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2275A - 冷却贮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却贮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2275A
CN101042275A CN 200610164273 CN200610164273A CN101042275A CN 101042275 A CN101042275 A CN 101042275A CN 200610164273 CN200610164273 CN 200610164273 CN 200610164273 A CN200610164273 A CN 200610164273A CN 101042275 A CN101042275 A CN 101042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unit
mount pad
cold air
machine room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642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3677C (zh
Inventor
井口治信
宫武俊明
山口秀树
辻谕
米原悠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42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36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367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Freezers Or Refrigerated Showca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冷却贮藏库,通过推顶冷却箱等一体化后的冷却单元,将冷却箱无障碍地顶紧于隔热箱体的底壁,构成通过鼓风机将与冷却器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从冷气排出口排出到贮藏室内、从冷气吸入口吸入到冷却室内的冷气循环,能够使贮藏室内冷却。该冷却贮藏库具备:限位部,其对冷却单元进行定位,以使形成于隔热箱体的底壁的冷气排出口及冷气吸入口分别与冷却箱内的冷气排出口及冷气吸入口的下侧对应;和转动自如的推顶构件,其抵接于相对于将冷却单元插入到机械室内的方向的安装座的两侧下表面、或内侧和近前侧下表面,向隔热箱体的底壁方向推顶该冷却单元,推顶构件通过弯曲截面圆形的钢棒而构成。

Description

冷却贮藏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在隔热箱体的下方的冷却贮藏库,该隔热箱体是由压缩机和冷却器构成的冷却单元在内部构成贮藏室而成。
背景技术
历来,作为低温陈列橱(showcase)使用的这种冷却贮藏库,在隔热箱体内构成的贮藏室的下方构成机械室,在隔热箱体的底壁形成与机械室内连通的冷气排出口及冷气吸入口。在机械室内,上面具有开口的冷却箱抵接于隔热箱体的底壁而设置,并且在该冷却箱内配置构成冷却单元的冷却器和冷却器用鼓风机。并且,冷却箱经由冷气吸入口及冷气排出口与贮藏室内连通。而且,在机械室的冷却箱的下侧,在底面具备移动用的脚轮(caster)的安装座上设置有所述冷却器、构成冷却单元的压缩机和冷凝器、冷凝器用鼓风机等,从而构成公知的制冷剂回路。
另外,冷却箱设置在安装座上部,被设为可与隔热箱体的底壁自由拆装。冷却箱和冷却器、冷却器用鼓风机、及压缩机和冷凝器等利用脚轮,和安装座一起被自如收放在机械室内,冷却单元设置为可从隔热箱体分离(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0-105058号公报
但是,在如上述的现有的结构中,由于从在冷却箱的上面开口和冷气排出口及冷气吸入口之间产生的间隙发生冷气泄漏,因此在将安装座收纳到机械室内之后,必须抬起配置有冷却器及冷却器用鼓风机的冷却箱,通过固定工具等固定到隔热箱体的底壁。因此,存在冷却单元的安装作业性变得烦杂的问题。
另外,此时,冷却箱必须固定在与形成于隔热箱体的底壁的冷气吸入口及冷气排出口对应的位置,存在定位困难导致作业性进一步恶化的问题。另外,还要考虑抬起每个固定冷却箱的安装座,固定到隔热箱体的底壁,但由于该安装座如上述那样,还配置有压缩机和冷凝器等冷却箱以外的设备,因此有时总重量会超过40kg,每次进行维护作业都要进行抬起作业,非常烦杂,从而希望简化作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技术课题而实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贮藏库,其通过对将压缩机和冷凝器、冷却箱等一体化后的冷却单元进行推顶,将冷却箱无障碍地顶紧于隔热箱体的底壁,从而构成通过鼓风机将与冷却器热交换了的冷气从冷气排出口排出到贮藏室内、从冷气吸入口吸入到冷却室内的冷气循环,能够使贮藏室内冷却。尤其,本发明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冷却单元的位置的定位及推顶,并且能够实现该推顶的结构的强度的提高。
本发明的冷却贮藏库,在隔热箱体内构成的贮藏室的下方构成机械室而成,其特征在于,具备:
冷却单元,其是将压缩机等设置在安装座上,并与在冷却箱内构成的冷却室内收纳的冷却器及鼓风机形成一体而构成的;
冷气排出口及冷气吸入口,其形成于成为机械室的顶面部的隔热箱体的底壁,并连通贮藏室内与机械室内;
定位机构,在机械室内对冷却单元进行定位,以使冷却室的排出侧及吸入侧分别与冷气排出口及冷气吸入口的下侧对应;和
转动自如的推顶构件,其抵接于相对于将冷却单元插入到机械室内的方向的安装座的两侧下表面、或内侧和近前侧下表面,向隔热箱体的底壁方向推顶该冷却单元,
该推顶构件通过弯曲截面圆形的钢棒而构成。
技术方案二的发明的冷却贮藏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在推顶构件上,一体地弯曲形成有用于转动操作该推顶构件的臂部。
技术方案三的发明的冷却贮藏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推顶构件,通过将臂部从立起了的状态放倒向安装座方向,从而向推顶安装座的方向转动,并且在放倒了的状态下臂部可固定于安装座,而且,前端向从该安装座离开的方向弯曲。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隔热箱体内构成的贮藏室的下方构成机械室而成冷却贮藏库具备:冷却单元,其是将压缩机等设置在安装座上,并与在冷却箱内构成的冷却室内收纳的冷却器及鼓风机形成一体而构成的;冷气排出口及冷气吸入口,其形成于成为机械室的顶面部的隔热箱体的底壁,并连通贮藏室内与机械室内;定位机构,在机械室内对冷却单元进行定位,以使冷却室的排出侧及吸入侧分别与冷气排出口及冷气吸入口的下侧对应;和转动自如的推顶构件,其抵接于相对于将冷却单元插入到机械室内的方向的安装座的两侧下表面、或内侧和近前侧下表面,向隔热箱体的底壁方向推顶该冷却单元,因此,利用推顶构件将冷却单元推顶到隔热箱体一侧,并能将冷却箱顶紧到隔热箱体的底壁侧。
由此,能够无障碍地将压缩机和冷却箱等一体化后的冷却单元安装到隔热箱体的底壁,构成通过鼓风机将与冷却器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从冷气排出口排出到贮藏室内、从冷气吸入口吸入到冷却室内的冷气循环,能够使贮藏室内冷却。
尤其,由于推顶构件抵接并推顶于冷却单元的安装座的下表面,因此无需在冷却单元侧另外构成推顶构造,可实现成本的降低,从而扩大通用性。另外,由于推顶构件通过弯曲截面圆形的钢棒而构成,因此可使与安装座下表面的抵接为点接触,从而减少阻力。由此,能够使推顶构件容易地转动,提高冷却单元的安装作业性。另外,本发明由于具备定位机构,因此在将冷却单元插入到机械室内时,能确定安装位置,使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二的发明,在上述发明中,由于在推顶构件上,一体地弯曲形成有用于转动操作该推顶构件的臂部,所以容易进行推顶构件的转动操作。尤其,与如以往那样由多个部件构成、由螺栓作为动作支点的情况相比,可实现强度的提高,并且能够减少零件的件数。
根据技术方案三的发明,在上述发明中,由于推顶构件,通过将臂部从立起了的状态放倒向安装座方向,从而向推顶安装座的方向转动,并且在放倒了的状态下臂部可固定于安装座,而且,前端向从该安装座离开的方向弯曲,因此,通过握住该臂部,即使在进行转动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手指与安装座接触的不良情况,从而可提高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冷却贮藏库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冷却贮藏库的纵剖侧视图;
图3是图2的下部放大纵剖侧视图;
图4是冷却单元及推顶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推顶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推顶机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7是降下了推顶机构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8是升起了推顶机构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9是表示推顶构件的转动状态的图;
图10是将冷却单元插入推顶机构之前的立体图;
图11是将冷却单元插入推顶机构之后的状态(升起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通过推顶机构推顶冷却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中:R-冷却单元;1-冷却贮藏库;2-隔热箱体;2A-底壁;12-台脚角铁;12A-前后下边;14-冷气吸入口;15-冷气排出口;21-机械室;22-冷却箱;27-冷气吸入口;28-冷气排出口;32-安装座;32B-固定孔;41-固定构件;42-限位部(定位机构);43-凸缘;44-推顶构件;45-保持构件;46-凹部;48-臂部;48A-把手部;48B-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却贮藏库1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冷却贮藏库1的立体图,图2是相同的冷却贮藏库1的纵剖侧视图,图3是图2的下部放大纵剖侧视图。
本实施例的冷却贮藏库1,由前面开口的矩形状的隔热箱体2构成主体。该隔热箱体2由前面具有开口的钢板制的外箱3、前面具有开口的内箱4、发泡填充在这些内外两箱3、4之间的隔热材5构成。并且,在隔热箱体2内形成有前面开口的贮藏室6,该贮藏室6的前面开口,通过具备可透视内部的玻璃7的门8而关闭自如地闭塞。门8设置为一侧端转动自如地被枢支于隔热箱体2的侧部的开门。而且,在贮藏室6架设有用于载置食品等的多段棚11…。
在隔热箱体2的底面安装有具有规定的高度的台脚角铁12,该台脚角铁12的两侧面和隔热箱体2的两侧面均由装饰面板13被覆。由此,在隔热箱体2的下方形成机械室21。再有,在构成该机械室21底部的台脚角铁12的前后下边12A、12A,安装有后面详细叙述的一对固定构件41、41。另外,在隔热箱体2的底壁2A,以贯通隔热材5的方式在前后分别形成有冷气吸入口14及冷气排出口15。
上面具有开口的冷却箱22抵接设置于成为机械室21的顶面部的隔热箱体2的底壁2A下表面。在该冷却箱22的内部形成冷却室23,在构成冷却装置的冷却器24及该冷却器24的前侧配置有冷却器用鼓风机25。再有,在该冷却箱22的上面开口,通过图4的冷却单元R的立体图所示的隔断板26,形成有冷却箱22侧的冷气吸入口27及冷气排出口28。这些冷气吸入口27及冷气排出口28分别与形成在隔热箱体2的底壁2A的所述冷气吸入口14及冷气排出口15相对应。另外,在该冷却箱22开口边缘,安装有用于密接并抵接于隔热箱体2的底壁2A下表面的密封材29(仅在图3中示出)。再有,对于将冷却箱22的上表面密接于隔热箱体2的底壁2A下表面而固定的结构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另一方面,在隔热箱体2的背壁2B的内侧安装有隔断板31,该隔断板31构成导管(duct)30,该导管30连通形成于底壁2A的冷气排出口15与贮藏室6的上部。在该隔断板31形成有用于供给从冷却器用鼓风机25排出的冷气的未图示的多个开口。由此,向贮藏室6内有效地进行冷气的供给。再有,在该隔断板31还可形成有对棚11进行卡合的卡合部。
另一方面,在所述机械室21内收纳有构成冷却单元R的底部的安装座32,并且在该安装座32设置有:与所述冷却器24共同构成冷却装置的压缩机33、冷凝器34以及冷凝器用鼓风机35、控制盒39等。在该安装座32的四角,安装有脚轮32A。再有,脚轮32A仅在图2、图3中示出。另外,在机械室21的前面安装有可开闭的面板36,对机械室21进行隐蔽。再有,在该面板36上,与冷凝器34的前方对应而形成有多个通气孔37。
在此,冷却箱22内的冷却器24,由制冷剂配管连接于安装座32上的压缩机33和冷凝器34等,由此构成公知的制冷剂回路。另外,冷却箱22通过分别设置在与该冷却箱22的下表面四角所对应的位置的冷却箱支承具38…而被保持为可自由拆装。由此,由冷却箱22、冷却器24、冷却器用鼓风机25、及压缩机33和冷凝器34等构成的冷却单元R,和安装台32一起自如收放在机械室21内,并可从隔热箱体2分离。
下面,参照图4~图13,对冷却单元R的推顶构造进行说明。图4是冷却单元R及推顶机构的立体图,图5是推顶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推顶机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7是放倒了推顶构件44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图8是推顶构件44立起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图9是表示推顶构件44的转动状态的图,图10是将冷却单元R插入到推顶机构之前的立体图,图11是将冷却单元R插入到推顶机构后的状态(升起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通过推顶机构推顶冷却单元R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将冷却单元R和安装座32向底壁2A方向推顶的推顶机构,由一对固定构件41、41、和一对推顶构件44、44构成。在收容冷却单元R时,固定构件41、41在该冷却单元R的两侧部前后、即从机械室21的近前侧向内侧过渡而延展存在,朝向机械室21内侧开口的截面呈近似L字状。在该固定构件41的底面41A,形成有多个卡合孔41B,使该卡合孔41B、与预先形成在所述台脚角铁12的前后下边12A的未图示的卡合孔重合,通过拧紧螺栓等来固定,从而该固定构件41被固定于台脚角铁12。
另外,在该固定构件41的侧面后端,形成有朝向机械室21内侧近似弯曲成直角的限位部(定位机构)42。另外,固定构件41的底面前端及机械室21内方侧的侧端,形成朝向上方近似弯曲成直角的凸缘43、47。并且,形成在前端的凸缘43及形成在后端的限位部42位于与形成在侧端的凸缘47相对合的端部,成为未形成该凸缘43或限位部42的凹部46,收容保持推顶构件44的近前部和内部。再有,通过形成该凸缘47,可实现固定构件41的强度的提高。
推顶构件44由从固定构件41的前端到后端、即从机械室21的近前侧过渡到内侧而构成的截面圆形的钢棒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该钢棒通过弯曲多次、在本实施例中为弯曲12次,从而构成近前侧、内部、与位于这些近前侧与内部之间的中途的两处成为一条直线的转动轴44A,并且,这些转动轴44A之间,由通过在同一方向上以同一尺寸(同一高度)弯曲成梯形状而形成的三处顶边44B构成。再有,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规定的强度,使用截面直径8mm左右的钢棒。
并且,该推顶构件44,其位于内部的转动轴44A的端部被收容保持在形成于所述限位部42与凸缘47之间的凹部46,且通过E环等保持构件45而转动自如地保持于固定构件41。
再有,如图6所示,在固定构件41的底面41A的多处,在该附图中为两处,在与推顶构件44平行的方向上通过竖起等形成转动轴保持部41C,也可在该竖起形成的槽中,保持与位于推顶构件44的近前侧和内部之间的途中的两处相当的转动轴44A。再有,在该图6中,为了可辨认转动轴保持部41C,省略了凸缘47。另外,在图6以外的附图中,省略了转动轴保持部41C。
并且,在该推顶构件44的近前侧端,臂部48与位于该近前侧的转动轴44A连接成一体并弯曲形成。该臂部48从位于近前侧的转动轴44A的前端以近似90度向位于机械室21的相反侧的外方弯曲之后,该端部相对于由所述转动轴44A、顶边44B形成的面近似垂直地弯曲。
由此,在形成推顶构件44的转动轴44A和顶边44B与固定构件41的底面41A接触的状态、即顶边44B倒向固定构件41的底面41A的状态下,该臂部48变为相对于固定构件41的底面41A近似垂直地立起的状态。此时立起的臂部48,被设为位于与固定构件41侧面同一面上或比该侧面更稍微靠外侧的位置,以便如图7所示在插入冷却单元R的安装座32时,避开该安装座32。另一方面,在以推顶构件44的转动轴44A为中心转动并使臂部48倒向机械室21内方的状态、即在近似水平状态下,推顶构件44的顶边44B变为从固定构件41的底面41A移动到仅高出规定的高度的位置的状态。
另外,该臂部48的前端在近前侧、即在冷却单元R的安装座32被载置于该推顶机构的状态下,形成有朝向从该安装座32离开的方向弯曲的把手部48A。进而,在该臂部48形成有用于固定到冷却单元R的安装座32前端的固定孔48B。
通过以上的结构,如图10所示,如上所述,从机械室21的前方收容冷却单元R的安装座32。此时,安装座32通过固定在台脚角铁12的前后下边12A的两固定构件41、41的侧面来进行左右方向的定位。并且,使安装座32的下面两侧端抵接于安装在固定构件41的内方的推顶构件44的上表面,通过使安装座32向内部滑动直到抵接于形成在固定构件41的后端的限位部42,从而如图11所示,插入到机械室21内。
由此,能够进行正确的定位,以使形成在冷却单元R的冷却箱22上的冷气吸入口27、冷气排出口28,与形成在隔热箱体2的底壁2A上的冷气吸入口14、冷气排出口15的下侧对应。可简化安装作业及能够抑制由安装座32固定后的前后的偏差引起的冷气的泄漏。
并且,在冷却箱22的冷气吸入口27及冷气排出口28位于隔热箱体2的底壁2A的冷气吸入口14及冷气排出口15的下侧的状态下,如所述那样,通过握住把手部48A,进行使位于两侧的推顶构件44的臂部48倒向机械室21内方侧的操作,与该臂部48形成为一体的推顶构件44,如上所述,以转动轴44A为中心转动。
在此,推顶构件44如上所述,构成为该各转动轴44A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各顶边44B由位于各转动轴44A之间在同一方向上以同一尺寸形成的梯形状的顶边构成,这些各转动轴44A及各顶边44B通过弯曲形成而交互地形成。
因此,通过进行使臂部48倒向机械室21内方侧的操作,推顶构件44以由固定构件41的底面41A支承的各转动轴44A为中心转动,由此,各顶边44B(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三处)以转动轴44A为中心,沿着以同一高度、即以相当于与转动轴44A的间隔尺寸的高度为半径的圆弧状的轨迹,向上方移动。由此,安装座32如图13所示,通过与该安装座32接触的推顶构件44的顶边44B的移动,仅被向上方推顶该顶边44B与转动轴44A的间隔尺寸。因此,固定于安装座32的冷却箱22也被向上方推顶,能够使冷却箱22的上面开口抵接于隔热箱体2的底壁2A下表面。
此时,顶边44B在本实施例中,以三处顶边44B在同一直线上、以同一高度的方式构成,通过各顶边44B推顶支承冷却单元R,从而可将冷却单元R的负荷分散到三处来支承,能够避免因负荷集中在一处而引起的不良情况。
另外,由于在冷却箱22的开口边缘,如上所述,安装有密封材29,所以通过密封材29的伸缩,可将冷却箱22的上面开口密接并顶紧于底壁2A。
因此,可无障碍地将压缩机33和冷凝器34、冷却箱22等形成一体后的冷却单元R安装于隔热箱体2的底壁2A,从而构成通过冷却器鼓风机25将与冷却器24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从冷气排出口15排出到贮藏室6内、从冷气吸入口14吸入到冷却室23内的冷气循环,能够使贮藏室6内冷却。
在该情况下,使冷却单元R的安装座32的下面端部载置到推顶构件44的各顶边44B上,通过将臂部48从立起状态放倒,能够在推顶了该安装座32的状态下进行固定,因此冷却单元R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尤其,由于推顶构件44通过将截面圆形的钢棒弯曲而构成,因此可使与安装座32下面的抵接为点接触,从而减少阻力。因此,能够使推顶构件44容易地转动,提高冷却单元R的安装作业性。另外,由于推顶构件44本身由钢棒构成,因此与由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形成的板状构件构成推顶构件44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推顶构件44所需要的空间,可实现省空间化。另外,能够避免因板状构件挠曲等使得冷却单元R的推顶变得不充分的不良情况,从而能够可靠地将冷却箱22的上面开口密接并顶紧于底壁2A。
另外,由于操作推顶构件44的转动的臂部48与推顶构件44弯曲形成为一体,因此不会伴随有成本的增大,可使推顶构件44的转动操作变得容易。尤其与如以往那样由多个部件构成、由螺栓作为动作支点即转动轴的情况相比,在本发明中,通过与推顶构件44形成为一体的臂部48使推顶构件44的转动轴44A转动,从而可实现强度的提高,能够进行稳定的冷却单元R的推顶作业。另外,由于能够减少零件的件数,因此可实现成本的低廉化。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臂部48的前端形成有向从安装座32分离的方向弯曲的把手部48A,因此通过握住臂部48的把手部48A,进行转动操作,能够避免手指与安装座32接触的不良情况,从而可实现作业性的提高。
另外,通过从上方对臂部48向下方按压地进行操作,能够使推顶构件44向推顶安装座32的方向转动,因此操作性优异,能够容易地推顶冷却单元R。
再有,通过推顶构件44操作臂部48,在顶边44B向上方转动的状态下、即冷却单元R在将冷却单元R推顶到隔热箱体2的底壁2A的状态下,由固定构件41的位于机械室21的内方侧的凸缘47,禁止各顶边44B进一步向机械室21内方侧转动。因此,能够避免因推顶构件44超过了必要地转动而引起的顶边44B的位置下降的不良情况。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推顶构件44的顶边44B抵接并推顶于冷却单元R的安装座32的下表面,因此无需在冷却单元R侧另外构成推顶构造,可实现成本的降低。另外,通过在机械室21的角铁12安装固定构件41及推顶构件44,能够构成推顶机构,因此能够对应于各种冷却单元R,可扩大通用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固定构件41的后端设置有作为定位机构的限位部42,因此在将冷却单元R插入到机械室21内时,能确定安装位置,可使安装作业变得容易。臂部48在放倒的状态下变为推顶冷却单元R的状态,此时,由于臂部48位于冷却单元R的安装座32的前方,因此通过该臂部48,能够阻止冷却单元R向近前方向的移动。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冷却单元R的定位,可实现安装作业的简化。另外,能够限制固定状态下的冷却单元R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能够稳定地固定冷却单元R。
另外,该臂部48在放倒状态下位于被推顶的安装座32的前端,使形成于臂部48的固定孔48B与预先形成于安装座32的前端的固定孔32B重合,并由未图示的螺栓固定。由此,利用冷却单元R的自重,能够避免安装座32下降的不良情况。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冷却单元R向机械室21内的插入方向设为从近前侧到内侧,但并不限定于此。

Claims (3)

1.一种冷却贮藏库,在隔热箱体内构成的贮藏室的下方构成机械室而成,其特征在于,
具备:
冷却单元,其是将压缩机等设置在安装座上,并与在冷却箱内构成的冷却室内收纳的冷却器及鼓风机形成一体而构成的;
冷气排出口及冷气吸入口,其形成于成为所述机械室的顶面部的所述隔热箱体的底壁,并连通所述贮藏室内与机械室内;
定位机构,在所述机械室内对所述冷却单元进行定位,以使所述冷却室的排出侧及吸入侧分别与所述冷气排出口及冷气吸入口的下侧对应;和
转动自如的推顶构件,其抵接于相对于将所述冷却单元插入到所述机械室内的方向的所述安装座的两侧下表面、或内侧和近前侧下表面,向所述隔热箱体的底壁方向推顶该冷却单元,
该推顶构件通过弯曲截面圆形的钢棒而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贮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推顶构件一体地弯曲形成有用于转动操作该推顶构件的臂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贮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顶构件,通过将所述臂部从立起了的状态放倒向所述安装座方向,从而向推顶所述安装座的方向转动,并且在放倒了的状态下所述臂部可固定于所述安装座,而且,前端向从该安装座离开的方向弯曲。
CNB2006101642735A 2006-03-23 2006-12-08 冷却贮藏库 Active CN1005236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80869A JP4553860B2 (ja) 2006-03-23 2006-03-23 冷却貯蔵庫
JP2006080869 2006-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2275A true CN101042275A (zh) 2007-09-26
CN100523677C CN100523677C (zh) 2009-08-05

Family

ID=38536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42735A Active CN100523677C (zh) 2006-03-23 2006-12-08 冷却贮藏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553860B2 (zh)
CN (1) CN100523677C (zh)
AU (1) AU2007201210B2 (zh)
NZ (1) NZ554004A (zh)
SG (1) SG13608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7180A (zh) * 2011-04-22 2011-08-10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顶盖组件
CN107421230A (zh) * 2012-07-10 2017-12-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及用于冰箱的控制方法
WO2018077148A1 (zh) * 2016-10-28 2018-05-03 合肥美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对开门冰箱和对开门冰箱的控制方法
CN112146320A (zh) * 2019-06-27 2020-12-29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制冷机组及制冷设备
CN112146319A (zh) * 2019-06-27 2020-12-29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一体式制冷机组及制冷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97769B2 (ja) 2020-07-10 2023-12-13 フクシマガリレイ株式会社 冷却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7450Y2 (zh) * 1975-11-11 1979-07-05
JP2000105058A (ja) * 1998-09-30 2000-04-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却貯蔵庫
US6550270B2 (en) * 2002-05-24 2003-04-22 The Coca-Cola Company Seal compression mechanism for a refrigeration device
JP4190461B2 (ja) * 2004-05-27 2008-12-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却貯蔵庫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7180A (zh) * 2011-04-22 2011-08-10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顶盖组件
CN102147180B (zh) * 2011-04-22 2012-10-03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顶盖组件
CN107421230A (zh) * 2012-07-10 2017-12-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及用于冰箱的控制方法
CN107421230B (zh) * 2012-07-10 2021-05-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及用于冰箱的控制方法
WO2018077148A1 (zh) * 2016-10-28 2018-05-03 合肥美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对开门冰箱和对开门冰箱的控制方法
CN112146320A (zh) * 2019-06-27 2020-12-29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制冷机组及制冷设备
CN112146319A (zh) * 2019-06-27 2020-12-29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一体式制冷机组及制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7201210B2 (en) 2011-07-14
NZ554004A (en) 2007-09-28
AU2007201210A1 (en) 2007-10-11
SG136083A1 (en) 2007-10-29
CN100523677C (zh) 2009-08-05
JP4553860B2 (ja) 2010-09-29
JP2007255794A (ja) 2007-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2275A (zh) 冷却贮藏库
CN100439827C (zh) 冰箱
CN1702410A (zh) 冷却贮存柜
CN1677031A (zh) 冷却贮藏库
CN1699896A (zh) 冰箱
CN1182190A (zh) 空调机
CN1769711A (zh) 改变涡旋式压缩机容量的装置
CN102141271A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
CN1699899A (zh) 减震型冰箱
CN1111702C (zh) 具有用于改变冷气排放位置的排放件的冰箱
CN1796906A (zh) 冰箱
CN1534254A (zh) 制冷剂循环装置
CN210333175U (zh) 一种自动化空调压缩机上壳体的喷涂装置
US20160131369A1 (en) Air conditioner
JP596823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床置き形室内機
CN1955585A (zh) 空调机
CN101517329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2014145542A5 (zh)
CN1654908A (zh) 冷却储藏库
CN200982782Y (zh) 具有提升装置的制冷压缩机仓
KR0150079B1 (ko) 에어콘의 공기토출구 승강장치
CN218033689U (zh) 用于窗式空调器组件的安装支架和窗式空调器组件
CN101196319A (zh) 窗式空调器的底盘结构
CN218224366U (zh) 一种冷凝器用弯管装置
CN1566794A (zh) 一体型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