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5075A - 异步传输模式反向复用组重新激活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异步传输模式反向复用组重新激活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5075A
CN101035075A CNA2007100731740A CN200710073174A CN101035075A CN 101035075 A CN101035075 A CN 101035075A CN A2007100731740 A CNA2007100731740 A CN A2007100731740A CN 200710073174 A CN200710073174 A CN 200710073174A CN 101035075 A CN101035075 A CN 101035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
equipment
state
local terminal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731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5997C (zh
Inventor
徐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7100731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55997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35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5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59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599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MA组重新激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倒换触发后,在预设的IMA链路故障检测机制的检测门限内,保持对端设备IMA链路原激活状态;链路故障消失后,本端备用设备的IMA组跃迁到激活状态。本发明中还公开了一种IMA组重新激活的系统,以及应用到IMA组重新激活系统中的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系统和装置可以有效减少IMA状态的跃迁次数,缩短倒换过程中IMA组激活的时间,减少倒换对业务造成的影响。

Description

异步传输模式反向复用组重新激活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异步传输模式反向复用IMA组重新激活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业务传输中,传输的可靠性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为了保证用户的业务数据能够正常的传输,在网络或者设备发生不可预期的故障时,需要传输设备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在传输线路或者接入设备发生严重故障时,能够将信号及时倒换到备用设备上,以尽量减少损失。
比如,在3G基站NodeB与基站控制器RNC的Iub接口中,通常采用热备份的方式来保障业务的正常传输。这种备份方式需要满足:
1、支持冗余单板通过主备方式完成倒换。由于是单板级倒换,不但可以规避物理链路故障,也可以规避接入层或者单板本身的软硬件故障;2、支持所有配置和业务连接的备份,做到倒换时不中断业务。
图1为现有技术中,Iub口备份示意图。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倒换触发,3G基站控制器将业务连接从主用单板倒换到备用单板,3G基站不需要做额外的操作。
为了保证3G网络中高速多媒体业务的实时性和QOS,在3G中广泛采用了ATM交换技术(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作为用户面和控制面数据的承载。在Iub接口处于ATM传输模式的情况下,基站控制器和基站通常通过一种叫做IMA(Inverse Multiplexing for ATM,ATM反向复用)的技术相连。IMA技术是将ATM信元流分接到多个低速链路上,在对端(与本端相对)再将多个低速链路复接在一起恢复成原来的集成信元流,使多个低速链路灵活方便地复用起来,它是支持高速ATM信元流的一种实用方法,为利用现有链路(尤其是2Mbit/s链路)进行ATM传输创造了条件。
IMA技术包括复用和解复用ATM信元。完成反向复用和解复用的功能组称为IMA组(Group),是一条可以承载上层业务的虚拟链路,它由多条物理链路组成,带宽约等于所拥有的链路之和,属于IMA组的物理链路叫做IMA链路。在实际的业务中,有些业务必须保证一定的带宽才能工作,根据业务所需的最小带宽,可以指定IMA组的最少发送和接收链路数,如果激活的链路数小于指定的最少链路数,IMA组不能正常工作。
IMA协议定义了4种状态机:组状态机、组流量状态机、发送链路状态机和接收链路状态机。
组状态机用来处理组状态的跃迁。IMA组有四种主要状态:1、Start-Up(启动):表示该组等待对端也进入此状态,以完成状态迁移;2、Insufficient-Links(链路不足):表示接收对端信息,对端也收到本端组信息,但是没有足够的链路迁移到Operational状态,当有足够的Link处于Active状态,此组状态就会迁移;3、Operaional(激活):组的正常工作状态,开始接收ATM信元;4、Blocked(抑制):阻塞状态,可以把处于Operational状态的组手工阻塞。
只有本端组和对端组都处于Operational时,本端组才可以发送ATM信元。组流量状态机通过本端组和对端组的状态来表示本端组是否可以发送ATM信元。图2是现有技术中,IMA流量状态机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组流量状态机处于Up状态时,表示可以发送ATM信元,反之,若处于Down状态,则表示不可发送ATM信元。
IMA组激活需要保证组内存在激活的IMA链路,且激活链路条数达到最小激活链路数。IMA链路的激活则需要经过“接收不可用”、“接收可用”、“发送可用”、“发送不可用”、“接收激活”和“发送激活”等多个状态。状态的跃迁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完成。
根据IMA协议(AF-PHY-0086.001)的定义,需要保证IMA组内的链路激活时满足LASR(Link Addition and Slow Recovery procedure,链路增加和慢恢复机制)。LASR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少的改变带宽,表现为同步组内链路的增加和删除。某些条件下,组内发送和接收链路在状态跃迁时必须等待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称为超时时间,状态机在这个时间内将等待尽可能多的链路一起完成状态跃迁。这样可以一次性将所有可用的链路全部激活,减少IMA组带宽改变对上层业务的影响。具体而言,IMA协议中要求在“接收可用”状态和“接收激活”状态至少要等待1秒,而在“发送激活”状态需要IMA组内的发送链路在对端接收链路从“接收可用”到“接收激活”状态跃迁完成后,再等待至少1秒。上述这些超时时间构成了最差情况下IMA组激活所需要的大部分开销。
在主备倒换触发前,倒换侧主用通道IMA组内的IMA链路处于激活状态,对端设备IMA组内的IMA链路处于激活状态,而备用设备IMA组内的IMA链路状态未知,可能是“发送可用/接收不可用”或者“发送不可用/接收不可用”等状态。
当主备倒换触发时,物理层产生信号中断。目前的做法是尽量控制物理层中断的时间,然后依靠上述IMA协议本身的协商机制来尽快的建立连接。例如当业务承载在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系列)环境下,由于SDH倒换中断的时间通常在50ms以内,基本不会影响IMA链路工作,可以自然的完成连接重建,从连接恢复到IMA层协商完毕恢复通信,时间一般在1秒以内,不会影响上层业务。
但该方案只适合中断时间较短的情况,如果IMA不是承载在SDH网络上或者由于某种原因SDH网络倒换时中断时间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那么就会导致IMA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协商,造成用户数据长时间无法传递,降低用户满意程度,甚至导致业务中断。
如果物理层中断的时间较长,由于IMA具有检测链路状态的机制,对端设备IMA组内的IMA链路如果检测到链路信元定界丢失,就会自动的将链路的状态从“发送/接收激活”跃迁到“发送不可用/接收不可用”等非激活状态。这样,在倒换结束后,假设对端设备的IMA链路处于“发送可用/接收不可用”状态,原备用设备的IMA链路状态则处于“发送可用/接收不可用”或者“发送不可用/接收不可用”状态(因为原先处于备用状态无法正常的进行协商)。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双方状态并不同步,且任意一方均不能完全满足对方状态跃迁的要求(如跃迁到“接收激活”需要对端“发送可用”或者“发送激活”;跃迁到“发送激活”需要对端“接收激活”),所以需要等待双方超时时间结束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比如,在物理层配置为SDH1+1保护倒换的情况下,由于某些原因,设备采用了软件控制倒换,致使物理层的中断时间长达500ms,而IMA层建立的时间在1.5~5.5秒之间,很容易造成上层语音业务中断和掉话。
另外,备用设备配置可以配置为接收使能,由于能够接收到对端的协商数据,使得发生倒换时备用IMA链路可能有不同的开始状态,所以,无法保证每次倒换的时间一致。
可见,由于IMA具有比较复杂的组状态机和链路状态机,在主备倒换的过程中,如果物理层中断的时间比较长,会导致IMA花费较长的时间重新建立连接,不能保证在发生主备倒换的过程中业务的正常进行,进而导致上层语音业务中断或者掉话。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提供一种IMA组重新激活的方法、系统和装置,使得可以有效减少IMA状态的跃迁次数,缩短倒换过程中IMA组激活的时间,减少倒换对业务造成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MA组重新激活的方法,用于包括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的通信系统,本端设备包括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其中本端主备倒换、对端设备和本端备用设备建立连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倒换触发后,在预设的IMA链路故障检测机制的检测门限内,保持对端设备IMA链路原激活状态;链路故障消失后,本端备用设备的IMA组跃迁到激活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MA组重新激活系统,包括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本端设备包括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通过IMA技术交互。该系统还包括:状态保持单元,用于本端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倒换触发后,在预设的IMA链路故障检测机制的检测门限内,保持对端设备IMA链路原激活状态;跃迁单元,用于在链路故障消失后,跃迁本端备用设备的IMA组至激活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IMA组重新激活系统中的装置,该IMA组重新激活系统包括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本端设备包括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通过IMA技术交互。该装置包括状态单元,用于倒换触发后,在预设的IMA链路故障检测门限内,保持对端设备IMA链路原激活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合理控制倒换触发后IMA组的状态,保持对端设备IMA链路的激活状态,使得本端备用设备的IMA组可以迅速跃迁到激活,并立即开始通讯,减少IMA状态的跃迁次数,缩短了重新建立连接的时间,减少了倒换对业务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Iub口备份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IMA流量状态机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IMA组状态机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IMA发送链路状态机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IMA接收链路状态机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IMA组重新激活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IMA组重新激活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IMA组重新激活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IMA组重新激活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IMA组重新激活系统中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首先结合附图,对IMA组状态机和链路状态机的工作原理做简单介绍。
图3是现有技术中,IMA组状态机示意图,如图3所示:组状态机的初态是Not Configured(未配置),组建立后,状态跃迁到Start-up(启动),并开始处理对端IMA组传递过来的配置参数,如果接受对端参数,组状态跃迁到Start-up-Ack(启动应答),等待对端也进入Start-up-Ack的信息,协议规定在此状态至少要停留1秒,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对端参数,则超时并返回到Start-up。如果不接受对端参数,则进入Config-Aborted(配置失败),同样协议规定在Config-Aborted状态,也至少要停留1秒,除非本端组重启,或者接收到新的对端参数,才回到Start-up。当本端组状态处于Start-up-Ack,接收到对端也进入了Start-up-Ack的信息,组状态就跃迁到Insufficent-Links,并判断激活的链路数是否超过预定义的门限值,以及链路是否被抑制,一旦激活的链路数满足门限值的要求,并且链路未被抑制,则进入Operational状态;若链路被抑制,则进入Blocked状态,随着链路的抑制/解除抑制、激活的链路数是否满足门限,组状态在Operational、Blocked和Insufficent-Links之间迁移。
发送链路状态机处理发送链路状态的跃迁。发送链路有四种状态:1、Not In Group(不在组内):表示该链路未配置,包括两个子状态:(1)Unassigned(未分配):表示无该链路的任何信息存在;(2)Deleted(删除):表示该链路已从该链路组中去除;2、Unusable(发送不可用):该链路已配置,但由于测试失败、错误或链路操作被抑制等原因而不可用;3、Usable(发送可用):链路准备进入运行状态,等待对端的接收链路激活,只有当对端接收链路激活后,本端发送链路才能够激活,开始发送ATM信元;4、Active(发送激活):链路开始发送ATM信元,已经加入组的循环发送过程中。图4是现有技术中,IMA发送链路状态机示意图。如图4所示,链路初始化处于Not In Group状态的子态Unassigned,此时的链路不被期望发送任何信元;一旦将链路加入组内,状态就迁移到Unusable,开始发送Filler信元;如果链路没有被抑制,并且发送端没有故障,状态就迁移到Usable,等待对端的接收链路激活。当对端的接收链路激活时,本端的发送链路的状态就迁移到Active,此时才可以发送用户信元。本端发送链路在Active时,如果对端的接收链路不再激活,那么它的状态又回复到Usable,继续等待对端接收链路的激活。当发送链路处于Usable或Active状态时,如果链路被抑制,或者发送端故障,状态都迁移到Unusable。不管链路处于Unusable、Usable或Active,如果链路被移出组内,状态就迁移到Not In Group的子态Deleted,只发送Filler信元,并等待对端的接收链路不再激活(否则,会使对端的接收解复用出问题);当对端的接收链路不激活时,它的状态就回到起始点,Not In Group的子态Unassigned。
接收链路状态机处理接收链路状态的跃迁,与发送链路状态机类似,也有Not In Group、Unusable、Usable、Active等状态,只是Unusable的原因有所不同。各状态的迁移关系如图5所示。
下面结合附图,以WCDMA系统中NodeB和RNC的Iub接口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WCDMA系统。
图6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IMA组重新激活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
步骤601,倒换触发后,在预设的IMA链路故障检测机制的检测门限内,保持对端设备IMA链路原激活状态;
该步骤中,预设的IMA链路故障检测机制的检测门限,指的是触发故障检测机制通知IMA链路状态机发生了链路故障所需要满足的故障持续的时间。本发明实施例中,改变IMA链路的链路故障检测机制,设置一个合理的检测门限。该门限的时间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进行更改,一般而言,应该大于倒换造成的物理层中断的时间,但小于上层对业务数据丢失的最长耐受时间。
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达到倒换条件后,触发倒换,RNC将业务连接从主用单板倒换导备用单板。此过程中,由于切换导致物理层信号中断。对端设备IMA链路检测到链路故障发生,例如发生信元定界丢失的链路故障,但,当该链路故障的持续时间没有达到预设的故障检测门限时,IMA链路状态机仍保持对端设备IMA组中对应IMA链路的“发送/接收激活”状态。即,如果倒换触发一段时间后物理层信号及时恢复,IMA链路故障消失,即链路故障持续的时间没有超过预设的检测门限,则在检测门限定义的故障持续时间内,对端设备IMA链路保持激活状态不变。而不是采取现有故障检测机制的方式。现有故障检测机制的方式是一旦发现故障,就自动的将链路的状态从“发送/接收激活”跃迁到“发送可用/接收不可用”。另外,所谓保持“发送/接收激活”状态,针对的是对接双方IMA链路具备恢复到“发送/接收激活”的物理条件,即如果按照原方案,在足够长的时间内,IMA链路可以自然跃迁到“发送/接收激活”的情况。在此前提下,本方案可以加速状态机跃迁的过程。
步骤602,链路故障消失后,本端备用设备的IMA组跃迁到激活状态;
由于提高了链路故障检测门限,故障检测机制不会立即通知IMA链路状态机发生了链路故障,则对端设备IMA链路继续保持“发送/接收激活”状态。本端备用设备IMA组接收对端的IMA组协商参数,检测对端设备IMA链路处于激活状态,本端备用设备IMA组的IMA链路状态跃迁到激活状态,激活链路数目足够时,IMA组跃迁到激活。
链路故障消失后,倒换后的本端备用设备的IMA组在跃迁的时候,由于检测到对端设备IMA组已经处于激活状态,可以不去等待超时,获取对端信息后,迅速的跃迁到“发送/接收激活”状态。即,备用设备IMA组的IMA链路检测到对端设备IMA链路处于激活状态,将自身IMA链路状态跃迁到激活状态。当足够多的链路(满足IMA组最小激活链路数要求)跃迁到“激活”后,备用设备的IMA组从“激活链路不足”跃迁到“激活”。
完成这两个步骤后,备用设备IMA组就激活了。接着,后续步骤为:
步骤603,对端设备和本端备用设备进行用户数据传输。
因为倒换时的对端设备IMA链路已经就处于激活,一旦检测到备用设备IMA组激活就可以立刻进行用户数据传输,之后上层业务恢复,完成倒换。对于对端设备而言,感觉不到倒换造成的链路中断。
实际情况中,倒换触发一段时间后,一定情况下,物理层中断的时间可能比较长,故障持续时间可能会大于预设检测门限。此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第二个方法实施例的IMA组重新激活方法流程图。
其中,步骤701至703和步骤601至603大致相同,而不同的是,当故障持续时间到达预设检测门限的情况:
步骤704,链路故障持续时间达到检测门限,对端设备IMA链路状态跃迁至非激活状态;
故障持续时间达到预设检测门限,故障检测机制会通知IMA链路状态机发生了链路故障,IMA链路状态机根据协议要求,自动将对端设备IMA链路状态跃迁到非激活状态,如“发送可用/接收不可用”。
步骤705,对端设备IMA链路和本端备用设备IMA链路相互激活,激活IMA组;
对端设备IMA链路状态跃迁到非激活状态后,由于双方状态并不同步,且任意一方均不能完全满足对方状态跃迁的要求,所以需要等待双方超时时间结束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具体过程和现有技术一样:当切换到备用设备时,备用设备IMA链路可能处于“发送不可用/接收不可用”,而对端,如上所述,可能处于“发送可用/接收不可用”。下面以此为例进行描述。首先,备用设备IMA组开始接收对端的IMA组协商参数,依次从“组启动”跃迁到“启动应答”最后到达“激活链路数不足”。由于故障已经消失,随后备用设备和对端设备的接收链路跃迁到“接收可用”、备用设备的发送链路跃迁到“发送可用”。接下来,由于备用设备和对端设备IMA接收链路已经达到激活的跃迁条件(本端接收可用,远端至少发送可用),两端接收链路跃迁到激活。最后,备用设备和对端IMA组中的发送链路也达到了激活的跃迁条件(本端发送可用,远端接收激活),在等待LASR定义的时间后,发送链路跃迁到“激活”。当足够多的链路(满足IMA组最小激活链路数要求)跃迁到“激活后”,备用设备和对端设备的IMA组分别从“激活链路不足”跃迁到“激活”。
步骤706,当两端的IMA组都达到“激活”后,进行用户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合理控制倒换触发后IMA组的状态,保持对端设备组IMA链路“发送/接收激活”状态,使得备用设备的IMA组可以迅速跃迁到“发送/接收激活”,并立即开始通讯,减少IMA状态的跃迁次数,缩短了重新建立连接的时间。该技术方案,不需要修改协议参数,对IMA设备正常运行无影响,最大程度的保证在发生主备倒换的过程中业务的正常进行,减少了倒换对业务造成的影响。
本发明第三个方法实施例如图8所示,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步骤800,倒换触发时,对备用设备IMA组的复位处理。
如前所述,IMA组有四种状态:启动、链路不足、工作和阻塞。根据IMA协议定义,IMA组在“启动应答”、“退出启动”状态一般要等待至少1秒。这样,如果倒换触发时备用设备IMA组正好处于这两个状态,就会使倒换增加时间,同时使倒换时间变得长短不一,不易控制。
解决的办法是在倒换触发的同时,对备用设备的IMA组做组复位处理,强迫备用设备的IMA组和链路的状态处于最初始的状态,保持备用设备IMA组处于“组启动”状态,备用设备的IMA链路处于“发送不可用/接收不可用”状态。其余步骤801至803和步骤601至603大体相同,不再赘述。
即,两个实施例备用设备IMA组的IMA链路倒换时,状态可能不同。但,由于对端设备处于“激活”状态,因此无论是参数协商还是状态跃迁都可以迅速的得到满足并完成跃迁。同样的,对备用设备IMA组复位处理,也适用于故障持续时间达到检测门限的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由于在倒换触发的同时对备用设备的IMA组做组复位处理,保持备用设备IMA组处于“组启动”状态,避免了倒换触发时备用设备IMA组由于处于“启动应答”、“退出启动”等状态而需要等待至少1秒,避免了倒换时间可能的增加,使得倒换时间大体一致,容易控制。
图9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IMA组重新激活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系统包括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901,本端设备包括主用设备(图中未示出)和备用设备902,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通过IMA技术交互,该系统还包括状态保持单元9011,用于本端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倒换触发后,在预设的IMA链路故障检测机制的检测门限内,保持对端设备IMA链路原激活状态;跃迁单元9021,用于在链路故障消失后,跃迁本端备用设备的IMA组至激活状态。
该系统还可以包括传输单元9012,用于本端备用设备IMA组跃迁到激活状态后,进行对端设备和本端备用设备之间的用户数据传输,该单元可以置于对端设备或本端备用设备中,也可以是独立的单元。
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复位单元9022,用于倒换触发时,对本端备用设备的IMA组复位,该单元可以置于本端设备或对端备用设备中,也可以是独立的单元。
在链路故障持续时间达到检测门限的情况下,该系统包括:
状态改变单元,用于当链路故障持续时间达到检测门限,改变对端设备IMA链路状态至非激活状态;连接传输单元,用于对端设备IMA链路跃迁至非激活状态后,激活IMA组,进行对端设备和本端备用设备之间的用户数据传输。
当然,系统也可以同时包括两种场景下的单元,即:既可以适用于链路故障持续时间在预设检测门限内的情况,也可以适用于未达到检测门限的情况。此时,状态保持单元和状态改变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由一个单元完成;传输单元和连接传输单元也可以集成在一起,由一个单元完成。
具体的,状态保持单元9011保持对端设备IMA链路激活状态,链路故障消失后,备用设备902的IMA组在跃迁的时候,跃迁单元9021立即检测到对端设备IMA组已经处于激活状态,可以不去等待超时,获取对端信息后,迅速的跃迁到“发送/接收激活”状态。传输单元9012,获取备用设备IMA链路为激活状态,立即与备用IMA链路建立连接,当足够多的链路(满足IMA组最小激活链路数要求)跃迁到“激活后”,备用设备的IMA组从“激活链路不足”跃迁到“激活”,对端设备和本端备用设备之间进行用户数据传输。
若链路故障持续时间达到检测门限,状态改变单元改变对端设备IMA链路至非激活状态,如“发送可用/接收不可用”,则由于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双方状态并不同步,且任意一方均不能完全满足对方状态跃迁的要求,所以连接传输单元等待对端设备IMA链路及备用设备IMA链路超时时间结束,当足够多的链路跃迁到激活后,激活IMA组,进行对端设备和本端备用设备之间的用户数据传输。
而复位单元9022在倒换触发时,对本端备用设备的IMA组复位。这样,可以强迫备用设备的IMA组和链路的状态处于最初始的状态,保持备用设备IMA组处于“组启动”状态,备用设备的IMA链路处于“发送不可用/接收不可用”状态。增加了复位单元9022后,倒换时链路状态有所不同。所以,主用设备与备用设备IMA链路互相激活时,过程稍有不同。但,由于对端设备处于“激活”状态,因此无论是参数协商还是状态跃迁都可以迅速的得到满足并完成跃迁。
另外,对备用设备IMA组复位处理,也适用于故障持续时间达到检测门限的情况。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提供一种IMA组重新激活系统中的装置。该IMA组重新激活系统包括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本端设备包括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通过IMA技术交互。该装置包括状态单元1001,用于倒换触发后,在预设的IMA链路故障检测门限内,保持对端设备IMA链路原激活状态。
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组复位单元1002,用于倒换触发时,对本端备用设备的IMA组复位。
还可以包括连接单元,用于在本端备用设备IMA组跃迁到激活状态后,激活IMA组,进行对端设备和本端备用设备之间的用户数据传输。
该装置可以置于对端设备中。
以上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系统和装置的方案,通过合理控制倒换触发后IMA组的状态,保持对端设备IMA链路“发送/接收激活”状态,使得备用设备的IMA组可以迅速跃迁到“发送/接收激活”,并立即开始通讯,减少IMA状态的跃迁次数,缩短了重新建立连接的时间。该技术方案,不需要修改协议参数,对IMA设备正常运行无影响,最大程度的保证在发生主备倒换的过程中业务的正常进行,在主备倒换物理层中断时间无法压缩的情况下,有效的加速了IMA层的建立,IMA层建立时间稳定在700ms~1100ms之间,不会导致业务中断或者掉话,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可以保证IMA层迅速建立,减少了倒换对业务造成的影响。可以扩展到物理层倒换协议并不完善的场景,即使物理层中断的时间较长,也可以较快的完成IMA的重新激活。
由于在倒换触发的同时对备用设备的IMA组做组复位处理,保持备用设备IMA组处于“组启动”状态,避免了倒换触发时备用设备IMA组由于处于“启动应答”、“退出启动”等状态而需要等待的时间,使得倒换时间大体一致,容易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除了基站和基站控制器的对接,还适用于其他实体的对接场景,比如SDH自愈网络的节点设备之间,根据SDH网络保护架构的多种选择情况,被保护实体可以是单一的SDH复用段(如线型复用段保护),也可以是SDH端到端路径的一部分(如子网连接保护),或者是整个的SDH端到端路径(如HO/LO线型VC路径保护)。这些保护结构的物理实现可包括由节点组成的环或线型链。另外,不仅适用于一对一的主备倒换,还适用于一对多的主备倒换,以及其他类似场景,比如更新/切换一侧的IMA设备后,需要使新组合的IMA设备快速激活的场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思想的一种展示,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异步传输模式反向复用IMA组重新激活的方法,用于包括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的通信系统,本端设备包括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其中本端主备倒换、对端设备和本端备用设备建立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倒换触发后,在预设的IMA链路故障检测机制的检测门限内,保持对端设备IMA链路原激活状态;
链路故障消失后,本端备用设备的IMA组跃迁到激活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倒换触发时,对所述本端备用设备的IMA组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门限,指触发所述故障检测机制通知发生链路故障所需要的故障持续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端备用设备IMA组跃迁到激活状态的步骤为:
检测到所述对端设备IMA链路处于激活状态,所述本端备用设备IMA组的IMA链路状态跃迁到激活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对端设备IMA组检测到所述本端备用设备IMA组的激活状态,对端设备和本端备用设备进行用户数据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链路故障持续时间达到所述检测门限,所述对端设备IMA链路状态跃迁至非激活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对端设备IMA链路跃迁至非激活状态后,再和本端备用设备IMA链路相互激活,激活IMA组,对端设备和本端备用设备进行用户数据传输。
8、一种IMA组重新激活系统,包括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本端设备包括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通过IMA技术交互,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状态保持单元,用于本端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倒换触发后,在预设的IMA链路故障检测机制的检测门限内,保持对端设备IMA链路原激活状态;
跃迁单元,用于在链路故障消失后,跃迁本端备用设备的IMA组至激活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单元,用于所述倒换触发时,对本端备用设备的IMA组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本端备用设备IMA组跃迁到激活状态后,进行对端设备和本端备用设备之间的用户数据传输;
所述传输单元置于所述对端设备中或本端备用设备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状态改变单元,用于当链路故障持续时间达到所述检测门限,改变所述对端设备IMA链路状态至非激活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传输单元,用于对端设备IMA链路跃迁至非激活状态后,激活IMA组,进行对端设备和本端备用设备之间的用户数据传输。
13、一种IMA组重新激活系统中的装置,该IMA组重新激活系统包括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本端设备包括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通过IMA技术交互,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状态单元,用于倒换触发后,在预设的IMA链路故障检测门限内,保持对端设备IMA链路原激活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复位单元,用于倒换触发时,对本端备用设备的IMA组复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单元,用于在所述本端备用设备IMA组跃迁到激活状态后,激活IMA组,进行对端设备和本端备用设备之间的用户数据传输。
CNB2007100731740A 2007-01-31 2007-01-31 异步传输模式反向复用组重新激活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Active CN10055599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731740A CN100555997C (zh) 2007-01-31 2007-01-31 异步传输模式反向复用组重新激活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731740A CN100555997C (zh) 2007-01-31 2007-01-31 异步传输模式反向复用组重新激活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5075A true CN101035075A (zh) 2007-09-12
CN100555997C CN100555997C (zh) 2009-10-28

Family

ID=38731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731740A Active CN100555997C (zh) 2007-01-31 2007-01-31 异步传输模式反向复用组重新激活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55997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117A (zh) * 2011-03-01 2011-06-01 西安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td-scdma rnc设备ima组故障处理方法
CN102870449A (zh) * 2010-04-30 2013-01-09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可存活的移动网络系统
CN103051466A (zh) * 2011-10-12 2013-04-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ma设备故障后自动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6302215A (zh) * 2016-08-30 2017-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87629A (zh) * 2015-09-01 2017-03-0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具有最小链路停机时间的动态链路修复
CN110392423A (zh) * 2019-06-28 2019-10-29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0473315A (zh) * 2018-05-11 2019-11-19 Abus·奥古斯特·布莱梅克·索恩有限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便携式锁的手持式发射器
CN111385115A (zh) * 2018-12-28 202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反向业务路径故障传递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0449A (zh) * 2010-04-30 2013-01-09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可存活的移动网络系统
US9854462B2 (en) 2010-04-30 2017-12-26 Blackberry Limited Survivable mobile network system
CN102083117A (zh) * 2011-03-01 2011-06-01 西安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td-scdma rnc设备ima组故障处理方法
WO2013053260A1 (zh) * 2011-10-12 2013-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反向复用异步传输模式设备故障后自动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51466A (zh) * 2011-10-12 2013-04-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ma设备故障后自动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3051466B (zh) * 2011-10-12 2018-06-08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ima设备故障后自动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6487629A (zh) * 2015-09-01 2017-03-0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具有最小链路停机时间的动态链路修复
CN106487629B (zh) * 2015-09-01 2019-06-2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修复通信链路故障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02215A (zh) * 2016-08-30 2017-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73315A (zh) * 2018-05-11 2019-11-19 Abus·奥古斯特·布莱梅克·索恩有限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便携式锁的手持式发射器
CN111385115A (zh) * 2018-12-28 202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反向业务路径故障传递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392423A (zh) * 2019-06-28 2019-10-29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0392423B (zh) * 2019-06-28 2022-02-11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55997C (zh) 2009-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5075A (zh) 异步传输模式反向复用组重新激活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257405B (zh) 主从设备间双链路的实现方法
CN1192094A (zh) 可扩展电信系统的冗余度、交换容量扩展和故障隔离设备
CN101160794B (zh) 一种智能网业务控制设备容灾系统和方法
CN101043310A (zh) 核心控制系统的双核心控制的镜像备份方法
CN103442035B (zh) 一种空管自动化系统的双网热备冗余实现方法
CN100428697C (zh) 旁路组合系统及基于旁路组合系统的业务处理方法
CN1859219A (zh) 基于设备容灾的业务接管方法、业务转接设备及备份机
CN101056254B (zh) 一种网络存储设备的扩展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CN1949700A (zh) 一种混合组网的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7040403A (zh) 基于dds技术提高分布式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CN1315288C (zh) 双网络通信系统的不间断切换方法
CN1567889A (zh) 一种主备设备自动切换的方法
CN2641926Y (zh) 动态光线路同步切换保护装置
CN102055605A (zh) 一种应用于aaa服务器的容灾系统及方法
CN1084124C (zh) 信道转换方法
CN103514121B (zh) WindowsXp操作系统下一种网卡冗余切换方法
RU2563142C2 (ru) Система базовых станций для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применения и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сети базовых станций
JP4045419B2 (ja) 伝送経路設定方法、伝送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1515835A (zh) 一种跨单板光口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946164A (zh) 多点会议中会议信息备份的系统和方法
CN100366118C (zh) 一种维护链路检测与恢复方法
CN1722628A (zh) 通信系统中设备的倒换方法及其系统
CN1835529A (zh) 用户线传输装置
CN101035325A (zh) 无线网络及基站的传输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