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4548A -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画质调整方法、画质调整装置及对比度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画质调整方法、画质调整装置及对比度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4548A
CN101044548A CN 200580036017 CN200580036017A CN101044548A CN 101044548 A CN101044548 A CN 101044548A CN 200580036017 CN200580036017 CN 200580036017 CN 200580036017 A CN200580036017 A CN 200580036017A CN 101044548 A CN101044548 A CN 101044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quality
image
mentioned
adjustment
setting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8003601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8013C (zh
Inventor
吉本卓己
前畑实
西田嘉奈子
藤原桃子
滨谷洁
齐藤具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Ten Ltd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44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4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80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801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在同一画面上显示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的多视图显示面板(45);和独立调整与上述各自的图像分别对应的多个图像的画质的画质调整电路(41,42)。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画质调整方法、画质调整装置及对比度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在同一画面上显示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各自的图像的显示装置,所谓多视图显示装置。在该多视图显示装置中,实际上可以在单一的画面上对多个使用者的各个同时提供独立的不同的信息。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可以在同一画面上显示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的显示装置的画质调整方法。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进行可以在同一画面上显示相对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的显示装置、所谓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画质调整的画质调整装置。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具有将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的A/D转换部的对比度调整装置以及显示装置,更详细地,涉及通过在A/D转换时使基准电压可变而对在同一画面上显示的各自的图像进行对比度调整的对比度调整装置等。
背景技术
实现了可以对左右的观察者经由同一显示面板提供各自的图像的显示装置,所谓多视图显示装置。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装置的一个例子。在该装置中,无需使用看3维图像所必需的眼镜,就可以从显示面板的左侧和右侧观察各自的图像。作为该显示面板的使用方法,也可以是同时向多个使用者(用户)提供不同的图像的使用方法。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公开了在1台液晶显示器(LCD)上同时显示2个画面的显示装置,例如能够从驾驶席和副座席分别看见不同的画面的显示装置。另一方面,专利文献4和专利文献5公开了可以在同一画面上同时显示2种图像的2画面显示装置。
典型地,通过利用专利文献6和专利文献7所公开的具有视差栅格的液晶面板等构成显示部,相对于该显示部位于左侧(例如,副座席一侧)的观察者(使用者)只能看见与第1显示图像对应的像素,第2显示图像由于上述视差栅格而被遮挡,因此实际上不能看见。另一方面,相对于显示部位于右侧(例如,驾驶席一侧)的观察者(使用者或者驾驶者)只能看见与第2显示图像对应的像素,第1显示图像由于上述视差栅格而被遮挡,因此实际不能看见。因此,可以实现从驾驶席和副座席分别看见不同的画面的显示装置。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8中,例如,在液晶画面内以在1条水平扫描线上交替地以像素单位排列2个不同的图像的像素的方式进行显示,并且在液晶画面的前方设置有在画面纵向上以规定像素宽度交替地具有缝隙的缝隙栅格,并根据观看液晶画面的位置各自显示不同的2个图像,由此实现上述的多视图显示装置。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9公开了一种视频(图像)显示装置,其可以有选择地向操作者所在的方向提供需要的视频,进而根据外部产生的条件,对规定的操作者自动地进行有选择地限制某一特定的视频的显示的控制。
当在车辆内安装上述的现有的显示装置,所谓多视图显示装置时,对于驾驶席的驾驶者等可以使导航信息等在该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上显示,对于坐在副座席的人等可以使电视图像或者DVD(数字视盘)图像等在显示面板上显示。因此,驾驶席的驾驶者可以专注于驾驶,而副座席的人不会无聊,从而成为理想的车载用的显示装置。
专利文献1  特开2004-2060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  特开平6-1865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  特开2000-137443号公报
专利文献4  特开平11-331876号公报
专利文献5  特开平9-46622号公报
专利文献6  特开平10-123461号公报
专利文献7  特开平11-84131号公报
专利文献8  特许第3194024号公报(特别是图3)
专利文献9  特开2004-233816号公报
在多视图显示装置中,如上所示,有不同的使用者看见不同的图像的一般的使用方法。因此,各图像的色调等画质调整值的适宜值分别不同。即,使用者希望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地设定自己所看见的图像的画质。然而,现有的画质调整电路是调整显示面板整体的色调等画质,对1个显示面板只能一次进行用于调整该画质的各种显示设定(亮度(辉度)、对比度、清晰度、色调等)。其结果,例如对于在驾驶席一侧和副座席一侧各自观察的图像,不能分别进行最适宜的或者喜好的显示画质的设定。
例如,由于太阳光的入射方向使得画面的晃眼根据座席而不同,但在现有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中,只能调整显示面板整体的画质,出现例如即使驾驶席一侧的图像的画质是恰好的画质,在副座席一侧的图像也过亮等问题。
更具体地,当现有的多视图显示装置适用于汽车导航装置时,由于车辆行驶在各种情况下,因此,希望多视图显示装置具有对显示给驾驶席用和副座席用的双方的图像调整明、暗(发白、发黑)、所谓对比度调整的功能。
此外,如果这种对比度调整功能可以在多视图显示装置以外用于各种装置,则更加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独立地调整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在同一画面上分别各自显示的多个图像的画质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画质调整方法和画质调整装置、以及能够对在同一画面上分别各自显示的多个图像独立地进行对比度调整的对比度调整装置和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显示装置被构成为具备:在同一画面上显示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的显示部;以及独立调整与上述各自的图像分别对应的多个图像的画质的画质调整部。
理想地,上述画质调整部具有对上述多个图像各自调整画质的多个画质调整部。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独立调整上述多个图像的尺寸的图像尺寸调整部。
理想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能够将相对于1个观看方向的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作为相对于其它观看方向的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设定。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与至少1个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对应地存储表示画质调整状态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的预置保持部;以及检测上述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的操作并根据在上述预置保持部中存储的对应的上述画质调整设定值调整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的预置画质调整部。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指示调整模式的切换的模式切换操作部;以及检测上述模式切换操作部的操作并切换独立地各自调整上述多个图像的画质的独立模式和共同调整上述多个图像的画质的共同模式的模式切换部。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检测周围环境的共同周围环境传感器;以及根据上述共同周围环境传感器的输出共同调整上述多个图像的画质的对周围环境共同补偿部。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各自检测上述多个图像的周围环境的多个独立周围环境传感器;以及根据上述多个独立周围环境传感器的输出调整对应的图像的画质的对周围环境补偿部。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存储上述多个图像的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的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存储部;上述画质调整部在上述显示装置起动时或者在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显示起动时,根据在上述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存储部中存储的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进行上述多个图像的画质调整。
理想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上述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是在上述显示装置的电源关闭时或者在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显示结束时的画质调整值。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存储上述多个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和该画质调整设定值的调整频率的调整频率存储部;上述画质调整部在上述显示装置起动时或者在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显示起动时,根据在上述调整频率存储部中存储的调整频率进行上述多个图像的画质调整。
理想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上述多个画质调整部中的至少1个画质调整部具有将所输入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输出的A/D转换部,并使在上述A/D转换部进行A/D转换时作为基准的基准电压可变,进行上述图像的画质调整。
另一方面,本发明在具有在同一画面上显示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的显示部的显示装置的画质调整方法中,具有独立地调整与上述各自的图像分别对应的多个图像的画质的画质调整处理。
另一方面,本发明在对具有在同一画面上显示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的显示部的显示装置进行画质调整的画质调整装置中,具备独立调整与上述各自的图像分别对应的多个图像的画质的画质调整部。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比度调整装置,其被构成为:具备将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的A/D转换部,根据输入到上述A/D转换部并且在上述A/D转换部进行转换时作为基准的基准电压,从上述A/D转换部输出对比度经过调整的上述数字图像信号。
理想地,本发明的对比度调整装置进一步具备使上述基准电压可变的控制部。
理想地,在本发明的对比度调整装置中,上述A/D转换部根据上述基准电压,通过使构成上述数字图像信号的各数字值不同而输出上述对比度经过调整的上述数字图像信号。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显示装置被构成为具备:能够在同一画面上显示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的显示部;输入与分别对应于上述各自的图像的多个图像中至少1个图像对应的模拟图像信号并将上述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的A/D转换部;以及将在上述A/D转换部进行转换时作为基准的基准电压输出到上述A/D转换部的控制部;其中,该控制部通过使上述基准电压可变而使对比度经过调整的上述数字图像信号从上述A/D转换部输出。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的显示装置被构成为具备:能够同时显示从第1方向观察的第1视频(图像)和从第2方向观察的第2视频的显示面板;以及与第1和第2视频源连接并使来自上述各视频源的信息在上述显示面板上显示的显示面板驱动部;其中,上述显示面板驱动部具备独立调整在上述显示面板上显示的上述第1和第2视频的画质的画质调整部。
另一方面,上述显示面板驱动部进一步具备独立调整在上述显示面板上显示的上述第1和第2视频的画面尺寸的画面尺寸调整部。
进一步地,上述显示面板驱动部具备对于上述第1和第2视频各自显示在上述画质调整部中设定的信息的设定值显示电路。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输入部,能够利用上述输入部设定调整值。
上述显示面板驱动部进一步具备存储部,将上述画质调整部的设定值在上述存储部中存储。进一步地,上述画质调整部能够对上述第2视频源设定在上述存储部中存储的上述第1视频源的设定值。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显示装置被构成为具备:第1画质调整部,其将能够从第1方向观察视频的第1画面和能够从第2方向观察视频的第2画面在1个显示面板的相同区域的显示面上形成,能够同时显示在上述第1画面上显示的第1视频和在上述第2画面上显示的第2视频,并进行能够相互独立调整的上述第1视频的画质的调整;以及进行上述第2视频的画质的调整的第2画质调整部。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画质调整复制操作部;以及画质调整复制部,当有上述调整复制操作部的操作时,将上述第1视频的画质调整状态作为上述第2画质调整部的画质调整状态。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与预置开关对应地存储画质调整数据的预置保持部;以及预置画质调整部,其根据上述预置开关的操作,利用在上述预置保持部中存储的与上述预置开关对应的画质调整数据调整调整对象画面的画质。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预置数据登记部,其根据对上述预置开关的登记操作,将登记操作时刻的登记对象画面的画质调整数据在上述预置保持部中存储。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切换调整模式的模式切换操作部;以及模式切换部,其根据上述模式切换操作部的操作将独立地各自调整上述第1画面的画质和上述第2画面的画质的独立模式切换为同方向地调整上述第1画面的画质和上述第2画面的画质的共同模式。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检测周围环境的共同周围环境传感器;以及根据上述共同周围环境传感器的输出同方向地调整上述第1画面的画质和上述第2画面的画质的对周围环境共同补偿部。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检测上述第1画面的画质调整用的周围环境的第1独立周围环境传感器、检测上述第2画面的画质调整用的周围环境的第2独立周围环境传感器、根据上述第1独立周围环境传感器的输出调整上述第1画面的画质的第1对周围环境补偿部、以及根据上述第2独立周围环境传感器的输出调整上述第2画面的画质的第2对周围环境补偿部。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画质调整更换操作部;以及画质调整复制部,当有上述画质调整更换操作部的操作时,将上述第1画质调整部的画质调整状态作为上述第2画质调整部的画质调整状态,将上述第2画质调整部的画质调整状态作为上述第1画质调整部的画质调整状态。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在画质调整中在调整中的画面上显示画质调整用视频的调整视频显示部。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在画质调整中在非调整中的画面上显示画质调整用视频的调整视频显示部。
理想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上述调整视频显示部对显示画质调整用视频的画面进行区域分割,并在不同区域中同时显示画质调整前的视频和调整中的视频。
理想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上述调整视频显示部作为画质调整前的视频和调整中的视频显示同一内容的视频。
理想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上述调整视频显示部显示画质调整前的视频和以非调整中的画面的画质调整状态进行画质调整的视频。
理想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上述调整视频显示部对显示画质调整用视频的画面进行区域分割,并在不同区域中同时显示以在预置保持部中存储的画质调整数据进行画质调整的视频。
理想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上述调整视频显示部显示包含以三原色的各颜色描画的图形的视频。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将上述第1画面的第1视频和上述第2画面的第2视频在视野方向上分离的液晶光闸,并通过控制上述液晶光闸的透过率进行上述第1视频和上述第2视频的画质调整。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存储上述第1画面的第1视频的初始第1调整值和上述第2画面的第2视频的初始第2调整值的初始调整值存储部;在起动时,上述第1画质调整部根据上述初始第1调整值进行画质调整,上述第2画质调整部根据上述初始第2调整值进行画质调整。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存储上述第1画面的画质调整值和该画质调整值的调整频率以及上述第2画面的画质调整值和该画质调整值的调整频率的调整频率存储部;在起动时,上述第1画质调整部根据上述第1画面的调整频率最高的画质调整值进行画质调整,上述第2画质调整部根据上述第2画面的调整频率最高的画质调整值进行画质调整。
理想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检测周围环境的共同周围环境传感器;根据与起动时的上述共同周围环境传感器的输出相应的每个画面的画质调整值,上述第1画质调整部进行上述第1画面的画质调整,上述第2画质调整部进行上述第2画面的画质调整。
另一方面,本发明在将能够从第1方向观察视频的第1画面和能够从第2方向观察视频的第2画面在1个显示面板的相同区域的显示面上形成并且同时显示在上述第1画面中显示的第1视频和在上述第2画面中显示的第2视频的显示装置中,提供一种包括进行上述第1视频的画质的调整的第1画质调整处理和进行上述第2视频的画质的调整的第2画质调整处理的画质调整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在将能够从第1方向观察视频的第1画面和能够从第2方向观察视频的第2画面在1个显示面板的相同区域的显示面上形成并且同时显示在上述第1画面中显示的第1视频和在上述第2画面中显示的第2视频的显示装置中,提供一种包含以下处理的画质调整方法:对于上述第1画面的第1视频的画质调整操作,改写存储上述第1视频的画质的调整值的第1画质调整值存储部的调整值的处理;对于上述第2画面的第2视频的画质调整操作,改写存储上述第2视频的画质的调整值的第2画质调整值存储部的调整值的处理;根据上述第1画质调整值存储部的调整值调整上述第1画面的第1视频的画质的处理;以及根据上述第2画质调整值存储部的调整值调整上述第2画面的第2视频的画质。
如果采用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显示装置(例如,多视图显示装置),则可以通过画质调整部(理想地,多个画质调整部)独立调整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在同一画面上分别各自显示的多个图像的画质,因此,各个图像的观察者(使用者)可以不影响其它图像的画质地选择设定适合于自己所看的图像的画质。另一方面,图像尺寸调整部可以对各方向的每个图像独立调整其图像尺寸,因此,1个图像的观察者可以不影响其它图像的图像尺寸地选择设定适合于自己所看的图像的图像尺寸。其结果,进一步实现用户友好的显示装置。
另一方面,通过在各自的显示区域上显示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利用输入部指示任意的图像的画质的调整、在存储部中存储画质调整设定值以在下次的画质设定中能够使用等,能够进一步实现使用性好的显示装置。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当有选择部的操作时,可以将1个图像源的画质调整设定值作为其它图像的至少1个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进行设定。因此,当驾驶者等改变座席时,可以继续被设定为喜好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的画质。进一步地,由于还可以更换2个图像源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因此当例如在改变驾驶者的情况下改变驾驶席和副座席时,可以继续被设定为各自喜好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的画质。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可以从通过预置功能预先保持的多个画质调整设定值中选择对于每个图像所希望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因此容易进行各个图像的画质的调整。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当有模式切换操作部的操作时,可以切换独立模式和共同模式,因此,可以细致地进行与周围环境的变化相对应的画质的调整等,以便可以共同调整多个图像的画质,或者可以独立地各自调整多个图像的画质。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可以根据共同周围环境传感器(例如,亮度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共同调整同一画面上的多个图像的画质,因此,能够自动地统一进行与周围环境的变化相对应的画质调整,其中周围环境的变化对各图像带来共同的影响。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设置各自检测多个图像的周围环境的多个独立周围环境检测传感器,并根据上述多个周围环境传感器的各自的检测结果,对每个图像独立地调整画质,因此,能够根据例如在驾驶席和副座席等各座席上有不同影响的环境变化自动地适宜地进行画质的调整。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在显示装置起动时或者在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显示起动时,根据在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存储部中存储的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进行多个图像的画质调整,因此,可以自动地选择各个图像的画质的初始画质调整状态,节省用于画质调整的操作的时间。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作为上述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将显示装置的电源关闭时或者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显示结束时的画质调整值(也称为最后的存储器)在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存储部中存储,因此,能够选择在显示装置起动时继续使用的可能性高的画质的调整状态。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由于在显示装置起动时或者在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显示起动时,根据多个图像的画质的调整频率最高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进行各个图像的画质调整,因此,可以选择使用的可能性最高的画质的调整状态。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在显示装置起动时或者在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显示起动时,对每个座席读出显示的频率最高并且设定的频率最高的值以进行各个图像的画质的设定,因此,可以成为显示和使用的可能性最高的画质的调整状态,节省画质调整操作。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通过显示装置的多个画质调整部的至少1个具有将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的A/D转换部并使输入到该A/D转换部的基准电压可变,可以独立地调整在同一画面上分别各自显示的多个图像的画质,并从A/D转换部输出画质被调整后的数字图像信号。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利用IC(集成电路)制作具有进行在同一画面上显示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的显示装置的画质调整的功能的画质调整装置,因此,画质调整装置的制作工序变得容易,并且谋求减少显示装置整体的尺寸。
另一方面,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对比度调整装置,则根据输入到将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的A/D转换部的基准电压,可以对在同一画面上分别各自显示的多个图像独立地进行对比度调整,并从A/D转换部输出对比度经过调整的数字图像信号。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对比度调整装置,则由于输入到A/D转换部的基准电压可以取可变的值,因此,对在同一画面上分别各自显示的多个图像能够进行特别是表示发白和发黑等的对比度的调整。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对比度调整装置,则根据输入到A/D转换部的基准电压,通过使构成数字图像信号的各个输出数字值变化,可以从A/D转换部输出对比度经过细致调整的数字图像信号。
另一方面,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显示装置,则通过对多个图像的各个使输入到A/D转换部的基准电压可变,可以独立地调整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在同一画面上分别各自显示的多个图像的对比度,因此,各个图像的观察者(使用者)可以不对其它图像的对比度带来影响地设定适合于自己所看的图像的对比度。
另一方面,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显示装置,则由于画质调整部可以对在各自的方向上显示的视频数据独立地进行画质设定,因此,用户可以不对其它画面的画质带来影响地选择设定适合于自己所看的视频的画质。另一方面,由于图像尺寸设定部可以对各个方向的每个视频独立地调整其画面尺寸,因此,用户可以不对其它画面的画面尺寸带来影响地选择设定适合于自己所看的视频的图像尺寸。其结果,进一步实现用户友好的显示装置。
另一方面,通过在各自的画面上显示视频的画质设定信息、在存储部中存储设定值以在下次的画质设定中可以利用等,可以进一步实现使用方便性好的显示装置。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可以相互独立地进行从驾驶席等观察的第1画面的第1视频的画质(亮度、对比度、清晰度、色调等)的调整和从副座席等观察的第2画面的第2视频的画质的调整,因此,可以进行适合于驾驶席和副座席等的各座席的画面的调整。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当有画质调整复制操作部(例如,选择部)的操作时,可以将第1视频的画质调整状态改变为第2画质调整部的画质调整状态,因此,当驾驶者等改变座席时,可以继续喜好的画质。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可以从利用预置功能预先保持的第1和第2视频的画质的多个设定值中选择对每个视频所希望的设定值,因此,容易进行各个画面的画质的调整。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能够切换独立调整模式和共同模式,因此,能够细致地进行与周围环境的变化相对应的画质的调整等,以便可以统一进行整个画面向同一方向的画质的调整,或者可以各画面独立地调整画质。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可以根据周围环境传感器(例如,亮度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统一进行整个显示画面向同一方向的画质的调整,因此,能够自动地统一进行与周围环境的变化相对应的画质的调整,其中周围环境的变化对各画面带来共同的影响。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对各个画面设置独立的多个周围环境传感器,并根据上述多个周围环境传感器的各个的检测结果,对每个画面独立地调整画质,因此,可以根据例如在驾驶席和副座席等各座席上有不同影响的环境变化自动地适宜地进行画质的调整。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当有画质调整更换操作部(例如,选择部)的操作时可以更换各个画面的画质的调整状态,因此,当例如在驾驶员改变的情况等下变更驾驶席和副座席时,可以继续各自喜好的画质。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在调整中的画面中显示画质调整用视频,因此,容易进行各个画面的画质的调整。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对显示画面调整用视频的画面进行区域分割,并将画质调整前的视频和调整中的视频在不同区域中同时显示,因此,可以参考相反一侧的画面的画质的调整状态,从而容易进行作为画质调整的对象的画面的画质的调整。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将进行第1视频或者第2视频的任意一方的画质调整的显示画面分割为多个画面,并显示该显示画面的画质的多个预置调整状态,因此,可以比较各画质调整状态,作为选择该显示画面的画质时的参考。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进行与第1视频和第2视频的三原色的各个颜色成分有关的画质的修正处理,因此,可以高精度地进行第1视频和第2视频的画质的调整。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在显示装置起动时读出此前在初始调整值存储部中存储的初始第1调整值和初始第2调整值(也称为最后的存储器),并分别进行第1和第2视频的画质调整,因此,可以自动地选择在起动时继续使用的可能性高的画质的调整状态,从而节省用于画质调整的操作的时间。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在显示装置起动时,根据第1画面的画质的调整频率最高的画质调整值进行第1画面的画质调整,并且根据第2画面的画质的调整频率最高的画质调整值进行第2画面的画质调整,因此,可以选择使用的可能性最高的画质的调整状态。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在上述显示装置起动时,对每个座席读出显示的频率最高并且设定的频率最高的值,并进行第1和第2视频的画质的设定,因此,可以成为显示和使用的可能性最高的画质的调整状态,从而节省画质调整操作。
进一步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根据与起动时的共同周围环境传感器的输出相应的每个画面的画质调整值,进行第1画面和第2画面的画质调整,因此,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设定适宜的画质。进一步地,即使周围环境的变化急剧发生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例如与隧道和夜间环境等周围环境的显著变化相应的各画面的画质的定制值迅速地进行画质的调整。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
图2是示出显示装置的安装例子的侧视图;
图3是显示部的剖面构造的概略图;
图4是从正面看显示面板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5是示出TFT基板的概略的电路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的方框图;
图7是示出图像输出部211的概略的方框图;
图8是示出控制部200的概略的方框图;
图9是示出存储器218的概略的方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方框图;
图11是示出显示面板中的显示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图10的具体实例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方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图12的CPU 19的画质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方框图;
图15是示出显示图像尺寸不同的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图14的CPU 54的画质调整处理和图像尺寸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显示面板中的显示例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图14所示的装置的动作说明的时序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方框图;
图20是概略地示出图19的显示部的剖面形状的图;
图21是示出将2种图像数据写入VRAM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22是用于说明CPU 7a的画质调整处理的流程图(之1);
图23是用于说明CPU 7a的画质调整处理的流程图(之2);
图24是示出画质调整用图像的显示例的图(之1);
图25是示出画质调整用图像的显示例的图(之2);
图26是示出画质调整用图像的显示例的图(之3);
图27是示出画质调整用图像的显示例的图(之4);
图28是示出图22和图23所示的CPU 7a的画质调整处理的变形例的图(之1);
图29是示出图22和图23所示的CPU 7a的画质调整处理的变形例的图(之2);
图30是示出图22和图23所示的CPU 7a的画质调整处理的变形例的图(之3);
图31是示出图22和图23所示的CPU 7a的画质调整处理的变形例的图(之4);
图32是示出图22和图23所示的CPU 7a的画质调整处理的变形例的图(之5);
图33是用于说明根据环境变化的画质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34是用于说明起动时的画质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35是用于说明画质调整设定值的存储处理的流程图;
图3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方框图;
图37是概略地示出图36的显示部的剖面形状的图;
图38是示出包括具有适用于本发明的A/D转换部的对比度调整装置的显示装置的构成例子的方框图;
图39是示出基准电压和输入模拟信号的关系的图;
图40是示出基准电压和输出数字信号的关系的图;
图41是示出图38的显示装置的第1变形例的方框图;
图42是示出图38的显示装置的第2变形例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图1~图4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是权利要求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其等同物。
在此,首先参照图1~图9,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提的显示装置的概念性的构成和动作。
图1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另外,以后对于与上述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考标记以表示。
在图中,1是第1图像源,2是第2图像源,3是来自第1图像源的第1图像数据,4是来自第2图像源的第2图像数据,5是显示控制部,6是显示数据,7是显示部(例如液晶面板等),8是基于第1图像源1的第1显示图像,9是基于第2图像源2的第2显示图像,10是相对于显示部7位于左侧的观察者(使用者),11是相对于显示部7位于右侧的观察者(使用者)。
图1的概念图概念性地示出了根据相对于显示部7的观察者10、11的相对位置,换句话说根据相对于显示部7的视野角,观察者10可以看见第1显示图像8,实际上观察者11可以同时看见第2显示图像9,而且各个显示图像8、9可以在显示部7的显示面整体上看见。在图1中,第1图像源1是例如DVD播放机的电影图像和电视接收机的接收图像等,第2图像源2是例如汽车导航装置的地图和路线指引图像等,第1图像数据3和第2图像数据4被各自提供给显示控制部5,并进行处理以能够在显示部7上实际同时地显示它们。
从显示控制部5提供显示数据6的显示部7由具有以后说明的视差栅格的液晶面板等构成。显示部7的横向的总像素的一半在基于第1图像源1的第1显示图像8的显示中使用,剩下的一半像素在基于第2图像源2的第2显示图像9的显示中使用。相对于显示部7位于左侧的观察者10只能看见与第1显示图像8对应的像素,第2显示图像9由于在显示部7的表面形成的视差栅格而被遮挡,实际上不能看见。另一方面,相对于显示部7位于右侧的观察者11只能看见与第2显示图像9对应的像素,第1显示图像8由于视差栅格而被遮挡,实际上不能看见。另外,关于视差栅格,可以应用例如上述专利文献5和专利文献6所公开的构成。
根据这种构成,可以在单个的画面上对左右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和内容。当然,如果第1图像源1和第2图像源2相同,则如以往的那样,左右的使用者也可以看见相同的图像。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显示多个图像的画面只有一个,应当注意在这一个画面上可以同时显示分别独立地进行画质调整的多个图像(在图1中,是2种图像)这一点。
图2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多视图显示装置安装到车辆中的例子的侧视图。在图中,12是副座席,13是驾驶席,14是风挡玻璃,15是操作部,16是扬声器。
图1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显示部7,例如如图2所示,被配置在驾驶席13和副座席12的大致中央的仪表板部分。对多视图显示装置的各种操作通过与显示部7的表面一体形成的触摸面板(未图示)或操作部15或者红外线或无线遥控器(未图示)的操作进行。在车辆的各个门上配置有扬声器16,输出与显示图像联动的声音和警告音等。
观察者11坐在驾驶席13上,观察者10坐在副座席12上。能够从相对于显示部7的第1观看方向(驾驶席一侧)看见的图像例如是汽车导航装置的地图等图像,实际上同时能够从第2观看方向(副座席一侧)看见的图像是例如电视接收图像或DVD电影图像。因此,在驾驶席13的驾驶者接受汽车导航的驾驶支援的同时,副座席12上的同车人能够观赏电视或DVD。而且,各个图像使用例如7英寸的画面整体进行显示,因此,画面尺寸也不会如以往的多视窗显示那样变小。即,对于驾驶者、同车人,就象具有各自独立的专用的显示器一样,向各自提供最佳的信息和内容。
图3是显示部7的剖面构造的概略图。在图中,100是液晶面板,101是背光灯,102是设置在液晶面板的背光灯一侧的偏振板,103是配置在液晶板的发光方向一侧的前面的偏振板,104是TFT(薄膜晶体管)基板,105是液晶层,106是彩色滤光基板,107是玻璃基板,108是视差栅格。液晶面板100被构成为在2块偏振板102、103之间夹着在TFT基板104和与之相对配置的彩色滤光基板106之间夹持着液晶层105的一对基板、配置在其发光方向一侧的前面的视差栅格108和玻璃基板107,并与背光灯101稍微隔开地配置。此外,液晶面板100具有由RGB(三原色)构成的像素。
液晶面板100的各像素被分成左侧(副座席一侧)显示用和右侧(驾驶席一侧)显示用以进行显示控制。然后,左侧(副座席一侧)显示用像素由于视差栅格108而使得向右侧(驾驶席一侧)的显示被遮挡,从左侧(副座席一侧)可以看见。另一方面,右侧(驾驶席一侧)显示用像素由于视差栅格108而使得向左侧(副座席一侧)的显示被遮挡,从右侧(驾驶席一侧)可以看见。因此,可以向驾驶者和同车人提供不同的显示。即,可以对驾驶者提供导航的地图信息,同时使同车人看DVD的电影等。另外,如果改变视差栅格108和上述液晶面板的各像素的构成,则还可以是显示在3个方向等多个方向上不同的图像的构成。另一方面,也可以由能够电驱动的液晶光闸等构成视差栅格自身以使视野角可变。
图4是从正面看显示面板的构造的概略图,上述的图3是图4中的A-A’剖面。在图中,109是左侧(副座席一侧)显示用的像素,110是右侧(驾驶席一侧)显示用的像素。图3和图4表示例如在横向排列800像素、在纵向排列480像素的液晶面板100的一部分。左侧(副座席一侧)显示用的像素109和右侧(驾驶席一侧)显示用的像素110在纵向上被成组化并交替地排列。视差栅格108在横向上以某一间隔配置,在纵向上一样。由此,如果从左侧看显示面板,则视差栅格108遮盖右侧用像素110,而左侧用像素109可以看见。此外同样地,如果从右侧看,则视差栅格108遮盖左侧用像素109,而右侧用像素110可以看见。进一步地,在正面附近,由于看见左侧用像素109和右侧用像素110双方,因此,实际上重叠地看见左侧的显示图像和右侧的显示图像。在此,图4中交替排列的左侧用像素109和右侧用像素110,如图3所示,具有RGB色,但是各组在纵向内也可以以R列、G列、B列的方式以单色构成,也可以作为RGB多个混合的列构成。
图5是示出TFT基板104的概略的电路图。111是显示面板驱动部,112是扫描线驱动电路,113是数据线驱动电路,114是TFT元件,115~118是数据线,119~121是扫描线,122是像素电极,123是子像素。
如图5所示,子像素123以由各数据线115~118和各扫描线119~121包围的区域作为一个单位,并被形成多个。在各个子像素中形成有对液晶层105施加电压的像素电极122和对其进行开关控制的TFT元件114。显示面板驱动部111控制扫描线驱动电路112和数据线驱动电路113的驱动定时。扫描线驱动电路112进行TFT元件114的选择扫描,此外,数据线驱动电路113控制对像素电极122的施加电压。
上述多个子像素根据第1图像数据和第2图像数据的合成数据或者第1和第2各自的图像数据,例如通过向数据线115和117发送第1像素数据(左侧的图像显示用)以及向数据线116和118发送第2像素数据(右侧的图像显示用),形成显示第1图像的第1图像数据群和显示第2图像的第2图像数据群。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的方框图,是对所谓AVN(视听导航)组合机的适用例。在图中,124是触摸面板,200是控制部,201是CD/MD播放部,202是无线电接收部,203是TV(电视)接收部,204是DVD播放部,205是硬盘(HD)播放部,206是导航部,207是分配电路,208是第1图像调整电路,209是第2图像调整电路,210是声音调整电路,211是图像输出部,212是VICS信息接收部,213是GPS信息接收部,214是选择器,215是操作部,216是遥控发送接收部,217是遥控器,218是存储器,219是外部声音/视频(图像)输入部,220是照相机,211是亮度检测部,222是乘员检测单元,223是后显示部,224是ETC车载器,225是通信单元。
显示部7由触摸面板124、液晶面板100和背光灯101构成。显示部7的液晶面板100如此前所述的,实际上可以同时显示从作为第1观看方向的驾驶席一侧看见的图像和从作为第2观看方向的副座席一侧看见的图像。另外,在显示部7中也可以使用液晶面板以外的平面显示器,例如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冷阴极平面显示器等。
控制部200将来自各种源(CD/MD播放部201、无线电接收部202、TV接收部203、DVD播放部204、HD播放部205和导航部206)的图像和声音,经由根据来自控制部200的指示将指定为左侧用的图像源的图像数据分配给第1图像调整电路208和将指定为右侧用的图像源的图像数据分配给第2图像调整电路209的分配电路207,如果是图像则分配给第1图像调整电路208和第2图像调整电路209,如果是声音则分配给声音调整电路210。然后,在第1和第2图像调整电路208、209中,调整亮度和色调、对比度等,通过图像输出部211使被调整的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7上。此外,在声音调整电路210中,调整对各扬声器的分配和音量、声音,并从扬声器16输出被调整的声音。
图7是示出图像输出部211的概略的方框图。在图中,226是第1写入电路,227是第2写入电路,228是VRAM(视频随机访问存储器:图形显示帧缓冲专用RAM)。
图像输出部211,例如如图7所示,具备第1写入电路226、第2写入电路227、VRAM(视频RAM)228和显示部驱动部111。例如,第1写入电路226以在第1图像调整电路208中调整的图像数据中与奇数列对应的图像数据(即,图1的第1显示图像8用的图像数据)为基础,第2写入电路227以在第2图像调整电路209中调整的图像数据中与偶数列对应的图像数据(即,图1的第2显示图像9用的图像数据)为基础,分别写入VRAM 228的相关区域。此外,显示部驱动部111是驱动液晶面板100的电路,根据在VRAM 228中保持的图像数据(第1图像数据和第2图像数据的合成数据),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对应的像素。另外,在VRAM228中,由于以与第1图像数据和第2图像数据的合成的多视图显示用的图像对应的方式进行图像数据的写入,因此,驱动电路可以是一个,其动作也与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的动作相同。此外,作为另一个构成,也可以考虑不合成第1图像数据和第2图像数据,而根据各自的图像数据使用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对应的像素的第1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和第2显示面板驱动电路。
在此,如果对图6所示的各种源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则当选择HD播放部205时,读出在硬盘(HD)中存储的MP3文件等音乐数据和JPEG文件等图像数据、导航用的地图数据等,并在显示部7上显示用于选择音乐数据的菜单显示和图像数据。
导航部206具备存储用于导航的地图信息的地图信息存储部,并从VICS信息接收部212、GPS信息接收部213得到信息,制成用于导航动作的图像并将其显示。此外,TV接收部203从天线经由选择器214接收模拟TV广播波和数字TV广播波。
图8是示出控制部200的概略的方框图。在图中,229是接口,230是CPU,231是存储部,232是数据存储部。
控制部200控制分配电路207以及各种源,对所选择的2个源或者1个源进行显示。此外,控制部200还进行在显示部7上显示用于控制这些各种源的操作菜单显示的处理。在此,如图8所示,控制部200具备由微处理器等构成的经由接口229总体控制显示装置内的各个部和各电路的CPU 230。在该CPU 230中,具备保持在显示装置的动作中需要的各种程序的ROM CPU 7a。在该CPU 7a中设置有由保持在显示装置的动作中需要的各种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构成的程序存储部231和由保持各种数据的RAM(随机存储器)构成的数据存储部232。另外,ROM和RAM等可以内置在CPU中,也可以设置在外部使用。此外,ROM也可以是如闪速存储器的能够电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使用者(用户)可以通过利用在显示部7的表面上安装的触摸面板124、设置在显示部7的周围的开关或者由声音识别装置等构成的操作部215实施输入操作和选择操作来进行上述各种源的控制。此外,也可以经由遥控发送接收部216利用遥控器217进行输入或者选择操作。控制部200根据该触摸面板124和操作部215的操作,进行包含各种源的控制。此外,控制部200被构成为使用声音调整电路210控制如图2所示配备在车辆内的多个扬声器16的各个音量等。此外,控制部200还进行在存储器218中存储画质设定信息和程序、车辆信息等各种设定信息的控制。
图9是示出存储器218的概略的方框图。在图中,233是第1画面RAM,234是第2画面RAM,235是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236是对环境调整值保持部。另外,有关上述第1画面RAM、第2画面RAM、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以及对环境调整值保持部的具体构成,也在图17中以后说明。
存储器218,例如如图9所示,具有:可以分别写入使用者设定的第1图像和第2图像的画质的调整值的第1画面RAM 233和第2画面RAM234。此外,还具有在调整第1图像和第2图像的画质时作为能够读出的预置值预先存储有用于各画质调整的多个等级的画质调整值的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235。进一步地,具有为了根据车外的亮度变化等周围环境变化调整画质而保持与周围环境相对应的第1图像和第2图像的画质的调整值的对环境调整值保持部236。在此,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235和对环境调整值保持部236由闪速存储器等能够电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备用了电池的易失性存储器构成。
也可以在显示部7上显示来自与外部声音/视频(图像)输入部129连接的例如后方监视用的照相机220的视频(图像)。另外,除了后方监视用照相机220以外,还可以将摄像机和游戏机等与外部声音/视频(图像)输入部219连接。
控制部200以通过亮度检测部221(例如,车辆的灯开关和光传感器)和乘员检测部222(例如,设置在驾驶席和副座席上的感压传感器)检测的信息为基础,可以改变声音的定位位置等设定。
223是为车辆的后座席用而设置的后显示部,经由图像输出部211可以显示与在显示部7上显示的图像相同的或者驾驶席用的图像或副座席用的图像中的任意一方。
控制部200进行显示来自ETC车载器224的费用显示等的控制。此外,控制部200也可以控制用于与便携式电话等无线连接的通信单元225,并进行与其有关的显示。
顺便,参照附图(图10~图18)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的实施方式(实施例)。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方框图。在图中,45是用于多视图显示的显示面板(即,显示部,在图10中表示为多视图显示面板),其可以同时显示相对于面板例如从左侧和右侧能够观察的2种图像。该显示面板可以使用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构造的显示面板实现。
图11是示出在显示面板45中同时显示的2种图像46、47如何被用户(使用者)观察的图。如图所示,从显示面板45的左侧观看的用户观察图像46,从右侧观看的用户观察图像47。左侧的用户不能观察图像47,右侧的用户不能观察图像46。因此,左侧的用户不必介意右侧的用户的视线而能够看见自己喜好的图像,右侧的用户不必介意左侧的用户的视线而能够看见自己喜好的图像。
在图10中,2s和3s表示第1和第2外部图像源。4p是显示面板驱动部,并处理从第1和第2外部图像源2s、3s输入的图像信号的数据以生成驱动显示面板45的信号。显示面板驱动部4p包括用于左侧的图像46的画质调整电路41、用于右侧的图像47的画质调整电路42以及显示面板驱动电路43。画质调整电路41具有在亮度、对比度、清晰度等方面调整第1图像源2s的画质的功能。同样,画质调整电路42在亮度、对比度、清晰度、色调等方面调整第2图像源3s的画质。调整后的信号被输入显示面板驱动电路43中,进行在显示面板45上应当显示图像46、47的信号处理。
在图10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对外部的图像源2s和3s分别设置有画质调整电路41、42,因此,对来自不同的图像源2s、3s的图像信号能够独立地进行画质调整。因此,在图像45、46中分别显示具有经过最佳调整的画质的图像,用户可以舒适地观看图像。
图12是示出图10的具体例子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方框图。图12的多视图显示装置在上述的图10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中设置有外部输入装置18和CPU 19。在图12中,也与上述的图10的情况一样,设置有用于多视图显示的显示面板45,可以同时显示相对于该显示面板例如从左侧和右侧能够观察的2种图像。
在图12中,也与上述的图10的情况一样,设置有第1图像源2s和第2图像源3s。图12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与上述的图10的情况一样,具备显示面板驱动部4p。进一步地,显示面板驱动部4p包括用于左侧的图像46的画质调整电路41、用于右侧的图像47的画质调整电路42以及显示面板驱动电路43。
图12的显示面板驱动部4p具有作为具有用于对第1图像源2s和第2图像源3s分别独立地调整画质的多个画质调整部(在图12中,是画质调整电路41和画质调整电路42)的画质调整装置的功能。理想地,该画质调整装置用IC(集成电路)制作。此外,该画质调整装置也可以不包含显示面板驱动电路43,由多个画质调整部(在图12中是画质调整电路41和画质调整电路42)构成。
进一步地,图12的多视图显示装置具备:输入用于画质调整的设定值的外部输入装置18(即输入部)、根据从外部输入装置18输入的设定值控制画质调整电路41和画质调整电路42的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另外,外部输入装置18具备未图示的画质调整开始指示操作部、画质调整操作部以及画质调整结束指示操作部。在图12中,用于画质调整的设定值使用外部输入装置18由用户设定。该设定信息被导入CPU 19中,在CPU19中根据该设定信息生成用于控制画质调整电路41和画质调整电路42的信号。画质调整电路41和画质调整电路42通过根据从CPU 19输出的控制信号处理来自第1、第2图像源2s、3s的图像数据,进行各图像46、47的画质调整。另外,在图12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中,虽然在显示面板驱动部4p的外部设置CPU 19,但是CPU 19也可以包含在显示面板驱动部4p内。
图13是用于说明图12的CPU 19的画质调整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在图12的CPU 19检测来自外部输入装置18的画质调整开始指示时执行。即,如果由用户(使用者)操作外部输入装置18的画质调整开始指示操作部,则执行本流程。
首先,检测是否输入了来自外部输入装置18的画质调整指示,当输入了画质调整指示时,进入步骤S13b,如果没有输入画质调整指示,则进入步骤S13c(步骤S13a)。即,步骤S13a在用户(使用者)使用外部输入装置18的画质调整操作部进行画质调整操作时进入步骤S13b,在未进行画质调整操作时进入步骤S13c。
在步骤S13b中,根据来自外部输入装置18的画质调整指示,向与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电路输出画质调整指示,进入步骤S13c。这样,根据用户(使用者)的外部输入装置18的画质调整操作,改变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
即,当左侧的图像46是画质调整对象图像时,根据来自外部输入装置18的画质调整指示(用户的画质调整操作),控制画质调整电路41以调整左侧的图像的画质,当右侧的图像47是画质调整对象图像时,根据来自外部输入装置18的画质调整指示(用户的画质调整操作),控制画质调整电路41以调整右侧的图像的画质,并进入步骤S13c。
在步骤S13c中,检测来自外部输入装置18的画质调整结束指示是否被输入,当输入结束指示时(有用户的画质调整操作部的操作时)结束处理,当没有输入来自外部输入装置18的画质调整结束指示时(没有用户的画质调整操作部的操作时)返回步骤S13a。另外,作为画质调整结束指示的检测方法,也可以不检测来自外部输入装置18的画质调整结束指示的输入,而是当从外部输入装置18的最后操作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判别为画质调整操作结束。
在本处理中,根据来自外部输入装置18的画质调整操作,向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调整电路41、42输出画质调整指示。另外,对画质调整电路41、42的画质调整指示也可以在输入了画质调整操作完成指示之后。
在图12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中,由于利用IC制作具有画质调整装置功能的显示面板驱动部,因此,画质调整装置的制作工艺变得容易,同时,多视图显示装置整体的尺寸变小。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方框图,图15是示出显示图像尺寸不同的图像的例子的图。另外,在本图(图14、图15)中,与图10~图12共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者类似的构成要素,因此省略其重复的说明。在图中,5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显示面板驱动部,6e表示例如遥控器的操作键或者由触摸面板输入部等构成的外部输入装置(即输入部)。另外,外部输入装置6e具备未图示的画质调整开始指示操作部、画质调整操作部、画质调整结束指示操作部、图像尺寸调整开始指示操作部、图像尺寸调整操作部以及图像尺寸调整结束指示操作部。
显示面板驱动部50具备画质调整电路51、图像尺寸调整电路52、显示面板驱动电路53、CPU 54、设定值显示电路55以及存储器56。如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那样,在相对于第1和第2图像源2s和3s独立设置画质调整电路41、42的构造中,存在电路规模比较大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对1个画质调整电路51进行定时调整使用,可以对来自第1、第2图像源2s、3s的不同的图像信号进行各自的画质调整。另外,对于这种情况的定时调整以后说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装置中,通过设置图像尺寸调整电路52,可以进行各个图像46、47的独立的图像尺寸调整。在图15中,对于左侧的图像46,示出了被放大的图像尺寸的图像46’和被缩小的图像尺寸的图像46”,对于右侧的图像47,示出了被放大的图像尺寸的图像47’和被缩小的图像尺寸的图像47”。左侧的图像46、46’和图像46”可以与右侧的图像47、47’和47”独立地显示。进一步地,根据图像源,存在图像尺寸是正常图像、宽屏图像、全屏图像等各种图像的情况。因此,用户通过将自己所看的图像设定成适合于图像源的图像,可以进行舒适的图像的收看/收听,但是在以往的显示装置中,由于通过图像尺寸调整,另一方的图像尺寸也被改变,因此,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进行图像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有对各个图像源能够独立调整图像尺寸的图像尺寸调整电路52,因此,不必担心对其它图像的影响,可以对用户自己所看的图像的尺寸进行调整,促进用户的舒适的收看/收听。另外,图像尺寸调整电路52也与画质调整电路51一样,通过对1个电路52进行定时调整使用,可以对各个图像46、47进行独立的尺寸调整。
用于画质调整的设定值使用外部输入装置6e由用户设定。该设定信息被导入CPU 54,在CPU 54中根据输入信息生成用于控制画质调整电路51和图像尺寸调整电路52的信号,并输出到电路51、52。画质调整电路51和图像尺寸调整电路52通过根据从CPU 54输出的控制信号处理来自第1、第2图像源2s、3s的图像数据,进行各图像46、47的画质调整、图像尺寸调整。
图16是用于说明图14的CPU 54的处理的流程图。更详细地,图16的(a)是用于说明画质调整的流程图,图16(b)是用于说明图像尺寸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16的(a)的流程图在图14的CPU 54检测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画质调整开始指示时执行。即,如果由用户(使用者)操作外部输入装置6e的画质调整开始指示操作部,则执行本流程图。
首先,检测是否输入了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画质调整指示,当输入了画质调整指示时进入步骤S16b,当没有输入画质调整指示时进入步骤S16c(步骤S16a)。即,步骤S16a在用户(使用者)使用外部输入装置6e的画质调整操作部进行画质调整操作时进入步骤S16b,当没有进行画质调整操作时进入步骤S16c。
在步骤S16b中,根据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画质调整指示,向画质调整电路51输出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调整指示,同时向存储器54输出画质调整设定值,进入步骤S16c。这样,根据用户(使用者)的外部输入装置6e的画质调整操作,改变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
即,当左侧的图像46是画质调整对象图像时,根据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画质调整指示(用户的画质调整操作),控制画质调整电路51以调整左侧的图像46的画质,当右侧的图像47是画质调整对象图像时,根据来自外部输入装置18的画质调整指示(用户的画质调整操作),控制画质调整电路51以调整右侧的图像47的画质,进入步骤S16c。
在步骤S16c中,检测是否输入了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画质调整结束指示,当输入了结束指示时(有用户的画质调整操作部的操作时)结束处理,当没有输入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画质调整结束指示时(没有用户的画质调整操作部的操作时)返回步骤S16a。另外,作为画质调整结束指示的检测方法,也可以不检测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画质调整结束指示的输入,而是当从外部输入装置6e的最后的操作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后,判别为画质调整操作结束。
在本处理中,根据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画质调整操作,向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调整电路51输出画质调整指示。另外,对画质调整电路51的画质调整指示也可以在输入了画质调整操作结束指示之后。
图16的(b)的流程图在图14的CPU 54检测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图像尺寸调整开始指示时执行。即,如果由用户(使用者)操作外部输入装置6e的图像尺寸调整开始指示操作部,则执行本流程图。
首先,检测是否输入了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图像尺寸调整指示,当输入了图像尺寸调整指示时进入步骤S16e,当没有输入图像尺寸调整指示时进入步骤S16f(步骤S16d)。即,步骤S16d在用户(使用者)使用外部输入装置6e的图像尺寸调整操作部进行图像尺寸调整操作时进入步骤S16e,当没有进行图像尺寸调整操作时进入步骤S16f。
在步骤S16e中,根据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图像尺寸调整指示,向图像尺寸调整电路52输出图像尺寸调整对象图像的图像尺寸调整指示,同时向存储器56输出图像尺寸调整设定值,进入步骤S16f。这样,根据用户(使用者)的外部输入装置6e的图像尺寸调整操作,改变图像尺寸调整对象图像的图像尺寸。
即,当左侧的图像46是图像尺寸调整对象图像时,根据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图像尺寸调整指示(用户的图像尺寸调整操作),控制图像尺寸调整电路52以调整左侧的图像46的图像尺寸,当右侧的图像47是图像尺寸调整对象图像时,根据来自外部输入装置18的图像尺寸调整指示(用户的图像尺寸调整操作),控制图像尺寸调整电路52以调整右侧的图像47的图像尺寸,进入步骤S16f。
在步骤S16f中,检测是否输入了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图像尺寸调整结束指示,当输入了结束指示时(有用户的图像尺寸调整操作部的操作时)结束处理,当没有输入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图像尺寸调整结束指示时(没有用户的图像尺寸调整操作部的操作时)返回步骤S16d。另外,作为图像尺寸调整结束指示的检测方法,也可以不检测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图像尺寸调整结束指示的输入,而是当从外部输入装置6e的最后的操作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后,判别为图像尺寸调整操作结束。
在本处理中,根据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图像尺寸调整操作,向图像尺寸调整对象图像的图像尺寸调整电路52输出图像尺寸调整指示。另外,对图像尺寸调整电路52的图像尺寸调整指示也可以在输入了图像尺寸调整操作结束指示之后。
CPU 54在执行上述的图16的流程图时,进一步向设定值显示电路55输出控制信号,使经由外部输入装置6e输入的用户的设定信息在对应的图像46或47上显示。另外,也可以不必使用户的设定信息在对应的图像46或47上显示,而是作为左侧用图像(即左侧的图像)46或者右侧用图像(即右侧的图像)47,显示用户的设定信息图像。
图17作为左侧用图像(即左侧图像)46,示出了在显示用户的设定信息图像时的显示例子。现在,位于显示面板45的左侧的用户在通过遥控器等对自己所看的图像进行画质调整时,作为左侧用图像(即左侧的图像)46显示用户的设定信息图像,即对比度50、亮度50。因此,用户可以一边确认自己的设定的详细情况一边进行画质调整。该显示由于只在进行设定的用户一侧显示,而在其它地方不显示,因此,正在收看/收听另一图像的用户不会受到画质设定中的用户的行为的影响,可以继续自己的收看/收听。
进一步地,通过外部输入装置6e的输入方法,可以例如一边将右侧的图像的画质调整的详细情况在左侧的图像上或者作为左侧用图像显示,一边进行右侧的图像的画质调整。即,可以是左侧的用户一边看左侧的图像46a,一边进行右侧的图像的画质调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由设定值显示电路55,例如如图17所示,在左侧的图像46a上显示正在进行右侧的图像的调整,容易确认用户在调整哪一边的图像。
在上述的图14所示的装置中,来自外部输入装置6e的输入信息、画质调整电路51的画质调整值、图像尺寸调整电路52的图像尺寸调整值被存储在存储器56中。所存储的这些设定值被用户用于下一次的画质调整、图像尺寸调整。即,当进行下一次的画质调整时,首先根据在存储器56中存储的设定值进行画质和图像尺寸的初始设定,并且使初始设定值在图像上或者作为图像显示。这样,由于用户在前一次的设定上开始新的设定,因此在希望与前一次相同的设定时,不需要进行调整操作,或者可以一边参考前一次的设定值一边进行新的设定操作。因此,画质调整的操作变得更简便。
此外,通过在左侧用图像和右侧用图像46、47的操作中能够共用在存储器56中存储的设定值,可以谋求存储器电路的缩小化,进一步地,当在另一方的图像中使用在左侧用图像46或者右侧用图像47中的任意一个中调整的设定值时,能够节省重新调整的时间。另外,存储器56也可以是外挂的存储器。
图18示出在图14所示的电路中当通过定时调整来独立进行第1、第2图像源2s、3s的画质调整时的时序图。另外,在图16中示出了由画质调整电路51和CPU 54进行画质调整的情况,但是图像尺寸调整电路52也可以通过同样的定时控制在2个图像中进行独立的调整。
图18的时钟1表示系统动作时钟,时钟2表示时钟1的2分频时钟。通过时钟2进行对第1图像源、第2图像源的画质调整的设定的分开。在图18的“设定值”中,斜线部分a表示第1图像源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空白部分b表示第2图像源3的画质调整设定值。
当时钟2是高电平时,根据第1图像源2s的数据和设定值的斜线部分a的数据进行第1图像源2s的画质调整,当时钟2是低电平时,根据第2图像源3s的数据和设定值的空白部分b的数据进行第2图像源的画质调整。图中的“第1图像源输出”表示根据第1图像源数据和设定值的计算结果,“第2图像源输出”表示根据第2图像源数据和设定值的计算结果。
即,对第1图像源的数据A1、A2、A3、A4…计算了设定值a的值A1×a、A2×a…作为第1图像源输出在图16所示的定时处输出,对第2图像源的数据B1、B2、B3、B4…计算了设定值b的值B1×b、B2×b…作为第2图像源输出在图16所示的定时处输出。
“第1图像源输出”从图14的画质调整电路51输出,并输入到用于控制驱动图像46的显示面板驱动电路53。“第2图像源输出”也同样地从画质调整电路51输出,并输入到用于控制并驱动图像47的显示面板驱动电路53。
通过以上的控制,由画质调整电路51独立地控制2个图像46、47的画质。由于亮度、对比度等画质调整使用运算器进行,并且各自的运算次数不同,因此,实际的定时与图18所示的时序图有若干不同,但是基本的动作相同。
顺便,参照附图(图19~图37)说明本发明的更具体的实施方式(实施例)。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方框图,图20是概略地示出图19的显示部的剖面形状的图。
在此,简化地示出了通过将来自进行了画质的调整的图像源的2种图像数据各自写入VRAM(视频RAM)73来将相互独立的2种图像同时显示在同一个多视图显示面板20的画面上的车载用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构成。
在图17的第3实施方式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中,设置有用于对车辆的驾驶席和副座席进行多视图显示的显示部10a。在该显示部10a中,从驾驶席等第1方向观察的第1图像和从副座席等第2方向观察的第2图像相对于同一个多视图显示面板20分别同时地显示。
从多视图显示面板10a的右侧看的用户(例如驾驶者)观察第1图像,从左侧看的用户(例如坐在副座席上的乘员)观察第2图像。右侧的用户不能观察第2图像,左侧的用户不能观察第1图像。因此,右侧的用户无需介意左侧的用户的视线就能够看见自己喜好的图像,左侧的用户无需介意右侧的用户的视线就能够看见自己喜好的图像。
进一步地,图19的显示部10a被构成为在液晶显示面板11a的表面一侧设置光学系统分离元件13a以形成多视图显示面板20,进而在其前面形成触摸面板12a。另外,在原理上,除了液晶显示面板11a以外,可以使用由CRT(阴极射线管)或等离子显示面板等构成的显示器,另一方面,对于光学系统分离元件13a,也可以采用由液晶光闸构成的有源器件(例如可变光闸)。
如图20所示,触摸面板12a包括:具有挠性的一对透明绝缘基板120a、128a、在上述一对透明绝缘基板上形成的透明电极122a、126a和在上述透明电极上配置成矩阵状的点隔离物124a等。如果通过用户按压透明绝缘基板120a上使点隔离物124a与透明电极126a接触,则通过电阻抗的测定检测该接点的位置,在图19的CPU 7a中,构成为读取输入信息。另外,触摸面板12a并不限于上述的构成,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的构成。
图20的液晶显示面板11a利用液晶显示元件构成,在纵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带状部的显示区域,交替地形成与第1图像对应的第1显示区域110a和与第2图像对应的第2显示区域112a。如上所示,在图20的液晶显示面板11a的表面一侧配置光学系统分离元件13a以形成多视图显示面板20。然后,液晶显示面板11a的显示元件通过显示面板驱动电路74驱动控制。
光学系统分离元件13a具有以规定的视野角分离从驾驶席观察的第1图像和从副座席观察的第2图像以进行多视图显示的功能,具有由聚碳酸酯等形成的透明盖(或者透明绝缘基板)130a。在该透明盖130a的正反面交替地形成多个遮光部131a、133a,作为其结果,交替地形成多个透光性缝隙部132a、134a。另外,在图20中,虽然示出了在透明盖130a的正反面形成多个遮光部和多个透光性缝隙部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只在透明盖130a的一面形成多个遮光部和多个透光性缝隙部。
如图20所示,包含驾驶席的第1视野区域内的第1乘员(例如驾驶者)171由于光学系统分离元件13a的作用,可以只将作为第1显示区域110a的集合体的图像作为驾驶席用的第1图像进行视认,包含副座席的第2视野区域内的第2乘员(例如,坐在副座席的乘员)172a由于光学系统分离元件13a的作用,可以只将作为第2显示区域112a的集合体的图像作为副座席用的第2图像进行视认。这样实际上,虽然对将1个画面在纵向上分割成多个画面的每一个图像进行视认,但是由于1个显示区域的宽度非常窄,因此,从驾驶席一侧或者从副座席一侧都可以同时分别地视认各自的图像。
理想地,使用具有预先设定的厚度和宽度的透光性缝隙部,确定多视图的视认角度和视认范围、串扰等。
在图19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中,作为图像源的例子,设置电视接收机21和导航装置22、DVD播放机32等,以成为能够从各自不同的方向观察的图像源。
进一步地,在图19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中,设置有显示面板驱动部40。该显示面板驱动部40处理从显示被选择的图像源中送出的图像数据(当还显示不同的图像源的图像时所选择的2个图像源的图像数据)以生成驱动多视图显示面板20的信号,使各自对应的第1图像和第2图像分别在多视图显示面板20的各自的区域中显示。
如果更详细地,则图19的显示面板驱动部40具备同时输入从各图像源送出的图像数据的分配电路60。在该分配电路60中,用户选择的图像源的2种图像数据(作为第1图像数据和第2图像数据进行选择,另外也有上述图像数据相同的情况)被输出到下一段。
进一步地,图19的显示面板驱动部40具备:进行在显示第1图像的区域显示的第1图像的画质的调整的第1画质调整电路61和进行在显示第2图像的区域显示的第2图像的画质的调整的第2画质调整电路62。在此,由第1画质调整电路61进行的第1图像的画质的调整和由第2画质调整电路62进行的第2图像的画质的调整相互独立地进行。作为上述第1和第2画质调整电路61、62进行的画质调整方法,还有模拟进行的方法,但实际上理想地,通过对所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数字化并存储在处理用的存储器(未图示)中,并对在该存储器中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计算处理来进行画质调整。
进一步地,图19的显示面板驱动部40具备:第1写入电路71、第2写入电路72、VRAM 73和显示面板驱动电路74。在此,第1写入电路71将在由第1画质调整电路61处理的图像数据内与图像的奇数列(多视图显示面板11a的画面的奇数列)对应的图像数据写入VRAM 73的相应的区域中,第2写入电路72将在由第2画质调整电路62处理的图像数据内与图像的偶数列(多视图显示面板11a的画面的偶数列)对应的图像数据写入VRAM 73的相应的区域中。
显示面板驱动电路74是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1a的驱动电路,根据在VRAM 73中保持的图像数据(第1图像数据和第2图像数据的合成数据),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1a的对应的像素。如已说明的,在VRAM 73中,由于以与多视图显示用的图像对应的方式进行图像数据的写入,因此,驱动电路用1个即可,其动作也与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的动作相同。
进一步地,图19的显示面板驱动部40具备用于总体控制分配电路60、第1画质调整电路61、第2画质调整电路62、第1写入电路71、第2写入电路72、VRAM 73以及显示面板驱动电路74的动作的微型计算机的CPU 7a。在该CPU 7a中,设置有保持在显示装置的动作中所需要的各种程序的ROM等的程序存储部69和保持各种数据的RAM等的数据存储部。另外,在此,虽然在CPU的外部设置有ROM和RAM等,但是也可以使用内置于CPU的ROM和RAM等。
进一步,在图19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中,设置有包含用于输入各种数据的按键开关和遥控器的操作键等操作部27和用于选择第1图像或者第2图像的画质的调整状态的选择部(例如,选择键等)28的输入部26。作为这样的输入部26,可以列举画质调整操作指示部、画质调整操作结束指示部、画质调整操作部等,作为选择部28,可以列举画质调整复制操作部、模式切换操作部、画质调整更换操作部、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例如,预置开关)等。另外,选择部28包含在上述的触摸面板的操作部26中。此外,也有设置兼作上述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和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读出操作部,并通过操作状态(长按/短按)切换功能(登记指示/读出指示)的情况。
此外,作为画质关系的数据存储部,可以列举:将第1图像或者/以及第2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作为预置值通过预先或者以后说明的登记处理进行保持的预置RAM(即预置保持部)66、分别写入第1图像和第2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的第1画面RAM 64和第2画面RAM 65(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存储与第1图像和第2图像的各画质调整状态的频率有关的信息的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67、保持对周围环境设定的第1图像和第2图像的画质的调整状态的对环境调整值保持部68。
例如,作为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67,可以列举存储根据第1图像的画质调整值的调整频率和根据第2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的调整频率的调整频率存储部。
如果更详细地,则在预置RAM 66中,与操作部27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例如,预置开关)对应地存储第1图像或者/以及第2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然后,如果操作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例如,预置开关),则读出相应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写入第1画面RAM 64或者第2画面RAM 65(与所选择的画面一侧对应),并根据该画质调整设定值调整第1图像或者/以及第2图像的画质。另一方面,如果对操作部27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例如,登记开关)和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例如,预置开关)进行操作,则将写入第1图像用RAM 64或者/以及第2图像用RAM 65中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写入与预置RAM 66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例如,预置开关)相应的区域中。另外,将预置RAM 66内的预置调整值的一部分作为由制造商设定的固定值的方法也有用。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设置兼作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和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读出操作部,通过操作状态(长按/短按)切换功能(登记指示/读出指示)。这种情况下,对于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的每个操作,循环地读出与在进行了预置RAM 66的操作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对应的区域中保持的画质调整设定值。
进一步地,在图19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中,配置有包含检测驾驶席一侧和副座席一侧的周围环境的变化的周围环境传感器(例如,亮度传感器等)17的各种传感器16a。另外,周围环境传感器可以是用于共同地检测驾驶席一侧和副座席一侧的周围环境的变化的1个周围环境传感器,也可以是用于分别各自地检测驾驶席一侧和副座席一侧的周围环境的变化的多个周围环境传感器。
如果采用图19的多视图显示装置,则通过设置分别独立地进行从驾驶席等观察的第1图像的画质的调整和从副座席等观察的第2图像的画质的调整的2种画质调整电路,并将画质被调整的各个图像数据写入VRAM73,可以在驾驶席一侧和副座席一侧显示相互独立的图像。
另外,在图19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中,设置第1音量音质调整电路81、第2音量音质调整电路82、分配电路83、第1扬声器91、第2扬声器92以及耳机93等。
如果更详细地,则第1音量音质调整电路81具有进行与图像源的第1图像数据对应的第1音响信号的音量音质的调整的功能,第2音量音质调整电路82具有进行与图像源的第2图像数据对应的第2音响信号的音量音质的调整的功能。在此,由第1音量音质调整电路81进行的第1音响信号的音量音质的调整和由第2音量音质调整电路82进行的第2音响信号的音量音质的调整相互独立地进行。分配电路83控制从哪个扬声器输出相对于第1图像和第2图像的各图像的声音,并切换相对于上述各图像的声音,进行混合。
从分配电路83输出的音响信号由于通过所指定的第1扬声器91、第2扬声器92以及耳机93输出,因此可以在驾驶席一侧和副座席一侧进行相互独立的音响信号的音质音量的调整。
另外,关于音响信号的音质音量的调整,也可以利用与上述画质调整时相同的方法,进行音质音量的调整值的预置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与所操作的预置开关对应的音质音量的预置调整值被输入到第1音质音量调整电路81或者第2音质音量调整电路82中。
图21是示出将2种图像数据写入VRAM 73的状态的模式图。如在图19中说明的那样,与从驾驶席D观察的第1图像对应的第1图像数据的画质的调整由第1画质调整电路61进行,与从副座席观察的第2图像对应的第2图像数据的画质的调整由与上述第1画质调整电路61不同的第2画质调整电路62进行。
如图21所示,由第1画质调整电路61进行画质调整的第1图像数据ID-1经由第1写入电路71(参照图19)写入VRAM 73中,同时,由第2画质调整电路62进行画质调整的第2图像数据ID-2经由第2写入电路72(参照图19)写入VRAM 73中。在此,画质调整后的第1图像数据ID-1和画质调整后的第2图像数据ID-2按每1行交替地写入同一个VRAM 73中。如果换句话说,则在VRAM 73中,第1图像数据ID-1例如按照奇数的列的每一个的地址,以D1、D3、D5…的方式写入。另一方面,第2图像数据ID-2例如按照偶数的列的每一个的地址,以P2、P4、P6…的方式写入。
然后,由在VRAM 73中保持的第1图像数据ID-1和第2图像数据ID-2构成的合成图像通过显示面板驱动电路74(参照图19)在显示部10a中显示。即,最终,第1图像数据ID-1和第2图像数据ID-2在显示部10a上的液晶显示面板11a的第1显示区域110a和第2显示区域112a中分别显示。
图22和图23是用于说明CPU 7a的画质调整处理的流程图的之1和之2。该处理在图19的CPU 7a检测来自输入部26(操作部27)的画质调整开始指示时执行。即,如果由用户(使用者)操作外部输入装置(CPU 7a)的画质调整开始指示操作部,则执行本流程图。另外,图22的步骤S22c、S22d是在独立模式下的画质调整处理,步骤S22e、S22f是在独立模式下的画质复制处理,步骤S22g、S22h是在独立模式下的预置处理,步骤S22i、S22j是在独立模式下的预置读出处理,图23的步骤S22k、S22l是在共同模式下的画质调整处理,步骤S22m、S22n是在共同模式下的画质更换复制处理,步骤S22o、S22p是在共同模式下的预置处理,步骤S22q、S22r是在共同模式下的预置读出处理。
首先,将以后说明的画质调整用图像的显示指示输出到画质调整电路、写入电路,然后进入步骤S22b(步骤S22a)。
其次,检测来自输入部26(选择部28)的模式切换操作部的模式指示,判定多视图显示装置的当前模式是独立地各自调整多个图像的画质的独立模式或者是共同调整多个图像的画质的共同模式,当是独立模式时进入步骤S22c,当是共同模式时进入步骤S22k。即,在步骤S22b中,判定用户(使用者)的输入部26(选择部28)的模式切换操作部的操作状态,在是独立模式时进入步骤S22c,在是共同模式时进入图23的步骤S22k。
接着,参照图22说明在独立模式下根据来自画质调整操作部的调整指示的画质调整处理。
在步骤S22c中,判定是否从输入部26(操作部27)输入了画质调整指示,当输入了画质调整指示时进入步骤S22d,当没有输入时进入步骤S22e。即,在步骤S22c中,当用户(使用者)使用输入部26(操作部27)的画质调整操作部进行画质调整操作时,进入步骤S22d,在没有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2e。
在步骤S22d中,根据来自输入部26(操作部27)的画质调整指示调整画质调整设定值,用所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改写在与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第1画面RAM 64或者第2画面RAM65)中保持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同时,将与所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对应的画质调整指示输出到与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电路(第1画质调整电路61或者第2画质调整电路62),并进入步骤S22s。即,在步骤S22d中,当第1图像是画质调整对象图像时,根据来自输入部26(操作部27)的画质调整操作部的画质调整指示(用户的画质调整操作),改写第1画面RAM 64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同时,将与写入第1画面RAM 64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对应的画质调整指示发送到第1画质调整电路61,并改变第1图像的画质;当第2图像是画质调整对象图像时,根据来自输入部26(操作部27)的画质调整操作部的画质调整指示(用户的画质调整操作),改写第2画面RAM 65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同时,将与写入第2画面RAM65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对应的画质调整指示发送到第2画质调整电路62,改变第2图像的画质,并进入步骤S22s。
接着,说明在独立模式下根据来自画质复制操作部的复制指示的画质调整处理。
在步骤S22e中,判定是否从输入部26(选择部28)输入了画质调整设定值复制指示,当输入了画质调整设定值复制指示时进入步骤S22f,当没有输入时进入步骤S22g。即,在步骤S22e中,当用户(使用者)使用输入部26(选择部28)的画质复制操作部进行画质复制操作时进入步骤S22f,在没有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2g。
在步骤S22f中,从与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例如,第2画质RAM 65)中读出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例如,第2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用从与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例如,第2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例如,第2画面RAM 65)中读出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改写与画质调整对象图像(例如,第1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例如,第1画面RAM 64)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同时,输出与在与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电路(例如,第1画质调整电路61)中改写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对应的画质调整指示,进入步骤S22s。即,画质调整对象图像(例如,第1图像)的画质被改变成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例如,第2图像)的画质。
在本处理中,如果通过用户(使用者)对在上述的图19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中设置的画质复制操作部的操作进行画质调整设定值的复制指示,则进行处理,以便将第1图像或者第2图像的任意一方的图像(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改变成另一方的图像(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具体地,当将第1图像的画质调整状态(画质调整设定值)改变成第2图像的画质调整状态(画质调整设定值)时,用第2画面RAM 65的存储值(画质调整设定值)改写第1画面RAM 64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或者,当将第2图像的画质调整状态(画质调整设定值)改变成第1图像的画质调整状态(画质调整设定值)时,用第1画面RAM 64的存储值(画质调整设定值)改写第2画面RAM 65的画质调整设定值)。通过该处理,当驾驶者改变座席时,能够按原样继续喜好的画质。
接着,说明在独立模式下根据来自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的登记指示的预置处理。
在步骤S22g中,判定是否从输入部(选择部28)输入了画质调整设定值的登记指示,当输入了登记指示时进入步骤S22h,当没有输入登记指示时进入步骤S22i。即,在步骤S22g中,当用户(使用者)使用在输入部26(选择部28)中设置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例如,预置开关)进行画质调整设定值的登记操作时进入步骤S22h,在没有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2i。画质调整设定值的登记操作,如上所述,预置开关的操作、预置开关+登记开关的操作等,是可以适当改变的。
在步骤S22h中,读出在与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中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写入与所操作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对应的预置RAM 66的区域,进入步骤S22s。
即,当第1图像是画质调整对象图像时,根据来自输入部26(选择部28)的登记指示(用户的登记操作),在第1画面RAM 64中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被写入与所操作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对应的预置RAM 66中(或者,当第2图像是画质调整对象图像时,在第2画面RAM65中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被写入与所操作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对应的预置RAM 66中)。另外,被写入与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对应的预置RAM 66的区域中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进一步地,被写入预置RAM 66的区域中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可以按每个图像进行登记,也可以与图像无关地共同存储。
接着,说明在独立模式下根据来自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的读出指示的画质调整处理。
在步骤S22i中,判定是否从输入部26(选择部28)输入了来自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例如,预置开关)的读出指示,当输入了读出指示时进入步骤S22j,当没有输入读出指示时进入步骤S22s。即,在步骤S22i中,当用户(使用者)使用在输入部26(选择部28)中设置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进行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时进入步骤S22j,当没有进行时进入步骤S22s。
在步骤S22j中,读出在与所操作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对应的预置保持部(预置RAM 66)的区域中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用所读出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改写与画质调整对象图像(例如,第1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例如,第1画面RAM 64)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同时,将与所写入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对应的画质调整指示输出到与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电路(例如,第1画质调整电路61)。这样,将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改写成在预置RAM 66的区域中存储的规定的画质调整设定值。
在本处理中被构成为:在上述的图19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中,如果进行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例如,预置开关)的操作,则读出在与所操作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例如,预置开关)对应的预置RAM 66的区域中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并进行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第1图像或者第2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的设定。在这样的构成中,如上所述,根据在预置RAM 66中预先保持(制造商预置,用户预置)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容易进行各个图像的画质的调整。如上所述,当根据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存储多个画质调整设定值时,也可以对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的每个操作,循环地读出所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
接着,参照图23说明在共同模式下根据来自画质调整操作部的调整指示的画质调整处理。
在图23的步骤S22k中,判定是否从输入部26(操作部27)输入了画质调整指示,当输入了画质调整指示时进入步骤S22l,当没有输入时进入步骤S22m。即,在步骤S22k中,当用户(使用者)使用输入部26(操作部27)的画质调整操作部进行画质调整操作时进入步骤S22l,在没有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2m。
在步骤S22l中,根据来自输入部26(操作部27)的画质调整指示调整画质调整设定值,用所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改写在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第1画面RAM 64和第2画面RAM 65)中保持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同时,将与所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对应的画质调整指示输出到画质调整电路(第1画质调整电路61和第2画质调整电路62),并进入图22的步骤S22s。即,在步骤S22l中,当第1图像是画质调整对象图像时,根据来自输入部26(操作部27)的画质调整操作部的画质调整指示(用户的画质调整操作),改写第1画面RAM 64和第2画面RAM 65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同时,将与写入第1画面RAM 64和第2画面RAM 65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对应的画质调整指示发送到第1画质调整电路61和第2画质调整电路62,改变第1图像和第2图像的画质,并进入步骤S22s。另外,步骤S22l的画质也可以进行调整以便将第1图像和第2图像变成相同的画质(第1画面RAM 64和第2画面RAM 65的各个是相同的值),或者,也可以将各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只调整成在相同的方向(正方向或者负方向)上是相同的值。
以下,说明在共同模式下根据来自画质复制操作部的复制指示的画质调整处理。
在步骤S22m中,判定是否从输入部26(选择部28)输入了画质调整设定值复制指示,当输入了画质调整设定值复制指示时进入步骤S22n,当没有输入时进入步骤S22o。即,在步骤S22m中,当用户(使用者)使用输入部26(选择部28)的画质复制操作部进行画质复制操作时进入步骤S22n,在没有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2o。
在步骤S22n中,从与1个图像(例如,第1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例如,第1画面RAM 64)中读出1个图像(例如,第1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同时,从与另一个图像(例如,第2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例如,第2画面RAM 65)中读出另一个图像(例如,第2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然后,用所读出的1个图像(例如,第1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改写在与另一个图像(例如,第2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例如,第2画面RAM 65)中保持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将与所改写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对应的画质调整指示输出到与各自对应的画质调整电路,并进入图22的步骤S22s。这样,在将1个图像(例如,第1图像)的画质改变为另一个图像(例如,第2图像)的画质的同时,另一个图像(例如,第2图像)的画质被改变成1个图像(例如,第1图像)的画质。另外,在步骤S22m中,以从各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第1画面RAM 64和第2画面RAM 65)中暂时读出与各图像对应的各画质调整设定值并改写各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第1画面RAM64和第2画面RAM 65)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也可以改变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的定义(将第1画面RAM 64切换成第2画面RAM 65的处理,以及将第2画面RAM 65切换成第1画面RAM 64)。
在本处理中,如果通过用户(使用者)对在上述的图19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中设置的画质更换操作部的操作进行画质调整设定值的更换指示,则将第1图像的画质的画质调整状态(画质调整设定值)改变成第2图像的画质调整状态(画质调整设定值),同时,将第2图像的画质的画质调整状态(画质调整设定值)改变成第1图像的画质调整状态(画质调整设定值)。即,更换第1画面RAM 64的值和第2画面RAM 65的值。通过该处理,例如在由于长时间驾驶等驾驶者和坐在副座席上的乘员换位的情况等下,可以继续各自喜好的画质。
接着,说明在共同模式下根据来自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的登记指示的预置处理。
在步骤S22o中,判定是否从输入部26(选择部28)输入了画质调整设定值的登记指示,当输入了登记指示时进入步骤S22p,当没有输入登记指示时进入步骤S22q。即,在步骤S22o中,当用户(使用者)使用在输入部26(选择部28)中设置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例如,预置开关)进行画质调整设定值的登记操作时进入步骤S22p,当没有进行登记操作时进入步骤S22q。画质调整设定值的登记操作,如上所述,预置开关的操作、预置开关+登记开关的操作等,是可以适当改变的。
在步骤S22p中,读出在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第1画面RAM 64和第2画面RAM 65)中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写入与所操作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对应的预置RAM 66的区域中,并进入图22的步骤S22s。
即,根据来自输入部26(选择部28)的登记指示(用户的登记操作),将在第1画面RAM 64中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和在第2画面RAM 65中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写入与所操作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对应的预置RAM 66中。另外,被写入与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对应的预置RAM 66的区域中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进一步地,被写入预置RAM 66的区域中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可以按每个图像进行登记,也可以与图像无关地共同存储。
以下,说明在共同模式下根据来自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的读出指示的画质调整处理。
在步骤S22q中,判断是否从输入部(选择部28)输入了来自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例如,预置开关)的读出指示,当输入了读出指示时进入步骤S22r,当没有输入读出指示时进入图22的步骤S22s。即,在步骤S22q中,当用户(使用者)使用在输入部26(选择部28)中设置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进行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时,进入步骤S22r,当没有进行时进入步骤S22s。
在步骤S22r中,读出在与所操作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对应的预置保持部(预置RAM 66)的区域中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用所读出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改写与第1图像和第2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例如,第1画面RAM 64和第2画面RAM 65)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同时,将与所写入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对应的画质调整指示输出到各自对应的画质调整电路(例如,第1画质调整电路61和第2画质调整电路62)。这样,将与第1图像和第2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改写成在预置RAM66的区域中存储的规定的画质调整设定值。
在本处理中被构成为:在上述的图19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中,如果进行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例如,预置开关)的操作,则读出在与所操作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例如,预置开关)对应的预置RAM 66的区域中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并进行第1图像或者第2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的设定。在这样的构成中,如上所述,根据在预置RAM 66中预先保持(制造商预置,用户预置)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容易进行各个图像的画质的调整。如上所述,当根据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存储多个画质调整设定值时,可以对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的每个操作,循环地读出所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此外,如上所述,当对每个图像不同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被保持在画质调整设定值读出操作部中时,读出在各图像中不同的画质调整设定值。
进一步地,在图22的步骤S22s中,检测是否从输入部26(操作部27)输入了画质调整结束指示,当输入了结束指示时结束处理,当没有输入结束指示时返回步骤S22b。即,在步骤S22s中,当用户(使用者)使用在输入部26(操作部27)中设置的画质调整结束操作部进行画质调整结束操作时结束处理,当没有进行时(画质调整设定值不好时)返回步骤S22b,重复上述的处理。另外,作为画质调整结束指示的检测方法,也可以不检测来自在输入部26(操作部27)中设置的画质调整结束操作部的画质调整结束指示的输入,而是当从输入部26的最后的操作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后,判别为画质调整结束。
如上所述,由于可以选择独立模式或者共同模式,因此可以根据状况总体进行整个显示区域的画质调整(对相同画质、相同方向的调整),或者在各图像中独立地调整画质。
另外,上述的复制处理也可以设置为共同模式,上述的更换处理也可以设置为单独模式。
接着,对上述的画质调整用图像进行说明。图24~图27是示出画质调整用图像的显示例的图的之一~之四。
如果更详细地,图24的(a)是示出在显示显示部10a的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区域的整个区域中显示画质调整用图像的例子的图,图24的(b)是示出在显示显示部10a的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区域中同时显示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和画质调整用图像的例子的图,图25的(a)是示出特定图像的一例的图,图25的(b)是示出特定图像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进一步地,图26的(a)是示出在显示显示部10a的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区域中同时显示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和特定图像的具体显示例的图,图26的(b)是示出在显示显示部10a的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区域中同时显示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和作为画质调整用图像的画质调整前的图像的具体显示例的图,图27的(a)是示出在显示显示部10a的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区域中同时显示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和作为画质调整用图像的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的画质调整状态的图像的显示例的图,图27的(b)是示出在显示显示部10a的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区域中显示作为画质调整用图像的利用上述的预置值进行画质调整的图像的显示例的图。
在图24的(a)中,在显示画质调整对象图像(例如,第1图像)YP的显示部10a的显示区域的整个区域中显示有成为画质调整的目标的画质调整用图像。例如,作为画质调整用图像,可以使用如图25的(a)所示的广播结束后的带状图像的特定图像SP、以下述方式包含三原色的各单色的图形的特定图像:如图25的(b)所示的图像被分割成由红色成分(R)、绿色成分(G)和蓝色成分(B)构成的三原色的颜色成分,并进行与各颜色成分有关的画质的修正处理。另外,特定图像并不限于显示例所示的图像,可以适当地改变(例如,图17的标记符号47所示的图等)。
在此,在显示如图25的(a)所示的特定图像的情况下,在上述的画质调整中,当进行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调整时,可以参考特定图像容易地进行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调整。另一方面,在显示如图25的(b)所示的特定图像的情况下,在上述的画质调整中,可以高精度地进行与图像的三原色的各颜色成分有关的调整。
另外,特定图像的显示开始时刻的画质,例如默认值、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的画质、上述的预置值的画质等,是可以适当改变的。
特别地,在图25的(b)中,是红色成分(R)、绿色成分(G)和蓝色成分(B)横着画着的四边形表示画质调整设定值的图,三角形的右边的四边形与用三原色的各颜色描画的画质调整用图像对应。
另一方面,在图24的(b)中,在显示显示部10a的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区域中同时显示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和画质调整用图像,作为同时显示这2种图像的方法,如图26的(a)所示,当然可以在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一部分显示画质调整用图像。另一方面,作为画质调整用图像,也可以显示如图25(a)、(b)所示的特定图像,如后面所述,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与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相同的内容的图像等,是可以适当改变的。在该构成中,在上述的画质处理中,可以参考画质调整用图像容易地进行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调整。
图26的(a)是在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一部分中显示画质调整用图像的具体例子,在导航用的图像的一部分中显示特定图像。在该构成中,在上述的画质处理中,可以参考特定图像容易地进行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调整。
另外,将画质调整对象图像作为参考,调整特定图像的画质,可以在画质调整处理(操作)结束后使所调整的画质在画质调整对象图像上反映,也可以在特定图像的一部分中显示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特定图像的显示开始时刻的画质,例如默认值、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的画质、上述的预置值的画质等,是可以适当改变的。进一步地,作为画质调整用图像,也可以不是特定图像,而是如以后所述地,显示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与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相同内容的图像等。
另一方面,如图26的(b)所示,也可以在显示显示部10a的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区域中同时显示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和作为画质调整用图像的画质调整开始时刻的画质的画质调整状态的图像。理想地,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和画质调整用图像是相同的内容,但是在画质调整用图像也可以显示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画质是画质调整开始时刻的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在该构成中,可以一边与画质调整开始时刻的画质比较,一边容易地进行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的调整。如上所述,也可以在画质调整用图像的一部分中显示画质调整对象图像。
另一方面,如图27的(a)所示,也可以在显示显示部10a的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区域中同时显示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和作为画质调整用图像的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的画质调整状态的图像。在该例子中,显示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显示区域S1的一半的区域被设定成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调整状态,根据上述的调整操作改变画质。另一方面,显示区域S1的另一半的区域被设定成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的画质调整状态。该设定可以通过对与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电路进行图像数据的写入处理以及将画质调整设定值作为对应的值而实现。理想地,在显示区域S1的一半的区域中显示的显示图像IO-D和在显示区域的另一半的区域中显示的显示图像IO-P是相同的内容,但是作为画质调整用图像也可以显示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画质是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的画质)。在该构成中,可以一边将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的画质作为参考,一边容易地进行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的调整,同时,作为上述复制操作的参考。
另外,当可以选择对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和画质调整用图像的画质的某一个进行调整并调整画质调整用图像的画质时,在画质调整结束后,也可以反映在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中。
在图27的(b)中,将显示显示部10a的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区域进行分割(例如,如图27的(b)所示,分割成4个画质调整用区域PR-1、PR-2、PR-3和PR-4),并在各区域中显示多个用上述预置值调整的画质调整用图像。这也可以通过对与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对应的画质调整电路进行图像数据的写入处理以及调整画质调整设定值而实现。
另外,在此,多个画质调整图像是相同的内容(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内容),但是也可以如上所述地不同。
如果采用该例子,则由于显示用多个预置值调整的画质调整用图像,因此能够比较各画质调整状态,当画质选择时,作为参考。
另外,分割数不限于4个。另一方面,也可以在1个分割区域中显示用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调整的图像。进一步地,画质调整用图像也可以是上述的特定图像。进一步地,各区域可以与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读出部对应,也可以不对应。当与全部预置值对应的画质调整用图像没有在显示画质调整用图像的区域中显示时,也可以构成为按每一规定时间顺序地读出来自用户(使用者)的操作指示。进一步地,可以显示的预置值可以是与画质调整对象图像对应的预置值以及与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对应的预置值。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图22的步骤S22a可以删除,因此,上述的画质调整用图像也可以不显示。
进一步地,也可以构成为:在显示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的区域中显示上述的画质调整用图像和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能够确认的图像(例如,与在显示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区域中显示的图像相同内容的(同画质)的图像、用画质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调整的画质调整对象以外的图像等)。如果采用该构成,则将另一方的画质调整状态作为参考,以后容易进行画质调整(还包含复制等)。
图28~图32是示出图22和图23所示的CPU 7a的画质调整处理的变形例的图的之一~之五。
如果更详细地,则图28是用于说明在画质调整设定值中设置上限、下限的画质调整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29是用于说明图28的第1变形例的流程图,图30是用于说明图28的第2变形例的流程图,图31是用于说明图28的第3变形例的流程图。进一步地,图32的(a)是用于说明将所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保持在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67和对环境调整保持部68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32的(b)是示出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67和对环境调整保持部68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的保持例子的图,可以适当地追加到图22和图23的画质调整处理中。
以下,对图28~图32的各个画质调整处理进行说明。在本处理中,假设预先设定画质调整设定值的调整可能范围(适宜范围)。
首先,参照图28说明图28的画质调整处理。
在步骤S24a中,判定在图22(步骤S22s)的画质调整处理中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是否在预先设定的调整可能范围(适宜范围)内,如果在适宜范围内则结束处理,如果在适宜范围外则进入步骤S24b。
在步骤S24b中,为了报告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在适宜范围外,将指示输出到对应的各构成中,并返回图22的步骤S22b。
即,在本处理中,当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在适宜范围外时,促进调整,以使画质调整处理没有完成并且画质调整设定值在适宜范围内。
以下,参照图29说明图29的画质调整处理。
在步骤S24c中,判定在图22的画质调整处理中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是否在预先设定的调整可能范围(适宜范围)内,如果在适宜范围内则结束处理,如果在适宜范围外则进入步骤S24d。
在步骤S24d中,将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调整为调整可能范围的上限或者下限,写入对应的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同时,将与调整可能范围的上限或者下限对应的画质调整指示输出到对应的画质调整电路并结束处理。
即,在本处理中,当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在适宜范围外时,使画质调整处理没有完成,同时设定成调整可能范围的上限或者下限的画质。
接着,参照图30说明图30的画质调整处理。
在步骤S24e中,判定在图22(步骤S22d、步骤S22f、步骤S22h和步骤S22j)以及图23(步骤S22l、步骤S22n、步骤S22p、步骤S22q和步骤S22r)的画质调整处理中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是否在预先设定的调整可能范围(适宜范围)内,如果在适宜范围内则进入步骤S22s,如果在适宜范围外则进入步骤S24f。
在步骤S24f中,为了报告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在适宜范围外,将指示输出到对应的各构成中,并返回图22的步骤S22b。
即,在本处理中,当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在适宜范围外时,促进调整,以使画质调整处理没有完成,同时画质调整设定值在适宜范围内。
以下,参照图31说明图31的画质调整处理。
在步骤S24g中,判定在图22(步骤S22d、步骤S22f、步骤S22h和步骤S22j)以及图23(步骤S22l、步骤S22n、步骤S22p、步骤S22q和步骤S22r)的画质调整处理中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是否在预先设定的调整可能范围(适宜范围)内,如果在适宜范围内则进入步骤S22s,如果在适宜范围外则进入步骤S24h。
在步骤S24h中,将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调整成调整可能范围的上限或者下限,并写入对应的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同时,将与调整可能范围的上限或者下限对应的画质调整指示输出到对应的画质调整电路,并返回图22的步骤S22b。
即,在本处理中,当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在适宜范围外时,使画质调整处理未完成,同时设定为调整可能范围的上限或者下限的画质。另外,调整可能范围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根据上述的周围环境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设定。
以下,使用图32的(a)、(b)说明在图22的画质调整处理中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对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67和对环境调整保持部68的存储处理。
在图32的(a)的步骤S24i中,将在图22的画质调整处理中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以图32的(b)所示的格式图的方式写入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67和对环境调整保持部68,结束处理。
另外,图32的(b)示出用于保持在图22的画质调整处理中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的存储例子。关于这种情况下的存储方法,只要画质调整设定值和其它的项目(例如,环境值、频率等)的至少一个成对进行存储即可。
在本处理中,被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在以后说明的起动时和环境变化检测时的画质调整处理中适用。
图33是用于说明与CPU 7a的环境变化相对应的图像调整处理的流程图。本流程图在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电源开启(ON)时(即,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电源被接入时)(或者从单视图显示切换到多视图显示时)或者进行多视图显示时定期地执行。
首先,在步骤S25a中,检测来自周围环境传感器17的周围环境,进入步骤S25b。另外,如上所述,周围环境传感器17可以用于共同检测驾驶席一侧和副座席一侧的周围环境,也可以以各自检测驾驶席一侧和副座席一侧的周围环境的方式设置多个。
在步骤S25b中,根据来自周围环境传感器17的检测结果并根据在对环境调整值保持部68中存储的调整值,调整第1画面RAM和第2画面RAM 65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同时将与被调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对应的画质调整指示输出到各画质调整电路,并结束处理。如果采用该处理,则由于根据周围环境传感器17的检测结果进行两图像(第1图像和第2图像)的调整,因此自动地统一进行与对各图像有影响的周围环境相对应的画质的调整。
另外,也可以检测周围环境的变化量以进行画质调整。另一方面,在对环境调整值保持部68中,作为调整值可以存储根据环境的画质调整设定值,也可以存储根据环境变化量的调整量。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值可以是预先在制造商侧存储的固定值,也可以是在上述的图32的(a)、(b)中说明的处理中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进一步地,也可以对每个区域存储调整值。
另外,当周围环境传感器17用于共同检测驾驶席一侧和副座席一侧的周围环境时,由于根据周围环境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总体进行向整个显示区域的相同方向的画质调整或者向相同画质的调整,因此,当设置多个传感器使得自动地统一进行与对各图像有共同影响的周围环境的变化相对应的画质的调整并分别各自检测驾驶席一侧和副座席一侧的周围环境时,根据对驾驶席一侧和副座席一侧的各座席有不同影响的周围环境的变化,自动地适宜地进行画质的调整。在这种构成中,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设定适宜的画质。进一步地,即使在周围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也可以迅速地进行与例如隧道和夜间环境等周围环境的显著变化相对应的各图像的画质调整。
图34是用于说明CPU 7a起动时的图像调整处理的流程图。本流程图在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电源开启(ON)时(或者,从单视图显示切换到多视图显示时)执行。
首先,在步骤S26a中,进行起动时的初始设定等处理,进入步骤S26b。在步骤S26b中,在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第1画面RAM 64和第1画面RAM 65)中写入以后说明的规定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将与所写入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对应的画质调整指示输出到对应的画质调整电路并结束处理。在本处理中,由于在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电源开启(ON)时(或者,从单视图显示切换到多视图显示时)将各图像设定为规定的画质,因此,可以节省用于画质调整的时间。
接着,说明上述的规定的画质调整设定值。作为规定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可以列举例如:制造商在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67(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存储部)中预先存储的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如在上述的图32的(a)、(b)中所说明的与用户在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67(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存储部)中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之中的规定条件一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电源开启(ON)时(或者从单视图显示切换到多视图显示时)的画质调整设定值(也称为最后的存储器)、与在以后说明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电源关闭(OFF)时(即,当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电源切断时)(或者,从多视图显示切换到单视图显示时)在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67(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存储部)中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之中的规定条件一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
当上述的规定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是制造商在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67(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存储部)中预先存储的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时,由于根据在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67(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存储部)中预先存储的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进行第1和第2图像的画质调整,因此,可以自动地选择各个图像的画质的初始画质调整状态,从而节省用于画质调整的操作的时间。
另一方面,当上述的规定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是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电源开启(ON)时(或者,从单视图显示切换到多视图显示时)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时,可以被构成为:将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电源开启(ON)时(或者从单一视图显示切换到多视图显示时)的画质调整状态存储部63(第1画面RAM 64和第1画面RAM 65)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暂时存储在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67(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存储部)中,在起动时读出所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写入第1画面RAM 64和第1画面RAM 65中,也可以不删除在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电源关闭(OFF)时(或者,从多视图显示切换到单视图显示时)的第1画面RAM 64和第1画面RAM 65中设定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而继续保持(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写入处理变得不需要)。在这种构成中,由于设定为在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电源关闭(OFF)之前(或者从多视图显示切换到单视图显示之前)中使用的画质,因此,可以选择继续使用的可能性高的画质的调整状态,从而节省用于画质调整的操作的时间。
进一步地,当上述的规定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是如上述的图32的(a)、(b)中说明的与用户在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67(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存储部)中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之中的规定条件一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或与在以后说明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电源关闭(OFF)时(或者,从多视图显示切换到单视图显示时)在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67(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存储部)中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之中的规定条件一致的画质调整设定值时,由于在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电源开启(ON)时(或者,从单视图显示切换到多视图显示时)设定将周围环境、频率、最后的源等至少1个作为条件使用的可能性高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因此,可以选择使用的可能性高的画质的调整状态。
图35是用于说明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电源关闭(OFF)时(点火关闭时)(或者,从多视图显示切换到单视图显示时)的画质调整设定值的存储处理的流程图。
本流程图在CPU 7a检测来自输入部26等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电源关闭(OFF)指示(点火关闭指示)(或者,多视图显示→单视图显示切换指示)时执行。即,当用户(使用者)切换为显示装置的电源关闭(OFF)、点火关闭或多视图显示→单视图显示时执行上述处理。另外,本流程图只在与图32的(a)、(b)的处理执行的定时不同。
在步骤S27a中,将显示装置的电源关闭(OFF)(点火关闭)(或者,切换多视图显示→单视图显示时)的时刻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存储在画质设定信息存储部67和对环境调整值保持部68中,结束处理。另外,关于画质调整设定值的存储方法,以如上述的图32的(b)所示的形式存储。与图32的(b)的情况一样,只要画质调整设定值和其它的项目的至少1个成对地存储即可。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根据周围环境等存储用户调整的(满足)画质调整设定值,因此,通过将所存储的画质调整设定值适用于上述的图33和图34的处理,可以更适宜地进行从下次开始的画质调整。
上述的图22~图35所示的处理当然也可以适当地组合进行使用。
另外,利用上述的图19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CPU 7a,读出如上所述地在程序存储部69中存储的程序,或者使用在内置于CPU 7a中的ROM和RAM等中存储的程序,可以执行上述的图像显示处理和画质调整处理。
如果更具体地,则在上述的图19的程序存储部69或者内置于CPU 7a的ROM和RAM等中存储的程序在可以同时显示在从第1方向能够观察的第1显示区域中显示的图像(第1图像)和在从第2方向能够观察的第2显示区域中显示的图像(第2图像)的显示装置中,包括进行第1图像的画质的调整的第1画质调整处理和进行第2图像的画质的调整的第2画质调整处理。
理想地,在上述的图19的程序存储部69或者内置于CPU 7a的ROM和RAM等中存储的程序在同一显示装置中,包括:对于对在第1显示区域中显示的图像(第1图像)的画质调整操作改写存储第1图像的画质的调整值的第1画质调整值存储部的调整值的处理、对于对在第2显示区域中显示的图像(第2图像)的画质调整操作改写存储第2图像的画质的调整值的第2画质调整值存储部的调整值的处理、根据第1画质调整值存储部的调整值调整第1图像的画质的处理、根据第2画质调整值存储部的调整值调整第2图像的画质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的图19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为了进行多视图显示而使用具有1层构成或者2层构成的多个透光性缝隙部的光学系统分离元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代替光学系统分离元件而使用具有如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层并根据在该液晶层上施加的电场的强度形成多个垂直的缝隙的缝隙形成部(例如,参照以后说明的图36和图37)。在这种情况下,当进行多视图显示时,只要在使多个垂直的缝隙出现并能够看见在各个方向上相同的图像的单一视图显示的情况下消除多个垂直的缝隙即可。
图3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方框图,图37是概略地示出图36的显示部的剖面形状的图。
在此,与上述的图19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一样,通过将各自进行了画质的调整的来自图像源的2种图像数据写入VRAM 73中,简化地示出在同一个多视图显示面板11a的画面上同时显示相互独立的2种图像的车载用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构成。
在图36的第4实施方式的多视图显示装置中,与上述的图19的第3实施方式的情况一样,设置有用于对车辆的驾驶席和副座席进行多视图显示的显示部10a。在图36的显示部10a中,与上述的图19的第3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在液晶显示面板11a的表面一侧,代替光学系统分离元件13a而形成液晶光闸14a。具体地,图36的显示部10a被构造为在液晶显示面板11a的表面一侧设置液晶光闸14a以形成多视图显示面板20,进而在其前面形成触摸面板12a。图36的多视图显示装置的其它构成和上述的图19的第3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因此,在此省略与图36和图37的显示部10a以外的构成要素有关的详细的说明。
如图37所示,触摸面板12a和上述的图19的触摸面板一样,包括:具有挠性的一对透明绝缘基板120a、128a,在上述一对透明绝缘基板上形成的透明电极122a、126a,以及在上述透明电极上配置成矩阵状的点隔离物124a等。
图37的液晶显示面板11a和上述的图19的多视图显示面板一样,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在纵向分割成多个带状部的显示区域,并交替地形成显示从驾驶席观察的第1图像的第1显示区域110a和显示从副座席观察的第2图像的第2显示区域112a。如上所述,在液晶显示面板11a的表面一侧配置液晶光闸14a以形成多视图显示面板20。然后,液晶显示面板11a的显示元件通过显示面板驱动电路74进行驱动控制。
液晶光闸14a具有以规定的视野角分离从驾驶席观察的第1图像和从副座席观察的第2图像并进行多视图显示的功能。如果更详细地,则液晶光闸14a具有:2块透明玻璃基板141、145、封入这些透明玻璃基板141、145之间的液晶143、在透明玻璃基板141的下面一侧和透明玻璃基板145的上面一侧配置的偏振板140、146。
在透明玻璃基板141的液晶143一侧的面上形成有由ITO(铟锡氧化物)等构成的透明电极142。另一方面,在与透明玻璃基板145的液晶143一侧的透明电极142相对的面上形成有由ITO等构成的透明电极144。利用这些相对的透明电极142、144和这些透明电极142、144之间的液晶143,构成液晶光闸14a的主要部分。
透明电极142、144与CPU 7a(参照图28)连接,从该CPU 7a提供用于驱动液晶光闸14a的驱动信号。在这种构成的液晶光闸14a中,在一方的透明电极142和另一方的透明电极144之间没有施加根据上述驱动信号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液晶显示面板11a的光通过配置成例如交叉偏光镜状态的2块偏振板到达驾驶席和副座席双方。
另一方面,当在一方的透明电极142和另一方的透明电极144之间施加规定的电压时,一方的透明电极142和另一方的透明电极144之间的液晶143的方向变化,在这些透明电极142、144之间的区域中,光被遮挡。其结果,包含驾驶席的第1视野区域内的第1乘员(例如,驾驶者)171由于液晶光闸14a的作用,可以只将作为第1显示区域110a的集合体的图像作为驾驶席用的第1图像进行视认,包含副座席的第2视野区域内的第2乘员(例如,副座席的乘员)172由于液晶光闸14a的作用,可以只将作为第2显示区域112a的集合体的图像作为副座席用的第2图像进行视认。这样实际上,可以视认将1个画面在纵向分割成多个的每1个的图像,但由于使1个显示区域的宽度非常窄,因此可以从驾驶席一侧、从副座席一侧分别同时地视认各自的图像。
在这种构成的情况下,第1画质调整电路61和第2画质调整电路62(都参照图36)通过使在一方的透明电极142和另一方的透明电极144之间施加的电压的大小变化以控制液晶光闸14a的透过率,还可以进行第1图像和第2图像的各自的画质的修正处理(向第1图像和第2图像的相同方向的画质调整,第1图像和第2图像在同一画质情况下的画质调整等)。
下面,参照附图(图38~图42)说明包含本发明的对比度调整装置的显示装置的构成和动作。该对比度调整装置考虑在图12中说明的画质调整装置的一个具体例子。
图38是示出包含具有本发明所适用的A/D转换部的对比度调整装置的显示装置300的构成例子的方框图。在与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相同的构成部分使用相同的标记符号。在图38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中,用将本显示装置300适用于显示TV的图像和导航用的地图画面等的汽车导航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适用于相对于2个观看方向将各自的图像(驾驶席用的图像和副座席用的像素)在同一显示器上显示的显示装置,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显示1个图像的显示装置,或相对于2个或者2个以上的观看方向将各自的图像在同一显示器上显示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地,适用范围并不限定于车载用,只要是家用的TV接收机、便携式电话等具备显示装置的就可以适用。
显示装置300包含:显示ASIC(专用集成电路)310、TFT(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器(与图6的显示部7对应,以下简称为“TFT”)37、微型计算机260(与图6的控制部200对应)以及操作部340(与图6的操作部215或者触摸面板124或者遥控器217对应)。
显示ASIC 310用于实现能够同时显示例如只能从驾驶席一侧收看/收听的驾驶席用图像和只能从副座席一侧收看/收听的副座席用图像的所谓的多视图功能。
显示ASIC 310具有:第1A/D转换部311(设置在图6的各种源(CD/MD播放部201等)内)、第2A/D转换部312(同样设置在图6的各种源内)、开关313(与图6的分配电路207对应)、合成部314、对比度调整部315(与图6的第1或者第2图像调整电路208、209对应)以及排列替换部316(与图6的图像输出部211对应)。另外,显示ASIC 310也可以不具备排列替换部316而设置在外部。
第1A/D转换部311输入第1模拟图像信号(例如,模拟的NTSC图像信号),并转换为第1数字图像信号(例如,数字的NTSC信号)输出。
第2A/D转换部312输入第2模拟图像信号(例如,表示导航图像的RGB信号),并转换为第2数字图像信号(例如,数字的RGB信号)输出。
另外,当从操作部340有在2个观看方向上相同图像显示的操作指示时,也可以向第1A/D转换部311或者第2A/D转换部312的一方输入与所显示指示的图像对应的模拟图像信号。
开关313与第2A/D转换部312和微型计算机260连接,同时与以后说明的合成部314和排列替换部316连接。开关313输入来自第2A/D转换部312的第2数字图像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合成部314或者排列替换部316。该切换根据来自以后说明的微型计算机260的控制信号进行。
合成部314与第1A/D转换部311和开关313连接,同时与以后说明的对比度调整部315连接。合成部314合成来自第1A/D转换部311的第1数字图像信号和来自开关313的第2数字图像信号,并输出到对比度调整部315。
通过该合成,可以例如在NTSC的图像中屏幕显示(或者,在导航图像中屏幕显示NTSC的图像)导航图像。
但是,合成部314在没有从开关313输入第2数字图像信号时,将来自第1A/D转换部311的第1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对比度调整部315。
对比度调整部315还与排列替换部316和微型计算机260连接,根据来自合成部314的图像信号和来自以后说明的微型计算机260的调整信号进行计算,对来自合成部314的图像信号进行对比度(发白、发黑或者亮、暗)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图像信号输出到排列替换部316。
排列替换部316输入来自对比度调整部315的图像信号和来自开关313的图像信号,如上所述地按每1个像素(或者每多个像素)交替地排列替换各图像信号的像素值,并输出到TFT 37。
另外,排列替换部316在没有来自对比度调整部315的图像信号的输入时,不进行上述的排列替换,也可以将来自开关313的图像信号输出到TFT 37,也可以将来自开关313的图像信号看作来自对比度调整部315和开关313的图像信号,如上所述地交替进行排列替换并输出到TFT 37。此外,也可以使用特定图像(例如,单色图像),将特定图像看作来自对比度调整部315的图像信号,如上所述地交替地排列替换特定图像和来自开关313的图像信号并输出到TFT 37,也可以将来自开关313的图像信号配置成与第2图像信号对应的像素,并输出到TFT 37。
进一步地,排列替换部316在没有来自开关313的图像信号的输入时,可以不进行上述的排列替换,将来自对比度调整部315的图像信号输出到TFT 37,也可以将来自对比度调整部315的图像信号看作来自对比度调整部315和开关313的图像信号,如上所述地交替进行排列替换并输出到TFT37。此外,可以使用特定图像(例如,单色图像),将特定图像看作来自开关313的图像信号,如上所述地交替地排列替换特定图像信号和来自对比度调整部315的图像信号并输出到TFT 37,也可以将来自对比度调整部315的图像信号配置成与第2图像信号对应的像素,并输出到TFT 37。
另外,根据来自操作部340的单一图像显示的操作指示,可以从微型计算机260将进行上述控制的排列替换控制信号输出到排列替换部316,也可以通过乘员检测部222,在检测到乘员是一人时,从微型计算机260向排列替换部316输出进行上述控制的排列替换控制信号。
TFT 37与排列替换部316连接,将来自排列替换部316的图像信号在液晶画面上显示。另外,在TFT 37的前面如上所述地具备具有1个像素宽度(或者多个像素宽度)的缝隙的视差栅格108。由于通过该视差栅格108限制各图像信号的显示光的射出方向,因此,例如在副座席一侧可以看见由第1图像信号表示的第1图像(例如,NTSC图像),在驾驶席一侧可以看见由第2图像信号表示的第2图像(例如导航图像)。
微型计算机260与操作部340、第2A/D转换部312、开关313和对比度调整部315连接。微型计算机260根据来自操作部340的第2图像信号的对比度调整指示,对第2A/D转换部312,将在A/D转换时成为基准的基准电压VRH作为对比度调整信号输出。微型计算机260通过根据来自操作部340的第2图像信号的对比度调整指示使该基准电压VRH可变,调整在TFT 37中显示的第2图像的对比度。另外,微型计算机260还向第1A/D转换部311输出在A/D转换时成为基准的基准电压,但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一定的基准电压。
此外,微型计算机260在存在来自操作部340的上述的相同图像显示的操作指示、第1图像信号和第2图像信号的合成显示的操作指示、单一图像显示的操作指示时,输出以向第1A/D转换部311或者第2A/D转换部312的一方输入与所显示指示的图像对应的模拟图像信号的方式进行控制的信号、以能够在合成部314合成第1数字图像信号和第2数字图像信号的方式控制开关313的控制信号、控制排列替换部316的排列替换的排列替换控制信号。
在此,本发明的对比度调整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2A/D转换部312、或者显示ASIC 310、或者第2A/D转换部312和微型计算机260、或者显示ASIC 310和微型计算机260对应。
图39是示出基准电压VRH和输入到第2A/D转换部312的第2模拟图像信号(例如,导航用模拟RGB图像信号)的关系的图。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模拟电压值(V)。
一般地,当进行A/D转换时,根据基准电压VRH确定输出数字值。即,如图39的(A)所示,输出数字值由将基准电压VRH的电压值设为“255”(8位输出时)时的相对比确定。
例如,如果将模拟图像信号的最高电压的位置设为A,将该电压值设为“1.5V”,将基准电压VRH设为“2V”,则在该位置A处的输出数字值X变成:
2∶1.5=255∶X
∴X=(1.5/2)×255≈191
在此,如果使基准电压VRH可变,则输出数字值变得不同,例如如图39的(B)所示,在将基准电压VRH设为“1.5V”时,在位置A处的输出数字值X1变成:
1.5∶1.5=255∶X1
∴X1=(1.5/1.5)×255=255
此外,当将基准电压VRH设为“2.5V”时,在位置A处的输出数字值X2变成:
2.5∶1.5=255∶X2
∴X2=(1.5/2.5)×255≈153
因此,如果使基准电压VRH可变,则输出数字值也分别可变。如果输出数字值取得可变的值,则可以输出表示发白、发黑等的对比度被调整的图像。
图40是示出在改变基准电压VRH时输出数字值如何变化的图。左侧的图以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电压值表示模拟图像信号的图。右侧的图以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输出数字值表示数字图像信号的图。
例如,如图40的(B)所示,如果将基准电压VRH设为“1.4V”左右,则作为标准的发白显示图像。此外,如果使基准电压VRH比这还高,则变成暗的图像,如果降低基准电压,则作为明亮的图像显示(参照图40的(A)和(C))。
对比度的调整,通过用户对操作部340(例如,操作开关和操作按钮等)进行选择操作,由微型计算机260检测并通过输出与操作相对应的基准电压VRH来进行。
返回图39,经过对比度调整的第2图像信号(例如,导航用数字RGB信号)经由开关313,输出到合成部314或者排列替换部316。其后,排列替换部316输入第1图像信号(例如,NTSC数字图像信号)和第2图像信号(例如,导航用数字RGB信号),对这些图像信号进行排列替换,并在TFT 37上显示各图像。因此,在TFT 37上显示由经过对比度调整的第1图像信号表示的第1图像(例如,NTSC图像)和由经过对比度调整的第2图像信号表示的第2图像(例如,导航用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2A/D转换部312中已进行了第2图像信号的对比度调整,因此,在开关313和排列替换部316之间除了对比度调整部315以外,不需要设置第2图像信号用的对比度调整部。因此,可以将显示ASIC 310设成简单的结构,实现成本下降。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可变的基准电压VRH只输出到第2A/D转换部31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此外,也可以如图41的第1变形例所示,输出不仅与第2A/D转换部312而且与第1A/D转换部311有关的基准电压VRH。在这种情况下,与从第2A/D转换部312输出经过对比度调整的第2数字图像信号一样,从第1A/D转换部311输出经过对比度调整的第1数字图像信号。因此,由于第1数字图像信号的对比度已经被调整,因此与上述的例子相比,在合成部314和排列替换部316之间不需要设置对比度调整部315。不需要设置对比度调整部315,能够进一步实现显示ASIC 310的成本降低。
进一步地,对于该基准电压VRH也可以不将相同的值输出到第1A/D转换部311和第2A/D转换部312,而是将各自不同的值的基准电压(分别是第1基准电压、第2基准电压)输出到各转换部311、312。分别从各转换部311、312输出经过对比度调整的数字图像信号。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开关313将第2数字图像信号切换输出到合成部314和排列替换部316的任意之一的例子。除此以外,如图42的第2变形例所示,也可以将开关317构成为:将从第2A/D转换部312输出的第2数字图像信号始终输出到排列替换部316,同时将第2数字图像信号输出或者不输出到合成部314。对该合成部314的输出的切换根据来自微型计算机260的控制信号进行。这样,例如如果将第1图像设为TV图像,将第2图像设为导航图像,则通过向合成部314输出导航图像,在副座席一侧(或者驾驶席一侧)在TV图像上屏幕显示导航图像,在驾驶席一侧(或者副座席一侧)显示导航图像。
进一步地,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显示ASIC 310具备开关31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显示ASIC 310不具备开关313,而是将第2A/D换部312的输出输入到排列替换部316。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TFT 37上显示第1图像(例如,NTSC的图像)作为副座席一侧的图像、显示第2图像(例如,导航图像)作为驾驶席一侧的图像的例子。此外,也可以在各自一侧显示各种图像。例如,在副座席一侧是由TV天线等接收的TV图像和DVD的图像,在驾驶席一侧是行驶规定图像等。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显示NTSC图像、TV图像、DVD图像等要求细致的对比度调整的图像的可能性高的副座席一侧的图像作为第1图像信号,将显示导航图像等要求细致的对比度调整的可能性低的图像的可能性高的驾驶席一侧的图像作为第2图像信号进行说明。除此以外,也可以在驾驶席一侧显示由第1图像信号表示的第1图像,在副座席一侧显示由第2图像信号表示的第2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在排列替换部316中的像素的排列替换来实现。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显示2个图像的情况,但也可以显示2个以上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规定数的图像信号可以通过由A/D转换部进行对比度调整来实现。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从第2A/D转换部312输出8位数字值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即使除此以外的位数也可以达到全部相同的作用效果。
进一步地,虽然作为液晶显示器以TFT型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除此以外,也可以是例如STN(超扭曲向列)型和DSTN(双层超扭曲向列)型等各种类型。进一步地,在液晶显示器以外,还可以适用等离子显示器和EL显示器。在任意一种情况下,都可以达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对比度调整装置适用于车辆导航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除此以外,如果是家用的TV接收机、便携式电话等具备显示器装置的装置就可以适用。即使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得到与上述的例子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关于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并不限于平面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适用于Brown管型的显示装置。另一方面,作为平面型,并不限于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适用于等离子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另一方面,本发明并不限于车辆导航装置,只要安装有可以显示多视图显示的显示部的设备即可,并不限于便携式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面向个人的便携型信息通信设备)、个人计算机、电视接收机等身边的设备,也可以适用于测量设备、医疗设备、生产设备全部等。进一步地,本发明并不限于2维(2D)显示,通过使1个收看/收听者的双眼看见各自不同的图像,还可以在能够显示立体像的3维(3D)显示中适用。

Claims (17)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部,其在同一画面上显示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以及
画质调整部,其独立调整与上述各自的图像分别对应的多个图像的画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画质调整部具有对上述多个图像各自调整画质的多个画质调整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独立调整上述多个图像的尺寸的图像尺寸调整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将相对于1个观看方向的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作为相对于其它观看方向的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设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预置保持部,其与至少1个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对应地存储表示画质调整状态的画质调整设定值;以及
预置画质调整部,其检测上述画质调整设定值登记操作部的操作,根据在上述预置保持部中存储的对应的上述画质调整设定值调整调整对象图像的画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指示调整模式的切换的模式切换操作部;以及
模式切换部,其检测上述模式切换操作部的操作,切换独立地各自调整上述多个图像的画质的独立模式和共同调整上述多个图像的画质的共同模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周围环境的共同周围环境传感器;以及
对周围环境共同补偿部,其根据上述共同周围环境传感器的输出,共同调整上述多个图像的画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各自检测上述多个图像的周围环境的多个独立周围环境传感器;以及
对周围环境补偿部,其根据上述多个独立周围环境传感器的输出,调整对应的图像的画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存储上述多个图像的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的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存储部;
其中,上述画质调整部在上述显示装置起动时,或者在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显示起动时,根据在上述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存储部中存储的初始画质调整设定值进行上述多个图像的画质调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存储上述多个图像的画质调整设定值和该画质调整设定值的调整频率的调整频率存储部;
其中,上述画质调整部在上述显示装置起动时,或者在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显示起动时,根据在上述调整频率存储部中存储的调整频率进行上述多个图像的画质调整。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画质调整部的至少1个画质调整部具有将所输入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输出的A/D转换部;
其中,使上述A/D转换部进行A/D转换时成为基准的基准电压可变,进行上述图像的画质调整。
12.一种显示装置的画质调整方法,是具有在同一画面上显示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的显示部的显示装置的画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独立调整与上述各自的图像分别对应的多个图像的画质的画质调整处理。
13.一种画质调整装置,是对具有在同一画面上显示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的显示部的显示装置进行画质调整的画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独立调整与上述各自的图像分别对应的多个图像的画质的画质调整部。
14.一种对比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的A/D转换部;
其中,根据输入到上述A/D转换部并且在上述A/D转换部进行转换时成为基准的基准电压,从上述A/D转换部输出对比度经过调整的上述数字图像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对比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对比度调整装置还具备使上述基准电压可变的控制部。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对比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A/D转换部根据上述基准电压,通过使构成上述数字图像信号的各数字值不同而输出上述对比度经过调整的上述数字图像信号。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部,其能够在同一画面上显示相对于多个观看方向的各自的图像;
A/D转换部,其输入模拟图像信号,该信号与分别对应于上述各自的图像的多个图像之中至少1个图像对应,并将上述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将在上述A/D转换部进行转换时成为基准的基准电压输出到上述A/D转换部;
其中,上述控制部通过使上述基准电压可变,将对比度经过调整的上述数字图像信号从上述A/D转换部输出。
CNB2005800360171A 2004-10-20 2005-10-20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80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05773 2004-10-20
JP305773/2004 2004-10-20
JP175547/2005 2005-06-15
JP193219/2005 2005-06-30
JP253073/2005 2005-09-01
JP272668/2005 2005-09-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4548A true CN101044548A (zh) 2007-09-26
CN100508013C CN100508013C (zh) 2009-07-01

Family

ID=38808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3601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8013C (zh) 2004-10-20 2005-10-20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08013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1588A (zh) * 2010-06-15 2011-12-21 夏普株式会社 立体显示的远程用户控制方法以及其设备
CN104205201A (zh) * 2012-04-10 2014-12-10 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显示特性校正方法
CN105096799A (zh) * 2015-08-07 2015-11-25 深圳市康冠商用科技有限公司 将多路画面中的各路画面进行独立调节的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5103541A (zh) * 2013-02-19 2015-11-25 宜客斯股份有限公司 图案位置检测方法、图案位置检测系统以及应用了这些的画质调整技术
CN108259826A (zh) * 2018-01-03 2018-07-06 广州爱易学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在同一画面显示多个图像的图像采集传输系统
CN111208597A (zh) * 2018-11-20 2020-05-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显示装置、车辆显示控制装置及包括两种装置的系统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1588A (zh) * 2010-06-15 2011-12-21 夏普株式会社 立体显示的远程用户控制方法以及其设备
CN104205201A (zh) * 2012-04-10 2014-12-10 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显示特性校正方法
CN104205201B (zh) * 2012-04-10 2017-05-17 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显示特性校正方法
US9741294B2 (en) 2012-04-10 2017-08-22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characteristic correction method
CN105103541A (zh) * 2013-02-19 2015-11-25 宜客斯股份有限公司 图案位置检测方法、图案位置检测系统以及应用了这些的画质调整技术
CN105103541B (zh) * 2013-02-19 2017-03-08 宜客斯股份有限公司 图案位置检测方法、图案位置检测系统以及应用了这些的画质调整技术
CN105096799A (zh) * 2015-08-07 2015-11-25 深圳市康冠商用科技有限公司 将多路画面中的各路画面进行独立调节的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8259826A (zh) * 2018-01-03 2018-07-06 广州爱易学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在同一画面显示多个图像的图像采集传输系统
CN108259826B (zh) * 2018-01-03 2020-05-22 广州英龙教育设备有限公司 在同一画面显示多个图像的图像采集传输系统
CN111208597A (zh) * 2018-11-20 2020-05-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显示装置、车辆显示控制装置及包括两种装置的系统
CN111208597B (zh) * 2018-11-20 2023-06-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显示装置、车辆显示控制装置及包括两种装置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08013C (zh)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6288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54875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43163C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使用该显示装置的电子仪器
CN1253846C (zh) 灰度显示参考电压产生电路和使用该电路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1048812A (zh)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251162C (zh) 矩阵型显示装置
CN1220098C (zh) 显示器件、显示器件驱动方法和装有显示器件的电子设备
CN1198252C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信息终端装置
CN1691102A (zh) 驱动显示装置的设备和方法
CN1109178A (zh) 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44548A (zh)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画质调整方法、画质调整装置及对比度调整装置
CN1685388A (zh) 显示设备
CN1595243A (zh) 显示装置
CN1811535A (zh) 液晶显示器
CN101029995A (zh) 显示装置
CN101046573A (zh) 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658269A (zh) 显示装置、液晶监视器、液晶电视接收机及显示方法
CN1459657A (zh) 平面内开关模式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416004A (zh) 液晶显示器设备
CN101053009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892796A (zh) 集成电路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484820A (zh) 显示存储器、驱动器电路、显示器和便携式信息设备
CN1403855A (zh) 使用高响应ips显示方式的液晶显示器
CN101055385A (zh) 液晶显示器
CN1128381C (zh) 液晶装置和使用该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1

Termination date: 201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