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7464A - 数据递送系统和数据递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递送系统和数据递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7464A
CN101057464A CNA2005800389235A CN200580038923A CN101057464A CN 101057464 A CN101057464 A CN 101057464A CN A2005800389235 A CNA2005800389235 A CN A2005800389235A CN 200580038923 A CN200580038923 A CN 200580038923A CN 101057464 A CN101057464 A CN 101057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ding
data
information
delivery
time ser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89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7464B (zh
Inventor
三津桥晃丈
中尾敏康
柏谷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57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7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7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74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short real-time information, e.g. alarms, notifications, alerts, upd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2Establishing a time schedule for servicing the requ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作为递送对象的数据递送到数据利用终端的数据递送方法,这些数据包含指定的观察对象的观察时间和观察结果。该数据递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递送条件满足时执行递送过程;存储指示递送对象数据的递送历史的递送历史信息;以及基于递送历史信息,生成打包递送信息,该打包递送信息是这样的信息,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同一递送对象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多个递送目的地。在递送过程中,基于打包递送信息,与已经满足的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着的所有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被递送到与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着的所有递送目的地的数据利用终端。

Description

数据递送系统和数据递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递送系统和数据递送方法,用于通过通信网络将作为递送对象并且包含指定观察对象的观察时间和观察结果的数据递送到数据利用终端(data-using terminal)。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数据递送系统,用于通过通信网络将例如位置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递送到由检测数据的用户所管理的数据利用终端。
在数据递送系统中,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在具有数据递送功能的服务器中被累积,并且这些检测数据随后被服务器递送到数据利用终端。
作为上述数据递送系统中的数据递送技术,JP-A-2002-335268公开了一种配置,其中,当存在大量数据利用终端时,数据递送过程是通过在多个服务器之间分布该过程而被执行的,从而减小了具有数据递送功能的每个服务器上承担的处理负荷。
可替换地,JP-A-2003-256310公开了一种配置,其中,递送数据的服务器根据将被递送的数据的特性被区分开,从而借助适合于将被递送的数据的服务器来递送该数据。
专利文献1:JP-A-2002-335268
专利文献2:JP-A-2003-2563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由于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数据递送技术中,在执行递送数据过程的总数实例方面不存在特定改变,因此整个数据递送系统中的递送过程的负荷未受到影响。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数据递送技术中,必须提供执行数据递送的多个服务器以分散递送过程的负荷,并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系统规模随着作为数据递送目标的数据利用终端的数目增长或被发送的数据的类型增多而扩大。此外,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数据递送技术中,当处理负荷增大到超过在实时系统中(在实时系统中,对于在执行数据递送的服务器中执行的递送处理的时间间隔设置有最大值)的服务器中执行的递送处理的时间间隔的最大值的点时,无法确定足以将在服务器中执行的递送处理的时间间隔减小到不超过递送处理时间间隔的最大值所需的负荷减小方法的属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递送方法,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减轻伴随着作为数据递送对象的项目的数目增长或递送数据的类型增长发生的数据递送过程的处理负荷的增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递送系统,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减轻伴随着作为数据递送对象的项目的数目增长或递送数据的类型增长发生的数据递送过程的处理负荷的增长。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数据递送系统是一种用于将作为递送对象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递送到数据利用终端的数据递送系统,这些数据包含指定的观察对象的观察时间和观察结果;数据递送系统包括:用于存储递送请求信息的递送请求信息存储装置,其中在递送请求信息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递送目的地、作为所述递送对象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和递送条件;数据递送装置,用于在递送条件实现时递送所述递送对象数据;用于存储递送历史信息的递送历史信息存储装置,其中递送历史信息指示利用数据递送装置对所述递送对象数据的递送历史;以及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装置,用于基于递送历史信息来生成打包递送信息,该打包递送信息是以下信息中的任意一种:(a)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同一递送对象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多个递送目的地的信息;(b)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被同时递送到同一数据利用终端的多种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的信息;以及(c)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同一递送对象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多个递送目的地以及被同时递送到同一数据利用终端的多种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的信息;其中,数据递送装置基于打包递送信息,将与已经实现的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着的所有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递送到与已经实现的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着的所有递送目的地的数据利用终端。
在本发明中,递送对象数据例如是时间序列数据。如果递送对象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则是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更具体而言,递送请求信息是数据递送请求信息。
在本发明的数据递送系统中,上述配置的采用使得能够减轻伴随着作为数据递送对象的项目的数目增长或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的数目增长发生的数据递送处理的处理负荷的增长。
打包递送信息例如是这样的信息,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递送目的地、作为递送对象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以及递送条件;并且最低限度至少是这样的信息,其中与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着多个递送目的地或递送对象数据的多种类型。在下文将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被用作打包递送信息。
递送历史信息例如是包含递送时间、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递送目的地和数据被递送时的递送条件的信息。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装置具有用于使得这种递送历史信息经历下文将描述的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的配置。在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中,打包递送信息可以通过将递送历史信息中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打包在一起而生成,其中在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中,递送时的递送条件和递送目的地是相同的,而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是不同的。可替换地,在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中,打包递送信息也可以通过将递送历史信息中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打包在一起而生成,其中在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中,递送时的递送条件和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是相同的,而递送目的地是不同的。可替换地,在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中,可以生成上述两种打包递送信息,然后删除重叠部分以生成最终的打包递送信息。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装置可以具有以下配置:该配置使得在打包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时,递送时间之差在指定时间间隔内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的项目被打包在一起。
当在本发明中提供多个数据递送装置时,数据递送系统可以具有:递送选择装置,用于从多个数据递送装置中选择一个用于执行递送对象数据的递送过程的数据递送装置;以及递送对象数据分配装置,用于将递送对象数据和由打包信息生成装置生成的打包递送信息分配给由递送选择装置选择的数据递送装置;由此当递送条件实现时,数据递送装置可以将由递送对象数据分配装置分配的递送对象数据递送到多个数据利用终端。采用这种配置使得能够减轻伴随着作为数据递送对象的项目的数目增长而发生的数据递送过程的处理负荷的增长。
本发明的数据递送系统可以具有一种具有处理负荷信息获取装置的配置,处理负荷信息获取装置用于获取指示多个数据递送装置的处理负荷的处理负荷信息,由此递送选择装置基于由处理负荷信息获取装置获取的每个数据递送装置的处理负荷信息来指定具有最小处理负荷的数据递送装置,并选择具有最小处理负荷的数据递送装置作为用于执行递送对象数据的递送过程的数据递送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数据递送方法是一种用于通过通信网络将递送对象数据递送到数据利用终端的数据递送方法,递送对象数据包含指定的观察对象的观察时间和观察结果,数据递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存储装置中存储递送请求信息,其中在递送请求信息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递送目的地、作为递送对象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和递送条件;当实现递送条件时,执行用于递送所述递送对象数据的递送过程;在第二存储装置中存储指示递送对象数据的递送历史的递送历史信息;基于递送历史信息,执行用于生成打包递送信息的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其中打包递送信息是以下信息中的任意一种:(a)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同一递送对象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多个递送目的地的信息;(b)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被同时递送到同一数据利用终端的多种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的信息;以及(c)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同一递送对象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多个递送目的地以及被同时递送到同一数据利用终端的多种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的信息;其中在递送过程中,基于打包递送信息,与已经实现的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着的所有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被递送到与已经实现的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着的所有递送目的地的数据利用终端。
在本发明的数据递送方法中,上述配置的采用使得能够减轻伴随着作为数据递送对象的项目的数目增长或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的数目增长发生的数据递送处理的处理负荷的增长。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可以采用以下配置:利用该配置,当在生成打包递送信息的过程中打包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时,递送时间差处于指定时间间隔内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被打包在一起。
在本发明中,当计算机执行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时,在打包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时,可以执行用于选择用于应用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递送处理的组合的过程,该组合使得被用于减小超过已针对每个递送过程设置的处理时间间隔的最大值的递送处理的负荷的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要求的性能最小化。
本发明使得即使在作为数据递送对象的项目的数目增长或被递送的数据类型增多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数据递送过程的处理负荷的增长。
另外,当应用处理负荷减小方法来减小递送处理时间间隔,以不超过实时系统中(在实时系统中,针对在执行数据递送的服务器中执行的递送处理的时间间隔已设置了最大值)的最大值时,本发明使得能够提供足以将超过最大值的递送过程时间间隔减小到最大值或更小所需的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执行,并因此能够减轻伴随着作为数据递送对象的项目的数目增长或被递送的数据的类型增多而发生的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处理负荷的增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递送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数据递送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5是示出时间序列数据分配过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6是示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7是示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的实际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的实际示例的序列图;
图9是示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的实际示例的序列图;
图10是示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递送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2是示出时间序列数据分配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3是在第一实施例中数据递送系统的总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时间序列数据的实际示例的图;
图15是示出标签标识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16是示出用于输入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输入屏幕的示例的图;
图17是示出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用于生成时间序列数据的操作的图;
图19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的序列图;
图20是示出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生成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1是用于说明从数据递送基本信息生成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过程的图;
图22是示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的实际过程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24是示出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25是示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的实际示例的序列图;
图26是示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的实际示例的序列图;
图27是用于说明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的图;
图28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的序列图;
图29是用于说明从数据递送基本信息生成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过程的图;
图30是用于说明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的图;
图31是示出在第三实施例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的序列图;
图32是用于说明从数据递送基本信息生成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过程的图;
图33是用于说明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的图;
图34是示出在第四实施例中数据递送系统的总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35是示出在第四实施例中的步骤S204a的操作的图;
图36是示出数据分配历史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37是示出在第四实施例中的步骤S2041到S2043的操作的图;
图38是示出在第五实施例中的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9是示出在第五实施例中的处理时间减少模型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40是示出在第五实施例中的服务器内过程执行历史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41是示出在第五实施例中的实时条件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42是示出在第五实施例中的非实时过程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43是示出在第五实施例中的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信息的示例的图;以及
图44是示出在第五实施例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的序列图。
标号说明:
10、210  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
11       数据分配器
12       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
13       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
14       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
15       通信处理器
16       数据递送设备负荷信息获取单元
20a到20n 数据生成设备
30、30a到30n  数据递送设备
31       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
32       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
33       数据递送信息处理器
331      数据递送信息搜索单元
332      数据递送信息获取单元
34       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
35       数据分发器
36       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存储单元
40a到40n 数据利用终端
50       通信网络
100、200 数据递送系统
141      请求处理时间减少模型存储单元
142      实时条件存储单元
143      执行日志存储单元
144      负荷因素标识器
1441     非实时过程提取器
1442     服务器内队列状态分析器
145      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生成器
146      最小处理负荷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确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递送系统100的配置示例的框图。该数据递送系统100包括: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多个数据生成设备20a到20n、数据递送设备30和多个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每个数据生成设备20a到20n、数据递送设备30和每个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被互连,并借助诸如因特网之类的通信网络50彼此发送和接收数据。另外,可以提供任意数目的数据生成设备20a到20n和任意数目的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
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例如由诸如服务器设备之类的信息处理器构成,并且执行各种过程,例如生成将设置在数据递送设备30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以及将时间序列数据发送到数据递送设备30。
“时间序列数据”指的是指示利用各种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即信息检测设备,获得的检测内容和检测时间的数据。换言之,时间序列数据是可以通过获取与某一观察对象(例如“A点的温度”)相关的多个数据项目来揭示针对同一观察对象的观察结果的随时间转换的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是一种被打包的递送信息,这些数据按对应关系放置作为递送对象的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目的地、以及用于递送该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条件;并且这些数据在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处理中被数据递送设备30所参考。更具体而言,“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是这样的数据,其包括:作为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目的地的数据递送目的地信息;用于标识请求递送时间序列数据的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的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用于标识被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的类型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以及指示用于递送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条件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数据递送目的地信息的示例包括一个数据利用终端的地址或到多个数据利用终端的广播通信的地址。
数据生成设备20a到20n中的每一个由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信息处理器构成,并且这些设备执行例如基于周期性地获得的或者当从诸如位置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之类的信息检测设备被调用时获得的数据,来生成时间序列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发送到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的过程。
数据递送设备30基于已经被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设置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和已经被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设置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来执行各种过程,例如读取和递送已经被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设置的时间序列数据。数据递送设备30例如由诸如服务器设备之类的信息处理器构成,并将时间序列数据的一个或多个项目发送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
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中的每一个由诸如个人计算机或便携式电话终端之类的信息处理器构成,并且由使用时间序列数据的各个用户管理。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中的每一个具有诸如Ethernet(R)设备或无线电设备之类的通信处理器。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中的每一个具有执行例如通过通信网络50进行数据发送或接收的各种过程的能力,此外,具有将数据递送请求信息发送到数据递送设备30的能力。
图2示出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的配置示例。在图2中,数据生成设备20a被示为数据生成设备20a到20n的代表,而数据利用终端40a被示为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的代表。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具有数据分配器11、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和通信处理器15。
数据分配器11执行用于通过通信网络50从每个数据生成设备20a到20n获取时间序列数据,并将其存储在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中的过程。
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例如由数据库或文件服务器构成。已经由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生成的各种信息(例如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被存储在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中。
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执行诸如如下过程的各种过程:获取显示出针对时间序列数据的每个项目的过去递送历史的递送历史信息(参考随后将描述的图23),以及基于获取的递送历史信息,生成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参考随后将描述的图24)。
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执行诸如如下过程之类的各种过程:基于已经从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获取的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确定将被同时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集合,或者数据将被同时递送到的递送目的地的集合,以及生成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
通信处理器15执行用于通过通信网络50发送各种数据的过程,以及用于接收已经通过通信网络50发送的各种数据的过程。
图3示出数据递送设备30的配置示例。数据递送设备30具有: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数据递送信息处理器33;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数据分发器35;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存储单元36;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单元37;以及通信处理器38。
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执行诸如如下过程之类的各种过程:通过通信网络50从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获取数据递送请求信息,并存储该数据递送请求信息。
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执行诸如如下过程之类的各种过程:搜索已被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存储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
数据递送信息处理器33包括:数据递送信息搜索单元331,用于搜索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以寻找任意时间序列数据中包含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集合;以及数据分配信息获取单元332,用于从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获取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
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执行诸如如下过程之类的各种过程:判断由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指示的递送条件是否已被满足。
数据分发器35具有根据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的评价结果来执行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过程的能力。
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存储单元36例如由数据库设备构成。诸如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之类的各种信息被存储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存储单元36中。
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单元37例如由数据库设备构成。已由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分配的时间序列数据被存储在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单元37中。
以下说明是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递送系统100的操作。由数据递送系统100执行的操作被划分成以下三种操作: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时间序列数据分配过程和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图4示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的一个示例,而图5示出时间序列数据分配过程的一个示例。另外,图5还示出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过程的一个示例(参见步骤S200)。
首先使用图4说明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
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递送系统100中,每次数据递送设备30递送时间序列数据,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获取并保存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该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包含通过通信网络50来自数据递送设备30的数据递送时间信息。可替换地,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还可以按固定周期一起获取全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而不是在每次递送时间序列数据时获取。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被存储在数据递送设备30和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两者中。
这里,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包括:指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时间的数据递送时间信息;指示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目的地的数据递送目的地信息;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以及时间序列数据检测信息。“数据递送时间信息”是在时间序列数据被递送时由数据递送设备30设置的。
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中,作为步骤S101中的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生成过程,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首先基于已经保存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生成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即递送基本信息)。“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是利用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用于生成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信息。在该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生成过程中,执行这样的过程:其中,在与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目的地、类型和递送条件匹配的多个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项目之中,只有由数据递送时间信息所指示的时间最近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被保留,所有其他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被排除。
当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被生成时,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在步骤S102中将生成的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发送到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
在接收到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之后,在步骤S103中,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基于接收的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确定将被同时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集合、数据将被同时递送到的递送目的地的集合,或者将被同时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集合和将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递送目的地的集合,并且生成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随后,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在步骤S104中既将生成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发送到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还通过因特网50将该信息发送到数据递送设备30。
在步骤S105中,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保存从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获取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另外,数据递送设备30在步骤S106中保存从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获取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
以下使用图5说明时间序列数据分配过程。
这里以数据生成设备20a作为数据生成设备20a到20c的示例并将数据利用终端40a作为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e的示例,来说明在数据生成设备20a和数据利用终端40a之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配过程。
设置在数据递送设备30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在步骤S200中通过因特网50从数据利用终端40a获取数据递送请求信息,并将该信息存储在数据递送设备30的存储单元中,其中所述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是递送时间序列数据到数据利用终端40a所需的。在该步骤S200中获取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由以下项目构成:数据利用终端40a的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指示数据利用终端40a请求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的类型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以及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
另一方面,数据生成设备20a生成时间序列数据,并在步骤S201中,将这些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通信网络50发送到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类似地,数据生成设备20b也生成时间序列数据,并且数据生成设备20c也生成时间序列数据。在数据生成设备20b和20c中生成的时间序列数据被类似地通过通信网络50发送到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
在接收到时间序列数据之后,设置在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中的数据分配器11在步骤S202中提取已经从数据生成设备20a到20c接收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在提取出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之后,数据分配器11在步骤S204中确定时间序列数据将被分配到的数据递送设备。更具体而言,数据分配器11确定数据将被分配到的数据递送设备30的递送设备标识信息。在这里描述的示例中,数据递送系统100具有单个数据递送设备30,并且因此数据递送设备30总是被确定为时间序列数据被分配到的数据递送设备。
在步骤S205中,数据分配器11将时间序列数据发送到已被确定为时间序列数据将被发送到的设备的数据递送设备30,并因此将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到数据递送设备30。在步骤S206中,数据递送设备30将接收的时间序列数据存储在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单元37中。此时,当数据递送设备30已经存储了具有与接收到的时间序列数据相同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已有时间序列数据时,数据递送设备30删除该已有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存储接收到的时间序列数据。换言之,在本示例中,数据递送设备30针对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每个不同项目,存储最近的时间序列数据。
如上所述,借助时间序列数据分配过程,时间序列数据被存储在数据递送设备30中提供的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单元37中。
以下说明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图6是示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中,数据递送设备30将已经存储在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单元37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通信网络50递送到数据利用终端40a,如步骤S207和S208所示。
这里的说明是关于步骤S207和S208所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的细节,利用该过程,数据递送设备30通过通信网络50递送时间序列数据。图7、图8和图9示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的特定示例。图10示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示例。在这里所示示例中,时间序列数据是两个名叫“Taro”和“Jiro”的人的位置信息。“Taro:地点”和“Jiro:地点”(分别指示数据是“Taro”和“Jiro”的位置信息)从而被存储在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中,并且例如“5分钟间隔”(指示以5分钟的间隔来递送时间序列数据)被存储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中。数据递送目的地的IP(因特网协议)地址被存储作为数据递送目的地信息,并且数据利用终端的IP地址被存储作为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
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中,数据递送设备30首先在步骤S2070中针对注册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每个集合执行步骤S2073和后续步骤(下文将描述)的操作。数据递送设备30随后在步骤S2071中判断时间序列数据最近是否已被分配。如果时间序列数据最近尚未被分配,数据递送设备30则返回步骤S2070,并针对注册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每个集合执行步骤S2073和后续步骤。
换言之,数据递送设备30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从注册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选出那些包含与在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单元37中分配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相同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集合。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接下来将标识了所选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的集合的信息项目逐个发送到数据递送信息处理器33。作为示例,当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被假设为表格数据并且集合被表示在各个行上时,“行号”对应于在所选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标识集合的信息。
在接收到标识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的集合的信息之后,数据递送信息处理器33搜索针对与接收到的集合的标识信息相对应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搜索时间序列数据(参考步骤S2073)。数据递送设备30随后执行步骤S2073和后续步骤(下文将描述)的操作。
此外,当在步骤S2070中完成了针对所有集合的处理之后,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重复执行以下过程:选择包含上述时间序列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集合,并将集合的标识信息发送到数据递送信息处理器33。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071中确定时间序列数据最近已被分配,数据递送设备30则前进到下文将描述的步骤S2072。换言之,当在上述步骤S206中已经从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分配时间序列数据时,数据递送设备30中断步骤S2070的过程并前进到图8和图9所示的过程。
当时间序列数据被分配时,如图8所示,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在步骤S2072中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执行搜索,以寻找已经在步骤S206中从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已分配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作为搜索结果发现的集合的信息发送到数据递送信息搜索单元331。当在步骤S2072中,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没有存储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中时,或者当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没有发现包含与接收到的时间序列数据相同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集合时,数据递送设备30重新开始上述步骤S2070的操作。
数据递送信息搜索单元331接下来在步骤S2073中从数据分配信息获取单元332获取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并且搜索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以寻找包含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在步骤S2070或步骤S2072中发送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
如果步骤S2073的搜索结果显示没有发现相关集合,或者当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未被保存在数据分配信息获取单元332中时,数据递送信息搜索单元331在步骤S2074A中将标识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没有发现的集合的信息报告给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接下来在步骤S2075A中将在步骤S2074A中接收的集合的标识信息报告给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
在这里所述示例中,当步骤S2073中的搜索没有发现相关集合时,或者当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未被保存在数据分配信息获取单元332中时,数据递送设备30执行数据递送操作,而不使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以下的说明是关于不使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数据递送操作。
在接收到在步骤S2075A中发送的集合的标识信息之后,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从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获取包含在与接收到的集合的标识信息相对应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集合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接下来在步骤S2076A中判断在获取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中指示的递送条件是否已被满足,并将标识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包含已被确定为满足数据递送条件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集合的信息发送到数据分发器35。当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已经确定针对包含基于在步骤S2072中搜索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而选择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所有集合,由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指示的递送条件都不满足时,数据递送设备30重新开始上述步骤S2070的操作。
如果在步骤S2076A中确定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指示的递送条件已被满足,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则将在步骤S2076A执行期间接收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的集合的标识信息,发送到数据分发器35。在步骤S2077A中,数据分发器35随后从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单元37获取由与所获取的集合的标识信息相对应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的集合中所包含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所标识的时间序列数据,并执行递送过程。在步骤S2077A的递送过程中,数据分发器35将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到在步骤S2076A中已确定为满足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所指示的递送条件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所包含的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所指示的递送目的地。
在完成步骤S2077A的递送操作之后,数据分发器35随后发送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到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存储单元36。在步骤S2078A中,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存储单元36存储接收到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在每次递送时间序列数据时,作为在步骤S2078A中存储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被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中已经被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数据递送目的地信息、指示请求该时间序列数据的数据利用终端的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和时间序列数据检测信息被存储。
数据递送设备30还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已被存储之后重新开始上述步骤S2070的操作。
在这里描述的示例中,当在步骤S2073的搜索中发现相关集合时,数据递送设备30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执行数据递送操作。以下说明是关于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数据递送操作。
当在步骤S2073的搜索中发现相关集合时,数据递送设备30对发现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中的集合逐步执行下述步骤S2074B到步骤S2078B的操作序列。下述图25和图26示出包括步骤S2074B到步骤S2078B的处理。
在步骤S2073中发现的一个或多个集合之中,首先对第一集合执行以下步骤S2074B到步骤S2077B。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中被执行步骤S2074B到步骤S2077B的集合被表示为“处理对象集合”。在以下说明中,包括在上述步骤S206中从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分配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包括其他包含在作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中的处理对象集合的集合中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各自被表示为“递送候选时间序列数据”。
在步骤S2074B中,数据递送信息搜索单元331检查递送候选时间序列数据是否已经在数据递送设备30中被分配。在以下说明中,已经在步骤S2074B中被确认为存储在数据递送设备30中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已经在步骤S206中从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分配的时间序列数据,各自被表示为“递送对象时间序列数据”。
数据递送信息搜索单元331接下来将标识包括递送对象时间序列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中的集合的信息发送到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在步骤S2076B中,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判断是否满足由包含在与接收到的集合标识信息相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行(参考图10)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所指示的递送条件,并将标识了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中包括确定为已经满足递送条件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集合的信息发送到数据分发器35。在步骤S2076B中判断由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指示的递送条件是否满足的操作等同于上述步骤S2076A,并且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当针对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在步骤S2073中从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中发现的所有集合,都确定不满足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指示的递送条件时,数据递送设备30重新开始上述步骤S2070的操作。
当在步骤S2076B中确定由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指示的递送条件已经满足时,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将标识在执行步骤S2076B时接收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中的集合的信息发送到数据分发器35。随后在步骤S2077B中,数据分发器35从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单元37获取符合与所获取的集合的标识信息相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并执行递送过程。在步骤S2077B的递送过程中,数据分发器35将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到已经在步骤S2076B中确定为满足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所指示的递送条件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中包含的数据递送目的地信息所指示的递送目的地。
在完成步骤S2077B的递送操作之后,数据分发器35将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发送到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存储单元36。在步骤S2078B中,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存储单元36存储接收到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
数据递送设备30针对在步骤S2073中发现的所有集合执行步骤S2074B到步骤S2078B的操作,并且在存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之后重新开始上述步骤S2070的操作。
最后,在前述步骤S208中,通信网络50根据数据递送目的地信息,传输在步骤S207中被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因此发送时间序列数据到数据利用终端40a。
在上述示例中,时间序列数据的多个项目在单个过程中被发送到数据利用终端40a,或者时间序列数据的一个项目在单个过程中被发送到多个数据利用终端,或者多个时间序列数据在单个过程中被发送到多个数据利用终端。因此,与分别递送时间序列数据的情况相比,数据递送设备30中的递送过程的数目可被减少。
如以上说明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一种通过以下方式可以减轻处理负荷增长(处理负荷增长伴随着作为递送对象的数据项目的数目的增长)的配置:基于递送历史信息,生成多个允许到指定目的地的同时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项目,或者包括指定的时间序列数据被允许同时递送到的多个目的地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然后使用该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执行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减轻伴随着递送目的地数目增长的处理负荷的增长,并且可以减少递送过程的数目,由此可以平滑地执行递送时间序列数据的过程。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递送系统200的配置示例的框图。执行操作并且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配置的元素和部件被赋予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对这些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提供了多个数据递送设备30a到30n,此外,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210具有数据递送设备负荷信息获取单元16。
数据递送设备负荷信息获取单元16通过通信网络50周期性地获取数据递送设备30a到30n的负荷信息,并将该负荷信息存储在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中的存储设备中。数据递送设备的负荷信息是指示数据递送设备的处理负荷的信息,处理负荷的程度用数字值表示。数据递送设备的负荷信息的示例包括固定时间间隔内使用的存储器量和递送过程的数目,以及在特定时刻中央处理单元中的同时的过程的数目。诸如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之类的技术可被用作在远程点获取计算设备的负荷信息的方法。
以下的说明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数据递送系统的操作。该数据递送系统的操作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操作。但是,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S104(图4)中,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通过通信网络50,将在步骤S103中生成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既发送到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也发送到数据递送设备30a到30n。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还有以下不同之处:在时间序列数据分配过程(参见图5)的步骤S204中,从多个数据递送设备30a到30n中确定时间序列数据被分配到的数据递送设备的过程,如下所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05(参见图5)的时间序列数据分配操作时,数据分配器11参考记录在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接下来获取记录在数据递送设备负荷信息获取单元16中的数据递送设备30a到30n的负荷信息。
如下所述,数据分配器11基于获取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和数据递送设备的负荷信息,确定作为与在步骤S202中提取出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相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目的地的数据递送设备。图12是示出在数据递送系统200中分配时间序列数据的过程示例的流程图。
数据分配器11首先判断时间序列数据是否过去已被分配。
当不存在过去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分配过程的单个实例时,数据分配器11在步骤S204a中参考数据递送设备30a到30n的负荷信息,并确定具有最低负荷的数据递送设备。数据分配器11还记录所分配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和指示分配到的数据递送设备的数据递送设备标识信息,作为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中的一个集合。上述被分配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和指示分配到的数据递送设备的数据递送设备标识信息的集合被表述为“数据分配历史信息”。
以下的说明是关于其中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过程已经被执行一次或多次的情况。在此情况下,过去已被分配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和指示分配到的数据递送设备的数据递送设备标识信息的一个或多个集合已经被记录。该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和数据递送设备标识信息的集合被称为数据分配历史信息。
数据分配器11首先在步骤S2041中参考用于实现递送方法的组合,该递送方法可以减少已被记录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中的数据递送设备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的数目,然后数据分配器11执行搜索以寻找包含在步骤S202中被提取出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组合。在步骤S2042中,数据分配器11接下来获取作为搜索结果发现的组合中的其他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在步骤S2043中,数据分配器11然后从数据分配历史信息中搜索包括了已在步骤S2042中获取的其他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集合。当在步骤S2043中可以发现包含其他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集合时,数据分配器11在步骤S204b中从在步骤S2043中发现的集合中获取已分配到的数据递送设备的标识信息。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041和S2043中没有发现搜索对象时,数据分配器11在步骤S204a中根据数据递送设备的负荷信息,获取具有最低负荷的数据递送设备的标识信息。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组成元素和操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并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前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递送过程的负荷被分布在多个数据递送设备30a到30n之中时,用于实现可以减少数据递送设备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的数目的递送方法的组合被分配给同一数据递送设备,并且作为结果,与仅仅将时间序列数据的每个项目的递送过程分布到多个数据递送设备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多地减少每个数据递送设备的递送过程的数目。
虽然在上述每个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描述,但是在数据递送系统100和200中执行的每个过程是根据安装在数据递送系统100等中的控制程序(即数据递送程序)来执行的。该控制程序例如是用于通过通信网络将包括对指定观察对象的观察时间和观察结果的递送对象数据递送到数据利用终端的数据递送程序,并且该控制程序例如控制作为构成数据递送系统100的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和数据递送设备30的计算机的操作。作为示例,该数据递送程序是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用于通过通信网络将递送对象数据(包括对指定观察对象的观察时间和观察结果)递送到数据利用终端的过程的数据递送程序;并且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下过程:
在第一存储单元中存储递送请求信息的过程,其中在递送请求信息中,递送目的地、作为递送对象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和递送条件相互对应地放置;
用于在实现了递送条件时递送所述递送对象数据的递送过程;
在第二存储单元中存储指示递送对象数据的递送历史的递送历史信息的过程;以及
用于基于递送历史信息生成被打包的递送信息的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其中被打包的递送信息是以下信息中的任意一种:(a)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同一递送对象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多个递送目的地的信息,(b)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被同时递送到同一数据利用终端的多个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的信息,以及(c)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同一递送对象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多个递送目的地和被同时递送到同一数据利用终端的多个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的信息。该数据递送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递送过程中的如下过程:用于基于被打包的递送信息,将与已经实现的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的所有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递送到与已经实现的这些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的所有递送目的地的数据利用终端。
以上说明关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递送系统。在本发明中,系统可以具有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组合在一起的配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括了人或对象的位置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被用作示例,但是时间序列数据也可以是其他信息,例如房间的温度信息或马路上的噪音等级。此外,虽然在上述每个实施方式中,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和210以及数据递送设备30和30a到30n被实现为分开的组件,但是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和210以及数据递送设备30和30a到30n例如可以用单个服务器来实现。
实施例:
以下说明关于基于上述每个实施方式的数据递送系统的实际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参考图4)等的实际示例。图13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数据递送系统100的总体配置。就是说,在第一实施例中,过程在数据递送系统100中执行,如图13所示,利用该系统100,使用数据利用终端40a的用户A获取一个人的位置信息,这个人例如是附接有RFID(射频标识)标签的另一用户B。在图13中,用户A被表示为“监视者”,而用户B被表示为“目标”。
图13所示的数据递送系统100包括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数据生成设备20a到20c、数据递送设备30和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e。在图13中,示出了分配给数据递送设备30和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e中的每一个的IP地址。在该示例中,RFID标签读取设备被用作信息检测设备,并且RFID标签读取设备被安装在每个会议室1到3中。
数据生成设备20a到20c被连接到每个安装在会议室1到3中的RFID标签读取设备,并且这些数据生成设备20a到20c各自从每个RFID标签读取设备接收标签标识信息,并基于标签标识信息生成时间序列数据。在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数据递送设备30和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e中的每一个中,使用这样的个人计算机,其具有诸如以太网设备之类的通信处理器并且其中安装有用于执行各个过程的软件。另外,因特网被用作通信网络50,并且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数据生成设备20a到20c、数据递送设备30和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e都连接到因特网。
在本示例中,标识信息为“3D4EAB9E”的RFID标签被赋予用户名为“Taro”的用户B。该RFID标签可以例如通过附贴在用户的衣服上、存放在属于用户的储物箱中或者以使得RFID标签读取设备能够感测到的任意方式被附接到用户。
图14示出在图13所示的数据递送系统100中使用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际示例。在此情况下,“时间序列数据”假设是这样的数据,其包括:名称信息,其指示用于指定作为观察对象的人或物的名称;时间信息,其指示对作为观察对象的人或物的观察时间;以及检测信息,其指示对作为观察对象的人或物的观察结果。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名称信息”用两个字符串表示,前一字符串代表作为观察对象的人、物或地点的名称,后一字符串代表相应检测信息的内容,这两部分元素用冒号(:)相连。
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检测信息”用一个代表观察结果的字符串表示。例如,当位置将被获得以作为观察结果时,检测信息用一个指示位置信息的字符串(例如“会议室1”或“一楼大厅”)表示,或者当温度将被获得以作为观察结果时,检测信息用一个指示温度信息的字符串(例如“25℃”)表示。
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时间信息”意思是用于指定获得检测信息的时间的信息。在本示例中,用“时间信息”指示的时间假设是数据生成设备20a到20c从RFID标签读取设备获得标签标识信息的时间。“时间信息”可被表示为日期和时间(小时、分和秒),或者可以被表示为年、月、日或者小时和分。
在图14所示示例中,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时间信息”为2004年1月14日14:05:3.5。“名称信息”为“Taro:位置”,其中通过冒号(:)连接着两个字符串,一个字符串指示特定人(在此情况下,“Taro”),其指示用户B的名字,另一字符串“位置”指示对应的检测信息是位置信息。“检测信息”是值“会议室1”,其表示作为观察对象的观察结果的位置。因此,图14所示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意思是“Taro”(用户B)在2004年1月14日14:05:3.5时在“会议室1”中。
图15示出从RFID标签读取设备报告给数据生成设备20a到20c的标签标识信息的示例。图15示出当安装在会议室1中的RFID标签读取设备检测到附接到用户B的RFID标签“3D4EAB9E”时,该RFID标签读取设备报告给数据生成设备20a的标签标识信息。
图16示出用于输入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输入屏幕的示例。该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输入屏幕是当每个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e访问建立在数据递送设备30(其例如被配置为www(万维网)服务器)上的网站时,显示在每个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e中提供的显示设备上的屏幕。如图16所示,该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输入屏幕具有: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输入区域501,用于输入用于标识希望递送时间序列数据的数据利用终端(例如数据利用终端40a)的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输入区域502,用于输入指示希望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的类型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输入区域503,用于输入指示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条件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以及注册按钮504,该注册按钮504在确定将以在每个输入区域501到503中输入的内容注册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时被按下或点击。
在图16所示示例中,分配给数据利用终端40a的IP地址“192.168.1.10”被输入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输入区域501中,“Taro:位置”被输入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输入区域502中,并且“5分钟间隔”被输入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输入区域503中。换言之,图16所示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表明控制数据利用终端40a的用户A正在请求数据递送设备30每隔5分钟向数据利用终端40a发送包括了指示用户B的当前位置的位置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
除了图16所示示例之外,可以指定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e中的每一个的其他信息可被用作“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例如分别分配给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e中的通信处理器的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另外,包括除了位置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的类型可被指定为“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例如指示特定房间的温度信息的“房间1:温度”或指示特定马路的噪音等级的“路线2:噪音”。此外,“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可被设置为指定除“5分钟间隔”之外的时间间隔;或者可被设置为指定“值改变”或被设置为指定“会议室1”或“会议室2”,其中“值改变”指示只有当具有不同于前一递送时间的值(即前一检测信息的内容)的值的时间序列数据已被分配给数据递送设备30时才将递送时间序列数据,而“会议室1”或“会议室2”指示只有当值是“会议室1”或“会议室2”时才将递送时间序列数据。
在本示例中,在操纵设置在数据利用终端40a中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将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和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输入到图16所示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输入屏幕中之后,数据利用终端40a的用户A利用设置在数据利用终端40a中的输入设备(例如鼠标)点击或按下注册按钮504,其中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是数据利用终端40a的标识信息,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指示已经请求递送到数据利用终端40a的时间序列数据的类型。结果,已经输入到每个输入区域501到503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通过通信网络50被发送到数据递送设备30,并且该数据递送请求信息随后被注册在数据递送设备30中,更具体而言,注册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中。
图17示出存储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示例。如图17所示,从每个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e获取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多个项目被存储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中。在图17所示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表中,来自数据利用终端40a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被注册在行号为1到3的行中,来自数据利用终端40b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被注册在行号为4的行中,来自数据利用终端40c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被注册在行号为5的行中,并且来自数据利用终端40e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被注册在行号为6到7的行中。
注册在行号为1的行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指示数据利用终端40a已经向数据递送设备30发出每隔5分钟递送包括“Taro”(用户B)的位置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的请求。
注册在行号为2的行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指示数据利用终端40a已经向数据递送设备30发出每隔10分钟递送包括“Hanako”的位置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的请求。“Hanako”是不同于“Taro”和“Jiro”的另一用户的名字。
注册在行号为3的行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指示数据利用终端40a已经向数据递送设备30发出每隔5分钟递送包括“Jiro”的位置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的请求。
注册在行号为4的行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指示数据利用终端40b经向数据递送设备30发出在“值改变”发生时(即在检测信息改变时)递送包括“Taro”(用户B)的位置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的请求。
注册在行号为5的行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指示数据利用终端40c已经向数据递送设备30发出在“检测信息”是“会议室1”或“会议室2”时递送包括“Jiro”的位置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的请求。
注册在行号为6的行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指示数据利用终端40e已经向数据递送设备30发出每隔5分钟递送包括“Taro”的位置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的请求。
注册在行号为7的行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指示数据利用终端40e已经向数据递送设备30发出每隔5分钟递送包括“Jiro”的位置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的请求。
以下说明关于数据生成设备20a生成时间序列数据的操作。在本示例中,数据生成设备20a生成检测信息为“会议室1”的时间序列数据,数据生成设备20b生成检测信息为“会议室2”的时间序列数据,而数据生成设备20c生成检测信息为“会议室3”的时间序列数据。这里的说明关于数据生成设备20a生成时间序列数据的操作。
图18示出当作为时间序列数据的示例,诸如图15所示的RFID标签标识信息被从RFID标签读取设备报告时数据生成设备20a生成时间序列数据的操作。
首先,当附接到用户B的RFID标签到达可以从RFID标签读取设备读取的范围内的位置时,连接到数据生成设备20a的RFID标签读取设备读取已经针对每个RFID标签唯一地分配的RFID标签标识信息(参见图15),并将已经读取的RFID标签标识信息报告给数据生成设备20a。
如图18所示,假设时间序列数据定义信息A101和用户定义信息A102已被预先存储在数据生成设备20a中。在此情况下,时间序列数据定义信息A101是这样的信息,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字符串“位置”和检测信息“会议室1”,字符串“位置”指示由数据生成设备20a生成的时间序列数据的类型,并且检测信息“会议室1”指示连接到数据生成设备20a的RFUD标签读取设备执行检测的检测位置。此外,“时间序列数据定义信息”是这样的信息,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时间序列数据的类型和时间序列数据检测信息。用户定义信息A102是这样的信息,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该数据递送系统100中使用的RFID标签标识信息和指示用户名并且作为时间序列数据的名称信息的一部分的字符串。此外,“用户定义信息”是这样的信息,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每个用户和设置在附接到每个用户的RFID标签中的RFID标签标识信息。
在接收到已经由RFID标签读取设备读取的RFID标签标识信息的通知之后,数据生成设备20a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定义信息A101和用户定义信息A102将从RFID标签读取设备获取的RFID标签标识信息转换成时间序列数据A103。更具体而言,数据生成设备20a首先搜索用户定义信息A102以寻找与已经获取的RFID标签标识信息“3D4EAB9E”相对应的用户名,并因此获得用户名“Taro”。数据生成设备20a接下来从时间序列数据定义信息A101获取时间序列数据的类型“位置”并利用“:”组合用户名和时间序列数据类型,以获得时间序列数据名称“Taro:位置”。数据生成设备20a随后从时间序列数据定义信息A101获得时间序列数据检测信息“会议室1”。最后,数据生成设备20a设置获取该时间序列数据检测信息“会议室1”的时间“2004年1月14日14:05:3.5”。
数据生成设备20a将按上述方式获得的时间序列数据名称“Taro:位置”、时间序列数据检测信息“会议室1”和获取该时间序列数据检测信息的时间“2004年1月14日14:05:3.5”组合在一起以生成时间序列数据A103的一个项目。数据生成设备20b类似地生成时间序列数据检测信息为“会议室2”的时间序列数据,而数据生成设备20c生成时间序列数据检测信息为“会议室3”的时间序列数据。
在接收到时间序列数据A103之后,设置在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中的数据分配器11将从数据生成设备20a接收的时间序列数据A103中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发送到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参见步骤S202)。例如,数据分配器11在时间序列数据A103中获得“Taro:位置”作为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在本示例中,分配给数据递送设备30的IP地址“192.168.1.10”(参见图4)随后作为指示数据递送设备30的递送设备标识信息被报告给数据分配器11。
以下说明关于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操作的总结。
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中的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首先确定将由数据递送设备30同时递送的多个时间序列数据的项目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时间差在固定时间间隔内的多个时间被描述为“同时的”。例如,当彼此之间的时间差在10秒内的时间被定义为同时的时,“2004年1月5日19:30:05”和“2004年1月5日19:30:14”这两个时间只具有9秒的时间差,因此是同时的。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定义“同时的”的时间间隔被预先设置为“10秒”。
在确定了将由数据递送设备30同时递送的多个时间序列数据的项目的组合之后,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将作为数据递送设备30将同时递送的多个时间序列数据项目的递送目的地的IP地址、请求递送的数据利用终端的IP地址以及将被同时递送的多个时间序列数据项目的递送条件信息和标识信息作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在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和数据递送设备30中。
图19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图20示出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中的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生成过程(步骤S101)的实际处理,图21示出用于从数据递送基本信息生成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处理,图22示出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中的步骤S103a的实际处理。
如图19所示,在步骤S101的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生成过程中,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首先在步骤S101a中通过因特网50从数据递送设备30获取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如图20所示。
图23示出显示过去已被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历史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的示例,其中示出一张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的表,该表中的每一行注册有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
在图23所示示例中,作为递送目的地的数据利用终端(例如数据利用终端40a)被用作“数据递送目的地信息”。另外,在递送时被参考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被用作“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和“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与被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名称信息匹配。最后,被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检测信息被用作“时间序列数据检测信息”。
在步骤S101b中,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接下来从在步骤S101a中获取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中选择作为处理对象的行。在未被选择的行中,具有最低行号的行被按顺序选为处理对象。在此情况下,假设在图23所示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中选择行号“1”。
在选择出将作为处理对象的行之后,在步骤S101c中,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搜索“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和“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都与在步骤S101b中选择的行相匹配的行。换言之,搜索是针对某些其他行执行的,在这些其他行中,与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相关的部分与被关注作为处理对象的行相匹配。在此情况下,至少取得行号“7”(参见图23),作为相关部分与行号“1”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相匹配的另一行。另外,虽然在图23中没有示出,但是对第9行及其后续行也执行同样搜索。
当发现与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相关的部分匹配的多个行时,在步骤S101d,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保留发现的多个行中的某一行,在该行中,由数据递送时间信息指示的时间与当前时间最接近,并且从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中删除其他行。在此情况下,由数据递送时间信息指示的时间与当前时间最接近的行保留,而其他行(例如第十七行)被从在步骤S101a中获取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中删除。在此情况下,由数据递送时间信息指示的与当前时间最接近的时间是包含在图23的第一行中的“2004年1月14日14:05:17.20”。
利用上述步骤S101b到S101d的处理来执行如下处理:通过该处理,在包含与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相关的部分匹配的处理对象行的多个指示递送历史的行中,只有指示最近递送历史的那些行被保留,而指示较旧递送历史的其他行被删除。换言之,执行如下过程:只保留基于同一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递送历史的最近递送历史。
在步骤S101e中,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接下来判断在在步骤S101a中获取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中的每一行中是否还残留未被选择的行。如果仍有未被选择的行存在,过程则返回步骤S101b。当第一行被视为处理对象行时,第二行在步骤S101b中被选为处理对象行。如果在步骤S101e中不存在未被选择的行,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则终止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生成过程。
如上所述,通过在步骤S101d中重复删除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中的行,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被生成。
图24示出已经从图23所示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中生成的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的示例。如图24所示,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是通过删除图23所示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的第十七行而获得的信息。在此情况下,当在步骤S101e中不存在未被选择的行之后,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切换行,以使得包括相同数据递送目的地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被前后放置,图24示出执行该切换之后的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
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中,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在步骤S103a中从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获取数据递送基本信息A105,确定如下所示将被同时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的组合,并且确定被选择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方法。
基于数据递送基本信息A105,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选择这样的行:这些行中的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相同,并且基于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和数据递送时间信息,可以预期这些行的下一递送时间是相同时间。更具体而言,如图22所示,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首先在步骤S1030中复制据递送基本信息A105的表,并将该信息存储在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中的存储设备中。在以下说明中,在步骤S1030中复制的数据递送基本信息被称为“第一复制表”。
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接下来在步骤S1031中选择第一复制表中的第一行,并且搜索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与所选行相同的行。当步骤S1031的搜索结果甚至没有发现一个相关行时,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在步骤S1032中从第一复制表中删除在步骤S1031中选择的行。如果删除的结果使得第一复制表不为空,则执行步骤S1031的操作,但是如果表为空,则终止操作。
当在步骤S1031中发现一个或多个相关行时,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在步骤S1033中复制发现的行,并将这些复制行作为表存储在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中的存储设备中。该被存储的表被称为“第二复制表”。在存储第二复制表之后,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从第一复制表中删除作为第二复制表的基础的那些行。
如下所述,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在第二复制表中搜索如下时间序列数据的组合:对于这些时间序列数据的组合,基于数据递送条件信息,可以预期下一递送时间是相同时间。
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首先选择第二复制表中具有最低行号的行。在步骤S1034中,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接下来搜索与如下时间序列数据相对应的行:对于这些时间序列数据,预期它们的下一递送时间与对应于所选行的时间序列数据的下一递送时间是相同的。
如下所述,下一递送时间是根据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而找到的。
作为示例,对于第二复制表中数据递送条件信息为“N分钟间隔”的行,下一递送时间被估计为通过将包含在这些行中的数据递送时间信息加上N分钟所获得的时间,其中N是任意自然数。
对于第二复制表中数据递送条件信息为“值改变”的行,下一递送时间是通过如下方式来估计的: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中选择与第二复制表中数据递送条件信息为“值改变”的行具有相同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相同数据递送目的地信息和相同数据递送条件信息的行,然后找到时间序列数据值改变的周期的平均值。例如,如果时间序列数据值改变的周期的平均值被假设为17分钟,则下一递送时间被估计为通过如下方式获得的时间:将与在第二复制表中数据递送条件信息为“值改变”的行相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数据递送时间信息加上17分钟。
对于第二复制表中数据递送条件信息为“会议室1”或“会议室”的行,下一递送时间是通过如下方式来估计的: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中选择与第二复制表中数据递送条件信息为“会议室1”或“会议室”的行具有相同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相同数据递送目的地信息和相同数据递送条件信息的行,然后找到时间序列数据值为“会议室1”或“会议室2”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例如,如果假设平均值为10分钟,则下一递送时间被估计为通过如下方式获得的时间:将与在第二复制表中数据递送条件信息为“会议室1”或“会议室2”的行相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数据递送时间信息加上10分钟。
在图21所示示例中,行号为3的行被选择,该行包含行号为1的行中包含的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192.168.1.10”,并且具有与从前一递送时间和数据递送条件信息的“5分钟间隔”估计出的时间相同的下一递送时间。
如果步骤S1034的搜索结果甚至没有发现一个相关行,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则在步骤S1035中从第二复制表删除具有最低行号的在步骤S1034中选择的行,然后执行步骤S1034的操作。
如果在步骤S1034中发现一个或多个相关行,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则将包含在所发现的行中的数据利用终端40a的标识信息、时间序列数据的多个项目的标识信息和数据递送条件信息存储在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中,作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A106。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还发送在步骤S104中生成到数据递送设备30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数据递送设备30接下来存储在步骤S104中接收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
在当前实施例中,包含在在步骤S1034中发现的行中的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被用作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
在图21所示示例中,数据利用终端40a的标识信息“192.168.1.10”、时间序列数据的标识信息“Taro:位置”和“Jiro:位置”、数据递送条件信息“5分钟间隔”和数据递送目的地信息“192.168.1.10”被存储在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中,作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
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接下来在步骤S1036中从第二复制表中删除所发现的行和在步骤S1034中选择的行。
如果步骤S1035或步骤S1036中的行删除的结果使得第二复制表变空,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则执行步骤S1031的操作。如果第二复制表不为空,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则执行步骤S1034的操作。在步骤S1036之后,如果在步骤S1037中第二复制表和第一复制表变空,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则终止操作。
作为执行步骤S1030到S1037、步骤S104和步骤S105的结果,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表被保存在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中。在步骤S105中存储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表如上述图10所示。
以下说明关于时间序列数据分配过程。这里的说明关于在数据生成设备20a到20c中的数据生成设备20a和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c中的数据利用终端40a之间分配时间序列数据的过程示例。
数据生成设备20a将已经生成的时间序列数据A103通过因特网50发送到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数据生成设备20b类似地生成时间序列数据检测信息为“会议室2”的时间序列数据,而数据生成设备20c生成时间序列数据检测信息为“会议室3”的时间序列数据。
在接收到时间序列数据A103之后,设置在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中的数据分配器11在如图5所示的步骤S202中从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获取数据递送信息。数据分配器11接下来参考已经从数据生成设备20a接收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和已经从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获取的数据递送信息,并且确定时间序列数据将在步骤S204被分配到的数据递送设备。在此情况下,在数据递送系统100中只设置有一个数据递送设备30,因此数据递送设备30被一直确定为时间序列数据A103被分配到的数据递送设备。分配给数据递送设备30的IP地址“192.168.2.14”(参见图13)随后被报告给数据分配器11,作为指示数据递送设备30的递送设备标识信息。
数据分配器11获取递送设备标识信息,并且在步骤S205中,将时间序列数据A103发送到由获取的递送设备标识信息指定的数据递送设备30,并因而将时间序列数据分配给数据递送设备30。数据递送设备30随后在步骤S206中将接收到的时间序列数据A103存储在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单元37中。当数据递送设备30接收到时间序列数据时,如果已经存储了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与接收到的时间序列数据相同的已有时间序列数据,数据递送设备30则删除该已有时间序列数据并存储接收到的时间序列数据。换言之,数据递送设备30对于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每个不同项目存储最近的时间序列数据。
如上所述,时间序列数据被存储在设置在数据递送设备30中的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单元37中。
以下说明关于利用上述图6到9的流程图在当前实施例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
如步骤S207和S208所示,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中,数据递送设备30通过因特网50将存储在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单元37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到数据利用终端40a。以下说明关于步骤S207和S208所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的细节。
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中,数据递送设备30判断时间序列数据是否已经在步骤S2071中被重新分配。如果时间序列数据尚未被重新分配,数据递送设备30则在步骤S2070中针对注册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参见图17)的每一行执行步骤S2073以及后续步骤(下文将描述)的操作。
换言之,数据递送设备30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从注册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中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参见图17)中选择包含与在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单元37中分配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相同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行。接下来,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将与所选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行相对应的行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发送到数据递送信息处理器33。
在接收到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行号之后,数据递送信息处理器33搜索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以寻找具有接收到的行号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参见步骤S2073),随后,数据递送设备30执行步骤S2073以及后续步骤的操作(下文将描述)。
在步骤S2070中,当过程到达行号具有最大值的行时,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从行号1开始重复选择包含上述时间序列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行的过程和发送行号到数据递送信息处理器33的过程。
如果在步骤S2071中时间序列数据被重新分配,数据递送设备30则前进到步骤S2072(下文将描述)。
换言之,如果在上述步骤S206中,时间序列数据被从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分配,数据递送设备30则中断步骤S2070的过程并前进到图8和9所示的过程。
如图8所示,当时间序列数据被分配时,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在步骤S2072中搜索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以在已经在步骤S206中从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10分配的时间序列数据中寻找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Taro:位置”(参见图18),并将发现的行的行号作为搜索结果发送到数据递送信息搜索单元331。如果数据递送请求信息尚未被存储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中或者如果在步骤S2072中没有发现包含与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接收的时间序列数据相同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行,数据递送设备30则重新开始上述步骤S2070的操作。
数据递送信息搜索单元331接下来在步骤S2073中从数据分配信息获取单元332获取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然后搜索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以寻找在与在步骤S2070或步骤S2072中由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发送的行号相对应的行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包含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
如果步骤S2073的搜索结果没有发现相关行,或者如果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没有保存在数据分配信息获取单元332中,数据递送信息搜索单元331则在步骤S2074A中将在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中无法发现的行的行号报告给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接下来在步骤S2075A中将在步骤S2074A中接收的行号报告给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
在当前示例中,当步骤S2073的搜索结果无法发现相关行时,或者当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没有保存在数据分配信息获取单元332中时,数据递送设备30在不使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情况下执行数据递送操作。以下说明关于不使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数据递送操作。
在接收到在步骤S2075A中发送的行号之后,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获取在与从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接收的行号相对应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行中包含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接下来在步骤S2076A中判断由获取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指示的递送条件是否已被满足,并将包含已经确定数据递送条件信息已被满足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行号发送到数据分发器35。
这里的说明关于在从数据递送请求信息获取单元31获取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为“5分钟间隔”的情况下,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用以判断递送条件是否已被满足的操作。
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首先从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参见图23)中选择在包含与从数据递送请求信息搜索单元32获取的行号相对应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之中由数据递送时间信息指示的时间为最近的那些行。当在数据递送设备30的时钟上从在从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中选择的行中的数据递送时间信息所指示的时间开始已经过去5分钟时,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确定由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5分钟间隔”示出的递送条件已被满足。
当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为“值改变”时,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在从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中选择的时间序列数据检测信息不同于分配给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单元37的时间序列数据之中包含从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中选择的行中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那些时间序列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检测信息的情况下,确定由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指示的递送条件已被满足。
当数据递送条件信息为“会议室1”或“会议室2”时,数据递送条件信息评价单元34在“会议室1”或“会议室2”是分配给时间序列数据分配单元37的时间序列数据之中包含从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历史信息中选择的行中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那些时间序列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检测信息的情况下,确定由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指示的递送条件已被满足。
假设在上述步骤S2072中得到包括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Taro:位置”的数据递送请求信息的行号(即图17中的行号1),并且在步骤S2076A中,由包含在具有所得到的行号的行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5分钟间隔”所指示的递送条件已被满足。
在此情况下,数据分发器35将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为“Taro:位置”的时间序列数据发送到IP地址“192.168.1.10”,该IP地址是包含在具有所得到的行号(即图17中的行号1)的行中的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
图25和26示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的实际示例。这里假设图10所示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被使用,并且作为步骤S2073中的搜索结果,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中已经发现具有行号1和行号2的行。
由步骤S2073的搜索过程发现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参见图10)的行号1中的递送候选时间序列数据是包含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Taro:位置”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包含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Jiro:位置”的时间序列数据。
当从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参见图10)的表的第一行获得递送候选时间序列数据时,步骤S2074B的验证对象是包含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Taro:位置”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包含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Jiro:位置”的时间序列数据。例如,当在步骤S2076B中确定针对包含“Taro:位置”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包含“Jiro:位置”的时间序列数据(这些时间序列数据是作为递送对象的时间序列数据),已经满足数据递送条件信息时,数据分发器35将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为“Taro:位置”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为“Jiro:位置”的时间序列数据发送到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指示IP地址“192.168.1.10”的数据利用终端。
在上述数据递送操作之中,不使用除了数据递送信息处理器33之外的其他构成元素获知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数据递送操作可以通过已经描述的方法来实现,并且也可以通过使用SIP(会话初始协议)规定的数据递送模式SIMPLE(用于即时消息和存在性平衡扩展的SIP)来实现。
关于SIMPLE的详细信息已被放在因特网上,地址为:http://www.ietf.org/html.charters/simple-charther.html。
在该示例中,包括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Taro:位置”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包括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Jiro:位置”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个过程被发送到已经分配IP地址“192.168.1.10”的数据利用终端40a。
图27是用于说明通过添加上述步骤S207和S208中的数据流到图13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的图。
如图27所示,在当前实施例中,时间序列数据在单个过程中被递送到数据利用终端40a,由此与分开递送时间序列数据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数据递送设备30中的递送过程的数目。
如上所述,在当前实施例中,基于递送历史信息,生成这样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例如参见图10):其中允许同时递送到指定目的地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多个项目被打包在一起,并且该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被用于执行递送时间序列数据以使得时间序列数据的多个项目在一个操作中被递送的过程。结果,可以减轻伴随作为递送对象的数据项目的数目增长发生的处理负荷的增长,并且递送过程的数目可被减小,由此可以促进递送时间序列数据的过程。
另外,虽然在上述示例中通信网络50由因特网构成,但是通信网络50也可以由采用诸如USB(通用串行总线)或IEEE 1394之类接口的通信线缆构成。
《第二实施例》
以下说明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参见图4)的另一实际示例。
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选择将被同时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的一个或多个项目以及随后确定用于递送已被选择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方法的操作中(参见步骤S103),只有一个时间序列数据的项目被选择并且到多个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的多播被用作递送方法;在设置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的操作中(参见步骤S104),通信网络50被设置用于多播递送;并且在用于递送时间序列数据到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的操作中(参见步骤S207和S208),使用多播。在以下说明中,“多播”的意思是在单个发送过程中将同样数据同时发送到在通信网络50中预先确定的多个节点。
图28示出当前实施例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图29示出用于从数据递送基本信息(参见图24)生成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过程。
首先,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获取在步骤S102中发送的数据递送基本信息A105。在步骤S103b中,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接下来从数据递送方法基本信息A105中选择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相同并且下一递送时间可基于数据递送条件信息和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被预测为相同的行。
在图29所示示例中,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选择具有行号1和行号6的行,其中两行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都为“Taro:位置”,并且基于前一递送时间和数据递送条件信息(5分钟间隔)预测两行的下一递送时间是相同的。
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接下来在步骤S104b中设置通信网络50,以使得在步骤S103b中选择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单个多播中被递送到多个数据利用终端。这里的说明关于利用IP多播来实现多播的情况。“IP多播”是这样一种技术:其用于按对应关系将特定地址与多个对方(partner)放置在一起,利用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复制想去往这些特定地址的分组,并将分组递送到相应的通信对方。这里,特定地址被称为“多播地址”。
当使用IP多播时执行递送设置操作的过程如下所述。将被使用的多播地址被预先准备,如图29中的多播地址定义信息A107所示,并且从该组中选出一个多播地址。接下来,生成用于在所选多播地址组中注册作为在步骤S103b中选出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目的地的数据利用终端的标识信息所需的信息。
在图29所示示例中,用于在多播地址组“224.0.24.1”中注册“192.168.1.10”和“192.168.1.13”的信息被生成,即多播设置信息A108。
在当前实施例中,到多播地址组的注册按如下方式执行。首先,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e被注册在多播地址组中以用于设置更新。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发送多播设置信息A108到多播地址以用于设置更新。
在数据利用终端40a中的多播设置单元(未示出)接收多播设置信息A108,并且当分配给数据利用终端40a的IP地址被包含在接收到的多播设置信息A108中时,执行到在接收到的多播设置信息A108中注明的多播地址组的注册过程。
诸如IGMP(因特网群组管理协议)之类的协议可被用于该注册过程。IGMP的细节例如在RFC 3376中所述,该RFC 3376可以从因特网上的FTP服务器获取:ftp://ftp.rfc-editor.org/in-notes/rfc3376.txt。
可替换地,在步骤S104b中,设置在多播设置信息A108中的多播地址和作为递送目的地的多播地址以及在步骤S103b中选出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多个项目的标识信息可作为一个集合被存储在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中。
图29所示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A112示出在步骤S105中存储在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中的信息的示例。
对于图29所示的数据递送时间信息和数据递送请求信息A105的所有行执行以下操作:选择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相同并且基于数据递送条件信息和数据递送时间信息预测下一递送时间相同的行的操作;设置通信网络50以使得所选时间序列数据通过一个多播被递送到多个数据利用终端(例如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的操作;以及将时间序列数据的多个所选项目和作为递送目的地的多播地址作为一个集合存储在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中的操作。
以下说明关于在当前实施例中用于递送时间序列数据的操作。
在上述步骤S207和S208中,已被分配了IP地址“192.168.2.14”的数据递送设备400和网络600(是因特网)将利用“Taro:位置”标识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到多播地址“224.0.24.1”。
图30示出通过添加步骤S207和S208到图13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如图30所示,由“Taro:位置”标识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通过单个多播被递送到已分配IP地址“192.168.1.10”的数据利用终端40a和已分配IP地址“192.168.1.13”的数据利用终端40d。结果,当前实施例使得与递送时间序列数据到每个数据利用终端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数据递送设备30中的递送过程的数目。
如上所述,基于递送历史信息,生成其中打包有指定的时间序列数据允许同时递送到的多个目的地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操作,以及执行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被用来递送时间序列数据的过程的操作使得能够将指定的时间序列数据一次递送到多个目的地。在此情况下,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例如是这样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其中在图10的每一行中设置有一个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项目,并且设置有多个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项目。因此,当前实施例可以减轻伴随着递送目的地的数目增长而发生的处理负荷的增长,并且可以减小递送过程的数目,因此可以促进递送时间序列数据的过程。
在当前实施例中,说明关于IP多播被用作实现多播的方法的情况,但是多播也可以利用其他多播方法来实现,例如XCAST(参见因特网站点:http://www.xcast.jp/)。
另外,在当前实施例中,除了步骤S103b、S104b、S207和S208之外的步骤的操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关于这些操作的详细说明因此被省略。
《第三实施例》
以下说明关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呈现出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参见图4)的过程的又一实际示例。
第三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选择将被同时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的一个或多个项目以及确定递送所选时间序列数据的方法的操作中(参见步骤S103),时间序列数据的多个项目被选择并且多播被用作到多个数据利用终端(例如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的递送方法;在设置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的操作中(参见步骤S104),通信网络50被设置用于多播递送;并且在递送时间序列数据到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的操作中(参见步骤S207和S208),多播被使用。
图31示出当前实施例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图32示出用于基于数据递送基本信息(参见图24)生成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过程。
首先,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获取在步骤S102中发送的数据递送基本信息A105。在步骤S103c中,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接下来选择下一递送时间基于数据递送基本信息A105中的数据递送条件信息和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被预测相同的行。在图32所示示例中,行号1、3、6和7的行被选择。
在步骤S104c中,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接下来设置通信网络50以使得在步骤S103c中选择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多个项目的组合通过一次多播被递送到多个数据利用终端,例如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
以下说明关于在第三实施例中设置多播的操作。将被使用的多播地址首先被准备在图32所示的多播地址定义信息A107中,并且选择其中的一个。接下来生成用于在所选多播地址的组中注册存储在在步骤S103c中选择的行中的数据利用终端500的标识信息所需的信息。在图32所示示例中,用于将“192.168.1.10”和“192.168.1.13”注册到多播地址组“224.0.24.1”中所需的信息被生成,作为多播设置信息A108。
注册到多播地址组的过程按如下方式执行。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发送多播设置信息A108到多播地址以设置更新,其中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被注册到多播地址组以设置更新。数据利用终端40a中的多播设置单元(未示出)接收多播设置信息A108,当分配给数据利用终端40a的IP地址被包含在接收到的多播设置信息A108中时,执行注册到在接收到的多播设置信息A108中列出的多播地址组的过程。诸如IGMP之类的协议可被用于该注册过程。
当以这种方式执行多播设置操作时,已经设置在多播设置信息A108中的多播地址、存储在在步骤S103c中选择的行中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多个项目和作为递送目的地的多播地址被视为一个集合,并且给集合作为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A113被存储在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中。
在图32所示示例中,时间序列数据“Taro:位置”和“Jiro:位置”的多个项目和多播地址“224.0.24.1”被存储作为单个集合。
如上所述,数据递送基本信息A105中针对数据递送时间信息和数据递送条件信息的所有行经历如下操作:选择基于数据递送条件信息和数据递送时间信息预测下一递送时间相同的行的操作;设置通信网络50以使得所选时间序列数据通过一个多播被递送到多个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e的操作;以及将时间序列数据的多个所选项目和作为递送目的地的多播地址作为一个集合存储在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中的操作。
以下说明关于当前实施例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操作的细节。
在上述步骤S207和S208中,已被分配了IP地址“192.168.2.14”的数据递送设备400和网络600(是因特网)将利用“Taro:位置”和“Jiro:位置”标识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到多播地址“224.0.24.1”。
图33示出通过添加步骤S207和S208到图13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如图33所示,由“Taro:位置”和“Jiro:位置”标识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通过单个多播被递送到已分配IP地址“192.168.1.10”的数据利用终端40a和已分配IP地址“192.168.1.13”的数据利用终端40d。结果,当前实施例使得与将时间序列数据逐个递送到每个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n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数据递送设备30中的递送过程的数目。
在此实施例中,除了步骤S103c、S104c、S207和S208之外的操作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详细说明被省略。
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时间序列数据的多个项目可以通过以下操作被一次全部递送到多个目的地:基于递送历史信息,生成这样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其中允许到指定目的地的同时递送的多个时间序列数据的项目和指定的时间序列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多个目的地被打包在一起;然后使用该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执行用于递送时间序列数据的过程。结果,当前实施例可以减轻伴随着递送目的地的数目增长和作为递送对象的数据项目的数目增长而发生的处理负荷的增长,并且可以减小递送过程的数目,因此可以促进递送时间序列数据的过程。
在当前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生成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基于递送历史信息,生成第一临时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和第二临时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其中在第一临时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中,允许到指定目的地的同时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多个项目被打包在一起,而在第二临时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中,允许指定的时间序列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多个目的地被打包在一起;然后删除第一临时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和第二临时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的重叠部分,以生成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所述第一临时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是类似于例如图10所示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可以作为第二临时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提供的一个示例是这样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其中在图10所示信息的每一行中设置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一个项目,并设置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的多个项目。
《第四实施例》
以下说明关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呈现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操作的实际示例。
图34示出第四实施例中的数据递送系统200的总体配置。如图所示,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数据递送系统200具有多个数据递送设备30a到30e,并且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210具有数据递送设备负荷信息获取单元16。
另外,当前实施例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时间序列数据分配过程的步骤S204中,从多个数据递送设备30a到30e中确定时间序列数据将被分配到的单个数据递送设备,如下所述。
在执行步骤S204的分配时间序列数据的操作时,在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分配器11参考记录在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数据递送设备负荷信息获取单元16执行用于基于来自每个数据递送设备30a到30n的例如固定时间间隔中的存储操作的数目或者固定时间间隔中的递送过程的数目来获取和存储每个数据递送设备30a到30n的负荷信息的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是作为表格式的数据来管理的,其中针对每一行,描述了用于标识作为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目的地的数据利用终端40a到40e的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的多个项目、用于标识将被递送的时间序列数据的类型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以及指示用于递送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条件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条件信息(参见图10)。
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接下来获取记录在数据递送设备负荷信息获取单元16中的数据递送设备30a到30e的负荷信息。数据递送设备负荷信息是作为表格式的数据来管理的,其中在每一行中记录了标识数据递送设备的IP地址和在每个数据递送设备中被同时执行的递送过程的数目。图35的数据递送设备负荷信息A120示出这种数据递送设备负荷信息的一个示例。数据递送设备负荷信息是数据递送设备负荷信息获取单元16通过使用诸如SNMP之类的协议从数据递送设备30a到30e以固定周期(例如5分钟间隔)获得的。
基于获取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参见图10)和每个数据递送设备的同时递送过程的数目(这是数据递送设备的负荷信息),数据分配器11确定作为与在步骤S202中获取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相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目的地的数据递送设备,如下所示。“同时递送过程的数目”指的是固定时间间隔中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的执行数目。
说明首先关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过程一次都未执行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数据分配器11在步骤S204a(参见图12)中参考每个数据递送设备的同时递送过程的数目(即数据递送设备30a到30e的负荷信息),并确定具有最小递送过程数目的数据递送设备。
图35示出当前实施例中步骤S204a的操作。在图35中的数据递送设备负荷信息A120中,分配了IP地址“192.168.2.14”的数据递送设备30e被确定为具有最小递送过程数目的数据递送设备。图35示出八个数据递送设备30a到30h的负荷信息。
数据分配器11还将数据分配历史信息记录在数据递送信息存储单元12中。在当前实施例中,数据分配历史信息是作为表格式数据来管理的,其中该表格时数据由多个行构成,其中每一行相互对应地放置有所分配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标识信息和所分配的数据递送设备的标识信息,如图36所示。
在图35所示示例中,当时间序列数据A110被分配到数据递送设备30e的时间为2004年1月14日14:05:15.20时,数据分配器11添加了图44所示表的第一行。
以下说明关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递送过程已经被执行了一次或多次的情况。在此情况下,过去已经分配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标识信息和已经分配的数据递送设备的标识信息的一个或多个集合已经作为表被记录,如图36所示。
图37示出当前实施例中步骤S2041到S2043(参见图12)的过程。
首先,在步骤S2041中,数据分配器11参考用于实现可以减小记录在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中的数据递送设备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过程的数目的递送方法的组合,并搜索包括了在步骤S202中提取出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组合。在图37所示示例中,数据分配器11在步骤S2041中获取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中的行A106。
接下来,在步骤S2042中,数据分配器11获取作为搜索结果发现的组合中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的其他项目。在图37所示示例中,数据分配器11在步骤S2042中从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中的行A106获取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Jiro:位置”。
数据分配器11接下来在步骤S2043中从数据分配历史信息中搜索包含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其他项目的集合。在图37所示示例中,在步骤S1043中,获取第二行A121,作为包含来自数据分配历史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Jiro:位置”的行。当在步骤S2043中发现多个相关行时,其中的时间与数据分配目的地控制设备210中的时间最接近的行被记录作为所分配的时间。
数据分配器11接下来从在步骤S2043中发现的集合中获取在步骤S204b中分配的数据递送设备的标识信息。在图37所示示例中,数据分配器11获取记录在在步骤S2043中发现的第二行A121中的IP地址“192.168.2.11”所标识的数据递送设备30b的标识信息。
当在步骤S2041和S2043中没有发现搜索对象时,数据分配器11像图35所示情况那样,在步骤S204a中从数据递送设备的负荷信息中获取具有最小负荷的数据递送设备的标识信息。
在其他方面,第四实施例中的构成元素和操作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些方面的描述因此被省略。
该第四实施例还可以假设与上述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相结合的配置。换言之,像第四实施例一样具有多个数据递送设备的配置在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也可被采用,并且执行数据递送的数据递送设备可以基于负荷信息来选择。
《第五实施例》
以下说明关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该实施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设置过程(参见图4)等的实际示例。
从数据递送设备30从数据生成设备20a接收到时间序列数据到数据递送设备30递送到数据利用终端40a的过程下文被表示为“服务器过程”。当前实施例是将本发明应用到如下系统的情况,在所述系统中,服务器过程所允许的时间间隔的最大值是针对时间序列数据的每个项目确定的。
其中处理的时间间隔所允许的最大值是针对时间序列数据的每个项目来确定的系统一般被称为实时系统。在实时系统中,确定所允许的处理时间间隔的最大值的过程下文被表示为“实时过程”,并且针对每个实时过程确定的处理时间间隔的最大值被表示为“最大处理时间间隔”。“某个过程满足实时属性”这一说法意味着该过程在等于或小于最大处理时间间隔的时间间隔中被执行。
实时处理必须在等于或小于最大处理时间间隔的时间间隔中执行。例如,当时间序列数据的特定项目的最大处理时间间隔为0.5秒时,在服务器过程在0.4秒中被执行时和在服务器过程在0.3秒中被执行时都满足实时属性。另一方面,当时间序列数据的特定项目的最大处理时间间隔为0.5秒,并且服务器过程需要0.6秒才能完成执行时,实时属性尚未实现。
图38示出当前实施例中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的细节。在本实施例中,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由以下部分构成:请求处理时间减小模型存储单元141、实时条件存储单元142、执行日志存储单元143、负荷因素标识器144、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生成器145和最小处理负荷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确定单元146。
请求处理时间减小模型存储单元141存储处理时间减小模型信息,该信息包含用于计算负荷减小方法可以减小的处理时间的信息。处理时间减小模型信息包含: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名称,用于指定用于减小处理负荷的方法;可减小的服务器内过程数目比例,该比例是表示由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名称所标识的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可以减小的服务器内过程数目的比例的数学公式;以及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处理负荷模型,该模型是表示由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名称标识的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处理负荷的数学公式。可以提供作为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名称的一个示例是“多播”。图39示出处理时间减小模型信息的一个示例。
执行日志存储单元143存储服务器内执行的过程的历史信息,该信息包含在数据递送设备30中执行的过程的时间信息。该服务器内执行的过程的历史信息包括:服务器内执行的过程的历史信息,该历史信息由过去在数据递送设备30中已经执行的过程的开始时间信息和结束时间信息的集合构成;以及服务器内过程名称(这是过程的类型)。图40示出服务器内执行的过程的历史信息的一个示例。
实时条件存储单元142存储实时条件信息,该信息包括在数据递送设备30中执行的过程的最大处理时间。实时条件信息包括:服务器内过程名称,其代表由数据递送设备30执行的过程的类型;以及由服务器内过程名称标识的每个过程所允许的最大处理时间。图41示出实时条件信息的一个示例。
负荷因素标识器144生成非实时过程信息(参见图42,下文将描述),该信息包括用于标识在数据递送设备30中已经执行的过程之中超过实时条件信息中记录的最大处理时间的过程。
负荷因素标识器144中的非实时过程提取器1441基于已经存储在执行日志存储单元143中的实时条件信息和已经记录在实时条件存储单元142中的服务器内执行的过程的历史信息来生成:非实时过程名称,其代表尚未实现实时属性的服务器内过程;由非实时过程名称标识的过程不能超过以实现实时属性的最大处理时间;以及由非实时过程名称标识的过程在数据递送设备上的开始时间信息和结束时间信息。
负荷因素标识器144中的服务器内队列状态分析器1442生成同时过程组,该同时过程组是当非实时过程被执行时在服务器中执行的过程的服务器内过程名称的列表。
非实时过程信息包含非实时过程提取器1441生成的信息和服务器内队列状态分析器1442生成的信息。图42示出非实时过程信息的一个示例。
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生成器145生成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信息,该信息包含为了减小记录在非实时过程信息中的非实时处理的负荷以使得记录在实时条件信息中的最大处理时间不会被超过而应用在非实时过程上的负荷减小方法(例如多播)的应用样式的组合。
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信息包含: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名称(例如多播),该方法在被应用到由负荷因素标识器144提取出的非实时过程信息所示的非实时过程时,被假定能够赋予该非实时过程实时属性;以及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应用组,其是应用的非实时过程的列表。图43示出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信息的一个示例。
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生成器145从以下信息中生成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信息:非实时过程信息中的同时执行过程组中的服务器内过程的开始时间信息、结束时间信息和数目,以及处理时间减小模型信息中的可减小的服务器内过程数目比例。
最小处理负荷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确定单元146基于记录在请求处理时间减小模型存储单元141中的处理时间减小模型信息中的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处理负荷模型,来确定由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生成器145生成的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应用样式信息之中使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处理负荷最小化的样式。基于所确定的样式,最小处理负荷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确定单元146还通过类似于图29中的过程的过程根据从数据递送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获取的数据递送基本信息来生成图29中的多播设置信息A108和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A112。
图44示出第五实施例中的数据递送方法确定单元14的操作。
负荷因素标识器144中的非实时过程提取器1441首先在步骤S301中从执行日志存储单元143获取服务器内执行的过程的历史信息,然后在步骤S302中从实时条件存储单元142获取实时条件信息。非实时过程提取器1441接下来从在步骤S301中获取的服务器内执行的过程的历史信息中获取在步骤S302中获取的实时条件信息中记录的服务器内过程名称的处理时间。
获取服务器内过程名称的处理时间的操作是以图41的行号1的服务器内过程名称作为示例来说明的。图41的行号1的服务器内过程名称为“递送者Taro:到请求递送的所有数据利用终端的位置”。非实时过程提取器1441在图40所示服务器内执行的过程的历史信息的服务器内过程名称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包含“Taro:位置”的行。非实时过程提取器1441接下来选择所选一个或多个行中开始时间相同的一个或多个行。在图40的示例中,行号1和2被选择。
非实时过程提取器1441接下来选择“2004/1/14 14:05:04.00”(这是图40的行号1和2的被延迟后的结束时间),并且获取0.5秒(这是首先选择的时间和行号1和2的较早开始时间之差),作为“递送Taro:位置到请求递送的所有数据利用终端”的服务器内处理时间。非实时过程提取器1441接下来将在步骤S302中获取的图41所示的实时条件信息的行号1中的最大处理时间0.35秒与服务器内处理时间0.5秒相比较。这里超过了最大处理时间,由此非实时过程提取器1441将图41中的行号1所示的“递送Taro:位置到请求递送的所有数据利用终端”视为非实时过程名称,将用于获得服务器内处理时间0.5秒的图40中的行号1和2所示的开始时间中的较早时间视为该非实时过程信息的开始时间,并将用于获得服务器内处理时间0.5秒的图40中的行号1和2所示的结束时间中被延迟更多的那个结束时间视为非实时过程信息结束时间。非实时过程提取器1441还将在步骤S302中获取的图41所示的实时条件信息的行号1中的最大处理时间0.5秒视为非实时过程信息的最大处理时间。
负荷因素标识器144中的服务器内队列状态分析器1442接下来从在步骤S301中获取的服务器内执行的过程的历史信息中获取在非实时过程信息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之间的间隔期间执行的服务器内过程,并将该过程视为该非实时过程信息的同时执行过程组。在图40所示的服务器内执行的过程的历史信息的示例中,“递送Taro:位置到192.168.1.10”、“递送Taro:位置到192.168.1.13”和“递送Jiro:位置到192.168.1.15”被选为通知执行过程组。
利用上述过程,负荷因素标识器144生成了图42所示非实时过程信息的第一行。负荷因素标识器144对记录在实时条件信息中的所有服务器内过程名称执行上述处理并获得非实时过程信息。负荷因素标识器144随后在步骤S303中将已经获得的非实时过程信息发送到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生成器145。
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生成器145接下来在步骤S304中从请求处理时间减小模型存储单元141获取处理时间减小模型信息。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生成器145随后基于可减小的服务器内过程数目比例,来计算当对在步骤S303中获取的非实时过程信息中的每一行中的同时执行过程组应用由在步骤S304中获取的处理时间减小模型中的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名称所标识的处理负荷减小方法时同时执行的过程的数目。
在图39和42所示示例中,由Taro:位置标识的时间序列数据的两次递送是通过多播来递送的,由此同时执行过程组的数目从3减小到2。
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生成器145接下来确定当满足以下值关系时,在由Taro:位置标识的时间序列数据的两次递送上应用多播是可以通过应用来赋予实时属性的样式,其中所述值关系是这样的:值[(通过应用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已经减小的同时执行过程组的数目)/(减小前的同时执行过程组的数目)]小于值[(非实时过程信息的最大处理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在图39和42所示示例中:
(通过应用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已经减小的同时执行过程组的数目)/(减小前的同时执行过程组的数目)=2/3;并且
(非实时过程信息的最大处理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0.7。
结果,将多播应用到由Taro:位置标识的时间序列数据的两次递送被确定为预期通过其应用能够赋予实时属性的样式。
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生成器145接下来与非实时过程信息的第一行类似地判断:通过将多播应用到由Taro:位置标识的时间序列数据的两次递送,是否由除了第一行之外的其他行指示的所有其他非实时过程也可以实现实时属性,并且如果确定预期该样式通过其在所有非实时过程中的应用能够赋予实时属性,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生成器145则生成图43所示的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信息的第一行,其中以多播作为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名称,并且以作为该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应用对象的Taro:位置标识的时间序列数据的两次递送作为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应用过程组。
在步骤S305中,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生成器145将通过使得在步骤S303中获取的非实时过程信息的每一行都经历上述过程而获得的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信息发送到最小处理负荷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确定单元146。
最小处理负荷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确定单元146接下来在步骤S306中从请求处理时间减小模型存储单元141获取处理时间减小模型信息。最小处理负荷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确定单元146基于步骤S306中获取的处理时间减小模型信息的每一行之中具有相同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名称的那些行中的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处理负荷模型,来计算在步骤S307中获取的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信息的每一行中示出的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应用样式的处理负荷。
在图39所示的处理时间减小模型信息的示例中,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多播”的处理负荷是已经改变到多播的单播递送过程的数目。最小处理负荷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确定单元146因此针对图43所示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的示例第一行中的多播的处理负荷获得计算结果“2”并且针对第二行中的多播处理负荷获得计算结果“4”。
最小处理负荷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确定单元146接下来选择已经计算出的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应用样式之中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处理负荷最小的应用样式。在图43所示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的示例中,最小处理负荷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确定单元146选择第一行。
最小处理负荷数据递送方法应用样式确定单元146接下来在利用类似于图29所示的方法从在步骤S102中获取的递送基本信息中生成多播生成信息和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时,只生成与包含在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处理负荷最小的应用样式中的多播相关的多播生成信息和数据递送信息。在图43所示示例中,多播生成信息(图29中的A108)和时间序列数据递送信息(A112)被生成,以用于改变到多播时间序列数据标识信息为“Taro:位置”的时间序列数据到数据利用终端标识信息为“192.168.1.10”和“192.168.1.13”的数据利用终端的递送过程,其中所述多播是在被选为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处理负荷最小的应用样式的第一行的处理负荷减小方法应用过程组中所描述的。
如前所述,当诸如多播之类的处理负荷减小方法被应用在实时系统中时,多播被应用并且单播的数目被限制在足以实现不超过时间序列数据的最大处理时间的水平上,从而使得能够减轻伴随着作为递送对象的数据项目的数目增长和被递送的数据的类型增长而发生的多播系统的递送处理负荷的增长。
多播系统是数据递送系统的一部分,并且如果可以实现对多播系统的递送处理负荷的增长的减轻,则可以实现对整个数据递送系统的递送过程的负荷的减轻。
虽然在所述示例中,IP多播被用作当前实施例中用于实现多播的方法,但是多播可以利用其他多播技术(例如XCAST)来实现。
另外,除了步骤S301、S302、S303、S304、S305和S306之外的其他步骤的操作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操作相同,并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具有应用于数据递送系统的实用性,在所述数据递送系统中,包括了检测信息的多种时间序列数据(例如来自传感器)被递送到多个数据利用终端。

Claims (26)

1.一种用于将作为递送对象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递送到数据利用终端的数据递送系统,这些数据包含指定的观察对象的观察时间和观察结果;所述数据递送系统包括:
用于存储递送请求信息的递送请求信息存储装置,在所述递送请求信息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递送目的地、作为递送对象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以及递送条件;
数据递送装置,用于当所述递送条件实现时,递送所述递送对象数据;
递送历史信息存储装置,用于存储递送历史信息,所述递送历史信息指示利用所述数据递送装置对所述递送对象数据的递送历史;以及
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装置,用于基于所述递送历史信息,生成打包递送信息,所述打包递送信息是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a)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同一递送对象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多个递送目的地的信息;(b)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被同时递送到同一数据利用终端的多种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的信息;以及(c)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同一递送对象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多个递送目的地以及被同时递送到同一数据利用终端的多种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的信息;
其中,所述数据递送装置基于所述打包递送信息,将与已经实现的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着的所有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递送到与已经实现的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着的所有递送目的地的数据利用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递送系统,其中,所述打包递送信息是这样的信息;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所述递送目的地、作为所述递送对象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以及所述递送条件;并且最低限度是这样的信息:其中与所述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着多个递送目的地或递送对象数据的多种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递送系统,其中,所述递送历史信息是包含递送时间、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递送目的地、以及递送时的递送条件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递送系统,其中,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装置通过将所述递送历史信息当中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打包在一起,来生成所述打包递送信息,其中在所述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中,所述递送时的递送条件和所述递送目的地是相同的,而所述已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是不同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递送系统,其中,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装置通过将所述递送历史信息中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打包在一起,来生成所述打包递送信息,其中在所述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中,所述递送时的递送条件和所述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是相同的,而所述递送目的地是不同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递送系统,其中,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装置:
生成第一临时打包递送信息,其中所述递送历史信息中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被打包在一起,在所述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中,所述递送时的递送条件和所述递送目的地是相同的,而所述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是不同的;
还生成第二临时打包递送信息,其中所述递送历史信息中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被打包在一起,在所述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中,所述递送时的递送条件和所述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是相同的,而所述递送目的地是不同的;并且
删除所述第一临时打包递送信息和所述第二临时打包递送信息的重叠部分,以生成所述打包递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到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数据递送系统,其中,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装置在打包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时,将递送时间之差在指定时间间隔之内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打包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4到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数据递送系统,其中,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装置在将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打包在一起时,选择应用了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递送过程的组合,所述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用于减小超过了针对每个递送过程设置的处理时间最大值的递送过程的负荷,所述选择被执行以使所应用的所述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要求的性能最小化。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数据递送系统,具有:
多个所述数据递送装置;
并且还具有:
递送选择装置,用于从所述多个数据递送装置中选择用于执行所述递送对象数据的递送过程的数据递送装置;以及
递送对象数据分配装置,用于将所述递送对象数据和已经由所述打包信息生成装置生成的所述打包递送信息,分配给已经由所述递送选择装置选择的数据递送装置;
其中,当所述递送条件已经实现时,所述被选择的数据递送装置将已经由所述递送对象数据分配装置分配的递送对象数据递送到多个相应的数据利用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递送系统,还包括处理负荷信息获取装置,用于针对所述数据递送装置中的每一个,获取指示数据递送装置的处理负荷的处理负荷信息;
其中,所述递送选择装置基于已经由所述处理负荷信息获取装置获取的每个数据递送装置的处理负荷信息,指定具有最小处理负荷的数据递送装置,并选择所述指定的数据递送装置作为用于执行所述递送对象数据的递送过程的数据递送装置。
11.一种用于通过通信网络将递送对象数据递送到数据利用终端的数据递送方法,所述递送对象数据包含指定的观察对象的观察时间和观察结果,所述数据递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存储装置中存储递送请求信息,在所述递送请求信息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递送目的地、作为递送对象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以及递送条件;
当所述递送条件实现时,执行用于递送所述递送对象数据的递送过程;
在第二存储装置中存储指示所述递送对象数据的递送历史的递送历史信息;
基于所述递送历史信息,执行用于生成打包递送信息的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其中所述打包递送信息是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a)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同一递送对象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多个递送目的地的信息;(b)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被同时递送到同一数据利用终端的多种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的信息;以及(c)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同一递送对象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多个递送目的地以及被同时递送到同一数据利用终端的多种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的信息;
其中,在所述递送过程中,基于所述打包递送信息,与已经实现的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着的所有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被递送到与已经实现的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着的所有递送目的地的数据利用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递送方法,其中,所述打包递送信息是这样的信息: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所述递送目的地、所述作为递送对象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以及所述递送条件,并且是这样的信息:其中与所述递送条件相对应地至少放置着多个递送目的地或递送对象数据的多种类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数据递送方法,其中,所述递送历史信息是包含递送时间、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递送目的地、以及递送时的递送条件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递送方法,其中,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将所述递送历史信息中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打包在一起,来生成所述打包递送信息,其中在所述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中,所述递送时的递送条件和所述递送目的地是相同的,而所述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是不同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递送方法,其中,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将所述递送历史信息中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打包在一起,来生成所述打包递送信息,其中在所述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中,所述递送时的递送条件和所述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是相同的,而所述递送目的地是不同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递送方法,其中,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第一临时打包递送信息,其中所述递送历史信息中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被打包在一起,在所述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中,所述递送时的递送条件和所述递送目的地是相同的,而所述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是不同的;
生成第二临时打包递送信息,其中所述递送历史信息中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被打包在一起,在所述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中,所述递送时的递送条件和所述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是相同的,而所述递送目的地是不同的;以及
通过删除所述第一临时打包递送信息和所述第二临时打包递送信息的重叠部分,来生成所述打包递送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4到1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数据递送方法,其中,在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中,当将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打包在一起时,递送时间之差在指定时间间隔之内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被打包在一起。
18.根据权利要求14到1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数据递送方法,其中,在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中,当将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打包在一起时,选择应用了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递送过程的组合,其使得所述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要求的性能最小化,所述处理负荷减小方法被用于减小超过了针对每个递送过程设置的处理时间的上限的递送过程的负荷。
19.一种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用于通过通信网络将递送对象数据递送到数据利用终端的过程的数据递送程序,所述递送对象数据包含指定的观察对象的观察时间和观察结果;所述数据递送程序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
在第一存储装置中存储递送请求信息的过程,在所述递送请求信息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递送目的地、作为递送对象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以及递送条件;
当所述递送条件被满足时,递送所述递送对象数据的递送过程;
在第二存储装置中存储指示所述递送对象数据的递送历史的递送历史信息的过程;以及
基于所述递送历史信息,生成打包递送信息的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其中所述打包递送信息是以下信息中的任意一种:(a)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同一递送对象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多个递送目的地的信息;(b)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被同时递送到同一数据利用终端的多种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的信息;以及(c)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同一递送对象数据被同时递送到的多个递送目的地以及被同时递送到同一数据利用终端的多种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的信息;
所述递送过程包括以下过程:基于所述打包递送信息,将与已经满足的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着的所有类型的递送对象数据递送到与已经满足的递送条件相对应地放置着的所有递送目的地的数据利用终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递送程序,其中,所述打包递送信息是这样的信息:其中相互对应地放置着所述递送目的地、所述作为递送对象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以及所述递送条件,并且是这样的信息,其中与所述递送条件相对应地至少放置着多个递送目的地或递送对象数据的多种类型。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数据递送程序,其中,所述递送历史信息是包含递送时间、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递送目的地、以及递送时的递送条件的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递送程序,其中,在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中,所述数据递送程序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下过程:通过将所述递送历史信息中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打包在一起,来生成所述打包递送信息,其中在所述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中,所述递送时的递送条件和所述递送目的地是相同的,而所述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是不同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递送方法,其中,在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中,所述数据递送程序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下过程:通过将所述递送历史信息中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打包在一起,来生成所述打包递送信息,其中在所述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中,所述递送时的递送条件和所述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是相同的,而所述递送目的地是不同的。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递送方法,其中,在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中,所述数据递送程序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下过程:
生成第一临时打包递送信息,其中所述递送历史信息中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被打包在一起,在所述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中,所述递送时的递送条件和所述递送目的地是相同的,而所述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是不同的;
生成第二临时打包递送信息,其中所述递送历史信息中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被打包在一起,在所述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中,所述递送时的递送条件和所述被递送的递送对象数据的类型是相同的,而所述递送目的地是不同的;以及
通过删除所述第一临时打包递送信息和所述第二临时打包递送信息的重叠部分,来生成所述打包递送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2到24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数据递送程序,其中,当在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中将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打包时,所述数据递送程序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将递送时间之差在指定时间间隔之内的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打包在一起的过程。
26.根据权利要求22到24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数据递送程序,其中,当在所述打包递送信息生成过程中将多个递送历史信息项目打包在一起时,所述数据递送程序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下过程:选择应用了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递送过程的组合,其使得所述处理负荷减小方法的要求的性能最小化,所述处理负荷减小方法被用于减小超过了针对每个递送过程设置的处理时间的上限的递送过程的负荷。
CN2005800389235A 2004-09-14 2005-09-14 数据递送系统和数据递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7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7416/2004 2004-09-14
JP2004267416 2004-09-14
JP2005258143 2005-09-06
JP258143/2005 2005-09-06
PCT/JP2005/016926 WO2006030821A1 (ja) 2004-09-14 2005-09-14 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配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7464A true CN101057464A (zh) 2007-10-17
CN101057464B CN101057464B (zh) 2011-10-19

Family

ID=36060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892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7464B (zh) 2004-09-14 2005-09-14 数据递送系统和数据递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68940B2 (zh)
JP (1) JP4692774B2 (zh)
CN (1) CN101057464B (zh)
WO (1) WO20060308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6667B2 (en) * 2006-01-31 2009-02-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placement for web application middleware
US8155580B2 (en) * 2006-06-23 2012-04-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data distribution to a group of users
BRPI0721261A2 (pt) 2007-03-08 2011-11-01 Thomson Licensing método, aparelho e sistema para fluxo de trabalho de distribuição coordenada de conteúdo
US20080320596A1 (en) * 2007-06-22 2008-12-25 Feng Chi Wang Distributed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20100106436A1 (en) * 2008-10-20 2010-04-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wer consumption calculation facility
JP5573681B2 (ja) * 2009-01-13 2014-08-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配信管理装置、コンテンツ配信管理方法、及びコンテンツ配信管理プログラム
US20110145972A1 (en) * 2009-12-21 2011-06-23 Wallace Greene System for Social Interaction around a Personal Inspirational Message Selectively Hidden in a Display Article
JP5593486B2 (ja) * 2012-10-18 2014-09-24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9092498B2 (en) 2013-02-21 2015-07-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distribution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product
US10678216B2 (en) * 2017-02-28 2020-06-09 Sap Se Manufacturing process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tics
US10901394B2 (en) 2017-02-28 2021-01-26 Sap Se Manufacturing process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tics
US11874825B2 (en) * 2018-08-24 2024-01-16 VMware LLC Handling of an index update of time series data
US10771524B1 (en) * 2019-07-31 2020-09-08 Theta Lab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decentralized data streaming and delivery network
WO2021072417A1 (en) * 2019-10-11 2021-04-15 Theta Lab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centralized data streaming and delivery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9820A (ja) 1995-12-26 1997-07-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負荷分散方式及び方法
CN1123169C (zh) * 1997-04-01 2003-10-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字通信系统、发送装置和数据选择装置
CN1253432A (zh) * 1998-11-03 2000-05-17 大众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金融成交回报(警示)系统
JP2002149621A (ja) 2000-11-08 2002-05-24 Nekusutekku:Kk コンテンツ配信サーバ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
JP2002222138A (ja) 2000-11-24 2002-08-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ンテンツ送信方法、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
US20020120743A1 (en) 2001-02-26 2002-08-29 Lior Shabtay Splicing persistent connections
JP2003087408A (ja) 2001-09-13 2003-03-20 Nec Corp ショートメッセージ配信システム
JP3776363B2 (ja) * 2002-02-18 2006-05-17 パナソニック 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端末認識システム
JP2003256310A (ja) 2002-03-05 2003-09-12 Nec Corp サーバ負荷分散システム、サーバ負荷分散装置、コンテンツ管理装置、及びサーバ負荷分散プログラム
JP3857192B2 (ja) * 2002-06-25 2006-1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データ受信処理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処理方法、データ送信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ータ受信処理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7184844B2 (en) 2002-12-20 2007-02-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entral site architecture for remote service delivery
JP4095449B2 (ja) * 2003-01-10 2008-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監視装置及び監視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4240554A (ja) 2003-02-04 2004-08-26 Hitachi Information Systems Ltd メール管理装置及びメール管理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92774B2 (ja) 2011-06-01
CN101057464B (zh) 2011-10-19
JPWO2006030821A1 (ja) 2008-07-31
US7768940B2 (en) 2010-08-03
WO2006030821A1 (ja) 2006-03-23
US20070280279A1 (en) 2007-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7464A (zh) 数据递送系统和数据递送方法
CN1263302C (zh) 远程会议系统和远程会议支持方法
CN1828642A (zh) 传感器网络系统、传感器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0336352C (zh) 内容发布系统、描述数据发布设备和内容发布方法
CN1222896C (zh) 用户简档数据的管理
CN1269337C (zh) 内容自适应服务控制方法
CN1134181C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539250A (zh) 机器控制装置及机器控制系统
CN1509022A (zh) 分层网络节点及通过该节点构成的网络、节点和分层网络
CN1969292A (zh) 用户轮廓管理系统
CN1172239C (zh) 执行移动对象的方法
CN1112637C (zh) 信息获取代理系统和信息传送管理系统
CN1601474A (zh) 执行实时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CN1363071A (zh) 信息分发系统
CN1662859A (zh) 设备联动控制装置
CN1615646A (zh) 通信装置
CN1526099A (zh) 使数据同步的系统、用于该系统的装置和数据同步方法
CN1838600A (zh) 传感器网络系统、数据的传输方法
CN1805349A (zh) 传感器网络系统、传感器数据的检索方法及程序
CN101053224A (zh)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设备、中介服务器、标识信息传送服务器及其通信方法和程序
CN1111795C (zh) 利用网络的信息分发系统
CN1507238A (zh) 信息处理设备
CN1770776A (zh) 传送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分布式处理系统、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930486A (zh) 定位系统
CN1846419A (zh) 自管理媒介信息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