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3930A - 数据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3930A
CN101063930A CNA2007100964558A CN200710096455A CN101063930A CN 101063930 A CN101063930 A CN 101063930A CN A2007100964558 A CNA2007100964558 A CN A2007100964558A CN 200710096455 A CN200710096455 A CN 200710096455A CN 101063930 A CN101063930 A CN 1010639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orded
nonvolatile memory
order
reco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64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鹰居赖治
吉田贤治
西出康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63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39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9Command handling arrangements, e.g. command buffers, queues, command 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66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for peripheral storage systems, e.g. disk cach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88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using selective caching, e.g. byp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3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throughpu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4Disk device
    • G06F3/0676Magnetic disk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22Employing cache memory using specific memory technology
    • G06F2212/222Non-volatile memo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包括:输入命令的输入单元(21),盘形记录介质(14),用作盘形记录介质(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5),以及控制单元(16),其基于如下的命令而将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中的数据记录在盘形记录介质(14)中,所述命令关闭将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用作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并且所述命令被输入所述输入单元(21)。

Description

数据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记录装置以及控制所述数据记录装置的方法,所述数据记录装置通过将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用作高速缓冲存储器而将数据写入大容量盘形记录介质,例如硬盘等。
背景技术
如所公知,近年来硬盘已经成为大容量和非常可靠的数据记录介质,并且广泛应用于许多数据记录领域,例如计算机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等等。另外,已经使硬盘形状小型化以将其安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
因此,当前在采用硬盘的小型数据记录装置中,认为在将可高速写入数据和读取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硬盘的高速缓冲存储器时,通过提高数据写入和读取速度以及减少硬盘存取次数即对硬盘写入数据和读取数据的次数,可节省电池能量。
即这种数据记录装置利用非易失性存储器执行对外部的数据写入和数据读取,利用硬盘执行与非易失性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这加速了外部角度的写入和读取数据操作,并减少了硬盘存取次数。这种数据记录装置称为非易失性(NV)高速缓冲存储器顺应硬盘驱动器(HDD),其已被标准化。
这里,在试图加速写入和读取数据操作并减少硬盘存取次数的数据记录装置中,认为可将快擦写存储器用作作为高速缓冲存储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快擦写存储器有重写次数的限制(例如大约十万次),并具有下面的特征,即当超出所述次数限度时极容易产生错误,这降低了可靠性。
因此,在通过将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作高速缓冲存储器而将数据记录在硬盘上的数据记录装置中,强烈要求的是,在考虑非易失性存储器重写次数限制以及用户使用简单的前提下,不仅通过减少硬盘存取次数尽量节省电能,而且进行改进以有效控制数据写入和读取操作。
在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2004-55102中,公开了一种其中可以同时安装存储卡和HDD的大容量存储介质。例如,所述大容量存储介质可以将从外部获取的存储卡的数据备份到作为磁记录介质的硬盘,并可将硬盘的数据传输到待载入的存储卡。
另外,在日本专利3407317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快擦写存储器的便携式存储设备。在日本专利3407317中,为解决当提高快擦写存储器重写次数(例如十万次)时易出现错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管理数据的方法,其中例如防止特定区域的重写次数增加。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完成本发明,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作高速缓冲存储器而将数据记录在盘形记录介质上的数据记录装置以及控制这种装置的方法,在所述装置中旨在省电,并且可获得写入和读取数据高速而非常可靠的操作,用户操作简单。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包括:输入单元,其被配置为接收输入命令;盘形记录介质;非易失性存储器,其被配置为用作盘形记录介质的高速缓冲存储器;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写入所述输入单元的写入命令而将数据写入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以预定时序将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数据记录在盘形记录介质中、以及基于命令将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所述数据记录在盘形记录介质中,所述命令关闭以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所述盘形记录介质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并且被输入所述输入单元。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数据记录装置的方法,包括:第一步骤,输入命令;第二步骤,基于所述第一步骤输入的写入命令而将数据写入用作盘形记录介质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第三步骤,以预定时序将在所述第二步骤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所述数据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中;和第四步骤,基于命令将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所述数据记录在盘形记录介质中,所述命令关闭使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所述盘形记录介质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并且在所述第一步骤被输入。
附图简介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并且是示出数据记录装置轮廓的块图;
图2示出在所述实施例中用于所述数据记录装置的快擦写存储器的记录区域;
图3示出在所述实施例中用于所述数据记录装置的快擦写存储器接口的计数器;
图4示出在所述实施例中用于所述数据记录装置的控制器一个实例;
图5示出在所述实施例中连至所述数据记录装置的主机设备一个实例;
图6是示出在所述实施例中对所述控制器的处理操作的一个实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在所述实施例中对所述控制器的处理操作的另一个实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8是示出在所述实施例中对所述控制器的处理操作的又一个实例的流程图。
发明详述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图1示出了将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数据记录装置11的轮廓。作为将在下文说明的数据记录装置11,以根据ATA8-ACS修订版5等的非易失性高速缓冲存储器命令提案(Non Volatile Cache Command Proposal)而标准化的NV-高速缓冲存储器兼容HDD作为对象。
即所述数据记录装置11具有用作缓冲器的SDRAM12,包括各种内建电路级的单片LSI13,用作大容量盘形记录介质的硬盘14,以及用作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快擦写存储器15,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作所述硬盘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等等。
将控制器16设置在LSI13中,当所述数据记录装置11执行各种处理操作时,控制器16作为执行对所述装置的总体控制的控制单元。然后,将下面的接口内建在LSI中13:连接所述控制器16和所述SDRAM12以在其间传输数据的SDRAM接口17、连接所述控制器16和所述硬盘14以在其间传输数据的盘接口18、连接所述控制器16和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以在其间传输数据的快擦写存储器接口19、以及连接所述控制器16和所述外部主机设备20以在其间传输数据的主机接口21等等。
这里,上述主机设备20例如是个人计算机(PC)等等。例如,在执行预定的应用软件时所述主机设备20利用所述数据记录装置11执行数据写入和读取,并且可将所述数据记录装置11作为目的地以保存最终获得的数据。
在该情况中,所述主机设备20对所述数据记录装置11发出请求写入数据的命令或者请求读取数据的命令。经所述主机接口21将这些命令输送至所述控制器16以进行分析。
据此,所述控制器16控制所述SDRAM12、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所述硬盘14等等以选择性地写入由所述主机设备20提供的数据、读取到所述主机设备20的数据等等。注意,所述控制器16具有能够在所述SDRAM12、所述快擦除存储器15、以及所述硬盘14之间传输数据的功能。
基本上,当收到所述主机设备20发出的写入数据请求时,所述控制器16命令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记录待写入的数据。然后,例如当以某种程度或更大程度使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的记录区时,所述控制器16将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数据传输到所述硬盘14以将其按照预定时序存储。
另外,当收到所述主机设备20发出的读取数据请求时,所述控制器16读取由所述硬盘14发出并且输入所述主机设备20的所需数据。在该情况中,当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上有所需要的数据时,从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读取数据并将其输出到所述主机设备20。
这里将纠错码加到待写入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的数据中。然后基于所述纠错码对从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读取的数据进行校验和纠正差错处理。
另外,还将纠错码加到记录在所述硬盘14中的数据中。然后,基于所述纠错码对从所述硬盘14读取的数据进行校验和纠正差错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种系统,其中对记录在所述硬盘14中的数据进行校验和纠正差错处理的纠错能力远高于对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数据进行校验和纠正差错处理的纠错能力。即记录在所述硬盘14中的数据的可靠性远高于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数据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实例,对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将写入和读取数据单元调整到2k字节。而且对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将擦除单元调整到128k字节。另外,对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因为写入和读取次数增加,所以所述元件恶化,这增大了错误率。因此,作为确保所述元件性能的数据,将重写数调整到大约十万次。
这里,在通过上述调整设置并由所述数据记录装置11执行的各种命令中,将说明解释本实施例所需的命令。首先,第一命令在所述硬盘14的逻辑级地址(LBA)中指定将数据写入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的LBA。
另外,和所述第一命令方法相同,第二命令指定将数据写入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的LBA。然而,除此以外,所述第二命令请求从所述硬盘14读取记录在所述LBA中的数据,并将所读取数据写入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
上述第一和第二命令与上述调整中将(多个)LBA加到NV高速缓冲存储器钉扎组的PI=0和PI=1对应,并且将称为钉扎的属性数据加到由所述主机设备20指示的LBA上以将所述数据存储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
第三命令通过指定所述硬盘14上的LBA而请求写入数据。当从所述主机设备20发出第三命令时,所述控制器16检查是否使所述钉扎属性数据对应请求写入的LBA。然后,当对应于此时,在对应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请求写入LBA的区域执行写入。
与此相比,当所述钉扎属性数据与请求写入的LBA不对应时,所述控制器16决定是将所述数据写入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对应指定LBA的区域、还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将所述数据写入所述硬盘14的指定LBA中,并执行这一动作。
第四命令通过指定硬盘14上的LBA而请求读取数据。当从所述主机设备20发出第四命令时,与所指定LBA对应的区域已经分配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上,并且判断比所述硬盘14上的数据更新的数据被存储在所述区域,所述控制器16需要从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读取合适的数据。
与此相比,当所述硬盘14和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上的数据相同时,所述控制器16可从对应请求的所述快擦除存储器15中的LBA的区域读取合适数据,并且可从所述硬盘14中的指定LBA读取数据。
另外,在下面情形中,即尽管已经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上分配对应于指定的LBA的区域,但是所述硬盘14上有最新的数据,所述控制器16需要从所述硬盘14中的指定LBA读取合适数据。然后,当从所述硬盘14读取数据时,所述控制器16还判断所述数据是否高速缓存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
如上述第三和第四命令一样,在其钉扎属性数据为被使得与请求进行写入或读取的LBA对应的LBA中,对于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分配区域、并在所述快擦除存储器15的分配区域写入数据的LBA,加入称为非钉扎的属性数据。
则已被加入钉扎属性数据的LBA称为钉扎LBA,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上对应所述钉扎LBA的区域称为钉扎区域。另外,已被加入非钉扎属性数据的LBA称为非钉扎LBA,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上对应所述非钉扎LBA的区域称为非钉扎区域。因此,如图2所示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上形成钉扎区域15a、非钉扎区域15b、和其它区域15c。
第五命令请求准备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仅有指定尺寸的空间区域。当从所述主机设备20发出第五命令以及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当前空间区域小于请求空间区域时,所述控制器16通过将指定尺寸或更多的数据从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非钉扎区域15b移至所述硬盘14,而确保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指定尺寸的空间区域。在该情况中,由所述控制器16判断将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非钉扎区域15b哪个区域的什么数据移至所述硬盘14,即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形成空间区域的区域。
第六命令执行将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用作所述硬盘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并称为“设定NV高速缓冲存储器功率模式”。当从所述主机设备20发出第六命令时,所述控制器16可以执行对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的访问。
即当在已经提供第六命令的状态下提供第一至第五命令时,控制器16可对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写入和读取数据。换言之,所述主机设备20在发出第六命令后需要发出第一至第五命令。
第七命令关闭将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用作所述硬盘14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并称为“从NV高速缓冲存储器功率模式返回”。当从所述主机设备20发出第七命令时,所述控制器16不能访问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
即在提供第七命令后,使得所述控制器16不能执行第一、第二和第五命令。另外,所述控制器16响应第三和第四命令仅仅对所述硬盘14写入和读取数据。
接下来将描述上述快擦写存储器接口19。快擦写存储器接口19具有连接所述控制器16和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以在其间传输数据的功能,此外如图3所示,其中提供各种计数器19a到19e。这些计数器19a到19e的相应计数值存储在例如所述快擦写存储器接口19中未示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注意,可利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以存储所述计数值。
首先,所述计数器19a从制成时开始累计写入次数。所述计数器19b从制成时开始累计擦除次数。所述计数器19c从制成时开始(或者从上次通电开始)累计写入错误次数。所述计数器19d从制成时开始(或者从上次通电开始)累计读取错误次数。所述计数器19e累计校验和纠正差错(ECC)处理所检测的错误数,或者ECC处理进行的纠错数。可基于这些相应计数器19a到19e的计数值判断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的退化状态。
图4示出了上述控制器16的一个实例。所述控制器16具有命令分析单元,其通过在对其施加解码处理而分析从所述主机设备20提供的命令。通过所述命令分析单元16a的分析,指定了结构存储器16b中的软件,这样将操作步骤设置在顺序控制器16c中。
顺序控制器16c控制经接口和总线控制器16d的数据流。例如,当执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取时,介质选择单元16e指定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或所述硬盘14,并且地址控制单元16f指定写入地址或者读取地址。
然后,在写入数据期间,写入处理单元16g执行对待写入数据的传输处理。另外,在数据读取期间,读取处理单元16h执行对待读取数据的传输处理。
而且,所述控制器16设置有擦除处理单元16i。所述擦除处理单元16i擦除处理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数据。另外,所述擦除处理单元16i还可擦除处理记录在所述硬盘14中的数据。
另外,所述控制器16设置有地址管理单元16j。所述地址管理单元16j共同管理记录区域、非记录区域的地址、以及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和所述硬盘14上类似区域的地址。而且,用于监测所述硬盘14的驱动状态的状态判断单元16k被设置到所述控制器16。
图5示出了上述主机设备20的一个实例。所述主机设备20具有由用户操作的操作单元20a、和输入单元20b,所述输入单元20b基于所述操作单元20a的操作从外部网络或预定的数据记录介质获取数据。
另外,所述主机设备20对由所述输入单元20b获取的数据进行预定的信号处理,并具有对所述数据记录装置11产生命令的处理单元20c、和显示所述处理单元20c的处理结果的显示单元20d。
而且,所述主机设备20具有接口20f,其经连接端20e向外部(所述数据记录装置11)输出作为来自所述处理单元20c的处理结果的数据或者命令,并经连接端20e从外部(所述数据记录装置11)向所述处理单元20c输入数据。
这里如上所述,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用作所述硬盘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并且在发出第六命令的状态下,当收到从所述主机设备20发出的数据写入请求时,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作用以一次性记录待写入的数据,并传输此数据以将其以预定时序存储在所述硬盘14中。
因此,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记录与所述硬盘14中所记录数据相同的数据、或者在上次将数据记录在所述硬盘14之后请求从所述主机设备20写入的数据。
即,当更新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数据的日期和时间与记录在所述硬盘14中的数据的日期和时间时,有可能将更新的日期和时间与记录在所述硬盘14中的数据相同的数据、或者更新的日期和时间比记录在所述硬盘14中数据更新的数据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对记录在所述硬盘14中的数据进行校验和纠正差错处理的纠错能力远高于对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数据所进行的校验和纠正差错处理的纠错能力,因此记录在所述硬盘14中数据的可靠性远高于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数据可靠性。
另外,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和所述硬盘14相比容易破裂,并且记录在其中数据的可靠性远低于记录在所述硬盘14中的数据。即可以使用比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更可靠的状态将数据存储在所述硬盘14中。
另外,当发出关闭将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用作所述硬盘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的第七命令时,所述控制器16不能访问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因此,即使在发出第七命令前将没有写入所述硬盘14的数据包括进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的数据中,也不可能以非常可靠的方式将需要存储的数据写入所述硬盘14。
在上述标准中,当发出第七命令时,不限定对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无论是钉扎区域15a还是非钉扎区域15b)中数据的处理。因此当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数据在被存储在所述硬盘14之前丢失时,所述数据记录装置11不能响应所述主机设备20发出的读取命令而输出正确的数据。
那么在所述实施例中,当发出关闭将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用作所述硬盘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的第七命令时,无论是钉扎区域15a还是非钉扎区域15b,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数据被自动传输到所述硬盘14。
图6示出了操作处理的一个实例,其中当发出第七命令时,所述控制器16自动地将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数据传输到所述硬盘14中。即当处理开始时(步骤S1),在步骤S2,所述控制器16判断是否输入了第七命令。然后,当判断第七命令已经输入(是),则在步骤S3,所述控制器16传输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所有数据以将其记录在所述硬盘14中,并且所述过程结束(步骤S4)。
根据图6所示的操作实例,当输入第七命令时,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所有数据被自动记录在所述硬盘14中。这样,即使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数据丢失,也可大大提高在所述硬盘14中记录正确数据的可能性。
这样,响应所述主机设备20发出的读取命令,可从所述硬盘14读取正确数据以输出,并可获得高速且非常可靠的写入和读取操作,并且用户可方便地操作。
图7示出了处理操作的另一个实例,其中当发出第七命令时,所述控制器16自动地将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硬盘14。即,当开始操作时(步骤S5),在步骤S6,控制器16判断是否输入了第七命令。
然后,当判断已经输入第七命令(是)时,在步骤S7,所述控制器16只将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的数据中的具有比记录在所述硬盘14中数据的日期和时间新的更新日期和时间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硬盘14以进行记录,并且所述过程结束(步骤S8)。
根据图7所示的操作实例,当输入第七命令时,只将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的数据中的更新日期和时间比记录在所述硬盘14中的数据的更新日期和时间新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硬盘14以进行记录。因此,传输时间可以比在所述硬盘14中记录已经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所有数据的情形更短。
图8示出处理操作的另一个实例,其中当发出第七命令时,所述控制器16自动将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硬盘14。即,当开始处理时(步骤S9),在步骤S10,控制器16判断是否输入了第七命令。
然后当判断已经输入第七命令(是)时,在步骤S11,所述控制器16将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中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硬盘14以按照预先设定的优先顺序进行记录,并且所述过程结束(步骤S12)。
关于在步骤S11预先设定的优先顺序,例如最优先考虑基于请求写入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的命令如第一命令而写入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的数据,其次优先考虑通过所述控制器16的判断例如第三命令而写入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的数据。
根据图8所示的操作实例,当发出第七命令时,将记录在所述快擦写存储器15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硬盘14以按照预先设定的优先顺序进行记录。因此,当限制从发出第七命令到所述控制器16基于下一个命令执行处理的时间时,可在所述时间界限内按照必要性顺序将数据记录在所述硬盘14中。
另外,可适当相互组合图6至图8所示出的上述处理操作。例如,可进行控制从而当从发出第七命令到所述控制器16基于下一个命令执行处理的时间是预定的或者更多的时间时,选择图6所示的处理操作,而当不能确保预定的或更多的时间时,选择图7所示的处理操作。
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在实施本发明的阶段,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实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法更改和实施本发明的组成。另外,通过适当组合在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多个部件而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从实施例中所示的所有部件中去除一些部件。而且,可适当组合与不同实施例相关的部件。

Claims (13)

1.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单元(21),其被配置为接收命令输入;
盘形记录介质(14);
非易失性存储器(15),其被配置为用作盘形记录介质(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以及
控制单元(16),其被配置为:基于输入所述输入单元(21)的写入命令将数据写入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以预定时序将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中的数据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中,以及基于如下的命令将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中的所述数据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中,所述命令关闭将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用作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并且所述命令被输入所述输入单元(21)。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16)基于如下的命令控制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中的所有数据以将其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上,所述命令关闭将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用作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并且所述命令被输入所述输入单元(21)。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16)基于如下的命令控制在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中的数据中的如下的数据,所述数据的更新日期和时间比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中的数据的更新日期和时间新,以将其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上,所述命令关闭将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用作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并且所述命令被输入所述输入单元(21)。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16)基于如下的命令控制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中的数据以根据预先设定的优先顺序将其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上,所述命令关闭将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用作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并且所述命令被输入所述输入单元(21)。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预先设定的优先顺序,基于如下的写入命令被写入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的数据被给予最高的优先级,所述写入命令请求将数据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中,并且所述写入命令被输入所述输入单元(21)。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16)选择控制以将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中的所有数据根据如下的时间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上,所述时间从输入用于关闭将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用作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的命令开始到执行基于下个命令的处理结束,所述控制单元(16)还控制以将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中的数据中的如下的数据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上,该数据的更新日期和时间比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中的数据的更新日期和时间新。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是硬盘,而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为快擦写存储器。
8.一种控制数据记录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骤(21),输入命令;
第二步骤,基于在所述第一步骤(21)输入的写入命令,将数据写入用作盘形记录介质(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5);
第三步骤,以预定时序将在所述第二步骤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中的所述数据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中;以及
第四步骤(S2、S3、S6、S7、S10、S11),基于如下的命令将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中的所述数据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中,所述命令关闭将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用作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并且所述命令在所述第一步骤(21)中被输入。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控制数据记录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四步骤(S2、S3、S6、S7、S10、S11)基于如下的命令控制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的所有数据以将其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上,所述命令关闭将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用作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并且所述命令在所述第一步骤(21)中被输入。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控制数据记录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四步骤(S2、S3、S6、S7、S10、S11)基于如下的命令控制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的数据中的如下的数据,该数据的更新日期和时间比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中的数据的更新日期和时间新,以将其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上,所述命令关闭将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用作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并且所述命令在所述第一步骤(21)中被输入。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控制数据记录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四步骤(S2、S3、S6、S7、S10、S11)基于如下的命令控制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的数据以根据预先设定的优先顺序将其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上,所述命令关闭将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用作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并且所述命令在所述第一步骤(21)中被输入。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控制数据记录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预先设定的优先顺序,基于如下的写入命令被写入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的数据被给予最高优先级,所述写入命令请求将数据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中,并且所述写入命令在所述第一步骤(21)中被输入。
13.根据权利要求8的控制数据记录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四步骤(S2、S3、S6、S7、S10、S11)选择控制以将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中的所有数据根据如下的时间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上,所述时间从输入用于关闭将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用作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的命令开始到执行基于下个命令的处理结束,所述控制单元(16)还控制以将记录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5)的数据中的如下的数据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上,该数据的更新日期和时间比记录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14)中数据的更新日期和时间新。
CNA2007100964558A 2006-04-24 2007-04-18 数据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10639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19614A JP2007293987A (ja) 2006-04-24 2006-04-24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119614/2006 2006-04-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3930A true CN101063930A (zh) 2007-10-31

Family

ID=38620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964558A Pending CN101063930A (zh) 2006-04-24 2007-04-18 数据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50661A1 (zh)
JP (1) JP2007293987A (zh)
CN (1) CN1010639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2289A (zh) * 2010-03-08 2012-11-2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数据存储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512559A (ja) * 2008-02-29 2010-04-22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不揮発性半導体メモリドライブ
JP5374075B2 (ja) * 2008-06-06 2013-12-25 エイチジーエスティーネザーランドビーブイ 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0754574B1 (en) * 2018-05-18 2020-08-2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ttribute-driven storage for storage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56735B (en) * 1991-06-12 1995-06-21 Intel Corp Non-volatile disk cache
KR0174711B1 (ko) * 1996-04-24 1999-04-15 김광호 하드디스크 캐시의 제어방법
US6725342B1 (en) * 2000-09-26 2004-04-20 Intel Corporation Non-volatile mass storage cache coherency apparatus
WO2003096192A2 (en) * 2002-05-14 2003-11-2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Hard disk drive system, method of using such a system and apparatus
US7082495B2 (en) * 2002-06-27 2006-07-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power consumption and improve read/write performance of hard disk drives using non-volatile memory
US20050138296A1 (en) * 2003-12-18 2005-06-23 Coulson Richard L. Method and system to alter a cache policy
US7644239B2 (en) * 2004-05-03 2010-01-05 Microsoft Corporation Non-volatile memory cac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2289A (zh) * 2010-03-08 2012-11-2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数据存储装置和方法
CN102792289B (zh) * 2010-03-08 2015-11-2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数据存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50661A1 (en) 2007-10-25
JP2007293987A (ja) 2007-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7755B2 (en) Garbage collection management in memories
CN104240760B (zh) 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设备的存储器系统及其动态存取方法
CN110491435B (zh) 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设备的存储器系统及其动态存取方法
EP2165262B1 (en) Storage subsystem with configurable buffer
US7757041B2 (en) Storage device using nonvolatile cache memor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395934B1 (en) NVMHCI attached hybrid data storage
CN108139995B (zh) 将感测设备数据缓存在数据存储设备中
CN101063929A (zh) 使用非易失性闪存的存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00250826A1 (en) Memory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20200409601A1 (en) Hold of Write Commands in Zoned Namespaces
CN1658171A (zh) 通过控制频繁受访问扇区对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更快写操作
US11385831B2 (en) Memory controller and storag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036197A (zh) 用于匹配具有不同数量将被同时访问的存储体的存储控制器的非易失性存储装置
US20070168603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1650915B2 (en) Temperature-based data storage processing
EP2323038A2 (en) Solid state memory with reduced number of partially filled pages
US20070168602A1 (en)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CN101063930A (zh) 数据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848280A (zh) 记录装置
JP2007193866A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5493185B (zh) 数据存储装置的数据迁移
US20160291871A1 (en) Data storage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KR102266166B1 (ko) 메모리 컨트롤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토리지 디바이스
CN2854694Y (zh) 用长寿命非挥发性存储芯片提高内部或外部存储器寿命
CN1749971A (zh) 用长寿命非挥发性存储芯片提高内部或外部存储器使用寿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