控制部2i在输入了基站吞吐量和基站吞吐量阈值时,判断基站吞吐量Tk,NB是否满足规定的基站吞吐量阈值Tk,NBth。即,通过下式
δk4=Tk,NB-Tk,NBth
来求出它们的差(步骤803),并检查是否是δk4<0(步骤804)。
如果δk4≥0,则不实施切换(步骤805)。但是,如果δk4<0,则决定实施切换(步骤806),根据第1实施例~第7实施例来决定切换终端(步骤807),并向RNC请求进行切换(步骤808)。由此,RNC选择载波频率不同的切换目标基站装置Node B,并进行将切换对象终端切换到该基站的控制。
通过以上处理,可以改善基站总体的吞吐量。
另外,作为其它的切换控制法,考虑覆盖相同的小区,使用不同频率的2个基站Node B3和Node B4。RNC根据图40的处理流程,接收各基站吞吐量T3,NB、T4,NB(步骤851、852),并对它们进行比较(步骤853),在存在T3,NB>>T4,NB这样的失衡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当一方比另一方大设定值以上时,进行从一方Node B3向另一方Node B4的切换(步骤854)。因此,在T3,NB<<T4,NB的情况下,也进行从Node B4向Node B3的切换。切换使用第1实施例~第7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来进行。但是,在步骤853中,如果一方没有比另一方大设定值以上,则不实施切换控制(步骤855)。
另外,可以在RNC中集中信息,在RNC中进行它们的判断,以此来执行,也可以在基站之间交换信息进行判断,以此来执行。
根据以上的控制,可以校正两基站吞吐量的不均衡,也可以减轻基站负荷的不均衡,并减轻负荷。
(I)第9实施例
第9实施例是根据每个基站的收容终端数来决定是否进行切换的实施例。图41是第9实施例的结构图,图42、图43是第9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在图41中,与图1的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设定了终端收容数计算部61和终端收容数阈值发生部62。
在第9实施例中,即使在与基站Node B连接的各终端的吞吐量相对于吞吐量阈值有充足的余量,没有必要对各终端进行切换的情况下,当基站的收容端数较多时,也决定切换终端使其进行切换。另外,为了简单起见,假设对所有终端都没有必要进行实施例1的切换来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有必要对一部分终端进行切换控制。
在基站Node Bk中,终端收容数计算部61算出终端收容数NUE,k,并输入给切换控制部2i(步骤901)。另外,终端收容数阈值发生部62将基站的终端收容数的阈值NUEth输入给切换控制部2i(步骤902)。切换控制部2i在输入了终端收容数NUE,k和终端收容数的阈值NUEth时,判断终端收容数NUE,k是否满足规定的终端收容数的阈值NUEth。即,通过下式
δk5=NUE,k-NUEth
来求出它们的差(步骤903),并检查是否是δk5>0(步骤904)。
如果δk5≤0,则不实施切换(步骤905)。但是,如果δk5>0,则决定实施切换(步骤906),根据第1实施例~第7实施例来决定切换终端(步骤907),并向RNC请求进行切换(步骤908)。由此,RNC选择载波频率不同的切换目标基站装置Node B,并进行将切换对象终端切换到该基站的控制。
通过以上处理,可以减轻基站中的处理负荷。
另外,作为其它的切换控制法,考虑覆盖相同的小区,使用不同频率的2个基站Node B5和Node B6。RNC根据图43的处理流程,接收各基站收容数NUE,5、NUE,6(步骤951、952),并对它们进行比较(步骤953),在存在NUE,5>>NUE,6这样的失衡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当一方比另一方大设定值以上时,进行从一方Node B5向另一方Node B6的切换(步骤954)。据此,在NUE,5<<NUE,6的情况下,也进行从Node B6向Node B5的切换。切换使用第1实施例~第7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来进行。但是,在步骤953中,如果一方没有比另一方大设定值以上,则不实施切换控制(步骤955)。
根据以上的控制,可以校正两基站吞吐量的不均衡,也可以减轻基站负荷的不均衡,并减轻负荷。
(J)第10实施例
第10实施例是实现向不同系统切换的实施例。图44和图45是表象图,图46示出了协议,图47示出了处理流程。
在第1~第9实施例中是相同系统中的切换,但是在第10实施例中,切换目标是不同的系统(例如,W-CDMA→PDC、W-CDMA→GSM)。
在对于终端UEk1所在的场所,有多个移动通信系统(例如,W-CDMA和PDC等)被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图44),进行异系统切换。
切换终端的决定处理和切换控制使用第1~第9实施例。其不同点在于:不仅基站的上层的RNC 1,与切换目标的RNC 1’或基站2’之间也必须进行切换的管理和控制,以此来实施切换。即,通过作为RNC 1的上层的Core Network(核心网)4与其它系统的连接点、即Gate way(网关)5,在与切换目标的RNC 1’或基站2’之间进行控制(参照图45)。
这里,所谓的核心网例如是由MSC、GMSC、GGSN等构成的网络,是实施线路交换功能或分组交换功能的装置,通过网关与不同的系统进行连接。另外,所谓不同的系统是指不同运营商的W-CDMA系统、PDC系统或GSM系统等。另外,终端必须能够针对多个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收发,当前,将这种类型的终端称为双模终端,可以使用W-CDMA和GSM的终端已经实现了产品化。
在图46的协议中,处理P1~P4与第1实施例相同,只有处理P5的处理不同。即,在处理P5中,根据图47所示的处理流程,向不同的系统请求进行切换。
根据第1~第9实施例,当判断为需要在RNC或Node B中实施切换时,通过作为上层的核心网4与其它系统的连接点的网关5向切换目标RNC 1’或Node B 2’请求实施切换(步骤1001~1002)。接收到请求的切换目标RNC 1’或Node B 2’确认实施切换的可能性(步骤1003),如果可能,则向切换源系统的RNC 1和Node B 2请求进行切换。接收到该请求之后,使用不同的频率或不同的频率和不同的调制方式,向不同的系统进行切换(步骤1004~1005)。
如上所述,可以获得与第1~第9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另外,也可以获得通过将在某个系统中不能收容的服务(QoS)移动到其它系统中来进行服务等的效果。
根据以上的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终端可以在运动图像传输中没有图像丢失等的障碍的情况下进行通信。
基站可以减轻通信所带来的处理负荷。另外,可以使基站间或频率间的处理负荷均衡化。这样,可以对新的用户进行服务。

Claims (3)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终端、通过无线电与该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以及对基站装置进行控制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站装置具有:
监视各终端的接收状态的单元;
检测单元,其根据接收状态检测有可能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或者已产生呼损或质量劣化的终端;以及
切换控制单元,其请求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将检测出的上述终端切换到其它基站装置,
上述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具有根据上述请求,执行具有与当前基站装置不同的载波频率的其他基站装置的选定、其他基站装置和终端之间的无线链路的建立、切换的实施以及当前基站装置与终端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释放,由此,使检测出的上述终端切换到载波频率不同于当前基站装置的其它基站装置的单元,
终端按照来自该进行切换的单元的指示来实施向不同的基站装置的切换。
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终端、通过无线电与该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以及对基站装置进行控制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终端向基站发送表示接收状态的信息和表示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到达或未到达的到达或未到达信息,
基站具有:
解调单元,其接收从终端发送来的信号并进行解调;
信息抽出部,其从解调后的数据中抽出表示终端的接收状态的信息和表示数据到达或未到达的到达或未到达信息;
发送缓存,其针对每个终端保存发送数据和重发数据;
发送数据规格设定部,其根据上述终端的接收状态,设定向该终端发送的数据的规格;
发送终端选择部,其根据各终端的接收状态,决定向哪个终端发送上述规格的数据;
发送部,其对保存在上述发送缓存中的上述规格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发送;
传输速度计算部,其根据上述发送数据的规格以及该数据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算出传输速度;以及
切换控制单元,其根据该传输速度,判断是否将各终端作为切换候选,请求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对切换候选终端中的需要切换的终端进行切换,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请求进行控制,使所述需要切换的终端向载波频率不同于当前基站的其他基站切换。
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终端、通过无线电与该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以及对基站装置进行控制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终端向基站发送表示接收状态的信息和表示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到达或未到达的到达或未到达信息,
基站具有:
解调单元,其接收从终端发送来的信号并进行解调;
信息抽出部,其从解调后的数据中抽出表示终端的接收状态的信息和表示数据到达或未到达的到达或未到达信息;
发送缓存,其针对每个终端保存发送数据和重发数据;
发送数据规格设定部,其根据上述终端的接收状态,设定向该终端发送的数据的规格;
发送终端选择部,其根据各终端的接收状态,决定向哪个终端发送上述规格的数据;
发送部,其对保存在上述发送缓存中的上述规格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发送;
传输延迟时间计算部,其根据上述发送数据的规格以及该数据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算出传输延迟时间;以及
切换控制单元,其根据该传输延迟时间,判断各终端进行切换的必要性,请求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对需要切换的终端进行切换,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请求进行控制,使所述需要切换的终端向载波频率不同于当前基站的其他基站切换。
CN 200910168926 2003-06-12 2003-06-12 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95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68926 CN101695185B (zh) 2003-06-12 2003-06-12 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68926 CN101695185B (zh) 2003-06-12 2003-06-12 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264811A Division CN100556178C (zh) 2003-06-12 2003-06-12 基站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95185A CN101695185A (zh) 2010-04-14
CN101695185B true CN101695185B (zh) 2013-10-16

Family

ID=42094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6892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95185B (zh) 2003-06-12 2003-06-12 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951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1545B2 (en) 2010-07-26 2017-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of device to mitigate uplink interference in femtocell deployments
CN102209351B (zh) * 2011-05-20 2016-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前向数据分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904695B (zh) * 2011-07-28 2016-03-30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链路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9000A (en) * 1994-11-16 1997-07-15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different frequency handoff in a CDMA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CN1225786A (zh) * 1996-05-23 1999-08-11 夸尔柯姆股份有限公司 Cdma系统中硬越区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316169A (zh) * 1999-07-09 2001-10-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及线路品质恶化防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9000A (en) * 1994-11-16 1997-07-15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different frequency handoff in a CDMA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CN1225786A (zh) * 1996-05-23 1999-08-11 夸尔柯姆股份有限公司 Cdma系统中硬越区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316169A (zh) * 1999-07-09 2001-10-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及线路品质恶化防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95185A (zh) 201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6178C (zh) 基站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02687444B (zh) 用于选择小区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
TWI271955B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packet radio system, controller and user terminal
KR101236250B1 (ko) E-dch 전송의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1098518B (zh) 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CN102318404B (zh) 用于多用户复用的系统和方法
CN101874363B (zh) 用于e-dch的外环功率控制
CN104254112B (zh) 网络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160931A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20080200200A1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CN101940026B (zh) 增强上行链路fach的网络控制吞吐量
KR20120046138A (ko) 강화된 업링크 서비스들을 가진 셀들을 구성하기 위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953582B1 (ko) 전송 속도 제어 방법, 이동국 및 무선 기지국
KR100913517B1 (ko) 무선 리소스 관리 방법, 무선 기지국 및 무선 네트워크제어국
KR100951603B1 (ko) 전송 속도 제어 방법, 이동국 및 무선 네트워크 제어국
JP4693879B2 (ja) 基地局装置
CN101114857A (zh) 增强上行专用传输信道调度满意度的报告方法
KR20060090624A (ko) 무선 리소스 관리 방법, 무선 네트워크 제어국 및 무선기지국
KR101044031B1 (ko) 전송 속도 제어 방법, 이동국 및 무선 네트워크 제어국
CN105247937A (zh) 下行信道聚合级别的确定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695185B (zh) 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KR20060095524A (ko) 전송 속도 제어 방법, 이동국 및 무선 네트워크 제어국
CN108464046A (zh) 用于自适应下行链路调度和链路适配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1057516B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无线基站及无线网络控制站
CN106256101A (zh) 用于联合解码的网络设备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6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